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疗(00853)

搜索文档
中金:上调微创医疗(00853)目标价至11港元 评级“跑赢行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4-03 09:3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微创医疗2025年归母净亏损3954万美元不变,首次引入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381万美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上调目标价57%至11港元,认为公司2024年减亏幅度符合预期 [1] 2024年业绩情况 - 公司2024年收入10.31亿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后同比+9.6%,年内亏损2.68亿美元,2023年为亏损6.49亿美元,归母净亏损为2.14亿美元,2023年为亏损4.78亿美元,收入端略低于预期,亏损收窄幅度符合预期 [2] 业务板块表现 骨科和心律管理业务 - 2024年骨科收入同比+6.2%,净亏损同比收窄67.1%,EBITDA转正,中国区收入同比+26.1%且人工关节国家集采续约全线中标,预计2025年收入同比+10%,中国收入同比+25 - 30% [3] - 2024年心律管理收入同比+7.2%,中国区收入同比+51.3%,预计2025年收入实现5 - 7%增长并实现EBITDA转正 [3] 心脑血管业务 - 2024年国内冠脉收入同比+2.0%,大动脉和外周收入同比+1.6%,神经介入收入同比+8.3%,心脏瓣膜收入同比+4.0%,增速放缓或与医疗行业整顿、产品集采或降价有关 [3] - 2024年出海收入9580万美元,同比+84.7%,预计2025年可达1.7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80%左右 [3] 手术机器人业务 - 2024年收入同比+146%,图迈全球订单39台,国内实现19台商业化装机 [3] 盈利预测 - 2024年公司三项费用率合计下降24ppt,预计2025年进一步下降11ppt至合计57%左右 [4] - 2024年出售附属和参股企业贡献约1.15亿美元收益,预计2025年继续聚焦主业处置非核心资产,收益规模维持1亿美元左右 [4] - 预计公司2025年毛利率53 - 54%,有望在2025年继续大幅减亏,2026年附近实现盈利 [4]
微创医疗(00853)发布2024年度业绩,股东应占亏损2.14亿美元,同比收窄55.2%
智通财经网· 2025-03-29 01:12
文章核心观点 微创医疗2024年度业绩收入增长、亏损收窄,通过搭建平台、获批新产品等提升竞争力,未来聚焦核心业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1][2] 业绩情况 - 2024年度收入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8.5%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2.14亿美元,同比收窄55.2% [1] - 每股基本亏损11.68美分 [1] 亏损收窄原因 - 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剔除汇率影响),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5% [1] - 推进落实资源聚焦措施,三项费用总金额下降2.165亿美元,同比下降24%,运营费率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研发费率由40%降至21% [1] - 完成数家非核心业务策略性撤资,带来净收益 [1] 业务举措 - 整合全球业务资源,搭建全球通商业化平台,助力境内研发产品海外销售 [2] - 创新产品销售覆盖100多个国家及地区逾两万家医院,平台承载创新产品整合化销售 [2] 产品获批情况 - 报告期内及至公告日期,获58项中国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证 [2] - 在43个海外市场获249项首次注册证 [2] 未来规划 - 以提升财务报表健康度为首要目标,聚焦核心业务,持续精益管理,加速扭亏 [2]
微创医疗(0085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4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0.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剔除汇率影响),2023年为9.50725亿美元[1][5][6] - 2024年公司毛利为5.74092亿美元,同比增加7.9%,2023年为5.32098亿美元[1][6]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2.685亿美元,同比减亏59%,2023年为6.49157亿美元[1] - 2024年公司实现EBITDA转正,从去年亏损3.704亿美元改善至盈利6040万美元[1]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11.68美分,同比减亏55.4%,2023年为26.19美分[1][6] - 2024年公司摊薄每股亏损12.15美分,同比减亏55.3%,2023年为27.17美分[1][6] - 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三项费用总金额下降2.165亿美元,同比下降24%,运营费率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研发费率由40%下降至21%[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896149千美元,2023年为1921958千美元[8]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737273千美元,2023年为2010447千美元[8]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179013千美元,2023年为1363920千美元[8]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1309565千美元,2023年为1165488千美元[9]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144844千美元,2023年为1402997千美元[9] - 2024年公司产生净亏损268459000美元及经营现金流出净额49669000美元[13] - 2024年来自与客户订立合约的收入为1,031,063千美元,2023年为950,725千美元[26] - 2024年12月31日,分配至现有合约剩余履约义务交易价格总额为34,354,000美元,2023年为45,249,000美元[27] - 2024年可呈報分部收入總計1054015千美元,2023年為962413千美元,同比增長9.52%[34][35] - 2024年可呈報分部利潤╱(虧損)淨額為 - 224149千美元,2023年為 - 534485千美元,虧損同比收窄58.06%[34][35] - 2024年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總計18282千美元,2023年為23802千美元,同比下降23.19%[34][35] - 2024年利息開支總計58205千美元,2023年為48918千美元,同比增長19%[34][35] - 2024年年內折舊及攤銷總計134769千美元,2023年為131529千美元,同比增長2.46%[34][35] - 2024年可呈報分部資產總計3288862千美元,2023年為3484306千美元,同比下降5.59%[34][35] - 2024年年內添置非流動分部資產總計306541千美元,2023年為354400千美元,同比下降13.5%[34][35] - 