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证地产(00271)

搜索文档
亚证地产(0027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年收入为4728.6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40.2万港元或1%[8][11] - 2024年亏损为7475.2万港元,2023年溢利为2.64999亿港元[8][11] - 2024年每股亏损为6.03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为21.36港仙[8][11] - 2024年12月31日每股资产净值为1.40港元,2023年为1.47港元[8][11]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4年度股息,2023年也无股息[9][12]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为6786.2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2.59453亿港元[13] - 2024年融资成本增加1588.4万港元[13] - 2024年集团总资产降至24.31092亿港元,资产净值降至17.42069亿港元[20] - 集团总资产从2023年的26.04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24.31亿港元,净资产从18.23亿港元降至17.42亿港元[23] - 集团总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7.81亿港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6.89亿港元,总负债与总资产比例从30%降至28%[21][2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6835.5万港元,较2023年的1.30亿港元减少[21][2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借款为4.15亿港元(2023年:6亿港元),银行借款为1亿港元(2023年:无),权益总额为17.42亿港元(2023年:18.23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26%(2023年:26%)[21][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港晶中心商用物业平均租用率约90%[16][18] - 2024年,集团自有无投资物业总租金收入目标达成,租金应收款达安全水平[40][41][42] 业务发展规划 - 购物商场联薈预计2025年开业[17][19] - 2025年公司目标为审视管理制度及成本结构、提升项目质量、完成联薈翻新并开始租赁[43] - 预计2025年香港零售物业租赁市场仍具挑战,租金和租用率面临压力,但公司有望实现年度增长[44][46]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联薈(前称协和广场)竣工开业,将进行预租吸引主要租户[44][47] - 预计2025年利率下降,步伐较先前预期更温和,或支持物业资本价值并改善投资情绪[44][48] 物业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港晶中心(部分)总建筑面积138,663平方呎,车位占比80%,约满年期2053年;另一部分总建筑面积8,881平方呎,车位占比40%,约满年期2053年;车位30个,占比100%,约满年期2053年;协和广场总建筑面积163,538平方呎,车位91个,占比100%,约满年期2049年[52] 董事会及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7][60] - 2024年1月26日蔡健民离世,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3人,4月16日郑子坚获委任后符合规定[62] - 2024年除1月26日至4月15日,其余时间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63] - 董事会已接获每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年度确认书,认为均具备上市规则规定的独立性[63]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强调透明度、问责性及独立性原则[53][56] - 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现行企业管治常规一次,必要时作出更改[54][55] - 2024年1月26日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健民去世,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降至2人,低于上市规则规定的最少3人;4月16日郑子坚获委任后,公司符合上市规则要求[65] - 除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外,公司在2024年其余时间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不少于三分之一[66] - 2024年举行了5次董事会会议[67] - 执行董事李成伟、李树贤、劳景祐、杜灿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泽雄、杨丽琛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2/2),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69] - 郑子坚4月16日获委任,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69] - 蔡健民1月26日离世,各会议出席率均为0%(0/0)[69] - 董事会定期会议每年预先编排日期,召开会议一般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议程及文件一般提前至少3天发送[74] - 若主要股东或董事在董事会考虑事项中有重大利益冲突,相关事项在正式董事会会议处理[75] - 董事有权查阅文件资料、向公司秘书咨询,可接触高级管理人员,公司会持续更新上市规则等监管要求信息[76] - 董事会七名董事中有一名女性,女性代表比例为14.3%,目标是至少保持当前水平并逐步增加[80][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员工男女性别比例达60%:40%,已实现性别多元化可计量目标[81][87] - 董事会主席李成伟负责领导董事会,行政总裁李树贤负责集团日常业务管理,职责清晰区分并书面载明[88][90] - 提名委员会规定公司董事候选人的遴选和推荐程序及准则[89][91] - 新获委任董事将收到公司秘书提供的入职资料,并持续更新监管规定[92]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无指定服务年期,符合资格可膺选连任[93][94] - 考虑委任或重新委任董事时,会考虑多元化标准及其他因素[93][95]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在任董事须轮值退任,新增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93][96] - 每名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3][96] - 董事会对成员多元化政策进行年度检讨,认为政策已适当实施且有效[81][8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按职权范围履行企业管治责任[97] - 董事会成立提名、薪酬、审核及执行委员会,各有书面职权范围[97][98] - 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提名委员会由两名成员组成;4月16日后由三名成员组成[100][102] - 提名委员会制定提名政策,确保董事会技能、经验和观点多元化[103] - 公司有正式透明的董事甄选、委任及重新委任程序和继任计划[101][104] - 考虑候选人资格的标准包括投入时间和促进董事会多元化[105] - 2024年提名委员会未开会,通过传阅文件处理事务[10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检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重选退任董事决议案[10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及多元化[10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并推荐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6] - 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薪酬委员会由2名成员组成,4月16日后由3名成员组成[107][109] - 2024年已举行一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08][111] - 薪酬委员会仅就执行董事(不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向董事会提建议[110] - 2024年薪酬委员会透过传阅文件方式处理事宜[113][114] - 董事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4,高级管理人员应付薪酬分布载于附注15[113][114] - 薪酬委员会检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多项薪酬相关事宜,包括董事薪酬政策等[115] - 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审核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月16日后由3名组成[116][117]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24年3月更新[116][117]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遵守守则条文D.3.3但有职责方面偏离[117] - 审核委员会主席由具专业资格或相关专业知识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116][117]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不时修订以符合企业管治守则规定,但在部分职责上与守则条文有偏差[118]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2024年已召开两次[120][122] - 审核委员会在2024年通过传阅文件方式处理事宜,并履行多项工作,包括审核审计范围及费用、报告等[124] - 执行委员会目前由四名执行董事组成,职权范围于2024年3月更新[126][128] - 执行委员会按需开会或通过传阅文件处理集团营运事宜,负责日常管理[130][132] - 2024年4月26日,陈偲熒女士辞任公司秘书,薛宝鈴女士获委任[131][133] - 薛宝鈴女士为相关公会会士,年内接受超过15小时专业培训[131][133]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应就委聘外聘核数师提供非核数服务之政策作出建议而非执行[119][121]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仅能监察管理层建立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情况[119][121] - 审核委员会可推动内外部核数师工作协调,检查内部审计功能资源情况[119][121] 财务报表及审计相关 - 公司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采用香港公认会计原则,遵守相关准则及条例规定[136][140] - 