Workflow
长和(00001)
icon
搜索文档
长和(0000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16:3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总额476.682亿港元,较2023年的461.558亿港元增长3%(呈報貨幣計算)、4%(當地貨幣計算)[2] - 2024年基本盈利20.828亿港元,较2023年的23.5亿港元下降11%;呈報盈利17.088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27%[2] - 2024年每股末期股息1.514港元,较2023年的1.775港元下降15%;每股全年股息2.202港元,较2023年的2.531港元下降13%[2] - 按IFRS 16前基准,以当地货币计算基本EBITDA较2023年增加2%,基本EBIT较去年下跌1%[4] - 按IFRS 16前基准,普通股股东应占基本溢利207.7亿港元,以当地货币计算较2023年下跌10%;按IFRS 16后基准,呈報溢利170.88亿港元,较去年减少27%[5] - 按IFRS 16后基准,2024年EBITDA为255.94亿港元(2023年:255.07亿港元),EBIT为140.99亿港元(2023年:138.49亿港元)[12] - 2024年公司收益总额为476.682亿港元,较2023年的461.558亿港元增长3%[29] - 2024年公司EBITDA总额为125.108亿港元,较2023年的127.309亿港元下降2%[29] - 2024年公司EBIT总额为58.758亿港元,较2023年的62.770亿港元下降6%[29]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4.708亿港元,较2023年的38.570亿港元下降10%[29] - 2024年公司除税后溢利为23.784亿港元,较2023年的30.179亿港元下降21%[29]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17.088亿港元,较2023年的23.500亿港元下降27%[29] - 2024年收益总额为476.682亿港元,较2023年的461.558亿港元增长3%,按当地货币计算增长4%[31] - 2024年EBITDA总额为102.6亿港元,较2023年的104.88亿港元下降2%,按当地货币计算下降2%[31] - 2024年EBIT总额为54.431亿港元,较2023年的58.568亿港元下降7%,按当地货币计算下降7%[31]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4.776亿港元,较2023年的38.421亿港元下降9%[31] - 2024年除税后溢利为23.79亿港元,较2023年的29.921亿港元下降20%[31]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17.03亿港元,较2023年的23.243亿港元下降27%,按当地货币计算下降26%[31] - 2024年收益为36071百万美元,2023年为275575百万港元[57]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663百万美元,2023年为33212百万港元[57] - 2024年除税后溢利为3058百万美元,2023年为30209百万港元[57][60]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2191百万美元,2023年为23500百万港元[57]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占之每股盈利为0.57美元,2023年为6.14港元[57]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510百万美元,2023年为38961百万港元[60] - 2024年非流动资总额为117994百万美元,2023年为956517百万港元[62] - 2024年流动资总额为24640百万美元,2023年为202386百万港元[62] - 2024年资产净值为83666百万美元,2023年为670549百万港元[62] - 2024年普通股股东权益总额为68553百万美元,2023年为544035百万港元[64] - 2023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829.88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9.68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836.66亿美元[66][69] - 2023年度内溢利为38.73亿美元,2024年度内溢利为30.58亿美元[66][69] - 2023年除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为11.22亿美元,2024年除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亏损)为 - 25.48亿美元[66][69]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49.95亿美元,2024年全面收益(亏损)总额为5.1亿美元[66][69] - 2023年已付2022年股息为10.24亿美元,已付2023年股息为3.71亿美元;2024年已付2023年股息为8.72亿美元,已付2024年股息为3.38亿美元[66][69] - 2023年向非控股权益支付股息为6.08亿美元,2024年为10.17亿美元[66][69] - 2023年永久资本证券之分派为0.21亿美元,2024年同样为0.21亿美元[66][69] - 2023年赎回永久资本证券无记录,2024年赎回45.75亿美元[66] - 2023年非控股权益之权益贡献为0.08亿美元,2024年为0.8亿美元[66][69] - 2023年有关出售附属公司部分权益收益为0.08亿美元,2024年有关出售附属公司权益/部分权益亏损为0.69亿美元[66][69] - 2024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未计营运资金变动)为96.32亿美元,对应港币751.3亿港元,2023年为754.16亿港元[72] - 2024年已付利息支出与其他融资成本(已扣除资本化)为17.01亿美元,对应港币132.67亿港元,2023年为120.83亿港元[72] - 2024年已付税项为5.96亿美元,对应港币46.52亿港元,2023年为39.31亿港元[72] - 2024年来自经营业务之现金净额为69.53亿美元,对应港币542.28亿港元,2023年为514.37亿港元[72] - 2024年用于投资业务之现金流量为25.52亿美元,对应港币199.02亿港元,2023年为154.15亿港元[72] - 2024年融资业务前现金流入净额为44.01亿美元,对应港币343.26亿港元,2023年为360.22亿港元[72] - 2024年用于融资业务之现金流量为51.72亿美元,对应港币403.46亿港元,2023年为467.84亿港元[72]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7.71亿美元,对应港币60.2亿港元,2023年为107.62亿港元[72] - 2024年现金、速动资金及其他上市投资总额为165.96亿美元,对应港币1294.45亿港元,2023年为1431.09亿港元[73] - 2024年债务净额为169.26亿美元,对应港币1320.29亿港元,2023年为1338.3亿港元[73] - 2024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总收益为28.1351亿港元,2023年为27.5575亿港元,同比增长2.1%[79] - 2024年销货收入为16.2682亿港元,2023年为16.1147亿港元,同比增长0.95%[79] - 2024年服务收益为11.0586亿港元,2023年为10.5838亿港元,同比增长4.49%[79] - 2024年应收货款为1.5327亿港元,2023年为1.6297亿港元,同比下降5.94%[86] - 