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科技(03800)

搜索文档
协鑫科技20250330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伏行业、新能源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化工行业 - **公司**:协新科技、隆基、中环、新华半导体、携心光电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协新科技财务状况 - 2024年收益151亿,较2023年的337亿下降55%;毛利2024年亏损25亿,2023年为116亿;毛利率2024年为 - 16.6%,2023年为34.7%;EBITDA2024年为140亿,2023年为126亿;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024年亏损47.5亿,2023年盈利25亿;每股基本盈利2024年亏损17.97分,2023年盈利9.47分[2] - 2024年底总资产748亿,较2023年的827亿下降9.5%;总负债2024年底为325亿,2023年底为344亿,下降5%;资产负债率2024年底国际准则为43.5%,国内准则为39.8%,2023年底为41.6%[3] 协新科技经营情况 - **颗粒硅业务**:2024年颗粒硅产量26.9万公吨,出货量28.1万公吨,对外出货量26.6万公吨;硅片代工2024年有效产量21257片,代工产量12000片[4] - **市场情况**:全球光伏市场复合增长率缓慢增加,预计2025年全球组件出货量上升到650GW以上;全球硅料库存从2023年Q4的接近35万吨下降到现在的接近25万吨[5][6] - **降本情况**:2024年N型时代来临,公司用纯颗粒硅生产的品质提升,成本降低,Q4时成本为28元,Q1已降至27元[8][9] - **产品质量**:公司对901AS产品的金属杂质控制不断收窄,着陆标准从年初的150降到现在的100,内控线已收窄到70%;产品断线率下降了接近4%[10][11][13] - **市场份额**:公司市场实际占有率已达接近25.7%,头部集中度高,top5集中度超过85%,隆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8%[14] 携心光电钙钛矿产业进展 - **效率提升**:钙钛矿单节效率从2009年的3%提升到现在的26.8%,与晶硅的叠层组件效率已达34.6%,比晶硅单节效率提升了7.3个百分点[16] - **成本下降**:若实现35%的组件效率,组件端可降本20%,人工、土地和支架等方面可降本40%以上[17] - **稳定性认证**:2023年获得TUV莱茵的IEC - 61215全套认证,今年进行三倍加严测试,进展顺利[18] - **研发手段**:导入AI加速研发,可带来技术迭代的加速[19] 协新科技新材料领域进展 - **创新思路**:在颗粒硅上下游进行材料创新布局,同时布局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等第二曲线方向[21][22] - **进入逻辑**:选择新能源、电子信息、化工三大行业,是因为行业有新产业亮点,且公司熟悉相关材料技术[22] - **具体布局**:成立全球轨迹材料研究总院,开展项目制快流程,加强科研合作,每年有超200个研发活动,累计形成专利1600多件,有超2500名科研人员[23][24] - **进入环节**:进入硅碳负极、碳纳米管、氮化硅粉体和碳化硅粉体领域,分别基于硅烷气产能技术、碳纳米管性能优势、行业需求和自身技术特长[24][25][26] 协新科技ESG情况 - **治理架构**:建立了从董事会层面的ESG委员会到各基地ESG小组对接人的三级治理架构,形成闭环管理体系[29] - **体系指标**:结合9项国际ESG标准和框架,建立了526项ESG体系指标,发布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制度[29] - **碳足迹**:乐山基地颗粒硅碳足迹为24.9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公斤,包头基地为14.4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公斤,全球最低[31] - **减碳价值**:以2024年年底颗粒硅产能48万吨计算,年产能较棒状硅可节省195亿度电,减少104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潜在减碳价值9.39亿[33] 光伏行业发展趋势 - **材料替代**:绿色低碳材料替代传统旧材料,颗粒硅将替代棒状硅[53][44] - **技术融合**:晶硅电池极端技术将融合发展,如Topcon与其他技术结合[46] - **电池发展**:Topcon市场饱和,BC还有十倍以上空间,异质结产品有发展潜力但产业链生态不成熟[40][42] - **成本下降**:铜浆和电镀铜应用将降低电池成本[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2024年财务表现不佳是因为前几年接了48万张颗粒硅订单,需要提升工艺水平和系统稳定性[50] - 公司认为光伏行业已走出底部,未来颗粒硅将成为稀缺必需品,成本将继续下降[52] - 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了多维度措施,包括协议、激励机制和法律层面的布局[82] - 公司CB融资正在与投资人交流,中东项目暂时观望,美国项目正在研究[83][84] - 公司预计2025年盈利反弹,对市场持乐观态度[86] - 公司各分基地成本和开工率不同,乐山受枯水期影响成本高、开工率低,内蒙开工率稍高[90] - 公司钙钛矿500兆瓦第一条线单节和叠层将在今年八月底前全面量产[92]
协鑫科技(03800):颗粒硅成本稳步降低,费用开支降幅明显
