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程控股(00697)

搜索文档
首程控股:重兵布局机器人谋长线发展,回港股通提升流动性-20250225
国元国际· 2025-02-24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建议积极关注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原有的停车业务可提供稳定现金流,还能从机器人、自动驾驶等业务中获得赋能;在机器人领域全产业链布局,实业与资本深度融合,有望发展成平台型、生态型企业;回到港股通后流动性改善,利于估值提升,现有业务布局支持中长期持续增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2月24日,首程资本所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投资自变量机器人科技(济南)有限公司 [1] - 2025年2月21日,全资附属公司首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拟在北京出资成立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1] - 2025年2月21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将公司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按流程公司将回到港股通,3月10日生效 [1] 点评观点 - 公司成立机器人公司,依托产业战略,通过多元化服务推动优质机器人企业和产品应用落地,加速人形机器人等企业商业化进程,推动“产业 + 资本”融合,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和产业服务能力 [2] - 2024年1月19日公司与相关方共同发起成立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认缴规模100亿元,该基金深入布局关键赛道,投资了宇树科技等一批创新企业,通过“资本 + 场景 + 技术”三重赋能,打通市场关键节点,建立“投 - 产 - 服”闭环 [3]
首程控股:重兵布局机器人谋长线发展,回港股通提升流动性-20250224
国元国际控股· 2025-02-24 20:5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建议积极关注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原停车业务可提供稳定现金流,且能从机器人、自动驾驶等业务获赋能;在机器人领域全产业链布局,实业与资本深度融合,有望成平台型、生态型企业;回到港股通后流动性改善,利于估值提升,现有业务布局支持中长期持续增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2月24日,首程资本所管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投资自变量机器人科技(济南)有限公司 [1] - 2025年2月21日,全资附属公司首沃投资控股拟在北京出资成立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1] - 2025年2月21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将公司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按流程公司将回到港股通,3月10日生效 [1] 点评观点 公司成立机器人公司,全链条赋能机器人产业 - 机器人公司依托首程控股机器人产业战略,通过多元化服务推动优质机器人企业和产品应用落地,加速人形机器人等企业商业化进程,推动“产业 + 资本”融合,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增强产业服务能力 [2] “资本 + 场景 + 服务”多重赋能,构建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 - 2024年1月19日公司公告与相关方共同发起成立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认缴规模100亿元,该基金深入布局关键赛道,投资一批创新实力企业 [3] - 公司通过“资本 + 场景 + 技术”三重赋能,打通市场关键节点,为机器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落地服务,建立“投 - 产 - 服”闭环 [3] 投资建议 - 建议积极关注公司 [4]
首程控股20250214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7 00:3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涉及守成控股、宇硕科技、领克通政、温尔兹奥航空等公司,行业涵盖停车资产管理、充电、产业园区、机器人、RACE(电信数据产业链)、公墓等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定位与现状** - 定位为抓住基础设施资产上扬部分,做新资产及资产循环相关业务的服务商,非重资产运营 [2] - 2024年3Q数据规模4亿,收入9.35亿;上周五至今股价表现亮眼,催化剂包括机器人概念及对宇硕的投资 [3] - 预计3月11日恒生综合指数生效,港股通预计在3月11日后一个交易日生效 [4] - **股东情况** - 第一大股东为首钢集团,持股约24%多,是港股上市的市场化国企 [4] - 第三大股东是新创建集团,双方在基金管理和停车资产管理有合作,如新创建旗下新世界百货停车场由守成运营 [5] - 第四大股东是北京国管,2022年引入,双方共同成立100亿机器人基金 [5] - **业务发展** - **停车资产管理**:2016年转型后,充电、广告、店铺相关收入稳中有升;2024年拿下广州白云机场停车场、首钢医院停车综合体等项目;2025年计划攻克大交通枢纽和BOT综合停车体,因这类资产有强健定价权,如2024年6月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停车场调价50%,医院综合停车体调价10%-15%,对车流量影响小 [6][7] - **充电业务**:有三种模式,一是引入充电伙伴,收取固定租金和服务费分成;二是用自有资金收购和并购充电厂站,赚取稳定服务费;三是在超充领域已布局 [8] - **产业园区**:场馆面积超100万方,储备面积超1000万方,计划逐步招商;2020年新人才公寓新桥项目落地,2014年与中国国贸合作成立物业公司;2025年规划包括针对机器人产业链链主招商,与投资团队协同 [9][10] - **RACE板块**:在中国RACE论坛活跃,有电信数据产业链布局,资金投量大,地基储备项目总规模200亿 [11] - **公墓业务**:2025年可能推出新基金,是上市公司利好 [12] - **股权投资** - 2024年在机器人领域投资宇硕科技,占比进入宇硕前十大;还投资了领克通政、温尔兹奥航空等项目 [13][14] - 投资主要方向为机器人,有多种退出方式,包括隔轮退、退给原始团队、等待公司上市(非首选)、为机器人公司提供服务促进发展 [15][16] - 股权投资规模约300亿(250亿直投和40亿母基金),2024 - 2025年重点投资机器人板块,涵盖医疗、工业机器人及产业链,少投AI算力方向 [21] - **港股通情况** - 恒生综合指数2月下旬公布名单,3月11日正式分账,港股通预计在3月11日后一个交易日根据恒生综合指数调入情况确定 [18] - 公司测算已符合回到港股通的要求和条件 [18] - **基金投资收益**:包括稳定的基金管理贷、潜在超额收益、投资与上市公司其他板块业务的联动 [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并购方向成立专门团队,2025年一季度着重研究并购策略,暂未明确并购行业和类型 [20] - 与北京国管共同成立的100亿机器人基金,大头出资方为北京市资金,上市公司未披露具体出资比例 [22]
