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携程集团(TCOM)
icon
搜索文档
TRIP.COM(TCOM) - 2020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09-25 14:3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32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64%,较上一季度下降33% [18] - 2020年第二季度住宿预订收入为1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63%,较上一季度增长9% [18] - 2020年第二季度交通票务收入为12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66%,较上一季度下降52% [19] - 2020年第二季度跟团游收入为1.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88%,较上一季度下降75% [19] - 2020年第二季度商务旅行收入为1.62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47%,较上一季度增长29% [20] - 2020年第二季度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较上一季度下降13% [20] - 2020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72%,低于2019年同期的79%和上一季度的74% [21] - 2020年第二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降至6.61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69%,较上一季度下降52% [21] - 2020年第二季度产品开发费用和G&A费用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32%和37% [21] - 2020年第二季度非GAAP运营亏损为2亿元人民币,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亏损为0.80元人民币(0.11美元) [23] - 2020年第二季度非GAAP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亏损为1.93元人民币(0.27美元) [2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定期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643亿元人民币(91亿美元) [23] - 公司预计2020年第三季度净收入同比下降47% - 52%,非GAAP运营收入将在12亿 - 13亿元人民币之间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旅游业务恢复良好,住宿、机票和目的地服务等产品线相继全面恢复,近几个月短途旅行预订同比增长超20%,8月国内机票预订实现同比正增长,高端酒店预订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企业差旅业务也有强劲复苏势头 [11][12][13][14] - 国际业务4月触底,许多地区出现复苏迹象,非中国客户酒店预订需求在过去两个月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公司推出“Travel On”活动并将旅游复兴激励措施扩展到海外市场 [9][14] - 出境游业务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处于极低水平,由于健康担忧以及供需有限 [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国内市场呈现强劲复苏势头,尽管价格同比仍大幅下降,但差距逐月缩小 [11][12] - 国际市场复苏步伐不均衡,部分市场开始稳定并从4月低点反弹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在国内市场通过调整产品供应、加强供应链、与酒店合作伙伴推出新产品等方式,扩大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复苏 [7] - 利用直播等创新方式与客户直接互动,吸引新用户,促进业务发展 [8] - 在国际业务低迷期,升级海外平台,提升内部能力,如聊天机器人效率提高到去年的3倍 [15][27] - 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关系,将中国成功的直播经验本地化,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和客户忠诚度 [15] - 在高端酒店市场,公司通过加强核心竞争力,如库存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份额,酒店佣金率与疫情前持平 [4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旅游行业在2020年第二季度受到新冠疫情的全面影响,中国因有效控制疫情而引领复苏,全球在应对疫情和重启安全旅行方面取得进展 [6] - 尽管国内仍有零星疫情和病毒复发,但中国国内酒店和机票预订再次实现正增长,显著超过行业水平,对国内业务全面复苏充满信心 [9] - 国际业务虽仍受疫情影响,但许多市场已企稳并出现反弹,随着疫苗和有效医疗治疗的快速进展,对全球旅行恢复持乐观态度 [9] - 考虑到过去几个月的发展,对中国市场的复苏速度感到鼓舞,期待更多业务板块在不久的将来恢复正增长 [1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2020年5月和7月分别结算了价值2.5亿美元和11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减少了约310万股潜在稀释普通股 [23] - 7月,公司发行了价值5亿美元的股份,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储备 [2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疫情如何改变公司的国际战略,以及如何看待出境游在限制逐步解除后的恢复速度? - 公司对全球旅游行业的长期前景充满信心,短期内专注于国内旅游,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升级海外平台等方式,在过去几个月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公司认为疫情为其在关键国际和出境游市场拓展领导地位提供了独特机会,一旦国际市场开放,将成为更强大、更具竞争力的参与者 [27][28] 问题: 临近国庆假期和第四季度,业务发展势头如何,以及能否提供第三季度收入指引的细分情况? - 国庆假期的早期预订数据令人鼓舞,部分热门目的地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预计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下降47% - 52%,其中住宿预订收入同比下降40% - 45%,交通票务收入同比下降50% - 55%,跟团游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0% - 85%,商务旅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 - 25% [31][32] 问题: 公司称中国国内酒店和航班预订已完全恢复,但行业数据显示国内航空仅恢复到去年水平的85%,如何解释这一差异?提供旅游优惠券对利润率和国内经济前景有何影响? - 市场上机票业务恢复到80% - 85%,但公司团队出色地获得了市场份额,过去一个月的增长为两位数。旅游优惠券符合公司预期,公司会评估市场份额增长和投资回报率,确保所有活动都能实现这两个目标。目前出境游业务中,部分国家已建立绿色通道,但仍处于测试阶段,若医学领域在疫苗方面取得突破,这些绿色通道将得到充分利用,推动跨境旅游的开放,但现阶段跨境旅游量仍然极少 [35][36][37] 问题: 高端酒店市场是否有竞争对手更积极地扩张,当前酒店佣金率与去年相比如何? - 在高端酒店市场,价格补贴已被证明无效,公司专注于加强核心竞争力,如库存和服务水平。过去几个月,公司的直播节目和预售渠道帮助合作酒店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推动了客房和非客房产品的增量销售。公司在疫情期间市场份额显著增加,有信心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酒店佣金率与疫情前持平 [40] 问题: 提到的酒店预订是指预订量还是预订数量?随着中国周边边境重新开放,如何考虑发展Trip.com品牌? - 酒店预订是基于GAAP基础,即考虑了预订减去取消后的数量。对于亚洲市场,许多国家在控制疫情方面表现出色,公司希望随着病毒控制程序的改善和稳定,利用疫苗和消费者信心的提升,逐步增加亚洲市场的出境游业务。在亚洲某些市场,Trip.com品牌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一站式购物平台而得到加强 [43] 问题: 有哪些政府政策将继续促进旅游发展,这些政策对国庆假期有何影响?酒店定价趋势如何,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有何更新和预期? - 公司与各省份密切合作,各地政府都渴望吸引消费者,通过推出激励措施和突出热门旅游目的地,有效促进了旅游消费。海南等省份吸引了大量休闲旅客和中高端客户。第二季度酒店平均每日房价(ADR)受疫情影响显著下降,但自第二季度末以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尤其是商务旅行的复苏,ADR逐渐改善 [46][47] 问题: 国庆假期人们的旅行趋势是省内游还是跨省游?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战略如何,是否有私有化或在香港双重上市的计划? - 国庆假期客户需求强劲,由于第一季度的封锁和边境关闭,大量出境游需求转化为国内游需求。但不同学校的政策可能会对旅游需求产生一定影响,不过公司相信政府会谨慎出台政策鼓励跨省游,随着病毒控制效果的显现,跨省限制有望逐步解除。公司目前没有私有化计划,会始终以开放的心态评估资本市场的各种可能性,以实现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51][52][53] 问题: 第二季度营销支出大幅下降,公司的客户获取策略是什么,是否有计划利用小程序或短视频平台,以及是否会与百度以外的合作伙伴建立潜在合作关系? - 公司在评估营销效果时既积极又谨慎。交通业务是最有效的营销渠道,高铁覆盖了许多三四线城市,使用交通产品的客户自然会使用酒店和当地景点门票等服务。公司还在低线城市的市中心开设了线下门店,作为推广品牌和销售产品的渠道。此外,公司愿意与百度、腾讯、阿里等所有渠道合作,只要对共享客户互利共赢 [56][57] 问题: 从预订量和ADR角度看,高端酒店与整体国内酒店相比如何,低线城市酒店有哪些近期趋势?与京东的长期战略合作计划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 - 高端酒店目前引领复苏,尽管包括所有住宿细分市场的ADR平均仍处于低迷状态,但自第二季度末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尤其是最近,随着中国商务和高端休闲旅游需求的强劲复苏,ADR逐渐改善。对于低端酒店,公司将继续在目标市场保持价格竞争力,积极通过有竞争力的低价酒店产品获取新用户。与京东的合作非常积极,公司秉持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合作,确保实现双赢,为共享客户提供最佳产品和服务 [60][61]
