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证地产(0027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年收入为4728.6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40.2万港元或1%[8][11] - 2024年亏损为7475.2万港元,2023年溢利为2.64999亿港元[8][11] - 2024年每股亏损为6.03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为21.36港仙[8][11] - 2024年12月31日每股资产净值为1.40港元,2023年为1.47港元[8][11]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4年度股息,2023年也无股息[9][12]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为6786.2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2.59453亿港元[13] - 2024年融资成本增加1588.4万港元[13] - 2024年集团总资产降至24.31092亿港元,资产净值降至17.42069亿港元[20] - 集团总资产从2023年的26.04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24.31亿港元,净资产从18.23亿港元降至17.42亿港元[23] - 集团总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7.81亿港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6.89亿港元,总负债与总资产比例从30%降至28%[21][2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6835.5万港元,较2023年的1.30亿港元减少[21][2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借款为4.15亿港元(2023年:6亿港元),银行借款为1亿港元(2023年:无),权益总额为17.42亿港元(2023年:18.23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26%(2023年:26%)[21][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港晶中心商用物业平均租用率约90%[16][18] - 2024年,集团自有无投资物业总租金收入目标达成,租金应收款达安全水平[40][41][42] 业务发展规划 - 购物商场联薈预计2025年开业[17][19] - 2025年公司目标为审视管理制度及成本结构、提升项目质量、完成联薈翻新并开始租赁[43] - 预计2025年香港零售物业租赁市场仍具挑战,租金和租用率面临压力,但公司有望实现年度增长[44][46]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联薈(前称协和广场)竣工开业,将进行预租吸引主要租户[44][47] - 预计2025年利率下降,步伐较先前预期更温和,或支持物业资本价值并改善投资情绪[44][48] 物业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港晶中心(部分)总建筑面积138,663平方呎,车位占比80%,约满年期2053年;另一部分总建筑面积8,881平方呎,车位占比40%,约满年期2053年;车位30个,占比100%,约满年期2053年;协和广场总建筑面积163,538平方呎,车位91个,占比100%,约满年期2049年[52] 董事会及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7][60] - 2024年1月26日蔡健民离世,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3人,4月16日郑子坚获委任后符合规定[62] - 2024年除1月26日至4月15日,其余时间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63] - 董事会已接获每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年度确认书,认为均具备上市规则规定的独立性[63]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强调透明度、问责性及独立性原则[53][56] - 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现行企业管治常规一次,必要时作出更改[54][55] - 2024年1月26日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健民去世,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降至2人,低于上市规则规定的最少3人;4月16日郑子坚获委任后,公司符合上市规则要求[65] - 除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外,公司在2024年其余时间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不少于三分之一[66] - 2024年举行了5次董事会会议[67] - 执行董事李成伟、李树贤、劳景祐、杜灿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泽雄、杨丽琛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2/2),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69] - 郑子坚4月16日获委任,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69] - 蔡健民1月26日离世,各会议出席率均为0%(0/0)[69] - 董事会定期会议每年预先编排日期,召开会议一般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议程及文件一般提前至少3天发送[74] - 若主要股东或董事在董事会考虑事项中有重大利益冲突,相关事项在正式董事会会议处理[75] - 董事有权查阅文件资料、向公司秘书咨询,可接触高级管理人员,公司会持续更新上市规则等监管要求信息[76] - 董事会七名董事中有一名女性,女性代表比例为14.3%,目标是至少保持当前水平并逐步增加[80][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员工男女性别比例达60%:40%,已实现性别多元化可计量目标[81][87] - 董事会主席李成伟负责领导董事会,行政总裁李树贤负责集团日常业务管理,职责清晰区分并书面载明[88][90] - 提名委员会规定公司董事候选人的遴选和推荐程序及准则[89][91] - 新获委任董事将收到公司秘书提供的入职资料,并持续更新监管规定[92]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无指定服务年期,符合资格可膺选连任[93][94] - 考虑委任或重新委任董事时,会考虑多元化标准及其他因素[93][95]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在任董事须轮值退任,新增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93][96] - 每名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3][96] - 董事会对成员多元化政策进行年度检讨,认为政策已适当实施且有效[81][8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按职权范围履行企业管治责任[97] - 董事会成立提名、薪酬、审核及执行委员会,各有书面职权范围[97][98] - 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提名委员会由两名成员组成;4月16日后由三名成员组成[100][102] - 提名委员会制定提名政策,确保董事会技能、经验和观点多元化[103] - 公司有正式透明的董事甄选、委任及重新委任程序和继任计划[101][104] - 考虑候选人资格的标准包括投入时间和促进董事会多元化[105] - 2024年提名委员会未开会,通过传阅文件处理事务[10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检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重选退任董事决议案[10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及多元化[10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并推荐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6] - 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薪酬委员会由2名成员组成,4月16日后由3名成员组成[107][109] - 2024年已举行一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08][111] - 薪酬委员会仅就执行董事(不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向董事会提建议[110] - 2024年薪酬委员会透过传阅文件方式处理事宜[113][114] - 董事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4,高级管理人员应付薪酬分布载于附注15[113][114] - 薪酬委员会检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多项薪酬相关事宜,包括董事薪酬政策等[115] - 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审核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月16日后由3名组成[116][117]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24年3月更新[116][117]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遵守守则条文D.3.3但有职责方面偏离[117] - 审核委员会主席由具专业资格或相关专业知识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116][117]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不时修订以符合企业管治守则规定,但在部分职责上与守则条文有偏差[118]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2024年已召开两次[120][122] - 审核委员会在2024年通过传阅文件方式处理事宜,并履行多项工作,包括审核审计范围及费用、报告等[124] - 执行委员会目前由四名执行董事组成,职权范围于2024年3月更新[126][128] - 执行委员会按需开会或通过传阅文件处理集团营运事宜,负责日常管理[130][132] - 2024年4月26日,陈偲熒女士辞任公司秘书,薛宝鈴女士获委任[131][133] - 薛宝鈴女士为相关公会会士,年内接受超过15小时专业培训[131][133]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应就委聘外聘核数师提供非核数服务之政策作出建议而非执行[119][121]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仅能监察管理层建立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情况[119][121] - 审核委员会可推动内外部核数师工作协调,检查内部审计功能资源情况[119][121] 财务报表及审计相关 - 公司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采用香港公认会计原则,遵守相关准则及条例规定[136][140] - 2024年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检讨集团会计、内审、财务汇报及ESG相关资源、人员资历经验、培训课程及预算是否充足[142][144] - 公司外聘核数师德勤的汇报责任载于第57页至第62页的独立核数师报告[137][141] - 年内支付给德勤的核数服务酬金为1173千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404千港元,总计1577千港元[156] 证券交易及信息披露政策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和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规定标准[135][138][139] - 董事会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确保集团公平及时向公众发布内幕消息,政策按需更新修订[150][153] - 董事会采纳举报者政策及系统,让雇员及相关人员可匿名向审核委员会反映集团不当事宜[151][154] 风险管理 - 集团建立系统及程序识别、评估和管理业务风险,年度评估由业务单位和部门主管执行,结果报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系统有效且充分[143][146] - 内部审计功能主管向董事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汇报,其编制的计划和报告提交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审阅[149][152]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有独立风险管理及内控系统,并向公司保证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规定[143][147] - 集团采纳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会定期检讨及更新[185][186]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风险相关政策,监督管理层建立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向董事会汇报[185][186] - 财务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详细论述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6(b)[188][189] - 营运风险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监控等措施减少及控制,由集团内部审计功能独立监控及检讨并汇报[190][192] - 集团业务及盈利能力增长受物业市场不确定性影响,相关因素可能致业务、财务状况及业绩重大调整[191][193] 股东大会相关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4年5月22日举行[161][163] - 股东周年大会通知需在大会举行前至少21日发送,其他股东大会通知需在大会举行前至少14日发送[161][164] - 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大会上表决而总表决权最少5%的股东,可请求董事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2][165] 组织章程及股息政策 - 组织章程细则已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年内无变动[169][172] - 董事会已采纳股息政策,旨在为股东提供合理及可持续回报,同时维持财务状况稳定[170][173] - 董事会可按年宣派或建议股息及/或宣派中期股息或特别股息,需考虑公司及集团多方面情况[170][174] - 董事会将定期检讨股息政策并在必要时修订及/或修改[171][175] 公司信息传达及业务概述 - 公司通过多种正式途径向股东传达集团资料,相关文件及消息也在公司网站登载[157][158]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主要业务及详情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0[180][182] - 集团年内收入主要来自香港业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及除税前溢利贡献按主要业务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5[180][183] - 集团业务详细回顾、未来发展及以财务关键表现指标对集团表现的分析均列于主席报告第5页和第9页[181][184] 可持续发展及合规 - 集团致力于环境及社区可持续性,环保政策包括减少纸张和电力消耗等[194][197][198] - 集团重视遵守法律法规,受香港法律、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及证券及期货条例规管[196]
