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集团(00010)

搜索文档
恒隆集团(0001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3-20 17:0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较去年上升8%至117.60亿港元,计及物业销售收入15.38亿港元(2023年:200万港元)[198] - 2024年整体营业溢利下跌12%至68.26亿港元[198] - 2024年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下跌21%至23.27亿港元[198]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相应下跌至1.71港元[198] - 计及7.14亿港元股东应占物业之净重估亏损(2023年:1.20亿港元净重估亏损)后,2024年股东应占纯利为16.13亿港元(2023年:28.11亿港元)[198] - 2024年股东应占基本纯利23.27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21%[9][17] - 2024年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70.3港元,较2023年增长1%[9][19] - 2024年每股股息0.86港元,与2023年持平[10][21] - 2024年派息比率(基于股东应占纯利)总额为73%,2023年为42%[11] - 2024年净债项股权比率为30.8%,2023年为28.6%[11] - 2024年债项股权比率为37.9%,2023年为32.7%[11] - 股东应占基本租赁纯利减少14%,至25.31亿港元,计及物业组合重估后,股东税后应占纯利减少43%至16.13亿港元[28] - 2024年度全年股息为每股0.86港元(2023年度:0.86港元)[200] 物业租赁业务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物业租赁收入100.33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6%[9][12] - 2024年内地物业租赁收入68.51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5%[9][14] - 2024年香港物业租赁收入31.82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9%[9][16] - 公司本年度总收入上升8%,至117.60亿港元,核心租赁收入下降6%,至100.33亿港元[28] - 年内人民币兑港元贬值1.5%,内地租赁收入下降5%,香港下降9%[28] - 2024年物业租赁收入及营业溢利分别下跌6%及9%,至100.33亿港元及71.34亿港元[198] - 2024年内地物业租赁收入68.51亿港元,较2023年72.45亿港元下跌5%;营业溢利46.56亿港元,较2023年50.50亿港元下跌8%[199] - 2024年香港物业租赁收入31.82亿港元,较2023年34.80亿港元下跌9%;营业溢利24.78亿港元,较2023年27.93亿港元下跌11%[199] 物业销售业务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销售营业亏损2.45亿港元,较2023年亏损5000万港元扩大390%[199] 内地物业租赁业务运营数据 - 以人民币计算,2024年是公司24年来首次录得内地租賃收入减少[27] - 内地零售租赁占内地租赁收入近80%,内地租赁收入占总租赁收入超三分之二[32] - 上海商场租户零售额显著下降约20%,整体高端商场销售额降幅为15%[33] - 2023年内地消费者奢侈品交易82%在岸进行,2024年为60%[33] - 与2019年相比,2024年奢侈品同店销售额增长近100%,含新店相差超125%,顶级品牌接近200%[35] - 2024年11月和12月奢侈品销售额降幅明显收窄,下半年离岸奢侈品消费较上半年显著放缓[35] - 2024年武汉有竞争对手为奢侈品牌提供约20%的折扣[37] - 2024年公司多数商场客流量上升,有些升幅达12%,商场租出率大多正增长[39] - 公司将2025年租赁收入增长目标定于个位数[39] - 内地租赁收入按年变动,高端商场4%,办公楼6%,次高端商场4%[81] - 内地已落成投资物业及酒店总楼面积243万平方米,发展中物业80万平方米[82][84] - 上海恒隆广场商场续租租金上调,基本租金稳定,租户销售额和销售租金下跌,维持接近全数租出[86] - 上海恒隆广场“HOME TO LUXURY”年度盛装派对带动客流量和租户销售额,会员销售额按年上升[87] - 上海2024年办公楼空置率升至历史新高,南京西路物业租出率维持较高水平,但两座办公楼面临周边物业竞争[90] - 消費者態度審慎、出境旅遊和海外消費增加,對租戶銷售額及租賃收入有影響[93] - 2024年瀋陽市府恒隆廣場辦公樓吸納主要租戶華潤新能源、斯沃琪集團和中英人壽[103] - 瀋陽康萊德酒店獲《悅遊》雜誌票選為中國十大酒店之一,每間可售客房收入領先市場[106] - 济南恒隆广场2024年签订多份新租约,超十家新租户加入,开设华伦天奴期间限定精品店[108] - 无锡恒隆广场2024年超90家新店开业,近30家市场首店进驻,奢侈品牌版图持续扩展[112] - 无锡恒隆广场举办开业11周年庆典,创下租户销售额新高,客流量显著增长[113] - 天津恒隆广场2024年签订多份新租约接近全租出,新秀丽等国际品牌及十多家首落天津品牌加盟[118] - 大连恒隆广场2024年迎来超40家市场首店,引入众多全新美妆及运动休闲服饰品牌[121] - 大连恒隆广场举办“Shining Olympia”庆典活动,创下租户销售额新高,与超260家租户合作[122] - 昆明君悦酒店提供331间客房及套房,开业不久房价领先全城[127] - 武汉“恒隆府”由492个高尚寓所单位及豪华会所组成,总楼面积131,493平方米,1月获批占用许可证,3月开始交付[169][170][171] - 昆明君悦居提供251个寓所单位和三间顶层别墅,总楼面积49,775平方米,4月获批占用许可证,12月开始分阶段交付[171][172][173] - 无锡“恒隆府”提供573个豪华单位和奢华会所,总楼面积99,953平方米,预计2026年起交付[174][175] - 内地大部分城市平均一手物业成交面积和二手楼价均录得跌幅[166] - 无锡锡喆寓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预计2025年落成,提供105间客房[134][135] - 杭州恒隆广场预计2025年起落成,总楼面面积194,100平方米,杭州文华东方酒店2026年下半年开业,设194间高级客房及套房[135][136] - 上海恒隆广场扩建部分预计2026年落成,增加13%的零售空间,总楼面面积3,080平方米[137][138]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预计2028年起落成,总楼面面积502,660平方米[140] 香港物业租赁业务运营数据 - 香港物业组合年内优化租户组合,推出顾客互动计划,租出率维持稳定[142] - 2024年香港物业租赁组合收入分布中,零售占比58%,办公楼及工业/办公楼占比7%,住宅及服务式寓所占比35%[1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香港物业租赁中零售租出率为94%,办公楼及工业/办公楼租出率为89%,租户销售按年增长4%[147] - 铜锣湾Fashion Walk客流量和租赁收入增长,但租户销售额下滑[148] - 中环物业组合引入儿童益智玩具品牌Wise - Kids Education Toys,提升租出率和租金[151] - 淘大商场年内获近50家新租户进驻,年底租户数目241家,零售租出率95%[163][164] - 淘大商场引入15家新餐饮租户,其中千海水产海鲜火锅放题占地14,000平方呎[163] - 2024年香港住宅成交量在2月底撤销买家印花税后大幅攀升,9月美国联储局减息再度刺激潜在需求[178] - 蓝塘道23 - 39项目2024年售出两间大宅,建有18幢实用面积4571 - 4599平方呎的豪华三层低密度大宅,总楼面面8585平方米[179][181][182] - 皓日(The Aperture)2024年落成,10月更新付款计划重新推售,年底售出21个单位,提供294个一至三房单位,总楼面面16223平方米[179][182][183] - 寿山村道37号项目预计2029年起落成,总楼面面4403平方米[185] - 卫信道8 - 12A号地皮2025年1月完成收购,重建项目预计2028年起落成,总楼面面2398平方米[179][186] - 杭州恒隆广场多幢办公楼及商场2025年起分阶段落成和开业[188] - 无锡“恒隆府”项目2025年下半年开始预售[189] - 无锡恒隆广场(二期)地盘面积16767平方米,总楼面面107118平方米,集团权益百分比63.7%,2025年起落成[191] - 杭州恒隆广场地盘面积44827平方米,总楼面面194100平方米,集团权益百分比63.7%,2025年起落成[191]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地盘面积92065平方米,总楼面面502660平方米,集团权益百分比63.7%,2028年起落成[191] 各物业项目基础信息 - 上海恒隆广场总楼面积213,255平方米,零售占25%,办公楼占75%[49]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总楼面积273,427平方米,零售占45%,办公楼占25%,住宅及服务式寓所占30%[50]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停车位数目752个,上海恒隆广场停车位数目804个[50]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高端服务式寓所提供逾500间套房,将引入上海金普顿徐家汇酒店,提供148间客房和套房[49] - 