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制药(01530)

搜索文档
三生制药(0153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30 16:38
公司人员相关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数目为5160人[7] - 2022年1月21日,黄祖耀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WONG Da Silva Lap Yan Leo De Rothschild博士(前名黄立恩)辞任相关职务[9][10] - 2022年2月10日,黎少娟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法定代表,李国辉辞任相关职务[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员共5160名,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5.949亿元[11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约2611名销售及营销人员、1020名分经销商及1805名第三方推广商[69] - 集团研发团队由近600名科学家组成[55] 公司股权及股东权益相关 - 董事娄竞于公司股份中权益总计527,389,063股,占比21.62%[140] - 董事苏冬梅于公司股份中权益总计24,824,630股,占比1.02%[140] - 董事黄斌于公司股份中权益为32,197,350股,占比1.32%[140] - 娄竞于相联法团三生国健的权益为25,160,657股,占比4.54%[144] - 苏冬梅于相联法团三生国健的权益为200,000股,占比0.04%[144] - Decade Sunshine Limited等多家股东于公司股份中权益为476,774,553股,占比19.55%[147] - 邢丽莉于公司股份中权益总计527,389,063股,占比21.62%[147] - TMF (Cayman) Ltd.于公司股份中权益为578,500,543股,占比23.72%[147] - BlackRock, Inc.于公司股份中权益为217,553,919股,占比8.92%,淡仓302,500股,占比0.01%[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438,845,412股[142] - 2022年1月13日,公司自CS Sunshine场外购回85760087股股份,占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约3.4%,总代价581453389.86港元,每股6.78港元[132] - 2022年1月13日,Mighty Decade Limited自CS Sunshine收购40357688股股份,占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6%,总代价273625124.64港元,每股6.78港元,交易后CS Sunshine持有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4.20%[132] - 根据首次公开售股后购股计划,公司获授权发行最多242439857股普通股,占截至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约9.94%[133] - 于任何12个月期间,因购股计划向每名选定参与者授出及将予授出购股期权获行使时发行及将予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33] - 截至报告日期,首次公开售股后购股计划余下年期约2.5年[13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根据购股计划尚未行使的购股期权总数为16561000份[136] 公司业务布局及合作相关 - 2022年7月公司获得Winlevi®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及Breezula®优先购买权[26] - 2021年12月,公司与东丽合作产品盐酸纳呋拉啡口腔崩解片的NDA获国家药监局受理[44] - 德生生物总规划面积500亩,一期占地超110亩,规划建设19.9万升原液生产线及1亿剂/年注射剂产能,首期7.6万升原液及制剂产能预计2022年投产[48] - 集团CDMO业务合计制剂产能超2亿剂,产线获中国内地、哥伦比亚等多国GMP认证[49] - 集团CDMO业务能提供多种生物药研发生产及基因和细胞治疗技术平台服务,满足生物药全流程需求[49] - 集团晟国医药业务平台上半年在封闭管理环境下100%项目保证交付[76] - 集团自免领域管线包括抗IL - 4Rα抗体等产品研发处于国内第一梯队[77]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较2021年同期减少1570万元或0.5%,至30.914亿元[14] - 毛利较2021年同期减少2210万元或0.9%,至25.65亿元,毛利率从83.3%降至83.0%[14] - 研发成本较2021年同期减少5080万元或14.7%,至2.941亿元,占收入比率为9.5%[1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较2021年同期增加5560万元或6.2%,至9.545亿元[1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正常化纯利较2021年同期增加6380万元或6.9%,至9.936亿元[14] - EBITDA较2021年同期增加8520万元或7.2%,至12.626亿元,正常化EBITDA增加9560万元或8.1%,至12.732亿元[14] - 综合收益总额较2021年同期减少1.346亿元或13.3%,至8.798亿元[14] - 销售成本从2021年同期约5.2亿元增至2022年约5.264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约17.0%[85]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1年同期约1590万元增至2022年约3490万元,增加约1900万元或约119.3%[87]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1年同期约11.52亿元减至2022年约11.5亿元,减少约20万元或约0.2%,占收入百分比从约37.1%增至约37.2%[88][90] - 行政开支从2021年同期约1670万元增至2022年约1950万元,增加约270万元或约16.5%,占收入比率从约5.4%增至约6.3%[91] - 其他开支及亏损从2021年同期约75万元增至2022年约1230万元,增加约1160万元或约1545.3%[9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10.734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约2.619亿元或约32.3%[10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约69.818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流动比率由约5.5减少至约4.7[10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15.68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新增借款部分被偿还贷款抵销[10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的未偿还可换股债券约22.334亿元[107] - 集团的杠杆比率由2021年12月31日的约2.1%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约10.9%[10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的资本承担约12.881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略有减少[1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出口额约2980万元,占集团收入约1.0%[111] - 集团估计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总额介于12亿元至15亿元[116]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30.91亿元,2021年同期为31.07亿元[170]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25.65亿元,2021年同期为25.87亿元[170]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1.05亿元,2021年同期为10.26亿元[170]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9.41亿元,2021年同期为8.91亿元[170] - 2022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0.39元,2021年同期为0.35元[170]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16.67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4.22亿元[174]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88.55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77.91亿元[174]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8.73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20亿元[176]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2.2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1.35亿元[176] - 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44.2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6.58亿元[176] - 2022年1月1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2227450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2430347千元人民币,权益总额为14657797千元人民币[178]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954516千元人民币,综合收益总额为893667千元人民币[178] - 2022年6月30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2003199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2418785千元人民币,权益总额为14421984千元人民币[178] - 2021年1月1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0689314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2404021千元人民币,权益总额为13093335千元人民币[180] - 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898908千元人民币,综合收益总额为1022258千元人民币[180] - 2021年6月30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1732515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2396138千元人民币,权益总额为14128653千元人民币[180]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10469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025853千元人民币[18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所产生现金为124225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935455千元人民币[183] - 2022年上半年已付所得税为16885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3958千元人民币[18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7339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811497千元人民币[183] - 2022年上半年已收利息为57,485千元,2021年同期为42,992千元[184] - 2022年上半年购买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支出8,280,549千元,2021年同期为3,332,972千元[184] - 2022年上半年出售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6,837,114千元,2021年同期为2,723,937千元[184]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10,359千元,2021年同期为765,999千元[184]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4,017千元,2021年同期所用净额为202,947千元[184]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7,054千元,2021年同期减少净额为157,449千元[184] - 2022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68,077千元,2021年同期为3,090,835千元[184] - 2022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29,191千元,2021年同期为2,919,683千元[184]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客户收入为3017139千元,其他地区为74220千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3053540千元和53595千元[195] - 2022年6月30日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为8850822千元,其他地区为1984225千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8496632千元和2024093千元[196] - 2022年上半年销售生物药品收入为3036045千元,合同开发与生产运营业务收入为55314千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3067085千元和40050千元[198] - 2022年上半年按货品或服务分类,销售生物药品收入3036045千元,合同开发与生产运营业务收入55314千元;按地区市场,中国内地收入3017139千元,其他地区收入74220千元;按收入确认时间,指定时间转移货品收入3080478千元,指定时间转让服务收入10881千元[199]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中利息收入为61830千元,政府补助(资产)为18049千元,政府补助(收入)为13962千元,其他为4244千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46078千元、14522千元、7457千元和13062千元[200]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中汇兑差额净额为251078千元,2021年同期为57441千元,2021年有视同处置于联营公司的投资的收益16610千元[200]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349163千元,2021年同期为159186千元[200] 公司产品市场份额相关 - 2022年上半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份额为66.0%,rhEPO产品
