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医药(02607)
icon
搜索文档
2023年营收稳健增长;创新药迎来收获期
华兴证券· 2024-04-05 00:00
财务数据 - 上海医药2023年营收稳健增长,达到2630亿元,同比增长12%[4] - 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7.68亿元,同比下降33%;扣非归母净利润35.96亿元,同比下降16%[4] - 医药分销实现2023年营收2338亿元,同比增长14%,毛利率下滑至6.3%[5] - 医药工业2023年实现收入263亿元,同比下降2%,毛利率减少至58.5%[6] - 公司2024-2025年EPS预测分别下调18%和19%,SOTP目标价下调至22.37元[7] - 公司2024-2025年营收预测下调11%-15%,毛利下调13%-17%,归母净利润/ EPS分别下调18%-19%[16] - 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调整,医药工业营收预测下调17%-21%,医药分销营收预测下调10%-15%[16] - 公司2024-2026年营收预测下调11%-15%,毛利下调13%-17%,归母净利润/ EPS分别下调18%-19%[16] - 上海医药2024年毛利预计将下降,分别为34,793百万元、38,903百万元和42,403百万元[18] - 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将减少至5,765百万元,2025年和2026年也将继续下降[19] - EPS预计2024年为1.56元,2025年和2026年也将呈下降趋势[20] 业务展望 - 医药商业领域包括CSO、疫苗、器械大健康等业务成为未来增长点,市值达到11031万美元[2] - 公司2026年医药商业(分销)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325,004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39.2%[31] - 公司2026年医药商业(零售)预计净利润将达到13,856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46.7%[31] - 2026年医药工业预计毛利润率将保持在58.5%的水平[31] - 2026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预计为830百万元,较2023年大幅下降[31] 其他信息 - 公司声明具备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32] - 公司研究报告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不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保证[32] - 公司可能存在持有或交易报告中提及公司发行证券的情况,投资者应考虑利益冲突[32] - 公司评级体系中,“买入”公司股票相对大盘涨幅在10%以上[32] - 公司行业评级体系中,“超配”行业相对大盘涨幅在10%以上[32]
上海医药(0260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02 12:01
公司概况 -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公告[1] - 公司的使命是持之以恆,致力於提升民眾的健康生活品質[4] - 公司的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碼为601607;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碼为02607[6]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12个月[6] - 上海实业集团是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公司[8] - 上海实业集团旗下包括上海实业控股、上海潭东企业咨询服务等公司[8] - 集团旗下公司包括上海国盛集团、上海国盛集团资产等[8] 董事会及管理层 - 公司董事包括沈波先生、钟涛先生、杨秋华先生、李永忠先生、董明先生、陈发树先生、王忠先生、顾朝阳先生、霍文逊先生、徐有利先生、余卫东先生、马加先生、钟涛先生、黄沛翘女士等人[12] - 楊秋華先生于2024年3月19日被任命为董事长、执行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12] 财务表现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2602.95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39.4%[14] - 2023年度净利润为51.6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下降26.3%[14] - 公司总资产在2023年达到2119.7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54.6%[14]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602.95亿元,同比增长12.21%[27] - 醫藥商業实现销售收入2340.38亿元,同比增长14.04%[27] -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68亿元,同比下降32.92%[27]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26.02亿元,研发费用占工业销售收入的9.91%[28] - 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为52.32亿元,同比增长10.29%[28] 研发与创新 -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开放多元的创新体系,加速推进研发管线进程[29] - 公司在研新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有多款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进入临床阶段或申请阶段[31][32] - 公司在腫瘤治療領域有多個藥品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包括乳腺癌、肺癌等[33] - 公司在自身免疫治療領域也有多個藥品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等[33] - 公司在精神神經領域有藥品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包括阿爾茨海默症、抑鬱症等[34] 产品与业务 - 公司共计13个品种(16个品规)通过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过评产品累计增加到60个品种(87个品规),位居行业前列[41] - 公司围绕大品种聚焦战略,实现全年工业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48个,覆盖心血管、消化系统、免疫代谢、全身抗感染、精神神经和抗肿瘤等领域[45] 国际业务与合作 - 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创新药物研究院”,旨在通过集聚双方的创新要素和优势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44] - 公司2023年国际业务收入稳中有升,海外市场拓展取得实质性进展[50] 股权结构与股票期权激励 - 公司182名股票期权激励对象第二期可行权的股票期权共计7,421,700份,行权截止日为2024年2月13日[162] - 公司23名预留股票期权激励对象第一期可行权的股票期权共计755,700份,行权截止日为2024年2月7日[162] - 公司2019年股权激励计划共计6,976,800份股票期权,行权截止日期为2025年2月13日[163]
上海医药(0260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0:38
公司业绩 - 公司的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12个月[6] - 公司2023年度收入达到260,295,089千元,较2019年增长39.5%[14] - 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为5,166,570千元,较2022年下降26.3%[14] - 公司2023年度总资产为211,972,534千元,总负债为131,646,441千元,总权益为80,326,093千元[14] - 公司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60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1%[27] - 公司醫藥商業板塊实现销售收入2340.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4%[27] - 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52.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9%[28] - 公司已有3款创新药物和1款改良型新药上市,新药管线中有68项,其中55项为创新药[31] - 公司在研新药共有68个项目,其中创新药55个,改良型新药13个[32] - 公司在研創新藥管線包括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项目[32] - 公司已提交NDA或上市申请的项目有3个,进入临床或IIT阶段的项目有45个[32] 公司药品研发 - I001项目是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腎素抑制剂,已有3个适应症处于临床试验中后阶段,NDA上市申请已获受理[35] - X842是公司引进的新一代鉀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口服新药,适应症为反流性食管炎,NDA上市申请已获受理[36] - I037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获得II期临床试验许可[37] - 上海医药引进的生物制品新药B013在三阴性乳腺癌动物体内实验中与化疗联合用药效果明显,已获得II/III期临床试验批准[38] - 上海医药自主开发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SPH4336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脂肪肉瘤的Ⅱ期临床试验已获得FDA批准,联合卡度尼利单抗有望取得更优的抗肿瘤效果[39] - 新药项目NJ-2021-002(Z)和NJ-2021-002(F)为全球首款用于肛肠局部使用的无菌凝胶制剂,可促进痔疮手术后创面愈合,抑制炎症和腸道纖維化[40] 公司国际业务 - 公司推进海外业务布局,多个产品的注册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业务收入稳中有升[50] - 上藥泰國完成自有產品上市,实现销售收入[51] - 上藥新加坡公司Zynexis完成两款产品引进,实现稳定运营[51] - 菲律宾市场准入取得突破,瑞舒伐他汀钙片完成菲律宾注册并拟近期上市[51] - 上藥阿联酋公司取得营业执照[51] - 上藥常药获得泰国GMP clearance证书,3个产品完成BE试验[51] 公司战略发展 - 公司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领先药企的发展战略[96] - 公司将加速国际化发展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仿制药,积极布局创新药[98] - 公司将深化融产结合运作,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和投资手段,提高投融资效率[99] - 公司将以数字化为手段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打造高效组织[101] - 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整市场策略,積極拓展国际化市场[107]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竞争力[108] 公司股权激励 - 公司股票期权计划:2019年12月19日首次授予25,600,000份股票期权,2020年12月15日预留授予2,730,000份股票期权[140] - 公司首次激励对象数量由210名调整为190名,首次授予期权由25,600,000份调整为23,258,120份[141] - 公司已授出但尚未行权的A股股票期权数量为11,446,125份[142] - 公司已授出的股票期权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占比77.911%[146] - 公司已授出的A股股票期权数量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51] - 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等待期为24个月[153] - 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人民币18.41元/股[155]