沈阳皇城恒隆广场网罗逾200家人气品牌[52]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总楼面面293,905平方米,零售占35%、办公楼占45%、酒店占20%,停车位2,001个[55] - 济南恒隆广场于2023年1月1日起全面采用可再生能源,停车位785个[56] - 无锡恒隆广场总楼面面171,074平方米,零售占100%;另一处总楼面面259,770平方米,零售占47%、办公楼占53%,停车位1,292个[57] - 天津恒隆广场停车位800个[59] - 大连恒隆广场总楼面面221,900平方米,零售占100%;另有152,831平方米为零售面积,停车位1,214个[62] - 昆明恒隆广场总楼面面387,341平方米,零售占43%、办公楼占43%、酒店占14%,停车位1,959个,2024年五星级昆明君悦酒店开幕,设331间客房及套房,服务式寓所昆明君悦居提供254个寓所单位及三间顶层别墅[63][64] - 武汉恒隆广场总楼面面328,612平方米,零售占54%、办公楼占46%,停车位2,265个,“恒隆府”提供492个高尚住宅单位[65] - 铜锣湾物业组合总楼面面70,487平方米,零售占57%、办公楼占31%、住宅及服务式寓所占12%,停车位126个[67] - 中环物业组合总楼面面50,041平方米,零售占21%、办公楼占79%,停车位16个[68] - 山顶广场停车位493个,港岛东物业组合中康兰居提供450个服务式寓所单位[70] - 恒隆集团物业总楼面积108,687平方米,零售占比50%,办公楼占18%,住宅及服务式寓所占32%,停车位1,069个;另一物业总楼面积12,446平方米,零售占比100%[71] - 旺角家乐坊停车场提供近500个停车位,地库“潮食点”占地15,000平方呎,八楼“潮食点”占地18,000平方呎[72] - 某物业总楼面积89,815平方米,零售占比32%,办公楼占68%,停车位518个[73] - 某物业总楼面积49,006平方米,零售占比100%,停车位620个[74] - 印刷行总楼面面零售面积1,709平方米,办公楼面积5,980平方米,地契届满年期2848年[193] - 港汇恒隆广场总楼面面零售面积122,262平方米,办公楼面积67,223平方米,住宅及服务式寓所面积18,355平方米,停车位数目752个,地契届满年期2043年[195] - 恒隆广场(静安)总楼面面零售面积53,700平方米,办公楼面积159,555平方米,停车位数目804个,地契届满年期2044年[195] - 皇城恒隆广场总楼面面零售面积109,307平方米,停车位数目844个,地契届满年期2057年[195] - 市府恒隆广场总楼面面零售面积101,960平方米,办公楼面积131,723平方米,酒店面积60,222平方米,停车位数目2,001个,地契届满年期2058年[195] - 济南恒隆广场总楼面面零售面积171,074平方米,停车位数目785个,地契届满年期2059年[195] 各物业项目租出率及租户情况 - 上海恒隆广场零售行业已出租楼面积中,服装饰品占66%,餐饮占14%,消闲及娱乐占3%,其他占17%,商场租出率99%,办公楼租出率87%,商场租户数目128家[89] - 上海港匯恒隆廣場
恒隆集团(0001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1-24 12:05
整体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收入117.60亿港元,较2023年上升8%;整体营业溢利68.26亿港元,下跌12%[4][5] - 2024年股东应占基本纯利23.27亿港元,下跌21%;每股基本盈利1.71港元[5] - 2024年股东应占纯利16.13亿港元(2023年为28.11亿港元),每股盈利1.18港元[5] - 2024年全年股息每股0.86港元,与2023年相同[4][9] - 2024年公司本年溢利为28.36亿港元,较2023年的49.15亿港元下降42.3%[86]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18港元,较2023年的2.06港元下降42.72%[86] - 2024年公司全面收入总额为6.18亿港元,较2023年的31.48亿港元下降80.37%[88]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为2074.3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2074.24亿港元基本持平[90] - 2024年末流动资产为275.38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240.28亿港元增长14.61%[90] - 2024年末流动负债为188.66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50.79亿港元增长25.11%[90] - 2024年末资产净值为1526.88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549.16亿港元下降1.44%[90] - 2024年全年总收入11.76亿港元,2023年为10.881亿港元[98] - 2024年除税前溢利4252万港元,2023年为6574万港元[100] - 2024年股东应占纯利1613万港元,2023年为2811万港元[100] - 2024年分部资产总值23.4968亿港元,2023年为23.1452亿港元[102] - 2024年其他收入净额2500万港元,2023年为1300万港元[103] - 2024年利息支出净额8870万港元,2023年为6180万港元[104] - 2024年税项支出总额1.416亿港元,2023年为1.659亿港元[107] - 2024年拟派股息1.171亿港元,与2023年相同[109] - 2024年股东应占纯利为16.13亿港元,2023年为28.11亿港元[110][112] - 2024年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为23.27亿港元,2023年为29.31亿港元;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71港元,2023年为2.15港元[112] 物业租赁业务 - 2024年物业租赁收入100.33亿港元,下跌6%;营业溢利71.34亿港元,下跌9%[4][5] - 2024年内地物业租赁收入68.51亿港元,下跌5%;营业溢利46.56亿港元,下跌8%[4][6] - 2024年香港物业租赁收入31.82亿港元,下跌9%;营业溢利24.78亿港元,下跌11%[4][6] - 内地商场租赁收入下跌3%,其中高端商场组合收入下跌4%,次高端商场收入增长4%[13][14] - 上海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6%和22%,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3%和12%[16][17] - 大连恒隆广场收入增长8%,租户销售额增加3%,租出率年内增加4个百分点至94%[16][18] - 天津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增长12%和8%,租出率增加5个百分点至95%[16][21] - 内地写字楼整体收入下跌6%至人民币13.20亿元,主要因市场供应增加和租户控制成本致租出率下跌[22] - 内地住宅及服务式寓所租赁收入下跌14%[13] - 截至2024年12月,整体商场租出率维持高位且温和增长,客流量保持稳定[14]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16%和25%,正调整定位[16][18] - 武汉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19%和22%,正优化租户组合并采取主动策略[16][19] - 内地办公楼组合2024年总收入13.2亿元,较2023年的14.01亿元下跌6%,上海恒隆广场等多项目收入有不同程度变动[24]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办公楼租出率年底升至91%,但收入下跌6%;住宅及服务式寓所收入下跌14% [24][25][28] - 香港物业租赁2024年收入及营业溢利分别下跌9%和11%至31.82亿港元和24.78亿港元,租赁边际利润率为78% [29] - 香港零售物业组合收入下跌9%至18.37亿港元,租户销售额按年下跌4% [33] - 香港办公楼及工业/办公楼收入下跌7%至11.29亿港元,港岛办公楼组合收入下跌14%,九龙办公楼组合收入上升2% [34] - 香港住宅及服务式寓所业务收入下跌8%,撇除御峯影响增长2% [35] - 2024年物业租赁收入8801万港元,较2023年的9472万港元有所下降[98] 物业销售业务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15.38亿港元(2023年为200万港元),营业亏损2.45亿港元,亏损扩大390%[4][5][6] - 2024年物业销售进账15.38亿港元,较2023年的200万港元大幅增加,但业务录得2.45亿港元营业亏损 [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签约但未入账的物业销售共1.58亿港元 [37] - 已建成物业销售2024年为1538万港元,2023年仅2万港元[98] 酒店业务 - 2024年酒店(内地)收入1.89亿港元,上升23%;营业亏损6300万港元(2023年盈利100万港元)[4][6] - 酒店业务2024年总收入1.73亿元,较2023年的1.39亿元增长24%,沈阳康莱德酒店收入下跌2%,昆明君悦酒店8月开业,首五月收入3700万元 [38] 物业项目进展 - 昆明君悦居和昆明君悦酒店已分别于2024年4月获竣工证明、8月6日开业,前者提供254间寓所,后者提供331间客房及套房[43] - 