三生制药(01530)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9 17:04
公司业务市场份额情况 - 2021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份额为72.1%,rhEPO产品共占中国内地rhEPO市场份额42.4%,益赛普占据中国内地TNFα市场29.5%份额,蔓迪在中国内地米诺地尔酊市场拥有71.2%的市场份额[3] - 2021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市场,销量份额为30.2%,销售额份额为72.1%,其CIT和ITP适应症渗透率约为27%至35%[20] - 2021年益赛普在中国内地TNFα抑制剂市场份额为29.5%,在逾3700家医院销售,包括近1700家三级医院[23] - 2021年蔓迪占中国内地市场份额71.2%,销售额同比增长63.7%[26] 公司在研产品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积极研发的33项在研产品中,26项于中国内地作为创新药物开发,18项为单抗或双特异性抗体,7项为其他生物制品,8项为小分子药物[3] - 公司拥有10项肿瘤科在研产品,16项目标为自身免疫疾病,6项肾科在研产品,1项皮肤科在研产品[3] - 公司研发管线有33个在研品种,2021年取得上市申请及三期临床进展8项[8] - 2021年公司在一期和二期临床分别取得7项进展[9] - 2021年公司小分子化药推进成果显著,4个小分子产品提交仿制药上市申请,1类新药HIF抑制剂处于Ib期临床[9] - 公司自主研发的抗PD - 1单克隆抗体全球权益授权给美国Syncromune,可望获数亿美元收入[10] - 公司自主研发的611在中国内地Ib期临床受试者入组于2022年3月完成,在美国已完成Ia期临床试验[15] - 2022年1月4日,三生国健与Syncromune签署协议授权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抗PD - 1单抗609A[16] - 609A在美国已完成I期临床,在中国内地已进入II期临床阶段[16] - 2022年1月11日,公司5%米诺地尔泡沫剂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17] - 2022年2月特比澳用于儿童ITP适应症的三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完成,2021年9月启动用于有血小板减少风险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动员Ib/二期试验,患者入组工作进行中[20] - 2021年底前用于治疗贫血的第二代长效rhEPO NuPIAO (SSS06)的三期试验患者入组工作开始,聚乙二醇长效rhEPO (RD - 01)的随机二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于2021年12月末前完成[21] - 2021年7月公司向国家药监局重新提交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集团研发代码:301S)的新药申请,已获受理[23] - 2021年12月,与日本东丽合作产品盐酸纳呋拉啡口腔崩解片NDA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7] - 公司已完成601A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和视网膜中央RVO(CRVO)的II期患者入组,并获国家药监局批复开展AMD三期临床试验[36] - 2021年12月公司完成NuPIAO (EPO, SSS06)的二期临床试验并取得数据结果,同年11月启动三期临床试验并于年底前开始患者入组[36] - 2021年12月末前Peg - EPO (RD - 01)随机二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完成[37] - 抗IL17A单抗(608)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二期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预计2022年底前启动三期试验[37] - 抗IL5单抗(610)用于哮喘患者的Ib期试验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患者入组[39] - 2022年3月抗IL4Rα单抗(611)在中国内地特应性皮炎患者的Ib期研究完成患者入组,其用于慢性鼻窦炎(CRS)的IND申请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39] - 公司丰富的产品组合目前包括33项在研产品,其中26项在中国内地作为创新药物开发[43] - 公司自免领域管线包括抗IL - 4Rα抗体、抗IL - 5抗体等产品,处于国内第一梯队[43] 公司海外批准情况 - 中国内地外,特比澳获9个国家批准,益比奥获23个国家批准,益赛普获15个国家批准[4] - 特比澳已获9个国家批准,益比奥已获23个国家批准,益赛普已获15个国家批准[20][21][23] 公司营运设施及人员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于沈阳、上海、杭州、深圳及意大利科莫设有营运设施,雇员数为5292人[4] - 集团研发团队由近600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组成[32]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共5292名,2020年12月31日为5584名[66] 公司销售网络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全国分销网络向中国内地近9000间医院及医疗机构销售产品[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约2714名销售及营销人员、1001名分经销商及2011名第三方推广商组成的销售及分销网络[41] - 2021年,公司产品在逾2500家三级医院及逾6000家二级或更低层级医院及医疗机构出售[41]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为63.82亿元人民币,毛利为52.76亿元人民币,研发成本为7.54亿元人民币[7] - 2021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16.51亿元人民币,应占正常化纯利为17.27亿元人民币[7]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5.78亿元人民币,杠杆比率(可换股债券除外)为2.1%[7] - 2021年公司资产总值为192.13亿元人民币,负债总值为45.55亿元人民币,权益总额为146.58亿元人民币[7] - 2021年公司收入约6382.0百万元,较2020年的约5587.6百万元增加约794.4百万元或14.2%[45] - 2021年特比澳销售额增至约3080.0百万元,较2020年增加约317.3百万元或约11.5%,占收入总额约48.3%[45] - 2021年益比奧及賽博爾总销售额增加至约1119.7百万元,较2020年增加约145.7百万元或约15.0%,占收入总额约17.5%[45] - 2021年益賽普销售额增加至约788.7百万元,较2020年增加约173.4百万元或约28.2%,占收入总额约12.4%[45] - 2021年脱发领域销售额为约619.4百万元,较2020年增加约234.1百万元或约60.7%,占收入总额约9.7%[46] - 2021年销售成本约1106.3百万元,较2020年增加,占同期总收入约17.3%[47] - 2021年毛利增至约5275.7百万元,较2020年增加约751.0百万元或约16.6%,毛利率升至约82.7%[48] - 2021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增加至约330.1百万元,较2020年增加约151.9百万元或约85.3%[49] - 2021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2324.0百万元,较2020年增加约304.3百万元或约15.1%,占收入比率约36.4%[50] - 2021年研发成本约753.9百万元,较2020年增加约163.5百万元或约27.7%,占收入比率约11.8%[52][53] - 2021年其他开支约1.84亿元,较2020年的约5.495亿元减少约3.654亿元或约66.5%[54] - 2021年融资成本约6650万元,较2020年的约8110万元减少约1450万元或约17.9%;不计债券非现金利息开支,2021年融资成本减至约610万元,较2020年的约1360万元减少约750万元或约55.1%[55] - 2021年所得税开支约2.412亿元,较2020年的约2.08亿元增加约3320万元或约15.9%;2021年和2020年实际税率分别为约12.9%及21.2%[56] - 2021年EBITDA约21.75亿元,较2020年的约13.43亿元增加约8.32亿元或约61.9%;正常化EBITDA约21.903亿元,较2020年的约16.061亿元增加约5.841亿元或约36.4%[57][58] - 2021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16.512亿元,较2020年的约8.358亿元增加约8.155亿元或约97.6%;正常化纯利约17.27亿元,较2020年的约11.664亿元增加约5.606亿元或约48.1%[58]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约0.65元,较2020年的约0.33元增加约97.0%;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约0.68元,较2020年的约0.46元增加约47.8%[59] - 2021年综合投资收入约7960万元,较2020年的约1.971亿元减少约1.175亿元或约59.6%[60]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15.783亿元,较2020年的约13.446亿元增加约2.338亿元或约17.4%;2021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已抵押存款约30.527亿元[62] - 2021年末流动资产净值约63.707亿元,2020年末约52.29亿元;流动比率由2020年末约4.6增加至2021年末约5.5[63] - 集团杠杆比率由2020年末约3.2%下降至2021年末约2.1%[64]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抵押约为人民币69111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639万元;沈阳三生于德生生物的90.34%股权已质押作贷款抵押[6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12.974亿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4.203亿元[6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出口约为人民币6980万元,占集团收入约1.1%[6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以外币计值的银行存款包括约7200万美元(相当于约人民币4.59亿元)、约3.27亿港元(相当于约人民币2.674亿元)、约2470万欧元(相当于约人民币1.786亿元)[65] - 集团估计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总额介于人民币20亿元至人民币25亿元[6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但不包括退休金计划供款)约为人民币11.651亿元,2020年同期约为人民币12.199亿元[66] - 2021年集团向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益约17.2%,2020年为17.0%;单一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益约4.5%,2020年为4.9%[87] - 2021年集团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约45.5%,2020年为46.7%;单一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约12.3%,2020年为18.0%[88]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人民币4082.3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383.7百万元[92] 公司合作与授权情况 - 公司与日本东丽合作引入品种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填补国内市场空白[10] - 公司自主研发的抗PD - 1单克隆抗体全球权益授权给美国Syncromune,可望获数亿美元收入[10] - 2022年1月4日,三生国健与Syncromune签署协议授权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抗PD - 1单抗609A[16] - 公司与Toray合作引入品种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TRK - 820)将填补国内相关市场空白[43] - 公司自主研发的抗PD - 1单克隆抗体(609A)全球权益授权给美国Syncromune公司,可望获得总计数亿美金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及其他激励[43] 公司业务终止与纠纷情况 - 自2021年1月25日起,公司关于百达扬的所有安排终止,将继续与阿斯利康就百泌达商业化合作[13] - 2021年2月28日起,公司除分销优泌林笔芯及预充笔外,与礼来就优泌林的分销及推广安排终止[14] - 2021年7月,奥海就与三生国健合作纠纷申请仲裁,要求赔偿1.314亿元,仲裁仍在进行中[18] 公司产品相关市场数据 - 中国内地1到7岁儿童AD患病率达12.94%,1到12个月婴儿达30.48%[15] - 北美生物制剂DMARDs用于治疗RA的使用率为50.7%,中国生物制剂DMARDs的使用率仅为8.3%[23] - 中国内地2.5亿脱发人群,蔓迪渗透率仅占1 - 2%[26] - 中国内地经受过中等程度或更严重皮肤瘙痒困扰的血液透析患者比例达39%,严重或极重度达19%[27] - 2021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估计接近406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20%[42] - 国内脱发患者总计超2.5亿人,生发市场规模预计持续扩大[42] 公司生产基地情况 - 德生生物总规划面积500亩,一期占地超110亩,规划建设19.9万升原液生产线及累计1亿剂/年注射剂产能,首期7.6万升产能预计2022年投产[29] - 集团CDMO产线合计超2亿剂制剂产能,覆盖西林瓶水针、冻干粉针、
