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01060)

搜索文档
阿里影业20250320
2025-03-21 00:02
纪要涉及的公司 阿里影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模块及现状** - **大麦**:中国最大在线票务平台,2023 年 12 月并入阿里影业 2024 年上半财年(2024 年 4 月 1 日 - 9 月 30 日)收入约 11.7 亿人民币,票务收入约 9 亿,其他业务约 2 亿,综合品类 GMV 同比增长 70%,演唱会品类几乎翻倍增长,预计未来 2 - 3 年保持行业领先[3][5] - **IP 衍生品**:2024 年上半财年收入 6 亿人民币,预计全年 11 - 12 亿人民币,分 IP to B(阿里云)和 IP to C(请你拿去)两部分,阿里云占 95%以上份额,是中国最大转授权平台,国际排名第 11,有超 300 个全球知名 IP,超 50%独家代理权,最近财报周期同比增长 40%[3][4][6] - **电影业务**:包括票务和内容投资制作,是中国第二大票务平台,收入随电影市场波动,2025 年预计票务市场表现良好;内容投资制作采取基金管理模式,每年参与五六十部电影项目,确保投资收益不低于 20%[3][4][8] 2. **各业务发展前景** - **大麦**:线下娱乐产业发展使其未来 2 - 3 年有望保持领先,虽演唱会增速或受限,但综合发展推动总 GMV 上涨,扩充新票务类别带来显著增量,近六个月新增类别收入超 2 亿,同比增长数倍[5] - **IP 衍生品**:阿里云计划扩展 C 端领域,成本低且成功后收益可观;请你拿去实现自有原创 IP 小众市场变现,公司重视拓展 B 端与 C 端市场及开发自有 IP 商业化路径[6][7] - **电影业务**:基金管理模式保障回报率,管理中后期及宣发阶段项目,多样化组合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稳定性[8] 3. **未来发展规划** - 提高电影内容投资稳定性,避免高风险独立投资[9] - 长期投入 AI 领域,在文娱垂直赛道开发,虚拟拍摄、虚拟人及 AIGC 等有产业化应用,目前用于内部项目,商业化前景光明[9][12][13] 4. **其他业务进展** - 阿里大文娱在 IP 衍生品市场领先,与日本 301 合作提升股票价值,增量来自北美和亚洲市场,致力于 IP 产业拓展、图库建设和行业标准制定[10] - 阿里影业 C 端市场采取“货的逻辑”和“渠道的逻辑”两步走策略,前期以线上为基础,有顶级设计师团队和授权工厂[11] - 阿里影业在 IP 授权和发展上与顶级 IP 签全面合作协议,开设线上旗舰店实现 C 端收入增长[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B2B 市场**:中国授权产业赛道潜力大,阿里云做 B 端业务铺货易扩量,目前每年收入增量超 40%,中国被授权覆盖率低于日本,国际机构重视其 B2B 业务[15] 2. **发展路径平衡**:采用做货逻辑和做渠道逻辑,短期内线上渠道变现快捷,当前注重线上渠道快速变现,也注重长期多维度布局[16] 3. **业务选择原因**:泡泡玛特发展初期以线上为基础,因货品不足时开线下店重资产投入压力大,有电商基因和平台,货品达一定量级再考虑线下[17] 4. **商业模式问题** - 成熟 IP 转授权模式无明显天花板,中国市场推广 IP 联名合作空间大,关键在人力物力分配[18] - IP 转授权与线上自营 IP 不冲突,是不同通路,触达不同粉丝群体,实现多样化售卖[19] 5. **财务预期**:2025 年衍生品全年收入预计 11 - 12 亿,大麦收入约 19 - 20 亿,电影部分暂无明确数据指引[20]
阿里影业20250307
2025-03-09 21:1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票务代理、IP商品、电影、演出、AI、长视频 - 公司:阿里影业、大麦、优酷、猫眼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影业业务结构与现状 - 业务包括大麦、IP商品和电影业务 [3] - 大麦在票务代理领域经验超20年,2025财年上半年演唱会票房同比近100%,全年预计增60%-70%,贡献收入约二十多亿,内容厂牌盈利,与头部场馆合作并计划拓展海外 [3][5] - 阿里影业是中国最大IP代理商,签约300多个知名IP,2025年IP转授权业务收入同比增40%-50%,2026年预计增30%,运营天猫潮玩类目年入一亿多,自有品牌“锦鲤拿趣”年入近两亿,2025财年IP衍生品业务预计收入12亿,利润近两亿 [3][4][6] - 因全球电影市场低迷,电影业务收缩,投资虚拟影棚和数据分析等科技项目 [3][4][7] 未来电影市场展望 - 2026财年票房预计不超480亿,虽有《碟中谍》《疯狂动物城2》等影片,但公司电影业务投入和片单数量将收缩 [8] 阿里大文娱管理层变动影响 - 管理层点对点小范围调换,对整体策略和运营方式无重大影响,电影业务仍由总裁李杰负责 [9] AI领域应用与投资方向 - 集中于影视工业垂直细分领域,接入通义千问,方向为AI剧本、虚拟拍摄与特效、AI动漫制作,分别由文娱和影业部门负责 [10] 虚拟拍摄技术 - 已在横店和周庄投建四个虚拟影棚,占用率近80%,未大规模商业化,未来前景广阔,短期内继续市场开拓 [11] 线下演出市场 - 2025年1 - 2月淡季票房增30%,多个头部艺人计划增加演出场次 [12] - 预计2026年大麦业务继续增长,源于提高场馆使用率、地方政府对海外艺人引进开放、直接在海外场馆卖票,预计票房双位数提升 [13] IP业务 - 未拿到黑神话悟空IP授权,仅代运营旗舰店,月流水40 - 50万,贡献有限;卡瓦奇IP业务潜力大,四个月流水七千多万,明年继续贡献显著增量 [14] 优酷业务 - 本季度业绩转正,聚焦精品短剧,8 - 12集为主,降低成本和试错成本,提升盈利能力,2025财年第一季度预计保持正向利润 [15][17] - 对剧集数量要求基于多方面考量,缩减长度、增加数量可降低成本、提高ROI和会员收入 [16] 猫眼与大麦竞争 - 猫眼扩充演出团队,复制大麦架构,音乐类票房上半年增三倍,采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但不可持续,对大麦长远竞争态势无重大影响,大麦专注挖掘已签头部IP价值 [18][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灯塔产品进行数据分析并接入通义千问AI升级,投资骏鼎达削减自制电影成本 [7] - 虚拟拍摄技术用于优酷明年电视剧《师兄很稳重》 [10] - 2025年上半年海外艺人票房约五亿,去年同期几乎为零 [13] - 去年上半年优酷《新生》、今年爱奇艺《漂白》等短剧财务表现好,ROI显著 [16]
