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斯达半导(603290)
icon
搜索文档
斯达半导: 关于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自主行权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4-01 20:23
证券代码:603290 证券简称:斯达半导 公告编号:2025-002 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2021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批准实施情况 于 <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草案="草案"> 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的议案》《关于提请公司股东大会授权 董事会办理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关事项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对该事项 发表了同意的独立意见。 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的议案》《关于核实公司<2021年股票 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的议案》。 予以公示。在公示的时限内,公司监事会未接到与本激励计划拟激励对象有关的 任何异议。2021年03月31日,公司对外披露了《监事会关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 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核查意见及公示情况说明》。 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公 司董事会被授权确定股票期权授予日、在激励对象符合条件时向激励对象授予股 票期权并办理授予股票期权所必须的全部事宜,对外披露了《公司关于 ...
斯达半导(603290) - 关于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自主行权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2025-04-01 17:48
股票期权行权 - 2021年第三个行权期可行权股票期权334,656份[2] - 2025年Q1行权4,452股,占比1.33%[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行权100,570股,占比30.05%[2] 行权相关情况 - 可行权人数102人,46人参与行权[8] - 2025年Q1行权股票上市流通4,452股[9] 股份与资金 - 本次行权后无条件限售股份增4,452股[10] - 累计过户登记股份100,570股,认购款9,381,169.60元[11] -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2] 公司股本 - 本次行权后公司总股本为239,473,466股[13]
斯达半导:首次覆盖报告:新能源汽车提振功率需求,募投项目进展顺利-20250330
国元证券· 2025-03-30 16: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斯达半导“增持”评级 [1][4][14][5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2024 - 2025年归母净利为6.26/8.48亿元,对应PE为34/25倍;在中性/上行情况下,给予公司2025年30x/35x估值,对应目标价107/125元/股 [4] - 认为公司未来6个月中性目标价为107元,上行目标股价为125元;基于IGBT出货量回暖、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市场份额扩大、价格筑底、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加等因素给予估值 [10][20][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总体观点 - IGBT出货量从23Q4边际改善,24Q2正向增长,价格下跌幅度收窄进入相对底部,新能源汽车发展有望带动IGBT需求和价格回暖,公司项目推进、市场份额提升 [10][11] - 中国碳化硅衬底产能扩张、技术突破,价格下跌,中高阶车型碳化硅模块渗透率提升带来业务增量,公司布局SiC领域且产能放量 [11][12] - 募投项目投产转向Fabless + IDM模式,满足下游需求,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 [13] 2.当前时点对公司股价和估值的判断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基于IGBT价格和出货量、下游行业增长、公司市占率提升和募投项目产能爬坡,认为公司兼具成长性和稀缺性 [14] - 考虑IGBT供需、公司市场份额和SiC项目情况,给予公司25年动态PEB 30x估值,目标股价107元/股 [16] 3.核心逻辑变化 - IGBT行业边际改善,出货量回暖、价格跌幅收窄,汽车电子等需求修复,预计价格2024年下半年修复,国内自给率有望提升,公司市占率持续上升 [23][25] - 2024年全球碳化硅产业供需转折,中国产能扩张,价格下跌,成本压缩,器件价格向硅基IGBT靠拢 [28] - 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提升,中低端车型带动IGBT需求,中高端车型升级提振SiC需求,预计2026年SiC与IGBT价格差距收窄 [29][34]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中国强劲,IGBT受益于光伏逆变器增长 [35][38] - 公司募投项目投产转向Fabless + IDM模式,包括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SiC芯片研发和生产线改造项目,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 [40][41] 4.