2024年合约资产为7121万港元,2023年为7580万港元,同比下降6.05%[86] - 2024年合约负债为 - 5500万港元,2023年为 - 5948万港元,同比增长7.53%[86] - 2024年应收货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7.17亿港元,2023年为6.53亿港元,同比增长9.8%[86] - 2024年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0.18亿港元,2023年为9.27亿港元,同比增长9.82%[86] - 2024年自合约负债年初结余确认为收益的数额为47.92亿港元,2023年为46.14亿港元,同比增长3.86%[87] - 2024年分配至余下履约责任的交易价一年內为122亿港元,多于一年为71.21亿港元,总计193.21亿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53.84亿港元、51.95亿港元、205.79亿港元[89] - 2024年EBITDA总额为10.26亿港元,占比100%,2023年为10.488亿港元,占比100%[103] - 2024年EBIT总额为5.4431亿港元,占比100%,2023年为5.8568亿港元,占比100%[104] - 2024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48.65亿港元,2023年为46.756亿港元[105]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为22.35亿港元,2023年为25.301亿港元[107]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11.2542亿港元,2023年为115.8903亿港元[109] - 2024年负债总额为45.995亿港元,2023年为48.8354亿港元[109]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476.682亿港元,2023年为461.558亿港元,欧洲地区收益占比最高,2024年为52%,2023年为50%[110] - 2024年公司EBITDA为102.6亿港元,2023年为104.88亿港元,欧洲地区EBITDA占比最高,2024年为55%,2023年为49%[111] - 2024年公司EBIT为54.431亿港元,2023年为58.568亿港元,欧洲地区EBIT占比最高,2024年为52%,2023年为43%[113] - 香港地区2024年收益为33.906亿港元,占比7%,2023年为34.411亿港元,占比8%[110] - 中国内地2024年收益为24.339亿港元,占比5%,2023年为27.336亿港元,占比6%[110] - 香港地区2024年EBITDA为2.353亿港元,占比2%,2023年为2.868亿港元,占比3%[111] - 中国内地2024年EBITDA为3.19亿港元,占比3%,2023年为3.706亿港元,占比4%[111] - 香港地区2024年EBIT为 - 0.072亿港元,2023年为0.399亿港元[113] - 中国内地2024年EBIT为1.712亿港元,占比3%,2023年为2.092亿港元,占比3%[113] - 亚洲、澳洲及其他地区2024年收益为73.198亿港元,占比15%,2023年为68.435亿港元,占比14%[110]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为223.5亿港元,2023年为253.01亿港元[115]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112.542亿港元,2023年为1158.903亿港元[115] - 未计一次性项目前,2024年EBITDA总额为1063.4亿港元,2023年为1048.8亿港元[117] - 按地区划分,欧洲2024年EBITDA为56.514亿港元,占比53%;2023年为52.128亿港元,占比49%[119] - 2024年按HKFRS 16前基准计算收益为281,351百万港元,2023年为275,575百万港元[134] - 2024年按HKFRS 16后基准计算除税前溢利为28,570百万港元,2023年为33,212百万港元[134] - 2024年按HKFRS 16后基准计算除税后溢利为23,853百万港元,2023年为30,209百万港元[134][136]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佔溢利按HKFRS 16后基准计算为17,088百万港元,2023年为23,500百万港元[134]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佔之每股盈利按HKFRS 16后基准计算为4.46港元,
长和:全球多元化龙头价值重估-20250307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3-07 14: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目标价56.31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4][4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和是多元化跨国巨头,2023年全球业务亮眼,各业务有增长动能 [2][3] - 出售巴拿马港口资产是明智选择,可获现金流入、降负债率、优化财务成本,为股东回报提供可能 [4][43] - 长期看公司多元化布局稳固,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40.0/269.4/288.0亿港元 [4][43] 公司概况——全球多元化巨头 历史沿革与股权架构 - 长和1971年成立,由李嘉诚家族控制,业务涵盖零售、电讯等多领域,在全球多地有布局,旗下有屈臣氏等知名品牌 [6] - 股权以家族控制为主、国际资本为辅,李嘉诚家族通过关联实体持股,国际资本如BlackRock和Vanguard也有持股 [6] 资产重组后的战略聚焦 - 2015年重组后长和聚焦电讯、零售、基建、能源四大核心领域,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8] - 业务注重协同效应,加大亚太和欧洲市场投资,抓住区域经济增长机遇 [8] 2023年全球业务版图拆解 - 欧洲市场贡献超五成收入,亚洲与澳洲及其他地区、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也有贡献 [9] - 零售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近四成,电讯等业务也贡献稳定收入,多元化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12] 核心竞争优势 - 多元化业务结构和广泛市场覆盖分散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强 [14] - 在各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带来品牌影响力和增长动力 [14] 行业趋势与分部业务增长动能 零售:消费复苏与数字化重构 - 零售业务含屈臣氏等知名品牌,2023年收入1833亿港元,同比增长8.1% [15][17] - 增长得益于消费复苏和数字化重构,店铺增加349家,拓展新兴市场,深化O+O模式增强客户粘性 [18] 电讯:5G渗透率拐点与成本优化 - 电讯业务由CKHGT等组成,5G网络建设成果显著,多个国家覆盖率高 [21] - 用户结构优化,合约客户占比提升,转化非合约用户可提升收益能力,但业务受成本等因素短期挑战 [22][26] - 未来有望通过成本控制、技术投入和合作探索新增长点保持稳健增长 [28] 能源转型:Hutchison Medias能源资产绿色化改造 - 基建业务涵盖水务等多领域,2023年收益总额547亿港元,增长1%,收益稳定 [29] - 能源转型战略聚焦智慧电网等关键项目,2023年减排约74万吨二氧化碳,达减碳目标18% [30] 港口与物流:全球贸易链重构机遇 - 