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生堂(02273)
icon
搜索文档
固生堂(02273)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17 18:52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入从2021年的13.721亿元增加18.4%至2022年的16.246亿元[2] - 2022年溢利净额为1.836亿元,2021年亏损净额为5.069亿元[2] - 经调整溢利净额从2021年的1.567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2.008亿元[2] - 2022年毛利为4.99536亿元,2021年为6.20304亿元[3]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98709亿元,2021年亏损为5.18022亿元[3] - 2022年年内溢利为1.83551亿元,2021年亏损为5.06886亿元[3] - 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75295亿元,2021年亏损为4.69865亿元[3] - 2022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0.80元,2021年亏损4.38元[6]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2.54012亿元,2021年为10.94968亿元[7] - 2022年资产净值为17.22134亿元,2021年为15.49411亿元[8] - 2022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162456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372099千元人民币[18] - 2022年利息收入为1405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3525千元人民币[24] - 2022年政府补助为1177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825千元人民币[24] - 2022年来自出租人的Covid - 19相关租金宽免为4355千元人民币,2021年无此项[24] - 2022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净额为1093千元人民币,2021年无此项[24] - 2022年流动所得税11,501千元,递延所得税3,657千元,年内税项开支总额15,158千元;2021年流动所得税6,300千元,递延所得税 - 17,436千元,年内税项开支总额 - 11,136千元[31] - 2022年母公司普通權益持有人應佔盈利183,294千元,已發行普通股加權平均數230,272,209股;2021年虧損507,069千元,已發行普通股加權平均數115,752,462股[34] - 2022年末商譽成本819,222千元,累計減值2,550千元,賬面淨值816,672千元;2021年末成本691,165千元,累計減值2,550千元,賬面淨值688,615千元[35] - 2022年貿易應收款項90,740千元,減值1,329千元,餘額89,411千元;2021年貿易應收款項73,639千元,減值943千元,餘額72,696千元[36] - 2022年現金及銀行結餘684,330千元,購入時原到期日不足三個月的非抵押定期存款310,000千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994,330千元;2021年現金及銀行結餘634,271千元,購入時原到期日不足三個月的非抵押定期存款400,000千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030,704千元[37] - 2022年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三個月內114,621千元,三個月至一年38,379千元,一年以上11,305千元,總額164,305千元;2021年三個月內118,508千元,三個月至一年26,940千元,一年以上15,884千元,總額161,332千元[38] - 2022年流動銀行貸款(無抵押)利率4.04 - 4.50%,金額9,508千元,其他借款利率6.00%,金額8,706千元;非流動銀行貸款(無抵押)利率4.04 - 4.50%,金額9,428千元,其他借款利率6.00%,金額43,529千元[39] - 2021年流動銀行貸款(無抵押)利率4.04 - 4.09%,金額9,508千元,其他借款利率6.00%,金額7,970千元;非流動銀行貸款(無抵押)利率4.20 - 5.60%,金額19,017千元,其他借款利率6.00%,金額47,818千元[39] - 2022年一年内或按要求的银行贷款为9508千元,第二年内为9428千元,总计18936千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9508千元、9508千元、9509千元,总计28525千元[41] - 2022年一年内或按要求的其他借款为8706千元,第二年内为8706千元,第三至五年为26118千元,五年以上为8705千元,总计52235千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7970千元、7970千元、23909千元、15939千元,总计55788千元[41] - 2022年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总计71171千元,2021年为84313千元[41] - 2022年集团银行及其他融资为254115000元,2021年为569393000元;2022年12月31日已动用98171000元,2021年已动用92282000元[42] - 公司综合收入由2021年的1372.1百万元增加18.4%至2022年的1624.6百万元[59] - 销售成本由2021年的751.8百万元增加49.6%至2022年的1125.0百万元[67] - 社会统筹收入2021年为181044千元,2022年为257401千元,同比增长42.2%[63] - 个人账户收入2021年为199814千元,2022年为210994千元,同比增长5.6%[63] - 销售成本从2021年的7.518亿元增加49.6%至2022年的11.25025亿元,模拟调整下从7.518亿元增加17.6%至8.841亿元[68][69] - 毛利从2021年的6.203亿元减少19.5%至2022年的4.995亿元,模拟调整下从6.203亿元增加19.4%至7.405亿元[70][72]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1年的2230万元增加50.4%至2022年的3360万元[73]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1年的4.135亿元减少49.9%至2022年的2.073亿元[74][75] - 地区经营开支从2021年的3.9097亿元减少48.0%至2022年的2.03411亿元[74] - 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从2021年的1862.1万元减少100.0%至2022年为0[74] - 第三方获客成本从2021年的393.5万元减少0.6%至2022年的391.3万元[74]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2.48亿元人民币减少59.6%至2022年的1.002亿元人民币[77] - 2021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及可转债公允价值亏损4.195亿元人民币,2022年无相关亏损[78] - 其他开支从2021年的5220万元人民币减少81.3%至2022年的980万元人民币[79] - 融资成本从2021年的2840万元人民币减少38.0%至2022年的1760万元人民币[80] - 