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松国际(02155)

搜索文档
森松国际(0215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0
公司报告发布 - 公司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报告[6] 公司资源分配 - 公司确保超70%的资源(人力与硬件产能)跨部门、跨赛道共享[8] - 公司投入约20%的工艺与研发资源参与下游客户新技术开发等[8] 公司制造基地进展 - 公司苏州常熟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已向海外交付超大容积生物反应器及全球首座模块化偶联药物生产装置[9] - 公司马来西亚制造基地扩建工作按计划推进,已多次向国际客户交付多批次产品[10] 公司智能化发展 - 2024年是公司AI元年,全面智能化、数据化的起点,积极接入国际领先AI平台接口赋能各部门[11]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西松江英60岁,拥有约34年压力容器行业经验,1985年7月获中国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及机械工程学士学位,2002年7月获中国中欧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4][15] - 公司执行董事平泽准悟41岁,在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拥有约17年经验,2008年3月获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商学学士学位[15][16][17] - 公司执行董事汤卫华55岁,拥有超25年压力容器行业经验[17][18] - 西松江英于2020年9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同时担任公司行政总裁等多个重要职位[14] - 平泽准悟于2020年9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同时担任公司财务总监[15] - 汤卫华于2020年9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监督公司生命科技业务板块运营[17] - 盛晔先生50岁,2020年9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监督集团能源材料业务板块运营,拥有约29年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经验[19][20] - 川岛宏贵先生54岁,2020年9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监督集团产能保障及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事宜,拥有约29年压力容器行业经验[21] - 松久晃基先生61岁,2020年9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会主席,在业务运营及企业管理方面拥有逾39年经验[23] - 陈远秀女士54岁,2021年2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财务和业务管理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25][27] - 菅野真一郎81岁,2021年2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59年金融及银行业经验[29] - 于建国64岁,2021年2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30年化工及环保行业经验[31] - 李凯纳40岁,2020年9月25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拥有超16年会计及财务管理行业经验[35] - 汤先生1991年6月获中国南华大学给排水工程学士学位,2007年7月获中国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23年8月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正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19] - 盛先生1996年7月获中国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设备与机械学士学位,2012年7月获中国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2年12月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高级工程师证书[21] - 川岛先生1993年3月及1995年3月分别获日本岩手大学冶金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2014年8月获中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2] - 松久先生1986年3月获日本早稻田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4] - 陈女士1992年取得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现称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是多个专业协会资深会员[27] - 陈女士2020年10月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2022年3月获颁《ACCA倡导者奖项(中国区)》[28] 公司股东回报与目标 - 公司通过派发年度股息及二级市场回购股份等方式让股东分享企业发展红利[12] - 公司目标是从“高端装备制造商”转化为具有全球快速交付能力的“产业整体工艺工程解决方案商”[12]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6,948,35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360,262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3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2,049,777千元人民币,与2023年的2,055,704千元人民币基本持平[38]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911,254千元人民币,低于2023年的984,334千元人民币[38] - 