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XIACY)

搜索文档
高盛:小米集团-电动汽车工厂二期已准备好投产,小米的生产进度按计划推进;中国市YU7场强劲的销售势头将部分抵消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予 “买入” 评级。
高盛· 2025-04-17 23: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小米公司的评级为买入 [1][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北京电动汽车工厂二期已具备生产条件,YU7按计划推进,中国市场销售势头强劲,部分抵消海外不确定性,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59港元,较当前价格有43%的上涨空间 [1] - 尽管宏观逆风及渠道库存消化延迟,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小米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在14%,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40%,排名第一,上调小米第一季度智能手机收入预测 [2] - 美国关税上调带来的宏观不确定性影响小米海外收入,但直接影响不大,下调2025 - 2027年非电动汽车业务收入和调整后净利润预测 [16] - 调整12个月基于分部加总法的目标价至59港元,维持买入评级,未来几个月有多个股价催化剂 [17][18] 各部分总结 电动汽车业务 - 4月15日,小米北京电动汽车工厂二期获验收,预计下月开始试生产,YU7按计划于2025年6 - 7月正式推出,二期产能将扩大小米电动汽车制造能力 [1] - 媒体报道YU7可能延迟推出,但实际仍按管理层指引推进,维持2025/2026年约8.5万/36万辆的销量预测 [22][23] - SU7订单量已恢复正常,预计产能提升和YU7推出会影响短期订单量,车型升级将延长其生命周期,维持2025/2026年约32万/33.5万辆的交付量预测 [29][36] 智能手机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小米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在14%,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40%,排名第一,上调第一季度智能手机收入预测 [2]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中国物联网在电商平台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37%,主要受白色家电GMV同比增长98%驱动 [47] 财务数据 |指标|2024年12月|2025年12月E|2026年12月E|2027年12月E| |----|----|----|----|----| |收入(人民币百万元)|365,906.4|476,271.8|601,748.5|714,764.5|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人民币百万元)|30,821.2|44,143.3|61,302.4|75,813.1| |每股收益(EPS,人民币)|1.07|1.43|2.01|2.50| |市盈率(P/E,倍)|16.6|27.2|19.3|15.6| |市净率(P/B,倍)|2.4|4.4|3.6|2.9| |股息收益率(%)|0.0|0.0|0.0|0.0| |现金投资回报率(CROCI,%)|16.0|26.2|32.3|34.6| [4] 估值 - 调整12个月基于分部加总法(SOTP)的目标价至59港元,基于23倍2026年预期企业价值/税后净营业利润(EV/NOPAT)对小米核心业务估值,对小米电动汽车采用现金流折现法(DCF)估值740亿美元,给予10%的控股公司折扣 [17][20] 股价催化剂 - 小米SU7 Ultra参加纽博格林赛道比赛;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布;新产品发布活动,包括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YU7;6月3日小米投资者日;618购物节 [18]