阿里影业20250213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影视行业、演出行业、在线娱乐行业、电商行业、IP授权行业、潮流玩具行业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公司全称,但从内容可知与阿里相关,涉及大麦、淘票票、优酷等业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 - **形成综合平台**:公司经过多年内外发展,在影视产业链有全面布局,形成围绕影视全行业的综合平台,业务涵盖电影制作发行、票务、科技品牌、在线业务、IP及创新业务等[1][2] - **发展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收购相关公司;2018年推出基础设施服务;2022年起实施内容 + 技术双驱动战略并取得良好效果[2] 各业务板块情况 - **大麦业务** - **重要且领先**:是公司新阶段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场娱乐综合服务行业入口,业务覆盖广,在票务内容上有垄断地位[4] - **业绩亮眼**:2024年年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4.4%;前三季度全国演出年收入约398亿元,同比增长26%[5] - **优势明显**:产品业务多元化,内容高质量,有大规模高粘性用户基础[5] - **电影投资与制作** - **行业回暖**:2025年电影行业繁荣,一季度票房超2024年同期,下半年优势内容增加,行业规模将升温[7] - **公司表现佳**:2025年上半年电影业务营收超11亿元,占比超40%;参与47部影片制作发行,占近60%票房[8] - **票务与技术平台** - **基础业务**:是电影业务基础,包括票务、云业务和数字业务,是盈利产品组之一[10] - **竞争格局稳定**:淘票票与猫眼双寡头竞争,淘票票有渠道和成本优势,入口丰富,智能票务系统界面内化,云业务成熟[11][13] - **IP延伸业务** - **增长快**:二季度营收超8亿元,占比40%;JPEG业务2023 - 2024年快速增长;阿里IP授权业务收入增长快,近一年增长约77%,五年增长60%[14][15] - **优势显著**:阿里是最大IP授权机构,有庞大IP治理体系,可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授权类型多样[15][16] 未来展望 - **业绩贡献**:未来两年大麦业务预计贡献约70%业绩,虽增速可能下降但规模可观;IP业务质量和营收预计有两位数增长[18] - **股价表现**:看好公司未来一段时间持股空间,春节后电影行业复苏,阿里相关资产股价上升[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财务数据波动原因**:2020 - 2023年公司营收波动,主要受疫情和营收结构影响,高毛利技术板块营收占比下降,国内板块占比略升[3] - **QQ业务情况**:采用工作室模式生产,与优酷深度合作,2024年生产营收约6亿元,较之前减少约12%[9] - **潮流玩具行业**:2024年下半年行业年收入增长40%,公司依靠丰富IP打造潮流品牌发展较快[17]
阿里影业:IP业务更新点评:阿里鱼为国内最大IP授权代理平台,有望受益于布鲁可IP拓展
光大证券· 2025-01-14 17:27
投资评级 - 报告将阿里影业(1060 HK)的投资评级上调至"买入" [4] 核心观点 - 阿里鱼作为国内最大IP授权代理平台 有望受益于布鲁可IP拓展及授权IP商品销售额增长 [1] - 阿里鱼在全球授权代理商中排名从2022年的第25名跃升至2023年的第11名 零售额从4 3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7 5亿美元 [2] - 阿里鱼与数百个国内外优质IP合作 构建了包括三丽鸥家族 宝可梦 环球影业等在内的IP矩阵 [2] - 布鲁可是中国拼搭角色类玩具领先者 预计2023-2028年中国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41% [3] - 布鲁可获得了约50个知名IP授权 其中圣斗士星矢 宝可梦 三丽鸥等IP来自阿里鱼授权 [3] - 布鲁可计划拓展产品组合以降低IP集中度风险 包括推出小黄人 宝可梦 名侦探柯南等IP相关产品 [3] 财务表现 - 阿里影业FY2024营业收入为50 36亿元 同比增长43 9% [4] - 预计FY2025-FY2027营业收入分别为59 53亿元 74 39亿元 84 24亿元 同比增长18 2% 25 0% 13 2% [4] - FY2024归母净利润为2 85亿元 预计FY2025-FY2027分别为5 31亿元 8 49亿元 10 26亿元 [4] - FY2024每股收益为0 01元 预计FY2025-FY2027分别为0 02元 0 03元 0 03元 [4] - FY2024市盈率为48倍 预计FY2025-FY2027分别为26倍 16倍 13倍 [4] 市场表现 - 阿里影业总股本为297 15亿股 总市值为148 57亿港元 [5] - 近一年股价最低为0 35港元 最高为0 59港元 [5] - 近3个月换手率为35 0% [5] - 近1个月 3个月 1年绝对收益率分别为5 3% 13 6% 7 5% [7]
阿里影业(0106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23 12:00
电影市场表现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人民币183亿元,同比下降115亿元,观影人次为4.5亿,同比减少2.9亿[6] - 公司已上映的主要电影项目中,《抓娃娃》票房为人民币33.3亿元,《默杀》票房为人民币13.5亿元[24] - 公司报告期内参与出品与发行的47部影片票房占总票房比例接近60%[103] 公司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内容分部录得收入人民币12.2亿元,同比下降2.6亿元,业绩为人民币0.3亿元,同比下降3.5亿元[25] - 公司报告期收入约人民币30.5亿元,同比增长约人民币4.4亿元[107] - 公司报告期经调整EBITA约人民币6.4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1.8亿元[107]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约为人民币30.51亿元,同比增长17%[133] - 报告期内经调整EBITA录得盈利约人民币6.42亿元,同比增长39%[133] - 报告期内归属于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录得约人民币3.37亿元,同比下降27%[13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归属于所有者的利润为336,59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4%[16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摊薄收益为1.14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1%[164] 