长江证券· 2025-04-08 17: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协鑫科技2024年业绩不佳收入降55%且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但颗粒硅成本降费用开支降幅明显未来有望业绩反转 [1][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公司2024年报显示实现收入150.98亿元同比降低55%归母净利润-47.5亿元由盈转亏 [1][5] 事件评论 - 颗粒硅产能48万吨2024年产量26.92万吨出货量28.2万吨库存降低销售价格34.2元/kg现金成本33.52元/kg [8] - 其他方面拉晶产能10GW切片产能35GW2024年硅片销量33.525GW同比降35.4%光伏电站2024年毛利率16.9%较2023年降低 [8] - 2024年行政开支18.55亿元同比-18.5%董事薪酬从2023年1.88亿元减至2024年1640万2025年预计降至1630万 [8] - 展望后续产品质量提升高品质产品比例超95%2025年1 - 2月颗粒硅现金成本优化至27.14元/kg2025Q1有望现金流为正并业绩反转 [8] - 第二成长曲线方面拥有超60万吨硅烷气产能居全球第一应用领域向硅碳负极等扩展有望成重要增长极 [8]
业绩“变脸”!协鑫科技去年亏损47.5亿元,执行董事合计薪酬从1.88亿元削减至1600多万元
华夏时报· 2025-04-03 22:01
文章核心观点 协鑫科技2024年业绩遭遇滑铁卢,营收、毛利、净利润等指标大幅下滑,业务呈现越卖越亏态势,负债情况有变化,高管集体降薪,公司对未来业绩有信心,“协鑫系”多家公司业绩表现不乐观 [2][3][5][9]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约151亿元,同比2023年的337亿元下降55.2% [2] - 毛利由盈转亏,亏损约25亿元,与2023年的116.92亿元相比降幅达121.5% [2] - 归母净利润由2023年25.1亿元转变为2024年亏损约47.5亿元 [2] - 2023年毛利率为34.7%,2024年大幅下降至 - 16.6% [2] 业务板块情况 光伏材料业务 - 2024年颗粒硅产能达48万吨,产量26.92万吨,同比增长32%;出货量为28.19万吨,同比增长45% [3] - 2024年业务收入约149.57亿元,较2023年334.86亿元减少55.3% [3] - 利润从2023年盈利32亿元转至2024年亏损53.47亿元 [3] - 毛利率由34.6%降至 - 16.9% [3] 光伏电站业务 - 2024年收入约1.4亿元,同比下降35% [3] - 2023年盈利5600万元,2024年亏损2.67亿元 [3] - 毛利率由2023年的46.7%下降至2024年的16.9% [3] 负债情况 - 总负债为325.8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从2023年年底的59.11亿元增至2024年底的106.91亿元 [4] - 一年以上的有息负债从2023年的100.27亿元降至2024年底的84.05亿元 [4] 未来业绩预期 - 今年一季度开始现金流为正是大概率事件,第三季度末实现利润,四季度整个季度有利润 [4] - 乐观预计硅料售价还会出现上行可能 [4] - 行业库存从高点到现在总体库存消纳超10万吨,库存下降到15万吨以下行业价格能回到主体企业盈利阶段 [4] 高管薪酬情况 - 朱共山等执行董事年薪合计削减至约1640万元(2024年度)和约1630万元(2025年度),相较于2023年度的1.88亿元削减幅度超过90% [5] - 高管减薪自愿,弹性薪酬制度及进一步削减薪酬规划不影响核心团队稳定性,公司在股权激励方面有新设计 [5] 股价情况 - 2022年高点时股价高达3.99港元/股,近期一路走低,不足1港元,20日内跌幅超20% [5] 回购情况 - 考虑公司实际情况,暂不支持大规模回购动作,现金流进入正反馈和循环后会重新开启股东回报计划 [6] 公司战略及孵化公司情况 - 公司有主体产业投资线路和科创产业孵化线路 [7] - 鑫华半导体和协鑫光电争取今年年内加快进入资本市场 [7] - 鑫华半导体上市已报备正在推进,协鑫光电昆山GW级钙钛矿叠层产线预计2025年投产,上市成功将成钙钛矿领域第一股 [8] - 两公司相对独立经营,协鑫科技作为大股东上市后不过多干预其经营计划和发展战略 [8] “协鑫系”其他公司业绩情况 协鑫新能源 - 2024年实现营收11.08亿元,亏损4.24亿元 [9] 协鑫集成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500万元至8000万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9.28%至65.13% [9] 协鑫能科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5.52亿元,同比下降15.7% [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06亿元,同比下降36.43% [9]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6.27% [9]
协鑫科技(03800):颗粒硅成本较优,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华泰证券· 2025-04-01 18: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1.30 港元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 2024 年报业绩收入 150.98 亿元同比 -55.2%,归母净利润 -47.50 亿元同比由盈转亏,第四季度亏损 17.8 亿元环比减亏 19.3%,业绩符合预告 [1] - 考虑新能源入市影响光伏需求及公司响应限产要求,下调多晶硅单价、毛利率假定和销量假设,预测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1.17/29.19/43.3 亿元 [4][11] - 颗粒硅兼具成本与能耗优势,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新材料业务加速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1] 各部分总结 颗粒硅业务情况 - 24Q4 颗粒硅出货 7.46 万吨,生产现金成本 28.17 元/kg,单位亏损 11 - 12 元/kg,业务环比减亏 2 - 3 亿元 [1] - 25 年 1 - 2 月生产现金成本 27.14 元/kg 行业领先,25 年或仍有降本空间,预计 Q3 单月盈利、Q4 单季盈利 [2] - 25 年 2 月 901AS 比例超 90%,预计 Q2 末完成新品投放,氢含、浊度显著下降 [2] - 国内市占率稳步提升,24Q4 