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1 12:01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115,106,744千港元,较2023年的113,734,013千港元增加1.2%[3][6] - 2024年毛利率为15.5%,较2023年的14.4%增加1.1%[3]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9,361,017千港元,较2023年的9,164,045千港元增加2.1%[3][5][6]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86港元,较2023年的1.82港元增加2.2%[3][5][6] - 2024年每股资产净值为15.17港元,较2023年的14.74港元增加2.9%[3]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28.5仙,连同中期股息,年内现金股息总额为每股61.5仙,2023年为56.0仙[3] - 2024年税前溢利为12,939,058千港元,2023年为12,103,547千港元[6] - 2024年本年全面收益为8,059,330千港元,2023年为6,994,340千港元[8]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为99,762,622千港元,2023年末为101,351,405千港元[10] - 2024年末流动资产为171,840,867千港元,2023年末为147,923,280千港元[10] - 2024年合约负债为8951257千港元,2023年为9926742千港元[12] - 2024年贸易应付、其他应付及预提费用为89540419千港元,2023年为74884549千港元[12]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23778412千港元,2023年为115355495千港元[12]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8062455千港元,2023年为32567785千港元[12] - 2024年总资减流动负债为147825077千港元,2023年为133919190千港元[12]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66022783千港元,2023年为61723419千港元[12]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71402475千港元,2023年为59641571千港元[12] - 2024年营业额为11.51亿港元,2023年为11.37亿港元,同比增长1.21%[21] - 2024年投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23.14万港元,2023年为64.73万港元,同比下降64.28%[25] - 2024年财务费用为322.22万港元,2023年为320.43万港元,同比增长0.56%[26] - 2024年所得税费用净额为286.22万港元,2023年为239.06万港元,同比增长19.73%[27] - 2024年香港利得税为21.26万港元,按16.5%税率计算,2023年为20.25万港元,税率相同[27] - 2024年其他司法权区所得税为259.59万港元,2023年为239.43万港元[27] - 2024年中国内地土地增值税为4.11万港元,2023年为2.44万港元[27] - 2024年雇员成本6936904千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442587千港元,较2023年有所增长[29] - 2024年已确认分派股息3098135千港元,2023年为2594373千港元[31]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计算溢利为9361017千港元,2023年为9164045千港元[32]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146144137千港元,2023年为131014966千港元[34] - 2024年预计一年以后收回的应收保固金约为3003614000港元,2023年为3309066000港元[35] - 2024年贸易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费用89540419千港元,2023年为74884549千港元[38] - 2024年银行借款73200250千港元,2023年为67825463千港元[39] - 2024年非流动银行借款部分为58903738千港元,2023年为51310456千港元[39] - 2024年支付安置房定向回购项目费用15464625千港元,2023年为16655594千港元[37] - 2024年代垫款中应收集团系内公司结余款约90313000港元,2023年为95371000港元[37] - 2024年度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港币28.5仙,与2023年相同,待股东大会批准后将于2025年7月11日前后派发[41] - 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流入20.07亿港元,投资现金流流入11.37亿港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核收入为港币1151.07亿元,经营溢利为港币159.15亿元[46]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上升2.1%至港币93.61亿元,全年合共派息港币61.5亿元,同比增长9.8%[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手现金307.41亿港元,占总资产比重11.3%;净借贷比率73.6%,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1318.58亿港元,同比增长64.8%[57]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93.61亿港元,同比增长2.1%[62] - 公司年内营业额为1151.07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1.86港元,同比上升2.2%,本年度股息总额为每股61.5仙,较去年增加9.8%[6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建筑工程合约收入为4753.35万港元,2023年为4021.5万港元,同比增长18.2%[21] - 