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交易所2023年度业绩点评:投资支撑全年业绩,衍生品、ETP、商品凸显韧性
开源证券· 2024-03-01 00:00
公司财务数据 - 香港交易所2023年度公司收入为205.2亿港元,同比增长11%[2] - 香港交易所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为118.6亿港元,同比增长18%[2] - 香港交易所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26.1/135.6亿港元,同比增长6.3%/7.5%[2] - 香港交易所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5.3亿港元,同比增长7.1%[2] - 香港交易所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为49.6亿港元,同比增长266%[3] - 香港交易所2023年现货ADT为1050亿港元,同比下降16%[3] - 2023年香港交易所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25,891百万港元,净利润预计为14,527百万港元[5] - 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25,891百万港元,较2022年增长40.2%[6] - 2026年预计净利润将达到14,527百万港元,较2022年增长44.1%[6] 评级和目标价 - 目标价有所增加,从9.4到15.0[1] - 评级为中性(Neutral)[10] - 评级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不稳定、美联储加息政策、政策催化不及预期、公司战略落地不及预期[4] 其他信息 - 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13] - 本报告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的邀请或建议[17]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2-29 18:48
公司业绩 - 香港交易所2023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05亿元,较2022年上升11%[6][83]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4.87亿元,较2022年虧損4,800万元[6][176] - EBITDA为148.28亿元,较2022年上升12%[6] - 股东应占溢利为118.62亿元,较2022年上升18%[6] - 主要业务收入为18,941百万元,较2022年上升3%[6] - 營運支出为5,441百万元,较2022年上升7%[6] - 基本每股盈利为9.37元,较2022年上升18%[6] - 每股第一次中期股息为4.50元,较2022年上升30%[6] 业务发展 - 香港交易所在2023年取得良好战略进展,包括推出新的互联互通机制、在纽约和伦敦开设新的集团办事处、推出新措施提升上市机制等[4][14] - 推出香港与中国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的全新机制 —「互换通」[5] - LME集团宣布为期两年的战略及营运计划,以加强和提升旗下市场营运能力[5] - LME宣布擬擴大使用「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格」,用以釐定LME流動性最高的金屬合約的收市價,以提高透明度[5] - 推出HKEX Synapse,加快滬股通和深股通交易的結算流程[5] 市场表现 - 联交所的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93.2十亿元,较2022年下降14%[6][87] - 滬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8.3人民币十亿元,较2022年上升8%[6]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38.7人民币十亿元,较2022年第四季上涨19%[8][87] 投资及资金 - 2023年投资收益淨额创历史新高,达50亿元,超越2019年的纪录[82][174] - 公司2023年投资收益淨额为14.87亿元,相对于2022年的投资虧損淨额4.8亿元,增长显著[176] - 2023年投資收益淨額为1,487百萬元,较2022年的48百萬元有显著增长[174][176] 公益及社会责任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于2023年捐出逾9,400万元,资助多个慈善机构和社区项目,重点关注理财教育、多元共融、扶贫减困及环境可持续发展[24] - LME继续向慈善合作伙伴Pact及The Impact Facility捐款,资助解决非洲矿业的童工及儿童权益问题[25]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2-29 12:13
公司业绩 - 香港交易所2023年全年业绩表现良好,年度收入和其他收益创历史第二高,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8%[2] - 2023年收入和其他收益及溢利创历史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21年的纪录[6] - 2023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05.16亿元,较2022年上升11%[6]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4.87亿元,较2022年虧損4,800万元有显著增长[6] - EBITDA为148.28亿元,较2022年上升12%[6] - 股东应占溢利为118.62亿元,较2022年上升18%[6] - 基本每股盈利为9.37元,较2022年增长18%[6] - 公司项目包括投资收益、慈善捐款收益等,2023年投资收益淨额达到148.7亿元,EBITDA为-21.7亿元[174] - 2023年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4.87亿元,相对于2022年的投资亏损净额4.8亿元,主要来自外部组合公平值收益和存款息率上升[176] - EBITDA上升13.46亿元,主要由于投资收益淨额增加,但營運支出也有所增加[178] - 2023年现货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50亿元,较2022年下跌16%[82] - 集团2023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05亿元,较2022年上升11%[83] - 集团2023年投资收益淨额创历史新高为50亿元,超越2019年[82] - 集团2023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19亿元,较2022年上升18%[83] - 