票务及科技平台 - 淘票票及云智是公司电影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影行业的基础设施,毛利率最高[12] - 票务及科技平台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2.3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7.1亿元,分部业绩为人民币7.9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5.9亿元[28] - 公司票务及科技平台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226,869千元,同比增长138.6%[108] - 公司云智业务保持全国出票影院数量第一及出票人次第一,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128] 大麦业务 - 2023年11月30日,公司完成对大麦的收购,大麦的运营主体成为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13] - 大麦自主研發的國際版票務系統於2024年8月交付澳門銀河綜藝館使用,成功承受近百萬人實時在線搶票的衝擊[27] - 大麦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交易总额(GMV)超50%高速增长[114] - 大麦服务了逾2,000场演出项目,服务人次逾2,500万[114] IP衍生品及授权业务 - 报告期内,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带动阿里鱼收入与过往期间相比增幅逾40%[14] - IP衍生品及其他業務分部收入為人民幣6億元,同比降低人民幣0.2億元,分部業績為人民幣1.8億元,同比增長人民幣0.1億元[29] - 公司潮玩品牌“锦鲤拿趣”已自主研发或签约逾10个原创潮玩IP和动漫IP[116] 创新科技投入 - 公司未来将布局AI等数字化业务,推动业务升级[15] - 公司持續加大在AI、數字人及虛擬拍攝等創新科技領域的投入,推出5個數字人,其中厘里將以虛擬音樂人身份進軍音樂領域[55] 电影及剧集项目储备 - 公司儲備影片數量約70部,其中投資待映項目數量約35部,自主研發與合制項目數量約35部[51] - 劇集工作室在開發項目逾60個,報告期內播出的項目包括《惜花芷》和《手術直播間》[52] - 公司启动制片人工作室合作计划,已有多个项目开机或杀青[111] - 公司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累计招纳38位优秀导演[111] 财务费用及投资 - 管理費用由過往期間的約人民幣3.91億元增長至約人民幣5.99億元,同比增加約人民幣2.08億元,主要由於收購大麥業務導致的運營費用增加[32] - 销售及市场费用从人民币3.77亿元下降至人民币3.29亿元,同比下降人民币0.48亿元,占收入比重从14%下降至11%[61] - 公司录得财务净收益约人民币0.81亿元,其中包括银行利息收入及汇兑损失[62] - 公司三大投资为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华娱乐集团及上海亭东影业有限公司,涉及电影制作发行业务、艺人管理及其他泛娱乐业务[63] - 公司持有17项合营及联营投资,总账面值合共约人民币14.56亿元[135] - 公司持有10项非上市公司和一项上市公司的投资,总账面价值合计约人民币6.08亿元[13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减值损失为146,45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1%[168] 公司股权及股份激励 - 公司2021年购股权计划项下可供授出之购股权总数为2,138,619,212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25%[79] - 公司2021年购股权计划项下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为269,757,401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92%[90] - 公司2021年购股权计划项下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80] - 公司2021年购股权计划项下购股权必须在授出日期起计不多于十年内行使[94] - 公司根据2021年购股权计划、股份奖励计划及其他股份计划可予发行的股份总数不超过2,158,059,212股[14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29,714,629,103股,相当于港币7,428,657千元或人民币6,078,702千元[15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总额为人民币50,690千元,其中购股权计划项下为人民币1,597千元,股份奖励计划项下为人民币38,440千元[1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12,375,000份,加权平均行使价为港币1.067元[157]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在2024年4月1日及2024年9月30日可授出的奖励股份总数分别为2,138,619,212股及1,978,558,99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7.25%及6.66%[184] - 2024年6月18日及2024年9月24日授出的奖励股份公允价值分别为每股港币0.45元及0.39元[184]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中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为269,757,401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92%及0.91%[184] - 报告期内股份奖励计划项下已授出奖励股份占已发行相关类别股份加权平均数目的0.51%[184] 公司资产及负债 - 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到期日在一年内的银行存款约人民币30.95亿元[137] - 