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和(00001)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美国滥施关税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中国新闻网· 2025-04-19 19:56
中新社柏林4月19日电维也纳消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18日在其网站发表文章,就美国滥 施关税对全球贸易、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阐明看法。 文章指出,美方滥施关税的做法是错误的,将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削弱发展中国 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充分参与全球贸易的潜力,抵消这些国家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多元化努力。 文章表示,最新估计显示,约有4.5亿人在全球供应链中工作。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将减少就业岗位 和经济机会,减缓工业化进程,阻碍减贫努力。关税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会波及那些本就脆弱的 国家,也会影响实施关税的国家自身,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不确定性。 工发组织指出,美国加征关税并非基于事实,也不会取得预期效果。加征关税将推高工业生产成本,降 低经济效率,抵消贸易红利,削弱竞争能力,最终危及全球就业,并且会给经济最脆弱的国家带来最沉 重打击。 工发组织总干事穆勒在文章中表示,各国应致力于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体系,而非设置贸 易壁垒。美国退出发展合作、经济合作、拒绝承担共同责任,已经引发危险的连锁反应。包括美国在内 的所有工业化国家应同发展中国家共创互利共赢,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球 ...
重磅!长和港口买家突然换人,李嘉诚玩了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搜狐财经· 2025-04-18 04:55
李嘉诚"港口换壳"风波:跨国资本游走中美夹缝的生存悖论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货轮汽笛声中,一场牵动全球航运版图的资本暗战正悄然上演。李嘉诚麾下的长和系突然将43个港口资产收购方由美国贝莱德变更为意大 利阿蓬特家族,看似寻常的商业操作背后,隐藏着更深的战略布局:巴拿马运河核心港口控制权通过复杂股权架构仍握于美资之手。这出"明修栈道暗渡陈 仓"的资本大戏,折射出跨国财团在中美博弈漩涡中的生存困境——既要规避中国反垄断监管,又需维系与美国资本的利益纽带。当巴拿马运河的货轮鸣笛 穿越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交界,这场商战早已超越单纯利益争夺,成为大国角力的时代缩影。 长和系港口资产重组方案看似简单的交易主体变更,实则隐藏着精密设计的双层架构。表面交易中,意大利阿蓬特家族以135亿美元接盘43个港口资产,满 足了中国反垄断审查对美资背景的警惕。但深层股权穿透显示,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的实际控制权通过离岸公司、优先股协议等金融工具,依然牢牢掌握在 贝莱德等美资机构手中。这种"前台傀儡+后台操盘"的操作模式,恰似金融资本时代的"影子政府"。 李嘉诚团队在交易结构设计上展现出老练的"制度套利"智慧。通过设立开曼群岛SPV公司进行资产分割, ...
报道:特朗普私底下讨论将鲍威尔免职,财长和潜在替补都反对
快讯· 2025-04-18 02:55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总统特朗普私下讨论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免职,前美联储理事沃什建议不解雇,财长贝森特反对罢免意图 [1] 分组1 - 特朗普私下讨论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免职 [1] - 特朗普与前美联储理事沃什讨论接替鲍威尔问题,沃什建议不解雇鲍威尔 [1] - 财长贝森特反对特朗普罢免鲍威尔的意图 [1]
“国家队”出手接管港口?长和打破沉默,李嘉诚终于硬气了一回
搜狐财经· 2025-04-17 18:06
时间回溯至2025年3月,长和集团一纸公告震动全球:计划以228亿美元向贝莱德财团出售覆盖23国、43个港口的资产包,其中包含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 枢纽。 最近,李嘉诚卖港口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香港长和集团的一举一动牵动多方神经——这家由李嘉诚家族掌控的跨国企业,在经历与美国贝莱德财团的港 口交易风波后,最近又有了新动作。 据台媒4月12日报道,长和正在与中国招商局集团、中远海运等"国家队"航运巨头展开非正式谈判,试图将部分海外港口资产转手大陆国资。这场从"卖 美"转向"亲中"的战略调整,李嘉诚打的到底是什么算盘? 这笔交易若达成,美资将控制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成为继丹麦马士基、迪拜环球港务之后的第三大港口运营商。然而,看似寻常的商业操作却引 发轩然大波——香港《大公报》连发五问,直指交易"损害国家利益",梁振英更在社交媒体质问"商人是否有祖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随即启动反垄断审 查。压力之下,长和不得不暂缓交易,转而寻求新出路。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巴拿马运河的战略价值。 这条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的"黄金水道",中国是其第二大使用国,而长和自1997年以2200万美元低价拿下经营权后,已通过巴尔 ...