集团2023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为7932百万元,较2022年下降11%[88] - 集团2023年EBITDA为7027百万元,较2019年下降12%[88] - 集团2023年交易费为2288百万元,较2022年下降19%[89] - 集团2023年滬股通及深股通交易费收入减少4200万元[90] - 2023年聯交所交易(包括交收指示)的結算及交收費下跌13%至21.86億元,主要是交易宗數減少所致[91] - 上市年費下跌3%,原因是部分上市公司先股除牌,以及上市公司平均面值受股份合先股除牌所致[92] - 存管、託管及代理人服務費於2023年上升3,700萬元至11.79億元,主要由於登記及過戶費增加[94] - EBITDA利潤率由89%跌至86%,主要源於上市科分配至此分部的成本上升[95] - 2023年現貨市場標題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050億元,較2022年下跌16%[96] - 2023年ETF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到历史新高140亿元,主要受益于产品种类增加和ETF纳入港股通[109] - 2023年共有16只新ETP上市,包括主题ETF、固定收益和货币市场ETF,以及亚洲首只追踪沙特阿拉伯股票的ETF[110] - 2023年南向和北向合资格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27亿港元和49.99亿人民币,创下单日新高[111] - 债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推出以来,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每年增长,2023年达到4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112] - 2023年共有222只新债务证券在联交所上市,总发行金额达到6,010亿元,其中71只ESG相关债券新上市,总集资额达到2,720亿元[113] - 香港交易所可持续及绿色交易所(STAGE)继续受到市场支持,共有151只以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产品信息[114] - 香港交易所继续推动市场监察和合规措施,包括实施多项主要措施,如合规评核、教育講座和合规分享会等[115] - 香港交易所刊发了多项《上市规则》修订建议及总结,包括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GEM上市改革等[116] - 联交所推动发行人自律遵守《上市规则》,刊发新指引信、半年刊等,推出股份计划的新在线培训[117] - 2023年内没有拒绝申请或发回申请,但有一宗上市申请遭发回[121] - 2023年審閱发行人公告数量增至62578,審閱发行人通函数量增至3858[122] - 2023年长时间停牌公司中,有45家证券交易复牌,34家规定期届满后除牌[123] - 2023年上市规则执行个案数量为123个,公开制裁32次,监管信函18次[125] - 2023年新上市衍生权证数量减少至7967,新上市牛熊证数量减少至22851[129] - 2023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总额为2246百万元,较2022年下降10%[130] - 2023年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费下降33%,主要因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下降26%[131] - 2023年期交所交易费减少2,000万元,主要因每张合约的平均收费减少[132] - 2023年股票期权合约成交比例下跌,导致交易系统使用费减少2,600万元[133] - 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结算费及交收指示费下降27%,主要因成交量减少[134] - 2023年投资收益净额增加19.06亿元,反映港元及美元存款息率上升[137] - EBITDA交易相关支出增加7,200万元,主要因提供的奖励增加[138] - 上市费收入下跌33%,但EBITDA利润率由83%升至86%[139] - 2023年香港衍生产品市场持续增长,期货及期权合约总成交量创新高[140] - 恒生科技指数期货、人民币货币期货及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20 12:00
业绩总结 - 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上升18%[2] - 主要业务收入上升9%[2] - 股东应占溢利上升30%[2] - 期交所的衍生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債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及ETP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均创历年的九个月新高[5] - 場外結算公司於2023年第三季的總結算量創历年季度新高[5] - 2023年10月9日推出由智能合約驅動的全新平台HKEX Synapse,加快滬股通及深股通的結算流程[5] - 確定推出香港的全新數碼化首次公開招股結算平台FINI[5] - 宣布滬深港通機制引入大宗交易[5] - LME 集團就為期兩年的强化市場戰略計劃付諸行動,将「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格」的收盤價方法擴大到流動性最高的金屬合約中;以及批准首個鎳金屬在快速通道下實現品牌註冊[5] - 2023年第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为50.84亿元,较2022年第三季上升18%[6]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3.60亿元,较2022年第三季虧損4,600萬元上升[6] - 營運支出上升1%,源於僱員費用及資訊科技費用增加[6] - EBITDA利潤率为74%,較2022年第三季上升4個百分點[6] - 股東應佔溢利为29.53億元,較2022年第三季上升30%[6] - 主要业务收入为4,696百万元,较2022年第三季上升9%[6]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为28百万元,较2022年第三季下降30%[6] - 联交所的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87.0十亿元,较2022年第三季上升4%[6] - 联交所的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1.4十亿元,较2022年第三季下降16%[6]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9.0十亿元,较2022年第三季上升32%[6] - 