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汤(00020)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生成式AI,优化运营效率
国金证券· 2024-03-27 00:00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全年营收为34.1亿元,同比下滑10.6%[1] - 公司2023年下半年营收为19.7亿元,同比下滑17.6%[2] - 公司2023年生成式AI业务实现营收11.8亿元,同比增长199.9%[3]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下滑,但之后逐渐回升[4]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64.9亿元,亏损扩大6.6%[1] - 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44.1%,同比下滑22.7pct[1]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逐年增加[4] - 公司2023年毛利占销售收入比例在40%以上[4] - 公司2023年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逐年下降[4] - 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逐年下降[4] - 公司2023年营业利润率达到最低点-111.7%[4] - 公司2023年负债股东权益合计逐年增加[4] - 公司2023年净利润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4] - 公司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4] - 公司2026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5.46%[1]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6.39%、-18.97%、-10.57%、29.59%、25.37%和22.60%[1] - 公司2023年EBIT增长率分别为-54.76%、-18.82%、-1.53%、27.20%、35.41%和53.16%[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0.98%、64.73%、-6.54%、25.80%、29.34%和40.50%[1] - 公司2023年资产负债率逐年增加[1] 市场评级 - 市场中相关报告投资建议为“买入”得1分,为“增持”得2分,为“中性”得3分,为“减持”得4分[5] - 公司2023年5月28日被评为买入,市价为3.39元[6] - 公司的投资评级说明中,买入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上涨幅度在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上涨幅度在5%-15%,中性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变动幅度在-5%-5%,减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下跌幅度在5%以上[6] 其他信息 - 公司特别声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7] - 报告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不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8] - 报告提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存在重大风险,价格受汇率波动影响[8] - 国金证券建议投资者独立判断并咨询专业人士,不构成最终操作建议[8]
商汤-W(0002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7:59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3,405,842千元,同比下降10.6%[2] - 公司2023年度毛利为1,500,787千元,同比下降41.0%[2] - 公司2023年度EBITDA为(5,449,554)千元,同比下降2.2%[2] - 公司2023年度总收入为3,405.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0.6%[3] - 公司2023年度EBITDA为5,449.6百万人民币,同比减少2.2%[3] 生成式AI业务 - 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生成式AI大模型收入规模突破10亿人民币[4] - 公司的生成式AI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超过10亿元收入體量,70%客户为新客户[8] - 公司在2023年的业务重组中明确了三大业务板块:生成式AI、传统AI和智能汽车[7] 智能汽车业务 - 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383.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1.1%[3] - 智能汽车板块全年新增129万辆交付,同比增长163%[31] - 智能座舱单车毛利润增长了30%[31]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度公司收入为3,405,842千元,较2022年度的3,808,510千元有所下降,毛利为1,500,787千元[92] - 公司2023年度公司经营亏损为6,646,555千元,净亏损为6,494,670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20元[92] - 公司2023年度公司全面亏损为6,280,361千元,其中可重新分类至损益的项目包括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等[93]
左手模型,右手应用,「全能型选手」商汤日日新再升级!多项垂直能力比肩 GPT-4
极客公园· 2024-02-05 17:02
商汤科技发布新产品 - 商汤科技发布了「日日新 SenseNova 4.0」,宣告大模型体系多维度全面升级[1] - 「日日新 SenseNova 4.0」拥有更全面的知识覆盖、更可靠的推理能⼒,更优越的长⽂本理解力及更稳定的数字推理能⼒[2] - 商汤还率先推出了支持不同模态工具调用的⽇⽇新·商量大语言模型 Function call & Assistants API 版本,为先进的大模型与各类应用服务工具的连接提供便利桥梁[2] - 商汤将先进的大模型能力转化为落地实际场景的产品应用,基于最新发布的⽇⽇新·商量大语言模型 Function call & Assistants API 完成开发并正式发布数据分析工具「办公小浣熊」[2] - 「日日新 SenseNova 4.0」提供了多种灵活的 API 接口和服务,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轻松地调用日日新 SenseNova 大模型的各项 AI 技术能力,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各类 AI 应用[2] 商汤发布多种领域大模型 - 商汤发布了日日新·商量大语言模型-数据分析版本(SenseChat-DataAnalysis V4),在数据分析场景下的数据测试集中以 85.71% 的正确率超过 GPT-4,支持复杂表格、多表格、多文件的理解,实现数据清洗、数据运算、比较分析、趋势分析、预测性分析、可视化等常见数据分析任务[3] - 商汤推出的日日新·商量语言大模型-医疗版本:「大医」(SenseChat-Medical V4),在本次更新中实现了更强的多轮对话与上下文理解能力、以及更丰富的工具调用能力,有效实现专业医学问答及复杂医学任务推理,并支持更多模态医学文件的智能解读和交互问答[4] - 日日新·商量多模态大模型(SenseChat-Vision V4)正式推出,其拥有 300 亿参数,图文理解能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权威评测基准测试集 MME Benchmark 上综合得分排名首位,综合得分达 2199.5(超过 GPT-4V 的 1926.57),已在智能驾驶、智能车舱、电力行业等多个实际场景落地应用,助力千行百业的产业升级[5] 商汤发布多模态大模型相关产品 - 商汤发布了多模态大模型权威综合基准测试 MME Benchmark,可以从定位、名人识别、景点识别、OCR、数学计算等 14 个维度来系统综合评测模型的能力[6] - 商汤自研的日日新·秒画文生图大模型(SenseMirage V4)参数量提升至百亿量级,通过算法优化,语义理解能力与图像质感细节表现显著增强[7] - 商汤发布了秒画 SenseMirage V4 全新升级,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提示词理解和图像绘制能力,可达成电影级海报生成水平[8] 商汤大模型体系持续赋能多产业升级 - 商汤通过 Assistants API,轻松调用内置工具实现多模态交互,创新场景应用加速落地,商汤「日日新」大模型体系持续赋能多产业升级[9] - 商汤推出了办公小浣熊,是一款无需编程或复杂操作即可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自然语言输入,办公小浣熊结合商汤大模型体系的意图识别、逻辑理解、代码生成能力,自动将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分析结果和可视化图表[9] - 商汤的大模型体系目前以低成本、高效率打通了各类 AI 应用,提供包括面向办公场景的商汤⽇⽇新·商量语⾔⼤模型-数据分析版本、面向医疗场景的日日新·商量语言大模型-医疗版本「大医」、面向自动驾驶及工业场景的日日新·商量多模态大模型,以及面向创作创意场景的日日新·秒画文生图大模型等丰富的工具[11]
