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拓药业(开曼)(09939)
icon
搜索文档
开拓药业-B(0993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2: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研发成本从2021年的人民币7.67936亿元增加人民币6010万元或7.8%至2022年的人民币8.27974亿元[3][5] - 2022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8.75304亿元,包括已动用银行融资人民币2.765亿元,未动用银行融资人民币1.2亿元[4][5] - 2022年对外授权合约收益为0,2021年为人民币3423.1万元;2022年经营亏损为人民币9.44529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8.39601亿元[5] - 公司在2022年完成两次配售,募资约1亿美元[30] - 截至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开支分别约为人民币767.9百万元及人民币828.0百万元[82] - 截至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人民币842.1百万元及人民币954.4百万元[86] - 其他收入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9.3百万元减少人民币10.7百万元或36.5%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8.6百万元[88] - 营销成本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4.7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0.3百万元[89] - 2022年雇员福利开支(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79,903千元,占行政开支总额60.4%;2021年为人民币52,484千元,占比50.9%[91] - 2022年水电费及办公开支为人民币19,328千元,占行政开支总额14.6%;2021年为人民币21,033千元,占比20.4%[91] - 2022年折旧及摊销为人民币8,878千元,占行政开支总额6.7%;2021年为人民币5,778千元,占比5.6%[91] - 2022年其他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4,140千元,占行政开支总额18.3%;2021年为人民币23,960千元,占比23.1%[91] - 行政开支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03.3百万元增加人民币29.0百万元或28.1%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32.2百万元[92] - 研发成本从2021年的7.67936亿元增加7.8%至2022年的8.27974亿元,主要因存货撇减和雇员福利开支增加,部分被第三方合约费用、临床研究开支和材料耗材开支减少抵消[93][94] - 2022年其他收益为1740万元,主要是汇率变动导致的外汇收益净额;2021年其他亏损为1730万元[95] - 财务成本从2021年的250万元增加228%至2022年的820万元,主要因借款利息开支增加[96] - 2021年无所得税费用,2022年所得税费用为110万元,包括附属公司服务费和政府补助所得税[97] - 亏损净额从2021年的8.42095亿元增加13.3%至2022年的9.54369亿元[98] - 2022年经调整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8.58733亿元,2021年为8.04748亿元,调整项为股份薪酬开支[10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从2021年底的10.552亿元减少17%至2022年底的8.753亿元,变动来自配售所得款和业务支出[104] - 流动比率从2021年底的694.4%降至2022年底的474.0%,因现金减少和负债增加[105] - 2022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613亿元,2021年为10.514亿元[108,110,111] - 2022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720万元,2021年为9200万元[108,113,114] - 2022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158亿元,2021年为8.574亿元[108,116,117]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从2021年末的13.062亿元降至2022年末的11.897亿元,流动资产从15.259亿元降至15.079亿元[118] - 2022年末银行借款结余包括有抵押长期借款9150万元、无抵押长期借款1.45亿元和短期借款5890万元,其中9890万元须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120] - 2021年末银行借款结余包括有抵押长期借款9650万元和无抵押长期借款5840万元,其中740万元须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121] - 2022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多于借款总额,负债比率不适用[12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流动资产净值人民币11.897亿元[134] - 2022年对外授权合约收益为0元,2021年为3423.1万元[136] - 2022年经营亏损为9.44529亿元,2021年为8.39601亿元[136] - 2022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9.54369亿元,2021年为8.42095亿元[136] - 2022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及稀释每股亏损为2.53元,2021年为2.36元[136]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47267亿元,2021年为5.42094亿元[137] - 2022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5.07869亿元,2021年为15.25895亿元[137] - 2022年负债总额为5.59948亿元,2021年为4.12831亿元[138] - 2022年权益总额为14.95188亿元,2021年为16.55158亿元[138] - 2021年公司与客户A、B签订对外授权合约,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从客户A获首付款3018.9万元、从客户B获首付款404.2万元确认为收益,2022年未收到相关付款[147][148] - 2022年无对外授权合约收益,2021年为3423.1万元[149] - 与客户A合约含首付款3200万元(含税)、开发里程碑付款7800万元(含税);与客户B合约含首付款约318.8万元(不含税)、开发里程碑付款约637.6万元(不含税)[149][150] - 2022年临床研究开支41002.8万元,2021年为44887万元[152] - 2022年雇员福利开支25222.5万元,2021年为15974.8万元[152] - 2022年营销、行政及研发成本总额98054.9万元,2021年为88588.9万元[152] - 2022年其他收益净额1740.8万元,2021年亏损1725.4万元[152] - 2022年所得税费用108.5万元,2021年为0[153] - 香港子公司按16.5%税率缴纳利得税,2022年和2021年无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155][156] - 美国子公司按23.5%税率缴纳联邦及州所得税,爱尔兰子公司按1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22年和2021年爱尔兰子公司无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157][158]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按应课税收入的25%缴纳企业所得税,2021年也是25%[159]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160] - 2022年年内亏损954,369千元,基本每股亏损2.53元;2021年年内亏损842,095千元,基本每股亏损2.36元[161] - 2022年存货中原材料为603,503千元,在制品为0;2021年原材料为346,285千元,在制品为5,077千元[16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撇减存货至可变现净值达92,986,000元,2021年为零[163] - 2022年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为23,421千元,2021年为117,655千元[164]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14,534千元,2021年为209,863千元[165] - 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材料及耗材产生的应付款项及应付服务供应商款项1年内账龄金额分别为180,401千元和172,956千元[166] - 股份于2020年5月22日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717.3百万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全数动用[176] - 2021年先旧后新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6亿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全部用于普克鲁胺开发及商业化以及营运资金作一般公司用途[178] - 2022年先旧后新配售I所得款项净额约2.73亿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动用2.408亿港元,剩余3230万港元预期于2023年12月前全部动用[181][182] - 2022年先旧后新配售II所得款项净额约5.091亿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尚未动用,董事会建议重新分配用途[183][184][18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包括开发及商业化普克鲁胺占42%(7.213亿港元)、福瑞他恩占28%(4.808亿港元)等[177] - 2021年先旧后新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使用中,普克鲁胺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占60%(6.96亿港元)、采购研究材料及原料药占33%(3.828亿港元)等[179] - 2022年先旧后新配售I所得款项净额使用中,普克鲁胺临床开发及准备商业化占75%(2.048亿港元)、福瑞他恩临床开发占25%(已动用3600万港元)[182] - 尚未动用的5.091亿港元所得款项原订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临床开发占70%(3.564亿港元),经修订分配为15%(7640万港元)等[185] - 于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为借款人民币9150万元抵押部分土地使用权、楼宇及在建工程(2021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9650万元)[18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1年:无)[19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拥有7款处于I - III期临床阶段的潜在同类首创/同类最佳的在研药物[6] - 普克鲁胺联合阿比特龙用于mCRPC一线治疗的III期临床已完成全部718名患者的入组工作[6] - 福瑞他恩治疗男性脱发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740名患者入组,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公布顶线数据[7][15] - 福瑞他恩预计2023年第二/三季度启动女性脱发III期临床试验[7] - 福瑞他恩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发布在中国开展的痤疮II期试验的顶线数据[8] - GT20029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并准备启动II期临床试验,同时计划开展美国II期临床试验[8] - 福瑞他恩治疗男性脱发中国II期临床试验24周后,5mg BID组与基线相比每平方厘米增加22.73根毛发,与安慰剂组相比每平方厘米增加15.34根毛发[12] - GT20029美国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2月1日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及给药,10月25日完成123名受试者入组及给药[17] - GT20029中国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8月8日完成92名受试者入组及给药,11月24日公布顶线结果[18][19] - 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适应症轻中度患者的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4月6日公布关键数据结果[21] - 普克鲁胺联合阿比特龙一线治疗mCRPC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2月24日完成718名患者入组工作,预计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完成试验[22] - GT1708F可减少13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3名患者的原始细胞数量[24] - 福瑞他恩治疗男性脱发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740名患者入组,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发布顶线数据[27] - 福瑞他恩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发布在中国开展的痤疮治疗II期试验的顶线数据[27] - GT20029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及进行首位患者入组工作[28] - 到2020年底中国脱发人数超2.52亿人,中国男性及女性脱发患病率约为27.5%及8.1%[35] - 福瑞他恩专利有效期至2030年9月8日[34] - 福瑞他恩治疗男性脱发II期临床试验纳入120名男性AGA患者,90名分配至不同浓度福瑞他恩组,30名分配至安慰剂组[38] - 福瑞他恩(0.5%浓度)5mg BID组治疗24周后,与基线相比每平方厘米增加22.73根毛发,与安慰剂组相比增加15.34根毛发[39] - 福瑞他恩治疗成年女性脱发中国II期临床试验纳入160名成年女性脱发患者,119名分配至不同浓度福瑞他恩组,41名分配至
