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锦波生物(832982) - 2023 Q4 - 年度财报
832982锦波生物(832982)2024-03-20 00:00

研发创新与知识产权 - 公司2023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项[5] - 公司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和控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4] - 公司新取得发明专利授权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授权3项,完成人体胶原蛋白原子结构解析1项[43] - 公司拥有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98] -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预计将增强公司在生物材料领域的领先优势[99] - 广谱抗冠状病毒新药处于三期临床阶段,有望成为公司首个一类新药产品[100] - 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研发预防病毒性传播的生物制剂、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多肽等项目[101] - 公司与四川大学合作研发人源化胶原蛋白用于医用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101] - 公司与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研发功能蛋白在女性生殖道萎缩性疾病的治疗研究[101] 生产与产业化 - 公司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制造基地——锦波合成生物产业园一期于2023年5月正式投产[4] - 锦波产业园一期项目累计实际投入2.96亿元,完成进度71.07%,累计实现收益1.44亿元[85] - 公司在建工程较期初增加499.33%,主要由于产业园原料车间建设投入增加[57][59] - 公司核心产品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生产量为700,980瓶,销售量为575,975瓶[198] - 抗HPV生物蛋白敷料生产量为1,332,810支,销售量为1,254,408支[198] 医疗器械注册与产品 - 2023年公司取得8个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重组胶原蛋白敷料贴等产品[5] - 公司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溶液创新产品于2023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5] - 公司取得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国内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第二个三类医疗器械植入剂产品[42] - 公司植入剂产品覆盖终端医疗机构约2000家,拥有销售团队135人[47] - 重组Ⅲ型胶原蛋白产品是公司目前实现产业化的最主要产品[193] 财务业绩 - 2023年营业收入为7.8026亿元,同比增长99.96%[28]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979亿元,同比增长174.60%[28] - 2023年毛利率为90.16%,较2022年的85.44%有所提升[28]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556亿元,同比增长138.57%[31]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4.64元,同比增长165.14%[28] - 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2.6321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34] - 2023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52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34]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7.8026亿元,同比增长99.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979亿元,同比增长174.60%[46] - 公司医疗器械业务收入6.7996亿元,同比增长122.66%,毛利率达93.18%,同比增加4.89个百分点[46] - 单一材料医疗器械营业收入达565,023,499.71元,同比增长254.65%,毛利率为95.56%[199] - 复合材料医疗器械营业收入为114,932,505.82元,同比下降21.31%,毛利率为81.46%[199]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资产总计为14.3453亿元,同比增长75.91%[30]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5367亿元,同比增长116.64%[30] - 2023年末货币资金518,547,584.74元,占总资产36.15%,同比增长300.89%[56] - 2023年末应收账款126,876,851.37元,占总资产8.84%,同比增长127.50%[56] - 2023年末存货66,285,840.69元,占总资产4.62%,同比增长52.34%[56] - 2023年末固定资产361,089,618.01元,占总资产25.17%,同比增长0.34%[56] - 2023年末其他流动资产16,372,853.73元,占总资产1.14%,同比增长422.19%[56] - 公司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74.69%至6918.2万元,主要由于向金融机构借款增加[57][60] - 公司合同负债同比增长351.65%至2477.9万元,主要由于预收货款增加[57][60] - 公司长期待摊费用同比增长686.29%至2077.5万元,主要由于产业园租赁资产装修费增加[57][59] 行业与市场 - 2023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2,400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球约27%[53] - 2020年全球生物材料市场规模为355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475亿美元,CAGR为6.0%[53] - 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从2017年97亿元增至2022年397亿元,CAGR达33%,预计2027年达1,738亿元[54]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从2017年15亿元增至2021年108亿元,CAGR为63%,预计2027年达1,083亿元[54]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约12,400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球约27%[112] - 