商汤-W(0002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5 16:4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SenseTime Group Inc.,股票代号为0020[1] - 公司的主要股份過戶登記處位于Grand Cayman, KY1-1103,Cayman Islands[3] - 公司的主要往來銀行包括中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4] 2023年上半年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433,122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1.3%[5] - 毛利为648,673人民币千元,占总收入的45.3%[5] - 期间亏损为3,142,624人民币千元,同比减少2.0%[5] 客户数据 - 智慧商业的客户数量为481,同比减少6.1%[5] - 智慧生活的客户数量为270,同比增加47.5%[5] - 智能汽车的客户数量为34,同比增加70.0%[5] - 智慧城市累计服务的城市数量为163,同比增加0.6%[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商量SenseChat 1.0是基于千亿参数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产品[6] - 商量SenseChat 2.0基于新模型InternLM-123B完成训练,参数量提升至1,230亿[6] - InternLM-123B模型在全球51个知名评测集合上测试成绩排名全球第二[7] - InternLM-123B在主要評測集上的表現優於其他國際領先模型[10] - 商湯集团投入了約2,000張GPU在文生圖模型的研發上[12] - 商湯集团的原始語料數據總體量已達到2萬億token,預計年底將突破10萬億token[13] - 公司在2023年4月发布了包含六类生成式AI产品的生成式AI产品族[18] - InternLM-7b-chat模型在多个国际、国内主流评测集中排名第一[17] - 公司计划在2023年三季度推出秒画4.0,升级基模型的同时引入全新的美学系统支持[15] - 秒画3.0升级至LLaMA2-13B(130亿参数)并实现了提示词補全功能,提高了图片生成效果和精细度[14] - 公司的基础设施SenseCore积极对外服务,支持了众多学术和商业机构[15] - 公司的工作能够使整个行业受益,促进更广泛的合作创新[16] - 「格物SenseThings」3D内容生成平台实现对精密3D物体的生成,可还原物体复杂的几何结构、纹理、材质、光泽等细节信息[18] - 「商量SenseChat聊天助手」具备顺畅的语言理解、生成能力,可秒解复杂问题,提供定制化建议[19] - 「明眸SenseAnnotation」是基于公司自研大模型的数据标注平台,支持多种数据类别的智能标注[19] - 「商量•AI代碼助手」是基于数据的AI代碼助手,支持多种场景会话[1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商湯为中國前三大保險公司之一提供基於AI遙感大模型的農作物承保數據交叉驗證,完善保險公司的風險評估和理賠服務體系[23] - 大模型技术与更多行业深度融合,带来新功能和新服务不断涌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盈利空间[24] 未来展望 - 2023年上半年,生成式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670.4%[20] - AI商业化效率提升,当期运营成本同比下降6.5%[20] - 公司的智能终端业务在今年全球手机行业下行的市场下展现出较好韧性,计算机视觉算法通过SDK软件、AI传感器、AI ISP持续量产至数亿台手机[27] - 2023年上半年,绝影的量产业务实现了573%的同比增长,量产交付数量达到39万台车,规模量产也带动了单车毛利提高29%[28] - 商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中期报告中提到智能驾驶技术研究与应用领跑行业[29] - 绝影作为国内第一批率先激活L2++级别自动驾驶量产的服务商,交付车型不断增加[31] 其他新策略 - 商汤持续致力于实现「2025年碳达峰、2030年运营碳中和、2050年净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标[34] - 商汤推出了「商汤可信AI基础设施-SenseTrust」,对AI训练数据、模型、应用治理环节实施全周期安全可信治理[35]
商汤-W(0002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8 16:3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6.49亿元,同比下降30.6%;期间亏损31.43亿元,同比下降2.0%[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入为14.331亿元,毛利为6.487亿元,毛利率为45.3%[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运营成本同比下降6.5%,亏损净额为31.426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3.934亿元,分别收窄2.0%和6.7%[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的银行存款等公允价值总结余为148.187亿元[22] - 公司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14.153亿元上升1.3%至2023年上半年的14.331亿元[43] - 公司销售成本由2022年上半年的4.813亿元增加63.0%至2023年上半年的7.844亿元[47] - 公司毛利由2022年上半年的9.340亿元下跌30.5%至2023年上半年的6.487亿元,毛利率由66.0%下跌至45.3%[48] - 公司研发开支由2022年上半年的20.353亿元减少12.4%至2023年上半年的17.832亿元[49] - 公司期间亏损由2022年上半年的32.07988亿元收窄至2023年上半年的31.42624亿元[42] - 销售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4.021亿元增加4.0%至2023年上半年的4.18亿元[50] - 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7.686亿元增加3.6%至2023年上半年的7.965亿元[51] - 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5.422亿元下跌26.9%至2023年上半年的3.965亿元[52]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933亿元减少21.3%至2023年上半年的1.522亿元[5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为7.541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7.988亿元,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兑港元贬值3.1%[54]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1.034亿元轻微下跌至2023年上半年的1.005亿元[55] - 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亏损从2022年上半年的510万元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000万元[56] - 所得税抵免从2022年上半年的1.143亿元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1.242亿元[57] - 2023年上半年亏损为31.426亿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为32.08亿元[58] - 贸易、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从2022年末的60.717亿元减少至2023年上半年末的57.649亿元[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的账龄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恶化,上半年整体现金收回金额逐年改善,但长账龄未偿还应收款项现金收回仍面临挑战[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53亿元,定期存款为46.888亿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79.628亿元和62.129亿元[6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048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847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132亿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8.481亿元、 - 57.214亿元、11.773亿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借款分别为32.286亿元及37.928亿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 - 5.9%,代表净现金状况[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重大投资、有关附属公司等的重大收购或出售[79][80][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抵押账面价值为44.016亿元的楼宇及土地使用权以及3.252亿元的受限制担保存款以取得借款[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暂无资本资产重大投资及收购具体未来计划[83]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4.33亿元,较2022年的14.15亿元增长1.26%[84]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6.49亿元,较2022年的9.34亿元下降30.55%[84]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33.47亿元,较2022年的34.20亿元收窄2.12%[84] - 2023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31.43亿元,较2022年的32.08亿元收窄2.04%[84] - 