开拓药业-B(0993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8 17: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均无收益[11] - 公司经加回雇员激励计划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后的经调整亏损,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9990万元增加人民币16870万元,约56.3%,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6860万元[11] - 公司研发成本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8220万元增加人民币17890万元,约63.4%,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6110万元[11]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1] - 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开支分别约为人民币282.2百万元及人民币461.1百万元[78] - 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人民币32580万元及人民币51840万元[88] - 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加回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后经调整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人民币29990万元及人民币46860万元[88] - 公司其他收入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50万元减少人民币290万元或27.6%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760万元[88] - 公司营销成本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620万元增加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60万元[90][91] - 2022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4314.7万元,占行政开支总额65.9%;2021年上半年为人民币3168.4万元,占比63.9%[96] - 2022年上半年水电费及办公开支为人民币1063.8万元,占行政开支总额16.3%;2021年上半年为人民币812万元,占比16.4%[96] - 2022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人民币413.4万元,占行政开支总额6.3%;2021年上半年为人民币258.4万元,占比5.2%[96] - 2022年上半年其他行政开支为人民币755.6万元,占行政开支总额11.5%;2021年上半年为人民币719.8万元,占比14.5%[96] - 公司行政开支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960万元增加人民币1590万元或32.1%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6550万元[9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均未产生任何收益、销售成本和毛利[88]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496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6550万元,增加1590万元,增幅32.1%[100] - 公司研发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2.822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4.611亿元,增加1.789亿元,增幅63.4%[104][105][107] - 2022年上半年临床研究开支3.06051亿元,占研发成本总额66.4%;2021年上半年为1.58176亿元,占比56.1%[105] - 2022年上半年已使用材料及耗材开支4502.8万元,占研发成本总额9.8%;2021年上半年为4668.7万元,占比16.5%[105] - 2022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含股份薪酬)8292.3万元,占研发成本总额17.9%;2021年上半年为4432.2万元,占比15.7%[105] - 2022年上半年第三方合约费用1719.1万元,占研发成本总额3.7%;2021年上半年为2206.3万元,占比7.8%[105] - 2022年上半年其他研发成本989.4万元,占研发成本总额2.2%;2021年上半年为1093.2万元,占比3.9%[10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为1350万元,2021年上半年为300万元[109] - 公司财务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14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230万元,增加90万元,增幅64.3%[110][113] - 公司亏损净额从2021年上半年3.258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5.184亿元,增加1.926亿元,增幅59.1%[1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益为人民币1350万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300万元[114]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518423千元,经调整后为人民币468578千元;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人民币325821千元和人民币299856千元[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3010万元减少人民币59290万元至人民币33730万元[124][127]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1年12月31日的694.4%降至2022年6月30日的343.7%[125][12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动用银行融资为人民币22170万元,未动用银行融资为人民币12000万元[125][127]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708106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人民币431776千元[131]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2010千元,2021年上半年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43785千元[131]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66595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人民币842207千元[131]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事项[12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081亿元,2021年同期为4.318亿元[1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200万元,2021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2.438亿元[1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660万元,2021年同期为8.422亿元[136][140]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3.062亿元减少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8.344亿元[138][141]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5.259亿元减少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1.768亿元[138][14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结余包括长期抵押借款9450万元、无抵押长期借款8720万元和无抵押短期借款4000万元[1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多于借款总额,负债比率不适用[14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7.094亿元,已付借款利息460万元,银行结余收息600万元,已付所得税7.3万元[133]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4.309亿元,已付借款利息360万元,银行结余收息270万元[133] - 报告期内公司会计政策无重大变动[139][142]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流动资产净值人民币83440万元,有能力履行财务责任并为研发活动提供资金[149]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7567000元,2021年上半年为10505000元[151] - 2022年上半年营销成本为10641000元,2021年上半年为6155000元[151] - 2022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65475000元,2021年上半年为49586000元[151] - 2022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461087000元,2021年上半年为282180000元[151]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13526000元,2021年上半年为3015000元[151]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516110000元,2021年上半年为324401000元[151]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2304000元,2021年上半年为1420000元[151] - 2022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518414000元,2021年上半年为325821000元[15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及稀释每股亏损为1.42元,2021年上半年为0.93元[1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175038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067989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53] - 2022年6月30日存货为605646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51362千元人民币增长约72.37%[153] - 2022年6月30日借款(非流动)为17030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7500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5.46%[1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562826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2831千元人民币增长约36.33%[155]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8560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09863千元人民币增长约36.08%[15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518423千元人民币[157] - 