无锡恒隆广场二期预计2025年起分阶段落成,“恒隆府”预售视市况而定,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计划2025年下半年开业,分别提供573个单位和105间客房[45] - 杭州恒隆广场预计2025年起分阶段落成,杭州文华东方酒店预计2026年下半年开业,提供194间高级客房及套房[45] - 上海恒隆广场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竣工,将建约3000平方米、三层的零售及餐饮中心[45] - 上海金普顿徐家汇酒店预计2027年开业,建筑工程预计2025年上半年展开,拥有近150间客房[46] - 杭州恒隆广场多幢办公楼及商场2025年起分阶段开业,预租反应理想[83] - 无锡“恒隆府”2025年下半年开始预售,香港卫信道8 - 12A号物业收购已完成[84] 债务与现金流 - 2024年净债项股权比率30.8%(2023年为28.6%),债项股权比率37.9%(2023年为32.7%)[4]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总额为港币108.17亿元,2023年为港币63.43亿元,其中港币占比从60%升至78%[52] - 结算日借贷总额为港币577.94亿元,2023年为港币506.93亿元,36%以人民币计值,定息债项占比41%,撇除在岸浮息债项后,定息债项占离岸债项总额比率为55%,2023年为50%[55] - 债务组合按货币分,港币占64%,人民币占36%;按定息或浮息分,定息占41%,浮息占59%[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债项结余为469.77亿港元,净债项股权比率为30.8%,债项股权比率为37.9%,较2023年上升[58] - 撇除恒隆地产,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净现金结余为9600万港元,备用银行承诺信贷金额未提取结余为14.20亿港元[58][62] - 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公司成功签署100亿港元五年期银团定期贷款和循环信贷融资[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为577.94亿港元,其中约65%的贷款需于两年后偿还[59][60] - 2024年平均有效借贷利率维持在4.3%,总财务费用增加7%至21.30亿港元,利息保障倍数为3.0倍[63][65] 资产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物业及发展中投资物业总值为1985.59亿港元,内地及香港物业组合价值分别为1342.81亿港元及642.78亿港元 [40] - 公司录得港币11.97亿元物业重估亏损,2023年为港币6200万元亏损,计及税项及非控股权益后,净重估亏损为港币7.14亿元,2023年为港币1.20亿元[41] - 出租及待售物业发展项目总值分别为港币240.01亿元和港币76.38亿元,对投资物业发展项目资本承担总额为港币134亿元[42] - 2024年投资物业及发展中投资物业添置额为37.73亿港元,2023年为36.53亿港元[113] 可持续发展 - 公司目标2025年实现“25 x 25可持续发展指标”,2030年达成相关目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70] - 内地五个营运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业主用电部分超45%使用可再生能源[71] - 上海恒隆广场三期扩建项目近100%采用低碳排放钢材,可降低隐含碳排放量35%[73] - 截至2024年12月,公司吸引46个可持续发展租户,分布在17项物业,占总租赁面积超21万平方米[74] - 2024年10月公司完成香港办公室焕新项目,融入可持续发展特色,将4400件家具及设备循环再用等,减少近18万公斤都市固体废弃物运往堆填区[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绿色债券等融资额度占债项及可用信贷额度总额的61%[81] 社会责任 - 2024年全国性周年义工日活动逾1400名义工参与,惠及逾10000名弱势群体[77] - 2024年义工队在11个项目带领逾2800位义工贡献68900服务小时,惠及逾30800名人士[79] - 2024年6月开展的“智爱无垠”计划首六个月有1300多名公众参与[80] 业务策略与市场动态 - 内地富裕顾客注重奢侈品独特购物体验,公司将举办推广活动并通过会员计划加强与顾客联系[83] - 香港“Net - Work by Hang Lung”优质共享办公空间项目已推出[84] 会计政策与财务报表 - 2024年公司财务报表按适用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会计政策与2023年保持一致[92][95]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HKFRSs修订对公司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94]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 2024年应收账款未逾期或逾期少于一个月为1.66亿港元,逾期一至三个月为0.16亿港元,逾期三个月以上为0.02亿港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1.39亿港元、0.09亿港元、0.02亿港元[115] - 2024年应付账款三 个月内到期为14.04亿港元,三个月后到期为26.60亿港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21.23亿港元、23.05亿港元[116] 雇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雇员人数为4004人,其中香港雇员927人,内地雇员3077人;2024年度雇员费用总额为18.60亿港元[118] 股份过户与股息派发安排 - 2025年4月25日至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投票,截止办理过户为4月24日下午4时30分[123] - 2025年5月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股东享有建议之末期股息,截止办理过户为5月8日下午4时30分,末期股息派 发日期为6月16日[124]
恒隆集团(0001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16:47
财务数据概述 - 2024年上半年物业销售达12亿港元,带动总收入增加15%至64亿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63.79亿港元,其中物业租赁收入51.51亿港元,物业销售收入12.28亿港元;2023年同期总收入55.25亿港元,其中物业租赁收入55.23亿港元,物业销售收入200万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溢利36.13亿港元,股东应占基本纯利12.81亿港元,股东应占纯利8.88亿港元;2023年同期营业溢利40.34亿港元,股东应占基本纯利15.60亿港元,股东应占纯利16.82亿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股东权益958.3亿港元,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70.4港元;2023年同期股东权益943.6亿港元,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69.3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15%至63.79亿港元,整体营业溢利下跌10%至36.13亿港元[13] - 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下跌18%至12.81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跌至0.94港元;计及物业净重估亏损后,股东应占纯利为8.88亿港元,每股盈利为0.65港元[13] - 2024年净债项股权比率为30.2%,较2023年的28.6%有所上升;债项股权比率为34.9%,较2023年的32.7%上升[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下跌8%至16.14亿港元,营业溢利减少11%至12.69亿港元,租赁边际利润率为79%[27] - 报告期内物业销售收入12.28亿港元,物业销售业务录得1100万港元营业亏损[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签约物业销售额达3.85亿港元[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及发展中投资物业总值2013.01亿港元,录得7.15亿港元物业重估亏损[33] - 供出租及待售物业发展项目总值分别为244.30亿和78.25亿港元,对投资物业发展项目资本承担总额为150亿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总额为72.1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3.43亿港元有所增加,其中港元占比60%,人民币占比40%[40] - 2024年6月30日借贷总额为537.1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6.93亿港元增加,其中35%以人民币计值,定息债项占债项总额的比率为41%[41] - 