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奇智(02121)

搜索文档
创新奇智(02121):扎根AI加制造业,对持续发展信心坚定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23 19: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给予公司2025年2倍PS(原为3.5x),下调目标价42%至5.60港元(人民币港币汇率按0.9307计算)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虽承压,但不改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信心,中国智能工业化是发展趋势,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依然旺盛,对公司新年度的业绩增长持积极乐观态度 [4][8] - AI Agent智能体正成为重构企业传统业务流程的基础设施,在to B端的规模落地相对于目前在to C端的探索更具现实价值,复杂B端业务场景下的AI agent将提升整体智能体的技术水平和变现能力 [4][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53/12.22/14.72/17.56/20.59亿元人民币,同比变化分别为12.5%/-30.3%/20.5%/19.3%/17.3% [3] - 2023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3.61%/34.60%/35.60%/36.57%/37.51%,同比变化分别为 - 582/-594/-372/-350/-282 [3] - 2023 - 2027年全面摊薄EPS分别为 - 60.4%/-2.0%/37.3%/6.1%/19.3% [3] 可比公司PS估值 - 选取C3.AI、Cognex、商汤科技作为可比公司,2024 - 2026年平均PS分别为8/6/5倍,创新奇智对应PS分别为2/1/1倍 [5] 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方面,2024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21.35/18.46/16.93/16.26亿元人民币,非流动资产分别为4.88/4.74/4.62/4.50亿元人民币 [6] - 利润表方面,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22/14.72/17.56/20.5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 - 6.09/-3.82/-3.59/-2.89亿元人民币 [6] - 现金流量表方面,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 - 3.54/-3.73/-3.03亿元人民币,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0.5/-1.7/-1.5亿元人民币,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3/3.8/4.4亿元人民币 [6]
创新奇智(0212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6:4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名称为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AInnov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股份代号2121[6] - 公司注册办事处及总部位于中国山东青岛即墨区经济开发区振武路939号海尔国际广场A座501室,香港主要经营地点在香港铜锣湾希慎道33号利园一期19楼1928室[7] - 公司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香港法律顾问为高伟绅律师行,中国法律顾问为金杜律师事务所[8] - 公司H股股份过户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中国银行即墨分行[8] - 公司网站为https://www.ainnovation.com,投资者关系电话(86)1082169566,邮箱ir@ainnovation.com[8] 公司人员变动 - 2024年1月30日,聂明铭辞任监事,高凌燕获委任;肖磊辞任公司秘书,吕虹燏获委任[6] - 2025年3月31日,关秀妍辞任公司秘书[6] 公司战略与业务调整 - 2024年公司战略重心从“攻”转为“守”,收入规模收缩但下半年优于上半年,经营现金流、调整后损益、毛利率、制造业收入占比显著提升[3] - 2025年公司制定“一模一體兩翼”发展主线,投入资源打磨工业大模型及相关应用[48] - 公司将调整业务结构,淘汰低附加值、低毛利业务,发展核心业务[49] - 公司将加大技术投入,深耕工业智能领域,推动智能技术与工业场景融合[50] - 公司聚焦AI Agent开发平台研发和能力输出,增强平台差异化能力,开放开发能力[51] - 公司在大模型和平台能力增强基础上,推动智能体应用向高级别演进[52] - 公司深化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栈优化,完善数据、智能和控制系统[53] - 公司立足工业自动化场景,拓展商业自动化领域应用前景[54] - 公司联合合作伙伴打造针对性机器人产品,推进商业化落地[55] - 2025年公司将以MMOC和AInnoGC平台为基座,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软件和机器人技术研发,推进产业化落地[63] - 公司将深化大模型技术与MOM工业软件融合,推动在食品饮料等细分市场企业的商业化落地[64] - 公司将完善兼具工业软件特色和大模型能力的智能化工软件,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64] - 公司将开放AI Agent平台开发能力,增强产品客户粘性[64] - 公司将与外部伙伴合作,拓展客户侧落地渠道,贯彻“1+N”和“1*N”商业策略[64] 公司客户情况 - 公司累计服务超1200家企业客户,其中制造业客户占比逾70%[4] - 2024年当期客户数量从397家增至521家,同比提升31.2%[4] - 2024年优质客户数目为68个,收入为8.45185亿元,以金额计算的复购率为17.0%,客户总数目为521个[14] - 公司客户总数从2023财年的397家增加至2024财年的521家[72]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22.1768亿元,毛利为42.3071亿元,经营亏损为63.0586亿元,年内亏损为60.892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11.7265亿元[12]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262.313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0.4879亿元,负债总额为91.0904亿元[12] - 2024年公司整体营收规模12.218亿美元,同比下降30.2%,“AI + 制造”业务营收占比达80.3% [20] - 2024年公司毛利率提升至34.6%,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1.173亿美元 [20]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358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改善80.