2024年中国内地分部营业额为6041.92万港元,2023年为6618.54万港元,同比下降8.71%[24] - 2024年香港及澳门分部营业额为4987.08万港元,2023年为4159.17万港元,同比增长19.89%[24] - 2024年香港市场新签合约港币900.48亿元,同比增长27.0%[48] - 2024年澳门新签合约额达港币100.03亿元[48] - 2024年中国内地新签合约额港币1001.92亿元,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和大湾区[49] - 2024年公司MiC业务首次开拓上海市场,中标徐汇区田林路65弄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51] - 公司在深圳福田区中标安居景馨苑项目,是首个C - MiC 2.0项目[51] - 公司正在打造深圳龙岗智慧建造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模块化建筑技术示范窗口[51] - 2024年中国建筑兴业新签合约额110.20亿港元,深圳湾超总C塔项目合约额达10.9亿港元[52] - 皇姑热电11月出售碳配额,总成交额446.50万元人民币,2024年各类绿色建筑业务占集团营业额比例约35%[54] - 2024年集团科技带动类新签合约额878.62亿港元,占比41.6%,同比增长17.7%;研发投入7.47亿港元,研发投入占营业额比例0.6%[60] - 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分别占集团营业额的35.7%、7.6%及52.5%[63] - 香港营业额大幅增加33.3%至410.87亿港元,分部业绩为12.16亿港元,增长18.6%[64] - 澳门营业额下降18.4%至87.84亿港元,分部业绩增加14.6%至11.01亿港元[64] - 中国内地营业额略有下降8.7%至604.19亿港元,但分部业绩则增长10.8%至128.11亿港元[66] - 中国内地建筑相关投资项目取得535.30亿港元回购款,增长16.0%,营业额下降9.4%至584.39亿港元,分部业绩增长9.3%至119.05亿港元[67] - 运营基建项目营业额为1.32亿港元,下降12.8%[68] - 其他业务营业额为18.48亿港元,增长20.1%[69] - 中国建筑兴业集团营业额及分部业绩分别下降19.1%及3.2%至48.17亿港元及7.87亿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累计新签合约额约为2112.63亿港元,在手总合约额约为6311.38亿港元,其中未完合约额约为3865.44亿港元[72] 财务准则相关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现有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4][15]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2027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公司正评估其影响[18] 债券赎回情况 - 2024年5月31日,公司附属公司赎回2021年5月31日发行的中期票据,本金10亿元,票面年利率3.52%[76] - 2024年12月3日,公司附属公司赎回2019年12月3日发行的次级担保永续资本证券,本金5亿美元,票面年利率4%[76] - 2024年12月23日,公司附属公司赎回2024年10月23日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本金10亿元,票面年利率1.94%[76] - 2024年12月29日,公司附属公司赎回2021年12月29日发行的中期票据,本金15亿元,票面年利率3.10%[76] 企业管治与审核相关 - 公司已采纳及遵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77] - 公司采纳不低于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的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董事及有关雇员2024年遵守规定[78]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了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79] - 安永认同公告所载2024年度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与集团综合财务报表金额相同,未作核证聘用[80] 董事局相关 - 公告日期董事局成员包括主席兼执行董事张海鹏等7人[82] - 公司主席张海鹏对各方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82] 集团荣誉与目标相关 - 集团将碳中和年份由2060年提前至2050年[54] - 集团MSCI ESG评级提升至B、连续第8年入选富时社会责任指数;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评分荣登行业榜首;中诚信绿金和Wind ESG评级结果为AA,评分均为行业第一[54] - 集团连续两年获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最受国际人才欢迎企业奖”、CTgoodjobs“年度雇主杰出大奖”,且均是获奖者中唯一建筑企业[58] - 集团获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卓越人力资源奖“人才管理大奖”铜奖、“变革管理大奖”铜奖等4个奖项[58]
中国建筑国际:东方国际溢价认购,后续业务合作可期-20250313
