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声科技(02018)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瑞声科技(02018)午后涨超4% 花旗看好公司今年盈利前景 上调目标价至25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2-15 13:57
瑞声科技业绩预测 - 瑞声科技(02018)午后股价涨幅超过4%[1] - 花旗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公司预计将于3月底公布业绩,投资者关注2024财年前景[1] 瑞声科技收购及评级 - 瑞声科技早前完成收购Premium Sound Solutions公司交易,预期投资者反应积极[2] - 花旗维持瑞声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由22港元上调至25港元[2]
瑞声科技(0201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10-06 16:31
股份奖励计划 - 2022年报已发布,提供了有关2016股份奖励计划的进一步信息[2] - 2016股份奖励计划规定了奖励股份的归属条件,包括继续服务一段时间和达到绩效目标[3] - 绩效目标包括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董事会有权决定必须达到的目标,并根据2016股份奖励计划规则采纳[4]
瑞声科技(0201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6:36
公司概况 - AAC 瑞声科技是感知体验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致力于打造感知体验技术的未来为企业目标[2] - 瑞声科技在声学、光学、电磁传动、传感器及半导体、精密制造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力[2] - 瑞声科技的使命是为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感知体验,愿景是成为体验科技的领导者[2]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92.2亿元,同比下降2.0%[8] - 净利润为人民币1.50亿元,同比下降57.1%[8] - 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为7.3%,较去年下降0.4个百分点[8] - 公司人均产值为355,较去年增长31.0%[8]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为人民币20.5亿元,同比增长43.1%[10] 业务表现 - 公司声学业务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33.2亿元,同比减少19.9%[13] - 公司光学业务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7.7亿元,同比减少4.4%[15] - 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为36.2亿元,同比增长23.4%[18] - 公司持续推广自研MEMS麦克风,产能逐渐放量,已和全球知名汽车厂商达成合作[24] 财务状况 - 公司账面现金为人民币71.3亿元,相较去年年底持平[10] - 公司资本开支为人民币6.16亿元,同比减少42.0%[10] - 公司净资产负债比率为4.9%,较去年下降5.8个百分点[8] - 公司持有2023年6月30日的无抵押债券为人民币5,983.5百万元[55] 并购与战略 - 公司宣布已签订协议擬收购Acoustics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B.V.[25] - 公司计划保留PSS的经营自主性并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领导地位[26]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付任何中期股息,将实施末期股息政策[11] - 董事会负责制定、更新和完善公司的策略和业务目标[90] - 董事会每季度批准重大投资和融资活动,评估管理实施进度[91] - 董事会持续审阅公司推行政策及常规的法定框架,确保符合所有适用法规[137]
瑞声科技(0201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2:00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92.19亿元,同比下降2.0%[3] - 毛利率为14.1%,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3] - 净利润为人民币1.5亿元,同比下降57.1%[3]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3元,同比下降56.4%[3] - 现金流入为人民币20.5亿元,同比增长43.1%[5] - 账面现金为人民币71.3亿元,相较去年年底持平[5] - 未建议派发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6] -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收入同比减少2.0%至人民幣92.2億元,主要受到声学及光学业务收入减少的影响[22] - 毛利率由2022年上半年的18.9%下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4.1%,主要是由于高毛利率的声学业务销售额减少[25]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9,218,944千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67] - 毛利为1,297,038千元,毛利率为14.1%[67] - 税前溢利为174,832千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67] - 期内溢利为47,478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3元[67] - 本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130,421元,较上年同期的350,090元有所下降[104] 业务发展 - 光学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7.7亿元,同比减少4.4%[9] - 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6.2亿元,同比增长23.4%[11] - 精密结构件业务在2023年上半年持续拓展,金属中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14] - 笔记本市场需求低迷,但精密结构件业务在该市场收入增长也超过40%[15] - 傳感器及半導體業務收入为人民幣4.94億元,同比增长3.2%[16] - 本集团持续推广自研MEMS麦克风,拓展非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17] - 成功开发全套车载MEMS麦克风模块新品,已和全球知名汽车厂商达成合作[18] - 本集团拟收购Acoustics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B.V.,进一步巩固在高端音响市场的领先地位[19] 风险管理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智能手机市场,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影响市场需求[50][51] - 地缘政治角力可能干扰全球市场和公司供应链,影响利润率[52] - 公司将积极监控市场情况,灵活分配资源以满足客户需求,管理采购渠道和生产以减轻地缘政治风险[53] -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但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对公司运营的干扰预计将减少[54] - 公司面临技术设计、性能规格等风险,尽管已制定内部系统和政策预防,但生产、数据安全和质量问题仍可能发生[55][56] - 公司已实施质量管理系统,所有产品需全面检测以符合客户要求和国际标准[57] - 公司通过持续监测现金流量,匹配资产和负债到期情况,管理流动性风险[58][59] - 公司面临外汇风险,主要以人民币和美元进行交易,通过外汇合同减轻外汇风险[61][62] - 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全球市场放缓,影响公司主要客户订单,公司已建立贸易合规管理制度应对不利影响[63][64]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实施了2016股份奖励计划,向340名员工授出合计10,230,593股奖励股份[183] - 根据2016股份奖励计划,2016计划受托人持有17,210,645股未归属股份,可进一步奖励的股份为11,052,985股[184] - 公司实施了2023股份奖励计划,计划期限内可奖励的最多股份数目为45,000,000股[187] - 根据2023股份奖励计划,2023计划受托人持有5,952,500股股份[188]
瑞声科技(0201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7 17:05