为 19.1%较 Q1 提升 6.8pcts,前五大客户占比超 70%,预计 25Q1 达 25.7%环比 +6.6pcts [2] 新材料业务布局 - 电子级多晶硅:国内唯一掌握规模化制备技术,大尺寸硅片批量供应,市占率超 50% [3] - 硅烷:产能达 60 万吨全球第一,品质达电子级 [3] - 硅碳负极:500 吨中试线加速建设,综合成本较同业低 25%以上 [3] - 钙钛矿:24 年 0.2 平/2 平叠层组件效率达 27.3%/26.4%,预计 25 年底 GW 线投产,2.88 平叠层组件效率超 27%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多晶硅单价、毛利率假定和销量假设,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较前值下调 34%/25% [4][11][12] - 可比公司 25 年 Wind 一致预期 PE 均值 29.45 倍,给予公司 25 年 30x PE,对应目标价 1.30 港元 [4] 经营预测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33,700|15,098|19,607|23,148|28,989| |+/-%|(6.21)|(55.20)|29.87|18.06|25.2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2,510|(4,750)|1,117|2,919|4,330| |+/-%|(85.21)|(289.25)|123.52|161.19|48.34|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09|(0.17)|0.04|0.10|0.15| |ROE(%)|5.89|(11.91)|2.98|7.66|11.25| |PE(倍)|9.83|(5.49)|23.04|8.82|5.95| |PB(倍)|0.58|0.70|0.68|0.67|0.67| |EV EBITDA(倍)|6.61|(24.58)|7.91|5.72|4.29|[5] 基本数据 - 目标价 1.30 港元,收盘价 0.98 港元(截至 3 月 31 日),市值 27,911 百万港元 [7] - 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595.66 百万港元,52 周价格范围 0.97 - 1.99 港元,BVPS 1.38 元 [7]
协鑫科技20250329
2025-03-31 10:4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伏行业、半导体材料行业、储能行业、钢铁行业 [25][31][47] - **公司**:协鑫科技、TCL、德福科技、中信证券、新华半导体、中鸿、阿特斯、隆基、爱旭 [1][56][5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协鑫科技 2024 年财务状况 - 收益 151 亿元,较 2023 年 337 亿元下降 55%;毛利亏损 25 亿元,2023 年盈利 116 亿元;毛利率从 34.71%变为 -16.623%;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亏损 47.5 亿元,2023 年盈利 25 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从 9.47 分变为亏损 17.97 分 [3] - 光伏材料业务收益 149 亿元,较 2023 年 330 亿元下降 55%,利润亏损 23 亿元,上一年度盈利 32 亿元 [3] - 电站业务收益从 2.14 亿元降至 1.412 亿元,利润由 0.56 亿元转为亏损 2.6 亿元 [4] - 截至 2024 年底,总资产 748 亿元,较上一年度 827 亿元下降 9.5%;总负债从 344 亿减至 325 亿,一年内到期流动负债增至 10.0061 亿元,非流动负债减至 84 亿;资产负债率按国际会计准则计算为 43.5%,国内会计准则计算为 39.8% [4] 经营情况与市场展望 - 预计 2025 年全球组件出货量上升到 650 万以上,过去 12 个月价格呈 L 型底部平缓上升,从最低点 32 - 33 元涨至均价 37 - 38 元 [5] - 全球硅料库存从去年 Q4 的 35 万吨降至约 25 万吨,行业自律促使供需关系变化 [5] 硅基产业布局 - 深度布局硅基产业,有 48 万吨颗粒硅及 60 万吨以上电子级水平硅烷产能,进入硅烷销售体系,客户涵盖光伏、面板半导体及硅碳负极领域 [5] - 布局碳化硅、氮化硅等纳米级粉体生产 [5] 颗粒硅技术进展 - 新一代颗粒硅产品 901AS ultra 预计 2025 年二季度末投放市场,降低氢含量和浊度,减少金属杂质,达电子级一级品标准 [6] - 901AS 产品纯度超 90%,901A 产品纯度超 96%,18 种元素杂质含量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7] - 通过降低浊度标准和增大颗粒直径,改善断线率,有望消除与西门子高纯硅料差异,高比例使用颗粒硅降低少子寿命衰减,提高生产效率 [8][9][10] 钙钛矿技术发展 - 钙钛矿单节效率从 2009 年的 3%提升至 26.8%,叠层组件效率达 34.6%,理论上限 45%;与晶硅叠层组件提高效率,降低碳排放足迹超 50%,组件端降本 20%,人工、土地和支架等降本 40%以上 [11] - 2024 年获 TUV 莱茵 IEC61,215 全套认证,2025 年研发型组件效率超 29.3%,量产型组件预计达 27%以上 [12] - 2025 年进行三倍加严测试,提高稳定性;年底第一条 500 兆瓦设备到位,实现 2.88 平方米有效面积上 27%的组件效率;建设高通量研发设备,加速技术迭代 [13] 新材料领域布局 - 进行颗粒硅上下游材料创新和第二曲线方向布局,包括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纳米管材料、氮化硅粉体和碳化硅粉体等 [14][15] - 硅碳负极有 60 万吨级硅烷气生产产能,颗粒硅与硅碳负极工艺逻辑相通;碳纳米管实现原子层面催化,克服纳米团聚问题,采用熔盐电解法转化二氧化碳为碳纳米管 [16] - 氮化硅与碳化硅粉体通过 6N 高纯度硅粉及流化床合成路径,期望产生高品质、低成本产品 [17] ESG 管理与碳足迹 - 重视 ESG 