2024年可呈報分部負債總計1837281千美元,2023年為1729628千美元,同比增長6.22%[34][35] - 2024年可呈报分部净亏损224,149千美元,2023年为534,485千美元,亏损幅度收窄[37] - 2024年综合亏损268,459千美元,2023年为649,157千美元,亏损大幅减少[37] - 2024年综合资产总额3,633,422千美元,2023年为3,932,405千美元,资产有所减少[37] - 2024年综合负债总额2,488,578千美元,2023年为2,529,408千美元,负债略有降低[37]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1,031,063千美元,2023年为950,725千美元,收入有所增长[39]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29,359千美元,2023年为49,514千美元,收益净额减少[40] - 2024年融资成本106,404千美元,2023年为96,036千美元,融资成本增加[41] - 2024年当期税项总额42,032千美元,2023年为26,029千美元,当期税项增加[43]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亏损214,043,000美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831,792,000股计算,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77,629,000美元和1,823,930,000股[46] - 2024年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亏损(摊薄)为2.22591亿美元,2023年为4.95554亿美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4年为18.31792亿股,2023年为18.2393亿股[4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2.65636亿美元,2023年为1.86448亿美元;其他应收款项等总计2024年为3.76564亿美元,2023年为3.10648亿美元[48] - 2024年一个月内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1.26052亿美元,2023年为0.925亿美元;一至三个月为0.79739亿美元,2023年为0.64396亿美元等[49] - 2024年12月31日,心脉医疗指定银行账户存款余额为1.81422亿美元,2023年为2.62741亿美元[50] - 2024年12月31日,位于中国内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4054亿美元,2023年为6.57991亿美元[51] - 2024年流动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6.38997亿美元,2023年为4.48342亿美元;非流动为0.24124亿美元,2023年为2.62865亿美元[52] - 2024年股份回购义务总计变动:年初为2.3978亿美元,年末为2.46948亿美元[54] - 截至2024年末,应偿还计息借贷总额为10.75777亿美元,2023年末为8.03768亿美元[5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提取的银行贷款共5.56319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8883亿美元[57] - 2024年末可换股债券总额为5.21357亿美元,2023年末为7.62737亿美元[59] - 2024年公司发行可换股债券/贷款变动后,衍生工具部分553.4万美元、负债部分3.69945亿美元、权益部分8365.1万美元,总计4.5913亿美元[69] - 2024年外科可换股债券变动后,12月31日结余427.9万美元[71] - 2024年公司法定普通股50亿股,金额50万美元,已发行且已缴足普通股18.46725亿股,金额18万美元[74] - 2024年公司根据股份奖励计划购回187.74万股,已付代价总额152.2万美元,1224.8341万份购股权获行使,总代价518.7万美元[75] - 2024年公司实现业务收入10.311亿美元,同比增长9.6%(剔除汇率影响)[82]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管理、研发三项费用总金额下降2.165亿美元,同比下降23.6%,运营费率比例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研发费率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82] - 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2.685亿美元,较上年大幅收窄58.6%,EBITDA自去年亏损3.704亿美元改善至溢利6040万美元[82] - 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1031.1百万美元,较2023年的950.7百万美元增长8.5%,剔除汇率影响增长9.6%[118][119] - 2024年销售成本4.57亿美元,较2023年的4.186亿美元增加9.2%[129] - 2024年毛利5.741亿美元,较2023年的5.321亿美元增加7.9%,毛利率从56.0%降至55.7%[130] - 2024年研究及开发成本2.165亿美元,较2023年的3.794亿美元减少42.9%[131] - 2024年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6.492亿美元大幅收窄至2.685亿美元,EBITDA从亏损3.704亿美元改善至收益6040万美元[138]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从2023年的4.34553亿美元减少48.7%至2.22786亿美元[140] - 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3亿美元,较2023年底的10.196亿美元减少[142] - 2024年底借贷总额为15.971亿美元,较2023年底的15.665亿美元增加3060万美元,资产负债率从64.3%升至68.5%[143] - 2024年底流动资产净值为5.583亿美元,较2023年底的6.465亿美元减少[144] - 2024年汇兑净损失1230万美元,2023年为770万美元[145]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约1.084亿美元[146] - 2024年公司产生净亏损2.68459亿美元,经营现金流出净额4966.9万美元[151]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5%[5] - 2024年公司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7%(剔除汇率影响)[82] - 报告期内,公司心血管介入业务全球营业收入16570万美元,同比提升9.9%(剔除汇率影响)[86] - 报告期内,心血管介入业务运营费用占收入比率下降17.5个百分点[86] - 报告期内,心血管介入业务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47.0%(剔除汇率影响)[86] - 报告期内,心血管介入业务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收入增长60.6%(剔除汇率影响)[86] - 报告期内,心血管介入业务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0%(剔除汇率影响)[86]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全球营业收入25270万美元,同比增长6.2%(剔除汇率影响),净亏损同比收窄67.1%,EBITDA转正[90] - 国际(非中国)骨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剔除汇率影响),其中EMEA地区增长16.8%,日本地区增长7.2%,膝关节产品销售额增长7.4%(均剔除汇率影响)[91] - 中国骨科业务收入同比提升26.1%(剔除汇率影响)[91] - 心律管理业务全球收入22060万美元,同比增长7.2%(剔除汇率影响),EBITDA较上年改善[92] - 心律管理国际(非中国)业务收入同比上升3.4%(剔除汇率影响)[92] - 心律管理中国业务收入同比提升51.3%(剔除汇率影响)[93] - 公司起搏器产品销售额同比大幅提升56.1%(剔除汇率影响),导线产品销售额同比提升34.4%(剔除汇率影响)[93] - 报告期内心脉医疗实现收入16950万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6%(剔除汇率影响)[94] - 报告期内心脉医疗海外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9.4%,海外收入占该板块收入比重提升至13.6%[94] - 微创脑科学报告期内收入107.