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科技(08178)

搜索文档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9:02
2024 年報 2024 Annual Report C hin a Inform atio n T e c h n olo g y D e v elo p m e nt Limite d 中 國 信 息 科 技 發 展 有 限 公 司 A N N U A L R E P O R T 2 年 報 ai17430756921708_8178_CITD_AR24_C02_op_spine_18.4mm.pdf 1 27/3/2025 下午7:41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GEM(「GEM」)的特色 GEM的定位,乃為中小型公司提供一個上市的市場,此等公司相比起其他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帶有較高投資風險。 有意投資的人士應了解投資於該等公司的潛在風險,並應經過審慎周詳的考慮後方作出投資決定。 由於GEM上市公司普遍為中小型公司,在GEM買賣的證券可能會較於主板買賣之證券承受較大的市場波動風險, 同時無法保證在GEM買賣的證券會有高流通量的市場。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報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 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報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2:3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全年收益约4148.5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4922.8万港元减少约15.7%[13] - 2024年毛利约为2239.8万港元,毛利率约为54.0%,2023年毛利率约为45.8% [13] - 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2024年亏损约为3763.4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2087.6万港元[13]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由2023年约553.6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约2061.7万港元[13] - 集团2024年收益约4148.5万港元,较2023年约4922.8万港元减少15.7%,因销售电脑硬件及软件收益减少且着重提供资讯科技服务[49] - 集团2024年销售及服务成本总额约1908.7万港元,较2023年约2666万港元减少28.4%,因电脑硬件及软件交易减少[50] - 集团2024年毛利约2239.8万港元,较2023年约2256.8万港元减少约17万港元[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集团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103.1万港元(2023年:约347.2万港元),因其他利息收入减少[52] - 集团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58万港元,较2023年约899万港元减少741万港元,因2023年有智能零售云端平台及物联网云端平台网络保安研发开支[53] - 集团2024年行政开支约为3407.6万港元,较2023年约3897.9万港元减少12.6%,因产品广告及推广等费用减少[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组合公平值亏损约为20.2万港元(2023年:收益约2.9万港元)[55]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约2061.7万港元,2023年约为553.6万港元[56] - 2024年财务成本约为257.8万港元,较2023年约558.9万港元减少约301.1万港元[5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763.4万港元,2023年约为2087.6万港元[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37.1万港元,2023年约为1159.5万港元[5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6074万港元,2023年约为6503.3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均为0.25[59] - 2024年资本支出约为3.9万港元,2023年约为63.8万港元[5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7326.5237万股已发行股份,2023年为6176.5237万股[6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聘用70名雇员,2023年为61名;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2421.6万港元,2023年约为2174.4万港元[6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万高讯科2024年收益约2230.6万港元,较2023年约3019.9万港元减少26.1%,主要因着重提供资讯科技服务致硬件及软件销售减少[43] - 数立方2024年收益约422.2万港元,较2023年约341.1万港元增加23.8%,本年度专注与捷运公司合作获更高收入[46] 公司人事变动 - 2024年朱乔华于6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So Han Meng Julian于11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9] - 2024年梁嘉铭于8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朱焕钊于8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 - 张棋深于2024年6月28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执行董事[9] - 2024年6月28日朱乔华、梁嘉铭获委任,张棋深退任;11月1日So Han Meng Julian获委任;8月1日孔庆文辞任,朱焕钊获委任[95] - 李世荣自2022年10月26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梁嘉铭自2024年8月1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朱焕钊自2024年8月1日起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7][79] 公司核数师变动 - 2024年栢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6月28日获委任为核数师[10] - 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28日退任公司核数师,栢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日获委任,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届时将提呈续聘决议案[151] - 前三年内除上述核数师变动外,无其他核数师变动[152] 公司业务合作与收购 - 2024年公司收购Popsible Limited以拓宽收益来源[14] - 2024年6月6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1150万港元收购Popsible Limited 100%股权,7月12日完成股份配发及发行[32] - 2024年9月公司与Masary Capital订立合作协议,拓展阿联酋及海合会地区业务[34] - 2024年1月集团与多方订立合营协议成立合营企业,推动ESG领域可持续变化[30] - 2024年6月6日,集团全资附属公司以1150万港元收购Popsible 100%已发行股本,收购后贡献收益约181.8万港元[60] 公司股份认购 - 2024年11月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将配發及发行1235.3万股认购股份,认购价每股6.31港元[37] - 认购股份相当于公司报告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约16.86%,完成后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14.43%[37] - 假设全數認購,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7795万港元,净额约7775万港元[39] - 所得款项净额70%(约5443万港元)用作阿联酋一般营运资金,30%(约2332万港元)用于香港一般营运资金[39] - 公司与认购人同意将认购协议最后截止日期延至2025年4月3日[39] 公司过往业务协议情况 - 2022年11月公司订立服务协议,合约金额为8700万美元,服务期三年[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自两名客户收取12,028,000泰达币及62,000 BUSD,相当于约94,299,000港元预付款[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以加密货币形式向服务供应商存入12,028,000泰达币及62,000 BUSD,相当于约94,299,000港元[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按净额基准以加密货币形式录得收益12,090,000美元,相当于约94,299,000港元及成本12,090,000美元,相当于约94,299,000港元[20] - 2023年11月,公司管理层决定终止服务协议及分包协议[21] - 2023年公司就提供若干技术取得公共交通公司招标,投标项目代价为现金[21] 公司财务报表相关 - 核数师对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表达保留意见[19] - 公司认为已尽力提供资料供审核,但无法提供核数师要求的所有资料及文件[23] - 2024年财务报表保留意见基准将在2025财年综合财务报表中剔除[26] - 公司提交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81]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及事务状况载于第64至71页综合财务报表[8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及年报初稿[84] 公司内部监控 - 因内部监控不足,公司执行若干补救措施解决问题[24] - 公司已检讨内部监控并执行补救措施解决2023年不足之处[28] 公司潜在上市计划 - 公司考虑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或迪拜金融市场旗下纳斯达克迪拜证券交易所进行潜在双重上市[15] 公司股息分配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85] 公司股本及购股计划 - 2021年5月13日公司授出2390万份购股权,可认购2390万股公司股份;2022年6月16日进一步授出1636万份购股权,可认购1636万股公司股份[111] - 本年度26.7562万份购股已失效,383.5213万份购股尚未行使,对应383.5213万股股份可供发行,占报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23%[114] - 2012年购股计划更新的授权限额下,公司能授出3431.4132万份购股,为2021年11月5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14] - 截至授出日期止12个月内,因购股计划向每名参与者授出购股获行使已发行及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115] - 2021年5月13日授出购股行使期为2021年5月13日至2031年5月12日;2022年6月16日授出购股行使期为2022年6月16日至2032年6月15日[116] - 2021年5月13日及2022年6月16日授出的购股无归属期[117] - 接纳购股时,承授人须向公司支付1.00港元作为代价[118] - 公司每年审视雇员表现以评估及调整薪酬,设有2023年购股计划奖励合资格人士[109] - 2024年度无董事放弃袍金[110] - 2012年购股计划自2012年8月2日起至2022年8月1日有效,尚未行使购股自授出日期起10年内有效[120] - 2024年1月1日购股权总数为4,102,775份,12月31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3,835,213份,期间失效267,562份[122] - 主要股东张荣2024年1月1日与12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均为25,730份,行使价2.19港元[121] - 执行董事黄景兆2024年1月1日与12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均为343,000份,行使价1.40港元[121] - 前任董事孔庆文2024年1月1日有34,000份购股权,8月1日辞任后失效,期末未行使为0份[121] - 雇员批次甲1在2024年1月1日有268,492份购股权,失效33,562份,12月31日未行使234,930份,行使价2.19港元[121] - 顾问韦奇2024年1月1日与12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均为237,168份,行使价2.19港元[122] - 公司2023年5月15日起生效的2023年购股计划,有权根据计划授权发行6,176,523份购股,根据服务供应商限额发行617,652份购股[125] - 截至报告日期,2023年购股计划已授出1,568,000份购股,公司仍有权根据计划授权授出最多4,608,523份购股及根据服务供应商限额授出617,652份购股[125] - 2022年4月11日供股,12月5日股份合并后,尚未行使购股数目及行使价已作相应调整[122] - 股份在2022年6月16日购股授出日前收市价为0.140港元(股份合并完成前)[124] - 公司有权于购股权获行使时发行最多6,176,523股股份,相当于2023年5月15日已发行股份的10%[127] - 2023年8月10日公司向若干董事及雇员授出1,568,000份购股,行使价为每股3.42港元[127] - 报告日期,1,538,000份购股尚未行使,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约2.10%[128] - 截至授出日期止12个月内,每名参与者因购股获行使已发行及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129] - 服务供应商限额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即不超617,652股股份[129] - 承授人可行使购股期限为授出日期起计10年内[130] - 购股最短归属期不得少于12个月[131] - 接纳购股时,承授人须于授出日期三十日内向公司支付1.00港元[132] 公司股东权益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黄景兆登记股东股份655,550股,占已发行股本0.89%,相关权益股份615,000股,占0.84%[105] - 2024年12月31日,李世荣议员相关权益股份2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0.27%[105] - 2024年12月31日,黄海权、陈圣蓉相关权益股份均为34,000股,各占已发行股本0.05%[105] - 2024年6月28日退任的张棋深相关权益股份614,374股,占已发行股本0.84%[105] - 百分比按报告日期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73,265,237股计算[105] - 2024年12月31日,张荣先生持有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26.09%,JStage Technology Limited占15.70%,林树松先生占5.19%,蔡庆莲女士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7 21:43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约为2006.