公司情况介绍 - 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注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组,主营IGBT模组等,应用于多领域,IGBT模块为核心产品 [42] - 公司技术积累深厚,切入众多客户产业链,形成个性化产品,保持合作 [44] - 公司业绩受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下滑,产品结构以IGBT模块为主,盈利能力受影响,期间费用率提升,研发投入增加,存货情况有变化 [47][49][51] 5.业绩拆分及估值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IGBT业务营收为32.01/41.05/49.08亿元,同比增加 - 3.9%/28.2%/19.6%,毛利率为31.8%/31.5%/31.4% [53]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SiC业务营收分别为1.40/2.48/4.04亿元,分别同比增加6.1%/76.8%/63.2%,毛利率为40%/40%/40% [54]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4.25/44.33/54.02亿元,同比增加 - 6.5%/29.4%/21.9%,毛利率为31.7%/31.8%/31.9% [54] - 选取可比公司,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为6.25/8.48/10.55亿元,对应EPS为2.61/3.54/4.41元/股,对应PE为34/25/20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5]
斯达半导(603290):首次覆盖报告:新能源汽车提振功率需求,募投项目进展顺利
国元证券· 2025-03-30 15: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斯达半导“增持”评级 [1][4][14][5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2024 - 2025年归母净利为6.26/8.48亿元,对应PE为34/25倍;在中性/上行情况下,给予2025年30x/35x估值,对应目标价107/125元/股 [4] - 认为公司未来6个月中性目标价为107元,上行目标股价为125元;基于IGBT出货量回暖、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市场份额扩大、价格筑底、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加等因素给予估值 [10][20][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总体观点 - IGBT出货量从23Q4边际改善,24Q2正向增长,价格下跌幅度收窄进入相对底部,新能源汽车发展有望带动IGBT需求和价格回暖,公司项目推进、市场份额提升 [10][11] - 中国碳化硅衬底产能扩张、技术突破,价格下降,中高阶车型碳化硅模块渗透率提升带来业务增量,公司在该领域布局且产能放量 [11][12] - 募投项目投产转向Fabless + IDM模式,满足下游需求,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 [13] 当前时点对公司股价和估值的判断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基于IGBT价格和出货量、下游行业增长、公司市占率提升和募投项目产能爬坡,认为公司兼具成长性和稀缺性 [14] 核心逻辑变化 - IGBT行业边际改善,出货量回暖、价格跌幅收窄,汽车电子等需求修复,预计价格2024年下半年修复,国内自给率有望提升,公司市占率持续提高 [23][25] - 2024年全球碳化硅产业供需格局转变,产能释放使价格下降,成本压缩推动器件价格向硅基IGBT靠拢 [28]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提升,中低端车型IGBT需求大,中高端车型SiC需求提升,预计2026年SiC与IGBT价格差距收窄 [29][34]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中国强劲,IGBT受益于光伏逆变器增长 [35][38] - 公司2021年募资35亿建设功率芯片产能,募投项目投产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 [40] 公司情况介绍 - 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注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组,主营产品多样,应用领域广泛,IGBT模块是核心产品 [42] - 公司技术积累深厚,切入众多客户产业链,形成个性化产品,保持长期合作 [44] - 公司业绩受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下滑,产品结构以IGBT模块为主,盈利能力受影响,期间费用率提升,研发投入高,存货情况有变化 [47][49][51] 业绩拆分及估值 - IGBT业务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为32.01/41.05/49.08亿元,同比增加 - 3.9%/28.2%/19.6%,毛利率为31.8%/31.5%/31.4% [53] - SiC业务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分别为1.40/2.48/4.04亿元,同比增加6.1%/76.8%/63.2%,毛利率为40% [54]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4.25/44.33/54.02亿元,同比增加 - 6.5%/29.4%/21.9%,毛利率为31.7%/31.8%/31.9% [54] - 选取可比公司,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为6.25/8.48/10.55亿元,对应EPS为2.61/3.54/4.41元/股,对应PE为34/25/20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5]
斯达半导:着力新能源汽车市场,SiC项目进展顺利
