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益科技(600183)
icon
搜索文档
生益科技(600183):2024年报点评:产品结构优化,AI助力成长
长江证券· 2025-04-01 10: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原因是销售结构优化和子公司扭亏为盈,覆铜板产销量上升推动盈利增加,子公司生益电子营收增长、净利润扭亏为盈 [11] - 研发定位高端,AI助力成长,公司自主研发新品,在AI领域开展多项应用研究实验,开发高端印制电路板并实现产业化,抢占下一代以太网产品市场 [11] - 生益科技深耕覆铜板行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4%左右,已开发出高速和高频产品并批量应用,随着AI服务器需求旺盛,高速覆铜板将复苏,公司将充分受益,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9亿元、33.94亿元和40.32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5.64倍、19.86倍和16.72倍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88亿元,同比增长22.92%;归母净利润17.39亿元,同比增长49.37%;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2.04%和9.16%,分别同比+2.80pct和+2.23pct [2][5]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利润表|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0388|24058|28870|33489| |利润表|营业成本(百万元)|15895|18525|22042|25385| |利润表|毛利(百万元)|4493|5533|6828|8104| |利润表|营业税金及附加(百万元)|123|146|176|203| |利润表|销售费用(百万元)|373|391|447|543| |利润表|管理费用(百万元)|843|986|1169|1367| |利润表|研发费用(百万元)|1157|1275|1487|1725| |利润表|财务费用(百万元)|70|-30|-37|-34| |利润表|营业利润(百万元)|2072|3024|3909|4666| |利润表|利润总额(百万元)|2068|3024|3909|4666|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百万元)|200|284|369|442| |利润表|净利润(百万元)|1868|2740|3539|4224| |利润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1739|2629|3394|4032| |利润表|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129|111|145|192| |利润表|EPS(元)|0.74|1.08|1.40|1.66|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百万元)|2016|2479|2263|2517| |资产负债表|交易性金融资产(百万元)|130|130|130|130| |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百万元)|7305|8222|9983|11605| |资产负债表|存货(百万元)|5119|5849|7017|8074| |资产负债表|预付账款(百万元)|132|98|128|154| |资产负债表|其他流动资产(百万元)|1909|2026|2437|2821| |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6613|18804|21958|25302| |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689|689|689|689| |资产负债表|投资性房地产(百万元)|147|147|147|147| |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合计(百万元)|8635|8635|8635|8635| |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百万元)|626|626|626|626| |资产负债表|商誉(百万元)|0|0|0|0| |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百万元)|315|315|315|315| |资产负债表|其他非流动资产(百万元)|618|618|618|618| |资产负债表|资产总计(百万元)|27643|29834|32989|36333| |资产负债表|短期贷款(百万元)|1837|2637|3337|4137| |资产负债表|应付款项(百万元)|3423|4002|4714|5453| |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薪酬(百万元)|528|625|735|849| |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百万元)|113|117|147|171| |资产负债表|其他流动负债(百万元)|3949|3622|4329|4852| |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9849|11002|13263|15462| |资产负债表|长期借款(百万元)|558|1058|1258|1558| |资产负债表|应付债券(百万元)|0|0|0|0| |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负债(百万元)|113|113|113|113| |资产负债表|其他非流动负债(百万元)|618|618|618|618| |资产负债表|负债合计(百万元)|11138|12791|15252|17751| |资产负债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百万元)|14905|15332|15881|16533| |资产负债表|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1600|1711|1856|2048| |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百万元)|16505|17043|17737|18581| |资产负债表|负债及股东权益(百万元)|27643|29834|32989|36333|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456|1371|1738|2545| |现金流量表|取得投资收益收回现金(百万元)|26|0|0|0| |现金流量表|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59|0|0|0| |现金流量表|资本性支出(百万元)|-915|-6|-9|-10| |现金流量表|其他(百万元)|14|0|0|0| |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934|-6|-9|-10| |现金流