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国数据(GDS)
icon
搜索文档
GDS(GDS) - 2019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03-20 04:3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财年公司收入增长47.6%,调整后EBITDA增长74.3%,均超指引,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近7个百分点 [8] - 2019年第四季度,服务收入增长9.5%,基础调整后NOI增长7.4%,基础调整后EBITDA增长8.8%,基础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45.6%,全年为44.7%,高于2018财年的37.0% [16] - 2019财年总资本支出为53亿人民币,包括15亿人民币的数据中心、物业和土地收购相关支出 [19] - 2019年底公司总债务为162亿人民币或23亿美元,约80%为项目定期贷款和融资租赁,其余20%为可转换债券和营运资金贷款 [20] - 2020年公司指导资本支出为75亿人民币,预计需要30亿人民币股权和45亿人民币债务融资 [21] - 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收入56.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6%,调整后EBITDA为26.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3.1%,增速较原预期低约5个百分点 [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新增超8.1万平方米或174兆瓦的新客户承诺,全部交付后将增加24亿人民币或3.45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 [7] - 2019年数据中心服务和在建面积增加超9万平方米,开发管道扩大,目前有超32万平方米土地用于未来开发 [7] - 2019年第四季度客户迁入面积为1.8万平方米,包括来自BJ9的7800平方米 [17] - 2019年MSR相当稳定,预计2020年略有下降 [17] - 2019年底合同积压面积为10.8万平方米,相当于创收面积的70%,其中服务中数据中心积压面积在4 - 5万平方米之间,在建数据中心积压面积从2018年底的3.1万平方米增至5.7万平方米 [22][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所有销售和产能增加均在一线城市市场,公司认为在一线城市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7][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销售目标提高到2020年净增10万平方米,包括8万平方米的有机增长和2万平方米的收购增长 [10] - 公司在项目采购方面采取三种主要方式应对一线城市市场需求:在城镇边缘建立补充据点、增加物业所有权、建立未来项目管道 [11][12] - 公司将并购视为增加供应、扩大关键地点影响力、拓展战略客户关系和加速增值增长的方式,并积极寻求更多交易 [13] - 公司与平安和GIC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获得多元化资金来源,不依赖公开市场 [22] - 公司认为行业竞争中自身具有规模和内部管理优势,竞争对手整体资金实力不如公司 [41][5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19年市场需求强劲,主要由云采用和5G预期推动,阿里云和腾讯云收入增长显著 [8] - 新冠疫情对公司建设和客户迁入产生影响,但公司认为疫情是短期影响,中期和长期市场将加速增长,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24][36] - 政府将数据中心列为新的战略基础设施,公司受邀参与讨论,认为政策对行业发展积极,但具体影响尚早判断 [3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疫情期间确保了员工安全和无事故运营,获得客户积极反馈,声誉得到提升 [14] - 疫情期间客户服务器利用率提高,表明有部署更多产能的需求 [4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中国政府是否鼓励数据中心作为新基础设施,未来是否有更多电力配额或资金支持,政策是否会改变行业投资回报情况;2019年12月宣布的收购是否拆分到2019年和2020年,约2万平方米是否都计入2020年新预订 - 政府将数据中心列为新战略基础设施,公司受邀讨论,涉及释放碳配额、降低电力成本和贷款利率等话题,但目前判断影响尚早 [30][31] - 2020年10万平方米销售目标中,8万平方米为有机增长,2万平方米来自特定并购交易,有机增长8万平方米可持续 [32] 问题2: 鉴于当前需求增长,公司是否有可能超过10万平方米的销售目标;CyrusOne的变化对董事会成员和整体关系有何影响 - 公司认为中期和长期市场将加速增长,未来有机会实现更多销售,但上半年可能较困难 [36] - 公司与CyrusOne保持关系,不受人员变动影响,目前不会改变董事会席位 [37] 问题3: 行业其他公司的交付和建设进度是否受到影响;客户需求趋势是否改变公司进入新市场的想法 - 公司认为当前情况对所有竞争对手影响相同,自身在建设管理方面更具优势 [41] - 公司仍愿意进入新的一线城市市场,如香港、重庆、南京和杭州,也考虑根据客户需求进入东南亚市场 [43][44] 问题4: 目前租赁情况如何;是否预计未来某个季度能弥补失去的进度,对未来年份预期有何影响 - 第一季度有机销售超过2万平方米,对第二季度销售有较好预期,若BJ 10/11/12收购在第二季度完成,将接近全年10万平方米目标的一半以上 [47] - 公司认为若供应恢复,可能会出现入住率大幅上升的情况,存在上行风险 [50] 问题5: 如何应对客户因居家办公和数字消费需求增加但执行入住能力不足和硬件短缺的问题;以廊坊为例,远程数据中心的运营动态、容量提升管理以及与市中心数据中心的比较;行业融资渠道是否仍然畅通,是否存在压缩情况 - 客户尽力从其他国家或市场获取服务器库存以缓解供应影响,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可能有所回升 [54] - 廊坊数据中心是因北京限制新数据中心审批而开发的备用方案,通过与当地政府达成框架协议获得电力和土地,目前五个数据中心全部100%承诺,未来计划在绿地项目上开发 [55][57] - 公司有多种融资渠道,竞争公司整体资金实力不如公司,部分项目依赖供应商信贷 [58] 问题6: 公司如何为2020年的资本支出融资;疫情对第一季度利用率提升是有帮助还是有阻碍 - 公司有足够的股权资金支持未来两年的项目,债务方面已落实部分资金,剩余资金正在推进,未来1 - 2年财务风险不大 [63][64] - 疫情对客户入住有一定影响,但从需求角度看,中期和长期可能会推动更多需求 [65] 问题7: 合同续签时间表如何,一线城市或零售客户的定价趋势以及新合同的EBITDA利润率情况 - 2020年有2.3万平方米的容量待续签,占总承诺面积的8.9%,未来几年情况类似,今年主要是企业业务合同续签,大型云与互联网客户的重大续签今年不会发生 [68] - 公司认为市中心容量价值增加,可能实现更高售价,同时单位资本支出和每平方米MSR收入均有所下降,但投资回报率基本保持稳定 [69][70] 问题8: 政府将数据中心列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新立场是否会使行业更具竞争力,是否会鼓励新进入者或放宽外国公司的所有权和运营能力;短期内劳动力供应短缺是否会导致成本上升 - 若政府在一线城市释放更多碳配额,公司认为将获得更多业务和市场份额,因为客户将更关注服务提供商的价值 [75] - 公司认为劳动力成本在收入成本中占比不是最大,且有一定运营杠杆,目前大部分员工已复工;建设方面,工人数量尚未恢复到满员,但认为是人员返岗的过渡问题 [76][77]
GDS(GDS) - 2019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0-03-19 22:15