管理,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生产基地,建立三级治理架构,发布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 [20][21] - 乐山基地和包头基地颗粒硅碳足迹分别降至 24.9 和 14.4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公斤,为全球最低;颗粒硅换算到西大门碳足迹为 10.6 千克每公斤,全球最低 [22] - 面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颗粒硅较一流企业碳足迹下降 75%,按 2024 年底 48 万吨产能算,每年节省 195 亿度电,减少 104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对应减排价值 9.39 亿元 [23] 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 过去 20 年,光伏发电成全球最便宜能源之一,光伏组件成本下降 1000 倍,2024 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安装等领域两位数增长 [25] - 晶硅光伏技术占市场份额超 98%,中国在棒状硅和颗粒硅提纯技术领先,晶硅电池效率逼近极限,目前 26% - 27%,理论极限 29.4% [26] - 金属化成本受关注,新兴话题包括铜浆和电镀铜应用,不同电池技术需不同金属化方案 [27] - TOPCon 市场趋于饱和,BC 电池有巨大发展空间,带动激光技术在光伏电池上普及应用 [28] - 异质结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但国际市场有望推动普及,单节异质结电池效率超 28%,生态链不如 TOPCon 成熟,降低金属化成本有望推进其发展 [29] - 碳足迹影响光伏行业未来发展,不同工艺碳足迹有差距,欧盟征收碳关税和中国商务部规定将倒逼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 [30] - 颗粒硅碳足迹远低于棒状硅,结合 CCZ 和 TOPCon 技术有望获市场定价权 [31] - 光伏发电占全社会发电量 8.5%,预计 2025 年突破 10%,行业推动数字化安装,利用高双面率组件 [32] - 晶硅技术向融合发展迈进,如 IBC 与 BC 结合、TOPCon 与异质结和 IBC 融合、钙钛矿与晶硅叠层结合 [33] - 光伏产业未来趋势包括绿色低碳新材料替代传统材料、多维度技术联动取代单一技术路线、光伏企业延伸产品链条 [36] 协鑫科技未来发展战略 - 秉承成长战略,产业投资与产业孵化双线并举,发挥材料科学优势 [41] - 2025 年底通过 18CRPO 上市,推动新华半导体等项目进入资本市场 [41][4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财报不佳因 2022 - 2023 年 48 万吨颗粒硅订单库存压力及系统调整需求,2025 年一季度业绩预计改善,成本下降,碳税政策或推动业绩增长 [35] - 2025 年仍是降本显著年份,通过自动化提升、洁净材料使用和热能综合利用降本,关注用户体验,综合售价超西门子 [43] - 硅料行业竞争格局变化,3800 公司专注新材料研发拓展,巩固领先地位,推动新技术发展 [44] - 光伏产业前景广阔,协鑫科技物理法生产直接材料,产品供不应求,推动钙钛矿叠加和 BC 电池发展,提高光伏组件转换效率 [45] - 新能源材料对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重要,新一代刀片电池与 BC 电池结合提升设备性能 [46] - 储能技术发展迅速,需降低成本,依赖新能源材料和光伏产业与电池材料创新 [47] - 协鑫科技 2025 年改善颗粒硅用户体验问题,预计 Q1 现金流转正,成本降至 30 元以下 [48] - 行业自律对产能有限额,前五家企业部分未用满额度,预计 Q2 和 Q3 释放,颗粒硅比例影响行业自律配额 [49] - 协鑫科技按国家和行业协会要求生产,用硅烷气体满足全球光伏产业需求,研究单壁碳纳米管,AI 应用硬件自主研发与合作结合 [50] - 国家加快贯彻双碳战略,钙钛矿和叠层光伏技术研发推动零碳计划 [51] - 新兴科技旗下两家公司 2025 年争取进入资本市场,加强技术保密和人才留住措施 [52] - 新华半导体进入报废过程,中信证券进场,2025 年总体管理费用调整或下行,采取股权激励等措施 [53][54] - 协鑫科技多层面保护知识产权,建立资产保护体系,人员管理签署协议,法律层面打击侵权 [55] - TCL 在科利维特基础上有研究成果,协鑫科技大部分专利在美国注册,打击专利侵权 [56] - 协鑫科技产业技术发展面临知识产权保护挑战,累计投入超百亿研发资金确保技术领先和维护国家知识产权 [57] - 公司推进 CBIZ 融资,中鸿产能进展显著,计划扩展海外产能,预计多晶硅价格或盈利反弹 [58] - 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和价格调整融资事宜,与 CP 投资人交流降低融资成本 [59] - 中东项目观望,考虑美国关税影响,谨慎进行重大投资决策 [60][61] - 美国取消光伏行业补贴,公司与美方合作讨论 2 - 3 万吨硅烷项目并研究扩产 [62] - 预计 2025 年第三季度末期实现利润,第四季度整季有利润,因全成本低于西门子技术约 30%,现金余额充足,光伏底部触底反弹 [63] - 四个基地综合现金成本 27.14 元/公斤,包头和徐州中能表现好,乐山开工率低,内蒙稍高,N 型比率超 97% [64] - 工信部调研,新部长推进能耗减碳等工作,国家电网出台文件支持,公司条件好让投资人放心 [65] - 公司计划 2025 年 8 月底前全面量产钙钛矿 500 兆瓦第一条线,单机一个吉瓦叠成一个吉瓦产能 [66]
去年亏损执行董事自愿减薪,协鑫科技管理层这样谈公司盈利预判
第一财经· 2025-03-30 10:03