量表|债券融资(百万元)|0|0|0|0| |现金流量表|股权融资(百万元)|773|0|0|0| |现金流量表|银行贷款增加(减少)(百万元)|3062|1300|900|1100| |现金流量表|筹资成本(百万元)|-1192|-2204|-2845|-3380| |现金流量表|其他(百万元)|-3920|0|0|0| |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276|-904|-1945|-2280| |现金流量表|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754|461|-216|254| |基本指标|每股收益(元)|0.74|1.08|1.40|1.66| |基本指标|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60|0.56|0.72|1.05| |基本指标|市盈率|32.50|25.64|19.86|16.72| |基本指标|市净率|3.92|4.40|4.24|4.08| |基本指标|EV/EBITDA|20.22|23.32|18.32|15.50| |基本指标|总资产收益率|7.1%|9.5%|11.3%|12.2%| |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11.7%|17.1%|21.4%|24.4%| |基本指标|净利率|8.5%|10.9%|11.8%|12.0%| |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40.3%|42.9%|46.2%|48.9%| |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0.78|0.84|0.92|0.97| [18]
生益科技(600183):24年业绩高增,新品进展顺利成长性强
中泰证券· 2025-03-31 20: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业绩高增,营收203.88亿元,yoy+22.92%,归母净利润17.39亿元,yoy+49.37%,四季度营收进一步增长,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盈利水平 [7][8] - 公司前瞻性进行产品技术规划,多个自主研发产品获先进终端客户认证,持续研发投入为未来成长奠定基础,随着下游需求回暖,周期+成长属性有望带来业绩估值双修复 [10] - 考虑行业需求回暖及公司高端产品拓展顺利,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04/34.55/41.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状况 - 总股本24.2936亿股,流通股本23.7134亿股,市价27.75元,市值674.1475亿元,流通市值658.0465亿元 [2] 盈利预测及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6,586|20,388|23,029|26,450|29,955| |增长率yoy%|-8%|23%|13%|15%|1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64|1,739|2,705|3,455|4,120| |增长率yoy%|-24%|49%|56%|28%|19%| |每股收益(元)|0.48|0.72|1.11|1.42|1.70| |每股现金流量|1.13|0.60|1.25|1.39|1.67| |净资产收益率|7%|11%|15%|17%|17%| |P/E|57.9|38.8|24.9|19.5|16.4| |P/B|4.8|4.5|4.1|3.6|3.1| [5]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货币资金(百万元)|2,016|1,910|3,457|5,580| |应收票据(百万元)|8|0|0|0| |应收账款(百万元)|7,305|6,819|7,856|8,897| |预付账款(百万元)|132|26|29|33| |存货(百万元)|5,119|5,670|6,404|7,204|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6,613|16,668|20,307|24,602|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1,031|11,227|11,327|11,479| |资产合计(百万元)|27,643|27,895|31,634|36,080| |短期借款(百万元)|1,837|1,000|1,000|1,000| |应付票据(百万元)|1,590|2,231|2,520|2,835| |应付账款(百万元)|3,423|3,090|3,548|4,056|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9,849|8,637|9,546|10,524|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289|1,120|1,450|1,770| |负债合计(百万元)|11,138|9,757|10,996|12,294|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百万元)|14,905|16,365|18,645|21,530|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1,600|1,773|1,993|2,256|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16,505|18,138|20,638|23,786|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27,643|27,895|31,634|36,080| [13]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88|23,029|26,450|29,955| |营业成本(百万元)|15,895|17,165|19,386|21,809|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123|161|159|180| |销售费用(百万元)|373|253|291|330| |管理费用(百万元)|843|1,036|1,190|1,348| |研发费用(百万元)|1,157|1,244|1,428|1,558| |财务费用(百万元)|70|47|47|27| |营业利润(百万元)|2,072|3,207|4,083|4,870| |利润总额(百万元)|2,068|3,197|4,083|4,870| |所得税(百万元)|200|320|408|487| |净利润(百万元)|1,868|2,877|3,675|4,383|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129|173|220|26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739|2,704|3,455|4,120| [13]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456|3,045|3,365|4,051|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