2024年公司年内利润为729,881千元人民币,少于2023年的842,548千元人民币[38]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8,908,33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932,076千元人民币略有减少[38]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3,632,477千元人民币,低于2023年的4,541,467千元人民币[38]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5,275,856千元人民币,高于2023年的4,390,609千元人民币[38] - 公司收益从2023年的约736.03亿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约694.84亿人民币,下降约5.6%[110]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约530.46亿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约489.86亿人民币,下降约7.7%[112] - 2024年销售成本总计4898577千元,较2023年的5304558千元减少405981千元,同比下降7.7%[113] - 2024年毛利约为2049777千元,较2023年的2055704千元降低约0.3%,毛利率增长至约29.5%[114] - 其他收入2024年约为117406千元,较2023年的85462千元增长约37.4%[123] - 销售及营销费用2024年约为164287千元,较2023年的175228千元下降约6.2%,占总收益比率约为2.4%(2023年同期:2.4%)[124] - 一般及行政费用2024年约为565118千元,较2023年的543143千元增长约4.0%,占总收益比率约为8.1%(2023年同期:7.4%)[125] - 研发费用2024年约为399241千元,较2023年的418149千元下降约4.5%,占总收益比率约为5.7%(2023年同期:5.7%)[126] - 财务成本2024年约为10448千元,较2023年的13291千元下降约21.4%[127] - 集团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的约141,786千元增长27.9%至2024年的约181,373千元,2024年实际税负约为19.9%,较2023年的约14.4%增加5.5%[128] - 集团贸易应收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从2023年回拨约861千元,增加约117,205千元至2024年的约116,344千元[129] - 集团净利从2023年的约842,548千元下降13.4%至2024年的约729,881千元,2024年净利率约为10.5%,较2023年的约11.4%下降0.9%[130] - 集团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从2023年的约1,143,066千元下降2.3%至2024年的约1,116,488千元[132] - 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的约2,105,463千元增长13.9%至2024年的约2,398,082千元[134] - 集团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从2023年的约1,499,372千元下降10.1%至2024年的约1,347,940千元[135] - 集团存货从2023年的约1,800,466千元下降55.7%至2024年的约797,243千元[136] - 集团合同负债从2023年的约2,290,334千元下降35.5%至2024年的约1,476,247千元[137] - 集团借款总额从2023年的约365,083千元下降41.3%至2024年的约214,185千元,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的约8.3%减至2024年的约4.1%[138] - 集团2024年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约为2,595,448千元,较2023年增加约426,766千元,未到期理财产品金额约396,598千元,较2023年增加约337,449千元[13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电子化学品收益80.92亿人民币,占比11.6%,同比增加4.6%;化工收益168.34亿人民币,占比24.2%,同比下降1.1%;日化收益23.51亿人民币,占比3.4%,同比下降36.9%;动力电池原材料收益121.83亿人民币,占比17.5%,同比增加6.5%;油气炼化收益62.98亿人民币,占比9.1%,同比下降35.2%;制药和生物制药收益158.63亿人民币,占比22.8%,同比下降28.8%;其他收益78.62亿人民币,占比11.4%,同比增加368.0%[111] - 电子化学品行业2024年毛利约180797千元,较2023年增加12897千元,毛利率从21.7%增长至22.3%[115][117] - 化工行业2024年毛利约503635千元,较2023年增加95685千元,毛利率从24.0%增长至29.9%[115][118] - 动力电池原材料行业2024年毛利约427011千元,较2023年减少51391千元,毛利率从41.8%下降至35.0%[115][120] 公司业务相关信息 -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技术输出、整体交付等,产品和服务涵盖工程和服务、先进制造等[44] - 公司企业战略是依据宏观环境变化对成长目标、资源、人才等进行规划,引导构筑和改善竞争优势[46] - 公司竞争优势正从提供价格优势迈向创造价值优势[47] - 公司经营策略发展为提供联合研发等个性化定制服务,向技术型输出和服务型制造模式发展[48] - 公司产品策略为MVP Solutions+,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49] - 公司核心设备MVP Machines包括生物反应器等多种反应器,报告期内推出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和高效能微通道反应器[50] - 公司致力于研发高附加值成套产品和解决方案,如应用于多行业的工艺系统[55] - 公司提供高度集成的系统性解决方案Plants,涵盖项目全流程[60] - 公司服务于新材料合成多行业,致力于材料合成技术工程化开发和应用[46] - 公司以非标定制为基础提供贴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48] - 