上海医药(02607)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27 17: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 - 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5.08亿元,同比增长13.11%[5] - 2023年1 - 9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7.97亿元,同比下降21.13%;剔除一次性特殊损益影响后归母净利润42.65亿元,同比增长8.57%[5] - 2023年1 - 9月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33.04亿元,同比下降10.64%;剔除上药康希诺影响后为37.72亿元,同比增长2.11%[5]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649.16亿元,同比增长3.20%;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1975.08亿元,同比增长13.11%[8]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87亿元,同比增长6.14%;年初至报告期末37.97亿元,同比下降21.13%[8]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131.4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5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685.1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16%[9] -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8204.81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4.93亿元[11] - 2023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29,263,734,941.59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401,395,968.43元增长约6.8%[17]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76,158,589,265.27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6,759,853,950.45元增长约14.1%[17] - 2023年9月30日存货为35,047,634,569.51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460,216,765.02元增长约1.7%[17] - 2023年9月30日短期借款为35,083,519,738.09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750,588,556.87元增长约26.4%[19] - 2023年9月30日应付账款为52,263,642,012.87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5,603,805,328.17元增长约14.6%[19]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计213,146,380,397.62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8,134,901,498.95元增长约7.6%[18]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105.7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4.41亿元增长11.99%[20] - 2023年9月30日负债合计1330.0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01.32亿元增长10.71%[20]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975.08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1746.12亿元增长13.11%[21]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1913.80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1689.54亿元增长13.27%[21]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65.56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76.21亿元下降13.97%[22] - 2023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65.19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75.68亿元下降13.86%[22] -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49.54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59.84亿元下降17.21%[22] - 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7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48.14亿元下降21.14%[22] - 2023年前三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 -1.71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 -3.70亿元亏损减少53.63%[23] - 2023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801.4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80.02亿元增长2.75%[20] - 2023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47.83亿元,2022年同期为56.14亿元[24] - 2023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1.03元/股,2022年同期均为1.45元/股[24] - 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042.91亿元,2022年同期为1835.62亿元[26]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02亿元,2022年同期为 - 15.88亿元[27] - 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9.99亿元,2022年同期为 - 140.84亿元[27] - 2023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96亿元,2022年同期为171.56亿元[28] - 2023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83.6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96亿元[29] - 2023年9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14.0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96.14亿元[29] - 2023年9月30日其他应收款为165.9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6.48亿元[29] - 2023年9月30日长期股权投资为311.6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6.47亿元[29]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333.576724993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8.6624416037亿元增长11.7%[30]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计697.648266879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30.4418962929亿元增长10.66%[30]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235.271774096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9.9958718081亿元增长6.94%[30]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60.23941343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825177758亿元增长20.60倍[31] - 2023年9月30日负债合计295.511187528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2.8783895839亿元增长32.59%[31]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461.627797万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503.950069万元增长11.82倍[32]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15.9582105826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14.3943373963亿元增长10.86%[32] - 