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049亿美元 [20] - 公司收入从2023财年的17.51亿元下降30.2%至2024财年的12.218亿元[71] - 制造行业收入从2023财年的11.764亿元下降16.6%至2024财年的9.807亿元,占整体营业收入80.3%[71] - 金融服务行业收入从2023财年的4.018亿元下降68.4%至2024财年的1.271亿元,占整体营业收入10.4%[71]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财年的11.626亿元下降31.3%至2024财年的7.987亿元[73] - 制造行业销售成本从2023财年的7.207亿元下降14.1%至2024财年的6.192亿元[73] - 金融服务行业销售成本从2023财年的2.981亿元下降69.0%至2024财年的0.923亿元[73] - 公司整体毛利从2023财年的5.885亿元下降28.1%至2024财年的4.231亿元,2023年及2024年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3.6%及34.6%[74]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财年的2.145亿元下降10.8%至2024财年的1.914亿元[75]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财年的4.498亿元下降21.1%至2024财年的3.551亿元[77] - 2024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90万元,2023年为8680万元,主要因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减少[78] - 2024年其他收益为3750万元,主要包括与中国地方政府财务援助有关的政府补助[79][80]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为5140万元,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及负债公允价值亏损和金融资产利息收入[81][82] - 2024年经营亏损为6.306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83] - 财务收益从2023年的2910万元减至2024年的1300万元,主要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84]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860万元减至2024年的740万元,主要因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减少[85] - 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5.703亿元增加6.8%至2024年的6.089亿元[8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2.049亿元,2023年约为13.446亿元,变动主要来自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出[8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针对浩亞奇智等附属公司的商誉及无形资产计提减值22797.3万元[10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为1.27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670万元[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占该年度收入总额约23.8%,最大客户占6.7%;前五大供货商的购买总额占该年度购货额约32.5%,最大供货商占14.6%[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的借款为人民币127.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76.7百万元)[152]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金额为114.9467亿元,占比94.1%;数据解决方案服务金额为7.2301亿元,占比5.9%[15] - 2024年系统集成商收入为39.2241亿元,占比32.1%;终端用户收入为82.9527亿元,占比67.9%[16] - 2024年制造业收入为98.0711亿元,占比80.3%;汽车装备收入为26.3791亿元,占比21.6%等[17] 公司大模型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围绕AI和工业大模型累计申请专利1365件,确权专利605件 [22] - 2024年公司推出以AInno - 75B为核心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 [21] - AInnoGC工业大模型通过中国信通院首批工业大模型标准符合性验证,获4 + 级评级 [22] -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测评中,公司工业大模型综合排名第6,文档生成能力第1 [22] - 在SuperCLUE工业大模型测评基准中,AInnoGC工业大模型位列国内第1 [22]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推出拥有750亿参数的AInno - 75B工业大模型[29] - AInno - 75B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首批通过中国信通院可信AI工业大模型评测获4 + 级最高评级,在SuperCLUE中文工业大模型评测中获国内第一,入选MIT发布的15个中国AI大模型先进应用案例[29] - 