中信股份(0026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5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752,870百万元,税前利润132,657百万元,净利润107,755百万元,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8,202百万元[13]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2.00元,稀释每股收益1.97元,每股股息0.55元,派息率27.5%[13] - 2024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1.2%,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0%[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2,075,425百万元,总负债10,652,411百万元,普通股股东权益757,487百万元[1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7528.70亿元,同比增长10.6%,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达582.02亿元,同比增长1.1%[28] - 2024年公司市值年内上涨27.5%,优于恒生指数(17.7%)和恒生综合企业行业指数(5.52%),近四年市值累计提升超千亿港元[28]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6元,2024年全年股息为每股0.55元,全年派息率达27.5%,较上年多派1.5个百分点[28] - 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稳健增长,收入7528.70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82.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和1.1%,年末总资产超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39] - 2024年公司收入合计7528.70亿元,同比增加720.38亿元,增长10.6%,其中销售收入同比增加616.36亿元,增长14.8%,其他收入同比增长24.5%[48] - 2024年净利息收入1483.73亿元,同比减少1.46亿元,降幅0.1%;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90.93亿元,同比减少24.97亿元,降幅4.1%;销售收入4792.16亿元,同比增加616.36亿元,增幅14.8%[49] - 2024年其他经营费用1362.92亿元,同比增加98.66亿元,增长7.8%[50]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614.10亿元,同比减少88.00亿元,下降12.5%[51] - 2024年财务支出133.41亿元,同比增加11.69亿元,增长9.6%;财务收入22.35亿元,同比增加4.03亿元,增长22.0%[52] - 2024年所得税费用249.02亿元,同比增加68.89亿元,增长38.2%[53] - 2024年末总资产120754.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45.05亿元,增长6.6%;总负债106524.1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582.73亿元,增长6.6%;普通股股东权益7574.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3.09亿元,增长7.7%[54] - 2024年末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56010.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09.31亿元,增长4.1%,占总资产比重46.4%,较上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56] - 2024年末金融资产投资账面价值35388.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24.84亿元,增长5.4%,占总资产比重29.3%,较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58] - 2024年末吸收存款总额58479.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79.46亿元,增长7.1%,占总负债比重54.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61] - 2024年末公司存款合计584.7939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8.7946亿元,增长7.1%[62] - 2024年末借款总额为2455.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7.96亿元,增长4.2%;已发行债务工具总额为14971.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60.31亿元,增长22.6%[63] - 2024年末普通股股东权益总额为7574.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3.09亿元[66] - 2024年末已授权已订约资本承担约为151.10亿元[67] - 2024年公司收入2794.69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26.49亿元,均同比增长4.3%[68][69] - 2024年末财富管理规模26.3万亿元,增长14.1%;资产管理规模9.2万亿元,增长22.4%;综合融资规模14.9万亿元,增长7.4%[72]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72%(2023年8.99%),一级资本充足率11.26%(2023年10.75%),资本充足率13.36%(2023年12.93%),不良贷款率1.16%(2023年1.18%),拨备覆盖率209.43%(2023年207.59%)[84] - 2024年末零售管理资产余额达4.6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2%[85] - 2024年末综合融资余额14.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6%[86] - 2024年度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实现交易规模296.04亿美元,服务客户11.53万户[88] - 截至2024年末,非居民账户及自由贸易账户贷款余额合计611.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23%[88] - 截至2024年末,科技人员5832人,科技人员占比8.91%,信息科技投入109.45亿元,占营业收入5.12%[89]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为48467家企业提供16635亿元供应链融资,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4%和9%[90] - 2024年末,对公客户总数达126.6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90] - 截至2024年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0326亿元,个人普惠贷款4117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加614亿元和312亿元[92] - 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1.23亿张,较上年末增长7%,个人客户数1.45亿户,较上年末增长6%[92] - 2024年,票据业务累计向19526户企业提供贴现融资服务15780亿元,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占客户总数74%[93] - 2024年末,理财产品规模达1.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93] - 2024年科技投入总额252亿元,同比增长11%,科技投入强度达3.34%[43] - 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15.1%,年末境外资产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9.6%[44] - 2024年4月,标普将公司主体信用评级由BBB+(展望正面)调升至A-(展望稳定),达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46]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综合金融服务对外收入279,469百万元,同比增加4.3%[21] - 2024年先进材料对外收入325,615百万元,同比增加21.7%[21] - 2024年新型城镇化对外收入46,987百万元,同比增加8.3%[21] - 2024年综合金融服务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2,649百万元,同比增加4.3%[22] - 2024年新型城镇化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135百万元,同比增加137.4%[22] - 2024年综合金融服务总资产为11369787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760655百万元,增幅7.2%[23] - 2024年先进智造业务资本开支为1109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923百万元,减幅45.4%[24] - 金融板块实现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26.49亿元,同比增长4.3%[30] - 实业板块实现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63.52亿元[31] - 2024年金融板块收入和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均同比增长4.3%,银行不良率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16%[40] - 2024年实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4.7%,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2.4%[41] - 2024年中信银行收入2132.23亿元、归属该行股东净利润685.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和2.3%[69] - 2024年中信证券收入637.89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7.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和10.1%[69] - 2024年中信信托收入53.79亿元、归母净利润26.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和0.9%,信托资产规模增长27%[69] - 2024年先进智造板块收入507.93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8.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7%和4.6%[132][133] - 2024年中信重工新增生效订货超150亿元,同比增长28.7%;收入80.34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5.9%和2.4%[133] - 中信戴卡铝铸件业务毛利率提升0.5个百分点至11.7%[133] - 2024年公司收入325,615百万元,同比增长21.7%;资本开支11,828百万元,同比下降41.2%;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0,310百万元,同比下降19.0%;资产总额357,614百万元,同比下降1.7%[153] - 2024年先进材料板块收入3,256.15亿元,同比增长21.7%,特钢业务全年合计产量超3,000万吨[154] - 2024年中信泰富特钢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10.4%至51.26亿元;南钢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6.4%至22.61亿元[154] - 2024年中信金属实现收入1,301.90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和8.8%[154] - 2024年中信泰富能源新能源业务发电量同比增长374%,利润同比增长9.3%至11.47亿元[154] - 2024年新消费板块收入498.72亿元,同比下降3.0%;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95.9%[191] - 2024年,中信国际电讯澳门地区收入95.73亿港元、归母净利润9.10亿港元[191] - 2024年,中信出版收入16.87亿元,同比下降1.7%,毛利率提升4.09个百分点,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9亿元,逆增长2.0%[191] 公司业务运营与发展 - 公司实施金融“强核”工程,实现前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达96%[30] - 公司启动科技创新“磐石”行动,推进打造“2 + 4 + N”创新平台集群[32] - 2024年中信建设海外新签合同额和新生效合同额分别增长3.2倍和1.8倍,中信重工海外新增生效订单同比增幅超80%[33] - 中信金控推进本部增资,注册资本将提升至420亿元;完成中信银行264亿元面值可转债转股;向中信保诚人寿分两批增资合计25亿元,向中信消费金融增资2.1亿元[78] - 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支持增收节支规模较上年提升超25%[80] - “中信优品”累计发行规模2206亿元,年增1249亿元、增长87%[81] - 跨境投行业务落地规模超50亿美元,盘活存量资产项目落地金额190亿元,累计提供综合融资超4000亿元[82] - 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超9.5万亿元、员工超6.5万名[83] - 2024年对公绿色信贷余额超6000亿元,增长3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增长10%[73] - 养老金融年金管理规模提升至1.2万亿元、增长12%,养老账本用户量503.55万户、增长63%[76] - 2024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55单,承销规模703.59亿元,市场份额21.87%,IPO与再融资承销规模均排名市场第一[97] - 2024年中信证券承销境内债券5,088只,承销规模20,912.37亿元,同比增长9.49%,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7.07%、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5.02% [97] - 截至2024年末,中信证券境内财富管理服务客户数量累计超1,58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托管客户资产规模突破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 [99] - 2024年中信证券境外财富管理产品销售规模和收入实现翻倍[99] - 截至2024年末,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15,424.46亿元,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13.43%,排名行业第一[103] - 2024年中信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新基金备案98.83亿元[104] - 2024年中信建投证券完成A股股权融资项目27家,主承销金额151亿元,分别位居行业第二名、第三名[108] - 2024年中信建投证券完成债券主承销项目4,021单,主承销规模16,472亿元,均位居行业第二名[108] - 2024年中信建投证券主承销绿色债券107只,主承销规模573亿元[108] - 2024年中信建投证券完成A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四单,位居行业第二名;交易金额合计238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名[108] - 中信建投(国际)完成3家港股IPO保荐项目,募集资金74亿港元,完成215单债券承销项目,承销规模4085亿港元[109] - 中信建投证券经纪和财富管理新开发客户数同比增长63%,中信建投期货代理交易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新增客户数同比增长22%,期末客户权益规模同比增长3%[110] - 中信建投证券完成5966篇证券研究报告,其中706篇面向香港市场发布,
精技集团(0330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5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的大型合约制造商,在新加坡、中国、菲律宾及马来西亚均建有自用生产设施[4] - 公司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在新加坡、中国及菲律宾设有自用生产设施[185] 业务分部情况 - 业务运营分为电子制造服务、原始设计制造、基金管理及投资服务三个分部[5][6][14]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业务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按“配套多、产量低”基准制造产品,包括子系统、成套机器及部件,还提供维护等服务[6][9][10][11]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客户主要包括半导体加工设备及晶圆制造设备制造商[8]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业务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设计并制造自动化设备、精密工具部件及部件,主要用于半导体行业[14] - 原始设计制造的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框架装载机、自动抛光设备等多种设备[15][16] - 原始设计制造的精密工具包括切筋成型模具等[17] 公司运营优势与合作 - 公司汇流运送组装流程可降低处理风险、缩短运送时间并确保高品质[12] - 公司与龙头半导体加工设备及晶圆制造设备制造商共同开发先进制造解决方案[12] - 公司持续提高自动化、制程最佳化及卓越工程的能力以满足行业需求[13] 公司在管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在管资产约为1.49亿新加坡元,有7项在管基金[20]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2020 - 2024年) - 2020 - 2024年公司收益分别为7.0979亿、16.8325亿、12.4202亿、9.249亿、9.9043亿千新加坡元[27] - 2020 - 2024年公司年内利润/(亏损)分别为 - 283.7万、1255.6万、727.7万、 - 92.6万、 - 364.7万新加坡元[27]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1.57611亿新加坡元,负债总额为 - 5507.9万新加坡元,权益总额为1.02532亿新加坡元[27] 各业务线收益(2023 - 2024年) - 2023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收益分别为7900万、9310万新加坡元,原始设计制造收益分别为1120万、410万新加坡元,投资收益分别为230万、180万新加坡元[33] 按地区划分收益(2023 - 2024年) - 2023 - 2024年按地区划分收益中,日本分别为5060万、5380万新加坡元,中国内地分别为1090万、1740万新加坡元等[35]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2023 - 2024年对比) - 2024财年公司除税后净亏损约为360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90万新加坡元[37]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990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9250万新加坡元增长7%,主要来自电子制造服务分部,该分部收益增加约18%[37] - 