公司概况 - AAC瑞声科技是感知体验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致力于打造感官体验技术的未来[2] - 瑞声科技的使命是为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感知体验,愿景是成为体验科技的领导者[2] - 瑞声科技在全球设立了18个研发中心,拥有3,880名研发人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获得6,380项专利[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收入达到20,62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6.7%[14] - 自由现金流达到2,52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285.6%[14] - 每股盈利为0.69人民币,同比下降37.2%[14] - 2022年人均产值达到741,963元,同比增长57.9%[14] 财务指标 - 公司2022年收入达到20,625,092千元,同比增长16.7%[15] - 自由现金流为2,519,777千元[15] - 毛利率为18.3%,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15] -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率为7.5%,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15] 业务拓展 - 公司在全球设有多元化生产基地,包括声学、精密结构件、电磁传动和光学等领域[17] - 公司光学业务2022年实现收入32.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7%,主要得益于光学模组业务进展顺利[37] - 2022年全年,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2.8亿元,同比增长29.0%[40] - 2022年第四季度,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56亿元,同比增长49.5%[45] 风险管理 - 公司的经营受限于设计和提供新技术解决方案的多项特定风险因素,技术设计、性能规格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变动可能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82] - 公司致力于满足设计规格和质量要求,保障信息安全,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以维持竞争地位[83] - 公司通过持续监控现金流量,匹配资产和负债到期情况,以维持充足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管理流动性风险[85] 高管团队 - 潘政民先生是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负责策略指导和领导工作[96] - 莫祖权先生是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负责财务运营和法律合规事项,拥有二十年以上的财务服务行业经验[101] - 吴春媛女士是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105]
瑞声科技(02018)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3 12:25
整体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收入206.3亿元,同比增长16.7%,净利润8.21亿元,同比下降37.6%[3][10] - 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2.0%[3][10] - 2022年毛利率18.3%,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净利率4.0%,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3] - 2022年自由现金流从净流出13.8亿元提升至净流入25.2亿元[5] - 2022年资本开支18.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入43.7亿元,账面现金71.6亿元,净资产负债率6.2%[11] - 2022年公司收入同比增加16.7%至206.3亿元,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和光学生产品收入分别增加16.37亿元和8.28亿元[24] - 2022年毛利为37.8亿元,较2021年下降13.5%,毛利率由24.7%降至18.3%[25][26] - 2022年公司收入为20,625,09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7,666,967千元人民币增长16.75%[70] - 2022年公司毛利为3,775,03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4,364,935千元人民币下降13.51%[70] - 2022年公司税前溢利为860,679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412,876千元人民币下降39.1%[70] - 2022年公司年内溢利为629,183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293,109千元人民币下降51.49%[70]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69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1.09元下降36.7%[70] - 2022年公司全面(开支)收益总额为 - 274,53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34,261千元人民币[7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3,227,16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24,067,434千元人民币下降3.49%[7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7,116,096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7,954,634千元人民币下降4.67%[7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9,054,606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9,667,632千元人民币下降6.34%[72] - 2022年公司收入为206.25亿元,2021年为176.67亿元,同比增长16.74%[105] - 2022年公司税前溢利为8.61亿元,2021年为14.13亿元,同比下降39.16%[105] - 2022年税项支出为231,496千元,2021年为119,767千元[120] - 2022年税前溢利为860,679千元,2021年为1,412,876千元[120]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821,305,000元及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1,198,193,000股计算,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316,279,000元及1,206,381,000股[124] - 2022年每股摊薄盈利按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790,648,000元及股份加权平均数1,201,305,000股计算[125]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2港元,股息派付比率15%[12] - 2022年无已确认分派股息,2021年为403,252千元;报告期末后董事建议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12港元[122][123] 各业务板块情况 - 2022年声学业务收入88.5亿元,同比增长3.1%,毛利率28.1%,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13] - 2022年第四季度声学业务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6.3%,毛利率31.2%,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13] - 2022年光学业务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34.7%,Q4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55.6%,环比增长40.8%[16] - 2022年光学模组业务出货量同比增长121.5%,OIS产品小规模量产,WLG玻塑混合镜头1G5P及1G6P产品稳定交付[17] - 2022年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72.8亿元,同比上升29.0%,Q4收入22.9亿元,同比上升27.5%,环比上升11.5%[18] - 2022年安卓用户端横向线性马达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41.9%,已进入VR产业链并为头部厂商供货[19] - 2022年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24.0%,Q4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49.5%[21] - 集团经营及可呈报分部为声学产品、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光学产品、传感器及半导体产品及其他产品[102] - 