一站式系统性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包括现代化生物制药工厂、日化产品工厂等[62] - MVP Solutions+以工艺包为技术载体、持续服务为上下游互动界面,有贴近客户需求等6点优势[63] - 工艺包通常指PDP,公司的工艺包还包括工程解决方案及现场开车服务[64] - 公司通过自研等手段在光伏原材料、锂电池原材料等4个领域拥有工艺包产品[65][67] - 持续服务输出为客户提供超越具体产品形式的服务,包括项目立项咨询等多种形式[65] - 公司以服务知名跨国企业中国项目为起点,为全球各类企业提供技术、产品与服务[66] - 公司底层技术源于对生物和化学反应的认知及工程化应用,涉及多专业学科[68] - 公司核心技术是将下游原创技术转化为工程产品和解决方案[69] -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健康”“绿色”“智慧”主题,为客户提供MVP Solutions+[69] - 公司基于“可持续”理念开发可再生能源生产装置等4类产品和技术[69] - 公司每年合作客户中约70%为老客户[81] - 个别市场占公司业务的比例从2021 - 2022年的约60%下滑到2023 - 2024年的不足30%[84] 公司海外项目历程 - 2002年公司承接首个海外项目,为中国首次根据PED规格向欧洲出口化工设备[70] - 2004年公司首次承接海外日化成套装备项目[71] - 2005年公司首次承接海外生物医药项目[72] - 2008年公司首次承接海外模块化生产装置项目[73] - 2011年公司首次承接海外新能源车用锂电池原材料项目(模块化生产装置)[74] - 2024年公司首次承接海外超大容积生物反应器项目(用途:人造肉培育)[75] - 2024年公司首次交付海外偶联药物(XDC)模块化生产装置[76] - 2024年公司首次交付全球首套生物质绿色甲醇生产装置[77] 行业市场需求预测 - 2025年交付18艘大型甲醇船舶后,马士基每年需要绿色甲醇75万吨,2030年和2040年分别达到500万吨和2000万吨,测算2030、2040年全球航运业绿色甲醇需求量分别约为0.34、1.37亿吨[90] - 至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量将增长至约5.28亿吨,约60%来自于电解水制氢,占全球电力供应的约20%,超30%的氢气用于合成氨和燃料[91] - 中国电力企业若将每年消耗煤炭量的10%转掺烧合成绿氨,将产生超2亿吨煤炭替代需求,相当于需要3.2亿吨以上绿氨,2023年全球氨产能仅约为1.939亿吨[91] - 截至2024年6月底,国内绿氨项目规划产能超1188万吨,开工率从2023年底约10%提升至约28%[91] - 效能提升对整体航空碳减排贡献不超5%,到2050年航空业碳中和情景下,SAF有望贡献航空领域高达65%的减排量[92] - 2025年起欧盟机场所用燃油须混掺2%的SAF,最晚到2
森松国际20250327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理电新能源、绿色能源、石油天然气、医药、数据中心、半导体化学(电子化学品)、光伏、游戏、新兴材料、潜船飞机、绿能等 [1][4][9][14] - **公司**:森丰国际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与订单情况 - **利润下降**:2024年调整后净利润较2023年下降2.3%,原因包括净利率和所得税增加,以及新工厂从2024年开始进入折旧摊销阶段 [1] - **订单下滑**:2024年理电新能源新订单总金额下滑约20%,多个行业和细分领域需求下滑,客户投资节奏变化,分阶段下单;2023年接近78亿订单,2024年下滑20%多,签单方式从设计和生产端一起签变为很多只签设计端单子 [1][33][35] - **在手订单**:2024年底在手订单约82亿,截至3月27号约84亿 [2] - **分红提升**:今年较去年进一步提升分红金额,从每股派0.1亿元增加到每股派0.15亿元 [2] - **订单复苏预期**:预期相当比例前期订单会转化为建造订单,2024年做了大量前期工艺工程设计和研发工作,为2025年全面业绩复苏奠定基础;与2023年下半年环比情况好转,有信心在订单不同阶段转换上取得收获,订单数字会复苏 [1][36] 各业务板块情况 - **材料能源板块**:海外锂电、油气、氢能源板块复苏明显,国内精细化工、高端材料、局部理电材料等行业有投资意愿;中东市场大,与业主单位和工程公司紧锣密鼓谈合作;新能源领域,绿色甲醇受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看好,海外光伏在欧洲、中东和印度兴起,公司有沉淀能提供解决方案 [4][5][6][7] - **医药板块**:去年行业下滑,今年总体形势转好,重点在海外,欧洲、美国、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有不少机会 [9][10][11] - **数据中心板块**:2011年通过产品延伸切入,优势在于交付快和用电节能;今年争取有所突破,明后年有上规模机会;业务规模无对标,会全面管控,抓住机会利用国内外产能;竞争对手主要是传统建设企业,客户包括最终用户和工程公司 [29][30][32][37][38][39][40] - **半导体化学(电子化学品)板块**:公司从制造业转向制造服务,2025年完成管理和经营布局,形成制造平台;为半导体行业提供从设备到配套材料的供货,在高层设建筑化学品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随着国产化需求扩大,会继续为各行各业赋能 [14][15][16][17] 毛利率与竞争力 - **毛利率提升**:长期陪伴头部企业创新并走向全球,产品和技术升级是提升毛利率基础;不同领域通过与客户高层建立关系、抓住客户痛点、在客户立项等前期阶段切入做设计等方式避免竞争,提高毛利率;数据中心业务通过将外购设备变为资源设备提高收入和毛利率 [20][22][26] - **核心竞争力**:底层技术是人类合成技术集合体,为各行各业提供装备,构建制造业平台商业模式;在全球产能布局有优势,如2020年布局东南亚马来西亚建厂,能应对关税和产能问题,在国际市场竞争 [44][45][51][5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订单分阶段执行**:2024年客户将订单分阶段执行,如日本一个项目设计费用约八百万美金,后续可能转化为建造订单;传统行业客户粘性增强,新兴领域企业需要公司做前端工作吸引投资 [35][41][43] - **政策影响与机会**:特朗普政策落地为能源和材料板块提供机会,绿能行业政策明确,船运和航空等行业对绿色甲醇、绿氨等用量有明确指标,全球布局增多,公司有机会承担项目 [54][55][56] - **权重订单进度**:2024年影响收入的个别权重订单,目前设计变更完成,双方确认最后合同内容后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收入按完工百分比确认,今年多数进入收入确认阶段,明年上半年完成确认 [57][58]
森松国际:2024年业绩:利润略低于预期;持续追踪订单恢复情况-20250409