港口业务是核心板块,2023年在24个国家53个港口经营293个泊位,处理8210万个标准货柜 [32] - 2023年收入因贸易环境下降,2024年上半年改善,全球网络优势使其在贸易链重构中占有利位置 [33] 长江和记实业出售港口资产:战略转型与价值重塑 事件概况 - 长和与贝莱德牵头财团达成协议,出售和记港口集团80%权益,涉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199个泊位,不包括中国部分港口 [35] - 交易资产权益估值177亿美元,购买价142.12亿美元,预计带来超190亿美元现金收入,需通过审查和股东大会批准 [35] 背景与战略意义 - 巴拿马港口特许经营权虽延长至2047年,但地缘政治紧张,集团出售资产可规避风险、优化资产结构 [39] 交易亮点与财务影响 - 巴拿马港口吞吐量占集团3.2%,EBIT贡献约16%,退出后对集团整体EBIT影响不高于1% [40] - 交易定价超预期,完成后预计获190亿美元现金收入,有息负债率有望降至20%以下,优化财务成本提升利润 [40][41] - 集团历史分红慷慨,现金流充裕,未来分红水平可能提升 [41]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40.0/269.4/288.0亿港元,目标价56.31港元,有19.6%上升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4][43]
里昂:维持长和“跑赢大市”评级和61港元目标价
证券时报网· 2025-03-05 12:49
文章核心观点 - 长和拟出售和记港口集团80%权益交易超预期,将带来超190亿美元现金,提升资产净值并改善资产负债表,里昂维持其评级和目标价 [1] 交易情况 - 长和拟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权益 [1] - 交易预计带来超190亿美元现金 [1] - 作价高于里昂对其估值43% [1] - 交易价格相当于13倍企业价值对EBITDA,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倍) [1]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长和资产净值将提升13% [1] - 交易完成后长和资产负债表将转为净现金状况 [1] 评级与建议 - 里昂维持长和"跑赢大市"评级和61港元目标价 [1] - 即使交易完成,考虑长和目前估值及资产负债表,向股东返还现金仍是合理选择 [1]
美国参议院批准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的任命
中国经济网· 2025-02-14 08:46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国会参议院13日投票批准小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出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出任农业部长,此前特朗普就职总统后参议院已批准多个重要提名人选任命 [1] 分组1:小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相关 - 参议院以52票赞成、4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其出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 [1] - 他是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前司法部长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的儿子 [1] - 曾参与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党内初选,后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8月退出竞选并支持特朗普 [1] 分组2:布鲁克·罗林斯相关 - 参议院以72票赞成、2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其出任农业部长 [1] -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担任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代理主任 [1] - 曾任保守派智库得克萨斯州公共政策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 分组3:其他信息 - 特朗普1月20日就职总统以来,共和党占多数席位的参议院已批准国务卿等多个重要提名人选的任命 [1]
宣昌能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证券时报网· 2024-10-27 14:51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前景良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1] - G20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 [1] - 欢迎G20债务处置共同框架内外的国别债务处置进展 [1] - 肯定了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工作进展,通过了《2024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 [1] - 呼吁各方继续秉持建设性合作和团结一致的精神,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1] 行业总结 - G20在协调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 中国在维护金融稳定、促进普惠金融和跨境支付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 公司总结 无相关内容
长和(0000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9 16:31
收益及盈利表现 - 收益总额同比增长4%,达到232,644百万港元[12] - EBITDA总额同比增长4%,达到63,422百万港元[12] - EBIT总额同比增长5%,达到30,955百万港元[12] - 除税后溢利同比下降6%,为13,537百万港元[12] - 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9%,为10,205百万港元[12] 分部业务表现 - 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EBIT同比增长32%[12] - CK Hutchison Group Telecom业务EBIT同比增长155%[12] - 财务及投资与其他业务EBIT同比下降17%[12] 地区业务表现 - 公司在欧洲、亚洲、澳洲及其他地区的业务收益和EBIT占比较大[8][9][10] 中期股息 - 每股中期股息为0.688港元,同比下降9%[16] 可持续发展 - 集团致力确保可持续发展数据收集系统及盘查清单均妥为管理,并利用云端平台以更有效于不同地区管理数据[30] - 集团与独立评估机构合作,对核心业务之营运进行环境、社会及管治保证,确保数据全面及精确[30] - 集团密切监察各司法管辖区可持续发展相关法规,以确保能达致全面合规[30] - 集团投入专项资源,监察将于未来数年生效之法例及框架下即将实施之可持续发展披露要求[30] - 集团营造让员工感到获得支持、认同与共融之工作场所,多个国家和地区获认可为当地最佳雇主[30] - 集团于2024年4月发行20亿美元债券,其中首次发行10亿美元之美元绿色票据[30] 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 - 2024年上半年吞吐量增加7%至4,230万个标准货柜[32] - 亚洲、澳洲及其他分部吞吐量增加14%[32] - 