业绩总结 - 2019财年总收入同比增长47.6%,达到人民币4,122.4百万(约592.1百万美元)[9] - 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74.3%,达到人民币1,824.0百万(约262.0百万美元)[9] - 2019年第四季度总收入环比增长10.6%,达到人民币1,179.2百万(约169.4百万美元)[13] - 2019年全年服务收入为4,094,571万元,同比增长48.4%[32] - 2019年第四季度服务收入为1,159,610万元,同比增长9.5%[32] - 2019年全年调整后的净营业收入(NOI)为2,163,442万元,同比增长63.6%[33] - 2019年第四季度调整后的净营业收入(NOI)为613,147万元,同比增长7.4%[33] - 2019年公司毛利润为1,042,726千人民币,毛利率为25.3%[91] - 2019年公司净亏损为442,083千人民币,较2018年净亏损减少了2.4%[91] 用户数据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总服务面积为225,963平方米,承诺面积为207,716平方米,承诺率为91.9%[74]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前五大客户的总承诺面积占比为30.6%[84] - 上海/昆山市场的服务面积为69,686平方米,承诺面积为62,531平方米,承诺率为89.7%[74] - 深圳/广州市场的服务面积为69,023平方米,承诺面积为60,917平方米,承诺率为88.3%[74] - 北京/廊坊市场的服务面积为48,403平方米,承诺面积为47,016平方米,承诺率为97.1%[74] - 成都市场的服务面积为14,512平方米,承诺面积为14,180平方米,承诺率为97.7%[74] - 河北-ZB市场的服务面积为14,456平方米,承诺面积为14,456平方米,承诺率为100.0%[74] 未来展望 - 2020财年总收入指导为人民币55.10亿至57.50亿,同比增长33.7%至39.5%[62] - 2020财年调整后EBITDA指导为人民币25.50亿至26.70亿,同比增长39.8%至46.4%[62] - 2019年资本支出为人民币51.31亿,预计2020年将增加至约75亿,增幅约46%[62] 市场扩张与并购 - 签署了3项并购交易,涉及5个数据中心[6] - 完成了人民币6,328.6百万(约909.0百万美元)的债务融资和再融资[9] - 2019年完成人民币1,232.2百万(约177.0百万美元)的新债务融资和再融资[13] 财务健康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净债务为人民币103.78亿,LQA调整后EBITDA为人民币21.15亿,净债务与EBITDA比率为4.9[54] - 2019年利息覆盖率为2.26,显示出公司偿债能力的改善[55] - 2019年总贷款为人民币91.66亿,较2018年增长41.4%[54]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余额为5,810,938千人民币[92] - 2019年公司总资产为31,492,531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了50.5%[92] - 2019年公司总负债为20,136,969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了30.5%[92] - 2019年公司股东权益为10,293,581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了86.5%[92] 运营效率 - 2019年第四季度的总应付账款天数(DPO)为72天,较2018年第四季度的76天有所下降[9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整体利用率为69.0%,其中上海/昆山市场的利用率为69.6%[74] - 自开发的数据中心中,上海/昆山的承诺率最高为100.0%[76]
GDS(GDS) - 2019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19-11-15 03:3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三季度,剔除设备销售贡献和外汇变动影响后,服务收入增长7.5%,基础调整后净营业收入(NOI)增长9.2%,基础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连续季度增长11.4% [15] - 基础调整后NOI利润率达到53.8%,基础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到45.9%,较去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 [15] - 2019年资本支出(CapEx)因在建项目增多在第三季度回升,第四季度因广州6号(GZ6)、北京9号(BJ9)收购以及香港2号物业购买,全年CapEx将达到原全年指引水平,即45亿 - 50亿元人民币 [16] - 截至年底,收购的剩余购买对价约为10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后,远程定制项目已产生超3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支出,并支付了1.7亿元人民币 [17] - 积压订单增加至超10.4万平方米,占已使用容量的76%,为未来增长提供高可见性 [18] - 前九个月收入朝着上一季度修订指引范围的上限发展,调整后EBITDA超过修订指引范围上限,因此再次将EBITDA指引范围提高至18亿 - 18.2亿元人民币,CapEx保持原范围不变 [1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签约客户净新增面积超2.1万平方米,或超57兆瓦IT功率,全部交付后预计产生超9000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 [8] - 第三季度有三个来自现有客户超10兆瓦的订单,还赢得一个来自新互联网客户(短视频流媒体市场领导者)9兆瓦的订单 [8] - 截至第三季度末,年初至今净新增面积达5.8万平方米,目前未达到全年1.8万平方米的销售目标 [9] - 第三季度客户入驻面积超1万平方米,预计第四季度入驻水平相近,加上年底完成收购的北京9号项目约7000平方米的额外创收空间 [15][16] - 过去几个季度月度经常性收入(MSR)基本持平,预计2019年第四季度会有小幅下降 [1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云采用率持续大幅上升,市场领导者报告增长65% - 100%,5G部署开始推动新一轮需求 [9] - 截至2016年底有三个超大规模客户,目前有13个,本季度签约一个新的超大规模客户(一家知名的全球消费科技公司)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从专注市中心数据中心转向包括大量边缘城镇站点,廊坊项目已取得成功,计划在其他一线城市市场复制 [10][11] - 在上海获得市中心新容量批准,约5.5万个机架,约1.3万平方米;在昆山购买更多土地,在常熟获得大量边缘城镇站点的电力容量,这些地点的电力和土地将支持约9万平方米的新容量 [11] - 在大湾区广州附近有电力和土地资源,在另外两个靠近现有数据中心的地点租赁了外壳建筑,并收购了香港2号物业 [11] - 与GIC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为超大规模客户进行远程定制项目,目前已接近完成第一个项目,预计明年初将90%股权出售给GIC,已开始另外两个项目的工作 [13][14] - 从竞争角度看,公司用于开发的资源库存占比高于当前收入份额,未来供应将高于竞争对手 [2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过去几个月客户情绪变得更加积极,2020年销售管道前景乐观,有信心维持8万平方米的销售水平,客户未来几年计划可能加速,但目前未到承诺更高销售水平的时机 [9][32] - 香港市场对公司客户拓展国际业务很重要,客户需求强劲,公司对香港市场的发展有信心 [38] - 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16%,增长率约8.5% - 9%,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公司处于该领域,对未来业务增长有信心 [4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上市三年来,收入和调整后EBITDA分别是2016年第三季度的三倍和六倍,总承诺面积几乎是上市时的两倍 [8] - 公司考虑多种融资方式为香港项目融资,包括售后回租或合资 [1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预承诺率上升但业务仍在扩大,这对竞争环境有何影响?上海市中心获批开发的面积、兆瓦数或机柜数是多少?新的9兆瓦超大规模订单是在单个地点还是多个城市? - 从竞争角度看,公司用于开发的资源库存占比高于当前收入份额,未来供应将高于竞争对手 [23] - 上海获批5.5万个机架,约1.3万平方米,此次获批较为分散,公司是获批较大的企业之一,但无法满足客户未来大规模和园区式扩展的需求,公司将继续关注边缘城镇站点 [24][25] - 9兆瓦订单是在单个地点 [26] 问题2: 2020年有机建设和潜在大型并购项目的融资计划如何?