2021年所得税抵免1110万元人民币,2022年所得税开支1520万元人民币[81] - 2021年亏损净额5.069亿元人民币,2022年溢利净额1.836亿元人民币[82] - 经调整溢利净额从2021年的1.567亿元人民币增加28.1%至2022年的2.008亿元人民币[8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为23039.6458美元,已发行股份230396458股,每股0.0001美元[8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943亿元人民币,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7120万元人民币,年利率4.04% - 6.00%[8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4.1%,2021年12月31日为5.4%[88]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总额为3910万元,2021年为5300万元[9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2.732亿元,2021年约3.43亿元[9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为1595717千元人民币,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收入为28844千元人民币;2021年分别为1342996千元人民币和29103千元人民币[19] - 2022年报告期初计入合约负债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已确认收入为3883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4429千元人民币[20] - 2022年预期将於一年内确认为收入之金额为3883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4429千元人民币[23] - 2022年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成本为110764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735635千元人民币[25] - 2022年销售医疗健康产品的成本为1738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6160千元人民币[25] - 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由2021年的1343.0百万元增加18.8%至2022年的1595.7百万元[60] - 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收入2021年为29.1百万元,2022年为28.8百万元,维持相对稳定[61] - 国家医保报销方案结算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27.8%增至2022年的28.8%[64] - 国家医保报销方案结算收入2021年为380858千元,2022年为468395千元,同比增长23.0%[63] - 线下医疗机构收入由2021年的1218.9百万元增加12.0%至2022年的1364.9百万元[66] - 线上医疗健康平台收入由2021年的153.2百万元增加69.5%至2022年的259.6百万元[66] - 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毛利从2021年的6.074亿元增加20.0%至模拟调整后2022年的7.290亿元,毛利率从45.2%变为45.7%[72] - 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毛利从2021年的1290万元减少11.4%至2022年的1150万元,毛利率从44.5%降至39.7%[72]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公司于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用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已前瞻地应用于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出现的业务合并,对公司财务状况及表现无影响[13] - 香港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已追溯应用于2021年1月1日或之后可供使用的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对公司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37号(修订本)已前瞻地应用于2022年1月1日尚未完全履行其责任的合约,未识别任何亏损合约,对公司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4] - 2018年至2020年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年度改进中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本自2022年1月1日起已前瞻性应用,因年内公司金融负债无修改或交换,对公司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4] 公司业务运营与发展 - 公司通过线下医疗机构及线上医疗健康平台提供中医医疗健康服务及产品,2018年在微信官方账号推出线上预约等服务[43][44] - 公司发展出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诊疗法,通过线下和线上结合的医疗服务网络提供解决方案[45] - 公司建立线下医疗机构端数字化店员系统、医务端CRM系统、智能审方合规平台和业务全流程闭环的ERP系统加强运营标准化和数字化[46] - 2021年12月政策允许中医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销售饮片时按不超25%的加成进行销售[47] - 规划提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数由2020年的0.49人增长至2025年的0.62人[47] - 规划提出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预计由2020年的85.86%增长至2025年的100.0%[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多地拥有及经营48家“固生堂”品牌私立营利性医疗机构[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及经营多种线上渠道,包括官网、手机应用等[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及经营五家线下药房用于销售医疗健康产品[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与13个第三方线上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线上预约服务[49] - 2022年10月公司订立合同收购杭州大同93%股权,11月完成收购[49] - 2022年11月公司订立合同收购千诚护理院及回元堂国药舘100%股权,2023年1月完成收购[4