2022年声学产品收入88.48亿元,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收入72.76亿元,光学产品收入32.17亿元,传感器及半导体产品收入12.56亿元,其他产品收入0.27亿元[105]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独创的Combo及Opera同轴解决方案,WLG玻璃镜片多项应用项目落地[6] - 车载声学解决方案量产交付,全套车载MEMS麦克风模组新品预计2023年量产[7] 市场与行业展望 - 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至11.9亿部,公司将加深与客户合作,抓住车载市场机遇[23] 成本与费用情况 - 2022年行政开支、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上升25.7%、34.7%,研发开支下降10.4%[28][29][30] - 2022年融资成本为4.03亿元,较2021年的4.15亿元下降3.0%[31] - 2022年税项开支为2.31亿元,较2021年的1.2亿元上升93.3%[32] - 2022年银行贷款利息8.01亿元,无抵押债券利息23.69亿元,租赁负债利息2.53亿元,或有结算拨备利息6.26亿元[112] - 2022年政府补助3.85亿元,利息收入0.54亿元,租金收入0.09亿元[112] - 2022年员工成本总额51.25亿元,折旧总额2.90亿元[114] - 2022年存货拨备0.27亿元,无形资产摊销0.11亿元[114] - 2022年公司启动重组计划,处置/撇销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6.16亿元,裁员成本6.36亿元[113] 现金流与资金周转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3.72亿元,2021年为21.76亿元[34] - 2022年12月31日,交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为78天,较2021年下降5天,金额下降2.2亿元至42.8亿元[35] - 2022年12月31日,交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为81天,较2021年下降28天,金额下降10.2亿元至32.4亿元[36] - 2022年12月31日,存货较2021年减少12.9亿元,存货周转天数由133天降至109天[37]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3.493亿元,2021年为42.454亿元[38]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出净额约14.387亿元[41] 资产负债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3.9%,2021年为23.3%;资产净负债比率为6.2%,2021年为8.9%[43] 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 - 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智能手机市场,全球经济放缓或影响经营业绩,正拓宽产品及技术平台以实现收入和盈利来源多样化[50] - 2022年公司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83.9%,均与消费电子行业相关,已与主要客户建立紧密联系且合作超11年[51] - 新冠疫情对公司运营的干扰有望随世界复常逐渐消退,地缘政治角力或影响全球市场和公司,导致利润率受压、供应链受扰[52][53] - 公司将积极监察市场情况,灵活分配资源,管理采购渠道、运营及生产以减轻地缘政治影响[54] - 公司业务专注于微型器件及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平台,虽经验丰富但仍面临技术设计等因素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55][56] - 公司推行质量管理系统,持续改善内部处理能力,为产品可靠性提升奠定基础[57] - 公司通过匹配金融资产及负债到期情况维持充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管理流动性风险[58] - 公司面临利率风险,通过维持适当借贷组合、发行长期债券等方式降低风险[59] - 公司面临外汇风险,通过集中管理外汇、保持货币平衡比例、实现自然对冲或使用外汇合同减轻风险[61][62] -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主要客户订单减少,虽目前经营业绩未受出口管制法规重大影响,但未来无法保证[63][64] 财务报告准则应用 - 2022年公司首次应用多项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多数未对财务状况及表现造成重大影响[75] - 公司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应用于2022年1月1日或之后的业务合并,应用此修订本未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影响[76] - 公司于2022年首次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对2021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可供使用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追溯应用新会计政策,应用此修订本未对财务状况及表现造成影响[77][78] - 公司于2022年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2018 - 2020期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年度改进”,将其应用于2022年1月1日被修改或互换的金融负债[79][80]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部分准则生效时间为2023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或有待确定[81] -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流动或非流动负债的分类”2020年修订本对报告日期后最少十二个月的延期清偿权利之评估提供澄清及额外指引[83] -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流动或非流动负债的分类”2020年修订本规定负债的流动或非流动分类应以报告期末存在的权利为基础[84] -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附带契约条件的非流动负债”2022年修订本规定,只有实体必须于报告期末或之前遵守的契约条件才会影响延期清偿负债的权利[85] - 2022年修订本将2020年修订本应用生效日期推迟至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允许提早应用[87] - 根据2022年12月31日未偿还负债,应用2020年和2022年修订本不会导致集团负债重新分类[88] - 经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以“重要会计政策资料”取代“重大会计政策”,预期应用此修订本可能影响集团重大会计政策披露[89][93] - 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界定会计估计,预期应用此修订本可能影响集团重大会计政策披露[94][96] -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缩小递延税项确认豁免范围,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97][99] - 2022年12月31日,受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影响的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5.39632亿元,租赁负债账面价值为6.4591亿元[99] 销售与合同情况 - 来自各产品的收入于转让产品控制权的时间点确认[102] - 集团所提供货品及服务的所有销售合同年期及履约责任为期一年或更短时间[103] - 分配至未履约合同的交易价未披露[103] - 2022年来自个别占集团收入超10%大客户的总收入为146.57亿元,2021年为130.56亿元[110] - 2022年大中华区收入86.97亿元,其他亚洲国家收入14.38亿元,美洲收入104.90亿元,欧洲收入0.01亿元[108] 税收优惠情况 - 部分中国附属公司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享15%优惠税率,到期日介于2023 - 2024年[117] - 集团一家新加坡附属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10年内可享发展与扩张优惠计划的优惠税率[118] - 集团一家越南附属公司享有的免税期将于2027年届满[119] 资产相关情况 - 物业、厂房及设备按使用价值计算,2022年除税前贴现率11.7%,超五年现金流量按行业增长率3%推算,该年度无减值亏损[131][132] - 2022年末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1959117千元,2021年末为2033673千元,2022年折旧费用212896千元[133] - 2022年与短期租赁有关开支40588千元,2021年为32263千元,租赁现金流出总额198318千元,2021年为508414千元[133] - 2022年新租赁协议确认使用权资产209469000元及租赁负债208901000元,2021年分别为371263000元及370755000元[138] - 2022年归还租赁土地确认收益2836000元,提前终止租赁确认收益429000元[139] - 2022年取得租用机器所有权,将账面价值66857000元转拨至物业、厂房及设备[140] - 2022年末投资物业账面价值10078千元,2021年末为11272千元[142] - 2022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共467057千元,
