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02273)

搜索文档
2023年业绩点评:业绩表现亮眼,门店扩张与医生储备保障增长
东吴证券· 2024-03-29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营业总收入达到23.27亿元,同比增长43.05%[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增长37.6%[1] - 公司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05亿元,同比增长53.6%[1] - 公司2023年客户就诊量增长迅速,新增客户80.4万人,客户回头率稳定在65.2%以上[1] - 公司2023年持续加强医联体合作,全国医联体合作单位超过20家[1]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2025年经调整净利润预计为4.05/5.31亿元,2026年预计为6.75亿元[2]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核心医生人才流失风险、并购整合风险、医保控费收紧风险等[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海外公司固生堂的财务预测表显示,2026年预计营业总收入将达到506.21亿元,较2023年增长117.7%[4] - 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641.57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5.35元[4] - ROIC预计在2026年达到17.41%,ROE预计为16.92%[4] - 预计2026年的P/E为15.24,P/B为2.58,EV/EBITDA为11.28[4]
2023年报点评:全年业绩高速增长,业务版图持续扩张
华福证券· 2024-03-29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23.23亿元,同比增长43%[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比增长39.6%[1] - 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11%、6.66%、1.10%[1] - 公司2024年预测归母净利为3.67亿元,2025年为4.79亿元[2] 业绩展望 - 公司2023A至2026E的主营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8%、43%、29%、25%、19%[3] - 公司2023A至2026E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36%、38%、45%、31%、24%[3] - 公司2023A至2026E的EPS分别为0.74、1.02、1.49、1.94、2.40[3] - 公司2023A至2026E的市盈率分别为56.4、41.0、28.2、21.6、17.4[3]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A至2026E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1.8%、34.7%、34.3%、33.5%[4] - 公司2023A至2026E的ROE分别为12.5%、14.7%、16.5%、17.2%[4] 其他信息 - 华福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6] - 报告中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公司不对信息的准确性作保证[7] - 投资评级包括买入、持有、中性、回避、卖出、强于大市、跟随大市、弱于大市等不同等级[11]
2023年年报业绩点评:年度业绩贴前期预告上限,需求旺盛促持续高增长
民生证券· 2024-03-29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23.23亿元,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43%[1] - 公司线下业务收入达到20.37亿元,同比增长49.2%,线上业务收入为2.86亿元,同比增长10.2%[2] - 公司新客户达到80.40万人次,客户就诊人次为429.7万人次,次均消费541元,客户回头率为65.2%[3] - 公司累计回购32次,耗资1.43亿港元,展现长期发展信心[3]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504.6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约117.3%[6]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收购宝中堂新加坡100%股权,扩大线下门诊网络,开启中医国际化征程[2]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30.20亿元、39.11亿元和50.4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00%、29.50%和29.00%[3] - 2023年营业收入为2,323百万人民币,2024年预测为3,020百万人民币,2025年预测为3,911百万人民币,2026年预测为5,046百万人民币[5]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52百万人民币,2024年预测为356百万人民币,2025年预测为483百万人民币,2026年预测为646百万人民币[5] - 2026年预计每股收益为2.62元,较2023年增长约156.9%[6] - ROE预计在2026年达到17.05%,较2023年增长约55.7%[6]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行业竞争加剧、营销模式适应性不足、市场规模低于预期、医患纠纷和门店扩建不及预期等[4]
线下收入高增,扩张有序进行
国金证券· 2024-03-28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23.23亿元,同比增长43%[1] - 公司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05亿元,同比增长54%[1] - 公司线下医疗机构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49%[2] - 公司线上医疗健康平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0%[2] - 公司客户就诊人次为429.7万人次,同比增长46%[2] - 公司客户回头率为65.2%,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2] - 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2.11%,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2] - 公司毛利率为30.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2]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4.45/5.83亿元,同比增长33%、32%、31%[2] - 公司现价对应PE为31/24/18倍,维持P/B“买入”评级[2] 未来展望 - 2026年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505.7亿元,增长率为29.2%[3] - 2026年应收款项预计达到64.4亿元,较2021年增长约254.5%[3] - 2026年固定资产周转天数预计为9.4天,较2021年下降约45.2%[3] 市场趋势 - 2023年市场中相关报告投资建议以"买入"为主,得分最高[4] - 2023年历史推荐目标价为4元,较市价上涨幅度在15%以上[5] 其他 - 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6]
公司稳步扩张,患者数量快速增长带来业绩高增速
平安证券· 2024-03-28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23.23亿元,同比增长43.0%[1] - 公司扣非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比增长39.6%[1] - 公司就诊人次达到430万,同比增长46%[1] - 公司线下收入为20.37亿元,同比增长49.2%[5] - 公司2024-2026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58亿元、4.82亿元和6.42亿元[5] 财务数据 - 公司获客效率提升,销售费用率下降至12.09%[4] - 公司毛利率为30.13%,略有下滑[3] - 固生堂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2026年预计流动资产将达到4,615百万元,非流动资产将达到1,311百万元[8] 市场扩张和风险 - 公司在多个城市拥有及经营56家医疗机构,持续扩张[2] - 公司面临扩张不达预期、疫情反复和医患纠纷等风险[7] 投资评级 - 公司长期成长逻辑不变,维持“强烈推荐”评级[6] - 平安证券研究所对固生堂公司股票投资评级为强烈推荐,预计股价表现将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9] - 平安证券研究所提醒投资者证券市场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11]
