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集团(00010)

搜索文档
恒隆集团(00010)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3-21 16:42
财务表现 - 2018年公司总收入为10,015百万港元,较2017年的11,774百万港元有所下降[6] - 2018年物业租赁收入为8,784百万港元,其中内地收入为4,686百万港元,香港收入为4,098百万港元[6] - 2018年物业销售收入为1,231百万港元,较2017年的3,420百万港元大幅下降[6] - 2018年股东应占纯利为5,285百万港元,较2017年的5,314百万港元略有下降[6] - 2018年物业租赁利润为4,865百万港元,物业销售利润为420百万港元[6] - 2018年每股盈利为3.88港元,与2017年的3.90港元基本持平[6] - 2018年派息比率为21%,与2017年持平[6] - 2018年净债项股权比率为12.0%,较2017年的3.9%显著上升[6] - 2018年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为2,631百万港元,其中物业租赁贡献2,211百万港元,物业销售贡献420百万港元[7] - 2018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93港元,派息比率为41%[7] - 公司2018年收入减少15%至港币100.15亿元,股东应占纯利略微下降至港币52.85亿元[11] - 扣除物业重估收益影响后,股东应占基本纯利减少21%至港币26.31亿元[11] - 每股基本盈利下调至港币1.93元[11]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息每股港币6角1仙,年度每股股息总额为港币8角[11] - 物业租赁收入增长5%至港币87.84亿元[8] - 内地业务收入增长7%至港币46.86亿元[8] - 香港业务收入增长3%至港币40.98亿元[8] - 每股资产净值增长1%至港币110.7元[8] - 公司每股股息保持不变,末期股息为港币0.80元[8] - 恒隆集团2018年总收入减少15%至100.15亿港元,其中物业租赁收入增加5%至87.84亿港元,物业销售收入减少64%至12.31亿港元[95] - 2018年股东应占基本纯利减少21%至26.31亿港元,计入物业重估收益后,股东应占纯利下跌1%至52.85亿港元[95] - 内地物业租赁收入增长7%至46.86亿港元,香港物业租赁收入增长3%至40.98亿港元[96] - 恒隆集团2018年总营业溢利减少13%至72.49亿港元,其中物业租赁营业溢利增长7%至64.84亿港元[95][96] - 恒隆集团2018年每股盈利减少至3.88港元[95] - 恒隆集团2018年全年股息为每股0.8港元,与2017年持平[97] 物业租赁 - 2018年物业租赁收入为8,784百万港元,其中内地收入为4,686百万港元,香港收入为4,098百万港元[6] - 2018年物业租赁利润为4,865百万港元,物业销售利润为420百万港元[6] - 2018年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为2,631百万港元,其中物业租赁贡献2,211百万港元,物业销售贡献420百万港元[7] - 物业租赁收入增长5%至港币87.84亿元[8] - 内地业务收入增长7%至港币46.86亿元[8] - 香港业务收入增长3%至港币40.98亿元[8] - 公司物业租赁总收入增加5%至港币87.84亿元,其中香港租赁物业组合收入增加3%,内地物业收入增加7%[28] - 2018年内地租赁物业组合以人民币计值的收入上升4%,若撇除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因翻新而暂时关闭的部分面积则增加7%[32] - 内地投资物业中,商铺收入为32.7亿港元,占总收入的88%,办公楼收入为12.53亿港元,占总收入的91%,住宅及服务式寓所收入为1.63亿港元,占总收入的90%[33] - 公司预计未来数年业务及股东前景十分乐观,主要租赁业务应令人满意[23] - 公司购物商场凭借其综合素质获得顶级奢侈品牌认可,吸引其进驻[22] - 公司预计内地投资物业表现将比去年更出色,收入跃升将于明年开始并维持数年[23] - 公司香港租赁市场表现预计与2018年相若,内地投资物业表现将更出色[23] - 公司内地物业租赁组合总面积为2,419,000平方米,香港物业租赁组合总面积为722,000平方米[30] - 内地物业以人民币计值的收入在2018年下半年和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6%和2%,其中上海以外的内地物业收入全年增长7%,下半年增长9%[34] - 营业溢利增加8%至人民币25.54亿元,平均边际利润率上升两个百分点至65%[34] - 内地八个商场的收入增长3%至人民币27.55亿元,若撇除港汇恒隆广场翻新期间的影响则上升6%[34] - 上海的恒隆广场的资产优化计划自2017年1月起分期完成,带动2018年收入及零售额的强劲增长[34] - 上海的恒隆广场的收入增长足以弥补港汇恒隆广场因优化工程对短期收入的影响[34] - 上海以外地区的所有物业(除沈阳的市府恒隆广场及天津的恒隆广场外)在租赁收入方面均取得良好进展[34] - 港汇恒隆广场的购物商场设有260余家商铺,汇聚各大种类的知名品牌[37] - 港汇恒隆广场的办公楼获多家名列财富500强的世界知名企业进驻[37] - 皇城恒隆广场位于沈阳市的金融及商业中心,网罗约200个商户[40] - 