2024年公司总收益约990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约92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660万新加坡元,增幅约7.1%[52][53] - 2024年除税后净亏损约360万新加坡元,2023年约为90万新加坡元;2024年每股亏损约0.68新加坡分,2023年约为0.28新加坡分[52] 各业务线收益变化(2024年较2023年)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总收益9314.1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7895.3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8.0%,主要因半导体前端设备的设备前端模组订单增加[46][53] - 2024年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411.2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1122.3万新加坡元减少约63.4%,受外包半导体组装及测试业界产能过剩等影响[48][53] - 2024年投资分部基金管理费用收益179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231.4万新加坡元下降约22.6%,因管理基金期效届满及难设新基金[49][53] 各业务线收益占比(2024年)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约94.0%,原始设计制造分部及投资分部分别占约4.2%及1.8%[44] 公司业务拓展与合作进展 - 公司可能从四间关注中国业务及与西方国家地缘政治情况的公司获得可观收入[44] - 公司与最大客户就为其中国市场在南通建造完整设备的磋商进入后期阶段,正接洽最大装卸机生产商为其中国客户生产装卸机[46] - 公司在新加坡与一家晶圆制造设备公司磋商,为其生产大部分晶圆制造设备供应非中国市场,并聘请资深人士加强销售工作[47]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改进措施 - 为扭转原始设计制造分部颓势,拟并购其他公司获取先进包装产品新系列,产品市场营销正在改革[48] 公司成本、毛利及其他收支变化(2023 - 2024年)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约855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9270万新加坡元,增幅8.5%[55]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约70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630万新加坡元,降幅10.0%,毛利率从约7.6%降至约6.4%[56]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约8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89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10万新加坡元[58] - 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3年约26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320万新加坡元,增幅21.8%[59] - 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143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1310万新加坡元,降幅8.4%[60] - 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约55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1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40万新加坡元[61] - 公司2024年财务成本较2023年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62]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从2023年利润约350万新加坡元变为2024年亏损约90万新加坡元[63] - 公司除税前亏损从2023年约10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280万新加坡元,税后净亏损从约90万新加坡元增至约360万新加坡元[64][66] 公司现金流量情况(2024年较2023年)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770万新加坡元[69]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35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115.1万新加坡元增长[72][73]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280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所得287.5万新加坡元[72][74]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12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538.9万新加坡元减少[72][7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约39.6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136.3万新加坡元[72] 公司资产相关指标变化(2024年较2023年) - 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43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82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的约3520万新加坡元[76] - 2024年资本开支约280万新加坡元,用于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77] - 2024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为2819.4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956万新加坡元[79] - 2024年12月31日计息贷款及借款未偿还结余约2490万新加坡元,2023年约2100万新加坡元[82] - 2024年12月31日净负债权益比率约为0.07,2023年为0.03[87] - 2024年12月31日杠杆比率为0.24,2023年为0.19[88] 公司投资基金情况 - 2024年5月17日公司参与成立南通光朴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约1.1亿港元),公司认缴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约3300万港元),占比30%,报告日期已注资900万元人民币[90]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情况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为4040万新加坡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3480万新加坡元已按招股章程计划动用[92]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分配中,扩大产能占40.4%(1630万新加坡元)、开发和获取工程及技术知识占29.3%(1180万新加坡元)、扩大市场营销活动占17.6%(710万新加坡元)、加强研发占11.7%(470万新加坡元)、一般营运资金占1.0%(50万新加坡元)[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扩大市场营销活动未动用结余570万新加坡元,年度动用10万新加坡元,未动用金额560万新加坡元,预计2025年第4季度悉數動用[92] 公司资产抵押与对冲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使用利率掉期对冲利率风险[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除马来西亚附属公司为银行融资提供存款及一座厂房作抵押外,集团无抵押其他资产[98] 公司员工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有797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年度产生雇员福利开支约2960万新加坡元[9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性别比例约为36:64(女:男)[166] 公司资产负债表外交易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集团无订立任何资产负债表外交易[100] 公司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39]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02]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林国财先生79岁,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及控股股东,有逾44年半导体、电子及化学贸易行业经验[104] - 杜晓堂51岁,2016年10月加入集团,在企业融资等方面有逾21年经验[107] - 林钦铭53岁,1996年6月加入Approved Chemicals (S.E.A) Pte Ltd.,有逾27年贸易及市场推广经验[109] - 郑金呷87岁,2019年11月起任执行董事,有逾57年会计及财务经验[110] - 罗建华70岁,2022年3月加入集团,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43年经验[113] - 范志荣46岁,2023年8月加入集团,在私人债务及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投融等方面积逾17年经验[116] - 潘志伟56岁,2021年5月加入集团,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8] - 杜晓堂自2021年1月起任上海光朴总经理[107] - 林钦铭1996年5月于美国安娜堡密歇根大学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110] - 郑金呷1963年获会计师资格,1965年3月加入澳洲会计师公会[112] - 罗建华1978年6月在马来亚大学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15] - 潘先生拥有逾22年金融及银行业经验,自2024年2月起担任Singapore Shipping Corporation Ltd独立非执行董事[119] - 洪炳发博士71岁,拥有超37年工程及技术投资经验,2022年3月加入集团[120] - 陈德宜女士42岁,在法律及金融业拥有约19年经验,2024年6月获委任为登辉控股有限公司审核委员会主席[121][122] - 詹尊豪先生69岁,有逾45年精密、半导体及自动化行业经验,自2017年3月起担任Kinergy Philippines, Inc董事[123] - 陈德淋先生52岁,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27年经验,2024年1月再次加入集团任制造副总裁[125][126] - 黄启伟先生53岁,职业生涯逾29年,2024年1月加入集团任全球供应链管理副总裁[128] - 潘先生1992年5月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2019年4月成为新加坡董事协会会员[120] - 洪博士1976年5月毕业于新加坡大学获工程(电子)学士学位,1980年6月及1984年6月于斯坦福大学分别获电子工程硕士及博士学位[121] - 陈女士2004年及2005年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政治学与法学)学士及法学士学位[121] - 詹先生1978年10月获新加坡大学工程(机械)学士学位[124] - 林文光60岁,2025年2月加入公司任销售副总裁,半导体行业超34年经验[129] - 揭育强53岁,2020年8月加入公司任人力资源及卓越运营总监,半导体等行业逾27年经验[131] - 黄威廉53岁,2023年8月加入公司任业务开发高级总监,半导体行业逾29年经验[133] - 吴志坤60岁,2023年10月加入公司任管理信息系统高级经理,半导体产业制造资讯科技逾31年经验[133][134] - 王光耀56岁,2024年4月加入公司任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总监,半导体行业超31年经验[134][135] - 严翔53岁,2001年4月加入公司,2017年3月晋升为精技电子财务总监,会计经验逾27年[136] - 黄锦炎69岁,任精技电子(南通)制造总监,管理工厂制造业务逾47年经验[137] - 林文光1990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士,2025年获南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30] - 揭育强1997年7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工程(微电子学)学士[132] - 黄威廉2004年3月获澳洲阿德莱德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中电光谷(0079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4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588531千元,2023年为5220556千元[10] - 2024年毛利为1097111千元,2023年为1557386千元[10] - 2024年除所得税前利润为239586千元,2023年为981874千元[1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95748千元,2023年为506710千元[10] - 2024年年度利润为106331千元,2023年为526835千元[10]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0701911千元,2023年为10932991千元[10]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2640016千元,2023年为12538977千元[10] - 2024年流动负债为9885835千元,2023年为8931590千元[10]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3588.5百万元,净利润106.3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六年为正[13] - 2024年集团收入总额35.885亿元,相比上年下降31.3%;净利润1.063亿元,相比上年减少4.20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940万元,持续六年为正[18,27] - 2024年集团除税前利润2.396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下降75.6%;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9570万元,相比2023年同期下降81.1%[27] - 2024年公司年度收入为35.885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31.3%[143]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24.91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32.0%[146] - 2024年已售物业成本为7.165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3.9%[147] -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为10.971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9.6%[148] - 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30.6%,相比去年毛利率上涨0.8%[148]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淨額為1.034億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65.7%[149] - 2024年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為1.448億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15.3%,佔收入的4.0%,較上年同期上漲0.8%[150] - 2024年公司行政開支為3.781億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14.5%,佔收入的10.5%,較上年同期上漲2.1%[151] - 2024年公司財務收入為6030萬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20.0%[153] - 2024年公司財務成本為3.506億元,較2023年同期上漲10.9%[154] - 2024年公司所得稅開支為1.333億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70.7%,2024年及2023年有效稅率分別為55.6%及46.3%[156] - 2024年公司開發中物業賬面值為19.482億元,較2023年增加3.005億元[159] - 2024年公司持有待售竣工物業賬面值為48.446億元,較2023年增加5億元[160] - 2024年公司流動比率由2023年的1.40下降至1.28,淨資本負債比率由39.5%上升至42.9%[164][165] - 2024年公司資本開支自2023年的5620萬元減少1550萬元至4070萬元[1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7857名全职雇员,2024年度员工成本约为8.816亿元人民币[1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未偿还金额为74.98亿元人民币,有息负债利率从2023年的5.13%降至2024年的4.95%[18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产业地标谱系增添5个优质产业园项目,敏捷定制签约面积超10万平方米,合同额超400百万元[13] - 2024年产业云软件销售合同额达3970万元,中电节能综合能源及新能源业务签约额2.771亿元,同比增长40%,分布式光伏业务签约装机量约23.22MW[15,24,25] - 