新四军第一师下辖3个旅,旅长和政委都是谁?1955年授什么军衔?
搜狐财经· 2025-04-17 16:31
新四军第一师,是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的主力部队之一,于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将其所属第 1、第2、第3纵队编成。 新四军部分干部合影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活动于苏中地区的苏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改编为新 四军第1师,所辖第1、第2、第3纵队依次改编为第1、第2、第3旅。 新四军第一师首任师长为粟裕,政治委员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下辖3个旅共1.2万余人。 那么你知道新四军第一师下辖3个旅的旅长和政委都是谁吗? 叶飞将军 1955年授衔时,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我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 新四军第1师第2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 新四军第1师第1旅旅长兼政委:叶飞 叶飞原名叶启亨,祖籍福建省南安市人,1914年5月7日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 年轻时的叶飞将军 叶飞5岁时被父亲送回国求学,小学毕业后在厦门中山中学和省立第十三中学读书期间,他开始接触进 步思想,积极参加秘密革命工作。 1928年5月,叶飞加入共青团,年底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代理团省委书记,主持共青团福 建省委的工作。1932年3月,转入共产党。 叶飞素以骁勇善战著称,被称为三野"悍将"。他在担任 ...
长和港口交易可能不包括巴拿马港口
搜狐财经· 2025-04-17 15:31
巴拿马港口或只约占此次交易总价值的4%,但因涉及美国方面的干预等原因,所引发的争议至今尚未停息 文|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为解决围绕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0001.HK,下称"长和")港口交易之中存在的一系列争议,作为相关港口牵头买家的意大利方面,或正在探 讨将两个巴拿马港口从整个交易中剥离。 4月17日中午,中国香港特区多家权威媒体公开报道消息显示:意大利阿彭提(Aponte)家族兼地中海航运公司掌舵人Gianluigi Aponte及其子 Diego Aponte为推进整项交易的进度,正在考虑进行上述操作。 按照长和方面于3月4日发布的公告:其拟将旗下一系列港口业务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BlackRock,Inc.)牵头的买方财团——贝莱德-TiL财 团,总价格为227.65亿美元。该财团则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即贝莱德、GIP(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以及Terminal Investment Ltd (TiL)。 随着此后一系列形势发生变化,据《财经》4月14日报道显示:此次长和港口交易的一系列细节,包括交易曾获得近10份竞标、巴拿马的两个港 ...