公司没有以资产做抵押的未偿还债项[6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净值为90,776千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136.3%[17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的账面净值为429,123千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3.2%[17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商誉的账面净值为3,554,882千元人民币,与期初持平[17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为218,600千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6.6%[17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的资本性承诺约为40,530千元人民币[170] - 应收账款净额为2,171,291千元人民币,较上一期的1,839,80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72] - 第三方应收账款净额为1,144,837千元人民币,较上一期的776,96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72] - 预付电影按金总额为46,500千元人民币,与上一期持平[172] - 授权资产之预付款项为174,115千元人民币,较上一期的133,28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72] - 权益收购之预付款项为160,000千元人民币,较上一期无变化[172] - 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净额为2,658,052千元人民币,较上一期的1,973,757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72]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总额为4,829,343千元人民币,较上一期的3,813,559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72] - 应收贷款总额为834,597千元人民币,较上一期的752,061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72] - 垫付电影宣发费用之相关应收款项为599,537千元人民币,较上一期的294,890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72] - 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之减值拨备为344,233千元人民币,较上一期的496,319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72] 公司管理层及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樊路远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助于制定和执行业务策略[191] - Ali CV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持有公司13,488,058,846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45.39%[186] - 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通过其受控法团Ali CV持有13,488,058,846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45.39%[186] - 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实益持有2,513,028,847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8.45%[186] - 阿里巴巴控股通过其受控法团AIL及Ali CV持有16,001,087,69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53.85%[186] - 边锡明和杨明华实益持有1,995,06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6.71%[186] 公司股份激励计划 - 本公司董事奖降速免生在2024年6月18日的股份激励计划中,授予了8,000,000股[177] - 幸豪先生在2024年6月18日的股份激励计划中,授予了10,800,000股[177] - 蓝购先生在2023年6月12日的股份激励计划中,授予了3,071,250股[177] - 本公司所属公司董事在2024年6月18日的股份激励计划中,授予了10,369,000股[177] - 本公司隔震公司之四名董事在2023年6月12日的股份激励计划中,授予了13,100,000股[177] - 2024年4月10日的股份激励计划中,授予了未恩夏之股份[180] - 2024年9月30日的股份激励计划中,授予了黄眉投分复目股份[180] - 2024年4月10日的股份激励计划中,授予了洪震安股份[180] - 2024年4月10日的股份激励计划中,授予了黎安股份[180] 公司其他事项 - 公司决定不派付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9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194]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行任何股本证券或出售库存股换取现金[199] - 李捷先生于2024年6月27日卸任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非独立董事[195] - 公司重大附属公司范围发生变化,导致附属公司董事范围及部分雇员身份调整[184]
阿里影业:FY25H1业绩点评:电影市场承压,大麦&阿里鱼表现亮眼