三生制药(01530)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30 16:36
各业务线市场份额情况 - 2021年上半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份额为72.3%[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两种rhEPO产品在中国内地rhEPO市场共占份额42.8%[4] - 2021年上半年,益赛普在中国内地TNFα市场占据31.5%份额[4] - 2021年上半年,蔓迪在中国内地米诺地尔酊市场拥有71.5%的市场份额[4] - 2021年上半年,特比澳以销量计占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市场份额29.4%,以销售额计占72.3%[20] - 益赛普2021年上半年占中国内地TNFα抑制剂市场份额为31.5%,在中国内地逾3,200家医院销售,包括逾1,500家三级医院,已获15个国家批准[24] - 蔓迪2021年上半年占中国内地市场份额71.5%,销售额同比增长102%[28] 在研产品情况 - 2021年6月30日,公司35项在研产品中24项于中国内地作为创新药物开发[5] - 公司预计2021年下半年完成特比澳用于儿童ITP适应症的三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20] - 公司计划开展用于治疗贫血的第二代长效rhEPO NuPIAO (SSS06)的三期试验,预计2021年底前开始患者入组[23] - 聚乙二醇长效rhEPO (RD001)的随机二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正在进行中[23] - 公司就伊尼妥单抗联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于HER2阳性、KRAS/NRAS/BRAF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二期临床试验接获新药临床批件,患者招募工作近期开始[26]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有35项在研产品,其中24项于中国内地作为创新药物开发[46] - 35项在研产品中,21项为单抗或双特异性抗体,5项为其他生物制品,9项为小分子药物[46] - 公司拥有14项肿瘤科、14项自身免疫疾病、6项肾科及1项皮肤科在研产品[46] - 2021年7月,公司向国家药监局重新提交抗TNFα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301S)NDA申请生产批件,已获受理[50] - 盐酸纳呋拉啡(TRK820)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新药上市申请[50] - 米诺地尔泡沫剂型(MN709)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取得随机、双盲三期研究数据结果[50] - 公司预计2021下半年完成特比澳用于儿童ITP的患者招募工作[51] - 公司业务伙伴在美国已开始组合疗法SEL - 212用于慢性难治性痛风的三期临床试验[51] - 公司计划2021年第三季度向国家药监局提出IND前请求,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进行304R的临床试验[52] - 公司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初取得NuPIAO(EPO,SSS06)随机二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年底前开始三期试验患者招募工作[54] - 公司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抗IL17A单抗(608)二期试验第一阶段患者招募工作[54] - 公司有35项在研产品,其中24项作为创新药物开发[69] 公司人员及销售网络情况 - 2021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数目超5200人[6] - 报告期内,公司全国分销网络向中国内地逾7500间医院及医疗机构销售产品[6] - 2021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约2793名销售及营销人员、722名分经销商及2302名第三方推广商组成的销售及分销网络[6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产品在逾2500家三级医院及逾5000家二级或更低层级医院及医疗机构出售[63] - 2021年6月30日集团雇员5232名,2020年12月31日为5584名[11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5.955亿元,2020年同期约5.551亿元[114] 公司债券情况 - 公司有3.2亿欧元零票息于2025年到期之可换股债券在港交所上市,代码40285[11] - 2017年7月,公司發行本金總額為300,000,000歐元的二零二二年債券,所得款項淨額約為295,898,164歐元[149][15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二零二二年債券所得款項中人民幣1,863,556,000元已分配或用於相關用途,估計結餘約人民幣414,633,000元將在一至三年內全數動用[151] - 2020年6月29日,公司成功發行二零二五年債券,所得款項淨額約為316,800,000歐元[152][153] - 二零二五年債券所得款項淨額用於支付購回及贖回二零二二年債券[153] - 2021年6月30日,2025年债券未偿还本金为欧元320,000,000元[157] - 2025年债券初步转换价为每股转换股股份13.1750港元,较2020年6月17日收市价每股10.54港元溢价约25%,较截至该日止五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约每股10.0020港元溢价约31.72%[157] - 假设按初步转换价悉数转换2025年债券,将可转换为约212,035,521股股份,相当于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8.32%以及经发行转换股股份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7.68%[157]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较2020年上半年增加4.12亿元或15.3%,至31.071亿元[13] - 公司毛利较2020年上半年增加3.701亿元或16.7%,至25.871亿元,毛利率从82.3%增至83.3%[13] - 公司研发成本增加9050万元或35.6%,至3.449亿元,占收入比率为11.1%[1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较2020年上半年增加1.964亿元或28.0%,至8.989亿元[13] - 公司EBITDA较2020年上半年增加1.745亿元或17.4%,至11.774亿元[13]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较2020年上半年增加7300万元或7.8%,至10.144亿元[1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31.071亿元,较2020年同期约26.952亿元增加约4.12亿元或约15.3%[73] - 2021年上半年特比澳销售额增至约15.214亿元,较2020年同期约13.747亿元增加约1.467亿元或约10.7%,占公司收入总额约49.0%[73] - 2021年上半年益比奥及赛博尔销售额增加至约5.434亿元,较2020年同期约4.621亿元增加约0.813亿元或约17.6%,占公司收入总额约17.5%[74] - 2021年上半年益比奥销售额增加至约4.045亿元,较2020年同期约3.507亿元增加约0.538亿元或约15.3%[74] - 2021年上半年赛博尔销售额增加至约1.389亿元,较2020年同期约1.114亿元增加约0.276亿元或约24.8%[74] - 2021年上半年益赛普销售额增至约4.289亿元,较2020年同期约3.311亿元增加约0.978亿元或约29.5%,占公司收入总额约13.8%[75] - 脱发领域销售额增至2.6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35亿元或100.7%,蔓迪销售额增至2.58亿元,增加1.292亿元或100.3%,脱发领域销售占总收入约8.6%[78] - CDMO业务收入增至40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40万元或9.4%[78] - 其他销售额减至3.07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90万元或14.2%[79] - 销售成本增至5.2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约16.7%[80] - 毛利增至25.8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01亿元或16.7%,毛利率由82.3%升至83.3%[81] - 其他收入及收益增至1.5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240万元或64.5%[83]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至11.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98亿元或18.5%,占收入百分比由36.1%增至37.1%[84] - 行政开支增至167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6万元或12.5%,不计非经常性项目开支增至1506万元,增加120万元或8.7%,占收入比率由5.1%降至4.8%[85] - 研发成本增至344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05万元或35.6%,占收入约11.1%,去年同期为9.4%[88] - 其他开支及亏损减至75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70万元或87.1%,融资成本减至3230万元,减少1130万元或25.9%,不计债券非现金利息开支减至170万元,减少570万元或77.5%,所得税开支增至1.348亿元,增加200万元或1.5%,实际税率由16.2%降至13.1%[89][90][91] - 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8.99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7.03亿元增加约1.96亿元或约28.0%[93] - 2021年上半年EBITDA约11.77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10.03亿元增加约1.75亿元或约17.4%[94] - 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约0.35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0.28元增加约25%[95] - 2021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收益为约1.2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2.56亿元减少约1.32亿元或约51.7%[96]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8.12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7.08亿元增加1.03亿元或约14.6%[100]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60.67亿元,流动比率从2020年12月31日的约4.6增加至约5.5[101]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2.15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约4.14亿元减少[102]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可换股债券约23.88亿元[103] - 集团杠杆比率由2020年12月31日的约3.2%下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约1.5%[104] - 集团估计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总额介于20亿元至25亿元[111] - 2021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3,107,135千元,2020年同期为人民币2,695,177千元[168] - 2021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2,587,144千元,2020年同期为人民币2,217,080千元[168] - 2021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025,853千元,2020年同期为人民币818,576千元[168] - 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891,025千元,2020年同期为人民币685,747千元[168] - 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35元,2020年同期为人民币0.28元[168] - 2021年上半年期内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014,375千元,2020年同期为人民币941,355千元[169]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1,139,547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0,998,285千元增长1.28%[172]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7,401,698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6,679,910千元增长10.81%[172]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334,966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450,921千元下降7.99%[174]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6,066,732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5,228,989千元增长16.02%[174] - 2021年6月30日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7,206,279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6,227,274千元增长5.90%[174]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077,626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133,939千元下降1.80%[174] - 2021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4,128,653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3,093,335千元增长7.90%[17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891,025千元[1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综合收益总额为1,014,375千元[176] - 2021年6月30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1,732,515千元,较2021年1月1日的10,689,314