首程控股(00697) - 2024 Q3 - 季度业绩
2024-11-01 17:13
集团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收入约为9.3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涨约42%[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毛利约为4.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涨约49%[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4.00亿港元,去年同期约为4.65亿港元[2] - 2024年前三季度,本期每股基本盈利约为5.61港仙,去年同期约为6.41港仙;每股稀释盈利约为5.61港仙,去年同期约为6.37港仙[2] - 2024年9月30日,资产总值为144.90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净资产为100.00亿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2.86亿港元[3] - 2024年9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30.2%,较2023年12月31日上升约4.5%;债务资本比率为11.7%,较2023年12月31日上升约3.7%[3][5][6] 停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9月,集团完成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停车业务经营权项目运营交接[7] - 2024年前三季度,集团完成广州白云机场停车场项目和西藏拉萨市贡嘎国际机场停车场项目的运营启动[7] - 2024年第三季度,集团实现对首钢园区17个停车场近7000个停车位的统一管理[8] 业务合作与服务 - 集团与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北京首程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服贸会2024和WTT中国大满贯2024提供安全服务保障和应急处置方案[8] 信用评级 - 2024年第三季度,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再次给予公司主体信用评级结果AAA,评级展望稳定[9] 资产专项计划 - 公司以自持产权停车场项目为底层资产打包的“国君 - 首程控股智慧停车资产第二期支持专项计划”于2024年8月取得深交所挂牌条件无异议函[10] 战略客户合作 -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与国寿投资、ESR易商集团、理想汽车等战略客户在基础设施公募REITs、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布局及停车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11] - 公司与国寿投资合作聚焦基础设施公募REITs首次发行及后续扩募,推动公募REITs领域高质量发展[12] - 公司为ESR易商集团香港葵涌物流园项目提供停车及充电设施投资和运营服务[12] - 公司对理想汽车进行股权投资,主导规划设计其北京顺义总部产业园项目,并将合作延伸至充电业务端[12]
首程控股(0069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17:03
公司概况 - 首程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首钢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也是首批于香港上市的紅籌股之一[7] - 公司注册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湾仔告士打道56号东亚银行港湾中心7楼[6] - 公司股份代号为697[6] - 公司网站为www.shouchengholdings.com[6] - 公司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5]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登捷时有限公司,位于香港夏慤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5] 战略转型与股东 - 自2017年以来,集团坚定全面战略转型,持续出售非主业资产,推动旧业务剥离或重组,并积极融入国内外资本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8] - 集团主要战略股东包括首钢集团、欧力士股份有限公司、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HOPU Investments Co. III Ltd等[8] 商业模式与目标 - 公司目标成为跨越经济周期、现金流良好、运营稳定健康的上市企业,未来将继续抓紧发展机遇[9] - 基于丰富的资产运营经验和专业的资产融通能力,集团打造了“资产循环+强运营”商业模式,持续释放公司经营效益,夯实资本市场品牌建设,致力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9] 财务表现 - 收入为535,843,000港元,同比增长55.2%[21] - 毛利为233,456,000港元,同比增长135.3%[21] - 经营溢利为352,566,000港元,同比下降15.8%[21] - 期間溢利为243,949,000港元,同比下降29.4%[21] - 非流動資產總值为9,508,966,000港元,同比增长20.7%[26] - 流動資產總值为4,843,132,000港元,同比下降14.2%[26] - 資產總值为14,352,098,000港元,同比增长6.1%[26] - 每股基本盈利为3.65港仙,同比下降12.5%[23] - 每股稀釋盈利为3.65港仙,同比下降12.3%[23] - 期間全面收益總值为318,959,000港元,同比下降17.1%[23] - 公司权益总额为10,154,88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040,735千港元有所增加[29]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955,97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48,607千港元有所增加[29] - 流动负债总额为1,241,24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33,175千港元有所减少[29] - 负债总额为4,197,21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81,782千港元有所增加[29] - 权益及负债总额为14,352,09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522,517千港元有所增加[29] - 非控股权益为99,52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7,383千港元有所减少[29] - 应付款项、拨备及应计负债为161,96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1,214千港元有所减少[29] - 应付股息为160,60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零[29] - 应付税项为37,82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9,540千港元有所减少[29] - 