光大证券· 2024-11-26 19: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阿里影业(1060.HK)的投资评级为"增持",目标价为0.54港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里影业FY25H1实现营收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毛利润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毛利率43.1% [2] - 经调整EBITDA为6.4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3.37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27%,主要由公司投资减值所致 [2] - 大麦演出内容及票务业务增速较快,收入结构多元性助力增长 [2] - AI投入不断加强,探索多种业务形态 [2] - 阿里影业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影视公司之一,深度布局影视产业链上下游 [2] - 阿里鱼IP授权业务稳定增长,收购大麦带来显著利润增厚 [2] - 考虑电影市场低迷,公司影视内容投资利润率较低,下修FY25-FY27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3/8.5/10.3亿元 [2] 收益表现 - 公司FY25H1实现营收30.5亿元人民币(yoy+17%),毛利润13.2亿元人民币(yoy+18%),对应毛利率43.1% [2] - 经调整EBITDA为6.4亿元,同比增长39% [2] - 归母净利润3.37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27%,主要由公司投资减值所致 [2] 大麦演出内容及票务业务 - 内容业务收入12.2亿元(yoy-17.3%),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低迷,公司电影项目投资不达预期 [2] - 电影内容方面FY25H1电影市场低迷,后续关注待映影片 [2] - 电视剧内容方面,FY25H1已播女性传奇剧作《惜花芷》、医疗题材《手术直播间》,待播剧集储备充足 [2] - 演出内容方面,已经完成的阿那亚虾米音乐节、莫文蔚"大秀一场"演唱会等项目观众反响较好 [2] - 大麦内容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打造自有厂牌,公司致力于将大麦演出内容收入提升至大麦全部收入的20%-30% [2] - 票务及科技平台收入12.3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38.6%,主要原因是大麦票务业务的高速增长 [2] - 电影票务平台业务方面,淘票票份额保持稳定,联合大麦推出的"淘麦VIP"会员体系用户忠诚度高,实现会员非票务收入超2000万 [2] - 云智持续保持出票影院数量和出票人次第一 [2] - 演出票务平台业务:FY25H1大麦GMV同比增幅将近70% [2] - FY25H1大麦服务2000场项目,服务人次2500万 [2] - 科技业务方面,AI持续助力公司降本增效 [2] - IP衍生品业务方面,收入实现6.0亿元(yoy-3.4%),下降主要系去年同期计入大麦代运营收入 [2] - 阿里鱼作为国内最大的IP授权代理平台,持续扩展IP矩阵,FY25H1收入同比增长超40%,新增转授权业务包括蜡笔小新、Chiikawa等,市场反响良好 [2] - 潮玩品牌"锦鲤拿趣"自主研发或签约逾10个原创IP和动漫IP,与逾40部影视剧结合,利润有望增长 [2] AI投入与业务形态探索 - 虚拟拍摄:公司目前有2个虚拟拍摄棚已经交付,3个虚拟拍摄棚开始建设 [2] - 虚拟拍摄棚能够降低影视剧的制作成本、置景成本,提升科幻、奇幻等题材产品的用户体验 [2] - 虚拟人:公司已推出厘里、安诊儿等5个数字人,进行商业化的变现,成功地实现包括代言、定制化等方面的合作 [2] - 灯塔AI:AI与宣发物料全场景结合,助力票房预测、宣发决策并参与物料的制作 [2] - 公司预计未来AI将参与物料制作的70%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修FY25-FY27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3/8.5/10.3亿元(较上次预测-35%/-10%/-1%) [2] - 考虑估值切换至FY26,给予18xPE估值,维持目标价0.54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2]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营业收入(百万元):FY2023为3,501,FY2024为5,036,FY2025E为5,953,FY2026E为7,439,FY2027E为8,424 [5] - 营业收入增长率:FY2023为-4.2%,FY2024为43.9%,FY2025E为18.2%,FY2026E为25.0%,FY2027E为13.2% [5]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FY2023为-291,FY2024为285,FY2025E为531,FY2026E为849,FY2027E为1,026 [5] - EPS(元):FY2023为-0.01,FY2024为0.01,FY2025E为0.02,FY2026E为0.03,FY2027E为0.03 [5] - PE:FY2023为NA,FY2024为40,FY2025E为21,FY2026E为13,FY2027E为11 [5]
阿里影业:大麦并表增厚利润,期待春节档市场回暖
广发证券· 2024-11-24 13:49
报告投资评级 - 评级:买入[1][4] 报告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大麦并表增厚利润,期待春节档市场回暖[6] 业绩情况 FY25H1整体业绩 - FY25H1,公司实现营收30.51亿元,同比增长16.64%;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减少27.42%;经调整EBITA6.42亿元,同比增长39.23%[6] 各业务板块业绩 - **内容业务** - FY25H1实现收入12.24亿元,同比减少17.30%;分部业绩0.29亿元,同比减少92.37%[6] - 预计2025 - 2027财年实现收入24.84/33.92/39.05亿元,对应业绩1.74/4.75/5.47亿元[14] - **票务及科技平台业务** - FY25H1实现收入12.27亿元,同比增长138.60%;分部业绩7.91亿元,同比增长284.81%[6] - 预计2025 - 2027财年实现收入24.77/28.11/30.84亿元,对应业绩14.86/16.86/18.51亿元[15] - **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 - FY25H1实现收入5.99亿元,同比减少3.42%;分部业绩1.76亿元,同比增长5.83%[6] - 预计2025 - 2027财年实现收入10.42/12.51/14.39亿元,对应业绩11.75/12.92/14.21亿元[16] 费用情况 - FY25H1销售及市场费用为3.29亿元,YoY - 12.94%;对应费率10.77%,YoY - 3.66pct;管理费用为5.99亿元,YoY + 53.33%,对应费率19.63%,YoY + 4.70pct[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财年,公司实现收入60.04/74.54/84.28亿元,归母净利润5.27/8.86/10.58亿元[6][10][21] 估值情况 - 给予阿里影业2026财年20倍的PE估值,对应公司合理价值为0.65港元/股[6][21]
