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00388)

搜索文档
香港交易所:资本汇聚中心,交易活跃前沿-20250220
国信证券· 2025-02-20 15: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7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在香港资本市场近乎垄断,是联通中国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枢纽,业务品类全面,平台地位超然 [1][7] - 公司业务兼具周期性与成长性,业绩与港股ADT高度正相关,同时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互联互通带来的成长空间 [10] -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下,港交所枢纽地位稳固,推进互联互通、提升市场活力、探索创新业务和加强科技赋能等举措将扩大其营收和利润增长空间 [3][11]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138/154/169亿港元,同比增速16.5/11.5/9.6%,当前股价对应2025E PE为27.9x,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简介 - 香港交易所在香港资本市场近乎垄断,旗下有香港联交所、香港期交所等子公司,业务涵盖股票、期货、结算等,品类全面 [1][7] - 公司业务分四个板块,2024年前三季度现货业务收入63.51亿港元、占比39.7%,衍生品业务收入45.17亿港元、占比28.2%,商品业务收入20.99亿港元、占比13.1%,数据及连接业务收入15.60亿港元、占比9.8%,公司项目收入14.66亿港元、占比9.2% [1][8] - 公司轻资产经营,资本开支少、人力支出为主,盈利质量高,净利润主要用于股东回报,派息率稳定在90%左右,近十年股息率2% - 3% [2][9] 业务简介 - 港交所旗下运营3家交易所、5家清算机构,还通过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运营内地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在香港资本市场有垄断地位 [13] - 业务覆盖股票、债券等领域,提供市场数据和参考价格产品,近年加大结构化产品等领域的创新 [16] - 营收、净利润曾稳步增长,2022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业绩有波动,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59.93亿港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92.70亿港元、同比+0.1% [17] - 按业务类型现货和衍生品业务收入贡献大,按收入类型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等贡献大 [19] 业务分析 现货业务 - 联交所交易费及结算费是主要收入,互联互通交易费及结算费占比可观,2024年前三季度联交所交易费及结算费收入占比超50%,陆股通交易费及结算费等收入占比约15% [21] - 收入来源分上市服务、交易服务、交易后服务和投资收益四部分,业务以轻资产模式为主,利润率较高 [21][22] - 上市方面,上市公司以新经济及生物科技公司为主,2024年中资企业赴港上市募资成潮流,将提供优质标的 [25] - 交易方面,南向交易占比显著增加,港股资产对内地资金吸引力不减,外资或重启港股长期投资,港股交易有望活跃 [26] 衍生品业务 - 期交所衍生品交易费、保证金投资收益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前三季度期交所衍生品交易费收入占比24.3%,投资收益占比43.8% [35] - 业务包括上市服务、交易服务、交易后服务和投资收益四部分,模式偏轻资产,利润率较高 [35][36] - 上市方面,基于衍生权证和牛熊证收取上市费用,产品上市数量和联交所衍生品成交额与港股市场成交额高度相关 [38] - 交易方面,期交所衍生品、联交所股票期权产品交易量与港股市场景气度关系不大,原因是交易用途和投资者结构不同 [39] 商品业务 - 主要由伦敦商品交易所LME开展,香港期交所和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也有相关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LME交易费收入占比51.1%,期交所及QME交易费22.9% [42] - 以轻资产模式经营,利润率不及其他板块,LME被收购后业务贡献起色不明显,EBITDA常年居10亿港元以下,利润率常年50%左右 [42] - LME交易品种主要是基本金属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量总体稳定,是港交所国际化布局的重要尝试,但中国增量赋能愿景未充分实现 [44] 数据及连接业务 - 收入类型包括市场数据费、网络费、设备托管服务费,利润率较高,2024年前三季度EBITDA为12.42亿港元,利润率为80.0% [46] - 业务链条向交易后业务拓展是交易所主流方向,对比伦交所和洲际所,港交所数据及连接业务收入占比仅10%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 [47] 投资收益 - 投资资金来源为结算业务保证金和结算所资金、公司自有资金,保证金规模最大,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自有资金343亿港元、保证金1682亿港元、结算所资金24亿港元 [50] - 保证金多投资于现金及银行存款,收益率稳定,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波动大,投资收益对公司整体收入影响较大 [50][51] - 港股活跃度增加使保证金规模增加,是投资收益增长的重要潜力 [51] 财务分析 - 营业支出稳步增长,占营收比重20% - 30%,职工薪酬占比约70%,资讯科技及电脑维修保养支出占比约15% [56] - EBITDA利润率较高且稳定,约70% - 80%,主动负债和资本开支少,资本负债率低,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长期借款+短期借款金额仅4.5亿港元,资本负债率不到1% [56] - ROE常年位于20%以上且稳定,盈利质量高,净利润主要用于股东回报,股息支付率常年90%左右,近10年股息率2% - 