934|-989|-926|-986| |融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276|-2,162|-892|-942| [13]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增长率|22.9%|13.0%|14.9%|13.3%| |EBIT增长率|54.7%|51.7%|27.3%|18.5%| |归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49.4%|55.6%|27.7%|19.3%| |毛利率|22.0%|25.5%|26.7%|27.2%| |净利率|9.2%|12.5%|13.9%|14.6%| |ROE|10.5%|14.9%|16.7%|17.3%| |ROIC|11.1%|16.3%|18.1%|18.6%| |资产负债率|40.3%|35.0%|34.8%|34.1%| |债务权益比|25.9%|18.1%|17.5%|16.5%| |流动比率|1.7|1.9|2.1|2.3| |速动比率|1.2|1.3|1.5|1.7| |总资产周转率|0.7|0.8|0.8|0.8|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13|110|100|101|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70|68|62|63| |存货周转天数|106|113|112|112| [13] 每股指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每股收益(元)|0.72|1.11|1.42|1.70|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60|1.25|1.39|1.67| |每股净资产(元)|6.14|6.74|7.67|8.86| [13] 估值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P/E|39|25|20|16| |P/B|5|4|4|3| |EV/EBITDA|106|77|63|55| [13][14]
生益科技(600183):覆铜板核心供应商,充分受益于算力时代
华安证券· 2025-03-31 19: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生益科技“买入”评级 [2][11][9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益科技是领先的覆铜板核心供应商,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历经三十余年发展,覆铜板板材产量大幅增长,硬质覆铜板销售总额全球排名第二 [5] - 受5G&5.5G通讯、AI、超算、汽车“四化”等因素驱动,全球PCB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对高速材料提出新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车载材料发展,HDI&载板进入快速增长期 [6] - AI芯片需求强劲,持续迭代带动PCB领域需求,服务器PCB产品需与芯片同步升级 [7] -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促进PCB行业需求,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和自动驾驶发展将增加车用PCB产值 [8][9] - AI终端带动消费电子需求稳步提升,生成式AI手机和AIPC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10]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实现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重要的覆铜板高端供应商 - 历经三十余载,生益科技成为领先的覆铜板核心供应商,产品产量从建厂初的60万平方米发展到2023年的1.2亿平方米,销售总额全球排名第二,产品应用广泛,获知名企业认证,销售地区多 [18][19] - 公司组织架构稳定,背靠国资经营稳健,股权结构中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和东莞市国弘投资有限公司等持有一定比例股份 [25] - 公司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2015 - 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提升,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9.8%,市场拓展成果丰硕 [30][31] - 公司市场地位稳固,研发持续投入,2013 - 2023年刚性覆铜板销售总额全球第二,2023年市场占有率达14%,2024年申请和授权多项专利,开发多种产品并实现应用,参与标准制定 [34][37] 覆铜板行业和成长性机会 - 覆铜板是电子信息行业上游重要组成材料,起导电、绝缘和支撑作用,可分为多种类型,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是制造环节,下游是PCB生产厂家和终端应用领域 [52][55] - 受多种因素驱动,全球PCB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695亿美元扩大到2028年的904亿美元,对高速材料提出新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车载材料发展,HDI&载板市场规模将增长 [58][60] - AI芯片持续迭代带动PCB升级,以英伟达产品为例,服务器PCB产品需与芯片同步代际更迭,不同芯片对应的PCB层数、板厚和厚径比等有变化 [61][63]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持续推动PCB量价齐升 - 2023年全球PCB产值受消费电子影响衰退,但车用PCB市场逆势成长,预计2026年产值将达145亿美元,占比上升,不同类型车用PCB占比将发生变化 [67][68] - 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和自动驾驶发展带来PCB需求提升,电动车PCB价值高于传统燃油车,未来电控系统采用FPC将增加PCB价值,自动驾驶采用HDI板将成为产值增量来源,不同场景自动驾驶落地时间不同 [69][73][74] AI终端智能化带动消费电子PCB未来增长 - 生成式AI与智能手机结合从旗舰机开始渗透,预计2027年渗透率达43%,存量规模将从百万级别增长至12.3亿部,旗舰智能手机芯片峰值AI算力将继续增长 [77][78][81] - AIPC集成混合AI算力单元,能本地运行“个人大模型”,提供个性化服务,预计2027年在中国PC市场新机装配比例达85%,拉动PC市场增长 [82][84][8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32.16亿元、264.81亿元、29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0亿元、29.70亿元和33.93亿元,同比增长36.3%、25.3%、14.2% [90][92] - 覆铜板板块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167.15亿元、193.31亿元、217.9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72%、73%、74% [90] - PCB板块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51.07亿元、60.91亿元、67.7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2%、23%、23% [91]