2024年园区运营收入22.158亿元,占总收入比为62%[18] - 2024年新增5个优质产业园项目,截至年底拥有优质产业园用地储备约491.4万平方米[18] - 2024年敏捷定制签约面积超10万平方米,合同额超4亿元[18,23] - 2024年园区咨询业务合同数超60个,合同款超1亿元[22] - 2024年武汉零度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建3支股权基金和1支不动产基金,带动1.8万平方米园区空间业务协同[26] - 2024年中电中金(厦门)电子产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被投资企业实现公允价值26.79亿元[26] - 2024年公司打造“一体两翼”业务格局,拥有园区运营服务、园区开发服务、产业投资三个分部[28] - 2024年园区运营服务收入22.158亿元,占比62%;园区开发服务收入13.72727亿元,占比38%;2023年对应收入分别为28.31658亿元、23.88898亿元,占比分别为54%、46%[29] - 2024年设计与建造服务收入7.80711亿元,占比22%;物业管理服务收入7.93253亿元,占比22%;能源服务收入1.98015亿元,占比6%;园区餐饮及酒店服务收入1.50837亿元,占比4%;物业租赁服务收入1.11244亿元,占比3%;其他收入1.81744亿元,占比5%[29] - 2024年产业园区空间销售收入11.09433亿元,占比31%;自持园区物业租赁服务收入2.63294亿元,占比7%;2023年对应收入分别为21.59882亿元、2.29016亿元,占比分别为41%、5%[29] - 2024年公司园区运营服务营业额22.158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1.7%[33] - 设计与建造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及能源服务收入占园区运营服务收入比达80%,是主要来源[33] - 2024年中电光谷签订综合运营服务合同额6.771亿元[35] - 2024年中电光谷以牵头方身份中标保定网信谷项目,金额2.424亿元[35] - 2024年秭归A区厂房产业园签约金额1.622亿元、车谷智能网联智造园签约金额2.725亿元[35] - 2024年公司设计与建造服务收入7.807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下降37.3%[35] - 2024年丽岛物业新增签约项目金额为6120万元,全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7.933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下降14.3%[36] - 2024年底,丽岛物业管理物业面积达2935万平方米,其中企业客户服务面积占比73%[37] - OVU创客星在24个城市建设运营37个站点,创新创业空间面积达40万平方米,服务创新创业团队2000余家,集聚创业者8万余人[38] - 2024年OVU创客星新增2个省级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截至2024年底获各类资质50余项、荣誉80余项[39] - 2024年OVU创客星接待来访交流102余组超882人次,举办合办活动近38场,完成70余份标准文件[40] - 2024年园区租赁业务收入为1.112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4.4%[40] - 中电节能总服务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服务客户超6000家,获低碳智慧园区知识产权53余项[41] - 报告期内,中电节能新增签约金额为2.771亿元,2024年能源服务收入为1.98亿元,较2023年上涨0.8%[41] - 全派餐饮现阶段年配餐能力达1000万人次,武汉紫缘酒店有54间套房和精品房[42] - 2024年团体餐饮及酒店服务收入为1.508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下降5.8%[44] - 报告期园区开发物业收入13.727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2.5%[46] - 报告期产业园空间销售新增签约面积28.2万平方米,签约额15.416亿元,年度回款14.94亿元,收入11.094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8.6%[47] - 2024年南通、青岛、上海自有产业园空间销售收入分别为1.824亿元、1.546亿元、0.97亿元,占比分别为16.4%、13.9%、8.7%[48] - 报告期开工面积41.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9万平方米,期末在建面积67.8万平方米[49] - 2024年全国主要城市完工面积合计428.7万平方米,其中上海中电信息港和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完工面积均为88.4万平方米[50] - 2024年产业园区开发服务收入为13.727亿美元,占收入比重38%,较2023年同期下降42.5%[144] - 2024年园区运营服务营业额达22.158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1.7%[145] 公司土地储备情况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在多个城市拥有优质产业园用地储备约491.4万平方米[50] - 武汉光谷软件园、金融港一期、金融港二期等项目公司权益占比均为100%[51] - 黄冈光谷联合科技城公司权益占比为70%,土地储备85779平方米[51] - 鄂州光谷联合科技城公司权益占比为80%,土地储备197921平方米[53] - 西安CEC信息港公司权益占比为73.91%,土地储备89903平方米[53] - 集团土地储备总面积为4,914,485平方米,涉及多个城市的多个项目[54][56] - 洛阳OVU中电光谷产业园权益占比70%,土地储备38,803平方米[54] - 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权益占比100%,土地储备322,854平方米[54] 各园区项目规划及运营情况 - 合肥金融港2024年度园区企业全口径税收超8.82亿元,已集聚企业830多家,带动就业超万人[60] - 合肥金融港规划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61] - 青岛研创中心规划用地约6.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64] - 青岛研创中心成熟期后可聚集企业、机构200多家,实现年产值30 - 50亿元,聚集人才近万人[65] - 青岛光谷软件园规划占地面积约17.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已交付运营31万平方米[68] - 青岛光谷软件园成熟期后可聚集新兴产业项目1,500余家,新增年产值300亿元[68] - 合肥金融港于2019年12月全部建成并交付,2023年底园区招商全部完成[60] - 青岛中电信息港规划用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全部运营后预计聚集企业300余家,人才5000余人,年产值50 - 100亿元,年税收3 - 5亿元[70] - 青岛海洋科技园规划用地208亩,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全部运营后预计聚集企业300家,人才1万人,年直接产值5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年产值超200亿元,利税约20亿元[73] - 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整体规划254亩,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已建成48.6万平方米,待开发12.4万平方米[75] - 沈阳创客公社总用地1542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已进入运营阶段[77] - 沈阳中电光谷信息港占地335亩,总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已竣工16.6万平方米,待开发2.7万平方米[80][81] - 沈阳中电光谷科技城占地126亩,分三期开发,1.1期已运营,1.2期在建[84] - 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总规划面积36.7平方公里,研创城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科创空间产业载体建设面积60.7万平方米,已竣工27.2万平方米,在建3.7万平方米,待建29.8万平方米[86] - 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净用地472亩,规划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一期13万平方米分批次建设,2023年12月取得二期土地263亩[89] - 上海中電信息港占地125亩,总面积约27.5万平方米,一期18.62万平方米2022年9月竣备,二期8.85万平方米2024年4月竣备[91] - 重慶中電光谷科技城总规划约40万平方米,一期约9.6万平方米,截止2024年底完成7.2万方竣备,在建2.4万方,计划2025年10月竣工,已引进30家企业,20家投产[93][95] - 中電西部智造園用地1000亩,起步区202亩,已竣工3.3万平方米,在建1.6万平方米[96][100] - 西安CEC信息港园区占地约12万平方米,已建约20万平方米,建成19.8万平方米含3.19万平方米地下车库,入驻119户企业[105] - 天津中電科創園占地约4.5万平方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预计新增120家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30亿元[107] - 重慶中電光谷科技城建成后预计引育60家企业,园区总产值达20亿元[95] - 重慶中電光谷科技城入选《重慶市2023年市級重大項目》等多项清单及规划[93] - 中電西部智造園被纳入
悦达国际控股(0062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4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总收入为人民币6385.2万元,上年度为人民币8848.7万元[8][15][17]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经审核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645.8万元,上年度为人民币1519.2万元[8][15] - 本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1.41分,上年度为人民币1.30分[8][15] - 本年度总平均回报率为9.4%,上年度为12.4%[19] - 公司董事建议派付2024年度每股普通股0.46港仙末期股息,合共人民币496.4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455.8万元[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为6.85625亿元(2023年:6.2656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0.16947亿元(2023年:0.41061亿元)[4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为4.43587亿元,较2023年的4.31698亿元增加约2.8%,资产负债率约为40.5%(2023年:41.2%)[4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1.05965亿元(2023年:1.05965亿元),集团储备为3.37622亿元(2023年:3.25733亿元)[4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总额为2.87764亿元(2023年:2.4622亿元),非流动负债总额为0.14055亿元(2023年:0.56301亿元)[44]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贷及资产支持融资安排承担金额分别为0.8亿元(2023年:0.5亿元)及零(2023年:1.18585亿元)[4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信贷融资以5000万元保理应收款项作担保(2023年:5000万元),转让通讯类保理应收款项现金流为零(2023年:0.97225亿元)[4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金额为人民币194,324,000元[186] - 公司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46港仙,合共人民币4,964,000元,2023年为每股0.43港仙,合共人民币4,558,000元[181] 传统保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传统保理应收账款总额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42.9%,整体收入增加40.5%[10] - 2024年12月31日,传统保理业务项下保理应收款项本金总额约为6.5006亿元,2023年为4.548亿元[20][23] - 2024年传统保理业务利息收入约为3517.6万元,上年度为2338万元;管理费收入约为838.8万元,上年度为762.9万元[20] - 2024年12月31日,传统保理业务约有15名雇员[20] - 2024年工程建设行业传统保理业务应收款项本金占比70.8%,2023年占比68.1%[23] - 2024年粮食销售、电力设施、大宗商品贸易行业传统保理业务有应收款项,2023年无;物业开发、食品加工行业2024年无应收款项,2023年有[23] - 2024年传统保理业务客户数量为16个,2023年为10个[23]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传统保理业务未偿还保理应收款项本金一年以内分别为650,060千元和454,800千元[29]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传统保理业务减值拨备十二个月预期信贷亏损分别为1,507千元和1,119千元[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传统保理应收款项本金650,060,000元预期亏损率约为0.23%,2023年为0.25%[32] - 传统保理业务综合回报率介乎约6.5%至9.0%,包括年利率约6.0%至9.0%及每年保理管理费收入约0.0%至2.0%[21] 通讯类保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通讯类保理业务项下保理应收款项尚未偿还本金为人民币6356.4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8760.2万元[11] - 2024年通讯类保理业务服务收入约为2028.8万元,上年度为5747.8万元[25] - 2024年12月31日,通讯类保理业务终端客户约22.5万名,2023年为45.3万名;未偿还本金总额约为6356.4万元,2023年为1.87602亿元[25] - 通讯类保理业务终端客户应收款项金额约为2元至5000元,2023年为2元至6833元[25]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通讯类保理业务未偿还保理应收款项本金一年以内分别为11,430千元和134,005千元[29]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通讯类保理业务减值拨备十二个月预期信贷亏损分别为1,942千元和6,304千元[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通讯类保理应收款项本金总额于十二个月预期信贷亏损的最终客户合计约为63,564,000元,2023年为187,602,000元[33] - 2024年12月31日,通讯类保理低风险内部信贷评级平均亏损率为3.39%,应收款项为59,481千元;存疑评级平均亏损率为3.76%,应收款项为4,083千元[34]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将透过悦达商业保理继续运营保理业务[18] - 公司未来专注保理业务,寻求金融等行业商机实现多元化发展[12] - 公司拟通过国有企业网络扩大保理业务,对潜在新客户尽职审查更审慎[36] - 公司已与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建立通讯类保理服务合作安排,该服务收入率高于传统保理[37] - 公司正在发掘能补充现有业务并使其多元化的潜在投资机会,但未识别目标和订立协议[38] - 公司将动用内部资源、银行借贷发展保理业务,正磋商若干银行信贷,考虑运用资产支持融资安排[39] - 2025年公司专注保理业务,警惕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董事寻求其他行业商机[40] 股东登记与股息相关安排 - 2025年5月13日至5月16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确定出席股东大会资格,过户文件需在5月1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41] - 2025年6月2日至6月5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确定获派末期股息资格,过户文件需在5月30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42]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公司本年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规定[56] - 董事会本年度召开会议3次,股东大会召开1次,审核委员会召开3次,薪酬委员会召开1次,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62] - 主席兼执行董事吴英华出席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3次、提名委员会1次[62] - 执行董事于广山出席董事会3次,股东大会0次[62] - 执行董事潘明锋出席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3次、薪酬委员会1次[62] - 非执行董事李彪出席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0次[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刘勇平出席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3次、审核委员会3次、薪酬委员会1次、提名委员会1次[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廷基出席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3次、审核委员会3次[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燕出席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2次、审核委员会2次、薪酬委员会1次、提名委员会1次[62] - 