瑞声科技(02018)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1-10 12:01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2022年前九个月公司收入147.8亿元,同比上涨15.0%,净利润5.84亿元,同比下降47.1%[3][4][18][19] -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53.7亿元,同比上升26.5%,净利润2.34亿元,同比上升27.5%[3][4][18][19] - 2022年1 - 9月公司收入为147.85亿元,2021年同期为128.55亿元;期内溢利为4.73亿元,2021年同期为10.99亿元[12] - 2022年1 - 9月基本每股盈利为0.49元,2021年同期为0.91元[12] - 2022年1 - 9月公司收入147.85亿元,2021年同期为128.55亿元;2022年毛利28.05亿元,2021年同期为33.79亿元[27] - 2022年1 - 9月公司税前溢利6.96亿元,2021年同期为11.65亿元;期内溢利4.73亿元,2021年同期为10.99亿元[27] - 2022年1 - 9月公司基本每股盈利0.49元,2021年同期为0.91元[27] 各业务板块收入与毛利率情况 - 2022年前九个月声学业务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2.0%,毛利率27.0%,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5] - 2022年第三季度声学业务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5.6%,毛利率26.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5] - 2022年前九个月光学业务收入24.2亿元,同比增加28.9%[6] - 2022年第三季度光学业务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45.1%,环比下降39.0%[6] - 2022年第三季度,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合并分部收入为20.5亿元,同比上升47.3%,环比上升43.6%;毛利率为21.5%,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8] - 2022年前九个月,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合并分部实现收入49.9亿元,同比上升29.8%;毛利率为20.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8] - 2022年第三季度,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为4.21亿元,同比大增66.1%,环比上升74.7%;毛利率为7.4%,同比下降7.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9个百分点[11] - 2022年前九个月,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实现收入9.00亿元,同比增长16.1%;毛利率为10.7%,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11] - 2022年前九个月声学业务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2.0%,2022年第三季度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5.6%[20] - 2022年前九个月光学业务收入24.2亿元,同比增加28.9%,2022年第三季度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45.1%[21] - 2022年前九个月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49.9亿元,同比上升29.8%,2022年第三季度收入20.5亿元,同比上升47.3%[23] - 2022年第三季度声学业务毛利率26.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光学业务受市场影响毛利率受影响;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毛利率21.5%,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20][21][23] - 2022年第三季度,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4.21亿元,同比大增66.1%,环比上升74.7%;毛利率7.4%,同比降7.9个百分点,环比降5.9个百分点[26] - 2022年前九个月,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9.00亿元,同比增长16.1%;毛利率10.7%,同比降5.2个百分点[26] 业务产品动态 - 2022年第三季度塑胶镜头出货量环比下降24.9%,预计年内实现7P塑胶镜头产品出货[6] - 车载声学解决方案已量产交付,2022年第三季度获车载声学新定点项目[4][5][19][20] - 成功开发新款3P VR Pancake光机模组,年内完成量产线搭建并开展商务合作[4][7][19][22] - 智能手机市场中安卓客户横向线性马达出货量同比持续高速增长,公司推出“声学 + 马达”Combo产品[9] - 集团在智能手机金属中框业务获取客户新机业务,拓展高价值量业务,改善产品结构[10] - 东阳精密业务与现有业务协同效应显现,笔记本电脑业务拓展顺利,预计明年为精密结构件业务带来更高收入贡献[10] - 2022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中安卓客户横向线性马达出货量同比持续高速增长,集团推出“声学+马达”Combo产品[24] - 集团在智能手机金属中框业务获新机业务,拓展高价值量业务,东阳精密业务与现有业务协同效应显现,笔记本电脑业务预计明年为精密结构件业务带来更高收入和利润[25] 债务与现金流情况 - 2022年9月主动债务管理,要约回购1.59亿美元债券,截至9月30日净资产负债率9.7%,账面现金57.6亿元[4] - 2022年前九个月经营性现金流入25.8亿元,主要资本开支14.4亿元[19] - 2022年9月要约回购1.59亿美元债券优化债务结构,截至9月30日净资产负债率9.7%,账面现金57.6亿元[19] 产能布局 - 2022年第三季度,集团马来西亚高性能MEMS麦克风智能制造基地投产,全球化产能布局进一步完善[11] - 2022年第三季度,集团马来西亚高性能MEMS麦克风智能制造基地投产[26] 财报相关活动 - 公司正在研究季度报告的有效性[28] - 公司可能就未经审核季度业绩进行投资者网络直播电话会议及举行传媒发布会[29]
瑞声科技(0201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2 16:45
财务整体表现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9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为3.50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2.0%[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8.9%,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9.2个百分点[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率为3.7%,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7.0个百分点[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为7.7%,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2.7个百分点[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人均产值为271,同比增长29.7%[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资本负债率为10.7%,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5.7个百分点[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流动比率为2.10,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9.0个百分点[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占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51.1%,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30.8个百分点[6]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收入45.2亿元,同比上升4.6%,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62.8%;上半年收入94.1亿元,同比增长9.3%,净利润3.50亿元,同比下降62.0%[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8.9%,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各业务毛利率有不同程度变化[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加9.3%至94亿元,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光學產品收入分别增加4.845亿元和3.668亿元,传感器及半导体产品收入减少4250万元[19]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18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下降26.2%,毛利率由28.1%降至18.9%[20] - 