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证券(600030)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保荐总结报告书
上海证券报· 2025-04-11 03:07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证券作为航天电子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保荐人,在持续督导期内对公司进行了多方面督导和现场检查,认为公司在治理、信息披露、资金使用等方面合规,经营正常,未发现需处理的重大事项及应报告的事项 [2][5][15] 本次发行情况概述 - 公司于2023年7月12日非公开发行64,618.75万股A股,每股发行价7.13元,募集资金总额413,560.00万元,净额411,591.39万元 [1] - 验资报告于2023年7月18日出具,证券变更登记于2023年7月31日完成 [1] - 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及持续督导机构,督导期为2023年7月3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1] 保荐工作概述 - 督导公司完善防止控股股东等违规占用资源、董监高损害公司利益、保障关联交易公允合规的制度 [2] - 督导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审阅相关文件 [2] - 关注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和使用,发表核查意见 [2] - 关注公司经营、业务、财务状况 [2] - 定期现场检查并提整改建议,督导公司及其股东履行承诺,向监管机构报告工作 [2] 履行保荐职责期间发生的重大事项及处理情况 - 持续督导期间,航天电子未发生需中信证券处理的重大事项 [3] 对上市公司配合保荐工作情况的说明和评价 - 上市公司积极配合保荐工作,无影响工作开展的情形 [5] 对证券服务机构参与证券发行上市相关工作情况的说明及评价 - 证券服务机构按要求出具文件、提意见,配合保荐人工作 [5] 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阅的结论性意见 - 持续督导期内,公司已建立并执行信息披露制度 [5] 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审阅的结论性意见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无违规使用情形 [5] 本次现场检查的基本情况 - 保荐人为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黄凯、张大伟,现场检查人员为黄凯 [7] - 检查时间为2025年4月3日,检查内容涵盖公司多方面情况 [7] - 检查手段包括资料查阅、访谈、现场查看等 [8] 本次现场检查主要事项及意见 -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公司建立并执行相关制度 [9] - 信息披露方面,公司建立并执行信息披露制度 [10] - 公司独立性及关联方资金往来方面,未发现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情形 [12] - 募集资金使用方面,公司建立并执行制度,使用合规,进度与计划基本一致 [13] - 关联交易、对外担保、重大对外投资方面,未发现违规情形 [13] - 经营状况方面,公司经营正常 [15] 提请公司注意的事项及建议 - 建议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合规使用募集资金,推进募投项目 [17] 是否存在应当向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事项 - 现场检查未发现应报告的事项 [18] 公司及其他中介机构的配合情况 - 公司配合提供检查材料和完成检查事项 [19] - 会计师配合访谈和提供资料 [20] 本次现场检查的结论 - 结论参见检查事项意见、提请注意事项及是否报告事项部分 [21]
中信证券秦培景:中国科技资产重估 全球定价权将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4-11 02:12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产巨震,中国资产韧性凸显,多家机构看好科技主线,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处于早期,未来将沿三重路径展开,市场定价体系将重构,投资港股互联网及AI科技板块或是更优选择 [1][4][5][8]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现状 - 2月以来港股率先起势,虽有波动但仍被认为有空间,“东升西落”叙事增多,反映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风险偏好提升 [2] - 截至4月10日,香港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约位于2010年以来的56.06%分位,沪深300指数约位于43.64%分位,中国资产当前估值不贵 [4] - A股科技板块经历阶段性估值扩张后进入分化调整期,人工智能等高景气赛道市盈率突破历史中枢;港股市场因流动性折价与地缘因素压制处于估值洼地,恒生科技指数深度折价与盈利预测上修错配 [4]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逻辑 - 核心逻辑是“科技价值发现 + 产业升级验证”,科技和制造需同时发展,是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的范式转换 [2][3] - 短期看,中国AI技术突破打破“中美科技代差”悲观预期,推动全球资金对中国科技资产再配置;长期看,中国通过“新质生产力 + 并购重组”重构产业链附加值 [2]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路径 - 中长期将沿着“技术突破兑现—政策乘数释放—产业链价值重塑”三重路径展开 [1][5] - A股需通过AI与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产业融合实现技术溢价向盈利增量转化;港股受益于国际资本再配置与中概股回归红利,估值修复动能将随离岸市场风险偏好改善释放 [5] 未来科技定价核心逻辑变化 - 未来3 - 5年核心驱动围绕技术突破、政策赋能与产业链重构三重维度展开 [6] - 技术上,人形机器人和商业航天领域预计2025年迎来规模化量产拐点;政策上,央国企通过并购重组等提升市值管理能力;产业链上,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突破窗口打开 [6] - “研发正估值”将成未来市场对科技定价核心逻辑,估值体系转向“主业PE + 创新业务PS”双轨模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业务转化效率成关键指标 [6] 投资建议 - 投资者可采取“杠铃策略”平滑波动,更看好港股互联网和AI科技板块 [8] - 4月9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355.8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中长期港股对南向资金吸引力将强化 [8][9] - 未来A股和港股分化将沿资金属性、产业映射、政策弹性三条轴线深化,两地市场将形成双循环格局建立新动态平衡 [9]
中信证券维持唯品会买入评级 给予美光买入评级
新浪财经· 2025-04-10 19:36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证券、海通国际、中金公司等券商对多家美股公司给出最新评级和目标价,基于各公司业绩表现、业务发展、市场前景等因素判断投资价值 各公司评级及依据 CrowdStrike(CRWD.OQ) - 中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因FY2025Q4新增ARR超预期,FalconFlex采用率加速,客户需求旺盛,政府收入敞口低不受关税影响,分析师看好中长期投资价值 [1] Cyberark Software(CYBR.OQ) - 中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422美元,本季度订阅收入超预期,Venafi贡献显著,推进身份平台化并收购Zilla Security布局IGA领域,身份安全平台化及市场策略有望驱动长期增长 [1] FinVolution(FINV.N) - 中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2.00美元,4Q24业绩符合预期,国内放款量环比修复,海外业务高增长,存量贷款创新高,全年资产质量优化,资金成本显著下降,预计国内外业务推动稳步增长,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7.6x 2025E PE [2] Meta Platforms(META.OQ) - 中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Threads、WhatsApp等产品进入业绩释放期,AI能力持续增强有望驱动未来三年业绩增长,虽资本开支扩张短期影响利润率,但可通过审慎费用开支与经营提效对冲,目前估值反映较多负面预期,投资性价比高,未来一年有股价上行催化因素 [3] Monday.Com(MNDY.OQ) - 中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65美元,作为全球SMB项目管理软件头部企业,凭借产品力和销售执行力高速增长,FY2024营收9.72亿美元,Non - GAAP净利润1.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93.1%,AI Block解决方案助力持续增长,AI布局提升投资价值 [4] Tuya(TUYA.N) - 中信证券看好,Q4业绩高增长,全年非GAAP运营利润转正,短期内宏观环境改善和去库存推动业绩增长,降本增效体现在利润端,中长期受益于IoT市场前景和自身竞争优势及AI Agent布局 [5] Zeekr(ZK.N) - 中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基于24Q4亮眼业绩及未来增长潜力,单季度销量创新高,销售毛利率及单车净亏损改善,预计2025年高端豪华超级电混SUV上市提升销量和盈利能力,智驾能力有优势,2025年目标市值900亿元,目标股价50美元 [6] Zscaler(ZS.OQ) - 中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55美元,Q2营收6.48亿美元,订单7.43亿美元超市场预期并上调全年营收指引,持续推进销售策略改革,平台化战略成效显著,SASE市场龙头地位稳固,销售改革和平台化战略提升竞争力 [7] 美光(MU.O) - 中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短期受消费者市场疲软和NAND产能利用率偏低影响毛利率低于预期,但未来6 - 12月业绩将受益于AI PC&AI Phone、HBM驱动的DRAM业务增长以及PC、数据中心复苏带动的NAND出货量增加,上调CY2025年HBM市场TAM预测至350亿美元,业绩将进入兑现阶段 [8][9] 唯品会(VIPS.N) - 中信证券维持“买入”评级,25Q1受消费需求平淡及行业竞争影响,GMV/收入同比 - 2.2%/-4.8%,净利润同比 - 13.1%,预计经济刺激政策提振业绩,公司积极回报股东,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9] 亚朵 - 中信证券维持“买入”评级,24Q4收入符合预期,加盟业务突出,新开店数量及管理效率提升带动利润超预期,2024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55.3%,经调整净利润增长44.6%,2025年计划新开500家门店,完善品牌矩阵,深化中高端市场布局,预计2025年收入增速25%,RevPAR降幅收窄,酒店行业估值有望修复,重视高质量发展,品牌迭代,开店高增速确定,零售业务构成第二成长曲线 [9] 中通快递 - 海通国际给予“优于大市”评级,基于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2025年预计业务量增速20% - 24%,侧重市场份额提升,虽下调25 - 26年盈利预测,但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单价并控制成本,预计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132.00亿元,目标价25.89美元,对应2025年15倍估值 [9] 新东方(EDU.N) - 中金公司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62.00美元,预计3QFY25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但留学备考和咨询业务受消费降级影响,文旅业务亏损拖累利润率,看好核心业务优势及中长期盈利改善前景,因短期业务压力下调目标价 [10]