2024年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检讨集团会计、内审、财务汇报及ESG相关资源、人员资历经验、培训课程及预算是否充足[142][144] - 公司外聘核数师德勤的汇报责任载于第57页至第62页的独立核数师报告[137][141] - 年内支付给德勤的核数服务酬金为1173千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404千港元,总计1577千港元[156] 证券交易及信息披露政策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和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规定标准[135][138][139] - 董事会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确保集团公平及时向公众发布内幕消息,政策按需更新修订[150][153] - 董事会采纳举报者政策及系统,让雇员及相关人员可匿名向审核委员会反映集团不当事宜[151][154] 风险管理 - 集团建立系统及程序识别、评估和管理业务风险,年度评估由业务单位和部门主管执行,结果报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系统有效且充分[143][146] - 内部审计功能主管向董事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汇报,其编制的计划和报告提交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审阅[149][152]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有独立风险管理及内控系统,并向公司保证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规定[143][147] - 集团采纳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会定期检讨及更新[185][186]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风险相关政策,监督管理层建立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向董事会汇报[185][186] - 财务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详细论述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6(b)[188][189] - 营运风险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监控等措施减少及控制,由集团内部审计功能独立监控及检讨并汇报[190][192] - 集团业务及盈利能力增长受物业市场不确定性影响,相关因素可能致业务、财务状况及业绩重大调整[191][193] 股东大会相关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4年5月22日举行[161][163] - 股东周年大会通知需在大会举行前至少21日发送,其他股东大会通知需在大会举行前至少14日发送[161][164] - 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大会上表决而总表决权最少5%的股东,可请求董事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2][165] 组织章程及股息政策 - 组织章程细则已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年内无变动[169][172] - 董事会已采纳股息政策,旨在为股东提供合理及可持续回报,同时维持财务状况稳定[170][173] - 董事会可按年宣派或建议股息及/或宣派中期股息或特别股息,需考虑公司及集团多方面情况[170][174] - 董事会将定期检讨股息政策并在必要时修订及/或修改[171][175] 公司信息传达及业务概述 - 公司通过多种正式途径向股东传达集团资料,相关文件及消息也在公司网站登载[157][158]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主要业务及详情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0[180][182] - 集团年内收入主要来自香港业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及除税前溢利贡献按主要业务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5[180][183] - 集团业务详细回顾、未来发展及以财务关键表现指标对集团表现的分析均列于主席报告第5页和第9页[181][184] 可持续发展及合规 - 集团致力于环境及社区可持续性,环保政策包括减少纸张和电力消耗等[194][197][198] - 集团重视遵守法律法规,受香港法律、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及证券及期货条例规管[196]
亚证地产(0027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22: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47,286千港元,2023年为46,88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0.86%[4] - 2024年其他收入为10,894千港元,2023年为13,35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8.44%[4] - 2024年经营亏损为9,439千港元,2023年经营盈利为12,539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来自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为67,862千港元,2023年收益为259,453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75,880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269,107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度亏损为74,752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264,999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6.03港仙,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1.36港仙,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296,689千港元,2023年为2,305,74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0.39%[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33,148千港元,2023年为36,14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68.41%[7]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742,069千港元,2023年为1,822,75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4.43%[7] - 2024年总收入47,286千港元,2023年为46,884千港元[16] - 2024年12月31日,香港非流动资产总值2,270,118,000港元,2023年为2,273,240,000港元;中国非流动资产总值611,000港元,2023年为611,000港元[17] - 2024年香港总收入47,286,000港元,2023年为46,315,000港元;2024年中国总收入无,2023年为569,000港元[17] - 2024年公司收入4728.6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40.2万港元或1%,本年度亏损7475.2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2.64999亿港元[29] - 2024年每股亏损6.03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21.36港仙;2024年末每股资产净值1.40港元,2023年为1.47港元[29]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6786.2万港元,2023年为公允价值收益2.59453亿港元;融资成本增加1588.4万港元[31] - 公司总资产由2023年的26.03968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24.31092亿港元,资产净值由1.822751亿港元降至1.742069亿港元[32] - 公司总负债由2023年末的7812.17万港元升至2024年末的6890.23万港元,现金及银行存款由1.30495亿港元降至6835.5万港元[33] - 2024年末总负债与总资产比例约28%(2023年:30%),资产负债率为26%(2023年:26%)[33] - 2024年末公司银行借款为1000万港元(2023年:无),其他借款为4.15亿港元(2023年:6亿港元)[33]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386.5万港元(2023年:526.2万港元),贷款利息收入391.3万港元(2023年:604.5万港元)[20] - 2024年所得税(抵扣)支出为 - 112.8万港元(2023年:410.8万港元)[2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投资物业固定租金收入41,063千港元,2023年为40,366千港元;2024年物业管理费收入5,023千港元,2023年为5,168千港元;2024年股本工具股息收入1,200千港元,2023年为1,350千港元[16] - 2024年客户A投资物业租金相关收入8,474千港元,2023年为8,239千港元;2024年客户B为6,010千港元;2024年客户C为5,671千港元,2023年为5,307千港元[18] 财务准则相关 - 本年度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准则修订本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前应用[14] 核数师与报表交付情况 - 核数师对2023和2024年度报告无保留意见[9] - 公司按规定已交付2023年度财务报表,将如期交付2024年度财务报表[8]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初步公布所列数字获核数师同意,为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53] 营运分部情况 - 公司执行董事为最高营运决策者,认为物业租赁及物业管理为同一营运分部,无作分部分析[17] 物业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位于港晶中心的商用物业平均租用率约90%,购物商场联薈预计2025年开业[30] 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占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3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40] 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数目为30名,2023年为31名[43] 市场与发展预期 - 预计2025年香港零售物业租赁市场仍具挑战,租金和租用率面临压力[45] - 预计2025年下半年竣工开业的联薈将成集团发展重要里程碑[45] - 预计2025年利率下降,或支持物业资本价值并改善香港房地产投资情绪[45] 股息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任何股息,2023年亦无[47] - 宣派后6年无人认领的股息可遭董事会没收,2025年4月17日仍未认领的特定股息将被没收[56] - 对未领取股息享有权利的股东须不迟于2025年4月17日下午4时30分联络股份过户登记处[57] - 涉及将被没收的股息财政年度有2017年,类别有中期股息、第二次中期股息[58] 股东周年大会相关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预定于5月21日举行,5月16日至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48]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企业管治守则部分条文存在偏离行为[49] 股份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回、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55] 董事会组成 - 公布日期董事会由李成伟等执行董事及李泽雄等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7]