2023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15.9439649316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14.3694865778亿元增长11%[33] -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5.9439649316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14.3694865778亿元增长11%[33] - 2023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15.9437872542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14.3678533301亿元增长11%[34] - 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4,167,822.39元,2022年同期为9,959,146.69元[35]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74,593,657.45元,2022年同期为331,682,201.19元,同比增长12.94%[35]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04,240,290.49元,2022年同期为556,560,760.73元,同比增长8.57%[35]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29,646,633.04元,2022年同期为 -224,878,559.54元[35] - 2023年前三季度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23,553,300,000.00元,2022年同期为21,387,100,000.00元,同比增长10.13%[35] - 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9,348,972,850.65元,2022年同期为29,022,640,469.43元,同比增长1.12%[35] - 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2,380,000,944.32元,2022年同期为38,494,739,202.43元,同比下降15.88%[36] - 2023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763,751,715.42元,2022年同期为31,770,284,529.37元,同比下降34.64%[36] - 2023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7,730,996,154.56元,2022年同期为20,216,443,979.22元,同比下降12.39%[36] - 2023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227,919,375.59元,2022年同期为1,851,317,987.01元[3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 - 9月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5.09%;医药商业销售收入1767.08亿元,同比增长14.14%[5] - 2023年1 - 9月工业业务贡献利润18.13亿元,同比增长9.72%;商业业务贡献利润26.26亿元,同比增长8.8%;主要参企贡献利润4.61亿元(剔除上药康希诺影响),同比下降3.54%[5] - 2023年1 - 9月公司中药板块实现工业收入74.72亿元,同比增长16.51%[6] - 2023年1 - 9月,医药流通业务销售收入1771.94亿元,同比增长14.17%;医药零售业务销售收入65.32亿元,同比增长15%[7] - 2023年前三季度,创新药板块销售同比增幅21%,成功签约21个进口总代品种[7] 新药研发与审批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药管线中有3项提交pre NDA或上市申请,报告期内新增3项,其中2项为创新药[6] - 2023年7 - 9月公司新增2个品种(2个品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获批一致性评价产品累计达55个品种(79个品规)[6] 股权相关信息 - 公司持有上药康希诺48.958%的股份[4] - 公司A股股票代码为601607,H股股票代码为02607[3]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80053户[13] - 上药集团持股7.17亿股,持股比例19.348%[1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发行A股2,784,228,350股,H股919,072,704股,合计3,703,301,054股[15]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80,053户,其中A股78,313户,H股1,740户[15] - 上药集团持有人民币普通股716,516,039股[14]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有境外上市外资股673,974,224股[14] 其他信息 - 上药云健康近日完成5亿元C轮融资[7] - 衍生金融资产变动比例32.19%,因本报告期内远期外汇合同资产公允价值增加[12]
上海医药(0260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8 16:40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9] -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周军[10] - 公司的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路92号[10]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为132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0%[11] - 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38%[11] - 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71元,同比下降37.17%[12]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持续加速创新转型,提升盈利能力和行业地位[15][16] - 公司研发投入12.18亿元,同比增长25.91%[32] - 公司新药管线共64项,已有3项提交pre NDA或上市申请[33] - 公司引进的1.1类新一代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斷劑口服新藥X842已在2023年2月获受理,有望打破抑酸市场PPI一家独大的局面[34] - 公司引进的2类新药蘭索拉唑碳酸氫鈉膠囊(信維寧®)已正式商业化,将助力公司深化消化道领域布局[36] 公司战略合作与创新 - 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旨在搭建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转化的载体,积极引进前沿领域新项目入驻[37] - 上海医药中心将承载生物医药创新加速器,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合作推行生物医药共同培育计划,促进创新技术转化[38] - 上海医药、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申报的「創新免疫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组获批,将聚焦免疫疗法研发[39]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30.33%,合同负债本期期末金额占总资产比例为0.67%[54]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86.88亿元,同比增长17.4%[169] - 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为78,942,476,886.95人民币[170] 公司股权结构 -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数量最多,占比19.348%[14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的股份数量为77,221,653股,占比2.085%[143] -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无限售条件股份为665,626,796股[144]
上海医药(02607)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19:14
报告基本信息 - 公司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未经审计中期业绩,业绩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1] - 本报告期指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的6个月[9] - 公司股份包括A股和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9] - 公司负责人周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沈波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沈波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5]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利润分配与预案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6] - 半年度拟定不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122] 公司风险情况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7]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医保控费和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或使部分药品价格下调,公司将调整市场策略[69] - 创新药研发有进度或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70] - 