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000061)

搜索文档
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全国第一 这里是仓廪丰盈的内蒙古
中国经济网· 2025-03-10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深挖增产潜力、激发升级动力、提升产业活力等举措,持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书写农牧业发展新篇章 [19] 分组1:内蒙古农牧业整体成果 - 2024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820.1亿斤,牛羊肉、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7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亿元,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居全国第一 [2] - 内蒙古立足优势产业,挖掘“土特产”,打造“蒙字号”绿色优质农畜产品,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 [3] 分组2:“稳”字当头深挖增产潜力 - 杭锦后旗黎明农机专业合作社2025年计划种小麦4000亩,争取春分前播完 [5] - “杭锦后旗小麦”多项品质指标居全国前列,2020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7] - 2024年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三社示范区小麦亩产达705.8公斤,2025年计划打造2个万亩小麦种植基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全旗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以上,产量突破1亿斤 [8][9] - 2025年内蒙古将实施“两个一千”行动,建设单产提升示范区1000万亩,辐射带动“吨粮田”面积1000万亩左右 [11] 分组3:“优”字为要激发升级动力 - 兴安盟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区利用田间监测设备传输数据,为育苗和插秧提供科学依据 [13] - 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因“扎赉特大米”品牌加持,农产品走出深闺,未来将在智慧农业、特色农业上下功夫 [13] - 内蒙古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总数达848个,位居全国第一,涵盖3大类产品 [15] - 巴彦淖尔、兴安盟、乌兰察布等地特色农产品畅销,推动农牧民增收,内蒙古从“经验种田”迈向“数字种田” [16] 分组4:“特”字着力提升产业活力 - 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采用“公管公养”模式保障三河牛奶源品质,鲜奶挤奶后温度瞬间降至4℃以下 [16] - 三河牛是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自主培育品种,核心群牛奶年单产达6.5吨,已形成全产业链体系 [17][18] - 内蒙古制定认证计划,建立相关机制,指导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经营主体2369个,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18] - 乳酸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应加快其新功能研发和新场景应用,转化产业优势 [18]
国信农业 农产品周度数据分析
2025-03-09 21: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农业(包含生猪、白羽肉鸡、鸡蛋、大豆及豆粕、玉米、糖、橡胶、棕榈油、棉花、红枣等细分领域) - **公司**: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益生股份、盛能发展、利华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大宗农产品市场总体表现 - 本周大宗农产品市场总体强劲,宠物相关板块表现突出,农业赛道中宠物、海大、黄金和丽华等板块强于其他赛道,猪价下行压力大 [2] 各细分市场情况 - **生猪市场** - 本周震荡回调,全国均价 24.5 元/公斤,环比跌 0.1%,同比涨 0.6%,供强需弱,短期内或持续震荡 [2][5] - 供应端全国外三元猪均重 123.6 公斤,环比升 0.1 公斤,同比涨约 1.5%,标肥价差缩小,出栏重量或下降;需求端屠宰企业开工率 25%左右,环比涨近 0.9%,同比跌 1%,预计窄幅波动 [6] - 子猪均价 451 元/头,与上周持平,同比涨 8.5%,价格预计稳中偏强;二轮后备母猪均价与上周持平,补栏热度低,产能恢复平稳,牧原、温氏等低成本企业有安全边际 [7] - **白羽肉鸡板块** - 本周毛鸡价格反弹,本周五为 6.48 元/公斤,相比上周涨近 4%,受前期回落调整影响,短期内震荡修复,上涨空间有限 [2][8] - 金苗价格约 2.6 元,相比上周涨 8.3%,出票量与上周基本持平,同比微增 0.13%,短期内可能震荡 [10] - 2025 年上半年供给压力不大,节假日消费旺季或内需改善,价格有望共振修复;下半年及 2026 年产能逐步恢复,中长期行情乐观 [11][12] - 黄油肉机市场供给侧压力减少,消费淡季大幅上行空间有限,供应同比修复但处于历史低位,宏观经济和内需改善将推动盈利修复 [13] - **鸡蛋市场** - 预计二季度供应增加显著,做空胜率高,2 月在产母鸡存栏量超 3 亿只,环比 1 月增 1.3%,同比增 7%,供应过剩矛盾将凸显 [2][15] - 本周主产区鸡蛋均价 3.4 元/斤,环比涨 5%,淘汰老母鸡使短期内价格催化,继续做空利润确定性强 [15] - **大豆及豆粕市场** - 长期看好,具备四年大周期布局价值,本周大豆现货价 3860 元/吨,环比回调 0.6%;豆粕现货价 3642 元/吨,环比回调 2% [16] - 短期内价格预计窄幅震荡,加征关税抬升进口成本,全球供需基本面强,回调空间有限;今年下半年供应收紧,价格将上涨 [16] - **玉米市场** - 供需边际收缩趋势明显,国家中储粮收储,市场信心恢复,进口量下调,饲料需求同比修复良好 [17] - 种植面积预计同比增 2%左右,单产不确定,关注底部配置机会,天气扰动致减产则价格弹性大 [18] - **糖市场** - 国内糖库存快速修复,价格下行,短期内市场淡季,库存充裕,价格偏弱 [2][20] - 2025 年上半年巴西糖未大量入市,糖价震荡偏弱,四月后关注巴西南部天气和原油价格 [20] - **橡胶市场** - 短期格局疲软,中期关注云南开割和泰国产量释放情况 [2][21] - 长期主要产区产量减产,全球消费增长,看好天胶价格长期中枢上调 [2][21] - **棕榈油市场** - 本周现货价格环比跌 0.4%,国外价格高于国内,进口成本上涨近 9 个点 [22] - 马来西亚病害和印尼政策使供给趋紧,全年震荡偏强,短期关注替代品价格和政策变化 [23] - **棉花市场** - 本周新疆棉现货价格跌 0.3%,国内供给充裕,需求疲软,短期震荡 [24] - 后续观察宏观环境变化,如美元走弱带动需求回升推动底部修复 [24] - **红枣市场** - 本周价格与上周持平,行业库存同比增 30%以上,消费淡季短期难大幅上涨 [25] - 中长期观察 4 - 5 月天气和国内消费环境,目前缺乏大转机迹象 [25] 期货商品 - 看空鸡蛋价格,生猪价格下行但位置和趋势不确定,看多豆粕上行趋势,玉米国内顶部区间显现,各品种有交易机会,加征加拿大菜油及菜粕关税推动油脂油料板块价格上涨 [4] 投资建议 - 白羽肉鸡领域推荐益生股份和盛能发展,黄油肉机领域推荐利华股份,当前股价底部具备长期布局价值 [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全国标肥价差均价为 0.9 元/公斤,本周环比缩小 0.3 元/公斤,天气转暖后肥猪需求减少,标配价差预计继续收窄 [6] - 春节后两到三周内,毛巾市场集中清理阶段性库存,供给压力环比减少,降温后山东及中西部地区养护集中处理疲劳,供给压力边际减少 [9] - 截至 2 月底,白羽肉鸡债权主债存量 127 万套,同比去年增长 10%;后备主债存量 75 万套,同比增长 2% [12] - 今年黄油肉机父母贷供应增加,在场父母贷 1380 万套,同比增长近 10%;后备服务站 900 万套,同比增长 8%以上 [13] - 截至 3 月 7 日,浙江青鸟麻雀价格环比上涨约五个百分点,中慢速全场地价上涨三个点左右 [13] - 二月份单月全国白糖产能 220 万吨,同比去年增长 7%,但环比减少 70%,单月消费量约 100 万吨,相比一月份减少 70%以上,但同比去年高 50%左右,截至二月底,全国节余库存 496 万吨,同比去年高 20% [19] - 截至 3 月 7 日,新疆棉累计供应量 670 万吨,同比去年增长近 20%,截至周五商业库存 35 万吨、港口库存 54 万吨,同比去年均明显增加,下游开工率同比下降 7 个百分点,而纺纱厂库存同比增加 70 个百分点 [24] - 截至本周五,36 家样本企业红枣物理库存接近 11000 吨,同比增长 30%以上 [25]
中方反制!农产品期货异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3-05 07:34
文章核心观点 3月4日商务部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对美反制措施,对原产美国部分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国内期货市场迅速反应,短期对国内价格形成支撑,中长期影响不明朗 [1] 农产品市场迅速反应 - 自3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鸡肉、小麦等加征15%,高粱、大豆等加征10% [2] - 消息发布后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一度快速上行,之后各品种表现分化,生猪期货领涨收盘 [2] - 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快速跳水,截至周二下午国内收盘美棉期货下跌超3% [2] 中长期影响有限 - 短期内加征关税或使农产品期货价格上行,中长期进口多元化等将缓解市场压力,需关注贸易谈判等动态 [3] - 加征关税政策公布后市场预期或加剧投机行为,如2025年2月美国首次加征关税致豆粕期货价格波动 [3] - 美豆加征10%关税将提高进口成本,按3月3日报价测算进口关税成本提高320元/吨 [3] - 加征关税或使中国削减美豆进口量,短期利多出尽,长期若需求共振价格或周期性上涨 [4] - 中国对进口美豆加征关税利空美国大豆、利多国内豆粕期货,对远月合约影响更大,现阶段情绪影响大于实质影响 [4] - 我国进口大豆来源中巴西占比71.1%,美国只占21.1%,当前豆粕5月合约大涨非因中美贸易摩擦 [4]
农产品加征关税-怎么看
2025-03-05 00: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农业、种业、家禽、养殖、饲料 - **公司**:丰乐种业、隆平高科、苏垦农发、北大荒、荃银高科、康农种业、天康生物、海大集团、牧原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国粮食进口情况** - 2024 年中国累计进口粮食约 1.58 亿吨,同比减少 2.3%,进口总额达 4908 亿元,大豆、大麦、高粱进口量同比增长,玉米和小麦缩减,大豆对外依赖度超 80%,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也有一定依赖[1][4] - 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量约 3179 万吨,占总进口量约 20% - 21%,较 2020 - 2022 年的 30% - 35%下降,但高于 2018 - 2019 年的 16% - 18%,高粱一度占比超 90%,玉米近两年因巴西成主要供应国而回落[1][5] 2. **加征关税措施** - 2024 年 3 月 10 日起,对原产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四类商品(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 15%,高粱、大豆等加征 10%[3] 3. **农业板块投资机会** - 自主可控方面,国家强调粮食安全和单产提升,转基因技术推广成效显著,2024 年转基因玉米推广面积超千万亩并反映到上市公司财报中[1][6] - 粮价景气,年初以来大豆和玉米现货价格上涨,玉米从 2120 元/吨涨至 2260 元/吨以上,预计未来粮价还有上涨空间[1][6] 4. **转基因技术对种业影响** - 转基因技术推广将改善种业格局,头部公司市场占有率有望达 15% - 20%以上,增加种子销售利润和市场份额,带来行业整合效应,提高头部企业竞争力,如隆平高科市占率可能提升[7][8] 5. **进口收缩对国内玉米市场影响** - 2025 年玉米进口额相比 2024 年将减少超一半,国内玉米供给相对收缩,下游饲料需求提升,预计玉米量价齐升,种植相关企业如苏垦农发和北大荒受益[9] 6. **受益公司** - 荃银高科、丰乐种业、康农种业和隆平高科等公司因品种竞争力强和科技应用推广突出,在粮食安全自主可控及科技应用推广中受益[10] 7. **加征关税对家禽市场影响** - 加征关税对家禽市场影响有限,从美国进口鸡肉量少,主要是鸡爪,加征关税可能短期稳定鸡爪价格但幅度不大,国内鸡肉供应充裕[2][11][12] 8.