对2020年的收入、EBITDA和预订量有何初步想法? - 公司今年3月已筹集6亿美元,按60/40的债务股权比例,可获得15亿美元(约1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资源用于投资,今年资本支出指引上限为50亿元人民币,目前筹集的资金足以支持两年每年5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对应8万平方米的净新增业务计划 [30] - 若业务增长加快或进行非常规并购,可能需要考虑从资本市场或通过合作伙伴进行融资,融资将与交易或销售水平挂钩 [31] - 公司有信心维持8万平方米的销售水平,近期与客户沟通显示其未来几年计划可能加速,但目前未到承诺更高销售水平的时机 [32] 问题3: 香港的动荡局势对业务有何影响?未来12个月与合资企业将开发多少个站点? - 公司战略是跟随客户需求进行扩张,香港对客户拓展国际业务很重要,客户需求强劲,公司对香港市场的发展有信心 [38] - 目前无法准确量化未来12个月将承接多少个新的远程定制项目,但为当前合作客户开发的项目肯定会增加,从两年的角度看,可能是目前七个项目的两倍或三倍 [39] 问题4: 北京项目从今年下半年推迟到明年的原因是什么?客户入驻速度是否有所加快?中国数字经济与整体经济相比,增长是否加速? - 项目交付时间有时会因电力基础设施安装或激活等外部因素而延迟或提前几个月,这是正常现象,与公司自身无关 [42] - 今年客户入驻速度比去年略慢,去年比正常情况略快,入驻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并购、客户提前承诺情况、开发时间和合同灵活性等,目前已交付合同的入驻情况大多远高于合同最低承诺,表明情况健康,无法一概而论入驻速度是放缓还是加速 [43][44] - 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16%,增长率约8.5% - 9%,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公司处于该领域,对未来业务增长有信心 [45] 问题5: 未来两到三年,前两大客户的承诺面积占比是否会大幅下降?远程定制项目需要多少资源?未来12 - 18个月是否会出现瓶颈?如何解决?未来几个季度EBITDA利润率的预期如何? - 前两大客户的新业务量在过去两到三年保持良好,未来有望维持甚至增加,从整体业务组合看,公司目标是增加高增长客户,但难以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前两大客户的承诺面积占比,预计在40% - 50%,仍能为业务提供坚实支撑 [48][49] - 公司对远程项目比较挑剔,会考虑自身交付能力,且远程项目设计简单、运营工作量小于一线城市多租户数据中心,公司已开发相关工具支持运营,认为目前仍有能力承接更多项目 [52] - 预计明年数据中心层面的调整前NOI利润率和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SG&A)层面各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总共约2个百分点,但这只是粗略估计 [54] 问题6: 市场传言的电力限制是否会制约公司业务增长?公司如何管理电力安排? - 寻找合适的房地产和土地用于数据中心建设有难度,但获得足够电力更具挑战性,包括与电力供应商达成供电协议(存在经济问题)和获得政府的电力使用批准(一线城市市中心限制严格),因此公司强调土地和电力资源的重要性,将战略重点转向边缘城镇站点 [58][59] - 通常是政府先分配电力,最后才购买土地,如在常熟已获得电力容量分配,下一步是购买土地 [62] 问题7: 未来两年到期合同的续约可能性和定价调整情况如何? - 未来五年公司总合同组合中到期续约的比例相对较小,且随着承诺面积的增长,该比例会更小 [66] - 大部分合同续约是企业相关业务,客户流失率统计上不显著,少数与大型互联网和云客户在2015年底或2016年初签订的合同,虽按现在标准不算大项目,但数据中心位置优越,预计客户不会撤回,即使撤回对公司可能是机会 [66][67] - 公司对续约有信心,因为一线城市市场的战略客户已在公司数据中心发展自身品牌 [68]
GDS(GDS) - 2019 Q3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19-11-14 22:57
业绩总结 - 2019年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39.8%,达到人民币1,066,188千[32] - 2019年第三季度调整后的EBITDA同比增长60.6%,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为45.4%[11] - 2019年第三季度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58,921千,同比增长40.7%[32] - 2019年第三季度的总收入环比增长8.2%[33] - 2019年第三季度的调整后NOI利润率为53.6%[32] - 2019年第三季度的净损失为108,642人民币千元[84] - 2019年第三季度的毛利润为274,225人民币千元[84]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净损失较2018年9月30日有所改善[87] 用户数据 -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稳定数据中心的承诺率为98.8%,利用率为90.5%[38] - 在稳定数据中心中,SH2的承诺率为99.3%,利用率为96.0%[38] - 2019年第三季度,BJ1数据中心的利用率为92.1%[38] - 总承诺面积为242,435平方米,承诺率为91.7%[69] - 预承诺面积为60,690平方米,预承诺率为71.6%[69] - 在深圳/广州市场,承诺面积为59,844平方米,承诺率为99.3%[69] - 河北市场的承诺面积为14,456平方米,承诺率为100.0%[69] 资本支出与融资 - 2019年第三季度资本支出为人民币1,150.4百万(约161.0百万美元)[11] - 新获得的债务融资为人民币1,380.3百万(约193.1百万美元)[11] -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总债务为15,117.6百万人民币,净债务为9,364.8百万人民币[49] - 2019年第三季度的利息覆盖比率为2.01,显示出公司良好的偿债能力[50] 市场扩张与新产品 - 2019年第三季度新增承诺总面积为21,617平方米,总承诺面积同比增长49.8%至242,435平方米[10] -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总服务面积为198,097平方米,建设中面积为84,765平方米,总容量为282,862平方米[69] - 数据中心的预承诺率为100%[77] 其他财务指标 - 2019年第三季度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72天,支付账款天数(DPO)为110天[81] - 2019年第三季度的总DPO(不包括收购)为169天[82]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8,003,591千人民币,较2018年12月31日的20,885,243千人民币增长了34.1%[85]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8,552,566千人民币,较2018年12月31日的15,363,318千人民币增长了20.1%[85]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受限现金为5,861,839千人民币,较2018年12月31日的3,607,368千人民币增长了62.3%[86]