3% [56]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 现货业务港股市场活跃度提升,预计2024 - 2026年联交所股本证券ADT分别增长41.4%、15.0%、15.0% [65] - 衍生品业务联交所衍生品受港股活跃度驱动,期交所衍生品保持增长,预计2024 - 2026年联交所衍生品ADT及交易量分别增长15.3%、15.0%、15.0%,期交所衍生品交易量增长12.2%、15.0%、10.0% [65] - 商品业务LME业务稳健发展,预计2024 - 2026年商品业务交易量分别增长21.0%、15%、10% [65] - 数据及连接业务匀速增长,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0.3%、5.0%、5.0% [65] - 投资收益受港股活跃度和海外利率影响,预计2024 - 2026年投资收益增速为2.36%、7.76%、2.22% [65] - EBITDA利润率各业务保持稳定,与2024年前三季度大体一致 [65] 未来三年业绩预测简表 - 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19亿港元、154.12亿港元、168.99亿港元,增速分别为16.5%、11.5%、9.6%,对应EPS分别为10.90港元、12.16港元、13.33港元 [66] 盈利预测敏感性分析 - 港交所净利润受现货ADT及衍生品ADV影响较大,进行敏感性测试展示不同增速下的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69] 估值与投资建议 绝对估值法 - 使用三阶段DDM模型估值,估计港交所合理市值4997亿港元,对应股价394.14港元/股,对应2025E PE为32.42x [71][73] 相对估值法 - 港交所当前PE(TTM)估值在可比公司中处于中上水平,处于自身近5年以来42.8%分位,认为2025E PE处于29.92x - 38.93x区间合理,对应股价区间363.71 - 473.23元/股 [74] 投资建议 - 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结果,认为港交所合理股价区间为363.71 - 473.23元/股,对应2025E PE为29.92x - 38.93x,较当前股价溢价7.4% - 39.8%,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75]
香港交易所落实下调香港证券市场股票最低上落价位
证券时报网· 2024-12-17 17:03
香港交易所政策调整 - 香港交易所决定分两阶段下调适用证券的最低上落价位 [1] - 第一阶段将于2025年年中实施 [1] - 第二阶段预计于2026年年中推出 [1]
香港交易所:业绩稳健,现货市场及沪深港通交易量激增
第一上海证券· 2024-12-16 15: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360港元,较前一收盘价有16%的涨幅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港交所在2024年前三季度展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沪股通及深股通、衍生品市场和债券通北向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均创新高,推动了收入增长 [3] - 通过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如新增ETF产品和提升系统效率,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3] - 港交所注重股东回报,通过回购和分红平衡自由现金流使用,提供了有性价比的无风险收益率和股息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稳健,现货市场及沪深港通交易量激增 -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及利润为历来第二高,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159.9亿港元(YoY+2%),归母净利润92.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00万港元 [3] - 现货市场收入为63.5亿港元,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27亿港元,同比增长5% [3] - 沪深港通交易量表现较好,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233亿元(YoY+14%),实现收入17.8亿港元,同比增长4% [3] 衍生品及LME平均每日成交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 2024年前三季度衍生品产品合约日均成交合约张数创下新高达到151.6万张,同比增长12% [3] - 衍生品部门收入同比下降12%至42.8亿港元,主要是源于保证金投资收益净额的减少 [3] - 商品部门受益于LME交易及结算费增加,收入同比增长31%至21亿港元 [3] 投资收益净额受保证金资金金额下降及奖励增加影响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投资收益净额37.3亿港元,同比减少4%,主要因为保证金要求降低令平均保证金规模减少、为吸引成交量而增加部分合约的结算参与者利息回扣 [3] - 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的投资收益净额同比减少14%至23.2亿港元,平均资金规模同比减少13%至1925亿港元,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6% [3] 财务预测 - 2024年预测总收入222.33亿港元,净利润127.7亿港元,每股已摊薄盈利10.1港元 [10] - 2025年预测总收入239.41亿港元,净利润137.31亿港元,每股已摊薄盈利10.8港元 [10] - 2026年预测总收入243.84亿港元,净利润139.33亿港元,每股已摊薄盈利11.0港元 [10] 股价表现 - 目标价360港元,对应33.2x的PE,较前一收盘价有16%的涨幅 [3] - 52周高/低397.8/207.8港元,市值3938.4亿港元 [3]
香港交易所:目前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正在筹备中
证券时报网· 2024-11-18 17:29