海通国际· 2025-04-09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HK$6.96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森松国际业绩发布,收入略低于预期但毛利率持续改善,新增订单环比下滑,海外订单占比基本持平,因新签订单增长偏弱下调2025/26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预测 [3][5][8] 各部分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69.5亿元,同比-5.6%,主要因个别权重订单项目周期拉长致收入确认不及预期;归母净利润7.4亿元,同比-12.7%,主要受应收账款减值影响 [3][4] - 按地域划分,中国内地收入27.5亿元,同比-29.2%;海外收入42.0亿元,同比+20.8%,其中亚洲(除中国大陆外)收入20.2亿元,同比10.9%;北美收入13.8亿元,同比+60.2% [3] - 按收入板块来看,油气炼化6.3亿元(-35.2%),毛利率22.3%(+0.6pcts);动力电池12.2亿元(+6.5%),毛利率35.0%(-6.8pcts);电子化学品8.1亿元(+4.6),毛利率22.3%(+0.6pcts);化工16.8亿元(-1.1%),毛利率29.9%(+5.9pcts);制药收入15.9亿元,同比-28.8%;日化2.4亿元(-36.9%),毛利率25.2%(+1.2pcts) [3][7] - 2024年毛利率为29.5%(同比+1.6pcts),得益于运营效率提升和材料成本管控;销售费用率为2.4%(同比基本持平);管理费用率为8.1%(同比+0.8pcts);研发费用率为5.7%(同比基本持平) [4] 订单情况 - 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81.3亿元(1H24在手订单87.8亿元),其中制药订单23.4亿元,占比28.8%,化工订单17.3亿元,占比21.3%,电子化学品订单13.7亿元,占比16.9%,动力电池原材料订单9.7亿元,占比11.9% [5] - 2024年全年新签订单59.7亿元,因下游行业项目执行习惯改变,整体订单被拆分,规模缩减;2H24新签订单规模28.0亿元,环比下滑11.3%,化工、制药、油气炼化订单相对较多 [5] - 2024年60.4%的收入来自海外,新签订单中70.6%为外销订单,较2023年基本持平 [6] 估值与预测 - 下调2025/26年的收入预测至77.7/84.7亿元,增速为11.8%/9.1%;下调2025/26年归母净利润至8.7/9.4亿元,增速为18.3%/7.7% [8] - 使用现金流折现(DCF)模型及FY26 - FY30的现金流进行估值,维持WACC 10.6%和永续增长率2.5%不变,对应目标价HKD6.96(-4%) [8]
森松国际(02155):利润略低于预期,持续追踪订单恢复情况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08 23: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HK$6.96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森松国际业绩发布,收入略低于预期但毛利率持续改善,新增订单环比下滑,海外订单占比基本持平,因新签订单增长偏弱下调2025/26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预测 [3][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69.5亿元,同比-5.6%;归母净利润7.4亿元,同比-12.7%;毛利率29.5%,同比+1.6pcts [3][4] - 预计2025/26年收入77.7/84.7亿元,增速11.8%/9.1%;归母净利润8.7/9.4亿元,增速18.3%/7.7% [8] 收入结构 - 按地域,中国内地收入27.5亿元,同比-29.2%;海外收入42.0亿元,同比+20.8% [3] - 按板块,油气炼化6.3亿元(-35.2%),动力电池12.2亿元(+6.5%),电子化学品8.1亿元(+4.6%),化工16.8亿元(-1.1%),制药15.9亿元(-28.8%),日化2.4亿元(-36.9%) [3][7] 订单情况 - 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81.3亿元,制药、化工、电子化学品、动力电池原材料订单占比分别为28.8%、21.3%、16.9%、11.9% [5] - 2024年新签订单59.7亿元,2H24新签订单28.0亿元,环比下滑11.3%,化工、制药、油气炼化订单相对较多 [5] - 2024年60.4%的收入来自海外,新签订单中70.6%为外销订单,较2023年基本持平 [6] 估值 - 使用现金流折现(DCF)模型及FY26 - FY30的现金流进行估值,维持WACC 10.6%和永续增长率2.5%不变,对应目标价HKD6.96(-4%) [8]
森松国际(0215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6:33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69.48354亿元,2023年为73.60262亿元[3][4] - 2024年净利润为7.29881亿元,2023年为8.42548亿元[3][4] - 2024年毛利率为29.5%,2023年为27.9%[3] - 2024年净利润率为10.5%,2023年为11.4%[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62元,2023年为0.73元[3][4]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为0.59元,2023年为0.67元[3][4]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7.41404亿元,2023年为8.71674亿元[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52.75856亿元,2023年为43.90609亿元[8] - 2024年营运收益为694835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36026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5.6%[15] - 2024年分配至现有合约余下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总额为81.3105亿元,2023年为90.77735亿元[3] - 2024年分配至现有合约剩余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款总额为8131050000元人民币,2023年为9077735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0.4%[19] - 