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地产(0197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8 16:30
公司规模与人员情况 - 公司聘任员工总数约5800人,旗下商场有超2200间零售商店,约7万人在旗下办公楼工作[10] - 公司员工每年平均培训时数为25小时,培训总时数约173,900小时,较2016基准年增加25%[39] - 公司非酒店业务工伤引致损失工时比率为0.56,酒店业务为1.08[40] - 公司女性员工比例为42.5%,40%策略领袖职位由女性担任,男女薪金比率(女性对比男性)为1:0.97[41] - 公司爱心大使计划义工共服务12,696小时,支持84项活动[42] 公司业务活动与合作 - 2024年太古地產藝術月首度展出「SHELF II」,与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合作迈进第12年[15] - 2024年宣布将頤堤港综合发展项目及其二期扩建部分命名为北京太古坊[18] - 2024年德勤中国续签十年租约,成为太古广场一座最大租户[22][30] - 2024年购入广州聚龙湾太古里50%权益,为该综合发展项目的零售部分[22][30] - 2024年成功投得天河路387号,将翻新作为广州太古汇高级零售物业组合新增部分[22][32] - 2024年中国内地首个代表性住宅项目「陆家嘴太古源 源邸」展开预售[25] - 2025年大湾区文化商业新地标广州聚龙湾太古里正式命名[28] - 公司自2019年以来通过太古地产Placemaking Academy支持活动,创造逾6000万港元社会价值[38] - 2024年公司爱心大使计划超3000位爱心大使参与社区活动,「书出爱心 十元义卖」活动筹得超130万港元善款[91] - 2024年公司Placemaking Academy举办的白色圣诞市集吸引超8万人次参加,「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迄今130名来自北京及香港的大学生参与[91] - 2024年2月集团取得太古广场六座占用许可证,总楼面积约22.3万平方呎,2024年12月31日租用率为53%[120] - 2024年6月集团以约8.91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太古坊14.895%股权,权益从35%增至49.895%[121] - 2024年8月广州太古汇投得天河路387号,总楼面积约65.5万平方呎,预计2027年完成,集团持有97%权益[122] - 2024年12月集团持有40%权益的联属公司预售上海陆家嘴太古源源邸,截至2025年3月7日50个单位售出49个[122] 公司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两片全新绿化设施提供超7万平方呎户外绿化空间[38] - 公司在地产管理及发展业界中,获企业标普全球ESG评分最佳1%[35] - 公司香港发展项目每1000名承建商工人5年移动平均意外率下降55%[43] - 公司可持续采购开支为4.47亿港元[44] - 公司53%租户已签署「环境绩效约章」计划,参与租户合共减少用电强度3.8%,节省约750,000度电,废物分流率提高10%[44] - 2024年北京物业组合接近全面采购场外可再生电能,中国内地物业组合超6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9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67.68亿港元[49]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44.28亿港元,较2023年的146.70亿港元下降2%[52] - 2024年公司基本溢利为67.68亿港元,较2023年的115.70亿港元下降42%[52] - 2024年公司基本(经常性)溢利为64.79亿港元,较2023年的72.85亿港元下降11%[52] - 2024年公司来自营运的现金为64.89亿港元,较2023年的74.92亿港元下降13%[52] - 2024年公司融资前的现金流出净额为25.15亿港元,较2023年的84.16亿港元下降70%[52] - 2024年公司第一次中期每股股息为0.34港元,较2023年的0.33港元增长3%;第二次中期每股股息为0.76港元,较2023年的0.72港元增长6%[52] - 2024年末公司权益总额为2784.27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2881.49亿港元下降3%[52] - 2024年末公司债务净额为437.46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366.79亿港元增长19%[52] - 2024年末公司资本净负债比率为15.7%,较2023年末的12.7%增加3.0个百分点[52]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亏损7.66亿港元,其中物业投资溢利72.34亿港元,物业买卖亏损2.33亿港元,酒店亏损1.91亿港元[55] - 2024年年度股息为63.79亿港元,每股股息为1.10港元[55] - 2024年所用资产净值为3221.73亿港元,其中物业投资2897.99亿港元,物业买卖261.08亿港元,酒店62.66亿港元[5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753.26亿港元,非控股权益为31.01亿港元,债务净额为437.46亿港元[55] - 2024年每股盈利为亏损0.13港元,股东应占每股权益为47.35港元[5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平均权益回报为 - 0.3%,资本净负债比率为15.7%,利息倍数为1.72,派息比率不适用[55] - 2024年基本溢利为67.68亿港元,基本每股盈利为1.16港元,基本公司股东应占平均权益回报为2.4%,基本利息倍数为8.92,基本派息比率为94.3%[55] - 2024年股东应占经常性基本溢利为64.79亿港元,较2023年的72.85亿港元减少8.06亿港元[67] - 2024年基本溢利为67.68亿港元,2023年为115.7亿港元[67] - 2024年股东应占呈报亏损为7.66亿港元,2023年股东应占呈报溢利为26.37亿港元[67]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62.99亿港元,2023年为44.01亿港元[67] - 2024年全年股息每股1.10港元,较2023年增加5%[68] - 2024年公司已回购47,778,600股股份,现金代价总额为7.5亿港元,每股平均价为15.7港元[68] - 2024年办公楼租金收入为54.88亿港元,2023年为58.35亿港元;零售物业租金收入2024年为73.88亿港元,2023年为71.43亿港元[103] - 2024年物业投资营业溢利中,来自营运为82.5亿港元,出售投资物业权益为 - 22亿港元,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 - 59.96亿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2.61亿港元、 - 6亿港元、 - 28.29亿港元[103] - 2024年公司营业溢利总额为17.02亿港元,2023年为51.8亿港元[103] - 2024年公司应占合资公司及联属公司除税后溢利为8.26亿港元,2023年为 - 2.92亿港元[103]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7.66亿港元,2023年溢利为26.37亿港元[103]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呈报亏损为7.66亿港元,2023年为溢利26.37亿港元[105][108]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62.99亿港元,2023年为44.01亿港元,均主要来自香港办公楼组合[108] - 2024年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67.68亿港元,较2023年的115.7亿港元下跌48.02亿港元[105][108] - 2024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为64.79亿港元,2023年为72.85亿港元[105][108] - 2024年香港投资物业录得公平值亏损92.07亿港元,中国内地和美国分别录得公平值收益26.47亿港元及3.41亿港元[104]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投资 - 2024年公司物业投资收入为134.52亿港元[55] - 2024年12月31日,已落成投资物业总楼面面积极(不包括酒店)占比为香港42%、中国内地56%、美国2%;2023年12月31日占比为香港43%、中国内地54%、美国3%[1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应占租金收入总额占比为香港40%、中国内地58%、美国2%;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占比为香港41%、中国内地56%、美国3%[132] - 2024年12月31日,所用资产净值占比为香港74%、中国内地23%、美国及其他地区3%;2023年12月31日占比为香港73%、中国内地24%、美国及其他地区3%[133] - 2024年,集团香港办公楼物业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为54.15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集团香港已落成及发展中办公楼物业估值为1736.84亿港元,集团应占权益为1648.95亿港元[134] - 2024年香港办公楼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为51.0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下跌7%,撇除出售港岛东中心九楼层所失收入,租金收入总额减少4%[136] - 2024年12月31日,办公楼物业组合租用率为89%,太古坊二座和太古广场六座租用率分别为69%和53%,不计这两座,余下办公楼物业组合租用率为93%[136] - 2024年12月31日,十大办公楼租户合共租用集团应占香港办公楼总楼面面积极约23%[142] - 2024年12月31日,太古广场一座、二座及三座办公楼租用率为95%,太古广场六座租用率为53%[143][144] - 2024年12月31日,太古坊一座及港岛东中心租用率分别为97%和92%,太古坊二座租用率为69%,太古坊另六座办公楼租用率为91%,South Island Place办公楼租用率为96%[145][146][147] - 预计2025年香港办公楼市场将持续低迷,按2024年12月应占租金收入总额计,约14.6%的租约于2025年期满,13.1%的租约于2026年期满[148] - 香港已落成的零售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为320万平方呎,2024年公司香港零售物业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下跌3%至25.56亿港元[15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香港零售物业估值为528.74亿港元,公司应占权益为436.62亿港元[151] - 2024年香港零售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为23.69亿港元,较2023年下跌3%[153] - 2024年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太古城中心和东荟城名店仓零售销售额分别下跌11%、2%、4%,香港市场整体零售销售额下跌7%[153] - 2024年12月31日,十大零售物业租户租用公司应占香港零售总面积约26%[159] - 太古城中心总楼面面约110万平方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部租出[161][162] - 东荟城名店仓2024年全年租用率为100%[164] - 按2024年12月应占租金收入总额计,约20.1%的香港零售物业租约于2025年期满,26.2%的租约于2026年期满[165] - 公司香港零售物业组合中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太古城中心、东荟城名店仓及其他物业于2024年12月31日租用率均为100%[152] - 2024年,中国内地投资物业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为61.54亿港元,年末估值为1245.38亿港元,集团应占权益为890.07亿港元[173] - 2024年,集团在中国内地投资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为49.07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7%[178] - 中国内地已落成零售物业组合总楼面面共780万平方呎,集团应占权益620万平方呎[179] - 2024年,中国内地零售物业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上升2%至52.25亿港元,撇除人民币价值变动影响上升4%[1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落成零售物业估值为689.66亿港元,集团应占权益为579.53亿港元[179] - 2024年中国内地已落成零售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7836380平方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等各商场租用率在78%-100%之间[180] - 2024年集团在中国内地应占零售销售额(不含汽车零售商销售)下跌7%,较2019年同期高出55%[181] - 2024年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零售销售额微跌少于1%,成都太古里等分别下跌14%、11%、4%及14%,上海前滩太古里上升3%[181] - 2024年与2019年相比,三里屯太古里等零售销售额分别上升1%、24%及67%,颐堤港下跌1%,兴业太古汇下跌15%[181] - 2024年集团中国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上升7%至港币
百胜中国(0998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9:36
