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济药业-B(0217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6
科濟藥業控股有限公司 CARSGEN THERAPEUTICS HOLDINGS LIMITED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 2171.HK 年度報告 2024 目錄 | 公司資料 | 2 | | --- | --- | | 董事長致辭 | 3 | | 財務摘要 | 5 | | 業務摘要 | 6 |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8 | |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 | 27 | | 董事會報告 | 32 | | 企業管治報告 | 66 |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85 |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158 |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163 |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164 |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166 |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167 | |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 169 | | 財務概要 | 236 | | 前瞻性聲明 | 237 | | 釋義 | 238 | | 詞彙 | 242 | 二零二四年年度報告 1 公司資料 董事會 執行董事 李宗海博士 (董事長) 王華茂博士 蔣華博士 非執行董事 郭炳森先生 謝榕剛先生 郭華清先生 獨立非執行董事 顏光美博士 李華兵博士 ( ...
小黄鸭德盈(0225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129,542千港元,2024年为128,526千港元[10] - 2023年年内亏损为46,691千港元,2024年为49,340千港元[10] - 2023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46,206千港元,2024年为46,404千港元[10] - 2023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财务计量的经调整亏损净额为40,588千港元,2024年为40,505千港元[10] - 2023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财务计量的经调整纯亏损率为31.3%,2024年为31.5%[10] - 2023年分部毛利率为34.8%,2024年为46.7%[11] - 2023年纯亏损率为36.0%,2024年为38.4%[11] - 2023年权益回报率为18.8%,2024年为25.6%[11] - 2023年总资回报率为13.4%,2024年为16.8%[11]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同期下降0.8%,被授权商数目由2023年12月底的455家增长至2024年12月底的530家[15] - 2023财年总收益为129542千港元,2024财年为128526千港元[61] - 2023财年已售存货成本约3950万港元,占经营开支总额约21.9%;2024财年约3650万港元,占比约19.9%[67] - 2023财年雇员福利开支约6450万港元,占经营开支总额约35.8%;2024财年约6460万港元,占比约35.3%[68] - 2023财年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约830万港元,2024财年约300万港元[69] - 其他收入从2023财年约1560万港元降至2024财年约1040万港元,减少约33.3%[70] - 推广成本从2023财年约1620万港元增至2024财年约1840万港元[73] - 线上平台使用费从2023财年约540万港元增至2024财年约1020万港元[74] - 经营亏损从2023财年约4370万港元增至2024财年约5220万港元,增加约19.5%[75] - 财务收入净额增加160.0%,从2023财年财务成本净额约250万港元变为2024财年财务收入净额约150万港元[78] - 所得税状况从2023财年开支约50万港元变为2024财年抵免约140万港元,变动约190万港元[79] - 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2023财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4058.8万港元,2024财年为4050.5万港元[82] - 集团年内亏损从2023财年约4670万港元增加约5.6%至2024财年约4930万港元[83]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70万港元[84]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总额为459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60万港元,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4.42%[84] - 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为173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10万港元[84] - 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23.8%及17.5%[91]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就案件损害赔偿及诉讼费计提拨备共108万港元,2023年为110.3万港元[93] - 2024财年董事会未建议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为每股0.5港仙[15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约为1.161亿港元,2023年约为1.31亿港元[1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对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共占总销售额16.0%,2023年为23.3%;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11.0%,2023年为14.0%[1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向集团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合共占总采购额81.0%,2023年为84.6%;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集团总采购额67.9%,2023年为70.2%[1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捐款约为0.1百万港元(2023年:0.1百万港元)[19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实景娱乐授权的授权金收入减少至370万港元,2023年度为670万港元,同比减少44.8%[16] - 2024年海外地区授权收入同比增长11.1%[18] - 2023财年角色授权业务收益为68966千港元,2024财年为60070千港元[61] - 2023财年电子商务及其他业务收益为60576千港元,2024财年为68456千港元[61] - 角色授权业务收益从2023财年约6900万港元降至2024财年约6010万港元,减少约890万港元或12.9%[64] - 电子商务及其他业务收益从2023财年约6060万港元增至2024财年约6850万港元,增加约790万港元或13.0%[64] - 2023财年末与公司建立业务关系的被授权商(不包括授权代理)为455家,2024财年末为530家[64] 业务发展动态 - 2024年公司新开设深圳和香港Playful Store作为IP体验核心场景[17] - 2024年公司代理发行四款小程序游戏,并与多款海内外知名游戏进行授权合作[17] - 2015年公司在天猫开设首间线上旗舰店,后扩展至京东、唯品会、HKTVmall及抖音等电商平台[60] - 未来集团将以“B.Duck + IP”矩阵为核心,向综合IP营运平台战略转型与升级[104] - 集团成立小黃鴨德盈文旅(深圳)有限公司,布局文旅业态,短期以国内一二线城市为主阵地,同步试水东南亚及北美市场[107] - 未来两年内集团将围绕游戏、社交与小程序商城场景打造闭环生态,推出3 - 5款IP主题游戏[108] - 集团产品布局以分层产品矩阵为核心策略,聚焦婴童、潮玩、家居╱3C三大核心品类[109] - 未来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开设超30家实体IP零售门店[109] - 公司将以亚太经济区圈为首战场拓展海外授权代理合作,开展“B.Duck IP”授权及贸易业务,通过精品电商业务出口产品到海外市场[112] - 公司内部开启IP孵化,将“B.Duck IP”运营经验复制到新IP研发,成立“新IP运营创新事业部”扩充IP矩阵[113] - 公司致力于建立超十亿元营收规模集团体系,打造超“百亿”规模的IP生态商业综合体[115] - 公司将与新消费、新零售初创型企业合作并参股投资,推动授权新类目拓展[117] - 公司将筛选长期被授权商进行投资,加速零售渠道整合,加强供应链合作[117] - 公司将与中国地方政府、国有资本及基金管理机构合作,专注产业投资[117]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许夏林先生51岁,2021年4月28日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有逾20年相关行业经验[118] - 郭振杰先生51岁,2021年4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销售等方面有逾20年经验[120] - 许先生1997年12月取得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学位,2000年9月取得肯特艺术设计学校三维设计文学硕士学位[120] - 郭先生加入集团前在银行业工作逾四年,2003年8月加入本集团[120] - 张展耀44岁,2021年4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相关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121] - 梁兴超56岁,2024年10月2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25] - 梁丙焄61岁,2021年12月2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于1989年9月、1991年、1991年、1995年在香港、英格兰及威尔士、澳洲首都特区、新加坡取得律师资格[126] - 宋治强49岁,2021年12月2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财务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128] - 张展耀于2003年12月毕业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取得管理学文凭,2009年12月毕业于香港大学,取得管理学学士学位[124] - 梁兴超于2012年12月在西南交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25] - 梁丙焄于198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取得法律学学士学位,1987年于香港大学取得法律学深造证书[126] - 宋治强于1997年12月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位,2006年12月取得香港理工大学企业金融学硕士学位[131] - 宋治强于2002年2月成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2019年5月成为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2007年12月成为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131] - 张展耀于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为集团高级授权经理,2015年7月再次加入集团为高级授权经理[121] - 陈嘉贤教授48岁,自2025年1月2日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多所大学学位及多项荣誉称号[132] - 黄颖钊先生36岁,于2024年10月加入集团任首席财务官,有逾十年企业融资经验[134] - 陈华品先生39岁,于2012年2月加入集团任总经理兼授权业务主管,在授权行业有逾15年经验[134] - 吕行远先生36岁,于2022年7月加入集团任首席投资官,有丰富投资工作经历[138] - 谭雅芝女士45岁,于2015年1月获委任为集团艺术总监,在产品设计及开发方面有逾20年经验[138] - 谢子亮自2024年5月24日起辞任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177] - 李享自2024年10月23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180] - 陈继宇自2025年1月2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80] - 