固生堂(0227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8:31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为2,323.4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3.0%[1] - 毛利达到700.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0.1%[2] - 溢利淨额为252.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9.6%[3] - 经调整溢利淨额为304.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53.6%[4]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599,848千元,较2022年的1,107,644千元增长[39] - 2023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252,202千元,较2022年的180,854千元增长[48]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01,300千元,较2022年的994,330千元增长[51] - 公司在2023年的贸易应付款项和应付票据总额为286,619千元,较2022年的164,305千元有显著增长[52] -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0.7%[132] 业务发展 -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客户合约,2023年达到2,323,351千元,较2022年增加[34] - 公司已建立綜合會員制度,为客户提供重大权利,预付会员卡款项按独立售价分配至各履约责任[37] - 公司在业务回顾中强调了致力于提供全面中医医疗健康服务及产品,以“良心醫,放心藥”为核心价值观[54] - 公司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医疗服务网络提供中医医疗健康解决方案,致力于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医疗健康管理需求[58] - 公司持续加强运营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建立了数字化店员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智能审方合规平台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60][61][62][63] -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并经营56家医疗机构,包括线下医疗机构和线上医疗平台[88] - 公司客户群体在报告期内实现稳定增长,新客户达到803,973人,年末累计客户达到3,536,797人[90] - 公司会员计划的会员人数增长,曾在医疗服务网络消费的会员人数为364,482人[92] - 公司将继续强化师带徒模式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青年医师团队素质[97] - 公司计划推出智能硬件设备提升远程中医医疗健康服务能力[98] -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产品化和标准化[100] - 公司通过战略性收购和内部增长拓展在中国的业务足迹[78] 政策及合规 - 公司相信新政策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同时也将促进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扩张[65] - 公司在2022年3月,国家出台了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的政策,为公司的商业模式提供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66]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角色未分离,董事会认为目前管理架构有效,将继续审查和监查企业管治常规[155]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的标准守则,董事、高级管理层成员和员工需遵守公司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56]
业绩增长势头强劲,持续回购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长城证券· 2024-02-22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5亿至2.55亿元,同比增长35%至41%[1] - 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2.95亿元至3.05亿元,同比增加49%至54%[1] - 公司业绩增长势头强劲,利润超预期[1] - 公司预计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23.09亿元、30.25亿元、39.4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3.00亿元、4.05亿元、5.45亿元[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致力于提供全面积优质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1] - 公司业务持续扩张,包括线上医疗健康平台及线下医疗机构的医师数量增加[1] - 公司成立全国专家委员会,囊括了50多位国家级名中医和省市级名医[3] - 公司与20多家公立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在全国成立了50多个名医传承工作室[3] - 公司拥有超过3万名职业中医师,包括79位国家级名中医师和230位省级名中医[3] 股份回购情况 - 公司在2024年1月共进行8次回购,涉及96.5万股股份,动用资金达4147.5万港元[5] - 公司进行了4次回购注销,回购股份数量约59万股,回购资金总额约为2471万港元[5] - 公司进行了4次信托回购,回购股份数量约为37.5万股,回购资金总额约为1676.6万港元[5] 财务展望 - 公司资产总计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4,247百万元[9]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3,948百万元,较2021年增长187.6%[9] - 2025年预计净利润将达到501百万元,较2021年增长197.4%[9] - 2025年预计每股收益将达到2.03元,较2021年增长198.5%[9] - 2025年预计ROE将达到17.8%,较2021年增长150.8%[9]
固生堂(0227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2 16:31
公司业务及发展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达到986,126千元,同比增长40.3%[5] - 公司通过线下醫療機構及線上醫療健康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中醫醫療健康服務及產品[6][7][8] - 公司致力于提供中醫與西醫相結合的診療法,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醫療健康管理需求[7][8] - 公司持续加强运营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提供优化的客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9][10][11] - 公司在中国市场扩展业务版图,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拥有和经营53家医疗机构[23] - 公司通过收购和设立新的医疗机构扩大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品牌知名度,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投入业务运营[24] - 公司会员计划有效吸引客户,会员回头率为85.5%,会员就诊人次达到621千[27] - 公司认为COVID-19疫情对经营和财务表现影响不重大,将继续密切监测疫情指标,采取措施防止传播[30] - 公司将继续强化品牌价值优势,吸引优质医疗资源加入平台,解决客户痛点,推进医疗联合体合作[32] - 公司将继续培养中医药人才,加速专职医师队伍建设,提供全面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医生与客户双赢的服务模式[33] - 公司计划推出智能硬件设备提升远程中医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数字化运营实现精细化服务,预计将提升供应链规模和运营效率[34] - 公司已取得多款中医院内制剂备案凭证,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品标准化和产品化,预计生产更多院内制剂[35] - 