公司整体财务与规模数据 - 2024年公司收入113亿美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16,395家餐厅[9] - 按2024年系统销售额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餐饮企业[9] - 餐厅数目从2016年底的7562家增加至2024年底的16395家,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0%[26] - 2024年中国消费餐饮业销售额约55720亿元,同比增长5%,公司按系统销售额计算拥有最大市场份额[68] 各业务线门店数量与分布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11,648家肯德基餐厅,遍布中国2,200多个城镇[11] - 截至2024年底,肯德基的门店数目约为其最接近竞争对手的两倍[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3,724家必胜客餐厅,遍布中国800多个城镇[12] - 截至2024年底,必胜客的餐厅数目约为其最接近的西式休闲餐饮竞争对手的四倍[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有112家Lavazza咖啡门店、686家黄记煌门店、183家小肥羊门店、42家塔可钟门店[16][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有112家Lavazza门店,目标是未来几年开设1000家[2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中国租赁13800多处物业用于餐厅经营[134] - 2024年年末公司于中国拥有13,887家公司自营门店,其中13,827家位于租赁物业,60家位于自有物业[100] - 肯德基为10,143家门店租赁物业[100] - 必胜客为3,510家门店租赁物业[101] - 其他餐厅为174家门店租赁物业[101] 公司发展策略与目标 - 公司自2021年实施“RGM”策略,更重视增长[14] - 公司力争于2026年实现门店数量达到20,000家[14] - 公司继续专注于食品创新及价值定位提升,推出标志性促销活动[19] - 公司积极探索新餐厅模式,把握特许经营机会[20] - 公司开发多种餐厅模式,如肯悦咖啡和必胜客WOW[40]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达到20000间店铺的里程碑[132] 加盟店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85%的餐厅由公司拥有及经营[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15%的餐厅由加盟商运营[20] - 肯德基净新增门店中加盟店比例从2023年的15%增至2024年的30%[20] - 必胜客净新增门店中加盟店比例从2023年的2%增至2024年的10%[20] - 预计未来几年肯德基和必胜客净新增门店中加盟店的比例将分别逐步增加到40%至50%和20%至30%[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15%的餐厅为加盟店[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约15%的餐厅由加盟商经营,预计未来几年肯德基和必胜客净新增门店中加盟店比例将分别增至40% - 50%和20% - 30%[141] 外卖与数字订单数据 - 2024年外卖约占公司餐厅收入的39%[21] - 过去十年外卖销售额年均录得双位数增长[21] - 2024年数字订单收入超90亿美元,约占公司餐厅收入的90%[22] - 2016年12月肯德基全国推出手机自助点餐服务,2018年必胜客推出桌边扫码点餐,2024年数字订单约占公司餐厅收入的90%[34][35] - 2015年6月公司开始与支付宝合作数字化支付功能,2016年开始与微信支付合作移动支付,数字化支付占公司销售额的比例由2016年的33%增长至2024年的99%[36] - 2019 - 2024年公司餐厅外卖收入占比分别为约21%、约30%、约32%、约39%、36%、约39%[39] - 肯德基2010年建立自有外卖平台,2015年起与O2O外卖平台合作[38] - 2024年,数字订单占公司餐厅收入的90%[143] - 2024年数字化支付(包括移动支付)占百胜中国公司餐厅收入约99%[153] - 截至2024年底,逾85%肯德基餐厅及逾90%必胜客餐厅提供外卖服务,外卖贡献2024年肯德基及必胜客公司餐厅收入约39%[157] - 2024年数字订单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90%[197] - 2024年数字支付约占百胜中国公司销售额的99%[197] 会员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肯德基及必胜客会员计划分别有逾4.9亿及逾1.8亿会员[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肯德基及必胜客会员计划合共拥有逾5.25亿会员,会员销售占2024年肯德基及必胜客系统销售额约65%[37] - 超级Apps可集合多种功能,是注册会员计划的主要平台[37] - 截至2024年底,肯德基及必胜客的会员数合计超5.25亿[143] - 2024年,会员销售额占肯德基和必胜客系统销售额的65%[143] 供应链相关情况 - 公司与800多家独立供应商合作,内部综合供应链管理系统雇佣超1000名员工,利用33个物流中心派送物资,目前网络覆盖2200多个城镇门店,有能力覆盖3000多个城镇,计划未来3至5年使物流中心数量达45至50个,目标覆盖5000多个城镇[28][29] - 2024年公司启动「Red Eye」计划,优化采购和产品创新策略以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利润率[29] - 公司餐厅采购主要产品包括蛋白質食材、奶酪、油、面粉、蔬菜以及纸造及包装物料,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原材料成本[28] - 公司执行严格供应商资格认证流程,为采购食材及消耗品制定详细规格[28] 菜单创新情况 - 2024年公司在所有餐饮品牌中推出约600款全新或升级的菜单项目[33] - 公司创新中心占地2万7千平方呎,支持菜单创新工作[33] 数字化能力建设 - 2021年公司在上海、南京及西安三地开设数字化研发中心,增强内部数字化能力[32] - 公司采用人工智能驱动技术分析及预测交易量[41] - 公司管理人员及员工配备“智能手表”,部分试点门店配备“智能眼镜”[41] - 自2018年起,公司为部分在线业务维持ISO/IEC 27001认证[95] 公司面临的风险 - 公司业务运营几乎都在中国,面临多种法律及运营风险[42] -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公司运营及股票价值重大变化[43] - 中国法律法规变化或违反法规可能对公司业务、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44] - 美国证交会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可能导致公司财务报表被认定违反规定[44] - 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網絡平台運營者赴中國內地及香港以外地區公開發行或上市,必須申請網絡安全審查[49] - 中國註冊企業須每年在彌補往年累計虧損後,撥出稅後利潤的至少10%作為法定儲備金,直至儲備金總額達到註冊資本的50% [51] - 公司向中國附屬公司提供貸款或注資可能受限,影響流動性及業務擴張能力[48] - 公司中國餐廳須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環保評估及驗收登記或批准、消防安全檢查驗收批准或替代批准[48] - 公司中國附屬公司向境外附屬公司轉讓現金受限於貨幣兌換管理[48] - 公司受境外控股公司向中國實體提供貸款及直接投資相關法規規限[48] - 公司受中國境內企業投資及收購相關法規規限[48] - 公司受更嚴格的資料及網絡安全法規規限[48] - 公司可能受中國公司境外證券發行及上市相關法規規限[49] - 公司須繳納關稅,受進口商品及設備法規、外商投資法律、反賄賂及反貪腐法律限制[50] - 公司面临的风险分为五类,包括食品安全、运营受协议条款限制等[109] - 公司业务依赖第三方平台表现及与其的长期关系[110] - 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公司餐厅品牌声誉、收入利润,导致产品责任索赔等,还可能使受影响食材价格供应受影响、供应链中断、利润率下降[114] - 公司面临与在中国开展业务有关的风险,如政策变动、法律执行变化、货币兑换管制等[111][112] - 公司面临与业务及行业有关的风险,如食品安全及食源性疾病问题[114] - 主特許經營協議要求肯德基、必勝客及塔可鐘在2017年1月1日起每5個滾動日曆年的平均年度總收入超過前一個相應日曆年[120] - 若品牌銷售增長指標不達標,主特許經營協議有補救機制;若連續兩次不達標,YUM有權撤銷或修改獨家經營權等[122] - 食品及其他供应品短缺或中断可能增加成本或减少收入,原因包括自然灾害、需求增加等[128] - 公司集中采购模式可能导致存货过多,无法及时收回款项或对业务造成不利影响[129] - 原材料价格因供应需求波动、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发生波动,可能对利润率造成不利影响[130] - 公司无法保证以合理价格采购原材料,转嫁大宗商品价格增幅能力有限,可能影响未来利润率[131] - 主特许经营协议在特定事件发生时可被终止,YUM有相应补救措施[123] - 若未达2025年计量条件或未重新磋商条款,YUM有权终止公司新的塔可鐘授权经营权及领土保护权[124] - 主特许经营协议终止或特许权受限,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将受重大不利影响[124] - 中国零售物业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可能无法按合理条款获得理想餐厅位置[137] - 业内对合格员工竞争激烈,公司可能面临人工短缺或成本增加问题[138] - 公司外卖业务可能受骑手短缺、费用增加及监管规定成本转嫁影响[139] - 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可能载有逾350,000名员工的个人、财务或其他资料[145] -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规定,2025年1月1日起处理10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网络数据处理者需满足处理重要数据的若干要求[146] - 公司运营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系统,故障或服务中断可能中断运营及损害业务[150] - 系统故障可能因多种因素导致,公司无法保证能有效及时解决故障及恢复运营[151] - 公司持续升级及提升信息技术系统,但无法保证成功执行,升级期间可能中断,新技术或无法整合[152] - 公司业务依赖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等的表现及长期关系,若相关协议出现问题,业务及经营业绩可能受损[153] - 遵守网络安全等法规可能使公司产生额外开支,还可能损害声誉及面临诉讼[148] - 网络安全等受监管机构和公众关注,若无法管理风险,公司可能受处罚,声誉及经营业绩或受重大不利影响[149] - 公司业务依赖中国互联网基建性能及可靠性,若与电信运营商等协议出现问题,提供服务能力或受不利影响[154] - 若支付的电信及互联网服务价格大幅上升,公司利润率可能受不利影响;互联网用户费用增加,公司用户流量或减少,收入可能大幅减少[156] - 若无法按可接受条款延长或重续与第三方外卖或电商平台协议,或平台收费上涨,公司业务及经营业绩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56] - 外卖服务中断或失误可能妨碍产品送达,导致业务及声誉受不利影响[157] - 公司咖啡业务增长策略未必成功,经营面临激烈竞争[158] - 公司使用GenAI创新业务场景,但面临新的法律、道德等挑战,竞争力可能受影响[162] - 公司依赖品牌,社交媒体影响品牌认知,负面评论传播可能损害业务和业绩[163] - 社交媒体会带来不当披露资料、欺诈等风险,顾客或员工不当使用会增加成本和不利影响[164] - 未遵守反贿赂及反腐败法律,公司可能受处罚,损害品牌和业绩[165] - 公司作为业务集中于中国的美国公司,需缴纳中美两国所得税,税率分别为25%和21%,还可能有额外美国税项[165][166][167] - 公司汇往中国境外盈利需缴纳10%预扣税,可享相关减免[167] - 税务问题如税率更改、意见不合等会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168] -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引入15%全球最低税率,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168] - 202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国增值税法律维持现行税率13%、9%及6%,实施存在不确定性[169] - 中美及其他司法管辖区法律修订会增加公司税费,影响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169] - 公司经营业绩易受消费者可支配支出及整体经济状况变动影响,受失业率、可支配收入、汽油价格等因素影响[170] -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包括食品价格质量、新品开发等多方面竞争,外卖平台等竞争也在加剧[171] - 饮食变化可能影响公司产品及服务需求,若无法应对消费者口味变化,业务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72] - 公司经营餐厅业务须取得多项批准、牌照及许可证,失去或无法取得可能影响业务及经营业绩[172] - 公司过往少数餐厅未能及时取得牌照或批准,未来获取或持有牌照存在不确定性[174] - 公司可能无法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第三方侵权或盗用专有知识可能影响业务及财务状况[175] - 监督、保护或执行知识产权的诉讼可能产生大量成本,分散资源,影响销售额和盈利能力[175] - 公司可能面临侵权索偿,辩护费用高昂,败诉可能影响专有资料使用及财务状况[176] - 公司业务成功依赖YUM许可使用品牌系统,第三方可能对公司或YUM提出侵权申索[177] - 侵权申索可能导致耗时、费用高昂的诉讼,延误新菜单推出,影响业务及财务状况[177] - 公司销售受季节性影响,通常在中国节日、假期及夏季销售额较高,第二及第四季度销售额及经营利润相对较低[178] - 公司日常运营收取并处理大额现金,与现金有关的欺诈、盗窃及其他不当行为可能导致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179] - 公司未来成功依赖主要管理层和有才能员工的长期服务,若主要管理层离职,可能扰乱业务和增长[180] - 公司可能进行战略投资或收购,但可能不成功,会对业务和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182] - 公司对技术与创新的投资未必能产生预期回报,可能影响前景和股价[183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9:02
2024 年報 2024 Annual Report C hin a Inform atio n T e c h n olo g y D e v elo p m e nt Limite d 中 國 信 息 科 技 發 展 有 限 公 司 A N N U A L R E P O R T 2 年 報 ai17430756921708_8178_CITD_AR24_C02_op_spine_18.4mm.pdf 1 27/3/2025 下午7:41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GEM(「GEM」)的特色 GEM的定位,乃為中小型公司提供一個上市的市場,此等公司相比起其他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帶有較高投資風險。 有意投資的人士應了解投資於該等公司的潛在風險,並應經過審慎周詳的考慮後方作出投資決定。 由於GEM上市公司普遍為中小型公司,在GEM買賣的證券可能會較於主板買賣之證券承受較大的市場波動風險, 同時無法保證在GEM買賣的證券會有高流通量的市場。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報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 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報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