2024年中国内地收益275051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88640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9.2%[22] - 2024年北美收益138352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6353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0.2%[22] - 2024年其他收入为11740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546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7.4%[24] - 2024年政府补助为2474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09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1.9%[24] - 2024年利息收入为5998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976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0.4%[24] - 2024年计息借款利息8500千元,租赁负债利息1948千元,财务成本共10448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12369千元、922千元、13291千元[26] - 2024年员工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1063233千元,以权益结算以股份支付的付款开支60840千元,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供款120495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1028502千元、91688千元、111486千元[26]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21301千元,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53237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48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17367千元、116263千元、11811千元[28] - 2024年审计服务核数师酬金4200千元,非审计服务20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4050千元、20千元[28] - 2024年研发成本399241千元,存货成本4898577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418149千元、5304558千元[28] - 2024年当期税项193292千元,递延税项 -11919千元,实际税项开支181373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126422千元、15364千元、141786千元[29] - 2024年除税前溢利911254千元,按名义税率计算税项141218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984334千元、147458千元[30]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按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737,241,000元及1,191,331,000股股份加权平均数计算,2023年分别为人民币844,684,000元及1,163,300,000股[38]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按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737,241,000元及1,251,044,000股股份加权平均数计算,2023年分别为人民币844,684,000元及1,252,495,000股[39][40] - 2024年合约资产中,一段时间内确认收益产生的为人民币938,869千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人民币1,035,842千元;2023年分别为人民币866,310千元及人民币1,106,792千元[42] - 2024年合约负债为人民币1,476,247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2,290,334千元[46] - 2024年应收票据为人民币45,238千元,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人民币1,035,842千元;2023年分别为人民币132,887千元及人民币1,106,792千元[47] - 2024年已背书及终止确认但尚未到期的票据金额为人民币213,210,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203,861,000元[49] - 2024年未全部终止确认的已转让金融资产账面总额为人民币30,969,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95,520,000元[5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账龄三个月内为人民币277,753千元,超过一年但于两年内为人民币273,638千元;2023年分别为人民币589,670千元及人民币139,423千元[51] - 2024年应付票据为人民币116,775千元,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076,073千元;2023年分别为人民币26,921千元及人民币1,254,536千元[52]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账龄三个月内为人民币638,085千元,超过一年但于两年内为人民币121,368千元;2023年分别为人民币761,296千元及人民币151,868千元[52] - 2023年公司配發80,000,000股股份,所得款項淨額約人民幣567,206,000元[56][57] - 2024年公司為以權益結算以股份支付的交易購回庫存股成本為人民幣32,074,000元,2023年為人民幣37,110,000元[58] - 2024年公司購回3,666,000股股份,成本為人民幣15,220,000元,其中1,592,000股被註銷,成本人民幣7,535,000元,2023年無[59] - 