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将生成式AI应用的开发周期缩短60%以上[30] - 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支持上传并解析PDF、DOC等多种格式文档,具备多模态文档解析与召回能力,支持文本搜图及以图搜图等多模态功能[30] - 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支持通过编写代码和发送网络请求两种方式创建工具,设有工具广场,内置多领域开箱即用工具[30] - 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原生提供AInno - 75B工业大模型接入,支持主流第三方大模型服务及客户侧私有化部署大模型一键接入,内置大量工业领域视觉智能和数据智能模型[32] - 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支持智能体应用等全方位资产沉淀与消费,提供企业级工业智能体应用模板[32] 公司产品与技术应用情况 - 公司今年推出ChatRobot Pro新版本,构建多模态、端到端的VLA策略模型,提升机器人操作的任务泛化性和交互友好性[31] - 公司构建工业机器人数据集V1.0,提升工业具身智能数据处理和大模型策略训练效率[35] - 公司凭借AInno系列工业大模型强化端到端、多模态“视觉-语言-行为”能力,构建大模型融合策略,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和功能边界[35] - 2024年公司在ChatCAD领域加大投入,探索Image - to - CAD技术实现路径[36] - 2024年ChatDoc丰富知识问答能力,优化数据计算效率、服务吞吐能力和答案溯源功能[37] - 2024年ChatBI强化数据分析Copilot助手定位,优化Text - to - SQL、Text - to - Chart效果和展示形式[37] - 公司在AI 1.0 MMOC方向将视觉关键场景应用作为核心,引入工业大模型实现“工业大模型 +”创新模式[38] - 2024年公司推动MMOC人工智能平台发展迭代并应用于工业领域客户业务[39] - 2024年AInnoGC工业大模型产品矩阵日益成熟,推进在客户应用场景的实践[39] - 公司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与MOM工业软件融合的产品化战略[40] - 过去一年公司利用工业软件技术壁垒结合大模型技术构建智能体,实现全价值链大模型智能体赋能[40] - 公司与钉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方位智慧工厂解决方案[40] - 公司与华润数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智能体应用并推进在华润集团内部场景落地[40] - 公司将解决方案设计、制造、交付、实施过程标准化和模块化,加速细分领域产品市场化进程[41] - 公司在面板半导体行业加固技术壁垒,实现智能装备产品线落地应用和规模性复制[41] - 公司实现智能化质检设备检测结果与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无缝对接,融入大模型应用产品[41] - 公司引入大模型技术优化场内物流机器人运维效率,减少作业阻塞时间[41] - 公司在钢铁冶金领域实现物流对象从“液态”至“固态”全方位覆盖,落地智慧钢卷无人运输模式[42] - 公司在南方某原料码头部署“iSmartBGSU抓斗式卸船机智能作业系统”,在南方某港口落地“iSmartLoco无人机车驾驶系统”[42] - 公司BlazerADP工业自动驾驶车载平台通过CE认证,关键技术在多项目广泛应用[42] - 公司在智造实训领域以MMOC平台和AInnoGC平台为双核,构建多样化实训中心和机器人中心[43] - 公司打造以汽车输送线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引入ChatDoc和ChatBI系统[45] - 公司在汽车装备领域推行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全程溯源[45] - 公司聚焦数据智能应用,为金融机构打造一站式数据解决方案,升级数据资产管控平台,研发智能投资决策辅助系统,引入ChatDoc应用[46] 公司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位居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第3、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4 [23] - 2024年公司在中国AI赋能的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攀升至第1名 [23] 公司收购与业绩承诺情况 - 2022年公司以1.53亿元收购目标公司一51%股权,以1.224亿元收购目标公司二51%股权[92] - 目标公司一2022 - 2024年承诺营业收入分别为2.1818亿元、3.3亿元、4.4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0万元、1320万元、1760万元[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目标公司一营业收入调整为27821.74万元,扣非净利润调整为1579.21万元,考虑回款情况后业绩完成率为100%,公司须支付2023财年调整后股份转让款2550万元[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目标公司二营业收入调整为14910.29万元,扣非净利润调整为1099.15万元,考虑回款情况后业绩完成率为91.04%,公司须支付2023财年调整后股份转让款1857.22万元[103] - 2022 - 2024年为目标公司二业绩承诺期间,承诺2022 - 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00万元、15000万元、22500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00万元、1100万元、2300万元[99] 公司未来计划与风险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投资或购入资本资产未来计划[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业务无重大外汇风险[10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资产抵押[10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09] - 报告期后至报告日期,公司无重大事项发生[110] - 公司面临AI行业技术更新、竞争激烈、技术缺陷或滥用等主要风险及不明朗因素[117] 公司ESG相关情况 - 公司坚守“科技向善