郭振傑、梁兴超、梁丙焄及陈嘉贤将在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符合资格竞选连任[177]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自2025年1月17日起为期三年[182] - 非执行董事梁兴超委任函初始任期自2024年10月23日起为期三年[1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丙焄、宋治强委任函初始任期自2024年12月20日起为期三年[1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嘉贤委任函初始任期自2025年1月2日起为期三年[182] - 2024财年董事及五位最高薪人士薪酬详情载于年报综合财务报表附注7[184] 公司基本信息与合规情况 - 公司于2020年12月10日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成立[141] - 股份于2022年1月17日于联交所主板上市[142] - 集团主要从事角色授权业务和电子商务及其他业务[58] - 集团主要从事角色授权业务和电子商务及其他业务[143] - 角色授权业务分为商品授权、实景娱乐授权、内容及媒体授权、推广授权和设计咨询五大服务种类[59] - 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董事会报告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在所有重大方面遵守适用环保法律法规[1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发行债权证,2023年也无[161] 公司股权与购股计划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24524.825美元,分为980993000股每股面值0.000025美元的股份[85] - 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5年5月26日举行,2025年5月21日至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55][158] - 公司于2021年12月20日采纳购股计划,自采纳起未授出购股[197] - 购股计划旨在肯定雇员贡献、吸引人才、激励留任及推动公司发展[198] - 购股计划参与者包括集团或公司实体雇员及有贡献人士[199] - 购股每股认购价由董事会酌情定,不低于规定三者最高值[200] 行业数据 - 2023年度中国授权商品零售额为人民币1401亿元,同比增长0.8%,年度授权金为人民币54.7亿元,同比增长0.9%[103] - 2023年消费者购买授权产品年度支出在人民币2000 - 3000元的百分比比上年提高1.9%,被授权商认为IP授权带动销售提升一倍以上的百分比比上年提高2.4%[103] 员工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80名雇员,员工成本约为6460万港元,2023财年为6450万港元[96] - 2024年12月31日按职能及地理位置划分,香港及海外雇员27人,中国内地153人[99] 未来规划与战略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100]
亚洲金融(0066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5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6.471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长86.6%[5][7] - 2024年每股盈利69.7港仙,同比增长87.4%[5] - 2024年每股派息总额14.5港仙,同比增长61.1%[5] - 2024年平均资产回报率4.1%,上一年为2.3%[5] - 2024年平均股本回报率5.8%,上一年为3.2%[5] - 公司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6.47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6.6%[17][18] - 2024年每股盈利为69.7港仙,较上年同期增加87.4%[17] - 每股末期股息为9港仙,较上年同期增加80.0%;每股派息总额为14.5港仙,较上年同期增加61.1%[17]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116.7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6%;资产总值为163.336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6%[17] - 2024年股本回报率为5.8%,2023年为3.2%[1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5.2237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85402亿港元[20] - 2024年12月31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贷款;2024年12月31日无流动负债净额,无需计算资本负债率[21] - 2024年公司总收益达35.76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26%,自2019年基准年起增加110%[92] 保险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保险收益32.915亿港元,同比增长34.0%[5] - 2024年保险经营业绩3.698亿港元,同比增长70.5%[5] - 2024年,亚洲保险全年溢利为5.0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6.9%;保险收益较2023年增加34.0%[25] - 亚洲保险保险服务业绩较去年显著增长40.7%,2025年核心业务前景乐观[26] - 2024年12月31日,亚洲保险向保险公司抵押账面价值为1.11541亿港元的资产,2023年12月31日为1.10614亿港元[23]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亚洲保险为极端天气事件的拨备赔款准备金净额累计结余为港币 3680 万元,年内因极端气候产生的赔款净额费用为港币 1050 万元[110] - 2024年未收到亚洲保险产品服务的客户投诉[120] 投资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投资已变现盈利5520万港元,同比增长125.9%[5] - 2024年投资未变现盈利1.495亿港元,同比增长149.5%[5] - 2024年12月31日,人保壽險投資成本15.22億港幣,公平價值29.3億港幣,佔集團資產總值17.9%,已變現和未變現盈利7.6億港幣,收取股息0.18億港幣[38] - 2024年12月31日,康民醫院投資成本5.33億港幣,公平價值17.03億港幣,佔集團資產總值10.4%,已變現和未變現虧損2.03億港幣,收取股息0.42億港幣[38] - 2024年公司在不同资产类别的绿色投资至少增投5000万港元,绿色投资取得中等个位数百分比的回报[129] 公司投资布局 - 亚洲金融集团持有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5%股份,人保寿险在2024年全球保险100强中排名第7位[29] - 公司持有康民医院有限公司4.7%股份,是集团最大的上市股份投资[31] - 自1992年起,公司持有BBL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的10%股份[33] - 物业发展投资占公司总资产的3.9%[34] - 公司持有嘉定区旗舰综合发展项目27.5%股份,最后一期已售出55%的单位[34] - 青浦60000平方米综合发展项目首期销售的270个单位已售出超50%[35] - 2024年12月公司在青浦购入21000平方米地块已进入设计阶段[36] 公司投资市场环境 - 康民医院的股价按泰铢计下跌10.1%,按港币计下跌10.6%[32] - 2024年旅游业约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超3500万名外国游客产生超1.8万亿泰铢(约港币4140亿元)的收益[32] 公司员工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僱員總人數為374人,2023年12月31日為352人[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拥有374名员工,人数增加6.3%[69] - 2024年12月31日,全职员工364人,兼职员工10人,同比分别为 -3.4%、+8.2%[70] - 2024年12月31日,香港员工319人,澳门51人,中国内地1人,台湾3人[71] - 2024年12月31日亚洲金融集团全体员工中男性138人(36.9%),女性236人(63.1%)[73] - 2024年12月31日亚洲金融集团高级管理人员中男性20人(46.5%),女性23人(53.5%)[73] - 2024年12月31日亚洲金融集团董事会成员中男性7人(87.5%),女性1人(12.5%)[73] - 2024年12月31日亚洲金融集团30岁以下员工56人(15.1%),30至40岁110人(29.7%),41至50岁84人(22.7%),51岁及以上120人(32.5%)[75] - 2024年亚洲金融集团香港员工流失率7.5%,澳门2.0%,中国内地和台湾0%,低于香港平均水平19.3%[76] - 2024年香港员工流失中男性10人,女性14人;30岁以下1人,30至40岁9人,41至50岁8人,51岁及以上6人[76] - 2024年香港男性受训雇员百分率92%,女性99%,整体96%,同比降1.0%[79] - 2024年香港男性雇员完成受训平均时数15.38小时,女性21.38小时,整体18.97小时,同比增8.3%[79] - 2024年香港高级管理人员受训百分比100%,中级管理层96%,普通员工96%[79] - 公司2024年目标每名雇员完成受训平均时数较2023年增加10%,实际增加8.3%,为18.97小时[79]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公司依據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證券上市規則附錄C2《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編製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47] - 公司編製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遵守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則[49][50] - 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排放系數計算工具涉及港交所、港燈、中華電力、國泰航空、國際民航組織等[49] - 公司2024年加強並變更對環境、社會及管治表現的評估方法,基準年由2009年改為2019年[50] - 公司統一亞洲金融集團範圍1、2及3收集的數據及計算方法,重述2019 - 2023年的排放數據[50] - 公司须在2025年8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应用全球及香港可持续披露准则[51] - 公司需在2025年1月1日符合香港联交所最新环境、社会及管治守则要求[52] - 公司3月收到全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并提出未来一年策略建议[54] - 公司8月收到半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并按需变更策略[54] - 公司第四季度收到截至9月30日报告并制定下一年度策略目标[54]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 - 亚洲金融自2003年起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商界展关怀」标志[55] - 亚洲保险自2005年起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商界展关怀」标志[55] - 亚洲金融自2014年起获世界绿色组织绿色办公室标志[55]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社会、客户、雇员等持份者沟通[57][58] - 公司通过持份者参与进行重要性评估确定相关因素[58] - 亚洲金融集团确认5大环境、社会及管治重点领域[59] - 公司董事会全面负责环境、社会及管治的管理、报告和决策[60] - 公司制订多套政策和指引,管理及员工严格遵守[61] - 公司向实习生及见习生提供机会和待遇,鼓励员工参与项目和培训[63] - 公司薪酬委员会监督薪酬制度,员工报酬含基本薪金等[65] - 公司鼓励员工工作与家庭生活平衡,提供多种假期[67] - 2024年公司遵守香港平等机会条例,制定平等机会政策[68]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 2024年公司整体温室气体排放量为792.68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减少4.1%[85][92] - 2024年公司每百万港元收益的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0.22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减少24%[86][92] - 2024年公司每名雇员的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2.48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减少10%[86][92] - 