2024年行使可認購10,406,635股股份的購股權,轉入股本人民幣23,839,000元;2023年行使可認購7,956,419股股份的購股權,轉入股本人民幣18,226,000元[60] - 2024年9,269,100個受限制股份單位歸屬,無行使;2023年9,327,555個受限制股份單位歸屬並行使,轉入股本人民幣37,241,000元[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分派及支付股息合計人民幣110,810,000元,2023年無[62] - 報告期末後公司擬派發股息總額為182,926,000港元[62] - 2023年公司權益總額從年初的人民幣1,174,240,000元增至年末的人民幣2,108,355,000元[54] - 2024年公司權益總額從年初的人民幣2,108,355,000元增至年末的人民幣2,303,519,000元[54] - 公司收益从2023年的约73.60亿元降至2024年的约69.48亿元,下降约5.6%[98]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约53.05亿元降至2024年的约48.99亿元,下降约7.7%[101]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约20.56亿元降至2024年的约20.50亿元,降低约0.3%,2024年毛利率增长至约29.5%[103]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约0.85亿元增长约37.4%至2024年的约1.17亿元[112] - 公司销售及营销费用从2023年的约1.75亿元下降约6.2%至2024年的约1.64亿元,2024年占总收益比率约为2.4%[113] - 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023年约543,143千元增长4.0%至2024年约565,118千元,2024年占总收益比率约为8.1%(2023年同期7.4%)[114] - 研发费用从2023年约418,149千元下降4.5%至2024年约399,241千元,2024年占总收益比率约为5.7%(2023年同期5.7%)[115]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约13,291千元下降21.4%至2024年约10,448千元[116] - 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约141,786千元增长27.9%至2024年约181,373千元,2024年实际税负约为19.9%(2023年约14.4%)[117] - 净利润从2023年约842,548千元下降13.4%至2024年约729,881千元,2024年净利率约为10.5%(2023年约11.4%)[119]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从2023年约1,143,066千元下降2.3%至2024年约1,116,488千元[121]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约2,105,463千元增长13.9%至2024年约2,398,082千元[123] - 存货从2023年约1,800,466千元下降55.7%至2024年约797,243千元[125] - 借款总额从2023年约365,083千元下降41.3%至2024年约214,185千元,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约8.3%降至2024年约4.1%[127] - 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从2023年约2,168,682千元增加约426,766千元至2024年约2,595,448千元[12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核心设备收益252503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59067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5%[15] - 2024年模块化压力设备收益424442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55379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6.8%[15] - 2024年压力设备设计、验证及维护服务收益14613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447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0.8%[15] - 电子化学品收益从2023年的77.33亿元增至2024年的80.92亿元,增长4.6%[99] - 化工行业毛利从2023年的约4.08亿元增至2024年的约5.04亿元,增长5.9%,毛利率从24.0%增长至29.9%[104] - 日化行业毛利从2023年的约0.89亿元降至2024年的约0.59亿元,减少约30.16%,毛利率从24.0%增长至25.2%[104] - 动力电池原材料行业毛利从2023年的约4.78亿元降至2024年的约4.27亿元,减少约6.8%,毛利率从41.8%降至35.0%[104] - 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毛利从2023年的约6.29亿元降至2024年的约4.17亿元,减少约28.8%,毛利率从28.2%降至26.3%[99,104] 公司战略与经营策略 - 公司企業戰略為多樣化、全球化、智能化[63] - 公司经营策略向服务型制造模式发展,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67] - 公司产品策略形成MVP Solutions+,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68] - 公司研发高附加值成套产品和解决方案,如工艺系统等[70] - 提供高度集成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涵盖项目全流程[70] - 集团不同业务板块目标是进入下游行业头部企业全球供应链[82] - 公司投资策略有新产品管线和协同效应两种[93] - 公司会根据现金流买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94] - 公司采取订单优先、销售前移等应对策略[97] - 公司资源调配侧重海外市场,控制国内人员和硬件发展[97] - 公司扩产规划集中在海外,走高质发展路线[97] - 公司以可持续高质量增长为战略目标,内外生增长结合[9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服务于新材料合成多个行业,提供反应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及整体解决方案[66] - 核心设备包括生物反应器、氧化反应器等多种类型[69] - 报告期内推出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和高效能微通道反应器[69] - 系统性解决方案可兼容多国法规和标准,有独特优势[71] - MVP Solutions+以工艺包和持续服务输出为优势[72] - 工艺包包含成套技术文件和工程解决方案及现场开车服务[72] - 集团