创新奇智20250331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制造、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平台、工业质检、大模型应用、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 [1][5][10][13] - **公司**:创意旗帜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战略转型 - **核心观点**:2024年公司积极主动转型,从高举高打转向高质量发展,将经营现金流置于战略优先度首位,聚焦AI+制造核心业务 [1][28] - **论据**:明确战略优先度,大力改善应收账款和现金流管理,聚焦核心业务,增加软件服务比例,增强直签客户粘性 [1][28] 财务表现 - **核心观点**: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收缩,但业务质量和财务健康度提升 [1][24] - **论据**:2024全年营业收入12.22亿元,同比下降30.2%;AI+制造业务板块收入占比同比大幅提升13.1个百分点,达80.3%;终端用户直签收入占比同比大幅提升22.8个百分点,至67.9%;毛利4.23亿,同比下降28.1%,但毛利率提升至34.6%;调整后净亏损1.17亿元,较上一财年改善23.9%;经营现金流从2023年的 -1.8亿改善至2024年的 -0.36亿,同比大幅改善80.1%;报告期末账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12.05亿,集团无贷款 [1][2][3][24][25] 市场地位与创新成果 - **核心观点**:公司在多个市场领域位居前列,创新成果显著 [5] - **论据**:创意旗帜位居计算机视觉市场第三,机器学习平台市场第四,工业质检市场2024年跃居第一,制造业等领域蝉联第二;入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前七位,是唯一聚焦制造业的厂商;获沙利文、福布斯等重要奖项;工业大模型相关行业解决方案获央视等媒体报道;75B工业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获山东省智能制造工业大模型重点实验室等认定;围绕AI和工业大模型主营业务累计申请专利1365件,发明专利占80%以上,已确权发明专利383件 [5][6] 战略合作 - **核心观点**:公司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拓展业务领域 [6][7] - **论据**:与华润数科合作构建基于大模型与工业软件的AI智能体应用解决方案;与阿里巴巴旗下金碧合作开拓大模型起步软件市场;与Bundley软件合作打造新一代基础设施智能工程软件产品 [6][7] 技术发展路线 - **核心观点**:以工业大模型为基础,AI智能体为引擎,驱动工业机器人,赋能工业软件,实现软硬融合 [7][8] - **论据**:研发工业巨神智能技术站TEDROCK,构建机器人数据系统、控制系统和智能系统;将工业大模型与工业软件结合,为企业智能体应用提供数据基础,支持在私有化环境部署,构建适配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垂类模型 [10][13] 应用案例 - **核心观点**:公司技术在多个行业得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15][17][18][19] - **论据**:为山东某大型钢铁企业打造ESP钢卷火车运输无人化系统,降低人员成本42%,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为0,作业稳定性提升14%;为河北某晶圆代工企业打造智能事件管理系统,实现事件智能分析等功能;为湖南某大学实验室助力高端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为某啤酒生产厂商构建基于工业大模型的数据分析方案,提升工厂数据分析效率13倍以上 [15][16][17][20] 未来展望 - **核心观点**:2025年公司将反守为攻,持续发展,实现扭亏为盈 [31][32][39] - **论据**:市场环境好转,公司自身业务结构优化,技术、产品、财务等方面积累优势;将继续与合作伙伴深入合作,在技术、产品、行业应用、资本等多方面拓展;平衡营收、损益、毛利率、经营现金流等方面,实现攻守平衡 [31][32][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人力成本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从23年的40%上涨到46%,研发开支及销售开支费率因收入下降有所上升,行政开支因提升运营效率下降 [25][26] - 公司被调出港股通,股价和流动性出现波动,主要受港股市场流动性特点、公司自身成本结构影响,目前低成本Pre - IPO股东和员工退出基本完成,公司将进行市值管理 [37][40][41]
创新奇智2024营收12.22亿,现金流改善80.1%,高质量转型蓄势未来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1 12:49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奇智2024年采取稳健经营策略,推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现金流管理等方面调整优化,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战略,夯实发展根基,有望在“AI+制造”领域实现更好商业化落地 [1][8] 优化业务结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公司从AI1.0向AI2.0过渡转型,确立“一模一体两翼”发展路线,聚焦工业大模型在制造业专精特新垂类细分行业场景落地,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七,是唯一入围的工业大模型企业 [2] - 公司聚焦制造业主营业务,放弃和收缩低毛利和非核心业务板块,致全年营收规模下滑30.2%,金融服务业收入同比降幅68.4%,核心业务“AI+制造”收入同比降幅16.6%,营收占比提升到80.3% [2] - 公司调整客户结构,2024年更聚焦终端客户,终端直签客户营收占比67.9%,较2023年提升22.8个百分点,降低对系统集成商依赖,提升客户黏性 [3]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34.6%,连续3年提升,调整后亏损率连续3年保持在10%以下 [3] 现金为王,提升财务安全边际 - 公司将经营性现金流优先级置于经营损益与营收规模之上,2024年经营现金流达成立以来最好水平,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1.8亿减至-0.36亿,同比改善80.1%,每创造1亿元营收消耗经营现金不到300万元,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及票据同比减少28.8%,账龄结构改善,账龄3个月以上的不到五成,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05亿元,保障流动性 [4] 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战略,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 公司2024年全面技术升级与战略转型,推出750亿参数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确立“一模一体两翼”发展路线 [5] - 公司锚定工业软件与工业机器人两个落地抓手,工业软件方面,在研发端改造传统工业设计软件,与Bentley合作,生产端大模型智能体与多种工业软件融合;工业机器人方面,ChatRobot采用多模态VLA策略,胜任复杂任务 [7] - 公司聚焦打造工业领域垂类智能体,自研AI Agent应用开发平台,支持不同层级客户需求,围绕工业大模型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与多家行业领导厂商建立战略合作 [8]
创新奇智2024财报:AI制造营收占比首破80% 工业大模型商业化加速
36氪· 2025-04-01 10:49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奇智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通过战略聚焦与业务重构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财务健康度提升,“AI + 制造”业务发展良好,工业大模型商业化加速,有望在AI制造领域保持领先 [1][5] 财务情况 - 公司实施“现金流优先”战略成效显著,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收窄80.1%,期末现金储备达12.05亿元 [2] - 全年营收12.2亿元,毛利率逆势提升1个百分点至34.6%,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23.9%至1.17亿元 [2] - 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显著优化,应收账款净值同比下降28.8%,3个月内账期占比超五成 [2] 技术发展 - 公司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技术架构,以自研AlnnoGC工业大模型为技术底座,驱动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软件双轮发展 [3] - 最新Alnno - 75B工业大模型在权威评测中斩获榜首 [3] - 持续加大对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构建全自主可控的完整工业具身智能技术栈,自研ChatRobot有突破 [3] - 把AI智能体嵌入工业软件,构建面向工业领域的AI 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将开发周期缩短60%以上 [3] 业务布局 - “AI + 制造”业务营收占比2024年首次突破80%,在制造业布局走深向实 [1][4] - 在工业物流领域完成从场内到场外的智能化布局,场内物流阻塞时间降低40%,场外物流有多项突破 [4] - 成为中国AI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第一大厂商,延伸服务链条帮助客户建立人工智能体系化能力 [4] 未来展望 - 公司将继续执行“高质量发展”战略,专注大模型在制造业垂直领域的应用拓展 [4] -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公司已建立先发优势,有望在AI制造领域创造更多增长,保持领先 [5]
创新奇智2024经营指标大幅向好 工业大模型落地加速
证券日报· 2025-03-31 21:10
文章核心观点 创新奇智2024年全年业绩发布,在业务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双重作用下,经营指标大幅改善,“高质量发展”战略进入收获期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聚焦高质量业务领域,推行精细化管理策略,收入规模收缩至12.22亿元,但经营质量指标向好 [3] - 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34.6%,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23.9%,应收账款周转加快,期末应收款及应收票据4.78亿元,较上年同期改善28.8%,账龄3个月以上占比不到五成 [3] -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从2023年的 -1.8亿减至2024年的 -0.36亿,同比改善80.1%,期末现金储备达12.05亿元,财务安全度高 [3] 技术发展 - 公司以“一模一体两翼”战略在AI大模型同质化竞争中构建第二曲线,基于AInnoGC工业大模型,打造AI智能体开发平台,构建“工业机器人 + 工业软件”落地双引擎 [4] - 2024年技术突破集中在提升模型性能、打造AI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升级软硬件三方向 [4] 业务应用 - 公司推动AInnoGC工业大模型在制造业应用场景落地,制造业营收占比首次突破80%,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七,是唯一聚焦工业领域的大模型厂商 [4][5] - 公司在汽车装备、食品饮料&新材料、3C高科技、钢铁冶金四个细分领域营收均超亿元,如在钢铁冶金领域布局多年,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 [5] - 公司推动AI与传统工业软件融合,开发出支持“低代码 + 模块化”配置的AI工业软件,开创“软件 + 解决方案”商业化路径 [5] - 公司与华润数科、钉钉等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进行“行业Know - how + AI能力”生态化布局 [5]
创新奇智2024现金流大幅改善80.1%,财务健康度处于最好状况