GDS(GDS) - 2019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19-08-14 01:3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二季度服务收入增长10.6%,基础调整后NOI增长14.1%,基础调整后EBITDA连续季度增长15.2% [15] - 基础调整后NOI利润率达到53%,基础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到44.3%,较去年高出9个百分点 [15] - 上半年收入达到原指引中点的46.9% [15] - MSR在过去几个季度基本持平,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下降1 - 2个百分点,2019年全年降幅可能略小于预期 [16] - 上半年资本支出约为14亿人民币,全年指引为45 - 50亿人民币,预计下半年资本支出将增加,仍在指引范围内 [18] - 提高收入指引区间下限至原区间中点,上限不变;EBITDA增长强劲,将指引区间下限提高7.3%,上限提高5.9%;资本支出维持原区间不变 [23][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签约净新增面积近2.1万平方米,约52兆瓦IT功率,全部交付后预计产生超9000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 [7] - 上半年客户迁入面积总计1.8781万平方米,预计下半年迁入面积略高于上半年,北京9号数据中心收购完成后将带来额外创收能力 [15] - 积压订单增加至超9.3万平方米,占当前已使用容量的74%,几乎全部来自超大规模客户的大订单 [22] - 积压订单中55%与目前在建的数据中心相关,为过去12个季度以来的最高比例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IaaS同比增长86%,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5%,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云市场,90%的中国云市场为本地云服务提供商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维持一线城市数据中心供应是关键成功因素,公司通过有机和无机方式获取关键资源,保持资源优势 [8] - 与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和运营定制数据中心,初期专注于为一位顶级客户提供服务 [8] - 应对一线城市新项目审批困难、供应受限的挑战,公司调整资源战略,在市区寻找新机会,同时确保城郊的战略要地 [10] - 行业竞争激烈,各云客户为争夺更大市场份额相互竞争 [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因素可能影响市场,但中国数字经济依然强劲,公司销售管道稳固,客户基础日益多元化,对实现今年约8万平方米的净新增面积目标充满信心,明年的管道建设也进展良好 [9][10] - 相信在北京市区和城郊积累的资源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中国最大市场的份额 [12] 其他重要信息 - 廊坊土地收购吸引了客户的极大兴趣,已开始建设第一栋建筑,预计很快获得预承诺,土地总成本约3000万美元,拥有超240兆瓦的总供电量 [11] - 今日签署收购位于亦庄的北京9号数据中心的协议,该数据中心IT面积约8000平方米,已全部签约并稳定运营,企业价值为6.93亿人民币,目标在年底前完成收购 [1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北京9号数据中心收购后,未来几个季度的小规模收购管道情况如何,规模是否与此次类似;GIC合作项目除已商定的江苏项目外,预计何时开展其他项目 - 今年业务计划是进行1 - 2笔并购交易,目前已宣布两笔(广州6号和北京9号),广州6号有望在未来几周完成收购,北京9号预计年底完成。公司有并购团队,会筛选目标,预计每年能维持1 - 2笔类似规模的交易,但偶尔会有更大的机会 [27] - 已与一位大客户签署谅解备忘录,承诺在三个园区开发七个数据中心,除江苏外还有另外两个地点,七个数据中心总计超过130兆瓦IT功率。预计该客户未来有更多需求,合作规模将扩大,同时也在与其他三四个客户进行初步讨论 [28][29] 问题2: 2019年到期续约面积的客户行为情况,是否有超出传统流失率的客户流失,与企业和超大规模客户签订的合同长度是否有变化 - 客户流失率统计上微不足道,上一季度为0.2%,偶尔会因客户自身组织或运营变化出现流失事件,但不足以形成特征 [32] - 超大规模客户的合同大多在6 - 10年,多数为8 - 10年,且多为提前一年预承诺,部分合同客户无提前终止权,有提前终止权的合同通常在入住期结束后生效,并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32][33] 问题3: 各行业需求趋势是否与三个月前有明显不同 - 目前客户群体没有变化,AI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客户对电力容量的单订单需求规模比以前更大。当前三个关键驱动因素为电力需求、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强劲需求,且单订单需求规模增大 [35] 问题4: 当前债务融资利率或再融资利率与之前相比的情况;GIC收购定制数据中心90%股权时,估值较公司成本的溢价情况 - 近期与中国多家银行进行数据中心再融资,还进行了金融租赁,综合成本低于6%,比几个季度前低近1个百分点,且获得了8 - 10年的长期贷款,后端摊销 [39] - 收购项目时,获得1美元EBITDA的成本约为8美元,而自身项目约为5美元,溢价约50%;向GIC出售定制项目90%股权时,溢价为8%,若有建设期融资,可收回融资成本 [40][41] 问题5: 当前指引是否包括与GIC合作的定制项目的收入和资本支出;考虑到当前中美贸易形势,客户对未来几年业务的看法是否有变化 - 指引包括建设期间定制资产的资本支出,但金额仅为几亿人民币。在损益表方面,转让90%股权且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后,客户入住有一定灵活性,预计在数据中心投入使用9 - 12个月后才会确认显著服务费用。转让90%股权时,已发生的资本支出的90%将被冲回 [43] - 大客户通常会向公司保证三年的需求,公司会定期与他们沟通 [44] 问题6: MSR表现好于预期的原因 - 之前提到的5%下降是指2018年第四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希望降幅能小一些。若计算2019年全年平均MSR与2018年全年平均MSR相比,仍接近5%的同比下降 [47] 问题7: 本季度收入强劲是由于客户迁入速度加快还是季度内销售超预期 - 收入基本符合内部预期,处于指引上限水平。令人惊讶的是利润、EBITDA或NOI的增长以及运营杠杆的实现超出预期。去年因业务规模扩大增加了20% - 25%的员工,今年年初以来运营成本基本未增加,因此利润率显著提高 [49] 问题8: 未来一年左右运营杠杆还有多大提升空间;有了GIC合作后,每年8万平方米的潜在新管道能力是否会增加,是否包括定制项目 - 数据中心层面利润率已稳定在55%左右,未来几个季度NOI利润率预计维持在当前水平,明年有望再提高1 - 2个百分点。在SG&A层面,目标是将其降至收入的5%,目前还有3% - 4%的提升空间,但需要时间 [53][54] - 8万平方米指的是一线城市业务,不包括与GIC合作的项目,若算上江苏的第一个项目,将增加7000平方米,该合作项目是额外的 [55] 问题9: 是否有兴趣在卫星城市与一线城市的项目上进行类似合作 - 公司业务计划和融资基于一线城市市场,目前在一线城市市场资金充足。与GIC和大客户的合作结构经过大量工作才得以建立。未来不排除采用类似结构进行合作,但目前没有具体考虑实际情况 [57][59] 问题10: 超大规模客户当前业务困境是否影响了与他们的容量规划和管道规划讨论,公司如何将这些因素纳入未来规划 - 公司承诺的市场交付量为每年8万平方米,不会改变。公司客户基础多元化,来自不同行业和垂直领域,即使在云领域也涵盖各种类型的云服务。因此,公司不会改变资本支出计划,有信心每年交付8万平方米 [62] 问题11: 为何选择与GIC合作,仅持有10%股权并收取服务费用 - 此类定制项目与公司主流业务不同,客户拥有土地和电力基础设施,外包设计、建设、装修和长期运营。客户在偏远地区有大量非延迟敏感数据和应用的需求,且要求公司跟进,这不在公司原业务计划和融资范围内,需要大量额外资本 [65][66] - 为维护客户关系并获得竞争优势,公司希望开展此类项目。此前在河北的项目通过债务融资实现了财务回报,但融资耗时且需考虑杠杆问题。与GIC的合作方案是最佳选择,公司希望最大化服务费用收入,将其作为托管项目,10%的股权比例是公司、合作伙伴和客户都能接受的 [67][68]
GDS(GDS) - 2019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19-08-13 21:02
