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搜索文档
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7 18:11
公司业绩 - 公司全年实现收入人民币562.21亿元,净利润人民币23.36亿元[16] - 全年新签合同额人民币802.52亿元,海外新签订单占比分别为27.4%、45.9%和26.7%[16] - 公司在油轉化領域和以氫能產業鏈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17]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人民币562.21亿元,同比增长6.0%[80] 技术研发 - 公司科技研發創效明顯,新簽技術開發合同258項,合同額合計達人民幣4.20億元[58] - 公司新增專利申請797件,其中574件為發明專利,佔比72.0%[59] - 公司在科技創新及工程建設領域榮獲省部級及以上各類科技進步類獎項共計33項[60] 财务状况 - 公司总资产为809.68亿元,比2022年年末增加22.85亿元[126] - 公司总负债为501.20亿元,比2022年年末增加14.74亿元[127] - 公司股东权益为308.42亿元,比2022年年末增加8.11亿元[128] 内部控制 - 公司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领导小组对第一和第二道防线的活动负有最终责任[191] - 公司设立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负责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建立两级内部控制检查评价制度[192] - 公司未发现内控重大、重要缺陷,对一般内部控制缺陷已制定整改措施并得到整改[194]
23年合同量公告点评:海外市场开拓加速,新签合同超预期
国泰君安· 2024-02-29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5.21港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绩增长可期 - 2023年新签合同额超市场预期,达802.52亿元,同比增长10.7%,再创历史新高 [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合同1362.62亿元,同比增长21.4% [5] - 公司海外市场开拓加速,2023年新签合同中海外市场占214.47亿元,同比增长197.8% [5] - 受益于全球炼化行业投资增长,公司新签合同中炼油行业占161.90亿元,同比增长134.8% [5] - 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领域持续发力,新兴领域业务成长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5] 行业景气持续助力公司成长 - 2024-2026年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炼厂产能增长需求仍持续旺盛,炼化行业产能建设景气持续助力公司成长 [5] 催化剂 -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链资本开支加速 [5] - 公司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5] - 国内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推进加速 [5] 风险提示 - 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需求放缓超预期 [5] - 行业政策环境变化风险 [5] - 合同履行与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5]
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20 19:1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流动资产为690,110,340元,较2022年底下降1.9%[12] - 公司上半年营收为24,829,660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12] - 公司上半年经营利润为992,967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0%[12] - 公司上半年税前利润为1,499,126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6%[12] - 公司在境外市场持续扩大,新签订合同金额达377.31亿元人民币[25] - 公司境外市场开拓势头强劲,新签订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07.1%[25] - 公司实现收入总额为248.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30] - 公司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为17.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32] - 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为141.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32] - 公司施工业务收入为112.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2%[32] - 公司设备制造业务收入为3.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2%[32] - 本集团2023年上半年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收入为171.04亿元,同比增长5.9%[34] - 本集团2023年上半年来自煉油行业收入为23.62亿元,同比下降40.7%[34] - 本集团2023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金额为377.31亿元,同比下降14.5%[35] - 本集团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约为2.20亿元,同比下降20.2%[36] - 2023年上半年,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实现收入总额为人民币248.3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83] - 毛利为人民币22.4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9%,毛利率由10.3%下降至9.0%[85] - 其他收入净额增长至人民币1.81亿元,同比增加121.9%[86] - 研发成本下降至人民币7.94亿元,同比减少11.5%[89] - 财务收入净额增长至人民币4.97亿元,同比增加11.1%[93] 项目进展 - 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处于施工高峰阶段,总体进度逾八成[37] - 巴陵己內酰胺项目处于施工收尾阶段,总体进度逾九成[38] - 鎮海煉化煉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项目处于土建施工阶段,总体进度逾四成[39] -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获得“全球项目安全总裁奖”,平稳推进[40] - 中石油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处于现场建设初期,总体进度逾一成[41] - 龍口LNG项目处于施工高峰阶段,总体进度逾六成[42]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本报告期内持续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解决项目预制厂VOCs无组织排放难题[63] - 公司累计安全人工时达1.28亿,较去年同期增加7.9%,安全、优质、清洁生产形势平稳受控[64] - 公司深入推进数字工程应用,推进业务流程标准化数据治理,强化业务、技术、数据“三中台”功能[65] - 公司设计仿真工业软件适配验证通过国家验收[66] - 公司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企”发展战略,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推广“项目+”培养模式[67] - 公司积极打造ESG亮丽名片,建立关键ESG绩效指标体系,完善ESG信息披露机制,初步建立ESG指标数据统计系统[68] - 公司面向未来加强统筹谋划,强化战略引领,走向世界一流,加强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推动工程建设绿色低碳的领先能力[69] - 公司将持续强化战略统筹,引导各成员企业差异化发展,全力打造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70] - 公司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转化,推动新能源与石油化工行业融合发展[71] - 公司将积极引领工程行业新型工业化,加强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推动工程建设绿色低碳的领先能力,推动企业运营国际化[72] - 公司将持续探索主营业务和商业模式多元化,逐步实现多角经营[74] - 公司将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努力推动全年经营业绩稳中加固[75] - 公司将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工程转化,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76] - 公司将积极参与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工程建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优的工程解决方案[78] 公司财务指标 - 2023年上半年,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毛利率为9.0%,较去年同期的10.3%下降[13] - 2023年上半年,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率为5.3%,略高于去年同期的5.2%[13] - 2023年上半年,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为1.7%,低于去年同期的1.9%[13] - 2023年上半年,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权益回报率为4.3%,略低于去年同期的4.6%[13] - 2023年上半年,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投入资本回报率为4.4%,略低于去年同期的
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0 19: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69,011,034千元,较2022年末减少1.9%[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086,978千元,较2022年末减少2.7%[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44,544,197千元,较2022年末减少4.2%[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2,137,631千元,较2022年末减少1.5%[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权益为30,410,594千元,较2022年末增加1.3%[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24,829,660千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3%[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240,224千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5.9%[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利润为992,967千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5.0%[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税前利润为1,499,126千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7.6%[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317,070千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2.9%[1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9.0%,2022年为10.3%;净利率为5.3%,2022年为5.2%;资产回报率为1.7%,2022年为1.9%;权益回报率为4.3%,2022年为4.6%;投入资本回报率为4.4%,2022年为4.7%[15]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60.5%,2022年12月31日为61.8%[1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248.30亿元,同比下降4.3%[28][3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3.17亿元,同比下降2.9%[28][32] - 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约2.20亿元,同比下降20.2%[39] - 销售成本为225.8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32.94亿元下降3.0%[58][60] - 其他收入净额为1.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81亿元增长121.9%[58][6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0.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52亿元增长9.7%[58][61] - 行政开支为5.