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4.4%(剔除汇率影响),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9.9%[98] - 微创脑科学海外收入同比显著增长137.6%(剔除汇率影响),已有8款产品出海,累计在3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实现商业化[99] - 心通医疗报告期内收入50.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7.5%(剔除汇率影响),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6.5%[101] - 心通医疗报告期内净亏损7.5百万美元,同比大幅收窄88.8%[101] - 微創機器人报告期内收入3600万美元,同比大幅提升146.0%(剔除汇率影响),国内及海外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4.4%及388.2%(均剔除汇率影响),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0.2%[104] - 微創機器人报告期内净亏损同比收窄37.3%,自由现金流净流出显著减少42.1%[104] - 报告期内,集团出海平台收入5630万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5.4%(剔除汇率影响)[112] - 报告期内,集团出海业务收入9580万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4.7%(剔除汇率影响)[113] - 报告期内,心血管介入业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7.0%(剔除汇率影响),手术机器人业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88.2%(剔除汇率影响),神经介入业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37.6%,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9.4%(剔除汇率影响),结构性心脏病业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8.3%(剔除汇率影响)[113] - 心血管介入业务2024年收入165.7百万美元,按美元计增长5.9%,剔除汇率影响增长9.9%[118][119]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2024年收入252
微创医疗(00853):2024年报业绩预告点评:聚焦业务,亏损如期大幅收窄
光大证券· 2025-03-14 23: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 2024 年收入预计近 10%增长,净亏损不超 2.75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超 58%,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增约 80% [1] - 各业务表现良好,公司通过聚焦业务等举措大幅减亏,有望实现持续减亏 [2][3] - 公司是高值耗材领军企业,研发投入强劲,各业务线有多项研发成果 [3] 各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 - 上调 2024 - 2025 年净利润预测为 -270 / -59 百万美元,新增 2026 年净利润预测为 91 百万美元 [3] - 预计 2024 - 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45、1198、1373 百万美元,增长率均为 14.6% [5][9] 市场数据 - 总股本 18.48 亿股,总市值 143.21 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为 4.46 - 9.5 港元,近 3 月换手率 86.1% [6] 股价相对走势 - 1 个月相对收益 -2%、绝对收益 5%;3 个月相对收益 0%、绝对收益 18%;1 年相对收益 -32%、绝对收益 6% [8] 财务报表预测 损益表 - 2024 - 2026 年销售收入、毛利预计增长,销售、行政、研发费用预计降低,净利润将从亏损转为盈利 [9]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6 年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资产合计、负债合计、权益合计有相应变化 [10]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6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将转正,投资活动现金流稳定,融资活动现金流有波动 [11]
微创医疗:2024年报业绩预告点评:聚焦业务,亏损如期大幅收窄-20250314
光大证券· 2025-03-14 16: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全年业绩预告显示集团收入预计实现近10%增长,净亏损不超过2.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超58%,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80% [1] - 国内外不利因素多但亏损幅度如期收窄,各业务有不同程度增长,完成非核心业务出售带来正向收益,正通过聚焦业务等举措大幅减亏 [2] - 公司是高值耗材领军企业,研发投入强劲,各业务线取得多项研发成果,截至24年末有36款绿通产品,集团及联营公司获多项注册证 [3] - 综合考虑集采等因素,预计公司有望持续减亏,上调24 - 25年净利润预测,新增26年净利润预测 [3] 各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 2022 - 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841、951、1045、1198、1373百万美元,增长率分别为8.0%、13.1%、10.0%、14.6%、14.6% [5] - 2022 - 2026E净利润分别为 - 437、 - 478、 - 270、 - 59、91百万美元 [5] - 2022 - 2026E EPS分别为 - 23.88、 - 26.04、 - 14.63、 - 3.17、4.92美分 [5] 市场数据 - 总股本18.48亿股,总市值143.21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为4.46 - 9.5港元,近3月换手率86.1% [6] 股价相对走势 - 1M、3M、1Y相对收益分别为 - 2%、0%、 - 32%,绝对收益分别为5%、18%、6% [8]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损益表 - 2022 - 2026E销售收入分别为841、951、1045、1198、1373百万美元,成本分别为 - 339、 - 419、 - 445、 - 491、 - 543百万美元等 [9] 资产负债表 - 2022 - 2026E非流动资产合计分别为2055、1922、2055、2015、2045百万美元,流动资产合计分别为1939、2010、1833、2029、2368百万美元等 [10] 现金流量表 - 2022 - 2026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343、 - 232、 - 196、 - 12、158百万美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13、 - 377、 - 33、 - 34、 - 34百万美元等 [11]