借款总额为391,845千港元(包括非流动借款361,148千港元和流动借款30,69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09,411千港元有所减少[29] 现金流量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82,715,000港币[3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74,901,000港币[38]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9,403,000港币[4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487,019,000港币,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06,917,000港币[42] - 已付非控股权益的股息为3,508,000港币[41] - 借款所得款项为316,672,000港币,偿还借款为534,587,000港币[41] - 支付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款项为75,954,000港币[41] - 发行普通股所得款项净额为448,000,000港币[41] - 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为535,000,000港币[41] - 支付股份回购款项为46,463,000港币[41] 业务与财务报告 - 公司主要业务为基础设资产管理业务[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资料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45] - 中期财务资料不包括年度财务报告中的所有附注,应与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财务报告一并阅读[45] - 公司已按香港公司条例向公司注册处交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45] - 公司核数师对2023年财务报表的报告无保留意见[45] 金融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股本证券为65,632千港币,投资基金为1,098,532千港币[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中,其他证券为967,125千港币,股本证券为2,479,179千港币[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金融资产总公允价值为4,797,825千港币[50] - 第三方于本集团所合并之基金持有之权益为311,627千港币[51] - 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之金融负债为384,942千港币[52] - 按公允价值计量之金融资产总额为4,628,049千港币[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第一级、第二级与第三级级别之间无转拨[55] - 外币远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8,393千港币[54] - 投资基金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031,195千港币[54] - 其他证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068,371千港币[54] - 理财产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4,799千港币[54] - 按公允价值计量之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2,231,261千港币[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第三级级别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098,532千港币[61] 收入与收益 - 运营服务收入为362,078,000港元,较上期增加103,133,000港元[77] - 基金管理服务收入为95,206,000港元,较上期增加16,341,000港元[77] - 投资基金的超额回报为97,491,000港元,较上期减少32,275,000港元[77] - 租賃收入为32,202,000港元,较上期增加7,059,000港元[77]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投资亏损为62,626,000港元,较上期减少92,026,000港元[77] - 收入总值为535,843,000港元,较上期增加190,668,000港元[77] - 其他收益净额为30,890千港元,同比增长105.1%[82][83] - 其他收入为210,314千港元,同比下降32.3%,主要由于股息收入减少[84] - 经营溢利扣除员工福利支出84,993千港元,同比下降17.6%[86][87]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算[88][89] - 每股基本盈利为3.65港仙,同比下降12.5%[92][93] - 每股稀釋盈利为3.65港仙,同比下降11.8%[94][96] - 用于计算每股盈利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60,551千港元,同比下降14.1%[97] - 作為分母用於計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普通股加權平均數為7,132,972千股[98] - 作為分母用於計算每股稀釋盈利之普通股及潛在普通股加總加權平均數為7,132,972千股[98] 资产与负债 - 期内公司新增物業、廠房及設備、使用權資產和其他非流動資產分別為10,278,000千港元、602,951,000千港元和67,889,000千港元[100] - 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开支分别为港币10,278,000元、港币602,951,000元及港币67,889,000元,去年同期分别为港币2,311,000元、港币10,938,000元及港币50,792,000元[103] - 应收账款总额为港币257,136,000元,较去年同期的港币205,871,000元增加[105] - 应收账款净额为港币254,913,000元,较去年同期的港币203,648,000元增加[105] -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显示,60日内的应收账款为港币56,598,000元,61至90日为港币20,430,000元,91至180日为港币46,585,000元,180日以上为港币131,300,000元[106]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的已发行及已缴足普通股为7,275,935,000股,港币12,546,847,000元[10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回购31,468,000股普通股,总金额约为港币46,463,000元,其中72,732,000股已注销[109] - 