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科技(03800)

搜索文档
协鑫科技:低成本高品质助力跨越周期,碳足迹优势有望突显
国泰君安· 2024-05-21 18:02
业绩总结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21.34、30.45、41.04亿元[1] - 公司2022-2026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6,691/34,129/30,400/37,000/42,950百万人民币和16,030/2,510/2,134/3,045/4,104百万人民币[3] 产品技术 - 公司采用硅烷流床法工艺生产,成本优势明显,适用于连续直拉单晶工艺,产品壁垒高企[2] 市场展望 - 公司颗粒硅产品低成本高品质助力跨越周期,有望突显碳足迹优势[1] - 报告中列举了多个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的市场指数[12] - 沪深300、标普500、希腊雅典ASE和澳大利亚标普200是其中的一部分[12] - 日本的日经225、韩国的KOSPI、印度的孟买SENSEX等也在列表中[12]
颗粒硅成本优势或将助力穿越周期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5-14 20:02
业绩总结 - 公司24年一季度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多晶硅料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和研发费用支出增加[1] - 公司颗粒硅产量和销售均价均呈现增长趋势,有效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1] - 公司预计24-26年多晶硅产量和归母净利润将逐年增长,维持目标价1.8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3] - 协鑫科技(3800.HK)的2026年预测营业收入为41848.9亿元,销售成本为29551.3亿元[5] - 2026年预测税后利润为4438.7亿元,ROE预计为8.12%[5] 评级 - 买入评级条件为相对表现超过20%,或公司、行业基本面良好[6] - 行业评级中,跑赢大市的条件为相对表现超过5%,或行业基本面良好[7] 报告声明 - 报告作者为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士,分析员本人或其有联系者并未担任协鑫科技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未持有其任何财务权益[17] - 报告内容不构成个别股票的买卖或交易要约[20] -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力求准确可靠,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公正性及完整性[21] - 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公司书面授权许可,不得引用、转载或传播[22]
协鑫科技2024Q1业绩点评:盈利短期承压,成本优势未来可期
甬兴证券· 2024-05-14 18: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硅料与硅片价格处于下行通道是业绩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 [1] - 颗粒硅与棒状硅价差迅速缩小,一季度价差表现好于预期 [1] - 颗粒硅成本仍有下降空间,公司呼和浩特地区产能仍在产能爬坡期 [1] - 公司研发持续高强度投入,产品品质快速提升 [1] 公司财务数据总结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8.17亿元、346.85亿元、423.36亿元,同比分别-17%、+25%、+22% [2]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6.63亿元、37.93亿元、49.35亿元,同比分别+6%、+42%、+30% [2]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10、8倍 [2]
十年磨一剑,聚焦颗粒硅跨越行业周期
天风证券· 2024-05-09 09: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概况 - 协鑫科技是全球规模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主要有光伏材料及光伏电站两大业务 [7][9] - 公司聚焦颗粒硅核心业务,逐步退出电站业务 [10] - 公司营收及利润波动较大,主要受光伏产业链价格影响 [11][12] 颗粒硅业务 - 全球光伏装机快速增长,但硅料供给相对过剩 [14][15][17][18] - 颗粒硅凭借低成本和高质量优势有望在硅料价格下行周期中脱颖而出 [19][20][21][22][23][24][25][26][27][30] - 公司是颗粒硅龙头,拥有自主研发的高壁垒技术,产能快速扩张 [32][33][34][35] 钙钛矿业务 - 公司通过收购厦门惟华持股协鑫光电,深度推进钙钛矿光伏组件研发 [43][44] - 公司钙钛矿组件效率持续提升,已进入GW级商业运营 [46][47]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87、324、34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5、30、38亿元 [48][49][50][51][52][53]