2023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为26.07亿元,较2022年的18.94亿元扩大37.65%[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35.60亿元,较2022年末的37.43亿元下降4.88%[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8.91亿元,较2022年末的8.41亿元增长5.85%[8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净资产为16.38亿元,较2022年末的18.20亿元下降10.08%[8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中,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5.94亿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1.27亿元[85] - 2022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为31,987,084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31,102,836千元人民币[8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04,80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848,149千元人民币[90]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84,72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5,721,378千元人民币[90]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13,19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177,327千元人民币[91]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006,88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392,200千元人民币[91] - 2023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962,813千元人民币,期末为7,153,01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期初为16,529,506千元人民币,期末为10,373,626千元人民币[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收入总额为1433122千元,2022年同期为1415343千元,其中中国内地收入为1203994千元,2022年同期为1140734千元[10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10312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646991千元,其中中国内地为795240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98318千元[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A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12.7%,2022年客户B和客户C收入分别占比19.8%和16.9%[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时间点确认收入为1178109千元,按时间段确认收入为255013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336432千元和78911千元[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开支总计3782108千元,2022年同期为3687407千元,其中雇员福利开支为1909104千元,2022年同期为2093511千元[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亏损净额为754066千元,2022年同期为798784千元[111] - 2023年上半年即期所得税 - 3537千元,递延所得税127753千元,所得税抵免124216千元[1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3122744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1958495179股,每股基本亏损0.10元[1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未宣派或派付股息[123]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7355409千元,较2022年末增加[124] - 2023年上半年折旧费用422212千元,计入研发、行政等开支[12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总额5764921千元,较2022年末减少[126]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61,80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80,673千元;贸易应收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7,726,10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96,278千元[127]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资产为6,456,08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676,533千元;流动资产2023年6月30日为1,033,29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2,124千元[1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债务投资期初为5,798,760千元,期末为5,635,687千元;2022年同期期初为3,665,678千元,期末为5,612,684千元[1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权投资期初为877,773千元,期末为820,395千元;2022年同期期初为645,292千元,期末为1,192,984千元[1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理财产品期初为632,124千元,期末为1,033,290千元;2022年同期期初为272,549千元,期末为466,678千元[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债务投资公允价值亏损437,892千元,股权投资亏损75,331千元,结构性存款利得7,971千元;2022年同期债务投资亏损248,439千元,股权投资亏损98,479千元,结构性存款利得7,599千元[13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341,17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72,581千元[134] - 2023年6月30日期末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最多6个月为519,996千元,6个月至1年为189,359千元,1至2年为13,152千元,超过2年为43,198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718,327千元、76,660千元、19,477千元、34,397千元[134] - 2023年6月30日借款总计3,792,84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28,614千元[13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6个月或以下为121,854千元,6至12个月为45,810千元,1至2年为78,255千元,2至5年为1,154,492千元,5年以上为2,389,107千元,总计3,789,518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99,954千元、118,594千元、6,300千元、610,565千元、2,290,288千元,总计3,225,701千元[140] 各业务线客户数量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智慧商业客户数量481个,同比下降6.1%;智慧生活客户数量270个,同比增长47.5%;智能汽车客户数量34个,同比增长70.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智慧城市累计服务城市数量163个,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0.6%[3] 算力及模型研发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上线GPU数量从2023年3月底的27000块提升至约30000块,算力规模从5 ExaFLOPS提升至6 ExaFLOPS[5] - 2023年以来,超1000个参数数十亿至上千亿的大模型在大装置上完成训练,支持数十款生成式AI应用[5] - 2023年公司投入约10000张GPU用于大语言模型研发,4月发布“商量SenseChat 1.0”,6月发布InternLM,参数1040亿,7月发布“商量SenseChat 2.0”[6] - 2023年8月,新模型InternLM - 123B完成训练,参数提升至1230亿,在全球51个知名评测集测试成绩排名全球第二[7] - InternLM - 123B在多个评测集表现优异,如MMLU评分为72.9,C - Eval评分为67.5等[8] - 公司投入约2000张GPU研发文生图模型,2023年1月秒画1.0搭载8亿参数扩散模型开启内测,4月秒画2.0基于14亿参数文生图模型发布,7月秒画3.