固生堂(02273)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5 16:3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702,902千元,较2021年同期的598,189千元增加104,713千元,增幅17.5%[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198,895千元,较2021年同期的268,076千元减少69,181千元,降幅25.8%[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53,290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348,299千元,增加401,589千元,扭亏为盈[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溢利55,762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349,734千元,增加405,496千元,扭亏为盈[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调整净溢利64,319千元,较2021年同期的45,911千元增加18,408千元,增幅40.1%[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每股基本溢利0.24分,2021年同期亏损3.81分,增加4.05分,扭亏为盈[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28.3%,较2021年同期的44.8%下降16.5%[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溢利率7.9%,2021年同期为 - 58.5%,增加66.4%[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调整净利率9.2%,较2021年同期的7.7%增加1.5%[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7.02902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5.98189亿元增长17.5%[19][21][22]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的3.30113亿元增加52.7%至2022年上半年的5.04007亿元[24][25]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301亿元增加17.9%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893亿元[27] - 毛利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681亿元减少25.8%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989亿元;模拟调整后,毛利从2.681亿元增加17.0%至3.136亿元[28][30]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30万元增加12.2%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60万元[3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952亿元减少53.2%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9130万元[33] - 行政开支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020万元减少14.7%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130万元[34] - 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及可转股债券公允价值亏损3.407亿元,2022年报告期内无相关亏损[35] - 其他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1370万元减少54.9%至2022年上半年的620万元[36] - 融资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的1750万元减少50.3%至2022年上半年的870万元[37]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250万元,2021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40万元[37] - 2022年上半年溢利净额5580万元,2021年上半年亏损净额3.497亿元[38] - 经调整溢利净额从2021年上半年的4590万元增加40.1%至2022年上半年的6430万元[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2303.96458万美元,已发行股份数为2.30396458亿股,每股0.0001美元[4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378亿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7920万元,年利率4.04% - 6.00%[4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5.0%[42]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总额约为1750万元,2021年上半年为1680万元[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11960万元,2021年同期约为人民币15090万元[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702,90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98,189千元人民币[7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55,76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亏损349,734千元人民币[7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174,501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094,968千元人民币[8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198,841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296,832千元人民币[8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444,111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521,135千元人民币[8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38,034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321,254千元人民币[8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591,197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549,411千元人民币[81]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55,762千元[82] - 2022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亏损68,939千元,将公司功能货币换算成呈列货币收益为46,406千元,期内全面(亏损)╱收益总额为33,229千元[82] - 2022年6月30日储备账包括综合储备1,590,248,000元,2021年6月30日为 - 849,807,000元[82] - 