公司不存在债券终止上市交易风险、逾期未偿还债券等情况[17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132,592,157,323.3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70%[13]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09,821,842.2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38%[13]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99,302,173.2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96%[13]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38,423,947.92元,上年同期为 - 556,181,060.49元[13] - 本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7,358,648,385.13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44%[13]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13,317,704,838.46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66%[13]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71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37.17%[14]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82%,较上年同期减少2.54个百分点[14] - 2023年1 - 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5.92亿元,同比增长18.70%[31] - 2023年1 - 6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6.10亿元,同比下降29.38%;剔除一次性特殊损益影响后为30.76亿元,同比增长9.34%[32] - 2023年1 - 6月,归母扣非净利润为21.99亿元,同比下降17.96%;剔除上藥康希諾影响后为26.66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33]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2.18亿元,同比增长25.91%[36]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10.26亿元,同比增长26.76%[36] - 营业收入本期数132,592,157,323.37元,上年同期数111,707,464,327.64元,变动比例18.70%[58] - 研发费用本期数1,026,309,891.55元,上年同期数809,672,103.19元,变动比例26.76%[58] - 其他应收款本期期末数3,528,810,863.86元,上年期末数2,574,814,141.06元,变动比例37.05%[59] - 境外资产26.8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26%[59] - 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其他货币资金26.49亿元[60] - 2023年6月30日,2.50亿元短期借款和4.78亿元长期借款由相关资产作为抵押物[61]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质押借款10.24亿元,包括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短期借款1.39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短期借款2.36亿元、应收账款质押短期借款7.55亿元[62] - 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1.42亿元应收账款质押银行质押借款0.60亿元及0.82亿元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子公司股权质押银行质押借款0.73亿元及0.05亿元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63] - 报告期内投资额140,057.46万元,较上年同期36,465.87万元增加103,591.59万元,增幅284.08%[6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期初数1,185,808.24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19,684.26万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4,050.25万元,本期计提减值1,432,665.00万元,本期购买1,267,795.62万元,本期出售/赎回1,366,311.63万元[65] - 证券投资合计最初投资成本44,474.79万元,期初账面价值36,144.4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1,388.66万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4,050.25万元,本期购买1,695.40万元,本期出售1,388.66万元,期末账面价值31,787.43万元[66] - 衍生金融资产-远期外汇合同期初数482.01万元,期末数343.64万元,同比 -28.71%;衍生金融负债-远期外汇合同期初数156.99万元,期末数125.74万元,同比 -19.91%[67]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2.99%,较期初上升2.36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5.71倍(2022年同期7.88倍),资本比例为23.13%[72] - 报告期末,银行借款余额442.07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余额60.18亿元,按固定利率的贷款及超短期融资券余额约464.75亿元[73]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含应收款项融资)净额803.86亿元,同比增加14.53%;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余额561.64亿元,同比增加8.92%[73] - 本报告期末流动比率为1.33,较上年度末的1.35下降1.89%[178] - 本报告期末速动比率为1.05,较上年度末的1.03上升2.11%[178] - 本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为62.99%,较上年度末的60.63%上升2.36个百分点[178] - 本报告期(1 - 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1.99亿元,上年同期为26.81亿元,同比下降17.96%[178] - 本报告期现金利息保障倍数为4.10,上年同期为1.66,同比上升146.39%[178] - 2023年6月30日合并货币资金为313.3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4.01亿元[181] - 2023年6月30日合并应收账款为774.1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67.60亿元[181] - 2023年6月30日合并存货为331.4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4.60亿元[181] - 2023年6月30日合并流动资产合计为1647.8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95.13亿元[18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计为2133.1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81.35亿元[181] - 2023年6月30日短期借款为337.2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7.51亿元,同比增长21.53%[182]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500.5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6.04亿元,同比增长9.75%[182] - 2023年6月30日合同负债为14.3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43亿元,同比下降36.71%[182]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为1243.40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06.91亿元,同比增长12.33%[182] - 2023年6月30日长期借款为68.70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2.60亿元,同比增长9.64%[18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为100.3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94.41亿元,同比增长6.30%[182] - 2023年6月30日负债合计为1343.7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01.32亿元,同比增长11.86%[182] - 2023年6月30日股本为37.03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98亿元,同比增长0.15%[182] - 2023年6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为673.5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0.63亿元,同比增长0.44%[182] - 2023年6月30日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为2133.1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81.35亿元,同比增长7.66%[18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为1325.92亿元,2022年同期为1117.07亿元,同比增长18.7%[18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营业利润为45.58亿元,2022年同期为57.99亿元,同比下降21.4%[18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利润总额为45.34亿元,2022年同期为57.58亿元,同比下降21.26%[18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净利润为34.17亿元,2022年同期为45.64亿元,同比下降25.13%[184]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10亿元,2022年同期为36.96亿元,同比下降29.38%[184] - 