4月17日电,马来西亚贸易部长和第二财政部长将于本月底前往美国,讨论关税问题。
快讯· 2025-04-17 14:43
文章核心观点 马来西亚贸易部长和第二财政部长本月底前往美国讨论关税问题 [1] 分组1 - 前往美国人员:马来西亚贸易部长和第二财政部长 [1] - 前往时间:本月底 [1] - 讨论内容:关税问题 [1]
长和(0000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5 17:10
公司整体概况 - 公司是跨国综合企业,在约50个国家/市场经营业务,雇员超30万[9] 港口部门业务数据 - 港口部门在24个国家53个港口有295个营运泊位权益,2024年总吞吐量达8750万个标准货柜[11] - 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在24个国家53个港口拥有共295个经营泊位权益[70] - 2024年集团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合共处理8750万个标准货柜[71] - 2024年整体吞吐量增加6%至8750万个标准货柜,本地及转运货物数量分别占65%及35%[72][73][74] - 2024年部门经营295个泊位,较2023年增加2个[72][78] - 和记港口信托2024年收益总额、EBITDA及EBIT分别增加6%、13%及34%,吞吐量上升5%[81] - 中国内地及其他香港分部2024年收益、EBITDA及EBIT有所减少,吞吐量增长1%[82] - 欧洲分部2024年以呈报货币计算收益总额、EBITDA及EBIT分别上升8%、18%及26%,吞吐量增长6%[83] - 亚洲、澳洲及其他地区2024年以呈报货币计算收益总额、EBITDA及EBIT分别改善13%、19%及25%,吞吐量增长10%[84] - 部门碳强度按年降低5%以上,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1年基线减少15%以上[80] 零售部门业务数据 - 零售部门在30个市场开设超16900家店铺[13] - 屈臣氏于2023 - 2024年在亚洲开设及升级超5700家门市,在荷兰鹿特丹开设全球第16800家分店[38] - Kruidvat在荷兰和比利时经营1200多家店铺,屈臣氏在泰国经营700多家店铺[89] - 公司零售部门拥有1.7亿名忠诚会员[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12个零售品牌,在30个市场经营16,951家店铺[91] - 2024年保健及美容产品分部忠诚会员总人数为1.68亿人,销售参与率为65%,独家代理产品销售额对保健及美容产品总销售额的贡献为36%[93] - 2024年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收益为13,508百万港元,较2023年下降18%(以当地货币计算下降16%)[95] - 2024年亚洲保健及美容产品收益为37,362百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6%(以当地货币计算增长11%)[95] - 2024年西欧保健及美容产品收益为91,713百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6%(以当地货币计算增长6%)[95] - 2024年东欧保健及美容产品收益为25,474百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14%(以当地货币计算增长12%)[95] - 零售部门范围1及2温室气体排放量按年减少超70%,与2018年基線相比减少逾75%,可再生能源购买量超580吉瓦时,涵盖2024年用量接近100%[103] - 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2024年收益总额135.08亿港元,较2023年的164.53亿港元下降18%,EBITDA为4.67亿港元,较2023年的10.42亿港元下降55%[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店舖总数为3875家,较2023年的3840家增加1%[104][105] - 亚洲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2024年收益总额373.62亿港元,较2023年的352.35亿港元增加6%,EBITDA为36.66亿港元,较2023年的36.27亿港元增加1%[1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亚洲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店舖总数为4201家,较2023年的3947家增加6%[106][107] - 西欧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2024年收益总额917.13亿港元,较2023年的862.67亿港元增加6%,EBITDA为91.27亿港元,较2023年的84.75亿港元增加8%[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西欧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店舖总数为5829家,较2023年的5764家增加1%[109][110] - 