范围1无铅汽油和柴油消耗排放83.78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减少20.4%,其中公司车辆无铅汽油消耗排放量较2023年减少18% - 20%[85] - 范围2购买电能排放583.44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减少6.3%[85] - 范围3废纸弃置排放26.65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增加16.6%[85] - 范围3海外出差排放98.81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增加31.1%[85] - 2019 - 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每百万港元收益密度重列,原与重列差额约为+0.3%至+26.7%[86] - 公司通过向中电购买碳信用额抵销792.68吨温室气体排放量[93] - 无害废弃物二氧化碳当量方面,亚洲金融为 -8.34 吨,亚洲保险为 34.99 吨,亚洲金融集团为 26.65 吨,同比分别为 +55.6%、 -24.2%、 +9.3%[94] - 纸张循环再用占纸张总量的百分比,亚洲金融为 175%,亚洲保险为 68%,亚洲金融集团为 78%;循环再用纸张总量分别为 4,052 kg、15,765 kg、19,817 kg[96] - 电能消耗总量方面,亚洲金融为 359,235 千瓦时,亚洲保险为 527,283 千瓦时,亚洲金融集团为 886,518 千瓦时,二氧化碳当量分别为 235.43 吨、348.01 吨、583.44 吨,同比分别为 -13%、 -7%、 -12%[107] - 无铅油消耗总量方面,亚洲金融为 22,259 公升,亚洲保险为 9,367 公升,亚洲金融集团为 31,626 公升,二氧化碳当量分别为 58.79 吨、24.99 吨、83.78 吨,同比分别为 -2%、 -47%、 -25%[107] - 公司将送往堆填区的废纸由 2019 年的 7,681 公斤减至 2024 年的 5,553 公斤,5 年期间减少 28%[108] 公司环保措施 - 公司指定专业回收公司收集打印机和影印机的碳粉墨盒及纸张用于循环再用[96] - 2022 年公司在主要办公室以 21 瓦特发光二极管照明系统取代 T5 灯管[98] - 亚洲保险推行集中及调整影印机功能、办公室全部调整至双面及黑白打印状态以提升影印效率[101][102] 公司社会责任相关 - 2024年公司资助本地及海外非牟利机构总金额约为707.7万港元,较上年增加1%,其中亚洲金融资助304.9万港元,亚洲保险资助402.8万港元[124] - 2024年公司义工服务总人次为65,总时数为197小时,较2023年减少28%,其中亚洲金融义工服务总人次为9,总时数为45小时,同比增加172%;亚洲保险义工服务总人次为56,总时数为152小时,同比减少41%[128] - 公司参与投资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支持“要有光”的“光房”计划[125] 公司未来目标 - 因港交所新规,公司将年度目标修订为中短期目标并每年评估[130] - 未来5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密度降低10%[131] - 未来5年持续增加主要市场趋势相关培训主题[134] - 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的活动[135] - 每年从绿色与环保主题的投资中实现中高等个位数的回报[136] - 公司将持续检视并在必要时增加再保险保障,扩大气候变化风险评估[132]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现由8名成员组成,其中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1] - 所有董事须在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及重选,新任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143] - 公司确保新董事获法律意见,加入后获简介资料及董事手册[142] - 公司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少于三年,须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及可重选连任[1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身份年度书面确认函[148] - 董事会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一名具备专业资格或会计等相关财务管理专业[148]
中国中车(0176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28,698,864,088股,拟按每股0.21元派发现金红利,合计60.27亿元[4]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46,456,804千元,较2023年增长5.21%[8] - 2024年净利润为15,663,893千元,较2023年增长7.51%[8] - 2024年资产总额为512,823,630千元,较2023年增长8.70%[8]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168,773,774千元,较2023年增长4.85%[8]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0.43元/股,较2023年增长4.88%[8] - 2024年营业成本为193,763,279千元,2023年为186,136,608千元[10] - 2024年销售费用为5,528,620千元,2023年为5,149,546千元[1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127,503千元,2023年为14,721,616千元[10]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4.57亿元,增幅为5.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3.88亿元,增幅为5.77%[60][65] - 2024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为5128.24亿元,增幅为8.7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687.74亿元,增幅为4.85%,资产负债率为59.01%,比年初增加0.66个百分点[65] - 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65] - 营业成本1937.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0%,主要因铁路装备营业收入增长[67][68] - 销售费用55.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6%;管理费用155.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2%;研发费用159.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5%[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1.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27%[67] - 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延伸产业营业收入2464.57亿元,毛利率21.38%,较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70] - 铁路装备营业收入1104.61亿元,毛利率24.72%,较上年增加1.00个百分点[73] - 中国大陆营业收入2181.20亿元,较上年增长5.61%;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283.37亿元,较上年增长2.18%[75] - 按订单销售营业收入2464.57亿元,毛利率21.38%,较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75] - 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21%,铁路装备、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44.82%、18.43%、35.05%、1.70%[78] - 2024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为103.1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6.88%;向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189.3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8.26%[83] - 国铁集团是公司最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3.96%[84]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约7.36%,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约11.62%,财务费用为 - 0.12亿元,上年同期为 - 2.12亿元[86][87]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5936698千元,资本化研发投入748890千元,研发投入合计16685588千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77%,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4.49%[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入271.28亿元,上年同期为147.2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170.38亿元,上年同期为111.77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94.45亿元,上年同期为53.67亿元[92] - 其他流动资产期末数73.66亿元,占比1.44%,较上期增加39.75%;债权投资期末数6.06亿元,占比0.12%,较上期减少61.70%;使用权资产期末数26.19亿元,占比0.51%,较上期增加39.31%[96] - 开发支出期末数9.57亿元,占比0.19%,较上期增加33.66%;长期待摊费用期末数4.53亿元,占比0.09%,较上期增加70.28%;应付票据期末数473.48亿元,占比9.23%,较上期增加76.43%[96] - 租赁负债期末数21.37亿元,占比0.42%,较上期增加38.30%[96] - 2024年末外币金融资产合计130.64亿元,外币金融负债合计121.08亿元[102] - 2024年重大资本性开支合计281.34亿元,2023年为219.99亿元[10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订约但未产生的资本承担为37.32亿元[10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抵押合计93.78亿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债券及票据总额174.98亿元,2023年为260.01亿元[10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224.17亿元,比年初增加10.38亿元,增幅4.86%[11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8932728千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38664千元,期末数8222272千元[11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2808190千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变动 -102419千元,期末数2703385千元[118]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11498099千元,公允价值变动93264千元,期末数8353838千元[118]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数219564千元,其他变动3276千元,期末数222840千元[118] - 四方股份公司注册资本7103383千元,2024年1 - 12月净利润3133578千元,营业收入40859482千元[122] - 长客股份公司注册资本6277764千元,2024年1 - 12月净利润2626148千元,营业收入33395921千元[122] - 株洲所注册资本9126840千元,2024年1 - 12月净利润1574693千元,营业收入58956755千元[122] - 2023年度公司总股数28,698,864,088股,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7.4亿元(含税),现金分红占2023年度净利润比例为49.01%[155] - 2024年度公司总股数28,698,864,088股,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0.27亿元(含税),现金分红占2024年度净利润比例为48.65%[156] - 若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通过,预期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8月14日或之前派付[157] - 