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98亿元增长3.6%[58][62] - 研发成本为7.9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97亿元下降11.5%[58][62] - 其他营运开支为1.0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3亿元下降24.6%[58][63] - 期内利润为13.1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56亿元下降2.9%[58][6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770.98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5.84亿元,变化率 -2.0%[10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466.82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9.64亿元,变化率 -4.0%[105][10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净资产304.11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3.79亿元,变化率1.3%[105] - 报告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15.85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10.39亿元[107][108] - 报告期内除税前利润14.99亿元,调整后为13.98亿元[108] - 营运资金变动增加现金流出24.49亿元[108]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5.06亿元,主要因购买设备及定期存款增加[109]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0.40亿元,主要是租赁使用权资产租金支出[109]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率5.3%,2022年为5.2%[110]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比率0.8%,2022年12月31日为0.9%[111] - 公司资产回报率由上年同期的1.9%降至1.7%[113] - 公司权益回报率由上年同期的4.6%降至4.3%[113] - 公司投入资本回报率由上年同期的4.7%降至4.4%[113] - 公司负债比率由去年年末的0.9%降至0.8%[113] - 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1.5,同比持平[1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248.2966亿人民币,2022年经重列为259.58552亿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225.89436亿人民币,2022年经重列为232.94258亿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2.40224亿人民币,2022年为26.64294亿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净额为1.80694亿人民币,2022年为0.81423亿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9.92967亿人民币,2022年为11.67517亿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收入净额为4.97309亿人民币,2022年为4.47439亿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分占合营安排亏损46000人民币,2022年为47000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分占联营公司利润为889.6万人民币,2022年为705.6万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14.99126亿人民币,2022年为16.21965亿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13.17351亿人民币,2022年为13.56303亿人民币[16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3.09243亿元,2022年为13.88299亿元[16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为13.17351亿元,2022年为13.56303亿元[16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的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30元,2022年为0.31元[16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0.8697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3.13294亿元[16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690.1103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703.69169亿元[16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770.9801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786.82463亿元[16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0.41618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036792亿元[16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1.3763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70383亿元[16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445.4419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4.75288亿元[16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466.8182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6.45671亿元[166]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17,070千元,全面收益总额为1,308,962千元[16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38,507)千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06,405)千元,融资活动所得/(所用)现金净额为(40,302)千元[171]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13,100,588千元,较期初减少1,585,214千元[17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0,039,511千元,2023年6月30日为30,416,184千元[167] - 2023年上半年界定福利责任重新计量精算亏损(总额)为38,458千元,精算利得(税项)为5,769千元[167] - 2023年上半年折算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24,581千元[167] - 2022年度末期股息为929,880千元[167] - 2023年上半年提取专项储备104,100千元,专项储备动用99,981千元[16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合同量为377.31亿元[2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新签订合同量达1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1%[29] - 沙特AMIRAL项目合同金额达7.27亿美元[29] - 中东另一大型项目EPC合同金额预计达13亿美元[2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境内外在执行项目共1242个,日均用工超8万人[30] - 2023年上半年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17.44亿元,同比增长9.7%;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141.48亿元,同比下降4.3%;施工业务收入112.85亿元,同比下降10.2%;设备制造业务收入3.65亿元,同比下降8.2%[33][34] - 2023年上半年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收入171.04亿元,同比增长5.9%;炼油行业收入23.62亿元,同比下降40.7%;新型煤化工行业收入2.20亿元,同比下降32.9%;储运及其他收入51.43亿元,同比下降6.5%[35][3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收入227.37亿元,同比下降4.4%;海外收入20.93亿元,同比下降3.9%[37] - 2023年上半年新签订合同量377.31亿元,同比下降14.5%;报告期末未完成合同量1251.3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11.5%[38] - 本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合同量为人民币377.31亿元,境内约299.49亿元,境外约11.12亿美元且同比增长107.1%,新兴领域合同73个、合同量约20.21亿元[42] - 本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各类技术开发合同230项,技术许可与服务合同36项,合同金额合计达人民币4.94亿元[43]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分部收入为17.44亿元,同比增长9.7%[71]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分部销售成本为12.07亿元,同比增长13.7%[72]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分部毛利为5.3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由33.2%降至30.8%[72]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分部研发成本为3.01亿元,同比下降15.8%[74]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分部经营利润由0.82亿元增至1.47亿元[74] - 工程总承包业务分部收入为141.48亿元,同比下降4.3%[76] - 工程总承包业务分部销售成本为131.56亿元,同比下降2.8%[77] - 工程总承包业务分部毛利为9.93亿元,同比下降21.1%,毛利率由8.5%降至7.0%[78] - 工程总承包业务分部研发成本为2.99亿元,同比下降5.8%[80] - 工程总承包业务分部经营利润由6.51亿元降至4.55亿元[80] - 施工业务分部收入为112.85亿元,同比下降10.2%[82] - 施工业务分部销售成本为106.03亿元,同比下降9.5%[83] - 施工业务分部毛利为6.82亿元,同比下降20.3%,毛利率由6.8%降至6.0%[83] - 施工业务分部研发成本为1.85亿元,同比下降14.3%[85] - 施工业务分部经营利润由3.79亿元降至2.82亿元[86]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收入为3.65亿元,同比下降8.2%[88]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毛利为0.29亿元,同比增长24.5%,毛利率由5.8%增至7.9%[89]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经营利润由0.05亿元增至0.11亿元[91] - 石油化工行业收入为171.04亿元,同比增长5.9%;炼油行业收入为23.62亿元,同比下降40.7%[92] - 中国境内收入为227.37亿元,同比下降4.4%;海外收入为20.93亿元,同比下降3.9%[94] - 2023年来自中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收入150.00亿元,占比60.4%,同比降5.6%;非中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收入98.30亿元,占比39.6%,同比降2.3%[95] - 2023年6月30日未完成合同量1251.3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11.5%,覆盖2022年全年收入约2.4倍[100] - 2023年上半年新合同价值377.31亿元,较2022年同期441.50亿元降14.5%[104] - 截至2023年6月30
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19 18:3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且具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化工工程公司,拥有一位中科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及近万名专业人才][5] - [公司已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数百个现代化工厂,与海内外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6] - [集团是能源化工工程公司,可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196] 财务业绩 -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530.28亿元,净利润22.82亿元,新签合同总额725.25亿元][10] - [2022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83.125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4.2%;流动资产703.6916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8.4%][40] - [2022年公司收入530.28139亿元,较2021年减少8.2%;经营利润18.10813亿元,较2021年增长6.4%][41] -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流量净额68.09048亿元,较2021年增长131.3%][41] - [2022年资产负债率为61.8%,较2021年的60.1%有所上升][42] - [2022年毛利率为10.6%,净利率为4.3%,资产回报率为3.0%,权益回报率为7.6%,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8%][47] - [2022年公司股份总数为44.28亿股,其中发起人股份(内资股)29.672亿股,占比67.01%;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14.608亿股,占比32.99%,与2021年相比无变动][49] - [报告期末公司股东总数为921户,截至2023年3月19日,最低公众持股数量满足《香港上市规则》规定][50] - [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持有29.672亿股内资股,占总股比67.01%,为第一大股东;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有14.5322928亿股H股,占总股比32.83%,较上期减少51.5万股][51] - [FMR