生益科技:覆铜板核心供应商,充分受益于算力时代
华安证券· 2025-03-31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生益科技“买入”评级 [1][10][9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益科技是领先的覆铜板核心供应商,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历经三十余年发展,覆铜板板材产量从年产60万平方米增长到2023年度的1.2亿平方米,硬质覆铜板销售总额持续保持全球第二 [4] - 受5G&5.5G通讯、AI、超算、汽车“四化”等因素驱动,全球PCB市场有望从2023年的695亿美元扩大到2028年的904亿美元,带动高速材料需求提升 [5] - AI芯片需求强劲,芯片持续迭代带动PCB领域需求,服务器PCB产品需与服务器芯片同步代际更迭 [6] -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促进PCB行业需求,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自动驾驶等级和渗透率提高将增加车用PCB产值 [7][8] - AI终端带动消费电子需求稳步提升,生成式AI手机存量规模和AIPC在中国PC市场新机装配比例将快速增长 [9]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2.16亿元、264.81亿元、29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0亿元、29.70亿元和33.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3%、25.3%、14.2% [10][89][9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重要的覆铜板高端供应商 - 历经三十余载,生益科技成为领先的覆铜板核心供应商,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销售总额全球第二,产品应用广泛,获知名企业认证,销售地区多 [17][18] - 公司组织架构稳定,背靠国资经营稳健,股权结构中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东莞市国弘投资有限公司等持有一定股份 [24] - 公司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203.88亿元,归母净利润17.44亿元,同比增长49.8%,市场拓展成果丰硕 [29][30] - 市场地位稳固,研发持续投入,202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4%,2024年申请多项专利,开发多种产品并实现应用,参与标准制定 [33][34][36] 覆铜板行业和成长性机会 - 覆铜板是电子信息行业上游重要组成材料,可分为单面、双面、多层、刚性和挠性覆铜板,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是制造环节,下游是PCB生产厂家及终端应用领域 [51][53][54] - 覆铜板等级随PCB对高速材料升级而提升,全球PCB市场规模将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车载材料发展,HDI&载板进入快速增长期 [57][58][59] - AI芯片持续迭代将带动PCB的升级,以英伟达产品为例,服务器PCB产品需与芯片同步升级,不同芯片对应PCB参数不同 [60][62][65]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持续推动PCB量价齐升 - 新能源汽车对PCB的拉动,2023年全球PCB产值衰退,车用PCB逆势成长,预计2026年产值达145亿美元,不同类型车用PCB占比将发生变化 [66][67] - 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PCB需求的提升,电动车渗透率提升使每车PCB价值增加,自动驾驶发展将增加HDI板需求,不同场景自动驾驶落地时间不同 [68][72][73] AI终端智能化带动消费电子PCB未来增长 - 生成式AI手机和AIPC是未来智能终端创新的必由之路,生成式AI手机存量规模将从2023年的百万级别增长至2027年的12.3亿部,AIPC在中国PC市场新机装配比例2027年将达85% [9][77][86] 盈利预测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2.16亿元、264.81亿元、29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0亿元、29.70亿元和33.93亿元,覆铜板和PCB板块营收也有相应增长 [89][90][91] - 投资建议及估值,预计2025 - 2027年相关指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1]
上证中小国企改革指数报2418.8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生益科技等
搜狐财经· 2025-03-31 16:51
从上证中小国企改革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工业占比33.08%、信息技术占比11.51%、原材料占比 11.43%、可选消费占比11.34%、公用事业占比7.44%、医药卫生占比7.39%、房地产占比5.68%、主要消 费占比5.40%、金融占比2.84%、通信服务占比1.97%、能源占比1.92%。 据了解,上证中小国企改革指数优选已被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列为国企改革试点、或已出台相关重大资产 重组方案、或已出台相关国企改革方案、或已完成国企改革的沪市国企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 反映沪市中小国企改革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13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 基点。 从指数持仓来看,上证中小国企改革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天坛生物(3.16%)、华域汽车 (3.08%)、老白干酒(3.04%)、申能股份(3.02%)、物产中大(3.01%)、西部超导(2.98%)、扬 农化工(2.97%)、沪硅产业(2.91%)、生益科技(2.84%)、中航产融(2.84%)。 从上证中小国企改革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金融界3月31日消息,上证指数下跌0.46%, ...