亚证地产(0027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4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271[5] - 公司主要业务为物业投资、物业租赁及物业管理[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4,21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2,788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其他收入为6,503千港元,2023年为7,407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其他亏损为4千港元,2023年为418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融资成本为17,668千港元,2023年为0[7] - 2024年同期未计入投资物业及金融工具之公允价值变动和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之净额减值拨回的经营亏损为2,570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12,503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来自投资物业之公允价值变动之亏损为12,790千港元,2023年收益为6,046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之净额减值拨回为215千港元,2023年为1,865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除税前亏损为15,748千港元,所得税支出为1,289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17,676千港元,所得税支出为3,169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为1.37港仙,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17港仙[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17,037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14,507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费用(除税后)为2,76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510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全面费用总额为19,797千港元,2023年同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0,997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265,79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227千港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31,85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141千港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233,94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2,086千港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293,35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05,741千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802,95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22,751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724,34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5,076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股本工具之公允价值变动为亏损2,76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1,860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净值为258.4万港元,2023年为1588.9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已退回香港所得税39.3万港元,已付中国企业所得税0[1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营运业务的现金净值为297.7万港元,2023年为1586.4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已收银行利息239.8万港元,2023年为277.2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购置支出321万港元,2023年为0[1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投资业务的现金净值为1324万港元,2023年为8435.1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融资的现金净值为-3379.6万港元,2023年为0[19]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757.9万港元,2023年增加10021.5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88.1万港元,2023年为20741.5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24,213千港元,2023年为22,788千港元[33] - 2024年中期,香港总收入24,213,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22,219,000港元;中国总收入为零,2023年同期为569,000港元[38][39]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2,398千港元,2023年为2,772千港元;贷款利息收入2,236千港元,2023年为3,778千港元[4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应收款项利息收入149千港元,2023年为144千港元;最终控股公司管理服务费收入210千港元,2023年为150千港元;中间控股公司管理服务费收入610千港元,2023年为555千港元;其他收入900千港元,2023年为8千港元[4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计6,503千港元,2023年为7,407千港元[40] - 2024年上半年净汇兑亏损4,418千港元[41] - 2024年上半年利息付予其他借款为17,668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支出[42] - 2024年上半年,交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之净额减值拨回322千港元,2023年为减值24千港元;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之净额减值拨回为减值107千港元,2023年为拨回1,889千港元;总计215千港元,2023年为1,865千港元[4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为12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69千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3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产生租金收入之投资物业的直接营运费用为454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283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并无产生租金收入之投资物业的直接营运费用为220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5千港元[47] - 2024年和2023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盈利之普通股数目均为1240669千股[52]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溢利为 - 17037千港元[54]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未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同期为0千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期初为2269160千港元,期末为2259580千港元[56] - 2023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期初为1297022千港元,期末为2269160千港元[56]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15,748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溢利17,676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48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93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净汇兑亏损为4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418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之亏损为12,790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6,046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营运资金变动前之营运现金流为10,367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6,320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营运业务之现金净值为2,584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5,889千港元[104] - 