德林国际(0112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8:4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增加至54.5亿港元,2023年为53.525亿港元[22] - 2024年毛利维持在12.539亿港元,2023年为13.447亿港元,毛利率为23.0%,2023年为25.1%[22]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达7.385亿港元,2023年为8.298亿港元,净利率为13.6%,2023年为15.5%[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银行存款达16.074亿港元,2023年为13.914亿港元[2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26.028亿港元,2023年为23.261亿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4.079亿港元,2023年为12.645亿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贷款为9960万港元,2023年为7350万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2.5%,2023年为2.0%[3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价值1.86亿港元的资产已抵押作为9960万港元银行贷款的担保,2023年分别为2.07亿港元和7350万港元[3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价值9500万港元的资产用作6030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融资的抵押,2023年分别为8420万港元和1.188亿港元[37] - 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0港仙,于2024年10月14日派付,与2023年持平[64] - 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40港仙,2023年为35港仙,总计2.70746亿港元,2023年为2.36903亿港元[65][74] - 2024年慈善捐款为10.9万港元,2023年为11.6万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可供分派予公司权益股东之储备总额为11.88775亿港元,2023年为11.20854亿港元[74] - 2023 - 2024年工厂流程和员工宿舍耗电量分别为99,864,205千瓦时和87,155,103千瓦时[185] - 2023 - 2024年非汽车用途柴油耗量分别为279,580升和100,000升[186][187] - 2023 - 2024年天然气耗量分别为51,223立方米和52,711立方米[189] - 2023 - 2024年汽车用途柴油耗量分别为180,687升和210,705升[191][192] - 2023 - 2024年石油耗量分别为60,000升和77,500升[19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毛绒玩具销售收入增长至27.655亿港元,2023年为27.372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50.7%[24] - 2024年塑胶手板模型收入增长至23.112亿港元,2023年为22.221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42.4%[25] - 2024年防水布罩收入为3.733亿港元,2023年为3.931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6.9%[28] 公司经营策略与发展 - 2024年公司核心策略是强化客户关系,成效显著,获多项大批量订单及与客户延长合作,推动收入增长[14] - 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新客户首批产物快将付运[14] - 公司提升生产效率及成本控制,加快生产流程自动化,应用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包装[15] - 公司建立多元化采购合作关系及本地化供应商网络,确保供应链稳定[15] - 公司物色替代物料,缓解地缘政治与物流波动风险[15] - 公司加强与主要供应商长期合作关系,稳定价格水平,议定大宗采购发挥规模效益[17] - 2024年公司在合适产品线扩大应用循环再造物料,履行环保责任[17] - 公司持续投资自动化生产线,减少废料,营造健康工作环境[17] - 2025年公司将以地域扩张为增长引擎,拓展生产线至印尼[18] - 公司预计在印尼筹建的新生产基地于2025年年中全面投产[32] 公司人员与股权结构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聘用28,697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26,210名,员工成本总额为14.911亿港元,2023年为13.243亿港元[34] - 崔奎玧、李政憲、林宗勳将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告退并参选连任[78] - 李旻重、金贤珠服务合约无具体年期,公司提前三月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可终止;李政憲、柳贊、林宗勳服务合约为期两年[79][80][81] - 2024年12月31日,崔奎玧持有461,361,000股普通股,占比68.16%;金盛識持有3,986,000股,占比0.59%;李旻重持有23,500,000股,占比3.47%;金贤珠持有250,000股,占比0.04%[84] - 2024年12月31日,崔奎玧个人持有389,211,000股,占比57.50%;公司权益72,150,000股,占比10.66%;Uni - Link Technology Limited持有72,150,000股,占比10.66%[8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2024年遵守规定标准[100]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政策等,讨论风险管理等事宜,包括审阅2024年度业绩[102]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即将告退但愿应选连任,相关决议案将在股东周年大会提出,过去三年未更换核数师[103]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四位执行董事和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107] - 公司自2002年起为董事安排责任保险,每年检讨保险覆盖范围[108] - 2024年举行七次董事会会议和一次股东周年大会[112] - 2024年崔奎玧、金盛识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2/7,李旻重、金贤珠为7/7,李政宪、柳赞、林宗勋为3/7[112] - 2024年李政宪、柳赞、林宗勋审核委员会出席次数为3/3[112] - 2024年李旻重、李政宪、柳赞、林宗勋提名委员会出席次数为2/2[112] - 2024年全体董事接受的持续专业发展活动类别为阅读公司业务等相关资料[116]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两年,须轮值告退并膺选连任,本年度获委任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大会[121] - 崔奎玧于2012年10月4日获委任为行政总裁,同时履行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123] - 董事会于2005年1月遵照企业管治守则成立薪酬委员会,截至2024年12月31日,委员会包括一位执行董事及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主席为柳赞博士[124] - 薪酬委员会每年最少举行一次会议,2024年举行了两次会议[124] - 薪酬委员会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第E.1.2(c)(ii)条所述标准,向董事会提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推荐意见[124] - 公司薪酬政策包括固定部分与可变部分,考虑经验、职责级别等因素[126] - 年末未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作出任何付款[128] - 李政宪教授于2003年11月2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任已超20年[117]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整体策略及批准年度业务计划,授权业务单位管理人员执行决定及协调日常运作[119] - 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120] - 审核委员会于2024年12月31日包括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本年度举行了三次会议[133] - 审核委员会在2024年度审核了2023年度财务报告及2024年上半年中期财务报告[134]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23日成立,2024年12月31日包括一位执行董事及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内举行了两次会议[137] - 董事会于2019年1月1日采纳提名政策,目的为甄别及评估候选董事[138] - 董事需为每一财政年度编制真实公允反映集团状况的财务报表,并按时向股东提呈中期及年度财务报表以及公告[129]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与管理层讨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确保管理建立有效系统[136] - 提名委员会负责考虑及向董事会推荐合适的董事人选,定期及按需审阅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137] - 审核委员会获提供充足资源履行职责,可在有需要时对外寻求独立专业意见[133] - 提名委员会评估董事候选人时需考虑候选人年龄、技能等多方面因素[138] - 每项新委任、参选或重选董事的建议须由提名委员会评估审议并向董事会及股东推荐[140] - 截至2024年底,女性董事比例为14%,女性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比例为25%,总体雇员中女性占比87%[142] - 董事会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检讨一次该政策[142] - 公司设立多种渠道确保独立非执行董事表达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143] - 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管治政策,履行核数师酬金等企业管治职务[145] - 集团建立具备明确职责等级及报告程序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工作组协助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成效[146] - 集团风险管理程序以“三道防线系统”为指引,各营运单位每半年向风险管理工作组汇报风险管理活动[149] - 集团制定有效举报政策,对贪污零容忍,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定期检讨举报政策及机制[150] - 2024年,风险管理工作组采取多项举措改善风险管理系统,并向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递交报告[150] - 审核委员会认为风险管理工作组内部监控工作范围充足,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整体运作有效[1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秘书梁瑞冰女士已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已审阅股东沟通政策及其实施,并确认其持续有效[158] - 占全体有权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表决的股东的总表决权最少5%的股东,可签署书面文件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0] - 持有全体股东投票权总数最少2.5%的股东,或不少于五十名拥有有关投票权的股东可于下届股东大会上就建议决议案或将处理的事项作出书面要求[163]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编制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68] - 报告注重于报告期内生产毛绒玩具等产品的11间主要附属公司,涵盖13间越南及中国工厂[170] - 公司确定童工及强制劳工、健康与安全、雇员福利等为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问题[179] - 公司让持份者参与管理团队,协助设定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针情景和方向[177] - 公司将持续把照明设备改为LED,目标是替换全部已有照明设备[200] - 公司不断更换更节能的设备,如用螺杆泵或活塞泵替换离心泵[196] - 巢湖市希安琦玩具有限公司安装太阳能面板增加自产生绿色电能的耗电比重[199] 其他信息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反映对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充满信心[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重大投资[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或出售[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订立任何对冲安排[44] - 最大客户占本集团总销售额的28.5%,五大客户总和占74.4%,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额占本集团年内总采购额少于30.0%[67] - 公司本年度股本无变动[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库存股份,该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订立股票挂钩协议[75] - 公司主要业务为设计、发展、制造及销售毛绒玩具、塑胶手板模型、防水布罩以及投资控股[62] - 公司注册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九龙尖沙咀麼地道75号南洋中心第一座六楼全层[61] - 年报刊发前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保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91] - 财政年度内及至年报日期,公司备有以董事为受益人的弥偿条文[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至年报日期,无管理及经营公司业务的合约[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董事及联系人士于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95]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3[96] - 集团在香港、韩国、新加坡运营退休计划,中国内地及越南附属公司雇员参加当地养老保险计划[98] - 回顾年度内,公司已付/应付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核数服务费用4999千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778千港元,总计5777千港元[145]