微创医疗机器人 - 近期股价上涨限制上行空间,人工智能的应用效果尚待时间验证;维持中性评级
2025-03-10 11:1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医疗保健行业中的手术机器人细分领域 - 公司:MicroPort MedBot(微创医疗机器人)、Intuitive Surgical(直觉外科公司,生产da Vinci机器人)、Fosun Pharma(复星医药)、Edge Medical(其产品为MP1000)、Tempus AI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 维持对MicroPort MedBot股票的“中性”评级,将目标价从8.4港元上调至19.3港元,目标价日期延长至2025年12月 [2][18] - MicroPort MedBot近期上涨限制了上行空间,AI应用效果有待时间验证 [2] - MicroPort MedBot有望受益于进口替代趋势,但面临竞争,预计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10][20] 论据 - **股价表现与驱动因素**:过去两个月MicroPort MedBot跑赢恒生指数100%,受AI和机器人股票热潮以及亏损收窄推动,近期盈利预警和订单趋势增强了扩大装机量的信心 [2] - **产品与市场情况** - Toumai是首个经临床验证不逊色于da Vinci的国产腹腔镜机器人,有望保持在中国新手术机器人装机量的领先地位,预计到2033年在中国/海外装机量市场份额达13%/7%;Honghu借助微创骨科的市场地位发展 [2] - 2024年底,Medbot报告超100台机器人订单,约60台Toumai和40台Honghu;Toumai获CE认证,Honghu在五大洲有装机;预计Toumai 5G和经支气管机器人获批将推动装机量增长 [8] - **AI应用情况**:2020年开始在产品中应用AI,Toumai用于肺部手术导航,Honghu用于医学图像分析和手术规划;但手术机器人AI发展需时间,国内公司在AI发展上落后于外国公司 [8] - **财务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现金约2.21亿元人民币,预计2024年现金消耗4 - 5亿元人民币,可能需额外股权融资,但正在努力减少现金消耗 [2] - 上调2024E和2025E的营收预测,分别从2.47亿元人民币和6.81亿元人民币上调至2.62亿元人民币和7.59亿元人民币 [6] - 预计长期净利润率达35%,2026E净利润率达8%,实现盈亏平衡 [18] - **估值与风险** - 基于DCF分析得出2025年12月目标价19.3港元,假设WACC为13.1%,终端增长率为3% [11][21] - 下行风险包括机器人装机量低于预期、医疗保健领域AI情绪转变、公司股权融资、竞争加剧;上行风险包括政策利好、装机量增长超预期、提前实现盈亏平衡 [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风格暴露情况**:价值因子排名99,成长因子排名18,动量因子排名9,质量因子排名98,低波动因子排名100 [7] - **过往评级与价格目标**:2023年3月25日评级“增持”,目标价59.9港元;2023年7月3日评级“增持”,目标价49.9港元;2023年9月4日评级“中性”,目标价22港元;2024年9月23日评级“中性”,目标价7.5港元;2024年11月28日评级“中性”,目标价8.4港元 [36] - **投资银行相关情况**:J.P. Morgan在过去12个月内担任MicroPort MedBot或相关实体证券公开发行的经理或联合经理,目前或过去12个月内是其客户,已获得投资银行服务补偿,预计未来三个月寻求投资银行服务补偿 [31][32][33]
微创医疗(0085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20:00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为558,702千美元,同比增长15.8%[8] - 毛利为330,580千美元,同比增长14.6%[8] - 期间亏损为106,674千美元,同比减少51.5%[8] - 本公司权益股股东应占亏损为96,830千美元,同比减少40.5%[8] - 每股基本亏损为5.29美分,同比减少40.8%[8] - 每股摊薄亏损为5.63美分,同比减少40.4%[8] - 期内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亏损为68,432千美元,同比减少63.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全球收入为558.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7.0%[1] - 运营费用率从上年同期的94%下降至64%,其中研发费用率从39%下降至21%[1] - 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63.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约558.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7.0%(剔除汇率影响)[15] - 公司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0%(剔除汇率影响)[15] - 公司运营费用率从上年同期的94%下降至64%,其中研发费用率从39%下降至21%[15] - 公司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亏损为68.4百万美元,同比大幅收窄63.1%[1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558.