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生制药(01530)
icon
搜索文档
特比澳儿童ITP适应症获批,有望支撑收入端持续增长
太平洋· 2024-04-15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主要产品特比澳获批儿童ITP适应症,有望支撑收入端持续增长 [1][2][3] - 特比澳在升血小板药物中市场份额为65%,但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覆盖医院持续下沉以及覆盖人群的进一步拓展,特比澳的销售收入有望维持快速增长态势 [4]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7.44/95.35/102.69亿元,同比增长12%/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3/22.44/25.08亿元,同比增长30%/12%/12% [4] 财务数据总结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8.16亿元,同比增长14% [7]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5.49亿元,同比下降19% [7]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保持稳定增长 [7][8] - 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毛利率、销售净利率、ROE、ROIC等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8] 风险提示 - 产品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 - 竞争加剧 - 医药行业政策变化 - 药品降价 -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5]
经营业绩较快增长,特比澳、蔓迪销售表现强劲
国信证券· 2024-03-28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三生制药"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经营业绩较快增长 - 2023年三生制药实现营收78.16亿元(+13.8%),毛利66.42亿元(+17.1%),毛利率提升至85.0%(+2.4pct);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49亿元(-19.1%),经调整的经营性归母净利润19.52亿元(+17.7%) [5] - 生物制药、毛发健康等业务板块均实现较快增长 [5] - 公司各项费用率同比均有小幅上升 [7] 特比澳、蔓迪销售表现强劲 - 特比澳全年销售42.05亿元(+23.8%),销售出现快速增长 [9] - 蔓迪全年销售11.24亿元(+25.8%),延续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12] 自研与BD并重,在优势的治疗领域中发力 - 公司在肾科、血液及肿瘤、自免、毛发皮肤等领域有众多管线开发的布局 [14] - 肾科领域中,长效EPO(SSS06)3期临床已完成,将于近期提交上市申请;引进的产品Remitch已获批上市 [14] - 血液及肿瘤领域中,特比澳儿童ITP适应症已提交上市申请,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适应症正在进行3期临床;与基石药业合作的PD1单抗正在进行3期临床 [14] - 自免领域中,608的3期临床已达到主要终点,预计将在下半年申报上市;613、611、610等产品已进入3期临床 [14] - 毛发皮肤领域中,引进产品Winlevi同样处于临床试验中 [1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9.3/21.5/24.2亿元,同比增长24.7%/11.4%/12.6%,对应当前股价PE=6.9/6.2/5.5x [15] - 公司拥有稳健的增长和良好的盈利水平,研发管线即将进入收获期 [15]
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创新管线静待花开
太平洋· 2024-03-22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16亿元,同比增长13.8%[1] - 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85.0%,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2] - 公司核心产品特比澳收入同比增长23.77%[3]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7816万元,2024年预计达到8744万元[5]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为1549万元,2024年预计达到2013万元[5]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7.44/95.35/102.69亿元,同比增长12%/9%/8%[3] - 公司看好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7]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资产总计为23625百万,2024年预计达到25480百万[6] - 公司2023年流动负债为3728百万,2024年预计达到4090百万[6] - 公司2023年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为2094百万,2024年预计达到3177百万[6] 评级 - 公司评级分为买入、增持、持有、减持和卖出五个等级[8] - 买入等级表示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预计在15%以上[8]
2023年年报点评:核心产品业绩稳健,生物制品板块持续增长
民生证券· 2024-03-21 00:00
业绩总结 - 三生制药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1] - 特比澳销售收入42.05亿元,同比增长23.8%,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 - 公司拥有多款核心产品处于细分领域龙头位置,预测2024/2025/2026年实现营收88.01/99.25/111.16亿元,净利润18.91/22.80/27.46亿元[5] - 三生制药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2,802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1.6%[8] - 2026年ROE预计为13.11%,ROIC预计为9.51%[8] - 2026年每股收益预计为1.13元,P/E比率预计为4[8]