中信证券:购物中心逆势增长 地产头部平台强者恒强
智通财经网· 2025-04-10 09:23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证券看好商业地产企业发展,认为购物中心业态总体供求形势不决定个体经营结果,企业好坏与资产轻重无关,长期限制商业地产公司发展的是运营能力和地段布局,且购物中心将受益于内需提振 [1] 分组1:外部环境与行业趋势 - 外需不确定性大,提振内需是战略基点,购物中心作为居民消费等重要载体将受益,财政部和住建部要求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内需 [1] 分组2:头部品牌表现 - 2024年华润万象生活、龙湖集团、新城控股在营购物中心销售额平均增长16.4%,同店销售额平均增长6.2%,租金及管理费收入平均增长16.6%,同店租金平均增长3.1%,单家公司同店销售额增速超社零增速 [2] 分组3:资产拓展情况 - 2024年华润万象生活、龙湖集团、新城控股分别新增21、11和15座购物中心,重资产投入分别有14、7和7座,样本公司同店销售额增速平均跑赢6.2个百分点,同店租金增速平均跑赢3.0个百分点,华润万象生活较四家有统计数据公司同店租金增速跑赢4.4个百分点,2025年关联方交付下降,针对第三方产能将好转 [3] 分组4:行业存量与优势 - 规模以上购物中心超6000座,优质商管公司运营管理数量不及25%,优质购物中心先发优势明显,头部品牌管理的购物中心租金将持续跑赢社零和零售业态平均租金 [4] 分组5:资产重估情况 - 随着各类金融工具发展,具备稳定现金流入的不动产资产和具备提效能力的商管平台受青睐,2025年购物中心资产重估将越过少数一线城市边界,优质商管平台在一二级市场将获更大认可 [5]
中信证券:银行代销新规助推专业化,行业或迎洗牌
快讯· 2025-04-10 08:56
文章核心观点 - 银行代销新规落地施行将提升银行专业化程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叠加最新动态产品代销业务或迎洗牌 [1] 分组1:银行代销新规影响 - 新规针对产品准入各环节提出多项细化要求,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受较大冲击,私募准入标准趋严利好优秀头部管理人 [1] 分组2:最新动态 - 政策推动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公募权益基金指数化带来挑战、理财跨行代销业务迅速推进 [1]
中信证券:离境退税政策优化 利好入境旅游及零售
快讯· 2025-04-10 08:47
文章核心观点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优化利好入境旅游及零售,对内需消费市场有提振作用,中长期市场空间广阔,建议关注相关领域企业 [1] 具体内容 -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有助于推动入境游增长和入境购物提升 [1] - 参考日本退税政策发展,政策优化显著带动入境旅游及退税渠道销售额增长 [1] - 建议关注旅游零售运营商、旅游服务提供商、消费基础设施和相关运营商、景区、跨境生态服务商 [1]
4月9日电,利弗莫尔证券显示,IFBH Limited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快讯· 2025-04-09 22:17
文章核心观点 IFBH Limited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1] 分组1 - IFBH Limited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1] - 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1]
中信证券:维持联想集团(00992)“买入”评级 目标价13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4-09 20:29
文章核心观点 伴随Windows 10停止更新与AI PC发展 2025H2全球PC市场有望复苏 联想集团或受益于北美数据中心投入及国内厂商扩张 ISG业务有望兑现更多利润 公司PC与服务器业务受关税影响可控 中长期端侧AI应用普及有望使公司依托硬件基础拓展软件和应用层面 实现更优商业模式和新增长曲线 中信证券看好其投资价值 给予目标价13港元/股 维持“买入”评级 [1] 智能设备业务 - Windows 10将于2025年10月14日停止支持 带来超2.5亿台PC强制换机需求 2025年下半年PC换机需求有望集中释放 联想预计2025全年PC市场有5%-10%的增长 [2] - 联想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24.2% 位居行业第一 [2] - 联想约10%的北美PC需求可由墨西哥工厂承接订单 美国关税对其PC业务影响有限 [2] 基础设施业务 - 联想ISG业务以服务器为核心 超一半客户来自北美市场 其余来自国内互联网大厂及运营商 北美数据中心投入及国内厂商扩张推动该业务高速增长 FY25前三季度营收增速达65%/65%/59% [3] - 美国对浪潮等厂商制裁或使国内计算订单向联想倾斜 墨西哥工厂利用USMCA协定规避对美出口关税 巩固竞争优势 [3] - 规模效应下 CSP业务盈利改善ISG整体利润率 并反哺ESMB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ODM+模式深化渗透与收入端高增长推动ISG利润持续提升 [3] 其他业务 SSG业务 - IT支持服务依托存量硬件设备增长及服务项目扩展 收入稳步提升 [4] - 智能运维(DaaS)通过设备租赁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降低客户IT成本并增强现金流稳定性 非硬件收入占比提升至59%(同比+5pcts) 未来有望持续高增 [4] - 智能解决方案聚焦数字化办公、混合云及可持续发展 受益于新IT服务市场10%的年均增速 [4] 手机业务 - 全球扩张成效显著 FY25Q3营收同比+21% 全球份额超6% 连续6个季度增长 亚太、欧洲及中东非洲市场贡献突出 [4] - 推动高端化提升均价 借助AI打造“超级互联”生态 发布Moto AI及大模型 实现设备无缝协同 [4]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中长期端侧AI应用普及有望使PC厂商在AI应用和AI生态层面参与度更高 公司有望依托硬件基础拓展软件和应用层面 实现更优商业模式和新增长曲线 [4] - 公司ISG业务有望受益于国内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增长 考虑PC周期复苏节奏及AI PC研发投入增加 中信证券调整公司2025 - 2027财年收入预测至684/749/829亿美元(原预测为610/670/736亿美元) [5]