应付账款账龄分析显示,90日内的应付账款为港币69,936,000元,91至180日为港币52,313,000元,181至365日为港币155,790,000元,365日以上为港币150,785,000元[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借款及应付债券总额为港币1,106,240,000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港币30,697,000元,非流动负债中的借款为港币361,148,000元,已抵押应付债券为港币179,395,000元,无抵押应付债券为港币535,000,000元[1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借款总额为11.06亿港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7.93亿港币增长39.5%[115] - 2024年5月,公司发行了首期3年期中期票据,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约港币5.35亿元),票面利率为2.5%[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发行的类REITs结构化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约为港币1.79亿元,到期日为2043年11月24日[116] 股息与交易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确认的末期股息为港币1.6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港币4亿元减少59.8%[1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宣派的中期股息为港币2.08亿元,每股2.86港仙,尚未确认为负债[1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与首钢集团的交易总额为港币2.0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港币2.95亿元减少29.8%[1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首钢集团支付的管理费和租金分别为港币226.9万元和港币184.6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港币149.5万元和港币254.6万元分别增长51.8%和减少27.5%[1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首钢集团采购的金额为港币6587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港币5812万元增长13.3%[1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首钢集团提供的服务收入为港币1.9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港币3.32亿元减少41%[1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首钢集团收取的租金收入为港币66万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124] 收入与利润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53.6亿港币,同比增长55%[144] - 2024年上半年资产运营收入为40.6亿港币,同比增长40%[144] - 2024年上半年资产融通收入为13亿港币,同比增长138%[14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3.
首程控股(0069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5 18:05
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约为5.3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涨约55%[3] - 集团毛利约为2.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35%[3] - 集团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佔溢利约2.6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03亿港元[4] - 每股基本盈利约为3.65港仙,去年同期为4.17港仙[4] - 每股稀释盈利约为3.65港仙,去年同期为4.14港仙[4] - 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合共2.0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43亿港元[5] - 公司上半年收入为5.35843亿港元,同比增长55.2%[49] - 公司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65港仙,每股稀释盈利为3.65港仙[58][61] - 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为5.3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55%[107] - 资产营运收入约4.0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40%[107] - 资产融通收入约1.30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38%[107] - 整体毛利率约43.6%,同比增长约14.9%[107] - 经调整EBITDA约4.6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2.4%[112] 资产负债情况 - 集团投资-非流动资产达4,626,423千港元[22] - 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706,917千港元[24] - 集团应付债券-非流动为714,395千港元[29] - 集团租赁负债-非流动为1,679,438千港元[29] - 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2.54913亿港元,账龄在180日以上的占比较高[70][73] - 公司应付账款中,账龄在60日内的占比较高[7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143.5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5.23亿港元[9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29.2%,2023年12月31日为25.7%[10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负债资本比率为11.0%,2023年12月31日为8.0%[100] - 本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29.2%,负债资本比率约11.0%[135,138] - 本集团银行定期贷款融资餘額約為港幣3.92億元[142] 业务发展 - 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业务是公司主要业务[44]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运营服务收入、服务特许经营安排建设收入、基金管理服务收入和投资基金的超额回报[46] - 成功发行首期规模5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中期票据,创历史新低利率[120] - 停车资产类REITs产品获深交所无异议函,标志资产运营能力获资本市场认可[121] - 完成广州白云机场、北京丰台站等重要停车场项目的运营接管,扩大资产管理规模[116][117] - 