三生制药(0153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0 21:3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6年8月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5年6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增加9.502亿元或13.8%,至78.159亿元[2] - 毛利增加9.7亿元或17.1%,至66.416亿元,毛利率为85.0%[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减少3.665亿元或19.1%,至15.492亿元[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的经营性纯利增加2.933亿元或17.7%,至19.524亿元[2] - EBITDA减少2.26亿元或8.6%,至23.891亿元[2] - 经调整的经营性EBITDA增加4.646亿元或20.2%,至27.684亿元[2]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9.785亿元,2022年为22.796亿元[4] - 2023年年内溢利为15.863亿元,2022年为19.089亿元[4] - 2023年公司总收入为781593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686573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3.84%[18][22][23] - 2023年其他收入总额为256,794千元,2022年为232,521千元;收益总额2023年为48,268千元,2022年为517,396千元;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2023年为305,062千元,2022年为749,917千元[26]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029,861千元,已提供服务成本为144,437千元;2022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061,663千元,已提供服务成本为132,498千元[28]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11,283千元,2022年为186,845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3年为19,692千元,2022年为20,613千元[28]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总计1,362,262千元,2022年为1,333,941千元;其他开支2023年为444,308千元,2022年为337,128千元[28] - 2023年融资成本总计212,296千元,2022年为102,748千元[28] - 2023年即期税项为391,672千元,递延税项为495千元;2022年即期税项为384,548千元,递延税项为 - 13,811千元;年内税项开支总额2023年为392,167千元,2022年为370,737千元[31]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978,459千元,2022年为2,279,596千元[32] - 按中国法定所得税税率25%计算,2023年税项开支为494,615千元,2022年为569,900千元[32] - 公司2023年实际税率为19.8%,2022年为16.3%[32] - 2023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549,239千元,2022年为1,915,727千元[33]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78.159亿元,较2022年的68.657亿元增加9.502亿元或13.8%[91]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成本由2022年的11.942亿元减少至11.743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约15.0%[94]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增至66.416亿元,较2022年的56.716亿元增加9.7亿元或17.1%,毛利率由82.6%增至85.0%[95]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减少至3.051亿元,较2022年的7.499亿元减少4.448亿元或59.3%[96]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30.062亿元,较2022年的25.805亿元增加4.257亿元或16.5%,占收入比率为38.5%[97] - 报告期行政开支约4.808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0.874亿元或22.2%,占收入比率约6.2% [98] - 报告期研发成本约7.948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1.01亿元或14.6%,占收入比率约10.2% [99] - 报告期其他开支及亏损约4.443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1.072亿元或31.8% [100] - 报告期融资成本约2.123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1.096亿元或106.7%;不计2025年债券非现金利息开支,增加约1.403亿元或291.7% [101] - 报告期所得税开支约3.922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0.215亿元或5.8%,实际税率约19.8% [102] - 报告期EBITDA约23.891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2.26亿元或8.6%;经调整的经营性EBITDA约27.684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4.646亿元或20.2% [103] - 报告期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15.492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3.665亿元或19.1%;经调整的经营性纯利约19.524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2.933亿元或17.7% [104] - 报告期每股基本盈利约0.64元,较2022年减少约17.9% [105] - 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20.829亿元,较2022年减少约0.514亿元或2.4% [107] 资产与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44.323亿元,2022年为122.584亿元[7] - 2023年12月31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462733千元,2022年为1901748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为27813千元,2022年为27587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为0千元,2022年为2163735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为0千元,2022年为1225959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383818千元,2022年为4801470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16513600千元,2022年为15363581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4033771千元,2022年为12925805千元[9] - 2023年12月31日非控股权益为2479829千元,2022年为2437776千元[9] - 