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在2022年上半年为49845千元人民币[157] - 根据雇员激励计划行使的股份在2022年上半年带来权益变动974千元人民币[1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187554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55158千元人民币下降约28.25%[155] - 2021年发行本公司股份带来权益变动951972千元人民币[157]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08106亿元,2021年同期为4.31776亿元[159]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201万元,2021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2.43785亿元[159]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659.5万元,2021年同期为8.42207亿元[161]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5.99501亿元,2021年同期增加净额为1.66646亿元[161] - 2022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26331亿元,2021年同期为10.65588亿元[161] - 2022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7267亿元,2021年同期为12.31979亿元[1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添置使用权资产918.5万元,2021年同期为53.7万元[162][1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受限制股份单位开支为4984.5万元,2021年同期为2596.5万元[162][163] - 2022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3,425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5,071千元[196] - 2022年上半年银行结余利息收入为2,166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3,546千元[196] - 2022年上半年关联方利息收入为1,753千元,2021年上半年无此项收入[196] - 2022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息收入为216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1,833千元[196]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计7,567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10,505千元[196] - 2022年上半年临床研究开支为306,051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158,176千元[199] - 2022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134,289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80,211千元[199] - 2022年上半年已使用材料及耗材为45,028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47,106千元[199] 普克鲁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2月10日,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COVID - 19患者的全球多中心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中国首例患者完成入组及给药,该试验已于2021年8月4日完成巴西首例患者入组[11] - 2022年4月6日,公司宣布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轻中度患者的美国和全球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结果,普克鲁胺可有效降低28天内住院/死亡率,完成用药7天以上患者保护率达100%(P<0.02)[11] - 普克鲁胺显著降低伴有高风险因素患者(特别是中高年龄组)的住院/死亡率,保护率达100%(P<0
开拓药业-B(0993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7 18:0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中国临床开发阶段的创新药企业,专注未满足临床需求疾病,尤其是AR相关疾病[8][10]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17]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中国总办事处位于江苏苏州,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九龙海港城[19] 在研药物情况 - 公司已开发出七种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9][11] - 普克鲁胺是有潜力成为同类最佳药物的第二代AR拮抗剂,用于治疗COVID - 19、mCRPC及AR + 转移性乳腺癌[9] - 福瑞他恩是一种AR拮抗剂,开发用作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及痤疮的潜在同类首创局部药物[9] - 2018年公司自辉瑞取得全球独家许可,开发及商业化ALK - 1用于肿瘤适应症[9] - PD - L1/TGF - ß具有治疗多种实体瘤的潜力,有可能成为同类最佳药物[13][14] - 迪拓赛替是PI3K/mTOR信号途径抑制剂,用于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及HCC等转移性实体瘤[15] - Hedgehog/SMO抑制剂是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抑制,用于治疗血液肿瘤及基底细胞癌[15] - 公司已开发出七种临床阶段药物,包括两款雄激素受体 (AR) 拮抗剂、ALK - 1 单抗、AR - PROTAC、PD - L1/TGF - ß 双靶点抗体、mTOR 激酶抑制剂、Hedgehog/SMO 抑制剂[70] - 普克鲁胺 (GT0918) 是二代 AR 拮抗剂和 ACE2 及 TMPRSS2 降解剂,用于治疗 COVID - 19、mCRPC 及 AR + 转移性乳腺癌[70] - 普克鲁胺能降低 ACE2 和 TMPRSS2 表达,抑制病毒感染和复制,还可促进病原体清除和炎症消退[70] - 普克鲁胺体外研究能有效抑制 Alpha 和 Delta 变异株感染,可有效治疗巴西住院患者中 Gamma 变异株感染[70] 普克鲁胺临床试验进展 - 2021年3月5日,公司宣布普克鲁胺用于治疗轻中度男性COVID - 19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美国FDA批准[44] - 2021年4月25日,公司完成在美国进行的治疗轻中度男性COVID - 19患者的普克鲁胺III期临床试验首批患者入组和给药[44] - 2021年6月15日公司发起的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非住院患者的关键性研究获巴西相关机构批准[45] - 2021年7月14日公司与复星医药就普克鲁胺在印度和28个非洲国家治疗COVID - 19适应症商业化达成许可协议[45] - 2021年7月16日巴拉圭国家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部授予普克鲁胺EUA,用于COVID - 19住院患者治疗[45] - 2021年8月25日公司与Etana订立许可协议,在印度尼西亚商业化用于治疗COVID - 19的普克鲁胺[45] - 2021年9月1日公司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于中国进行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48] - 2021年9月22日普克鲁胺治疗住院COVID - 19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获巴西ANVISA有条件批准[48] - 2021年10月4日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住院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48] - 2021年1月10日公司发布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轻中症男性患者临床试验最终结果,其可抑制病情转重且短期给药安全性良好[51] - 2021年1月10日公司发布截至1月7日普克鲁胺在巴西治疗COVID - 19轻中症女性患者临床试验中期结果,普克鲁胺组30天内住院率、ICU使用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及死亡百分比分别为1.7%、0%、0%及0%,对照组为17.1%、8.6%、5.7%及2.9%,住院风险减少90%[51] - 2021年2月22日巴西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重症患者临床试验完成患者入组工作[53] - 2021年3月11日公司发布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重症患者临床试验结果,IIT结果显示试验第14天达到主要终点[53] - 公司在2022年4月6日公布普克鲁胺治疗新冠轻中症患者的全球多中心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用药7天以上患者中保护率达100%,P<0.02,降低中高年龄和高风险因素人群住院率保护率100%[23][24] - 2022年4月6日公司宣布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COVID - 19患者试验结果,完成服药大于7天的受试者保护率100%,P<0.02 [48] - 2022年4月6日公司宣布普克鲁胺可显著降低伴有高风险因素受试者住院/死亡率,保护率100%,P<0.02 [48] - 新冠非住院病人(美国和全球)IND备案于 2022 年 4 月 6 日公布关键结果数据[68] - 新冠住院病人(美国、中国和全球)于 2021 年 10 月 1 日首例患者入组[68] - 新冠非住院病人(中国、巴西和全球)于 2022 年 2 月 10 日中国首例患者入组[68] -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国)普克鲁胺预期于 2022 年提交 NDA 申请[68] - 联合阿比特龙治疗 mCRPC(中国)于 2022 年 2 月 24 日完成患者入组[68] - 联合依西美坦等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国)于 2021 年 8 月 25 日完成患者入组[68] - 截至2021年12月23日,公司完成针对轻中症患者的美国和全球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736名患者招募,超95%患者来自美国[72] - 2022年4月6日,公司宣布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患者的美国和全球注册性III期试验结果,对完成服药大于7天的受试者保护率100%,P<0.02 [72] - 普克鲁胺可显著降低伴有高风险因素受试者住院/死亡率,保护率100%,P<0.02 [72] - 2021年3月5日及5月18日,公司分别获FDA同意普克鲁胺用于治疗轻中症男性及女性COVID - 19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72] - 2021年4月25日,公司完成美国首名患者招募及给药[72] - 2021年7月19日,针对轻中症患者的美国和全球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获ANVISA批准[72] - 2021年5月18日,公司获FDA同意针对住院患者的美国、中国和全球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74] - 2021年9月1日,针对住院患者的临床试验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74] - 2021年9月22日,针对住院患者的临床试验获ANVISA有条件批准[74] - 2021年6月15日,公司宣布治疗COVID - 19轻中症患者的中国、巴西和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分别于5月27日及6月11日获巴西国家研究和伦理委员会及ANVISA正式批准[74] - 2021年7月16日,巴拉圭授予普克鲁胺EUA用于治疗COVID - 19住院患者,Barrio Obrero医院25名患者中18名(72%)入院基线分数为5分,7名(28%)为6分[82] - Barrio Obrero医院25名患者经14天给药后,22名病情缓解,1人死亡,死亡率4% [82] - 普克鲁胺用于前列腺癌及AR + 乳腺癌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分别于2011年及2017年被认定为“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82] - 公司2010年4月开始普克鲁胺临床前研究,2015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在中国进行普克鲁胺用于mCRPC的I期至III期临床试验[82] - 公司2016年及2017年在中国完成普克鲁胺用于mCRPC的I期及II期临床试验[82] - 