每10股派息2.1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6,026,761千元,占合并报表净利润比率48.65%[160]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17,506,307千元,年均净利润11,917,513千元,现金分红比例146.90%[16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铁路装备业务机车、客车、动车组、货车业务收入分别为236.27亿元、63.08亿元、624.32亿元、180.94亿元,销售机车642台、客车321辆、动车组1940辆、货车31554辆[78]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中城市轨道车辆收入401.34亿元,销售城轨车辆5540辆[78] - 新产业业务中非轨道交通零部件业务收入为628.10亿元[78] 公司业务布局与模式 -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等业务[29] - 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包括机车、动车组等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包括城市轨道车辆等业务[30][31] - 新产业业务包括机电业务和新兴产业业务,数智产业设置事业部和科技公司并制定发展规划[33] - 现代服务业业务包括金融类、物流贸易类和其他业务,产融平台发力,物流业务拓展应用,电商平台优化发展[34] - 国际业务加快平台公司能力建设,完成“五个转变”,践行“五本模式”[35] - 动车组包括时速200公里及以下、200 - 250公里、300 - 350公里及以上各类电动和内燃动车组,用于干线和城际铁路客运[36] - 机车最大牵引功率达28,800KW,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用于干线铁路客货运[36] - 客车时速120 - 160公里,用于干线铁路客运[36] - 公司经营模式依靠自身技术等完成轨道交通和清洁能源装备的制造、修理、研发及交付[38] - 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货合同安排生产[39] - 采购模式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结合,集中采购在“中车购”平台完成[39][40] - 机电产品包括牵引电传动等系统,与整机产品配套或独立提供给第三方[37] - 公司产品价值以生产高速动车组等制造修理和清洁能源装备及配套产品制造为核心,以金融等产品为补充[46] - 公司形成“技术集中研究、产品联合开发、能力共建共享”的两级研发管理模式[46] - 公司以响应用户需求等为宗旨,通过投标和商务谈判签订供货合同形成订单实现销售[42] - 公司拥有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研发基地,具备完整产业链和生产体系[42] - 公司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行业地位持续巩固[43] 公司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4年CR450动车组样车全球发布,系列化新能源机车精彩亮相,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试跑,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成功下线[16] - 2024年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6] - 2024年公司推进重大产品研制,复兴号高速列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时速400公里CR450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等[52] - 2024年公司主持参与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00项,新增授权专利2707项,其中发明专利1733项、海外专利206项,获“1金、1银、4优秀”专利奖成绩[52] - 2024年新立轨道交通装备等研发项目569项,围绕3个产业方向立项31项,首批资助项目16项[91] 公司发展战略与目标 -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收官之年,公司将聚焦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18] - 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打造“六化”业务发展体系、“五力”经营管理体系、“五大保障”党建引领体系[138] - 铁路装备业务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稳固全球行业规模第一位[139]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能力[140] - 新产业业务发展以“风光储氢”为核心的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和以新能源汽车部件为核心的低碳零碳交通装备[141] - 现代服务业业务聚焦服务主业实业,优化金融业务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系统解决方案[142] - 国际业务扩大海外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拓展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领域国际市场空间[143] - 国际业务提高境外DLS业务和新产业的占比,形成全球化管控模式[143] - 2025年公司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战略目标落实[146] 行业环境与市场情况 - 报告期中国铁路客货运均创历史最好水平[25] - 2024年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25年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公司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1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等研发应用,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125]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推进“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1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27] - 要巩固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128]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129] -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约70万公里,其中国家铁路网规模达20万公里左右,高铁7万公里、普速铁路13万公里[130] - 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132]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136] - 2024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136] - 2024年全国铁路货物运输总量51.7亿吨,比上年增长2.8%[136]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运输总量4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9%[136] - 2024年25个城市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新增运营线路25条,新开通段或既有线路延伸段26段[136] - 2024年新增大运能系统(地铁)738.26公里,占比77.46%[136] - 2024年新增中运能系统(市域快轨)171.82公里,占比18.03%[136] -
新传企划(01284)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2.072亿港元,2023年为2.209亿港元[14][15][17] - 2024年净利润为1350万港元,2023年为1450万港元[14][15][17]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2港仙,2023年为2.8港仙[14][15][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亿港元,2023年为1.427亿港元,无银行借款,负债比率为1.0%,2023年为0.4%[46][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约为2.131亿港元,2023年为2.127亿港元;流动负债为3870万港元,2023年为3620万港元;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均为5.5,2023年为5.9[47][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数目为219人,2023年为232人;本年度总员工成本约为1.034亿港元,2023年为1.009亿港元[54][56] - 本年度中期股息每股1.67港仙(2023年:500港元),共计约1000万港元(2023年:1000万港元)已派付[77][83] - 董事建议本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2023年:1.2港仙),约1500万港元(2023年:720万港元),待股东批准[78][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共计1.60836亿港元(2023年:1.30632亿港元),其中1500万港元拟作末期股息[90][96] - 本年度集团五大客户总收入占比约36%(2023年:39%),最大客户占比约11%(2023年:13%)[100] - 本年度集团五大供应商总采购额占比约54%(2023年:57%),最大供应商占比约46%(2023年:48%)[101] - 本年度集团五大客户及最大客户带来的总收益分别占本年度收益总额约36%(2023年:39%)及11%(2023年:13%)[106] - 本年度集团五大供应商及最大供应商带来的总采购额分别占本年度采购总额约54%(2023年:57%)及46%(2023年:48%)[10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数码广告收入为1.993亿港元,占总收入96.2%,2023年为2.115亿港元,占比95.8%[14][15][17] - 2024年印刷广告及发行收入为793.7万港元,2023年为935.1万港元[14] 公司重要日期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3月27日公布全年业绩[10][12] - 2025年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6月18日派付[10][12]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于5月22日举行[10][12] 公司业务运营情况 - 公司目前运营9个媒体品牌[21] - 公司自2023年7月17日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自2011年开展线上业务,目前经营9个媒体品牌[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9个媒体品牌,涵盖9个网站、10个Facebook粉丝专页、10个Instagram账号及3个小红书账号[34][36] - 《经济一周》获杂志类别下4个奖项,《新假期》获3个奖项,《新Monday》获“整体生活消闲资讯大奖”[35][36] - 集团在多个媒体平台提供广泛广告产品及综合服务,有内部平台团队分析受众行为[39][42] - 集团在香港媒体行业超20年,以多个旗舰媒体品牌闻名,建立了广泛客户网络[40][43] - 集团预期广告商整体广告开支将持续紧缩,会采取措施提高运营效率[41][44] - 集团将继续投入资源,增加数码平台人才、创新及技术,满足数码广告需求[41][44] - 考虑到深圳居民多签入境计划恢复、美国降息及政府刺激措施,集团对捕捉市场复苏机会持积极态度[45] 公司上市及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于上市日期在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1.035亿港元[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扩展及加强产品线等用途所得款项净额实际使用1030万港元,未动用357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与其他市场从业者合并收购等用途所得款项净额未使用,为272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建设内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所得款项净额实际使用190万港元,未动用111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一般营运资金所得款项净额实际使用1020万港元,无未动用款项[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偿还银行借款所得款项净额实际使用710万港元,无未动用款项[52] 