LLC持有1.32185946亿股H股,占H股比例9.05%,占总股比2.99%;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持有1.17005232亿股H股,占H股比例8.01%,占总股比2.64%等多家机构持有一定比例H股][53] - [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总额530.28亿元,股东应占利润22.82亿元,未完成合同量1122.31亿元,同比增长21.0%,新签订合同量725.25亿元,同比增长14.8%][58][63]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33.70亿元,同比下降12.8%;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295.86亿元,同比下降17.1%;施工业务收入256.00亿元,同比持平;设备制造业务收入8.30亿元,同比下降20.0%][59][60] - [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收入316.07亿元,同比增长5.3%;来自炼油行业收入74.21亿元,同比下降43.5%;来自新型煤化工行业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32.6%;来自储运及其他行业收入130.8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61] - [来自中国境内收入488.37亿元,同比下降8.1%;来自海外收入41.91亿元,同比下降9.7%][62] - [未完成合同量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21.0%,覆盖2022年全年收入2.1倍][63] - [2022年公司资本开支为10.99亿元,同比下降18.0%,主要用于合同能源管理等方面][64] - [2022年公司新签订合同量为725.25亿元,同比增长14.8%,境内新签合同额达653.24亿元,同比增长19.9%][67] - [2022年公司签订“三新”领域合同129个,新签合同额达46.5亿元][67] - [2022年公司在国际市场开拓有新局面,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市场均有成果][67] - [2022年公司新签各类技术开发合同301项,技术许可合同92项,合同金额达8.55亿元][68] - [2022年公司完成新专利申请771件,其中发明专利于540件,占比70%;新增授权专利543件,其中发明专利284件][68] - [2022年公司在科技及工程建设领域获省部以上科技进步类奖项62项(次)][68]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530.28亿元,较2021年的577.60亿元下降8.2%][79][80] - [销售成本从2021年的512.91亿元降至2022年的474.16亿元,降幅7.6%][79][81] - [毛利从2021年的64.68亿元降至2022年的56.12亿元,降幅13.2%,毛利率从11.2%降至10.6%][79][82] - [其他收入从2021年的1.12亿元增至2022年的3.14亿元,主要因汇兑收益2.30亿元][79][83] - [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23.79亿元增至2022年的25.78亿元,同比上升8.4%][79][85] - [其他营运开支从2021年的11.18亿元降至2022年的1.10亿元,主要因减值拨备计提减少][79][86] - [经营利润从2021年的17.02亿元增至2022年的18.11亿元,增长6.4%][79][87]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1年的8.72亿元增至2022年的9.35亿元,增长7.3%,主要因存款利息收入增加][79][88]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的4.62亿元增至2022年的4.80亿元,增长3.9%,实际所得税率从17.8%降至17.4%][79][89] - [年内利润从2021年的21.30亿元增至2022年的22.82亿元,上升7.1%][79][90]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由38.63亿元下降12.8%至33.70亿元,主要因设计业务量减少][93]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由357.04亿元下降17.1%至295.86亿元,受项目执行周期影响][99] - [施工业务收入为256.0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106]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毛利由12.69亿元下降17.6%至10.46亿元,毛利率31.0%同比基本持平][95] - [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由31.69亿元下降20.2%至25.28亿元,毛利率由8.9%降至8.5%][101] - [施工业务毛利为19.82亿元,毛利率7.7%,同比基本持平][107] - [工程总承包业务研发成本由10.09亿元增长14.3%至11.53亿元,增加多领域研发投入][103] - [施工业务研发成本由6.30亿元增长11.6%至7.03亿元,增加施工自动化等研发投入][109]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经营利润由1.07亿元下降至1.04亿元][97] - [工程总承包业务经营利润由8.15亿元增长17.2%至9.55亿元,受多因素影响][104] - [施工业务经营利润由上年同期的6.45亿元下降5.5%至6.10亿元][110]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收入由上年同期的10.37亿元下降20.0%至8.30亿元][111]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销售成本由上年同期的9.63亿元下降19.7%至7.73亿元][112]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毛利由上年同期的0.74亿元下降23.9%至0.56亿元,毛利率为6.8%,同比基本持平][113]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经营利润为0.08亿元,同比下降47.4%][115] - [来自石油化工行业的收入为316.07亿元,同比增长5.3%;来自炼油行业的收入为74.21亿元,同比下降43.5%;来自新型煤化工行业的收入为9.13亿元,同比下降32.6%;来自储运及其他行业的收入为130.8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117] - [来自中国境内的收入为488.37亿元,同比下降8.1%;来自海外的收入为41.91亿元,同比下降9.7%][119] - [来自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客户的收入为313.66亿元,占比59.2%,同比下降16.8%;来自非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客户的收入为216.62亿元,同比增长8.0%][1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未完成合同量总值为112.23亿元,较2021年增长21.0%][122] - [按客户经营行业划分,石油化工未完成合同量为60.48亿元,较2021年增长58.9%][123] - [2022年末未完成合同量为1122.31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1.0%,覆盖全年收入2.1倍][125] - [2022年新签合同量为725.25亿元,同比增长14.8%][130] - [2022年中国地区业务收入915.04亿元,海外207.27亿元,合计1122.31亿元,分别增长22.0%、17.0%、21.0%][124] - [2022年中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未完成合同量631.31亿元,非中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490.99亿元,合计1122.31亿元,分别增长3.7%、54.0%、21.0%][125] - [2022年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新合同值34.04亿元,工程总承包496.87亿元,施工185.79亿元,设备制造8.55亿元,合计725.25亿元,变化率分别为-42.5%、76.2%、-34.0%、-1.8%、14.8%][126] - [2022年炼油新合同值68.95亿元,石油化工541.45亿元,新型煤化工3.21亿元,储运及其他111.64亿元,合计725.25亿元,变化率分别为-35.1%、74.6%、-58.7%、-46.2%、14.8%][127] - [2022年中国地区新合同值653.24亿元,海外72.01亿元,合计725.25亿元,变化率分别为19.9%、-17.0%、14.8%][128] - [2022年中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新合同值336.42亿元,非中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388.83亿元,合计725.25亿元,变化率分别为-26.8%、126.3%、14.8%][130] - [2022年末总资产786.82亿元,总负债486.42亿元,归属公司股东权益300.40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加57.64亿元、48.48亿元、9.16亿元][132]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43.76亿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68.09亿元][133]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8.09亿元,较2021年的29.43亿元大幅增加;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05亿元,2021年为所得5.03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28亿元,2021年为13.89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3.76亿元,2021年为20.57亿元][134][135][136] - [2022年除税前利润为27.62亿元,调整后为25.71亿元,主要非现金费用项目包括利息收支净额9.35亿元、折旧及摊销9.16亿元、减值拨备0.77亿元、汇兑收益2.30亿元,营运资金变动增加现金流入41.54亿元][134] - [2022年净利润率为4.3%,较2021年的3.7%有所增长;资产回报率为3.0%,与2021年持平;权益回报率为7.6%,较2021年的7.3%增长;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8%,较2021年的7.5%增长;负债比率为0.9%,较2021年的0.8%增长;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1.5,同比基本持平][137][139][140][141][143]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210元,全年股息每股0.328元,派息率为65%][11] - [2022年末期股息分派方案拟按每股0.210元进行,以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44.28亿股为基数计算,将提呈2023年5月12日股东大会审议,预计2023年7月19日前发放][148] - [公司对不同情况的H股个人股东按不同税率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与中国签10%税率协议或无协议等情况分别按10%、20%税率代扣,港股通内地个人投资者按20%税率代扣,内地企业投资者自行申报缴纳][149] 业务发展 - [未来公司将秉承“能源化工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商”定位,提升业务链服务水平][6] - [公司聚焦油转化、油产化、油转特、化工新材料、氢能全产业链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开发炼化一体化耦合新工艺][17] - [公司将提升服务能力,为能源化工行业绿色转型提供高端咨询和工程服务,加快数字化转型][16] - [公司协同软硬实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动装备、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打造炼化工程名片][16] - [公司将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17] - [公司拥有及合作拥有炼油全流程、石油化工主体、新型煤化工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总体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29] - [公司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布局氢能技术攻关项目,建成千吨级高等规聚丁烯 -1 技术工业示范装置、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装置,溶液法聚烯烃弹性体(POE)技术中试装置投产][31] - [公司在天然气加工领域
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19 18:25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且具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化工工程公司,可提供多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和全产业链服务][3] - [公司拥有一位中科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以及近万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数百个项目][3][4] - [公司是能源化工工程公司,可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194]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530.28亿元,净利润22.82亿元,全年新签合同总额725.25亿元][8] - [董事会建议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210元,加上中期已派股息,全年股息每股0.328元,派息率65%][9] - [上市十年公司累计创收4764亿元,创利239亿元,创现339亿元,分红121亿元][10] - [2022年非流动资产83.13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4.2%,流动资产703.6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8.4%][38] - [2022年流动负债464.75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2.3%,非流动负债21.67亿元,较2021年末下降10.6%][38]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权益300.34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1%,每股净资产6.78元,较2021年末增长3.1%][38] - [2022年收入530.28亿元,较2021年下降8.2%,毛利56.12亿元,较2021年下降13.2%][39] - [2022年经营利润18.11亿元,较2021年增长6.4%,税前利润27.62亿元,较2021年增长6.6%][39]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22.82亿元,较2021年增长7.1%,基本每股收益0.52元,较2021年增长7.1%][39]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68.09亿元,较2021年增长131.3%,每股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1.54元,较2021年增长131.3%][39] - [2022年资产负债率为61.8%,2021年为60.1%][40] -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10.6%,净利率为4.3%,资产回报率为3.0%,权益回报率为7.6%,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8%][45] - [2022年公司股本总数为44.28亿股,其中发起人股份(内资股)29.672亿股,占比67.01%;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14.608亿股,占比32.99%,较2021年无变动][4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东总数为921户][48] - [报告期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29.672亿股,占总股本67.01%;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有H股14.5322928亿股,占总股本32.83%,较上期减少51.5万股][49] - [按《证券及期货条例》披露,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29.672亿股,占内资股股本100%,占总股本67.01%;FMR