长江证券· 2025-03-13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月11日中国建筑国际公告东方国际以每股12.26港元认购2.446亿股新股,较协议日期前最后五日平均价溢价约3% [2][6] - 东方国际是公司长期股东,此次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达约8.02%并委派非执行董事,成为战略股东 [9] - AMC盘活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动作多,中国建筑国际有望助力中国东方进一步盘活国企存量土地资产 [9] - 内地公司持续推动MiC业务渗透,已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并将继续推广;香港特区政府增加基本工程开支;按30%派息率推算,公司当前市值对应2024年股息率约5.1%,红利属性将进一步凸显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3月11日中国建筑国际公告东方国际以每股12.26港元认购公司发行的2.446亿股新股,较协议日期前最后五日平均价溢价约3% [2][6] 事件评论 - 东方国际是中国东方间接全资子公司和海外重要投资平台,交易后将成公司战略股东,持股比例从3.56%增至约8.02% [9] - 2024年7月中国东方联合中国诚通发起300亿元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盘活专项基金;1月国资委发起400亿元国有企业存量资产优化升级基金,中国建筑国际有望助力盘活国企存量土地资产 [9] - 内地公司推动MiC业务渗透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并将继续推广;香港基本工程开支从每年约900亿港元增至约1200亿港元;按30%派息率推算,2024年股息率约5.1%,红利属性将凸显 [9]
中国建筑国际(03311):战略方溢价认购,助力运营能力提升
华泰证券· 2025-03-13 10: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8.79港元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方国际溢价认购彰显对公司未来在国际市场、建筑科技领域发展前景和龙头地位的认可 [1] - 本次交易有望显著优化公司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提升运营能力 [3] - 北部都会区建设蓬勃发展,内地聚焦城市更新为装配式建筑带来机遇,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认购情况 - 3月11日公司与认购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订立认购协议,认购约2.446亿股新股份,认购价每股12.26港元,总认购价29.99亿港元 [1] - 东方国际此前持股比例约3.56%,交易完成后将持有8.02%,并委派一位非执行董事,成为公司战略股东 [1] 认购方情况 - 东方国际是中央金融企业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间接全资子公司,是其在海外重要投资平台,业务遍布境内外 [2] - 境外从事直接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境内从事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及财务顾问等业务 [2] 交易影响 - 交易所得款项约16.67%用于偿还计息债务,16.67%用于装配式建筑和其他建筑科技的生产、研发和投资,66.66%用于投资建筑或其他建筑相关业务及集团一般企业目的 [3] - 交易完成后预计公司资产负债率、净借贷比率分别下降0.9、6.5pct至69.3%/60.6% [3] 市场机遇 - 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推进,未来5年基本工程开支由去年预计的平均每年约900亿港元增至约1200亿港元 [4] - 内地市场政策积极发力,稳增长叠加化债力度加码,有利于建筑企业需求和资产负债表改善,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成为政府投资重要抓手,公司凭借MiC技术有望受益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04/118/134亿港元 [5] - 可比公司25年Wind一致预期7xPE,给予公司25年8xPE,目标价18.79港元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港币百万)|101,975|113,734|125,586|141,495|157,989| |+/-%|31.91|11.53|10.42|12.67|11.6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港币百万)|7,957|9,164|10,425|11,830|13,361| |+/-%|17.00|15.17|13.75|13.48|12.94| |EPS(港币,最新摊薄)|1.58|1.82|2.07|2.35|2.65| |ROE(%)|12.26|13.35|13.80|14.14|14.39| |PE(倍)|8.12|7.05|6.20|5.46|4.83| |PB(倍)|0.98|0.90|0.81|0.73|0.66| |EV EBITDA(倍)|4.07|3.67|3.72|3.71|3.70|[7] 可比公司估值表 |公司名称|公司代码|股价(本位币)|2023A EPS|2024E EPS|2025E EPS|2026E EPS|2023A PE|2024E PE|2025E PE|2026E PE| |----|----|----|----|----|----|----|----|----|----|----| |中国中铁|0390 HK|3.87|1.43|1.35|1.36|1.38|2.50|2.65|2.63|2.59| |中国中冶|1618 HK|1.63|0.36|0.37|0.36|0.34|4.13|4.04|4.15|4.40| |鸿路钢构|002541 CH|19.60|1.71|1.33|1.51|1.76|11.46|14.74|12.94|11.12| |江河集团|601886 CH|5.75|0.59|0.65|0.74|0.84|9.75|8.86|7.82|6.88| |平均值| - | - | - | - | - | - |6.96|7.57|6.88|6.25| |中国建筑国际|3311 HK|12.82|1.82|2.07|2.35|2.65|7.05|6.20|5.46|4.83|[13] 盈利预测 - 给出公司2022 - 2026年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预测,包括营业收入、销售成本、毛利润等多项指标 [18] - 给出公司2022 - 2026年业绩指标、估值指标、每股指标等数据,如增长率、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等 [18]
中国建筑国际(03311):东方国际溢价认购,后续业务合作可期