2023年首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56.59亿元,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18%[8]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1.77亿元,较2022年首三季的亏损4.24亿元有显著增长[8] - EBITDA利润率为75%,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4个百分点[8] - 股东应占溢利为92.65亿元,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31%[8] - 主要业务收入上升6%,源于保证金与结算所基金的投资收益淨额增加[8]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较2022年首三季下降26%[8] - 联交所的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下降9%[8] - 联交所的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下降27%[8] - 基本每股盈利为7.32元,较2022年首三季增长30%[8] - 期交所的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增长10%[8] - 2023年首三季的现货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97亿元,较2022年首三季下跌12%[12] - 衍生产品市场在2023年首三季继续增长,衍生产品合约总成交张数创历年九个月新高,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9%[12] - 營運支出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5%,主要源自通脹升幅导致僱員和資訊科技费用增加,以及LME相关专业费用增加[13] - 2023年第三季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和2023年第二季比较大致相若,上升1%;溢利则上升2%,反映投资收益净额略有增加[14] - 2023年第三季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18%,溢利上升30%,同样是源自投资收益净额的强劲表现[14]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为28百万元,较2022年第三季下降30%[6] - 联交所的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87.0十亿元,较2022年第三季上升4%[6] - 联交所的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1.4十亿元,较2022年第三季下降16%[6]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9.0十亿元,较2022年第三季上升32%[6] - 2023年首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56.59亿元,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18%[8]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1.77亿元,较2022年首三季的亏损4.24亿元有显著增长[8] - EBITDA利润率为75%,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4个百分点[8] - 股东应占溢利为92.65亿元,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31%[8] - 主要业务收入上升6%,源于保证金与结算所基金的投资收益淨额增加[8]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较2022年首三季下降26%[8] - 联交所的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下降9%[8] - 联交所的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下降27%[8] - 基本每股盈利为7.32元,较2022年首三季增长30%[8] - 期交所的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增长10%[8] - 2023年首三季的现货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28 12:00
财务业绩 - 香港交易所2023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05.7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8%[9] - 主要业务收入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5%,达到9,729百万元[10] - 股东应占溢利为63.1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1%[10] - EBITDA利润率为75%,较2022年上半年提高3个百分点[9]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较2022年同期下降22%,为29百万元[10] 投资及资金管理 -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司资金投资于多元化的投资基金组合,截至2023年6月30日,多元资产策略投资增至41.09亿港元,较2022年底增长4%[82] - 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的投资收益淨额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13.92亿元,主要受港元及美元存款息率调升影响[82] - 集团未平仓外币仓位净额为8.52亿港元,其中非美元风险占1.74亿港元[89] 人力资源及员工福利 - 集团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为员工举办了51个内部课程,共赞助58名员工参与外界机构的培训[114][115] - 香港交易所共有2,305名长期员工及143名临时员工,薪酬政策自2022年年报日期后未变[115] 股息派发及股份交易 - 香港交易所增设人民币柜台,股份代号为388和80388,每手买卖单位为100股[117] - 董事会宣派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中期股息每股4.50港币现金派付[119] - 2023年中期股息的除权日为2023年8月29日,股份过户文件送达截止日期为2023年8月30日[120][121] 