2021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349,734千元,期内全面收益╱(亏损)总额为 - 320,073千元[83] - 2021年发行普通股、已行使购股权、自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转拨分别使权益增加349,442千元、36,754千元、217,816千元[83]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53,290千元,2021年除税前亏损为348,299千元[84] - 2022年融资成本为8,715千元,2021年为17,518千元[84] - 2022年经营所得现金为70,607千元,2021年为68,187千元[84] - 2022年已收利息为4,928千元,已付企业所得税为 - 5,192千元;2021年已收利息为1,760千元,已付企业所得税为 - 5,697千元[84]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70,343千元,2021年为64,250千元[84] - 2022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702,902千元,2021年同期为598,189千元[91]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1,611千元,2021年同期为10,347千元[93]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8,715千元,2021年同期为17,518千元[94]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94,876千元,2021年同期所得为11,331千元[85]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63,753千元,2021年同期所得为164,556千元[85]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88,286千元,2021年同期增加为240,137千元[85] - 2022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37,765千元,2021年同期为486,203千元[85]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31,332千元,购入时原到期日不足三个月的非抵押定期存款为310,000千元,受限制现金为3,567千元[86] - 2022年上半年即期税项3,865千元,2021年为8,590千元;递延税项(6,337)千元,2021年为(7,155)千元[101] - 2022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55,477千元,2021年为亏损349,808千元[103]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0.24人民币分,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3.81人民币分[105] - 2022年每股摊薄盈利0.23人民币分,2021年每股摊薄亏损3.81人民币分[109] - 2022年上半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7,049,000元,2021年为16,560,000元[110] - 2022年上半年收购无形资产合计成本440,000元,2021年为10,275,000元[1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金收入为51.3万元,2021年同期为85.7万元[113] - 商誉成本2022年期/年末为691165千元,2021年期/年末为547660千元;账面净值2022年期/年末为739781千元,2021年期/年末为688615千元[114] - 存货中药品、消耗品及包装材料2022年6月30日为78796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77364千元[115] - 贸易应收款项2022年6月30日为66176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72696千元[116]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应收雇员款项等合计2022年6月30日为110036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9294千元[1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22年6月30日为93776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30704千元[119]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2022年6月30日为13454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1332千元[121]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2022年6月30日为7922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84313千元[122] - 2022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融资为509393000元,已动用88447000元;2021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融资为569393000元,已动用92282000元[124]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法定普通股264,430,287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对应股本均为26千美元;已发行并缴足普通股230,396,458股,对应股本均为147千元人民币[125] - 2021年公司多次发行普通股,包括向雇员及外部投资者等发行,如4月27日向雇员及外部投资者持股平台发行9,130,456股,收到现金代价1.47571亿元人民币等,2021年底及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达230,396,458股,股本147千元人民币,股份溢价3,086,655千元人民币,总计3,086,802千元人民币[126] - 2022年5月31日,公司收购北京国宗全部股权,现金代价5372万元人民币,收购产生商誉5116.6万元人民币,收购相关现金流出净额4976.3万元人民币[128][129][130] - 自收购北京国宗以来,为集团收入贡献345.3万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录得收益净额25.8万元人民币;若合并期初进行,对集团收入及亏损贡献分别为1803.1万元人民币及65.5万元人民币[130]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公司概无资产已作抵押以取得融资[131]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订约但未拨备的租赁物业装修及设备资本承担为3331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5230千元人民币[13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为5408千元人民币,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8557千元人民币,总计1396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分别为5493千元人民币、17337千元人民币,总计22830千元人民币[132] - 2022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为250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3207千元[133] - 2022年6月30日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为7922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84313千元[134]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或然代价)2022年贴现率为11.13%,2021年为10.03% - 12.05%[137]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或然代价)贴现率上升/