公司2018年5月在中国开始普克鲁胺用于mCRPC的III期临床试验[82] - 截至2020年8月4日,公司完成普克鲁胺用于治疗mCRPC的III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82] - 公司计划2022年基于对整体存活率(OS)的主要终点最终分析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普克鲁胺NDA [82] - 普克鲁胺与阿比特龙联合治疗mCRPC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2月24日完成718名患者招募[84] - 普克鲁胺美国I期临床试验于2019年5月完成[84] - 2020年7月16日,公司在美国完成普克鲁胺治疗mCRPC的II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84] - 普克鲁胺联合用药治疗AR + 转移性乳腺癌的Ic期试验于2021年8月25日完成患者招募[84] - 截至报告日期,普克鲁胺在中国及美国推进至II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扩大至COVID - 19[107][108] - 截至报告日期,普克鲁胺就治疗住院COVID - 19患者获巴拉圭EUA并在若干医院使用,已观察到初步积极治疗效果[120][123] - 截至报告日,普克鲁胺获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州及利比里亚卫生部授予的EUA,用于住院新冠患者治疗[120][123] - 2022年3月,普克鲁胺获加纳共和国卫生部授权使用[120][123] 福瑞他恩临床试验进展 - 2021年9月8日福瑞他恩于中国开展的治疗AGA的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有统计学显著性及临床意义[53] - 2021年11月24日福瑞他恩治疗男性AGA患者的关键性试验(III期临床试验)的IND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同意,其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AGA的外用AR拮抗剂[53] - 2022年3月4日福瑞他恩治疗女性AGA的中国II期临床试验完成160名患者入组[56][58] - 2020年12月29日,福瑞他恩在中国完成针对AGA男性患者II期临床试验120名患者的招募[86][89] - 2021年9月8日,福瑞他恩中国治疗AGA男性患者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86][89] - 2021年11月24日,福瑞他恩治疗AGA男性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IND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同意[86][89] - 2022年2月28日,福瑞他恩治疗男性AGA患者的美国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87][89] - 2021年4月16日,福瑞他恩凝胶治疗痤疮的I/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完成首批患者招募并给药[92][95] - 2022年1月24日,福瑞他恩凝胶治疗痤疮II期临床试验完成中国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92][95] - 截至报告日期,福瑞他恩在中国开展治疗男性AGA患者III期临床试验、治疗女性AGA患者II期临床试验及福瑞他恩凝胶治疗痤疮II期临床试验[107][108] ALK - 1相关临床试验进展 -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公布中国台湾ALK - 1抗体及PD - 1单克隆抗体Nivolumab联合疗法治疗晚期HCC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20名可评估受试者中8名(40.0%)观察到部分缓解(PR)[60] - 2021年2月11日FDA许可ALK - 1抗体及Nivolumab联合疗法用于二线治疗晚期HCC的跨区域II期临床试验的IND申请[60] - 2021年11月2日ALK - 1抗体联合KN046在中国台湾进行的治疗晚期或难治性实体瘤的Ib/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60][61] - ALK - 1抗体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两项I期临床试验由辉瑞在美国、意大利、韩国和日本完成,公司在台湾开展的ALK - 1抗体联合PD - 1单克隆抗体Nivolumab治疗转移性HCC的II期临床试验,20名可评估受试者中8名(40.0%)观察到部分缓解,预计最后一名患者2022年6月出组[99] - 2020年7月30日,公司与江苏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订立合作协议,全球共同开发PD - L1/CTLA - 4双特异性抗体KN046及ALK - 1单克隆抗体的联合疗法[99] - 2021年2月18日,公司宣布ALK - 1单克隆抗体联合Nivolumab用于二線治疗晚期HCC的全球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的IND申请获FDA同意;2021年10月9日,该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批准[99] - 截至报告日期,ALK - 1推进至临床II期,联合KN046治疗晚期或难治性实体肿瘤的Ib/II期临床试验已开始患者入组及给药[110][112] GT20029临床试验进展 - 2021年2月1日,公司宣布GT20029用于AGA及痤疮适应症的IND申请获CDE受理,其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外用PROTAC药物[63] - 2021年4月15日,GT20029用于AGA及痤疮适应症的IND获国家药监局CDE批准[63] - 2021年7月13日,GT20029在美国用于治疗AGA及痤疮的IND获FDA许可[63] - 2021年7月28日,GT20029中国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批受试者入组及给药[63] - 2022年2月1日,GT20029治疗AGA及痤疮美国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及给药[63] - 2021年4月14日,GT20029用于AGA及痤疮适应症的IND申请获CDE批准,它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外用PROTAC药物[102] - 2021年7月13日,GT20029在美国用于治疗AGA及痤疮的IND获FDA许可[102] - 2021年7月28日,GT20029临床试验完成首批受试者招募及给药[102] - 2022年2月1日,GT20029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并完成给药[102] 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进展 - 2021年10月21日,PD - L1/TGF - ß双靶点抗体(GT90008)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批准[63] - 2019年8月迪拓赛替获国家药监局IND批准,2021年2月18日录得首例患者招募[104] - 2020年2月GT1708F获国家药监局IND批准,11月27日录得首例患者招募,11月23日在美国获IND批准[104] - 2020年8月20日,公司与Gensun Biopharma Inc.订立独家许可协议,获得在大中华区进行PD - L1/TGF - ß双靶点抗体研究、开发等的独家许可[102] - 2021年10月21日,PD - L1/TGF - ß双靶点抗体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批准[104] 普克鲁胺商业化合作 - 公司与复星医药就普克鲁胺在
开拓药业-B(09939)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7 12:22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产生任何收益[12] - 公司经调整亏损从2020年同期的1.637亿元增加至2.999亿元,增幅为83.2%[12] - 公司2021年上半年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3.258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954亿元增加[9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050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450万元增加133.6%,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和利息收入增加[9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销成本为人民币620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360万元增加,主要由于销售和营销团队的扩展[9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4958.6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4501.6万元增加10.2%,主要由于员工福利开支和其他行政开支增加[103]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员工福利开支(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3168.4万元,占行政开支总额的63.9%[1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水电费及办公开支为人民币812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587.8万元增加,主要由于员工增加和办公面积扩大[103]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人民币258.4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122.9万元增加[1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其他行政开支为人民币719.8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351.1万元增加,主要由于维修及维护开支和专业咨询开支增加[103]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5.0百万元增加10.2%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9.6百万元,主要由于雇员福利开支增加18.0百万元[104] - 公司研发成本由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48.4百万元增加90.2%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82.2百万元,主要由于临床研究开支增加103.6百万元[111] - 公司普克鲁胺的研发成本由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6.1百万元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92.1百万元[110] - 公司福瑞他恩的研发成本由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6.7百万元减少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4.6百万元[110] - 公司ALK-1的研发成本由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5.6百万元减少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7.7百万元[110] - 公司临床研究开支占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成本的56.1%,达到158,176千元[109] - 公司已使用材料及耗材开支占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成本的16.5%,达到46,687千元[109] - 公司雇员福利开支(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占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成本的15.7%,达到44,322千元[109] - 公司第三方合约费用占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成本的7.8%,达到22,063千元[109] - 公司其他收益为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0百万元,主要由于外汇收益净额[117] - 公司净亏损从2020年6月30日的1.954亿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3.258亿人民币,增幅为66.7%[118] - 公司财务成本从2020年6月30日的200万人民币减少至2021年6月30日的140万人民币,降幅为28.5%[11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0年12月31日的10.656亿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12.329亿人民币,增幅为1.673亿人民币[129] - 公司已动用的银行融资为1.377亿人民币,未动用的银行融资为1.123亿人民币[130]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为28.3%,临床人员占比为18.4%,两者合计超过50%[127] - 