长江证券· 2025-03-12 22: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月11日中国建筑国际公告东方国际以每股12.26港元认购2.446亿股新股,较协议日期前最后五日平均价溢价约3% [1][7] - 内地公司持续推动MiC业务渗透,已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并将继续推广;香港特区政府提高中期财政预测基本工程开支;按30%派息率推算公司当前市值对应2024年股息率约5.1%,半年报派息上调为未来持续上调打开上行空间,红利属性将进一步凸显 [9] - 东方国际是公司长期股东,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达约8.02%并委派非执行董事成为战略股东 [11] - 近来AMC盘活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动作频频,中国建筑国际在内地成功开拓保障房定购模式,后续有望助力中国东方进一步盘活国企存量土地资产 [11] 事件描述 - 3月11日中国建筑国际公告东方国际以每股12.26港元认购公司发行的2.446亿股新股,较协议日期前最后五日平均价溢价约3% [1][7] 事件评论 - 内地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推动MiC业务渗透,近两年进入北京、广州、上海,在深圳持续获项目,已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并将继续推广;香港方面特区政府年初发布年度预算案,中期财政预测基本工程开支从去年预计平均每年约900亿港元增至未来平均每年约1200亿港元;按30%派息率根据2024年105亿归母净利润推算,公司当前市值对应2024年股息率约5.1%,半年报派息上调为未来持续上调打开上行空间,红利属性将进一步凸显 [9] - 东方国际是中国东方间接全资子公司及海外重要投资平台,业务遍布境内外;公告日期持有公司3.56%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达约8.02%并委派非执行董事成为战略股东 [11] - 2024年7月中国东方联合中国诚通发起设立300亿元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盘活专项基金;24年1月国资委发起设立400亿元国有企业存量资产优化升级基金;中国建筑国际在内地开拓保障房定购模式,有望助力中国东方盘活国企存量土地资产 [11]
中国建筑国际:Q3双位数高增长,香港大基建仍有广阔空间
长江证券· 2024-11-13 07: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丨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报告公司营收持续两位数增长且在手项目充裕,2024年前三季度合计营收约为917.93亿港元同比增长12.04%,2024年单三季度实现营收约为300.39亿港元同比增长12.01%,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4182.6亿元保障业绩稳增长经营质量持续向好Q3经营溢利增速进一步提升单季度经营溢利约44.66亿元同比增长17.77%,展望全年roe有望提升到15%以上 [3] - 科技带动类新签订单继续带动公司新签增速,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1679.9亿港元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9.7%,新签高景气得益于北部都会区项目推进,2024年Q1成功中标香港新界西堆填区扩建计划项目总合约额达611亿港元公司权益合约额约428亿元 [4] - 施政报告提出基建目标香港市场值得期待,包括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房屋单位落成入伙增加公营房屋供应量增加启动交椅洲人工岛项目填海部分环评程序等 [4] - 内地港澳业务可期派息提高凸显公司红利属性,内地公司MiC业务已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并将继续推广,香港方面政府债券发行将有力支持北部都会区项目推进,按30%派息率根据2024年105亿归母净利润推算公司当前市值对应2024年股息率约5.4%,派息上调将为未来持续上调打开上行空间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与经营溢利 - 2024年前三季度合计营收约为917.93亿港元同比增长12.04%,2024年单三季度实现营收约为300.39亿港元同比增长12.01%,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4182.6亿元保障业绩稳增长 [3] - 单季度经营溢利约44.66亿元同比增长17.77%,展望全年roe有望提升到15%以上 [3] 新签订单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1679.9亿港元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9.7%,新签高景气得益于北部都会区项目推进 [4] - 2024年Q1成功中标香港新界西堆填区扩建计划项目总合约额达611亿港元公司权益合约额约428亿元 [4] 香港基建市场 - 施政报告提出基建目标包括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房屋单位落成入伙增加公营房屋供应量增加启动交椅洲人工岛项目填海部分环评程序等 [4] - 香港方面政府债券发行将有力支持北部都会区项目推进 [5] 内地与港澳业务及派息 - 内地公司MiC业务已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并将继续推广 [5] - 按30%派息率根据2024年105亿归母净利润推算公司当前市值对应2024年股息率约5.4%,派息上调将为未来持续上调打开上行空间 [5]
中国建筑国际:香港施政报告再提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看好公司香港地区业务持续放量