阿里影业发布2024/25中期业绩:保持战略定力 实现韧性增长
中国经济网· 2024-11-20 19:52
业绩成果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实现收入约30.51亿元同比增长17%经调整EBITA盈利约6.42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达3.37亿元[1] - 2025上半财年内容收入12.2亿元同比下降2.6亿元票务及科技平台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7.1亿元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约6亿元同比下降0.2亿元[1] 内容板块 - 深度布局全品类娱乐内容推动电影演出剧集IP联动电影方面参与出品发行47部影片累计票房占总票房近60%[2] - 强化主宣发身份巩固电影发行服务核心能力多部影片在公司协助推广下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揽获全球最大票仓[3] - 共储备电影70部其中投资待映项目35部自主研发与合制项目35部[4] - 启动制片人工作室合作计划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已招募38位优秀导演并成立奖学金[4] - 演出方面大麦形成五大内容厂牌业务覆盖多个赛道推出多个高水准演出和舞台制作[5] - 剧集制作业务加大头部精品内容投入古装女性传奇剧和医疗题材剧已上线播出还有逾60个开发项目[5] 票务及科技平台板块 - 会员业务稳步推进淘麦VIP会员权益和品牌影响力扩大购票用户活跃和忠诚度增强[5] - 凤凰云智业务保持全国出票影院及出票人次第一国际版已与港澳地区多个影院合作[5] - 大麦实现GMV超50%高速增长服务项目逾2000场服务人次逾2500万[6] - 大麦自主研发的麦座国际版票务系统已交付澳门银河综艺馆使用[7] 科技业务方面 - 加大在AI数字人及虚拟拍摄等创新科技领域投入布局虚拟影棚建设并应用虚拟拍摄技术[7] - 推出5个数字人厘里签约大麦以虚拟音乐人身份进军音乐领域灯塔AI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助力宣发提效[7] 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板块 - 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带动收入同比增幅逾40%获得两个IP在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权[8] - 潮玩品牌锦鲤拿趣已自主研发签约10个潮玩及动漫IP合作影视内容40余部[8] 整体评价 - 商业布局横跨电影演出剧集三大主流文化娱乐赛道多元业务结构和稳定战略方向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8]
阿里影业(0106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0 19:06
财务表现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为人民币30.5亿元,同比增长17%[3]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利润为人民币3.37亿元,同比下降27%[3] - 经调整EBITA为人民币6.42亿元,同比增长39%[3]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0.51亿元,同比增长17%,经调整EBITA为人民币6.42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3.37亿元,同比下降27%[4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30.51亿元,同比增长16.6%[5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利润为人民币5.27亿元,同比增长31.0%[5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利润为人民币3.73亿元,同比下降21.3%[5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收益为人民币1.14分,同比下降34.5%[5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期间利润为372,69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28%[60] - 公司期间总全面收益为313,68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01%[60]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从38,423千元人民币增加至90,776千元人民币,增长136.25%[62] - 公司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4,413,697千元人民币减少至1,443,905千元人民币,下降67.29%[62] - 公司总资产从21,459,90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3,064,612千元人民币,增长7.48%[62] - 公司总权益从15,820,88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16,153,505千元人民币,增长2.10%[64] - 公司总负债从5,639,02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6,911,107千元人民币,增长22.56%[64] - 公司未分配的销售及市场费用为7,542千元人民币,管理费用为598,884千元人民币[81] - 公司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拨回净额为146,678千元人民币,其他收入为19,170千元人民币[81] - 公司财务收益为126,794千元人民币,财务费用为45,901千元人民币[81] - 公司应占按权益法入账投资之亏损为26,861千元人民币,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减值为146,456千元人民币[81] - 