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3%(2023年约4036.5万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768.6万港元(2023年约378.5万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持续营运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约为12.44港仙(2023年约6.72港仙)[7] - 2024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服务成本总额约为942.6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66.0%[2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毛利约为1064.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8%[20] - 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3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3.6%;行政开支约为1739.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2%[2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买卖投资证券亏损约18.9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35.7万港元[2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143.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159.5万港元[2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6403.4万港元,负债比率为0.26;2023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约为6503.3万港元,负债比率为0.25[22]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265,04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74,932千港元下降约3.6%[3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69,44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4,952千港元下降约7.4%[3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61,67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6,563千港元下降约7.3%[3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7,76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389千港元下降约7.4%[32]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247,96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0,940千港元下降约5%[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5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5,410千港元[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75千港元[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1,03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所得现金净额5,268千港元[46] - 2024年6月30日期终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11,43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7,536千港元下降约34.8%[46]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分别为20,068千港元和40,365千港元[57]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益分别为14,499千港元和35,684千港元[60]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分别为1,347千港元和3,883千港元[63]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税前亏损分别为7,853千港元和4,661千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分别为334,484千港元和349,884千港元[56]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分别为86,522千港元和33,944千港元[56]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收益分别为14,202千港元和37,102千港元[57]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中国(香港除外)地区收益分别为5,866千港元和3,263千港元[57]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其他利息收入分别为9千港元和2,523千港元[59] - 2024年上半年递延税项抵免为3000千港元,2023年为7000千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7686000千港元,2023年为3785000千港元[66]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1765237股,2023年为56285557股[66]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估值为238521000千港元,较年初减少5738000千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已质押作银行贷款抵押的投资物业账面金额约为39216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43460000港元[7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动用0港元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为约25000港元[71]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54830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584000千港元[75]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9460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55000千港元[76]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为163350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825000千港元[78]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为593530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486000千港元[78] - 2024年6月30日按揭贷款约3921.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46万港元,平均利率3.75%[79] - 2024年6月30日来自独立第三方的多笔贷款情况:约322.3万港元年利率15%;约48.3万港元、约26.9万港元、约107.5万港元年利率13.8%;约1008.9万港元、约149.6万港元、约350.2万港元免息[79] - 2024年6月30日非即期债券为468.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4.7万港元[80] - 2024年6月30日经常性公平值计量总额为25571.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875.7万港元[84][86] - 2024年6月30日按第三级公平值计量的资产:私募权益987.7万港元,商用中国投资物业24425.9万港元,总计25413.6万港元[86]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第三级公平值计量资产因汇兑调整减少573.8万港元[88] - 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第三级公平值计量资产因综合损益、其他全面收益、出售附属公司、汇兑调整等因素减少4556万港元[89]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月程收入每平方米40 - 122元,市场月程每平方米102元,期内收益率3.25%,复归收益率3.50%;分类为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计量的权益投资的私募权益投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3.11%,缺乏可销售性折扣20.5%,金额为9,877 [92] - 2023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月程收入每平方米40 - 122元,市场月程每平方米102元,期内收益率3.25%,复归收益率3.50%;分类为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计量的权益投资的私募权益投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3.11%,缺乏可销售性折扣20.5%,金额为9,877 [95]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无)[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无)[158] 财务报表审计相关 - 2023年度核数师对集团财务报表表达保留意见,原因是无法确定相关协议性质[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审核委员会及董事会检讨内部监控并执行补救措施[8] 集团发展战略与合作 - 2024年集团关注未来不明朗因素及挑战,与多位专家联盟合作并寻求潜在收购[9] - 2024年1月集团与多方订立合营协议成立合营企业,推动ESG领域可持续变化[10] - 合营企业拟对本地区块链及阿联酋源头碳信用进行代币化,建立经营去中心化碳信用交易所[10] - 报告日期,合营企业尚未开始经营业务[10] - 公司已开始与迪拜业务伙伴合作以开拓潜在市场[15] 公司收购事项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1150万港元收购Popsible Limited 100%股权,配发及发行1150万股代价股份[11] - 建议收购事项代价为1亿港元,其中7598.567728万港元以承兑票据支付,其余以配发及发行1111.7742万股代价股份偿付[16] - 建议收购Autostereoscopic 3D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为1亿港元,包括7598.567728万港元承兑票据及1111.7742万股代价股份,该收购于2024年7月11日单方面终止[14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万高讯科本期收益约1147.1万港元,较2023年约1647.7万港元减少30.4%[14] - 数立方本期收益约247.7万港元,较2023年约1727.8万港元减少85.7%[14] - 公司AI智能物流系统本期开始收到客户订单[14] 行业市场规模数据 - 预计到2023年,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规模将接近6万亿美元[15] - 2022年,认知及人工智能系统全球开支超570亿美元[15] - 到2025年,人工智能市场行业规模将增至1900亿美元[15] 业务荣誉与技术应用 - 万高讯科获路坦力“大师级伙伴”等多项世界级伙伴奖项及名衔[12] - 数立方利用独特先进核心科技推广数据建模及大数据分析[13]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总数为58名,与2023年持平;截至该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约为1039.1万港元,2023年约为850.9万港元[19] 会计准则应用 - 公司于2024年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致会计政策等重大变动,未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准则[48] 购股权相关 - 2021 - 2023年授出的购股权行使价分别为2.19港元、1.40港元、3.42港元,有效期均为10年 [99] - 2024年6月30日期初尚未行使购股权数目5,640,775份,加权平均行使价2.29港元;期内失效200,000份,加权平均行使价1.40港元;期末尚未行使5,440,775份,加权平均行使价2.32港元 [100] - 2021年5月13日、2022年6月16日及2023年8月10日授出的购股权估计公平值分别约为2,992,000港元、1,172,000港元及2,695,000港元 [100] - 截至报表批准日,根据计划获批准授出的购股数为4,608,523份(2023年:6,176,523份),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6.29%(2023年:10%) [101] - 2023年8月10日、2022年6月16日、2021年5月13日授出购股权时,预期波幅分别为76.59%、65.11%、68.33%;无风险利率分别为3.356%、3.23%、1.2% [102] - 2021年5月13日,公司授出23,900,000份购股权;2022年6月16日,进一步授出16,360,000份购股权[112] - 2024年7月和8月分别有33,562份及34,000份购股权失效[114] - 截至报告日期,3,835,213份购股尚未行使,可供发行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5.23%[114] - 2021年11月5日前,公司根据更新授权限额能授出34,314,132份购股权,占2021年11月5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14] - 2021年5月13日及2022年6月16日授出购股权的行使期分别为2021年5月13日至2031年5月12日、2022年6月16日至2032年6月15日[115] - 2012年购股计划自2012年8月2日起至2022年8月1日止10年内有效,2021年5月授出购股权届满日期为2031年5月12日,2022年6月授出购股权届满日期为2032年6月15日[120] - 截至2024年1月1日,2021年5月13日授出的购股权未行使数量为25,730份,2022年6月16日授出的购股权未行使数量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2 17: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约为2006.