TRIP.COM(TCOM) - 2020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05-29 13:4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第一季度净收入47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42%,较上一季度下降43% [22] - 2020年第一季度住宿预订收入12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62%,较上一季度下降61% [22] - 2020年第一季度交通票务收入24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29%,较上一季度下降31% [23] - 2020年第一季度跟团游收入5.23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50%,较上一季度下降35% [24] - 2020年第一季度商务旅行收入1.26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47%,较上一季度下降66% [24] - 2020年第一季度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 [24] - 2020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74%,低于2019年同期的79% [25] - 2020年第一季度产品开发费用降至17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33%,较上一季度下降37% [25] - 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降至14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38%,较上一季度下降44% [26] - 2020年第一季度G&A费用增至19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增长136%,较上一季度增长130% [26] - 2020年第一季度非GAAP运营亏损12亿人民币,调整客户退款费用后,非GAAP运营收入达到盈亏平衡 [27] - 2020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为38亿人民币,主要与股权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和某些长期投资的减值有关 [27] - 2020年第一季度摊薄后每股ADS亏损8.98人民币或1.27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ADS亏损3.73人民币或0.53美元 [27] - 截至2020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定期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682亿人民币或96亿美元 [28] - 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净收入同比下降67% - 77%,非GAAP运营净亏损在11亿 - 13亿人民币之间 [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住宿预订业务: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国内预订逐渐恢复,国际需求处于低位;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67% - 77%,国内新预订达去年70%以上但价格仍大幅折扣,国际新预订接近0 [22][35] - 交通票务业务: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国内预订逐渐恢复,国际需求处于低位;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70% - 80%,国内预订恢复超70%,国际新预订接近0 [23][36] - 跟团游业务: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跨地区和出境跟团游业务受限,景点门票等活动在季度后半段逐渐恢复;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80% - 90%,国内短途活动预订已完全恢复并实现正增长 [24][37] - 商务旅行业务: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65% - 75% [24][37] - 其他业务: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主要受旅游金融服务的强劲表现推动;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5% - 25% [24][3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国内市场:国内旅游自2月触底后持续复苏,五一假期游客数量翻倍,近期国内酒店和机票新预订反弹至超70%,短途旅行活动率先恢复,长途旅行活动在五一后开始追赶 [13][14][15] - 国际市场:国际旅行活动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部分市场出现早期复苏迹象,如韩国国内酒店预订在过去两周恢复同比正增长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短期聚焦中国国内业务,尤其是短途和低线城市市场,同时关注国际市场的复苏情况 [8] - 加强与行业合作伙伴的合作,推出满足疫情新常态下客户需求的产品,如健康守护联盟安全标准、直播预售产品等 [9][18] - 利用业务淡季进行内部改进,提升技术基础设施和运营效率 [10] - 通过融资平台为供应商提供贷款支持,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18] - 针对不同品牌制定不同策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如Ctrip品牌聚焦高端商务和国际需求转化 [5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对旅游行业冲击尤其严重 [7] - 中国国内旅游在过去几个月持续复苏,但国际需求因各国采取的隔离和边境控制政策而暴跌 [7] - 尽管面临挑战,但公司相信疫情最终会过去,旅游需求将持续存在,公司将继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为复苏做好准备 [11] - 第二季度可能会因疫情的全面影响而出现进一步下滑,但近期各方面已出现改善迹象 [12] 其他重要信息 - 1 - 4月公司多次扩大取消条款的覆盖范围和范围,第一季度与客户退款相关的直接费用超过12亿人民币 [7] - 公司为受影响的全球客户延长会员资格,并推出COVID - 19国际旅行者指南 [8] - 第一季度公司NPS得分创历史新高,表明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信心 [8] - 公司宣布了高达15亿美元的循环信贷安排,以确保最大的财务灵活性 [20] - 公司采取了减少可自由支配支出和管理层自愿减薪等措施,以应对疫情 [20] - 公司已捐赠超过300万只医用口罩给全球25个以上国家的合作伙伴 [2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新冠疫情将如何重塑长期旅游行业需求和用户行为? - 短期内商务旅行需求具有韧性,与经济繁荣密切相关,超80%企业客户认为疫情结束后旅行预算将恢复增长;长期来看,技术对商务旅行需求的影响仍有待观察;休闲旅游需求方面,旅游行业具有较强的韧性,疫情造成的干扰最终会消失,旅游需求将在疫情后更强劲地反弹 [32] 问题: 能否提供第二季度各业务板块的业绩趋势以及下半年的展望? - 预计第二季度总收入同比下降67% - 77%;住宿预订收入同比下降67% - 77%,国内新预订达去年70%以上但价格仍大幅折扣,国际新预订接近0;交通票务收入同比下降70% - 80%,国内预订恢复超70%,国际新预订接近0;跟团游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0% - 90%,国内短途活动预订已完全恢复并实现正增长;商务旅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5% - 75%;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 - 25% [35][36][37] 问题: 技术和效率的提升能否帮助公司在下半年保持稳定或平缓的盈利增长?公司在第三季度如何在国内市场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 - 危机期间公司加强了技术和产品团队,提升了业务扩展性;第三季度,政府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增强了消费者信心,近期高端产品的快速复苏有望延续,部分出境需求将转化为国内高端和长途产品需求,公司将在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全力以赴 [39][40][41] 问题: 公司在未来12 - 18个月如何调整整体成本结构? - 公司成本结构中大部分为可变成本或可自由支配成本,如服务成本和营销费用;人员相关费用中很大一部分是可变的,如绩效奖金;公司已采取成本控制措施,第一季度总成本和运营费用同比下降约31%,预计第二季度成本节约约40% - 50% [43] 问题: 全国人大出台的政策对旅游行业有何积极影响?学生暑假情况对夏季旅游有何影响?第二季度的费用水平如何? - 政府采取果断政策控制疫情,增强了消费者信心,同时出台经济刺激措施促进就业和经济复苏,有利于旅游行业;预计部分海外需求将转化为国内需求,公司产品团队将努力满足这一需求;第二季度预计总成本节约约40% - 50%,第一季度已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排除一次性坏账准备后,非GAAP运营达到盈亏平衡 [45][46] 问题: Skyscanner业务的恢复情况如何?管理层有何举措?疫情后中国在线旅游平台(OTA)渗透率是否会提高? - 公司全球团队(包括欧洲和美国)正在仔细审查业务并调整成本结构,以反映业务恢复进度;每次危机都是公司重新审视技术和产品团队、巩固旅游行业领先地位的机会 [48] 问题: 公司在短期内将更多精力转向国内旅游,针对Ctrip、Qunar和Tongcheng eLong等品牌在不同层级市场有何不同策略?是否会吸引原出境游客转向国内旅游? - Ctrip品牌以高品质商务旅行者和高端产品著称,将充分创新以利用商务旅行者的复苏和国际需求向国内高端产品的转化;夏季通常是出境旅游旺季,今年这部分需求将转化为国内长途和豪华产品需求,公司团队将努力将其转化为国内需求 [50][51] 问题: 如何看待在线旅游平台(OTA)、酒店和线下供应商之间的议价能力平衡?疫情是否会提高OTA的议价能力?未来一年酒店的佣金率和广告收入是否会发生变化?国内业务恢复后,明年运营利润率能否回到20%? - 公司将与全球合作伙伴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复苏潜力,通过推出旅游复兴V计划,将消费者需求与酒店和景点的闲置库存相匹配,以支持合作伙伴逐步实现盈亏平衡 [54] 问题: 疫情期间佣金率是否发生变化?疫情对低线城市的竞争格局有何影响?直播对公司的GMV、用户和财务状况有何贡献? - 佣金率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公司允许酒店根据自身库存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合作模式;国内短途业务已完全恢复,五一假期后各业务线均出现积极复苏迹象 [56][57]