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5.8%,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17.0%[39] - 其他亏损净额在报告期间为0.1百万美元,而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17.0百万美元[51] - 研究及开发成本从187.3百万美元减少38.6%至115.0百万美元[52] - 分销成本从169.8百万美元减少8.0%至156.2百万美元[53] - 行政开支从95.9百万美元减少12.6%至83.8百万美元[54] - 其他经营成本从12.4百万美元减少0.2%至12.3百万美元[55] - 融资成本从37.3百万美元增加30.0%至48.4百万美元[56] - 所得税从13.7百万美元增加至20.2百万美元[57] - 净亏损从219.921百万美元减少51.5%至106.674百万美元[5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019.6百万美元减少至740.1百万美元[61] - 借貸總額从1,566.5百万美元减少至1,564.4百万美元[62] - 公司收入为558,702千美元,同比增长15.8%[116] - 毛利为330,580千美元,同比增长14.6%[116] - 期间亏损为106,674千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9,921千美元有所减少[116] - 每股基本亏损为5.29美分,较去年同期的8.94美分有所减少[116]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886,929千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568,485千美元有所增加[118]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598,976千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165,488千美元有所增加[119] - 资产净值为1,287,953千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02,997千美元有所减少[119] - 权益总额为1,287,953千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02,997千美元有所减少[119] - 期间其他全面收益为-11,114千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7,024千美元有所改善[117] - 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117,788千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66,945千美元有所改善[117]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月1日的1,402,997千美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1,287,953千美元[1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117,788千美元[122] - 经营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72,093千美元[123]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58,304千美元[123]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7,193千美元[12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72,740千美元[1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0,097千美元[124]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累计亏损为-1,476,838千美元[122]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非控股权益为588,140千美元[122]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权益为699,813千美元[122] - 公司遵循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中期财务报告[1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317,891,000美元及股份购回义务227,427,000美元[126] - 公司产生净亏损106,674,000美元及经营现金流流出净额33,454,000美元[126] - 公司部分非流动银行借款及可换股债券合计726,243,000美元需履行财务表现及比率契诺[127] - 公司计划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流动资金,包括严格成本控制、削减研发成本、推迟资本开支计划[127] - 公司计划通过出售若干物业或其他资产变现额外现金[127] - 公司正与潜在投资者磋商直接投资或购买附属公司股权[127] - 公司正与多家银行讨论现有借款续期及获得新银行融资[127] - 董事认为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中期财务资料属恰当[127] - 若无法持续经营,需调整资产价值至可收回金额,并重新分类非流动资产及负债为流动资产及负债[127] - 公司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重新分类可换股债券,影响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分类[130][1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从456,634千美元增加至549,470千美元,流动负债总额从1,271,084千美元增加至1,363,920千美元[1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从103,154千美元减少至0千美元,流动负债总额从910,320千美元减少至807,166千美元[13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558,702千美元,同比增长15.8%,主要来自医疗器械销售和其他收入[134] - 按地域分拆,中国收入为305,978千美元,同比增长23.3%,北美洲收入为47,082千美元,同比下降6.5%[135] - 公司未订立任何供应商融资安排,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修订对披露无重大影响[132] - 公司总收入为3,539,317千美元[147] - 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为584,689千美元[147]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为529,679千美元[147] - 心律管理业务收入为361,326千美元[147]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为634,735千美元[147]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为291,845千美元[147] -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为350,426千美元[147] - 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为157,558千美元[147] - 外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为85,920千美元[147] - 