商汤-W(0002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7:2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商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 - 股份代号为0020[4] - 公司网站为www.sensetime.com[4] - 主要股份過戶登記處位于Grand Cayman, KY1-1103, Cayman Islands[4] - 主要往來銀行包括中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4]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徐立博士、湯曉鷗教授、王曉剛博士、徐冰先生、范瑗瑗女士、薛瀾教授、林怡仲先生、厲偉先生[3] - 公司的獨立核數師是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 - 公司的主席为徐立博士[3]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幣3,808.5千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幣4,700.3千万元有所下降[5] - 2022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幣2,542.3千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幣3,277.6千万元有所下降[5] - 2022年公司年度虧損为人民幣6,093.0千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幣17,177.1千万元有所下降[5] - 2022年公司總資產为人民幣37,426.9千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幣36,944.3千万元有所增加[5] - 2022年公司總負債为人民幣8,413.1千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幣4,957.2千万元有所增加[5] - 2022年公司總(虧絀)╱權益为人民幣29,013.9千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幣31,987.1千万元有所下降[5] 技术研发成果 - 公司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研发了全球最大的通用视觉模型,实现了高性能的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和多物体识别算法[6] - 公司在AI内容生成领域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多个文生图大模型的训练,具备出众的能力,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方面具备独特优势[7] - 公司实现了5.0 exaFLOPS的算力输出,支持最多20个千亿参数量超大模型的并行计算系统[8] - 公司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了千亿参数量预训练的快速训练需求,持续优化分布式计算平台,提高了文本生成、人机对话等任务的性能[8] 业务板块收入 - 2022年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3,808.5百万元,同比下降19.0%[11] - 智慧生活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955.1百万元,同比增长129.9%[11] - 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292.7百万元,同比增长58.9%[11] - 智慧商业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464.3百万元,同比下降25.2%[11] - 智慧城市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096.4百万元,同比下降48.8%[11] 公司战略 - 商湯集团将聚焦以智能汽车、智慧商业、智慧城市四大板块进行升级[37] - 商湯将致力于降低AI技术的成本,促进人工智能的应用[37] - 商湯将通过开源项目、共享资源和合作研究等方式,与全球AI研究者和开发者共同推进AI技术的发展[37]
商汤-W(0002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16:3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22年取得了通用人工智能(AGI)领域的显著进展[4] - 公司在大装置和高性能计算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了5.0 exaFLOPS的算力输出[6] - 公司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研发了全球最大的通用视觉模型[7] - 公司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发了千亿参数量预训练大模型[9] - 公司在强化学习与决策智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研发了一系列高效的决策智能模型[11] - 公司在AI芯片与硬件加速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发了高性能、低功耗的AI推理芯片[12] - 公司在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业务收入下降[14] - 公司在智慧医疗业务实现多倍增长,收入大幅增长[29] - 公司推出基于AIGC的數字人生成產品,在招標技術評比測試中排名第一[27] - 公司的家用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取得突破,元萝卜下棋机器人成为消费者家庭首选[30] - 公司的智能汽车板块收入达2.9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9%[31] - 公司的车路云一体化产品矩阵推出AI云平台,为智能交通生态打造安全高效基础[33] - 公司的绝影平台能自动标注和训练大量智能汽车终端产生的数据,解决长尾问题[34] - 公司的绝影提供数据脱敏解决方案,协助车企客户高效低成本完成数据脱敏处理[35] - 公司的SenseCore面向行业客户开放能力,已有超过10个大型模型训练项目启动[37] - 公司的SenseCore对外服务收入迅速突破,占比智慧商业整体收入超过20%[37] - 公司的城市方舟SenseFoundry产品已经在162个城市部署,新增城市数为22个,包括16个超千万人口的大型城市和4个海外城市[40] - 公司成功研发了城市感知领域的超大视觉模型,搭载约3.5万个AI模型,能够应对更多长尾、碎片化的分析需求[41] 财务状况 - 公司2022年度收入为3,808,510千元,同比下降19.0%[2] - 公司2022年虧損淨額為人民幣6,093.0百萬元,經調整虧損淨額為人民幣4,736.2百萬元[16] - 公司2022年的贸易应收款项周转日数为494天,较2021年的319天有所增加[80] - 公司2022年虧損為人民幣6,093.0百萬元,主要原因是研發投入、金融資產及合約資產減值虧損淨額等[73] - 公司2022年所得稅抵免为人民幣239.8百萬元,较2021年的所得税开支人民幣35.5百萬元有所增加[72] - 公司2022年的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用亏损率为11.21%至100.00%[147] - 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为-6,092,990千元,较2021年度的-17,177,050千元有所改善[104] - 公司2022年度资产总额为37,426,993千元,较2021年度的36,944,319千元有所增加[105] - 公司2022年度负债总额为8,413,133千元,较2021年度的4,957,235千元有所增加[106] - 公司2022年度股本为5千元,其他储备为71,248,900千元,累计亏损为-46,194,009千元[107] - 公司2021年1月1日的股本为70,077,626人民币千元,其他储备为1,964,093人民币千元,累计亏损为40,149,213人民币千元[108]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084,483人民币千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298,217人民币千元[109]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329,143人民币千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减少为9,053,557人民币千元[110]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資本負債比率為-11.7%,代表淨現金狀況[97] - 