业绩总结 - 2019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985,18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5%[65] - 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84.5%,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43.5%[18] - 2019年第二季度调整后净运营收入(NOI)为521,923千元,同比增长79.5%[19] 用户数据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总承诺面积为220,818平方米,同比增长54.3%[6] - 稳定数据中心的承诺率为98.5%,利用率为93.0%[29] - 主要客户中,互联网/云服务提供商占总承诺面积的27.9%,并贡献了28.8%的第二季度服务收入[60] 未来展望 - FY19修订后的总收入指导为4,000至4,10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3.3%至46.8%[43] - FY19修订后的调整后EBITDA指导为1,760至1,80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68.2%至72.0%[4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19年第二季度设备销售收入为95千元,同比下降99.1%[18] - 2019年第二季度的资本支出为1,692.7百万人民币,主要用于多个新建项目[3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预计到2019年底完成北京9号的数据中心收购,估值为人民币693百万,预计稳定后的EBITDA为人民币87百万[1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总服务面积为180,441平方米,建设中面积为78,373平方米,总容量为258,814平方米[53] 财务状况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总债务为14,123.2百万人民币,净债务为8,392.6百万人民币[33] - 2019年第二季度的利息覆盖比率为1.69,显示出公司良好的偿债能力[32] - 2019年第二季度的现金余额为5,730,578千人民币,显示出流动性改善[66] 负面信息 - 2019年第二季度的净亏损为(93,159)千人民币,较2018年同期的(102,077)千人民币有所改善[68] - 2019年6月30日,公司的外汇损失为(4,772)千人民币,显示出外汇波动对财务的影响[68]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2019年第二季度的总成本为723,420千元,同比增长44.7%[18] - 2019年第二季度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1天,显示出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上的变化[64]
GDS(GDS) - 2019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19-05-15 07:1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一季度服务收入增长7.5%,基础调整后NOI增长10.8%,基础调整后EBITDA增长14.2% [18] - 基础调整后NOI利润率达到51.3%,基础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到42.5%,较去年提高9.5个百分点 [18] - 每平方米月服务收入(MSR)环比下降0.8%,符合全年预期 [18] - 2019年第一季度资本支出为8.34亿人民币,后续几个季度将增加 [20] -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净债务与上季度调整后EBITDA的倍数降至4.9倍 [23] - 2019年第一季度获得23亿人民币(3.4亿美元)新债务融资,包括再融资 [23] -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积压订单增加至超过8.1万平方米,目前有11.8万平方米产生收入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新业务总计约30兆瓦,包括与超大规模客户的四笔交易,每笔超过5兆瓦 [10] - 企业客户上季度占新业务的10%,赢得多个新客户和后续订单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北京市场,2018年启动四个新项目,2019年第一季度启动一个新项目,廊坊租赁两座建筑,与当地政府达成收购大型绿地项目框架协议 [13][15] - 广州市场,收购新项目广州6,在南沙区启动新项目,已收购绿地项目年底交付 [15][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专注于一级市场,应对资源挑战,增加数据中心,获取大型绿地项目 [12] - 发展项目层面的合资企业结构,引入外部资本 [17] - 公司拥有独特战略地位,所有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都在其数据中心,是云服务的理想选择 [1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需求依然强劲,第一季度签约净新增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超过目标,第二季度情况良好 [8] - 宏观情况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推动中国数字经济扩张,是长期增长趋势 [11] - 公司有望实现全年销售目标,战略客户基础更加平衡和多元化 [11] 其他重要信息 - 广州6号数据中心企业价值5.5亿人民币,预计稳定后年NOI超过8000万人民币,预计2019年第三季度完成收购 [21] -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总容量约22.7万平方米,总IT电力容量463兆瓦,总开发成本约150亿人民币 [22] - 每千瓦单位成本较2017年第一季度累计下降8%,新项目每千瓦单位成本约3万人民币 [2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客户迁入时间趋势、当前收入对非中国客户的敞口以及非中国企业进入市场成为客户的兴趣水平 - 2019年客户迁入情况符合预期,无法评论加速或放缓情况 [28] - 前两大全球云服务提供商约占业务的5%,在华市场份额约为6%,公司关注为其扩张计划做好准备 [29] - 与外国客户的业务主要是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业务稳定 [29] 问题2: 本季度新业务订单、交付时间、MSR预期变化以及新战略客户是否为两大云服务提供商之一 - MSR趋势符合预期,季度环比下降0.8%与全年下降5%的预期相符 [32] - 新战略客户是两大全球云服务提供商之一,首次赢得其云平台大订单 [32] 问题3: 本季度EBITDA是否有一次性因素,为何不提高全年指引 - 认为现在提高指引尚早,希望等到年中再做评估 [35] 问题4: 现在与一年前相比租赁管道的可见性,以及2020年及以后MSR趋势 - 租赁管道情况与年初一致,对业务进展有信心 [38] - 城市数据中心定价稳定,每千瓦每月净售价超过100美元,未来几年不会变差 [39] - 明年下半年开始有新产能投入,产品组合可能变化,MSR下降趋势将在未来四到六个季度结束 [40] 问题5: 第一季度利润率增长是基于一季度利润率还是同比增长,何时实现净利润 - NOI利润率未来几个季度将继续提高1 - 2个百分点,加上SG&A杠杆作用,可提高2 - 3个百分点 [44] - 预计2021年上半年可能实现净利润 [45] 问题6: 并购项目在私募市场的估值倍数、赢得全球领先云服务提供商订单的优势以及第一季度云需求组合 - 广州6号收购项目隐含倍数约为7倍或更低,公司从投资回报角度评估项目 [48] - 公司专注一级市场,是唯一在所有一级市场的平台提供商,有长期运营记录和稳定供应,能提供全方位服务和生态系统 [50] - 二级城市云市场是新市场,公司正在与世界级私募股权合作建立合适结构,未来几个季度可满足现有客户需求 [51]
GDS(GDS) - 2019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19-05-14 21:49