生益科技:AI打开成长空间,高端CCL持续放量-20250330
平安证券· 2025-03-30 20: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回暖叠加AI算力等领域创新驱动,公司盈利水平明显提升,经营业绩有效增长,未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6] - 公司覆铜板产品种类覆盖齐全,高研发投入助力新技术突破,在高速材料和封装基板领域取得进展 [6][7] - 结合公司业绩报告和行业发展趋势,略微上调公司2025 - 2026年业绩预测,新增2027年业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亿元、33.4亿元和39.2亿元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03.88亿元,同比增加22.9%,归母净利润17.39亿元,同比增加49.4%,销售毛利率达22.04%,同比增加2.8pcts,销售净利率同比增加2.23pcts [3][6]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4.74亿元、280.50亿元和321.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3亿元、33.37亿元和39.23亿元 [5][9] 业务情况 - 2024年覆铜板和粘结片业务营收147.91亿元,同比增长17.1%,印制电路板业务同比增长43%至44.84亿元 [6]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1.57亿元,同比增加37.6% [6] 产品技术 - 高速材料领域构建起完整技术储备,Ultra Low - loss产品处于验证阶段,Extreme Low - loss材料完成技术认证,PCB样品正在测试 [6] - 封装基板领域开发出系列产品,实现多品种批量应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向更高端产品开发应用 [7]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年预计流动资产分别为166.13亿元、208.63亿元、251.83亿元和288.51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10.31亿元、95.91亿元、81.39亿元和66.75亿元 [10] 利润表 - 2024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203.88亿元、244.74亿元、280.50亿元和321.70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20.72亿元、31.47亿元、38.26亿元和44.98亿元 [10]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年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4.49亿元、27.46亿元、38.24亿元和42.8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9.34亿元、 - 0.22亿元、 - 0.22亿元和 - 0.2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2.76亿元、 - 10.17亿元、 - 19.15亿元和 - 34.36亿元 [11]
生益科技(600183):AI打开成长空间,高端CCL持续放量
平安证券· 2025-03-30 17: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回暖叠加AI算力等领域创新驱动,公司盈利水平明显提升,经营业绩有效增长,未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6] - 公司覆铜板产品种类覆盖齐全,高研发投入助力新技术突破,在高速材料和封装基板领域取得进展 [6] - 结合公司业绩报告和行业发展趋势,略微上调公司2025 - 2026年业绩预测,新增2027年业绩预测,维持“推荐”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03.88亿元,同比增加22.9%,归母净利润17.39亿元,同比增加49.4%,拟每10股派现金红利6元(含税) [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亿元、33.4亿元和39.2亿元,对应2025年3月28日收盘价PE分别为24.6倍、20.2倍和17.2倍 [7] 业务营收情况 - 2024年覆铜板和粘结片业务营收147.91亿元,同比增长17.1%,印制电路板业务同比增长43%至44.84亿元 [6]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1.57亿元,同比增加37.6% [6] 产品技术情况 - 高速材料领域构建起完整技术储备,Ultra Low - loss产品通过认证处于验证阶段,Extreme Low - loss材料完成技术认证,PCB样品正在测试 [6] - 封装基板领域开发出系列产品并实现多品种批量应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向更高端产品开发应用 [6][7] 财务指标情况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276.43亿元、304.54亿元、333.22亿元、355.26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111.38亿元、125.59亿元、137.36亿元、139.52亿元 [8] 利润表 - 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3.88亿元、244.74亿元、280.50亿元、321.7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7.39亿元、27.43亿元、33.37亿元、39.23亿元 [8]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4.49亿元、27.46亿元、38.24亿元、42.8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9.34亿元、 - 0.22亿元、 - 0.22亿元、 - 