2024年6月30日净债项结余为464.97亿港元,净债项股权比率为30.2%,债项股权比率为34.9%,较2023年12月31日有所上升[44] - 整体债项组合平均偿还年期为3.0年,约65%的贷款需于两年后偿还,2024年6月30日备用银行承诺信贷金额的未提取结余为156.05亿港元[45] - 2024年上半年平均有效借贷利率增至4.4%,总财务费用增加19%至10.69亿港元,利息保障倍数为3.2倍[47] - 2024年6月30日以人民币计值的资产净值占资产净值总额约69%,因人民币兑港元贬值0.7%产生换算亏损7.25亿港元[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63.7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55.25亿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来自营业的溢利为25.71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9.51亿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2.8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7.56亿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15.2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9.09亿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0.65港元,2023年同期为1.24港元[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溢利为15.26亿港元,较2023年的29.09亿港元有所下降[8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入为 - 6.56亿港元,2023年为 - 35.53亿港元[81]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为8.7亿港元,2023年为 - 6.44亿港元[8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价值为1768.7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74.58亿港元略有下降[8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72.1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3.43亿港元有所增加[8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流动)为60.1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34亿港元有所增加[8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538.2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49.16亿港元略有下降[82] - 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5.02亿港元,2023年为 - 3.9亿港元[81] - 2024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3.68亿港元,2023年为 - 2.54亿港元[8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为958.3亿港元,较2024年1月1日的943.6亿港元有所增加[82][83] - 2024年6月30日股东权益总额为141.304亿人民币,较2024年1月1日的140.608亿人民币有所增加[85] - 2024年上半年溢利为8.07亿人民币,上年度末期股息为8.24亿人民币[85]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为25.21亿人民币[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20.02亿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1.30亿人民币[87] - 2024年上半年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12.85亿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1.29亿人民币[87] - 2024年上半年来自融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6500万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 - 8.59亿人民币[87]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5.82亿人民币,较2024年1月1日的56.94亿人民币有所增加[8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3.79亿港元,2023年为55.25亿港元[91] - 内地物业租赁收入35.37亿港元,物业销售2500万港元;香港物业租赁收入16.14亿港元,物业销售12.03亿港元[92] - 未计入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内地来自营业的溢利为21.3亿港元,香港为1.156亿港元[92] - 物业公允价值减少7.15亿港元,其中内地减少4.33亿港元,香港减少2.82亿港元[92] - 利息支出净额为4.21亿港元,2023年为2.65亿港元[92] - 除税前溢利为22.82亿港元,2023年为37.56亿港元[92] - 本期溢利为15.26亿港元,2023年为29.09亿港元[92] - 股东应占纯利为8.88亿港元,2023年为16.82亿港元[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及发展中投资物业添置额为19.25亿港元,2023年为15.91亿港元[104]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0.21港元,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65港元[99][10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7.4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亿港元增加[106]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42.6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28亿港元减少[10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本无变动,股份数13.62亿股,股本金40.65亿港元[10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储备为9.1765亿港元,较2024年1月1日的9.0295亿港元有所增加[1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在恒隆地产的股权从61.2%增加至63.2%[115] - 2024年6月30日利率掉期合约(现金流量对冲)金融资产为650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0万港元大幅增加[117] - 2024年6月30日权益工具之投资金融资产为930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200万港元略有增加[117] - 2024年6月30日货币掉期合约(现金流量对冲)金融负债为 - 70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 - 1300万港元有所减少[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允價值層級第一与第二级之间无工具转移,无工具转入或转出第三级[118]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集团以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工具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无重大差异[119] - 2024年6月30日已签约资本承担为62.29亿港元,已授权但尚未签约为89.57亿港元,总计151.86亿港元[120] - 2023年12月31日已签约资本承担为62.92亿港元,已授权但尚未签约为91.50亿港元,总计154.42亿港元[120] 业务板块表现 - 核心业务经常性租赁收入下降7%至52亿港元,股东应占基本租赁纯利减少18%至13亿港元[6] - 上海的购物商场租户销售额下降超20%,上海以外的购物商场录得低单位数跌幅,内地物业组合的租户销售额下降13%[6] - 上海以外的购物商场租户销售额下降4%[7] - 商场总租出率较去年同期上升4个百分点,奢侈品租户数目增加2%,内地物业组合平均客流量录得增长[8] - 2024年上半年上海以外地区表现强劲,成为公司商业模式的第四大支柱[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整体租赁收入下跌7%至51.51亿港元,内地物业组合租赁收入按人民币及港元计值分别下降4%和6%,香港物业组合租赁收入下跌8%[16] - 