TRIP.COM(TCOM) - 2019 Q4 - Annual Report
2020-04-10 04: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所得税相关 - 公司2017 - 2019年实际所得税税率分别为36%、41%和19%[312] - 多数中国子公司适用25%企业所得税税率,部分子公司因符合条件享受15%优惠税率[314] - 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包括旅游和娱乐业在内的一般纳税人可按进项增值税额外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316] - 2019年所得税费用17亿人民币(2500万美元),较2018年的7930万人民币增长120% [345] - 2018年利息收入从9.88亿元增长92%至19亿元,利息支出从13亿元增长17%至15亿元,其他费用为11亿元(2017年为其他收入8.79亿元),所得税费用从13亿元减少38%至7.93亿元[355][356][357][3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财政补贴 - 2017 - 2019年,公司中国子公司分别获得约2.64亿、4.69亿和5.89亿人民币(8500万美元)财政补贴[3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会计准则变更 - 2018年1月1日起,公司采用新收入准则ASC 606,部分收入确认时间改变[320]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采用ASC 842租赁准则,经营租赁资产和负债按租赁付款额现值确认[327] - 公司采用ASC 718股份支付准则,按修改后预期归属股份确认补偿成本[3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应计负债与减值测试 - 截至2018年和2019年12月31日,公司客户奖励计划应计负债分别约为5.28亿和4.78亿人民币(6900万美元)[324] - 公司商誉至少每年进行减值测试,2017 - 2019年未确认商誉、无形资产或长期资产减值损失[3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投资相关 - 公司投资包括权益法投资、各类股权和债务证券投资,受疫情影响可能需对投资进行调整或减值[3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坏账准备 - 2017 - 2019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为4.62亿、8.5亿和9.76亿人民币(2019年合1.4亿美元)[328] - 2017 - 2019年坏账准备分别为1.29亿、1.56亿和2.56亿人民币(2019年合3700万美元)[3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收与成本 - 2019年总营收357亿人民币(51亿美元),较2018年的311亿人民币增长15% [332] - 2019年成本收入为74亿人民币(11亿美元),较2018年的63亿人民币增长17% [337] - 2018年营收成本从2017年的47亿元增长35%至63亿元,产品开发和销售营销费用均从83亿元增长16%至96亿元,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6亿元增长8%至28亿元[351][352][35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业务收入 - 2019年住宿预订业务收入135亿人民币(19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17% [333] - 2019年交通票务业务收入140亿人民币(20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8% [33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业务收入 - 2018年跟团游收入从2017年的30亿元增长27%至38亿元,企业差旅收入从7.53亿元增长30%至9.81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从15亿元增长20%至18亿元[349][3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费用相关 - 2019年产品开发费用107亿人民币(15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11% [338] - 2019年销售和营销费用93亿人民币(13亿美元),较2018年下降3% [3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联营企业权益 - 2019年联营企业亏损权益为3.47亿人民币(500万美元),2018年为3200万人民币 [346] - 2018年联营公司权益亏损为3200万元,2017年为6500万元[3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价指数与现金流 - 2017 - 2019年12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变化分别为增长1.8%、1.9%和4.5%[360] - 2017 - 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70.69亿元、71.15亿元和73.33亿元(10.55亿美元),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152.29亿元、140.78亿元和24.13亿元(3.47亿美元),融资活动提供/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80.2亿元、119.26亿元和 - 92.56亿元( - 13.3亿美元)[361] - 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73亿元(11亿美元),主要归因于净收入70亿元(10亿美元)等多项因素,部分被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抵消[363] - 2019年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24亿元(3.47亿美元),较2018年的141亿元减少,主要因短期投资减少;2018年较2017年的152亿元减少,主要因投资和收购减少[367] - 2019年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93亿元(13亿美元),2018年和2017年分别为提供119.26亿元和80.2亿元,2019年主要因赎回票据支付现金[36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合同与借款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可发行机票总配额达11亿元(1.56亿美元),已支付押金1.46亿元(2100万美元),未来最大支付金额约9.43亿元(1.35亿美元)[376][377]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合同义务总计527.65亿人民币,其中1年以内292.66亿,1 - 3年124.71亿,3 - 5年10.11亿,5年以上100.17亿[378]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获得短期银行借款总计211亿人民币(30亿美元),加权平均利率约3.79%[385]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获得长期借款总计110亿人民币(16亿美元),加权平均利率约3.65%[3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票据发行 - 2015年6月发行2020年票据,本金7亿美元,年利率1.00%,初始转换率为每1000美元本金对应9.1942份美国存托股票[378] - 2015年6月发行2025年票据,本金4亿美元,年利率1.99%,初始转换率为每1000美元本金对应9.3555份美国存托股票[379] - 2015年5月发行2020年预订票据,本金2.5亿美元,年利率1.00%,初始转换率为每1000美元本金对应9.5904份美国存托股票[380] - 2015年12月发行2025年预订票据和2025年高瓴票据,本金均为5亿美元,年利率2.00%,初始转换率为每1000美元本金对应14.6067份美国存托股票[381][38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贷款协议 - 2019年7月,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最高20亿美元可转让定期贷款协议,绿鞋期权最高5亿美元,期限3年[384] - 2020年4月,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最高10亿美元可转让定期和循环贷款协议,增量额度最高5亿美元,有3年期和5年期两个期限[38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风险因素 - 公司年度报告中的前瞻性陈述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如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公共卫生危机等[390][391]
TRIP.COM(TCOM) - 2019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03-19 13:06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全年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达到50亿人民币;非GAAP运营利润率达到19% [5] - 2019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全年净收入为3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 [22] - 2019年第四季度住宿预订收入为30亿人民币(4.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全年为135亿人民币(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 [22][23] - 2019年第四季度交通票务收入为35亿人民币(4.98亿美元),同比增长2%;全年为140亿人民币(20亿美元),同比增长8% [24] - 2019年第四季度跟团游收入为800亿人民币(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全年为45亿人民币(6.