其他业务收入为543,139千美元[1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普通权益股東應佔虧損為96,830,000美元,每股基本虧損為0.053美元[1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普通权益股東應佔虧損為103,083,000美元,每股攤薄虧損為0.056美元[1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新增使用權資產8,642,000美元,收購物業、廠房及設備項目成本共計27,926,000美元[1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產生樓宇建築成本22,990,000美元,資本化發展成本13,522,000美元[1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處置或撇銷物業、廠房及設備項目賬面淨值4,551,000美元,產生虧損1,075,000美元[1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非流動資產總額為109,022,000美元,其中租賃及質押按金為42,369,000美元[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可收回所得稅主要來自法國政府的可抵扣稅項合計11,720,000美元[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貿易應收款項總額為268,730,000美元,其中一個月內到期的應收款項為156,879,000美元[1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當期稅項總額為20,230,000美元,其中中國企業所得稅為18,957,000美元[1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遞延稅項為(581,000)美元[1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81,536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5,851千美元有所减少[1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411,693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8,342千美元有所减少[1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股份购回义务为254,462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9,780千美元有所增加[1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计息借贷款项为801,523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8,330千美元有所增加[1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抵押银行贷款为607,681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8,883千美元有所增加[1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总额为444,995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62,737千美元有所减少[169] - CRM Cayman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于2024年6月30日为103,154千美元,较2024年1月1日的92,836千美元有所增加[171] - 公司于2024年5月与中国多家银行订立融资协议,融资总额为300百万美元,用于偿还2026年可换股债券[167] - 公司提取的银行贷款总额为607,681千美元,其中包括上述300百万美元的银行贷款[168] - 公司定期监控其遵守财务契诺的状况,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已提取融资的契诺遭违反[168] 业务表现 - 公司产品在全球20,000多家医院使用[3] - 公司拥有超过10,000项专利(包括申请)[3] - 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3]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5%,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7%,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3%,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7.0%[1] - 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心律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1] - 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0%[1] - 心血管介入业务全球收入同比增长13.4%,净利润同比增长279.4%,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6.3%[11]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全球收入同比增长9.0%,净亏损大幅收窄37.5%,EBITDA转正,中国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5%[11] - 心律管理业务全球收入同比增长5.6%,净亏损同比减少15.9%,EBITDA显著改善,中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1.5%[12] - 手术机器人业务全球收入同比增长117.0%,净亏损大幅收窄49.4%,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3.2%[13] - 公司心血管介入业务实现全球营业收入93.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3.4%(剔除汇率影响)[17] - 公司心血管介入业务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56.3%(剔除汇率影响),其中EMEA地区增长107.9%(剔除汇率影响)[17] - 公司心血管介入业务中国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剔除汇率影响)[17] - 公司支架产品已累计在45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球囊产品累计在38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17] - 公司药物洗脱支架产品已累计覆盖中国市场逾3,500家医院,球囊产品覆盖国内逾1,500家医院,配件产品覆盖国内逾600家医院[17] - 公司未来将继续聚焦核心业务,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并优化财务结构[15] -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
微创医疗2024半年度业绩点评: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亏损有望持续缩窄