2023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为16513600千元,2022年为15363581千元[9]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1620670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139951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94%[19] - 2023年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为937117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921884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65%[19] - 2023年其他地区非流动资产为224949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18066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15%[19]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060,439千元,2022年为1,284,667千元;2023年应收票据为85,445千元,2022年为92,560千元[3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计1,145,884千元,2022年为1,377,227千元[3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50,752)千元,2022年为(65,422)千元[3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1,095,132千元,2022年为1,311,805千元[37] - 2023年1个月内贸易应收款项为514,891千元,1至3个月为470,039千元;2022年1至3个月为489,022千元和686,265千元[38]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年初为65,422千元,年末为50,752千元;2022年年初减值亏损净额为57,796千元和7,626千元,年末为65,422千元[40] - 2023年不同账龄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用损失率分别为0.53%、0.50%、0.44%、0.35%、46.24%、100%,总计4.79%[41] - 预期信用损失率分别为0.68%、0.57%、0.51%、0.55%、52.33%、100%、4.58%,账面总值为1277702千元,预期信用损失为58457千元[42] - 2022年12月31日累计个别亏损拨备为6965000元,扣除亏损拨备的账面价值为6965000元,2023年第二季度客户结算应收贸易款999960美元[42]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11161千元,2022年为2151746千元[43] - 2023年存款以人民币、港元、美元、欧元、英镑计值分别为4049851千元、81060千元、727181千元、42171千元、1千元,2022年分别为2154171千元、34118千元、299199千元、73832千元、1千元[44] - 2023年约195432000元存款已抵押,2022年为208392000元[44]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212062千元,2022年为249521千元[45] - 2023年即期银行贷款总计2111603千元,2022年为413259千元[46] - 2023年非即期银行贷款总计2688692千元,2022年为4065483千元[46] - 2023年计息银行借款总计3574336千元,2022年为2315007千元[47] - 2023年银行贷款无抵押实际利率为1.30 - 6.60%,有抵押为1.95 - 3.65%;2022年无抵押为1.48 - 6.27%,有抵押为2.75 - 4.20%[46] - 须偿还的银行贷款及透支一年内或按要求为2111603元,第二年为1293578元,第三至第十年为169155元[48] - 集团自有土地、租赁土地、楼宇及在建工程期末账面净值分别约为2748000元、29633000元、90680000元、1083345000元[48]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333333000元已根据有追索保理协议转让[48] - 集团若干银行贷款以沈阳三生持有的北方药谷德生(沈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90.34%股权作抵押[48] - 2023年6月26日,公司发行总额为1200000000元的无抵押非上市债券,年利率4.20%[4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无抵押定期存款及已抵押存款约49.003亿元 [10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5465.1百万元,2022年同期约为人民币7906.6百万元;流动比率2023年为约2.5,2022年为约5.3[10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为人民币3574.3百万元,2022年同期约为人民币2315.0百万元;2023年新增银行贷款约人民币1990.9百万元,偿还约人民币803.2百万元[10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的熊猫债券约为人民币1226.0百万元[109] - 集团杠杆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约29.4%略微减少至2023年12月31日约29.3%[11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资产抵押约人民币1206.4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1210.5百万元;沈阳三生于德生生物的90.34%股权已质押[11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人民币993.6百万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1320.5百万元[112] - 报告期内集团出口约为人民币94.7百万元,占集团收入约1.2%;2023年12月31日外币银行存款包括约102.7百万美元(约人民币727.2百万元)、约89.5百万港元(约人民币81.1百万元)和约5.4百万欧元(约人民币42.2百万元)
基本面稳健,生发产品蔓迪及后续管线持续发力
民生证券· 2024-03-08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主营业务稳健,营业收入达37.8亿元,同比增长22.3%[1]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8.69亿元,同比增加7.32%[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91亿元,同比增加22.35%[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9.81亿元,同比增长15.97%[8] 产品业绩 - 特比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8.2%,在升血小板市场保持领先地位[1] - 蔓迪在脱发市场表现出色,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35.8%[1] - 公司管线储备丰富,多款产品陆续获批,包括米诺地尔泡沫剂、盐酸纳呋拉啡等[2] 投资建议 - 公司核心产品TPO稳定,蔓迪泡沫剂有望持续放量,预计2023-2025年实现稳健营业收入增长[3] - 预计2023-2025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82.60%、82.80%、82.90%[64] - 预计2023-2025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7.50%、38.61%、39.61%[6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市场竞争加剧、仿制药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等[4] - 市场竞争加剧、仿制药风险、政策变化、集采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等风险提示[68]