停车管理系统升级提升运营效率,持续推进数智化建设[118] - 物业管理业务合资公司成立,补强资产营运能力[119] - 北京機器人基金目標規模人民幣100億元,2024年上半年完成多項投資[122] - REITs市場利好政策頻發,國內外REITs項目陸續獲批[123,124] - 本集團參與多個REITs項目的諮詢和戰略配售投資[124] 风险管理 - 本集團面臨市場風險、信貸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並採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125,126,127] - 本集團致力透過銀行及資本市場分散集資途徑[131] - 本集團資本管理旨在為股東帶來最大回報[129] 重大事项 - 本集團於2024年上半年沒有重大收購及出售[154] - 本集團於2024年上半年沒有重大需要披露的報告期後事項[155] - 本公司已動用Poly Platinum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約為港幣1.46億元,並更改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約為港幣1.49億元的用途分配[156,157,158] - 本公司於2024年1月至6月期間在聯交所回購合共31,468,000股股份,總代價為46,463,038.99港元[171,172,173,174] - 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未在联交所或任何其他证券交易所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75] - 本公司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已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76] 未来发展 - 本集團將持續深化資產輕量化能力,實現資產營運+資產融通的深度融合,並加強資產融通能力,利用自有資金進行全鏈條操作[168,169] - 本集團未來將邁向「資產循環+數智化」階段,強化資產循環同時聚焦業務的科技屬性發展[170] - 本集團立足于中国核心基础设施资产,基于丰富的资产运营经验和专业的资产融通能力,打造了"资产循环+强运营"商业模式[177] - 本集团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领先的中国核心基础设施资产服务商[177] 公司治理 - 公司在中国内地附属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55] - 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上年度一致[38] - 公司正在评估新准则、解释和修订对集团的影响[41] - 公司部分未行使的股票期权对稀释每股收益有反稀释作用[68] - 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179]
首程控股(00697)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5-13 17:58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收入约3.5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22亿港元上升9.0%[2][1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1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0亿港元上升7.0%[2][11] - 期间每股基本和摊薄盈利为1.65港仙,去年同期为1.52港仙[2] 集团资产与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3月31日资产总值138.3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5.23亿港元[5][8] - 2024年3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资产97.5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9.23亿港元[5][10] - 2024年第一季度资产负债率为28.6%,较2023年12月31日上升2.9%[5][7][8] - 2024年第一季度负债资本比率为10.1%,较2023年12月31日上升2.1%[5][9][10]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运营收入约2.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2.2%;资产融通收入约1.4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4%[11] 业务项目运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广州白云机场2024年一季度旅客输送量接近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43%[12] - 六工汇项目2024年一季度整体出租率超95%[13]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2024年一季度公司以REITs为基石推进“募投管退”生态闭环发展策略[14] - 2024年一季度公司依靠网格式拓展模型与大型央国企、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16] 基金相关情况 - 北京机器人基金目标规模为人民币100亿,2024年一季度已完成多项投资[15] - 阳光首程城市发展基金目标规模为人民币100亿,于2023年年底与战略股东合作设立,已物色多个储备项目[15] REITs政策与项目进展 - 2024年2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指引明确REITs权益属性[14] -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文提出将内地和香港合资格的REITs纳入沪港通及深港通目标[14] - 中航易商仓储物流REIT及京能光伏REIT的发行及扩募工作已成功申报至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14] 业绩提醒 - 公司提醒不能依赖季度业绩预测或推断全年业绩表现,财务数据未经独立核数师审阅或审核[17]
首程控股(0069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7:00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1991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992年被首钢集团联合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12] - 2016年开启资产重组,出售秦皇岛业务;2017年完成业务转型;2019年完成业务结构调整[12] - 2020年公司正式更名为首程控股有限公司,反映集团战略及业务发展方向[12] - 2021年顺应政策布局中国内地基础设施公募REITs,覆盖全品类,巩固停车业务领先地位[12] - 2022年深耕基础设施资产领域,实现基础设施资产运营和资产证券化的产融结合[12] - 2023年资产营运及资产融通两大主营业务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资产管理规模及效率双提升[1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融合资产融通与资产运营优势,布局具有长期价值的网格化资产[10] - 