LLC持有H股1.32185946亿股,占H股股本9.05%,占总股本2.99%等][51] - [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总额530.28亿元,股东应占利润22.82亿元][56] - [报告期末未完成合同量1122.31亿元,同比增长21.0%;报告期新签订合同量725.25亿元,同比增长14.8%][56][61]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33.70亿元,同比下降12.8%][57][58]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295.86亿元,同比下降17.1%][57][58] - [施工业务收入256.00亿元,同比持平][57][58] - [设备制造业务收入8.30亿元,同比下降20.0%][57][58] - [石油化工行业收入316.07亿元,同比增长5.3%;炼油行业收入74.21亿元,同比下降43.5%;新型煤化工行业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32.6%;储运及其他行业收入130.8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9] - [中国境内收入488.37亿元,同比下降8.1%;海外收入41.91亿元,同比下降9.7%][60] - [未完成合同量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21.0%,覆盖全年收入2.1倍][61] - [公司2022年资本开支为10.99亿元,同比下降18.0%,主要用于合同能源管理等方面][62] - [2022年公司新签订合同量为725.25亿元,同比增长14.8%,境内新签合同额达653.24亿元,同比增长19.9%,签订“三新”领域合同129个,金额达46.5亿元][65] - [2022年公司新签各类技术开发合同301项,技术许可合同92项,合同金额达8.55亿元,创历史新高][66]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530.28亿元,较2021年的577.60亿元下降8.2%,主要受项目建设周期影响][77][78] - [2022年销售成本为474.16亿元,较2021年的512.91亿元下降7.6%,因收入减少致材料设备采购、分包业务量减少][77][79] - [2022年毛利为56.12亿元,较2021年的64.68亿元下降13.2%,毛利率从11.2%降至10.6%,源于设计等分部收入及占比下降][77][80] - [2022年其他收入为3.14亿元,较2021年的1.12亿元增长,因汇率变动实现汇兑收益2.30亿元][77][81] - [2022年研发开支为25.78亿元,较2021年的23.79亿元增长8.4%,因增加多项技术及领域研发投入][77][83] - [2022年其他营运开支为1.10亿元,较2021年的11.18亿元下降,因减值拨备计提同比减少][77][84] - [2022年经营利润为18.11亿元,较2021年的17.02亿元增长6.4%][77][85] - [2022年财务收入净额为9.35亿元,较2021年的8.72亿元增长7.3%,因存款利息收入增加][77][86]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4.80亿元,较2021年的4.62亿元增长3.9%,实际所得税税率从17.8%降至17.4%,因附属公司利润波动][77][87] - [2022年年内利润为22.82亿元,较2021年的21.30亿元上升7.1%][77][88]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由38.63亿元下降12.8%至33.70亿元,主要因设计业务量减少][90][91]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由357.04亿元下降17.1%至295.86亿元,受项目执行周期影响][96][97] - [施工业务收入为256.0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103][104]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毛利由12.69亿元下降17.6%至10.46亿元,毛利率31.0%同比基本持平][90][93] - [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由31.69亿元下降20.2%至25.28亿元,毛利率由8.9%降至8.5%][96][99] - [施工业务毛利为19.82亿元,毛利率7.7%,同比基本持平][103][105] - [工程总承包业务研发成本由10.09亿元增长14.3%至11.53亿元,增加多领域研发投入][96][101] - [施工业务研发成本由6.30亿元增长11.6%至7.03亿元,增加施工自动化等研发投入][103][107] - [工程总承包业务经营利润由8.15亿元增长17.2%至9.55亿元,受多因素影响][96][102]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经营利润由1.07亿元下降至1.04亿元][90][95] - [施工业务经营利润由上年同期的6.45亿元下降5.5%至6.10亿元][108]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收入由上年同期的10.37亿元下降20.0%至8.30亿元][109]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销售成本由上年同期的9.63亿元下降19.7%至7.73亿元][110]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毛利由上年同期的0.74亿元下降23.9%至0.56亿元,毛利率为6.8%,同比基本持平][111]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经营利润为0.08亿元,同比下降47.4%][113] - [来自石油化工行业的收入为316.07亿元,同比增长5.3%;来自炼油行业的收入为74.21亿元,同比下降43.5%;来自新型煤化工行业的收入为9.13亿元,同比下降32.6%;来自储运及其他行业的收入为130.8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115] - [来自中国境内的收入为488.37亿元,同比下降8.1%;来自海外的收入为41.91亿元,同比下降9.7%][117] - [来自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客户的收入为313.66亿元,占比59.2%,同比下降16.8%;来自非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客户的收入为216.62亿元,同比增长8.0%][1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未完成合同量总值为1122.31亿元,较2021年增长21.0%][120] - [按客户经营行业划分,石油化工未完成合同量为604.79亿元,较2021年增长58.9%][121] - [2022年末未完成合同量为1122.31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1.0%,覆盖全年收入2.1倍][123] - [2022年新签合同量为725.25亿元,同比增长14.8%][128] - [2022年中国地区业务收入915.04亿元,海外207.27亿元,合计1122.31亿元,分别增长22.0%、17.0%、21.0%][122] - [2022年工程总承包新合同总值496.87亿元,增长76.2%;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34.04亿元,下降42.5%][124] - [2022年石油化工新合同总值541.45亿元,增长74.6%;炼油68.95亿元,下降35.1%][125] - [2022年中国地区新合同总值653.24亿元,增长19.9%;海外72.01亿元,下降17.0%][126] - [2022年末总资786.82亿元,比2021年末增加57.64亿元;总负债486.42亿元,增加48.48亿元][130] - [2022年末流动资产703.69亿元,增加54.31亿元;非流动资产83.13亿元,增加3.33亿元][130] - [2022年末流动负债464.75亿元,增加51.05亿元;非流动负债21.67亿元,减少2.57亿元][130]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3.76亿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8.09亿元][131]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8.09亿元,较2021年的29.43亿元大幅增加][132]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05亿元,主要因设备购置支出和定期存款增加][133]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28亿元,主要是分红派息支出][134] - [2022年净利润率为4.3%,较2021年的3.7%有所增长][135] - [2022年权益回报率为7.6%,较2021年的7.3%增长,因利润同比增加][135][137] - [2022年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8%,较2021年的7.5%增长,原因同权益回报率增长][135][138] - [2022年负债比率为0.9%,较2021年的0.8%增长,因期末附息债项增加][135][138] - [2022年末净债务与权益比率维持净现金正数水平,与2021年末相同][135][139] - [2022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1.5,同比基本持平][135][139][141] - [2022年末期股息拟按每股0.210元分配,以2022年末总股本44.28亿股为基数][146] 技术与创新 - [上市十年公司揽获国家优秀设计成果奖2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7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19项][10] - [技术许可合同额3.99亿元,同比增长超40%][11] - [累计在近40个大型项目上实现数字化交付][12] - [拥有及合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全流程技术,总体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部分达世界领先水平][27] - [拥有及合作拥有石油化工主体技术,设计建设了一大批世界级大型工程,部分技术实现工业应用和推广][27] - [合作开发了新型煤化工全流程技术,推动了煤化工行业快速发展][27] - [专利授权3621件,主编行标90项,主编国标320项][29] - [积极布局氢能技术攻关项目,初步形成一体化研发布局][29] - [千吨级高等规聚丁烯 -1 技术、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装置、溶液法聚烯烃弹性体(POE)技术中试装置建成投产][29] - [攻克高酸天然气净化关键技术,开发系列化超大型LNG储罐技术,形成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成套技术并推广应用][30] - [公司构建数字化交付等平台,近40个大型项目实现数字化交付,479个子业务实现覆盖全业务域业务流程基础数据库][34] - [公司多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石油化工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1 18:1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72,256,949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0.9%[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7,848,274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1.6%[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64,408,675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0.8%[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40,382,299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2.4%[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2,347,686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3.1%[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29,521,670千元,较2021年末增加1.4%[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5,958,552千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3.3%[1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2,664,294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5.5%[1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1,378,489千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30.3%[11] - 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0.3%,2021年为9.4%[12] - 2022年上半年净利率为5.2%,2021年为5.0%[12] - 2022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59.1%,2021年12月31日为60.1%[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份总数为44.28亿股,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总额259.59亿元,同比下降3.3%[25][2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增长0.6%[25][28] - 公司本报告期资本开支约2.76亿元,同比下降27.6%[37] - 销售成本232.94亿元,较上年同期243.27亿元下降4.2%[50][52] - 其他收入0.81亿元,较上年同期0.47亿元增长74.4%[50][53] - 销售及营销开支0.5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0][54] - 行政开支4.9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0][54] - 研发成本8.9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0][55] - 