2024年6月30日分类为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非上市基金投资)为41,35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2,978千港元[113] - 2024年6月30日分类为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为17,57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924千港元[113] - 分类为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股本工具的非上市股本证券,2024年6月30日公允价值为29,13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890千港元[115] - 2024年6月30日未折现的固定租赁付款应收款一年内为24,2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422千港元[127] - 2024年6月30日未折现的固定租赁付款应收款第二年为10,52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457千港元[127] - 2024年6月30日未折现的固定租赁付款应收款第三年为6,99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596千港元[127] - 2024年6月30日未折现的固定租赁付款应收款第四年为6,72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430千港元[127] - 投资物业改善及改建工程合约承诺的资本开支,2024年6月30日为3,31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33千港元[131] - 集团赚取的管理费收入为210千港元,去年为150千港元[134] - 向集团收取的租金、物业管理及空调费用为524千港元,去年为513千港元[134] - 集团赚取的利息收入为2236千港元,与去年持平[134] - 最终控股公司其他应付款项为313千港元,去年为284千港元[137] - 新鸿基及其附属公司应收贷款为78100千港元,与去年持平[137] - 新鸿基及其附属公司应收利息为566千港元,去年为578千港元[137] - 天安及其附属公司应付贷款为155000千港元,去年无此项[137] - 天安及其附属公司应付利息为367千港元,去年无此项[137]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12.66亿港元,去年12月31日为12.7亿港元[14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2421.3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42.5万港元或6%[159] - 2024年上半年亏损1703.7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1450.7万港元[159] - 报告期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1279万港元,去年同期收益为604.6万港元[159] - 报告期融资成本为1766.8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融资成本产生[159] - 公司总资 产由2023年12月31日的26.03968亿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25.59147亿港元[162][164] - 公司资产净值由2023年12月31日的18.22751亿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8.02954亿港元[162][164] - 公司总负债由2023年12月31日的7.81217亿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7.56193亿港元[163][16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1288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0495亿港元[163][165]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净负债除以权益总额)为26%,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63][16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固定租金收入20,504千港元,2023年为18,878千港元;物业管理费收入2,509千港元,2023年为2,560千港元;股本工具股息收入1,200千港元,2023年为1,350千港元[33] 物业相关指标变化 - 香港商用物业租期收益率为2.75% - 3.75%(2023年:2.75% - 3.75%),复归收益率为3.25% - 4.75%(2023年:3.25% - 4.75%),平均市场单位租金约为每平方尺每月14.5 - 113港元(2023年:约每平方尺每月14.5 - 115港元)[67] - 香港车位租期收益率为4.25%(2023年:4.25%),复归收益率为4.75%(2023年:4.75%),平均市场单位租金约为每平方尺每月3,600港元(2023年:约每平方尺每月3,700港元)[67] - 租期收益率为2.75%至3.25%(2023年12月31日:2.75%至3.25%),复归收益率为3.25%至3.75%(2023年12月31日:3.25%至3.75%)[115] - 平均市场单位租金介乎约每平方尺每月25港元至每平方尺每月185港元(2023年12月31日:每平方尺每月25港元至每平方尺每月185港元)[120] - 缺乏控制和市场折扣率为27.2%(2023年12月31日:24.3%)[120]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承诺租赁期主要为未来一至五年(2023年12月31日:一至六年)[126][127] - 截至202
亚证地产(0027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2 19:53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入2421.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278.8万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亏损1703.7万港元,2023年同期盈利1450.7万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1.37港仙,2023年同期每股盈利1.17港仙[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费用为27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51万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全面费用总额为1979.7万港元,2023年同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099.7万港元[2]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价值22.595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6916亿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88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0495亿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18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14.1万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8.0295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22751亿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7.2434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5076亿港元[4]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2,398千港元,2023年为2,772千港元;贷款利息收入2,236千港元,2023年为3,778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计6,503千港元,2023年为7,407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净汇兑亏损418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1,289千港元,2023年为3,169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7,037千港元,2023年同期盈利14,507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421.3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42.5万港元或6%,亏损为1703.7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1450.7万港元)[18] - 2024年报告期内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为127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604.6万港元;报告期内融资成本为1766.8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融资成本产生[18] - 公司总资产由2023年12月31日的26.03968亿港元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25.59147亿港元,资产净值由18.22751亿港元下降至18.02954亿港元[20] - 公司总负债由2023年12月31日的7.81217亿港元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7.56193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1288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0495亿港元)[2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与总资产比例约30%(2023年12月31日:30%),资产负债比率为26%(2023年12月31日:26%)[2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12.6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12.7亿港元),已为附属公司其他借款作抵押[20] 各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香港总收入24,213,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22,219,000港元;中国总收入无,2023年同期为569,000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香港非流动资产总值2,263,612,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73,240,000港元;中国非流动资产总值611,000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0] 