公司管理层变动 - 自2025年4月1日起,杨政龙将接替黄志辉担任董事会主席等职务,黄志辉将从英皇集团旗下上市成员所有职务退休[57][58] - 自2025年4月1日起,杨政龙先生将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接替黄志辉先生退休后的职务[107] - 杨先生、范敏嫦女士及牛鍾洁先生将於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资格且愿意於会上膺选连任[109][113]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李一培55岁,2016年10月加入集团任顾问,2017年1月起任CEO,2021年3月任董事,有超20年营销和品牌管理经验[59][61] - 范敏嫦62岁,1999年6月加入集团,有超35年企业管理经验,负责监管整体企业管理及业务策略建议[60][62] - 郑嘉裕51岁,2023年6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98年获香港律师执业资格,2012 - 2021年为英皇国际独立非执行董事[63][65] - 麦锦钊48岁,2023年6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经验[64][66] - 牛钟洁57岁,2023年6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5月 - 2024年5月为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7][70] - 张慧榆50岁,2018年10月加入集团任首席运营官,有超19年媒体和广告公司财务及运营管理经验[68] - 杨文龙48岁,2018年7月加入集团任首席信息官,有超25年ICT行业经验[69] 公司股权结构 - 2024年12月31日,李一培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9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15%[118] - 2024年12月31日,范敏嫦女士为英皇国际实益拥有人,持有15,75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约0.29%;为英皇娱乐酒店实益拥有人,持有2,430,750股股份,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约0.20%[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传企划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3.15亿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2.5%[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杨受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3.15亿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2.5%[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First Trust Management AG持有3.15亿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2.5%[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杨受成博士持有3.15亿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2.5%[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陆小曼女士持有3.15亿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52.5%[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Double Blossoms持有9000万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15%[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Double Fantastic Group Limited持有4500万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7.5%[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李兰娇女士持有4500万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7.5%[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丘怡平先生持有4500万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7.5%[136] 公司契约相关情况 - 2023年6月26日,当时的控股股东签订非竞争契约,2025年3月5日,相关方签订解除及遵守契约,新控股股东自2024年8月19日起受非竞争契约约束[145] - 2024年8月19日,杨受成产业控股及AY Trust不再为控股股东,杨受成投资控股及Albert Yeung Investments Discretionary Trust成为控股股东,自该日起,离任控股股东解除不竞争契约义务,新控股股东受约束[148] - 本年度内,各契约人遵守不竞争契约条款,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契约人无违反承诺情况[149] 公司薪酬政策 - 董事薪酬由董事会根据薪酬委员会参照书面薪酬政策的推荐意见厘定,雇员薪酬根据个人情况及市场水平确定[150][151][154] 公司公众持股量及核数师情况 - 截至年报刊发前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发行股份维持至少25%的足够公众持股量[152][155]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将退任,续聘其为公司独立核数师的决议案将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提呈[153][156]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本年度公司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158][160] - 公司致力于培养以客户为先、优质产品服务、以人为本、积极向上为支柱的企业文化[159][161] - 公司宗旨是关注及取悦持份者以筑就成功,价值观包括合乎道德、积极上进等[162][163] - 管理层负责设定企业文化基调等,由董事会审阅,集团文化、宗旨、价值观及策略保持一致[164][1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6]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0] - 董事会中女性董事占比33.3%,超过不少于25%的目标[177][180] - 2024年12月31日员工总数中女性占66%,男性占34%;高级管理人员中女性占37.5%,男性占62.5%[180] - 具备相关行业知识/经验的董事占董事会比例为50%,业务管理为50%,法律/监管为33%,财务及会计为33%,战略规划及风险管理为83%[181] - 本年度举行会议总数:董事会5次、审核委员会3次、薪酬委员会1次、提名委员会1次、企业管治委员会1次、执行委员会7次、股东大会1次[183] - 黄志辉先生出席董事会审核委员会会议5/5次、薪酬委员会1/1次、执行委员会7/7次、股东大会1/1次[183] - 李一培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5/5次、执行委员会7/7次、股东大会1/1次[183] - 范敏嫦女士出席董事会会议5/5次、提名委员会1/1次、企业管治委员会1/1次、执行委员会7/7次、股东大会1/1次[183] - 郑嘉裕女士出席董事会会议5/5次、审核委员会3/3次、提名委员会1/1次、企业管治委员会1/1次、股东大会1/1次[183] - 麦锦钊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5/5次、审核委员会3/3次、薪酬委员会1/1次、企业管治委员会1/1次、股东大会1/1次[183] - 本年度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执行董事出席的会议[190] - 公司每半年获各董事确认已投入充足时间关注公司事务[190] - 本年度黄志辉任董事会主席,李一培负责集团日常管理[190] - 新委任董事任命时获全面正式特订的就任须知[192][193] - 公司定期向董事提供集团业务及法规最新资讯[192][193] - 本年度各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并提供培训记录[193] - 董事会若干职能委派给执行、审核等五个委员会[194][195] - 本年度执行委员会由黄志辉、李一培和范敏嫦组成[195][199] - 执行委员会权力除外事项包括厘定集团目标策略等[197][199] - 执行委员会下设ESG委员会负责相关事务[200] 公司其他情况 - 公司于2021年3月2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自上市日起在联交所主板上市[74][80]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从事数码媒体业务[75][82] - 集团过去五年财务业绩、资产及负债概要载于年报第156页[87][93] - 本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97][103] - 公司章程及开曼群岛法律无优先购买权规定[98][104] - 公司于2023年6月26日采纳购股权利计划,自生效后并无购股权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126][131] - 本年度初及年末,根据计划授权可授出的购股权数目均为60,000,000份,占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127][131] - 除购股权利计划外,本年度公司无订立或存续股票挂钩协议[128][132] - 除购股权利计划外,本年度末及年内公司及其相关公司无订立安排使董事等获取股份或债权证利益[129][133]
百威亚太(0187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內生增長為-6.3%,收入6246百萬美元,啤酒銷量84811十萬公升,建議末期股息每股5.66美分[13] - 2024财年总销量84,811(十万公升),较2023财年的92,767(十万公升)减少8.8%,收入62.46亿美元,较2023财年的68.56亿美元减少7.0%[22] - 2024财年毛利率为50.4%,与2023财年持平,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为28.9%,较2023财年的29.5%减少21个基点[22] - 2024财年末净现金部位较2023财年末减少2.74亿美元至29亿美元,董事会建议2024财年派付股息7.50亿美元或每股5.66美分,较上一年增加7%[25] - 2024年第四季度总销量及收入分别减少12.7%及11.0%,每百升收入增长1.9%,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减少7.2%,盈利率增加84个基点[25] - 2024财年公司总销量减少8.8%[36] - 2024财年公司收入减少7.0%,或按呈报基准计减少8.9%,每百升收入增长2.0%[37] - 2024财年公司销售成本减少8.1%,或按呈报基准计减少8.9%,每百升销售成本增加0.7%[38] - 2024财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减少10.5%[41] - 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由2023财年的8.52亿美元下降至2024财年的7.26亿美元[42] - 2024财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减少6.3%,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增加21个基点[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负债为1.01亿美元,2024财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11.34亿美元,有未提取的非承诺融资5.75亿美元[46] - 2024财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由18.11亿美元减少至11.34亿美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为4.09亿美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出为9.03亿美元[49][50][51] - 2024年12月31日债务总额为2.21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1亿美元,同比下降37.04%[56]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扣除债务)为27.11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35亿美元,同比下降4.37%[59] - 现金(扣除债务)占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比率由2023财年的1.4倍增加至2024财年的1.5倍[59] 各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印度高端及超高端產品組合增長近20%[7] - 2024年韓國市場在凱獅增長帶動下,公司總市場份額達至少10年以來最高水平,收入呈雙位數增長,每百升收入呈高單位數增長[6] - 2024财年中国市场销量减少11.8%,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13.0%及1.4%,总市场份额减少149个基点[26][28] - 2024财年韩国市场收入呈双位数增长,每百升收入呈高单位数增长,总市场份额扩大349个基点[26][32] - 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4财年印度高端及超高端产品组合净收入增长近20%,过去五年百威品牌市场份额增长超一倍[26][30] - 2024年第四季度亚太地区西部销量下降17.0%,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17.0%及0.