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 [25] - 2019年第四季度商务旅行收入为3.73亿人民币(5400万美元),同比增长33%;全年为13亿人民币(1.8亿美元),同比增长28% [26] - 2019年第四季度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全年增长35% [26] - 2019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79%,与2018年同期和上一季度持平;全年毛利率为79%,2018年为80% [26] - 2019年第四季度产品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3%;全年增长11%,非GAAP产品开发费用占净收入的27%,2018年为28% [27] - 2019年第四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5%,与上一季度持平;全年下降3%,非GAAP销售和营销费用占净收入的26%,2018年为30% [27] - 2019年第四季度G&A费用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5%;全年增长17%,非GAAP G&A费用占净收入的7%,与2018年持平 [28] - 2019年第四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12%,2018年同期为3%;全年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19%,2018年为40% [29] - 2019年第四季度摊薄后每股ADS收益为3.23人民币(0.46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ADS收益为1.94人民币(0.28美元) [29] - 2019年全年摊薄后每股ADS收益为115亿人民币(1.65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ADS收益为10.75人民币(1.45美元) [3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定期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599亿人民币(86亿美元) [30] - 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净收入同比下降35% - 50%,非GAAP运营净亏损在17.5 - 18.5亿人民币之间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旅游市场,2019年第四季度低星级酒店间夜量增长强劲,携程品牌同比增长约60%;国内中高端酒店业务增长加速 [12][22][23] - 出境游市场,2019年第四季度,除大中华区外的酒店收入同比增长51%;海外品牌在增加直接预订方面取得进展,Trip.com国际机票业务量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13] - 2019年底,公司约有8000家线下加盟店在运营或筹备中,覆盖290多个地级市和500多个县级市;在线票务旅游平台吸引了1800多家旅游规划机构和6000名规划师,服务数百万客户 [2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公司核心ITA品牌总GMV达到3650亿人民币(12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 [6] - 截至2019年底,Trip.com品牌在27个市场运营,支持20种语言 [6] - 受新冠疫情影响,截至目前已有数千万旅游订单取消,GMV超过310亿人民币 [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国内市场继续拓展二三线城市市场份额,线下门店是核心战略之一;提升优势市场的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12] - 海外市场,Trip.com品牌进入新市场,在亚太地区获得市场份额 [6] - 推出旅游复兴V计划,投入超100亿人民币资源,与100多个地方旅游局、行业合作伙伴和其他组织合作,引领中国旅游市场复苏 [19] - 结合产品和服务细节,提高客户满意度;优化运营流程,投资技术和数据集群,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全球化,提升产品和后端技术基础设施 [2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0年初新冠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挑战,但公司相信疫情影响是一次性的,对旅游业和公司业务的长期前景保持信心 [7][10] - 中国旅游市场基本面健康,疫情未削弱其需求,公司将加速行业发展和在线渗透到低线城市;国际市场潜在旅游需求依然乐观,疫情得到控制后有望强劲复苏 [11] - 公司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持乐观态度,认为有望快速强劲反弹 [34][3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向受影响国家捐赠132万人民币,并为中国医护人员提供VIP福利 [9] - 公司高级管理团队自愿减薪,James和Jane减薪至零,直至情况改善 [2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在国内旅游市场的策略及前景趋势 - 公司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持乐观态度,随着政府取消部分限制,各地政府积极促进旅游产品推广,预计国内旅游将快速强劲复苏,公司有能力捕捉需求 [33][34][35] 问题2: Q1住宿和机票定价、费率趋势及Q2及后续运营费用和利润率趋势 - 1月前两周业务量增长强劲,但疫情爆发后业务量下降,目前国内旅游业务已出现积极复苏迹象,航空公司、酒店和旅游目的地积极恢复业务,价格开始回升;预计国内大城市居民将先进行周边一日游、周末游,逐渐扩展到热门旅游目的地;非GAAP运营费用在第一季度预计同比下降20%,服务成本和营销费用等可变成本占比较大 [37][38][39][41] 问题3: 如何优化投资和支出以保护利润率,哪些业务板块复苏迹象更明显,与非典时期相比复苏情况是否现实 - 2020年第三季度,预计住宿预订收入同比下降60% - 65%,交通票务收入下降35% - 40%,跟团游和商务旅行业务下降50% - 60%;近期国内交通业务量已反弹至去年同期的30%以上,但住宿业务仍为负增长,跟团游和商务旅行活动仍较弱,出境和海外业务将继续下降;由于疫情发展迅速和旅行限制,难以提供可靠预测,但总体预计国内住宿和交通将继续恢复,国际业务仍将疲软;第一季度成本节约费用(不包括与客户保护措施相关的一次性费用)同比下降15% - 20% [43][44][45][47] 问题4: 疫情后公司在旅游产业链上的机会,能否加强护城河并获得市场份额 - 公司在疫情期间通过关注客户利益、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计划和激励团队,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加速了技术产品和基础设施发展,与合作伙伴实现了共赢,团队也保持高度积极性;中国市场已开始复苏,海外市场处于处理取消订单和满足客户需求阶段,公司有信心利用在中国市场积累的经验帮助全球客户,并承担社会责任 [49][50][52][53] 问题5: 保障取消政策的财务影响及如何确保流动性和健康现金流 - 截至目前,取消订单的累计GMV约为300亿人民币;产品团队与供应商合作降低潜在损失,大部分供应商愿意承担相关费用;预计与客户取消订单相关的一次性成本可控,已反映在第一季度指引中;客户退款政策对现金流的影响大多是暂时的,公司已提前支付大部分退款,但随后从供应商处收回了资金;公司拥有强大的现金储备和低成本信贷额度,能够支持业务运营和偿还债务 [55][56][57] 问题6: 非典时期刺激在线预订需求的防御政策及当前复苏增长政策,疫情期间市场竞争动态及公司能否凭借强大资产负债表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市场已出现复苏迹象,消费者有购买能力恢复旅游,公司将通过鼓励消费者在安全区域内旅游、管理层亲自前往旅游目的地推广等方式促进市场复苏;公司在困难时期能够凭借强大的资产负债表拓展领导地位,团队也具备相应能力 [59][60][61]
TRIP.COM(TCOM) - 2019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19-11-15 08:0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三季度净收入达1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较上一季度增长21%,但增速较上一季度有所放缓,主要受宏观行业逆风影响 [5][15] - 2019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同比增长50% [5] - 2019年第三季度非GAAP运营费用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10% [19] - 2019年第三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为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53%,非GAAP运营利润率从2018年同期及上一季度的20%提升至25%,主要得益于运营效率的提升 [19] - 2019年第三季度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1.35元人民币(0.19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3.70元人民币(0.52美元) [2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610亿人民币(85亿美元) [20] - 公司预计2019年第四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约8% - 13%,非GAAP运营收入在8 - 10亿人民币之间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住宿预订业务 - 2019年第三季度住宿预订收入为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 [15] - 低端酒店持续保持强劲的间夜量增长,国内中高端酒店也保持健康增长势头,加入TripPLUS计划的高端酒店总数超过10000家 [16] - 排除大中华区目的地,海外酒店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加速增长50% [16] - 预计第四季度住宿预订业务将保持10% - 15%的健康增长率 [41] 交通票务业务 - 2019年第三季度交通票务收入为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增速较第二季度放缓,主要因部分目的地出境游需求疲软和国际机票价格下降 [17] - Trip.com品牌机票销量连续12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17] - 预计第四季度交通票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 - 5% [41] 跟团游业务 - 2019年第三季度跟团游收入为1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线下门店商品交易总额(GMV)持续强劲增长,截至8月,所有线下门店累计GMV达100亿人民币,比上一年提前4个月达成该里程碑 [17][18] - 预计第四季度跟团游收入将保持15% - 20%的增长率 [41] 企业旅游业务 - 2019年第三季度企业旅游收入为3.