第一财经· 2025-03-31 20:50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奇智2024年收入规模收缩但经营指标改善,技术战略突破,大小模型融合拓宽工业场景,构建韧性发展模型,2025年将均衡发展实现攻守平衡 [1][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财年全年营收12.22亿,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34.6%,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23.9%,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80.1%,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05亿元,应收账款及票据净值同比减少28.8% [1] - 2024年公司积极转型,去杠杆降风险,将经营现金流优先级置于首位,聚焦「AI+制造」核心业务,增加软件服务比例,增强直签客户粘性,业务质量和持续经营能力提升,财务健康度处于最好状况 [1] 技术战略突破 - 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技术战略框架,以工业大模型为技术底座,以AI智能体为引擎,以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为落地抓手,赋能制造客户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2] - 去年推出参数规模750亿的AInno - 75B多模态工业大模型,为多个工业场景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成为工业领域大模型应用创新先行者,在2024年大模型应用市场位居第七 [2] 大模型应用情况 - 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将创新奇智工业大模型应用于日常生产活动,实现全方位大模型智能体赋能,在质检应用领域引入大模型技术分析质检数据并反馈改进生产工艺 [3] - 构建全自主可控的完整工业具身智能技术栈,升级ChatRobot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探索工业机器人在物流场景应用,引入大模型技术优化运维效率 [3] 大小模型融合成果 - 率先完成AI1.0与AI2.0技术融合,将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与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深度协同,构建覆盖工业场景全链条的智能化体系 [4] - MMOC沉淀近千个垂直场景的工业小模型技术资产,AInnoGC满足工业企业多场景多维度智能化转型需求 [4] - 通过大小模型融合,将AI1.0经验迁移到AI2.0,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扩大应用场景,如在工业视觉场景延伸服务内容,帮助客户建立人工智能体系化能力 [5][6] 未来展望 - 公司坚定相信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感受到市场回暖,2025年将提升持续经营水平,在营收、损益、毛利率、经营现金流等方面均衡考虑实现攻守平衡 [6]
创新奇智(02121.HK)2024年业绩:业务结构优化升级 财务稳健性提升
格隆汇· 2025-03-31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创新奇智聚焦高质量业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推行精细化管理,调整经营理念,虽收入规模收缩,但财务健康度增强;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技术战略,工业大模型能力升级;大模型落地纵深拓展,加速商业化进程,未来将专注大模型在制造业垂直领域应用拓展 [1][2][4][6] 高质量发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将资源聚焦高质量业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推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将经营现金流优先级置于首位 [1] - 全年营收12.22亿,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34.6%,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23.9%至1.17亿,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80.1%,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05亿元 [1] - 贸易应收账款及票据净值同比减少28.8%,账龄结构大幅改善,账龄3个月及以上的占比低于五成 [1] 技术战略与能力升级 - 以AInnoGC工业大模型为基础,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技术战略框架,驱动工业机器人,赋能工业软件,创造AI Agent应用 [2] - 全新版本AInno - 75B工业大模型在计算效率、模型精度及稳定性上显著提升,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在多项权威评测中表现优异 [2] - 基于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构建面向工业领域的AI 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支持可视化拖拽快速构建生成式AI应用,将开发周期缩短60%以上,覆盖多个工业场景 [2] - 加大对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构建全自主可控的完整工业具身智能技术栈,升级后的ChatRobot具备“感知 - 理解 - 规划 - 决策”闭环能力 [3] - 深入探索大模型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路径,基于跨领域数据合成技术构建大规模行业训练数据集,探索图像输入生成CAD技术 [3] 大模型落地与商业化进程 - 深化“AI + 制造”业务布局,推动AInnoGC工业大模型在制造业应用场景落地,制造业营收占比首次突破80%,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七,是唯一聚焦制造业的入围企业 [4] - 发挥在工业软件客户群体的技术优势,结合大模型技术为客户打造各类智能体,实现原有工业软件深度优化与升级,全方位赋能行业领军企业 [4] - 在工业物流领域,探索工业机器人在物流场景应用,优化场内物流机器人运维效率,拓展场外物流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5] - 深耕工业质检场景,将过程标准化和模块化,实现AInnoGC大模型技术与MMOC小模型技术深度融合,扩展服务内容,帮助客户建立人工智能体系化能力 [5] 公司概况与未来展望 - 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以“人工智能赋能商业价值”为使命,是企业级AI解决方案供应商和“AI + 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专注“AI + 制造”,聚焦五大业务主题,赋能多个细分领域行业客户,在多个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7] - 自研两大技术平台,累计申报专利1300余件,荣获诸多资质认定 [7] - 未来将专注大模型在制造业垂直领域的应用拓展,实现技术产品加行业场景更健康、更高效的商业化落地 [6]