香港交易所互联互通优化措施 - 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正在筹备中包括沪深港通引入大宗交易将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纳入沪深港通以及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1] - 优化措施落实后会为国际和内地投资者资产配置提供更多机遇和选择 [2]
香港交易所:将持续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和配套服务
证券时报网· 2024-11-11 18:34
文章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发布《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并将继续与内地伙伴等合作推进多项工作[1] 相关目录总结 - 香港交易所为香港金融市场关键基础设施运营机构[1] - 香港交易所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别扩大标的范围[1] - 香港交易所持续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和配套服务[1] - 香港交易所探索提升投资者参与度和便利性措施[1] - 香港交易所不断完善债券通和互换通等安排[1]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三季报点评: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Q3单季业绩表现强劲
长江证券· 2024-10-29 10: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绩稳健,2024Q3单季度表现强劲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93亿港元,同比增长2.13%;实现归母净利润92.70亿港元,同比增长0.1% [4] - 2024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分别+6.50%、-0.32% [4] 商品市场ADT实现高增,现货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所提升 - 2024年前三季度联交所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同比上升5.3%,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同比高增14.0%,使得结算费收入同比增长6.92% [5] - 2024年前三季度LME金属合约日均成交额同比上升25.0%,使得商品分部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同比增长39.1% [5] 上市费用同比有所承压 - 2024年前三季度联交所上市费用同比下降3.0%,主要源于被没收的新股上市费减少 [5] - 2024年前三季度衍生品市场联交所上市费同比下跌10.5%至4.26亿港元,主要系新上市的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目同比有所减少 [5] 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规模和收益率均有所下降,致使投资净收益同比承压 - 2024年前三季度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投资收益同比下降14%,平均资金金额同比下降12.9%,年化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02pct至1.61% [6] 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 伴随一系列互联互通政策的加持,公司在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及自身创新层面已具备复苏的基本条件 [6]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24.47/260.37/294.84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133.71/162.70/182.62亿港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55/24.28/21.63倍 [6]
香港交易所:公司季报点评:投资气氛逐渐好转,业绩已连续两季度正增长
海通证券· 2024-10-25 20: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香港交易所(00388.HK)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前三季度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159.93亿元,同比+2%,归母净利润92.70亿元,同比+0.1%,主要是由于中国内地公布经济刺激措施以及全球央行采取货币宽松政策,投资气氛逐渐好转 [3] - 9月交投活跃,沪深港通交投屡创新高,现货市场日均交易额同比+3%至1133亿港元,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每日平均成交额分别为1233亿元和383亿元,分别+14.0%和+19.3% [4] - 9月底成交量创出多项单日新高,衍生产品市场成交张数延续上半年升势,前三季度衍生产品成交合约张数创历史新高,达151.6万张,同比+12% [4] - 商品分部收入20.99亿港元,同比+31.4%,LME收费交易的日均成交总额同比+25% [4] - 数据及连接分部收入15.6亿港元,同比+1%,主要是由于客户使用量增加导致设备托管服务费增加了12% [4] - 公司项目收入14.66亿港元,同比+17.7%,公司内部投资收益14.08亿港元,同比+19.6%,年化投资净回报5.48%,同比+0.93pct [4] 财务数据总结 - 我们估算港交所24/25/26E实现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29/249/268亿港元,同比+12%/+9%/+8%;归属于港交所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1/142/153亿港元,同比+10%/+9%/+8% [10] - 使用二阶段DDM对港交所估值,得出合理价值区间353.20-368.20港元,对应2024E PE分别为34.2-35.7倍 [13]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三季报点评:内外利好共振,“超级联系人”角色彰显