收益总额、EBITDA及EBIT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32] - 预期将净增加2个泊位,令年底之泊位总数增至295个[34] 零售业务 - 零售部门店舖數目淨增加2%,主要由東盟亞洲地區及波蘭之店舖網絡擴展所帶動[36] - 保健及美容產品分部於2024年上半年之同比店舖銷售額增長為4.5%,主要由亞洲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之同比店舖銷售額穩定增長9.2%所貢獻[36] - 歐洲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亦受到強勁店舖人流帶動而錄得6.6%之同比店舖銷售額穩健增長[36] - 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之同比店舖銷售額因店舖人流不足而錄得跌幅-18.6%[36] - 保健及美容產品分部佔部門2024年上半年EBITDA之100%,以當地貨幣計算之收益總額、EBITDA及EBIT改善6%[38] - 保健及美容產品分部之忠誠會員總人數達1.63億名,忠誠會員之銷售參與率為65%[38] - 獨家代理產品銷售額對保健及美容產品總銷售額之貢獻為36%[38] 基建业务 - 基建部門收益總額及EBIT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和3%[39] - 長江基建之呈報溢利淨額較去年同期增加2%[39] - 基建部門EBITDA與去年同期持平[39] - 长江基建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43.1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1] - 来自英国业务的溢利贡献为18.65亿港元,以呈报货币计算较去年同期上升17%[41] - 来自澳洲业务的溢利贡献为8.64亿港元,以呈报货币计算增加5%[41] - 长江基建持有36.01%权益的电能实业2024年上半年溢利贡献为10.82亿港元,以呈报货币计算增加2%[41] - 长江基建于2024年6月30日持有手头现金92亿港元,债务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为9.8%[42] 电讯业务 - 长江和记实业2024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429.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44] - 长江和记实业2024年上半年EBITDA为117.3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44] - 欧洲3集团2024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399.3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45] - 欧洲3集团2024年上半年EBITDA为110.4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45] - 欧洲3集团2024年上半年EBIT为16.9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8%[45] - 欧洲3集团收益总额及毛利总额分别为港币399亿3,500万元及港币291亿2,600万元,较去年同期均增加3%[46] - 欧洲3集团活跃客户总人数为4,050万名,较去年同期上升1%[46] - 欧洲3集团ARPU净额为12.76欧元,与去年上半年相若[46] - 欧洲3集团AMPU净额增加1%至11.65欧元[46] - 欧洲3集团大部分业务均录得客户服务毛利净额增加[46] - 欧洲3集团以当地货币计算的EBITDA及EBIT分别按年增加8%及50%[46] - 英国及爱尔兰持续增加其商业及固定无线接入分部的活跃客户总人数[47] - 瑞典及丹麦呈报合约客户总人数增长及其第二个品牌作出稳定贡献[47] - 意大利及奥地利的活跃客户总人数减少[47] - 和电香港的EBIT为1,822百万港幣[50] - 和电香港登记客户总人数为521.4万名,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12%[51] - 和电香港活跃客户总人数为427.1万名,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8%[51] - 英国3英国以当地货币计算的EBITDA及EBIT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1%和61%[57] - 意大利Wind Tre以当地货币计算的EBITDA与去年同期相若[58] - 瑞典业务以当地货币计算的EBITDA及EBIT分别增长7%和18%[59] - 丹麦业务以当地货币计算的EBITDA及EBIT分别增长21%和46%[60] - 奥地利3奥地利以当地货币计算的EBITDA较去年同期增长6%[61] - 和记电讯香港控股收益总额较去年同期减少12%,但EBITDA增加1%,EBIT增加22%[63] 财务表现 - 收益总额同比增长8%,达到495.49亿港元[64] - EBITDA同比下降8%,至107.63亿港元[64] - EBIT同比下降17%,至60.77亿港元[64] - 集团所持现金与可变现投资合计1,430.76亿港元[65] - 集团所佔Cenovus Energy的EBITDA、EBIT及盈利淨額分別增加33%、56%及46%[65] - IOH的EBITDA及溢利淨額分別增加18%及43%[65] - 集团加权平均债务成本为3.6%[69] - 集团银行及其他债务中約31%為浮息借款,69%為定息借款[69] - 集团利用利率掉期等衍生工具管理利率风险[69] - 集团业务遍及超过50个国家,以约50种货币经营[71] - 集团2024年上半年EBITDA为522.1亿港元,其中51%来自欧洲业务,包括21%来自英国[71] - 集团2024年6月30日的银行及其他债务本金总额中,34%为欧元,3%为英镑[71] - 集团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中,22%来自欧洲大陆,23%来自英国业务[71] - 集团2024年上半年EBITDA中,英镑贬值10%将导致减少11亿港元,欧元贬值10%将导致减少11亿港元[71] - 集团2024年上半年经营所得资金为211.9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6] - 集团2024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97.46亿港元,其中CK Hutchison Group Telecom为71.6亿港元[76] - 集团2024年上半年从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收取股息为57.07亿港元[76] - 集团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2024年6月30日速动资产为1,430.76亿港元[75] - 集团2024年6月30日的速动资产中,47%为美元,23%为欧元,4%为英镑[75] - 集团向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作出收购及墊款为160.4亿港元[77] - 融资活动前现金流入净额增加17%至89.26亿港元[77] - 集团资本开支及投资主要由经营业务现金、手头现金及外部借款提供资金[77]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银行及其他债务总额为2,808.35亿港元[78]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普通股股东资本及永久资本证券总额为5,485.42亿港元[81]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综合债务净额为1,377.59亿港元[81] - 