2023年上半年少数股东损益为8.07亿元,2022年同期为8.69亿元,同比下降7.13%[18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32.94亿元,2022年同期为43.98亿元,同比下降25.10%[184]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为24.83亿元,2022年同期为35.33亿元,同比下降29.72%[184]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为8.11亿元,2022年同期为8.64亿元,同比下降6.11%[184]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71元,2022年同期均为1.13元,同比下降37.17%[184]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362.03亿元,2022年同期为1161.98亿元,同比增长17.22%[186]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345.64亿元,2022年同期为1167.54亿元,同比增长15.25%[186]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38亿元,2022年同期为-5.56亿元[186]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378.36亿元,2022年同期为1174.53亿元,同比增长17.35%[186]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639.83亿元,2022年同期为2316.27亿元,同比下降29.12%[186]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15亿元,2022年同期为-114.17亿元[186] - 2023年上半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62.84亿元,2022年同期为493.29亿元,同比下降6.17%[186] - 2023年上半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11.52亿元,2022年同期为330.12亿元,同比增长24.66%[186] - 2023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32亿元,2022年同期为163.18亿元[186]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1.54亿元,2022年同期为43.43亿元,同比下降4.35%[186] - 2022年1月1日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中股本为2,842,089,322元,资本公积为16,070,723,052.49元[18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增减变动额中股本增加854,324,996元,资本公积增加13,134,491,076.27元[188]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中净利润为4,564,219,430.25元,其他综合收益为 - 166,533,548.07元[188] - 2023年1月1日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中股本为3,697,546,172元,资本公积为29,098,103,770.87元[18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增减变动额中股本增加5,666,352元,资本公积增加66,063,651.35元[188]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中净利润为3
上海医药(02607)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48
公司使命与价值观 - 公司愿景是成为受人尊敬、拥有行业美誉度的领先品牌药制造商和健康领域服务商[2] - 公司的使命是持之以恒,致力于提升民众的健康生活品质[2] -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创新、诚信、合作、包容、责任[2]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12个月[4] - A股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以人民币买卖的公司内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4] - H股指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并以港元买卖的公司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4] - 公司的控股股东包括上实集团、上海上实和上药集团[5]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319.81亿元,同比增长7.49%[24] - 公司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17亿元,同比增长10.28%[25]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28.00亿元,同比增长11.87%[25] - 公司2022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47.43亿元[25]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积极推进创新发展战略,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管线不断扩大,目前已有50项创新药物项目,完成了2项一类新药的申报上市[15] - 公司未来将重点研究保障百姓用药、建立可追溯的常用药常态及应急供应链、加强国际与国内医药供应链建设[30] - 公司2022年加速四大转型发展,推动重大项目取得显著进展[31] 公司研发与创新 - 公司新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总投入达28.00亿元,新药管线加速扩张,已有多个创新药上市和进入临床研究阶段[38] - 公司在研究中的创新药管线涵盖多个治疗领域,包括消化代谢、感染、心血管、肿瘤、自身免疫等,多个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39] 公司业务拓展与合作 - 公司与雲南白藥、天津医药共同建立“云天上”产业联盟,开展中药资源合作,推动中药材集采和合作项目,以推动中药大健康业务发展[33]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已有1个项目申请pre IND,并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奖项[53]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人民币18.41元/股,且在特定情况下会做相应调整[166] - 公司规定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为最长不超过60个月,有效期内激励对象可以根据规定行权[170] - 公司根据期权激励计划,股票期权的授权日、有效期、等待期、行权期及行权价格请参阅相关公告[172]
上海医药(02607)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6 16:45
财务表现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62.26亿元,同比增长16.39%[9]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8亿元,同比增长21.31%[10] - 公司研发投入5.47亿元,同比增加15.80%[11] - 公司本报告期營業收入为662.26亿元,同比增长16.39%;净利润为15.18亿元,同比增长21.31%[29][29] - 公司營業總收入為662.26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6.4%[41] - 公司營業總成本為640.34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6.3%[41] - 公司營業利潤為24.91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24.9%[42] - 公司淨利潤為19.53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27.4%[42] - 公司營業收入為5,492,871.33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2] - 營業利潤為80,202,758.85元,較去年同期有顯著改善[52] 研发进展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药管线取得进展,已有多项新药进入关键阶段[13] -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药I001片在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有望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15] -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药I008-A艾滋慢性异常免疫适应症已提交上市申请,填补临床空白[16] 业务拓展 - 公司旗下中藥业务板块价值再现,拥有多家历史悠久的中药企业[17][18][19][20][21][22] - 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步履坚实,成立合资公司并在菲律宾获批上市新产品[24][29] - 公司醫藥服務平台为全球醫藥企業提供全供应链一站式管理服务,成功引入7个进口总代品种[25] - 公司持续拓展进口疫苗总代业务,终端推广团队已增至340人[26] - 公司非药业务销售增长约38%,积极探索器械、醫美、健康食品等新业务拓展[27] 资产状况 - 公司总资产为2060.36亿元,同比增长3.