其他营运开支1.33亿元,上年同期为其他营运收入0.18亿元[50][56] - 经营利润11.68亿元,较上年同期11.61亿元增长0.6%[50]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13.87亿元,较上年同期13.47亿元增长2.9%[50] - 集团其他收益净额为人民币0.02亿元[57] - 集团经营利润为人民币11.6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7] - 集团财务收入净额为人民币4.4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7] - 集团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2.67亿元,综合所得税率16.5%,同比基本持平[58] - 集团期内利润为人民币13.5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8] - 报告期末总负债为427.30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10.64亿元;流动负债为403.82亿元,减少9.88亿元;非流动负债为23.48亿元,减少0.76亿元[98]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295.22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4.04亿元[98] - 报告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2.62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78亿元[99] - 报告期内除税前利润为16.22亿元,调整后为16.51亿元,主要非现金费用项目中利息收支净额4.47亿元、折旧及摊销4.16亿元、减值拨备1.21亿元、汇兑收益0.50亿元[100] - 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增加现金流出31.93亿元,其中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余额减少影响现金流入13.92亿元,合同资产增加影响现金流出20.66亿元等[100]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8.83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4.8万元[101] - 报告期内净利润率为5.2%,2021年为5.0%;资产回报率为1.9%,同比持平[102] - 权益回报率由上年同期的4.7%降至4.6%,投入资本回报率由上年同期的4.8%降至4.7%[102][105] - 负债比率由去年年末的0.8%增至0.9%,净债务与权益比率均维持净现金正数水平[103][105] -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1.6,同比持平[103][10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25,958,552千元,2021年同期为26,851,392千元,同比下降3.32%[14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664,294千元,2021年同期为2,524,351千元,同比增长5.54%[14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167,517千元,2021年同期为1,161,083千元,同比增长0.55%[14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财务收入净额为447,439千元,2021年同期为438,813千元,同比增长1.96%[14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税前利润为1,621,965千元,2021年同期为1,611,209千元,同比增长0.67%[14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为1,354,648千元,2021年同期为1,347,283千元,同比增长0.54%[14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31,996千元,2021年同期为10千元,同比大幅增长[14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386,644千元,2021年同期为1,347,293千元,同比增长2.92%[149]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354,606千元,2021年同期为1,347,127千元,同比增长0.56%[149]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的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31元,2021年同期为0.30元,同比增长3.33%[14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722.5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29.17亿元下降0.90%[15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95.2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1.23亿元增长1.39%[151]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427.30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37.94亿元下降2.43%[15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为13.55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3.47亿元增长0.59%[152][15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3.87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3.47亿元增长2.97%[152][15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为6.94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80亿元增长44.65%[15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合同资产为122.85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2.73亿元增长19.59%[15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应付票据及贸易应付款项为204.5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03.90亿元增长0.34%[151]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合同负债为164.41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74.86亿元下降5.97%[15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提取专项储备1.46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0.79亿元增长84.81%[152][15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为15.41865亿元,2021年为18.55065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已付所得税为2.43388亿元,2021年为2.35541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已收利息为4.06764亿元,2021年为1.12247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78489亿元,2021年为19.78359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所得现金净额为8.83481亿元,2021年为1.87071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所用)现金净额为24.8万元,2021年为3154.7万元[155]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2.61722亿元,2021年为18.22835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05176亿元,2021年为84.40757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汇兑收益/(亏损)为1.68069亿元,2021年为亏损4792万元[155] - 2022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11523亿元,2021年为65.70002亿元[15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新签订合同量441.50亿元,同比增长20.4%[2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境内新签合同量403.91亿元[2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境外新签合同量约5.87亿美元[26]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15.9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31] - 工程总承包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147.85亿元,同比下降9.1%[31] - 施工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125.66亿元,同比下降3.1%[31] - 设备制造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3.97亿元,同比下降17.2%[31] - 2022年上半年炼油业务收入39.85亿元,占比15.4%,同比下降25.6%[32] - 公司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收入为161.45亿元,同比增长7.3%;炼油行业收入39.85亿元,同比下降25.6%;新型煤化工行业收入3.28亿元,同比下降37.9%;储运及其他收入54.99亿元,同比下降7.1%[33] - 公司来自中国境内收入237.81亿元,同比下降3.9%;海外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3.6%[3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新签订合同量441.50亿元,同比增长20.4%;报告期末未完成合同量1209.1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8.9%[36]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5.9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63]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47.85亿元,同比下降9.1%[68] - 工程总承包业务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35.28亿元,同比下降10.7%[69] - 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为人民币12.58亿元,同比增长12.9%,毛利率8.5%,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70] - 工程总承包业务经营利润为人民币6.51亿元,同比增长4.4%[72] - 施工业务收入为125.66亿元,同比下降3.1%[74] - 施工业务销售成本为117.11亿元,同比下降3.3%[74] - 施工业务毛利为8.55亿元,毛利率为6.8%,同比基本持平[75] - 设备制造业务收入由4.80亿元下降17.2%至3.97亿元[80] - 设备制造业务销售成本由4.53亿元下降17.4%至3.74亿元[81] - 设备制造业务毛利由0.27亿元下降14.2%至0.23亿元,毛利率为5.8%,同比基本持平[81] - 石油化工行业收入为161.45亿元,同比增长7.3%[84] - 炼油行业收入为39.85亿元,同比下降25.6%[84] - 中国境内收入为237.81亿元,同比下降3.9%;海外收入为21.77亿元,同比增长3.6%[86] - 来自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客户的收入为158.95亿元,同比下降12.3%;来自非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客户的收入为100.63亿元,同比增长15.2%[8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未完成合同量为1209.1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8.9%,覆盖2021年全年收入2.1倍[92] - 2022年上半年新合同价值为441.50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366.63亿元增长20.4%[96] - 按业务分部,2022年6月30日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未完成合同量111.34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3.3%;工程总承包825.13亿元,增长20.0%;施工261.81亿元,下降14.6%;设备制造10.89亿元,增长24.3%[89] -