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减少20.4%[27] - 2024年第四季度亚太地区东部销量增加8.5%,收入增加7.8%,每百升收入减少0.6%,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17.0%,盈利率增加245个基点[31] 公司运营与市场布局 - 公司在亞太地區營運47家釀酒廠,有52個分銷中心,僱用超過21000名員工[11] - 截至2024年底,百威经销城市数目由2023年的220个扩张至235个,超高端产品组合经销城市数目涵盖56个,B2B经销商与客户互动平台BEES扩展至超320个城市,约占2024年12月中国净收入的80%[29] - 2024年12月BEES占公司在韩国总净收入的24%[34] - 2024年公司领先的本地啤酒品牌凯狮在非即饮渠道的所有包装消费品中排名第一,公司在所有CPG公司中排名第三,凯狮市场份额达历史新高,零糖凯狮Light啤酒和凯狮0.0销量增长超30%,Cass Lemon Squeeze销量增长接近一倍[3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5年4月1日,楊克卸任公司首席執行官及聯席主席,由程衍俊接替[9] - 2025年4月1日起,杨克先生不再担任执行董事等职务[102] - 2025年4月1日起,程衍俊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等职务[102] - 杨克先生于2019年5月8日获委任,2025年4月1日卸任[103] - 程衍俊先生于2025年4月1日起担任百威集团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106] 公司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公司位於中國的碳中和釀酒廠數量由三家增加一倍至六家[7] - 與2017年基準相比,2024年公司營運(範圍1及2)每百升碳排放強度減少約65%,整個價值鏈(範圍1、2及3)每百升碳排放強度減少約32%[7] - 公司將亞太地區釀酒廠生產啤酒的用水量由2023年每百升2.03百升降至2024年每百升1.89百升,較2017年用水率減少37%[7] - 公司提出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致力于204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66][67][70] - 与2017年基准年相比,整个价值链每百升碳排放强度(范围1、2及3)减少32%[71] - 与2017年基准年相比,公司的运营(范围1及2)每百升碳排放强度下降65%[71] - 公司有六家碳中和酿酒厂,合约电力78.2%来自可再生能源[71] - 2025年目标为购买的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整个价值链每百升产量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71] - 亚太地区啤酒生产用水率降至1.89百升/百升,与2017年相比降幅37%[73] - 2025年目标为高水资源压力地区100%社区的水资源供应和水质得到切实改善[73] - 产品包装可回收或主要含再生材料(50%以上)的百分比达63.4%,2025年目标为100%[77][78] - 合作的100%中国和印度种植者技艺娴熟、沟通顺畅并获得资金资助,2025年目标为直接种植者100%达成此状态[79][80] 公司社会责任 - 全职员工100%已接受培训,每名员工平均完成47小时培训[82] - 在亚太地区开展23项理智饮酒项目[85] - 2024年通过「科罗娜特选青柠」项目售出青柠675,210公斤[85] - 自2015年起向有需要社区捐赠340万罐和瓶装应急饮用水[85] - 在各项计划中提供24,639小时志愿服务[85] 公司治理结构与董事会相关 - 公司致力于实施最高标准企业管治,维护股东利益[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对公司文化与宗旨、价值及战略一致感到满意[94] - 公司具有「一级」管理架构,董事会为最终决策机构[95] - 报告期内,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100] - 邓明潇51岁,2021年7月22日获委任,曾领导百威集团中国及亚太地区业务七年,2016 - 2018年任百威集团全球销售总监,2018 - 2021年任Anheuser - Busch及百威集团北美地区业务领导职务,2021年任百威集团首席执行官[110][112] - Nelson Jose Jamel 53岁,2020年6月4日获委任,2009 - 2015年任Ambev首席财务官,在AB InBev Group任职超20年,2017年4月 - 2018年5月任Ambev替任董事,2018年5月起任董事[114][116] - Katherine (Katie) Barrett Beimdiek 54岁,2000年加入Anheuser - Busch,现任百威集团全球总法律顾问[117][119] - John James Blood 57岁,2009年加入百威集团,2020年6月4日任Barrett女士替任董事,2022年10月26日任邓先生及Jamel先生替任董事,现任百威集团全球首席法务官兼首席公司事务官和公司秘书[123][124] - David Henrique Galatro de Almeida 48岁,2015年11月 - 2018年1月任百威集团SAB首席整合官,2020年6月4日任Barrett女士替任董事,2022年10月26日任邓先生及Jamel先生替任董事,现任百威集团首席战略官兼首席技术官[125][127] - 郭鹏67岁,1998年9月 - 2009年3月任太古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财务董事,2009年6月 - 2014年12月任太古地产有限公司行政总裁,2015年1月 - 2017年9月任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发展及财务总监,2019年7月2日获委任[129][131] - 杨敏德72岁,2003年7月 - 2019年4月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董事,2002年10月 - 2017年5月任太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7月2日获委任[133][136] - 曾璟璇67岁,2009年8月 - 2014年8月任渣打银行大中华区主席,2010年8月 - 2018年5月任Gap Inc.独立非执行董事,2006年5月 - 2012年4月任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7月2日获委任[134][137] - 邓明潇拥有巴西Universidade Federal de Santa Catarina化学工程学位、巴西Fundação Getulio Vargas市场营销硕士学位等多个学位[113] - 郭鹏拥有利物浦大学经济学(荣誉)文学士学位,是特许会计师(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七名董事中有三名女性,占比42.9%[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同事中39%为女性[145] - 董事会成员年龄分布:50 - 59岁占29%,60 - 69岁占14%,40 - 49岁占14%,70岁及以上占14%[146] - 董事会成员种族分布:美国人占14%,比利时人占14%,英国人占14%,巴西人占29%,中国人占57%[146] - 董事会成员性别分布:男性占43%,女性占43%[146] - 香港汇德收购公司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任期至2024年10月30日[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联席公司秘书为华百恩先生(至2024年10月10日止)、朱隽清女士(自2024年10月23日起)以及卓佳专业商务有限公司的何咏紫女士[150] - 朱隽清女士于2024年10月23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曾于2008年至2024年担任集团多个高级职位[151] - 公司在报告期间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C.2.1条,杨克先生与邓明潇先生共同兼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并担任首席执行官职务[149] - 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一次监督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实施,考虑所有相关多元化益处并遵守该政策提建议[141] - 报告期内,联席公司秘书确认各自已进行超15小时专业培训[158] - 公司预期每个财政年度举行至少四次常规董事会会议,报告期内召开了四次董事会会议、九次董事委员会会议、一次股东周年大会[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各董事出席会议情况:杨克先生董事会4/4、审核及风险委员会1/1;邓明潇先生董事会4/4、审核及风险委员会3/3、薪酬委员会2/2、提名委员会1/1、股东周年大会1/1等[167] - 公司定期评估董事会及董事会委员会表现,报告期内评估采取详细、保密书面问卷形式并附有个人访谈[169] - 在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至少三分之一的时任董事须轮流退任,全体董事每三年至少退任一次,除杨克先生和Barrett女士外,全体董事将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1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董事单独担任超过五家上市公司董事职务,执行董事未在其他上市公司担任董事职务[171] - 董事须在董事会及董事会委员会会议上申报利益并酌情放弃投票,已识别重大关联交易实体披露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3[172] - 华百恩先生于2021年2月19日获委任为副法律总顾问及联席公司秘书,任期至2024年10月10日[154] - 何咏紫女士于2022年10月26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在企业秘书领域拥有25年以上经验[155][156] - 公司深知持续专业发展重要性,鼓励董事参与,不时提供研讨会和书面培训材料及公司情况更新[168] - 公司自上市起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43%[175] - 提名委员会每年审阅每名董事为集团业务投入的时间,2024年董事会议出席记录披露于本年度报告企业管治报告[176] - 非执行董事独立性于获委任时、每年及必要时评估,2024年无独立非执行董事因个人情况变动影响独立性的通知[176] - 所有董事确认
俊知集团(0130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4
ANNUAL REPORT 2024 年報 TRIGIANT GROUP LIMITED 俊知集團有限公司 俊知集團有限公司 二零二四年年報 | 目 錄 | | | --- | --- | | 公司資料 | 2 | | 公司簡介 | 4 | | 主席報告 | 6 | | 財務摘要 | 10 |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12 | |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履歷 | 22 | | 企業管治報告 | 26 |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38 | | 董事會報告 | 69 |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80 |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85 |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86 |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88 |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89 | |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 91 | | 財務概要 | 136 | 俊知集團有限公司 二零二四年年報 公司資料 執行董事 錢利榮 (主席及集團行政總裁) 錢晨輝 非執行董事 張冬杰 獨立非執行董事 金曉峰教授 趙煥琪 邱惠 審核委員會 邱惠 (主席) 金曉峰教授 趙煥琪 薪酬委員會 金曉峰教授 (主席) 錢晨輝 邱惠 提名委員會 金曉峰教授 (主席) 趙煥琪 邱惠 企業 ...