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3%(2023年:约4036.5万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768.6万港元(2023年:约378.5万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持续营运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约为12.44港仙(2023年:约6.72港仙)[7] - 2024年期间,万高讯科收益约1147.1万港元,较2023年约1647.7万港元减少30.4%,主要因硬件及软件交易项目数量减少[14] - 2024年期间,数立方贡献收益约247.7万港元,较2023年约1727.8万港元减少85.7%,期间专注与捷运公司合作[1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总数为58名,与2023年持平;截至该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约为1039.1万港元,2023年约为850.9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2006.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3%[20]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服务成本总额约942.6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66.0%[20]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约1064.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8%[20] - 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约3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3.6%;行政开支约1739.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2%[2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买卖投资证券亏损约18.9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35.7万港元[2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143.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159.5万港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768.6万港元,2023年约为378.5万港元[2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约6403.4万港元,负债比率为0.26;2023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约6503.3万港元,负债比率为0.25[22]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65,04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74,932千港元下降约3.6%[3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69,44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4,952千港元下降约7.4%[3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61,67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6,563千港元下降约7.3%[3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7,76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389千港元下降约7.4%[32]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47,96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0,940千港元下降约5%[32]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5,410千港元[46]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75千港元[4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3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所得现金净额5,268千港元[46] - 2024年6月30日期终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11,43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7,536千港元下降约34.8%[46]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200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036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50.28%[57]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益1449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568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59.36%[60]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134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883千港元,同比下降约65.29%[63] - 2024年上半年税前亏损78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661千港元,同比增加约68.48%[53]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33448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988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4.4%[56] - 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8652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3944千港元,同比增加约154.9%[56]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收益1420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7102千港元,同比下降约61.72%[57]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香港除外)地区收益586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63千港元,同比增加约79.77%[5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利息收入9252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58千港元,同比增加约3517.01%[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递延税项抵免为3000千港元,2023年为7000千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7686000千港元,2023年为3785000千港元[66]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1765237股,2023年为56285557股[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估值为238521000千港元,较年初减少5738000千港元[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质押作银行贷款抵押的投资物业账面金额约为39216000港元,2023年底约为43460000港元[7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动用0港元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同期约为25000港元[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5483000千港元,2023年底为15584000千港元[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946000千港元,2023年底为3455000千港元[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为16335000千港元,2023年底为15825000千港元[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为59353000千港元,2023年底为60486000千港元[78] - 2024年6月30日按揭贷款约3921.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46万港元,平均利率3.75%[79] - 2024年6月30日来自独立第三方的多笔贷款情况:约322.3万港元年利率15%;约48.3万港元、约26.9万港元、约107.5万港元年利率13.8%;约1008.9万港元、约149.6万港元、约350.2万港元免息[79] - 2024年6月30日非即期债券为468.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4.7万港元[80] - 2024年6月30日经常性公平值计量总额为25571.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875.7万港元[84][86] - 2024年6月30日按第三级公平值计量的资产期初为25413.6万港元,期末为24839.8万港元,因汇兑调整减少573.8万港元[88] - 2023年按第三级公平值计量的资产期初为29969.6万港元,期末为25413.6万港元,因综合损益、其他全面收益、出售附属公司、汇兑调整等因素减少[89] 公司人员变动 - 朱乔华先生于2024年6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5] - 张棋深先生于2024年6月28日退任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5] - 朱焕钊先生于2024年8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职位,孔庆文先生于同日辞任相关职位[5] - 2024年1月12日孔庆文辞任康健国际医疗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6月28日张棋深退任执行董事,朱乔华获任执行董事[155] - 2024年8月1日孔庆文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梁嘉铭获任非执行董事,朱焕钊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55] 核数师变动 - 上会栢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28日获委任为核数师[5] - 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28日退任核数师[5] 公司收购事项 - 2024年6月6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拟1150万港元收购Popsible Limited 100%股权,7月12日完成收购并配发及发行1150万股代价股份[11] - 建议收购事项代价为1亿港元,其中7598.567728万港元以承兑票据支付,其余以配发及发行1111.7742万股代价股份偿付[16] - 建议收购Autostereoscopic 3D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为1亿港元,包括7598.567728万港元承兑票据及1111.7742万股代价股份,该收购于2024年7月11日单方面终止[147] 公司业务合作与发展 - 2024年1月公司与多方订立合营协议成立合营企业,拟推动ESG领域可持续变化,报告期尚未开始经营业务[10] - 公司与迪拜业务伙伴合作,将继续开拓不同潜在市场以扩阔业务版图[15] - 万高讯科与业内精英推动香港企业市场数码转型,获路坦力等多个世界级伙伴奖项及伙伴名衔[12] - 数立方持续与公共交通公司合作,利用独特先进核心科技推广数据建模及大数据分析[13] - 数立方AI Booster解决方案服务的智能物流及CRM系统开始收到客户订单[14]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无)[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无)[158] 核数师意见 - 2023年度核数师于集团财务报表独立核数师报告内表达保留意见,因无法确定相关协议性质[8] 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到2023年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规模接近6万亿美元,2022年认知及人工智能系统全球开支超570亿美元,2025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至1900亿美元[15]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2024年关注未来不确定因素及挑战,通过审慎风险管理巩固及扩展人工智能及其他资讯科技业务[9] 财务报表编制政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编制政策与2023年全年报表一致[47] - 公司于2024年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导致会计政策等重大变动,未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准则[48] 购股权相关情况 - 2021 - 2023年授出的购股权利,2021年5月13日行使价2.19港元,2022年6月16日行使价1.40港元,2023年8月10日行使价3.42港元 [99] - 2024年6月30日期初尚未行使购股权数目5,640,775,加权平均行使价2.29港元;期内失效200,000,加权平均行使价1.40港元;期末尚未行使购股权数目5,440,775,加权平均行使价2.32港元 [100] - 2023年6月30日期初尚未行使购股权数目4,220,246,加权平均行使价1.88港元;期内失效117,471,加权平均行使价1.88港元;期末尚未行使购股权数目4,102,775,加权平均行使价1.88港元 [100] - 2021年5月13日、2022年6月16日及2023年8月10日授出的购股权估计公平值分别约为2,992,000港元、1,172,000港元及2,695,000港元 [100] - 截至2024年报表批准日,根据计划获准授出的购股数为4,608,523份,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6.29%;2023年为6,176,523份,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10% [101] - 2023年8月10日授出购股权,授出日期股价3.23港元,行使价3.42港元,预期波幅76.59%,预计年期10年,无风险利率3.356%,预期股息率0%,预期提早行使倍数2.2/2.8 [102] - 2022年6月16日授出购股权,授出日期股价0.14港元,行使价0.14港元,预期波幅65.11%,预计年期10年,无风险利率3.23%,预期股息率0%,预期提早行使倍数2.2 [102] - 2021年5月13日授出购股权,授出日期股价0.245港元,行使价0.245港元,预期波幅68.33%,预计年期10年,无风险利率1.2%,预期股息率0%,预期提早行使倍数2.2 [102] - 2021年5月13日,公司授出23,900,000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7:15