东欧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2024年收益总额254.74亿港元,较2023年的222.62亿港元增加14%,EBITDA为32.21亿港元,较2023年的28.03亿港元增加15%[1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东欧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店舖总数为2680家,较2023年的2537家增加6%[112][113] - 其他零售业务2024年收益总额221.36亿港元,较2023年的231.27亿港元下降4%,(LBITDA)/EBITDA为 - 8600万港元,较2023年的2.79亿港元下降131%[115] 基建部门业务数据 - 基建业务2024年收益为55,324百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1%[20] - 基建部门包括长江基建75.67%权益及集团在六项基建投资的权益[45] - 长江基建来自营运业务溢利贡献按年增长10%,溢利净额为81.15亿港元,较去年上升1%[46] - 2024年收益总额为553.24亿港元,较2023年的547.14亿港元增长1%;EBITDA为296.14亿港元,较2023年的292.01亿港元增长1%;EBIT为191.80亿港元,较2023年的195.62亿港元下降2%;长江基建呈报溢利净额为81.15亿港元,较2023年的80.27亿港元增长1%[125] - 长江基建来自营运业务的溢利贡献按年增长10%,但溢利净额受财务项目影响,按IFRS 16后基准的溢利净额为81.15亿港元,较去年上升1%[1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长江基建持有36.01%权益的电能实业,按IFRS 16后基准所占溢利净额为22.03亿港元,2023年为21.62亿港元[126] - 2024年英国业务溢利贡献为39.81亿港元,以呈报货币及当地货币计算较2023年分别上升31%及27%;澳洲业务溢利贡献为17.84亿港元,以呈报货币及当地货币计算分别下降4%及3%;欧洲大陆业务溢利贡献为6.07亿港元,以呈报货币及当地货币计算分别增长13%及15%;加拿大业务溢利贡献为5.24亿港元,以呈报货币及当地货币计算分别下降19%及18%;新西兰业务溢利贡献为1.85亿港元,以呈报货币及当地货币计算分别上升10%及12%;香港及内地业务溢利贡献为1.32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13%[127] - 长江基建持有手头现金80亿港元,债务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于2024年12月31日为7.8%,标准普尔维持授予“A/稳定”信贷评级[128] - 长江基建受规管业务于2024年获多个奖项及认可,如UK Power Networks位列公用事业之首,Northern Gas Networks平均得9.26分,Wales & West Utilities获金奖,SA Power Networks等在评估中排名前列[130] - 2024年基建部门进行多项增加可再生能源相关产能项目,整体温室气体排放量估计按年减少5%,较2020年基线减少约15%[131] - 2024年按业务分部划分溢利贡献总额为94.16亿港元,2023年为85.35亿港元[133] 电讯业务相关数据 - 3英国与Vodafone英国的合并于2024年12月获英国竞争及市场管理局批准,预期2025年上半年完成[50] - 奥地利推出支援80多种语言的人工智能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uppi”;瑞典5G服务人口覆盖率增加接近一倍;爱尔兰获评为全爱尔兰最高速的5G网络;Wind Tre迁至意大利米兰新总部[140][141] - 2024年CK Hutchison Group Telecom收益总额883.71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2%;毛利总额636.26亿港元,增长3%;EBITDA为241.29亿港元,增长8%;EBIT为34.85亿港元,增长54%[143] - 2024年欧洲3集团收益总额817.1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2%;毛利总额594.53亿港元,增长3%;EBITDA为231.22亿港元,增长8%;EBIT为36.03亿港元,增长50%[144] - 按IFRS 16后基准,2024年欧洲3集团EBITDA为298.24亿港元(2023年:276.75亿港元);EBIT为45.9亿港元(2023年:33.12亿港元)[145] - 2024年12月31日,欧洲3集团活跃客户总人数为4070万名,较2023年上升1%[146] - 欧洲3集团2024年合约客户总人数的平均每月客户流失率稳定维持为1.2%(2023年:1.2%)[146] - 欧洲3集团2024年ARPU净额为12.74欧元,与2023年相若;AMPU净额增加1%至11.74欧元[146] - 欧洲3集团以当地货币计算的EBITDA及EBIT分别增加8%及48%,主要因整体毛利改善及成本节省措施[147] - 以当地货币计算,欧洲3集团折旧与摊销上升3%,因网络资产基础扩大及设备更换[147] - CKHGT排放量较2020年基线减少约25%,外购可再生能源使用增加至60%以上[148] - 3英国将选定发射站的网络能源效益提高达70%,3香港提升5G网络整体能源效益[148] - 2024年公司总收益817.1亿港元,较2023年的802.31亿港元增长2%[149] - 2024年公司毛利总额594.53亿港元,较2023年的575.89亿港元增长3%[149] - 2024年公司上客成本总额(已扣除手机收益)353.79亿港元,较2023年的354.21亿港元基本持平[149] - 2024年公司EBITDA为241.29亿港元,较2023年的223.41亿港元增长8%[149] - 