集团于2024年上半年的附属公司综合利息支出及其他财务成本为10.77亿港元[81]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可动用未动用借贷额为78.7亿港元[82] - 集团为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提供银行及其他借款担保合共60.49亿港元[83] - 集团提供履约与其他担保合共47.35亿港元[83]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共有员工17.4878万人,较2023年6月30日增加2,256人[84] - 集团于2024年上半年的员工成本为228.0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1.59亿港元[84]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共有30.4934万名员工,其中1.617万人在香港受雇[84] - 集团致力确保员工薪酬和福利具有竞争力,并根据员工工作表现进行年度评估和奖励[84] - 集团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障、公积金和退休计划等福利,并持续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课程[84] - 集团于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所得资金(不包括利息净额)为305.59亿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增加8.59亿港元[84]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普通股股东资金及永久资本证券总额为5,394.4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91.59亿港元[84] - 集团于2024年上半年的债务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为17.1%,较2023年12月31日上升0.9个百分点[84] - 集团于2024年上半年未有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5] 公司治理 - 公司深信有效的企业管治架构是促进及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士权益的基本要素[108] - 公司致力不断提升企业管治标准及常规,并在整个集团的业务营运及常规中培养稳健的合规及道德管治文化[108] - 公司董事会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C3所載上市發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110] - 公司董事施熙德、周靜宜、戴保羅、詹婧翎及黃桂林於2024年5月獲委任擔任公司各委員會成員[112] 股权结构 - 公司持有1,162,632,010股股份,其中包括由TUT1以UT1信託人身份持有的1,005,817,044股股份[93] - 公司持有72,387,720股股份,由TUT3以UT3信託人身份持有[94] - 公司持有84,427,246股股份,由TDT3以D
长和(0000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5 16:30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2326.44亿港元,同比增长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EBITDA总额为634.22亿港元,同比增长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EBIT总额为309.55亿港元,同比增长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呈报盈利为102.05亿港元,同比下降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中期股息为0.688港元,同比下降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普通股股東應佔溢利为101.92亿港元,同比下降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EBITDA和EBIT业绩不佳,主要因未录得2023年出售非核心资产的库务收益,但基本表现胜过去年同期[1] - 公司核心业务整体基本表现稳健,产生稳定现金流,尽管前景不明朗且缺乏一次性交易及库务收益[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为2326.44亿港元,同比增长4%[14] - EBITDA总额为634.22亿港元,同比增长4%[14] - EBIT总额为309.55亿港元,同比增长5%[14] - 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102.05亿港元,同比下降9%[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495.49亿港元,同比增长8%,以当地货币计算增长10%[44] - EBITDA为107.63亿港元,同比下降8%,以当地货币计算下降6%[44] - EBIT为60.77亿港元,同比下降17%,以当地货币计算下降16%[4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权益总额为842.26亿美元[5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7.38亿美元[5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5.53亿美元[5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22,96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4%[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用于投资业务的现金流量为6,80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0%[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用于融资业务的现金流量为11,88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1.5%[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增加4,276百万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31,599百万港元[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借款32,34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5.2%[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偿还借款19,81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4.9%[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速动资金及其他上市投资总额为143,07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5%[5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债务净额为136,66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0%[5