内地上半年整体租赁收入和租户销售额按人民币计分别下降4%和13%,商场收入下跌3%,高级办公楼组合收入下跌5%,酒店运营收入增长3%[16][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高端商场收入下跌4%,次高端商场收入上升5%,各商场通过优化租户组合等方式提升租出率和客流量[18][19]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市场复苏缓慢,公司租金收入和营业溢利分别下跌8%和11%,公司下调部分主要租户租金,租出率维持高水平[16] - 确认物业销售收入为12.28亿港元(2023年:200万港元),物业销售营业亏损较2023年收窄66%至1100万港元[13][14] - 内地物业销售中,香港部分收入为12.03亿港元,内地部分为2500万港元;内地物业销售营业亏损为2000万港元,与2023年持平,香港部分营业盈利为900万港元[14] - 上海恒隆广场商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8%和23%,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分别下跌4%和14%,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分别减少14%和20%[20] - 大连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上升8%和2%,沈阳皇城恒隆广场分别上升3%和2%,天津恒隆广场分别增长15%和9%[21][22] - 济南恒隆广场收入较去年同期微升1%,无锡恒隆广场商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维持稳定[20][21] - 昆明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降1%和6%,武汉恒隆广场分别下跌2%和15%[21] - 办公楼总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5%至人民币6.68亿元,占内地租金收入总额约21%[23] - 上海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下跌7%,租出率下降至88%;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下跌7%,出租率回升至87%[24][25]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下跌5%,租出率上升至90%;无锡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上升2%,租出率升至89%[24][25] - 昆明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稳定,租出率维持在87%;武汉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上升2%,租出率下跌至68%[24][25]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住宅及服务式寓所收入下跌8%[26] - 2024年上半年酒店收入上升3%,客房收入增长9%,餐饮业务收入微跌[26] - 香港物业租赁零售收入下跌7%至9.50亿港元,整体租出率维持97%;租户销售额微跌3%[29] - 香港办公楼及工业/办公楼收入减少7%至5.63亿港元,整体租出率稳定在90%[30] - 香港住宅及服务式寓所业务收入减少17%,撇除御峯影响整体收入增长1%[31] 汇率影响 - 人民币兑港元贬值2.8%[6] - 2024年上半年,日圆兑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贬值15% - 20%,两地价格差异扩大至约30%[7] 市场环境与趋势 - 2024年5月,中国赴日游客人数较2023年5月增长超300
恒隆集团(0001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7-30 12:07
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4年度中期总收入为港币63.79亿元,同比增长15%[10] - 物业租赁收入下降7%至港币51.51亿元,受内地奢侈品消费下行、香港零售及办公楼市况疲弱和人民币兑港币贬值影响[10] - 物业销售收入为港币12.28亿元,2023年为港币200万元[10] - 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下跌18%至港币12.81亿元,主要因租賃營業溢利下降及財務費用上升[11] - 每股基本盈利相应跌至港币0.94元[11] - 股东应占物業淨重估虧損港币3.93亿元,导致股东应占純利为港币8.88亿元,每股盈利为港币0.65元[12] - 中期股息维持每股港币0.21元[15] - 内地物业组合租赁收入按人民币及港币计值分别下降4%和6%[16] - 香港物业组合的租赁收入下跌8%[16] - 酒店营运收入较去年同期录得3%的温和增长[2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商場組合收入下跌3%,高端商場收入跌幅為4%[22] - 2024年上半年,次高端商場收入上升5%,各商場租出率和客流量持續增長[26] - 上海恒隆廣場收入下跌8%,租出率維持100%[24] - 上海港匯恒隆廣場收入下跌4%,租出率為97%[24] - 瀋陽市府恒隆廣場收入下跌14%,租出率為82%[24] - 大連恒隆廣場收入上升8%,租出率增長至93%[24] - 昆明恒隆廣場收入下跌1%,租出率維持98%[24] - 武漢恒隆廣場收入下跌2%,租出率為83%[24] - 瀋陽皇城恒隆廣場收入上升3%,租出率增至92%[24] - 天津恒隆廣場收入增長15%,租出率增至94%[24] - 上海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为人民币3.12亿元,同比下降7%,租出率下降至88%[38]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为人民币1.12亿元,同比下降7%,租出率上升至87%[38]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为人民币6100万元,同比下降5%,租出率上升至90%[38] - 无锡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为人民币6000万元,同比上升2%,租出率上升至89%[38] - 昆明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保持稳定为人民币7000万元,租出率维持在87%[38] - 武汉恒隆广场办公楼收入为人民币5300万元,同比上升2%,租出率下降至68%[38] - 香港零售物业组合收入为港币9.50亿元,同比下降7%,租出率维持在97%[50] - 香港办公楼及工业/办公楼收入为港币5.63亿元,同比下降7%,租出率维持在90%[50] - 香港住宅及服务式寓所收入为港币1.01亿元,同比下降17%,租出率下降至73%[50] - 来自营业的溢利为3,286百万港币,较上期增加12.9%[107] - 利息收入为40百万港币,较上期增加11.1%[108] - 财务费用为461百万港币,较上期增加46.3%[108] - 除税前溢利为2,282百万港币,较上期增加10.8%[108] - 本期溢利为1,526百万港币,较上期增加10.1%[108] - 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0.65元,较上期增加10.2%[108] - 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870百万港币,较上期减少10.1%[113] - 公司2024财年上半年总收入为63.79亿港币,相比2023财年同期的55.25亿港币增长了15.5%[130] - 物业租赁收入在2024财年上半年为51.51亿港币,物业销售收入为12.28亿港币,总收入为63.79亿港币[130] - 内地物业租赁收入为35.37亿港币,物业销售收入为2500万港币,总收入为35.62亿港币[130] - 香港物业租赁收入为16.14亿港币,物业销售收入为12.03亿港币,总收入为28.17亿港币[130] - 公司2024财年上半年来自营业的溢利为32.86亿港币,相比2023财年同期的37.10亿港币有所下降[130] - 公司2024财年上半年股东应占纯利为8.88亿港币,相比2023财年同期的16.82亿港币有所下降[131] - 公司2024财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港币0.94元,相比2023财年同期的港币1.15元有所下降[150] 资产和负债 - 公司录得港币7.15亿元的物業重估虧損[63] - 内地物业组合录得港币4.33亿元的重估亏损,占物业组合价值不足1%[64] - 香港物业组合录得港币2.82亿元的重估亏损,较2023年12月31日的估值下跌不足1%[65] - 供出租及待售的物业发展项目总值分别为港币244.30亿元和港币78.25亿元,对投资物业的发展项目资本承担总额为港币150亿元[67] - 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总额为港币7,218亿元,其中港币占60%,人民币占40%[78] - 借貸總額为港币537.15亿元,其中35%以人民币计值[80] - 公司借贷总额为港币537.15亿元,其中1年内到期占11%,1至2年内到期占24%,2至5年内到期占59%,5年后到期占6%[88] - 未提取的备用银行承兑信贷金额为港币156.05亿元,中期票据未提取余额为21.07亿美元,等值港币164.52亿元[89] - 撇除恒隆地产的结余,未提取的备用银行承兑信贷金额为港币13.50亿元[90] - 2024年上半年,平均有效借贷利率增至4.4%,总财务费用增加19%至港币10.69亿元,利息保障倍数为3.2倍[91] - 以人民币计值的资产净额占公司资产净额总额约69%,因人民币贬值0.7%,换算亏损为港币7.25亿元[94] - 公司资产无抵押予任何第三方[95] - 公司无任何重大的或然负债[96]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07,712百万港币,较上期增加10.1%[115] - 流动资产总额为24,979百万港币,较上期增加10.1%[115] -