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养殖业影响** -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养殖业有不同程度影响,提前实施替代方案的公司如天康生物能更好应对豆粕涨价,依赖大豆粕含量高的公司面临更大成本压力[2][13] 9. **饲料行业应对策略** - 饲料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时,龙头饲料公司凭借采购和配方优势提升市占率并转化为利润增长,2025 年饲料行业受益于养殖存栏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预期,看好海大集团、牧原股份等龙头公司表现[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3 年和 2024 年中国祖代鸡引种更新量逐步增加,2024 年达到 150 万套,对应白羽肉鸡商品代约 90 亿只[11] - 2025 年一季度已显现出饲料价格竞争态势[14]
一场线上农产品产销对接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3-03 12:02
原标题:广东与吉林探索农业合作新路径 一场线上农产品产销对接会近日,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区域协 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一场吉粤农业合作对接交流活动在线上举行。 来自两省的采购商、出口商、餐饮企业负责人、科研专家代表等齐聚"云端",进一步探索吉粤农业合作 的新路径。 一南一北、相隔千里的广东省与吉林省,一个具有大湾区市场优势,一个坐拥黑土地资源。 近年来,两省合作探索完善"四个共享""五个一批",推动两省农业紧密合作——共享市场体系、共享生 产车间、共享储存云仓、共享科研平台;一批电商走进基地、一批餐饮企业对接共享平台、一批出口企 业入驻工厂、一批采购商直连产地、一批科研机构联合攻关。 "小冰麦是东北黑土地的特色农产品,蛋白质含量高,但过去受限于市场半径。 '共享工厂'模式让吉林原料与广东技术深度融合。 "吉林"共享工厂"代表、洮南圣一金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政说。 在线上,参会代表展开热烈讨论,为小冰麦产业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广州五粒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麦涛说:"小冰麦顺利南下,关键在于能否稳定供给,建议采取'产 地初加工+湾区精加工'模式。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傅曼琴介绍:"未来要 ...
农 产 品(000061) - 000061农产品2025年2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2-26 18:2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1989年成立,1997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在全国20余个大中城市投资34家实体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形成国内大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之一 [1] - 近三年旗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年均交易量超3300万吨,年均交易额超2500亿元,保障覆盖超2亿人,保持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0%以上市场份额 [1]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30亿元,同比下降7.93%;实现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9.86%,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7.31% [2] 业务拓展情况 - 向上游种植端延伸,与全国超40万亩基地建立协议合作关系,打造“一基地一园一中心”产业模式 [1] - 向下游搭建食材配送体系,深圳、成都、长沙等重点城市和市场食材配送业务规模逐年提升 [2] - 推进农产品食品进出口业务,拓展东南亚生鲜水果渠道 [2] - 建立自有产品品牌,推出“应时而食”等节气盒子品牌和“深农+”系列品牌甄选基地及名优特品 [2] 股权结构情况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农业与食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4%;第二大股东为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9.97% [3] 业绩变动原因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市场商铺销售和冻品销售收入同比减少,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系农批市场经营利润增加以及下属国际食品公司退出相关物业租赁确认收益所致 [3] 业务影响情况 - 连锁新零售业态与公司农批市场形成供应链联动,呈互补共存特点,未对公司核心业务构成实质影响 [4] - 公司旗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定位销地批发市场,集货、配货功能强,主渠道地位未变,且通过数字化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升级 [4] 项目建设情况 - 在成都新津、上海浦东等重点区域投资建设新市场,天津、长沙、广西等海吉星市场稳步推进二期建设 [5] 收入提升举措 - 加快新项目和市场滚动开发区域建设进度,加大亏损市场减亏处亏力度,优化场内空间布局,开拓增量交易品种,加强档位品类规划与管理 [6] - 围绕农产品批发市场主业拓展产业链业务,如产销对接、食材配送、进出口等业务 [6] 特定项目经营情况 - 天津海吉星已启动多品种经营,2023年度扭亏为盈,经营状况持续提升,正在推进二期项目开发 [6] 股票发行进展情况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已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尚需深交所审核完成并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方可实施 [6]