投资物业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固定租金收入20,504千港元,2023年为18,878千港元;物业管理费收入2,509千港元,2023年为2,560千港元;股息收入1,200千港元,2023年为1,350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港晶中心商用物业平均租用率约93.7%,租金收入表现理想;协和广场正在翻新,预计2025年上半年开始营运[19] 应收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交易应收款项4,31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223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9,47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785千港元[16] - 2024年6月30日交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预付账款及按金总计16,05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415千港元[16] 公司运营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无重大汇率波动风险及相关对冲[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也没有任何占集团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23][2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数目为30名(2023年12月31日:31名),全部于香港聘任[27]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无购回、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33] - 公布日期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33] 公司未来展望 - 预计2024年下半年降息,有望提振香港整体经济,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并刺激零售消费,支持物业资本价值[28] - 协和广场翻新工程进入最后阶段,预计租赁活动和潜在租户兴趣增加,预期租金收入将支持2025年显著的收入增长[28]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无)[29]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除若干偏离行为外,已应用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30] - 薪酬委员会仅就执行董事(不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向董事会提出建议[30] - 审核委员会应就委聘外聘核数师提供非核数服务之政策作出建议,仅具备有效能力监察管理层职责,可推动内外部核数师工作协调及检阅内部审计资源运作[30] - 有关偏离行为的理由载于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年报的企业管治报告内且维持不变,董事会将继续最少每年检讨薪酬和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一次[31] - 审核委员会连同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内部监控及财务汇报事项,依赖外聘核数师审阅结果及管理层报告进行审阅,未进行详细独立核数审查[32]
亚证地产(0027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17:0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全年收入为4688.4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850.5万港元或22%[7][10] - 2023年溢利为2.64999亿港元,2022年为亏损4370.1万港元[7][10] - 2023年每股盈利为21.36港仙,2022年为每股亏损3.52港仙[7][10] - 2023年12月31日每股资产净值为1.47港元,2022年为1.25港元[7][10]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3年度股息,2022年亦无[8][11]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收益为2.59453亿港元,2022年为亏损2745.7万港元[12] - 2023年交易应收款项等减值拨回为144.5万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为2118.4万港元[12] - 集团总资产从2022年的17.41114亿港元升至2023年的26.03968亿港元[18] - 集团总资产从去年的17.41114亿港元增至今年的26.03968亿港元[20] - 集团总负债从2022年12月31日的1.87009亿港元增至2023年12月31日的7.81217亿港元[19][2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30495亿港元(2022年:1.47668亿港元)[19][21] - 总负债与总资产比例约30%(2022年:11%)[19][2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非流动负债中的其他借款为6亿港元(2022年:无),无银行贷款(2022年:无)[19][21] - 集团权益总额为18.22751亿港元(2022年:15.54105亿港元)[19][21] - 集团资产负债比率(净负债除以权益总额)为26%(2022年:负10%)[19][21] 物业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港晶中心商用物业平均租用率约99%[14][16] - 2023年7月出售亿京中心物业,持有六个月内平均租用率为100%[14][17] - 2023年,集团制定经营关键绩效指标,自营投资物业总租金收入目标与去年相同且已达成[40][41] - 预计今年公司总租赁收入将稍有上升,2025年将大幅增长[43][47] - 港晶中心(部分)总建筑面积138,663平方呎,车位占比100%,约满年期2053年;九龙尖沙咀东部加连威老道100号总建筑面积8,881平方呎,车位占比40%,约满年期2053年;协和广场总建筑面积163,538平方呎,车位91个,车位占比100%,约满年期2049年[52] 公司未来目标与计划 - 2024年公司目标为审视管理制度及成本结构、加强项目质量提升股本回报、完成协和广场翻新并年底前开始租赁[42] - 协和广场翻新工程年底前完成,今年稍后将签署新租赁合约[43][47]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结构 - 截至报告日,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执行董事,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6][58] - 年内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至少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61] - 2024年1月26日,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健民离世,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降至2人,不符合上市规则规定[60][63] - 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不少于三分之一[64] - 年内举行六次董事会会议[65] - 执行主席李成伟、行政总裁李树贤、杜灿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劳景祐出席率约为83.3%[6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泽雄、杨丽琛、蔡健民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67] - 董事会会议一般提前至少十四天通知董事[70][72] - 议程及董事会文件一般在定期董事会会议前至少三天送达董事[70][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参与与董事职责有关的培训等活动[75][77] - 执行主席李成伟、行政总裁李树贤、劳景祐、杜灿生参与阅读法规更新、出席培训等活动[7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泽雄、杨丽琛、蔡健民参与阅读法规更新、出席培训等活动[77] - 书面程序每年检讨,让董事可在适当情况下寻求外部独立专业意见[74] - 董事会六名董事中有一名女性,女性董事占比16.7%,目标是至少保持当前女性代表水平并逐步增加比例[79][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实现55:45的男女性别比例[80][86] - 董事会主席李成伟负责领导董事会,行政总裁李树贤负责集团日常业务管理,职责清晰区分并书面载明[87][89]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委任于2023年1月1日起续期,无指定任期[92][93] - 公司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当时在任董事须轮值退任,任何为填补临时空缺或新增董事会成员而获委任的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2][95] - 2023年及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已按职权范围履行企业管治职责[99] 各委员会情况 - 2023年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2024年1月26日蔡健民离世后,目前由两名成员组成[102][104] - 2023年提名委员会未召开会议,通过传阅文件方式处理事宜[107][108] - 2023年提名委员会检讨及建议董事会批准重选退任董事在2023年及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的决议案[108] - 2023年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及多元化,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资格等[108] - 2023年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108] - 2023年薪酬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2024年1月26日蔡健民离世后,目前由两名成员组成[109]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遵照企业管治守则,但仅就执行董事(不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向董事会提建议[109] - 薪酬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2023年已举行一次会议[109] - 2024年1月26日蔡健民离世后,薪酬委员会目前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0]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符合企业管治守则E.1.2条,但在向董事会建议薪酬范围上有偏差[111] - 