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付普通股股东股息为6,79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4.9%[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1364.51亿港元,同比增长2.3%[6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出售货品成本为508.2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11.21亿港元下降0.6%[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198.2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96.75亿港元增长0.8%[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58.1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57.18亿港元增长0.6%[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102.0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2.08亿港元下降9%[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每股盈利为2.66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93港元下降9.2%[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43.1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3.51亿港元下降83.6%[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普通股股东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22.04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20.27亿港元下降90%[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之汇兑亏损为43.7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9.41亿港元改善51.1%[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投资对冲之收益为6.3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78亿港元亏损改善146.1%[8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9348.48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9565.17亿港币有所减少[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总额为2036.39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23.86亿港币有所增加[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1667.97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25.25亿港币有所增加[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368.42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8.61亿港币有所减少[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9716.90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9963.78亿港币有所减少[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147.30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58.29亿港币有所减少[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6569.60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6705.49亿港币有所减少[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普通股股东权益总额为5394.41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5440.35亿港币有所减少[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非控股权益为1175.19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19.48亿港币有所减少[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6569.60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6705.49亿港币有所减少[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229.6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1.91亿港元增长8.37%[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净额为229.6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1.91亿港元增长8.37%[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用于投资业务的现金流量为68.0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0.47亿港元减少12.5%[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借款为323.41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81.22亿港元减少15.16%[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增加42.76亿港元,而2023年同期减少93.45亿港元[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总额为1315.9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287.4亿港元增长2.23%[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速动资金及其他上市投资为114.77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79.95亿港元减少36.22%[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速动资金及其他上市投资总额为1430.7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467.35亿港元减少2.49%[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债务净额为1366.67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80.31亿港元减少0.99%[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债务净额(不包括来自非控股股东的计息借款)为1366.67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80.31亿港元减少0.99%[91]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港币552.3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554.32亿元略有下降[92] - 