协鑫科技(0380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59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200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3800.HK[5] - 公司主要经营地点包括美国、香港、苏州、徐州、乐山、包头、中卫[5] 业务发展 - 公司致力于绿色发展,是全球领先的高效光伏材料研发和制造商[6] - 公司在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中,销售硅片收入为11,637,962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下降17.1%[4] - 公司在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中,加工费用为1,389,369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下降50.3%[4] - 公司2023年资产总值为82,768,172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下降3.3%[4] - 公司2023年流动比率为1.57,较2022年增长44.0%[4] 财务表现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3,700,479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下降6.2%[4]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9.47人民币,较2022年下降84.6%[4] - 公司2023年现金分红为14.40亿元人民币,回购注销股票1.385亿股[70] - 公司计划在2024年12月31日年度内回购注销金额不低于6.8亿元人民币[70] 技术创新 - 公司成功实现全球最大尺寸鈣鈦礦单节组件19.04%的转换效率和0.2㎡鈣鈦礦疊層组件26.34%的转换效率[55] - 全球能源转型变革加快,新能源如风光储氢等崛起,人工智能引爆科技圈,协鑫科技致力于推动新能源发展[39] 可持续发展 - 公司秉持"关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使命,致力于打造"零碳鑫世界",并成立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和可持续发展中心[159] - 公司将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理念融入生产运营全过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62] - 公司按照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框架推动气候变化风险管理[162] 风险管理 - 公司的政策风险主要受中国政府政策对光伏能源产业的影响,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产生影响[135] - 公司的信贷风险控制政策包括对需要信贷的客户进行信贷评估[136] - 公司面临利率风险,利率波动可能影响公司的资本支出及融资成本,进而影响经营业绩[138] 公司治理 - 公司的董事会由九名成员组成,包括六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82] - 朱共山先生自2009年9月起担任董事会主席,朱战军先生自2016年4月1日起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199] - 主席负责领导董事会制定公司的企业目标,监督董事会表现和效率,确保遵守规则和法规,以符合公司和股东整体最佳利益的方式行事[199]
协鑫科技首次覆盖报告:颗粒硅、CCZ、钙钛矿三重奏,奏响绿色能源新篇章
甬兴证券· 2024-04-15 00:00
产业链发展 - 公司颗粒硅生产成本已降至35.9元/kg,低于棒状硅近10%[1] - CCZ技术成熟,结合颗粒硅产品将进一步推进降本增效[2] - 钙钛矿作为新的电池技术,效率与量产进展全面领先[2] 业绩展望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8.17亿元、346.85亿元、423.36亿元[3]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63亿元、38.23亿元、49.67亿元[3] 风险提示 -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提示[4] 多晶硅市场分析 - 多晶硅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是需求边际变化带来的供需格局转变,主要来自政策的支持或收紧[11] - 多晶硅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兼具高品质与低成本,能接受周期波动的考验[15] 全球光伏市场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2024年将达到474GW,组件需求在570-620GW之间[14] - 2023年颗粒硅市占率预计超过15%[16] 碳排放与环保政策 - 欧盟境内实施的碳排放规范越来越严格,碳税等碳成本将导致光伏组件成本显著增加[20] - 碳减排方向包括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强金融税收政策支持[27] 公司发展 - 公司全面聚焦颗粒硅,市占率已超过15%[35] - 公司在多晶硅领域持续扩张产能,预计2024年将实现50万吨颗粒硅产能[37]
协鑫科技发展前景可期,宣布股权回购
兴证国际证券· 2024-04-11 00:00
业绩展望 - 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2024-2026年分别为28.56、37.24、48.6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8%、+30.4%、+30.5%[1] - 公司计划2024-2026年进行不低于25亿元的股权回购注销或分红,其中2024年计划回购股票并注销至少6.8亿元[2] 产品和技术研发 - 公司颗粒硅产能扩充,产量大增,同比增长达346%至20.36万吨[3] 财务数据 - 流动资产在2023A至2026E年间呈现下降趋势,从34,691百万元人民币下降至36,903百万元人民币[8] - 应收贸易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在2023A至2026E年间也呈现下降趋势,从17,901百万元人民币下降至16,820百万元人民币[8] - 毛利在2023A至2026E年间逐年增长,从11,692百万元人民币增至14,006百万元人民币[8]
颗粒硅渗透率加速提升,钙钛矿产业化持续突破