业绩总结 - 1Q19总承诺面积同比增长62.7%,达到199,831平方米[6] - 1Q19总容量(在建及已投入使用)同比增长65.0%,达到237,251平方米[6] - 1Q19区域利用率同比增长76.4%,总收入同比增长58.6%[6] - 1Q19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111.4%,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到43%[6] - 1Q19服务收入为890,946千人民币,同比增长61.6%[25] - 1Q19调整后净运营收入(NOI)为457,332千人民币,同比增长81.5%[25] -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总净收入为891,841千人民币,较2018年12月31日的829,521千人民币增长了7.5%[79] - 2019年3月31日的毛利润为212,009千人民币,毛利率为23.8%[79] - 2019年3月31日的净亏损为136,620千人民币,较2018年12月31日的122,911千人民币增加了11.1%[79]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的总资产为26,140,704千人民币,较2018年12月31日的20,885,243千人民币增长了25%[80] 用户数据 -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已投入使用的净楼面面积为98,818平方米,承诺率为98.7%,利用率为92.8%[34]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总服务面积为171,515平方米,承诺面积为164,747平方米,承诺率为96.1%[65]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的前五大客户的总承诺面积占比为26.6%至2.6%不等[74] - 在自建数据中心中,上海/昆山的SH2数据中心的利用率为97.0%[67] - 深圳/广州的SZ2数据中心的利用率为99.9%[69] - 北京的BJ3数据中心的利用率为90.4%[71] 资本支出与融资 - 公司在1Q19投资834.4百万人民币(约124.3百万美元)用于产能扩张[6] - 从后续发行中筹集资金4.45亿美元,平安投资1.5亿美元[6] - 新获得226.43亿人民币(约33.74百万美元)的新债务融资[6] - 2019年第一季度的总资本支出为14,991.9百万人民币,单位资本支出为每千瓦32,380人民币[45] -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总债务为13,571.7百万人民币,净债务为7,570.5百万人民币[48] - 2019年第一季度的利息覆盖比率为1.75[49] 现金流与负债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的现金余额为6,001.2百万人民币[48] - 2019年3月31日的现金及受限现金为6,170,992千人民币,较2018年12月31日的2,284,748千人民币增长了170%[81] - 2019年3月31日的总负债为16,717,996千人民币,较2018年12月31日的15,363,318千人民币增长了8.8%[80] - 2019年3月31日的应收账款净额为713,601千人民币,较2018年12月31日的536,842千人民币增长了32.9%[80] - 2019年3月31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未披露,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为(834,446)千人民币[81] 其他财务指标 - 2019年第一季度的租金、劳动力及其他费用占服务收入的比例为22.8%[41] - 2018年12月31日的调整后净营业收入(Adjusted NOI)为412,859千人民币,2019年3月31日为457,332千人民币[82] - 2018年12月31日的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Adjusted EBITDA)为331,841千人民币,2019年3月31日为383,217千人民币[83] - 2018年12月31日的净利息费用为202,493千人民币,2019年3月31日为219,117千人民币[83] - 2018年12月31日的折旧和摊销费用为230,599千人民币,2019年3月31日为254,037千人民币[83]
GDS(GDS) - 2018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19-03-14 17:3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全年收入增长超70%,调整后EBITDA增长超100%,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40%,较2017年第四季度提高近10个百分点 [7] - 2018年第四季度服务收入增长10.2%,基础调整后NOI增长13%,基础调整后EBITDA增长15.9%,全年报告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2017财年的31.7%增至37.5% [16] - 2018年第四季度每平方米月服务收入(MSR)略有下降,预计2019财年将继续下降约5% [17] - 2018年第四季度数据中心层面调整后NOI利润率近50%,投资组合中稳定部分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5%升至58% [17][19] - 2018年第四季度SG&A占服务收入略超10%,预计2019财年末降至约8% [17] - 2018年第四季度资本支出增至17亿人民币,全年约47亿人民币(6.9亿美元),高于指引 [18] - 2018财年获得38亿人民币(5.5亿美元)债务融资,向平安发行1.5亿美元可转换优先股,完成后预计2018年末净债务与上季度年化调整后EBITDA倍数从8倍降至7.2倍 [18][19] - 预计2019年全年总收入在39亿 - 41亿人民币之间,调整后EBITDA在16.4亿 - 17亿人民币之间,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41.7%,资本支出在45亿 - 50亿人民币之间 [21][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签约客户净增面积超8.1万平方米,IT电力容量超180兆瓦,几乎是前一年的两倍 [7] - 2018年第四季度净增面积2.2万平方米,均为有机增长且都在一线城市 [8] - 2017年三大客户新预订贡献3.5万平方米,2018年贡献4.7万平方米;2018年新战略客户如京东、金山、网易和平安科技等贡献2.8万平方米,占新预订的35% [9] - 2018年启动15个新数据中心,总容量10万平方米,10个新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新增面积5.9万平方米,年末在建面积预承诺率48%,投入使用面积预承诺率95% [11] - 2018年第四季度启动5个新数据中心,昆山两个项目是迄今最大的绿地项目且100%预承诺 [11] - 截至2018年末,一线城市有7.9万平方米土地用于未来开发,2019年1月完成广州战略地块收购,可支持3.4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容量 [11][13] - 2018年末积压订单增至超7.5万平方米,当前有10.8万平方米产生收入,积压订单意味着无需新签合同收入产生空间可增长70% [2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数据中心容量需求持续高位,公司在一线城市市场份额最大,业务增长与云、AI和金融科技等垂直领域高度相关 [7][8] - 卫星市场是一线城市的周边区域,符合基础设施好、网络连接佳、当地政府支持、电力容量能满足未来3 - 5年业务计划等标准的地点很少 [32][33] - 公司关注重庆和香港两个新市场,预计回报率在13% - 15%内部收益率区间 [59][6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19年优先事项为增强一线城市资源供应(包括有机增长和收购)、巩固战略客户关系、降低单位开发成本并维持投资回报 [14] - 公司与平安在技术、房地产和融资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平安投资1.5亿美元可转换优先股,持股比例将升至近10% [15][19][36] - 公司看到一些有吸引力的并购机会,会进行评估,仅在交易具有战略意义且增值时推进 [13] - 公司销售策略优先跟进云计算领域,同时关注新互联网巨头和零售金融服务领域客户 [42][4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中国数字经济未放缓,政府政策促进增长,新技术将增加需求,预计到2025年中国5G资本支出约2000亿美元,将使数据中心需求增加 [10] - 公司对市场地位、客户群体、资源管道和未来机会充满信心,正在筹集资金以支持下一阶段增长 [20] 其他重要信息 - 会议讨论包含前瞻性陈述,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公司财报包含未经审计的GAAP和非GAAP财务信息及两者的调节 [4][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数据中心单位建设成本能否进一步降低,业务规模扩大后能否快速建设并满足超8万平方米的需求 - 目前在建项目平均单位成本为每平方米5.9万人民币,每千瓦约2.9 - 3万人民币,曾有项目成本低至每平方米2.5 - 2.6万人民币 [26][27] - 产品多样化,可设计不同架构,且能利用规模优势管理供应链以降低成本 [28] - 假设需求存在且能获取订单,公司目标是满足需求,已在增加资源储备,有能力应对不同水平需求,也在解决财务能力问题 [29] 问题2: 卫星市场是否有类似昆山的开发机会 - 卫星市场是一线城市周边区域,符合公司标准的地点很少,公司 criteria 