三生制药(01530)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30 16:41
各业务线市场份额情况 - 2020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销售额份额为72.7%[3] - 2020年,公司两种rhEPO产品在中国内地rhEPO市场共占份额41.1%[3] - 2020年,益赛普在中国内地TNFα市场份额为45.5%[3] - 特比澳在CIT及ITP适应症在中国内地的渗透率约为23% - 31%,2020年以销量计算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国内地市场份额25.5%,以销售额计算市场份额为72.7%[27] - 益比奥是唯一拥有36,000 IU剂量的中国内地rhEPO产品,与赛博尔占据中国内地rhEPO市场10,000 IU剂量的大部分份额,已获22个国家批准[28] - 益赛普2020年占中国内地TNFα市场份额45.5%,销售覆盖中国内地逾3,700家医院,包括近1,700家三级医院[29] - 益赛普在RA及AS在中国内地的渗透率约为5% - 9%,大部分销售额来自公司销售团队所覆盖医院中约11%的医院,已获15个国家批准[29] 公司运营设施及人员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沈阳、上海、杭州、深圳及意大利科莫设有营运设施,雇员约5600人[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全国分销网络向中国内地逾17000间医院及医疗机构销售产品[4]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约3263名销售及营销人员、797名分经销商及2263名第三方推广商,销售团队覆盖逾2500家三级医院及逾14000家二级医院或较低层级医院及医疗机构[41]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为5584名,2019年12月31日为5404名;2020年员工成本(不包括退休金计划供款)约为12.199亿元,2019年同期约为14.366亿元[69] 公司债券情况 - 公司有3.2亿欧元零票息、于2025年到期之可换股债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代码为40285[6] - 2020年4月16日,公司按债券面值购回本金总额500万欧元的2022年债券,总买入价为525.5万欧元,此后发行在外的2022年债券本金额为2.95亿欧元[16] - 2020年6月,发行3.2亿欧元2025年债券的同时,Strategic International购回本金总额1.04459亿欧元的2022年债券,购回价格为每10万欧元本金的债券10.773832万欧元,此后发行在外的2022年债券本金总额变为1.90541亿欧元[17] - 2020年6月21日,Strategic International收到本金总额1.43561亿欧元的2022年债券的认沽期权行使通知,并于7月21日赎回,赎回及注销后发行在外的2022年债券本金额为85万欧元[18] - 2020年8月27日,Strategic International赎回所有发行在外本金额85万欧元的2022年债券,该债券于9月4日在联交所退市[19] - 2020年6月,2025年债券初步转换价为每股换股股份413.1750港元,较6月17日收市价每股510.54港元溢价约25%,较截至6月17日五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10.0020港元溢价约31.72%[20] - 2022年债券本金总额为3亿欧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959亿欧元,按初步转换价每股14.28港元计算,净发行价为每股约14.04港元[124][12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2年债券所得款项人民币18.29亿元已分配或用于偿还集团贷款等用途,估计结余约人民币4.686亿元将在一至三年内动用[126] - 2025年债券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168亿欧元,用于支付同时购回及赎回认沽债券和赎回2022年债券[127] - 2020年12月31日,2025年债券未偿还本金为3.2亿欧元,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3.1750港元,较2020年6月17日收市价溢价约25%,较前五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约31.72%[127] - 假设按初步转换价悉数转换2025年债券,将可转换为约2.12亿股股份,相当于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8.34%以及经发行转换股股份扩大后股本约7.69%[128] 公司产品获批及上市情况 - 特比澳已获中国内地外8个国家批准,益赛普获15个国家批准,益比奥获22个国家批准[3] - 2020年6月,赛普汀(302H)伊尼妥单抗获批上市,同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3月1日生效[9] - 2020年8月19日,集团自主研发的那屈肝素钙注射液(RD02)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2] - 2020年12月28日,三生国健自主研发的赛普汀和公司自主研发的特比澳获准入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23] - 赛普汀于2020年6月19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和化疗联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并纳入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30] - 蔓迪于2002年作为中国首个非处方脱发药品上市,治疗男性型脱发和斑秃[31] 公司在研产品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积极研发的34项在研产品中,24项作为中国内地国家新药开发[3] - 公司34项在研产品中,19项为单抗或双特异性抗体,6项为其他生物制品,9项为小分子药物[3] - 公司有12项肿瘤科、14项自身免疫疾病、6项肾科及2项皮肤科在研产品[3] - 601A针对眼科适应症,年龄相关的视网膜黄斑变性AMD与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一期病人入组完成,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二期临床试验启动,治疗近视继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适应症即将开始二期试验[9] - 2020年二代长效促红素NuPIAO (SSS06)完成二期临床患者招募并推进试验,6个小分子产品推进至一致性评价阶段[10] - 2020年2月25日,公司获国家药监局IND批件,就抗IL - 5抗体(代码:610)进行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一期试验已完成,预计近期启动二期试验[35] - 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白介素4受体alpha的人源化单抗药物获美国食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中国IND批件于2020年9月22日取得[36] - 公司完成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301S)的三期试验,2019年7月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生产批件并获受理[36] - 公司预计2021年第二季度完成特比澳用于儿童ITP的患者招募工作,计划近期开始特比澳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围手术期动员的二期临床试验[36] - 公司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初取得NuPIAO (SSS06)随机二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目前正在计划该产品的三期试验[36] - 抗VEGF抗体(601A)一期临床试验招募共128名患者,已启动视网膜分支RVO及中央RVO患者的两项二期试验,计划近期启动pmCNV患者的二期试验及用于AMD及DME患者的二/三期临床试验[38] - 公司预期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盐酸纳呋拉啡口腔崩解片(TRK - 820)桥接三期试验第二部分患者入组工作,可能于2021年第四季度取得数据结果[38] - 公司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或之前取得MN709(米诺地尔泡沫剂型)与Rogaine®随机、双盲三期研究数据结果[39] - 2020年12月14日,三生国健与Verseau选取VSIG - 4靶点的单抗作为授权产品,第一个授权产品为VTX - 0811 [40] - 集团产品组合有34项在研产品,其中24项作为国家新药开发[43] 公司合作情况 - 2020年公司与Numab合作准备开展首品种引入,未来合作开发多达五个多特异性抗体品种[11] - 与Verseau合作选取VSIG - 4和PSGL - 1两个巨噬细胞靶点开展临床前研究[11] - 与日本东丽合作开发的血液透析患者瘙痒治疗药物Remitch (TRK820)三期临床桥接患者入组即将完成[11] - 2021年1月25日,公司与阿斯利康关于百达扬的安排终止,将继续就百泌达商业化合作;2月28日,公司与礼来关于优泌林的分销及推广安排终止[23][24][25] 公司评级及上市情况 - 2020年8月26日,集团的全球明晟MSCI ESG评级荣升至A级,超越78%的受评全球生物科技同业[13] - 2020年7月22日,三生国健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6162.1142万股股份,占发售前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公司于三生国健的股权权益由约89.96%降至约80.96%[21] - 三生国健发售价格为每股28.18元,募集资金总额17.3648378156亿元[22]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收入为55.87636亿元,毛利为45.24725亿元,研发成本为5.90343亿元[7] - 2020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8.35791亿元,应占正常化纯利为11.66371亿元[7] - 202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44561亿元,杠杆比率(可换股债券除外)为3.2%[7] - 2020年集团收入约5587.6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269.5百万元或约5.1%[45] - 2020年特比澳销售额增至约2762.7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439.8百万元或约18.9%,占集团货品销售总额约49.2%[45] - 2020年益比奥及赛博尔总销售额增加至约973.9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224.9百万元或约30.0%,占集团货品销售总额约17.4%[45] - 2020年益赛普销售额减少至约615.3百万元,较2019年减少约528.3百万元或约46.2%,占集团货品销售总额约11.0%[45] - 2020年小分子药品销售额为约644.9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117.8百万元或约22.3%,占集团商品销售总额约11.5%[46] - 2020年集团出口额减少至约62.1百万元,较2019年减少约5.9百万元或约8.7%[47] - 2020年集团其他销售额增加至约554.9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23.0百万元或约4.3%[47] - 2020年集团销售成本增加至约1062.9百万元,占集团同期总收入约19.0%[48] - 2020年集团毛利增至约4524.7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132.0百万元或约3.0%,毛利率降至约81.0%[49] - 2020年集团行政开支约452.8百万元,较2019年减少约223.2百万元或约33.0%[52] - 2020年研发成本约5.903亿元,较2019年的约5.266亿元增加约6380万元或约12.1%,占收入比率从2019年的约9.9%升至约10.6%[53] - 2020年其他开支约5.495亿元,较2019年的约1.14亿元增加约4.354亿元或约381.9%[54] - 2020年融资成本约8110万元,较2019年的约1.095亿元减少约2840万元或约26.0%;不计债券非现金利息开支,2020年融资成本减至约1360万元,较2019年的约3700万元减少约2340万元或约63.2%[55] - 2020年所得税开支约2.08亿元,较2019年的约2.428亿元减少约3480万元或约14.3%,实际税率从2019年的19.9%升至21.2%[56] - 2020年EBITDA约13.43亿元,较2019年的约15.864亿元减少约2.434亿元或约15.3%;正常化EBITDA约16.061亿元,较2019年的约20.05亿元减少约3.989亿元或约19.9%[57] - 2020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8.358亿元,较2019年的约9.737亿元减少约1.379亿元或约14.2%;正常化纯利约11.664亿元,较2019年的约13.923亿元减少约2.26亿元或约16.2%;扣除汇兑亏损后约14.164亿元,较2019年扣除汇兑收益后的约13.447亿元增加约7170万元或约5.3%[58] - 2020年每股基本盈利约0.33元,较2019年的约0.38元减少约13.2%;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约0.46元,较2019年的约0.55元减少约16.4%[59] - 2020年综合投资收入约1.971亿元,较2019年的约90万元增加约1.962亿元或约22839.8%[60] - 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13.446亿元,较2019年的约18.874亿元减少5.428亿元或约28.8%[62]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已抵押存款约32.167亿元[62]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52.29亿元,2019年12月31日约为29.845亿元,流动比率从约2.9增至约4.