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集团收益约4922.8万港元,较2022年约5932.4万港元减少约17.0%[11] - 2023年公司集团毛利约为2256.8万港元,毛利率约为45.8%,2022年毛利率约为29.3%[11] - 2023年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087.6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8254.8万港元[12]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553.6万港元,2022年约4939.3万港元[12] - 2023年出售一间附属公司收益约715.6万港元[12] - 2023年财务成本约558.9万港元,2022年约1154.5万港元[12] - 2023年公司收益约4922.8万港元,较2022年约5932.4万港元减少17.0%,主要因专注捷运公司项目使数立方收益减少[91] - 2023年销售及服务成本总额约2666万港元,较2022年约4192.3万港元减少36.4%,因专注提供资讯科技服务致电脑硬件及软件交易减少[92] - 2023年毛利约2256.8万港元,较2022年约1740.1万港元增加约516.7万港元,因2023年一季度经济恢复及专注提供资讯科技服务[93] - 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约91.4万港元,2022年约155.5万港元,主要因2022年度确认“保就业”计划下政府补助约75.9万港元[94] - 2023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899万港元,较2022年约1820.6万港元减少921.6万港元,因智能零售及物联网云端平台网络保安研发开支减少[95] - 2023年行政开支约3897.9万港元,较2022年约2812.4万港元增加38.6%,因商务会议、差旅及广告推广等费用增加[96] - 2023年12月31日投资组合公平值收益约2.9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301.9万港元[98] - 2023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约553.6万港元,2022年约4939.3万港元[99] - 2023年财务成本约558.9万港元,较2022年约1154.5万港元减少约595.6万港元,因承兑票据与附属公司一并出售[100]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087.6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8254.8万港元减少[10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159.5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387.7万港元减少[10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6503.3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3696亿港元减少;负债比率为0.25,2022年为0.50[103] - 2023年集团资本支出约为63.8万港元用于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物业进一步建筑工程支出约为零港元[10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2174.4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2141.1万港元增加[115]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亏损,董事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135] - 于2023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143] - 回顾年度,集团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年内总销售额的35.2%,最大客户的销售额达21.5%[1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五大供应商的购货额占总购货额的53.9%,最大供应商的购货额达22.6%[145] 政策环境 - 香港政府制定多项推动创新科技的主要政策,包括制定创科发展蓝图、吸引创科人才、加强创科基建等[13] - 预计到2024年,阿联酋银行、金融服务、保险及能源垂直行业的资讯科技支出将占其整体资讯科技支出的43%[14] - 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占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4%(960亿美元),2018 - 2030年间,人工智能对阿联酋经济的年度贡献预计将增长33.5%[14] 业务发展 - 2023年公司出售两家附属公司,变现投资并将资源分配于探索和开发人工智能及云技术产品或投资项目[15] - 公司与多位专家联盟合作,成立合营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及会员奖赏积分计划,还与另一家上市公司合作探索公司债券代币化[16] - 2023年两家主要附属公司万高讯科和数立方取得令人鼓舞的业务表现,数立方与捷运公司有合作[18] - 2022年11月公司订立服务协议,合约金额为8700万美元,服务期为三年[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自两名客户收取相当于约9429.9万港元的加密货币预付款,同时向服务供应商存入相同金额加密货币,按净额基准录得收益和成本均为1209万美元[24] - 2023年11月公司管理层决定终止服务协议及分包协议,与公共交通公司就合作进行讨论并取得招标,投标项目代价为现金[25] - 未来一年公司将采取审慎态度,通过选择性收购及战略联盟巩固在香港资讯科技解决方案行业的领导地位[19] - 2023年集团持续发展,开发人工智能、Web3.0及云端科技等领域,控制资源并采取企业行动[33] - 2023年3月10日公司与3DT订立谅解备忘录,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数据库丰富其3D立体技术[46] - 2023年6月15日公司与独立第三方成立合营企业Petaverse,分别拥有30%及70%股权[65] - 万高讯科继续获路坦力等世界级伙伴的奖项及伙伴名衔,肯定其优质服务[68] - 2023年3月万高讯科采用剑达产品grMail,为企业客户提供电邮保安解决方案[70] - 数立方与公共交通公司合作,利用核心科技推广数据建模及大数据分析[72] - AI Booster解决方案服务分支项目智能物流及CRM系统为中小企提供简化版AI解决方案[73] - 公司AI产品预计适时为集团贡献收入,AI智能物流系统本期收到客户订单[77] - 万高讯科2023年收益约2999.4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29.3%[78] - 数立方2023年收益约549.9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57.3%[79] - 集团透过连城财务经营放债业务,为香港持牌放债人[80] - 2023年11月公司出售连城财务100%权益,不再从事放债业务,该业务本年度收益约286万港元,2022年为363.3万港元[85] - 2024年1月公司与Kilimanjaro Energy Group等订立合营协议II成立合营企业II,推动ESG领域可持续积极变化[120] - 合营企业II拟对本地区块链及阿联酋源头碳信用进行代币化,在阿布扎比建立、管理及经营去中心化碳信用交易所[120]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主要业务性质年内无重大变动[133] 审核情况 - 公司认为已尽力提供资料供审核,但无法提供核数师要求的所有资料及文件[26] - 审核保留意见将存在于2024年综合财务报表,2023年综合损益表比较数字将在2025年财务报表中删除,公司已执行内部监控补救措施[32] 股权交易 - 2022年10月12日公司拟交换最多4.9%股份与换股股东进行股份交换[35] - 2022年10月25日公司以26,520,387股股份(每股0.135港元)换218,574,618股Bonanza股份(每股0.0021美元),交易总代价约3580252港元[36] - 2023年4月17日换股完成,公司向Marvion配2,652,038股CITD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4.29%[39] - CITD股份合併后,Bonanza向公司配218,574,618股BONZ股份,占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0.15%[40] - 2023年3月3日公司附属拟2800万港元出售目标公司全部股权及转让销售贷款[42] - 出售协议构成主要交易,已获2023年4月28日股东特别大会批准[43] - 2023年4月4日完成配售事项,成功配售764.2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2.93%,所得款项净额约1434万港元[50][51] - 2023年4月28日股东批准将两笔贷款转让给Soar High,本金分别约为787.6万港元和5013.6万港元[52] - 2023年9月19日订立买卖协议,拟以1亿港元收购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部分以承兌票據支付,部分以配发及发行代價股份偿付[62] - 2023年11月20日公司完成出售连城财务有限公司100%权益,现金代价为2450万港元[66] - 2023年完成出售目标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及转让应收销售贷款,代价为2800万港元,德煌不再为集团重要投资[106] - 2023年11月15日订立出售协议出售Rosy Time Investments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现金代价为2450万港元[10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6176.5237万股每股面值0.1港元的已发行股份[108] 债券发行 - 2023年4月21日董事会建议采纳2023年购股权计划,目的是激励合资格参与者[53][54] - 2023年6月23日董事会批准发行本金总额最多为1亿港元的零息债券[56] - 2023年7月12日完成向专业投资者发行债券,本金总额1亿港元,实际到期年收益率为3.73%,所得款项净额约3150万港元[61] 公司人员 - 黄景兆64岁,自2019年11月25日起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在自然资源行业有逾13年经验[122] - 张棋深38岁,自2021年3月31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有逾10年审计等经验[123] - 李世荣40岁,自2022年10月26日起任非执行董事,为香港立法会议员[124] - 孔庆文53岁,为公司审核及提名委员会主席,在企业融资等方面有广泛经验[126] - 黄海权63岁,为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自2011年5月9日起任易生活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127] - 陈圣蓉42岁,为公司审核等委员会成员,在企业内控审计等方面经验丰富[128] - 林美慧为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有逾10年公司秘书经验[130] - 公司年内及截至报告日期有执行、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三分之一董事须退任并可接受重选[148] - 公司已收到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发出的独立身份周年确认书[149] - 拟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接受重选的董事无特定服务合约[151] - 董事袍金须经股东批准,其他酬金由董事会参考多因素厘定[152] - 年内公司购买了合适的董事及人员责任保险[1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61,765,237股,执行董事黄景兆、张棋深分别持股占比0.98%、0.99%,非执行董事李世荣持股占比0.32%,独立非执行董事孔庆文、黄海权、陈圣蓉分别持股占比0.07%[158] 购股计划 - 公司设有2023年购股计划,以奖励对集团增长和发展有贡献的人士[159] - 2012年购股计划自2012年8月2日起生效,2021年5月13日授出23,900,000份购股权,2022年6月16日授出16,360,000份购股权[162] - 2012年购股计划于2022年8月1日届满,2023年不再授出购股权,120,000份购股权于2024年2月失效,3,982,775份购股权尚未行使,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6.45%[167] - 2012年购股计划更新的授权限额为可授出34,314,132份购股权,即2021年11月5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67] - 截至授出日期止任何12个月期间,每名参与者因购股权获行使已发行及可能将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168] - 2021年5月13日及2022年6月16日授出购股权的行使期为自授出日期起计10年[169] - 2021年5月13日及2022年6月16日授出的购股权并无归属期[170] - 接纳购股权时,承授人须向公司支付1.00港元作为代价[171] - 2012年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权的认购价由董事会酌情厘定,但不得低于规定的最高者[172] - 2012年购股权计划自2012年8月2日起至2022年8月1日止10年内有效,2021年5月和2022年6月授出的购股权分别于2031年5月12日和2032年6月15日届满[173] - 2023年,根据2012年购股计划,年初购股权总数为4,220,241份,年末为4,102,775份,减少117,466份[175] - 2022年4月11日供股及12月5日股份合并后,2012年购股计划尚未行使购股权数目及行使价已作相应调整[176] - 公司于2023年5月15日采纳2023年购股计划,有权根据计划授权发行6,176,523份购股权,根据服务供应商限额发行617,652份购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22:34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收益约4922.8万港元,较2022年约5932.4万港元减少约17.0%[8] - 2023年毛利约为2256.8万港元,毛利率约为45.8%,2022年约为29.3%[8] - 