固生堂(02273)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7 16:3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13.72亿元,较2020年的9.25亿元增长44.67亿元,增幅48.3%[9] - 2021年公司毛利6.20亿元,较2020年的4.37亿元增长1.83亿元,增幅41.8%[9] - 2021年公司除税前亏损5.18亿元,较2020年的2.42亿元增加2.76亿元,增幅114.3%[9] - 2021年公司年内亏损5.07亿元,较2020年的2.55亿元增加2.52亿元,增幅98.5%[9] - 2021年公司经调整净溢利1.57亿元,较2020年的0.85亿元增长0.72亿元,增幅85.0%[9] - 2021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4.38元,较2020年的3.28元增加1.10元,增幅 -33.5%[9] - 2021年公司毛利率45.2%,较2020年的47.3%下降2.1%[9] - 2021年公司净亏损率36.9%,较2020年的27.6%下降9.3%[9] - 2021年公司经调整净利率11.4%,较2020年的9.2%上升2.2%[9] - 综合总收入从2020年约9.254亿元增至2021年约13.721亿元,增幅48.3%[34] - 销售成本从2020年约4.879亿元增至2021年约7.518亿元,增幅54.1%[41] - 毛利从2020年4.375亿元增至2021年6.203亿元,毛利率从47.3%降至45.2%[42]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0年2.59704亿元增至2021年4.13526亿元,增幅59.2%[43]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0年约2.597亿元增加59.2%至2021年约4.135亿元[44] - 行政开支从2020年约7040万元大幅增加252.4%至2021年约2.48亿元[45] - 2021年末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及可转股债券公允价值约4.195亿元(2020年约3.162亿元)[45] - 其他开支从2020年约1110万元大幅增加369.1%至2021年约5220万元[45] - 融资成本从2020年约3350万元减少15.2%至2021年约2840万元[45] - 所得税从2020年约1360万元减少182.1%至2021年约 - 1110万元[45] - 年内亏损从2020年约2.553亿元增加98.5%至2021年约5.069亿元[46] - 经调整溢利净额从2020年约8470万元增加85%至2021年约1.567亿元[46] - 2021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07亿元(2020年末为2.5亿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8430万元(2020年末为1.451亿元),年利率4.04% - 6.00%[4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4%[51] - 2021年贸易应收款项抵押金额为0(2020年为16,256千元),预付款项等抵押金额为0(2020年为60,317千元)[52] - 2021年资本开支总额约为53.0百万元(2020年约为17.0百万元)[52] - 2021年员工成本约为344.0百万元(2020年约为181.1百万元)[5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15.936亿元[7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30,396,458股[88]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30,396,458股[9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占总收入比例不足30%[14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15.4%,五大供应商占38.1%[14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慈善捐赠金额为人民币270万元,2020年为人民币60万元[14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付及应付外聘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相关审核服务薪酬为5,843千元人民币,年度审核服务为3,300千元人民币,非审核服务为770千元人民币[17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为13.43亿元,较2020年的8.92亿元增长50.6%[29] - 2021年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收入为2910.3万元,较2020年的3356.9万元下降13.3%[29] - 2021年合计收入为13.72亿元,较2020年的9.25亿元增长48.3%[29] - 2021年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毛利为6.07亿元,毛利率45.2%,较2020年的4.24亿元、毛利率47.5%下降2.3%[30] - 2021年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毛利为1294.3万元,毛利率44.5%,较2020年的1358.4万元、毛利率40.5%增长4.0%[30] - 2021年合计毛利为6.20亿元,毛利率45.2%,较2020年的4.37亿元、毛利率47.3%下降[30] -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从2020年约8.918亿元增至2021年约13.43亿元,增幅50.6%[35] - 医疗健康产品销售收入从2020年约3360万元减至2021年约2910万元,降幅13.3%[36] - 2021年公共医保范围内收入占比27.8%,较2020年的28.9%下降1.1%,收入从26.7088亿元增至38.0858亿元,增幅42.6%[38] - 2021年公共医保范围外收入占比72.2%,较2020年的71.1%上升,收入从65.8278亿元增至99.1241亿元,增幅50.6%[38] - 线下医疗机构收入从2020年约9.013亿元增至2021年约12.189亿元,增幅35.2%[40] - 线上医疗健康平台收入从2020年约2410万元增至2021年约1.532亿元,增幅536.3%[40] 客户相关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服务人次近1000万,2021年年度服务人次约270万[11] - 过去三年用户就诊次均消费分别约为515、518、513元,客单价未大幅变化或提高[1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过去三年用户回头率均超50%[13] - 