公司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升级ERP系统,加强控制流程和信用风险管理,建立中药材战略储备机制[36] 财务表现 - 公司的综合收入由2022年同期的702.9百万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的986.1百万人民币,主要来自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增加[37] - 公司来自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长40.4%,主要来自新收购及现有线下医疗机构产生的收入增加以及线上医疗平台的业务扩张[38] - 公司来自销售医疗健康产品的收入增长35.2%,主要由于2023年上半年通过线下渠道售出的医疗健康产品销量增加[39] - 公司的销售成本增长39.5%,主要是由于2023年上半年医师成本及材料成本上涨所致[42] - 公司的毛利增长42.3%,主要来自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和销售医疗健康产品的毛利增加[44] - 公司提供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的毛利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192.4百萬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277.7百萬元,增幅44.4%[46] - 销售醫療健康產品的毛利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6.5百萬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5.2百萬元,下降19.5%[47] - 其他收入及收益大幅增加218.2%,主要来源于外汇收益和政府补贴[48] - 销售及分銷開支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91.3百萬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120.2百萬元,增幅31.7%[50] - 公司期内溢利增加39.6%,从2022年6月30日的53.6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93.2百万元[57]
固生堂(0227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1 16:37
综合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9.861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7.029亿人民币增加40.3%[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溢利净额为9320万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经重列后的5360万人民币有所增加[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为1.018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经重列后的6210万人民币增加63.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82945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98895亿人民币[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0699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5329万人民币[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9320.2万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5357.7万人民币[3] - 公司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3.97534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2.58645亿人民币[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7.56871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3.59611亿人民币[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5.41206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5.54317亿人民币[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2.84159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7.1801亿人民币[6]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986,126千元,2022年同期为702,902千元[1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36,942千元,2022年同期为11,611千元[14] - 2023年上半年即期所得税为23,104千元,递延所得税为 - 9,316千元,税项开支总额为13,788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865千元、 - 4,152千元、 - 287千元[20]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92,749千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34,975,233股;2022年同期分别为53,289千元和230,396,458股[22] - 2023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46,501,235股,2022年为238,072,026股[22] - 2023年6月30日商誉账面净值为911,675千元,较2022年末的816,672千元增长11.63%[2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15,739千元,较2022年末的89,411千元增长29.44%[24]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74,992千元,较2022年末的994,330千元增长28.23%[2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163,129千元,较2022年末的164,305千元下降0.71%[27] - 公司综合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7.029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9.861亿元,同比增长40.3%[46] - 销售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5.04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7.032亿元,同比增长39.5%[51] - 医师成本及材料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3.89343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5.57707亿元,同比增长43.2%[52] - 定期经营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1.14664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45474亿元,同比增长26.9%[52] - 医师成本及材料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3.893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5.577亿元,增幅43.2%[53] - 定期经营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1.147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455亿元,增幅26.9%[53] - 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1.989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2.829亿元,增幅42.3%[54]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116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3690万元,增幅218.2%[57]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913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202亿元,增幅31.7%[58][59] - 