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21 18:0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7年7月24日成立,2012年8月28日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157] - 公司股份于2013年5月23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57] 公司组织架构及人员信息 - 第四届董事会董事任期为2021年10月-2024年10月,成员包括孙丽丽(董事长)、向文武(副董事长)等[1] - 第四届监事会监事任期为2021年10月-2024年10月,成员包括朱斐(监事会主席、工会主席)、张新明等[130] - 截至报告期末,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蒋德军(总经理,2020年12月就任)、王国华(副总经理,2019年4月就任)等[131] - 报告期内,公司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各自联系人概无持有相关权益及淡仓,且所有董事和监事确认已遵守《标准守则》规定[132] - 报告期内及截止本半年度报告日,王子宗、李成峰、吴文信、周成平在股东单位任职,其他董事或监事无相关情况[133] - 报告期内,无董事或监事或相关实体与公司订立重要交易、安排或合约,董事和监事服务合同可续订,且无不可免付赔偿金一年内终止的合同[13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16,541名雇员,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887人,占比77.9%;经营管理人员1,092人,占比6.6%;生产操作人员2,562人,占比15.5%[135][13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受教育程度分类,研究生学历雇员2,961人,占比17.9%;大学本科学历雇员7,644人,占比46.2%;大专学历雇员2,746人,占比16.6%;其他学历雇员3,190人,占比19.3%[1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半年度和2021年6月30日止半年度,集团雇员成本分别约为人民币22.20亿元及人民币23.08亿元[137] - 集团劳资关系良好,雇员薪酬包括薪金、酌情奖金及强制社会保障基金供款,须参与多项退休金性质计划,奖金根据业务整体表现确定[1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72,256,949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0.9%[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7,848,274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1.6%[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64,408,675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0.8%[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40,382,299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2.4%[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2,347,686千元,较2021年末减少3.1%[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29,521,670千元,较2021年末增加1.4%[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5,958,552千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3.3%[1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2,664,294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5.5%[1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8,489)千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30.3%[1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0.31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0.6%[11] - 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0.3%,2021年为9.4%[12] - 2022年上半年净利率为5.2%,2021年为5.0%[12] - 2022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59.1%,2021年12月31日为60.1%[1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总额为259.59亿元,同比下降3.3%[25][2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13.55亿元,同比增长0.6%[25][28] - 资本开支约2.76亿元,同比下降27.6%[37] - 销售成本232.94亿元,较上年同期243.27亿元下降4.2%,因收入下降分包等成本下降[50][52] - 毛利26.64亿元,较上年同期25.24亿元增长5.5%,毛利率从9.4%增至10.3%,因克服疫情影响加快项目结算[50][52] - 其他收入0.81亿元,较上年同期0.47亿元增长74.4%,因汇率变动本期为汇兑收益[50][53] - 销售及营销开支0.5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0][54] - 行政开支4.9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0][54] - 研发成本8.9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0][55] - 其他营运开支1.33亿元,上年同期为其他营运收入0.18亿元,因本期计提减值拨备[50][56] - 经营利润11.68亿元,较上年同期11.61亿元增长0.6%[50]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13.87亿元,较上年同期13.47亿元增长2.9%[50] - 集团其他收益净额为0.02亿元,经营利润为11.68亿元,财务收入净额为4.4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7] - 集团所得税开支为2.67亿元,综合所得税率16.5%,期内利润为13.5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8] - 报告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2.62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78亿元[99] - 报告期内除税前利润为16.22亿元,调整后为16.51亿元,主要非现金费用项目中利息收支净额4.47亿元、折旧及摊销4.16亿元、减值拨备1.21亿元、汇兑收益0.50亿元[100] - 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增加现金流出31.93亿元,其中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余额减少影响现金流入13.92亿元,合同资产增加影响现金流出20.66亿元等[100]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8.83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4.8万元[101] - 报告期内净利润率为5.2%,2021年为5.0%;资产回报率为1.9%,同比持平[102] - 权益回报率由上年同期的4.7%降至4.6%,投入资本回报率由上年同期的4.8%降至4.7%[105] - 负债比率由去年年末的0.8%增至0.9%,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1.6%,同比持平[103][105]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259.58552亿元,2021年同期为268.51392亿元[148]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26.64294亿元,2021年同期为25.24351亿元[148] - 2022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11.67517亿元,2021年同期为11.61083亿元[148]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收入净额为4.47439亿元,2021年同期为4.38813亿元[148] - 2022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16.21965亿元,2021年同期为16.11209亿元[148]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13.54648亿元,2021年同期为13.47283亿元[148]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3.1996亿元,2021年同期为0.1亿元[149]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3.86644亿元,2021年同期为13.47293亿元[149]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3.54606亿元,2021年同期为13.47127亿元[149]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31元,2021年同期为0.30元[149]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8.48274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9.79567亿元有所下降[150]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644.08675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49.37676亿元略有下降[150] - 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722.5694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29.17243亿元有所减少[150] - 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295.216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1.18084亿元有所增加[151]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3.4768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4.23569亿元有所下降[151]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403.8229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3.70338亿元有所减少[151] - 2022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427.29985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37.93907亿元有所下降[151]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13.54606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3.47127亿元略有增加[152][153]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3.86602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3.47137亿元有所增加[152][153] - 2022年上半年与持有人交易总额为 - 9.83016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 - 8.28036亿元亏损增加[152][15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为15.42亿元,2021年同期为18.55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已付所得税为2.43亿元,2021年同期为2.36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已收利息为4.07亿元,2021年同期为1.12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83亿元,2021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87亿元[155]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4.8万元,2021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3154.7万元[155]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2.62亿元,2021年同期为18.23亿元[15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合同量为441.50亿元,同比增长20.4%[26] - 2022年上半年境内新签合同量为403.91亿元,境外约为5.87亿美元[26] - 2022年上半年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15.9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31] - 2022年上半年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147.85亿元,同比下降9.1%[31] - 2022年上半年施工业务收入125.66亿元,同比下降3.1%[31] - 2022年上半年设备制造业务收入3.97亿元,同比下降17.2%[31] - 2022年上半年炼油业务收入占比15.4%,同比下降25.6%[32] - 2022年上半年石油化工业务收入占比62.2%,同比增长7.3%[32] - 石油化工行业收入为161.45亿元,同比增长7.3%;炼油行业收入为39.85亿元,同比下降25.6%;新型煤化工行业收入为3.28亿元,同比下降37.9%;储运及其他收入为54.99亿元,同比下降7.1%[33] - 中国境内收入为237.81亿元,同比下降3.9%;海外收入为21.77亿元,同比增长3.6%[34][35] - 新签订合同量为441.50亿元,同比增长20.4%;未完成合同量为1209.1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8.9%[36][40]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为15.90亿元,销售成本为10.61亿元,毛利为5.28亿元、毛利率为33.2%,经营利润为0.8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63][64][66]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为147.8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1%,销售成本为135.28亿元,同比下降10.7%[68][69] - 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为12.58亿元,同比增长12.9%;毛利率8.5%,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70] - 工程总承包业务经营利润为6.51亿元,同比增长4.4%[72] - 施工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125.66亿元,2021年同期129.69亿元,毛利8.55亿元,毛利率6.8%[60] - 设备制造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3.97亿元,2021年同期4.80亿元,毛利0.23亿元,毛利率5.8%[60] - 各业务板块内部抵销后合计2022年上半年收入259.59亿元,2021年同期268.51亿元,毛利26.64亿元,毛利率10.3%,经营利润11.68亿元,经营利润率4.5%[60]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销售及营销开支为0.06亿元,行政开支为0.38亿元,研发成本为3.5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65][66] - 施工业务收入为125.66亿元,同比下降3.1%[74] - 施工业务销售成本为117.11亿元,同比下降3
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3-20 18:16