去年江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300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2-26 09:44
文章核心观点 江西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和农产品市场销售转型升级,通过搭建监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打造绿色直采基地等举措,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带动农户增收 [1][2]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情况 - 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2022年的7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0.1亿元,2024年突破300亿元关口达到308.7亿元,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和300亿元关口 [1] 农产品销售举措 搭建监测平台 - 搭建农产品电商监测平台,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类动态监测主流电商平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指导市县发展适销对路农产品,打“线下销售、线上消费”组合拳 [1] 线下促销 - 通过发放优惠券、打折促销、抽奖兑礼等形式激发市民消费潜能 [1] 线上推广 - 联合京东、阿里、抖音等头部电商平台打造江西优质农产品消费专区,举办电商消费活动、组织网络达人直播推介,实施精准引流、定向推流提升线上销量 [1] -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同期举办的“丰收电商消费季”,线上销售农产品36.1亿元 [1] 打造绿色直采基地 - 以“优质平台+基地+农户”形式,加快打造天猫超市、京东农场等农产品绿色直采基地,缩短农产品流通链路,提升农户收益 [1] - 2024年全省新增绿色直采基地21家、总数达36家,带动农户5.5万户、户均增收9720元 [2]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述评(上)
中国经济网· 2025-02-25 10:2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 我国粮食虽连年丰收但仍需加强生产 并从多方面保障粮食安全 [1] 分组1:我国粮食现状 -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 大豆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各类农产品供给充裕 [1] - 我国粮食总体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 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 大豆对外依存度高 优质新品种粮食较少 [1] 分组2:今年粮食生产措施 - 从稳面积和提单产两手发力 在稳定面积基础上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 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规模 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 [2] - 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 挖掘油菜、花生扩种潜力 支持发展木本油料 提高油料自给率 [2] - 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 [2] 分组3:健全支持政策体系 - 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 促进大豆销售和加工转化 稳定市场价格 [3] - 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 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 扩大相关保险投保面积 [3] - 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 [3] 分组4:促进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 - 中央一号文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 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 保护农民积极性 [4] - 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 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 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 [4] - 有序做好粮食收购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 促进产业平稳发展 [4] 分组5:农产品贸易与节粮减损 - 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 把握进口节奏和力度 打击农产品走私等违法行为 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 [5] -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持续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 形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5]