文章核心观点 协鑫科技在经历2024年业绩亏损后,预计2025年一季度现金流回正,三季度实现月度盈利,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公司颗粒硅市占率逐步提升,生产成本降低且有碳足迹优势;行业正经历转型阵痛,需通过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升级走出低谷 [1][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约151亿元,同比下降55%,归母净亏损约47.5亿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为25.1亿元 [3] - 光伏材料业务实现营收约150亿元,含资产减值亏损约53亿元;光伏电站业务实现营收约1亿元,亏损约3亿元 [3] 公司颗粒硅业务情况 - 2025年一季度颗粒硅市占率为25.7%,2024年四个季度市占率分别为12.3%、13.2%、15.2%和19.1% [1][2] - 2024年颗粒硅总产能为48万吨,产量为26.92万吨,同比增长32%,出货28.19万吨,同比增长45% [3] - 2025年1 - 2月颗粒硅产品现金成本为27.14元/kg,售价(不含税)为31.1元/kg,2024年三季度现金成本为33.18元/kg,售价(不含税)为28.98元/kg [1] - 颗粒硅生产成本低于3万元/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成本约为4万元/吨,且颗粒硅碳足迹低,可助组件厂降低海外碳关税 [1] 行业现状与展望 - 光伏行业正经历转型阵痛,同质化竞争严重,根源在于缺乏差异化创新和抄袭 [2] - 协会和企业应共同限制低端产能扩张,通过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升级走出周期低谷 [2] - 目前行业自律政策限制产能释放,预计2025年二三季度可能有更多产能释放,关键是避免内卷 [2] - “531”政策推动组件端价格上涨,硅料端未明显反应,全年价格预计遵循市场规律 [2] - 光伏行业最困难时期已过去,BC电池等新技术增加高纯度硅料需求,低端产能复产面临挑战 [2] 公司管理层举措 - 2024年和2025年度全体执行董事年薪合计分别削减至约1640万元和约1630万元,较2023年度的1.88亿元削减幅度超90% [3]
朱共山:未来,协鑫科技将是一家硅基公司
经济观察报· 2025-03-29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 协鑫科技2024年营收下降、净利润亏损,主要因硅料价格暴跌,但预计今年靠颗粒硅业务实现盈利,未来将发展成为硅基公司 [1][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协鑫科技营收约151亿元,同比下降55%,归母净利润亏损约47.5亿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为25.1亿元 [1] - 光伏材料业务营收约150亿元,含资产减值亏损约53亿元;光伏电站业务营收约1亿元,亏损约3亿元 [1] 亏损原因 - 2024年硅料价格从年初约7万元/吨下滑至4万元/吨,导致公司亏损 [1] 颗粒硅业务情况 - 颗粒硅用硅烷气体、流化床法生产,理论上有高纯度、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国内仅协鑫科技和陕西天宏披露有生产能力 [3] - 2011年开始投入研发,2019年开建第一条万吨产线,2024年4月公布数十万吨长协订单 [3] - 2024年前三季度产量分别为6.55万吨、7.08万吨、6.2万吨,销量分别为6.52万吨、6.12万吨和8.09万吨 [3] - 2024年全年颗粒硅平均现金制造成本约3.3万元/吨,市场平均售价约3.4万元/吨,三季度售价高于成本约5000元/吨,今年1 - 2月成本降至约2.7万元/吨 [1] - 颗粒硅成本低于改良西门子法,碳足迹低,可降低组件厂碳关税 [4] 盈利预期 - 预计今年1季度开始大概率现金流回正,3季度实现月度盈利,4季度实现季度盈利 [1] 行业政策 - 2023年初欧盟通过CBAM规定,2026年起正式实施,相关产品需履行碳足迹报告义务 [4] - 今年1月6日商务部就《光伏组件出口产品低碳评价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出口光伏组件碳足迹不超过415kgCO2/kWp [5] 未来发展设想 - 协鑫科技未来是硅基公司,协鑫集团业务包括硅基、碳基和锂基产业 [8] - 研究院聚焦颗粒硅技术升级和开发以硅基为主的第二曲线技术,已进入多个领域,未来将进入固态电池材料等三大领域 [8] 市场空间及公司优势 - 到2028年,碳化硅市场空间约61.6亿元,硅碳负极市场空间约201.5亿元 [9] - 协鑫科技有高纯硅原料、流化床工艺基础、熟悉多种材料技术、拥有硅烷气体热解工艺,鑫华半导体有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产能且市占率超50% [9]
协鑫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151亿元 颗粒硅现金成本降至27.14元/公斤
证券时报网· 2025-03-29 19:25
文章核心观点 协鑫科技2024年度财报虽受行业周期影响营收和利润不佳,但核心产品颗粒硅表现卓越,成本降低、品质和市占率提升,公司整体经营基本面回稳向好,且在知识产权保护、新业态发展、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进展,有望成为新能源材料产业集团 [1][2][3][4] 财务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收约151亿元,归母净利润 -47.5亿元 [1] - 2024年研发成本达11.02亿元,研发成本占营收比例约7.3%,研发费用率较上年度增加1.7个百分点 [2] 颗粒硅业务 - 2024年第二季度起公司季度环比持续减亏,经营基本面回稳向好,得益于颗粒硅市场表现 [1] - 今年1至2月颗粒硅现金制造成本(含研发)低至27.14元/kg,不含税售价31.1元/kg,较2024年三季度成本降、售价升 [1] - 颗粒硅高品质产品比例提升至95%以上,市占率达25.76%,库存行业最低,头部客户应用比例超40% [1][2] - 2024年度颗粒硅总产能48万吨,产量26.92万吨,同比增长32%,出货28.19万吨,同比增长45%,销产率达105% [1] - 截至2025年2月,5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0.5ppbw产品比例超95%,18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1ppbw产品比例超91%,浊度≤100NTU的产品比例超97%,首次引入浊度≤70NTU指标且产品比例超41% [2] 