中国银河(0688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H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06881),A股于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1881)[3] - A股为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内资股,H股为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境外上市外资股[6] - 银河金控为公司控股股东,报告期末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7.43%[5] - 中投公司报告期末持有汇金公司100%股权,汇金公司报告期末持有银河金控69.07%股权[5]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晟,总经理(总裁)为薛军,董事会秘书为刘冰[12] - 公司注册地址为中国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8号院1号楼7至18层101,办公地址为中国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8号院1号楼青海金融大厦[12] - 公司联系电话为010 - 80926608,传真为010 - 80926725,电邮为yhzd@chinastock.com.cn[19] - 公司2007年1月26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60亿元[22]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证券业务、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等许可项目,金银制品销售等一般项目及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15] - 公司具有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认可、交易所核准、中国证券业协会核准、中国人民银行核准、上海清算所核准等多项业务资格[16] - 公司还有权证结算业务资格等其他资格[18] 报告相关信息 - 本报告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定期)会议审议通过,未有董事、监事对本报告提出异议[10] - 公司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2024年度财务报告,分别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0]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报告期末指2024年12月31日[7]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数据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9] - 公司董事长王晟先生、副董事长兼总裁兼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薛军先生保证本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10] 公司股权变更及注册资本变化 - 2010年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转让200万股股权给浙江天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3] - 2011年北京清源德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转让200万股股权给首钢总公司[23] - 2012年银河金控转让62,887.8017万股股份收益权对应股份给30家机构和3个自然人[24] - 2013年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发售1,606,604,500股H股,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75.37亿元[24] - 2015年公司配售发行20亿股H股,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95.37亿元[25] - 2017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6亿股A股,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101.37亿元[25] - 2022年公司发行78亿元A股可转债,2023年完成赎回,累计转股797,143,499股[25] - 2024年公司注册资本因可转债转股由人民币101.37亿元增至人民币109.34亿元[2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10,934,402,256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137,258,757元,2024年较2023年增加约7.86%[14] 公司风险相关 - 公司业务高度依赖于中国及其他业务所处地区的整体经济及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10] - 公司面临法律合规、战略、内部运营管理、市场、信用、流动性、操作、竞争国际化及汇率等风险[11] - 公司从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信息技术等方面防范风险,优化业务流程控制操作风险,管理市场和信用风险,管控创新业务和产品风险[11] 公司子公司及分支机构情况 - 公司对银河期货、银河德睿、银河创新资本等持股比例均为100%[28] - 公司拥有461家证券营业部,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70家、浙江67家、北京42家[29] - 公司直接控股1家境外子公司银河国际控股,注册资本86亿港币;直接控股4家境内子公司,银河期货、银河创新资本、银河金汇、银河源汇注册资本分别为45亿、15亿、10亿、50亿人民币,持股比例均为100%[30] - 公司拥有37家分公司,各分公司营运资金均为人民币500万元[3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37家分公司、461家证券营业部[183] - 报告期内,公司撤销山东烟台分公司,调整至济南并于2024年6月7日取得新许可证[184] -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1家证券营业部,撤销9家证券营业部[185]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49家分支机构同城迁址,其中分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45家[18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总计46,757,555千元,较2023年度增长3.99%[38][40] - 2024年度支出总额36,235,165千元,较2023年度减少1.60%[38][40] - 2024年度所得税前利润10,518,630千元,较2023年度增长29.32%[38][40] - 2024年度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年度利润10,030,838千元,较2023年度增长27.31%[38][40]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737,470,691千元,较2023年增长11.20%[38][41]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596,971,247千元,较2023年增长12.06%[38][41] - 2024年12月31日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权益140,480,735千元,较2023年增长7.68%[38] - 2024年度基本每股收益0.81元/股,较2023年度增长20.90%[39] - 2024年度稀释每股收益0.81元/股,较2023年度增长24.62%[39] - 2024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30%,较2023年度增长10.37%[39]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81元/股,2023年为0.67元/股[4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30%,2023年为7.52%[43] - 2024年资产负债率75.43%,2023年为75.97%[43] - 2024年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467.58亿元[44] - 2024年年度利润归属本公司股东为100.31亿元[50] - 2024年12月31日归属本公司股东的权益1404.81亿元[53] - 2024年12月31日母公司净资本111,090,346,133.00元,2023年为100,100,154,912.51元[56]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7374.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20%[66] - 2024年末境外资产398.80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41%[67]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为1448.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52%[66] - 2024年末结算备付金为357.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31%[66] - 2024年末融出资金为1015.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31%[66] - 2024年末衍生金融资产为42.0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0.01%[66] - 2024年公司实现集团口径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总计467.58亿元,同比增长3.99%[71] - 2024年公司归属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31亿元,同比增长27.31%[71] - 2024年末集团口径期末总资产7374.71亿元,归属本公司股东的权益为1404.81亿元[71] - 2024年末集团总资产7374.71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1.20%;归属股东权益1404.81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68%[110][111] - 2024年集团实现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总计467.58亿元,同比增长3.99%;归属股东净利润100.31亿元,同比增加27.3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30%,同比增加0.78个百分点[110] - 2024年末集团负债总额5969.71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2.06%;自有负债4313.84亿元,其中自有流动负债占81.25%,自有非流动负债占18.75%[111][112] - 2024年末集团资产负债率75.43%,较2023年末下降0.54个百分点;经营杠杆率4.07倍,较2023年末下降0.09[11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授信额度超5000亿元[116] - 2024年剔除代理买卖证券款变动影响,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净额为 -20.64亿元,2023年同期为 -4.44亿元[11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64.68亿元,2023年同期为 -301.93亿元,净流出同比减少237.25亿元[117]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40.55亿元,2023年同期为126.24亿元,净流出同比增加166.78亿元[117]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3.21亿元,2023年同期为170.31亿元,净流入同比减少87.10亿元[117] - 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467.58亿元,同比增加3.99%[121] - 2024年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占比18.06%,同比增加1.20个百分点;利息收入占比30.06%,同比减少2.08个百分点;投资收益及损益占比24.60%,同比增加7.57个百分点;大宗商品销售收入占比26.94%,同比减少6.18个百分点;其他收入及收益占比0.34%,同比减少0.51个百分点[121] - 2024年佣金及手续费净收入73.71亿元,同比增加12.45%,证券经纪业务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增加6.90亿元,同比上升11.89%[124][126] - 2024年证券经纪业务佣金及手续费收入64.92亿元,同比增长11.89%;期货经纪业务佣金及手续费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1.30%;承销及保荐费6.36亿元,同比增长21.19%;投资咨询及财务顾问费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9.63%;资产管理费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6.11%;其他6790万元,同比增长17.19%[124] - 2024年利息净收入38.49亿元,同比减少7.55%[127] - 2024年交易所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与银行结余利息收入47.15亿元,同比增加22.64%;融资客户垫款及证券借贷利息收入52.21亿元,同比下降8.95%;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9.87亿元,同比下降1.38%;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利息收入30.31亿元,同比下降18.82%;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权工具利息收入6280万元,同比下降40.13%;其他3970万元,同比增长32.33%[128] - 2024年利息支出总额102.07亿元,同比减少0.76%,应付经纪业务客户账款利息支出同比增加6.40亿元,同比增加58.45%;应付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支出同比减少3.48亿元,同比下降31.96%[128][130] - 2024年投资收益及损益115.03亿元,同比增加38.45亿元[131]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122.47亿元,同比增加123.46%;衍生工具投资收益3.87亿元,同比下降74.25%;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收益15.30亿元,同比增长44.85%;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收益21.55亿元,同比增长8.42%;其他 -48.17亿元[13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同比增加67.66亿元,主要是因为此类金融产品处置收益增加和价值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132] - 衍生工具投资收益同比减少11.16亿元,下降74.25%;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收益同比增加4.74亿元,增长44.85%;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收益同比增加1.67亿元,增长8.42%[133] - 其他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4.46亿元[134] - 2024年集团营业费用(不含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和利息支出)为249.54亿元,同比下降5.59亿元[135] - 折旧及摊销同比增加0.63亿元,增长5.73%;雇员成本同比增加7.24亿元,增长10.14%;大宗商品销售成本同比减少19.96亿元,下降13.57%;减值损失同比增加3.86亿元,增长719.40%[136][137]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为4.39亿元,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088.24%,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86.93%等[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7374.71亿元,同比增加11.20%[140] - 现金类资产为2020.
华宝国际(0033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3
Contents 目錄 2 Corporate Information 公司資料 4 Financial Highlights 財務摘要 5 Company Profile and Corporate Culture 公司簡介及企業文化 8 Chairlady's Report 主席報告書 11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45 Biographical Details of Directo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履歷 50 Corporate Governance Report 企業管治報告 84 Investor Relations Report 投資者關係報告 87 Directors' Report 董事會報告 141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 獨立核數師報告 151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綜合財務狀況表 153 Consolidated Income Statement 綜合收益表 154 Conso ...