广发证券· 2024-10-18 19: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北部都会区"概念,未来五年会有约60,000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推动河套港深创科园发展 [1] - 公司香港地区业务发展已开始加速,预计未来将持续放量 [1] - 预计北部都会区及"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将拉动香港建筑市场增长 [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118/135亿港元,给予公司7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14.38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05 10:11
业务表现 - 集团上半年新簽合約額為港幣1,251.30億元,同比增長29.2%[1] - 集團上半年未經審核收入為港幣617.55億元,同比增長12.1%[1] - 集團上半年經營溢利為港幣85.70億元,同比增長10.3%[1] - 集團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上升12.7%至港幣54.65億元,每股基本盈利為港幣108.48仙[1] - 集團在港澳中標多個大型工程,彰顯市場龍頭地位[1] - 集團內地業務結構持續優化,科技帶動不斷取得新突破[1] - 集團幕牆業務繼續踐行差異化競爭策略,獲得一批優質項目[1] - 集團成功中標香港新界西堆填區擴建計劃(WENTX),項目總合約額達611億港元,成為集團歷史上合約額最大的工程項目[14] - 集團獲得港深創科園之1A階段主合約,對促進內地與香港的創新要素交流融通、加強香港科創競爭力有重要作用[14] - 集團在中國內地專注優質項目,持續擴大優勢模式和優勢市場的份額,上半年成交投資帶動類項目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高能級經濟區域[15] - 集團旗下中國建築興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幕牆市場保持龍頭地位,並在內地長三角、珠三角等高能級經濟區域取得多個重大幕牆工程項目[16] - 集團在港澳市場保持房建龍頭地位,並拓展基建等新領域[22] - 集團在中國內地市場聚焦高能級城市和優質業務模式,加快科技赋能[22] - 集团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12.7%至54.65亿港元[24] - 集团营业额同比增加12.1%至617.55亿港元[24] - 集团在香港市场中標多個大型項目,營業額同比大幅增加29.1%[24] - 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投资项目业绩同比增加10.8%至63.36亿港元[25] - 集团自投资项目取得回购款206.99亿港元,同比增加7.5%[26] - 集团旗下中国建筑兴业集团在香港及澳门市场保持领先地位[28] 财务状况 - 本集团股东权益為775.42億港元,較去年末增加32.64億港元[31] - 本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321.50亿港元,占总资产12.1%,主要以人民币为主[32][33] - 本集团借款总额为862.83亿港元,其中人民币占82.6%,正逐步增加人民币融资以自然对冲中国内地业务收益的风险[35] - 本集团净借贷比率为69.8%,已承诺未动用的信贷及其他授信额度为598.30亿港元[36] - 本集团上半年营业额为617.55亿港元,同比增加12.0%,毛利率为15.5%[38] - 本集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8.59亿港元,同比增加14.1%[38] - 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54.65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08.48港仙[38] - 本集团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为2百万港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5.87亿港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入57.75亿港元[37] - 本集团持续加强风险管控,以穩健、可持續、高效及低風險為業務擴展和經營原則[37] - 期间溢利为58.5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39]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321.50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13.0%[40] - 合约资产为255.34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18.2%[4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为823.70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9.2%[40] - 银行借款为744.60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16.1%[41,42] - 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648.80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5.1%[42] - 永续资本证券为100.59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0.4%[42] - 非控股权益为26.03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2.6%[42] - 合约负债为92.92亿港元,较上年末减少6.9%[41] - 贸易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费用为831.27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11.0%[41] 现金流 - 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999千港元[46] - 公司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59,433千港元[46] - 公司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98,641千港元[46] - 公司上半年出售附属公司所得款项为252,217千港元[46] - 公司上半年合营企业往来款净变动为-1,114,228千港元[46] - 公司上半年应收合营企业借款净变动为344,203千港元[46] - 公司上半年于合营企业的投资减少为36,838千港元[46] - 公司上半年已收合营企业股息为212,941千港元[46] - 公司上半年聯營公司往来款净变动为-41,121千港元[46] - 公司上半年於聯營公司的投资增加为-1,112,889千港元[46] 收入构成 - 建筑工程合約收入為232.20億港元[53] - 建筑相關投資項目收入為337.69億港元[53] - 外墙工程業務收入為25.36億港元[53] - 基建營運收入為4.17億港元[53] - 其他收入為18.13億港元[53] - 來自客戶合約的收入為597.95億港元[53] - 其他來源收入為19.60億港元[53] - 建筑相关投资项目利息收入为16.22亿港元[54] - 其他收入为3.39亿港元[54] 分部表现 - 中國