2023年举行了一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12] - 薪酬委员会2023年除开会外还通过传阅文件处理事务,并履行多项薪酬相关工作[114][115][116] - 2024年1月26日蔡健民离世后,审核委员会目前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7][118]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不时修订以遵守企业管治守则D.3.3条,但在职责方面有偏差[119]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应就委聘外聘核数师提供非核数服务政策作建议而非执行[120][122]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仅能监察而非确保管理层建立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20][122] - 审核委员会可推动内外部核数师工作协调及检查内部审计资源情况[120][122]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开两次会,2023年举行了两次[121][123] - 审核委员会于2023年通过传阅文件方式处理事宜,并履行多项工作,包括审阅及批准2023年中期审阅和年终审核的核数范围及费用等[125][126] - 执行委员会目前由四名执行董事组成,其职权范围于2024年3月更新[128][129] 公司秘书与相关守则 - 公司秘书陈偲熒女士为相关公会资深会员,年内接受超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34][137] - 公司自2023年12月31日起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和相关雇员证券交易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规定标准[135][138][139] 财务报表与核数师 - 董事确认编制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的责任,公司采用香港公认会计原则并遵守相关准则和规定[140] - 公司外聘核数师德勤的汇报责任载于第57页至第62页的独立核数师报告[141] - 年内支付给德勤的酬金总计2878千港元,其中核数服务1223千港元,非核数服务1655千港元[156] 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董事会负责每年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效能,2023年已通过审核委员会检讨相关资源、员工资历经验、培训课程及预算是否足够[142][145] - 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旨在合理保证无重大失实陈述或损失,管理系统失误风险,协助达成目标[142][146] - 公司建立系统及程序识别、评估和管理业务风险,年度评估由业务单位和部门主管执行,结果报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系统有效充分[147][149] - 内部审计功能主管向董事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汇报,其编制的计划和报告提交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审阅[148][152]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有独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并向公司保证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规定[150] - 公司采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会定期检讨更新[186][187] - 财务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可细分为利率风险、外币风险及其他价格风险[188][191] - 营运风险涉及因内部程序、人为、制度不足或失当或外在事件导致的可能损失,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及控制营运风险[189][192] - 回顾年度公司业务和盈利能力增长受物业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如物业供求、政府干预、房价指数及港元利率变动等[190][193] 信息披露与股东沟通 - 董事会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确保集团公平及时向公众发布内幕消息,政策按需更新修订[153][154] - 董事会采纳举报者政策及系统,让雇员和相关人员可向审核委员会匿名举报集团不当事宜[155] - 董事会重视与股东沟通,通过多种正式途径向股东传达集团信息,相关文件在公司网站登载[157][158]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是董事会与股东直接沟通的重要机会,相关委员会主席或代表会回答股东提问[157][159] - 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和2023年股东特别大会分别于2023年5月23日和2023年6月30日举行[160] - 股东周年大会的通告需在大会举行前最少21天发送,其他股东大会需在大会举行前最少14天发送[161][164] - 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大会上表决而总表决权最少5%的股东,可要求董事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1][165] - 年内董事会对股东通讯政策的实施及成效进行了检讨,认为该政策已得到妥善实施且有效[167][168] 股息政策 - 董事会采纳了股息政策,旨在为股东提供合理及可持续回报,同时维持财务状况稳定[170][173] - 董事会可按年宣派或建议股息及/或宣派中期股息或特别股息,需考虑多方面因素[170][174] - 董事会将定期检讨股息政策并在必要时修订及/或修改[171][175]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是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主要业务及详情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0[180][183] - 集团2023年的收入主要来自香港业务,收入及除税前溢利贡献按主要业务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5[180][184] 公司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公司预计零售行业因游客和本地人消费减少面临重大挑战,游客人数较疫情前下降,香港居民出境旅游增加致本地消费减少[43][45] - 公司期望香港举办的大型公共活动和会议大幅增加,有助于港晶中心(部分)零售商铺客流量[43][46]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利率下降的可能性[43][48] 公司合规与环保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现行常规一次[53][55] - 公司致力于维持经营所在环境及社区的长期可持续性,以环保方式行事并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194][197] - 公司目标为减低经营业务对环境的影响,环保政策包括减少纸张和电力耗用、减少废物及鼓励电子通讯和储存[194][198] - 有关公司年内环境政策及表现的进一步资料可查阅“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94][199] - 公司重视遵循规管业务的法律法规,受香港司法权区法律规管,遵循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及证券及期货条例[196] - 相关董事会及委员会会就恪守商业诚信的相关守则及实践指引提出推荐建议并定期检讨结果[196] - 公司内部提供有关法规及合规事宜培训或由专业机构提供培训[196] 组织章程细则 - 年内组织章程细则无变动,其已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169][172]
亚证地产(0027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0 21:50
财务数据 - 二零二三年度收入为46,884千港元,比二零二二年增长22.2%[1] - 本年度溢利为264,99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8.1%[1] - 透过損益按公允價值處理之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淨减少为4,3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8.0%[1] - 二零二三年度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305,74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58.7%[3] - 二零二三年度流动资产总额为298,22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3.6%[3] - 股本及储备总额为1,822,75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7.3%[3]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745,07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362.7%[3] 业绩及展望 - 二零二三年投资物业的固定租金收入为40,36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5.6%[16] - 二零二三年物业管理费为5,16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9.6%[16] - 二零二三年来自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处理股本工具的股息收入为1,350千港元[16] - 二零二三年香港和中国所得的总收入分别为46,315,000港元和569,000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有所增长[18] - 客户A在二零二三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中占比最高,为8,239千港元[19] - 二零二三年其他收入总额为13,35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0] - 净汇兑损失为1,02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21] 并购及财务状况 - 本集团出售非核心物业获得净收益为8,744,000港元[22] - 出售天安目标公司的净资产为13,527千港元,出售所得款项为80,000千港元[22] - 出售联合集团目标公司的净资产为85,488千港元,出售所得款项为250,000千港元[23] - 本公司未宣派二零二三年及二零二二年的任何股息[26] - 公司以1,000,000,003港元收购了一家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28]
亚证地产(0027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20 16:55