包括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政府支持和电力容量等,正争取成为土地收购的先行者 [32][33] 问题3: 与平安的合资企业情况,是否有必要拓展海外市场 - 未建立合资企业,平安是股权投资,持股比例将升至近10%,双方将在多领域加强战略合作 [36] - 目前主要关注中国市场,计划在香港寻求更多项目,去年已在香港收购土地 [39] 问题4: 未来12个月新增客户情况,销售团队如何聚焦和获得报酬 - 销售策略优先跟进云计算领域,因其在中国仍处早期阶段,公司已有主要云玩家客户;同时关注新互联网巨头和零售金融服务领域客户 [42][43] 问题5: 2019年定价下降5%的情况,是否主要针对新合同,是否因拓展卫星地点,是否排除河北影响 - 2019年每平方米多服务收入变化主要来自积压订单中的合同,该趋势已存在至少三年,单位资本支出也在下降,目标是在维持回报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价值 [46] 问题6: 影响2019年业绩指引的因素,2019年并购资产情况及对收入和资金的影响 - 今年业绩指引假设订单到交付时间为15个月,采用保守方法,有一定上行空间但偏差不大 [50] - 并购可能替代有机增长,也可能是补充,若缩短上市时间,可能对收入和EBITDA有积极影响,2020年影响可能更显著 [50][51][52] 问题7: 假设15个月订单到交付时间是预期还是为谨慎起见 - 既考虑到客户缩短交付时间无根本变化,且现在项目前期就能获得预承诺,延长了订单到交付时间,15个月是合理假设 [54] 问题8: 新一线城市市场需求、回报和客户入驻情况,除上海外其他一线城市政府是否会采用电力配额审批新数据中心 - 关注重庆和香港市场,预计回报率在13% - 15%内部收益率区间 [59][61] - 目前仅上海采用电力配额,北京政府上周咨询相关情况,公司正协助其了解标准 [63][65]
GDS(GDS) - 2018 Q4 - Annual Report
2019-03-14 04:33
公司收购情况 - 2016年5月19日,公司以1.295亿元人民币收购广州伟腾建设有限公司全部股权[9] - 2017年6月29日,公司以3.12亿元人民币收购目标集团全部股权[9] - 2017年10月9日,公司以2.34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目标集团全部股权[9] - 2018年5月,公司以2.622亿元人民币(3810万美元)现金收购目标集团全部股权[9] - 2016年5月,公司以1.295亿人民币收购广州GZ1数据中心[127] - 2017年6月,公司以3.12亿人民币收购深圳SZ5数据中心[128] - 2017年10月,公司以2.34亿人民币收购广州GZ2数据中心[129] - 2018年5月,公司以2.622亿人民币(3810万美元)收购广州GZ3数据中心[130] - 2018年6月,公司以3.2亿人民币(4650万美元)收购上海SH11数据中心[131] 2018年财务关键指标 - 2018年净收入为27.92077亿元人民币(4.06091亿美元)[10] - 2018年毛利润为6.22441亿元人民币(9053.1万美元)[10] - 2018年运营收入为1.68355亿元人民币(2448.7万美元)[10] - 2018年净亏损为4.30268亿元人民币(6257.9万美元)[10] - 2018年毛利率为22.3%[11] - 2018年运营利润率为6.0%[11] 财务指标变化趋势 - 调整后EBITDA从2014年的38,044元增长至2018年的1,046,538元(1.52215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8.1%提升至37.5%[12] - 调整后净营业收入(Adjusted NOI)从2014年的154,114元增长至2018年的1,322,585元(1.92363亿美元),调整后NOI利润率从32.9%提升至47.4%[12] - 2014 - 2018年公司处于净亏损状态,2018年净亏损430,268元(6.2579万美元)[13][14] - 2015 - 2018年净利息费用逐年增加,2018年达636,973元(9.2644万美元)[13][14] - 2016 - 2018年折旧和摊销费用逐年增加,2018年为741,507元(10.7848万美元)[13][14] - 净收入从2016年的10.5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6.162亿元,增幅53.1%,2018年达27.921亿元(4.061亿美元),增幅72.8%[17] - 公司2016 - 2018年调整后EBITDA分别为2.705亿元、5.123亿元和10.465亿元(1.522亿美元)[141] - 公司净收入从2016年的10.56亿元增至2017年的16.162亿元,增幅53.1%,2018年增至27.921亿元(4.061亿美元),增幅72.8%[141] 各业务线净收入情况 - 2016 - 2018年托管服务净收入分别为7.701亿元、12.191亿元和21.043亿元(3.061亿美元),占总净收入比例分别为72.9%、75.4%和75.4%[17] - 2016 - 2018年管理服务和咨询服务净收入分别为2.329亿元、3.728亿元和6.552亿元(9530万美元),占总净收入比例分别为22.1%、23.1%和23.4%[17] 公司运营面临的挑战 - 数据中心资源或托管服务需求放缓、数据中心市场不利发展等因素会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6] - 公司运营扩张面临获取场地、管理客户、拓展服务等多方面挑战[17][18] - 数据中心业务资本密集,短期内公司产生资本的能力不足以满足预期资本需求[22] - 公司服务销售和实施周期长,需在确认收入前进行大量资本支出和资源承诺[21] - 数据中心建设、开发和运营成本近年来增加,未来可能进一步上升,影响公司业务扩张和盈利[23] - 公司运营依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供电,电力成本占营收成本很大比例,电力供应受限或成本增加会影响运营[27] - 深圳发改委2017年上半年发布规定,收紧数据中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要求,公司满足要求可能产生额外成本[27] - 数据中心设施故障或服务中断会导致成本增加、营收减少、声誉受损,影响运营结果[28] - 公司过去经历过服务中断,可能导致客户终止协议、索赔,监管机构也可能采取行动,影响业务[29] - 新数据中心建设或现有数据中心扩建延迟会带来风险,可能导致成本增加、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受影响[30] - 公司目前的保险政策可能不足以应对长期或灾难性事件,此类事件可能导致运营中断和重大损失[31] - 公司可能面临安全漏洞风险,这会导致运营中断、声誉受损、成本增加,影响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31] - 政府检查可能发现安全风险和缺陷,公司可能面临罚款和制裁,影响业务和声誉[31] - 公司提供数据中心服务依赖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若服务价格上涨,会影响客户需求和公司运营[32] 公司债务相关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合并债务为人民币127.93亿元(18.607亿美元),包括借款、资本租赁、其他融资义务和可转换债券[23] - 公司预计继续通过举债为运营融资,债务可能使公司难以履行债务义务、限制资金灵活性等[23] - 公司融资安排可能要求主要股东STT GDC在公司的所有权比例至少为25%或30%[25] - 若GDS北京子公司无法及时续期或获得IDC许可证,公司可能需通知贷款人或立即偿还贷款[25] - 公司未来可能产生的债务条款可能包含更严格的契约,违约可能导致债务加速到期[25] - 公司为满足未来资本需求可能需额外融资,可能对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股东进一步稀释[26] 客户相关情况 - 2016年有两个终端用户客户分别占公司总净收入的18.6%和14.6%,2017年有一个终端用户客户占25.2%,2018年有两个终端用户客户分别占27.0%和17.4%[34]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四个终端用户客户分别占公司总承诺面积的27.9%、24.2%、11.4%和10.3%[34] - 2016 - 2018年公司季度客户流失率分别为1.6%、2.1%和0.9%[38] - 2019年,占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承诺面积6.8%的客户数据中心服务协议到期待续约[3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云服务、互联网和金融服务行业的终端用户客户分别占公司总承诺面积的71.3%、16.0%和7.9%[41] - 