公司立足中国基础设施核心资产,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基础设施资产持续改进者和服务商[14] - 公司坚持向“资产流转 + 运营科技化”的3.0商业模式迭代[87] - 公司将探索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资产证券化手段打通退出路径[94] - 集团坚信公募REITs有人民币万亿级市场潜力,坚持对REITs的长期投资策略[145][146] - 2024年集团将布局停车、长租公寓、商业等重点资产类别,改造提升资产价值获取收益[147][148] - 集团拟联合保险、发行人、政府引导基金等设立专注投资公募REITs的长期基金[147][148] - 集团将加大在充电桩业务投入,该业务将成新增长点[148] - 集团秉持“精准投资 + 精益运营”理念,提升运营品质和效能[149][150] - 集团将通过自建、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加大核心能力建设和优质资产整合[149][150] - 公司秉持“精准投资 + 精益运营”理念,借助公募REITs市场发展,形成基础设施资产领域全链条服务能力[155][157] 公司价值观与使命 - 公司价值观包括客户第一、团队协作、品质至上等[11] - 公司以促进基础设施资产跨境融合等为使命,构建企业文化[15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入8.83亿港元,经营溢利6.35亿港元,每股基本和稀释盈利5.57港仙,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下降[17]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4.04亿港元,若按中国证监会指引调整应为7.32亿港元,与2022年同口径持平;剔除影响后主業利润同比增长超20%[21][22] - 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值135.23亿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资产99.23亿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22.63亿港元[17] - 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比率25.7%,负债资本比率8.0%,较2022年有所下降[17] - 2023年公司偿还4.48亿港元境外债务,剩余1.06亿港元计划到期偿还,利率2.21%[23][24] - 2023年公司有息负债从10.47亿港元降至7.93亿港元,降幅24%,有息负债率降至5.9%,较2022年下降1.8个百分点[23][24] - 2023年公司收入8.83亿港元,较去年16.00亿港元下降45%[73][75] - 2023年资产运营收入6.5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3%;资产融通收入2.2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8%[73][75] - 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40.7%,较去年同期66.5%绝对值下跌25.8%[73][75] - 2023年公司在管资产及项目退出贡献3.78亿港元收益,去年为2.69亿港元[74][75][76] - 2023年公司财务成本为1.06亿港元,较去年上升3.3%[77][79] - 2023年公司所得税计提拨备约0.07亿港元,去年为2.69亿港元[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135.23亿港元,资产净值100.41亿港元[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25.7%,较去年26.6%有所下降;负债资本比率为8.0%,较去年10.5%有所下降[69] - 2023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6.71亿港元,去年为14.66亿港元[68] - 2023年公司经营溢利为6.35亿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04亿港元;每股基本和摊薄盈利为5.57港仙,去年为12.97港仙[68] - 2023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6.71亿港元,较去年的14.66亿港元下降54.2%[82][84][85] - 2023年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66亿港元,去年为11.83亿港元[85] - 2023年公司非控股权益为 - 0.72亿港元,去年为 - 0.08亿港元[85] - 2023年公司财务成本为1.06亿港元,去年为1.02亿港元[85]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2.63亿港元,较2022年的35.74亿港元减少;超三月定期存款等为19.82亿港元,较2022年的9.03亿港元增加[11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5.7%,较2022年的26.6%下降0.9%[115][116][11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资本比率为8.0%,较2022年的10.5%下降2.5%[118][119] 公司业务发展 - 2023年公司成功中标大湾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停车场经营权项目,运营车位超10000个[87] - 2023年公司成功中标签约京津冀区域北京丰台火车站停车场项目[90] - 2023年公司在成渝区域重庆、京津冀区域北京获取多个核心地段车库所有权[90][91] - 京津冀区域北京六工汇项目占地约20万平方米,有23个独幢建筑物[92] - 六工汇项目办公招商率达95%以上[92] - 2023年公司在管基金获超8.8万平方米北京冬奥广场租赁经营权,加大首钢园区项目密度与运营规模[93] - 2023年公司步入数字化市场输出新阶段,年初中标西安机场停车管理系统[95][98] - 公司形成以停车服务为核心的用户运营综合系统平台[96][98] - 2023年公司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投资建设与运营业务,在京津冀和东南区域布局[97][98] - 2023年公司成功协助客户发行中国境内首支光伏类公募REIT,助另一客户公募REIT进入审核阶段[100][101] - 2023年公司为超30个客户提供公募REITs发行咨询服务,预计资产盘活规模超1000亿元[100][101] - 2023年公司与阳光保险合作设立目标规模100亿的阳光首程城市发展基金[102][104] - 公司联合战略股东发起成立目标规模100亿的北京机器人基金[103][104] - 阳光首程城市发展基金和北京机器人基金成功设立,战略股东认可公司资产运营和融通能力[105] 公司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市场、信贷和流动性风险,按董事会指引管理财务风险[106][109] - 公司业务集中在香港和内地,承担港元、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107][110] - 公司持有计息资产和负债,面临浮动息率银行结余和借款现金流利率风险[108][111] 公司资本管理 - 公司资本结构由借款、应付债券和公司所有者权益构成,整体战略与去年一致[120] - 董事每半年审查资本结构,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平衡资本结构[120] - 