应收贷款数据变化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约1547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约7820万港元[2] - 2022年12月31日因发放短期贷款产生的其他应收贷款约7870万港元,于2023年6月30日全部偿还[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数据变化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477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20740万港元[3]
亚证地产(0027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4 16:40
财务状况 - 亚证地产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22,78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5%[7] - 本期间溢利为14,507千港元,每股盈利为1.17港仙[7] - 亚證地產有限公司在2023年中期的股本为681,899千港元,儲備为883,203千港元,总權益为1,565,102千港元[10] - 亚證地產有限公司在2023年中期的非流动负债中,遞延稅項負債为145,545千港元,流动负债中,應付款項及應计费用为22,547千港元,應付所得稅为1,498千港元,总负债为189,007千港元[10] - 亚證地產有限公司在2023年中期的现金及现金等值净增加为100,215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为247,672千港元[12]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总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的1,741,114,000港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1,754,109,000港元[149] - 集团的净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的1,554,105,000港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1,565,102,000港元[150] - 集团的总负债从2022年12月31日的187,009,000港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189,007,000港元,总资产与总负债比例约为10.78%[152] - 集团于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为301,171,000港元,超过流动负债277,126,000港元[155] 业绩表现 - 亚证地产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他收入达到7,40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30] - 亚证地产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本期间所得税支出为3,1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9%[32] - 亚证地产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本期间溢利(虧損)为14,50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2.3%[33] - 亚证地产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董事会决定不派发中期股息[34] - 亚证地产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每股基本盈利为11.69港仙[35] - 亚证地产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本集团未在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内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37] - 亚证地产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本集团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在2023年六月底为1,002,54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6%[39] - 亚证地产有限公司二零二三年中期業績報告显示,位于香港的投资物业中,平均市场单位租金介乎每平方尺每月14.5港元至每平方尺每月115港元[46] 投资情况 - 本集团持有2个应收贷款,年利率为5.75%至15%[80][81] - 本集团的應收票據包括176,415港元,其他應收貸款为0[81] - 本集团持有的應收票據包括98,015,000港元,已计提191,000港元的减值[83] - 预期信贷损失由独立专业评估师普敦国际评估[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票据和其他应收贷款抵押[86] 经营策略 - 集团预计通过专注于零售商业资产,特别是在香港的零售商铺,将受益于来自中国大陆等地的游客增加,支持位于港晶中心的零售空间的业务活动[161] - 集团最近收购了位于荃湾的协和广场购物中心,计划进行全面翻新工程并吸引合适的租户,预计将于2024年全面投入运营[162] - 集团的风险主要包括香港的高利率环境和中国整体经济复苏乏力,但由于新资产定位为中端购物中心,服务于荃湾核心零售区,预计在中长期将持续获得稳健的租金收入[163] - 集团将继续评估零售领域的有吸引力的发展机会,以扩大投资组合[164]
亚证地产(0027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7 20:12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22,78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6%[1]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盈利为1.17港仙,较去年同期改善至盈利状态[1]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6,04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 - 本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投资物业固定租金收入为18,87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6%[13] - 本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银行利息收入为2,77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7.9%[16] - 本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净汇兑损益为41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2.7%[17] - 本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支出为3,1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9%[18] - 本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1.69港仙,较去年同期增长433.3%[19] - 本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交易应收款项为9,0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8.3%[21] - 本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22,54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2%[22]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收入为22,788,000港元,同比增长35.72%[24]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增加、公允价值增加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虧损减少是本集团财务业绩好转的主要原因[25] 资产状况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值为207,41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1%[3]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本为681,899千港元,保持稳定[4] - 本公司首次采用了2023年1月1日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财务状况和披露没有重大影响[12] - 本集团的总资产为1,754,109,000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 - 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值为207,415,000港元,同比增加[31] - 本集团的流动资产为301,171,000港元,超出流动负债[32] 交易及发展 - 本公司于二零二三年七月五日完成了一项总支付金额为1,000,000,003港元的收购交易[22] - 本公司于二零二三年七月三日完成了两份出售非核心物业的交易,总代价为330,000,000港元[23] - 本公司最近收购了位于荃湾的协和广场购物中心,计划进行翻新工程并于2024年全面投入运营[38] - 本集团预计在中长期将持续获得稳健的租金收入,继续评估零售业发展机会以拓展投资组合[39] 公司治理 - 本公司已应用并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已根据规定职责范围运作[41][42][43]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本集團採納之會計原則及慣例,並對內部監控及財務匯報事項進行商討[45] - 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屬公司在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內未購回、出售或贖回任何股份[46]