公司经调整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从2020年6月30日的1.636亿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2.998亿人民币[125] - 公司员工总数为272人,其中核心管理层占比3.3%[127] - 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也未进行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13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31.8百万元,主要包括经营所用现金人民币430.9百万元、已付借款利息人民币3.6百万元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人民币2.7百万元[13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43.8百万元,主要包括购买定期存款人民币322.1百万元、购买金融资产人民币135.6百万元及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人民币45.6百万元[13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842.2百万元,主要包括发行股份所得款项人民币952.0百万元(约11.6亿港元)[13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人民币166,646千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231,979千元[133]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流动资产净值从2020年底的人民币1,251.3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1,852.7百万元,主要由于认购事项获得现金净额约11.6亿港元及存货增加至人民币26.1百万元[140]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2,748.5%,较2020年底的838.9%大幅提升[145]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为5.7%,较2020年底的11.8%显著下降[145]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长期银行借款为人民币98.5百万元,以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及在建工程作为抵押[142] - 公司长期银行借款余额为人民币98.5百万元,其中部分由土地使用权、楼宇及在建工程抵押[148] - 公司无短期银行借款[148] - 公司资产抵押涉及长期借款人民币98.5百万元[149] - 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以美元及港元计值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银行定期存款[159] - 公司利率风险主要来自按固定利率计值的借款,截至2021年6月30日,借款按固定利率计值[160]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852.7百万元,能够满足财务承担并资助研发活动[166] - 公司预计利率变动不会对计息资产产生重大影响,因为预计银行存款利率不会有显著变化[160] - 公司预计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产品相关的信用风险不显著[165] - 公司使用预期信用亏损模式估计信用亏损,截至2021年6月30日,无贸易应收款项结余[16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324,401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193,462千元人民币增加了67.7%[16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282,180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148,375千元人民币增加了90.2%[16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总资产为2,400,919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1,851,475千元人民币增加了29.7%[17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32,865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1,065,588千元人民币增加了15.7%[17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0,505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4,497千元人民币增加了133.6%[16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销成本为6,155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3,595千元人民币增加了71.2%[16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49,586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45,016千元人民币增加了10.2%[16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基本及稀释每股亏损为0.93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0.72元人民币增加了29.2%[16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为478,295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430,859千元人民币增加了11.0%[17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流动负债为69,951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169,333千元人民币减少了58.7%[17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亏损为325,821千元人民币[17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发行股份所得款项为951,972千元人民币[17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所用现金净额为431,776千元人民币[17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所用现金净额为243,785千元人民币[17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所得现金净额为842,207千元人民币[17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66,646千元人民币[17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31,979千元人民币[17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添置使用权资产为537千元人民币[179]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确认受限制股份单位开支为25,965千元人民币[179] 研发与临床试验 - 公司研发成本从2020年同期的1.484亿元增加至2.822亿元,增幅为90.2%[12] - 公司专注于雄激素受体相关疾病的治疗,致力于成为创新疗法的研发和商业化领导者[14] - Proxalutamide(GT0918)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正在进行针对COVID-19患者的III期多区域临床试验[15] - 普克鲁胺在巴拉圭获得全球首个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COVID-19住院患者[17][18] - 普克鲁胺在印度及28个非洲国家的商业化与上海复星医药签订许可协议[17][18] - 普克鲁胺在印度尼西亚的商业化与PT Etana Biotechnologies Indonesia签订许可协议[17][18] - 福瑞他恩在中国完成雄激素性脱发适应症的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19][20] - 福瑞他恩预计在2021年第四季度启动男性受试者III期临床试验及女性受试者II期临床试验[19][20] - ALK-1在美国进行II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用于肝细胞癌的二线联合疗法[22][25] - 公司正在中国、美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24][27] - 公司已采取措施减轻COVID-19疫情对临床试验的影响,包括通过快递提供研究药物[24][27] - 普克鲁胺(GT0918)在2021年8月25日完成转移性乳腺癌联合疗法的患者入组[29] - 普克鲁胺(GT0918)在2021年9月8日公告达到雄激素性脱发的主要终点[29] - 福瑞他恩(KX-826)在2021年7月7日获美国FDA同意开展雄激素性脱发临床试验[29] - 福瑞他恩(KX-826)在2021年4月16日完成痤疮的首批患者入组给药[29] - ALK-1(GT90001)在2021年2月18日获美国FDA批准开展转移性肝细胞癌二线疗法临床试验[29] - GT20029在2021年7月28日完成首批患者给药[29] - GT20029在2021年7月8日获得美国临床许可[29] - GT90008在2021年8月16日获得中国IND受理[29] - 公司已开发出七种临床阶段药物,并在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临床试验批准[31] - 普克鲁胺在巴西轻中症患者IIT中,男性患者的住院率和30天内死亡率分别为2%和0%,对照组为26%和1%[34] - 普克鲁胺在巴西轻中症患者IIT中,女性患者的住院率、ICU使用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和30天内死亡率分别为1.7%、0%、0%和0%,对照组为17.1%、8.6%、5.7%和2.9%[35] - 普克鲁胺在巴西住院患者IIT中,28天内的康复出院率、死亡率和康复中位天数分别为85.5%、11.0%和5天,对照组为47.3%、49.4%和10天[37] - 普克鲁胺能够将住院新冠患者的死亡风险率降低78.0%,康复中位天数可缩短5天[37] - 公司获得美国FDA批准进行普克鲁胺治疗轻中度COVID-19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预计招募668名患者[41] - 公司获得美国FDA批准进行普克鲁胺治疗住院COVID-19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预计招募1,030名患者[41] - 公司获得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批准进行普克鲁胺治疗轻中度COVID-19男性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预计招募724名患者[43] - 公司与复星医药签订普克鲁胺在印度及28个非洲国家治疗COVID-19的许可协议[45] - 公司与Etana签订普克鲁胺在印度尼西亚治疗COVID-19的许可协议,将获得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45] - 巴拉圭国家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部授予普克鲁胺EUA,用于治疗COVID-19住院患者,初步结果显示25名患者中22人病情缓解,死亡率4%[46] - 公司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普克鲁胺治疗住院COVID-19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41] - 公司获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相关机关批准进行普克鲁胺治疗轻中度COVID-19男性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43] - 普克鲁胺用于mCRPC的III期临床试验在2020年8月4日完成患者招募,计划2021年提交NDA[52] - 普克鲁胺与阿比特龙联合用药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18年获批,计划2021年完成患者招募[52] - 普克鲁胺美国II期临床试验于2020年7月16日完成患者招募,计划2021年完成试验[52] - 福瑞他恩用于雄激素性脱发的II期临床试验于2021年9月8日完成并达到主要终点,计划2021年第四季度启动III期临床试验[56] - 福瑞他恩用于痤疮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1年4月16日完成首批患者招募并成功给药[56] - ALK-1抗体GT90001与PD-1单抗Nivolumab联合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在台湾进行,2020年12月9日公布初步数据,20名可评估患者中8名(40%)达到部分缓解[58] - ALK-1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意大利、韩国和日本完成,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台湾进行,初步数据显示20名可评估患者中有8名(40%)观察到部分缓解[59] - ALK-1单克隆抗体GT90001联合Nivolumab用于二线治疗晚期HCC的全球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的IND申请已获美国FDA批准[60][61] - 