现金流及财务活动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业务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5,581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6,868百万元有所下降[131] - 公司在投资活动中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付款项为630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616百万元有所增加[131] - 公司在财务活动中为股份奖励计划购入股份9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42百万元减少了较多[131] - 集团于2023年采纳新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财务无影响[136] 业务分部及财务指标 - 集团进行了營運分部重组,将交易后业务收入支出重新分配至现货、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和商品分部[138] - 现货分部主要收入来自股本证券产品的交易费、结算及交收费等[139] - 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分部收入主要来自衍生产品的交易费、结算及交收费等[140] - 商品分部收入主要来自基本金属及黑色金属期货合约的交易费、结算及交收费等[141] - 数据及连接分部主要收入来自市场数据费、网络及终端用户费等[142] - 集团根据營運分部的EBITDA评估其表现,2023年上半年各分部的EBITDA如下[144] - 集团2023年上半年各分部的除税前溢利如下[144] 资产及负债管理 - 公司资金中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在2023年6月30日为8.7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94亿元有所增加[153] - 保证金按金、结算所基金、留作支援对储备基金的供款及结算所储备基金豁免额的公司资金以及A股现金的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各按特定用途持有,不会被用作资助集团其他活动[154] - 透过LME Clear结算的基本金属及黑色金属期货及期权合约的强制以公平值计量的衍生金融资产在2023年6月30日为69,039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0,705百万元有所减少[155] - 集团订立了外汇掉期合约以尽量优化外币现金流,同时对冲集团的整体汇兑风险,未平仓外汇掉期合约的名义金额在2023年6月30日为34.6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为零[156] - 持续净额交收的应收账款在2023年6月30日为9,292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793百万元有所减少[157] - 集团的应付账款、应付费用及其他负债主要是指集团的持续净额交收的应付账,占应付账款、应付费用及其他负债总额的83%[160] - 结算所基金包括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以公平值计量及列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以及结算所基金的其他财务负债,总额在2023年6月30日为24,040百万元[160] - 向非控股权益给予出售选择权的借款在2023年6月30日为495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91百万元有所增加[161] LME相关 - LME在2022年3月8日暂停了所有鎳合約的交易,取消了当日英国时间00:00或之后执行的交易[175] - LME管理层认为司法覆核程序中的申索毫无法律依据,正在积极抗辩[176] - 司法覆核程序已进行第一次审讯,就LME的决策程序是否合法作出判决,第二次审讯将视情况而定[177] - 2023年3月有三项申索在英国高等法院提出,原告人要求因决定而蒙受的损失进行赔偿[178] - LME目前无法估量司法覆核程序对财务影响,未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相关准备[1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主要管理人员的薪金及其他短期福利为143百万元,以股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6 18:3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交易所的收入为78.5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7.88亿港元有所下降[2] - 投资收益净额为26.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89亿港元大幅增长[2] - EBITDA为78.5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3.94亿港元有所增长[2] - 基本每股盈利为4.99元,已攤薄每股盈利为4.98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为3.82元和3.82元[2] - 期内溢利为63.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29亿港元有所增长[3] - 全面收益总额为64.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6.31亿港元有所增长[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香港交易所的总资产为3574.92亿港元,较去年底的4060.51亿港元有所下降[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香港交易所的总负债为3054.19亿港元,较去年底的3559.52亿港元有所下降[4] - 香港交易所股东应占股本权益为516.5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97.28亿港元有所增长[4]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6,312百万元,较上期增加了1,476百万元[5] - 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6,415百万元,较上期增加784百万元[5] 业务分部 - 集团營運分部包括现货、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商品和数据及连接[14][17][18][19][20] - 现货分部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股本证券产品的交易费、结算及交收费等[17] - 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分部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等[18] - 