财务报告发布与寄送 - 公司2021年度报告全文刊載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網站及公司網站,印刷版本將於2022年4月寄發予公司H股股東[1] 公司资产与负债变化 - 2021年末非流動資產為7,979,567千元,較2020年末增長7.7%[11] - 2021年末流動資產為64,937,676千元,較2020年末增長1.4%[11] - 2021年末流動負債為41,370,338千元,較2020年末增長1.7%[11] - 2021年末非流動負債為2,423,569千元,較2020年末下降4.5%[11] - 2021年末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權益為29,118,084千元,較2020年末增長3.1%[11] - 2021年末公司權益持有人的每股淨資產為6.58元,較2020年末增長3.1%[11]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729.17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14.52亿元[118][11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437.94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5.85亿元[118][11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归属股东权益291.18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8.67亿元[118][119] 公司基本情况与竞争力 - 公司是中國領先且具國際競爭力的能源化工工程公司,擁有一位中科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及近萬名專業人才[6] - 公司已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付數百個現代化工廠[7] - 公司是能源化工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商,可提供多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及全产业链服务[180] - 集团传承20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批炼油和石油化工工程企业的悠久历史[199] - 集团在石油化工领域有技术优势,重点发展双碳工艺技术等并实现工业化应用[199]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未來將深化實施六大發展戰略,提升業務鏈服務水平[7] - 公司将持续优化完善管理体系,推进重大经营风险管控体系建设[31] - 公司聚焦「双碳」目标战略,探索炼化工艺流程再造,开展相关技术开发和储备[31] - 公司将围绕「油产化」等开展技术攻关,推动行业转型和升级发展[31] - 公司立足「双循环」和「双碳」目标,巩固传统业务,布局新领域新市场[31] - 公司将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中长 期人才发展规划[31] - 公司实施年轻干部人才培养「墩苗计划」,提升干部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31] - 公司启动「走近科学家」和「走进先进企业」培训计划,提高干部员工综合素质[31] - 2022年公司聚焦“双碳”战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56] - 2022年公司把握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机遇,推进“油产化”等市场开发[58] - 2022年公司加强战略统筹和风险防控,推进国际业务稳健发展[59] - 2022年公司加强项目过程管理,降本增效规避风险[60] - 2022年公司加强炼化工程业务域顶层设计,推进数字技术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61] - 公司将开展多领域技术协同创新与集成创新,开发炼化一体化耦合新工艺[57] - 公司加大节能、环保、土壤修复等领域技术开发和应用[57] 公司收入、利润及相关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为57,759,590,较2020年增长10.3%[12] - 2021年公司毛利为6,468,189,较2020年增长13.2%[12] - 2021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701,898,较2020年减少22.8%[12] -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11.2%,净利率为3.7%,资产回报率为3.0%[13]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577.60亿元,净利润21.30亿元,新签合同总额631.50亿元[27]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577.60亿元,同比增长10.3%;股东应占利润21.30亿元,同比下降10.6%[36] - 公司收入从2020年的523.53亿元增长10.3%至2021年的577.60亿元[65][66] - 销售成本从2020年的466.39亿元增长10.0%至2021年的512.91亿元[65][67] - 毛利从2020年的57.14亿元增长13.2%至2021年的64.68亿元,毛利率从10.9%增至11.2%[65][68] - 其他收入从2020年的4.64亿元下降75.9%至2021年的1.12亿元[65][69] - 研发成本从2020年的21.75亿元增长9.4%至2021年的23.79亿元[65][71] - 其他营运开支从2020年的4.21亿元增长165.7%至2021年的11.18亿元[65][72]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0年的0.13亿元增长334.1%至2021年的0.57亿元[65][73] - 经营利润从2020年的22.04亿元下降22.8%至2021年的17.02亿元[65][73]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0年的7.91亿元增长10.2%至2021年的8.72亿元[65][74] - 年内利润从2020年的23.82亿元下降10.6%至2021年的21.30亿元[65][76] - 2021年除税前利润为25.92亿元,调整非现金费用项目后为36.03亿元,主要非现金费用项目包括折旧及摊销8.74亿元等[121] - 2021年净利润率为3.7%,2020年为4.6%;资产回报率由3.4%降至3.0%;权益回报率由8.4%降至7.3%;投入资本回报率由8.6%降至7.5%[125][127][128] 公司股东与股本情况 - 2021年公司股份总数为4,428,000,000股,与2020年持平[1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东总数为935户[20]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2,967,200,000股,占总股本67.01%[21]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有H股1,453,744,280股,较上期增加20,408,991股,占总股本32.83%[21] - 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持有H股102,321,779(可供借出的股份),占本公司同一类别股本的比例7.00%,占总股本2.31%[23] - 中国石化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29.672亿股内资股,占公司内资股股本100%及总股本约67.01%;其全资附属公司持有5934.4万股内资股,占公司内资股股本2.00%及总股本约1.34%[24] 公司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0.222元,加上中期已派股息,全年股息每股0.313元,派息率65%,较2020年提高9个百分点[27] - 公司拟以2021年12月31日总股本44.28亿股为基数,按每股0.222元进行末期现金股利分配[133] - 2021年末期股息将于2022年7月19日或之前向2022年5月23日登记在册股东发放,H股股东过户登记截止2022年5月17日[133] - 股息以人民币计值,内资股以人民币发放,H股以港币发放,汇率按2022年5月12日前五个工作日平均基准汇率[133] - 公司向非居民企业H股股东派息代扣代缴10%企业所得税[133] - H股个人股东为香港或澳门居民等按10%税率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与中国签高于10%但低于20%股息税率协议按实际税率,签20%协议或没签协议等按20%税率[134] - 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投资H股取得股息红利,公司按20%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内地企业投资者自行申报缴纳[134] - 2021年中期股息分派方案为按每股人民币0.091元(含税)进行中期现金股息分配,已实施[190] - 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少于当年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190] 公司业务技术成果 - 公司在新能源方面加快开发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全球最大绿氢项目进入工程实施阶段[28] - 公司在新材料方面多项技术成功投产,填补国内空白或取得重大突破[28] - 公司在原油制化学品领域两项技术实现我国首次工业化应用[28] - 公司工程数字孪生向智能工厂应用延伸,近30个项目实现数字化交付,92项(次)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8] - 公司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化工综合体MTO装置技术转让和工艺包合同签署,实现SMTO技术首次走出国门[47] - 公司本报告期新签各类技术开发合同214项,技术许可合同72项[51] - 公司完成新专利申请681件,其中发明专利476件,占比69.9%;新增授权专利422件,其中发明专利171件[52] - 公司在科技创新及工程建设领域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进步类奖项共计92项(次),其中“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2] - 新疆库车光伏制氢项目进入工程实施,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万吨级绿氢项目稳步推进[51] - 天津3000Nm³/h燃料电池用氢气纯化装置建成投产,河北崇礼西湾子等3座加氢站顺利投用[51] - 国内首套3000吨/年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在镇海顺利投产[51] 公司项目执行情况 - 公司全年执行项目1423个,中交804个,未发生安全、质量、环保上报事故[29] - 公司全年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2项、银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质量奖项21项[29] - 海南炼化一体化项目总体进度逾七成,温州LNG项目总体进度逾四成,天津LNG项目(二期)总体进度逾六成,浙石化舟山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总体进度逾九成,俄罗斯阿穆尔AGCC聚烯烃项目总体进度逾六成[45][46] - 镇海炼化乙烯扩建项目、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中沙聚碳酸酯项目、山东LNG项目(二期)已中交并顺利开车[45][46] - 浙石化舟山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处于施工收尾阶段,部分装置已开车[46] - 俄罗斯阿穆尔AGCC乙烯装置项目处于土建及地管施工阶段,总体进度处于项目初始阶段[46] - 全年安全、质量、环保零上报事故,境内疫情防控保持「零感染」记录,境外项目公共安全及疫情风险总体受控[50] - 截止报告期末,累计实现连续安全人工时2.95亿[50] - 报告期内,集团8家成员企业获得「绿色企业」称号,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2项、银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质量奖21项[50] 各业务线收入及合同量变化 - 2021年公司完成设计、咨询与技术许可业务新签合同额59.20亿元,同比增长46.3%[30] - 2021年公司新签咨询合同375个,半数以上转入工程实施[30]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38.63亿元,同比增长4.6%[39]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357.04亿元,同比增长6.3%[39] - 施工业务收入255.40亿元,同比增长16.6%[39] - 设备制造业务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6.2%[39] - 炼油行业收入131.42亿元,同比增长10.1%;石油化工行业收入300.22亿元,同比略有增长;新型煤化工行业收入13.54亿元,同比下降62.9%;储运及其他行业收入132.41亿元,同比增长91.3%[41] - 中国境内收入531.20亿元,同比增长11.5%;海外收入46.3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42] - 报告期末未完成合同量1110.45亿元,同比增长5.1%;新签订合同量631.50亿元,同比增长0.2%[36]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从36.95亿元增长4.6%至38.63亿元[79]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销售成本从25.00亿元增长3.8%至25.94亿元[79]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毛利从11.95亿元增长6.2%至12.69亿元,毛利率32.9% [80]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从335.78亿元增长6.3%至357.04亿元[85] - 工程总承包业务销售成本从305.21亿元增长6.6%至325.35亿元[86] - 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从30.56亿元增长3.7%至31.69亿元,毛利率降至8.9% [87] - 工程总承包业务经营利润从16.96亿元下降52.0%至8.15亿元[91] - 施工业务收入从219.12亿元增长16.6%至255.40亿元[93] - 施工业务销售成本从205.06亿元增长15.0%至235.84亿元[94] - 施工业务毛利从14.06亿元增长39.0%至19.55亿元,毛利率增至7.7% [95] - 施工业务分部经营利润从上年同期2.97亿元增长117.5%至6.45亿元[98]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收入从上年同期7.61亿元增长36.2%至10.37亿元[99]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销售成本从上年同期7.05亿元增长36.5%至9.63亿元[100]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毛利从上年同期0.56亿元增长32.5%至0.74亿元,毛利率7.1%同比基本持平[100]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经营利润从上年同期0.01亿元增长