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港币198.2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96.75亿元有所增加[92]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支出及其他融资成本为港币66.30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56.87亿元有所增加[94] - 2024年上半年税项支出为港币22.6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3.75亿元大幅增加[95] - 2024年上半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102.0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12.08亿元有所下降[97] - 2024年上半年宣派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0.688元,较2023年同期的0.756元有所减少[98] - 2024年上半年提供服务成本为港币150.6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45.97亿元有所增加[92] - 2024年上半年广告和宣传支出为港币22.9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3.21亿元略有下降[92] - 2024年上半年永久资本证券分派为港币1.6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67亿元有所减少[98] - 2024年上半年出售附属公司权益收益为港币3.64亿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收益[92] - 2023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港币1.775元,总额港币67.98亿元,相比2022年每股港币2.086元,总额港币67.98亿元[99] - 2024年6月30日,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港币1128.48亿元,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港币1198.26亿元有所减少[99]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总额为港币641.0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港币124.15亿元,非流动负债为港币516.91亿元[10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确认港币32.29亿元的使用权资产及港币32.2亿元租赁负债,相比2023年同期的港币58.58亿元有所减少[100] - 2024年6月30日,电讯牌照账面净值为港币626.3亿元,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港币642.64亿元有所减少[102] - 2024年6月30日,品牌及其他权利账面净值为港币811.05亿元,其中品牌为港币673.52亿元,其他权利为港币137.53亿元[103] - 2024年6月30日,商誉账面净值为港币2687.14亿元,主要分配至电讯分部为港币824.74亿元,零售分部为港币1140.95亿元,基建分部为港币391.29亿元[105] 港口及相关服务 - 港口及相關服務部門2024年上半年处理4230万个标准货柜,同比增长7%[5] - 港口及相關服務部門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215.94亿港元,同比增长9%[5] - 港口及相關服務部門2024年上半年EBITDA为79.38亿港元,同比增长22%[5] - 港口及相關服務部門2024年上半年EBIT为57.85亿港元,同比增长33%[5] - 2024年上半年港口及相關服務收益總額為215.94億港元,同比增長9%[18] - 2024年上半年港口及相關服務EBITDA為79.38億港元,同比增長22%[18] - 2024年上半年港口及相關服務EBIT為57.85億港元,同比增長33%[18] - 2024年上半年吞吐量達4230萬個標準貨櫃,同比增長7%[20] - 亞洲、澳洲及其他分部吞吐量增長14%,主要受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地消費暢旺推動[20] - 歐洲分部吞吐量增長5%,主要受英國及西班牙巴塞隆拿貨運活動上升推動[2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經營293個泊位,預計年底將增至295個[20] - 港口及相关服务收益为215.94亿港元,同比增长8.7%[71] - 港口及相关服务EBITDA为79.38亿港元,同比增长21.9%[73] - 港口及相关服务EBIT为57.85亿港元,同比增长20%[74] - 港口及相关服务的资本开支为1,110百万港元[77] - 港口及相关服务的资产总额为92,836百万港元[78] - 港口及相关服务的折旧及摊销支出为21.53亿港元,同比增长-0.88%[76] 零售业务 - 零售部门在2024年6月底经营16,548家店铺,同比增长2%[6] - 零售部门收益总额为港币914亿6,900万元,同比增长3%[6] - 保健及美容产品分部占零售部门收益的88%,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5%[6] - 欧洲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EBITDA和EBIT分别增长16%和17%[6] - 亚洲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EBITDA和EBIT分别增长11%[6] - 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同比店铺销售额下降19%[6] - 2024年上半年零售收益總額為914.69億港元,同比增長3%[21] - 2024年上半年零售EBITDA為70.89億港元,同比持平[21] - 2024年上半年零售EBIT為54.33億港元,同比
新一轮上涨机会来临,优选高弹性成长和硬基本面品种
2024-05-08 22:36