三生制药(0153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21:30
公司业务 - 三生制药是中国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核心产品包括特比澳、益比奥、益赛普、赛普汀和蔓迪[3] - 公司在报告期内收入增加了人民币689.3百万元,增长了22.3%,达到了人民币3,783.8百万元[10] - 公司在全国分销网络向中国内地约8,700间医院及医疗机构销售产品[7]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内地及意大利设有运营设施,员工总数为5,311人[6] 产品信息 - 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份额为64.6%[3] - 益比奧自二零零二年起一直於中國內地rhEPO市場佔據優越主導地位[22] - 益賽普於二零零五年首次在中國內地推出,用於治療RA[23] - 赛普汀是中國內地第一個Fc段修飾及生產工藝優化的創新抗HER2單抗[25] - 蔓迪是全球唯一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及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的用於治療男女脫髮的外用非處方藥物[27] 财务数据 - 毛利較去年同期增加636.4百萬元,增幅24.8%,达到3,201.6百萬元[11] -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較去年同期增加13.7百萬元,增幅1.4%,达到980.6百萬元;正常化純利增加199.3百萬元,增幅20.1%,达到1,191.5百萬元[12] - EBITDA較去年同期增加37.5百萬元,增幅2.9%,达到1,330.5百萬元;正常化EBITDA增加228.4百萬元,增幅17.7%,达到1,518.1百萬元[1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CDMO业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客户订单约人民币9500万元,已签订的订单金额约人民币1.6亿元[37] - 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启动与Cosmo Pharmaceuticals N.V合作的新药临床申报准备工作,获得了Winlevi®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38] 未来展望 - 公司研发管线中包括多个领域的候选产品,涵盖肾科、血液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及其他疾病,以及毛发皮肤领域[48] - 公司预计未来三年的资本支出总额将介乎人民币1,200百万元至人民币1,300百万元,主要用于扩充产能和维护现有设施[97]
三生制药(0153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8:4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6年8月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5年6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内地从事生物医药产品业务[13] - 公司仅一个经营分部,即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市场推广及销售[18] - 公司客户群多元化,无重大客户交易收入占报告期内总收入10%或以上[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加6.893亿元或22.3%,至37.838亿元[2] - 毛利较2022年同期增加6.364亿元或24.8%,至32.016亿元,毛利率从82.9%增至84.6%[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较2022年同期增加1370万元或1.4%,至9.806亿元,正常化纯利增加1.993亿元或20.1%,至11.915亿元[2] - EBITDA较2022年同期增加3750万元或2.9%,至13.305亿元,正常化EBITDA增加2.284亿元或17.7%,至15.181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37.83833亿元,2022年同期为30.9446亿元[5]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32.01554亿元,2022年同期为25.65175亿元[5]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80577亿元,2022年同期为9.66893亿元[5]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9.1860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2.58433亿元[1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102.5131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97.50529亿元[10]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59.64423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3.63581亿元[1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12,925,805增至13,520,757,权益总额从15,363,581增至15,964,423[12] - 2023年客户合同收入总额为3783833千元,2022年为3094460千元[21]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63253千元,2022年为84100千元;收益为 - 170454千元,2022年为264892千元[2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的已售存货成本为493292千元,2022年为478201千元;已提供服务成本为88987千元,2022年为51084千元[23] - 2023年融资成本为88878千元,2022年为36516千元[25] - 2023年上半年即期税项为224224千元,2022年为189842千元;递延税项为 - 16623千元,2022年为 - 25870千元;期内税项开支总额为207601千元,2022年为163972千元[28] - 