全球生物材料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75亿美元,CAGR为6.0%[112] - 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从2017年97亿元增至2022年397亿元,CAGR达33%,预计2027年达1,738亿元[113]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2021年108亿元,预计2027年增至1,083亿元,占胶原蛋白市场62.30%[113] 公司治理与股权 - 公司于2023年7月20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5] - 公司于2023年7月20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500万股,8月18日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新增发行75万股[23] - 公司成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开发行股票5,750,000股,总股本由62,336,000股增至68,086,000股[139] - 无限售股份数量从19,008,489股(30.49%)增至23,658,389股(34.75%),核心员工持股减少411,130股至484,118股(0.71%)[139] - 有限售股份数量从43,327,511股(69.51%)增至44,427,611股(65.25%),控股股东杨霞持股40,098,800股(58.89%)[139] - 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48,541,902股(71.29%),其中杨霞持股40,098,800股(58.89%)为最大股东[141][142] - 控股股东杨霞持股40,098,800股(58.89%),均为限售股份[141] - 股东任先亮与刘丽萍为夫妻关系,任先亮与任先炜为兄弟关系[142]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账户新进持股817,692股(1.20%)[142] - 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减持270,224股至1,079,776股(1.59%)[142]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技术研发风险,包括合作机构中止、技术迭代及研发失败等[117] -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可能影响研发及生产[117] - 实际控制人持股58.89%,存在不当控制风险[117] - 医疗美容行业相关风险包括产品质量、冷链运输及市场假货等[117] - 公司现有医疗终端产品绝大部分未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和《医用耗材目录》[193][194] - 若公司产品未来被纳入带量采购范围,将面临降价压力[195] - 若公司产品被纳入医保目录或医用耗材目录,将提升销量但降低价格[194] 社会责任与员工 - 公司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人民币用于甘肃青海地震灾后重建[109] - 报告期内公司员工人数增加114人[109] - 公司员工总数从期初616人增至期末730人,净增114人(+18.5%),其中销售人员增长24.4%(209→260人),技术人员增长16.9%(178→208人)[176] - 高学历员工显著增加:博士从2人增至5人(+150%),硕士从88人增至112人(+27.3%),本科从244人增至313人(+28.3%)[176] - 核心员工变动涉及9名新增(含首席战略官、研发项目负责人等关键岗位)及4名离职(含退休人员)[183] - 生产人员数量基本稳定(99→101人),财务人员无变动(17人)[176] - 员工薪酬结构包含基本薪酬(按月发放)、绩效薪酬(考核制)及奖金(经营情况决定)[177] - 劳务外包仅涉及食堂及保安服务,无重大外包业务[178] - 核心员工持股变动显著案例:质量总监王建持股减少14,000股至15,183股,湖北地区经理吴致昌持股减少18,886股至3,914股[182] - 公司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及个税代缴,并开展质量标准、法规等专业培训[177] - 2024年1月汤莉(发展战略部总经理)当选监事会主席[184] 法规与政策 - 公司主要产品为A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核心的终端医疗器械产品,属于"4.2.3 其他生物医用材料及用品制造"产业和"C27 医药制造业"[186] - 2022年5月起需遵守《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进行备案与注册[187] - 2021年10月起需按《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和《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执行注册流程[187] - 2023年7月20日实施YY/T 1888-2023《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行业标准,规范质量控制和技术要求[192] - 2022年8月1日实施YY/T1849-2022《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明确检测指标及方法[192] - 国家发改委2022年5月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合成生物学和新型生物材料发展[189] - 工信部2021年12月提出重点发展重组胶原蛋白类生物医用材料[190] - 2023年5月发布《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材料评价指导原则》,明确免疫学安全性等评价要点[191] - 2021年3月出台《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规范命名标准[192] - 公司业务受《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21年修正)约束,需满足生产与经营条件[187] 其他 - 公司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1.3954亿元,较2022年的7458.45万元增长显著[37]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580.69万元,较2022年的765.38万元增长显著[36] - 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合成生物产业链"链主"企业[44] - 公司2023年再次获得"山西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4] - 公司被认定为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合成生物产业链"链主"企业[5] - 公司与欧莱雅建立战略合作,首次进入欧莱雅供应链体系,实现向欧莱雅销售重组胶原蛋白原料[48] - 公司新设立全资子公司锦波医学生物材料(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500万元[108] - 控股子公司杭州无龄生物科技主营业务收入3380.01万元,净利润亏损99.21万元[88] - 控股子公司山西鼎正生物医药净利润亏损3201.31万元[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