0.2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2.76亿元、 - 10.17亿元、 - 19.15亿元、 - 34.36亿元 [9] 主要财务比率 - 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2.0%、23.8%、24.4%、24.5%,净利率分别为8.5%、11.2%、11.9%、12.2%,ROE分别为11.7%、17.0%、18.8%、20.1% [5][8]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3-29 07:43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全球经济温和增长,电子行业受益于新技术实现增长但面临供过于求形势 公司主营覆铜板和粘结片、印制线路板业务,经营成果良好,在市场和内部管理方面取得进展 同时公司披露了利润分配预案、关联交易、续聘会计师事务所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解除限售等重要事项[3][12][13] 公司基本情况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经济温和增长,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重构是关键驱动力,电子行业迎来结构性改善,全球电子产业规模预计达2.7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9%,扭转2023年停滞态势[3] - 市场细分领域表现差异扩大,人工智能技术渗透使AI服务器等需求爆发,消费电子市场复苏,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景气,医疗电子等领域稳健增长,Prismark预测2024年PCB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3] 主要业务 - 从事覆铜板和粘结片、印制线路板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自主生产高端电子材料,产品用于多种中高档电子产品[3] 经营模式 - 秉承“及时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持续改进”理念,从多方面确保产品和服务供应,倡导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双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 - 通过严格质量标准和系统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产品质量,与客户多渠道沟通,以技术和硬件为基础提供优秀产品和服务[5] - 紧跟市场技术要求,与先进终端客户技术合作,自主研发产品获认证并广泛应用,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理念提升内部管理[6] 市场地位 - 2013 - 2023年刚性覆铜板销售总额跃升全球第二,202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4%[7] - 2024年申请国内专利58件、境外专利5件、PCT3件,授权专利46件,截止2024年底拥有682件授权有效专利[7] - 开发出不同介电损耗全系列高速产品和高频产品,实现多品种批量应用,封装用覆铜板产品在多领域批量使用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7] 股东情况 - 股权结构分散,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截至报告期末,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4.38%为第一大股东,东莞市国弘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28%为第二大股东,伟华电子有限公司持股12.92%为第三大股东[10] 公司债券情况 - 公司存在存续债券,报告期内有付息兑付情况,信用评级机构未对公司或债券作出信用评级结果调整[11] 重要事项 经营情况 - 2024年生产各类覆铜板14,371.48万平方米,增长17.03%;粘结片18,903.45万米,增长12.28%;印制电路板147.16万平方米,增长15.10% 销售各类覆铜板14,348.54万平方米,增长19.40%;粘结片18,820.27万米,增长11.50%;印制电路板145.69万平方米,增长15.24% 实现营业收入2,038,833.02万元,增长22.92%[12] - 各子公司经营情况有差异,如陕西生益营收增长10.59%,苏州生益营收增长33.06%等[12] 经营回顾 - 年初市场开局较好,抓住阶段性市场亮点,但市场供过于求,原材料成本波动,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和价格策略平衡订单和盈利[13] - 第三季度市场“旺季不旺”,客户严控库存,部分市场需求下滑,公司营销中心优化价格策略争取订单[13] - 第四季度传统消费电子和AI服务器等领域需求回暖,为全年经营成果画上句号[13] - 市场方面推进市场认证和海外核心终端开发,保持车载领域优势并加大国内市场布局[14] - 内部管理方面推进材料国产化,强化品质管理,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尝试新技术应用[15] 完成与经营密切相关的工作 - 对热销产品进行配方升级策划和推动,提升性能并降低成本[16] - 聚焦客户需求,提升品质管理,增强客户满意度,推进项目合作[16] - 挖掘供应链价值,完成重要产品和新产品材料供应保障的国产化替代[16] - 完成核心业务流程数字化突破,构建重点业务数字化管理,实现新MES多工厂覆盖和新设备管理系统跨区域落地[16] - 提升人力资源效能,加强集团意识宣贯和绩效管理[17] - 实施新一期股权激励方案,激发核心员工潜能[17] - 启动ESG,获得业内多项认可[17] 日常关联交易 审议程序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均审议通过相关议案,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关联股东将回避表决[19][20][21] 关联方情况 - 介绍了扬州天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关联方的基本信息和经营范围,关联公司履约能力强[24][32] 定价依据 - 