最后一封股东函!恒隆陈启宗:中国经济终将复苏,内地商业地产租赁业务是好机会
格隆汇· 2024-03-30 21:03
公司发展历程 - 陈启宗在2023年报中回顾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绩情况、香港及内地的经济变化,以及对未来的展望[1] - 公司从未对香港失去信心,认为香港虽然有所变化,但并非“已玩完”,应该了解香港过去和现在的变化[17] - 公司对香港的看法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变化,但最终认为香港在1997年后继续繁荣,证明之前的观点是错误的[22] 香港经济 - 香港经济在1997年回归后继续增长,商业活动如常[15][16] - 香港在过去数年进入了前所未见的新阶段,但公司无意将总部迁往其他地方,认为香港是经营业务的最佳选择[16] - 香港经济过于依赖房地产,这种情况直至最近才有所改变,政府收入中与房地产相关的比例较高[23][24][25] 中国市场 - 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63年的经营历史[76] - 公司在内地市场已经经营超过33年[76]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有稳步增长的奢侈品零售业[78] 金融业态度 - 中国认为金融应该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而不是目的,金融服务必要且有利[91] - 金融应该主要服务实体经济,而非使其受损,金融业不一定如此[92] - 世界资本泛滥,导致金融业兴起,钱滚钱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93]
恒隆集团(0001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3-28 07:41
公司概况 - 公司是香港最具资历的上市公司之一,拥有逾60年物业发展经验[9][75] - 公司在内地拥有多元化物业组合,覆盖9个城市,包括上海、沈阳、济南等[9] - 公司在内地的物业均以高端品牌恒隆广场命名,定位高端,致力于实现“城市脉动”的领导地位[9] - 公司2023年总收入为94,360百万港元,较2022年增长[10]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净利润为2.15港元,较2022年下降[10]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69.3港元,较2022年增长[10] - 公司派息比率为42%,较2022年下降[10] - 公司净债项股权比率为32.7%,较2022年增长[10] 市场趋势 - 香港房地产已成为主导经济的支柱[22] - 《港区国安法》的实施解除了樓價高企的魔咒[22] - 香港地价和楼价长期高居全球前列[19] - 香港政治内斗尤为恶劣[22] - 香港平均住宅面积仅为东京的一半,年轻人无力置业成为严重社会问题[25] - 香港需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需要增进对国家的认识[33] - 香港需加倍努力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建立国民身份认同并与外界联系[31] 未来展望 - 公司在未来五至十年内看好太平洋地区作为潜在和平地区[39] - 公司相信中国仍然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地,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工程师团队[41] - 公司在数字软件应用方面已跻身世界最先进之列,有助于建立高科技硬件实力[42]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十至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接近3%至5%[45] - 公司期待在未来多年内取得高单位数增长的年均租赁收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物业组合[46]
恒隆集团(0001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1-30 12:09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全年业绩总收入为港币108.81亿元,较上年下降1%[3] - 公司的辦公樓組合佔内地總租賃收入約21%,总收入按年上升3%至人民幣14.01億元[25] - 公司的借贷总额为港币506.93亿元,其中29%以人民币计值,作为对内地净投资的自然对冲[66] - 公司的有效借贷利率增至4.3%,导致总财务费用增加29%至港币19.87亿元[73] - 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为3.8倍[73] - 公司的资产净值为154,916港币百万元,较去年的155,213港币百万元略微下降了0.19%[91] - 公司的股东权益为94,360港币百万元,较去年的92,819港币百万元增长了1.66%[91] - 公司在2023年实现的总收入中,来自租赁的收入占比最高,为82%[99] - 公司在2023年实现的总收入中,来自销售的收入占比最低,为12%[99] 物业租赁收入 - 2023年度全年物业租赁收入增加2%,达到港币108.79亿元[8] - 内地物业租赁收入按人民币计值上升7%,按港币计值上升3%[8] - 香港物业租赁收入增长2%[10] - 全年内地物业租赁收入和营业溢利分别上升7%和8%[11] - 内地商场收入增长8%,高端商场收入提升9%[12] 物业销售收入 - 物业租赁收入上升2%至港币108.79亿元,物业销售收入为港币200万元[3] 内地物业情况 - 内地酒店收入按年大幅增长90%[11] - 全年租户销售额和租赁收入按人民币计值分别上升23%和7%[9] - 2023年度全年内地商场组合收入达到4,96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8%[14] 公司财务情况 - 公司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总额为港币6,343百万元,其中港币占60%,人民币占37%,美元占3%[65] - 公司的债务组合主要以港币和人民币为主,分别占总债务的71%和29%[68] - 公司的债务中,63%是浮息,37%是定息[69] - 公司除去恒隆地产后的净现金余额为港币10.02亿元[70] 公司发展情况 - 公司在2023年实现的总收入中,来自内地的收入占比最高,为68%[100] - 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iPhone销售收入纪录[110] - 公司的内地物业租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最高,为68%[100] - 公司的内地物业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8%,香港物业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99]
恒隆集团(0001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6:46
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整体收入微降1%至港币55.25亿元[3] - 股东应占基本纯利扣除物业重估影响后减少3%至港币15.60亿元[4] - 股东应占纯利计及物业重估影响后增加17%至港币16.82亿元[5] - 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角1仙[6] 公司业务 - 公司创立于1960年,发展与香港、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整体发展相似[7] - 公司在内地商业地产市场开拓约30年,不太受香港局面影响[16] - 公司连续23年收入无间断增长,内部增长相当稳定[23] - 公司在上海的两座购物商场只出现过两次租金收入下降,具备能力维持租金收入持续上升[24] 市场趋势 - 香港正经历系统性转变,全球市场萎缩对香港经济产生影响[11] - 香港需迅速调整和适应以保持竞争力,这个过程充满挑战和痛苦[12] - 香港的房地产行业变得疲弱,需求下降,社会骚乱和疫情导致人员流动和资金流动减少[13] 内地业务 - 中国经济累积了巨大财富,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能长期持续发展[17] - 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持续,尤其是在内地富裕阶层[43][44][45][46] - 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奢侈品零售业有望持续发展[44] 财务状况 - 公司的净债项股权比率为27.1%(2023年)和25.9%(2022年)[73] - 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由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目前成员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157] - 公司的净债项股权比率为27.1%,債項股權比率为31.1%[136]