公司权益拥有人2023年应占亏损约为2087.6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8254.8万港元[9]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553.6万港元,2022年约4939.3万港元[9] - 2023年出售一间附属公司收益约715.6万港元[9] - 2023年财务成本约558.9万港元,2022年约1154.5万港元[9] - 集团2023年收益约4922.8万港元,较2022年约5932.4万港元减少17.0%[76] - 集团2023年销售及服务成本总额约2666万港元,较2022年约4192.3万港元减少36.4%[77] - 集团2023年毛利约2256.8万港元,较2022年约1740.1万港元增加约516.7万港元[78] - 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91.4万港元,2022年约为155.5万港元[79] - 2023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899万港元,较2022年的1820.6万港元减少921.6万港元[80] - 2023年行政开支约为3897.9万港元,较2022年的2812.4万港元增加38.6%[81] - 2023年投资组合公平值收益约为2.9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301.9万港元[83]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约553.6万港元,2022年约为4939.3万港元[84] - 2023年财务成本约为558.9万港元,较2022年的1154.5万港元减少约595.6万港元[85]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087.6万港元,2022年约为8254.8万港元[8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6503.3万港元,2022年约为13696万港元,负债比率为0.25(2022年:0.50)[88] - 2023年资本支出约为63.8万港元用于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物业进一步建筑工程约为零港元[8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聘用61名雇员,2022年为59名,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2174.4万港元,2022年约为2141.1万港元[10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储备[128] - 回顾年度,集团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35.2%,最大客户销售额占21.5%[1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供应商购货额占总购货额53.9%,最大供应商购货额占22.6%[13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万高讯科2023年收益约2999.4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2320.4万港元增加29.3%[63] - 数立方2023年收益约549.9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287.8万港元减少57.3%[64] - 放债业务2023年收益约286万港元,2022年为363.3万港元[70] 公司业务合作与发展 - 香港政府设立100亿港元专项用款,为生命健康科技研发提供支援[10] - 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占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4%(960亿美元),2018 - 2030年间,人工智能对阿联酋经济的年度贡献预计将增长33.5%[11] - 公司于2022年10月12日与换股股东订立谅解备忘录,将交换公司经扩大股本中最多4.9%的股份[20] - 公司于2022年10月25日与Bonanza订立换股协议,交换26,520,387股股份(每股0.135港元),换得218,574,618股Bonanza股份(每股0.0021美元),交易总代价约为3,580,252港元(相当于约459,007美元)[21] - 换股于2023年4月17日完成,公司向Marvion配发及发行2,652,038股CITD股份(占紧随完成换股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4.29%)[24] - Bonanza向公司配發及發行218,574,618股BONZ股份,每股認購價0.0021美元(約0.01638港元),佔緊隨完成換股後Bonanza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約0.15%[25] - 公司出售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及轉讓銷售貸款,代價為28,000,000港元[27] - 公司配售最多7,642,000股配售股份,配售價為每股1.93港元,2023年3月14日收市價為2.410港元[33] - 配售事項於2023年4月4日完成,合共7,642,000股配售股份,佔緊隨配售事項完成後公司已發行股本約12.93%[35] - 配售事項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4,340,000港元,其中約7,600,000港元用於支持資訊科技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業務發展,約3,400,000港元用於償還股東貸款,其餘用作一般營運資金[36] - 2023年4月21日,董事會建議採納二零二三年購股權計劃,擬於2023年5月15日股東特別大會提呈股東採納[38] - 2023年6月23日,董事會批准發行本金總額最多為100,000,000港元之零息債券[41] - 2023年7月12日公司完成向专业投资者发行债券,本金总额1亿港元,实际到期年收益率3.73%,所得款项净额约3150万港元用于发展Web3.0及区块链业务[46] - 2023年9月19日公司附属Beauty Intentions拟1亿港元收购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其中7598.567728万港元以承兑票据支付,另按每股2.16港元配发及发行1111.7742万股代价股份[47] - 2023年6月15日公司与独立第三方成立合营企业Petaverse,公司及独立第三方初步分别拥有30%及70%股权[50] - 2023年11月20日公司完成出售从事放债业务的附属公司100%权益,现金代价2450万港元[51] - 2024年1月公司与Kilimanjaro Energy Group等订立合营协议II成立合营企业II,开展相关业务[105] 公司业务运营举措 - 本年度万高讯科系统与业内顶尖精英推动香港企业市场数码转型,获路坦力等世界级伙伴多项奖项及伙伴名衔[53] - 2023年3月万高讯科系统采用剑达产品grMail,为企业客户提供电邮保安解决方案[55] - 公司利用尖沙咀体验中心情境业务灵活性专区,让客户体验虚拟工作环境[56] - 本年度数立方研究中心与公共交通公司合作,推广数据建模及大数据分析技术[57] - AI Booster解决方案服务分支智能物流及CRM系统为中小企提供简化版AI解决方案[58] - 智能物流及CRM系统可协助客户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准时付运并提供个性化建议[59] 公司人员与治理 - 黄景兆64岁,2019年11月25日起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在自然资源行业有逾13年经验[107] - 张棋深38岁,2021年3月31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拥有逾10年审计等经验[108] - 李世荣40岁,2022年10月26日起任非执行董事,自2021年起为香港立法会议员[109] - 孔庆文53岁,为公司审核及提名委员会主席,2015年4月24日加入集团[111] - 黄海权63岁,为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等,2017年8月16日加入集团[112] - 陈圣蓉42岁,为公司审核等委员会成员,2015年1月30日加入集团[113][114] - 公司制定薪酬政策,将执行董事薪酬与业绩挂钩,员工薪酬含基本工资等并可酌情获购股权[101][102]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年内业务性质无重大变动[118]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度末期股息[120] - 公司年内及截至报告日期有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3] - 按照章程细则,三分之一董事须退任并可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接受重选[133] - 公司已收到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身份周年确认书,仍视其为独立人士[134] - 拟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接受重选的董事无不可在一年内无赔偿(法定赔偿除外)终止的服务合约[136] - 年内公司购买了合适的董事及人员责任保险[138] 公司股权与购股计划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61,765,237股,执行董事黄景兆登记股东权益603,550股,占比0.98%,相关权益615,000股,占比0.99%;执行董事张棋深相关权益614,374股,占比0.99%;非执行董事李世荣相关权益200,000股,占比0.32%;独立非执行董事孔庆文、黄海权、陈圣蓉相关权益均为34,000股,占比均为0.07%[143] - 2021年5月13日,公司根据2012年购股权计划授出合共23,900,000份购股权,2022年6月16日进一步授出合共16,360,000份购股权[147] - 2012年购股计划于2022年8月1日届满,2023年不再授出购股,120,000份购股已于2024年2月失效,3,982,775份购股尚未行使,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45%[152] - 2012年购股计划更新的授权限额能授出34,314,132份购股,为2021年11月5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52] - 截至授出日期止任何12个月期间,根据2012年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向每名参与者授出购股获行使已发行及可能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153] - 公司于2021年5月13日及2022年6月16日授出购股的行使期为自授出日期起计10年,分别至2031年5月12日及2032年6月15日[154] - 2021年5月13日及2022年6月16日授出的购股无归属期[155] - 接纳购股时,承授人须向公司支付1.00港元作为获授购股的代价[156] - 根据2012年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涉及股份的认购价由董事会酌情厘定,不得低于授出日期收市价、紧接授出日期前五营业日平均正式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57] - 公司设有2023年购股计划,以使董事会可向经选定的合资格人士授出购股,奖励其对集团增长及发展的贡献[144] - 2012年购股权计划自2012年8月2日起至2022年8月1日止10年内有效,2021年5月授出的购股权届满日期为2031年5月12日,2022年6月授出的为2032年6月15日[158] - 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根据2012年购股计划,购股总数从4220241份减至4102775份,减少117466份[160] - 公司于2023年5月15日采纳2023年购股计划,有权根据计划授权发行6176523份购股,根据服务供应商限额发行617652份[165][166] - 截至报告日,根据2023年购股计划授出1568000份购股,公司有权根据计划授权授出最多4608523份购股,根据服务供应商限额授出617652份[166] - 根据2023年5月15日普通决议案,公司行使购股时最多可发行6176523股股份,相当于报告日已发行股份的10%[170] - 2023年8月10日,公司向董事及雇员授出1568000份购股,行使价为每股3.42港元,30000份购股于10月失效[171] - 截至报告日,1538000份购股尚未行使,可发行1538000股股份,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2.49%[171] - 2023年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可发行1538000股股份,占本年度公司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约2.60%[172] - 截至授出日期12个月内,各参与者因购股行使已发行及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173] - 董事会为2023年购股计划授予服务供应商的购股设限额,不超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即617652股股份[174] - 2023年购股权计划自采纳日期起10年内有效[179] - 接纳购股权时,承授人须在授出日期30日内支付1.00港元作为代价[177] - 2023年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权总数为1,568,000份,失效30,000份,尚未行使1,538,0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1-14 16:3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约为5115.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4%(2022年约5386.9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471.8万港元(2022年约2505.4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产生智能零售云端平台及物联网(「IoT」)云端平台网络保安的研究及发展开支约825.6万港元(2022年约1492.4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录得以权益结算以股份支付的款项约269.5万港元(2022年约117.2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25.32港仙(2022年每股亏损55.45港仙(经重列))[11] - 2023年首三季度销售及服务成本总额约3518.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3579.6万港元下降1.70%[8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毛利约1596.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10.6万港元[8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880.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1546.5万港元减少43.05%[87] - 本期行政开支约3628.