公司抵押賬面值為人民幣4,440.8百萬元的若干樓宇及土地使用權以及人民幣271.4百萬元的受限制擔保存款以取得借款[101] - 公司應收票據款項中,银行应收票据最多6个月为31,673人民币[14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最多6个月的账面值为1,995,560人民币[14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6个月至1年的账面值为746,068人民币[14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1至2年的账面值为3,244,937人民币[14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预期信用亏损率为11.21%至100.00%,总账面值为7216583人民币千元,减值备抵为2474027人民币千元[147] - 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人民币1,357,648,000元,未动用税项虧損的到期日延续至2032年[140] - 每股基本虧損按歸屬於本公司權益持有人的虧損除以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为0.19元[140]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未宣派或支付股息[14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物业、厂房及设
商汤-W(0002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9 18:1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4.15343亿元,占总收入100%,同比下降14.3%[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9.34043亿元,占总收入66%,同比下降22.5%[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间亏损32.07988亿元,占比226.7%,同比下降13.6%[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亏损23.22546亿元,占比164.1%,同比增长317.6%[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25.6418亿元,占比181.2%,同比增长264.9%[5] - 2022年上半年集团总收入为14.2亿人民币,毛利为9.3亿人民币,毛利率为66.0%[7] - 2022年上半年集团扣除股份薪酬开支后研发投入为18.8亿人民币,占收入比为133.1%[7] - 2022年上半年集团亏损净额为32.1亿人民币,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5.6亿人民币[7] - 2022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20.4亿元,2018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16]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14.15343亿元,2021年同期为16.51809亿元[60]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34.19684亿元,2021年同期为21.5074亿元[60] - 2022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32.07988亿元,2021年同期为37.12873亿元[60]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0元,2021年同期为0.39元[60] - 2022年上半年期间全面亏损总额为18.93618亿元,2021年同期为34.74356亿元[62]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2.68443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88.60102亿元[63]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13.9821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280.84217亿元[63] - 2022年6月30日总负债为55.63819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49.57235亿元[64] - 2022年6月30日总权益为311.0283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19.87084亿元[63] - 2022年6月30日总权益及负债为366.66655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69.44319亿元[64]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481亿元,2021年同期为8.309亿元[46]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7.214亿元,2021年同期为51.115亿元[46]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773亿元,2021年同期为35.363亿元[46]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3.922亿元,2021年同期为24.061亿元[46] - 2022年6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736亿元,2021年末为165.295亿元[46]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48149000元,较2021年的830887000元有所增加[68]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721378000元,较2021年的5111535000元有所增加[68]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77327000元,较2021年的3536317000元有所减少[69]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392200000元,2021年为2406105000元[69] - 2022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529506000元,期末为10373626000元[69] - 2022年上半年按时间点确认收入1336432千元,按时间段确认收入78911千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1575292千元和76517千元[96] - 2022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2093511千元,2021年同期为2690750千元;其中2022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约299355000元,2021年同期为1421007000元[99]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中财政补贴115444千元、退税58116千元、已收股息19787千元,总计193347千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106350千元、11043千元、6172千元,总计123565千元[100] - 2022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339319千元、捐款8427千元,外汇亏损447467千元,出售物业等亏损257千元,其他亏损3314千元,总计亏损798784千元;2021年同期利得分别为147860千元、2888千元,外汇利得63073千元,出售物业等亏损3550千元,其他利得1951千元,总计利得206446千元[102]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收入122489千元,财务成本支出19128千元,财务收入净额103361千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96606千元、21785千元、74821千元。