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685.67亿元,同比增长2.24%[29] - 公司非流動資產合計於2023年3月31日達到4886.54億元,較2022年12月31日增長0.5%[38] - 公司流動負債合計於2023年3月31日達到1143.02億元,較2022年12月31日增長3.3%[39] - 公司非流動負債合計於2023年3月31日達到1185.30億元,較2022年12月31日增長25.6%[40] - 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於2023年3月31日達到7988.09億元,較2022年12月31日增長2.4%[40] 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2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29]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23,322,412.29元,较2022年同期的-2,490,127,524.24元略有下降[46]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06,217,466.71元,较2022年同期的-631,098,221.54元有明显减少[47]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13,048,743.92元,较2022年同期的17,594,227,843.63元有所减少[48]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556,833.44元,显示公司營運現金流量狀況不佳[55] - 投資活動現金流入小計達11,308,900,518.21元,顯示公司有大筆投資收益[55] - 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52.9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显著[56] - 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降[56] - 2023年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1.7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增长[56] - 2023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37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大幅增长[56] - 2023年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为60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略有增长[56] - 2023年償還債務支付的现金为72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增长[56] - 2023年分配股利、利润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1.04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略有下降[56]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2.8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大幅下降[56] - 2023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3.0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降[56]
上海医药(02607)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0:5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之年度业绩,业绩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并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审核[1]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12个月[6] - 公司股份包括A股和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6] - 上药康希诺由上海医药持股48.958%、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245%、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持股49.797%[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营收2319.813亿元,除所得税前利润88.08353亿元,年度利润69.92015亿元[13] - 公司2022年总资产1981.34901亿元,总负债1201.3245亿元,总权益780.02451亿元[13] - 2022年公司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430位,较上年提升7位[15][26][91] - 与2016年相比,公司净资产增加超350亿,营业收入增加超1100亿,研发投入增加超20亿[15] - 公司研发投入从2016年的6.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8亿元,6年翻了近五倍[17] - 疫情期间公司业绩实现超10%的逆势增长[23]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9.81亿元,同比增长7.49%[27] - 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17亿元,同比增长10.28%[27] - 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8.00亿元,同比增长11.87%[27] - 2022年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47.43亿元[27] - 公司营业收入为2319.81亿元,同比增长7.49%;营业成本为2014.95亿元,同比增长7.59%[101] - 公司销售费用为142.79亿元,同比增长7.22%;管理费用为49.92亿元,同比下降2.95%[101] - 公司研发费用为21.12亿元,同比增长6.29%;财务费用为13.13亿元,同比增长5.45%[101] - 报告期内销售、管理、财务、所得税等财务数据同比变动超30% [105]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211,219.76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68,803.63万元,研发投入合计280,023.39万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0.47%,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24.57% [106]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43亿元,同比下降6.28% [113] -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24.73亿元 [113] - 报告期内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3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净利润67.84% [11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9,613,554,659.84元,占总资产比例4.85%,本报告期内购买增加[114]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1,799,584,411.55元,占总资产比例0.91%,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40.72%,本报告期内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14] - 报告期内投资总额为311,362.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421.28万元,增幅12.84%,上年同期投资额为275,941.04万元[115] 公司业务排名情况 - 公司医药工业位列全球制药50强第41位,医药商业居中国第二[15] - 2022年公司入围全球医药工业50强,排名提升至第41位[26] - 2022年公司在《财富Fortune》(中文版)发布的财富中国500强中位列第59位[91] - 2022年公司在《福布斯》发布的全球企业2000强中位列第1017位[91] - 2022年公司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23位,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位列第52位[91] - 公司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中位列第7位[91] - 公司在米内网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Big Pharma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力TOP30中位列第7位[91] - 2022年公司在上海市企业联合会等联合发布的上海企业100强中位列第12位,在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中位列第4位[91] 公司研发情况 - 公司创新药管线从2016年的16项增至目前的50项[17] - 公司近期完成2项一类新药的申报上市,步入新药研发收获期[17] - 报告期内,公司2个新药项目申请上市,研发总投入28.00亿元,同比增长11.8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10.47%[4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3款创新药上市,新药管线62项,其中创新药50项(含美国临床II期3项),改良型新药12项[42] - 创新药管线中,2项提交pre NDA或上市申请,6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III期阶段[42] - 公司有多款在研新药,涉及消化代谢、感染、心血管、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43][44] - I022 - K针对KRAS突变型肿瘤有显著疗效,KRAS突变在胰腺癌中发现率达90%、结肠癌中达52%、多发性骨髓瘤中达43%、肺癌中达32%[46] - I001片已完成III期临床阶段全部受试者入组,2020年12月30日其UC新适应症获FDA II期临床试验批准,2022年8月31日国内获批该适应症临床试验批件,2021年7月30日获批国内糖尿病肾病II期临床批件[45] - I022 - K于2021年8月27日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目前I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46] - B007项目2021年11月30日I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目前进展顺利[48] - B006项目已完成I期临床剂量递增阶段试验,正在开展Ib的剂量扩展试验[49] - 百纳培南复杂尿路感染适应症在国内已完成临床II期试验并达理想临床终点,正进行三期临床准备工作[51] - X842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上市许可申请于2023年2月9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52] - I008 - A针对艾滋慢性异常免疫激活提交pre - NDA,临床II期完成[43] - BCD - 100针对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处于临床III期[43] - 公司开发2类新药项目21个,较2021年增加5项,涵盖吸入、缓控释等多种制剂类型[55] - 公司共有21个罕有病药品批文,涉及34个罕有病病症,上药睿尔有在研项目15项[55] - 2022年公司14个品种(15个品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过评产品累计达49个品种(71个品规)[57] - I037于2022年1月底完成Ⅰ期临床试验,9月获II期临床试验许可,12月获组长单位伦理批件[53] - NJ - 2021 - 002(Z)、(F)的痔疮适应症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放射性直肠炎适应症已启动II期临床试验[54] - 上海循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有1个项目申请pre - IND,并获大赛奖项[59] - 