公司与江苏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在全球共同开发PD-L1/CTLA-4双特异性抗体KN046及ALK-1单克隆抗体GT90001在多種實體瘤的聯合療法[62][64] - 迪拓赛替(GT0486)的IND申请于2019年8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并于2021年2月18日完成首例患者招募[63] - Hedgehog/SMO抑制剂(GT1708F)的IND申请于2020年2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并于2020年11月27日完成首例患者招募,同时于2020年11月23日获美国FDA批准[63] - AR-PROTAC化合物(GT20029)的IND申请于2021年4月14日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并于2021年7月28日完成首批受试者招募及给药,同时于2021年7月13日获美国FDA批准[66][67][70] - PD-L1/TGF-β(GT90008)的IND申请于2021年8月16日获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预计于2021年第四季度取得临床试验批准[69][72] - 公司通过开发核心产品Proxalutamide和Pyrilutamide,积累了AR相关技术,并建立了领先的AR技术平台[76] - 公司通过引进和开发核心产品ALK-1,逐步建立并扩展了生物药物领域的研发能力,并推进ALK-1至II期临床试验[77] - PROTAC技术平台用于开发针对AR及其他靶点的化合物,旨在满足全球未满足的医疗需求[7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2.822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484亿元增长90.2%[83] - 公司已建立由16名成员组成的销售及营销团队,并任命陆群博士为首席技术官,韩家文博士为商务副总裁[84][86] - 公司计划使用苏州和平湖的自有生产设施生产普克鲁胺和福瑞他恩的原料药及最终产品,并与CDMO公司合作扩展普克鲁胺产能[85][87] - 公司正在开发c-Myc抑制剂、基于PROTAC平台的其他靶点化合物以及ALK-1/VEGF双特异性抗体等潜在在研药物[80] - 公司已建立一体化研发平台,涵盖从药物发现至临床试验的全流程,并积累了AR信号通路、分子设计和PK/PD建模领域的专业知识[80] - 公司正在探索ALK-1与KN046及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疗法,并引入PD-L1/TGF-β开发多种实体瘤疗法[81] - 公司正在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多项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并采取措施降低COVID-19对临床试验的影响[91][92] - 普克鲁胺已在巴拉圭某些
开拓药业-B(09939)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9 16: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中国临床开发阶段的创新药企业,有六种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7]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Cricket Square [13] - 中国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淞北路20号[13] - 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九龙海港城港威大厦第二座20楼2007室[13] - 2020年5月22日公司正式在联交所挂牌上市[17] - 公司愿景是专注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适应症,探索小分子、大分子联动的新型治疗方法的研产销[151] 在研药物介绍 - 普克鲁胺是有潜力成为同类最佳药物的第二代AR拮抗剂,用于治疗COVID - 19、mCRPC及AR + 转移性乳腺癌[7] - 福瑞他恩是一种AR拮抗剂,开发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和痤疮[7] - ALK - 1抗体是新的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全球新生物靶点,用于治疗转移性HCC及各种实体瘤,2018年获辉瑞全球独家许可[7] - 迪拓赛替是PI3K/mTOR信号途径抑制剂和第二代mTOR抑制剂,用于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及HCC等转移性实体瘤[7] - Hedgehog/SMO抑制剂是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用于治疗白血病及BCC [9] - AR - PROTAC化合物是外用AR - PROTAC化合物,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及痤疮[9] - 公司已开发出6种临床阶段在研药物,涵盖COVID - 19、前列腺癌等疾病领域[17] - 临床阶段在研药物包括一种III期小分子、一种II期小分子、一种II期单克隆抗体、一种I期mTOR抑制剂、一种I期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及一种I期AR - PROTAC化合物[52] - 普克鲁胺(GT0918)是有潜力成为同类最佳药物的第二代AR拮抗剂,用于治疗COVID - 19、mCRPC及AR + 转移性乳腺癌[52] 药物临床试验进展 - 2020年8月4日公司完成普克鲁胺作为单药疗法用于治疗mCRPC的III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36] - 2020年8月20日公司子公司与Gensun签订独家许可协议[36] - 2020年8月20日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非住院患者临床试验在巴西录得首例患者招募[36] - 2020年9月17日公司获得福瑞他恩凝胶配方用于治疗痤疮适应症的IND申请批准[36] - 2020年11月30日公司计划补充招募168名非住院女性患者进行COVID - 19临床试验[36] - 2020年12月29日公司完成福瑞他恩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适应症的II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38] - 2021年1月10日普克鲁胺治疗轻中度症状非住院男性患者临床试验显示可抑制病情转变且短期口服安全,女性患者中期结果显示也可抑制病情转变,普克鲁胺组男性无住院,女性住院率1.7%,对照组男性住院率27.3%、ICU使用率14.1%、机械通气使用率10.2%、死亡率1.6%,女性住院率17.1%、ICU使用率8.6%、机械通气使用率5.7%、死亡率2.9%[38] - 2021年1月15 - 17日公司发布ALK - 1抗体GT90001联合PD - 1单克隆抗体Nivolumab二線治疗晚期HCC的II期临床试验中期数据,20名可评估患者中8名(40.0%)观察到部分缓解,ORR为40.0%[38] - 2021年1月28日,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获巴西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并获巴西政府医疗资源配置支持,试验获加速审查[40] - 2021年2月1日,GT20029用于雄激素性脱发及痤疮适应症的IND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是全球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外用PROTAC药物[40] - 2021年2月11日,GT90001联合PD - 1单克隆抗体Nivolumab用于二线治疗晚期HCC的全球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的IND申请获美国FDA批准[40] - 2021年2月22日,巴西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完成约588名患者招募,实际招募590名患者[40] - 2021年3月5日,普克鲁胺用于治疗轻中度症状男性COVID - 19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获美国FDA批准[40] - 2021年3月11日,普克鲁胺治疗COVID - 19重症患者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第14天达到主要终点,普克鲁胺组WHO COVID - 19等级量表从基线5.663降至1.653,下降4.01,对照组从5.618降至5.368,下降0.25,p值<0.0001[42] - 普克鲁胺可降低92%患者死亡风险(3.7%对比47.6%),缩短住院时间中位数9天(5天对比14天)[42] - 2021年4月14日,GT20029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及痤疮适应症的IND申请获中国CDE批准[42] - 2021年4月16日,福瑞他恩凝胶用于治疗痤疮的临床试验在中国完成首批患者招募并成功给药[42] - 2021年4月25日,普克鲁胺用于治疗COVID - 19轻中症男性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完成首名患者招募及给药[42] -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中国预计2021年提交NDA申请[50] - 联合阿比特龙治疗mCRPC中国预计2021年完成患者入组[50] - mCRPC美国预计2021年完成II期临床试验[50] - 雄激素性脱发中国于2020年12月已完成患者入组[50] - 痤疮中国已完成首批患者入组[50] - 联合PD - 1治疗转移性中国台湾HCC(2L)中期数据于2021年1月ASCO GI发布[50] - COVID - 19(住院病人)巴西于2021年3月11日公布初步分析结果[50] - 公司计划扩充招募168名女性患者进行COVID - 19临床试验[55][56] - 男性患者COVID - 19临床试验中,普克鲁胺组住院率、ICU使用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和30天内死亡率分别为0%、0%、0%和0%,对照组分别为27.3%、14.1%、10.2%和1.6%[55][56] - 女性患者COVID - 19临床试验中,截至2021年1月7日,普克鲁胺组住院率、ICU使用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和30天内死亡率分别为1.7%、0%、0%和0%,对照组分别为17.1%、8.6%、5.7%和2.9%[55][56] - 2021年2月22日,巴西COVID - 19重症患者临床试验完成588名患者(实际招募590名)的招募[58] - 治疗COVID - 19重症患者临床试验中,普克鲁胺在第14天达到主要终点,WHO COVID - 19等级量表下普克鲁胺组由5.663的基线降低4.01至1.653,对照组由5.618的基线降低0.25至5.368,p值<0.0001[58] - 普克鲁胺可降低92%患者死亡风险(3.7%对比47.6%)[58] - 普克鲁胺可缩短住院时间中位数9天(住院时间中位数5天对比14天)[58] - 公司于2010年4月开始普克鲁胺的临床前研究,2015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在中国进行普克鲁胺用于mCRPC的I期至III期临床试验[60] - 公司分别于2016年及2017年在中国完成普克鲁胺用于mCRPC的I期及II期临床试验,2018年5月开始III期临床试验,2020年8月4日完成患者招募,计划2021年提交NDA[60] - 公司2018年获CDE批准进行普克鲁胺与阿比特龙联合用药治疗mCRPC的III期临床试验,计划2021年完成患者招募[60] - 2020年7月16日,公司在美国完成普克鲁胺治疗mCRPC的II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计划2021年完成II期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于2019年5月完成[60] - 公司正在进行普克鲁胺结合依西美坦、来曲唑及氟维司群对AR+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Ic期临床试验[62] - 公司于2011年7月开始福瑞他恩的临床前研究,分别于2018年4月及6月在中国及美国取得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IND批准[62] - 公司于2018年12月在中国及2019年1月在美国开始福瑞他恩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I期临床试验[62] - 2020年12月29日,公司完成招募120名患者参加在中国进行的福瑞他恩II期临床试验,预期2021年发布数据并开始准备III期临床试验[62] - 2020年8月3日,公司在美国完成福瑞他恩Ib期临床试验,预期2021年上半年确定临床研究报告及发布数据[62] - 2020年6月20日,苏州开拓与京东健康就福瑞他恩在京东大药房的销售及营销订立框架协议[62] - 2020年9月17日,公司从国家药监局获得福瑞他恩(KX - 826)凝胶配方用于治疗痤疮适应症的IND申请批准[64] - 2021年4月16日,福瑞他恩凝胶用于治疗痤疮的I/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完成首批患者招募并成功给药[64] - 2018年,公司自辉瑞取得全球独家许可,开发并商业化ALK - 1用于肿瘤适应症[6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在20名可评估患者中,8名患者(40.0%)观察到部分缓解(PR),ORR为40.0% [66][68] - 2021年2月18日,公司宣布ALK - 