恒隆集团(0001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7-31 12:05
收入和利润 - 恒隆集团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55.25亿港元,同比下降1%[4] - 物業租賃收入增加4%至55.23亿港元,物業銷售收入为2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99%[4] - 整体营业溢利上升3%至40.34亿港元[4] - 股东应佔基本纯利下跌3%至15.60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下降至1.15港元[5] - 股东应佔纯利为16.82亿港元,每股盈利为1.24港元[6] - 内地物业组合租赁收入按人民币计值上升12%,按港币计值上升5%[8] - 香港物业组合的租赁收入增加4%,租户销售额提升21%[10] - 内地商場收入上升13%,办公楼收入提升4%,酒店营运收入增长超过一倍[11] - 上海高端商場收入增长18%,上海以外的高端商場整体租賃收入增长11%[12] - 公司高端商場整體收入增長16%,其中上海恒隆廣場收入增長23%,上海港匯恒隆廣場收入增長11%[14] - 次高端商場收入下跌3%,其中瀋陽皇城恒隆廣場收入減少5%,天津恒隆廣場收入下跌12%[15][25] - 辦公樓組合總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4%至人民幣7.01億元,其中上海恒隆廣場辦公樓收入增長6%,租出率維持於98%的高位[26][27] - 酒店收入增長130%,客房收入增長1.71倍,餐飲收入增長82%[34] - 香港物業組合收入和營業溢利分別上升4%及5%,租賃邊際利潤率為82%[37] - 香港零售物業組合收入增長6%,租出率維持在97%[38] - 香港辦公樓及工業/辦公樓組合收入微升2%,租出率維持在88%[42] - 香港住宅及服務式寓所業務收入輕微下跌1%,租出率有所下滑[45] - 物業銷售收入包括港幣200萬元及港幣3.16億元[46] - 公司2023年度中期收入为55.25亿港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56.05亿港币略有下降[89] - 公司2023年度中期净利润为29.09亿港币,较2022年同期的25.07亿港币有所增长[89] - 公司2023年度中期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1.24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港币1.06元有所提升[89] - 公司2023年度中期业绩显示,收入为55.25亿港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56.05亿港币略有下降[101] - 物業租賃收入為47.66亿港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46.24亿港币有所增加[101] - 物業銷售收入為2亿港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316亿港币大幅下降[101] - 公司2023年度中期业绩中,物業租賃和物業銷售的总收入分别为55.23亿港币和2亿港币,总计55.25亿港币[102] - 公司2023年度中期业绩中,物業租賃和物業銷售的未計入物業之公允價值變動的來自營業的溢利分别为37.31亿港币和-21亿港币,总计37.10亿港币[102] - 公司2023年度中期业绩中,除稅前溢利为37.56亿港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32.90亿港币有所增加[102] - 公司2023年度中期业绩中,本期溢利为29.09亿港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25.07亿港币有所增加[102] - 公司2023年度中期业绩中,股東應佔純利为16.82亿港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14.39亿港币有所增加[102] 股息和派发 - 董事会宣布派发2023年度中期股息,每股2.1港元[7] 物业表现 - 上海恒隆廣場租戶銷售額增長62%,上海港匯恒隆廣場租戶銷售額增長68%[16][17] - 無錫恒隆廣場收入和租戶銷售額分別上升16%和24%,租出率保持於99%的高位[19] - 昆明恒隆廣場收入和租戶銷售額分別錄得9%和8%的升幅,租出率位於97%的高位[21] - 武漢恒隆廣場租出率下跌至81%,但租戶銷售額上升25%[22] - 無錫恒隆廣場辦公樓總收入下跌3%,租出率為83%[30] - 昆明恒隆廣場辦公樓租出率上升至87%,收入增加19%[31] - 武漢恒隆廣場辦公樓收入上升18%,租出率增加至72%[32] 财务状况 - 投資物業及發展中投資物業總值為港幣1,966.43億元,錄得港幣2.41億元的物業重估收益[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总额为港币60.18亿元,其中港币、人民币和美元分别占37%、60%和3%[67] - 公司借貸總額为港币474.53亿元,其中28%以人民币计值,定息債項占債項總額的比率为38%[68][69] - 公司淨債項結餘为港币414.35亿元,淨債項股權比率为27.1%,債項股權比率为31.1%[71] - 公司整体債項組合的平均償還年期为3.2年,约72%的貸款需於两年后償還,备用的银行承諾信貸金額的未提取結餘为港币204.30亿元[73]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未提取银行承諾信貸金額為港幣35.50億元[74] - 2023年上半年財務費用總額增加21%至港幣8.97億元,平均有效借貸利率上升至4.0%[75] - 2023年首
恒隆集团(0001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04 18:37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物业租赁收入106.25亿港元,物业销售收入3.16亿港元,总额109.41亿港元;2021年物业租赁收入109.19亿港元,无物业销售收入,总额109.19亿港元[11] - 2022年营业溢利76.83亿港元,2021年为78.07亿港元[11] - 2022年股东应占基本纯利30.02亿港元,2021年为29.91亿港元;股东应占纯利27.18亿港元,2021年为25.89亿港元[11] - 2022年股东应占物业之公允价值净减少2.84亿港元,2021年为4.02亿港元[11] - 2022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928.1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958.42亿港元[11] - 2022年每股盈利基于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为2.20港元,基于股东应占纯利为2.00港元;2021年分别为2.20港元和1.90港元[12] - 2022年每股股息0.86港元,其中中期0.21港元,末期0.65港元;2021年相同[12] - 2022年派息比率(基于股东应占纯利)总额为43%,物业租赁为44%,物业租赁(扣除已资本化利息)为52%;2021年分别为45%、45%、53%[13] - 2022年派息比率(基于股东应占基本纯利)总额为39%,物业租赁为40%,物业租赁(扣除已资本化利息)为46%;2021年分别为39%、39%、45%[13] - 2022年12月31日净债项股权比率为25.9%,债项股权比率为29.6%;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22.3%、27.9%[13] - 2022年整体收入达港币109.41亿元,维持平稳[16] - 租赁收入微降3%,至港币106.25亿元[14][16] - 扣除物业重估影响,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为港币30.02亿元,与2021年大致持平[14][16] - 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2.20元[16] - 计入物业重估影响后,股东应占纯利上升5%,至港币27.18亿元[16] - 每股盈利相应上升至港币2.00元[16] - 内地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下降2%,为港币72.18亿元[14] - 香港每股股息维持不变,为港币0.86元[1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财年,公司总收入与2021年持平,为109.41亿港元,营业溢利下跌2%至76.83亿港元[130] - 物业租赁收入减少3%至106.25亿港元,主要因人民币兑港元贬值及上海商场疫情停业[130] - 年内物业销售收入为3.16亿港元,2021年无此项收入[130] - 股东应占基本纯利维持于30.02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保持于2.20港元[130] - 计及物业净重估亏损后,股东应占纯利为27.18亿港元,每股盈利为2.00港元[130] - 