中国建筑国际:北部都会区高景气,派息提升彰显红利属性
长江证券· 2024-08-22 21: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务表现良好 - 公司2024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7.55亿港元,同比增长12.06%;归属净利润54.65亿港元,同比增长12.71% [2] - 境内深耕优质区域,境外大型基建项目加速落地,收入规模扩大 [6] - 把握人民币融资窗口,财务费用率进一步下滑 [7] - 科技带动类新签订单继续带动公司新签增速,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1251.3亿港元,同比增长29.2% [8] 公司业务前景看好 - 内地MiC业务持续推广,已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 [9] - 香港北部都会区项目顺利推进,有望持续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8][9] - 公司上半年派息比例30.42%,同比增长1.85pct,彰显公司红利属性 [9] 风险提示 - 未提及 [1-19]
中国建筑国际(0331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9 12:04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营业额为617.55亿港元,同比增长12.1%[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率为15.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54.65亿港元,同比增长12.7%[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08.48港仙,同比增长12.7%[5] - 公司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33港仙[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税前溢利为74.21亿港元,同比增长16.6%[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本期期间溢利为58.59亿港元,同比增长14.1%[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上半年,新签合约额为港币1,251.30亿元,同比增长29.2%[93] - 未經審核收入为港币617.55亿元,同比增长12.1%[93] - 經營溢利为港币85.70亿元,同比增长10.3%[93] - 股東應佔溢利上升12.7%至港币54.65亿元[93] - 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108.48仙,每股資產淨值为港币15.39元[93] - 中期股息每股港币33仙,派息比率約為30.4%,較去年同期提升1.8個百分點[9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54.65亿元,同比增长12.7%[105] - 营业额为港币617.55亿元,同比增长12.1%[105] - 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108.48仙,同比增长12.7%[105] - 中期股息每股港币33仙,派息比率约为30.4%[105] - 香港分部营业额为港币181.74亿元,同比增长29.1%[108] - 中国内地分部营业额为港币351.19亿元,同比增长9.6%[111] - 建筑相关投资项目回購款为港币206.99亿元,同比增长7.5%[113]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流动资产净额为434.58亿港元,同比增长33.4%[2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469.23亿港元,同比增长9.7%[2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648.80亿港元,同比增长5.1%[23]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69,381,039千元(二零二四年)和59,641,571千元(二零二三年)[24] - 在手现金为港币321.50亿元,占总资产比重12.1%[101] - 净借貸比率控制在69.8%[101] - 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为港币598.30亿元[101] 业务分部收入 - 建築工程合約收入为23,219,853千元(二零二四年)和18,673,338千元(二零二三年)[32] - 建築相關投資項目收入为33,768,745千元(二零二四年)和32,287,323千元(二零二三年)[32] - 外牆工程業務收入为2,536,190千元(二零二四年)和2,578,578千元(二零二三年)[32] - 基建營運收入为416,932千元(二零二四年)和463,939千元(二零二三年)[32] - 其他收入为1,813,495千元(二零二四年)和1,107,534千元(二零二三年)[32] - 分部營業額中,中國內地为35,118,859千元(二零二四年)和32,040,124千元(二零二三年)[42] - 分部營業額中,香港及澳門为23,592,303千元(二零二四年)和19,937,594千元(二零二三年)[43] - 