2024年公司EBIT为34.85亿港元,较2023年的22.65亿港元增长54%[149] - 2024年公司资本开支(不包括牌照)为147.4亿港元,较2023年的145.96亿港元增长1%[149] - 2024年公司EBITDA减资本开支为93.89亿港元,较2023年的77.45亿港元增长21%[149] - 2024年英国登记客户总人数为1160万名,较2023年的1260万名减少8%[149] - 2024年意大利登记客户总人数为1880万名,较2023年的1930万名减少3%[149] - 2024年欧洲3集团登记客户总人数为4280万名,较2023年的4370万名减少2%[149] - 合约客户占登记客户总人数百分比最高为83%,最低为25%[150] - 登记合约客户总人数的平均每月客户流失率最低为0.4%,最高为2.0%[150] - 活跃合约客户占登记合约客户总人数百分比最高为100%,最低为96%[150] - 活跃客户占登记客户总人数百分比最高为100%,最低为81%[150] - 按人口划分的LTE覆盖率最高为100%,最低为96%[150] - 每名活跃客户的全年数据用量最高为326.4千兆字节,最低为206.1千兆字节[150] - Wind Tre固网业务收益2024年为10.66亿欧罗,2023年为10.11亿欧罗[150] - Wind Tre EBITDA 2024年为1.98亿欧罗,2023年为1.85亿欧罗[150] - 部分地区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变动幅度最高为+90%,最低为 -14%[151] - 部分数据金额最高为31257(单位未明确),最低为 -286(单位未明确)[151][152] - 2024年公司收益总额为2748百万,较2023年的2588百万增长6%[153] - 2024年公司毛利总额为1790百万,较2023年的1671百万增长7%[153] - 2024年公司上客成本总额(已扣除手机收益)为-236百万,2023年为-249百万[153] - 2024年公司营运支出为-1013百万,2023年为-1020百万,营运支出占毛利总额百分比为57%[153] - 2024年公司EBITDA为541百万,较2023年的402百万增长35%[153] - 2024年公司EBIT为23百万,较2023年增长120%[153] - 2024年公司资本开支(不包括牌照)为-436百万,2023年为-454百万[153] - 2024年英国登记客户总人数为1160万名,2023年为1260万名[153] - 2024年意大利活跃客户总人数为1780万名,2023年为1810万名[153] - 2024年英国合约客户占登记客户总人数百分比为81%,2023年为73%[153] - 2024年部分地区每名
港股“哑铃型”配置策略备受青睐,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冲击6连涨,长和领涨超3%
新浪财经· 2025-04-15 10:28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截至2025年4月15日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及成分股表现,分析港股红利ETF博时的行情、收益、规模等情况,列出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给出港股配置建议 [1][2][3][5] 行情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15日10:08,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HSSCHKY)上涨0.10%,成分股长和(00001)、统一企业中国(00220)、中煤能源(01898)、中银香港(02388)、中国飞鹤(06186)分别上涨3.16%、1.78%、1.40%、1.18%、1.11% [1] - 截至2025年4月15日10:08,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上涨0.22%,冲击6连涨,最新价报0.91元 [1] - 截至2025年4月14日,港股红利ETF博时近1周累计上涨5.09% [1] - 截至2025年4月14日,恒隆地产、兖煤澳大利亚、建发国际集团等涨跌幅分别为0.99%、 -1.64%、 -0.35%等 [5] 流动性与规模 - 港股红利ETF博时盘中换手0.14%,成交524.91万元,截至4月14日,近1年日均成交7888.62万元 [1] - 港股红利ETF博时最新规模达36.82亿元 [1] 资金流向 - 港股红利ETF博时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近2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3740.82万元 [1] 收益能力 - 截至4月14日,港股红利ETF博时近1年净值上涨23.59%,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535/2714,居于前19.71% [2] - 截至2025年4月14日,港股红利ETF博时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18%,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44%,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4.95% [2] - 截至2025年4月14日,港股红利ETF博时成立以来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8.18% [2] 风险指标 - 