商品分部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商品的交易费、结算及交收费等[19] - 数据及连接分部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市场数据费、网络及终端机用户费等[20] 现金流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了2,504百万元,较1月1日的现金项目增加了3,860百万元[7] - 公司主要业务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22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了5,376百万元[7]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3,206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了1,065百万元[7] - 公司财务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4,879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了699百万元[7] 财务报表 - 公司簡明綜合財務報表是根据香港會計師公會頒布的HKAS 34:「中期財務報告」編制的[8] - 公司未经审计的簡明綜合财务报表所载作为比较资料的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数据并不构成香港交易所的法定年度综合财务报表[9] - 公司的核数师已就簡明綜合财务报表提交报告,报告为无保留意见[10] 资产及负债 - 公司财务资产中,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148,578百万元,以公平值计量及列入溢利或亏损的财务资产为7,221百万元,以公平值计量及列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为18,917百万元,以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为69,821百万元,衍生金融工具为69,073百万元[27] - 公司资金中有8.76亿元的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以及7.24亿元的以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只用作支持结算所基金的供款和储备基金豁免额[29] - 持续净额交收的应收账为9,292百万元,中国结算持有的结算备付金及结算保证金为10,321百万元,上海清算所持有的中央结算对手间保证金为137百万元,其他应收账、预付款及按金为1,659百万元[32] 股份獎励计划 - 公司股本及股份獎勵计划持有的股份为31,059百万元,较2022年1月1日增加了64百万元[5] - 公司股份獎授中,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授予的香港交易所股份共158,625股,授予股份成本总额为6,800百万元[39] - 股份獎励计划修订规则已于2023年1月1日生效,授予的股份獎励将按原定归属期归属[41] - 僱員股份安排中,集团采用股份獎励计划作为其僱員福利的一部分[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根据僱員股份獎励计划獎授的獎授股份共有1,032,050股,公平值为328.89元[43] 风险管理 - 集团可能需要支付的最高或然负债为7,100万元,涉及填补根据已废除的《证券条例》成立的联合交易所赔偿基金支付过的全部或部分赔偿[47] - 集团因司法覆核申索可能面临约6.00亿美元的索赔,其中涉及鎳合约交易的争议[49] - 集团暂停了所有鎳合约交易,以确保市场有序运作,同时积极抗辩司法覆核申索[50]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6 12:17
财务表现 - 香港交易所2023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05.75亿港元,同比增长18%[6] - 主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31%[6] - EBITDA利润率为75%,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6] - 股东应占溢利达63.12亿港元,同比增长31%[6] - 2023年第二季收入及其他收益创50.17亿元新高,较2022年第二季上升18%。主要业务收入上升5%[8] - EBITDA利润率为73%,较2022年第二季上升3个百分点[8] - 股东应占溢利为29.04亿元,较2022年第二季上升34%[8] - 集团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达105.7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达63.12亿元,分别较去年上升18%和31%[15] - 2023年上半年易相关支出上升40%,EBITDA上升48%[1] - 期交所的衍生产品交易费增加2,800万元或4%[1] - 2023年上半年期交所的衍生产品合约成交张数创历史新高,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达1,368,112张[2] - 2023年上半年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及期权表现良好,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合计106,062张[3] - 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货币衍生产品市场表现放缓,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合约成交张数合计1,586,469张[4] 业务发展 - 集团在2023年上半年奠下多个重要里程碑,持续扩大和深化与区内及至全球的互联互通[16] - 香港交易所在上半年录得佳绩,集团业务持续展现韧性和影响力[11] - 集团在2023年3月优化《上市规则》,为特專科技公司提供新的上市途径,以支持配合新一代公司的集资需要[19] - 集团于2023年4月刊发咨询文件,就建议优化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以符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征求市场意见[20] - 集团于2023年6月宣布修订《上市规则》以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实现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在确保投资者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营运效率[20] - LME和LME