森松国际(0215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0 16:32
公司发展战略和业务布局 - 公司未来将持续聚焦生物制药、电子化学品等高成长领域[2]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化水平[2] - 公司成立多家新的附属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8] - 集团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基地或技术、工程、项目服务中心[40] - 集团积极参与下游企业的实验室技术研发工作[41] - 集团于2024年1月收购Morimatsu Dialog的控股权,并于2024年收购多家公司股权[65] 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 公司2024年中期收入和利润情況良好,保持穳健增長[2] - 公司生物製藥業務發展迅速,生物反應器等核心設備銷售大幅增長[2] - 公司加大資本性支出,持續擴大生產能力和研發投入[2] - 公司在中國、日本、印度等主要市場保持良好增長勢頭[2] - 公司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 - 收益由2023年同期的約人民幣3,691,759千元減少約5.8%至2024年同期的約人民幣3,476,752千元[42] - 動力電池原材料收益增加40.4%至人民幣651,460千元[43] - 油氣煉化收益增加108.2%至人民幣461,244千元[43] - 製藥和生物製藥收益增加236.0%至人民幣244,558千元[43] - 毛利由2023年同期的約人民幣1,009,092千元增加約1.9%至2024年同期的約人民幣1,028,448千元[46]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减少约3.0%[54] - 資產負債比率由8.3%下降至5.7%,主要由於借款減少及盈利增加[60] 公司研发和技术创新 - 公司積極推進模塊化設計和製造,提高生產效率[8] - 本集團的核心技術是將下游的原創技術轉化為高集成、高效能和高經濟收益的工程產品和解決方案[19] - 本集團的數字化全生命週期技術解決方案將有助於增強不同行業核心設備的技術屬性和升級潛能[19] - 本集團的產品和服務將更加趨向於深層次的價值服務,從而提升客戶黏度,伴隨下游共同實現技術創新和行業進步[19] - 本集團擁有獨立的生物反應裝置、化工反應裝置、虛擬技術模擬裝置和聯合實驗室,能夠為研發、前端服務、項目執行以及後端支持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技術保障和運維保障[18] - 研發投入為人民幣219,020千元,同比增加30.3%[115] 可持续发展和ESG管理 - 公司開發了可再生能源生產裝置和技術、可持續材料生產設備和技術、可持續食品解決方案和設備、可持續工業發展模式等產品和技術[22] - 公司圍繞"健康"、"綠色"和"智慧"三個發展主題,為客戶提供以核心設備、增值服務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為主的MVP Solutions[21] - 公司加強ESG管理,推動可持續發展[2] 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 - 本集團共有僱員約4,500人,其中研發人員650餘人,佔總僱員人數的14%以上[1] - 本集團擁有完善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並根據員工的職位和績效確定員工的薪酬[1] - 本集團根據首次公開發售前購股權計劃及首次公開發售後購股權計劃向員工授予購股權[1-9] - 本集團根據受限制股份單位計劃向員工授予受限制股份單位[101-104] 风险管理 - 本集團致力於拓展全球化業務,但全球及地區宏觀經濟、地緣政治、社會條件及監管環境的變化對其存在一定的影響[2] - 本集團的市場風險主要源於下游市場和行業的週期性發展,但本集團堅持市場發展和客戶群體的多元化[3] - 本集團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來自於持有的外幣存款以及外幣貿易應收款項,本集團通過監控及降低外匯淨額以及訂立遠期外匯合約控制外匯風險[4] - 本集團制定了完整的信貸控制政策,定期檢查客戶信用資質,對逾期貿易應收款項進行催賬[5] 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 - 森松控股持有本公司61.82%的股份,為本公司的主要股東[6] - 松久晃基先生持有森松控股100%的有投票權股份,被視為於森松控股持有的股份中擁有權益[6] - 松久晃基先生個人持有本公司1.39%的股份[7] - 其他董事個人持有本公司0.13%至0.32%的股份[7] - 公司與關聯方之間發生租金開支、提供外包服務收入、購買產品和服務等關聯交易[175-178]
森松国际(0215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8-27 16:31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 - 公司根据上市规则第17章的披露要求补充了有关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的其他信息[4,5] - 受限制股份单位的购买价格由董事会酌情决定,考虑因素包括授出日期前股价、计划目的以及公司财务状况和估值等[5] - 补充信息不影响年报中其他内容,年报内容保持不变[6] 公司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8] 信息披露 - 公告可在公司网站和联交所网站查阅[8]
森松国际:2024年中报点评:整体收入不及预期,海外销售值得关注
海通国际· 2024-08-27 12:01