关联交易价格按市场价、协议价和成本加成价三种原则定价,主要按市场价格定价[33] 目的和影响 - 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有利于市场开拓、固体废物处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不利影响[34] 协议签署情况 - 交易按业务合同执行,条款标准化,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签订具体业务合同[35] 续聘会计师事务所 基本情况 -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创立于1981年,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合伙人71名、注册会计师346名,2024年度为91家上市公司提供年报审计服务[38][39] - 已购买累计赔偿限额为8,000万元的职业保险,近三年未发生因执业行为导致的民事诉讼,近三年因执业行为受到监督管理措施4次[40][41][42] - 拟签字项目合伙人郭小军、拟签字注册会计师郭远静、拟任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刘远帅具备相应专业胜任能力,刘远帅于2024年1月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函一次[43][44] - 事务所及相关人员不存在可能影响独立性的情形,2025年度审计费用合计155万元,与2024年度相同[46][47] 履行程序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同意将续聘事项提交董事会审议,认为事务所具备相关能力,能满足审计工作要求[47] - 董事会审议通过续聘议案,并将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48][49]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已履行决策程序 - 2024年5 - 6月,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进行激励对象公示,股东大会批准激励计划[52][53][54] - 2024年7月确定授予日,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8月完成授予登记手续[57][58] - 2024 - 2025年多次审议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议案,调整激励对象人数和限制性股票数量[58][59] - 2025年3月审议通过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的议案[59] 第一个解除限售期情况 - 解除限售时间为2025年7月4日起至2026年7月3日,可解除限售数量占获授权益数量比例的40%,本次符合解除限售条件的激励对象721名,可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316.266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95%[52][53][61] 利润分配预案 - 公司拟以分红方案实施时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股数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红利6.00元(含税),所余未分配利润全部结转至下一次分配,预案尚需经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1][2]
生益科技: 生益科技关于回购注销2024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3-29 00:4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第十一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回购注销2024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因2名激励对象离职、2名激励对象绩效考核未达标,公司将回购注销97,600股,回购价格为9.44元/股加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对公司财务和经营无重大影响,不影响激励计划实施 [1][7][9] 2024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履行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情况 - 2024年5月27日,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草案)》等议案,同日第十届监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并核实激励对象名单 [2][3] - 独立董事卢馨女士征集投票权,后因换届由赵彤先生代替,公司披露相关变更公告 [3] - 激励对象名单公示,监事会未收到异议,公司披露核查意见及公示情况说明 [3] - 2024年6月14日,股东大会批准激励计划,公司自查内幕信息知情人股票交易情况并披露报告 [5] - 2024年7月4日,公司确定授予日,以10.04元/股向733名激励对象授予5,893.8947万股限制性股票,后授予登记5,805.8848万股 [6] - 2025年1月14日,公司向2名激励对象回购注销37,200股,激励对象人数和限制性股票数量调整 [6] - 本次董事会和监事会再次审议通过回购注销议案 [1][6][7] 本次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的原因、数量及价格 回购注销原因及数量 - 2名激励对象因个人原因离职,持有86,000股未解除限售股票;2名激励对象因个人绩效考核未达标,持有11,600股第一个解除限售期不得解除限售的股票,公司决定回购注销合计97,600股 [7] 回购价格及资金来源 - 公司拟实施2024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现金红利6.00元,本次回购价格为9.44元/股(10.04 - 0.60)加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8][9] 股份回购注销实施后股本变动情况 - 