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四范式(06682)
icon
搜索文档
第四范式(0668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52.61亿元,同比增长25.1%;毛利22.45亿元,毛利率42.7% [3][4]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年度亏损2.69亿元,较2023年减亏6.40亿元,同比缩窄70.4% [3][4]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额2.92亿元,较2023年减亏1.23亿元,同比缩窄29.6% [3][4] - 2024年公司收入为5260650千元,2023年为4204142千元,同比增长25.13%[30]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355082千元,2023年为545434千元,亏损幅度收窄34.89%[30] - 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为296267千元,2023年为920569千元,亏损幅度收窄67.82%[30]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0.58元,2023年为2.80元,亏损幅度收窄79.29%[32] - 2024年公司总资为7587645千元,2023年为7147274千元,同比增长6.16%[35] - 2024年公司总负债为2516757千元,2023年为1694760千元,同比增长48.50%[37] - 2024年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3085640千元,2023年为1843610千元,同比增长67.37%[34] - 2024年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为2183263千元,2023年为1043189千元,同比增长109.29%[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来自一名外部客户的收入约为人民币5.58295亿元,占公司收入约10.6%;2023年该收入约为人民币5.3504亿元,占比约12.7%[51] - 2024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52.6065亿元,其中时间点收入为人民币52.3702亿元,一段时间收入为人民币2.363亿元;2023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42.04142亿元[52] - 2024年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20145亿元,其中政府补助为人民币2448.5万元,增值税及其他退税为人民币9551.7万元;2023年其他收入为人民币8942.6万元[53] - 2024年公司开支为人民币58.4755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8.38454亿元,各项开支在两年间有不同程度变化[54] - 2024年公司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617.9万元,其中当期所得税为人民币60.4万元,递延所得税为人民币557.5万元;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人民币1026万元[55] - 2024年和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分别为290,088千元和930,829千元,按25%法定所得税率计算的税款分别为72,522千元和232,707千元[56] - 2024年和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268,788千元和908,717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0.58元和2.80元[61] - 2024年和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465,649千股和324,817千股[61] - 2024年和2023年非流动投资分别为459,968千元和456,824千元,流动投资分别为475,234千元和562,335千元[61]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3,366,568千元和1,960,339千元,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80,928千元和116,729千元[62]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分别为2,183,263千元和1,043,189千元[66] - 2024年和2023年计入流动负债的借款分别为5,883千元和96,247千元,计入非流动负债的借款2023年为12,500千元[67]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派发或宣派任何股息[68] - 2024年公司总收入52.61亿元,同比增长25.1%[70] - 2024年公司毛利22.45亿元,毛利率42.7%,总体平稳[70]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年度亏损2.69亿元,较2023年减亏6.40亿元,同比缩窄70.4%[70]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额2.92亿元,较2023年减亏1.23亿元,同比缩窄29.6%[70] - 2024年销售成本30.158亿元,同比增加35.6%,主要因硬件采购成本增加[76]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2.687亿元,同比减少36.5%,因优化品牌推广策略[78] - 2024年研发开支21.698亿元,同比增长22.7%,因研发相关云服务及技术服务费增加[80] - 报告期内经营亏损为人民币3.551亿元,同比减少34.9%(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5.454亿元)[84] - 