创新奇智(02121)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34.6% “AI+制造”业务成为亮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17:57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奇智2024年业绩有营收下滑但亏损收窄等表现,坚持“AI + 制造”路径,技术平台和产品有提升,专利成果多且模型测评表现佳 [1][2][3] 业绩表现 - 2024年收入约12.22亿元,毛利约4.2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约1.17亿元,同比收窄23.94% [1] - 整体营收规模同比下降30.2%,下半年比上半年显著改善 [1] - “AI + 制造”业务营收占比达80.3%创历史新高,高毛利业务占比增加,毛利率提升至34.6% [1]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358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80.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2.05亿元 [1] 业务发展 - 继续“AI + 制造”发展路径,升级发布“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及AIGC产品矩阵 [2] - 推出以AInno - 75B为核心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在四大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2] - ChatX系列生成式AI应用满足工业企业多场景、多维度智能化转型需求,多个应用获央视报道 [2] 技术成果 - 截至2024年12月末,围绕AI和工业大模型累计申请专利1365件,其中发明专利1118件;确权专利605件,其中发明专利383件 [3] - AInnoGC工业大模型通过中国信通院首批工业大模型标准符合性验证,获4 + 级最高评级 [3] - 在多项测评中表现优异,位列国内第1和卓越领导者象限等 [3] - 荣获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
创新奇智:AI商业化落地的引领者
中泰国际证券· 2025-01-07 10:35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创新奇智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最大的企业级AI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两大自研AI平台:MMOC和AInnoGC,业务覆盖8大行业,2023年总收入17.5亿,制造业占比67.2% [1] - 公司在计算机视觉市场、机器学习平台市场、制造业MES解决方案市场中均名列前茅,2022年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8.1%,机器学习平台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7.0% [18] - 公司聚焦制造业和金融行业的AI赋能,2023年制造业收入11.8亿,金融业收入4.0亿,分别占比67.2%和22.9% [3] 技术平台 - MMOC技术平台以"数据+算法"为核心,覆盖数据加工、模型训练、开发、部署等全过程,助力制造业客户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 - 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由工业大模型、引擎和应用三层组成,目前已更新至AInno-75B版本,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工业大模型在业务场景中的落地 [2] - MMOC平台包括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Orion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和Cloud云平台,形成有机统一的AI平台 [22][23][25][26] 商业化落地 - 公司面向钢铁冶金、能源电力、汽车装备、3C高科技等制造行业提供AI解决方案,着重质检和运营维护场景,助力企业节省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3] - 在钢铁冶金领域,公司打造的AI+5G新能源纯电机车智慧铁水运输系统"iSmartONE",帮助鞍钢鲅鱼圈项目节省人力成本130万/年,提升鱼雷罐运输周转率30%,降低铁水温度13摄氏度 [34] - 在面板半导体行业,公司开发的AI液晶玻璃缺陷在线检测解决方案基于ManuVision平台,能精准识别生产隐患,提升生产效率 [36] 财务表现与估值 - 2023年公司总收入17.5亿,同比增长12.4%,制造业收入11.8亿,同比增长24.1%,金融业收入4.0亿,同比增长5.1% [43] - 2023年公司毛利润5.9亿,毛利率33.6%,自2020年起毛利率逐年扩张1-2百分点 [43] - 2023年公司净亏损5.8亿,经调整净亏损1.9亿,净亏损率10.6% [44] - 按市销率估值,公司2023年估值为1.7倍市销率,2024年预计收入11.9亿,同比下跌31.7%,对应市销率为2.4倍 [46] 行业与市场 - 公司在2022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8.1%,机器学习平台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7.0%,食品、饮料、烟草MES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4.1% [18] - 公司在2023年中国AI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位列第一,市场份额10.6% [18] - 对比AI相关的同业公司,第四范式(6682 HK)和商汤(20 HK)2023年的估值分别为3.6倍和12.9倍市销率,2024年分别为2.9倍和9.8倍市销率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