Clear宣布了为期两年的发展计划,旨在加强市场措施,推动市场结构现代化,确保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和效率[21] 社会责任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在2023年上半年捐款总额为7700万港元,重点支持理财教育、多元共融、扶贫纾困和环境可持续发展[23] 资产负债 - 公司现金及等同现金项下的财务资产为148,578百万元,较上年减少20%[81] - 公司保证金为177,541百万元,较上年减少18%[81] - 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为69,073百万元,较上年减少14%[81] - 公司总资本负债比率为1%,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88] - 公司可作日常营运之用的银行通融总额为258.81亿元,较上年增加13%[89]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6 12:03
业绩总结 - 香港交易所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及其他收益为55.58亿元,较前一年同期上升19%[3][8] - EBITDA利润率为76%,较前一年上升1%[3] - 股东应占溢利为34.08亿元,较前一年同期上升28%[3][8] - 香港交易所2023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4,015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9] - 2023年3月31日止的期内溢利为3,43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 用户数据 - 香港交易所宣布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日历,北向交易和南向交易每年增加约十个交易日[3] - 新股上市申请势头仍然强劲,2023年3月31日共有超过90宗申请在处理中[3] - 香港交易所新上市公司共18家,集资总额为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5%[15] 未来展望 - 香港交易所成功推出香港投资者识别码制度,有助提升投资者信心[15] - 香港交易所在2023年第一季继续致力提升业务和市场的透明度和合规文化[21] - 香港交易所计划在2023年第二季结束前实施新的限价计算方法,以提升市场流动性[3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香港交易所的數據業务已成为集团的战略发展重点之一[12] - 香港交易所2023年第一季投资收益净额为5.49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投资亏损净额1.04亿元,实现了较大增长[3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沪深港通正式扩大股票标的范围,4家国际公司被纳入港股通,1,034只股票被纳入滬股通及深股通[15] - 香港交易所2023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4,015百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4,598百万美元有所下降[59] 其他新策略 - 集团已于2023年采纳新/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财务无影响[63] - 核数师已就公司綜合财务报表提交报告,无保留意见[65]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13 12:01
公司整体表现 - 香港交易所在2022年整体表现强韌,实施了多项重大战略举措,推出多个新产品及市场优化措施[6] - 香港交易所在2022年全年共有90家来自不同行业及地区的新公司成功于香港市场上市[6] - 香港交易所的衍生产品市场于年内创新高,成为区内主要的风险管理中心[6] 财务业绩 - 2022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84.56亿元,较2021年下跌12%[10] - EBITDA为131.85亿元,较2021年下跌19%[11] - 股东应占溢利为100.78亿元,较2021年下跌20%[11] - 主要业务收入为18,374百万元,较2021年下跌9%[11] - 公司资金的投资(虧損)╱收益淨額为-48百万元,较2021年不适用[11] - 基本每股盈利为7.96元,较2021年下跌20%[1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香港交易所推出全新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计划“互换通”[8] - 首只元宇宙主题ETF上市[8] - 首只纯港股ESG ETF上市[8] - 首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8] - 首只碳期货ETF上市[8] - 首只香港政府绿色零售债券上市[9] 未来展望 - 香港交易所继续致力实现建设面向未来的领先市场的愿景[6] - 香港交易所在未来一年会继续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59] - 香港交易所期盼未来与各方继续緊密合作,在2022年的发展成果之上取得更大进步[59]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19 12:02
2022年第三季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为43.18亿元,较2021年第三季下跌19%[4] - 2022年第三季公司资金的投资亏损净额为4600万元,2021年第三季为收益3200万元[4] - 2022年第三季营运支出较2021年第三季上升17%,若不计慈善捐款支出,增加13%[4] - 2022年第三季EBITDA利润率为70%,较2021年第三季下跌9%[4] - 2022年第三季股东应占溢利为22.63亿元,较2021年第三季下跌30%[4] - 2022年第三季股东应占溢利达22.63亿元,较2022年第二季上升4%[10] - 2022年第三季不拟派息,2021年第三季派息为零元[58] 2022年首三季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首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32.55亿元,较2021年首三季下跌18%[6] - 2022年首三季主要业务收入为136.02亿元,较2021年首三季下跌13%[6][9] - 2022年首三季公司资金的投资亏损净额为4.24亿元,2021年首三季为收益4.60亿元[6] - 2022年首三季营运支出为37.47亿元,较2021年首三季上升13%[6] - 2022年首三季EBITDA利润率为71%,较2021年首三季下跌8%,较五年平均值下跌4%[6] - 