上海惠永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成立4年多,在研项目40余项,正进行第三轮融资[60] - 主要研发项目I001投入7,847.07万元,较去年同期变动62%;B006投入2,663.73万元,较去年同期变动195%;I035投入2,030.67万元,较去年同期变动143% [107] -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14个品种15个品规一致性评价批件 [110] - 报告期内公司5个药品获临床通知书,5个药品获生产批文 [111] - 报告期内公司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中西)申报ANDA [111] 公司业务线发展情况 - 医药商业板块非药大健康新业务去年取得超40%的高速增长[20] - 上药康希诺于2022年1月实现克威莎®量产上市供应,吸入用克威莎®雾优®于2022年10月在上海率先接种[30] - 2022年12月底,上药信谊等企业在岗率最低不足40%,为上海市场提供超280万盒解热镇痛和镇咳类药品[31] - “云天上”产业联盟确定首批8个中药材集采品种并推进实施[36] - 2022年12月,上海医药等在香港科技园启动14,000平方呎场地的孵化器合作[37] - 2022年,上药泰国有限责任公司、新加坡合资公司正式成立[38][39] - 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安排400多名工地人员,年内完成单体结构封顶[40] - 公司全年工业销售收入过亿产品48个,较去年增加4个,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57.27亿元,同比上升13.12%[62] - 公司完成二甲弗林等休眠产品恢复销售,重塑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产品价值链[63] - 医药商业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68] - 2022年创新药板块销售同比增幅约15%,成功引入20+个进口总代品种[69] - 报告期内进口疫苗代理销售收入约44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69] - 2022年器械、大健康等非药业务销售约341亿元,同比增长约40%[71] - 截至2022年底上药云健康体系内拥有203家DTP药房及授权院边店,累计与300多家新特药企达成合作,2022年新增30+种创新药全国首单落地[72] - 报告期内上药云健康自营一体化互联网医院轻问诊平台月均处方量超10万张,“益药·云药房”全年破亿[72] - 截至目前镁信健康平台医疗医药网络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服务保单量超2亿,惠民保遍及全国100+城市,惠及患者近200万人[73] - 2023年1月镁信健康完成C+轮融资,引入汇丰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73] - 工业营业收入为267.58亿元,同比增长6.61%,毛利率为58.55%,较上年减少0.20个百分点[102] - 分销营业收入为2057.33亿元,同比增长7.93%,毛利率为6.58%,较上年增加0.06个百分点[102] - 零售营业收入为82.64亿元,同比增长6.38%,毛利率为12.63%,较上年减少0.54个百分点[102] - 国内销售营业收入为2283.82亿元,同比增长7.39%,毛利率为12.84%,较上年减少0.02个百分点[102] - 国外销售营业收入为28.58亿元,同比增长20.08%,毛利率为31.35%,较上年减少4.75个百分点[102] - 心血管系统营业收入为49.80亿元,同比下降4.28%,毛利率为69.39%,较上年减少1.48个百分点[103] - 消化道和新陈代谢营业收入为24.37亿元,同比增长14.91%,毛利率为69.40%,较上年增加0.71个百分点[103] - 上药控股有限公司业务为药品销售,公司持股100%,注册资本50.00亿元,营业收入1,277.90亿元,净利润19.63亿元[117] -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业务为药品销售,公司持股100%,注册资本13.00亿元,营业收入490.91亿元,净利润10.34亿元[117] 公司重大项目与合作 - 两年前公司支持上实成立总规模500亿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21] - 去年公司完成五年内业内规模最大定增项目,总募资金额近140亿[21] - 2022年上海医药140亿规模定增圆满落地,引进云南白药为战略投资者[35] - 上药-星德科固体制剂连续制造共建实验室连续制造研制设备完成安装调试[67] - 上药第一生化“超限制造”项目完成2个产品的项目连续合成技术研究,同步开展6个产品的连续合成工艺研究[67] 行业政策情况 - “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82] - 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额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82] - “十四五”时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81] -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83] -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研究与制修订50项基础性标准,支持20家左右三级中医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支持10家左右中医医共体开展远程医疗中心或共享中药房建设[85] - 《“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提出国家药品抽检每年遴选130 - 150个品种,制修订国家药品标准2000个、通用技术要求100个,制修订药品指导原则300个[82] 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 - 公司多年来加强学术品牌建设,扩大市场覆盖,优化市场结构[85] -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目标转型成为研发驱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领先药企[85] - 公司重点布局在抗肿瘤、自身免疫病、精神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领域的创新产品[85] - 公司着重发展治疗性抗体、基因治疗产品等领域[85] - 公司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领先药企”的发展战略[123] - 2023年公司将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创新、国际化及数字化上药建设[129] - 公司在工业板块挖潜存量、拓展增量,商业板块拓展新市场、业务和模式[131] - 公司深化工业板块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提升研发成果质量和数量[132] - 公司完善人力体系,优化人才布局,储备领军、复合型及专业技能人才[133] - 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上药建设,以大数据提升管理精细化和体系能力[134] 公司面临的风险与应对 - 国际贸易、国际化投资、大宗原料进口业务短期有波动风险[135] - 医保控费和支付改革使部分药品价格下调,公司调整
上海医药(02607)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7 17: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1 - 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6.12亿元,同比增长8.47%;7 - 9月实现营业收入629.04亿元,同比增长12.86%[5] - 2022年1 - 9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8.14亿元,同比上升7.35%;7 - 9月实现归母净利润11.18亿元,同比上升22.02%[5]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629.04亿元,同比增长12.86%;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1746.12亿元,同比增长8.47%[10]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18亿元,同比增长22.02%;年初至报告期末48.14亿元,同比增长7.35%[10]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97亿元,同比下降47.26%;年初至报告期末 - 1.59亿元,同比下降105.43%[10]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946.1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9.0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661.7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4.07%[11]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746.12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609.73亿元,同比增长8.47%[23]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1689.5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558.30亿元,同比增长8.42%[23]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76.21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68.01亿元,同比增长12.06%[24] - 2022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75.68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67.97亿元,同比增长11.34%[24]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59.8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53.64亿元,同比增长11.57%[24] - 2022年前三季度所得税费用15.8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4.33亿元,同比增长10.67%[24] - 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14亿元,2021年同期为44.84亿元[25] - 2022年前三季度少数股东损益为11.70亿元,2021年同期为8.80亿元[25] - 2022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56.14亿元,2021年同期为54.21亿元[26] - 