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248.5万港元增加61.36%[88] - 2023年首三季度集团买卖投资证券亏损净额约38.2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净额约229.3万港元[8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471.8万港元,2022年约为2505.4万港元[9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九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17.70)港仙、(25.32)港仙,2022年同期为(7.82)港仙、(55.45)港仙[9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亏损12,04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400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内亏损16,70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860千港元[9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12,1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7,119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内全面亏损总额26,9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2,781千港元[9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10,79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134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为51,15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3,869千港元[10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250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57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122千港元[10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财务成本为54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897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财务成本为4,42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505千港元[10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税前亏损经扣除各项后得出,如其他无形资产摊销227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44千港元等;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其他无形资产摊销660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605千港元等[104] - 由于公司有自上一年度结转的累计税项亏损,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并无作出香港利得税拨备[105] - 中国大陆业务的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已按规定计算,部分附属公司因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享有所得税减免[10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无源自中国的应课税溢利,未作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107]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10,93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026千港元;2023年前九个月亏损14,71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054千港元[108] - 2023年第三季度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1,765,237股,2022年同期为51,471,199股;2023年前九个月为58,132,189股,2022年同期为45,186,559股[108]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无)[12] 供股相关情况 - 2022年1月5日董事会建议按每持有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进行供股,认股价为每股供股股份0.15港元,最多筹集约2574万港元(扣除开支前)[16] - 2022年1月5日公司与华业证券有限公司订立供股配售协议,华业按尽力基准安排承配人认购配售股份[17] - 2022年2月24日根据特别授权配售事项在股东特别大会上获股东批准[18] - 公司共获16份涉及203,244,024股供股股份的有效接纳及申请,占供股项下可供认购总数171,570,664股的约118.46%[19] - 供股获超额认购31,673,360股,占供股项下提呈发售总数171,570,664股的约18.46%[20] - 供股完成后,按有效接纳和申请配發及发行171,570,664股供股股份[22] - 供股及配售事项估计所得款项净额最多约24,710,000港元,其中约23,000,000港元用作研发开支,余额用作一般营运资金[24] 换股交易情况 - 公司以26,520,387股股份(每股0.135港元)换得218,574,618股Bonanza股份(每股0.0021美元),交易总代价约3,580,252港元(约459,007美元)[29] - 换股完成后,公司向Bonanza附属配發及发行2,652,038股CITD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4.29%;Bonanza向公司配發及发行218,574,618股BONZ股份,占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0.15%[32] 出售业务情况 - 公司出售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及转让销售贷款,代价为28,000,000港元[34] 合作与业务拓展情况 - 公司与3DT订立谅解备忘录,拟结合AI技术和大数据数据库丰富其3D裸眼技术[37][38] - 2023年6月15日集团与独立第三方成立合营企业,集团及独立第三方初步分别拥有30%及70%股权[51][53] - 2023年10月18日,集团与毅高国际订立战略合作关系,拟为其初步开发最多1.8亿港元标记公司债券[92] 配售股份情况 - 公司有条件同意透过配售代理向承配人配售最多7,642,000股配售股份,配售价为每股1.93港元[41] - 公司股份于2023年3月14日收市价为2.410港元[41] - 2023年4月4日完成配售事项,共配售7,642,000股,占配售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2.93%,配售价每股1.93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4,340,000港元[43]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中约7,600,000港元用于支持资讯科技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业务发展,约3,400,000港元用于偿还股东贷款,其余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44] 贷款转让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延长的约7,876,000港元及50,136,000港元贷款于2023年4月28日经股东批准后转让给Soar High[46] 债券发行情况 - 2023年6月23日董事会批准发行本金总额最多为100,000,000港元的零息债券,7月12日完成发行,按折让价发售,实际到期年收益率为3.73%,所得款项净额约31,500,000港元用于发展Web3.0及区块链业务[54][58] 收购业务情况 - 2023年9月19日公司附属公司订立买卖协议,以100,000,000港元收购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其中75,985,677.28港元以承兑票据支付,另发行11,117,742股代价股份[59] - 2023年9月19日,公司附属公司Beauty Intentions Limited拟1亿港元收购Autostereoscopic 3D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将通过75,985,677.28港元承兑票据及发行11,117,742股代价股份偿付,收购待股东批准[157] 业务线奖项与合作情况 - 万高讯科获路坦力“大师级伙伴”等多项世界级伙伴奖项及名衔[63] - 2023年3月万高讯科采用剑达产品grMail提供电邮保安解决方案[64] - 数立方与公共交通公司合作,其AI Book及BI Canvas为中国客户服务[66] 业务线产品情况 - 集团AI Booster解决方案服务分支含智能物流及CRM系统[67] - 集团AI产品预计适时贡献收入,已收到AI智能物流系统采购订单[70] 放债业务情况 - 集团拟收回现有应收贷款后结束放债业务,2023年9月30日应收贷款约2811.9万港元一年内到期[73] - 本期放债业务收益约为242.1万港元,2022年为275.1万港元[76] - 集团实施有效的信贷监控程序,本期放债业务无拖欠贷款[76] 市场环境情况 - 疫情影响消退,但各地紧缩货币政策及地缘政治紧张或影响经济复苏步伐[77] 员工数量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总数为59名,较2022年9月30日的64名减少[83] 公司可报告分部情况 - 公司拥有四个可报告分部,分别为提供资讯科技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及维护服务、放债、证券买卖、物业租赁[100] 会计政策情况 - 公司已采纳2023年1月1日开始的会计年度生效的所有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准则,正在评估其影响[98][99] 董事持股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黄景兆持有登记股东股份363,550股,占已发行股本0.59%,相关权益股份615,000股,占0.99%[1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张棋深相关权益股份614,374股,占已发行股本0.99%;李世荣议员相关权益股份200,000股,占0.32%[1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独立非执行董事孔庆文、黄海权、陈圣蓉相关权益股份均为34,000股,各占已发行股本0.06%[113] - 2023年9月30日,张荣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16,708,029股,占已发行股本的27.04%;李应樵博士持有5,987,361股,占9.69%;林树松先生和蔡庆莲女士均持有3,801,300股,占6.15%;邓强先生持有3,503,400股,占5.67%[153] 购股权计划情况 - 2021年5月13日,公司授出合共23,900,000份购股权,可认购23,900,000股股份;2022年6月16日,进一步授出16,360,000份购股权,可认购16,360,000股股份[119] - 2022年6月16日,黄景兆获授予3,430,000份购股(股份合并前)[115] - 2022年6月16日,孔庆文、黄海权、陈圣蓉各获授予340,000份购股(股份合并前)[116] - 2012年购股权计划于2022年8月1日届满,4,102,775份购股权尚未行使,相当于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的6.64%[123][124] - 截至授出日期止任何12个月期间,因购股计划向每名参与者授出购股期权获行使已发行及可能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125] - 2021年5月13日及2022年6月16日授出购股期权,行使期为自授出日期起计10年,并无归属期[126][127] - 接纳购股期权时,承授人须向公司支付1.00港元作为代价[1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2012年购股计划购股期权总数从4,220,241份减至4,102,775份,减少117,466份[131] - 2022年4月11日供股及12月5日股份合并后,尚未行使购股期权数目及行使价已相应调整[132] - 股份于2022年6月16日前收市价为0.140港元(股份合并完成前)[134] - 公司于2023年5月15日起生效2023年购股计划,报告日期暂无授出购股期权[135] - 2023年购股计划公司有权根据服务供应商限额授出最多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1-09 20: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约为5115.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4%(2022年约5386.9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471.8万港元(2022年约2505.4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产生智能零售云端平台及物联网(「IoT」)云端平台网络保安的研究及发展开支约825.6万港元(2022年约1492.4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录得以权益结算以股份支付的款项约269.5万港元(2022年约117.2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25.32港仙(2022年每股亏损55.45港仙(经重列))[13]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无)[14] - 集团2023年首三季度销售及服务成本总额约3518.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3579.6万港元下降1.70%[87] - 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毛利约1596.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10.6万港元[88] - 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880.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1546.5万港元减少43.05%[89] - 本期行政开支约3628.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248.5万港元增加61.36%[90] - 集团2023年首三季度买卖投资证券亏损净额约38.2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净额约229.3万港元[9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录得收益约5115.