金茂服务(0081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4-07 17:53
业绩公告相关 - 公司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发布补充公告[2] - 业绩公告中2023年和2024年财务资料摘取自法定年度综合财务报表[3] 财务报表情况 - 公司已提交2023年法定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将适时提交2024年的[3] - 公司核数师对两个年度财务报表报告无保留意见[3] 公司人员构成 - 截至2025年4月7日,执行董事为宋鏐毅、李玉龍、趙進龍[5] - 截至2025年4月7日,非执行董事为喬曉潔、甘勇[5] - 截至2025年4月7日,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陳杰平、韓踐、黃誠思[5]
顺丰控股(0693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7:51
公司地位与荣誉 - 公司是中国及亚洲最大、全球第四大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12][60] - 公司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415位[13] - 公司旗舰产品时效快递占据国内绝对领先市场份额[13] - 公司国内快递、快运、冷运、同城即时配送及供应链业务五个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13] - 公司亚洲的快递、快运、同城即时配送及国际业务四个领域处于细分市场第一[13] - 以2023年收入统计,公司是民营第三方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亚洲最大、全球第四[15] - 公司连续15年获中国快递服务客户满意度亚洲第一、中国第一[15] - 公司在第三方同城即时配送服务提供商中处于亚洲领先[15] - 公司在亚洲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中处于领先[15] - 公司从中国领先的时效快递服务商转型为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商[61] - 公司时效快递业务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领先优势[61] - 公司零担快运、冷运物流、第三方同城即时配送和民营独立第三方供应链解决方案等物流细分领域均处中国市场领导者地位[61] - 顺丰快运连续五年(2020 - 2024年)位居中国零担企业收入排行榜第一[61] - 顺丰冷运连续六年(2019 - 2024年)位居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榜第一[61] - 顺丰连续15年(2009 - 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位列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第一[64] - 公司入围2025年弗蘭茲•厄德曼奖全球总决赛,是本年度唯一入围决赛的中国代表[63] - 公司在乘用车TOP20品牌中的合作率达70%,并与其中11家达成供应链全场景合作[68] - MSCI(明晟)评级BBB,是中国快递物流行业第一;Sustainalytics(晨星)评级为低风险,是全球快递物流行业最佳评级[49] - 连续三年(2022 - 2024年)荣膺《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是中国唯一上榜的快递物流企业[49] - 2024年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415位,连续3年入围[124] - 公司在中国ESG影响力榜排名第2,连续3年上榜[127] - 2024年公司在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排名396位,连续5年上榜[129]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十大最具价值物流品牌中排名第7,连续6年上榜[1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4元,预计末期现金分红21.85亿元,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预计41.04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利润的40%,较2023年度的35%稳步提高[7]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844亿元,同比增长10.1%[19] - 2024年公司毛利389亿元,同比增长19.2%[19] - 2024年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1.0%[19] - 2024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23.5%[19] - 2024年公司总件量133.3亿票,同比增长11.3%[21] - 2024年时效快递收入占总收入44.7%,经济快递占23.2%[25] - 2024年公司毛利率13.7%,归属公司所有者利润率3.6%[27][29] - 2024年公司总资产2138亿元,归属公司所有者权益920亿元[19]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52.1%,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11.5%[31][32] -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22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净额 -121亿元[34] - 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44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速运物流业务收入2058亿元,同比增长7.7%,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17.5%[40] - 2024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23.5%,利润率为3.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40] - 2024年公司流动资886.87亿元,较2023年下降2.53%;非流动资产1251.37亿元,较2023年下降4.11%[37]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721.93亿元,较2023年下降2.43%;非流动负债392.96亿元,较2023年下降11.13%[37]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3.68%,较2023年提升1.05个百分点;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为11.50%,较2023年提升0.11个百分点[38]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2.11元,较2023年增长24.12%[38] - 2024年已实施中期现金分红约19亿元,分红率约为40%,H股上市前派发一次性回报股东特别现金分红约48亿元[50]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分红每10股人民币4.4元(含税)[50] - 2024年公司集团总营业收入达2844.2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0.07%(不含丰网业务同比增长10.35%)[132] - 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2844.2亿元,较2023年增长10.07%[133] - 2024年营业成本为2455.2亿元,较2023年增长8.75%[135] - 2024年物流及货运代理业务营业收入2762.8亿元,较2023年增长10.01%[133] - 2024年物流及货运代理业务营业成本2386.9亿元,较2023年增长8.68%[136] - 2024年整体毛利为389.0亿元,较2023年增长19.19%[138] - 2024年物流及货运代理业务毛利为375.8亿元,较2023年增长19.29%[138] - 2024年物流及货运代理业务毛利率为13.60%,较2023年提高1.05个百分点[138] - 2024年人工成本为1121.2亿元,较2023年增长9.08%[136] - 2024年运力成本为932.9亿元,较2023年增长12.50%[136] - 2024年其他经营成本为332.8亿元,较2023年下降1.84%[136] - 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31.0亿元,同比增长3.50%,费用率1.09%,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141] - 2024年管理费用187.3亿元,同比增长5.44%,费用率6.59%,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142] - 2024年研发费用25.3亿元,同比增长10.86%,费用率0.89%,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143] - 2024年其他收入9.9亿元,较2023年下降12.9亿元[144] - 2024年财务费用净额17.6亿元,同比增长7.29%[145] - 2024年所得税费用33.9亿元,同比增长31.59%[146] - 2024年年度利润102.2亿元,同比增长29.16%,归属公司所有者利润101.7亿元,同比增长23.51%[147] - 速运及大件分部2024年净利润109.8亿元,同比增长29.91%;同城即配分部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61.80%;供应链及国际分部净亏损13.2亿元[149] - 2024年息税折旧与摊销前利润326.95亿元,利润率11.50%;2023年分别为294.42亿元和11.39%[15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321.9亿元,同比增长21.14%;投资活动现金净额流出120.5亿元,同比下降10.74%;融资活动现金净额流出279.8亿元,同比增长115.31%[154][15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同资产为27.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7.88%[156] - 2024年12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12.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5.15%[157]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中的借款为263.2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3.41%;流动负债中的借款为183.7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7.68%[157] - 2024年12月31日,库存股为7.6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70.57%[157]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理财产品总额为436.6亿元[159] - 2024年度自由现金流入为223.0亿元,较2023年度同比增长70.14%[160]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52.14%,较2023年末下降1.23个百分点[160]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总额为446.8亿元[161] - 2024年12月31日,权利受限资产合计21.61亿元[162] - 2024年12月31日,为参股公司提供9.51亿元的担保[163] - 2024年总投资额为107.15亿元,较2023年的175.25亿元下降38.86%[166] - 2024年固定资产等投资(除股权投资外)合计98.9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6.56%,占营业收入比率为3.48%,较2023年同期下降1.73个百分点[166] - 2024年已订约但尚未拨备的资本承担合计16.37亿元,2023年为19.92亿元[167] - 2024年金融资产期末数为199.56亿元,金融负债期末数为1.05亿元[168] - 证券投资期末账面价值合计10.33亿元,最初投资成本合计19.85亿元[170] - 衍生品投资期末金额为58.39亿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为6.35%[172] - 报告期内衍生品投资实际损失约为319万元[173] - 公司进行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存在市场、流动性、履约和操作风险[173]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为30.9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8.02%,占营业收入比率为1.09%,较2023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175]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为30.94亿元,较2023年的33.63亿元下降8.0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1.30%降至1.09% [176] - 2024年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为5.60亿元,较2023年的10.78亿元下降48.04%,资本化金额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从32.05%降至18.10% [17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在电商与流通、通信高科技、汽车、工业制造等行业物流收入同比增长达20%或以上[43] - 2024年时效快递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1222.1亿元,同比增长5.8%,业务量同比增长11.8%[69] - 