报告期内财务收入为人民币5190万元,同比减少4.3%(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5420万元)[85] - 报告期内财务费用为人民币610万元,同比减少98.6%(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4.38亿元)[86] - 报告期内年度亏损约为人民币2.963亿元,同比减少67.8%(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9.206亿元)[87] - 经调整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人民币4.15459亿元降至2024年的人民币2.9247亿元,降幅为29.6%[9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现金资源约为人民币23.0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32.953亿元)[92] - 流动资产净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0.134亿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1.928亿元[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0.1%(2023年12月31日为2.0%)[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关于股权投资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4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200万元)[9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除个人保借款人民币400万元及受限制现金人民币250万元外,概无重大资产抵押[9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范式先知AI平台业务收入36.76亿元,同比增长46.7%,收入占比69.9% [5][9] - 2024年SHIFT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10.22亿元,占集团总收入比例19.4%,同比下降20.3%[14] - 2024年第四范式式说AIGS服务业务收入为5.63亿元,占集团总收入比例10.7%[16] - 2024年先知AI平台收入36.759亿元,同比增加46.7%,占总收入69.9%[71] - 2024年SHIFT智能解决方案收入10.223亿元,同比减少20.3%,占总收入19.4%[71] - 2024年式说AIGS服务收入5.625亿元,同比增加35.4%,占总收入10.7%[71] 公司业务发展与成果 - 2024年公司服务的标杆用户数为161个,同比增长16% [6] - 2024年标杆用户平均营收为1910万元,标杆用户的NDER为110% [6] - 2024年3月推出行业大模型开发及管理平台“先知AI平台5.0” [8] - 公司连续六年稳居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 [5] - 公司在报告期帮助超10个行业客户进行企业级AI agent开发及部署[13] - 公司基于先知平台在大量企业客户业务端生成海量垂直世界模型,落地丰富agent场景[12] - 公司联合合作伙伴发布多款开箱即用的用户级agent解决方案,覆盖多种AI agent能力[13] - 2024年公司推出多款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并更新迭代原有方案功能[15] - 公司的专业出版级翻译服务解决方案确保译文精准度达“出版级”[15] - AIGS Builder产品拥有多种能力,可实现全栈开发,提升企业软件开发效率[17] - AIGS CodeX产品实现业务代码生成效率和业务问答效果双增长[18] - 公司构建AI agent与垂直世界模型深度融合的企业AI系统架构,落地数百个agent应用[19] - 公司依托十年服务经验构建成熟网络,结合AI agent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实现[20] - 2025年春节期间国产大模型Deepseek问世,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生态繁荣[21] - 2025年3月公司联合华为发布大模型推理一体机解决方案SageOne IA,实现全链路国产化[22] - SageOne IA解决方案使GPU利用率提升30%以上,推理性能平均提升5 - 10倍[23] - 2025年有望成为端侧AI元年,端侧AI部署有低延迟、数据安全等优势[24] - 2025年1月DeepSeek - R1诞生,推动端侧AI落地[25] - 2025年2月公司推出大模型推理端侧解决方案ModelHub AIoT,降低推理成本[26] - 端侧AI在工业、能源等领域有重要发展前景,公司期待端侧AI模组普及[27] - 公司与消费电子厂商合作,储备智能终端产品,消费电子板块将成业务增长引擎[28] - 公司深耕企业服务超10年,将用AI能力改造业务,汇聚能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29] 公司股权与上市相关 - 公司于2023年9月2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40] - 截至公告批准日期,戴文渊博士为公司最终控股股东[39] - 2025年2月,公司按每股50.20港元配售27,920,000股,所得款项总额约1,393,930,000港元[69] - 配售事项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93,778,733股,包括294,909,496股H股及198,869,237股未上市股份[69] - 2024年2月9日,买方以8800万元向第四范式北京收购目标公司1100万元对应股权[103] - 2024年9月19日,公司采纳股权激励计划和购股权计划[106] - 2024年9月12日,公司131,549,046股内资股转换为H股完成,并于9月13日在联交所上市[107] - 公司于2014年9月17日在中国注册成立为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7月9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21] - 