公司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分散集资途径,融资安排配合业务和现金流[112][113] - 集团资本管理目标是确保各实体可持续经营,通过平衡债务与资本结构为股东带来最大回报,董事每半年检讨一次资本架构[121] 公司投资情况 - 公司持有首钢资源投资成本为18.34347亿港元,持有已发行股份比例15.72%,公允价值22.31261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比例16.50%,未实现公允价值收益3.0215亿港元,股息收取31938400港元[123] - 公司持有REIT基金投资成本为6.265亿元人民币,持有已发行股份比例8.26%,公允价值5.46181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比例4.43%,未实现公允价值亏损3.06639亿元人民币,股息收取21503000元人民币[123] - 董事会认为基于首钢资源稳定业绩和REIT基金稳定多元化底层资产组合,战略投资将为集团带来稳定回报[124] - 2020年8月10日公司完成与Poly Platinum的认购协议,发行1%可转换债券本金总额3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95亿港元[126][1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动用Poly Platinum认购所得款项1.46亿港元,决定将未动用的1.49亿港元重新分配,8900万港元用于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业务,6000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27][128] - 2021年2月3日,公司完成2021配售及認購事項,所得款項淨額約為港幣4.19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全數動用[132][133] - 2023年1月31日,公司完成2023配售及認購事項,所得款項淨額約為港幣4.48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全數動用[134][136] - 公司擬在2025年底前投資基礎設施資產管理業務8900萬港幣,投入一般營運資金6000萬港幣[129] 公司人力资源 - 公司完成职体系改革,优化绩效管理和分配模型,加大人才成长与培训投入,启动外包人员管理支持专项工作[27][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414名员工[138] - 公司薪酬政策以“外部有竞争力、内部公平”为原则,建立以固定工资为基础、绩效挂钩薪酬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薪酬激励机制[139] - 香港员工薪酬包括工资、酌情奖金、医疗津贴、住院保险和认购公司普通股的股份激励计划,香港子公司为员工提供退休基金计划[14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雇员414名[141] - 公司2021年采纳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范围涵盖执行董事、核心管理人员、技术和业务骨干[143][144] 公司治理 - 公司致力于维持良好企业管治准则及程序,保障股东利益[151] - 公司组织模式持续进化,形成“区域、战略客户经理 + 产品经理 + 大中台快速支援”的公司级网格拓展模型[1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条文及符合建议最佳常规[158][161] - 董事会现有12名董事,包括2名执行董事、5名非执行董事及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9][162] - 董事需披露在公众公司或组织任职情况及重大承担[160][162]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具备公司业务所需技能和经验[159][162] - 非执行董事参与董事会会议,在多方面提供独立意见,处理潜在利益冲突等[163][164] - 公司于2013年8月28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并于2022年8月25日修订[167][171] - 董事会目前12名董事中有2名女性董事,约占17%[170][17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41%的全体员工为女性,约59%为男性[170][171] - 董事会负责集团整体战略制定和业绩监管,将运营管理权力授予执行管理委员会[173][176]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4次会议,大约每季一次[174][177] - 董事会定期会议一般提前至少14天发出通知[175][177] - 公司尽力在定期董事会会议前5天、其他会议前不少于3天发送议程及文件[175][177] - 公司秘书负责记录董事会及委员会会议纪要并供董事查阅[178] - 重大利益冲突事项在现场董事会会议处理,独立非执行董事需出席[179] - 有重大利益关系的董事不得就相关决议投票或计入法定人数[179] - 2023年举行9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集团项目及业绩[181] - 多位董事出席会议情况:赵天暘等执行董事、李浩等非执行董事、王鑫等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次数有差异[182] - 李伟和张檬自2023年5月25日股东周年大会结束起退任执行董事[183][184] - 吴礼顺自2023年12月5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83][184] - 彭吉海自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结束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83][184] - 管理层向董事会及委员会提供充分资料助其评估[185] - 委任新董事由提名委员会审议并向董事会提建议[185] - 董事任期至下次股东大会,每三年至少轮值退任一次[186] - 现任执行董事自2020年1月1日起与公司子公司签新服务协议[187] - 非执行董事除诸葛文静等外自2020年1月1日起与公司签新聘书,自动续期[187] - 2022年2月15日,非执行董事李浩就获委任为董事会副主席与公司签订补充委聘书[188]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生效提名政策,明确提名程序及准则[189][191] - 董事会12名董事中有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三分之一,且一名具备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192][193][194] - 董事会委员会由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组成,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5][1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按职位收取固定袍金,不享有绩效相关股本权益酬金,薪酬定期检讨[195][197] - 不鼓励提名服务超9年的独立非执行董事重选,截至年报日期无此类情况[196][198] - 公司提前计划年度会议时间表并配备远程出席设施,鼓励独立非执行董事参会发表意见[197][198] - 所有董事可按程序由公司付费获取外部专业意见以履行职责[199] - 董事会提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时,需在通函说明