分部營業額中,中國建築興業集團为3,044,053千元(二零二四年)和3,132,994千元(二零二三年)[43] 税务与股息 - 本期間稅項中,香港利得稅為197,571千元,其他司法權區所得稅為1,427,731千元,中國內地土地增值稅為18,205千元,總計1,643,507千元[54] - 本期間所得稅費用淨額為1,561,510千元[56] - 期內已確認之分派股息為1,435,721千元,中期股息每股港幣33仙[58][59] 合约与市场 - 香港新界西堆填區擴建計劃(WENTX)項目總合約額達611億港元,集團應佔合約額約428億港元[94] - 中國建築興業上半年中標世界最大室內滑雪場——深圳前海華發滑雪場金屬屋面等工程[97] - 公司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市场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并持续开拓中国内地市场[117] - 回顾期内,公司营业额及业绩均稳步上升[117] - 公司持续维持正经营性现金流,产生港币2百万元净现金流入[118]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集团累计新签合约额约为港币1,251.30亿元[119] - 于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集团在手总合约额约港币6,737.10亿元,其中未完合约额约港币4,075.50亿元[120] - 中国内地市场新签合约额为港币569.20亿元,在手总合约额为港币3,840.00亿元,未完合约额为港币2,312.60亿元[122] - 香港市场新签合约额为港币576.40亿元,在手总合约额为港币1,961.90亿元,未完合约额为港币1,413.00亿元[122] - 澳门市场新签合约额为港币45.30亿元,在手总合约额为港币620.60亿元,未完合约额为港币177.10亿元[122] 经济环境 - 中國經濟上半年實現GDP增速5.0%[90] -
中国建筑国际:港澳建筑龙头,科技赋能高质量成长
华泰证券· 2024-07-08 12: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4.49港元。[163]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背景 - 公司背靠中国建筑集团,是港澳地区最大的总承建商之一,也是内地领先的城市综合投资运营商。[2][3] - 公司立足三大市场,有望齐头并进:港澳市场市占率高,受整体需求驱动;内地市场规模较大,专注保障房定购业务,拓展科技带动类业务。[15][16] - 公司19-23年归母净利润CAGR约15%,业务结构调整见效,21-23年ROE、现金流不断改善。[27][39][40] - 公司分红水平长期维持30%左右,假设24年分红比率维持30%左右,对应股息率5.8%。[44][45] 港澳市场 - 香港政府投资积极,上马北部都会区等大型项目,2024-2033年香港总房屋供应目标大约44万个单位,此前十年为31.5万个。[69][70][71] - 澳门经济恢复较好,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有望延续,私人工程方面,博企将在22年承诺的十年投资非博彩项目1087亿澳门元的基础上追加20%。[101][107] - 公司在港澳地区稳居龙头地位,有望充分受益于港澳市场投资加速。[95][98][112] 内地市场 - 内地业务向短周期、快周转建筑投资项目转型,营收增速明显增加。[114][116][122] - 公司专注保障房定购业务,拓展科技带动类业务,在"三大工程"、"绿色建筑"等政策驱动下具备较好市场需求。[5][118] - 公司利用MiC等科技优势,获得高附加值、强影响力的科技带动项目,已在内地布局8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118][120] 科技赋能 - 公司坚持科技赋能的业务战略,以MiC、BIPV等科技型建筑业务为重点,科技业务带来的差异化竞争力不断加强。[49][50][51][62] - MiC是高度集成的装配式建筑,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绿色低碳、节材省工的优势,有望推动公司由粗犷服务业转向精细制造业。[59][60] - 公司依托中建兴业的高端幕墙业务,积极发展BIPV,已取得多个BIPV项目突破。[62][63][64][6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背景 - 公司背靠中国建筑集团,是港澳地区最大的总承建商之一,也是内地领先的城市综合投资运营商。[2][3] - 公司立足三大市场,有望齐头并进:港澳市场市占率高,受整体需求驱动;内地市场规模较大,专注保障房定购业务,拓展科技带动类业务。[15][16] - 公司19-23年归母净利润CAGR约15%,业务结构调整见效,21-23年ROE、现金流不断改善。[27][39][40] - 公司分红水平长期维持30%左右,假设24年分红比率维持30%左右,对应股息率5.8%。[44][45] 港澳市场 - 香港政府投资积极,上马北部都会区等大型项目,2024-2033年香港总房屋供应目标大约44万个单位,此前十年为31.5万个。[69][70][71] - 澳门经济恢复较好,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有望延续,私人工程方面,博企将在22年承诺的十年投资非博彩项目1087亿澳门元的基础上追加20%。[101][107] - 公司在港澳地区稳居龙头地位,有望充分受益于港澳市场投资加速。[95][98][112] 内地市场 - 内地业务向短周期、快周转建筑投资项目转型,营收增速明显增加。[114][116][122] - 公司专注保障房定购业务,拓展科技带动类业务,在"三大工程"、"绿色建筑"等政策驱动下具备较好市场需求。[5][118] - 公司利用MiC等科技优势,获得高附加值、强影响力的科技带动项目,已在内地布局8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118][120] 科技赋能 - 公司坚持科技赋能的业务战略,以MiC、BIPV等科技型建筑业务为重点,科技业务带来的差异化竞争力不断加强。[49][50][51][62] - MiC是高度集成的装配式建筑,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绿色低碳、节材省工的优势,有望推动公司由粗犷服务业转向精细制造业。[59][60] - 公司依托中建兴业的高端幕墙业务,积极发展BIPV,已取得多个BIPV项目突破。[62][6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