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主要受企业客户群扩大和产品组合优化推动 [18] - 预计第四季度企业旅游业务将增长20% - 25% [41] 其他业务 - 2019年第三季度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达到6.88亿人民币,主要受广告和金融服务业务强劲增长推动 [1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携程和去哪儿在中国国内和出境游市场持续扩大市场份额,Skyscanner和Trip.com品牌在国际市场也实现强劲增长 [5] - 除大中华区部分地区外,2019年第三季度海外酒店收入同比加速增长50%,公司有信心在3 - 4年内使国际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40% - 50% [13] - Trip.com品牌国际机票销量连续12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酒店预订量持续加速增长 [8][13] - Skyscanner的预订率稳步上升 [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目标是通过扩大在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份额,在未来几年成为亚洲(除中国大陆外)领先的国际旅游品牌,运营重点是追求高品质和全球化 [6] - 高品质包括丰富的产品、完善的用户界面、可靠的服务和先进的移动技术;全球化要求公司具备全球视野并因地制宜开展业务,产品物流供应链、服务标准和技术应具有通用性,同时本地营销和运营需遵守当地法规 [6][7] - 公司通过有效营销渠道获取有旅游需求的高质量用户,针对低端酒店产品采取积极且有纪律的定价策略,以吸引重要且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体 [9] - 公司持续拓展产品和服务范围,如推出语音导览服务,深化与Tree Group的合作;赋能供应链网络,举办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推出在线融资产品;推进国际业务发展,与超50个旅游目的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TripAdvisor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0][12][13][14] - 在竞争方面,公司在低端市场采取积极的定价策略以获取市场份额,认为高端市场客户对价格不太敏感,更看重服务质量和品牌 [4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和行业逆风给公司收入增长带来压力,特别是香港等目的地的相关事件影响了出境游业务,但公司将专注于业务基本面,利用市场条件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9] - 从长远来看,香港事件对旅游业务的影响在3 - 6个月内将得到缓解,人们会调整旅行计划,其他目的地的旅游需求将有所回升 [26] - 公司业务模式具有可扩展性,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各费用项效率将提高,但考虑到巨大的增长机会,目前不会以最大化利润率为最优策略,未来将持续在产品和服务上投资,特别是在国际市场,营销支出将以投资回报率为导向,有信心在2020年实现20%的利润率目标 [31] 其他重要信息 - 10月29日,公司庆祝成立20周年,宣布新品牌名称为Trip.com Group Limited,美国存托凭证自11月5日起以新公司名称交易,股票代码变更为TCOM [6][21] - 9月16日,公司完成此前宣布的关于2022年到期的1.25%可转换优先票据的卖回要约,约9.24亿美元本金的票据被有效提交且未撤回,回购结算后,公司完全摊薄基础上的普通股总数减少180万股 [20] - 11月6日,公司宣布与TripAdvisor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运营合作和计划投资,投资将使用手头现金进行,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长期投资 [2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关于第四季度收入指引、香港事件影响及业务正常增长率的看法 - 香港事件对公司出境游业务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影响香港、港澳和台湾地区,也影响大中华区其他地区,且入境香港的旅游几乎停滞,但从长远来看,3 - 6个月内影响将有限,人们会调整旅行计划,其他目的地旅游需求将回升 [26] - 与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指引考虑了宏观和地区逆风带来的额外2% - 3%的增长率影响,因为假设第四季度将受到全季度影响,而第三季度影响从8月才开始 [27] 问题2:未来吸引国际游客到中国的计划、Trip.com用户流量及2020年利润率展望 - 零售市场有潜力,但存在一些瓶颈,如中国的在线支付、酒店对外国人的限制和互联网接入等问题,公司正与中国政府及其他国家政府密切合作,以促进跨境旅游,Trip.com已逐渐成为亚洲国际旅游预订的重要平台 [29] - 公司业务模式具有可扩展性,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各费用项效率将提高,但目前不会以最大化利润率为最优策略,未来将持续在产品和服务上投资,特别是在国际市场,营销支出将以投资回报率为导向,有信心在2020年实现20%的利润率目标 [31] 问题3:海外市场战略更新、交叉销售比率提升及国际业务增长趋势和香港事件影响 - 公司的优势在于一站式购物模式和跨产品交叉销售能力,国际机票通常是客户的首选产品,预订后公司可根据客户目的地提供相关酒店、旅游门票和交通等产品,以提高交叉销售和转化率,随着全球业务拓展,交叉销售机会将增加 [33] 问题4:住宿业务收入增长放缓的原因及销售和营销战略 - 收入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宏观逆风导致旅游需求低于预期,特别是香港、台湾等大中华区目的地,如10月假期旅游需求同比变化为过去8年国内和出境游的最低水平,出境香港的客流量近几个月下降超50%,导致住宿和机票价格大幅下跌,但公司在海外酒店(排除大中华区)和国内高端酒店业务仍保持强劲增长,国际机票业务也跑赢行业增长 [36][37] - 公司将持续采用以投资回报率为导向的营销战略,国内外都将更专注于移动或基于应用程序的产品,加强在移动营销渠道的推广 [38] 问题5:竞争情况、第四季度运营利润率指引及业务细分指引 - 公司在低端市场一直采取积极的定价策略以获取市场份额,高端市场客户对价格不太敏感,更看重服务质量和品牌,公司将维持这一长期战略 [40] - 排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公司预计第四季度非GAAP运营收入在6 - 10亿人民币之间;住宿预订业务预计第四季度将保持10% - 15%的健康增长率;交通票务业务预计同比增长0% - 5%;跟团游收入预计将保持15% - 20%的增长率;企业旅游业务预计增长20% - 25%;总体净收入预计增长8% - 13% [41] 问题6:TripAdvisor合资企业的协同效应及开放平台战略进展 - 与TripAdvisor的合作将使公司用户能够获取全球用户生成的数百万条评论和图片,增强用户预订时对目的地的了解,提升用户体验 [44] - 开放平台战略具有创新性,通过该平台,不同产品线约20% - 35%的业务量来自此,公司的挑战是确保服务质量,Ctrip团队在幕后确保开放平台上所有供应商的服务水平达标 [44] 问题7:公司战略是否改变及如何应对香港事件影响 - 深入中国低线城市市场一直是公司战略,未来也将继续,同时公司也看到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内和国际业务将同时推进,国内团队通过开设线下门店积极拓展低线城市市场,国际团队则抓住出境游和全球其他机会 [46] - 人们会逐渐寻找香港的替代旅游目的地,但这需要时间,香港事件不仅影响香港,还使人们暂停思考,对整体市场有周边影响,但公司业务多元化,将努力将部分资本支出转向其他替代目的地 [47]
TRIP.COM(TCOM) - 2019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19-09-10 13:2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二季度净收入达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较上一季度增长6% [7][18] - 2019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79%,与上一季度持平,较2018年同期的80%略有下降 [21] - 2019年第二季度非GAAP运营费用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 [21] - 2019年第二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为1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26%;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20%,较2018年同期的16%和上一季度的17%有所提升 [22] - 2019年第二季度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亏损0.73元人民币(0.11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2.25元人民币(0.33美元) [2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持有至到期投资、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678亿人民币(99亿美元) [23] - 公司预计2019年第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约10% - 15%,非GAAP运营收入在23亿 - 26亿人民币之间 [25][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住宿预订业务 - 2019年第二季度收入为3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 [18] - 携程品牌低星级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超50%,国内中高端酒店业务增速环比加快,国际酒店业务增速超中国出境游流量增速两倍 [18][19] 交通票务业务 - 2019年第二季度收入为3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 [19] - 国际机票业务保持强劲增长,Trip.com机票销量连续11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国际火车票销量同比增长超7倍,地面交通业务量健康增长 [20] 打包旅游业务 - 2019年第二季度收入为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 [20] - 线下门店GMV持续强劲增长,日交易额峰值达1.2亿人民币,多数线下门店在12个月内实现盈利,定制游和动态套餐表现出色 [20] 企业旅游业务 - 2019年第二季度收入为3.0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 [21] 其他业务 - 2019年第二季度收入为5.2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主要受广告和金融服务业务强劲增长推动 [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在国内旅游市场份额增加,国内酒店和机票GMV增速加快 [8] - 国际市场方面,国际酒店和机票业务增速超中国出境游流量增速两倍,2019年第二季度国际收入占总收入超35%,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将达40% - 50% [8][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拟更名为Trip.com Group Limited,新名称涵盖携程、去哪儿、Trip.com、Skyscanner等多个品牌 [9] - 公司将继续投资技术,打造开放平台,连接数十万家直接中间供应商 [9] - 公司以国内市场为基础,拓展国际市场,利用现有产品、服务和技术服务出境游旅客,尤其是亚太地区旅客,以增强业务扩展性、降低季节性并分散地缘风险 [10] - 在全球产品拓展上,与东日本铁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际火车产品覆盖超50个国家和地区,推出海外打车服务,覆盖47个国家的785个城市 [12] - 在服务质量提升上,各产品线净推荐分数提高,推出酒店预订分层取消政策,海外客服中心均已运营 [14] - 在品牌发展上,各主要品牌市场份额增加,与国内竞争对手差距扩大,Trip.com机票销量连续11个季度三位数增长,酒店业务增长加速,Skyscanner直接预订业务保持三位数增长 [15][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短期来看,部分亚洲市场因地缘政治局势面临挑战,预计对2019年第三季度增长率有400 - 500个基点的潜在影响,主要源于香港和台湾市场近期放缓及机票价格下降 [29][30] - 长期来看,公司对中国和国际市场增长前景乐观,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亚洲是增长最快的经济区域,公司在亚洲市场优势明显 [29] - 公司将继续投资产品和服务,加强在中国和全球旅游市场的领导地位和市场份额 [32] 其他重要信息 - 7月,公司宣布最高20亿美元的可转让定期贷款安排,有最高5亿美元的超额配售权 [23] - 8月,公司偿还5000万美元到期可转换债券,减少约150万股普通股潜在稀释;宣布2022年到期1.25%可转换优先票据的回售通知,若全部行使回售权,总回购价9.75亿美元,将进一步减少约190万股普通股潜在稀释 [23][24] - 8月30日,公司完成与Naspers Limited的股份交换交易,持有MakeMyTrip约49%有表决权证券,将按权益法核算其损益 [2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宏观和行业逆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公司的应对措施 - 短期来看,部分亚洲市场因地缘政治局势面临逆风,但这是短期影响,人们会重新安排旅行计划;长期来看,公司对中国和国际市场增长前景乐观,中国和亚洲经济增长将为公司带来机遇 [29] - 预计2019年第三季度增长率受400 - 500个基点潜在影响,主要源于香港和台湾市场放缓及机票价格下降;中长期来看,公司全面的目的地产品和全球市场拓展将降低地缘风险,公司将继续投资产品和服务以加强市场领导地位 [30][31] 问题2: 出境游战略,包括竞争方式、对利润率的影响及运营利润率提升的持续性 - 出境游业务增速超行业两倍,市场份额增加,Trip.com国际机票业务过去两年三位数增长,是未来业务驱动力 [35] - 运营利润率提升得益于运营效率提高,不仅出境游业务,国内业务各单元运营效率也在提升 [36] 问题3: 第三季度利润率指引,成本控制情况及第四季度展望,是否坚持2020年20% EBIT利润率目标 - 公司将在下个季度提供第四季度指引;虽宏观放缓影响收入增长,但公司目标是持续超越行业增长,已在各费用项目上实现显著运营效率提升,有信心在中期实现20%以上非GAAP运营利润率 [39] 问题4: 是否提供2019年第三季度收入上限指引和各业务线收入指引,以及与竞争对手的竞争情况 - 2019年第三季度,住宿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3% - 18%,交通收入同比增长3% - 8%,打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 - 20%,企业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 - 25%,总收入同比增长10% - 15% [42] - 高端市场,公司增速将超行业两倍,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全面产品;低线城市,携程品牌预计同比增长50%,公司将持续在线上和线下投资以保持领先 [43] 问题5: 火车票佣金率和GMV增长受相关举措的影响 - 公司两三年前开始拓展全球火车票业务,覆盖亚太和欧洲国家,推出TrainPal应用,国际火车票业务同比增长约7倍,还推出高铁旅行频道,可利用火车票业务流量交叉销售其他产品 [46][47] 问题6: 若没有宏观和香港逆风,2019年第三季度运营收入和利润率情况;增速放缓是否仅因地缘政治问题,还是受其他因素影响,以及香港和台湾市场对总收入的贡献 - 公司团队努力提高各业务单元运营效率,确保在宏观放缓和不确定性下实现盈利运营结果 [50] - 上半年,赴香港和台湾的出境游旅客占中国出境游旅客总数约三分之一,公司在第三季度指引中考虑了这两个市场的负面影响;此外,汇率、中美贸易战等宏观不确定性及机票价格下降也带来短期压力,但公司认为宏观放缓是市场领导者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50][51] 问题7: 出境游目的地替代情况,是替代为其他出境目的地还是国内目的地 - 客户决策受签证便利性、直飞航班和目的地友好程度等因素影响;部分客户倾向长途旅行,如前往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分客户会将海外旅行计划转为国内旅行计划;公司产品覆盖国内外市场,能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54][55] 问题8: 稳定状态下计划实现的利润率,以及运输业务国内和国际业务拆分后,若国内业务负增长是否会有负杠杆效应,同时利润率是否会扩张 - 国内市场部分细分领域,公司虽难以实现市场份额指数级增长,但会通过提供优质用户体验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公司有信心在未来一到两年实现20%以上非GAAP运营利润率 [58] 问题9: 打包旅游业务指引强劲,而出境游中香港和台湾市场占三分之一,酒店和机票收入指引较弱,能否量化香港和台湾市场400 - 500个基点的影响,以及Trip.com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收入情况 - 打包旅游业务中,团队游占比大,携程中高端客户前往香港和台湾时倾向独立旅行,因此打包旅游业务受这两个市场影响较小 [61] - Trip.com客户主要来自中国以外市场,香港是其重点市场之一,目标客户是香港人前往中国或其他国家旅行,受近期事件影响较小 [62] 问题10: Trip.com长期运营利润率情况,是否有投资期;企业旅游业务表现良好,B端和C端受地缘政治和逆风影响较小的原因 - Trip.com覆盖全球超20个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公司会根据各市场发展阶段设定ROI阈值;成熟市场如香港已实现可持续盈利,韩国和日本市场接近盈亏平衡点,但整体仍处于市场份额扩张早期,需在营销和产品开发方面投资 [65] - 国内企业旅游业务领先竞争对手,全球范围内,公司将拓展企业旅游业务至香港、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为客户提供全程服务 [66] 问题11: 2019年第三季度10% - 15%的收入指引中,在何种情况下会达到下限或上限 - 由于公司超80%的预订来自移动应用,超70%的客户在五天内预订产品,预订窗口短,难以提供精确指引;公司团队会努力实现更高增长率,但无法保证达到下限或上限 [69] 问题12: 国际业务收入贡献,国际业务中中国出境游和纯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2019年第二季度国际业务增长率及利润率情况 - 酒店住宿业务中,国际收入占总收入20% - 25%;机票业务中,国际收入占总机票收入40% - 45%;打包旅游业务中,国际收入占总收入40% - 50% [73] - 出境游收入占总收入20% - 25%,纯国际业务(包括Skyscanner和Trip.com)占总收入10% - 低两位数百分比;出境游业务利润率高于平均水平,纯国际业务中,Trip.com仍处于早期投资阶段,公司会根据各市场增长阶段密切关注利润率情况 [74] 问题13: 国际扩张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 国际业务机会大,但需在当地招聘和培养人才,公司正努力组建团队,了解当地客户需求,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 [77] 问题14: 鉴于今年旺季收入趋势弱于预期,第三季度利润率是否仍会环比扩张 - 公司提供的2019年第三季度利润率指引(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显示,非GAAP运营收入预计在23亿 - 26亿人民币之间 [80]
TRIP.COM(TCOM) - 2019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19-05-23 13:4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 [21] - 2019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79%,2018年同期为82%,与上一季度持平 [25] - 2019年第一季度非GAAP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13%,环比下降10% [25] - 2019年第一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为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427% [26] - 2019年第一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17%,2018年同期为14%,上一季度为3% [26] - 2019年第一季度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7.45元人民币或1.11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2.93元人民币或0.44美元 [26] - 截至2019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余额为616亿元人民币或92亿美元 [27] - 公司预计2019年第二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约16% - 21%,非GAAP运营收入在15亿 - 17亿元人民币之间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住宿预订业务 - 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为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主要受预订量增加推动 [21] - Ctrip品牌低星级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约60%,国内中高端酒店业务增速是行业两倍,国际酒店业务增速超行业两倍 [21] - 预计第二季度增长约19% - 24% [41] 交通票务业务 - 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为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主要受票务量增加推动 [22] - 机票业务量保持强劲增长,trip.com机票量连续10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22] - 地面交通业务量本季度健康增长 [22] - 预计第二季度增长约12% - 17% [41] 打包旅游业务 - 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主要受有组织旅游和定制旅游量增加推动 [23] - 第一季度通过线下加盟店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实现三位数增长,定制旅游本季度实现高两位数增长 [23] - 3月正式推出高端定制旅游平台,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3] - 预计第二季度增长约20% - 25% [41] 企业旅游业务 - 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为2.