2022年借款成本资本化率为3.94%,2021年无[103] - 2022年上半年即期所得税8674千元、递延所得税 - 122978千元,所得税抵免 - 114304千元;2021年同期即期所得税5962千元、递延所得税 - 85998千元,所得税抵免 - 80036千元[11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3157653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1898368165股,每股基本亏损0.10元;2021年同期应占亏损3702589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9404428177股,每股基本亏损0.39元[1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摊薄亏损与每股基本亏损相同,2021年同期也相同[1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宣派或派付股息,与2021年同期相同[115] 各业务线客户数量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智慧商业客户数量为512个,同比下降19.4%[6] - 2022年上半年智慧生活客户数量为183个,同比增长18.1%[6] - 2022年上半年智能汽车客户数量为20个,同比增长53.8%[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智慧城市累计服务城市数量为155个,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10.7%[6] 各业务线收入占比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收入贡献占比为40%、31%、21%和9%,2021年全年为42%、46%、9%和4%[8] - 2022年上半年内地和境外市场收入贡献占比为81%和19%,境外收入占比相比2021年全年提高约760个基点[8] 智慧商业板块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智慧商业板块收入5.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2%,服务客户数512,同比下降19%,单客户收入提高9%[9] - 2022年上半年智慧商业板块能源相关业务合同总额超10亿人民币[9] - 智慧商业收入12.2%至568.3百万元,因疫情及封控措施延迟客户人工智能支出和产品现场部署[25] 智慧城市板块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智慧城市板块收入4.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5%,新增城市数15个[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城市方舟连接、赋能的IoT设备增加超150万个,半年内增长约26%,搭载AI模型数约2.9万个,半年内增长约28%[11] - 智慧城市收入44.8%至434.1百万元,受疫情影响项目建设进度推迟,但上半年新增15个已部署城市方舟的城市[26] 智慧生活板块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智慧生活板块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98%,占集团总收入21%,服务客户数183个,同比上升18%,单客户收入提高67%[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超17亿台手机预装公司各类AI算法,2022年上半年交付5款AI传感器,首款AI ISP芯片预计2023年量产[12] - 智慧生活收入97.6%至292.1百万元,因客户群扩大、医疗及教育行业客户收入增加和平台推向国际市场[26] 智能汽车板块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智能汽车板块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71%,占集团总收入9%,服务客户数20个,同比上升54%,单客户收入提高11%[14] - 2022年上半年智能车舱产品在众多合作车企车型中量产交付,取得中国乘用车前装座舱AI软件市场行业第一的市场占有率[14] - 2022年上半年绝影新增300多万台量产车的定点函,先后获颁多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14] - 智能汽车收入71.1%至120.8百万元,因客户群扩大和与新客户建立研发合作关系[26] 公司研发相关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人工智能超算算力规模超2.5 exaFLOPS,较2021年底的1.17 exaFLOPS扩大了1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研发人才达4093人,占员工总数的69%[16] - 研发团队人均每年生产模型数较2021年提高15%至6.8个,累计商用模型数提高40%至4.9万个[16] - 报告期内新增2136项专利,专利资产总数达12502个[16] - 超大基模型在ImageNet大规模识别任务中精度超90%[16] - 自动数据生产线数据自动标注速度较业界传统人工标注提升600倍、成本降低至1/500[16] - 截至2022年8月,上海临港AIDC对外服务算力突破1 exaFLOPS,峰值算力预计突破5 exaFLOPS,比原本设计峰值算力扩大33%[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开源项目在Github上获超6万颗星标,开源模型数超2000个[19] - 2022年上半年在全球顶级计算机视觉学术会议发表71篇论文,累计在三大顶会发表论文633篇[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5种国产芯片在SenseCore上训练适配,上海临港AIDC使用的国产化算力达260 petaFLOPS,占已上线算力规模的15%[19] 公司业务新进展 - 2022年上半年SenseMARS元宇宙引擎业务商业化突破,服务多个场景,驱动200多个APP实现元宇宙交互应用,覆盖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生产50多个交互式数字人[13] - 2022年公司基于SenseMARS与多方合作发行近1.5万个限量版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14] - 2022年8月公司AI下棋机器人“元萝卜”正式发布,发售不久后市场需求破万台[14] - 公司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部署18个AI模块,获国内外医疗器械认证16项,落地75家医院与医疗机构[14] - 2022年8月公司联合牵头制定的《汽车传输视频及图像脱敏技术要求与方法》正式发布[15] 公司财务费用及收支关键指标变化 - 销售成本7.7%至481.3百万元,主要因硬件成本及项目分包服务费用增加,部分被其他开支减少抵销[27] - 毛利22.5%至934.0百万元,因收入减少及销售成本增加;毛利率从73.0%降至66.0%,因硬件成本占比增加[29]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亏损3419684千元,2021年同期为2150740千元[23] - 2022年上半年期间亏损3207988千元,2021年同期为3712873千元[23] - 研发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17.717亿元增加14.9%至2022年上半年的20.353亿元[30] - 销售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2.924亿元增加37.5%至2022年上半年的4.021亿元[31] - 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14.43亿元减少46.7%至2022年上半年的7.686亿元[33]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1年上半年的7480万元增加至2022年上半年的1.034亿元[33] - 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1年上半年的1.787亿元增加203.4%至2022年上半年的5.422亿元[33] - 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亏损从2021年上半年的17.136亿元减少至2022年上半年的510万元[33] - 其他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1.236亿元增加56.4%至2022年上半年的1.933亿元[33]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1.143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8000万元[33] - 2022年上半年亏损为32.08亿元,2021年上半年亏损为37.129亿元[33] - 2022年上半年EBITDA为 - 29.664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 - 35.663亿元