1单克隆抗体GT90001联合Nivolumab用于二线治疗晚期HCC的全球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的IND申请获美国FDA批准[66][68] - 2019年8月,公司从国家药监局收到迪拓赛替(GT0486)的IND批准,并于2021年2月18日录得首例患者招募[66][69] - 2020年2月,公司就GT1708F获得国家药监局的IND批准,并于2020年11月27日录得首例患者招募[72] - 2020年11月23日,公司在美国获得GT1708F的IND批准[72] - GT20029用于雄激素性脱发及痤疮适应症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许可,是全球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外用PROTAC药物[72] - 公司正在准备GT20029于美国的IND申请[7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研发成本从2.14亿人民币增至3.288亿人民币,增幅53.6%[2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为13.89亿人民币,包括已动用银行信贷2.185亿人民币,未动用银行信贷1.01亿人民币[25] - 研发成本从2019年的人民币2.1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币3.288亿元,增长率53.6%[26] - 2020年其他收入为人民币2513.4万元,2019年为人民币1901.8万元[28] - 2020年营销成本为人民币862.8万元,2019年为人民币33.6万元[28] - 2020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7706.3万元,2019年为人民币3276.3万元[28] - 2020年经营亏损为人民币5.04851亿元,2019年为人民币2.28687亿元[28] - 2020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人民币5.08228亿元,2019年为人民币2.32577亿元[28] - 2020年年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5.08301亿元,2019年为人民币2.32577亿元[28] - 2020年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4.30859亿元,2019年为人民币3.32763亿元[30] - 2020年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4.20616亿元,2019年为人民币2.20613亿元[30] - 2020年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5.07934亿元,2019年为人民币3.69664亿元[30] - 2020年公司录得其他收入2510万元,较2019年的1900万元增加32.2%[87][88] - 2019年和2020年公司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2.326亿元和5.083亿元[87][88] - 2019年和2020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2.201亿元和4.594亿元[87][88] - 2019年和2020年公司营销成本分别为30万元和860万元[87][88] - 2019年和2020年公司行政开支分别为3280万元和7710万元[87][88] - 2019年和2020年公司研发成本分别为2.14亿元和3.288亿元[87][88] - 2019年和2020年公司其他亏损分别为60万元和1.155亿元[87][88] - 2019年和2020年公司财务成本分别为390万元和340万元[87][88] - 公司目前无获批商业销售的药物,2020年未从药物销售产生收益[87][88] - 其他收入从2019年的1900万元增加610万元或32.2%至2020年的2510万元[90] - 营销成本从2019年的30万元增加至2020年的860万元,2020年底销售及营销团队有14名成员[90] - 2020年雇员福利开支(含股份薪酬开支)为3186.7万元,占行政开支41.4%;2019年为795.5万元,占24.3%[95] - 2020年水电费及办公开支为1031.8万元,占行政开支13.4%;2019年为660.9万元,占20.2%[95] - 2020年折旧及摊销为325.9万元,占行政开支4.2%;2019年为211.1万元,占6.4%[95] - 2020年上市开支为2076.1万元,占行政开支26.9%;2019年为1251.2万元,占38.2%[95] - 2020年其他行政开支为1085.8万元,占
开拓药业-B(09939)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25 17:2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人民币148,375千元,同比增长66%[12] - 公司2020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45,016千元,同比增长272%[12]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95,447千元,同比增长98%[12] - 公司2020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人民币4,497千元,同比增长11%[12] - 公司2020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为人民币973千元,同比下降931%[12]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195.4百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98.5百万元增加98.3%[40]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调整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163.7百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95.5百万元增加71.4%[40]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分销及营销成本为人民币3.6百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零增加3.6百万元[40]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为人民币4.5百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4.1百万元增加10.7%[44]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行政开支为人民币45.0百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12.1百万元增加271.6%[45]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上市开支为人民币20.8百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3.0百万元增加582.6%[45]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雇员福利开支(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13.6百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2.9百万元增加358.8%[45]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水电费及办公开支为人民币5.9百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3.6百万元增加64.6%[45]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行政开支为人民币3.5百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1.3百万元增加161.8%[45] - 公司研发成本从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9.4百万元增加至2020年同期的148.4百万元,增长65.9%[57] - 公司净亏损从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98.5百万元增加至2020年同期的195.4百万元,增长98.4%[58] - 财务成本从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百万元增加至2020年同期的2.0百万元,增长73.2%[58] - 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1.6368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9546.2万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4] - 公司2020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93,46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101] - 公司2020年上半年累计亏损为614,526千元人民币[105]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基本每股亏损为0.72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0.43人民币有所扩大[198]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195,447,000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98,505,000人民币有所增加[198] 研发进展 - 公司主要药物普克鲁胺正在中国进行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14] - 公司主要药物普克鲁胺正在美国进行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14] - 公司正在中国、美国、巴西及中国台湾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并采取措施减轻COVID-19对临床试验的影响,包括通过快递提供研究药物和安排患者在其他医疗中心进行检查[2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部分进行中试验的新患者招募略有推迟,但预计不会严重偏离药物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计划[21] - 公司产品管线包括风险平衡且多元化的在研药物,战略性地专注于主要癌症及其他AR相关疾病[21] - 普克鲁胺(GT0918)作为第二代AR拮抗剂,正在中国进行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并在美国进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试验[22] - 普克鲁胺(GT0918)在巴西进行COVID-19的临床试验[22] - ALK-1(GT90001)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正在进行肝癌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包括单药治疗或与KN046(PD-L1/CTLA-4)联合治疗[22] - 迪拓赛替(GT0486)作为mTOR激酶抑制剂,正在中国进行转移性实体瘤的临床试验[22] - GT20029作为AR降解剂(PROTAC),预计在2020年第四季度提交新药研究申请,用于前列腺癌及AR相关疾病[22] - GT90008作为PD-L1/TGF-β双靶点抗体,正在进行多类实体瘤的临床试验[22] - 公司已开发出五种在研药物,并在中国、美国、巴西及台湾获得临床试验批准[24] - 普克鲁胺(GT0918)用于治疗mCRPC和AR+转移性乳腺癌,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计划在2020年第四季度提交NDA申请[24] - 普克鲁胺与阿比特龙联合用药作为mCRPC的一线联合疗法,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26] - 普克鲁胺在美国的II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已于2020年7月16日完成[26] - 普克鲁胺结合依西美坦、来曲唑及氟维司群用于AR+转移性乳腺癌的Ic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已于2020年6月完成[26] - 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开拓与Applied Biology签订协议,进行普克鲁胺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并于2020年8月20日在巴西录得首例患者招募[26] - 福瑞他恩 (KX-826) 预计在2020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启动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29] - 福瑞他恩 (KX-826) 的Ib期临床试验于2020年8月3日在美国完成,预计在2020年第四季度发布数据[29] - 福瑞他恩凝胶配方用于治疗痤疮的IND申请于2020年9月17日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在2021年第一季度启动患者招募[29] - ALK-1 (GT90001) 的II期临床试验与Nivolumab联合用于治疗转移性HCC,预计在2021年发布数据[31] - 迪拓赛替 (GT0486) 的IND申请于2019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在2020年第四季度启动患者招募[34] - Hedgehog/SMO抑制剂 (GT1708F) 的IND申请于2020年2月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在2020年第四季度启动患者招募[34] - 公司计划在2020年第四季度向美国FDA提交GT1708F用于BCC适应症的IND申请[34] - 公司研发支出在2020年上半年达到1.4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38] - 公司已建立一体化研发平台,支持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的全流程[38] - 公司成功将普克鲁胺推进至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并扩展其适应症至转移性乳腺癌[38] - 公司与Gensun签订独家许可协议,获得GS19 PLB-1C化合物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权利[36] - 公司正在开发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AR降解剂,处于发现阶段[36] - 公司开发的双靶点抗体PD-L1和TGF-β具有治疗多种实体瘤的潜力,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宫颈癌[36] - 公司与北京大学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开发c-Myc抑制剂[36] - 公司研发团队由资深科学家领导,拥有数十年药物研发及商业化经验[38] - 普克鲁胺的研发成本从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4.7百万元增加至2020年同期的76.1百万元[54] - 福瑞他恩的研发成本从2019年的8.0百万元增加至2020年的16.7百万元[54] - 临床研究开支从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7,727千元增加至2020年同期的54,531千元,增长14.2%[53] - 材料及耗材开支从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134千元增加至2020年同期的40,371千元,增长262.6%[53] - 研发雇员福利开支从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5,950千元增加至2020年同期的31,852千元,增长99.7%[53] - 第三方合约费用从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488千元增加至2020年同期的18,833千元,增长63.9%[53] - 公司计划在中国和美国推进普克鲁胺的临床开发、监管批准及商业化,并扩展其适应症[99] - 公司计划利用辉瑞的全球独家许可开发ALK-1作为潜在的首创药物[99] - 公司计划利用苏州泽璟/Gensun的大中华独家许可开发PD-L1/TGF-β作为潜在的最佳药物[99] 临床试验 - 公司主要药物普克鲁胺正在中国进行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14] - 公司主要药物普克鲁胺正在美国进行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14] - 公司正在中国、美国、巴西及中国台湾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并采取措施减轻COVID-19对临床试验的影响,包括通过快递提供研究药物和安排患者在其他医疗中心进行检查[2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部分进行中试验的新患者招募略有推迟,但预计不会严重偏离药物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计划[21] - 普克鲁胺(GT0918)作为第二代AR拮抗剂,正在中国进行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并在美国进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试验[22] - 普克鲁胺(GT0918)在巴西进行COVID-19的临床试验[22] - ALK-1(GT90001)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正在进行肝癌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包括单药治疗或与KN046(PD-L1/CTLA-4)联合治疗[22] - 迪拓赛替(GT0486)作为mTOR激酶抑制剂,正在中国进行转移性实体瘤的临床试验[22] - GT20029作为AR降解剂(PROTAC),预计在2020年第四季度提交新药研究申请,用于前列腺癌及AR相关疾病[22] - GT90008作为PD-L1/TGF-β双靶点抗体,正在进行多类实体瘤的临床试验[22] - 公司已开发出五种在研药物,并在中国、美国、巴西及台湾获得临床试验批准[24] - 普克鲁胺(GT0918)用于治疗mCRPC和AR+转移性乳腺癌,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计划在2020年第四季度提交NDA申请[24] - 普克鲁胺与阿比特龙联合用药作为mCRPC的一线联合疗法,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26] - 普克鲁胺在美国的II期临床试验患者招募已于2020年7月16日完成[26] - 普克鲁胺结合依西美坦、来曲唑及氟维司群用于AR+转移性乳腺癌的Ic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已于2020年6月完成[26] - 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开拓与Applied Biology签订协议,进行普克鲁胺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并于2020年8月20日在巴西录得首例患者招募[26] - 福瑞他恩 (KX-826) 预计在2020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启动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29] - 福瑞他恩 (KX-826) 的Ib期临床试验于2020年8月3日在美国完成,预计在2020年第四季度发布数据[29] - 福瑞他恩凝胶配方用于治疗痤疮的IND申请于2020年9月17日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在2021年第一季度启动患者招募[29] - ALK-1 (GT90001) 的II期临床试验与Nivolumab联合用于治疗转移性HCC,预计在2021年发布数据[31] - 迪拓赛替 (GT0486) 的IND申请于2019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在2020年第四季度启动患者招募[34] - Hedgehog/SMO抑制剂 (GT1708F) 的IND申请于2020年2月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在2020年第四季度启动患者招募[34] - 公司计划在2020年第四季度向美国FDA提交GT1708F用于BCC适应症的IND申请[34] - 公司计划在中国和美国推进普克鲁胺的临床开发、监管批准及商业化,并扩展其适应症[99] - 公司计划利用辉瑞的全球独家许可开发ALK-1作为潜在的首创药物[99] - 公司计划利用苏州泽璟/Gensun的大中华独家许可开发PD-L1/TGF-β作为潜在的最佳药物[99] 现金及融资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至17.922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12月31日的1.955亿元人民币增加15.966亿元人民币[72] - 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所用现金为1.609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8833.8万元人民币有所增加[74] - 2020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7.928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710.9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74]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303.2万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738.6万元人民币有所增加[7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动用银行融资为2.082亿元人民币,未动用银行融资为1.469亿元人民币[72] - 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22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8964.3万元人民币有所增加[74] - 公司2020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62.2百万元,主要包括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77]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3.0百万元,主要用于苏州工厂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77] - 公司2020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792.8百万元,主要来自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及银行借款[78]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569.1百万元,较2019年底的人民币78.0百万元大幅增加[78] - 公司2020年6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759.1%,较2019年底的154.7%显著提升[86] - 公司2020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为17.3%,较2019年底的33.2%有所下降[86] - 公司2020年6月30日的短期银行借款为人民币108.7百万元,长期银行借款为人民币99.5百万元[82] - 公司2020年6月30日未动用的银行融资为人民币146.9百万元[82]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5.691亿元[95] - 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借款及政府补助为营运资金需求提供资金[95]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有足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满足财务承担并为其研发活动提供资金[95] - 公司2020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92,159千元人民币,较2019年底增长816%[102]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总资产为2,177,123千元人民币,较2019年底增长293%[102] - 公司2020年上半年非流动负债为138,254千元人民币,较2019年底增长236%[102]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权益总额为1,800,794千元人民币,较2019年底增长387%[104] - 公司2020年上半年发行股份所得款项为1,649,903千元人民币[129] - 公司2020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净额为162,225千元人民币[129]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3,032千元人民币[129] - 公司2020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792,803千元人民币[140] - 公司2020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597,546千元人民币[141]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92,159千元人民币[142] - 公司2020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32,976千元人民币[129] - 公司2020年上半年购买无形资产支出为56千元人民币[129] - 公司2020年上半年已付利息为3,313千元人民币[129] 税务及法规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附属公司需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应税收入[186][187] - 公司在香港的附属公司需按16.5%的税率缴纳利得税,但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应课税溢利[185] - 公司在开曼群岛无需缴纳所得税或资本收益税[183] - 本集团的财务资料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149] - 本集团已采纳的新准则和诠释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且无需追溯调整[153][154] - 本集团尚未采纳的新准则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约”,将于2023年1月1日生效[157] -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