首程控股(0069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9:26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收入为港币8.83亿元,去年为港币16.00亿元[1] - 本集团录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港幣9.22亿元,去年为港幣4.04亿元[1] - 本年每股基本和稀释盈利为1.61港仙,去年为12.97港仙[1] - 董事会建议宣派截至年末股息合共港币2.43亿元[1] - 董事会已宣派中期股息港币2.43亿元[1] - 公司在2023年录得收入为港币8.8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5%[34] - 2023年收入为8.83亿港币,较2022年下降45%[37] - EBITDA为6.71亿港币,较2022年下降54.2%[41]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57港仙,较2022年的12.97港仙有所下降[24] - 2023年每股基本及稀释盈利为403,565港币千元,较2022年的922,010港币千元有所下降[25] - 2023年應收賬款净额为203,648港币千元,较2022年的355,961港币千元有所下降[27] - 2023年股本为7,369,975千股,股本为12,994,847港币千元[28] - 2023年股息为627,128港币千元,较2022年的877,971港币千元有所下降[29] - 公司决议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共港币1.61亿元[30] - 公司预计待股东批准后,2024年5月23日将派发末期股息[32] - 资产负债比率为25.7%,较2022年下降0.9%[43] - 负债总值为3,482百万港币,资产总值为13,523百万港币[44] - 本年度借款总值为793百万港币,较去年下降24%[46] - 财务成本为1.06亿港币,较去年上升3.9%[47] - 所得税计提约为0.07亿港币,较去年下降97.4%[48]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從事基礎設施資產管理業務,2023年收入為981.42億港幣,主要來自運營服務、基金管理服務等[15] - 公司的客戶主要位於中國,並未進行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分析[18] - 公司合約資產主要來自服務特許經營安排,合約資產為114.66億港幣[19] - 公司合約負債為運營服務下的預收款項,2023年為22.52億港幣[2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所得稅支出為6.91億港幣,香港利得稅率為16.5%[22][23] - 公司在2023年成功中标了大灾区域广州市白云国际机场停车场经营权项目[50] - 公司在2023年继续在成渝区域重庆市、京津冀区域北京市获得多个核心地段车库所有权[51] - 公司在2023年在管基金获得超过20万平方米面积的北京冬奥广场租赁经营权[52] - 公司在2023年步入了数字化市场输出新阶段[53] - 公司在2023年通过自建或战略收购,获得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投资建设与运营业务[54] - 公司提供的资产融通通过四步骤流程全面实现基础设施资产的产融结合全生态链服务[55] - 2023年,公司与战略股东合作设立了陽光首程城市发展基金和北京机器人基金[56][57] - 公司成功协助客户发行光伏类公募REIT,预计资产盘活规模超过10亿人民币[58] - 公司在2023年底的高流动性资产为22.63亿港币,借款总值为7.93亿港币[59] - 公司面临着货币和利率风险,通过外币资产和借款来降低汇率风险[60] - 公司已动用Poly Platinum认购事项所得款项,用于投资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业务和一般营运资金[62] - 公司完成向不少于名配售股东配发及发行股认购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港币亿元[63] - 公司完成向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配发及发行股认购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港币亿元[64] - 公司持有的首钢福山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股份公允价值为港币亿元,占本集团总资产比例为%[65] - 公司持有的中金普洛斯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亿元,占本集团总资产比例为%[65] - 公司对中金普洛斯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的战略投资展望未来将为本集团带来稳定回报[65] - 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进行其他重大收购及出售[67] - 公司在报告期内无重大报告期后事项需要披露[68]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港币元,代表已发行股数为亿股[69] - 公司截至年月日共有名员工[70] - 公司的酬金政策旨在确保员工整体酬金公平具竞争力,建立了以固定薪资为基础,绩效导向浮动薪酬为主体的薪酬激励体系[71] - 公司为员工提供多种福利,包括薪金、酌情花红、项目奖金、医疗津贴和股权激励计划[73] - 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涵盖执行
首程控股(00697)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1-03 22:31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收入约为6.6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8.1%[1] - 本集团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为4.6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0%[2] - 本期间每股基本盈利为6.41港仙,较去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11.28港仙[3] - 本期間每股稀釋盈利为6.37港仙,较去年同期每股稀釋盈利11.28港仙[4] 公司发展 - 公司持续在核心城市布局高周转的停车资源,探索新能源出行业态,扩大资产规模[17] - 公司提升停车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完善标准化运营体系,提升项目盈利水平[18] - 公司获得AAA市场评级,展望稳定,标志着在债券市场打开通路[19] - 公司在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业务全链条布局得到资金支持,未来将提高资产融通能力[20] 风险提醒与感谢 - 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市況、汇率波动等因素可能影响业绩表现[21] - 公司感谢股东和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将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提升基础设施资产融通价值[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