商汤-W(00020)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8 17: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4700263千元,较2020年的3446165千元上升[5] - 公司2021年毛利为3277638千元,较2020年的2432084千元上升[5] - 公司2021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7141544千元,较2020年的12319017千元上升[5] - 公司2021年来自持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度亏损为17177050千元,较2020年的12158347千元上升[5] - 公司2021年末总资产为36944319千元,较2020年的38478637千元下降[6] - 公司2021年末总负债为4957235千元,较2020年的59411177千元下降[6] - 公司2021年末总权益为31987084千元,较2020年的 - 20932540千元上升[6] - 公司经调整EBITDA亏损由2020年的531.8百万元上升至2021年的879.0百万元[7] - 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由2020年的878.4百万元上升至2021年的1418.4百万元[7] - 公司某数据占比从2020年的14.6%降至2021年的13.5%[8] - 2021年公司总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36.4%,毛利率为69.7%[9] - 2021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4.2亿元[9] - 过去四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80亿元,2021年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研发投入为30.6亿元,占收入比为65.1%[9] - 2021年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从2020年的29.6%降至25.1%,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从2020年的29.6%降至25.1%[9] - 公司收入由2020年的3446.2百万元增加36.4%至2021年的4700.3百万元,主要因智慧城市及智慧商业增长[27] - 销售成本由2020年的1014.1百万元增加40.3%至2021年的1422.6百万元,主要因硬件成本及项目分包服务费增加[30] - 毛利由2020年的2432.1百万元增加34.8%至2021年的3277.6百万元,毛利率于2021年保持相对稳定[32] - 研发开支从2020年的2453.9百万元增加47.3%至2021年的3614.1百万元,主要因雇员福利开支增加[33] - 销售开支由2020年的536.5百万元增加27.0%至2021年的681.6百万元,主要因雇员福利开支增加[34] - 行政开支由2020年的1589.5百万元增加44.6%至2021年的2298.4百万元,主要因雇员福利开支增加[35]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由2020年的522.0百万元减少0.8%至2021年的517.6百万元,主要因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减少[36] - 其他收入由2020年的352.8百万元增加42.9%至2021年的504.3百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37] - 2021年所得税开支为3550万元,2020年所得税抵免为1.607亿元[38] - 2021年亏损为171.771亿元,2020年亏损为121.583亿元[39]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0年的6240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1.54亿元[40] - 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亏损从2020年的105.63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35.255亿元[40] - 贸易、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从2020年末的45.835亿元增加至2021年末的57.759亿元[43]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0年末的31.386亿元增加62.0%至2021年末的50.837亿元[4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占总贸易应收款项的百分比从2020年末的16.3%下降至2021年末的16.2%[44]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日数从2020年的293天上升至2021年的319天[47] - 来自智慧城市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从2020年的39.7%上升至2021年的45.6%[47] - 其他应收款项从2020年末的10.738亿元大幅减少至2021年末的3.292亿元[48]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5.295亿元,定期存款为49.908亿元;2020年12月31日,对应金额分别为114.279亿元和58.902亿元[49] - 2021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4.854亿元,2020年为12.288亿元;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481亿元,2020年为70.705亿元;2021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3.785亿元,2020年为131.857亿元[50]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53.45亿元,2020年为48.864亿元[5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及2020年12月31日,公司总借款分别为3.399亿元及10.166亿元[51]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 - 85.4%,代表净现金状况[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将账面价值为9.207亿元的若干楼宇及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取得借款[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配储备为人民币701.559亿元[95] - 报告期内,向集团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约占采购总额的60.3%,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约占27.2%[96][97] - 报告期内,集团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41.1%,最大客户产生的收入约占11.7%[97] - 报告期内,集团慈善捐款约人民币890万元[97] - 公司决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95]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97] - 报告期内,公司在所有重大方面均遵守适用法律法规,未发生重大违规事件[9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智慧商业板块实现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31.8%,服务的客户数量922个,同比增长8.7%,单客户收入提高21.3%[10] - 2021年智慧城市板块实现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56.5%[11] - 2021年智慧生活板块实现收入4.2亿元[12] - 