截至2025年4月11日,港股红利ETF博时近1年夏普比率为1.41 [2] - 截至2025年4月14日,港股红利ETF博时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39% [2] 费率与跟踪精度 - 港股红利ETF博时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2] - 截至2025年4月14日,港股红利ETF博时近1月跟踪误差为0.034% [2] 指数相关 - 港股红利ETF博时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该指数旨在反映可通过港股通买卖的香港上市且拥有高股息证券的整体表现 [2] - 截至2025年4月14日,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HSSCHKY)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兖矿能源(01171)、恒隆地产(00101)等,合计占比28.39% [3] 配置建议 - 国泰君安国际认为港股未来短期或横盘整固,配置上可选择“哑铃型”结构,高分红风格或阶段性占优,内需相关行业或受益于消费政策预期升温,长期科技成长风格是超额收益来源 [5] 产品信息 -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场外联接为博时恒生高股息ETF发起式联接A(014519)、博时恒生高股息ETF发起式联接C(014520) [6]
全球财经连线|渣打银行欧洲区行政总裁Nicolo Salsano:当下深化中欧经贸关系对确保全球增长和繁荣至关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1 22:09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体系和金融市场,给全球经济带来压力与不确定性,但全球化趋势不变,中欧深化合作将成确保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力量,且双方在新兴技术领域合作潜力大,贸易关系将动态发展 [2][4][9]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整体全球经济可能放缓,关税政策在多行业和地区产生广泛影响 [4] - 全球化趋势不会减弱,全球供应链高度一体化,中期内短期冲击影响将缓解或抵消 [4] - 全球贸易流动将重新增长,路径和结构或变化,亚洲内部及中欧贸易往来将加深 [4] 全球营商环境变化 - 目前处于“观望状态”,全球贸易进入更谨慎阶段,但信心正在重塑 [5] - 短期内有谨慎影响,中期信心逐步回升,欧洲与中国和亚洲合作信心恢复,亚洲内部贸易结构将调整 [5] 全球化趋势看法 - 全球化进程会持续,生产链和价值链高度融合不会被打破,不存在“脱钩”情况 [6] - 未观察到与中国相关贸易通道放缓,客户在中国市场活动活跃,对中国投资回暖,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6] - 未来贸易流向和模式会调整,如亚洲内部贸易增长、亚洲与欧洲联系深化,支撑全球贸易基本模式稳固 [6] 中欧关系 - 当前是重要时机,虽宏观经济有不确定性影响贸易流动,但中欧贸易关系有力复苏,趋势向好 [7]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盟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双方贸易关系重要,良好关系对双方和全球经济增长繁荣关键 [8] - 中国经济转型,在人工智能等领域领先,为中欧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提供方向,欧洲对华投资可观且有新增长点 [9] 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 - 中国经济转型,在多领域取得技术领先,新全球伙伴关系格局形成,中国企业“走出去”,欧洲是关键区域 [11] - 中欧经贸关系动态发展,体现在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拓展和欧洲企业对中持续投入新兴技术领域 [11] 欧洲公司投资中国趋势 - 中期内欧洲公司投资中国趋势可预见,投资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实现双赢 [12] 欧洲市场对中国企业吸引力 - 中国高质量产品进入海外市场是全球化合理步骤,欧洲是中国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重要市场,未来会有更多中国投资进入 [14] 对中国企业建议 - 以开放、大胆姿态寻找新市场,对自身技术和产品质量有信心,积极寻求新伙伴和贸易关系 [15] - 理解市场动态,保持开放心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发挥产品技术和质量优势 [16] 乐观前景领域 - 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如大数据、电池技术、电动汽车、医疗领域是关键增长领域,传统制造业将整合并可能重新崛起 [17] 香港及大湾区看法 - 香港是迷人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大湾区核心,与广东省和大湾区紧密相连,形成金融与技术结合独特优势 [18] - 大湾区增长前景和发展潜力独特且有吸引力,基于技术和金融中心优势,未来将更繁荣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