市府恒隆广场的办公楼楼高88层,吸引多家跨国企业进驻,最顶19层正改建为五星级的康莱德酒店[41] - 上海的恒隆广场成功吸引超过100家奢侈品及餐饮品牌进驻,租金、销售额和租出率实现稳健增长[49] - 上海的恒隆广场推出「恒隆会」会员计划,进一步确立独特奢华的品牌形象[49] - 上海的恒隆广场新增20个全新品牌,包括宝格丽、Canali、Liu Jo等,丰富了高端时尚生活体验[49] - 上海的恒隆广场计划与更多国际品牌合作,包括Celine Men首家独立时装店、Pronovias大中华区旗舰店等[49] - 港汇恒隆广场第一期优化工程于2018年8月竣工,商场北座铺位近乎全部租出,吸纳多个全新品牌[51] - 港汇恒隆广场第二期优化工程预计于2019年年底完工,主要旗舰店预计于2020年初开业[51] - 皇城恒隆广场2018年下半年客流量和销售额均见上升,新增多个潮流品牌如Air Jordan、阿迪达斯等[54] - 皇城恒隆广场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推出「恒隆会」会员计划,提高顾客购物体验和忠诚度[54] - 上海的恒隆广场办公楼租出率上升,核心租户包括LVMH集团、Allergan和Bain & Co.等[50] - 上海的恒隆广场办公楼需求保持强劲,主要由于静安商业区优质办公楼供应量有限[50] - 市府恒隆广场整体租出率上升,地库一层和四楼餐饮品牌重组后全部租出,三楼优化后近乎全部租出[55] - 市府恒隆广场引入奢侈品品牌如香奈儿、卡地亚等,零售种类更多元化[55] - 市府恒隆广场第一座办公楼租出率令人满意,主要租户包括西门子、中国银行等[56] - 济南恒隆广场客流量及销售额上升,引入Starbucks Reserve等餐饮品牌[56] - 无锡恒隆广场零售额大幅攀升,吸引新租户如登喜路和ZAKUZAKU[57] - 无锡恒隆广场第二座办公楼将于2019年夏季落成,预计吸引更多优质租户[58] - 天津恒隆广场租出率令人满意,引入Common Gender等生活时尚品牌[59] - 大连恒隆广场零售额及客流量增长,新租户包括Ole'精品超市和百老汇电影院[59] - 香港物业租赁总收入增加3%至港币40.98亿元,营业溢利增加3%至港币34.50亿元,租赁边际利润率为84%[60] - 香港商铺组合收入增加3%至港币23.44亿元,主要受益于租金调升[60] - 整体租出率因山頂廣場的翻新计划轻微下跌2个百分点至95%,但可同比基准上升2个百分点[60] - 总零售额按年大增8%,受益于零售市场的正面发展[60] - 香港投资物业总楼面面积为722千平方米,较2017年的725千平方米略有下降[62] - 商铺收入为港币23.44亿元,租出率为95%,较2017年的97%略有下降[63] - 办公楼及工业/办公楼收入为港币14.29亿元,租出率保持95%[63] - 住宅及服务式寓所收入为港币3.25亿元,租出率上升至85%[63] - 山頂廣場因翻新计划暂时关闭,租出率为7%[68] - 淘大商场的总楼面面积为49,006平方米,租出率为99%[72] - Fashion Walk成功引入逾40间旗舰店和体验店,包括新加坡天天海南鸡饭首间海外概念商店等[74] - 康怡广场2018年租出率持续理想,零售额有所增长,引入新兴茶饮店及四川餐厅[75] - 山顶广场正在进行历來最大型的优化工程,第一期预计2019年夏季完成[76] - 旺角物业组合引入首次进驻香港的品牌,如翰林茶馆和美登利,带动销售增长[77] - 格兰中心及雅兰中心的医务楼层需求强劲,租出率上升带来稳定租金增长[78] - 淘大商场2018年引入全新UA影院及特色餐饮品牌,提升一站式社区商场形象[79] - 上海恒隆广场2018年9月成功推出会员计划“恒隆会”,会员消费增加[81] - 公司计划在2019年继续在香港及内地进行资产优化计划,视市况出售余下住宅单位[81] - 恒隆集团在沈阳的市府恒隆广场总楼面面积达800,000平方米,预计将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地标建筑[85] - 无锡恒隆广场第二座办公楼预计于2019年7月竣工,总楼面面积为371,000平方米[86] - 昆明恒隆广场的招租情况理想,超过70%的可租赁空间已于2018年底前承租[87] - 武汉恒隆广场总楼面面积达460,000平方米,预计从2020年起分阶段落成[88] - 杭州项目总楼面面积预计为194,100平方米,计划自2024年起分阶段落成[89]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的康莱德酒店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开业[85] - 无锡恒隆广场第二期计划提供两座酒店式公寓及一座精品酒店,预计2019年第二季开始施工[86] - 昆明恒隆广场的甲级办公楼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落成[87] - 武汉恒隆广场的购物商场面积达177,000平方米,预计2020年分阶段落成[88] - 杭州项目位于武林广场核心,计划发展大型高端综合商业项目,包括世界级购物商场及办公楼[89] - 恒隆集团2018年总收入减少15%至100.15亿港元,其中物业租赁收入增加5%至87.84亿港元,物业销售收入减少64%至12.31亿港元[95] - 2018年股东应占基本纯利减少21%至26.31亿港元,计入物业重估收益后,股东应占纯利下跌1%至52.85亿港元[95] - 内地物业租赁收入增长7%至46.86亿港元,香港物业租赁收入增长3%至40.98亿港元[96] - 恒隆集团2018年总营业溢利减少13%至72.49亿港元,其中物业租赁营业溢利增长7%至64.84亿港元[95][96] - 