国泰君安· 2024-09-01 14: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H1亏损大幅缩窄,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随着收入增长、费用管控效率不断提升,有望逐步实现扭亏为盈,维持增持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要点 -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公司降本增效推进顺利,上调公司2024-2025年预测EPS为-0.09/-0.02美元(原为-0.11/-0.03美元),新增2026年预测EPS为0.05美元,维持增持评级 [4] -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亏损大幅缩窄。公司2024H1实现营收5.59亿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同比+17.0%,下同),归母净亏损大幅缩窄至0.97亿美元(2023H1净亏损1.63亿美元),经调整净亏损亦大幅缩窄至0.68亿美元(2023H1净亏损1.85亿美元)。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费用率均大幅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7.23pp至27.95%,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4.87pp至15.00%,研发费用率同比大幅下降18.23pp至20.59%。随着收入持续增长,费用管控效率不断提升,公司亏损有望逐步收窄,2026年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4] - 创新业务高速增长,传统板块稳健发展。公司创新业务2024H1期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大动脉及外周介入业务营收1.10亿美元(+26.3%),神经介入业务营收0.57亿美元(+36.5%),结构心业务营收0.31亿美元(+26.7%),手术机器人业务营收0.10亿美元(+117%);传统板块稳健发展,冠脉业务0.93亿美元(+13.4%),骨科业务营收1.26亿美元(+9.0%),心律管理业务1.13亿美元(+5.6%)。2024H1公司调整研发重心,在降低研发费用的同时提升研发效率,保障核心产品管线研发稳步推进,预计研发端竞争力有望维持。传统板块亦有创新产品陆续上市,以冠脉板块为例,Firesorb可降解支架于2024年7月国内获批,旋磨介入治疗仪、冲击波球囊等研发亦稳步推进,新产品有望为传统板块持续带来新增长点 [4] - 多种途径筹资化解短期流动性风险。公司2021年6月发行的7亿美元可转债于2024年6月可被投资人要求赎回,公司自2023年底起采取多种途径筹资,包括发行新可转债、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获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等方式,短期流动性风险已得到化解 [4] 财务摘要 - 营业收入:2020A-2026E分别为649、779、841、951、1,127、1,346、1,619百万美元,增长率分别为-18.2%、20.0%、8.0%、13.1%、18.5%、19.5%、20.3% [7] - 毛利润:2020A-2026E分别为436、492、502、532、665、798、964百万美元 [7] - 净利润:2020A-2026E分别为-191、-276、-437、-478、-162、-45、93百万美元,增长率分别为-513.2%、-44.6%、-57.9%、-9.4%、66.1%、72.0%、304.8% [7] - PE:2020A-2026E分别为-9.6、-6.7、-4.2、-4.1、-7.2、-25.6、12.5 [7] - PB:2020A-2026E分别为1.6、1.2、1.6、2.6、2.0、2.1、1.8 [7] 交易数据 - 52周内股价区间:4.56-13.80港元 [5] - 当前股本:1,835百万股 [5] - 当前市值:9,064百万港元 [5] 相关报告 - 《降费推进顺利,亏损同比收窄》2023.09.02 [6] - 《费用拖累短期业绩,2023年有望改善》2023.04.04 [6] - 《加大研发布局未来,短期业绩承压》2022.09.02 [6] - 《业绩符合预期,创新器械业务强劲增长》2022.04.13 [6] - 《弹簧圈获批美国上市,加速推进国际化》2021.09.10 [6]
微创医疗(0085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22:37
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7.0%,达到5.59亿美元[2] - 毛利同比增长14.6%,达到3.31亿美元[2] - 期间虧損同比減少51.5%,達到1.07億美元[2] - 公司權益股東應佔虧損同比減少40.5%,達到9,683萬美元[2] - 每股虧損同比減少40.8%,達到5.29美分[2] - 期內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淨虧損同比大幅減少63.1%[3] - 運營費率由上年同期的94%下降至64%,其中研發費用率由39%下降至21%,運營效率顯著提升[3] 业务表现 - 已獨立上市之附屬公司收入均實現同比強勁增長,其中心脈醫療增長26%、微創腦科學增長37%、心通醫療增長27%、微創機器人增長117%[2] - 集團內其他主要業務如心血管介入、骨科醫療器械、心律管理等也實現穩定增長[3] - 出海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穩步提升44.0%[3]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891,666千美元[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总额为1,905,583千美元[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910,320千美元[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995,263千美元[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886,929千美元[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598,976千美元[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1,287,953千美元[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股本为18千美元,储备为699,795千美元,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699,813千美元[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非控股权益为588,140千美元,权益总额为1,287,953千美元[10] 融资情况 - 公司存在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317,891千美元以及股份购回义务227,427千美元,同时部分非流动银行借款及可换股债券合计726,243千美元须待履行有关财务表现及比率的契诺[12] - 本集团的流动资金主要取决于(i)现有借款续期或再融资以及利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偿还借款的能力,以及(ii)是否可以达成财务契诺[13] - 为减轻流动资金压力和改善财务状况,本集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严格成本控制、削减研发预算、推迟资本支出、出售资产变现现金、与投资者洽谈直接投资或股权收购、与银行商讨续期和新融资[13] - 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后,将可换股债券从非流动重新分类为流动负债[15][16] - 公司发行总额为150,000,000美元的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并享有增加总承担不超过50,000,000美元的选择权[52] - 公司于2024年5月和6月根据可换股融资协议提取总额为170,000,000美元的可换股贷款[52] - 可换股贷款按年利率5.75%计息,贷款人可按初始兑换价每股7.46港元将部分或全部未偿还债券转换为公司普通股[52] - 公司需于2029年偿还可换股贷款,连同所有利息、溢价(即40%未偿还本金)以及应付予贷款人的所有应计但未支付款项[52] - 可换股贷款以公司间贷款、位于美国的物业抵押以及附属公司股份抵押作为担保[53] - 公司已完成提取300百万美元银行贷款以偿还2026年可换股债券[54]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发行的可换股债券/贷款总额为421,112,000美元[55] - 