公司H股于2023年9月2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20] - 公司于2023年9月18日就全球发售项下香港公开发售刊招股章程[122] - 公司股份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121][122] 公司会计政策与准则相关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首次应用多项经修订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等,未造成重大影响[45][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颁布但未生效且未提早采纳的准则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预计对列报及披露影响广泛[47][48]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需应用重要会计估计和管理层判断[43] - 管理层正在评估应用新准则对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详细影响[49] 公司人员与管理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967名雇员[105] - 公司为雇员提供多种激励及福利,包括薪酬、社保、培训等[105][106]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的原则及守则条文作为企业管治常规的基础[110] - 报告期内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守则条文第C.2.1条,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戴博士一人兼任[111]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报告期内遵守规定标准,未发现雇员违规事件[113] - 报告期内公司于联交所回购379,400股股份,总代价(未计费用)为19,834,790港元[114] - 董事会成立审计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公司会计原则及政策等[115] - 公司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将业绩公告数字与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核对一致,但未发表意见或鉴证结论[116] - 全年业绩公告刊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公司报告期间的年报将适时刊载[117]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31日[127] - 公告日期时,执行董事为戴文渊博士、陈雨强先生及于中灏先生[127] - 公告日期时,非执行董事为杨强博士、窦帅先生及张晶先生[127] - 公告日期时,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李健滨先生、刘持金先生及柯烨乐女士[127] 公司资金与风险管理相关 - 公司管理贸易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风险,通常授予不超过90天的信用期[100] - 公司资金及流动资金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采取精细资金管理政策[101] - 公司为管理库存闲置现金,主要购买及赎回理财产品作“现金池”[102]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并无有关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的计划[104] 公司股息分派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分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109]
第四范式陈雨强:推理周期来临,中国AI企业迎来新机遇
环球网· 2025-03-31 16:22
陈雨强表示,AI技术正进入推理周期的新阶段,这一转变为中国AI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在传 统的训练周期中,AI模型依赖大量数据和强大算力进行学习和训练。但随着算力瓶颈的显现,AI的进 化将更加注重推理能力的提升。中国在这一新阶段具备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基础模型的突破上。随着推 理能力的提升,中国AI企业不再受制于全球领先的算力资源,而是在丰富的行业数据和技术基础上实 现快速进步。DeepSeek等中国企业在基础模型方面的突破,正是这一转折点的体现。 陈雨强还探讨了AI Agent(智能体)在产业中的应用前景。他指出,AI Agent的出现正在改变To B和To C两端的产业格局。在To B领域,AI Agent让企业和机构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使用AI。过去隐藏在菜单 深处的功能,现在只需表达需求即可调用,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而在To C领域,陈雨强认为,消 费端的入口可能会发生变化,可调用模型的Agent未来可能成为巨大的流量入口。他以购物为例,说明 消费者从相信搜索引擎到电商App推荐,再到未来可能信任Agent推荐的内容,这一趋势预示着AI Agent 在消费端的巨大潜力。(青山) 然而,他同时指出, ...
第四范式陈雨强:美国已无力阻挡中国AI发展|嘉宾一线课堂
搜狐财经· 2025-03-28 20:15