若公司无法满足服务水平承诺,可能需支付财务罚款,客户可能终止合同[34][36] - 公司客户可能自建或扩建数据中心,导致公司业务流失或面临价格压力[37] - 公司与许多客户签订固定价格合同,若无法准确估计资源和时间,可能影响盈利能力和运营结果[41] - 客户可能提前终止合同,提前终止的罚款可能无法弥补公司投入的时间和资源,影响公司运营和现金流[43] 公司竞争相关情况 - 公司面临来自国有电信运营商及其他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可能需降价以保持竞争力,这会降低利润率并影响业务前景[43] - 中国大型商业中心数据中心容量过剩,可能降低服务价值,限制公司扩张市场,对业务和运营结果产生负面影响[44] 公司合规相关风险 - 公司租赁的数据中心多数租赁协议未按规定登记备案,违规罚款范围为每份未登记租约1000元至10000元人民币[46] - 公司部分数据中心建设未获相关证书或许可,可能导致租赁部分无效,无法使用相关物业,还可能面临行政罚款和运营暂停[46] - 公司若无法与云服务提供商保持良好关系,可能影响云相关服务,对业务、运营结果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46] - 公司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能因技术变化而过时或无市场,且可能无法经济高效地升级,影响数据中心收入[47] - 公司若不能及时、经济高效地适应技术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可能影响业务的可持续性和增长[48] - 新技术可能使公司部分或全部服务过时或无市场,推出低价新服务可能导致现有客户流失,减少净收入[48] - 公司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有限,第三方可能未经授权使用其知识产权,诉讼维权可能带来高额成本和业务干扰[48] - 公司可能面临第三方知识产权侵权索赔,若败诉可能需支付巨额赔偿并改变业务流程[49] - 若公司或员工不当使用或披露客户知识产权和机密信息,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并失去客户[50] - 公司依赖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失去重要供应商可能影响业务并增加成本[51] - 公司聘请第三方承包商提供数据中心相关服务,承包商可能无法提供满意的安全服务[53] 公司未来收购风险 - 公司未来收购可能面临整合困难、管理精力分散等风险,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53] 宏观经济及外部环境影响 - 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可能影响公司流动性、客户付款和收入增长,限制融资能力[53] - 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战等因素可能导致中国经济放缓,减少对公司服务的需求[54] 公司人员相关风险 - 公司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高级管理层和关键人员,人员流失可能扰乱业务并造成损失[55] - 员工竞争激烈,公司可能无法吸引和留住合格员工,影响服务质量和业务[56] 公司经营业绩及股价相关 - 公司经营业绩可能波动,难以预测,若未达预期可能导致ADS价格下跌[57] 公司财务报告及合规成本 - 自2017年12月31日财年起,公司有义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和流程评估及测试[6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不再是《JOBS法案》所定义的“新兴成长型公司”[62] - 若公司未能及时遵守《萨班斯 - 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要求,或无法维持适当有效的内部控制,可能无法及时准确编制财务报表[62] - 作为上市公司,公司产生了作为私人公司时未曾有过的大量法律、会计和其他费用[63] - 《萨班斯 - 奥克斯利法案》及后续规则增加了公司的法律、会计和财务合规成本[63] - 公司可能难以在中国找到具备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美国上市公司报告要求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63] - 公司可能需更多依赖外部法律、会计和财务专家,这可能成本高昂[63] - 公司持续评估和监测相关规则的发展,无法预测或估计可能产生的额外成本及时间[63] 公司股权结构及相关规定 - 外国投资者在增值电信业务的中国公司中股权不得超过50%[65] - 2016 - 2018年,合并可变利益实体分别贡献公司总净收入的80.1%、91.0%和97.2%[67][70] - 上海数安数据服务有限公司99.90%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William Wei Huang持有,0.10%由Qiuping Huang持有[71] - 北京万国长安科技有限公司约99.97%由William Wei Huang持有,约0.03%由Qiuping Huang持有[71] - 若公司结构被认定违法,可能失去对合并可变利益实体的控制并需整改[67] - 若公司结构违规,监管部门有权采取多种处罚措施[67] - 与合并可变利益实体的合同安排可能导致不利税收后果[68] - 依赖合同安排运营中国业务,可能不如直接所有权有效[70] - 合并可变利益实体股东与公司可能存在利益冲突[70][71] - 目前没有解决合并可变利益实体股东潜在利益冲突的安排[71] - 截至20 - F表格年度报告日期,主要股东STT GDC和William Wei Huang分别拥有或行使约35.4%和6.7%的已发行普通股投票和投资控制权,分别拥有约38.0%的A类普通股和约100%的B类普通股[72] 外国投资法相关影响 - 2015年《外国投资法(草案)》提出“实际控制”原则,持有主体实体50%或以上投票权等情况被视为“控制”[74] - 2015年《外国投资法(草案)》若按提议颁布,通过合同安排控制的可变利益实体(VIE)若最终由外国投资者“控制”,将被视为外商投资企业(FIE)[74] - 若公司或其具有VIE结构的参股公司不被视为最终由中国国内投资者控制,业务和财务状况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74] - 2015年《外国投资法(草案)》提议对外商投资者和适用的FIE施加严格的临时和定期信息报告要求[74] - 2018年12月26日,中国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供公众审查和评论[74] - 2015年和2018年《外国投资法(草案)》立法方法不同,2018年草案未提及“通过合同安排控制国内企业”等概念[75] 公司许可证相关情况 - 工信部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许可证持有者的子公司申请自己的IDC许可证,公司无法确保获得相关授权扩展和续期[78] - 公司部分合并可变利益实体(VIEs)被视为增值税法规不合规,因其运营超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许可证允许范围[80] - 2016 - 2018年期间,公司多地业务在申请和扩大IDC许可证授权范围,如苏州在2018年获得区域IDC许可证[80] - 公司子公司GDS(HK)Limited在2015 - 2016年与中国境外客户签订IDC服务协议,被认为不符合外资投资限制和增值电信服务规定[80] 公司数据中心资源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从其他数据中心提供商处批发租赁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总净建筑面积为9,839平方米[81] - 2016年3月修订的电信目录生效,IDC业务定义涵盖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和云服务[81] -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通知,要求相关企业在2017年3月31日前作出书面承诺,并在年底前获得相应电信业务许可证[81] 政策法规对公司的影响 - 公司业务受中国政府政治和经济政策变化影响,可能无法维持增长和扩张战略[82] - 中国法律体系对法律法规的解释和执行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83] - 公司业务运营受中国政府政策和法规广泛影响,政策或监管变化可能导致高额合规成本[85] - 公司受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