报告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 - 目标价7.24港元 [3] 收入增长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4.8亿元,同比下降5.8%,略低于预期 [12] - 主要是下游行业需求偏弱,新签订单转化收入较少,以及个别项目因内部调整而暂停,影响收入确认 [12] - 分板块来看,油气炼化、动力电池材料收入增长较快,电子化学品、化工、医药、日化收入下滑 [12] - 按地域划分,中国内地收入下降32.8%,海外收入增长37.2%,占总收入56% [12] 利润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降10.9%,低于预期 [14] - 主要受应收账款减值影响,减值金额约0.5亿元,影响归母净利率1.5个百分点 [14] 订单情况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手订单87.8亿元,较2023年年底减少3.3% [15] - 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31.6亿元,同比下降35.7%,但环比增长10.5% [16] - 新签订单中,动力电池材料占比最大,达10.2亿元,高于2023年全年水平 [16] 海外业务 - 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中,76%为海外销售,高于2023年全年70%的水平 [19]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在手订单中70%为海外订单,较2023年年底上升10个百分点 [19] - 公司将持续加大海外投入,逐步扩大海外经营规模,确保马来西亚工厂的扩展按计划顺利推进 [19] 盈利预测 - 我们下调了公司2024-2026年的收入及利润预测 [20] - 预计2024/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81.1/90.6/101.2亿元,增速10.2%/11.7%/11.7% [20] - 预计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9.9/11.5亿元,增速4.1%/12.9%/15.6% [20] 估值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下调29%至7.24港元 [21] - 主要考虑到下游订单需求偏弱、港股风险溢价提高等因素 [21] - 当前股价对应FY24/FY25 5.2/4.8倍P/E [21] 风险 - 订单、收入转化不及预期导致收入增速放缓 [22] - 订单增速不及预期 [22] - 产能限制 [22] - 中美地缘政治紧张 [22] - 外汇转换损失 [22]
森松国际:港股公司点评:全球化布局彰显公司发展韧性
国金证券· 2024-08-21 14: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为人民币 34.77 亿元(同比下降 5.8%),主要由于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的订单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有所减少 [1] - 公司毛利润为人民币 10.28 亿元(同比增长 2%),毛利率 29.58%,同比提升 2.25个百分点 [1] - 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 3.74 亿元(同比下降 11.2%),EBITDA 为人民币 5.56 亿元(同比下降 3%) [1] 业务结构分析 - 公司收入来自多个业务板块:制药与生物制药 6.6 亿元(同比下降 49.7%)、电子化学品 6.6 亿元(同比增长 0.4%)、动力电池原材料 6.5 亿元(同比下降 40.4%)、化工 7.0 亿元(同比下降 9.0%)、油气炼化 4.6 亿元(同比增长 108.2%)、日化 0.9 亿元(同比下降 50%)、其他 2.4 亿元(同比增长 236.0%) [2] -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 31.64 亿元,其中电子化学品 1.7 亿元(同比下降 53.4%)、化工 5.3 亿元(同比下降 27.0%)、日化 3.0 亿元(同比增长 40%)、动力电池原料 10.2 亿元(同比增长 23.2%)、油气炼化 3.8 亿元(同比增长 21.8%)、制药与生物制药 5.9 亿元(同比下降 71.0%)、其他 1.6 亿元(同比下降 61.7%) [2] - 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 87.76 亿元 [2]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成为公司增长重要动能,销售收入占比 56%,在手订单占比 70%,新签订单占比 76% [2] - 公司积极布局清洁能源相关业务,如绿氨业务,静待放量 [2]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04/10.37/12.53 亿元,对应 5/4/4 倍 PE [2]
森松国际(02155.HK)2024年中报业绩交流会
国际能源署· 2024-08-21 12:00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34.77亿元,毛利润10.28亿元,毛利率29.58%,净利润3.74亿元,净利率10.75% [1] - 销售收入下滑6%主要是由于制药行业个别重大项目进度延迟,导致收入确认受到影响 [2][3] - 除制药行业外,公司其他赛道上半年总体收入增长19% [3] - 上半年新签订单31.64亿元,同比历史高峰有所下降,但环比去年下半年有明显改善 [3][4] - 在手订单87.76亿元,截至8月20日已回升至92亿元 [4][5] 行业及市场分析 - 制药行业需求变化,公司正积极开拓传统跨国企业及国内医美行业等新市场 [3][4] - 海外订单占比76%,国内订单有所回暖,7-8月国内订单已超10亿元 [4][5] - 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包括北美、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布局和团队建设 [5][6] - 清洁能源、生物质燃料等新兴领域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 [6][7]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力争全年实现收入和利润的高质量双增长 [7][10] - 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拓展,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5][6][33][34][35] - 加大在清洁能源、生物科技等新兴领域的投入和布局 [6][7][11][12][13] -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毛利率水平 [18][19][33] - 加强资本市场互动,完善分红等回报机制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