东方证券· 2025-02-02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测公司24 - 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3、8.56、10.84亿元,原预测24 - 25年为11.99、14.79亿元,根据行业景气度下调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和毛利率水平,上调费用率水平,根据可比公司25年平均35倍PE估值水平,对应125.30元人民币目标价 [4][9] - 公司着力新能源市场,车规级IGBT模块持续放量,SiC业务顺利开展,重视海外市场发展且进展顺利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05亿、36.63亿、34.85亿、44.34亿、53.18亿元,同比增长59%、35%、 - 5%、27%、20% [6] - 2022 - 2026年营业利润分别为9.27亿、10.57亿、7.36亿、9.80亿、12.41亿元,同比增长106%、14%、 - 30%、33%、27% [6] - 2022 - 2026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18亿、9.11亿、6.43亿、8.56亿、10.84亿元,同比增长105%、11%、 - 29%、33%、27% [6] - 2022 - 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40.3%、37.5%、32.1%、33.9%、34.8%,净利率分别为30.2%、24.9%、18.5%、19.3%、20.4% [6] 公司业务进展 - 新能源市场方面,2024年基于第七代微沟槽Trench Field Stop技术的750V车规级IGBT模块持续放量,1200V车规级IGBT模块批量装车,新增多个800V系统车型主电机控制器项目定点,与深蓝汽车合资公司重庆安达半导体围绕IGBT、SiC等开展工作,处于项目建设阶段 [8] - SiC业务方面,23年上半年应用于乘用车主电机控制器的SiC MOSFET模块持续放量,新增多个800V系统主电机控制器项目定点,使用自主SiC MOSFET芯片的车规级SiC MOSFET模块小批量出货,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处于建设阶段 [8] - 海外市场方面,车规级IGBT模块在欧洲、印度、北美等持续大批量稳定交付且快速增长,获美国德纳公司、施耐德、丹佛斯等颁发奖项,将持续加大开拓力度 [8] 可比公司估值 - 列出宏微科技、东微半导、士兰微、三安光电、扬杰科技等可比公司2023A - 2026E的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数据,并给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调整后平均等估值指标 [10]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展示了2022A - 2026E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项目情况 [13] - 利润表展示了2022A - 2026E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情况 [13] - 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2A - 2026E净利润、折旧摊销等项目情况 [13] - 给出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财务比率数据 [13]
斯达半导(603290) - 关于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2024年第四季度自主行权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2025-01-04 00:00
股票期权行权情况 - 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三个行权期可行权股票期权数量为334,656份[2] - 2024年Q4行权并完成股份过户登记92,418股,占比27.6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行权96,118股,占比28.72%[2] 人员与股份变动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可行权人数102人,46人参与行权[8] - 本次变动后无条件限售股份增加92,418股[10] - 本次行权后公司总股本为239,469,014股[14] 资金与影响 - 累计过户登记股份认购款8,965,887.04元[12] -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13] - 本次行权对财务和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14]
斯达半导: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Q3业绩环比改善,看好多产品线持续突破
开源证券· 2024-11-02 20: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Q3业绩环比改善 - 20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81亿元,同比-5.30%,环比+21.02% [1] - 20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34.91%,环比+32.49% [1] - 20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33.95%,环比+36.73% [1] - 20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32.00%,同比-4.59pcts,环比+0.78pcts [1] 多产品线持续开花 - 工业控制和电源行业:公司基于第七代微沟槽技术的IGBT模块在国内外多家工控客户测试通过并开始小批量生产 [2] - 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基于第七代微沟槽技术的750V和1200V车规级IGBT模块持续放量配套更多整车品牌,自主车规级SiC MOSFET芯片也持续批量装车 [2] 募投项目进展顺利 - 2024H1公司募投项目已完成前期投入,处于产能爬坡期进展顺利,随着募投项目逐渐放量,公司成长动能足 [2]
斯达半导:三季度业绩环比改善