技术研发 - 2024年CCz技术在间隙氧杂质含量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氧杂质含量与RCz相当,CCz产出硅片已向下游厂商送样测试 [2] - 公司建立完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造维权团队打击侵权行为 [3] 新业态发展 - 孵化项目钙钛矿实现“高、大、稳”重大突破,1m×2m单结、叠层转化效率分别达19.04%、26.36%,稳居全球第一,生产成本较晶硅电池降低50%,获TV莱茵全球首张同类大尺寸组件可靠性认证 [3] - 推动AI + 研发制造,引进AI + 高通量设备,到2025年底2.88㎡钙钛矿叠层组件效率将提升至27% [3] 新业务拓展 - 公司拥有超60万吨硅烷气产能,稳居全球第一,应用领域向硅碳负极等新能源材料扩展,品质达电子级水平,外售部分国内市占率约25%,未来将灵活调整自用与外售比例 [4] - 利用自身优势切入硅碳负极,新技术预期综合制造成本比同业降低超25% [4] - 研发的碳纳米管、石墨电极等新业务已完成客户验证,碳化硅、氮化硅等多个材料储备项目加速研发 [4]
协鑫科技(03800)发布年度业绩 实现收入150.98亿元 FBR颗粒硅+钙钛矿技术突破引领行业 低碳转型赋能未来
智通财经网· 2025-03-29 00:25
文章核心观点 协鑫科技2024年业绩有亏损但经营基本面回稳向好,其凭借原创科技、低碳优势等在光伏行业展现强大竞争力并推动行业发展 [1][2][3] 公司业绩 - 2024年集团收入150.98亿元,股东应占亏损47.5亿元,每股亏损17.97分 [1] - 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季度环比持续减亏,整体经营基本面回稳向好 [1] 科技创新 - 协鑫原创的FBR颗粒硅技术生产现金成本低至27.14元/kg,高品质产品比例提升至95%以上,市占率突破25%,库存行业最低,头部客户应用比例超40% [2] - 科创孵化项目钙钛矿1m×2m单结、叠层转化效率分别达19.04%、26.36%,稳居全球第一,生产成本较晶硅电池降低50%,获TÜV莱茵全球首张同类大尺寸组件可靠性认证 [2] - 积极推动AI+研发制造,引进AI+高通量设备,预计到2025年底2.88m²叠层组件效率将提升至27% [2] - 下一个十年,FBR颗粒硅+CCz、BC、钙钛矿将形成“黄金组合”推动行业发展 [2] 低碳优势 - FBR颗粒硅碳足迹低,以14.441kgCO₂e/kg - Si刷新世界纪录,所有基地可持续供应链100%覆盖,各环节获德国TÜV莱茵碳足迹认证 [3] - 颗粒硅“摇篮到大门”碳足迹认证值为41kgCO₂e/kg - Si,换算到“大门到大门”为16kgCO₂e/kg - Si,每年创造碳溢价近十亿元 [3] - 以FBR颗粒硅为主要原料制造的碳链组件远低于商务部低碳产品标准,将低碳红利向产业链纵深传导 [3]
协鑫科技(0380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0.976亿元,较2023年的337.005亿元下降55.2%[3] - 2024年公司毛利亏损25.101亿元,较2023年的116.922亿元下降121.5%[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47.504亿元,较2023年的25.101亿元下降289.3%[3]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17.97分,2023年为盈利9.47分[3] - 2024年每股摊薄亏损17.97分,2023年为盈利9.46分[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487.292亿元,2023年为480.769亿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261.450亿元,2023年为346.913亿元[6] - 2024年流动负债为224.313亿元,2023年为221.389亿元[7] - 2024年流动净资产为37.137亿元,2023年为125.524亿元[7] - 2024年资产净值为422.929亿元,2023年为483.177亿元[7]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年度拨备287,869千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12,067千元,2023年分别为663,585千元和 - 92,024千元[43] - 2024年递延税项为 - 844,932千元,2023年为373,257千元[43] - 2024年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1,719,853千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182,602千元,2023年分别为2,338,213千元和175,054千元[47] - 2024年折旧及摊销总额4,098,844千元,2023年为3,441,539千元[47] - 2023年已批准及派付上一财政年度应付公司拥有人股息每股6.0港仙,金额1,439,723千元,2024年无[48] - 2024年全体执行董事年度薪酬总额约1640万元,2023年约1.88亿元,2025年预期约1630万元[49]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4,750,396千元,2023年盈利2,510,076千元[50] - 2024年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订金为315,327千元,2023年为1,230,160千元[52] - 2024年应收前联营公司股息为2,242,924千元,2023年无此项[52] - 2024年出售一间联营公司应收代价为1,324,605千元,2023年无此项[52] - 2024年应收票据为6,127,822千元,2023年为10,463,808千元[53] - 2024年应收贸易款项为1,190,125千元,2023年为1,337,025千元[53] - 2024年可退回增值税为988,928千元,2023年为2,038,106千元[53] - 2024年向第三方提供的短期贷款为746,308千元,2023年为1,600,000千元[53] - 