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3-20 18:0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拥有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近万名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7] - 公司已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交付数百个现代化工厂[8] - 公司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2386[10]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100007109349087[10] - 公司是能源化工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商[181] - 集团是中国能源化工工程行业市场领先者,传承20世纪50年代相关企业历史[20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末非流动资产为79.79567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7%[12] - 2021年末流动资产为649.37676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4%[12] - 2021年末流动负债为413.70338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7%[12] - 2021年末非流动负债为24.23569亿元,较2020年末减少4.5%[12] - 2021年末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291.18084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3.1%[12] - 2021年末公司权益持有人的每股净资产为6.58元,较2020年末增长3.1%[12] - 2021年公司收入为57,759,590,较2020年增长10.3%[13] - 2021年公司毛利为6,468,189,较2020年增长13.2%[13] - 2021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701,898,较2020年减少22.8%[13] -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11.2%,净利率为3.7%,资产回报率为3.0%[1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0.1%[15] - 2021年公司股份总数为4,428,000,000股,与2020年持平[20] - 报告期末公司股东总数为935户[21]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577.60亿元,净利润21.30亿元,新签合同总额631.50亿元[28]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0.222元,加上中期已派股息,全年股息每股0.313元,派息率65%,较2020年提高9个百分点[28]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577.60亿元,同比增长10.3%;股东应占利润21.30亿元,同比下降10.6%[37] - 2021年末未完成合同量1110.45亿元,同比增长5.1%;新签订合同量631.50亿元,同比增长0.2%[37] - 2021年末未完成合同量较全年收入实现覆盖1.92倍[44] - 2021年资本开支约13.41亿元,同比增长46.0%[45] - 公司收入从2020年的523.53亿元增长10.3%至2021年的577.60亿元[66][67] - 销售成本从2020年的466.39亿元增长10.0%至2021年的512.91亿元[66][68] - 毛利从2020年的57.14亿元增长13.2%至2021年的64.68亿元,毛利率从10.9%增至11.2%[66][69] - 其他收入从2020年的4.64亿元下降75.9%至2021年的1.12亿元[66][70] - 研发成本从2020年的21.75亿元增长9.4%至2021年的23.79亿元[66][72] - 其他营运开支从2020年的4.21亿元增长165.7%至2021年的11.18亿元[66][73]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0年的0.13亿元增长334.1%至2021年的0.57亿元[66][74] - 经营利润从2020年的22.04亿元下降22.8%至2021年的17.02亿元[66][74]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0年的7.91亿元增长10.2%至2021年的8.72亿元[66][75] - 年内利润从2020年的23.82亿元下降10.6%至2021年的21.30亿元[66][77]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729.17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14.52亿元[119][120]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437.94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5.85亿元[119][120]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归属于股东权益291.18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8.67亿元[119][120]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9.4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20.57亿元[121] - 2021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9.43亿元,2020年为29.57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03亿元,2020年为 - 29.52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13.89亿元,2020年为 - 12.5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0.57亿元,2020年为 - 12.50亿元[122] - 报告期内除税前利润为25.92亿元,调整非现金费用项目后为36.03亿元,主要非现金费用项目包括折旧及摊销8.74亿元、出售物业等收益0.51亿元等[122] - 营运资金变动增加现金流出4.11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余额减少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42亿元,合同资产增加使现金流出16.99亿元等[122] - 2021年净利润率为3.7%,2020年为4.6%;资产回报率为3.0%,2020年为3.4%;权益回报率为7.3%,2020年为8.4%;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5%,2020年为8.6%[126] - 2021年末负债比率为0.8%,2020年末为1.1%;净债务与权益比率均为净现金;流动比率为1.6,与2020年末持平;速动比率为1.6,2020年末为1.5[124] - 资产回报率由3.4%降至3.0%,因利润减少和资产总额增加;权益回报率由8.4%降至7.3%,因利润减少和权益总额增加;投入资本回报率由8.6%降至7.5%,原因同权益回报率[128][129] - 负债比率由1.1%降至0.8%,因期末附息债项减少[129] - 2021年度股息分派方案拟按每股0.222元进行末期现金股利分配,以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44.28亿股为基数[134] - 2021年末期股息将于2022年7月19日或之前发放,H股股东过户登记等相关安排已明确,向非居民企业H股股东派息代扣10%企业所得税[134] - 2021年中期股息分派方案为按每股人民币0.091元(含税)进行中期现金股息分配[191] - 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少于当年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191] - 2021年集团从前五大供货商合计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10.9%,向最大供货商采购金额约占4.9%[192] - 2021年集团对前五名主要客户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64.7%,对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49.1%[192]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完成设计、咨询与技术许可业务新签合同额59.20亿元,同比增长46.3%[31] - 2021年公司新签咨询合同375个,半数以上转入工程实施[31]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38.63亿元,同比增长4.6%;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357.04亿元,同比增长6.3%;施工业务收入255.40亿元,同比增长16.6%;设备制造业务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6.2%[38][40] - 炼油行业收入131.42亿元,同比增长10.1%;石油化工行业收入300.22亿元,同比略有增长;新型煤化工行业收入13.54亿元,同比下降62.9%;储运及其他行业收入132.41亿元,同比增长91.3%[41][42] - 中国境内收入531.20亿元,同比增长11.5%;海外收入46.3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43]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占总收入5.8%;工程总承包业务占54.0%;施工业务占38.6%;设备制造业务占1.6%[38] - 炼油行业收入占总收入22.8%;石油化工行业占52.0%;新型煤化工行业占2.3%;储运及其他行业占22.9%[41] - 中国境内收入占总收入92.0%;海外收入占8.0%[43]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从36.95亿元增长4.6%至38.63亿元[80]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销售成本从25.00亿元增长3.8%至25.94亿元[80]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毛利从11.95亿元增长6.2%至12.69亿元,毛利率32.9% [81]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研发成本从6.75亿元增长9.4%至7.39亿元[83]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经营利润从0.62亿元增长71.0%至1.07亿元[84]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从335.78亿元增长6.3%至357.04亿元[86] - 工程总承包业务销售成本从305.21亿元增长6.6%至325.35亿元[87] - 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从30.56亿元增长3.7%至31.69亿元,毛利率降至8.9% [88] - 施工业务收入从219.12亿元增长16.6%至255.40亿元[94] - 施工业务毛利从14.06亿元增长39.0%至19.55亿元,毛利率增至7.7% [96] - 施工业务分部经营利润由上年同期的2.97亿元增长117.5%至6.45亿元[99]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收入由上年同期的7.61亿元增长36.2%至10.37亿元[100]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销售成本由上年同期的7.05亿元增长36.5%至9.63亿元[101]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毛利由上年同期的0.56亿元增长32.5%至0.74亿元,毛利率为7.1% [101] - 设备制造业务分部经营利润由上年同期的0.01亿元增长至0.14亿元[103] - 炼油行业收入为131.42亿元,同比增长10.1%;石油化工行业收入为300.22亿元,同比略有增长;新型煤化工行业收入为13.54亿元,同比下降62.9%;储运及其他行业收入为132.41亿元,同比增长91.3% [104] - 中国境内收入为531.20亿元,同比增长11.5%;海外收入为46.3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106] - 来自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客户的收入为377.01亿元,同比增长13.8%;来自非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客户的收入为200.59亿元,同比增长4.3% [107] - 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未完成合同量为107.76亿元,同比增长24.8% [109] - 工程总承包未完成合同量为687.46亿元,同比下降9.8%;施工未完成合同量为306.47亿元,同比增长53.2%;设备制造未完成合同量为8.76亿元,同比增长10.6% [109] - 2021年设计、咨询和技术许可业务收入59.20亿元,同比增长46.3%[113] - 2021年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281.94亿元,同比下降24.1%[113] - 2021年施工业务收入281.65亿元,同比增长33.1%[113] - 2021年设备制造业务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29.1%[113] 公司股东结构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2,967,200,000股,占总股本67.01%[22]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有H股1,453,744,280股,较上期增加20,408,991股,占总股本32.83%[22] - 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持有H股102,321,779(可供借出的股份),占本公司同一类别股本的比例7.00%,占总股本2.31%[24] - 中国石化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29.672亿股内资股,占公司内资股股本100%及总股本约67.01%;其全资附属公司持有5934.4万股内资股,占公司内资股股本2.00%及总股本约1.34%[25] 公司技术创新成果 - 公司在新能源方面加快开发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全球最大绿氢项目进入工程实施阶段[29] - 公司在新材料方面多项技术成功投产,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或取得重大突破[29] - 公司在原油制化学品领域两项技术实现我国首次工业化应用[29] - 公司工程数字孪生向智能工厂应用延伸,近30个项目实现数字化交付[29] - 全年92项(次)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一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9] - 公司本报告期新签各类技术开发合同214项,技术许可合同72项[52] - 公司完成新专利申请681件,其中发明专利476件,占比69.9%;新增授权专利422件,其中发明专利171件[53] - 公司在科技创新及工程建设领域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进步类奖项共计92项(次),其中“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获国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