小米集团20250331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米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汽车业务 - **优势显著**:作为科技企业在品牌打造和用户运营上有优势,能实现人车家三者互联互通,国内车企不具备此能力;交付中心自营,销售网络采用执行家代理模式,可发挥3C零售渠道优势;供应链管理出色,对工厂潜力挖掘好,供应商对其未来看好,成本较低 [1][4][5][8] - **目标明确**:目标是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15 - 20年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若以营收计,需超1700亿美元(约1.2万亿人民币),是2024年营收的三倍以上 [9] - **市场策略**:目前聚焦20万以上高端市场,产能缓解后可能推出25万以下车型;预计2027年出海,具备全球品牌基础、销售和服务网络布局优势 [10][11] - **销量与营收预测**:2026年预计达75万台,2027年达120万台;2025 - 2027年营收预计达1028亿、2053亿和3311亿 [13] - **估值测算**:采用PS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7年营收2.3倍PS估值,约达7613亿;长期若达600万台以上规模,对应1.2万亿营收,估值可达1.2万亿 [14][15] 手机与IoT业务 - **手机业务表现良好**:2020年出货量达1.19亿台,全球排名第三;高端手机市场份额提升,7000 - 5000元价格带国内排名第一;毛利率从不到10%提升到18 - 24% [16][17] - **IoT业务增长强劲**:可穿戴设备、TWS耳机、平板电脑等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家电产品保持双位数增长;拥有全球领先的消费级IoT平台和生态系统,2020年营收超千亿元,毛利率超20% [18][19][20] - **未来展望**:未来大模型在手机端会持续进阶,公司会引入AI;未来三年营收预计在3700 - 4300亿,估值在7000 - 8000亿,有望超1万亿 [17][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小米汽车业务费用达132亿,连续两年获小米集团年度技术大奖,由雷军亲自带队 [7] - 2024年小米SU7销量达21.8万台,交付量13.5万台,仍供不应求 [3] - 国内其他新势力车企中端门店超五百家,覆盖城市150 - 200座,小米汽车销售门店扩张谨慎 [6]
小米集团财报前瞻
2025-04-15 22:30
在这个三季度以后呢实际上在汽车的这个交付量是一个明显的环比提升的一个过程那公司在两班倒的这种情况之下然后呢四季度的这个交付量有一个大幅的提升再加上去年四季度的整个交付很多汽车它的这个车型是取消了一些这个权益所以相对来讲我觉得毛利肯定还是一个爬升的过程大概是从去年的二季度15%到三季度这个17%那我觉得四季度可能会接近20%那如果超过20%的话我觉得应该还是一个 抄袭机的一个结果 那手机这边的这个业务的这个毛利润还是非常重要的手机这边的毛利润因为它关系到公司基本盘的这个盈利的释放手机在去年的四季度其实发生了两个比较大的一个积极的这个因素的变化第一个我们会看到在销售端公司的这个高端机型小米15的发布以后它的整个销量是一个大幅增长的状况这个其实也是拉高了整个公司的这个手机端的销售的这个量包括这个ASP那高端手机相对来讲我觉得肯定会比 普遍的1000块钱2000块钱均价的机型其实要更理想一些的毛利另外一块我们会看到在全行业的视角下成本端的优化去年三季度以后我们会发现成本端存储之类的相关的一些芯片出现了价格的调整尤其是存储的价格调整是比较明显的存储其实作为手机生产成本里面占比比较高的一块其实对毛利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所 ...
【小米王化回应芯片平台部】4月15日讯,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回应芯片平台部:刚刚媒体发来问讯,说我司成立了芯片平台部,这事是否有回应?向大家介绍一下手机产品部的芯片平台部一直存在,其部门工作主要是负责手机产品的芯片平台选型评估和深度定制,而负责人秦牧云兄弟加入公司都有好几年了,至少我俩2021年就有小米办公的工作聊天记录了。
快讯· 2025-04-15 17:33
小米王化回应芯片平台部 金十数据4月15日讯,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回应芯片平台部:刚刚媒体发来问讯,说我司成 立了芯片平台部,这事是否有回应?向大家介绍一下手机产品部的芯片平台部一直存在,其部门工作主 要是负责手机产品的芯片平台选型评估和深度定制,而负责人秦牧云兄弟加入公司都有好几年了,至少 我俩2021年就有小米办公的工作聊天记录了。 跟踪芯片领域动态 +订阅 跟踪小米集团动态 +订阅 ...
穆迪确认小米集团“Baa2”发行人评级,展望调整为正面
快讯· 2025-04-11 13:03
4月11日,穆迪评级已确认小米集团的"Baa2"发行人评级,以及由Xiaomi Best Time International Limited 发行、小米集团担保债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正面。 ...
部分港股科网股反弹 小米集团涨近6%
快讯· 2025-04-09 10:26
截至发稿, 小米集团-W(01810.HK)涨5.66%、 美团-W(03690.HK)涨0.36%、 快手-W(01024.HK)涨 0.33%。 ...