2022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4.51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上升14.0%[21] - 2022年上半年分销及销售开支为2.09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上升45.6%[22] - 2022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7.27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下降18.6%[23]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2.04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下降3.3%[24] - 2022年上半年税项开支为1.42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上升[2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5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下降62.0%[26]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349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8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284亿元[27]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349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12.228亿元[28] - 2022年6月30日交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为84天,较2021年12月31日上升1天,交易应收款项下降3.301亿元至42亿元[29]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期后已收款总额为15.556亿元,占截至报告期末未收回总额(扣除拨备)的37.3%[29] - 2022年6月30日存货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3.632亿元,存货周转天数由133天上升至141天[29] - 2022年上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投资现金净额分别为11.8亿元及21.818亿元[30] - 2022年上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资本开支总额分别为10.619亿元及20.519亿元[31]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1.284亿元[3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拥有无抵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2.184亿元,其中48.3%以美元计值[3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3.5%,扣除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资产负债比率为10.7%[34]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94.12亿元,2021年同期为86.09亿元[98]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82亿元,2021年同期为9.28亿元[98]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29元,2021年同期为0.76元[9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38.09亿元,2021年末为240.67亿元[9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67.81亿元,2021年末为179.55亿元[9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79.75亿元,2021年末为96.68亿元[9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00.41亿元,2021年末为98.52亿元[1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225.74亿元,2021年末为225.02亿元[1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19.29亿元,2021年末为218.11亿元[1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225.74亿元,2021年末为225.02亿元[100] -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34937亿元,2021年同期为12.22788亿元[103] -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80002亿元,2021年同期为21.81784亿元[103] -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28391亿元,2021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2.31654亿元[103]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218357亿元,2021年6月30日为7.798859亿元[103] - 2022年收购一家附属公司现金流出净额为5337.7万元[103] - 2022年回购股份金额为6247.7万元[103] - 2022年附属公司股权激勵计划所得款项为342.2万元,2021年为9296.9万元[103] - 2022年发行无抵押债券所得款项为0,2021年为41.63441亿元[103] - 2022年上半年汇兑差额等因素导致全面收益总额为6418万元[102] - 2022年上半年声学产品收入413936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4137689千元人民币[117] - 2022年上半年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收入2931448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446915千元人民币[117] - 2022年上半年光学产品收入185243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485654千元人民币[117] - 2022年上半年传感器及半导体产品收入478840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21332千元人民币[117] - 2022年上半年其他产品收入9690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7550千元人民币[117] - 2022年上半年经营及可呈报分部总毛利178282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415046千元人民币[117] - 2022年上半年税前溢利42451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981738千元人民币[11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94.12亿元,2021年同期为86.09亿元,其中大中华区收入44.17亿元,美洲收入42.33亿元,其他亚洲国家收入7.61亿元,欧洲收入97.7万元[119] - 2022年上半年来自个别占公司收入超10%大客户的总收入为58.49亿元,2021年同期为62.83亿元[120] - 2022年上半年政府补助2.37亿元,利息收入1981.5万元,租金收入560.2万元,处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1093.5万元[121]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3.27亿元,投资物业折旧59.7万元,使用权资产折旧1.09亿元,无形资产摊销2918.4万元,存货撇减6628万元,研发成本内原材料成本7103.9万元[122] - 2022年上半年税项支出1.42亿元,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1.08亿元,其他司法权区税项658.2万元[123] - 2022年中期未就2021年度向股东派付末期股息,中期结束后董事决议不宣派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派付末期股息2.42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02亿元),并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20港元[1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3.5009亿元,2021年同期为9.20952亿元;期内已发行股份为12.0019亿股,2021年同期为12.085亿股[127] - 