浦银国际证券· 2024-10-31 15: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浦银国际维持斯达半导"买入"评级,目标价为人民币112.4元,潜在升幅16%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斯达半导三季度业绩较二季度有所改善,工控领域需求相对稳定,汽车相关收入高速增长,光伏等领域从上半年的低点开始拉货增长 [2] - 斯达碳化硅业务稳步推进,预计今年收入较去年翻一倍 [2] - 展望明年,新能源车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有望带动公司汽车主驱模块保持高速增长,虽然汽车行业价格压力较大,但公司借助多项降本措施以及产品结构升级,有望实现毛利率稳定及上行 [2] - 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下游将重回拉货增长,公司基本面保持相对乐观 [2] - 公司当前远期市盈率为26.2x,低于历史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估值具备上行空间 [4]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342百万元,同比下降9% [3] - 2024年毛利率为31.9%,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3] - 2024年净利润为人民币596百万元,同比下降35% [3] - 2025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089百万元,同比增长22% [3] - 2025年毛利率为32.6%,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3] - 2025年净利润为人民币766百万元,同比增长29% [3] 估值分析 - 采用DCF估值方法,得出斯达半导的目标价为人民币112.4元,对应2024年和2025年市盈率分别为32.3x和25.1x [4][9][10] - 公司当前远期市盈率为26.2x,低于历史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估值具备上行空间 [4][12] 投资风险 - 新能源车销量不如预期,IGBT模块拉货动能不足 [2] - 功率半导体行业产能扩张,供过于求,功率器件价格持续下行导致毛利率承压 [2] - 行业竞争加剧,拖累公司利润 [2]
斯达半导:2024年三季报点评:竞争加剧拖累业绩,多项产品加速上车
民生证券· 2024-10-31 10: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竞争加剧拖累业绩,但景气回暖有望稳健复苏 [1] - 多项产品加速上车,新能源汽车业务保持增长 [1] - 客户进展积极,发电及储能行业优势稳固 [1] 财务指标总结 - 2024/25/26 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16/8.86/11.47 亿元 [1] - 2024/25/26 年公司 PE 分别为 37/26/20 倍 [1] - 2023-2026 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增长,成长能力较强 [4] - 2023-2026 年毛利率、净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较为稳定 [4] - 2023-2026 年资产负债率较低,偿债能力较强 [4] - 2023-2026 年经营效率指标较为稳定 [4] 风险提示 -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1] - 客户认证不及预期 [1] -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1]
斯达半导20241029
2024-10-31 00:39
根据电话会议记录,可以总结以下关键要点: 1. 行业和公司概况 [1][2][3] - 公司Q3单季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下降5.3%,但环比上升21.02% - 1-9月营业收入24.14亿元,同比下降7.8% - 公司Q3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34.91%,环比上升32.49% - 1-9月归母净利润下降35.9% - 公司毛利率Q3为32%,较Q2略有提升 - 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较稳定,Q3销售费用率8.64% 2. 行业和市场动态 [2][3][8][9][11][16][17] - 公共行业需求整体不太强劲,但公司收入较稳定 - 汽车行业需求较强劲,但价格下降压力较大 - 光伏和储能行业需求有所改善 - 海外市场需求增长相对较慢,美洲和欧洲市场有新客户开发 - 预计Q4和明年公共行业需求会有所好转,汽车行业需求保持较强 3. 毛利率变化分析 [3][9][10] - Q3毛利率有所改善,主要是产品结构优化,如高端大功率模块占比提升 - 未来毛利率改善主要通过成本控制、产品结构优化和价格维护等措施 - 预计未来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将有助于毛利率进一步改善 4. 碳化硅业务进展 [4][6][7][13] - 公司自建碳化硅产线投资进度良好,今年和明年会有持续的转固投入 - 碳化硅芯片供应已经基本满足,未来关键在于市场需求 - 公司正在开发更多高端碳化硅和混合功率模块产品 5. 其他业务进展 [4][14][16][17] - 光伏业务有望持续复苏,公司在大功率和高端产品方面有优势 - 家电业务中大型空调和小功率产品表现良好 - 电网高压芯片业务仍在研发验证阶段,尚未有明确进展 6. 未来展望 [6][7][8][9][14][15][16][17][18][19][20][21] - Q4和明年公共行业需求有望好转,汽车和光伏等行业需求保持较强 - 海外市场增长相对较慢,但公司在美洲等新市场有新客户开发 - 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端产品占比,以改善毛利率 - 碳化硅业务投资进度良好,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时扩产 - 公司未来产品线拓展将聚焦于高技术含量、高毛利的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