公司航空大件次日时效达成率同比提升7.3个百分点[69] - 2024年公司航空大件业务货量增长超20%[69] - 公司收派端可实现客户和机场间直收或直派的城市增加至164个[69] - 大同城半日达服务拓展至291个城市,已在104个场地打造「上仓下中转」模式[70] - 2024年经济快递业务不含税营业收入272.5亿元,同比增长8.8%;不含丰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8%,业务量同比增长17.5%[72] - 2024年为SKA、KA、SME客群提供的仓配一体化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0%[72] - 2024年快运营业收入376.4亿元,同比增长13.8%,货量规模同比增长超20%[74] - 直营网络单曰零担货量峰值超6.9万吨,加盟网络单曰零担货量峰值超3.2万吨[74] - 2024年优化网络新增超300条直发线路,增投超3400台大型车辆,100kg以上工业大件货量同比增长超30%[75] - 2024年顺心捷达加盟网络网点总数突破20000个,乡镇派送覆盖率达85.3%,货量市占率居加盟型快运市场前三[77] - 顺心捷达骨干网络平均时效缩短6.5小时,促进运营单公斤成本下降[77] - 2024年冷运及医药业务不含税营业收入98.1亿元,同比下降4.9%[78] - 生鲜寄递服务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区级城市和超5500个生鲜品种,预计助力农户创收超千亿元[79] - 2024年携手新建超50个农产品区域品牌,为数十种生鲜品类打造超40款专属纸箱包服务[80] - 2024年食品冷运新增85城收件服务和131城派件服务[81] - 2024年同城即时配送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22.4% [83] - 2024年新增与KA客户合作的门店超7500家,活跃商家规模达65万家,同比增长39% [83] - 2024年顺丰同城活跃消费者规模超2341万人[83] - 2024年茶饮配送收入同比增长73%,县域收入同比增长121% [84] - 顺丰同城已覆盖全国超2300个市县,其中县域覆盖超1300个[84] - 2024年,公司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704.9亿元,同比增长17.5% [87] - 2024年全
国泰航空(0029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7:06
航线与航点信息 - 2024年国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提供定期客運航班前往全球88个目的地,包括中国内地19个航点;国泰货运提供定期货运服务前往全球41个目的地;华民航空提供定期及包机货运服务前往17个目的地;集团透过代码共享协议为另外154个客运目的地提供服务[9] - 2025年国泰航空和香港快运客运航点数目将突破全球100个[21] - 2025年国泰集团将新增11个航点,国泰航空及香港快运营运航班将前往全球超100个目的地[33] - 2024年12月31日,国泰航空定期客运航班服务美洲7个航点、北亚26个航点、欧洲10个航点[52][56] - 2025年4月起将开办香港及达拉斯直航客运航班,6月起将开办前往慕尼黑直航客运航班,8月起重返布鲁塞尔[55][5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货机服务美洲12个航点[7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货机服务欧洲5个航点[7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货机服务北亚9个航点[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货机服务东南亚6个航点[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货机服务西南太平洋区3个航点[8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货机服务南亚、中东及非洲6个航点[8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香港快运运营定期航班前往29个航点,其中东南亚10个、北亚19个[110][114][118] - 华民航空提供定期航班及包机往来17个航点[124] 机队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236架飞机,未来数年将加入超100架新飞机;公司持有180架客机及货机;香港快運持有41架飞机;华民航空营运15架飞机[9][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机队总数236架,平均机龄11.1年,订购架数93架[14] - 2024年公司接收12架飞机,有权额外购入82架飞机[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香港快运的机队共有41架飞机,平均机龄为7.1年,因普惠发动机问题,5架A320neo型飞机停飞[119] - 2024年香港快运接收8架空中巴士A321 - 200neo型飞机及2架空中巴士A321 - 200型飞机[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民航空运营3架A300 - 600F型货机、2架A330 - 243F型货机及10架A330 - 300P2F型客改货机[124] - 华民航空机队重组计划预计2025年完成,以A330型货机取代余下的A300 - 600F型货机[124] 股权信息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国航15.09%股权,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国货航21.36%股本权益[10] - 集团2024年12月31日持有国航15.09%股权,2024年2月7日因国航发行H股新股,集团权益由16.26%减至15.87%,12月10日因国航发行A股新股,权益进一步摊薄至15.09%,此次交易录得盈利5.51亿港元[1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泰集团持有的26.34亿股国航股份账面净值为102.7亿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的6.0%,市值为135.64亿港元[132] - 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国货航21.36%股本权益,2024年12月30日因国货航发行A股新股上市,集团权益由24.00%减至21.36%,此次交易录得盈利2700万港元[132] 员工信息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球雇员超30100名,其中香港雇员约25300人[10] - 国泰集团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员工人数增加最多4000人至约3.4万人[35] - 2024年公司雇员总数为30110人,较2023年增加26.5%[143] - 2024年公司员工组合中女性占比52%,较2023年增加3.0个百分点[143] - 2024年公司为集团招募及培训约7000名新员工[152]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043.71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0.5%;国泰集团股东应占溢利为98.88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0%[11] - 2024年基本每股普通股盈利为149.2港仙,较2023年增长6.0%;摊薄每股普通股盈利为133.2港仙,较2023年增长5.9%[11] - 2024年每股普通股股息为0.69港元,较2023年增长60.5%;边际利润为9.5%,较2023年下降0.9个百分点[11] - 2024年可用吨千米数为248.36亿,较2023年增长17.0%;收入吨千米数为173.62亿,较2023年增长15.1%[12] - 2023年普通股股东资金需扣除优先股储备97.5亿港元及优先股股东应占未付累计股息1.91亿港元[13] - 2024年公司应占溢利98.88亿港元,2023年为97.89亿港元[18] - 2024年每股普通股盈利为149.2仙,2023年为140.8仙[18] - 2024年公司旗下航空公司及附属公司应占溢利88.49亿港元,2023年为92.25亿港元[18] - 2024年来自联属公司的业绩全年溢利2.88亿港元,2023年亏损15.62亿港元[18] - 2024年应占溢利含非经常性非现金收入5.78亿港元,源于国航和国货航权益摊薄[19] - 7月回购香港特区政府剩余50%优先股,涉及97.5亿港元,已派付截至7月31日优先股股息,总额达24.4亿港元[19] - 9月完成回购2020年向政府发行的所有认股权证,总代价15.32亿港元[19] - 宣布向普通股股东派发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0.49港元,2025年5月8日派发,连同第一次中期股息,2024年共派股息每股0.69港元或44.43亿港元[20] - 2025年1月初回购约68%或45.58亿港元的2021年发行的有担保可转换债券,未偿还本金21.64亿港元[20] - 2024年12月31日可动用的无限制用途流动资金余额为190.73亿港元[20] - 2024年国泰集团客运服务收益685.89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1.6%[161] - 2024年国泰集团货运服务收益274.17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7.1%[161] - 2024年国泰集团收益总额1043.71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0.5%[161] - 客运收益增加11.9%至625.95亿港元,收入乘客运载人次增加26.9%至2280万人次,乘客运载率下跌2.5个百分点至83.2%,乘客收益率下跌11.8%至67.3仙[166] - 假设乘客运载率增加1个百分点收益为7.52亿港元,货物运载率增加1个百分点收益为4.01亿港元,乘客收益率增加1仙收益为9.3亿港元,货物收益率增加1仙收益为0.85亿港元[167] - 货运收益增加8.3%至240亿港元,货物运载率下跌2.1个百分点,货物收益率增加2.9%至2.82港元[173] - 集团及公司的营业开支总额分别增加11.9%及12.3%,公司可用吨千米增幅为17.0%,每可用吨千米成本(连燃油)跌幅为4.2%,每可用吨千米成本(除燃油)跌幅为4.5%[174] - 2024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项目及税项前溢利为102.14亿港元,2023年为100.42亿港元[175][177] - 2024年集团股东应占溢利为98.88亿港元,2023年为97.89亿港元[175] - 2024年燃油成本总额为282.95亿港元,燃油对冲收益为 - 3500万港元,燃油成本净额为282.6亿港元;2023年燃油成本总额为256.83亿港元,燃油对冲收益为 - 6.94亿港元,燃油成本净额为249.89亿港元[178] - 2024年员工开支为168.4亿港元,较2023年的147.85亿港元增加13.9%;公司员工开支为134.06亿港元,较2023年的118.39亿港元增加13.2%[172] - 2024年飞机折旧及租金为98.01亿港元,较2023年的98.6亿港元减少0.6%;公司飞机折旧及租金为92.29亿港元,较2023年的91.52亿港元增加0.8%[172] - 2024年耗油量为3510万桶,较2023年的2880万桶增加21.9%[186] - 2024年建议派发股息为44.43亿港元,每股普通股股息为0.69港元,2023年为0.43港元[186]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1712.44亿港元[187] - 年内物业、厂房及设备增加99.17亿港元,无形资产增加4.92亿港元[187] - 借款增至684.75亿港元,增幅为0.3%,撇除不含资产转让元素的租赁后,借款增加1.2%至576.31亿港元[187] - 2024年12月31日可动用的无限制用途流动资金合共190.73亿港元[187] - 借款净额增加9.8%,至579.41亿港元,撇除不含资产转让元素的租赁负债后,借款净额增加13.6%至470.97亿港元[193] - 国泰集团股东应占资金减少12.5%至525亿港元[193] - 撇除不含资产转让元素的租赁负债后,债务净额股份比例由0.69倍增至0.90倍,计及相关影响后,2024年12月31日的债务净额股份比例为1.10倍,2023年12月31日为0.88倍[193] 国泰航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国泰航空可用座位千米数为1117.89亿,较2023年增长30.6%;收入乘客千米数为930.16亿,较2023年增长26.8%[12] - 2024年国泰航空客运收益625.9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11.9%;国泰货运收益240亿港元,增加8.3%[29] - 2024年国泰航空开办前往6个航点的客运服务,推出全新机舱产品、引入新机上餐饮合作伙伴及加强其他服务[42] - 2024年国泰航空单月载客量五次超200万人次[43] - 2024年客运收益为625.9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11.9%[43] - 2024年以收入乘客千米数计算的客运量增加26.8%[43] - 2024年国泰航空运载乘客2280万人次,平均每日载客6.25万人次,较2023年增加26.9%[43] - 2024年可用座位千米数增加30.6%,运载率减少2.5个百分点至83.2%,收益率减少11.8%至67.3港仙[43] - 2024年美洲可用座位千米数31020百万,较2023年增加44.0%,运载率88.3%,较2023年减少3.6个百分点,收益率减少13.3%[49] - 2024年北亚可用座位千米数22196百万,较2023年增加29.2%,运载率76.4%,较2023年减少2.0个百分点,收益率减少14.5%[49] - 2024年欧洲可用座位千米数20565百万,较2023年增加5.4%,运载率89.0%,较2023年减少1.3个百分点,收益率减少5.1%[49] - 2024年国泰航空在Skytrax全球航空公司大奖的“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由2023年跃升三名至全球第五[66] - 2024年国泰航空在Airlines Ratings的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中荣获第四及2025年最安全航空公司排名中并列第三[66] - 2024年国泰航空连续两年在香港优质顾客服务协会的优质顾客服务大奖中获颁“卓越服务奖”等多项奖项[66] - 2024年国泰航空在“樟宜航空大奖”中获颁“2023 Top Airline by Absolute Passenger Growth (Northeast Asia)”奖项[66] - 2024年国泰航空在中国民航航机杂志及FlyerT飞客举办的评选中获得“最受常旅客喜爱的年度最佳航空公司”等奖项[66] - 2024年国泰航空在亚太《商旅》大奖中荣获“最佳中国航空公司”及“最佳机场贵宾室”奖项[66] - 2024年国泰航空11月业务成功通过IOSA审核,认证期延长24个月[135] - 香港民航处2024年10月确认国泰航空符合CAD712的安全管理系统标准要求[135] 香港快运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香港快运客运收益为59.94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9.3%;可用座位千米增加45.9%,客运量增加41.5%;运载乘客610万人次,平均每日载客1