举行董事会常规会议前,会向全体董事发出最少十四天通告,会议文件最少在开会日期三天前寄发[59]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共召开两次会议,审阅公司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及关连交易事宜,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还对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进行了检讨[76] - 公司主席季琥林负责领导董事会,确保董事会有效运作等;行政总裁汪满健负责集团整体业务运作,专注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67][68]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本年度所有董事已确认遵守规定[69] - 李彪和胡怀民为非执行董事,刘勇平、张廷基和张燕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70] - 董事负责监督编制集团本年度财务报表,确保按规定真实公平呈报财务状况等[71] - 本年度董事获提供公司表现等每月更新资料,确保财务报表适时刊发,提供清晰均衡的评估并遵守内幕消息披露规定[72]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张廷基、刘勇平和张燕,张廷基任主席,负责监察财务报表等多项职责[74]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张燕(主席)、刘勇平和潘明锋,定期召开会议检讨薪酬政策等事宜[78]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审议董事薪酬待遇、表现及薪金调整[79]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季琥林、刘勇平博士和张燕女士,本年度举行一次会议[80][85] - 董事会委托审核委员会和专业内部监控顾问评估公司风险,制定3年内部审核计划[86] - 郑文鸿自2021年8月9日起任公司秘书,2024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88] - 本年度公司召开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就各项事项提呈独立决议案[90] - 为符合2024年1月1日生效的《上市规则》修订,公司改动组织章程细则[91]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以上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应在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92] - 建议人选参与董事选举程序载于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一节[93] - 股东提呈建议须书面提交至公司注册办事处的公司秘书[93] - 季琥林50岁,2025年1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有逾27年管理及行政经验[170] - 吴英华54岁,2024年1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2025年1月辞任,有逾30年金融会计行业经验[171] - 薛志成38岁,2024年10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有逾15年金融管理行业经验[171] - 潘明锋41岁,2021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在融资和风险管控方面有逾10年经验[171] - 吴胜权42岁,2023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在财务及商业保理方面有逾20年经验[172] - 李彪58岁,拥有超20年管理经验,自2017年3月起担任悦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173] - 胡怀民51岁,2011年8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20年6月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有逾20年相关经验[173] - 季琥林先生于2025年1月1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96] - 吴英华先生于2024年1月12日获委任,2025年1月10日辞任执行董事[196] - 薛志成先生于2024年10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96] - 于广山先生于2024年1月12日调任,2024年10月14日辞任执行董事[196] - 刘德兵先生于2024年1月12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96] - 吴胜权先生、李彪先生及刘勇平博士将轮席告退,符合资格且愿意于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196] - 薛志成先生及季琥林先生任期至公司下次股东周年大会,届时可膺选连任[197] - 公司已取得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度独立性确认书,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独立性[198] - 本年度内,无董事或其联系人于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199] - 董事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7[200]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相关情况 - 报告根据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守则》“不遵守就解释”条文编制,经审阅获董事会批准[98] - 报告采用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的原则[99] - 公司将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融入业务运作,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无重大不遵守情况[101] - 董事会监督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确保有效风险管理并批准报告[103] - 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评估和管理相关风险,向董事会报告发现[103] - 公司建立环境、社会及管治治理评估,制定策略架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104] - 公司建立环境、社会及管治数据采集体系,将相关要素融入投资决策[104] - 公司希望未来实施绩效指标、正式化风险控制机制并挂钩激励计划[105] - 公司将永续性作为运营的中心重点,致力于提高活动的永续绩效[106] - 公司为主要持份者建立了多种沟通渠道,如投资者及股东可通过公司网站、公告及通函等沟通[108] - 公司委托外部顾问进行全面的重要性评估,以识别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事宜[109] - 第三方顾问协助公司识别出34个与业务及环境社会影响最相关的议题[110] - 公司通过线上问卷邀请持份者对34个已识别议题进行评分[110] - 顾问对持份者反馈进行分析并在重要矩阵中标出[111] - 公司已审阅及核实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的重要性评估结果[112] - 位于重要矩阵右上角的议题被识别为对公司业务运营最重要及持份者最关注的议题[113] - 公司确定了六个重要主题,包括道德企业、社会经济合规等[116] - 公司将积极检视并强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及策略,改进报告和揭露实践[116] - 2024财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641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增加1.9%,购买电力占排放总量99.5%以上[121] - 2024财年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为0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2为4.612吨,范围3为0.029吨[121] - 2024财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总办公面积0.017吨二氧化碳当量[121] - 公司估计每年用纸量约1万张[1
三叶草生物-B(0219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及银行结馀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955亿人民币减少5.39亿至2024年12月31日的5.565亿人民币[10][11] - 2024年全年收入为3840万人民币,与2023年相当;若不考虑销售退回,四价流感疫苗AdimFlu - S销售产生收入约4680万人民币[10][11]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25.714亿人民币减少24.742亿至2024年的9720万人民币[10][1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5480万人民币减少3510万至2024年的1970万人民币[10][12]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1.988亿人民币大幅减少1.236亿(约62%)至2024年的7520万人民币[10][1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6.499亿人民币减少4.665亿(约72%)至2024年的1.834亿人民币[10][13] - 其他开支从2023年的18.119亿人民币减少10.737亿至2024年的7.382亿人民币[10][13] - 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1.385亿人民币增加7.649亿至2024年的9.034亿人民币[10][14] - 经调整年内亏损2024年为8.8715亿人民币,2023年为8502.4万人民币[10] - 2024年年内亏损为903,42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8,539千元人民币;2024年经调整年内亏损为887,15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5,024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841.9万元,2023年为3925.5万元,因销量上升带来的疫苗收入增加被1160万元的销售退回抵消[43][44] - 不考虑销售退回,2024年流感季四价流感疫苗AdimFlu - S销售录得收入约4680万元[45]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25.714亿元减少2.4742亿元至2024年的9721.5万元[43][46]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5480万元减少3510万元至2024年的1970.5万元[43][47]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1.98816亿元大幅减少1.236亿元或约62%至2024年的7517.2万元[43][48]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6.49885亿元减少4.665亿元或72%至2024年的1.83387亿元[43][50] - 2024年除税前亏损9.03428亿元,2023年为1385.39万元[43] - 2024年年内亏损9.03428亿元,2023年为1385.39万元[43] - 2024年年内全面亏损总额9.19728亿元,2023年为1195.3万元[43] - 2024年经调整年内亏损8.8715亿元,2023年为850.24万元[43] - 集团其他开支从2023年的18.119亿元降至2024年的7.382亿元,减少10.737亿元,主要因2023年计提大部分新冠疫苗相关存货减值拨备[52] - 集团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1870万元降至2024年的580万元,减少1290万元,主要由于银行贷款利息开支减少[53] - 集团亏损从2023年的1.38539亿元增至2024年的9.03428亿元,增加7.649亿元[54][56] - 经调整年内亏损2023年为8502.4万元,2024年为8.8715亿元,剔除了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影响[55][56] - 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3年的10.955亿元降至2024年的5.565亿元,减少5.39亿元,主要因偿还银行贷款等导致现金净流出[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短期银行贷款为7400万元,按1.25% - 3.60%的固定年利率计息[59] - 集团资本承担从2023年的1.61亿元降至2024年的1.31亿元,减少3000万元,主要因无形资产相关未来付款减少[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为取得银行借款抵押定期存款1.438亿元[65] - 2024年公司就新冠疫苗相关原材料全额计提拨备6.761亿元[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为 -12.44454亿元,2023年为 -3.77484亿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300名雇员,年度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629亿元[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向集团五大供应商采购额约占同年总采购额的42.5%(2023年:62.9%),最大供应商采购额约占28.2%(2023年:35.8%)[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五大客户及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占疫苗产品销售总收入的100.0%及91.6%(2023年:分别为99.99%及99.98%)[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用於从股份溢價分配的储备(经扣除累计亏损)约为人民币752.7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1,579.7百万元)[1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未发行任何债券[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订立任何股权挂钩协议[130]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131] 疫苗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拥有两款授权疫苗,推进自主研发的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融合前F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候选疫苗[4] - 公司是中国首家自主研发未使用佐剂的融合前F抗原二价RSV候选疫苗SCB - 1019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企业[20] - 2024年4月、6月及10月,公司宣布取得SCB - 1019的三组I期结果,显示出积极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数据[20] - 2024年10月,SCB - 1019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公布了头对头已获批并商业化的RSV疫苗临床结果的RSV候选疫苗[20] - 2025年3月下旬,SCB - 1019重复接种临床试验首批受试者入组,美国进行的该试验招募多达160名老年受试者[20] - 公司正在中国分销国内目前唯一获批用于三岁及以上人群的进口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苗AdimFlu - S [20] - 2024年7月底,公司完成中检院对AdimFlu - S的批签发,可在秋冬接种季前更快市场准入和分销[20] - 2024年11月,启动SCB - 219M的Ib期临床试验,评估其在CIT患者中重复给药情况[20] - 新冠疫苗SCB - 2019于2022年12月在中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19] - 公司于2023年2月与国光生技签订独家协议,在中国分销四价流感疫苗AdimFlu - S [24] - 2023年12月公司在澳大利亚启动SCB - 1019的I期临床试验,2024年6月中旬在澳大利亚老年人受试者中启动额外I期临床试验,70例老年受试者入组[28] - 2024年10月底,SCB - 1019的I期临床试验获积极结果,潜在同类最佳保护效力得到有力保障[29] - 接种后第28天,SCB - 1019诱导的RSV - A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约为30,500 IU/mL,AREXVY组约为26,700 IU/mL,安慰剂组约为3,300 IU/mL;RSV - B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约为32,000 IU/mL,AREXVY组约为37,700 IU/mL,安慰剂组约为2,900 IU/mL[30] - SCB - 1019针对强效RSV - B特异性中和表位在中和位点V的抗体趋势比AREXVY高出约1.5倍[30] - 与AREXVY(76.7%)相比,未使用佐剂的SCB - 1019(16.7%)的局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36] - 公司计划2025年启动临床试验,评估SCB - 1019在RSV疫苗重复接种以及呼吸道联合疫苗的应用情况[31][42] - 2023年2月公司与国光生技达成在中国分销AdimFlu - S (QIS)的独家协议,2024年7月底获中检院批签发,截至年报日期已在中国29个省市上市[32][33] - 2023年12月公司宣布SCB - 219M的I期临床试验获积极初步数据,2024年11月启动Ib期临床试验[37] - 2025年公司约65%的内部财务资源将优先用于SCB - 101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内部研发活动由115名员工支持[38] - 公司利用浙江省长兴县的自有商业化生产能力支持RSV候选疫苗(SCB - 1019)开发,该工厂符合中国GMP合规要求并获疫苗药品生产许可证[39] 公司人员相关信息 - 梁朋博士64岁,2018年10月3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医药行业有逾26年经验[68][69] - 梁果先生33岁,2020年12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4年5月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及生物学双学位[70][75] - 王晓东博士62岁,2021年3月16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获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等多项奖项[76][77] - Donna Marie AMBROSINO博士73岁,2022年6月1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在生物制剂及疫苗开发有逾35年职业生涯[80] - Ralf Leo CLEMENS博士72岁,2022年6月1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20年起担任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82] - 梁朋博士于2007年6月成立四川三叶草并任董事长,随之创立集团[68] - 梁果先生于2016年4月加入集团,担任四川三叶草首席战略官[70] - 王晓东博士于2011年12月以四川三叶草董事身份加入集团[76] - Clemens博士在全球开发超25种不同疫苗并获上市许可,发表220多篇论文和250次演讲[83][85] - 吴博士在制药行业拥有逾26年经验,其中领导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18年[86] - 吴博士于2017年获健康中国奖「年度人物」等多个行业奖项[87] - 廖先生自2012年3月起担任北京欣生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89] - Farrow先生于2023年4月24日起担任Tarsus Pharmaceuticals, Inc.