2024年应收一间前联营公司股息为904,000千元,2023年无此项[53] - 2024年约34亿元应收票据已质押,2023年约为23亿元[55] - 2024年应付贸易款项三至六个月为664,120千元,2023年为2,725,010千元[58] - 2024年集团收入约15,098百万元,毛亏约2,510百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750百万元;2023年集团收入约33,700百万元,毛利约11,692百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2,510百万元[69] - 2024年公司收入约150.98亿元,较2023年的337亿元减少55.2%[90] - 2024年集团整体毛利率为 - 16.6%(2023年:34.7%),光伏材料业务负毛利率为16.9%(2023年:34.6%),光伏电站业务毛利率降至16.9%(2023年:46.7%)[91] - 2024年分销及销售开支约2.9亿元(2023年:2.51亿元),行政开支约18.55亿元,较2023年减少18.5%,融资成本约6.18亿元,较2023年增加47.8%[92][93][94] - 2024年集团确认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9.89亿元(2023年:拨回收益约1.37亿元)[95] - 2024年其他收益(亏损)净额录得净收益约14.17亿元(2023年:净亏损约39.87亿元)[96]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7.5亿元(2023年:利润约25.1亿元)[99] - 2024年经调整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4.01亿元,2023年为126.6亿元[102] - 2024年年内亏损56.48亿元,2023年为盈利33.27亿元[102]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末的3478.4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3476.1亿元[106] - 联营公司权益从2023年末的578.7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557.8亿元[107] - 应收贸易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末的1790.1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1155.6亿元[109] - 应付贸易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末的1424.6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1096.7亿元[110] - 应收关联公司款项从2023年末的504.5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79.1亿元[111] - 应付关联公司款项从2023年末的136.1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31.2亿元[111] - 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值约749亿元,银行结余及现金约52亿元,质押及受限银行及其他存款约48亿元[112] - 2024年末总债务为190.96亿元,较2023年末的159.38亿元增长19.8%;净债务为91.7亿元,较2023年末的67.64亿元增长35.6%[115] - 2024年末流动比率为1.17,较2023年末的1.57下降25.5%;速动比率为1.08,较2023年末的1.44下降25%;净债务对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的比率为24.7%,较2023年末的15.9%上升55.3%[117] - 2024年末已质押作抵押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为80亿元,较2023年末的14亿元增长471.4%[127] - 2024年末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约为18.89亿元,较2023年的36.67亿元下降48.5%;以股本出资之投资之其他承担约为5.68亿元,较2023年的4.73亿元增长19.9%[125] - 2024年末集团未为透过损益按公允值列账之投资提供任何财务担保,2023年提供金额约为7100万元[126] - 2024年末集团就一间联营公司的银行及其他融资向若干银行及金融机构提供最高金额合共约为5.1亿元的担保,其中贷款结余约为700万元;2023年末提供最高金额合共约为25亿元的担保,其中贷款结余约为8.46亿元,该贷款已在2024年内全数偿还[126] - 2024年末确认租赁负债约1亿元连同相关使用权资产约1亿元,与2023年末持平[124] - 2024年末使用已质押及受限制银行及其他存款为47亿元,较2023年末的22亿元增长113.6%[12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雇员约9305名,2023年12月31日为12446名[13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亦为零[135] 会计准则相关情况 - 本年度强制生效的准则修订本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第7号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第16号修订本,应用这些准则对公司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0][15] - 根据公司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尚未偿还负债及相关协议条款,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不会导致公司负债重新分类[11] - 