本次回购注销完成后,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97,600股,总股本由2,429,360,530股变为2,429,262,930股 [9] 本次回购注销对公司的影响 - 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不影响管理团队及核心骨干员工履职,不影响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公司将依法履行减资程序 [9][10] 监事会意见 - 监事会同意回购注销97,600股,认为已履行决策程序,符合规定,对公司无实质性影响,不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10] 法律意见书的结论性意见 - 公司本次激励计划的回购注销已取得现阶段必要批准与授权,符合相关规定,尚需按《公司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0]
生益科技: 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3-29 00:29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公司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果,致力于实现“零废弃”与“碳中和”目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1][2][5] 走近生益科技 - 公司创始于1985年,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刚性覆铜板销售总额自2013年起持续全球第二,技术力量雄厚,获多项资质与认证,是多个行业协会成员[2] - 主要业务为设计、生产和销售覆铜板和半固化片,产品应用广泛,经过30多年发展通过多项管理体系认证和安全认证[2] - 发展历程丰富,成立多家子公司,生益电子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获多项荣誉,ESG评级提升[2][3]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电子废弃物回收 - 公司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遵循3R原则,探索电子废弃物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3] - 对覆铜板产品进行碳足迹核查,原材料铜箔是产品碳足迹主要部分,但行业未开发出替代铜箔的低碳导电材料,印制板加成工艺减碳技术普适性不足[3] - 与PCB板制造厂合作推动废弃PCB板回收与利用,投资子公司对回收板进行深度加工,提取金属资源,剩余废料加工为环保砖[4][5] - 倡导上游铜箔供应商使用回收铜,评估供应商再生料使用情况,明确筛选标准,开发可降解材料Recyclad1G[5] - 打造闭环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转化,未来将优化工艺,探索更多资源化利用途径,实现“零废弃”与“碳中和”[5] 可持续发展治理篇 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 - 公司在董事会下设ESG管理小组,监督指导环保、社会责任和规范治理工作,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经营各领域和全过程[5] - ESG管理小组组织架构分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层级明确职责,推进ESG工作实施[5] 可持续发展工作目标 - 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其纳入运营策略制定,持续披露行动进展[6] 可持续发展行动 - 开展ESG风险管理,识别利益相关方风险并采取行动应对,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降低潜在风险影响[6] - 依据AA1000标准进行利益相关方识别,建立沟通渠道,倾听并回应各方关注问题,促进共同发展[6] 重要性议题管理 - 结合利益相关方问卷分析和财务重要性议题研究,绘制重要性议题矩阵,识别多项具有影响重要性和财务重要性的议题[7] - 参考国内外披露标准,引入相关概念,识别关键议题并形成清单,确保议题透明全面披露[7] 公司治理篇 党建引领 - 公司党委以党业融合为工作基准,形成特色党建工作新格局,促进公司持续发展[8] - 通过“一互动、双培养、三融合、四标准、五工程”发挥党组织作用,开展多项党建活动[8] 公司治理 -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治理结构,各层级职责清晰、协同配合[9] -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规范运作,报告期内分别召开4次、10次、9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议案[10] - 董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独立董事发挥专业作用,公司重视董监高薪酬管理和内部控制[10] - 优化法务管理体系,建立多项制度,确保税务管理合法合规,无关联交易违规情况[10][11] - 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和股东权益保护,坚持现金分红,开展反腐败与反贿赂工作,建立负责任营销管理机制[11][12] 环境篇 应对气候变化 - 公司主动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在范围一和范围二,以“脱碳”为目标建立碳排放管理推进委员会[12][13] - 各制造基地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实施分级管理,将碳排放管理纳入绩效考核[13] - 参考相关指引进行气候风险识别,识别出实体风险、政策和法律风险、技术转型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制定风险管理措施[13][15] - 制定气候转型计划,以2015年为起始年份,计划204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开展气候情景分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