三生制药(01530)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30 16:2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6年8月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5年6月11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0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内地从事生物医药产品业务[103] 公司营运设施及人员情况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沈阳、上海、杭州、深圳及意大利科莫设有营运设施,雇员超5400人[8] - 2020年6月30日,集团雇员为5437名,2019年12月31日为5404名[63]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约3378名营销人员、668名分经销商及2124名第三方推广商[37] - 公司研发团队由超420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组成[29] 公司产品市场份额情况 - 2020年上半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销售额份额为72.8%,益赛普在中国内地TNF α市场份额为54.5%,rhEPO产品共占中国内地rhEPO市场份额41.2%[7] - 特比澳在2020年上半年以销量计算占据中国内地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市场份额25.5%,以销售额计算市场份额为72.8%,其CIT及ITP适应症在中国内地渗透率约23% - 30%,大部分销售额来自销售团队覆盖医院中约13%的医院[23] - 益赛普在2020年上半年占据中国内地TNFα市场份额54.5%,销售覆盖中国内地逾3000家医院,包括逾1500家三级医院,其RA及AS在中国内地渗透率约5% - 9%,大部分销售额来自销售团队覆盖医院中约12%的医院[24] - 益比奥自2002年起在中国内地rhEPO市场销量及销售额占据优越主导地位,连同赛博尔占据中国内地rhEPO市场10000IU剂量大部分市场份额[25] 公司产品获批情况 - 特比澳已获8个中国内地外国家批准,益赛普已获15个国家批准,益比奥已获22个国家批准[7] - 特比澳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CIT及ITP两种适应症,已获8个国家批准[22][23] - 益赛普于2005年在中国内地推出用于治疗RA,2007年适应症扩大至AS及银屑病,已获15个国家批准[24][25] - 益比奥是唯一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CKD引起的贫血症、CIA及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三种适应症的rhEPO产品,已获22个国家批准[25] - 集团自主研发的那屈肝素钙注射液获批上市,TLC的Ampholipad™上市申请和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SB8新药临床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1] - 2020年6月19日,注射用伊尼妥单抗(商品名:赛普汀®)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和化疗联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26][32] 公司在研产品情况 - 2020年6月30日,公司积极研发的32项在研产品中,22项作为中国内地国家新药开发,其中23项为生物药,9项为小分子药物[7] - 32项在研产品中,11项为肿瘤科研产品,12项目标为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疾病,6项为肾科在研产品,2项为代谢类在研产品,1项为皮肤科在研产品[29] - 2020年6月30日,公司积极研发的32项在研产品中,22项作为中国内地国家新药开发[29] - 32项在研产品中23项为生物药,9项为小分子药物[29] - 公司有32项在研产品,其中22项作为国家新药开发[40] - 2020年2月25日,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的IND批件,就抗IL - 5抗体(研发代码:610)进行临床试验并开始患者入组[32] - 2020年6月28日,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白介素4受体alpha(IL - 4Rα)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代号:611)获美国食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国内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32] - 公司完成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的三期试验,2019年7月申请生产批件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5] - 公司完成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301S)的三期试验,2019年7月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生产批件并获受理[32] - 公司已开始特比澳用于儿童ITP的三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工作正进行中[23] - 公司已开始就用于治疗贫血的第二代rhEPO产品NuPIAO (SSS06)和RD001进行二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工作[25] - 益比奥在俄罗斯和泰国进行的多中心生物仿制药临床试验进度良好,患者招募工作2019年底完成,预期2021年完成试验[25] - 公司完成304R与利妥昔单抗在零肿瘤负荷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一期头对头对比临床试验,正分析数据[32] - 公司完成NuPIAO (SSS06)贫血患者多次一期试验,开始二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33] - 公司完成RD001健康志愿者剂量递增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一期临床研究,启动贫血患者二期试验患者入组工作[33] - 公司完成人源化抗TNFα抗体产品(SSS07)健康志愿者及RA患者一期临床试验,筹备RA及其他炎症性疾病患者二期试验[35] - 公司完成抗EGFR抗体(602)健康志愿者及结直肠癌患者两项临床一期试验,计划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后期临床试验[35] - 公司完成抗VEGF抗体(601A)治疗AMD一期临床患者入组工作,治疗DME一期临床患者入组顺利进行中[35] - 公司完成抗IL - 17A抗体(研发代号:608)一期临床试验健康志愿受试者入组工作,计划开展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及其他炎症疾病患者二期临床试验[35] 公司销售网络情况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全国分销网络向中国内地逾17000间医院及医疗机构销售产品[8] - 2020年6月30日,公司销售团队覆盖逾2500家三级医院及逾14000家二级医院或较低层级医院及医疗机构[37] 公司证券上市及交易情况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1530,可换股债券代号为40285[1][11] - 公司有3.2亿欧元零票息、2025年到期的可换股债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1] - 2020年7月22日,三生国健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6162.1142万股股份,公司股权权益由约89.96%降至约80.96%,募集资金17.3648378156亿元[2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较2019年上半年增加5220万元或2.0%,至26.952亿元[13] - 毛利较2019年上半年增加3260万元或1.5%,至22.171亿元,毛利率从82.7%降至82.3%[1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较2019年上半年增加3.812亿元或118.6%,至7.025亿元;应占正常化纯利减少290万元或0.4%,至7.49亿元[13] - EBITDA较2019年上半年增加4.152亿元或70.7%,至10.029亿元;正常化EBITDA增加3120万元或3.1%,至10.494亿元[1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26.9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0.522亿元或约2.0%[42]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约4.781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约17.7%[4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增至约22.1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0.326亿元或约1.5%,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约82.7%下降至约82.3%[4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增加至约0.9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0.286亿元或约42.0%[48]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9.72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0.268亿元或约2.7%,占收入百分比由约37.8%减至约36.1%[49]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行政开支约1.48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322亿元或约69.1%;不计非经常性项目影响,行政开支约1.38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0.02亿元或约1.4%,占收入百分比约5.1%[5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成本约2.543亿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约950万元或约3.6%;不计非经常性项目影响,2019年同期研发成本约2.096亿元,增加约4470万元或约21.3%;该期研发成本占收入约9.4%,2019年同期为约10.0%[5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开支及亏损约5830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约360万元或约6.5%[5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约4360万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约450万元或约9.4%;不计2022年债券非现金利息开支,融资成本从2019年同期1230万元减少约500万元或约40.5%至730万元[5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约1.32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约3740万元或约39.3%;该期及2019年同期实际税率分别为16.2%及23.5%[5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EBITDA约10.02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约4.152亿元或约70.7%;正常化EBITDA约10.49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约3120万元或约3.1%[5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7.02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约3.812亿元或约118.6%;正常化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7.490亿元,较2019年同期略微减少约290万元或约0.4%[5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0.28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约115.4%;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约0.30元,与2019年同期无变动[5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7.082亿元;2020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7.931亿元[58] - 2020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52.204亿元,2019年12月31日约29.845亿元;流动比率从2019年12月31日约2.9增加至2020年6月30日约4.2[60] - 2020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4.735亿元,2019年12月31日约4.972亿元;未偿还可换股债券约39.069亿元;杠杆比率从2019年12月31日约4.8%下降至2020年6月30日约4.1%[6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出口约为人民币3590万元,占集团收入约1.3%[62] - 2020年6月30日,集团外币银行存款包括约56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993亿元)、约233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120万元)和约2.38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014亿元)[62] - 集团估计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总额在人民币20亿元至25亿元之间[62]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5.551亿元,2019年同期约为人民币8.96亿元[6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在联交所购回149.35万股公司普通股股份,现金代价共1250.5955万港元[68] - 