彩星玩具(0086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7: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球营业额为9.31亿港元,较2023年的11.09亿港元减少16%[12] - 2024年玩具销售毛利率为54%,2023年为57%[12] - 2024年营运开支较去年减少9%,行政费用较去年增加6%[12] - 2024年营运溢利为9400万港元,2023年为2.1亿港元[13] - 2024年其他净收入包括上市证券投资收益3200万港元及利息收入5500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1800万港元和3600万港元[13] - 2024年股东应占净溢利为1.32亿港元,2023年为2.24亿港元[1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3.28029亿港元,2023年为3.9034亿港元[3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授信额,2023年为0港元[41]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项为1.3667亿港元,2023年为3.28827亿港元[42] - 2024年存货为2765.4万港元,占营业额3.0%,2023年为5888.6万港元,占营业额5.3%[42]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6.3,2023年12月31日为3.8[4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0.43325亿港元,2023年为10.0282亿港元[4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上市证券的库务投资为8747.3万港元(2023年为6857.3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6.1%(2023年为4.4%)[43] - 集团本年度慈善及其他捐款为19.9万港元(2023年为90.3万港元)[46]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19,402千美元(931,334千港元),2023年为1,109,399千港元[191] - 2024年公司毛利为64,163千美元(500,467千港元),2023年为636,742千港元[191] - 2024年公司营运溢利为12,088千美元(94,292千港元),2023年为209,850千港元[191]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16,875千美元(131,628千港元),2023年为223,745千港元[191]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43美仙(11.15港仙),2023年为18.96港仙[191] - 2024年公司年度总全面收益为16,895千美元(131,781千港元),2023年为223,700千港元[193]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555千美元(43,327千港元),2023年为68,921千港元[194]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77,154千美元(1,381,805千港元),2023年为1,499,189千港元[194] - 2024年公司营运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9,855千美元(76,873千港元),2023年为86,415千港元[196] - 2024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3,128千美元(180,407千港元),2023年减少540,740千港元[196] - 2024年1月1日股本为11,807千港元,股份溢价为785千港元,赎回储备为409千港元,股本储备为38,285千港元,汇兑储备为4,346千港元,滚存溢利为1,100,342千港元,总计1,163,917千港元[198] - 年度溢利为131,628千港元[198] - 年度总全面收益为131,781千港元[198] - 购回本公司股份使股本减少7千港元,股份溢价减少441千港元,总计减少448千港元[198] - 已失效购股特权使补偿储备减少2,066千港元,滚存溢利增加2,066千港元[198] - 股份奖励计划服务价值使补偿储备增加290千港元[198] - 已付2023年第二期中期股息使滚存溢利减少35,421千港元[198] - 已付2023年特别中期股息使滚存溢利减少35,421千港元[198] - 已付2024年第一期中期股息使滚存溢利减少23,600千港元[198] - 2024年12月31日股本为11,80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344千港元,赎回储备为416千港元,股本储备为38,285千港元,汇兑储备为4,346千港元,滚存溢利为1,139,764千港元,总计1,201,122千港元[198] 市场区域收入占比 - 2024年美国市场占收入的70%,欧洲整体占20%,美洲其他地区占6%,亚太地区占3%[12] 外部政策影响 - 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0%关税,将对公司盈利造成负面影响[9][13] 影视业务相关 - 《忍者龟:变异危机》电影续集计划于2026年10月上映[9][14] - 《哥斯拉X金刚:新帝国》电影于2024年3月上映,带动公司相关产品系列跻身美国动作模型类别前十名[8][15] 业务合作相关 - 公司与孩之宝签订全球特许授权协议,将生产及分销「Power Rangers」玩具,「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s: Re-Ignition」玩具产品系列今年夏季开始付运[16] 公司董事信息 - 陈光辉40岁,2021年12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17年出任彩星玩具美国附属公司总裁[17] - 陈凯伦45岁,2023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0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2005年获沃顿商学院硕士学位,2014年加入彩星集团[18] - 陈光强37岁,2017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14年起担任集团同系附属公司海外投资副总裁[19] - 叶树荣74岁,2021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有超40年业务管理经验[20] - 林怀汉71岁,2019年8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董事,有超40年相关经验,2022年1月18日辞任云顶香港独立董事,2025年1月16日辞任华富建业国际金融执行董事[21] - 陈伟恒55岁,2010年加盟集团,负责国际市场业务等,有超25年玩具业经验,其中超3年从事OEM制造[22] - 俞汉度76岁,2021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为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独立董事[23] 股息宣派情况 - 已宣派第一期中期股息每股2港仙,共2360万港元,于2024年9月27日派发[38] - 已宣派第二期中期股息每股3港仙及特别中期股息每股3港仙,共7080万港元,按2025年3月14日已发行11.8亿股普通股计算[38] 供应商与客户占比 -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30%,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占比96%[36] - 最大客户销售占比30%,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占比76%[37] 股份奖励计划相关 - 公司于2023年5月19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根据该计划及其他股份计划可发行股份最高限额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不超过1.18亿股,占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55] - 股份奖励计划中授予服务供应商参与者的所有奖励可发行股份上限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即不超过5900万股,占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55] - 股份奖励计划下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18亿股,相当于2025年3月14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不包括库存股份)的10%[58] - 任何股份奖励的归属日期将自授出日期起计不少于12个月,雇员参与者在特定情况下归属日期可能少于12个月[58] - 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至2033年5月18日,年内无股份根据该计划配发生效等情况[60] - 年初无未归属股份奖励,年末有600万份未归属股份奖励,年初及年末计划授权限额可供奖励股份均为1.18亿股[60] - 2024年12月6日,董事会决定向选定参与者授出共600万份股份奖励[60][61] - 本公司董事陈伟恒获授100万份股份奖励[61] - 持续合约雇员参与者(不含董事)获授200万份股份奖励[61] - 服务供应商参与者(含公司顾问)获授300万份股份奖励[61] - 公司最高薪五名人士获授200万份股份奖励[62] 购股特权相关 - 2018年彩星玩具计划下,2024年1月1日及12月31日可供授出购股特权总数均为无[63][64] - 2018年彩星玩具计划下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969.6万股普通股,2025年3月14日相当于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不含库存股份)的1.67%[63] - 2018年彩星玩具计划有效期至2023年5月19日(经股东决议终止)[64] - 2024年1月1日购股特权总数为4029.6万份,年内失效2060万份,12月31日结馀为1969.6万份[65] - 公司最高薪五名人士2024年1月1日及12月31日购股特权结馀均为460万份[66] 董事持股及购股特权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陈光辉持有本公司327.4万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0.28%[69]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叶树荣持有本公司248.7026万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0.21%[69]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陈伟恒持有本公司100万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0.08%[69]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俞汉度持有本公司124.16万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0.11%[69]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陈光辉持有200万份购股特权,相关股份200万股,持股百分比0.17%[71]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陈凯伦持有100万份购股特权,相关股份100万股,持股百分比0.08%[71]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陈光强持有100万份购股特权,相关股份100万股,持股百分比0.08%[71]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陈伟恒持有100万份股份奖励,相关股份200万股,持股百分比0.17%[71]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陈俊豪和TGC Assets Limited持股6.32亿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53.56%[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彩星集团、PIL Management Limited等公司持股6亿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50.85%[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Edward A. COLLERY等个人和公司持股5905.2万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5.00%[74] 审核委员会相关 - 审核委员会成文职权范围于2007年采纳,2009年、2012年、2015年及2021年修订[7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俞汉度先生[77] - 审核委员会成员俞汉度、叶树荣、林怀汉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审核委员会组成超上市规则有关至少一名成员应具专业资格或专长规定[96] - 审核委员会本财政年度召开两次会议,已审阅公司2024年中期及全年业绩等[97] - 审核委员会每年最少开会两次,职责包括检讨财务资料等[97] - 审核委员会负责监督及与管理层讨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31] 公司治理相关 - 年内公司一直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78] - 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退任,过去三年未更换核数师[79] - 公司未指定行政总裁,日常业务由执行董事共同处理[81] - 董事会由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4] - 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专业会计资格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84] - 董事会七名董事中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超上市规则至少占三分之一规定[86] - 公司各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服务合约,且至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88] - 2024年所有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计划以更新知识技能[89] - 董事会2024年共举行四次会议[93] - 陈光辉等七名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4/4[94]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及提名委员会,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5] - 薪酬委员会本年度召开两次会议,负责厘定董事及集团薪酬政策等[98] - 提名委员会年内召开一次会议,已审阅董事会架构等并给出推荐意见[101] - 董事会目前七名董事中有一名女性董事,占比14.3%,目标是未来五年至少维持当前比例[10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女性和男性比例为48:52,目标是维持适当性别平衡[102] - 董事会2013年8月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年内已检讨该政策实施情况[102] - 董事会2018年12月采纳提名政策,明确委任或重新委任董事的标准及程序[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5] - 公司按全球认可的COSO框架评估内部监控系统[108] -