2022年首三季股东应占溢利为70.99亿元,较2021年首三季下跌28%[6] - 2022年首三季现货分部收入及EBITDA较2021年首三季分别下跌22%及26%[12] - 2022年首三季交易费较2021年首三季下跌10.25亿元,跌幅32%[12] - 2022年首三季联交所上市费收入增加4600万元[12] - 2022年首三季营运支出增加16%[12] - 2022年首三季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7.26亿元,2021年首三季为20.94亿元[14] - 2022年首三季新股总数共56只,集资额共732亿元[15] - 2022年首三季四家SPAC于香港上市,共集资40亿元[15] - 2022年首三季ETP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增加至111亿元,2021年首三季为78亿元[16] - 2022年首三季共有317只债券于联交所上市,总集资额超6720亿元[16] - 2022年首三季与2021年首三季比较,收入减交易相关支出下跌11%,EBITDA下跌14%,营运支出上升1%[20] - 2022年首三季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较2021年首三季下跌19%[20] - 2022年首三季收入及EBITDA分别较2021年首三季减少7%及20%,营运支出增加8%[27] - 2022年首三季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减少6%,交易费减少6,000万元(8%)[27] - 交易后业务2022年首三季收入及EBITDA较2021年首三季分别下跌11%及13%[34] - 2022年首三季沪深港通北向交易结算费减至6.32亿元,2021年首三季为8.27亿元[34] - 2022年首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EBITDA较2021年首三季分别上升6%、9%,EBITDA利润率从90%降至87%,营运支出增加7%[35][38][41] - 2022年首三季总投资收益净额8.47亿港元,平均资金金额2574亿港元,年度化投资净回报0.44%;2021年首三季分别为4.69亿港元、2124亿港元、0.29%[35] - 2022年首三季公司资金投资亏损净额4.24亿港元,平均资金金额343亿港元,年度化投资净回报 -1.65%;2021年首三季收益净额4.60亿港元,平均资金金额346亿港元,年度化投资净回报1.77%[44][45] - 2022年首三季场外结算公司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交叉货币掉期结算金额889亿美元,较2021年首三季上升123%;外汇合约结算量123亿美元,2021年首三季为27亿美元[37] - 2022年首三季网络费增加2%,设备托管服务费增加12%[38] - 2022年首三季外部组合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6.59亿元,2021年首三季为收益净额2.98亿元[46] - 不计慈善捐款支出,2022年首三季营运支出较2021年首三季增加25%[49] - 2022年首三季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捐款合共1.19亿元[51] - 2022年首三季集团资本开支为7.73亿元,2021年首三季为7.23亿元;2022年9月30日资本开支承担为5.61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8.15亿元[5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为127.26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51.60亿港元,同比下降16.05%[5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投资收益净额为4.23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9.29亿港元,同比下降54.47%[5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EBITDA为93.7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27.71亿港元,同比下降26.57%[5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营运溢利为83.06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17.65亿港元,同比下降29.40%[5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除税前溢利为82.57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17.07亿港元,同比下降29.47%[5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内溢利为70.97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98.27亿港元,同比下降27.78%[5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基本每股盈利为5.61港元,2021年同期为7.79港元,同比下降28.01%[5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其他全面(亏损)/收益为 - 3.30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7500万港元[6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全面收益总额为67.67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99.02亿港元,同比下降31.66%[60] 2022年第三季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三季联交所的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84.0亿元,较2021年第三季下跌43%[5] - 2022年第三季期交所的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为610千张,较2021年第三季增长9%[5] - 2022年第三季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338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第三季增长32%[5] - 2022年第三季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较第二季下跌15%至65,657张,首三季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为2021年首三季的五倍,达65,182张[22] - 