中信证券一季度服务96家上市公司完成股票回购
快讯· 2025-04-09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证券一季度服务多家上市公司完成股票回购,金额可观且市场份额高,还出台方案支持政策落地开展股票回购业务 [1] 分组1:中信证券一季度股票回购业务情况 - 今年一季度服务96家上市公司完成股票回购,合计交易金额68亿元,市场份额约25% [1] 分组2: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 - 去年10月设立,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1] 分组3:中信证券支持政策落地举措 - 及时出台专属配套方案,成立专项小组提供全链条服务,确保业务合规有序开展,支持一批上市公司开展股票回购业务 [1]
中信证券(600030):龙头地位稳固 投资收益带动业绩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09 18:41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年报表现良好,各业务有不同发展态势,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受益于政策改革,推进多项业务转型,维持“买入”评级 [1][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37.89亿元(+6.20%),归母净利润217.04亿元(+10.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5.66亿元(+11.24%),基本每股收益1.41元(+8.46%),ROE为8.09%,较上年同期增长0.28pct [1] 财富管理业务 - 2024年经纪业务收入130.06亿元(+6.93%),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103.18亿元(+15.66%),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14.83亿元(+12.43%) [1] - 增长得益于市场交易量增加,2024年国内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交易量日均规模12.102亿元(+22.03%) [1] - 截至报告期末,客户数量累计超158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托管客户资产规模突破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 [1] 投行业务 - 2024年投行业务净收入41.59亿元(-33.91%),受政策影响市场IPO大幅收缩 [1] - 境内业务保持领先,完成A股公司主承销项目55单,规模703.59亿元,市场份额21.87%,IPO与再融资承销规模均排名第一 [1] - 债券承销方面,承销境内债券5088只(+21.14%),总承销规模20912.37亿元(+9.49%),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7.07%,较去年同期增长0.22pct,占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5.02%,较去年同期增长0.88pct,稳居行业第一 [1] - 完成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5单,交易规模198.98亿元,市场份额23.03%,交易单数排名第一、交易规模排名第二 [1] 资管业务 - 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05.06亿元(+6.67%) [2] - 截至2024年末资管总规模15424.46亿元(+11.09%),集合资管、单一资管、专项资管规模分别为3432.43亿元(+15.30%)、9089.82亿元(+7.99%)、2902.21亿元(+16.53%) [2] - 私募资管业务市场份额13.43%,排名行业第一 [2] - 控股子公司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9.61%),占资管业务收入的76.44%,净利润28.45亿元(+6.34%),管理资产规模24645.31亿元(+35.15%) [2] 自营业务 - 2024年自营业务净收入263.45亿元(+20.59%),占总营收的41.30% [3] - 整体投资收益稳健,债券投资规模占近50%,整体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18%,债券投资增长达55.15% [3] - 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投后管理,拓展退出渠道,提升资产周转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抗风险能力 [3] 投资建议 - 公司稳居行业龙头,受益于政策改革,推进多项业务转型,头部地位稳定 [4] - 预测2025 - 2027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50元、1.56元、1.58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8.09元、19.30元、20.51元,维持“买入”评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