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企业客户群持续扩大,非机票产品如酒店和地面交通等增长迅速 [24] - 预计第二季度增长约15% - 20% [41] 其他业务 - 2019年第一季度包括广告、金融服务等在内的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达到5.17亿元人民币,主要受广告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强劲增长推动 [2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集团月活跃用户(MAU)达到2.1亿,得益于核心Ctrip品牌和全球平台的强劲资本支出增长 [12] - Skyscanner第一季度MAU同比增长20%,直接预订业务同比增长约250% [19] - trip.com本季度机票业务量和销售额强劲增长,Skyscanner对其机票预订的贡献带来了爆发式增长 [19] - 国际业务收入持续增加,占集团总收入约35%,国际酒店和机票业务增速均超行业整体旅游增速两倍 [1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未来主要通过有机扩张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重点是扩大客户群和深化用户参与度 [7] - 继续在技术、产品创新和全球服务能力方面进行有机投资,利用大规模市场驱动收入增长和利润率扩张,最大化与外部投资的协同效应 [9] - 国际扩张战略:跟随客户需求从中国拓展到全球,利用规模优势建立服务全球客户的网络,品牌上Skyscanner和Ctrip在不同市场覆盖不同客户 [38] 行业竞争 - 在低星级酒店市场,通过创新产品如机票加酒店套餐、高铁套餐,以及开设线下门店,进一步渗透二三线城市,从而获得市场份额 [58] - 对于酒店业务,在线旅游平台(OTA)的优势在于提供综合产品,包括酒店、机票、高铁票、交通、租车等,且在技术、信息、服务和产品方面表现强劲,与酒店将长期共存并合作 [6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贸易紧张局势会影响商业情绪,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相对稳健,国内旅游业务和出境游业务表现良好,trip.com非中国业务也发展良好 [30] - 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使中美旅游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只是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小部分,亚洲内部市场活动可能会增加,公司对国内外长期增长前景仍持乐观态度 [31] - 公司在制定业绩指引时会更谨慎,考虑到宏观不确定性和行业数据放缓,但公司专注于保持或提高相对于行业的增长倍数,且中国目标市场渗透率低,有潜力至少将现有目标客户群体扩大一倍 [32] 其他重要信息 - 4月公司宣布与Naspers进行MakeMyTrip的股份交换交易 [6] - Trip Moments类似Travel Instagram,第一季度日活跃用户超100万,公司将为其添加预订功能,将内容驱动用户转化为交易用户 [13] - 移动应用首页的交通加住宿板块,帮助客户节省高达30%的旅行成本,并提供更无缝的体验 [14] - Prime会员计划自2017年底推出以来,已有超200万客户注册,客户消费和购买频率显著上升 [15] - 酒店业务推出服务市场平台,打包旅游业务推出开放平台3.0,已有7000家供应商加入 [17] - 公司扩大了对旅游供应商的培训计划,并推出了携程旅游学院 [1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贸易紧张局势对国内和国际业务的影响,以及是否影响未来战略,收入指引是否已考虑贸易紧张局势的担忧 - 贸易紧张局势会使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旅游业相对稳健,国内旅游和出境游业务表现良好,trip.com非中国业务也不错 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使中美旅游受一定负面影响,但只是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小部分,亚洲内部市场活动可能增加,公司对国内外长期增长前景仍乐观 [30][31] - 公司制定指引时会更谨慎,考虑到宏观不确定性和行业数据放缓,但公司专注于保持或提高相对于行业的增长倍数,且中国目标市场渗透率低,有潜力至少将现有目标客户群体扩大一倍 [32] 问题:公司全球旅行计划各阶段和进展的优先级,trip.com的投资优先级和业务扩展方向 - 有机增长是重点,公司会大力投资建设强大的技术平台,以支持在大中华区、亚洲及更广泛地区的扩张 [36] - 公司跟随客户需求,从服务中国国内旅游开始,逐步扩展到大中华区、亚洲,再到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36] - 品牌战略上,Skyscanner和Ctrip在不同市场覆盖不同客户,trip.com机票业务增长强劲,公司对投资MakeMyTrip持积极态度 [37][38] 问题:非GAAP运营利润率改善的关键效率因素,以及未来利润率目标,第二季度各产品线的预期表现 - 公司通过密切监控各营销渠道的投资回报率(ROI),在营销投资水平环比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MAU流量增长、新交易用户获取和Ctrip品牌用户增长,证明公司业务模式具有弹性和可扩展性 [40] - 预计第二季度住宿预订业务增长约19% - 24%,交通票务业务增长约12% - 17%,打包旅游业务增长约20% - 25%,企业旅游业务增长约15% - 20% [41] 问题:国内和国际业务的利润率差异,以及不同业务的平均每用户收入(ARPU)和抽成率变化趋势 - 国际业务中,出境业务占比最大,其平均售价高于国内产品,服务和产品投资与国内相当,因此国际业务总体上比国内业务更盈利,trip.com仍处于投资周期早期 [44] - 各业务线的抽成率在过去几个季度保持稳定,平均售价受出境业务贡献增加影响会略有上升,但会被向低线城市的进一步渗透所抵消 [46] 问题:第二季度交通票务收入指引减速是否与4月航空公司数据疲软有关,5月劳动节假期趋势如何,以及全年和中期利润率的预期 - 行业数据放缓是公司制定指引更谨慎的原因之一,但公司重点是超越行业增长并获取市场份额,2020年运营利润率目标可实现 [51] 问题:第一季度销售和营销支出更谨慎的情况下MAU增长的原因,销售和营销支出重点是否有转变,新用户与一两年前现有用户在人口特征、交易模式、频率或金额上是否有差异 - 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吸引客户,如Trip Moments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且将为其添加预订功能,将内容驱动用户转化为交易用户 同时,公司会严格审查不同营销渠道,确保每笔支出都有长期良好回报 [53][54][55] - 旅游业务有很强的季节性,第一季度并非旺季 尽管公司严格控制销售和营销渠道的ROI,但用户仍健康增长,如Ctrip品牌在目标城市的用户同比增长约30%,Skyscanner的MAU同比增长约20% [56] 问题:低星级酒店业务60%同比增长的竞争因素,是竞争对手竞争力下降还是公司采取了特定策略,这种竞争优势是否可持续,以及5月假期的收益情况 - 公司在国内市场创新了多种产品,如机票加酒店套餐、高铁套餐,还开设了许多线下门店,加强了产品供应和品牌曝光 在全球市场,以机票业务为引领,为高端客户提供全面产品 [58][59] - 5月假期对休闲旅游有很大推动,国内旅游增长强劲,公司为客户提供了全面产品 [60] 问题:酒店业务的整体战略,以及酒店连锁推广自有品牌和鼓励直接预订对公司的影响,出境游按收入贡献的前5或前10大目的地情况 - 在线旅游平台(OTA)的优势在于提供综合产品,包括酒店、机票、高铁票、交通、租车等,且在技术、信息、服务和产品方面表现强劲,与酒店将长期共存并合作 [62] - 出境游业务将提升公司产品,公司机票业务规模全球最大,能为客户提供全球各地的旅行服务,目前出境游和国际旅游收入占比35%,未来5 - 10年有望提高到50% [63][64] 问题:中国铁路部门新增车票更换和改签功能对公司的影响 - 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将确保为客户提供最佳产品 火车票已成为公司的流量引擎,促进了各产品线的交叉销售 [66] 问题:国际业务各业务线的贡献,以及低线城市酒店业务的交易量、GMV、收入贡献和利润率趋势 - 国际业务约占总收入的35%,其中出境游占国际业务的绝大部分 住宿预订业务中,国际酒店约占总住宿收入的20% - 25%,国际机票是机票业务的关键增长驱动力,打包旅游业务中,国际出境游约占总收入的一半 [68] - 低线城市酒店平均每日房价(ADR)较低,公司通过设定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用户,凭借自动化平台,该业务仍能盈利 [69]
TRIP.COM(TCOM) - 2018 Q4 - Annual Report
2019-03-16 01:55