物业租赁业务中,内地收入72.18亿港元,较2021年降2%;香港收入34.07亿港元,较2021年降3%[131] - 物业销售业务收入3.16亿港元,营业溢利8700万港元,2021年营业亏损9100万港元[131] - 董事会建议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65港元,与2021年相同[132] - 2022年度全年股息为每股0.86港元,与2021年相同[132] - 集团整体租赁收入减少3%至港币106.25亿元[133] - 内地物业组合租赁收入按人民币计值微升1%,按港币计值下跌2%[133] - 香港物业组合租赁收入下跌3%[133] - 2022年下半年内地租赁收入较上半年增长8%,与2021年下半年持平[134] - 2022年内地整体租赁收入按人民币计值较去年上升1%[134] - 内地商场组合收入较去年下跌1%,高端和次高端商场分别录得1%和4%的收入跌幅[136] - 内地办公楼组合收入按年增长9%,主要受无锡、昆明和武汉落成的办公楼租出率上升带动[135] - 内地住宅及服务式寓所收入按年增长9%[135] - 内地酒店收入按年下跌22%[135] - 上海恒隆广场按年分别录得10%和24%的收入和租户销售额跌幅[139] - 内地办公楼组合收入占内地物业租赁收入总额22%,按年上升9%至13.61亿元,昆明和武汉等新办公楼租出率持续上升[143]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租户销售额按年下跌19%,收入仅轻微下滑,商场租出率维持99% [140]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全年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8%和18%,租出率下跌3个百分点至87% [140] - 无锡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上升7%和1%,租出率维持99% [140] - 大连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增加40%和67%,租出率上升2个百分点至89% [140] - 昆明恒隆广场租户销售额下跌4%,收入增长6%,租出率下滑2个百分点至95% [140] - 武汉恒隆广场全年收入上升52%至2.32亿元,租户销售额上升158%,租出率增加2个百分点至86% [140] - 沈阳皇城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10%和24%,租出率下降9个百分点至81% [141] - 济南恒隆广场收入持平,租户销售额下跌20%,租出率下跌3个百分点至90% [141] - 天津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5%和29%,租出率下降6个百分点至80% [142] - 香港租赁物业组合收入下跌3%至34.07亿港元,营业溢利减少6%至27.10亿港元,租赁边际利润率为80%,租户销售额与2021年持平[148] - 零售物业组合收入下跌3%至19.50亿港元,租出率上升1个百分点至96%[149][150] - 办公楼及工业/办公楼组合收入下跌5%至12.05亿港元[149][150] - 住宅及服务式寓所业务收入按年上升4%至2.52亿港元,平均租出率有所提升[149][150] - 2022年一间位于蓝塘道的大宅转让入账3.16亿港元销售收入,边际利润率为52%,物业销售业务共录得8700万港元营业溢利[150] - 2022年落实出售一个位于香港荔湾花园的铺位,确认1100万港元公允价值收益[150] - 2022年集团共录得1.53亿港元应占合营企业溢利,较2021年1400万港元亏损有所改善[150] - 2022年购入香港东涌混合用途商业项目东荟城额外6.67%权益,录得9400万港元一次性收益,权益增至26.67%[150] - 2022年下半年批出的租金宽减额度较上半年锐减[14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及发展中投资物业总值1990.84亿港元,内地和香港物业组合价值分别为1356.35亿港元及634.49亿港元[151] - 2022年录得物业重估亏损3.52亿港元(2021年:4.58亿港元收益),内地物业组合录得1.08亿港元轻微重估亏损,香港物业组合录得2.44亿港元重估亏损[151] - 供出租及待售的物业发展项目总值分别为227.03亿港元和107.34亿港元,对投资物业的发展项目资本承担总额为160亿港元[151]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总额为57.85亿港元(2021年:91.4亿港元),其中港币占37%、人民币占60%、美元占3%[153] - 2022年6月赎回一笔价值5亿美元的中期票据后,定息债项占债项总额的比率于2022年12月31日下降至38%[154] - 结算日借贷总额为459.53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458.83亿港元),其中28%以人民币计值[155] - 2022年借贷总额为459.53亿港元,其中港币借贷331.52亿港元占72%,人民币借贷128.01亿港元占28%;2021年借贷总额为458.83亿港元,港币借贷333.84亿港元占73%,人民币借贷124.99亿港元占27%[156] - 2022年定息借贷173.76亿港元占38%,浮息借贷285.77亿港元占62%;2021年定息借贷219.98亿港元占48%,浮息借贷238.85亿港元占52%[157] - 2022年净债项结余为401.68亿港元,净债项股权比率为25.9%,债项股权比率为29.6%;2021年净债项结余为367.43亿港元,净债项股权比率为22.3%,债项股权比率为27.9%[15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整体债项组合平均偿还年期为3.1年,约71%的贷款需于两年后偿还;1年内偿还47.29亿港元占11%,1 - 2年偿还83.45亿港元占18%,2 - 5年偿还276.21亿港元占60%,5年后偿还52.58亿港元占11%[159][16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备用银行承诺信贷金额未提取结余为247.89亿港元,40亿美元中期票据未提取结余为23.53亿美元等值183.43亿港元;撇除恒隆地产,备用银行承诺信贷金额未提取结余为34.15亿港元[160][161] - 2022年财务费用总额上升2%至15.37亿港元,平均有效借贷利率降至3.5%,计入损益表净额增加至5.37亿港元,利息保障倍数为5倍[161] - 2022年以人民币计值的资产净值占资产净值总额约71%,因人民币兑港币贬值8.5%产生换算亏损103.20亿港元[163] 物业项目情况 - 上海恒隆广场总楼面积213,255平方米,零售占25%,办公楼占75%,停车位804个[36]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总楼面积273,427平方米,零售占45%,办公楼占25%,住宅及服务式寓所占30%,停车位752个[37] - 沈阳皇城恒隆广场总楼面积109,307平方米,零售占比100%,停车位844个[38] -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总楼面积293,905平方米,零售占35%、办公楼占45%、酒店占20%,停车位2,001个[39] - 济南恒隆广场总楼面积171,074平方米,零售占比100%,停车位785个,2023年1月1日起全面采用可再生能源[40] - 无锡恒隆广场总楼面积259,770平方米,零售占47%、办公楼占53%,停车位1,292个,“恒隆府”和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正施工[41] - 天津恒隆广场总楼面积152,831平方米,零售占比100%,停车位800个,已转型为轻奢侈品牌集中地[42] - 大连恒隆广场总楼面积221,900平方米,零售占比100%,停车位1,214个[43] - 昆明恒隆广场总楼面积333,112平方米,零售和办公楼各占50%,停车位1,629个,综合商业项目在建酒店及寓所大楼[44] - 武汉恒隆广场总楼面积328,612平方米,零售占54%、办公楼占46%,停车位2,265个,“恒隆府”预计2023年下半年起分阶段落成[45] - 铜锣湾物业组合总楼面积70,375平方米,零售占57%、办公楼占31%、住宅及服务式寓所占12%,停车位126个[46] - 中环物业组合总楼面积50,041平方米,零售占21%、办公楼占79%,停车位16个[46] - 旺角物业组合总楼面面89,815平方米,零售占32%,办公楼占68%,停车位518个[50] - 淘大商场总楼面面49,006平方米,零售占100%,停车位620个[51] - 上海恒隆广场购物商场租户数目为125家,维持全数租出[55][56] - 上海恒隆广场两座甲级办公楼整体租出率维持在96%的高位[58] - 昆明恒隆广场的昆明君悦酒店计划于今年开业[53] - 无锡恒隆广场的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预计于2024年底开业[53] - 杭州恒隆广场项目耗资人民币160亿元,计划于2024年起分阶段落成[53] - 上海港匯恒隆廣場2022年底購物商場租戶數目為375家,甲級辦公樓連續五年租賃收入增長,住宅及服務式寓所超過600個[59][60][61][62] - 上海港匯恒隆廣場計劃2023年第三季度開設古馳複式旗艦店,擴展名貴鐘錶及珠寶區域空間[59] - 瀋陽皇城恒隆廣場2022年底購物商場租戶數目為195家,七夕活動創開業以來最高單日銷售額[63][64] - 瀋陽皇城恒隆廣場未來將引入更多女士時裝品牌和餐飲選擇,匡威、天梭和樂高等品牌今年開設新店[64] - 瀋陽市府恒隆廣場2022年高端商場業務受疫情等影響,租賃收入、客流量和租戶銷售額均下跌[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