2020年未经审计收入为2695177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264293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92] - 2020年未经审计除税前溢利为818576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40658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33%[92] - 2020年未经审计期内溢利为685747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31120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36%[92] - 2020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28元,2019年为人民币0.13元,同比增长115.38%[92] - 2020年未经审计综合收益总额为941355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29298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1.29%[93] - 2020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731676千元人民币,2019年12月31日为1021312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8%[95] - 2020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6871757千元人民币,2019年12月31日为459618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51%[95] - 2020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651350千元人民币,2019年12月31日为161172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96] - 2020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457925千元人民币,2019年12月31日为283825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06%[96] - 2020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1494158千元人民币,2019年12月31日为1035931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5%[96] - 2020年1月1日股本为155千元,股份溢价
三生制药(01530)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4-29 16:34
公司业务市场份额情况 - 2019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销售额份额增至73.2%[7] - 2019年,益赛普在中国内地市场份额为60.9%[7] - 2019年,公司rhEPO产品共占中国内地rhEPO市场份额41.6%[7] - 2019年特比澳以销量计占中国内地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市场份额25.8%,以销售额计占73.2%,已获8个国家批准[33] - 2019年益赛普按销售额计占中国内地市场份额60.9%,销售覆盖逾3500家医院,包括逾1500家三级医院,已获15个国家批准[33] - 益比奥是唯一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三种适应症的rhEPO产品,自2002年起在中国内地rhEPO市场占支配性领导地位,已获22个国家批准[34][35] - 益比奥和赛博尔占据中国内地rhEPO市场10000IU剂量的大部分市场份额[34] - 2019年,按销售额计,公司于所有医药公司中名列中国内地医院销售市场第25位[58] 在研产品情况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积极研发的32项在研产品中,22项作为中国内地国家新药开发[7] - 32项在研产品中,11项为肿瘤科、12项目标为自身免疫疾病、6项为肾科、2项为代谢类、1项为皮肤科[7] - 32项在研产品中,23项为生物药,9项为小分子药物[7]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积极研发32项在研产品,其中22项作为中国内地国家新药开发[41] - 32项在研产品中,11项为肿瘤科研产品,12项目标为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疾病,6项为肾科产品,2项为代谢类产品,1项目标为皮肤科[41] - 32项在研产品中23项为生物药,9项为小分子药物[41] - 公司产品组合目前包括32项在研产品,其中22项作为国家新药开发[61] 公司人员与销售网络情况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超5000人[8]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全国分销网络向中国内地逾17000间医院及医疗机构销售产品[8] - 集团研发团队由超380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组成(截至2019年12月31日)[40]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约3372名营销人员、660名分经销商及2079名第三方推广商[57]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销售团队覆盖逾2000家三级医院及逾14000家二级医院或较低层级医院及医疗机构[57]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为5404名,2018年12月31日为5047名[89]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不含退休金计划供款)约为14.366亿元人民币,2018年同期约为10.007亿元人民币[89]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2015 - 2019年) - 2015 - 2019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6.73亿、27.97亿、37.34亿、45.84亿、53.18亿人民币[15] - 2015 - 2019年公司毛利分别为14.31亿、23.95亿、30.58亿、37.07亿、43.93亿人民币[15] - 2015 - 2019年公司研发成本分别为1.11亿、2.43亿、2.57亿、3.63亿、5.27亿人民币[15] - 2015 - 2019年公司杠杆比率(可换股债券除外)分别为7.2%、45.2%、28.0%、11.2%、4.8%[15]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2019年对比2018年) - 2019年公司收入约531810万元,较2018年的约458390万元增加约73420万元或约16.0%[63] - 2019年特比澳销售额增至约232290万元,较2018年增加约65340万元或约39.1%,占公司货品销售总额约43.5%[63] - 2019年益赛普销售额增加至约114360万元,较2018年增加约3220万元或约2.9%,占公司货品销售总额约21.4%[63] - 2019年益比奥及赛博尔总销售额减少至约74900万元,较2018年减少约14760万元或约16.5%,占公司货品销售总额合共约14.0%[63] - 2019年小分子药品销售额为约52710万元,较2018年增加约14820万元或约39.1%,占公司销售总额约9.9%[64][67] - 2019年公司出口额减少至约6800万元,较2018年减少约1620万元或约19.2%[67] - 2019年公司其他销售额增加至约53150万元,较2018年增加约6780万元或约14.6%[67] - 2019年公司毛利增至约439270万元,较2018年增加约68610万元或约18.5%,毛利率由约80.9%增至约82.6%[69] - 2019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195070万元,较2018年增加约25960万元或约15.3%,占收入比率为约36.7%[72] - 2019年公司研发成本约52660万元,较2018年增加16390万元或约45.2%,占收入比率约9.9%[74] - 2019年其他开支约1.14亿元,较2018年的约1.237亿元减少约960万元或约7.8%[76] - 2019年融资成本约1.095亿元,较2018年的约1.384亿元减少约2890万元或约20.9%;不计非现金利息开支,2019年融资成本减至约3700万元,较2018年的约6560万元减少约2870万元或约43.7%[77] - 2019年所得税开支约2.428亿元,较2018年的约2.183亿元增加约2450万元或约11.2%;2019年及2018年实际税率分别为19.9%及14.6%[78] - 2019年EBITDA约15.864亿元,较2018年的约18.928亿元减少约3.064亿元或约16.2%;正常化EBITDA约20.05亿元,较2018年的约17.818亿元增加约2.232亿元或约12.5%[79] - 2019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9.737亿元,较2018年的约12.772亿元减少约3.035亿元或约23.8%;正常化纯利约13.923亿元,较2018年的约11.661亿元增加约2.262亿元或约19.4%[81] - 2019年每股基本盈利约0.38元,较2018年的约0.50元减少约24.0%;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约0.55元,较2018年的约0.46元增加约19.6%[82] - 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18.874亿元,较2018年的约11.503亿元增加7.371亿元或约64.1%;2019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已抵押存款约21.049亿元[83] - 2019年底流动资产净值约29.845亿元,2018年底约27.82亿元;流动比率由2018年底的约2.7增加至2019年底的约2.9[84] - 2019年底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4.972亿元,2018年底约9.954亿元;杠杆比率由2018年底的约11.2%下降至2019年底的约4.8%[86] - 2019年底资本承担约18.22亿元,2018年底约9.528亿元;2019年出口约6800万元,占集团收入约1.3%[86] 公司产品医保相关情况 - 2019年集团产品中两种适应症及一种产品新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一种产品(其一规格)由乙类调整为甲类,11月百泌达通过谈判机制获纳入[28][30] - 特比澳为集团自主研发专利产品,已获批两种适应症,被纳入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30] - 集团核心产品特比澳、益賽普、益比奥及赛博尔等列入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92] - 集团产品若未纳入或调出医保目录,销售额、盈利能力及业务前景可能受不利影响[92] - 公司自2016年10月起就百泌达录得收入,2019年11月百泌达纳入医保治疗2型糖尿病[35] 公司临床试验进展情况 - 2019年公司获得五个新药临床(IND)试验批件,包括608、TRK - 820、SSS17、609A等[19] - 两项在研创新生物药赛普汀(伊尼妥单抗)和益赛普预充式注射剂进入国家药监局最终审批阶段[19] - 公司已开始第二代rhEPO产品NuPIAO (SSS06)二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正计划RD001二期试验[35] - 特比澳用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三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中,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围手术期动员的一期试验完成,计划近期开始二期试验[33] - 公司完成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三期试验,2019年7月申请生产批件已获受理[33] - 2009 - 2013年,集团在中国内地对302H进行三期试验,2018年9月重新提交新药申请,获优先审评审批[45] - 2019年7月,集团就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301S)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生产批件,已获受理[45] - 集团完成304R与利妥昔单抗的一期头对头对比临床试验,正分析数据[45] - 集团开始特比澳用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三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中[45] - 集团完成NuPIAO (SSS06)于贫血患者的多次一期试验,开始二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45] - 集团完成RD001于健康志愿者的一期临床研究,正筹备于贫血患者的二期试验[45] - 2019年6月25日,公司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健尼哌®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GMP证书,10月开始市场销售[48] - 2019年8月1日,公司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及其他炎症性疾病患者的抗IL - 17A抗体(608)获国家药监局的IND批件,一期临床试验已开始[48] - 2019年8月29日,公司用于多类癌症患者的抗PD1抗体(609A)的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的IND批件,预计近期开始患者入组,该产品1月已获美国食药监局的IND批件,美国一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正按计划进行[48] - 2019年9月18日,公司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的药物盐酸纳呋拉啡口腔崩解片(TRK - 820)获国家药监局的IND批件,预计近期展开患者入组[49] - 2019年11月12日,公司HIF - 117胶囊(SSS17)获国家药监局的IND批件,用于贫血患者治疗,预计近期展开患者入组[49] - 2020年2月25日,公司一种抗IL - 5抗体(610)获国家药监局的IND批件,用于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治疗,正积极筹备患者入组[51] 公司合作与投资情况 - 公司与Verseau、Numab、三星Bioepis、TLC、GenSight、Sensorion等建立战略研发合作关系[20][22] - 公司投资MPM肿瘤创新基金(INV),并同意向Dana - Farber癌症研究所的Dana - Farber创新研究基金(IRF)捐款[22] - 2019年1月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香港三生医药与三星Bioepis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中国内地临床研发和商业化其多个生物类似药在研产品,包括SB8贝伐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52] - 2019年2月11日,公司与Verseau订立合作协议,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开发及商业化用于多种癌症治疗的创新单克隆抗体,11月18日选取抗PSGL - 1的人源化抗体(VTX - 0811)作为第一个授权项目[52] - 预计50%的INV资本将投资基于Dana - Farber研究新成立的公司[54] 公司风险因素情况 - 集团经营环境竞争激烈,可能无法与竞争对手有效竞争[90] - 集团若未在省级招标程序中中标,可能失去市场份额,收益及盈利能力受不利影响[92] - 集团雇员、经销商或第三方代理商若有贪腐行为,集团声誉可能受损并面临监管调查[93][95] - 集团若未能开发或推出新药,业务前景可能受不利影响[95] - 公司与若干研究机构及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但无法保证维持或建立新关系,可能影响新产品开发及业务[97] - 公司可能寻求合作、授权安排等战略投资或安排,但可能无法产生预期效益并影响业务[97] - 公司持续寻求收购等机会,但程序复杂,可能无法及时按可接受条款完成交易[97] - 公司在业务发展活动方面经验有限,相关交易管理与整合可能干扰现有业务[97] - 交易或安排的合作方可能无法履行责任,公司与合作方可能出现冲突[97] - 交易或安排可能需第三方行动、同意等,公司未必能及时取得[97] 公司董事相关情况 - 娄竞博士57岁,2006年9月5日获委任为董事,2014年11月27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00] - 娄竞博士是公司联合创始人,负责集团战略发展及规划等[100] - 苏冬梅女士50岁,2012年6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2014年11月27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03] - 苏冬梅女士负责集团战略方向,曾担任研发部主管等职[103]