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513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6980万元,增幅36.0%[60] - 融资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87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590万元,增幅82.6%[62] - 期内溢利从2022年上半年536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9320万元[64] - 经调整溢利净额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6210万元(经重列)增加63.8%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18亿元[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2.75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9.943亿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420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7120万元),年利率介乎3.50%至4.09%[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1%[70]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2990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人民币1750万元)[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1.66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196亿元增加[8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为965,311千元,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收入为20,815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687,507千元和15,395千元[13] - 2023年上半年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成本为687,606千元,销售医疗健康产品的成本为15,575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495,124千元和8,883千元[16] - 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6.875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9.653亿元,同比增长40.4%[46][47] - 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154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2080万元,同比增长35.2%[46][48] - 线下医疗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5.814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8.564亿元,同比增长47.3%[49][50] - 线上医疗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1.215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297亿元,同比增长6.8%[49][50] - 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1.924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2.777亿元,增幅44.4%,毛利率从28.0%升至28.8%[55] - 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650万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520万元,降幅19.5%,毛利率从42.3%降至25.2%[56] 税收政策相关 - 中国内地经营的附属公司一般按25%缴纳企业所得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享15%优惠税率,部分“小微企业”享5%优惠税率[18] - 香港注册成立的附属公司按16.5%税率缴纳所得税,报告期内公司无源自香港的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19] 股息相关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未建议任何股息[21] 公司业务模式及发展举措 - 公司结合线下医疗机构与线上医疗健康平台,自2018年在微信官方账号推出线上服务[29] - 公司发展出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诊疗法,通过结合的医疗服务网络提供解决方案[30] - 公司建立线下医疗机构端数字化店员系统,加强与客户互动[31] - 公司建立医务端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对医疗专业团队进行数字化分析[31] - 公司搭建智能审方合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规控制[31] - 公司搭建业务全流程闭环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提高管理效率[31] - 公司计划推出四诊仪等智能硬件设备提升远程中医医疗服务辅助诊疗能力[44] 行业政策环境 - 中医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销售饮片时加价不超25%[32] -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将从2020年的0.49人增长至2025年的0.62人[32] - 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预计从2020年的85.86%增长至2025年的100.0%[32] -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推进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公司门诊服务预期蓬勃发展[33] - 2022 - 2023年多项政策解决公司基层医生供给不足问题[32][33][34] - 2022年国家部署“互联网 + 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为公司运营提供长期政策支持[33] -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加大“十四五”期间支持中医药发展力度,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符合政策[34] - 2023年多部门联合发布方案推动中医文化发展,公司预期把握契机实现增长[34] 公司机构及客户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多地拥有及经营53家医疗机构、4家线下药房,与17个第三方线上平台建立合作关系[35] - 2023年3 - 4月,公司收购昆山明泰、无锡李同丰医院、武汉颐德100%股权,并新成立佛山禅城分院,均已投入运营[35] - 2023年上半年新客户346,679人,2022年同期为246,325人[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客户3,079,503人,2022年同期为2,427,150人[37]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就诊人次1,806千,2022年同期为1,323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客户就诊人次14,681千,2022年同期为11,253千[37]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回头率67.3%,2022年同期为66.9%[37] - 2023年上半年就诊次均消费546元,2022年同期为531元[37] - 2023年上半年曾消费会员人数174,734人,2022年同期为99,201人[40] - 2023年上半年会员就诊人次621千,2022年同期为366千[40] 公司股本及股份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24079.6458美元,已发行股份数目为2.40796458亿股,每股0.0001美元[67] - 公司以29.00港元发行2787.8万股普通股,于2021年12月10日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759亿港元[73] - 拓展线上线下业务拟动用金额5.413亿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的69.9%,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1.687亿港元,余下2.095亿港元预计2025年年底之前动用[74] - 