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90] - Farrow先生于2002年5月取得美国加州会计委员会授予的执业会计师执照[91] - Leggett先生于2024年5月起出任Stoke Therapeutics, Inc.首席财务官[92] - Leggett先生于1999年5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5月在宾大沃顿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93] - 梁果先生于2020年12月25日获委任为公司首席执行官[94] - 梁朋博士自2018年10月31日公司注册成立以来一直担任首席科学官[94] - 王晓艳于2023年3月31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周庆龄于2021年12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95] - Thomas LEGGETT自2024年5月起出任Stoke Therapeutics, Inc.首席财务官,Ralf Leo CLEMENS自2022年起任Inventprise董事会成员至2024年,且担任GHIT评选委员会成员至2024年[97] - 董事会现时有两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0] 公司基本情况及风险 - 公司于2018年10月3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于2021年11月5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01] - 公司是商业化阶段全球生物制药公司,依托Trimer - Tag技术平台开展创新疫苗研发[102] - 报告期内公司尝试战略性发展疫苗生产及分销的商业化能力[104] - 公司面临无法完成候选产品临床开发、招募患者困难、临床试验结果不佳等主要风险[107] - 报告期内公司无环保及职业健康与安全相关事件或投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无严重违反适用法律法规情况[111] - 公司若无法为候选产品或技术平台获得及维持专利保护,可能受第三方竞争影响[112] 公司股份及相关计划情况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于2021年4月15日经董事会及股东决议案批准及采纳[1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97,057,929股[153][164][165][182]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可授出购股股权的股份数目上限为25,947,096股[157] - 截至2024年1月1日,尚未行使购股股权所涉股份数目为2,910,013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行使购股股权所涉股份数目为1,835,817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14%[164]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股权计划可予发行的股份总数为1,826,317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14%[165]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经2021年4月15日董事会及股东决议案批准及采纳,并于2021年9月26日修订[16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4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10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01396.HK[4][7]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2020年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实行双品牌运作并更名[5][7] - 2022年6月26日授予的股份期权,2023年4月1日归属比例为30%,2024年4月1日归属比例为30%,2025年4月1日归属比例为40%[129] - 2022年9月27日,公司每十股已发行及未发行现有股份合并为一股合并股份生效[119][123] 董事变动 - 2025年1月21日,王再兴、蔡鸿文、曾云枢三位董事辞任[10][11] - 王再兴、蔡鸿文于2025年1月21日辞任执行董事及联席主席,曾云枢于2025年1月21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31][136] - 曾云枢和蔡鸿文于2025年1月21日辞任,蔡鸿文直接持有广东鸿艺集团有限公司50%权益,相关公司业务可能与集团业务竞争,契约方均签署不竞争契约[152][155] 优先票据信息 - 公司2029年到期的优先票据票息为4.5%,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公司合约销售额约11.571亿元,较2023财年下降约46.0%[18][21] - 2024财年公司收入约26.027亿元,2023财年约35.305亿元,主要因贸易业务运营模式改变[19] - 2024财年公司销售成本约32.254亿元,较2023财年增长95.0%,因交付面积增加及存货减值[20] - 2024财年公司存货减值约6.431亿元,2023财年为3.308亿元[20] - 2024财年公司收入约26027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353050万元下降;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260270万元,同比上升55.8%[22] - 2024财年公司总销售成本约32254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165370万元同比上升约95.0%;2024财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64310万元,2023财年为33080万元[23] - 2024财年公司录得负毛利约62270万元,2023财年为毛利约2120万元[25][30] - 2024财年公司其他损失约24800万元,2023财年其他收益约20890万元[26][31] - 2024财年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约662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11580万元下降约42.8%,与合约销售下降约46.0%一致[27][32] - 2024财年公司行政开支约791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16190万元下降51.1%[28][33] - 2024财年公司确认减值亏损约41720万元,2023财年为29240万元[29][34] - 2024财年公司就现有投资物业确认公允值亏损约7260万元,2023财年约41920万元[35][39] - 2024财年公司融资成本约680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29320万元减少76.8%[36][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余额总额约2066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59440万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23606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299550万元;优先票据约33675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322190万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为零,2023年12月31日为15890万元[44][45][46][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为57.28034亿元,较2023年的63.7629亿元有所下降[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约为18.964亿元,较2023年的24.496亿元减少[50][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16.38191亿元,较2023年的28.83733亿元减少[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41,较2023年的1.39有所提高;资产负债率为45.3%,较2023年的35.0%上升[55] - 2024年公司收入为26.027亿元,较2023年的35.30521亿元下降26.28%[73] - 2024年公司毛亏损为6.22705亿元,2023年毛利润为0.21156亿元[7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5.74995亿元,较2023年的10.26708亿元亏损扩大53.40%[73]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20.41311亿元,较2023年的12.05615亿元亏损扩大69.32%[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6.36082亿元,较2023年的20.35073亿元下降19.59%[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10.21786亿元,较2023年的161.86827亿元下降32.03%[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78.03175亿元,较2023年的116.0498亿元下降32.76%[74] - 2024年公司来自单一最大客户和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占集团收入的2.7%和5.0%[95] - 公司2024财年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2023财年也未派付[89][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重大投资(投资金额占公司资产总值5%或以上)[88][96]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房地产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26.027亿元,较2023财年增长55.8%,因交付物业面积增加[19] - 2024财年,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分部单一最大客户和五大客户收入分别占集团收入约2.7%和5.0%[103] - 2024财年,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分部单一最大供应商和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分别占集团采购总额约1.12%和3.29%[105][112] 公司运营与发展 - 2024年国家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67][70] - 2025年国家将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采用因城施策等措施释放住房需求潜力[68][70] - 销售方面,集团将加强销售收款,加速库存周转,盘活大宗资产项目[69] - 运营方面,集团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成本费用;融资方面,将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69] 公司股权交易 - 2024年12月4日,集团以3600万港元出售帆日有限公司全部股权[59][64]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94名雇员,较2023年的241人减少;2024财年总员工成本约为5840万元,较2023财年的1.036亿元减少[62][66] 购股计划相关 - 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最高数为40,148,440股,约占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8.85%[110][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购股计划下可发行股份总数为1,282,500股,占2024财年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0.16%,未行使购股股权每股行使价为4.6784港元[120][124] - 2024年1月1日和12月31日,购股计划可授予购股数均为11,208,440股[121][125] - 购股计划自2019年5月30日起十年内生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剩余期限约四年五个月[118][123] - 2024财年公司未授出购股或奖励,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购股计划下未行使购股总数为1,282,5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0.16%[127] 董事相关权益与契约 - 公司各董事与公司订有为期三年的服务合约/委任函[134][136] - 2024财年董事在集团相关重大合约、交易或安排中无直接或间接重大实益权益[135][137] - 2024财年控股股东或其附属公司在集团相关重大合约、交易或安排中无直接或间接重大权益[138][141] - 曾云枢、蔡鸿文等契约方与公司订立不竞争契约[140][143] - 契约方若发现与限制性业务竞争的新机会,需先按规定方式告知公司,公司收到通知后会征求无重大利益关系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意见[144] - 契约方确认2024财年已完全遵守不竞争契约条款[145] - 2024财年董事薪酬详情及公司薪酬政策分别列于财务报表附注8和9及公司治理报告中,且无董事放弃薪酬[146] - 契约方承诺在限制性期间将新机会先转介给公司,公司收到要约通知后应征求独立非执行董事意见,要约者在特定情况下有权寻求新机会,自公司收到要约通知60日内未收到公司通知也可寻求[147] - 契约方确认在2024财政年度已遵守不竞争承诺[148] - 2024财政年度公司董事薪酬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8及9,薪酬政策载于年报企业管治报告[149] - 2024财政年度概无董事放弃或同意放弃任何薪酬[150] 股权结构 - 于2024年12月31日,罗介平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414,665,566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50.94%[159] - 于2024年12月31日,何飞先生持有公司购股权1,282,500份,占已发行总股本的0.16%[159] - 除已披露外,于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所知公司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其他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62][164] - 股权百分比按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的814,103,100股股份计算[165][176] - 2024年12月31日,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控股由瑞信海德控股拥有84%权益,瑞信海德控股由坚裕拥有100%权益,坚裕由富禾拥有90%权益,富禾由曾艳女士全资拥有[165][176] - 曾艳女士及其配偶被视为通过相关公司于414,665,566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50.94%[165][176] - 2024年12月31日,何飞先生及其配偶被视为于1,282,500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0.16%[165] - 除已披露情况外,2024年12月31日,无其他人士(公司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除外)在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有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72][174] - 除“董事的证券权益”节披露外,公司或附属公司在回顾财政年度内未订立使董事等获益的安排[173][175] 关联交易 - 财务报表中相关方交易不构成上市规则下的非豁免关连交易或非豁免持续关连交易[177] - 2024财年,集团未进行须在年报披露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已遵守相关披露要求[178] - 2024财年集团无须披露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符合上市规则披露规定[181] 股份买卖与发行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买卖或赎回公司股份,公司无库存股[179] - 2024年5月13日及14日,公司与八名认购人订立协议,以每股0.1港元价格认购89,000,000股新股份,总面值8,900,000港元[180][183][185][189] - 2024年5月28日认购事项完成,所得款项总额8,900,000港元,净额约8,400,000港元,已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185][187][189] - 认购协议日期股份收市价为每股0.088港元[185][189] - 2024年9月2日,公司拟按每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以每股0.23港元价格发行271,367,700股供股股份[191][193] - 供股股份数量相当于公司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的50.00%,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33.33%[192][194] - 供股股份认购价较2024年9月2日收市价折让约22.03%,每股净价约0.226港元,总面值约27,136,770.00港元[197] - 2024年10月28日,供股成为无条件[199] - 已配發、發行繳足股款的供股股份与当时已发行股份享有同等地位[196][2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股份,无库存股份[182]