政策会议 - 政治局会议和FOMC会议引发市场担忧[2] - 政治局会议超预期,市场风险偏好提升[3] - 政治局会议确定了七月份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4] - 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改革[5] - 改革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6] - 改革将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匹配[7] - 改革可能带来经济体制上的深度变革[8] - 三中全会的改革内容备受关注,市场期待改革的基调和定调[9] - 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回升态势,但仍面临挑战,需要继续发力巩固经济回升[10] - 财政政策要靠钱发力,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保持财政支出强度[11] - 货币政策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工具,可能会进一步降准降息[12] - 政策会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主要集中在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升级[15] -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新变化,政策积极调控,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政策措施[16] - 房地产形势稳定改善,政策措施积极[18] - 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大,12个省份基建水平不高[19] 美联储会议 - 美联储会议关注通胀压力,可能影响美股走势[20] - 美联储会议后市场反应不大,美股走势向上[21] 经济数据 - 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盈利增速回落,ROE下滑[25] 行业板块 - 券商和军工板块具有弹性,受市场风险偏好影响[28] - 电力设备具备成长风格弹性,受外资青睐[29] - 能源金属和小金属有补涨机会[31] - TMT板块跌幅较大,具备较大弹性,AI是主要推动因素[32] - 海外科技巨头加大AI资本支出,有望带来新技术突破[33] - 农林牧鱼板块回调至2019年低位,现在是中长期配置时机[34] - 农林牧鱼板块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速达60.6%,较去年四季度提升近130个百分点[37] - 电力行业单季度ROE提升0.45个百分点至2.45%,销售利润率显著提升[40] - 食品饮料行业一季度盈利增速达16%,估值仅为24.5倍,处于较低水平[42] - 食品饮料是具备景气或业绩硬支撑的行业之一[43] - 新智生产力是当前市场政策的主题之一,包含多个领域[43] - 设备更新是一个具有催化效果和政策支持的方向,特别是与半导体设备、专用设备、环保设备、工业机器人等相关[44]
长和(0000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9 16:45
集团业务概况 - 集团的四项核心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零售、基建和电讯[4]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总额为461,558百万港币,较2022年增长1%[9] - 零售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为183,344百万港币,较去年增长8%[9] - CK Hutchison Group Telecom业务的EBITDA较去年下降25%,为29,081百万港币[9] - 2023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8,570百万港币,较去年下降36%[9] - 2023年,公司除税后溢利为30,179百万港币,较去年下降31%[9] - 2023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23,500百万港币,较去年下降36%[9] - 2023年,公司EBITDA总额为127,309百万港币,较去年下降10%[9] - 2023年,公司EBIT总额为62,770百万港币,较去年下降20%[9] 零售业务 - 集团零售部门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保健美容零售商,在全球28个市场开设超过16,400家店铺[6] - 零售部门2023年收益总额、EBITDA和EBIT分别为1,833亿4,400万港元、162亿2,600万港元和128亿8,800万港元,以呈报货币计算较去年增加8%、13%和17%[45] - 零售部门展望未来,欧洲及亚洲业务表现有望继续稳固,内地及香港业务有望通过优化店铺网络和推行方案而改善[47] - 零售部门继续致力实践科学碳目标倡议,2030年前将排放量减少50.4%[48] 港口业务 - 集团港口部门在2023年处理的总吞吐量达到8,210万个20呎标准货柜[5] - 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2023年处理8,210万个20英尺标准货柜,较2022年下跌3%[39] 基建业务 - 长江基建2023年经营所得资金达历史新高,为86亿港元[51] - 长江基建展望2024年,受规管业务和非受规管业务稳定收入影响,预计业务将继续增长[52] 可持续发展 - 集团承诺2035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致力于2050年前实现整个价值链净零碳排放[72] - 集团已成立专责可持续发展工作小组,包括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工作小组,以满足政府监管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期望[73] - 集团的10个净零过渡机会识别出风险与机遇,引领业务部门进行可持续投资[74] - 集团零售部门加入EcoBeautyScore联盟,帮助客户作出更可持续的选择[75] 业务拓展 - 集团与Amorepacific集团签署协议,引入多款韩国美妆产品及护肤品牌[24] - 集团与Vodafone集团达成协议,合并英国电信业务,被视为对客户、英国及竞争都是喜讯[23]
长和(0000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16:37
财务表现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总额为461,558百万港币,较2022年457,229百万港币增长约1%[2]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EBITDA总额为127,309百万港币,较2022年142,132百万港币下降约10.5%[2]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EBIT总额为62,770百万港币,较2022年78,261百万港币下降约19.8%[2]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基本每股盈利为6.14港币,较2022年6.72港币下降约9%[2]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末期股息为1.775港币,较2022年2.086港币下降约14.9%[2] 业务表现 - 2023年零售部门收入总额为港币1,833亿4,400万元,较去年增加8%[19] - 2023年零售部门EBITDA为港币162亿2,600万元,较去年增加13%[19] - 2023年零售部门EBIT为港币128亿8,800万元,较去年增加17%[19] - 保健及美容产品分部占去年零售部门收入的87%[20] - 2023年保健及美容产品分部销售总额以当地货币计算增加12%[20] 可持续发展 - 集团承诺在2035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2050年前实现整个价值链净零碳排放[43] - 集团已成立专责可持续发展工作小组,包括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工作小组,以满足政府监管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期望[44] - 集团确定了10个净零过渡机会,引领业务部门进行可持续投资,如采用低碳技术、全电动化等[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