本中期期间集团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11.03353亿元,2021年同期为22.73063亿元;出售若干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出售亏损1.0935亿元,2021年同期为8.6万元[128] - 本中期期间集团确认使用权资产3295万元,2021年同期为2.21322亿元;归还租赁土地确认终止确认收益1973万元,2021年同期无此事项[129] - 期内投资物业折旧为59.7万元,与2021年同期持平;本中期期间未确认与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有关的减值亏损[1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中非上市股份为7.31321亿元,上市股份为3184万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8.00553亿元和4740万元[131] - 本中期期间集团以250万元收购一家从事半导体器件生产业务的私人实体的若干股本权益;2021年同期收购若干私人实体股本权益,主要包括对一家德国公司投资,代价为5999.2万欧元(约4.73821亿元)[13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对一家日本上市公司投资的公允价值为3184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4740万元[133] - 本中期期间集团向私募股权基金出资459.2万美元(约3005.9万元),向芬兰一家私人实体授出500万欧元(约3759.4万元)的可转换贷款;2022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2817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5034.9万元[1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衍生金融负债中利率掉期合同为30.9万元,交叉货币掉期合同流动部分为840.4万元、非流动部分为1275.9万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501.4万元、857.5万元和1700.3万元[13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率掉期合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81.2万元,2021年同期为现金流量对冲亏损956.9万元;交叉货币掉期合同现金流量对冲亏损1078.8万元,2021年同期为收益100.3万元;现金流量对冲收益1252.6万元,2021年同期为亏损758.3万元[135][136] - 2022年6月30日交易应收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4.5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60.13亿元[137] - 2022年6月30日交易应付及其他应付款项为51.7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61.48亿元[140] - 浮动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为1.87% - 2.48%,2021年12月31日为0.70% - 1.00%;固定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为2.30% - 3.90%,2021年12月31日为0.90% - 4.30%[143] - 公司有2024年到期3.88亿美元、2026年到期3亿美元、2031年到期3.5亿美元的无抵押债券,实际利率分别为3.1506%、2.7023%、3.8656%[144]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1.3亿元购买诚瑞光学0.7133%股份,交易后相关债务及累计影响终止确认[145] - 2022年6月30日交易应收款项0 - 90天为36.16亿元,91 - 180天为5.44亿元,超180天为0.74亿元[139] - 2022年6月30日交易应付款项0 - 90天为29.17亿元,91 - 180天为7.98亿元,超180天为0.17亿元[14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提早偿还非即期银行贷款10.34亿元,本中期无提早偿还情况[143] - 2022年5月战略投资者注资返还后,债务1.3亿元及累计影响828.9万元终止确认[145] - 其他战略投资者转让诚瑞光学期权后,债务现值重新计量累计影响950万元终止确认[145] - 2022年3月24日公司向340名雇员无偿授出10,230,593股股份,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股份支付金额2486万元[148] - 2022年3月25日信托人支付7728.319万港元(约6247.7万元)购买418.85万股
瑞声科技(02018)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5-12 12:02
公司整体财务概况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48.96亿元,同比增长14.1%;毛利9.57亿元,同比下降28.4%;净利润2.05亿元,同比下降61.4%[3]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19.5%,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净利率4.2%,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3] - 2022年第一季度主要资本开支减少至5.45亿元,同比减少50.8%;经营性现金流入4.65亿元;净资产负债率9.6%,账面现金56.4亿元[4]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48.96亿元,同比增长14.1%,毛利9.57亿元,同比下降28.4%[11][17] - 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率19.5%,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净利2.05亿元,同比下降61.4%[17] - 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率4.2%,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每股基本盈利0.17元,同比下降61.2%[17]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49.0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2.05亿元,同比下降61.4%,毛利率降至19.5%,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18] - 2022年第一季度主要资本开支减至5.45亿元,同比减少50.8%,经营性现金流入4.65亿元,截至3月31日净资产负债率9.6%,账面现金56.4亿元[18] - 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为489594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4291989千元人民币[25] - 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为956874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336898千元人民币[25] - 2022年第一季度税前溢利为247716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621387千元人民币[25] - 2022年第一季度年内溢利为19418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35764千元人民币[25] - 2022年第一季度全面收益总额为224388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45070千元人民币[25] - 2022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7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0.44元[25] - 期内溢利归属本公司拥有人2022年为20529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532099千元人民币[25] - 全面收益总额归属本公司拥有人2022年为23578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543110千元人民币[25] 业务拓展 - 公司将向车载、AR/VR等市场拓展,已锁定数个车载声学产品项目并将在2022年量产,与全球领先VR制造商合作提供触控马达产品[4] - 公司已进入全球领先的头部VR公司供应链,为其提供横向线性马达产品[8] - 公司打造可平台化应用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超薄马达,将推出车载触觉回馈解决方案[8] - 公司将利用东阳精密海外客户服务经验,扩大市场份额及产品组合[9] - 公司将拓展车载市场,已锁定车载声学产品项目并将在2022年量产,也已进入VR公司供应链[18][22] 