加强研发能力拟动用金额7480万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的9.6%,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1130万港元,余下5510万港元预计2025年年底之前动用[74] - 加强供应链能力拟动用金额7480万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的9.6%,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770万港元,余下6370万港元预计2025年年底之前动用[74]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4.701亿港元,余下所得款项净额已存入银行[75] - 2023年3月22日公司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配售及认购股份均为1040万股,每股价格52.67港元[76] - 2023年3月21日公司股份收市价为每股57.25港元,配售及认购事项分别于3月24日及30日完成[77] - 认购股份面值总额为1040美元,先旧后新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3961亿港元[78] - 拓展线下医疗机构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3.2377亿港元,占比60%;升级及深化线上医疗健康平台整合拟使用1.0792亿港元,占比20%;丰富产品组合和规范医疗解决方案及改善信息技术系统各拟使用5396万港元,各占比10%,预期2027年年底前动用[79] 公司人员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2155名雇员,较2022年6月30日的1805名增加[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医师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员1125名,占比52%;管理、营运及其他472名,占比24%;销售及营销410名,占比17%;供应链98名,占比5%;信息技术及研发50名,占比2%[81]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C.2.1条外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84]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高级管理层成员及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遵守标准守则规定,未发现高级管理层成员或有关雇员违反标准守则的行为[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7] -
固生堂(0227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9 16:5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22年与多家三甲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高水平临床专科能力建设[16] - 公司通过自有医生培养体系,解决基层医生职称晋升难题[17] - 公司在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通过互联网诊疗方式保证中医诊疗服务不中断[20] - 公司在2022年12月开始推出新冠康复治疗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1] - 公司计划通过发展OMO业务、加强医生合伙人计划、加强医联体合作、提高研发投入、扩大会员体系等方式确保2023年实现高质量的高速增长,满足患者需求[29] - 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医医疗健康服务领域,通过线下医疗机构和线上医疗健康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和产品[34] - 公司将传统中医基础医疗诊疗方法与西医结合,提供全面的中医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方面[35] - 公司持续加强运营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以提高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36] - 公司建立了線下醫療機構端的數字化店員系統,加强与客户的互动,提升客户就诊量和回头率[37] - 公司建立了醫務端的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提高醫療專業團隊的運營效率[38] - 公司搭建了智能審方合規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规控制[39] - 公司搭建了業務全流程閉環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提高管理效率[40] 政府支持 - 政府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中医药特色发展,为公司业务營運提供安全性[41] - 政府加大对中医药服务的支持,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有利于公司获得更多医生资源[42] - 政府提出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为公司商业模式提供进一步鼓励和支持[43] COVID-19疫情影响 - COVID-19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30家线下医疗机构平均停业约31天[57] - COVID-19疫情可能对公司线下医疗健康服务和产品需求产生重大不利影响[58] - 公司扩大服务范围,涵盖线下和线上渠道治疗COVID-19,推出COVID-19康复治疗服务[60] - 公司认为COVID-19疫情对经营和财务表现影响不重大,将继续密切监测疫情指标并采取措施[6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度收入达到1,624,561千元,同比增长18.4%[5] - 毛利率为30.8%,较去年同期下降14.4%[5] - 2022年經調整溢利淨額为200,806千元,同比增长28.1%[5] - 公司2022年收入1,624.6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8.4%,主要来自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收入增加[6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长18.8%,达到1,595.7百万人民币[6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销售医疗健康产品的收入维持相对稳定,为28.8百万人民币[7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通过国家医保报销方案结算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增至28.8%,主要因为合资格的線下醫療機構增加[7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線下醫療機構的收入增长12.0%,达到1,364.9百万人民币;来自線上醫療健康平台的收入增长69.5%,达到259.6百万人民币[7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销售成本增加49.6%,达到1,125.0百万人民币,主要是由于醫師成本、材料成本及定期經營开支的增加[76] - 通过业务重组,公司的销售成本中包括更多与使用权资产及翻新線下醫療機構有关的折旧及摊销开支,员工成本也增加,导致销售成本增加17.6%至884.1百万人民币[78] - 公司的毛利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620.3百万人民币减少19.5%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499.5百万人民币,主要是由于線下醫療機構的業務重組导致销售成本增加[79] - 2022年,公司提供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的毛利为488,073千元,毛利率为30.6%,较2021年有所下降[80] - 2022年,公司銷售醫療健康產品的毛利为11,463千元,毛利率为39.7%,较2021年有所下降[80] - 在模擬調整下,2022年公司的毛利总额增加至740,452千元,主要得益于提供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的毛利增加[81]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在2022年增加至33.6百万元,主要受政府補助增加和利息收入增加的影响[82] - 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在2022年减少至207,324千元,主要是由于業務重組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