华创证券· 2024-10-24 16: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 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59.93 亿港元,同比增长 2.1%;归母净利润 92.70 亿港元,同比增长 0.1% [1] - 2024 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3.72 亿港元,同比增长 5.7%;归母净利润 31.45 亿港元,同比增长 6.5% [1] - 收入结构方面,交易费、结算费占比上升,2024Q1-3 交易系统及交易系统使用费 + 结算及交收费 + 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合计收入占比 56.6%,同比增加 2.0 个百分点 [1] - 现货分部内外利好共振带动交投热度提升,2024Q1-3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包括南向双边交易额)同比增长 5% [1] - 2024Q1-3 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 383 亿港元,同比增长 19%;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 1233 亿元,同比增长 14%,创前 9 个月新高 [1] - 2024Q1-3 衍生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同比增加 12% 至 151.6 万张,创前三季度历史新高 [1] - 投资收益率分化,2024Q1-3 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年化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 0.02 个百分点至 1.61%;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同比增长 19.6% [1] 公司财务数据总结 - 2024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159.93 亿港元,同比增长 2.1% [1] - 2024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92.70 亿港元,同比增长 0.1% [1] - 2024 年预计 EPS 为 9.84 港元,对应 PE 为 32 倍 [1][2] - 2025 年预计 EPS 为 10.78 港元,对应 PE 为 29.2 倍 [2] - 2026 年预计 EPS 为 11.78 港元,对应 PE 为 26.73 倍 [2]
香港交易所:交易情绪回暖,关注业绩与估值修复
平安证券· 2024-10-24 15: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维持对香港交易所的"推荐"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转正,单季度业绩表现与上季度基本持平[4] 2) 现货部门成交量在9月后强势回升,北向交易和南向交易同比均有改善[4] 3) 衍生品部门交易量继续保持高位,其中人民币货币期货交易量增幅最大[5] 4) 投资收益受保证金规模下降和利息退回等因素拖累,但自有投资收益仍保持较好涨幅[9] 5) 预计公司24/25/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133/139亿港元,同比变动为+8%/+4%/+5%[9] 分部门总结 1) 现货部门: - 9月后成交量强势回升,Q3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1188亿港元,同比增21%[4] - 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1052亿元,同比增4%;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384亿港元,同比增34%[4] - 前9个月IPO集资金额556亿港元,同比增123%[4] 2) 衍生品部门: - 前9个月期货及期权日均成交量1516千张,同比增12%[5] - 人民币货币期货交易量增幅最大,预计系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大导致市场需求增加[5] 3) 投资收益: - 投资收益率同比基本持平,但保证金规模下降拖累投资收益表现[9] - 自有投资收益14.08亿港元,同比增20%,仍保持较好涨幅[9]
香港交易所:内外利好共振,“超级联系人”角色彰显
华创证券· 2024-10-24 15: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香港交易所"推荐"评级,目标价377.3港元 [1] 报告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9.93亿港元(同比+2.1%),归母净利润92.70亿港元(同比+0.1%) [1] - 收入结构方面,交易费、结算费占比上升,达到56.6%(同比+2.0pct) [1] - 现货分部内外利好共振带动交投热度提升,新股市场边际回暖,2024Q1-3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包括南向双边交易额)同比+5%至1027亿港元 [1] - 2024Q1-3衍生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同比增加12%至151.6万张,创前三季度历史新高 [2] - 投资收益率分化,保证金+结算所基金规模下滑拖累投资收益,但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同比+19.6% [1]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EPS分别为9.84/10.78/11.78港元,对应PE分别为32/29/27倍 [2] - 给予公司2025年3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377.3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