路劲(0109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7:03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物业销售总额(含合/联营企业项目)缩减至124.62亿元人民币,全年营业收入及股东应占亏损分别为55.37亿港元及41.22亿港元[10][30] - 2024年集团股东权益减少48.81亿港元,每股净值减少31%至14.43港元[30] - 2024年集团确认汇兑亏损6.08亿港元[34] - 2024年公司出售国内公路权益,总贷款额降至162.27亿港元,确认出售税后净收益14.90亿港元[35] - 公司贷款从2023年底的226.18亿港元减至2024年底的162.27亿港元[37] - 2024年年度税后亏损为港币33.08亿元,股东应占亏损为港币41.22亿元[51] - 公司银行结存及现金为港币42.74亿元,每股净资产为港币14.43元[51] - 2024年物业销售额(包括合、联营企业项目)为人民币124.62亿元,较去年下跌约55%[51] - 2024年高速公路项目路费收入为港币24.40亿元,印尼高速公路路费收入较去年上升约6%[51] - 2024年内地及香港物业交付额约人民币315.92亿元,交付面积约121万平方米,交付套数约15,000套[56] - 2024年公司共偿还68.03亿港元等值贷款,净权益负债比率降至55%[59] - 公司净资产(股东权益)为港币108.15亿元,总银行及其他贷款为港币162.27亿元[46] - 2024年集团物业销售额(含合联营项目)124.62亿元,同比降约55%[96] - 2024年集团高速公路项目路费收入24.40亿港元,印尼高速路费收入撇除影响后同比升约6%[96] - 2024年集团年度税后亏损33.08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41.22亿港元[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土地储备约259万平方米,已售未交付面积约43万平方米[96] - 2024年集团收入为港币55.37亿元,较2023年的港币130.75亿元下降[144] - 2024年集团毛亏为港币13.90亿元,较2023年的港币6.48亿元增加[144] - 2024年集团税前亏损为港币33.40亿元,较2023年的港币35.89亿元有所收窄[144] - 2024年集团年度亏损为港币33.08亿元,较2023年的港币37.61亿元有所收窄[144] - 年内其他亏损净值因物业减值拨备和汇兑净亏损约6.08亿港元,回购优先票据收益约5.91亿港元[147] - 出售内地公路业务权益确认出售税前收益约18.62亿港元[149] - 分占房地产及其他合资和联营项目亏损约5.00亿港元,基建合作/合资项目溢利约4.57亿港元[150] - 2024年于合作/合资及联营企业之投资(包括股东借款)为162.15亿港元,2023年为197.03亿港元[155] - 2024年投资物业为53.24亿港元,2023年为52.45亿港元[155] - 2024年物业存货为237.32亿港元,2023年为294.26亿港元[155] - 2024年银行结存及现金(包括已抵押银行存款)为46.95亿港元,2023年为55.60亿港元[155] - 2024年来自预售物业之按金为43.91亿港元,2023年为33.17亿港元[155] - 2024年银行及其他贷款为162.27亿港元,2023年为226.18亿港元[155] - 2024年权益总额(含永续资本证券)为209.00亿港元,2023年为271.98亿港元[155] - 2024年借贷总额为162.27亿港元,2023年为226.18亿港元;短期借贷占比从2023年的44%降至2024年的18%,长期借贷占比从56%升至82%[164] - 2024年担保优先票据未偿还本金为14.01亿美元,年利率在5.125厘至6.7厘之间;优先担保永续资本证券未偿还本金为8.905亿美元[165] - 2024年净权益负债比率为55%,净负债与资本总额比率为36%[165] - 2024年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流净额(不包括支付租赁土地款)为20.48亿港元,2023年为55.21亿港元;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不包括支付租赁土地款)为46.58亿港元,2023年为29.39亿港元;用于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为 -79.94亿港元,2023年为 -81.59亿港元[167] - 2024年出售内地公路业务权益收取现金代价约49.02亿港元[17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08.15亿港元,2023年为156.96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14.43港元,2023年为20.95港元[1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575.13亿港元,2023年为731.46亿港元;银行结存及现金为42.74亿港元,2023年为54.80亿港元,其中87%为人民币,13%主要为美元或港元[171] - 2024年公司共偿还68.03亿港元等值的贷款,净权益负债比率下降至55%[172]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结存4.21亿港元已抵押,2023年为8000万港元;账面价值94.93亿港元的物业已抵押,2023年为79.55亿港元;未偿还本金4.68亿港元的借款以附属公司或合资企业权益股份作抵押,2023年为22.23亿港元[173] - 2024年集团录得汇兑净亏损约6.08亿港元[174] 房地产开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房地产开发业务总毛亏约13.90亿港元[31] - 2024年房地产项目收入贡献中,长三角、渤海湾、大湾区、其他地区占比分别为76%、12%、11%、1%[12] - 2024年底地产开发业务员工人数较去年年底减少了19%[38] - 2024年香港晋环售出138个单位,总货值为22.87亿港元,累计至年底共售出800个单位中的752个[42] - 凯和山2023年9月开始销售,至2024年11月售出143个单位,总货值7.10亿港元,12月再售出117个单位,累计至年底共售出693个单位中的260个,总货值12.56亿港元[42] - 2024年内地物业销售额(包括合、联营企业项目)为人民币92.79亿元,销售均价约每平方米人民币16,000元[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约259万平方米,已售未交付面积为43万平方米[55] - 2024年香港三个项目共完成销售额港币34.15亿元,交付额港币28.28亿元[56] - 2024年房地产分部销售额122.31亿元,较2023年降约55%[98] - 2024年房地产分部物业均价21000元/平方米,内地16000元/平方米,香港201000港元/平方米[100] - 2024年长三角及大湾区分别占总销售额40%及39%[100] - 2024年集团房地产分部业务收入54.99亿港元,亏损29.85亿港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房地产分部土地储备约163万平方米,长三角占逾54%[103] - 2024年房地产分部全年在施面积21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8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分别为104万平方米和33万平方米[104] - 虹桥璀璨公馆2024年交付金额约96.13亿元,交付面积174,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剩下住宅面积约1,000平方米[105] - 都汇云境2024年销售金额为6.15亿元,均价约每平方米43,000元,交付金额约1.60亿元,交付面积4,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为64,000平方米,其中55,000平方米已签预售合同[106] - 铂玥江南2024年销售金额为4.29亿元,住宅均价约每平方米24,000元,交付金额为3.61亿元,交付面积16,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为10,000平方米,其中5,000平方米已签预售合同[107] - 云樾观山府2024年销售金额为3.76亿元,住宅均价约每平方米26,000元,交付金额为43.62亿元,交付面积136,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为6,000平方米,其中2,000平方米已签预售合同[109] - 竹林壹號2024年销售金额为4.39亿元,均价约每平方米17,000元,交付金额为4.05亿元,交付面积25,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为15,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已签预售合同[110] - 玖园2024年交付金额为6.54亿元,交付面积37,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为13,000平方米,其中4,000平方米已签预售合同[111] - 铂樾云庭2024年销售金额为2.88亿元,住宅均价约每平方米17,000元,交付金额为9.05亿元,交付面积52,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为2,000平方米,已签预售合同[112] - 蔚然璀璨花园2024年销售金额为5.28亿元,均价约每平方米14,000元,交付金额为4.96亿元,交付面积39,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为19,000平方米[113] - 澜悦溪云2024年销售金额为1.30亿元,均价约每平方米22,000元,交付金额为14.39亿元,交付面积52,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为14,000平方米,其中5,000平方米已签预售合同[114] - 君和居2024年销售金额为3.94亿元,均价约每平方米56,000元,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为37,000平方米,其中32,000平方米已签预售合同[116] - 2024年无锡云锦东方交付金额为5.54亿元,交付面积38,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15,000平方米[118] - 2024年北京御和府销售金额为2.86亿元,住宅均价约23,000元/平方米,交付金额4.34亿元,交付面积24,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10,000平方米[119] - 2024年北京公园和御销售金额为1.68亿元,住宅均价约26,000元/平方米,交付金额21.48亿元,交付面积74,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12,000平方米[120] - 2024年天津路劲太阳城销售金额为6.20亿元,住宅均价约21,000元/平方米,交付金额3.88亿元,交付面积19,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1,000平方米[121] - 2024年廊坊公园上城销售总金额为3.11亿元,住宅均价约10,000元/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55,000平方米[123] - 2024年济南璟悦府销售总金额为4.96亿元,住宅均价约20,000元/平方米,交付金额4.87亿元,交付面积27,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15,000平方米[123] - 2024年广州星棠销售金额为3.05亿元,均价约16,000元/平方米,交付金额4.88亿元,交付面积30,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21,000平方米[124] - 2024年广州隽樾府销售金额为9.25亿元,均价约38,000元/平方米,预计2026年交付[125] - 2024年香港晋环销售金额为22.87亿港元,住宅均价约311,000港元/平方米,交付金额19.25亿港元,交付面积6,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面积6,000平方米[126] - 2024年产业分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现物业销售额约人民币2.31亿元,物业交付金额约人民币2.39亿元,面积约3.8万平方米,土地储备约96万平方米[141] 产业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产业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确认亏损20.50亿港元,含14.71亿港元减值拨备[33] - 2024年公司产业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亏损20.50亿港元,包括利息成本、资产处置亏损及减值拨备14.71亿港元[43] 收费公路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印尼公路路费收入上升6%至17.65亿港元,分占净利润增至3.23亿港元,收到股息9760万港元[35] - 2024年印尼高速公路项目路费收入贡献中,SN、NKK、MKTT、SB高速公路占比分别为16%、29%、35%、20%[14] - 公司收费公路总里程约335公里[3] - 2024年印尼高速公路项目总路费收入较上年上升6%至港币17.65亿元,日均混合车流量下降3%至86,800架次[130][134] - 2024年印尼高速公路项目向
海港企业(0005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6:55