文章核心观点 国产大模型DeepSeek爆火让企业意识到AI商业应用潜力,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陈雨强授课讲述AI发展逻辑、趋势及行业大模型应用,指出AI技术呈周期性变化,推理系路线抬头,AI从后台走向前端,中国AI发展有人才和市场优势,企业应用AI应关注核心竞争力和“北极星”指标,第四范式通过案例展示赋能企业落地AI能力,还探讨了公司发展、模型选择、AGI等问题 [1][2][7][10]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1995年IBM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大师,成为人工智能代名词,其依靠推理能力,能预见22步走法,需强大算力支持 [2] - 深蓝之后IBM探索挑战围棋未成功,商业化领域人工智能在推荐算法、风控、安防等领域应用成绩巨大,训练数据量从几万条增至千亿条,增长1亿倍 [3] - 数据量达上限时,Google的AlphaGo引入高级算法和推理方法,移动互联网普及和数据激增促成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诞生 [4] 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变化 - DeepSeek出现与训练和推理两条技术路线周期性变化有关,当前互联网开放数据总量见顶,增加数据对性能提升有限,中国算力受限,DeepSeek展现实时推理过程 [6] - 当数据红利见顶、训练算力性能提升缓慢时,基于推理的技术优势凸显,推理系人工智能技术路线抬头,缓解中国大模型算力发展压力 [7] 人工智能行业变化 - 人工智能从后台支持角色转变为具备对话能力的前端技术,企业由B端向C端拓展,业务形态变化,电子消费品和日常设备将嵌入人工智能终端 [8] -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充裕,“百模大战”涌现大量研发团队,人才红利惠及国内外,对美国AI进展产生影响 [8][9] - 2024年AI获诺贝尔奖认可,应用到基础学科,第四范式命名源于数据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第四阶段,中国市场和数据优势利于AI与各行业深度结合 [10] 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思考 - 企业应用AI应关注自身核心需求和“北极星”指标,创造价值是核心,盲目追技术热点不可取,AI要服务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1][12] - AI加持下企业管理从树形结构变为“穿透式”管理体系,围绕“北极星”指标建立评价指标,改造业务流程,精准驱动执行,使目标与结果透明 [13] - 以百度为例,员工围绕核心指标工作,不同行业“北极星”指标不同,启动项目应围绕指标拆解细化,提升业务表现 [14][15] - 企业应用AI关键是将其应用到核心业务并取得收效,互联网企业因AI带来收入提升而投入慷慨 [16][17] 第四范式案例 - 某头部餐饮连锁企业以ARPU为关键指标,拆解优化各场景,实现线上客单价超越线下,推动线上化转型,提升收入和业务影响 [18] - 某头部银行以MAU为核心指标,制定拉新、促活、变现子指标,梳理优化线上线下场景,提升用户指标 [19][20] - 某头部车企目标是提升订单准时交付率和缩短流水线时间,将指标细化,提出CAD软件、CIM系统、排产系统等优化措施 [20][22] 问答环节 - 第四范式主要客户集中在高利润行业,若重新选择仍优先选银行,因其资金雄厚、数据连通、场景标准,便于应用复制 [21][23] - 企业需定制化模型解决具体问题,第四范式构建平台生成定制化模型,降低应用成本,未来可能推出面向C端产品 [23][24] - 第四范式坚持平台战略与长期价值,以金融为切入点,构建平台解决各行业问题,获客户信任 [24][25] - 企业经营不应纠结倒下原因,应聚焦与客户创造价值,最大挑战是等待AI潜力全面爆发 [27][28] - 中美探索AGI路径有差异,中国可通过丰富场景和数据构建垂直模型,由智能“调度中心”整合,更符合理想AGI形态 [29]
软件定义一切系列(2):第四范式—港股AI优质标的迎来估值重塑机遇,三大亮点构筑护城河
交银国际证券· 2025-03-11 10: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 [5][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第四范式,看好其作为港股AI优质标的迎来估值重塑机遇,三大业务亮点构筑护城河,收入增长确定性强且2026年有望扭亏为盈,给予买入评级及目标价64港元 [8][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一览 - 2022 - 2026E收入分别为30.83亿、42.04亿、52.52亿、65.52亿、8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7%、36.4%、24.9%、24.8%、24.4% [4] - 2022 - 2026E净利润分别为 - 4.96亿、 - 4.04亿、 - 2.84亿、 - 0.28亿、2.51亿元人民币 [4] - 2026E市盈率为97.2倍 [4] 投资逻辑和估值思考 - 行业价值判断:软件行业毛利率与估值水平正相关,看好信创、AI产品标准化等优秀公司 [8][10] - 个股估值区间:公司现价对应2025年仅3.8倍市销率,低于毛利率40 - 50%公司平均市销率7.7倍,有提升空间 [8][13] - 股东结构与交易量:H股解禁后股东结构优化,加入港股通等因素使交易量显著提升 [8][13] - 收入与盈利:预计2024 - 27年收入复合增速24%,2026年扭亏为盈 [8][13] 业务亮点 亮点1:围绕先知AI平台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六年蝉联IDC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占第一 - 核心产品:以先知AI平台为核心,识别行业数据规律解决业务问题,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 [11][76] - 平台迭代:2024年迭代至5.0版本,利用全模态数据构建行业大模型,构建周期降至天级别,覆盖14个行业,构建超1万个模型 [11][82] - 市场地位:2018 - 23年蝉联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2023年中国大模型平台及应用市场中位列第五 [11][82] - 商业模式:包括软件使用许可和SageOne销售,通过解决客户业务难点提升复购和续购 [85] 亮点2:标杆客户粘性高,行业拓展潜力广阔 - 行业覆盖:覆盖金融、零售等多行业,运输、金融等为重点深耕领域 [12][98] - 标杆客户:2023年/2024上半年服务标杆客户139个/86个,贡献收入比例约61%/53%,平均收入同比增3%/27% [12][102] - 拓展潜力:标杆客户粘性高促成交叉销售,直客+三方合作驱动新行业拓展及行业内覆盖 [103][104] 亮点3:AI Agent赋能产品升级,深化自动化能力 - AI Agent优势:建立在大模型基础上,是商业化落地重要方向,可改造企业运营流程降本增效 [118] - 技术创新:持续迭代优化AI Agent能力,多个行业应用产品已集成该能力 [119] 财务预测及估值 收入迈入稳定增长阶段,先知AI平台贡献主要增量 - 收入增长:预计2024年收入同比增25%至52.5亿元,2024 - 27年复合增长率24% [19] - 收入结构:先知AI平台为核心业务和主要增长点,预计2024 - 27年复合增速接近30%;SHIFT解决方案预计2024 - 27年复合增速约10%;式说AIGS服务预计2025 - 27年对收入贡献比例维持在中高个位数水平 [22] 毛利率受业务结构调整影响或有所下降 - 历史毛利率:2020 - 2023年整体毛利率在47 - 48%之间,2024上半年降至42% [28] - 未来预测:预计未来整体毛利率维持在43 - 44%,若硬件毛利率恢复至30%+,整体毛利率或提升至47 - 49% [28] 盈利能力逐渐改善,预计2026年实现转正 - 盈利改善:随着收入规模扩大和运营费率收窄,预计2024年经调整归母净亏损3.2亿元,亏损率 - 6%,2026年实现全年盈利转正,2027年利润率达中个位数水平 [33] 估值 - 股价走势:2024年10月以来股价回升,截至2025年3月10日,较最低股价涨幅154%,较IPO价格低8% [52][53] - 估值对比:现价对应2025年市销率3.8倍,低于美国/中国AI公司平均市销率 [57] - 目标价:基于可比AI公司2025年平均市销率4.5倍及公司收入预测,目标价64港元,较现价上涨空间26% [8][17]
第四范式20250108
2025-01-10 13:59
行业与公司 - 公司:第四范式 - 行业:AI行业,专注于企业级AI服务平台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业务战略**:公司未来业务战略重点在于核心产品Central AI平台,围绕该平台有两块业务:解决方案和AIC服务[2] - **行业深耕**:公司将继续深耕能源、电力、轨道交通、金融运营商等优势板块,同时探索工业制造等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的行业[3] - **平台产品**:公司平台产品是一个标准化的建模平台,开发者可以在上面开发不同的模型,包括行业大模型[5] - **企业服务**:公司专注于企业级AI服务平台,提供中间件软件,客户可以根据需求构建AI模型[7] - **客户需求**:公司根据不同行业和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生产经营效率[11][12] - **生态合作**:公司通过与垂类行业合作伙伴合作,覆盖更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AI应用落地服务[13][14] - **未来规划**:公司计划在2025年保持稳定的收入增长,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包括海外业务[21][23] 其他重要内容 - **客户忠诚度**:公司在灯塔客户群体中的留存率高达90%以上,每年课单价增长15%[25] - **毛利率**:公司平台和产品类收入占公司收入的67%以上,毛利率相对固定,软件产品毛利率较高[27] - **盈利能力**:公司希望在2025年实现盈利,收窄亏损,提升整体财务表现[29] - **竞争分析**:公司与美国大数据公司有本质区别,专注于AI技术,服务国内客户,提供针对性的场景大模型[30][31] 数据与百分比 - 公司平台和产品类收入占公司收入的67%以上[27] - 灯塔客户留存率高达90%以上,每年课单价增长15%[25]
第四范式:技术为本,生成式AI助力大数据到决策智能
广发证券· 2024-12-04 09:10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第四范式"买入"评级 [序号][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第四范式是国内决策智能解决方案龙头厂商,商业化落地趋前 [序号][2] - 决策智能空间广阔,参与者多元,是生成式AI时代典型应用场景 [序号][2] - 第四范式选择在特定场景"纵向深耕",避开了直接与OpenAI等巨头正面竞争 [序号][2] - 生成式AI为下游客户创造了更多附加值,但盈利能力和市场空间扩展仍有待观察 [序号][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四范式:决策智能解决方案领域龙头厂商 [序号][9] - 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 [序号][10] - 先知AI平台构筑内核,解决方案与AIGS服务两翼布局 [序号][11] - 四大核心技术奠基,标杆客户持续渗透,覆盖行业逐步拓宽 [序号][12] - 营收持续高增,有望扭亏为盈 [序号][13] 决策智能是生成式AI典型应用场景,参与者多元 [序号][14] - 决策智能空间广阔,参与者多元 [序号][15] - 生成式AI提供企业软件重塑可能,产品标准化程度有望提升 [序号][16] 从大数据到决策智能:PALANTIR与第四范式对比分析 [序号][17] - PALANTIR与第四范式对比分析 [序号][18] - PALANTIR:从大数据到决策智能龙头,AIP焕发新机遇 [序号][19] - 第四范式:扎根行业核心场景,强调商业化落地的务实性 [序号][20] 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待解决,下游支付能力及意愿存在不确定性 [序号][21]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序号][22] 风险提示 [序号][23]
第四范式20241128
2024-12-02 14:55