三生制药(01530)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30 16:49
业务市场份额情况 - 2019年上半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销售额份额增至72.5%[6] - 2019年上半年,益賽普在中国内地市场份额为61.9%[6] - 2019年上半年,公司两种rhEPO产品共占中国内地rhEPO市场份额41.3%[6] - 特比澳在2019年上半年以销量计算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国内地市场份额25.1%,以销售额计算市场份额为72.5%,集团估计CIT及ITP适应症在中国内地渗透率约21% - 28%,大部分销售额来自销售团队覆盖医院中约12%的医院[22] - 益赛普在2019年上半年按销售额计占中国内地市场份额61.9%,集团估计RA及AS在中国内地渗透率约5% - 9%,大部分销售额来自销售团队覆盖医院中约8%的医院[23][26] 在研产品情况 - 2019年6月30日,公司有32项在研产品,其中22项作为中国内地国家一类新药开发[6] - 2019年6月30日,公司有22项生物药和10项小分子药物在研[6] - 32项在研产品中,11项为肿瘤科研产品,12项目标为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疾病,6项为肾科在研产品,2项为代谢类在研产品,1项为皮肤科在研产品[29] - 2019年6月30日,公司积极研发的32项在研产品中,22项作为中国内地国家一类新药开发[29] - 32项在研产品中合计22项为生物药,10项为小分子药物[29] - 集团已开始特比澳用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试验[22] - 集团完成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的三期试验并于2019年7月申请生产批件,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6] - 集团已开始就用于治疗贫血的第二代rhEPO产品NuPIAO (SSS06)进行二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工作,正计划RD001的二期试验[26] - 公司合作方Selecta完成SEL - 212的二期临床试验,66%的可评估患者在五个月治疗期维持低于6mg/ml的血清尿酸水平,中期结果预计2019年四季度发布[34] - 2019年1月,公司抗PD1抗体609A临床试验获美国食药监局新药临床批件,4月开始患者入组,8月新药临床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37] - 2019年7月31日,公司抗IL - 17A抗体(608)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预期不久后开始患者入组[37] - 2018年9月,公司就302H用于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癌患者向国家药监局重新提交新药申请,目前药审中心已完成技术审查及临床试验场所实地检查[37] 产品国际批准情况 - 截至2019年6月30日,特比澳获7个国家批准,益賽普获14个国家批准,益比奥获22个国家批准[6] 公司人员及销售网络情况 - 2019年6月30日,公司雇员超5000人[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全国分销网络向中国内地逾15000间医院及医疗机构销售产品[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约3375名营销人员、506名分经销商及1937名第三方推广商组成的销售及分销网络[3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销售团队覆盖逾2000家三级医院及逾14000家二级医院或较低层级医院及医疗机构[38] - 特比澳、益赛普等产品通过国际代理商出口至若干国家[38] 公司合作情况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与三星Bioepis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中国内地临床研发和商业化多个生物类似药在研产品[16] - 集团与Verseau订立合作协议,购买其价值1500万美元的B轮优先股[17] - 公司与TLC开展独家合作,TLC有权收取最多2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付款[17] 产品审批及上市情况 - 集团的抗PD1抗体609A获美国食药监局新药临床批件,在中国内地的新药临床申请于2019年8月获批[16] - 集团的健尼哌获中国药品GMP证书,正准备上市销售[17] - 集团提交益赛普水针剂新药生产申请获受理,608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 - 集团两种适应症及一种产品被新纳入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常规目录,一种产品(其一规格)由乙类调整为甲类,该目录2020年1月1日生效[21] - 集团抗PD1单克隆抗体(609A)和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的药物盐酸纳呋拉啡口腔崩解片TRK - 820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1] 公司产品销售情况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26.429亿元,较2018年同期约21.74亿元增加约4.69亿元或约21.6%[43] - 2019年上半年特比澳销售额增至约11.936亿元,较2018年同期约8.407亿元增加约3.529亿元或约42.0%,占公司货品销售总额约45.0%[43] - 2019年上半年益赛普销售额增至约5.01亿元,较2018年同期约4.424亿元增加约0.586亿元或约13.2%,占公司货品销售总额约18.9%[43] - 2019年上半年益比奧及賽博爾销售额增至约4.517亿元,较2018年同期约4.268亿元增加约0.25亿元或约5.8%,占公司货品销售总额约17.0%[43] - 2019年上半年化学产品销售额为约2.522亿元,较2018年同期约1.768亿元增加约0.755亿元或约42.7%,占公司货品销售总额约9.5%[44] - 2019年上半年出口销售额减至约0.32亿元,较2018年同期约0.405亿元减少约0.085亿元或约21.1%[44] - 2019年上半年其他销售额减至约2.247亿元,较2018年同期约2.568亿元减少约0.321亿元或约12.5%[44]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毛利增加约4.379亿人民币或约25.1%,至约21.845亿人民币,毛利率从约80.3%增至约82.7%[12] - 收入增加约4.69亿人民币或约21.6%,至约26.429亿人民币[12] - 正常化EBITDA增加约1.798亿人民币或约21.4%,至约10.183亿人民币;EBITDA减少约2.042亿人民币或约25.8%,至约5.877亿人民币[1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正常化纯利增加约1.911亿人民币或约34.1%,至约7.519亿人民币;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减少约1.929亿人民币或约37.5%,至约3.213亿人民币[12] - 2019年上半年销售成本增加至约4.584亿元,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约17.3%[45] - 2019年上半年毛利增至约21.845亿元,较2018年同期约17.466亿元增加约4.379亿元或约25.1%,毛利率由约80.3%增加至约82.7%[46] - 2019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9.99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1.761亿元或21.4%,占收入百分比从37.9%降至37.8%[50] - 2019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4.81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3.467亿元或258.2%;不计非经常性项目,开支约1.405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1700万元或13.8%,占收入百分比从5.7%降至5.3%[51] - 2019年上半年其他开支及亏损约3.186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9440万元或42.1%,主要因研发成本从1.78亿元增至2.639亿元,增加8590万元或48.2%[52] - 2019年上半年融资成本约4820万元,较2018年同期减少2530万元或34.4%;不计债券非现金利息开支,从3760万元减至1230万元,减少2530万元或67.2%[53] - 2019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约9540万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270万元或2.9%,实际税率从15.4%增至23.5%[54] - 2019年上半年EBITDA约5.877亿元,较2018年同期减少2.042亿元或25.8%;正常化EBITDA约10.183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1.798亿元或21.4%[55] - 2019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3.213亿元,较2018年同期减少1.929亿元或37.5%;正常化纯利约7.519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1.911亿元或34.1%[55] - 2019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约0.13元,较2018年同期减少37.4%;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约0.30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34.3%[58] - 2019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6.996亿元,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约13.949亿元[59] - 2019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27.356亿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27.82亿元减少,流动比率从2.7降至2.2[60] - 2019年6月30日,集团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13.104亿元,2018年12月31日约为9.954亿元,新增借款11.723亿元,偿还贷款8.479亿元[61] - 2019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可换股债券约22.977亿元[61] - 集团杠杆比率由2018年12月31日的约11.2%上升至2019年6月30日的约13.7%[61] - 2019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约9.892亿元,2018年12月31日约为9.528亿元[6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出口约3200万元,占集团收入约1.2%[61] - 集团估计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总额介于12亿元至14亿元[64] - 2019年6月30日,集团雇员共5246名,2018年12月31日为5047名;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8.96亿元,2018年同期约4.741亿元[65] - 2019年未经审计收入为人民币2,642,932千元,2018年为人民币2,173,964千元[101] - 2019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311,201千元,2018年为人民币509,985千元[101] - 2019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人民币0.13元,2018年为人民币0.20元[101] - 2019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11,201千元,2018年同期为509,985千元[103] - 2019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2,072千元,2018年同期为21,637千元[103] - 2019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819,578千元,2018年12月31日为1,791,961千元[106] - 2019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为340,256千元,2018年12月31日无此项[106] - 2019年6月30日存货为449,765千元,2018年12月31日为384,609千元[106] - 2019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170,668千元,2018年12月31日为112,915千元[108] - 2019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流动)为1,169,932千元,2018年12月31日为570,328千元[108] - 2019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363,279千元,2018年12月31日为1,655,541千元[108] - 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982,036千元,2018年12月31日为3,276,744千元[108] - 2019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9,553,640千元,2018年12月31日为8,907,370千元[108]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156千元,股份溢价为4,376,056千元,保留盈利为3,456,641千元,权益总额为8,907,370千元[109]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321,294千元,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303,078千元[109] - 2019年上半年投资公平值变动扣除税项为 - 20,288千元,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2,072千元[109] - 2019年上半年转接至法定储备为56,131千元,股份回购为 - 38,180千元,已注销股份使股本减少1千元[109] - 2019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55千元,股份溢价为4,307,070千元,保留盈利为3,721,804千元,权益总额为9,553,640千元[109] - 2018年1月1日公司股本为156千元,股份溢价为4,372,460千元,保留盈利为2,443,925千元,权益总额为7,629,646