2022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1.45元/股,2021年同期为1.58元/股[26] -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835.62亿元,2021年同期为1754.32亿元[28]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59亿元,2021年同期为29.25亿元[29]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40.84亿元,2021年同期为 - 43.07亿元[30]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1.56亿元,2021年同期为22.92亿元[31] - 2022年前三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2220.33万元,2021年同期为 - 9307.45万元[31] - 2022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9.35亿元,2021年同期为8.16亿元[31] -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03.95万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879.60万元减少42.70%[35] -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利润14.39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14.66亿元减少1.84%[35] - 2022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为14.37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4.68亿元[36]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4.37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4.68亿元[36] - 2022年前三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 - 16.33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23.30万元[36] - 2022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4.37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4.69亿元[37]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32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4.16亿元[38]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57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5.13亿元[38]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25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 - 0.97亿元[38]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90.23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54.24亿元[39]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84.95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52.72亿元[39]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55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33亿元[40] 各业务板块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1 - 9月医药工业销售收入197.93亿元,同比增长5.35%;7 - 9月销售收入67.43亿元,同比增长9.02%[5] - 2022年1 - 9月医药商业销售收入1548.19亿元,同比增长8.89%;7 - 9月销售收入561.61亿元,同比增长13.34%[5] - 2022年1 - 9月工业板块贡献利润16.52亿元,同比增长4.01%;商业板块贡献利润24.13亿元,同比增长15.94%;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4.78亿元,同比下降32.40%[5] - 2022年1 - 9月公司医药工业毛利率58.05%,较上年同期上升0.49个百分点[5] - 2022年1 - 9月,医药分销业务销售收入1551.98亿元,同比上升9.33%,毛利率6.28%;医药零售业务销售收入56.80亿元,同比上升0.76%,毛利率11.74%[8] 新药研发管线情况 - 截至目前公司临床申请获受理及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有53项,其中创新药43项,改良型新药10项[6] - 创新药管线中有8项处于关键性研究、临床III期及后续研究阶段[6]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情况 - 2022年7 - 9月公司新增2个品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获批一致性评价产品累计达68个品规[6] 进口总代理产品情况 - 2022年截至目前公司新增进口总代理产品数量23个[9] 健康险业务情况 - 镁信健康参与惠民保累计惠及近亿人次,覆盖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0 + 城市[9] - “惠闽宝”上线8小时近20万人参保[9] 股东权益及股东数量情况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本报告期末增长34.07%,原因是年初至报告期末非公开发行股份增加[13]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13,835户,其中A股112,053户,H股1,782户[14][16] - 公司已发行A股股票2,777,341,614股,H股股票919,072,704股,合计3,696,414,318股[16] - 上药集团持股716,516,039股,持股比例19.384%;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710,146,524股,持股比例19.212%;云南白药持股665,626,796股,持股比例18.007%[14] 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化情况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25,491,177,416.72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390,385,718.86元有所增加[19] - 2022年9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2,582,637,222.22元,2021年12月31日无此项[19]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72,254,428,236.65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8,107,770,169.75元增加[19]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147,474,554,046.89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6,494,432,333.04元增加[19] - 2022年9月30日长期股权投资为9,686,277,096.92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073,275,353.92元增加[20] - 2022年9月30日在建工程为3,795,972,325.99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14,130,007.74元增加[20]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194,617,751,423.18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3,435,509,161.71元增加[20]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1073.98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918.24亿元,同比增长17%[21]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106.04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5.45亿元,同比下降15.47%[22] - 2022年9月30日负债合计1180.0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43.69亿元,同比增长13.06%[22] - 2022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766.1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590.66亿元,同比增长29.71%[22] - 2022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669.5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30.69亿元增长26.17%[32][33][34] - 2022年9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264.0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64.60亿元减少0.22%[33][34] - 2022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68.68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9.56亿元增长38.58%[32] - 2022年9月30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125.83亿元,2021年12月31日无此项资产[32] - 2022年9月30日公司长期借款8006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80亿元减少94.20%[34] - 2022年9月30日公司实收资本36.9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8.42亿元增长30.06%[34] - 2022年9月30日公司资本公积323.0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90.94亿元增长69.17%[34]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下降105.43%、本报告期下降47.26%,原因是疫情影响货款回笼减缓[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