恒隆集团2018年每股盈利减少至3.88港元[95] - 恒隆集团2018年全年股息为每股0.8港元,与2017年持平[97] - 恒隆集团在内地的投资物业总楼面面积包括地面及地底之楼面面积,其中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总楼面面积为122,262平方米[93] - 恒隆集团在香港的主要投资物业包括中环印刷行、渣打银行大厦、恒隆中心等,总楼面面积超过100,000平方米[92] - 物业租赁总收入增加5%至港币87.84亿元,香港物业收入增加3%,内地物业收入增加7%[98] - 内地租赁物业组合收入上升4%至人民币39.50亿元,撇除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翻新影响则上升7%[99] - 内地物业以人民币计值的收入在2018年下半年及上半年分别录得6%及2%的增长[99] - 上海恒隆广场收入增加10%至人民币15.54亿元,商场收入增加12%[103]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总收入下降5%至人民币11.76亿元,撇除翻新影响则上升1%[103]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大增6%,租出率上升四个百分点至94%[103] - 沈阳皇城恒隆广场收入增加5%至人民币1.62亿元,租出率为88%[103]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增加15%至人民币1.17亿元,租出率上升八个百分点至88%[103] - 上海恒隆广场两座办公楼收入增加7%至人民币6.22亿元,整体租出率上升六个百分点至95%[103] - 内地八个商场的收入增长3%至人民币27.55亿元,撇除港汇恒隆广场翻新影响则上升6%[99] - 天津恒隆广场收入减少1%至人民币1.79亿元,租出率上升一个百分点至90%[104] - 济南恒隆广场收入增加8%至人民币2.92亿元,租出率上升两个百分点至96%,零售额大增18%[104] - 大连恒隆广场收入大增20%至人民币1.19亿元,租出率上升八个百分点至79%,零售额大增36%[104] - 无锡恒隆广场收入增加15%至人民币2.52亿元,租出率上升两个百分点至89%,零售额增加20%[104] - 香港物业租赁组合总收入增加3%至港币40.98亿元,营业溢利增加3%至港币34.50亿元[104] - 香港商铺收入增加3%至港币23.44亿元,整体租出率轻微下跌两个百分点至95%[106] - 香港办公楼收入增加2%至港币14.29亿元,整体租出率持平于95%[107] - 香港住宅及服务式寓所收入增加7%至港币3.25亿元,主要由于康兰居及御峰的租出率上升[108] - 公司投资物业总值为港币1,445.72亿元,其中香港物业组合价值为港币683.44亿元,内地物业组合价值为港币762.28亿元[109] - 2018年公司录得重估收益总额港币42.98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香港物业重估收益为港币39.93亿元,内地物业重估收益为港币3.05亿元[109] - 发展中投资物业总值为港币311.86亿元,主要位于昆明、武汉、杭州、沈阳和无锡,涵盖商场、办公楼、酒店和服務式寓所[110] - 昆明恒隆广场总楼面面积达432,000平方米,超过70%的可租赁面积已订约,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开业[111] - 武汉恒隆广场总楼面面积达460,000平方米,包括177,000平方米的商场,计划于2020年起分期完成[111]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的康莱德酒店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开业,提供315间客房和容纳超过500名宾客的宴会厅[111] - 公司于2018年5月以人民币107亿元购得杭州一幅黄金地块,计划发展大型高端综合商业项目,预计于2024年起分阶段落成[111]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港币350亿元,主要用于上述项目[111] - 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总额为港币125.09亿元,较2017年的港币222.23亿元有所减少[113] - 公司债项总额为港币306.51亿元,其中约48%以人民币计值,加权平均偿还年期为3.3年[115][116] - 公司2018年12月31日的净债项结余为港币181.42亿元,较2017年的港币58.16亿元大幅增加[118] - 公司2018年的利息保障倍数为7倍,较2017年的10倍有所下降[118] - 公司2018年12月31日的备用银行承诺信贷未提取结余为港币209.84亿元,较2017年的港币150.09亿元增加[117] - 公司2018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总额为港币12.509亿元,较2017年的港币22.223亿元减少[120] - 公司2018年的人民币外汇风险导致换算亏损为港币38.64亿元,主要由于人民币兑港元贬值4.6%[121] - 公司2018年的美元外汇风险通过两份等值的美元/港元货币掉期合约对冲,总额为港币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