声学业务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声学业务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6.4%,毛利率26.6%,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5] - 预计2022年安卓声学非手机市场收入将超安卓声学的5%,将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安卓声学毛利率[5] - 声学业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6.4%,毛利率26.6%,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19] - 安卓声学产品预期2022年非手机市场收入超安卓声学的5%[19] 光学业务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光学业务收入9.24亿元,同比增长36.4%,毛利率3.5%,同比下降24.0个百分点[6] - 2022年第一季度光学业务中塑胶镜头出货1.35亿只,环比增加15.9%;模组出货量4200万,环比提升129.3%[6] - 1G6P高端WLG玻塑混合镜头项目预计2022年下半年量产交付,50M AF光学传动产品预期今年量产交付[6] - 光学业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9.24亿元,同比增长36.4%,毛利率3.5%,同比下降24.0个百分点,塑胶镜头出货1.35亿只,环比增加15.9%,模组出货量4200万,环比提升129.3%[20] 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2.2%,毛利率19.6%,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7] - 2022年第一季度安卓横向线性马达出货量1700万只,同比增长20.5%,预计全年保持高速增长[8] - 2022年第一季度金属中框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38.9%,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0%[9] - 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2.2%,毛利率19.6%,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21] - 2022年第一季度安卓横向线性马达出货量1700万只,同比增长20.5%,公司预期2022年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22] - 精密结构件业务2022年第一季度金属中框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38.9%,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0%[23] MEMS业务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MEMS业务收入2.38亿元,同比下降16.1%,毛利率14.1%,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10] - 2022年第一季度MEMS麦克风出货量同比增长27.8%,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10] - MEMS业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2.38亿元,同比下降16.1%,毛利率14.1%,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MEMS麦克风出货量同比增长27.8%[24] 业绩发布相关 - 本公司可能在公布日期香港联交所交易时段后就未经审核季度业绩进行投资者网络直播电话会议及举行传媒发布会[27] - 未经审核季度业绩未经过独立核数师审阅或审核,并非对本集团全年整体表现的预测[27]
瑞声科技(02018)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06 18:59
公司战略与发展 - 公司以领先专有技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采用“双轮驱动”战略,即先进研发+精密制造,打造垂直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9][10] -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生成,实现研发生成全流程一体化,目标将人均产值提升至发达国家水平[12] - 公司打造技术通用平台,拓展细分领域研发,提高研发效率,保持技术领先性和创造力[13] - 公司打造装备通用平台,提升生产标准化、数字化水平,增强装备通用性,降低装备投入成本[14] - 公司目标成为消费级的产品、用户体验导向及解决方案型公司[24] - 公司将集成声学、光学和触控马达产品,打造智能座舱[2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1年公司投入的研发经费占收入的9.8%,在全球设立18个研发中心,拥有6307名研发人才[1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7222项专利,另有申请中专利4375项[11]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为9.8%,较2020年减少1.4个百分点[16] - 2021年研发开支为17.26亿元,较2020年的19.2亿元下降10.1%[39] 财务数据 - 2021年公司收入为176.67亿人民币,较2020年减少3.1%[16] - 2021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为13.16亿人民币,较2020年减少12.6%[16] - 2021年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45.31亿人民币,较2020年增加1.2%[16] - 2021年公司自由现金流为-13.58亿人民币,较2020年增加3.0%[16] -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24.7%,与2020年持平[16]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降12.6%[28] - 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0.6%,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降72.0%[28] - 2021年毛利率为24.7%,第四季度毛利率为20.5%,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28] - 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入45.4亿元,主要资本开支35.5亿元,同比减少30.3%[28] -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负债率为8.9%,账面现金60.5亿元[28] - 2021年全年派息每股0.20港元,2020财年为每股0.30港元[28] - 2021年集团光学业务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46.2%,毛利率17.2%,同比降1.6个百分点;Q4收入5.13亿元,同比降4.2%,毛利率-2.1%,同比降23.5个百分点[30] - 2021年集团声学业务收入85.8亿元,同比增长13.5%,毛利率29.7%,同比增1.8个百分点;Q4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8.4%,毛利率26.8%,同比降5.0个百分点[31] - 2021年电磁传动/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56.4亿元,同比降17.7%,毛利率21.6%,同比降2.1个百分点;Q4收入18.0亿元,同比降6.2%,毛利率19.8%,同比降8.0个百分点[32] - 2021年集团MEMS业务收入10.1亿元,同比降6.4%,毛利率15.1%,同比降2.4个百分点;Q4收入2.38亿元,同比减7.1%,毛利率12.5%,同比降5.2个百分点[35] - 2021年集团收入同比上升3.1%至177亿元,毛利44亿元,较2020年上升3.3%,毛利率改善因声学业务利润提升[36][37] - 2021年行政开支8.24亿元,较2020年上升22.6%,因专业费用及股权激励开支增加[38] - 2021年分销及销售开支为3.33亿元,较2020年的2.85亿元上升16.5%[39] - 2021年融资成本为4.15亿元,较2020年的3.53亿元上升17.8%[40] - 2021年税项开支为1.2亿元,较2020年的1.47亿元下降18.3%,实际税率较2020年下降0.4个百分点[41] - 2021年净利润为13.2亿元,较2020年的15.1亿元下降12.6%,净利率下降1.3个百分点至7.5%[42] - 2021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1.961亿元,2020年为35.926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2.458亿元,2020年为32.621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129亿元,2020年为25.822亿元[43] - 2021年12月31日,交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为83天,较2020年下降1天,交易应收款项上升10亿元至45亿元;交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为109天,较2020年上升1天,交易应付款项上升5.786亿元至43亿元[45] - 