行业或公司 * **行业**:企业服务、AI应用、金融、能源、传媒、教育 * **公司**:幻视(未提及公司全名,根据上下文推测) 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收入增长**:幻视去年收入增长约15%,主要来自企业服务市场,特别是金融、能源、传媒和教育等行业[1]。 * **客户增长**:幻视拥有约104家客户,去年收入增长约15%,今年进一步加大市场投入,预计收入增速将超过25%[1]。 * **AI产品**:幻视推出了一款名为音台网络的AI产品,通过简化AI建模流程,降低使用门槛,帮助企业更好地应用AI技术[3][4]。 * **AI应用场景**:幻视的AI产品应用于企业服务、金融、能源、传媒和教育等行业,包括AI CRM系统、AI DRP系统、AI运维等[11][12][13]。 * **AI模型**:幻视的AI模型采用生成式模型和大量系模型,能够处理多种数据形态,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13]。 * **AI落地**:幻视的AI产品帮助企业更好地应用AI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预测和决策支持[14][15]。 其他重要内容 * **AI市场**:AI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企业对AI的认知和投入仍在逐步提升[28][29]。 * **AI技术**:AI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幻视将持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34]。 * **客户服务**:幻视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迭代[36]。 * **财务状况**:幻视的收入增长快于平均收入增幅,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7][38]。
第四范式:行业大模型与范生态产品稳步拓展
华泰证券· 2024-11-21 16:50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1.33港元[4][7]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第四范式,因其以大客户为支点开拓新行业、提升渗透率,且凭借企业服务软件根基,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满足企业对行业大模型的使用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与开发效率[1] - 前三季度收入32.2亿元(yoy+26.1%),毛利润13.5亿元(yoy+12.5%),毛利率42.0%。3Q24收入13.5亿元(+24.7%),毛利润5.6亿元(yoy+13%),毛利率41.4%,主要来自先知AI平台收入的强劲增长(50.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先知AI平台相关 - 3Q24先知AI平台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33.5%,收入占比由1H24的67.0%提升至68.1%,是公司所有业务内核和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 业务结构相关 - SHIFT智能解决方案业务3Q24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1H24的-22.1%显著回暖;式说AIGS服务业务3Q24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1.0%。3Q24毛利率相比1H24下降1.8pp,或因业务结构阶段性影响;研发费用率相比1H24下降6.8pp,受益于收入规模提升[2] 行业地位及产品相关 - 2024年前三季度巩固在多个重点行业领先地位,总用户数244个,标杆用户数98个,标杆用户ARPU 1487万元,标杆用户收入占比45.3%,相比1H24的52.9%有所下降。“先知AI平台5.0”实现多种能力供给,持续优化多项关键能力。将AI Agent能力加入多种解决方案提升产品能力,携手伙伴打造40余款AI产品[3] 财务预测相关 - 维持对公司24 - 26年营业收入预测为50.0/60.0/71.8亿元(+19%/20%/20% yoy),维持归母净利预测为-3.8/-1.2/1.2亿元。给予公司4.3x 2025E PS,目标价61.33港元[4]
第四范式(0668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20:29
财务表现 - 总收入达人民币18.67亿元,同比增长27.1%[6] - 毛利润达人民币7.90亿元,同比增长12.1%[6] - 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人民币1.69亿元,同比减少4.0%[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8.6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2%[8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7.899亿人民币,毛利率为42.3%[8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虧損為1.685億人民幣,同比減少64.7%[81,82] 业务发展 - 第四範式先知AI平台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2.51亿元,同比增长65.4%[8] - 已覆盖14个行业,总用户数185个,标杆用户数86个,标杆用户平均营收贡献人民币1,148万元,同比增长26.9%[8] - 为各行业高效打造30多款人工智能产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8] - 第四范式先知AI平台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2.51亿元,同比增长65.4%[9] - 先知AI平台已支持公司覆盖14大行业,高效赋能企业多场景数字化转型[9] - 第四范式先知AI平台5.0定位行业大模型开发及管理平台,提供端到端的行业大模型构建、部署、管理服务[9] - 基于先知AI平台的"先知Inside模式",打造可应用不同场景的人工智能产品矩阵[9] - 2024年上半年已打造超30款人工智能产品,覆盖超20个行业的各类场景[13] - SHIFT智能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4.53亿元,收入占比约24.3%[11] - SHIFT智能解决方案通过与生态合作伙伴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展以先知AI平台为核心的生态版图[11] - 第四范式式说AIGS服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63亿元,收入占比约8.7%[12] - AIGS CodeX产品进一步优化沉浸式编码体验,提升处理复杂业务场景的性能[12] - 公司联合水利单位共建智慧防汛大模型,提高防汛信息获取与决策效率[14] 研发投入 - 