2021年公司智能汽车板块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6.3%[15] - 智慧商业收入由2020年的1485.0百万元增加31.8%至2021年的1957.9百万元,客户数量从2020年的848名增至2021年的922名[28] - 智慧城市收入由2020年的1368.9百万元增加56.5%至2021年的2142.8百万元,服务城市数量由2020年末的94个增至2021年末的140个[29] 技术研发相关数据 - 截至2021年底公司全球专利资产累计11,494件,较2020年底增长96%,其中发明专利占比78%[9]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4,274人的研发人才队伍,占员工总数的70%[9] - 截至2021年底公司23个投入使用的超算集群总算力为每秒1.17百亿亿次浮点计算[10] - 截至2021年底公司通过SenseCore生产出的商用模型数量达34,000多个,相较于2020年底增长了152%[10] - 搭载公司SDK的手机累计出货15亿台[12] - 截至2021年底,城市方舟累计有140个城市部署,较2020年底增长48.9%[12] - 截至2021年底,城市方舟搭载的AI模型数增加至22425个,较2020年底增长156%[12] - 2021年交付了四款AI传感器实现0到1的突破[12] - 已有200多个移动应用及手机游戏内嵌公司SenseMARS引擎[13] - 超过60个大型商场、博物馆及机场基于SenseMARS开发了虚实融合的交互应用[13] - 2021年内签约合作车企客户数超30家,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累计前装定点数量达2300万台,覆盖未来五年内量产的60多款车型[15] - 截至2021年底,面向开发者的OpenMMLab累计下载量突破百万,在GitHub上获得超47000颗星标[15] - 2021年发布的「书生」相比CLIP,在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及深度估计四大任务26个数据集上的平均错误率分别降低了40.2%、47.3%、34.8%和9.4%,只需1/10训练数据就能超CLIP完整训练数据的准确度[16] - 2015年至2021年底,公司在CVPR、ICCV、ECCV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超560篇论文[16] - 2021年,公司自研人工智能推理芯片STPU S100 - 0AC在企业方舟和城市方舟产品中落地应用,处理视频流数量比传统通用GPU在相同成本下增加3倍,截至2021年底累计出货超16000片[16] - 2021年,SenseCore实现基于国产芯片的AI模型训练,典型模型并行训练速度超越NVIDIA V100[17] 公司战略与合作相关 - 公司计划2025年实现碳达峰,2030年力争实现运营碳中和,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17] - 公司自2020年起在上海临港建设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提供全链条服务,推动节能减排[18] - 2021年10月,公司与浙江丽水松阳县政府开启AI在乡村文旅方面的探索[18] - 公司推出“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打造商汤SenseThunder - E热成像测温一体机,相关方案及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全球[19] - 公司在科技部支持下,通过AI和AR技术的融合应用助力“科技冬奥”[19] 公司组织架构与会议相关 - 2022年一季度公司完成组织架构升级,成立智能汽车事业群和数字空间事业群[22] - 2022年1月公司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上海临港正式落成启用,并获“上海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称号[22] - 董事会已遵守上市规则,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一,且至少一名具备专业资格或相关财务知识[55] - 公司每年至少举行四次董事会会议,约每季一次,全体董事获发不少于十四天通知[57] - 报告期内公司举行了2次董事会会议,因董事会委员会于2021年12月30日成立,未举行会议[57] - 自上市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举行1次董事会会议、1次审计委员会会议、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及1次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57] - 会议议程及随附董事会文件在会议日期前至少三天寄发,确保董事有时间准备[57] - 各董事任期为三年,须根据规定轮值退任并符合资格重选连任[59] - 公司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流告退(人数非三名或三的倍数时,以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数为准)[59] - 报告期内公司安排香港上市法律顾问对全体董事进行培训,涵盖董事职责、企业管治及上市规则规定[59] - 董事会主席徐立博士在无其他董事出席时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了一次会议[59] - 报告期内董事接受的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类别为A和B[61] - 董事会成立四个委员会,分别为审计、薪酬、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62] - 审计委员会由林怡仲、范瑗瑗及厉伟三位成员组成[63] - 自上市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审计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64] - 企业管治委员会由薛澜、林怡仲及厉伟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5] - 自上市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企业管治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65] - 企业管治委员会建议董事会继续实施相关措施管理潜在利益冲突,并保留合规顾问服务[66] - 提名委员会由厉伟先生、徐立博士及薛澜教授组成,自上市日期起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召开1次会议[67] - 薪酬委员会由厉伟先生、徐立博士及林怡仲先生组成,自上市日期起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召开1次会议[72] - 薪酬委员会检讨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及薪酬待遇[72] - 董事会定期检讨及厘定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听取薪酬委员会建议[73] - 报告期内高级管理层人员年度薪酬按范围划分[74] - 年度薪酬0港元至15百万港元的人数为2人,16百万港元至30百万港元的人数为1人,350百万港元至400百万港元的人数为1人,450百万港元至500百万港元的人数为1人,600百万港元至650百万港元的人数为1人[75] 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 - 公司建立并维持健全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定期检讨风险管理政策及内部控制措施[76] - 公司对运营风险管理采取全面方法,将运营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潜在损失[77] - 公司建立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及管理[78] - 公司采取标准保护措施,防止数据及个人信息未经授权访问等情况[79] - 公司实施统一及集中化的知识产权管理,集团内可共享知识产权[80] - 公司投资或收购互补业务,以优先股或附有优先权的普通股形式长期持有投资[81] - 公司制定反腐风险管理政策,设有举报机制,对腐败零容忍[82] - 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持续审查风险管理政策实施情况[83] - 董事会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公司实施内幕消息处理政策[84]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