所得税 - 公司2016、2017和2018年的有效所得税率分别为-28%、36%和41%[137] - 公司在中国的一些子公司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率,有效期至2019年至2020年[137] - 公司2016、2017和2018年从中国政府获得的财政补贴分别为人民币2.21亿元、2.64亿元和4.69亿元(约合6800万美元)[137] 收入确认 - 公司自2018年1月1日起采用新的收入确认准则ASC 606,改变了部分收入流的确认时点[139] 客户奖励计划 - 公司2017和2018年客户奖励计划的责任分别为人民币6.1亿元和5.28亿元(约合7700万美元)[141] - 公司2016、2017和2018年客户奖励计划的费用分别为人民币2.02亿元、1亿元和2100万元(约合300万美元)[141] 递延所得税和坏账准备 - 公司2016、2017和2018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为人民币3.75亿元、4.62亿元和8.5亿元(约合1.24亿美元)[143] - 公司2016、2017和2018年的坏账准备分别为人民币5900万元、1.29亿元和1.56亿元(约合2300万美元)[143] 收入和业务增长 - 2018年总收入为311亿元人民币(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145] - 住宿预订业务收入增长21%至116亿元人民币(17亿美元)[145] - 交通票务业务收入增长6%至129亿元人民币(19亿美元)[145] - 打包旅游业务收入增长27%至38亿元人民币(549百万美元)[145] - 企业差旅业务收入增长30%至981百万元人民币(143百万美元)[145] - 其他业务收入增长20%至18亿元人民币(265百万美元)[145] 成本和费用 - 2018年营收成本增长35%至63亿元人民币(920百万美元)[145] - 产品开发费用增长16%至96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147] - 销售和营销费用增长16%至96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147] - 一般和管理费用增长8%至28亿元人民币(410百万美元)[147] 现金流量 - 201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71.15亿元(10.36亿美元)[150] - 2018年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40.78亿元(20.48亿美元)[150] - 2018年融资活动提供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19.26亿元(17.33亿美元)[150] - 2018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的净增加额为人民币57.82亿元(8.4亿美元)[15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总额为人民币257.74亿元(37.48亿美元)[150] 债务和租赁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的可转换高级票据总额为38亿美元(人民币265亿元)[15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的定期贷款和其他债务总额为350.86亿元(50.98亿美元)[15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租赁义务总额为9.97亿元(1.45亿美元)[15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购买义务总额为1700万元(240万美元)[15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合同义务总额为640.42亿元(93.02亿美元)[157] - 公司发行了2022年到期、总额为9.75亿美元的债券,年利率为1.25%[158] - 公司发行了2019年到期、总额为5亿美元的债券,年利率为1.00%[158] - 公司发行了2020年到期、总额为2.5亿美元的债券,年利率为1.00%[158] - 公司发行了2025年到期、总额为5亿美元的债券,年利率为2.00%[15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银行借款总额为251亿元人民币(36亿美元),加权平均利率约为4.09%[15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长期借款总额为80亿元人民币(12亿美元),利率范围为1.9%至7.0%[158] - 公司运营租赁义务在2019年至2023年及以后分别为3.35亿元人民币、2.25亿元人民币、1.54亿元人民币、0.96亿元人民币、0.73亿元人民币和1.14亿元人民币[158] - 公司租金费用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3.78亿元人民币、4.45亿元人民币和5.02亿元人民币(7300万美元)[158]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中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衰退、旅游行业衰退、ADS价格波动等[159] 董事会和管理层 - 公司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由公司创始人任命的董事和一名现任首席执行官[163] - 2018年支付给董事的现金补偿总额为170万美元[168] - 2018年支付给执行官的现金补偿总额为160万美元,不包括Min Fan, James Jianzhang Liang和Jane Jie Sun的补偿[168] - 截至2019年2月28日,根据A&R Global Plan,已发行3,421,145股期权和64,174个限制性股票单位[169] - 公司董事会批准了全球股票激励计划,计划于2017年6月生效[170] - 公司未为执行官和董事设立或计提养老金、退休金或其他类似福利[168] - 公司董事会或其指定的委员会将管理计划,决定激励股份奖励的类型和条款,并有权调整期权行权价格[173] - 公司可能授予员工、董事和顾问或相关实体的奖励包括期权、限制性股票奖励、股票增值权奖励和限制性股票单位奖励[173] - 期权的期限在股票期权协议中规定,不得超过授予日起十年,激励性股票期权则为五年[173] - 公司采用的激励奖励授予计划中,主要采用的授予计划为:1/10在授予日起12个月后授予,3/10在24个月后授予,3/10在36个月后授予,3/10在48个月后授予[175] - 公司董事会目前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四名符合纳斯达克规则的“独立性”定义[178] 员工和股权结构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合并子公司和合并关联中国实体共有约45,100名员工,包括约3,400名管理及行政人员,约14,900名客户服务中心人员,约6,000名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以及约20,800名产品开发人员[182] - 截至2019年2月28日,公司已发行并流通的普通股为69,187,290股(不包括为未来发行预留的4,502,213股普通股)[183] - 截至2019年2月28日,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普通股情况:James Jianzhang Liang持有1,465,071股,占比2.1%;Min Fan持有1,313,939股,占比1.9%;Jane Jie Sun持有805,184股,占比1.2%[184] - 截至2019年2月28日,主要股东持有普通股情况:Baidu Entities持有13,144,917.5股,占比19.0%;Baillie Gifford & Co持有6,026,364股,占比8.7%;Booking Entities持有5,800,440.25股,占比8.0%;T.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持有4,072,481股,占比5.9%[184] - 截至2019年2月28日,公司普通股在美国由两家记录持有人持有,其中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持有60,872,005股[187] 中国业务和关联实体 - 公司通过一系列协议控制其在中国的重要合并关联实体,包括Ctrip Commerce和Shanghai Huacheng,分别由Maohua Sun和Min Fan持有10.2%和89.8%,以及100%的股权[188] - 公司合并附属中国实体的服务费用占其总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3%(2016年)、68.3%(2017年)和88.5%(2018年)[190] - 2018年,公司合并附属中国实体向Ctrip Travel Information和Ctrip Travel Network支付的服务费用基于季度售出的交通票数量,平均费率为每张票人民币4元(0.6美元)至5元(0.7美元)[190] - 公司合并附属中国实体的股东已将其在相关合并附属中国实体中的股权作为担保,以保证履行其他合同安排下的义务[192] - 公司向合并附属中国实体的股东提供的长期商业贷款总额为人民币536.6亿元(78.1亿美元),用于这些实体的资本化或收购[192] - 2018年,公司从BTG获得的佣金总额为人民币9300万元(1400万美元)[195] - 2018年,公司从Huazhu及其附属公司获得的佣金总额为人民币6100万元(900万美元)[196] - 2018年,公司向Tongcheng-eLong支付的佣金总额为人民币5.16亿元(7500万美元),Tongcheng-eLong向公司支付的佣金总额为人民币1.9亿元(2800万美元)[196] - 2018年,公司向Baidu支付的佣金总额为人民币6700万元(1000万美元)[196] - 公司合并附属中国实体的股东已授予公司独家、不可撤销的购买其股权的选择权,购买价格等于股东对相关股权的实际出资[194] - 公司合并附属中国实体的股东已签署不可撤销的授权书,授权公司或其指定人员代表其行使所有股东权利[190] 股息和利润分配 - 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和关联实体需将其年度税后利润的至少10%分配至其一般储备金[197] - 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包括Ctrip Computer Technology和Ctrip Travel Network,需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和法规分配部分税后利润至企业扩展基金和员工福利及奖金基金[197] - 公司董事会完全有权决定未来是否分配股息,具体形式、频率和金额将取决于公司未来的运营状况、合同限制、潜在税务影响等因素[197] 上市和股票信息 - 公司ADS自2003年12月起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上市,自2006年7月起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交易代码为"CTRP"[198] - 公司于2015年12月1日将ADS与普通股的比率从四股ADS代表一股普通股调整为八股ADS代表一股普通股[198]
TRIP.COM(TCOM) - 2018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19-03-05 15:35
Ctrip.com International, Ltd. (CTRP) Q4 2018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March 4, 2019 7:0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Michelle Qi - Senior Investor Relations Director James Jianzhang Liang - Co-founder, Executive Chairman of the Board Jane Jie Sun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indy Xiaofan Wang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Gregory Zhao - Barclays Capital, Inc. Ronald Keung - Goldman Sachs James Lee - Mizuho Securities Co., Ltd. Wendy Huang - Macquarie Group Eileen Deng - Deutsche Bank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