民生证券· 2024-04-09 00:00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2007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一直保持在多晶硅产品上的技术领先地位[1]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337.0亿元,同比-8.3%,归母净利润25.10亿元,同比-84.34%;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4.69%/9.87%,同比下降[3] - 公司在光伏材料业务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光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4.86亿元,多晶硅出货量同比增长141%[9] - 公司在光伏电站业务方面持有海外18MW光伏电站和国内133MW光伏电站,2023年海内外售电量共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11] 未来展望 - 公司与隆基签订长单合同,颗粒硅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颗粒硅年产能将提升至50万吨[3] - 钙钛矿电池产业化前景良好,预计2030年钙钛矿新增产能将达到161GW,渗透率将达到30%[18] - 公司光伏材料业务预计2024年收入为236.17亿元,增速为-29.47%[20] - 公司光伏发电业务预计2024年收入为2.18亿元,增速为2%[2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钙钛矿电池领域布局多年,2023年以来多次打破转换效率纪录,2024年实现2平米单结组件稳态效率达到19.04%,叠层组件稳态效率达到26.36%[18][1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可比公司估值处于行业平均水平,PE为12/9倍[24] - 公司颗粒硅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钙钛矿有望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22] 其他新策略 - 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终端需求不及预期是公司面临的风险[25] - 公司2019-2023年期间费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8]
科创驱动,颗粒硅、CCZ、钙钛矿是光伏行业需要的破坏式创新
国盛证券· 2024-04-08 00:00
公司业绩展望 - 公司预计未来营收和净利润将呈现增长趋势,2024-2026年预测营收为310/381/473亿元,净利润为24.45/53.94/88.43亿元[1] - 2024年预计公司的营业收入将从30971百万元增长到47269百万元,增长幅度为52.9%[3] - 2024年预计公司的净利润将从3240百万元增长到11722百万元,增长幅度为262.7%[3] 技术创新 - 公司颗粒硅技术在成本和品质端均具备显著优势,有望开辟新的业务增长曲线[1] - 公司已实现可量产1mx2m的全球最大尺寸钙钛矿单节组件,转换效率分别为19.04%和26.34%,处于行业前列[13] - 颗粒硅、CCZ、钙钛矿是符合光伏第一性原理的破坏式创新技术[9]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预计将从6.6%下降至17.3%[3] - 公司的P/E(市盈率)预计将从12.5下降至3.4[3] - 公司的P/B(市净率)维持在0.7左右[3] 市场趋势 - 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预计达到400GW,2024年继续上行,光伏行业高景气度[33] - 硅料价格在近年持续上涨,但随着硅料产能的释放,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回落至68元/kg[36] - 预计2023-2025年,硅料价格将持续下探,高品质硅料供需情况有望好于市场预期[37]
产能扩张持续推进,颗粒硅渗透率有望提升
国信证券· 2024-03-25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84%[1]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4/327/383亿元,同比-16%/+15%/+17%[4] - 公司硅料产量23.2万吨,颗粒硅20.4万吨,同比+346%[9] - 公司硅片销量51.9GW,同比增长12%[13] - 公司拉晶产能12GW,CCz单晶拉晶技术有望降低非硅成本[14] 用户数据 - 公司颗粒硅市占率17.3%,同比增长9.8pcts[11] - 公司颗粒硅市占率为17.3%,同比增长9.8个百分点[26]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363/32683/38302亿元,同比-16%/+15%/+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25.9/34.5亿元,同比-20%/+29%/+33%[30] - 公司2024年硅料业务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3.8亿元,2025年预计为30.4亿元,2026年预计为38.7亿元[3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决定退出棒状硅经营,专注于颗粒硅研发[16] - 公司将彻底退出多晶硅西门子法棒状硅经营领域,专注于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技术研发与生产[2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决定退出棒状硅经营,专注于颗粒硅研发,出售新疆戈恩斯股权,确认交易亏损约39亿元[16] - 新疆戈恩斯拟启动定向减资程序,向股东分派股息,预计公司收回54.66亿元现金,确认交易亏损39.74亿元[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