三生制药(01530)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30 16:35
各业务线市场份额情况 - 2018年,特比澳在中国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市场份额增至65.3%,益赛普以64.0%的份额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rhEPO产品占中国rhEPO市场总份额的41.0%[5] - 特比澳在中国CIT及ITP适应症渗透率约为20%至24%,2018年以销量计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国市场份额19.4%[19] - 2018年益赛普按销售额计占中国市场份额64.0%,销售覆盖中国2700余家医院,包括逾1000家三级医院[20] - RA及AS在中国的渗透率均低于5%,公司益赛普大部分销售额来自销售团队覆盖医院中约7%的医院[21] - 益比奥是唯一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三种适应症的rhEPO产品,自2002年起在中国rhEPO市场占据支配性领导地位[22] - 特比澳大部分销售额来自公司销售团队覆盖医院中约10%的医院,2018年是中国市场排名前五十医药产品之一[19] 各业务线海外获批情况 - 国外方面,特比澳获7个国家批准,益赛普获14个国家批准,益比奥获22个国家批准[5] - 益赛普已获14个国家批准,2018年3月获泰国上市许可,7月获菲律宾上市许可[21] - 益比奥已获22个国家批准,在俄罗斯和泰国的多中心生物仿制药临床试验进度良好,观察期患者招募工作2019年底完成,预计2020年完成试验[22] - 公司预计2019年将乌克兰加入益比奥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加快患者入组工作[22] - 特比澳2018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就儿科ITP适应症进行临床试验,在国外获7个国家批准[19] 公司运营设施及人员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在沈阳、上海、杭州、深圳及意大利科莫设有营运设施,雇员超5000人[6] - 2018年末雇员5047名,2017年末为4051名;2018年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不含退休金计划供款)约为10.007亿元,2017年同期约为7.81亿元[54] 公司销售网络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全国分销网络向中国约17000间医院及医疗机构销售产品[6] - 2018年底公司在中国拥有约3224名营销人员、478名分经销商及1927名第三方推广商组成的销售及分销网络[32] - 2018年底公司销售团队覆盖逾2000家三级医院及逾14000家二级医院或较低层级医院及医疗机构[32] 公司债券情况 - 公司有300000000欧元零票息、于2022年到期之可换股债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9] - 2017年公司发行本金总额300000000欧元的零票息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约295898164欧元[121][12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债券所得款项人民币1107212000元已分配或用于指定用途,估计结余约人民币1183248000元将在三至五年内动用[122] - 2018年12月31日,债券未偿还本金额为300000000欧元,初步转换价每股14.28港元,较2017年7月12日收市价溢价约40%,较五日平均收市价溢价约38.69%[122] - 假设债券按初步转换价悉数转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将为2732077996股[122]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2014 - 2018年) - 2014 - 2018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1.30854亿、16.73126亿、27.97289亿、37.34334亿、45.83869亿人民币[10] - 2014 - 2018年公司毛利分别为10.43373亿、14.31215亿、23.95021亿、30.58099亿、37.06614亿人民币[10] - 2014 - 2018年公司EBITDA分别为3995.28万、6607.05万、1.144383亿、1.476817亿、1.892824亿人民币[10] - 2014 - 2018年公司纯利分别为2917.28万、5262.3万、7142.54万、9244.04万、1.277246亿人民币[10] - 2014 - 2018年公司资产总值分别为23.06441亿、66.30432亿、110.38802亿、137.52971亿、138.39655亿人民币[10] - 2014 - 2018年公司负债总值分别为13.62849亿、9.94967亿、42.7246亿、61.23325亿、49.32285亿人民币[10] - 2014 - 2018年公司权益总额分别为9.43592亿、56.35465亿、67.66342亿、76.29646亿、89.0737亿人民币[10] 公司2018年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公司收入约45.84亿元,较2017年约37.34亿元增加约8.50亿元或约22.7%[35] - 2018年销售成本增至8.773亿元,占总收入约19.1%[38] - 2018年毛利增至37.066亿元,较2017年增加6.485亿元或21.2%,毛利率由81.9%减至80.9%[39] - 2018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增至4.298亿元,较2017年增加2.34亿元或119.5%[40] - 2018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6.912亿元,较2017年增加3.585亿元或26.9%,占收入比率为36.9%[41] - 2018年行政开支为3.168亿元,较2017年增加160万元或0.5%,不计非经常项目开支为2.993亿元,较2017年增加2480万元或9.0%,占收入比率约6.5%[42] - 2018年其他开支及亏损为4.864亿元,较2017年增加1.381亿元或39.7%,研发开支增至3.627亿元[43] - 2018年EBITDA约为18.928亿元,较2017年的约14.768亿元增加约4.16亿元或约28.2%;正常化EBITDA约为17.818亿元,较2017年的约14.455亿元增加约3.363亿元或约23.3%[46] - 2018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为12.772亿元,较2017年的约9.354亿元增加约3.418亿元或约36.5%;正常化纯利约为11.661亿元,较2017年的约9.04亿元增加约2.621亿元或约29.0%[47] - 2018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为11.503亿元,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抵押存款约为18.069亿元[49] - 2018年末流动资产净值约为27.82亿元,2017年末约为30.804亿元;流动比率由2017年末的约2.4增加至2018年末的约2.7[50] - 2018年末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为9.954亿元,2017年末约为21.343亿元;未偿还可换股债券约为22.993亿元[51] - 集团杠杆比率由2017年末的约28.0%下降至2018年末的约11.2%[51] - 2018年末资本承担约为9.528亿元,2017年末约为0.935亿元[51] - 2018年出口额约为8420万元,占集团收入约1.8%;年末外币银行存款包括约4490万美元(约3.082亿元)、约1.621亿港元(约1.421亿元)和约8700万欧元(约6.826亿元)[51] 公司各业务线2018年销售情况 - 2018年公司核心在售产品总销售额上升约22.7%,特比澳销售额增长超71%[12] - 2018年特比澳销售额增至约16.70亿元,较2017年约9.75亿元增加约6.95亿元或约71.3%,医院使用量较2017年增加约80.2%,销售额占公司货品销售总额约36.3%[35] - 2018年益赛普销售额增加至约11.11亿元,较2017年约10.13亿元增加约0.99亿元或约9.7%,医院使用量较2017年增加约24.1%,销售额占公司货品销售总额约24.1%[35] - 益比奥及赛博尔2018年销售额增至8.966亿元,较2017年增加4130万元或4.8%,赛博尔销售额增至1.925亿元,增加4170万元或27.7%,益比奥销售额减至7.041亿元,减少50万元或0.1%,二者销售额占货品销售总额约19.5%[36] - 2018年化学制品销售额为3.79亿元,较2017年增加3830万元或11.3%[37] - 2018年出口额增至8420万元,较2017年增加1970万元或30.6%[37] - 2018年其他销售额减至4.637亿元,较2017年减少3770万元或7.5%[37] 公司合作与投资情况 - 2018年公司获Toray授出Remitch许可,收购醋酸钙产品,与多家公司开展合作[13] - 公司与Refuge等共同完成对Refuge的2500万美元B轮投资[15] - 公司购买Verseau价值1500万美元的B轮优先股[18] - 公司与TLC合作,TLC有权获最多2500万美元作为每款产品的预付款、监管及销售里程碑付款[18] - 2017年9月1日,集团拟以290百万美元收购CDMO业务,因先决条件未达成或豁免,2018年5月1日终止收购协议[125] - 2018年7月17日,公司附属公司向Medical Recovery提供3000万美元贷款,年利率4%[127] 公司在研产品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积极研发的32项在研产品中,22项作为中国国家一类新药开发,其中22项为生物药,10项为小分子药物[5] - 公司有多个在研产品取得进展,如302H新药申请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等[12] - 公司拥有11项肿瘤科、12项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疾病、6项肾科、2项代谢类、1项皮肤科在研产品[25] - 公司已完成益赛普预充式注射剂的三期试验,预期2019年上半年申请生产批件[21] - 公司已完成益赛普预充式注射剂(301S)的三期试验,准备2019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生产批件[28] - 公司已完成NuPIAO(SSS06)于贫血患者的多次一期试验,2018年5月取得国家药监局有关二期及三期临床试验批件,患者入组近期开始[28] - 公司已完成RD001于健康志愿者的剂量递增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一期临床研究,正筹备贫血患者的二期试验[28] - 公司已完成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产品(SSS07)于健康志愿者及RA患者的一期临床试验,正筹备RA及其他炎症性疾病患者的二期试验[28] - 公司已完成抗EGFR抗体(602)用于多类癌症患者的一期试验,正计划该产品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后期临床试验[28] - 公司已为用于高尿酸水平的顽固性痛风患者的pegsiticase (SSS11)的一期临床试验开始患者招募工作[28] - 2018年2月,公司获国家药监局就特比澳的儿科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出具的新IND批件,患者入组近期开始[28] - 2018年6月,公司就用于治疗几种眼科疾病的抗VEGF抗体(601A)接获国家药监局出具的三份临床试验批件,DME患者的一期试验近期开始,新生血管性AMD试验中的601A患者入组正在进行[28] - 2018年9月公司就302H(赛普汀)用于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癌患者向国家药监局重新提交NDA,申请获纳入优先审评审批[31] 公司荣誉与排名情况 - 公司在2017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名单中排名67,较2016年的84名上升17名[16] - 公司获选为恒生中国(香港上市)100指数成份股[16] - 2018年公司在所有医药公司中名列中国医院销售市场第27位[34] 公司产品获批情况 - 2018年2月公司自国家药监局取得特比澳就儿童ITP适应症进行临床试验的批件[15] - 2018年4月公司宣布与Refuge进行研究合作[15] - 2018年5月公司自国家药监局取得就NuPIAO (SSS06)于贫血患者的二期及三期试验的批件[15] - 2018年6月公司获国家药监局出具抗VEGF抗体(601A)的新增三项临床试验批件[15] - 2018年7月公司与北京一间医药公司订立协议收购醋酸钙片产品[16] - 2018年5月公司推出首个长效周制剂GLP - 1受体激动剂产品百达扬[29] 公司面临的风险情况 - 公司核心产品特比澳、益賽普等均列入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56] - 产品未纳入或调出医保目录,公司销售额、盈利能力及业务前景可能受不利影响[56] - 公司参与省级招标程序,若未中标可能失去市场份额,收益及盈利能力受影响[56] - 公司雇员、分销商或第三方代理商贪腐或不当推广,公司声誉可能受损并面临监管调查[57] - 公司新药开发流程耗时长、成本高,研发活动不一定能成功开发新药[58] - 新药获批需完成临床试验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