2021年12月31日,存货较2020年增加17亿元,存货周转天数由108天上升至133天[46] - 2021年投资活动主要为资本开支等所用现金,被政府补助等现金流入抵销,资本开支总额为35.482亿元,2020年为50.88亿元;集团还认购私募股权基金并收购东阳精密100%股权[47][48] - 2021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入净额约6.129亿元,主要因发行无抵押债券,银行借款有现金流出净额;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3.3%,2020年为21.6%,扣除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资产净负债比率为8.9%,2020年为2.2%[49][51] - 2021年12月31日,收购附属公司托管保证金为1.694亿人民币,抵押银行存款为220万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分别为无和9200万人民币[52]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表外交易[53] - 公司可供派發儲備为人民币12.01424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15.855亿元[78] - 2021年德勤为公司提供服务的费用总计6111千港元,其中集团审计4046千港元、海外审计534千港元、中期审阅1010千港元、鉴证服务505千港元、与税项有关之服务16千港元[189] 全球布局 - 公司全球布局涉及中国多地及芬兰、英国、韩国、日本、美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17][18][19][20] 业务拓展 - 2021年公司正式推进汽车业务并设置独立事业部,已拥有全面智能车载解决方案[24] - 公司与Dispelix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光波导显示解决方案[25] - 2021年公司完成对东阳精密100%股权收购,参与SWIR Vision的A轮融资[28] - 车载声学产品预计2022年底开始量产,还获得高端汽车品牌软件和调音项目[29] - 公司宣布与Dispelix战略合作,提供高端AR & MR解决方案[29] - 诚瑞光学与三家有限合伙企业订立增资协议,认购股份占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2.0%,总代价1.35377918亿元,截至2021年底款项已付清[89] 产品销售与市场情况 - 2021年安卓客户端横向线性马达出货量6730万只,同比增长235.3%,预期2022年出货量翻倍[33] - 2021年集团MEMS麦克风出货量同比增长11.1%,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未来将加强多领域市场拓展[35] - 2021年Q4光学模组月均出货量600万只左右,环比增长13.9%,预计2022年Q1出货量持续增加并交付更多中高端产品[30] - 2022年安卓声学产品收入和毛利率预期稳中有升,新市场收入占比预计超5%,车载声学将迎高速增长[31] - 集团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87.3%,均与消费电子行业相关,且合作超8年[56] - 2021年集团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收入约87.3%,最大客户占约44.2%[107] - 2021年集团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19.0%,最大供应商占约8.2%[107] 风险因素 - 智能手机市场因疫情存在不确定性,或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表现[55] - 新冠疫情持续或致智能手机供应链生产及出货中断,影响集团经营业绩[57] - 地缘政治角力或干扰大宗商品供应、推高价格,导致利润率受压[58] - 集团业务专注微型器件及新技术平台开发,面临设计、性能等风险[59] - 集团通过匹配金融资产及负债到期情况管理流动性风险[60] - 集团银行贷款面临利率风险,维持适当借贷组合并发行长期债券[60] - 集团金融资产面临信用风险,但因对手方信用评级良好而有限[60] - 公司面临外汇风险,报表货币为人民币,海外销售主要以美元计值,通过集中管理外汇、保持现金流入货币平衡、安排银行融资等方式应对,旨在实现自然对冲,无法实现时通过外汇合同减轻风险[61] -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导致消费电子市场放缓,使公司主要客户订单减少,出口管制法规可能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但截至年报日期经营业绩未受重大影响,公司通过研发创新技术和整合全球研发与制造基地策略减轻影响[62] 公司管理层 - 潘政民先生53岁,2003年12月15日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是集团创办人之一,负责策略指导等工作,曾开发多项声学产品专利[64] - 莫祖权先生58岁,2005年4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年10月5日调任执行董事,负责财务营运及法律合规事项,有逾三十年财务服务行业经验[65] - 吴春媛女士51岁,2003年12月4日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是集团创办人之一,不参与日常营运,是潘先生配偶、潘开泰先生母亲,也是公司主要股东公司董事[66] - 张宏江先生61岁,2019年1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还在多家公司任职[67] - 区啸翔先生70岁,2018年2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四十年会计专业经验[68] - 彭志远先生49岁,2019年1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二十年企业融资及管理经验[69] - 郭琳广先生66岁,2018年2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香港执业律师[70] - 潘开泰推动的横向线性马达业务营业额已超1亿美元[71] - 潘开泰2021年1月1日任执行副总裁,2019年8月24日任首席创新官[71] - 郭丹2020年11月2日任首席财务官[71] - 马诺2021年10月1日任首席人力资源官[71] - 金哲镐2019年11月20日任亚太区(不包括中国)主席[73] - David Plekenpol 2019年11月20日任欧美区主席[73] 股权与债券 - 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为1,208,500,000股[84] - 潘先生拥有股份总数497,317,652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41.15%[82][84] - 吴女士拥有股份总数497,317,652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41.15%[82][85] - 莫先生拥有股份总数1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小于0.01%[82] - 公司向第三方发行2024年到期的3.00%年利率债券,本金3.88亿美元[86] - 潘先生和吴女士所持债券本金金额均为330,000美元[86] - 莫先生于2022年1月21日购入额外80,000股股份[85] - 摩根大通集团于2021年12月31日间接拥有好仓股份合共122,456,076股及多种衍生权益,淡仓股份合共10,553,998股及多种衍生权益,还拥有可供借出股份9,744,568股,分别占已发行股份的10.13%、0.87%、0.80%[100][10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名册仅有92名直接登记股东[19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通过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股权达6217万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14%[19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085亿股[19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香港股东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7.11%,北美占11.41%,中国占5.33%,英国占3.38%,欧洲(不包括英国)占2.81%,新加坡占2.46%,世界其他地区占7.49%[194] - 99.99%的全部已发行股份透过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194] 持续关连交易 - 2020 - 2022年深圳远宇办公室租赁年度上限分别为1.3282亿元、1.3282亿元、1.4079亿元,2021年实际为1.3282亿元[92] - 2020 - 2022年常州东方圆厂房及仓库租赁年度上限分别为191.8万元、195.5万元、202.9万元,2021年实际为171.1万元[92] - 2020 - 2022年江苏远宇厂房及办公室租赁年度上限分别为1055.6万元、1108.2万元、1160.8万元,2021年实际为1053.2万元[92] - 2020 - 2022年越南红光仓库租赁年度上限均为16.06万美元,2021年实际为16.0512万美元[92] - 2020 - 2022年向常州凌迪采购物料年度上限分别为1.2亿元、1.3亿元、1.4亿元,2021年实际为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