一揽子措施促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
中国经济网· 2025-02-25 09:12
文章核心观点 有关部门采取一揽子措施促进肉牛、奶牛等行业纾困,中央一号文件打出政策“组合拳”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随着政策持续发力,行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望好转 [1][8] 分组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价格方面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四省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加大麦、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大豆销售和加工转化,稳定市场价格 [2] - 补贴方面继续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 [2] - 保险方面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推动扩大稻谷等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从防范自然风险向防范市场风险拓展 [3] - 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支持 [3] 分组2:促进产销衔接 - 打通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破除产销堵点卡点 [5] - 针对奶牛养殖亏损问题,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促进生鲜乳就地加工转化 [5] -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加强产能监测和调控,促进产业平稳发展 [6] 分组3:强化贸易与生产协调 -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进口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等的重要途径,但要把握好进口节奏和力度,避免冲击国内产业发展 [7][8] - 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维护农民利益 [8]
打出政策“组合拳” 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
中国经济网· 2025-02-25 07:03
文章核心观点 中央财办介绍中央一号文件相关情况,今年文件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有“两个持续、四个着力”总体框架,还打出政策“组合拳”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并推动农民增收 [1][2] 分组1:“三农”工作现状与文件总体框架 - 过去一年我国克服不利影响,“三农”工作成绩显著,当前“三农”发展有新趋势新特征及新情况新问题 [1]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总体框架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两个持续”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着力”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 [1] 分组2: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举措 - 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 分组3: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政策“组合拳”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扩大相关保险投保面积,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启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3] - 着力促进产销衔接,打通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破除产销堵点卡点,如针对奶牛养殖亏损促进鲜奶消费等,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加强产能监测和调控 [4] - 强化贸易与生产协调,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把握好进口节奏和力度,防止谷贱伤农、肉贱伤农,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促进肉牛、奶牛等行业纾困 [4] 分组4:农民增收举措 - 着力发展富民产业,按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原则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5] - 着力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增收,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增强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转,依法纠治欠薪问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