2023年拟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涉及金额224883千元,2022年派付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20港仙,涉及金额417140千元[29]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980577000元,2022年为966893000元[30] - 2023年上半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438919579股,2022年为2448991145股[30]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980,577千元,2022年为966,893千元[31]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4,294,79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13,675千元[3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1,314,848千元和78,947千元,2022年分别为1,284,667千元和92,560千元[37]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71,52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51,746千元[3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273,87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9,521千元[42]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4,937,48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78,742千元[43] - 2023年上半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报告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883,352[33] - 2023年6月30日正在申请账面价值约11,112,000元楼宇的业权证,2022年12月31日为13,076,000元[35] - 2023年6月30日若干在建工程、永久业权土地及楼宇账面价值分别约为1,135,347,000元、2,754,000元和93,055,000元已作抵押,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071,168,000元、2,595,000元和91,668,000元[36]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借款总计3725665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2315007千元人民币,其中人民币、美元、港元、欧元借款分别为630933千元、889420千元、892994千元、1312318千元(2022年分别为546260千元、857756千元、859031千元、51960千元)[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借款固定年利率为2.30%至6.54%,2022年12月31日为1.48%至6.27%[44] - 2023年6月30日,根据有追索权保理协议转让的贸易应收款项为333333000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5556000元人民币[45] - 2023年6月26日,公司发行总额为1200000000元人民币的无抵押非上市债券,按固定年利率4.20%计息,2025年6月26日到期[46] - 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2438920412股,2022年12月31日为2438870412股,股本均为149千元人民币[47]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37.8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6.89亿元或约22.3%[80] - 报告期内销售成本增至约5.82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约15.4%[82] - 报告期内毛利增至约32.0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6.36亿元或约24.8%,毛利率由82.9%增至84.6%[83] - 报告期内其他收入及收益减至约 - 0.72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3.56亿元或约102.1%[84] - 报告期销售及分销开支约13.748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245亿元或19.5%,占收入百分比降至36.3%[85] - 报告期行政开支约2.14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163亿元或8.2%,占收入比率降至5.7%[86] - 报告期研发成本约3.06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123亿元或4.2%,占收入降至8.1%[87] - 报告期其他开支及亏损约0.51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亿元或95.1%[88] - 报告期融资成本约0.88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524亿元或143.6%,不计非现金利息开支增加729.1%[89] - 报告期所得税开支约2.07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436亿元或26.6%,实际税率升至17.4%[90] - 报告期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9.80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137亿元或1.4%,正常化纯利增加20.1%[91] - 报告期EBITDA约13.30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375亿元或2.9%,正常化EBITDA增加17.7%[91] - 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11.84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569亿元或15.3%[93]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37.257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4.107亿元,杠杆比率增至30.9%[95][96] - 报告期集团出口约为人民币2880万元,占集团收入约0.8%[9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外币银行存款包括约59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82亿元)、约122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130万元)、约91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180万元)[9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指定按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股权投资约人民币5.675亿元、多家独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约人民币46.018亿元、无抵押定期存款约人民币5.566亿元[99] - 