上半年研发投入人民币8.50亿元,研发费用率45.5%[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8.500亿人民币,占收入的45.6%[81] 财务状况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價物為11.817億人民幣[8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定期銀行存款為10.715億人民幣[8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為10.230億人民幣[8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貿易應收款項為17.704億人民幣[8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存貨為2.134億人民幣[83] - 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负债为14.16亿人民币[84] - 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权益为52.04亿人民币[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02亿人民币[8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85亿人民币[8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7.997亿元人民币[88] 投资情况 - 公司於2023年9月26日投資人民幣3.9億元於高騰海外權益3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2][3][4] - 該基金於2024年上半年實現收益人民幣1,034.1萬元[4] - 公司對該基金的未來運作及收益持樂觀態度,預期將實現較好的投資回報[4]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持有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長期投資5.006億元人民幣[94,95]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持有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短期投資5.224億元人民幣[94,95]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持有的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合計10.230億元人民幣[94,95] 公司治理 - 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C1所載企業管治守則作為企業管治常規的基礎[54] - 公司並無區分主席與首席執行官的職責,由戴博士擔任該兩個職位[54] - 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C3所載標準守則作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行為守則[55] - 公司於報告期內回購合共259,800股H股,總代價為13,707,920港元[59][60] - 公司持有已回購但未註銷的186,100股H股,以及已回購並留作庫存股份的193,300股H股[61] - 公司已根據上市規則第8.08條的規定維持其股份充足的公眾持股量[62] - 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戴博士直接及間接持有公司合共超過32%的股權[67][68] 关联交易 - 公司主要關聯方包括聯營公司亿景智联、來科範式、數據項素以及曾為附屬公司的中能拾貝科技[171] - 中能拾貝科技銷售商品及服務收入為762千人民幣[172] - 向中能拾貝科技提供貸款35,051千人民幣[172] - 應收中能拾貝科技貿易款項為1,125千人民幣,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為35,224千人民幣[173] - 應付億景智聯、中能拾貝科技等關聯方貿易款項合計1,964千人民幣[173] - 主要管理人員薪酬為8,650千人民幣[174]
第四范式:公司报告:营收稳健增长,减亏趋势清晰,“AI技术产品化”助力AI落地千行万业
海通证券· 2024-08-21 17:11
投资评级和核心观点 - 公司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7] - 公司 2024 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 27.1%,保持清晰减亏趋势,经调净亏损率同比收窄至 9.0% [9] - 公司核心业务先知 AI 平台持续强增长,收入占总收入比达 67.0%,已支撑行业大模型在 14 个行业规模化应用 [9] - 公司通过"先知 Inside 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化,已覆盖超 20 个行业,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应用边界 [10] 财务表现 - 公司 2024 年预计营业收入 52.77 亿元,同比增长 25.5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49 亿元,同比改善 61.62% [11] - 公司 2024 年预计毛利率 47.0%,保持稳定水平 [11] - 公司 2024 年预计 ROE 为-6.97%,ROIC 为-7.71%,偿债能力指标保持良好 [11] 业务发展 - SHIFT 智能解决方案和式说 AIGS 服务专注实际问题解决,为公司核心业务提供重要支持 [13] - 公司先知 AI 平台持续迭代升级,新增 GPU 资源池化功能,提高算力资源利用率 [14] - 公司未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支撑,输出高质量产品矩阵,打造 AI 产品生态 [14] 估值分析 - 公司 2024 年预计 PS 估值为 6-7 倍,对应合理价值区间 74.21-86.58 港元 [15] - 公司估值水平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处于合理区间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