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5386.9万港元减少5.04%[8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利息收益79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17千港元下降13.85%;其他收益10,00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8,217千港元下降45.10%;收益10,79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9,134千港元下降43.50%[9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利息收益2,42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751千港元下降11.99%;其他收益48,73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118千港元下降4.66%;收益51,15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3,869千港元下降4.92%[9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税前亏损12,05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400千港元亏损扩大173.86%;期内亏损12,04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400千港元亏损扩大173.80%[9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税前亏损16,71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6,870千港元亏损收窄37.80%;期内亏损16,70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6,860千港元亏损收窄37.82%[9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17.70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7.82港仙亏损扩大126.34%;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25.32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55.45港仙亏损收窄54.34%[9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12,11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7,119千港元亏损收窄29.21%;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内全面亏损总额26,93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2,781千港元亏损收窄48.98%[9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客户合约收益为861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435千港元下降44.22%;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客户合约收益为4429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2332千港元增长4.63%[10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总收益、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079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9134千港元下降43.50%;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总收益、其他收入及收益为5115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3869千港元下降5.03%[10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财务成本为54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897千港元下降81.15%;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财务成本为442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505千港元下降47.92%[10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税前亏损相关的其他无形资产摊销为22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16千港元增长5.09%;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为66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49千港元增长1.69%[10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薪酬为60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30千港元增长13.58%;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为180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90千港元增长13.33%[10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研发开支为300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00千港元增长400%;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为825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924千港元下降44.67%[10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093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026千港元增长171.56%;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为1471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5054千港元下降41.26%[1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1765237股,较2022年同期的51471199股增长20.00%;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为58132189股,较2022年同期的45186559股增长28.65%[1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个月,因集团有累计税项亏损且无源自中国的应课税溢利,未作香港利得税和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2022年:无)[107][10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不建议派付任何中期股息[1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期万高讯科和数立方分别带来约2394.6万港元和约1739.9万港元收益[73] - 公司通过连城财务经营放债业务,为香港持牌放债人[74] - 2023年9月30日,所有应收贷款约2811.9万港元于一年内到期,且无借款人拖欠还款[75] - 本期放债业务分部收益约为242.1万港元,2022年为275.1万港元[78] - 公司拥有四个可报告分部,分别为提供资讯科技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及维护服务、放债、证券买卖、物业租赁[10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资讯科技解决方案及维护服务收益492,4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33,24千港元增长111.13%;放债收益124,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7,2千港元下降21.00%;证券投资收益144,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87,8千港元下降79.01%;物业租赁收益651,1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68,35千港元下降32.76%[104] 公司业务发展动态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持续稳步发展,开发创新先进科技,控制及分配资源[15] - 公司把握机会与业内人才合作,扩展客户网络,提升资讯科技解决方案服务[16] - 2023年3月万高讯科采用剑达产品grMail,为企业客户提供电邮保安解决方案[66] - 数立方与公共交通公司合作,用AI Book、AI Manager及BI Canvas推广数据建模和大数据分析[68] - 公司研发AI Booster解决方案服务,其中智能物流及CRM系统针对中小企业[69] - 智能物流及CRM系统可协助客户选最佳运输方式、监察业务变化并提供个性化建议[70] - 公司AI产品上架阿里云,AI Booster加入香港特区智慧政府创新实验室[72] - 公司收到客户AI智能物流系统采购订单[72] 公司资本运作事项 - 2022年1月5日,公司建议按每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进行供股,认股价为每股0.15港元,最多发行171,570,664股,最多筹集约25,740,000港元(扣除开支前)[18] - 公司共接获涉及203,244,024股供股股份的有效接纳及申请,占供股项下可供认购总数的118.46%[21] - 供股获超额认购31,673,360股,占供股项下提呈发售总数的18.46%[22] - 扣除供股相关估计开支后,供股及配售事项估计所得款项净额最多约为24,710,000港元,约23,000,000港元用作研发开支,余额用作一般营运资金[26] - 2023年9月30日,所得款项净额已按拟定用途悉数列支,期间集团开始接获智能AI物流产品采购订单[27] - 2022年10月25日,公司与Bonanza订立换股协议,将交换26,520,387股股份(每股0.135港元),换取218,574,618股Bonanza股份(每股0.0021美元),总代价约为3,580,252港元(约459,007美元)[31] - 2023年4月17日换股完成,公司向Marvion配发及发行2,652,038股CITD股份,占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4.29%;Bonanza向公司配发及发行218,574,618股BONZ股份,占完成后Bonanza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0.15%[34] - 2023年3月3日,公司附属公司与Soar High订立出售协议,出售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及转让销售贷款,代价为28,000,000港元[36] - 因出售协议相关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但低于75%,该交易构成公司主要交易,已获股东批准[37] - 2023年3月14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以每股1.93港元配售最多7,642,000股配售股份,当日收市价为2.410港元[43] - 2023年4月4日,配售事项完成,合共7,642,000股配售股份成功配售,占已发行股本约12.93%,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340,000港元[45]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中约7,600,000港元用于支持资讯科技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业务,约3,400,000港元用于偿还股东贷款,其余用作一般营运资金,且已悉数据动用[46][47]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德永与德煌订立补充协议,将约7,876,000港元及50,136,000港元贷款到期日分别延长至2023年10月15日及2023年9月2日,该贷款于2023年4月28日转让予Soar High[48] - 2023年6月15日,集团与独立第三方订立协议成立合营企业,集团及独立第三方初步分别拥有30%及70%股权[53][55] - 2023年6月23日,董事会批准发行本金总额最多为100,000,000港元的零息债券[56] - 2023年7月12日,公司完成向专业投资者发行债券,本金总额为100,000,000港元,实际到期年收益率为3.73%,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1,500,000港元,用于发展Web3.0及区块链业务[60] - 公司拟1亿港元收购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其中7598.567728万港元以承兑票据支付,其余以每股2.16港元发行1111.7742万股代价股份偿付[61] - 2023年9月19日,公司附属公司Beauty Intentions Limited拟1亿港元收购Autostereoscopic 3D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以75,985,677.28港元承兑票据及11,117,742股代价股份偿付,待股东批准[159] 公司购股计划相关 - 2021年5月13日,公司授出23,900,000份购股权,可认购23,900,000股股份;2022年6月16日,进一步授出16,360,000份购股权,可认购16,360,000股股份[121] - 2012年购股计划自2012年8月2日起生效,旨在奖励选定合资格参与者,为其提供获得公司所有权权益机会[121][122] - 2012年购股计划参与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10-31 17:48
股权及资产收购 - 2019年8月28日集团收购德煌19%股权及5119.9万元应收贷款,代价6634.1万元[6] 德煌资产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德煌按公平值约3217.3万港元计量,占公司总资产6.86%[7] 购股权情况 - 公司可根据更新授权限额授出3431.4132万份购股权,为2021年11月5日已发行股份总数10%[8] - 2022年1月1日公司可授出3431.4132万份购股,6月16日授出1636万份,12月31日可授出1795.4132万份[9] - 2022财年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购股可发行1636万股,相当于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约3.47%[9] 连城财务放债业务应收贷款情况 - 连城财务最大借款人应收贷款约1429.8万港元,占放债业务应收贷款总额约47.18%[11] - 连城财务所有借款人应收贷款约3030.3万港元,占放债业务应收贷款总额100%[11] 连城财务放债业务计划 - 2022财年连城财务无新贷款协议,拟收回现有应收贷款后结束放债业务[12]