过去三年会员人数分别为25,310、55,373、139,039人[13] - 过去三年会员年回头率分别约为88.2%、89.1%、87.3%[13] - 过去三年会员用户消费占比分别约为8%、24%、31%[13] - 2021年新客户数量为526,820,2020年为361,754 [25] - 截至2021年末累计客户数量为2,180,825,2020年末为1,654,005 [25] - 2021年客户就诊次数为2,673千次,2020年为1,787千次 [25] - 截至2021年末累计客户就诊次数为9,929千次,2020年末为7,256千次 [25] - 2021年客户回头率为62.8%,2020年为57.5% [25] - 2021年就诊次均消费为513元,2020年为518元 [25] - 2021年有消费的会员人数为138,328,2020年为79,745 [27] - 2021年会员就诊人次为752千,2020年为369千 [27] - 2021年会员回头率为87.3%,2020年为89.1% [27] - 2021年95%的客户来自官方渠道,5%新客来自第三方平台;2020年96%客户来自官方渠道,4%来自第三方平台;2020年和2021年第三方获客成本分别为450万元和390万元[44] 公司业务布局与合作 - 公司42家线下医疗机构覆盖11个城市[15] - 超2万名知名中医师通过公司线上线下服务网络提供中医服务[15] - 公司已与超十家中医药大学、三甲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医联体工作[1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北京等多地拥有及经营42家“固生堂”品牌私立营利性医疗机构[24] 公司2021年管理举措 - 2021年公司在数字化运营及合规管控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建立线下医疗机构端数字化店员系统、医务端CRM系统、智能审方合规平台和业务全流程闭环的ERP系统[17] - 2021年公司针对各细分领域组建管理委员会,加强精细化管理,打造服务体系并储备人才[17] - 2021年公司将佛山、中山区域合并至广州大区形成广佛中大区,将苏州、无锡、南京合并成为江苏大区,减少管理核算单元[18] 公司社会责任与公益 - 2021年公司累计为疫情防护派遣医护人员1000余 人次,协助各地完成超30万人次的核酸筛查[18] - 公司向河南中医药大学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向广州市越秀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0万元人民币[18] 公司2022年发展计划 - 公司计划2022年发展OMO业务,完善互联网诊疗系统并与医保连接[19] - 公司计划2022年加强医生合伙人计划,强化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战略[19] - 公司计划2022年加强医联体合作,增加合作的公立医院和中医药大学数量[20] - 公司计划2022年提高研发投入,落实常用处方—院内制剂—药品体系搭建等[20] - 公司计划2022年扩大会员体系,探索新的会员服务内容和模式,发展家庭医生服务[20] - 公司计划推出四诊仪等智能硬件设备提升远程医疗服务中辅助诊疗能力[32] 公司上市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2月10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76] - 公司名称于2021年9月24日从「Gushengtang (Cayman) Ltd.」变更为「固生堂控股有限公司」[76] - 公司以29.00港元发行27,878,000股普通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75.9百万港元[56] - 拓展线上线下业务及加强融合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占比69.9%,金额541.3百万港元[57] - 加强研发能力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占比9.6%,金额74.8百万港元[57] - 加强供应链能力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占比9.6%,金额74.8百万港元[59] - 截至报告日期,集团已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8.0百万港元[60] 公司董事及管理层情况 - 涂先生在医疗行业拥有逾17年经验,2010年9月创办广东固生堂并担任董事会主席,至2021年3月担任总经理[62] - 蒋晓冬先生45岁,2014年8月21日获委任为董事,2021年5月25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在投资行业拥有逾16年经验[63] - HUANG Jingsheng先生64岁,2014年8月21日获委任为董事,2021年5月25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在初创企业、融资及投资方面拥有约20年经验[63] - 徐永久先生44岁,2017年7月15日获委任为董事,2021年5月25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在战略及投资方面拥有约13年经验[65] - 刘康华先生35岁,2021年5月25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在质量控制及内部控制方面拥有约13年经验[65] - 涂先生自2014年11月至2020年12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62] - 涂先生于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医馆社区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62] - 涂先生自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担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62] - Huang先生于2010年5月至2019年5月担任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3] - Huang先生自2015年12月以来担任宜人金科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0年1月调任董事[63] - 高建先生于2021年5月25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20年2月起担任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等职[66] - 金旭女士于2021年11月1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基金管理方面拥有逾28年经验,自2017年2月起担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募基金专业委员会主席[67] - 李铁先生于2021年11月1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财务及会计方面拥有逾19年经验,自2016年7月起担任理想汽车董事兼首席财务官[67] - 吴太兵先生于2021年11月1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企业管理方面拥有约19年经验,自2003年10月起担任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69] - 邓仕刚先生于2019年8月5日获委任为集团首席财务官,在财务及会计方面拥有逾23年经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