小米单日大跌超20%,小米SU7碰撞燃烧事件渐渐平息之后,小米集团股价又遭重锤,单日市值蒸发2449亿港元, 雷军身价一天缩水539亿元
金融界· 2025-04-07 17:22
文章核心观点 小米集团股价受配股、小米SU7碰撞燃烧事件以及贸易摩擦影响大幅下跌,雷军身价也随之缩水 [1][3][5][7] 股价表现 - 4月7日港股科技股下跌,小米集团早盘低开逾6%,收盘报36.44港元/股,大跌20.59%,总市值跌破万亿,单日蒸发2449亿港元 [1] - 自3月19日创出59.45港元/股后,小米在13个交易日大跌36.77%,从历史高点回撤超40% [3] 雷军身价变化 - 3月25日小米配售股份后雷军持股比例为23.4%,按此计算其身价一天缩水约573亿港元,合539亿人民币,超过A股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市值 [5][6] 影响股价因素 配股 - 3月25日小米拟配售8亿股股份,配售价53.25港元,预计筹资净额约425亿港元,当日股价下跌超6% [7][8] - 市场质疑雷军减持,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解释港股增发操作并非大股东减持 [8] 小米SU7碰撞燃烧事件 - 3月29日小米SU7标准版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外界质疑电池供应商、智驾等细节 [8] - 4月1日雷军回应事件,代表小米哀悼并承诺配合调查 [8][10] - 事件爆发后小米股价四个交易日下挫10% [12] 宏观环境 - 4月7日受贸易战等消息影响,港股科技股下跌,小米股价受宏观环境影响再次大跌 [1]
小米集团销售推广开支5年1014.6亿 SU7标准版上市仅10月召回3.09万辆
长江商报· 2025-04-07 09:05
文章核心观点 小米SU7标准版接连出现事故和召回问题,引发外界对其安全性能的争议,同时对小米集团二级市场表现产生较大影响,行业强调汽车应具备安全“标配”,不能过度神化辅助驾驶 [1][5][9] 小米SU7事故情况 -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高速公路池祁段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导致车内3人身亡,事故仍在调查中 [1][2] - 4月1日中午,小米官方回应事故,当时车子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辅助状态,以116公里/小时速度行驶,因道路修路封道,车辆检测障碍物后提醒减速,驾驶员接管进入人驾状态继续减速并打方向,撞之前车速97公里/小时 [2] - 4月1日晚间,雷军回应事故,表达沉重心情和哀悼慰问,称团队成立专项小组赶赴现场并配合警方提交车辆数据,承诺持续配合调查并回应问题 [3] 小米SU7争议焦点 - 从车辆提醒减速到碰撞过程为两秒,此前雷军曾提AEB能在夜晚120km/h、白天135km/h时速下刹停,但上市后用户测试未达宣传速度 [3][4] - 事故车辆标准版无激光雷达,高速上无法发现前方静止或低速物体 [4] - 宣传称车辆电池安装电芯倒置技术保证乘员舱安全,但标准版本未配备,可能在电池安全方面有差距 [4] - 宁德时代称事故车辆未用其电池 [4] - 事故车辆爆燃后车门未打开,小米汽车称未接触车辆无法分析车门能否打开,暂无准确结论 [4][5] 小米SU7召回情况 - 2025年1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小米汽车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30931台 [1][8] - 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因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剐蹭或碰撞风险 [8] - 小米汽车将通过OTA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升级软件消除隐患 [8] 小米集团相关数据 - 2020 - 2024年,公司销售及推广开支5年累计达1014.6亿元 [1][5] - 3月28日,小米集团港股收盘价为51.05港元/股,截至4月3日收盘价为45.9港元/股,跌幅达10%,公司市值蒸发超1300亿港元 [5] -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上市,至今交付约13.69万辆 [6] 行业观点 - 小米SU7出事故和召回均为标准版车型,在安全面前不应有价格“标配”,应有安全“标配”,不能过度神化L2级、L2 + 级辅助驾驶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