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为435,023千元人民币[81]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15,375千元人民币,当地政府补助为1,086千元人民币[99] - 非上市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为-77,148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89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100] - 上市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为27,322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1,340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00]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126,794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71,240千元人民币显著增加[102] - 汇兑损失净额为-41,500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汇兑损失[102] - 当期所得税开支为-8,668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47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03] - 每股基本收益为1.14人民币分,较去年同期的1.74人民币分有所下降[107]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336,598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63,788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09] - 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期末余额为1,456,432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710,656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14] - 公司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在2024年9月30日确认减值损失人民币146,456,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96,911,000元增加[115] - 公司未派发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与去年同期相同[126][129] 电影市场表现 - 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人民币183亿元,同比下降115亿元,观影人次减少2.9亿[5] - 公司参与出品与发行的47部影片票房占总票房比例接近60%[15] - 报告期内公司已上映的主要电影项目中,《抓娃娃》票房最高,达到33.3亿元人民币[17] - 公司储备影片数量约70部,其中投资待映项目35部,自主研发与合制项目35部[19] - 公司计划上映的重点影片包括《封神第二部》、《东极岛》等10部作品[20] - 公司启动了制片人工作室合作计划,并已有多部项目开机或杀青,准备推向市场[22] 演出市场表现 - 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为25.17万场,同比增长30.19%,票房收入为人民币190.16亿元,同比增长13.24%[6] - 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34.73%,观演人数同比增长63.35%[6] - 大麦在报告期内实现交易总额(GMV)超50%高速增长,服务了逾2,000场项目,服务人次逾2,500万[29] - 大麦自主研发的国际版票务系统正式交付澳门银河综艺馆使用,首个项目为刘德华巡回演唱会2024澳门站[30] 内容业务 - 公司内容分部报告期内录得收入12.2亿元人民币,业绩0.3亿元人民币[24] - 公司剧集工作室在开发项目逾60个,包括《惜花芷》、《手术直播间》等[23] - 内容业务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分部业绩为28,630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81] 票务及科技平台 - 淘票票联合大麦业务推出的“淘麦VIP”会员体系,会员数量尤其是高频次消费会员数量降幅远低于观影人次的下降[27] - 公司票务及科技平台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2.3亿元,同比增长7.1亿元,分部业绩为人民币7.9亿元,同比增长5.9亿元[34] - 票务及科技平台业务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分部业绩为790,629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81] 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 - 公司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6亿元,同比下降0.2亿元,分部业绩为人民币1.8亿元,同比增长0.1亿元[37] - 公司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逾40%,与数百个国内外优质IP及数千家品牌和渠道商家达成合作[36] - 公司潮玩品牌“锦鲤拿趣”已自主研发或签约逾10个原创潮玩IP和动漫IP,并与逾40部影视内容结合[37] - 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分部业绩为175,542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81] 投资与收购 - 公司持有17项合营及联营投资,总账面值约为人民币14.56亿元,以及10项非上市公司和1项上市公司的投资,总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6.08亿元[45] - 