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规定公司须披露供应商融资安排资料,应用该修订本对本期综合财务报表无影响[13]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增加售后租回交易后续计量规定,要求卖方承租人确定“租赁付款”或“经修订租赁付款”[14] - 已颁布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生效的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等多项修订本[16] -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6][17]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部分修订本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6][17]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部分修订本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6][17]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于待定日期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6][17] - 除部分准则外,董事预期应用其他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在可见未来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6] -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应用该修订本预计不会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产生重大影响[18]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集团正在评估其对未来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的影响[19][20]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及其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后续修订本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应用新准则预计将影响未来综合财务报表中损益表的呈报和披露,集团正在评估具体影响[23]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应用预计不会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产生重大影响[24][2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光伏材料业务收入为14,957,158千元人民币,光伏电站业务收入为140,402千元人民币,总计15,097,560千元人民币[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光伏材料业务亏损为5,346,555千元人民币,光伏电站业务亏损为267,032千元人民币,总计亏损5,613,587千元人民币[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分配收入为49,614千元人民币,未分配开支为94,367千元人民币[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透过损益按公允值列账的投资的公允值变动收益为55,986千元人民币,持作买卖投资的公允值变动收益为2,895千元人民币[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金融资产已确认之减值亏损为7,848千元人民币,应占一间联营公司亏损为42,444千元人民币[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应占合营企业利润为20,700千元人民币,视作部分出售一间联营公司之亏损为18,901千元人民币,年内亏损为5,647,952千元人民币[29] - 2024年公司光伏材料业务收入33486492千元,光伏电站业务收入213987千元,总计33700479千元;年内利润3327104千元[31] - 2024年光伏材料业务资产71222444千元,光伏电站业务资产1544996千元,分部资产总值72767440千元;综合资产74874157千元[32] - 2024年光伏材料业务负债32052378千元,光伏电站业务负债522899千元,分部负债总额32575277千元;综合负债32581219千元[32] - 2024年销售多晶硅收入8673317千元,销售硅片收入3347318千元,销售工业硅收入1571035千元,销售电力收入140402千元等,总计15097560千元[33] - 2024年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为15040351千元,其他地区收入57209千元,总计15097560千元[34] - 2024年其他收入总计1009392千元,其中政府补贴243191千元,银行及其他利息收入及其他相关收入228898千元等[35] - 2024年金融资产(已确认)拨回减值亏损总计989434千元,其中应收贸易款项拨回减值亏损139845千元,其他应收款项拨回减值亏损849589千元[35] - 2024年总借款成本636290千元,减去已资本化的利息17906千元后为618384千元[36] - 2024年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1416661千元,其中汇兑收益8389千元,透过损益按公允值列账的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6830千元等[37] - 截至2024年12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