2022年第三季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美元)指数期货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较上一季减少11%,达16,163张,首三季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较产品推出至2021年底期间上升61%[23] - 2022年第三季发行54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衍生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50万元[27] 2022年首三季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首三季联交所的标题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241亿元,较2021年首三季下跌31%[7][8] - 2022年首三季期交所的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为67.2万张,较2021年首三季上升26%[7][8] - 2022年首三季共有56只新股于本地市场上市,9月30日共有144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中[8] - 2022年首三季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较去年同期下跌31%[14] - 2022年首三季期交所的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达668,729张,创九个月新高,较2021年首三季上升26%[21] - 2022年首三季收市后交易时段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创107,403张的九个月新高[21] - 2022年联交所的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67亿,2021年为207亿;平均每日成交宗数为35.8万宗,2021年为43.1万宗[21] - 恒生科技指数期货于2022年9月26日单日成交量达251,971张,9月27日未平仓合约达164,394张,均创纪录[22] - 两只实物交收的期货期权合约于2022年9月30日未平仓合约张数合计达702,791张,较2021年底增加逾六倍[24] - 两只实物交收的期货期权合约2022年首三季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合计达16,647张,是2021年推出至年底期间的四倍多[24] - 2022年首三季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成交合约张数超200万张,平均每日成交12,438张,较2021年首三季上升95%[26] - 2022年首三季美国相关结构性产品上市282只,2021年首三季为60只[27] - 2022年首三季美元黄金期货合约成交量达295,752张,2021年首三季为14,908张[32] - 2022年首三季LME铝、铜、镍等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有不同程度变化[33] - 2022年9月30日期货市场未平仓合约总数为1,524千手,2021年9月30日为1,789千手[33] - 2022年首三季联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241亿港元,2021年首三季为1803亿港元;平均每日交易宗数209.9万宗,2021年首三季为248.2万宗[42] - 2022年首三季沪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013亿元人民币,2021年首三季为1232亿元人民币[42] - 2022年首三季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51.5万手,2021年首三季为54.5万手[42] 公司业务发展与运营情况 - 2022年第三季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2022年上半年的两倍多,9月30日有144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3] - ETF纳入互联互通资格证券,首批包括4只南向ETF及83只北向ETF[3] - 公司正提升电子通讯平台及领航星交易平台 - 证券市场,相关开发及测试已完成,2022年第四季将进行市场演习[43] - 设备托管服务新的数据大堂将于2022年第四季投入服务[43] 公司财务状况相关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410799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99304百万元增长2.88%[6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363526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49394百万元增长4.04%[6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股本权益总额47273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9910百万元下降5.28%[61] - 2022年9月30日保证金按金为2032亿元,与2021年12月31日的2035亿元相若;结算所基金缴款从192亿元增至245亿元[52] - 2022年9月30日LME Clear收取的非现金抵押品公平值为46.1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5.70亿港元[56] - 2022年9月30日LME Clear因投资持有的抵押品公平值为1088.8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53.51亿港元[57] 公司其他事项 - 2022年9月30日LME和LME Clear在两项司法覆核申索中被指名,LME管理层认为申索无法律依据将积极抗辩[54][55] - 2022年公司采纳HKFRSs的修订,对集团无财务影响[6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固定資產中其他電腦硬件及軟件預計可使用年期由三年改為三至五年,令期內折舊費用減少2400萬元[64] - 截至2022年10月19日,香港交易所董事会包括1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执行董事[65] 公司外部组合情况 - 2022年9月30日外部组合金额为64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27%[47] - 2022年第三季香港交易所从外部组合赎回18亿元,第四季将进一步赎回2亿元[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