招商银行(0396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87年,2002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37]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缪建民,授权代表为王良、彭家文,董事会秘书为彭家文[36] - 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088号,邮编518040,联系电话+86 755 8319 8888 [34][36] - 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招商银行,代码600036;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简称招商银行,代码03968;境内优先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招银优1,代码360028 [35] -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是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35] - 中国内地法律顾问是北京市君合(深圳)律师事务所,香港法律顾问是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35] - A股股票登记处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H股股票登记及过户处是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37] - 指定的内地信息披露媒体有《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司网站;香港信息披露媒体有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公司网站[37] - 公司向客户提供批发及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以及自营及代客进行资金业务[38] - 公司战略愿景是成为「创新驱动、模式领先、特色鲜明的最佳价值创造银行」[38] 董事会相关信息 - 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普通股现金股息,每股现金分红2.000元(含税),2024年度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第四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3月25日在深圳蛇口培训中心召开,应参董事14名,实参14名,8名监事列席[6] 财务审计信息 - 安永华明和安永分别对公司按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的2024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归属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达14.49%[7]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突破12万亿元,存款突破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速均大于10%[7] - 2024年末公司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保持在上市银行较优水平[7] - 2024年末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余额突破6万亿元[8] - 2024年科技、绿色、普惠、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整体贷款比重进一步提升[8] - 2024年公司存款付息成本保持在上市银行较优水平[8] - 2024年公司成本收入比稳步下降[8] - 2024年总资突破12万亿元,客户存款总额突破9万亿元[19] - 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0.95%,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为411.98%,贷款拨备率为3.92%[19] - 2024年实现营业净收入3371.21亿元,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19] - 2024年高级法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提升1.13个百分点,达14.86%,总资本充足率达19.05%[19] - 2024年非息收入占比为37.33%,同比提升0.64个百分点[19] - 按一级资本排名,公司位列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10位[19] - 2024年公司市值重回万亿水平[19] - ROAA和ROAE分别为1.28%、14.49% [20] - 2024年明晟ESG评级为最高等级的“AAA”级[20] - 2024年公司品牌价值266.44亿美元,位列“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第10位[42] - 2024年公司按一级资本规模在“世界银行1000强”中名列全球第10位,较上年晋升一位[42] - 2024年公司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79名,连续十三年登榜[42] - 2024年公司在“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获三项大奖,连续十四年入围10强并首次获第1名[42] - 2024年营业净收入337,121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0.58%;税前利润178,652百万元,增长1.15%;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48,391百万元,增长1.22%[43]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2,152,036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0.19%;负债总额10,918,561百万元,增长9.81%;归属本行股东权益1,226,014百万元,增长13.90%[43] - 2024年归属本行股东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1.28%,较2023年下降0.11个百分点[45] - 2024年净息差1.86%,较2023年下降0.17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1.98%,下降0.17个百分点[45]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86%,较上年末上升1.1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7.48%,上升1.4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9.05%,上升1.17个百分点[45] - 2024年不良贷款率0.95%,与2023年持平;拨备覆盖率411.98%,下降25.72个百分点[4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净收入3371.21亿元,同比下降0.58%;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47][49]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121520.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9%;贷款和垫款总额68883.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47][49]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656.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31亿元;不良贷款率0.95%,与上年末持平[50]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税前利润1786.52亿元,同比增长1.15%,实际所得税税率16.28%,同比增加0.08个百分点[51] - 2024年净利息收入2112.77亿元,同比下降1.58%;非利息净收入1258.44亿元,同比增长1.15%[49] - 报告期内,集团利息收入3742.71亿元,同比下降0.36%,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2605.73亿元,同比下降2.86%[54][55] - 集团投资利息收入849.24亿元,同比增长5.06%,投资平均收益率3.08%,同比下降14个基点[57] - 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190.76亿元,同比增长15.21%,平均收益率2.80%,同比持平[58]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权重法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43%,一级资本充足率14.63%,资本充足率15.73%[46] - 2024年成本收入比31.92%,较2023年的32.97%有所下降[47] - 报告期内公司利息支出1629.94亿元,同比增长1.28%[59] -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308.24亿元,同比增长1.56%[60] - 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利息支出196.29亿元,同比下降1.19%[62] - 应付债券利息支出76.56亿元,同比下降1.61%[63] -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息收入2112.77亿元,同比下降1.58%[64]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50%,同比下降26个基点;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1.64%,同比下降9个基点[65] - 净利息收益率1.98%,同比下降17个基点;净利差1.86%,同比下降17个基点[65]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净利息收益率1.94%,环比下降3个基点;净利差1.83%,环比下降2个基点[68] - 报告期公司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258.44亿元,同比增长1.15%[69]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720.94亿元,同比下降14.28%[69]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537.50亿元,同比增长33.37%,其中投资净收益272.48亿元,同比增长38.31%,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60.85亿元,同比增长229.63%,汇兑净收益40.26亿元,同比下降2.57%,其他业务净收入137.59亿元,同比增长13.27%[70]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810.40亿元,同比下降12.70%,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720.94亿元,同比下降14.28%,非利息净收入总额1258.44亿元,同比增长1.15%[71] - 集团经营费用1176.50亿元,同比下降2.76%,其中员工费用680.88亿元,同比下降3.21%,其他经营费用495.62亿元,同比下降2.13%,成本收入比31.92%,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73] - 集团信用减值损失399.76亿元,同比下降3.15%,其中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436.08亿元,同比减少30.27亿元,金融投资信用减值损失 -24.00亿元,同比减少21.82亿元,应收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信用减值损失13.71亿元,同比增加43.06亿元[75][77]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121520.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9%[78] - 贷款和垫款总额68883.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贷款和垫款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56.68%,较上年末下降2.34个百分点[82]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109185.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1%[95] - 截至2024年末,集团客户存款总额90,965.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4%,占负债总额83.31%[97] - 报告期内,集团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客户存款日均余额比例为50.34%,同比下降6.74个百分点[99] - 截至2024年末,集团归属本行股东权益12,260.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0%[100] - 截至2024年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56.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31亿元,不良贷款率0.95%,与上年末持平[103] - 2024年末,集团正常类贷款6,733,625百万元,占比97.76%;关注类贷款89,080百万元,占比1.29%[102] - 2024年末,集团次级类贷款16,872百万元,占比0.25%;可疑类贷款23,054百万元,占比0.33%;损失类贷款25,684百万元,占比0.37%[102] - 2024年末集团贷款和垫款总额6888.315亿元,不良贷款率0.95%;2023年末总额6508.865亿元,不良贷款率0.95%[108] - 2024年末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6547.720亿元,不良贷款率0.93%;2023年末总额6166.345亿元,不良贷款率0.93%[110] - 2024年末集团总行贷款和垫款金额982.386亿元,占总额14.26%,不良贷款率1.85%;2023年末金额973.646亿元,占比14.96%,不良贷款率1.85%[112] - 2024年末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和垫款金额1544.721亿元,占总额22.42%,不良贷款率0.89%;2023年末金额1441.147亿元,占比22.14%,不良贷款率0.73%[112] - 2024年末环渤海地区贷款和垫款金额998.754亿元,占总额14.50%,不良贷款率0.59%;2023年末金额930.205亿元,占比14.29%,不良贷款率0.62%[112] - 2024年末珠江三角洲及海西地区贷款和垫款金额1256.355亿元,占总额18.24%,不良贷款率0.75%;2023年末金额1186.286亿元,占比18.23%,不良贷款率0.67%[112] - 2024年末东北地区贷款和垫款金额173.569亿元,占总额2.52%,不良贷款率1.73%;2023年末金额168.929亿元,占比2.60%,不良贷款率1.10%[112] - 2024年末中部地区贷款和垫款金额740.872亿元,占总额10.76%,不良贷款率0.76%;2023年末金额686.673亿元,占比10.55%,不良贷款率0.95%[112] - 2024年末西部地区贷款和垫款金额753.564亿元,占总额10.94%,不良贷款率0.66%;2023年末金额686.701亿元,占比10.55%,不良贷款率0.85%[112] - 2024年末贷款和垫款总额6888.315亿元,不良贷款65.61亿元,不良贷款率0.95%;2023年末总额6508.865亿元,不良贷款61.579亿元,不良贷款率0.95%[114] - 2024年末信用、保证、抵押、质押贷款较上年末分别增长8.03%、6.14%、6.10%、19.79%[115] - 2024年末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243.20亿元,占高级法下资本净额1.85%;前十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1435.90亿元,占高级法下资本净额10.95%,占贷款总额2.08%[116] - 2024年末逾期贷款918.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92亿元,占比1.33%,较上年末上升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