集团估计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总额介于人民币12亿元至13亿元[10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共5311名,2022年12月31日为5213名;报告期员工成本约人民币6.044亿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5.964亿元[102] 各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入为3,684,591千元,其他地区为99,242千元,2022年分别为3,019,862千元和74,598千元[1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国内地为10,115,195千元,其他地区为1,936,098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9,218,841千元和2,180,669千元[1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客户合同收入中销售生物药品为3,688,923千元,合同开发与生产运营业务为94,910千元,2022年分别为3,039,146千元和55,314千元[20] - 2023年上半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销售额份额为64.6%[5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两种rhEPO产品在中国内地rhEPO市场总份额为42.9%[51] - 2023年上半年,蔓迪在中国内地米诺地尔酊市场销售额份额为70.3%[51] - 2023年上半年,益赛普在中国内地TNFα市场份额为23.7%[51] - 特比澳于2023年上半年以销量计占据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国内地市场份额的33.1%,以销售额计市场份额为64.6%,其在CIT和ITP适应症在中国内地的渗透率约25%至35%[56] - 益比奥连同赛博尔占据中国内地rhEPO市场10,000 IU剂量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已获24个国家批准[57][58] - 益赛普于2023年上半年占中国内地TNFα抑制剂市场份额为23.7%,已获16个国家批准[59] - 2023年上半年赛普汀在中国内地销售渠道扩展至超1300家医院,人均治疗持续时间增加[60] - 2023年上半年蔓迪占中国内地70.3%的市场份额,销售额同比增长35.3%[62] - 报告期内蔓迪电商收入同比增长约64%[62] - 截至2023年7月末,Winlevi®在美国市场处方量超67万张,超1.5万名医生开具该药品处方[68] - 报告期内特比澳销售额增至约20.1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4.44亿元或约28.2%,占收入总额约53.4%[80] - 报告期内益比奥及赛博尔销售额减少至约4.63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0.70亿元或约13.1%,占收入总额约12.2%[80] - 报告期内脱发领域销售额增至约5.08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33亿元或约35.6%,占收入总额约13.4%[80] - 报告期内益赛普销售额(国内外)增至约3.04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约25.0%[80] - 报告期内CDMO业务收入增至约0.9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0.40亿元或约71.6%[81] - 报告期内其他销售额增至约4.1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0.78亿元或约23.2%[81] 产品医保及临床试验进展 - 特比澳自2017年起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2023年1月通过医保谈判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56] - 益比奥自2000年起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治疗肾性贫血,2019年增加用于治疗非骨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贫血,2018年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7] - 益赛普自2017年
三生制药(0153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6:37
公司产品及合作 - 三生制药是中国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核心产品包括特比澳、益比奥、益赛普、蔓迪等,市场份额领先[3] - 2022年底,公司有31个在研产品,其中26个在中国内地作为创新药物开发[4] - 生物技术行业在中国内地受到政府大力支持,公司在全球扩展,目标是在发达国家推广产品[5] - 三生国健与Syncromune签署授权协议,开发抗PD1单抗用于腫瘤免疫联合療法Syncrovax™[26] - 公司提交5%米诺地尔泡沫剂上市申请,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27] - 向科岭源授权赛普汀®(伊尼妥单抗)用于抗体偶联药物(ADC)开发和商业化[29] - 三生制药与Cosmo签订合作协议,获得痤疮药物和毛发药物的独家权利[30] - 终止与阿斯利康的百泌达及百达扬的独家许可协议[33] - 特比澳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CIT)及ITP[34] - 特比澳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用于治疗实体瘤患者的严重CIT或ITP[35] 新药研发及上市 - TRK-820是东丽开发的高选择性κ (kappa)-opioid受体激动剂,用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瘙痒症状[50] - TRK-820口腔崩解片已在日本获批并上市,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50] - TRK-820是中国内地第一款有望上市的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药物,有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0] - TRK-820用于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瘙痒症状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51] - 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群受到肝病困扰,其中部分患者瘙痒症状难以治疗[52] - WS204(1%濃度克拉考特酮)乳膏劑是全球首款上市的针对12岁及以上的尋常痤瘡患者的外用雄激素受體抑制劑[56] - Winlevi®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是40年来FDA批准的首款具有新作用机制的痤瘡藥物[56] - WS204有望成为中国内地首款上市的针对尋常痤瘡治療的AR拮抗劑,为数以亿计的痤瘡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56] 