亚证地产(0027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9 17: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全年收入为3837.9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21.3万港元或0.56%[11][14] - 公司2022年全年亏损为4370.1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15.19351亿港元[11][14] - 公司2022年每股亏损为3.52港仙,2021年为125.98港仙;2022年每股资产净值为1.25港元,2021年为1.29港元[11][14]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2年度股息,2021年中期股息(代替末期股息)为无[12][15] - 2022年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为2269.1万港元,2021年为7437万港元[16] - 2021年10月出售一间附属公司亏损约14.67958亿港元,2022年无此项亏损[16] - 集团总资产从去年的17.91326亿港元降至今年的17.41114亿港元[25][27] - 集团资产净值从去年的16.05421亿港元降至今年的15.54105亿港元[25][27] - 集团总负债从2021年12月31日的1.85905亿港元升至2022年12月31日的1.87009亿港元[26][2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47668亿港元(2021年:1.19853亿港元)[26][28] - 总负债与总资产比例约10.74%(2021年:10.38%)[26][2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为2.88057亿港元(2021年:2.69058亿港元),超出流动负债2.62088亿港元(2021年:2.46861亿港元)[26][29] 物业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位于港晶中心的商用物业平均租用率约87%[20][21] - 2022年年初香港第五波疫情使港晶中心零售业务受影响,公司给予部分租户租金宽免,年底租金收入渐增[20][22] - 截至2022年,公司位于忆京中心的办公室及分层住宅租用率分别为90%和89%[20][23] - 2022年,集团自营投资物业总租金收入目标达成[34][35] - 香港取消疫情限制,公司预计港晶中心零售商舖客流量将迅速恢复[41][43] - 港晶中心(部份)总建筑面积138,663平方呎,车位占比80%,约满年期2053年;另一处港晶中心部分总建筑面积8,881平方呎,车位占比40%,约满年期2053年;还有一处港晶中心车位30个,占比100%,约满年期2053年[50] - 亿京中心(部份)总建筑面积13,851平方呎,车位2个,占比100%,约满年期2047年[50] 公司会议及活动安排 - 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预定于5月23日举行,公司将在5月18日至2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8][19] - 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2年5月19日举行,董事出席记录载于报告“董事会”一节[168][172]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至少提前21日发送,其他股东大会至少提前14日发送,大会开始时向股东解释投票程序,主席解答投票问题,投票结果按上市规则规定方式刊出[169][173] - 持有至少5%总表决权的股东可请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74][176] 公司业务计划 - 2023年公司计划收购优质物业、出售落后物业改善投资组合[36] - 公司计划分拆香港和中国大陆非核心资产的住宅和办公室物业[41][44] 董事会构成及运作 - 董事会目前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4][5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58][60] - 年内举行了4次董事会会议[58][61] - 李成伟等4名执行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股东大会出席率均为100%[63] - 李泽雄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股东大会出席率均为100%[63] - 董事会定期会议每年预先编排日期,召开会议一般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议程及文件至少提前3天送达[66][68] - 2017年8月制定书面程序,让董事可在履职时寻求外聘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71][72] - 所有董事均参与阅读法规更新和出席与董事责任有关的培训/简报会/讲座/会议等持续专业发展活动[74] - 公司于2017年8月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目前董事会7名董事中有1名女性董事,性别多元化比例达14.3%[77][79][81] - 董事会目标是至少保持目前女性代表水平,最终增加女性成员比例[77][81] - 年内董事会对多元化政策实施及成效进行年度检讨,认为政策实施妥善且有效[78][83] - 公司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1年1月1日起获为期两年指定任期,其委任已从2023年1月1日起更新[90][94] - 根据组织章程细则,公司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当时在任董事须轮值退任,每名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1][96] - 董事会于2017年8月就企业管治职能采纳书面职权范围,2022年及截至报告日期已按职权范围履行企业管治责任[98][100] 董事会下设委员会情况 - 董事会已成立提名、薪酬、审核及执行委员会,各委员会均书面列明职权范围[103]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成立,由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全部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目前由三名成员组成[104] - 提名委员会自2012年3月成立,目前由3名成员组成[106] - 2022年提名委员会未召开会议,通过传阅文件处理事务[109][112] - 提名委员会在2022年及报告日期前完成多项工作,包括检讨重选退任董事决议案等[112] - 薪酬委员会自2005年9月成立,目前由3名成员组成[114][115] - 2022年薪酬委员会召开了1次会议[114][117]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遵照企业管治守则,但仅就执行董事薪酬向董事会提建议[116] - 董事会认为薪酬委员会不适宜评估高级管理人员表现,由执行董事执行更有效[118] - 执行董事有权操控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且按此方法可减省支出利于股东[118] - 董事袍金及额外薪酬需经薪酬委员会建议和董事会批准[120]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按薪酬等级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2[120] - 薪酬委员会在2022年除会议外还通过传阅方式处理事务,董事薪酬依合同条款、公司经营结果等确定[121] - 薪酬委员会检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修订后的董事薪酬政策和结构等多项事宜[122] - 审核委员会自1998年9月成立,目前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4]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不时修订以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在部分职责上有偏离[125]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应就委聘外聘核数师提供非核数服务政策作建议而非执行[127][128]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仅能监察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和内控系统情况而非确保[127][128] - 审核委员会虽无法确保内外部核数师工作协调,但可推动协调[127][128] - 审核委员会虽无法确保内部审计功能资源充足,但可检查[127][128]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2022年已举行两次[127][129] - 审核委员会在2022年审阅及批准外聘核数师建议的集团2022年中期审阅及2022年年终审核的核数范围及费用[132] - 执行委员会于2017年7月成立,目前由四名执行董事组成[135][136] - 执行委员会负责制定及执行集团商业活动、内部控制及行政的政策,规划及决定集团商业活动策略[138][140] 公司秘书情况 - 公司秘书陈偲熒女士为特许公司治理公会及香港公司治理公会资深会员,年内接受超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42][145] 公司证券交易及财务报表编制 - 公司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规定标准[143][146][147] - 董事确认编制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的责任,公司采用香港公认会计原则并遵守相关准则及规定[149] 审核委员会工作内容 - 审核委员会审阅外聘核数师就2021年年终审核、2022年中期审阅及2022年年终审核的审核最终报告及审核完成报告及管理层的回应[132] - 审核委员会审阅及建议董事会批准2021年度、2022年上半年及2022年度的财务报告及相关管理层声明函件及公布[132]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内部审计功能编制的内部审计计划及内部审计报告[132] - 审核委员会检讨及建议董事会批准经修订的风险管理、合规及内部控制程序的政策及审核委员会的职权范围[132] 公司风险管理 - 集团建立系统程序识别、评估和管理业务风险,年度评估由业务单位和部门主管完成责任声明书执行,结果报执行委员会主席,再提呈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系统被认为有效充足[157][159] - 内部审计功能主管向董事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汇报,其编制的计划和报告提交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审阅[158][161] 公司政策相关 - 董事会自2013年1月1日起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按情况和规定更新修订[163][164] - 董事会于2017年8月更新股东通讯政策,并认为该政策已妥善实施且有效[174][177][178] - 董事会采纳自2019年1月1日起生效的股息政策,会定期检讨并按需修订[180][183][185] - 2022年公司修订组织章程细则,新细则已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登载[182][186][187] - 公司将持续检讨并改善企业管治常规,欢迎股东提供意见[189][190] 公司员工性别比例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性别比例为62%男性:38%女性[8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性别比例为男性62%、女性38%[87] 外聘核数师酬金 - 年内支付给集团外聘核数师的酬金中,核数服务为1173000千港元,非核数服务为339000千港元,总计1512000千港元[166] 公司年报及业务详情 - 董事会呈交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93][197]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业务详情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3[194][198] - 集团2022年的收入主要来自香港业务,收入及除税前溢利贡献按业务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5[194][199] - 集团业务详细回顾、未来发展及表现分析等内容分别列于主席报告第5页和第7页[195][200] 公司风险管理框架 - 集团采纳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审核委员会会审阅风险政策并向董事会汇报[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