创维集团(0075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4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650.13亿元,较2023年的690.31亿元下降5.8%[6] - 2024年经营溢利(未扣除利息及税项)22.18亿元,较2023年的28.45亿元下降22.0%[6] - 2024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5.68亿元,较2023年的10.69亿元下降46.9%[6] - 2024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5.06亿元,较2023年的24.76亿元下降120.4%[6] - 2024年借款163.05亿元,较2023年的153.15亿元增长6.5%[6] - 2024年毛利率为13.5%,较2023年的13.6%下降0.1个百分点[6] - 2024年每股盈利(基本)为24.59分,较2023年的43.15分下降43.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创维集团整体营业额为人民币65,013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69,031百万元,同比下降5.8%[48][50][52] - 2024年公司利润为人民币1,160百万元,同比下降34.3%,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13.5%[52] - 2024年其他业务税为人民币162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49百万元[53]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开支人民币243百万元已重新分类至销售成本[53] - 公司整体营业额为650.13亿元,较上年度减少5.8%,本年度溢利为11.6亿元,按年下降34.3%,整体毛利率为13.5%,较上年度下降0.1个百分点[54] - 报告年度其他营业税为1.62亿元,上年度为1.49亿元[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销售及分销开支2.43亿元已重新分类至销售成本[54] - 2024年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为494.13亿元,较上年度减少44.13亿元或8.2%[57][61] - 2024年海外市场营业额为157.62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24.2%,较上年度增加4.08亿元或2.7%[59][62] - 2024年集团整体毛利率为13.5%,较上年度的13.6%下降0.1个百分点[134][139] - 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7.49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增加2.97亿人民币或8.6%,与营业额比率为5.8%,较上年度上升0.8个百分点[136][140] - 2024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8.07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减少1.14亿人民币或5.9%,与营业额比率为2.8%,与上年度持平[137][140] - 2024年研发费用为20.86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减少0.41亿人民币或1.9%,与营业额比率为3.2%,较上年度上升0.1个百分点[138][140] - 2024年12月31日净流动资产为123.8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1.39亿元或10.1%[142][145]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83.4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7.66亿元或8.4%[142][145]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及受限银行存款为34.3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0.24亿元或0.7%[142][145]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总额及整体有息负债总额为163.0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3.15亿元[144][14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为182.3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1.39亿元[144][146]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与股权比率为70.5%,2023年12月31日为67.3%[144][146] - 2024年一般运营兑换产生的净汇兑收益为1400万元,2023年为9700万元[147][14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69家未上市公司投资,总价值为25.61亿元[148][14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9项上市股权证券投资,2023年12月31日为10项[151]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及受限资产中,银行存款34.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61亿元)、应收贸易款项及应收票据1.4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3亿元)等[143][1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甘肃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比例0.66%,投资价值2310万元,2023年为3170万元[1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比例0.08%,投资价值2290万元,2023年为2090万元[152] 各业务线市场分布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智能家电业务、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新能源业务、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在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占比分别为43.7%、10.0%、41.1%、5.2%,上年度分别为37.1%、11.2%、43.4%、8.3%[58][61] - 2024年海外市场营业额地区分布中,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占比分别为51%、21%、15%、11%、2%,上年度分别为57%、17%、14%、11%、1%[65] 智能家电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为334.69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8.32亿元或9.2%[69][70] - 2024年智能电视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为127.29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6.7亿元或15.1%[73][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智能电视产品海外市场营业额为81.15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66亿元,增幅2.1%[86][88] - 2024年集团智能电器业务营收88.86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7.98亿元,增幅25.4%[94] - 2024年集团智能电器业务中国大陆市场营收61.38亿元,较上年度增加9.93亿元,增幅19.3%[94] - 2024年集团智能电器业务海外市场营收27.48亿元,较上年度增加8.05亿元,增幅41.4%[94] - 2024年集团智能电器业务营业额88.86亿元,较上年度70.88亿元增加17.98亿元或25.4%[97] - 2024年智能电器业务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61.38亿元,较上年度51.45亿元增加9.93亿元或19.3%[97] - 2024年智能电器业务海外市场营业额27.48亿元,较上年度19.43亿元增加8.05亿元或41.4%[97] - 集团推出Q9E、Q8E等多款电视及电竞显示器等产品,获市场认可[80][81] - 集团在海外市场推出Lifestyle和Magic Sound系列产品[90][93] - 集团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市场采取不同策略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91][93] - 集团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优化营销策略[83][85] - 集团推出超薄零嵌入冰箱等新产品,核心产品销售表现强劲[95] 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智能系统技术业务营业额85.11亿元,较上年度104.13亿元减少19.02亿元或18.3%[106][107] - 2024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49.18亿元,较上年度60.03亿元减少10.85亿元或18.1%[106][107] - 2024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海外市场营业额35.93亿元,较上年度44.10亿元减少8.17亿元或18.5%[106][107] - 集团智能机顶盒和宽带连接设备中标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多个项目,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提升[109][111] - 集团新兴海外市场如拉丁美洲、澳洲、东南亚和中东订单增加[109][111] - 集团车载显示业务产品获国内多间一线汽车厂商采用,赢得核心客户多个重点项目定点[109][111] - 集团手机显示模组业务大幅缩减,转向拓展工控显示模组领域并积极发展物联网业务[109][111] 新能源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新能源业务收入203.34亿元,较上年度减少30.62亿元或13.1%,累计建成并网运营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超19.5GW[113][115] - 新能源业务凭借“光伏 + 普惠 + 数字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开创行业先河,户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小阳楼”实现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结合[114][115] - 户用光伏业务推出“合作共建”和“经营性租赁”模式,升级“六大产品”;工商业光伏发布“四大模式、四大产品”[117] - 公司将BIPV产品场景延伸到乡村公共建筑,推出“彩虹长廊”“阳光球场”等助农产品[117] - 创维光伏与天津大学联合设立“光储 + 联合研究中心”,形成“产 + 学 + 研”创新模式[118][119] - 公司拓展光伏支架、组件、逆变器和储能业务,推出三款自研自产组件系列,积极部署海外市场[121] - 集团拓展至光伏支架、组件、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等研发与生产制造,推出三大组件系列新品[124] 现代服务业务及其他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现代服务业务及其他收入28.61亿元,较上年度减少18.73亿元或39.6%[123] - 中国大陆市场现代服务业务及其他收入25.53亿元,较上年度减少19.18亿元或42.9%,主要因房地产市场低迷[123] - 海外市场现代服务业务及其他收入3.08亿元,较上年度增加0.45亿元或17.1%[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营业额为28.61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减少18.73亿人民币或39.6%[125] - 2024年中国大陆市场现代服务业营业额为25.53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减少19.18亿人民币或42.9%[125] - 2024年海外市场现代服务业营业额为3.08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增加0.45亿人民币或17.1%[125] - 现代服务业务涵盖家电维修、宏观物流服务、国际贸易等[122] - 集团园区物业经营、家电保养维修业务、物流业务等产业在报告年度营收表现平稳[126][127]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 - 2024年公司成立多个专项工作机构,强化业务板块协同合作[12][13] - 2024年公司推出基于AI大模型技术的智能电视系统Coocaa AIOS[17] - 公司推出基于AI大模型技术的最新智能电视系统酷开AIOS[18] - 2024年中国彩电市场全渠道百吋及以上尺寸段液晶电视销量超10万台,公司稳居全国第一[19][20] - 2024年公司新能源品牌“Solavita启明光伏”业务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22][23] - 2024年公司汽车智能车载显示业务获18个核心客户重点项目定点,装车总量突破100万台[22][24] - 2024年公司推动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深圳市“20 + 8”产业子基金[27][29] - 2024年公司参与设立总规模3亿元的浙江创维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27][29] - 2024年公司在深圳宝安区创维创新谷园区启用15.6兆瓦时(MWh)工商业储能电站[27][29] - 公司新一代Pancake MR及XR系列产品成功推出,AI游戏机顶盒在北美实现大批量出货销售[22][24] - 定位“口袋影院”的首款AR眼镜创维A1已获美国客户订单[22][24] - 2025年是创维集团深度变革、全面突破的关键节点,公司将通过AI赋能家电产品智能升级,构建家居生态[33] - 公司将坚定不移推进和深化国际化战略,聚焦产品、市场、供应链和品牌四个方面[35][37] - 2025年是创维集团在香港上市25周年,公司将继续努力迎接下一个25年[36][38] - 公司从电视领域扩展到智能家电、智能终端,再跨界进入新能源领域,走出“从智能家电到双碳生态”之路[49][50] - 公司将全力通过AI赋能全品类家电产品智能升级,推动从“智能单品”迈向“智慧家庭中枢”[33] - 公司因应市场变化调整营运策略,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及加快调整库存结构等[54] - 2024年创维百吋液晶电视荣登中国彩电市场全渠道销量第一[82][85] - 集团以财务公司为主体,以创投基金、小额贷款为辅助的金融业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131][133] - 报告年度,公司为扩产在宁波、武汉等地扩建厂房等工程项目耗资6.37亿元,投资7.57亿元添置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155][158] - 公司为发挥智能系统技术产品与创新内容服务优势,投资智能家居平台相关伙伴建设新生态[153][157] - 公司保持稳定上市股权投资组合,主要为中长期投资,集中于半导体等新兴产业[154][157] - 公司个别法务纠纷正在处理,董事认为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构成重大不利影响[156][159] - 公司薪酬政策参考个人表现、职能和人力资源市场情况制定[162] - 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仍具挑战,公司以“5G + AI + 设备”理念开发产品[163] - 2025年公司将探索多元化业务模式,增加投资和研发,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164] - 2025年公司将推出嵌入DeepSeek