公司附属公司深圳外科发行了本金额为人民币30,000,000元(约4,210,000美元)的可换股债券[56]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2,714,000美元,受外汇管制限制不能自由调拨[59] 收入构成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销售医疗器械,占总收入的99%[1] - 其他收入来源包括物业租金收入等,占总收入的1%[2] - 公司收入按地域分布主要来自中国和美国市场[2] - 公司收入按确认时间分为时间点确认和随时间确认两种[3][4]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心血管介入、骨科医疗器械、心律管理、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结构性心脏病、手术机器人和外科医疗器械等[4][5][6] - 公司各主要业务分部的收入和利润情况有所不同[4][5][6][7][9] 盈利情况 - 公司整体呈现亏损状态,主要受股份支付费用、利息费用等因素影响[10] - 公司获得了一定金额的政府补贴和利息收入,但也面临汇兑损失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可换股债券利息为13,762千美元,其他计息借贷利息为13,984千美元,附属公司发行的优先股的利息为13,433千美元[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形资产摊销和折旧费用合计为82,061千美元[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究及开发成本为128,267千美元,其中2,245千美元已资本化为开发成本,13,234千美元已资本化为无形资产[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当期税项为20,230千美元,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为18,957千美元[36] - 公司已将遵守经合组织支柱二全球最低有
微创医疗(0085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8:39
公司业绩 - 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950,725千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3.1%[5] - 2023年度毛利为532,098千美元,较上一年增长6.0%[5] - 2023年度公司年内虧損为649,157千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0.4%[5] - 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全球收入950.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5.8%[17] - 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长258.4%,出海业务实现收入57.1百万美元,同比提升53.9%[17] - 集团全球业务收入达950.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5.8%(剔除汇率影响)[34] - 集团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亏损434.6百万美元,较去年收窄13.5%[37] - 公司心血管业务全球营业收入为147.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6.2%(剔除汇率影响)[40] - 海外市场心血管业务销售收入达36.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71.3%(剔除汇率影响),亚洲地区(除中国外)和南美地区收入大幅提升[42] - 国内心血管业务销售收入为110.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1%(剔除汇率影响),通路类耗材收入同比显著提升66.9%[43] - 海外心律管理业务收入为190.8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8%(剔除汇率影响)[51] - 蓝牙®起搏器销售额同比大幅提升27.0%,ICD销售额同比增长7.9%[52] - 国内心律管理业务收入为16.2百万美元,同比大幅提升25.7%(剔除汇率影响)[53]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为168.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2.2%(剔除汇率影响)[55] - 海外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销售收入为11.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1.2%[57]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为93.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1.6%(剔除汇率影响)[60] - 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11.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58.4%(剔除汇率影响)[70]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专注于全球创新、制造和销售高端医疗器械,致力于提供能延长和重塑生命的真善美方案[7] - 公司以人为本,通过创新科技和产品服务医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全力发展成为世界级知名品牌[8] - 公司持续执行积极策略以维持持续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架构、降低成本、深化国际化、增强创新、扩大市场、建立全方位解决方案能力、建立智能信息技术系统等提高竞争力[176] 公司治理与管理团队 - 常兆华博士为本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拥有逾33年医疗器械行业经验[122] - 孙洪斌先生是公司首席财务官,拥有逾26年的财务经验[136] - 蔣磊先生是公司董事长,拥有逾26年的制药及医疗器械行业经验[137] - 张劼博士是公司首席技术官,负责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拥有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139] - 徐益民先生是公司产品注册兼集团物业高级副总裁,拥有逾24年的医疗器械行业经验[140] 股权结构 - 常兆華博士持有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2.67%的股份[191] - 大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20.87%的股份[195] - We’Tron Capital Limited持有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18.69%的股份[195] - JPMorgan Chase & Co.持有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12.61%的股份[195] -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9.36%的股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