临床试验及市场前景 - SSS17是一种口服小分子HIF脯氨酸羟化酶选择性抑制剂,已启动二期临床试验[71] - 610在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哮喘适应症的二期临床研究正在入组中,预计2023年下半年启动三期临床研究[72] - 611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IND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将近期开展II期临床试验[73] - 抗IL-33单抗(621)已完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适应症的pre-IND申请,预计2023年下半年可获得IND批件[74] - 本集团在中国内地拥有由约2,652名销售及营销人员、1,073名分销商及1,963名第三方推广商组成的庞大销售及分销网络[76] - 预计2023年,随着医疗消费需求的释放,公司预计药品需求将迎来全面修复[78] - 本集团对国内毛发皮肤用药的市场潜力保持强大信心,将持续推进蔓迪作为脱发治疗科学用药的宣传和教育工作[79] - 随着海外流动性预期逐渐恢复,公司预计2023年医疗领域投融资环境持续向好,国内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动力犹在[80] - 本集团多个品种有望在2023年陆续上市,包括益比奥、蔓迪泡沫剂和Remitch等[81] - 公司在研发管线推进上将聚焦腎科、自免、毛髮皮膚、腫瘤等四大优势领域,加速推进处于国内研发进度领先的自免类品种[82] 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 - 销售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7.3%,增长主要由于销量增加[90] - 毛利增长约7.5%,达到人民币5,671.9百万元,毛利率为82.7%[91] - 其他收入及收益增长约127.3%,达到人民币750.4百万元,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利息收入和金融资产公允值收益增加[92]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收入比率为37.6%,增长约11.0%[93] - 研发成本占收入比率为10.1%,减少约8.1%[95] - EBITDA增长约19.7%,达到人民币2,603.0百万元,正常化EBITDA增长约27.7%至人民币2,796.3百万元[99] - 报告期间母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约人民幣1,914.9百萬元,增加约16.0%[100] - 每股基本盈利为约人民幣0.78元,增加约20.0%[101] - 流动资金維持充裕,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人民幣2,180.3百萬元,增加约38.1%[104] -
三生制药(0153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1 22:14
公司业绩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增加7.5%,达到人民币6,859.4百万元,毛利增加7.5%,达到人民币5,671.9百万元,毛利率为82.7%[1] -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增加16.0%,达到人民币1,914.9百万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正常化純利增加25.2%,达到人民币2,162.8百万元[2] - EBITDA增加19.7%,达到人民币2,603.0百万元,正常化EBITDA增加27.7%,达到人民币2,796.3百万元[3] - 本集团在报告期间的收入约为人民币6,859.4百万元,较上一年增长约7.5%[131] - 特比澳在报告期间的销售额增至约人民币3,397.2百万元,增长约10.3%[132] - 毛利增至约人民币5,671.9百万元,增幅约7.5%[141] - EBITDA增至约人民币2,603.0百万元,增幅约19.7%[151] - 每股基本盈利为约人民币0.78元,增幅约20.0%[154] - 本集团报告期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约人民币2,180.3百万元,较上一年增加约38.1%[157] 公司业务 - 本公司为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主要在中国内地从事生物制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市场推广和销售[12] - 公司核心产品特比澳、益比奥、益赛普、赛普汀和蔓迪在市场表现良好,市场份额稳定增长[54] - 公司与Syncromune签署授权协议,开发抗PD1单抗用于腫瘤免疫联合疗法Syncrovax™[55] - 公司提交5%米诺地尔泡沫剂上市申请,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有望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产品[56] - 公司向国家药监局提交特比澳兒童ITP適應症上市申请,已获受理[58] - 公司已提交新药申请及三期研发,包括抗TNFα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301S)等[107] - 公司已完成米诺地尔泡沫剂型(MN709)在男性脱发患者中的三期研究,疗效等效于ROGAINE®[108] - 公司已提交鹽酸納呋拉啡(TRK820)口腔崩解片治疗难治性瘙痒症的新药申请[109] - 公司已完成特比澳(TPO)在慢性原发性ITP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10] - 公司计划在年内开始特比澳用于慢性肝功能障碍患者的三期试验[111] - 公司与合作伙伴合作推进组合疗法SEL-212用于慢性难治性痛风的三期临床试验[112] - 公司已完成抗VEGF单抗(601A)在AMD及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二期试验[113] - 公司已完成NuPIAO (EPO, SSS06)的三期临床试验全部患者入组工作[114] 财务状况 - 财务报表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以人民币呈列,所有金额均调整至最接近的千元[13] - 綜合财务报表包括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附属公司的业绩从本公司获得控制权之日起予以综合[14][16] - 本公司TRK-820口腔崩解片用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状,有望成为中国内地首款针对该症状的药物[93][94] - 公司持续开发创新生物产品,涵盖多个领域,包括腎病、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04] - 公司拥有31项在研产品,其中26项为创新药物,涵盖抗体、其他生物制品和小分子药物[106] - 公司估计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总额将介乎人民币1,200百万元至1,500百万元,主要用于维护现有设施和扩充产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