欣融国际(0158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40
Shineroad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欣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 1587 REPORT 年 報 年 報 2024 Shineroad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欣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Stock code : 1587 2024 ANNUAL REPORT ANNUAL Shineroad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欣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年報 Annual Report 2024 目錄 | 公司資料 | 2 | | --- | --- | | 財務概要 | 3 | | 主席致辭 | 4 |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7 | | 企業管治報告 | 14 | |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之履歷詳情 | 29 | | 董事會報告 | 33 |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47 |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81 |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
奇点国际(0128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3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入约为人民币442.0百万元,较2023年约人民币319.8百万元增加38.2%[7] - 2024年经营亏损约为人民币2,218.7百万元,2023年经营溢利约为人民币85.4百万元[7] - 2024年毛利率为26.7%,2023年为19.3%[7] - 2024年亏损约为人民币2,226.9百万元,2023年溢利约为人民币53.7百万元[7] - 2024年公司收入约4.42亿元,较2023年的约3.198亿元增加38.2%,主要因开拓新业务增加白酒销售及教育培训服务收入[36] - 2024年家电销售2.7179亿元,酒销售1.02296亿元,教育培训服务6790.8万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2.39848亿元、5238万元、2758.5万元[37] - 2024年销售及服务成本约3.242亿元,较2023年的约2.581亿元增加25.6%,因开展新业务增加酒销售及教育培训业务成本[38] - 2024年毛利约1.178亿元,较2023年的6180万元增加90.6%[39] - 2024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约8550万元,较2023年的约6230万元增加37.2%[43] - 2024年行政开支约7480万元,较2023年的约2900万元增加157.9%[44] - 2024年经营亏损约22.187亿元,2023年经营盈利约8540万元[45] - 2024年财务成本净额约1080万元,较2023年的约3170万元减少65.9%[4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2770万元,较2023年的约1.623亿元减少82.9%[50]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约840万元,较2023年的约380万元增加121.1%[5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贸易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约为336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3660万元[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64.7%,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2.7%有所降低[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达1.09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712亿元减少76.7%[56] - 2024年12月31日,无使用权益资产、楼宇及投资物业抵押,2023年为3200万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投资物业[58]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末期股息,2023年也无[6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283名雇员,较2023年12月31日的300名减少5.67%[63] - 2024年,薪酬在0 - 100万元的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有11人,100.0001 - 400万元的有2人[65] - 2024年12月31日,无可供分配给股东的储备[140] - 2024年,集团来自前五名最大客户的总销售额占收入总额约5.94%,最大客户销售额占约1.41%[192] - 2024年,集团来自前五名最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占采购总额约39.48%,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约12.85%[192] 宏观市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9亿户,比2023年底增长3.1%[14]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402.4万户,第一、二、三产业新设数量分别为77.7万户、65.8万户、1,258.9万户[14] - 截至2024年12月13日零时,家电以旧换新带动八大类产品销售量超4,900万台,其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90%[11] - 2025年企业培训市场规模将突破13,000亿元[14] - 白酒行业“十四五”末预计销售收入达8000亿元,利润达2000亿元[28]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9亿户,较2023年底增长3.1%[28]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402.4万户,第一、二、三产业新设数量分别为77.7万户、65.8万户、1258.9万户[28] - 展望2025年,中国家电行业预计将继续保持销售额的低速增长[67] - 贵州省将在2025 - 2027年在酱酒等行业推进AI大模型应用[70] - 预计2025年中国企业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将上涨至13194亿元[73] 公司管理层人事变动 - 孙跃先生于2024年5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副董事长及行政总裁[4] - 袁丽军先生于2024年10月15日获委任为公司副董事长及联席行政总裁[4] - 2024年5月27日起,孙跃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新任行政总裁[78] - 2024年10月15日起,袁丽军先生获委任为公司联席行政总裁[78] - 徐新颖于2024年11月6日辞任执行董事[145] - 孙跃于2024年5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45] - 袁丽军于2024年10月1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45] - 徐红红于2024年1月21日被罢免非执行董事[145] - 顾常超于2024年1月21日获委任非执行董事,于2024年10月15日辞任[145] - 王贤福于2024年5月27日获委任非执行董事[145] - 冯德才于2024年11月6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邓仲君同日获委任[145] - 庄良宝先生2023年8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王贤福先生2024年5月2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95] - 邓仲君女士2024年11月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徐红红女士2024年1月21日被罢免[195] - 顾常超先生2024年10月15日辞任非执行董事,徐新颖先生、冯德才先生2024年11月6日辞任[195] 公司各业务线发展情况 - 2024年家电市场呈“先抑后扬”态势,公司家电业务受行业向好趋势提振[26] - 公司家電連鎖零售面向三、四線城市,推进多渠道变革提升零售业绩[29] - 2024年中国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但有抗风险能力,公司推动酱酒业务挖掘增长曲线[30][31] - 公司旗下贵州仁怀国峰酒业有限公司品牌价值81.83亿元,登上华樽杯榜单[31] - 贵州国峰获ISGC2023国际烈酒(中国)大赛金奖等荣誉,形成多渠道销售模式[31] - 公司发布“胜酒”经典,开创“胜友薈”社群模式,与柏星龙达成战略合作[31] - 公司酒業附屬公司原力酒業加强产品设计等能力建设,酱酒产品如期上市[31] 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将加强经销商管理,建设AI垂直大模型和应用AI,注重品牌文化和创新以提升酱酒业务[71] - 公司将打造AI赋能OMO新消费平台,提升酱酒品质竞争力,挖掘业绩增长第二曲线[72] - 公司将依托附属公司拓展培训业务,深耕五大培训领域,加强“精准化营销”策略[74] - 公司将构建以酱酒为用户连接的新消费产品生态,满足用户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75]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所载原则,不断优化常规,培养高度操守的企业文化[76] - 报告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77] - 董事会现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遵守上市规则,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至少三分之一[83] - 各执行董事服务合约自委任日期起为期3年,可提前3个月书面通知终止[86] - 各非执行董事(含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3年,可提前3个月书面通知终止[86] - 陈睿先生及张轶华先生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袁丽军先生及邓仲君女士任职至股东周年大会[87] - 公司设立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每年由董事会执行且认为该机制有效[85] - 所有董事应至少每三年轮换一次退任[86] - 新任命董事首次任命时接受入职培训[88] - 公司鼓励全体董事进行持续专业发展[88] - 现有董事均接受出席研讨会及培训类型的培训[89] - 公司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有书面职权范围[9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举行两次会议[91][93] - 薪酬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举行两次会议[96]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举行两次会议[98] - 审核委员会年内与外聘核数师举行会议,董事会与审核委员会在外聘核数师事宜上无意见分歧[93][94][95] - 薪酬委员会认为向孙跃先生授出较短归属期奖励股份符合公司及股东利益,奖励股份有三年禁售期[97]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将酌情审阅并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等[100][101]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协助董事会检讨财务资料等多项事务[91] - 薪酬委员会职能包括检讨董事和高管薪酬组合等事宜[96]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组成、制定提名程序等[98] 公司人员结构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283名雇员中有164名女性员工,占比58%;截至年报日期,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五分之一为女性,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1名女性[102] 公司人员出席情况 - 袁力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8/8,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股东周年/特别大会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7/7[105] - 徐新颖先生(于2024年11月6日辞任)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5/7,股东周年/特别大会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5/7[105] - 孙跃先生(于2024年5月27日获委任)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4,股东周年/特别大会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3/7[105] - 袁丽军先生(于2024年10月15日获委任)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股东周年/特别大会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7[105] - 庄良宝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8/8,股东周年/特别大会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7/7[105] - 张轶华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8/8,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股东周年/特别大会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6/7[105] - 陈睿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8/8,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股东周年/特别大会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6/7[105] - 冯德才先生(于2024年11月6日辞任)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7/7,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股东周年/特别大会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5/7[105] 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情况 - 2024年1月1日至报告日期,公司未发生任何员工或公司腐败案件[1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两次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成效,认为该系统有效且充足[116] 公司核数师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外聘核数师提供审核及非审核服务已付/应付费用约为人民币250万元,其中审核服务160万元,非审核服务90万元[117] - 黄浣琪女士自2025年2月12日起辞任公司秘书,穆微微女士获委任替代[118] - 2024年,黄女士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19] - 国富浩华于2024年6月26日因任期届满辞任公司核数师[197] - 开元信德于2024年6月26日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获聘任为公司核数师,又于2024年10月30日辞任[197] - 先机会计师行于2024年12月6日获聘任为公司核数师,直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1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已由先机审核[197] - 续聘先机为公司核数师的决议案将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提出[197] 公司股息政策与股东权益情况 - 董事会目标为向股东宣派及建议派付不少于公司年度净盈利15%的股息,但受条件和因素限制[123] - 持有公司缴足股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可书面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24] - 股东若有意在股东大会上提呈建议,应于大会日期前不少于7天向董事会递交书面建议[125] - 公司年内未宣派中期股息,董事不建议支付末期股息[136]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2023年8月28日袁力持有公司65,001,624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29.64%,并共同控制北京圣商已发行股本58.47%[149] - 截至2023、2024、2025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根据代理协议应付北京圣商的交易费总额年度上限分别为人民币10百万元、55百万元、58百万元[149] - 本年度集团应付的交易费用总额为人民币5,904,000元[151] - 202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