公司三项最大投资为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华娱乐集团及上海亭东影业有限公司,涉及电影制作发行业务、艺人管理及其他泛娱乐业务[47]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阿里巴巴影业文化有限公司以人民币3.5亿元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54]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阿里巴巴影业文化有限公司以3.5亿元人民币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该收购已于2024年11月完成[127] 公司治理与人事 - 公司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樊路远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助于制定和执行集团业务策略[130]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于报告期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独立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事务所进行了审阅[133]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回、出售或赎回,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134]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为人民币2,171,291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1,839,802千元有所增加[117] - 公司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净额为人民币2,658,052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1,973,757千元显著增加[117] -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显示,超过365天的应收账款为人民币634,148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679,840千元有所减少[120]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5,772,046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5,094,022千元有所增加[123] - 公司预收投资交易款项为人民币160,000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0元显著增加[123] - 公司应付关联方款项为人民币251,117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171,931千元有所增加[123] - 公司有关娱乐活动门票分销的应付款项为人民币3,594,273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2,808,251千元显著增加[123] - 公司应计市场费用为人民币124,428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134,008千元有所减少[123] - 公司应付薪金及福利为人民币118,782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230,125千元显著减少[123] - 应付账款总额从2024年3月31日的464,744千元人民币增加到2024年9月30日的721,004千元人民币,增长55.2%[125] 其他 - 公司推出5个数字人,其中厘里签约大麦并担任天猫双十一推广大使,参演优酷独播剧集《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31] - 公司智能宣发数据产品“灯塔AI”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提供票房预测及宣发方向支持[32] - 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到期日在一年内的银行存款约为人民币30.95亿元,处于净现金状况,资本负债比率为零[4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雇用1,556名员工,员工福利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4.37亿元[55] - 公司重新分类业务分部,从五个业务分部调整为三个业务分部,以更准确地反映市场定位[7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3,050,796千元人民币,其中内容业务收入为1,224,491千元人民币,票务及科技平台收入为1,226,869千元人民币,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为599,436千元人民币[79]
行业首个全链路探索,阿里影业携手通义加速AI技术与影视融合
中国经济网· 2024-11-16 11:00
金鸡创投相关 - 11月15日晚金鸡创投联合通义、阿里影业共同发起的“AI创造者计划”揭晓评选结果《三岔口》入选荣誉项目将得到全面支持[1] - 金鸡创投大会是优质华语电影项目孵化池2024年推出多个助力计划“AI创造者计划”是其中之一[1] “AI创造者计划”相关 - 该计划与其他影视创投不同能通过通义AI大模型提升创作效率引入阿里云智能设计中心美术指导还有阿里影业相关能力兼具多种优势[1] - 共有四个项目入围涵盖多种类型在相关辅助下制作了1分钟左右AIGC视频样片[1] 《三岔口》相关 - 《三岔口》由李晨希执导编剧有葛瑞、李晨希、何亮瑜讲述异乡人因桂花糕外卖产生戏剧性纠缠AIGC技术加持下故事魅力更好呈现[2] - 通义将提供价值10万元「AI大礼包」阿里影业将提供宣发期「营销资源礼」[2] 阿里影业相关 - 阿里影业是“内容+科技”互联网影视公司积极拥抱AIGC助推影视工业化进程[3] - 旗下橘子工作室全面应用AI辅助影视宣发环节海报及文案生产灯塔AI上线有四大AI功能提升宣发效能[3] - 依托阿里大文娱在虚拟拍摄领域突破为多部剧集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阿里大文娱数字人厘里有相关代言及进军音乐领域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