公司股本与股息信息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数为7.0875亿股,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记录日期为2025年4月3日,派息日期为2025年4月23日[8] - 2024年度宣派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2023年:无),相当于全年总额[14] - 2024年度每股合共派息5港仙(2023年:无),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将于2025年4月23日派付[160] 市场环境信息 - 访港旅客人次仅恢复至2018年新冠疫情前水平约68%,主要受东南亚旅客带动[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综合收入下降14%至13.54亿港元(2023年:15.79亿港元),营业盈利下降1%至4.04亿港元(2023年:4.08亿港元)[13] - 公司基础净盈利8300万港元(2023年:亏损2.01亿港元),计入投资物业重估亏损净额后,股东应占集团亏损为7000万港元(2023年:1.07亿港元)[13] - 2024年公司收入13.54亿港元,较2023年的15.79亿港元减少14%,营业盈利4.04亿港元,较2023年的4.08亿港元减少1%[21][30] - 2024年基础净盈利8300万港元,2023年亏损2.01亿港元,同比增长141%;股东应占亏损7000万港元,2023年亏损1.07亿港元,同比减少35%[21][29] - 股东应占集团亏损为7000万港元,2023年为1.07亿港元,每股亏损0.10港元,2023年为0.15港元[38]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降至142.17亿港元,2023年为143.29亿港元,每股20.06港元,2023年为20.22港元[40] - 集团总资产为158.01亿港元,2023年为168.96亿港元,营业资产总计153.7亿港元,2023年为162.9亿港元[4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净额为6600万港元,2023年为负债净额1.45亿港元[48] - 现金流入净额合共为1.99亿港元,年结日集团总资产合共为158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20.06港元,现金净额为66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1.45亿港元)[1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酒店收入下跌至8.74亿港元(2023年:9.52亿港元),导致营业亏损5500万港元(2023年:盈利2600万港元)[14] - 投资物业收入减少至1.99亿港元(2023年:2.42亿港元),营业盈利减少至1.71亿港元(2023年:2.13亿港元)[14] - 发展物业收入下降至1.52亿港元(2023年:2.38亿港元),营业盈利上升至1.66亿港元(2023年:2800万港元)[14] - 2024年酒店收入8.74亿港元,较2023年的9.52亿港元下跌8%,录得营业亏损5500万港元,2023年盈利2600万港元[30] - 2024年投资物业收入1.99亿港元,较2023年的2.42亿港元减少18%,营业盈利1.71亿港元,较2023年的2.13亿港元减少20%[25][30] - 2024年发展物业收入1.52亿港元,较2023年的2.38亿港元减少36%,营业盈利1.66亿港元,2023年为2800万港元[31] - 2024年投资的营业盈利1.25亿港元,较2023年的1.4亿港元下跌[32] - 2024年投资物业重估亏损1.53亿港元,2023年为盈余9400万港元[33] - 2024年净财务支出1600万港元,较2023年的3800万港元减少,主要因银行贷款减少[34] - 2024年发展物业计提应占减值拨备2.37亿港元,2023年为6.97亿港元;应占已签约销售额为1.85亿元人民币[27][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余下的发展物业资产账面价值约为12亿元人民币(折合13亿港元),占集团资产约8%[27] - 联营公司应占亏损为2.56亿港元,2023年为1.68亿港元,计入2.37亿港元物业减值拨备[35] - 所得税支出为3900万港元,2023年为500万港元[36] 公司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将面临更多挑战,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将继续影响香港和内地经济增长和消费者信心[17] 公司可持续发展与合规 - 集团遵循九龙仓置业的管治及可持续发展方针,将“创建明天”纳入可持续发展策略[58] - 集团定期向九龙仓置业的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汇报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59] - 报告期内,集团未发生任何与环境相关的违规事件[62] - 集团旗下香港美利酒店与香港马哥孛罗获ISO 14001环境管理系统认证[62] - 2024年,集团未录得任何因工死亡个案[64] - 报告年内,集团无就业及职业安全及健康问题的违规个案[65] - 集团把食品安全放首位,定期审核并制定纠正措施[67] - 集团遵循《资料私隐政策声明》等相关程序管理顾客数据[67] - 报告年内,集团无与顾客私隐问题有关的违规个案[67] 公司治理结构与运作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所载原则,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仅例外守则条文第C.2.1条[71]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1名具执行职能的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6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5] - 2024年董事会会议举行5次,审核委员会会议举行3次,薪酬委员会会议举行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举行1次,股东周年大会举行1次[77] - 2024年主席吴天海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5/5),审核委员会不适用,薪酬委员会出席率100%(1/1),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非执行董事易志明议员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5/5),审核委员会不适用,薪酬委员会不适用,提名委员会不适用,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非执行董事包静国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5/5),审核委员会不适用,薪酬委员会不适用,提名委员会不适用,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大壮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80%(4/5),审核委员会不适用,薪酬委员会不适用,提名委员会不适用,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独立非执行董事陆观豪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80%(4/5),审核委员会出席率约66.7%(2/3),薪酬委员会不适用,提名委员会不适用,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史习平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5/5),审核委员会出席率100%(3/3),薪酬委员会出席率100%(1/1),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郑诗韵女士、吴天海先生、史习平先生和丁天立先生将在2025年5月7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卸任,且符合资格并愿意重选连任[82]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三分之二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3] - 郑诗韵女士于2024年12月12日获委任后,董事会现有一名女性成员,占比11%[86] - 董事会成员性别比例为男性89%,女性11%[90] - 董事会成员年龄组56岁以下占22%,56至65岁占11%,66至75岁占56%,76岁或以上占11%[90] - 董事会成员服务年资10年以下占56%,10至15年占22%,16年或以上占22%[90] - 董事会成员族裔中华裔占100%[90] - 董事会成员在九龙仓集团以外其它公众上市公司出任董事,0间占56%,1间占33%,2间或以上占11%[90] - 全部现任董事任期不迟于上一次获重选为董事三年后届满,新获委任则于下一次股东大会届满[84] - 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检讨一次《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成效[87] - 公司已采纳正式的《提名政策》,订明物色、评核及提名合适人选出任董事的方针[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董事袍金每年80千港元,审核委员会主席袍金每年50千港元,审核委员会成员袍金每年40千港元[96] - 新委任董事接受法律责任和角色介绍培训,郑诗韵女士于2024年12月4日取得《上市规则》相关法律意见[97] - 公司秘书适时向董事提供业务、市场、法规及反贪腐最新资料,安排董事参与培训课程及论坛[97] - 本财政年度所有董事皆参与持续专业发展,部分董事出席研讨会、会议及论坛,所有董事阅读期刊等资料[98] - 公司采纳《公司守则》,标准高于《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守则》,适用于附属及联营公司上市证券[100] - 本财政年度所有董事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守则》,公司为员工制定证券交易限制书面指引[101] - 吴天海担任公司主席及实际行政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但被认为具效益[102] - 公司秘书何丽珠熟悉集团事务,向主席和董事会汇报,监督公司遵守法规[103] - 公司秘书本财政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04] - 公司成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董事会辖下委员会,职权范围定期检讨更新[106] - 审核委员会于2024年举行三次会议,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各举行一次会议[112] 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集团至少每年对整个集团进行一次以COSO框架为基础的全面系统检讨[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审核委员会已对集团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及程序有效性作出检讨[124] - 业务单位及企业部门主管确认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程序行之有效,符合财务汇报、营运及合规需要[124] - 董事认为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及程序有效及足够[124] - 集团已采纳《举报政策及程序》,让雇员及其他往来者可对怀疑不当或舞弊行为提出关切[118] - 审核委员会获授权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委员会协助下,持续监察及评核相关系统是否有效并向董事会汇报[114] - 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委员会协助审核委员会履行监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责任[117] - 部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委员会负责实施集团的监控政策及持续评核相关业务单位的监控活动[117] - 内部审核功能监察集团政策及准则的合规情况,并检讨整个集团内部监控架构的成效[119] 公司信息披露与核数 - 公司遵照相关规定制定内幕消息处理及发布政策,采取措施预防过早泄露内幕消息[125][126] - 董事会负责监督本财政年度财务报表编制,确保其真实公平反映集团财务状况等[128] - 公司委聘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2024财年核数师,审核委员会检视其独立性及核数程序成效[130]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2024财年提供核数服务、查核财务资料准确性、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及汇报持续关连交易等服务[133] - 公司2024财年核数服务酬金为200万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0,总额200万港元,与2023年相同[135] - 审核委员会建议续聘毕马威为2025年度核数师,须经股东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批准[135] 公司股东沟通与会议 - 公司采纳《股东通讯政策》,确保股东获取公司资料,重视与股东沟通[138][139] - 公司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股东大会,董事会成员等会出席回答股东提问[141]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5月3日举行,全部董事及核数师出席,表决结果已公告[144]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5月7日在香港九龙广东道3号马哥孛罗香港酒店6楼翡翠厅举行[145] - 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大会上表决的股东的总表决权最少5%的股东提出书面要求时,董事必须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47] - 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周年大会上就决议表决的股东的总表决权最少2.5%的股东,或最少五十名有权表决的股东,可按程序在股东周年大会上动议决议案[151] 公司其他业务与财务事项 - 集团2024财政年度内捐款总额为港币20万元[161]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业务为拥有酒店及投资物业,同时清仓内地发展物业投资[156][157] - 2024财政年度公司股本变动详情载于第87页财务报表附注第20条内[163] - 2024财政年度公司概无订立或存在可能导致发行股份的股票挂钩协议[164] - 2024财政年度公司并无订立或存在与公司全部或任何重大部分业务有关的管理及行政合约[167] - 本财政年度内公司无根据股份认购权计划配发给公司董事股份[1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截至报告日期无持有库存股份,库存股份无2024年中期股息[173] - 本年度财务报表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核数师任满告退,符合资格且愿意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应聘连任[174] 公司董事信息 - 吴天海72岁,自2009年起出任公司主席兼董事,还在多家关联公司任职[177] - 郑诗韵50岁,自2024年12月起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