中国信息科技(0817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14 16: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约为4036.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2%(2022年约3473.5万港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78.5万港元(2022年约2102.8万港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持续营运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约为6.72港仙(2022年约50.07港仙(经重列))[9] - 出售一间附属公司收益约875.6万港元[8] - 智能零售云平台及物联网云平台之网络安全研发费用由约1432.4万港元减至本期约525.6万港元[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总数为55名,2022年为58名[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850.9万港元,2022年约为1107.9万港元[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4036.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3473.5万港元增加16.2%[8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服务成本总额约为2772.5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2160.4万港元上升28.3%[8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毛利约为126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313.1万港元减少3.7%[84] - 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562.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474.4万港元减少61.8%[85] - 报告期间,行政开支约为1874.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562.1万港元增加20.0%[8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买卖投资证券亏损约35.7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116.2万港元[8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78.5万港元,2022年约为2102.8万港元[8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6067.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3696万港元;负债比率为0.22,2022年12月31日为0.50[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0,3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4,735千港元[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12,64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131千港元[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4,65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2,460千港元[96][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78,21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2,650千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175,78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6,134千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58,07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7,120千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负债)净值为17,70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20,986千港元[9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79,41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6,191千港元[9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88,06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4,021千港元[99][1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6.72港仙,2022年同期为50.07港仙[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410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7060千港元[101]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275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58603千港元[10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26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8156千港元[101]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增加净额为313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613千港元[101] - 2023年上半年资讯科技解决方案及维护对外客户销售收益为3568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897千港元[109] - 2023年上半年放债业务对外客户销售收益为163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34千港元[109] - 2023年上半年证券投资业务无对外客户销售收益,2022年同期为0千港元[109] - 2023年上半年物业租赁业务对外客户销售收益为305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004千港元[109]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为403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4735千港元[109]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税前亏损为466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2470千港元[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和六个月,客户合约收益分别为6019千港元和35684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0041千港元和26897千港元[1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和六个月,财务成本分别为1206千港元和3883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821千港元和5608千港元[1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和六个月,税前亏损分别受其他无形资产摊销、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等多项因素影响,2023年6个月出售一间附属公司收益8756千港元[1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和六个月,所得税抵免中递延税项抵免分别为4千港元和7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0千港元和10千港元[1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和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分别为758千港元和3785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7148千港元和21028千港元[1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估值为245243千港元,较年初减少11428千港元,已质押作银行贷款抵押的投资物业账面金额约为45916000港元[1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动用约25000港元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022年同期约为36000港元[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1062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816千港元[1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896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398千港元[1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为2732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0644千港元,按固定年利率12%计息[122] - 2023年6月30日应收德煌款项为零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741.5万港元及5292.5万港元,应收贷款已在2023年5月4日出售附属公司时出售[123]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193.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30.2万港元[124]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为1817.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51万港元[125]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为6067.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34.9万港元,按揭贷款平均利率4.15%,孖展贷款年利率8.875%,部分独立第三方贷款年利率15% [125][126][128] - 2023年6月30日一名股东的贷款和应付一名董事款项已在期内清偿[130][131] - 2023年6月30日应付承兑票据为零,年初为6628.8万港元,年利率11% [132] - 2023年6月30日法定股本为120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617.7万港元,较年初增加[133] - 2023年5月4日出售Rosy Ridge 100%股权,出售资产净值1293.3万港元,出售收益875.6万港元,应收代价2470万港元[136][137] - 2023年6月30日经常性公允价值计量总额为257,97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1,090千港元[142]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投资(非上市投资)为10,852千港元,投资物业(商用-中国)为245,24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43,025千港元和256,671千港元[142] - 2023年1 - 6月,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投资出售30,740千港元,汇兑调整减少1,433千港元;投资物业汇兑调整减少11,428千港元[143] - 2022年,投资物业在综合损益确认亏损49,393千港元,在其他全面收益确认收益2,724千港元,添置52,494千港元,汇兑调整减少20,037千港元[14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无)[159] 供股及配售事项 - 2022年1月5日,董事会建议按每持有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进行供股,认股价为每股0.15港元,最多发行17157.0664万股,最多筹集约2574万港元(扣除开支前)[14] - 2022年1月5日,公司与华业证券订立供股配售协议,华业按尽力基准安排承配人认购未获认购供股股份[15] - 2022年2月24日,根据特别授权配售事项在股东特别大会上获股东批准[16] - 公司共接获涉及20324.4024万股供股股份的有效接纳及申请,占供股项下可供认购总数17157.0664万股约118.46%[17] - 供股獲超額認購31,673,360股,佔供股項下提呈發售總數171,570,664股的18.46%[18] - 供股及配售事項估計所得款項淨額最多約2471萬港元,其中2300萬港元擬用於研發,餘額用作營運資金[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動用2137.1萬港元用於研發及員工開支,171萬港元用作營運資金,餘下162.9萬港元存放銀行擬用於研發[23] - 2022年4月11日供股完成,按暫定配額通知書配發115,027,076股,按額外申請表格配發56,543,588股,共171,570,664股[20] - 2023年3月14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以每股1.93港元配售最多7,642,000股配售股份,当日收市价为2.410港元[39] - 2023年4月4日配售事项完成,合共7,642,000股配售股份成功配售,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2.93%,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340,000港元[41] - 公司拟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7,600,000港元用于支持资讯科技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业务发展,约3,400,000港元用于偿还股东贷款,其余用作一般营运资金[42] 股份交换事项 - 公司將交換最多4.9%的股份,以交換換股股東的股份及╱或其母公司的股份[25] - 公司以26,520,387股股份(每股0.135港元)換取Bonanza 218,574,618股股份(每股0.0021美元),總代價約358.0252萬港元[27] - 換股於2023年4月17日完成,公司向Bonanza配發2,652,038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約4.29%;Bonanza向公司配發218,574,618股股份,佔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約0.15%[30] 出售事项 - 建議出售目標公司全部股權及轉讓銷售貸款,代價為2800萬港元[32] - 出售協議構成公司主要交易,已於2023年4月28日獲股東批准[33] 其他重大协议及事项 - 2023年3月10日,公司與3DT訂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35]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德永与德煌订立补充协议,将约7,876,000港元及50,136,000港元贷款到期日分别延长至2023年10月15日及2023年9月2日,该贷款于2023年4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