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06160)

搜索文档
百济神州(0616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21:1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全年收入总额约14亿美元,较2021年增加约2.396亿美元或约20.4%[1] - 2022年开支总额约32.056亿美元,较2021年增加约5.906亿美元或约22.6%[1] - 2022年净亏损约20.038亿美元,较2021年增加约5.46亿美元或约37.5%[1]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49美元,较2021年的1.21美元增加23.1%[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合计约63.7929亿美元,较2021年的85.35525亿美元减少[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约19.95935亿美元,较2021年的24.02962亿美元减少[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合计约43.83355亿美元,较2021年的61.32563亿美元减少[3] - 2022年综合亏损约20.99182亿美元,2021年为约14.46808亿美元[5] - 2022年净亏损20.03815亿美元,2021年为14.57816亿美元[6] - 2022年折旧及摊销费用为6627.8万美元,2021年为4645.7万美元[6] - 2022年股权激励费用为3.03162亿美元,2021年为2.40712亿美元[6] - 2022年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14.96619亿美元,2021年为12.98723亿美元[6]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0.77123亿美元,2021年为6.40659亿美元[6] - 2022年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1897.1万美元,2021年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6.36911亿美元[7] - 2022年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现金减少净额为5.0785亿美元,2021年增加净额为29.92882亿美元[7] - 2022年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现金为38.75037亿美元,2021年末为43.82887亿美元[7] - 2022年已付所得税2950万美元,已付利息2516.9万美元;2021年已付所得税1569.5万美元,已付利息2996.7万美元[7] - 2022年综合股东权益合计为4.383355亿美元,2021年为6.132563亿美元[8] - 2022年和2021年除所得税前亏损分别为1,961,037千美元和1,438,588千美元[71] - 2022年和2021年所得税费用分别为42,778千美元和19,228千美元[72] - 2022年和2021年除税前亏损分别为1961037000美元和1438588000美元,中国法定税率均为25%,按此计算的预期税项分别为490259000美元和359647000美元,实际税率分别为 - 2.2%和 - 1.3%[73] - 2022年和2021年估值准备分别增加229550000美元和254768000美元[73]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净亏损分别约为5077247000美元和3644981000美元[74]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未确认税项收益期末余额分别为11555000美元和9925000美元[7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若干中国子公司评定产生所得税利益约3894000美元[76]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预付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合计分别为216553000美元和270173000美元[77]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其他非流动资产合计分别为170413000美元和163049000美元[77]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合计分别为467352000美元和558055000美元[78]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总计分别为294781000美元和262400000美元[7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短期债务总额为22.68905亿元人民币(3.28969亿美元),2021年为27.24732亿元人民币(4.27565亿美元)[8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长期借款总额为14.425亿元人民币(2.09148亿美元),2021年为12.88亿元人民币(2.02113亿美元)[8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偿还117.1万美元(800万元人民币)贷款,贷款利率为4.7%[80] - 2020年1月22日与招商银行的九年期贷款,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贷款利率为4.4%,已偿还148.4万美元(1000万元人民币)[81] - 2020年9月与中国民生银行贷款,2022年10月10日归还2亿美元并提取1.5亿美元[81] - 2020年9月与珠海高瓴贷款,2022年10月10日全额偿还1398万美元(1亿元人民币)[8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取1.13774亿美元(7.92亿元人民币)短期营运资金贷款,偿还2.00446亿美元(13.32197亿元人民币)[82] - 2022年7月与中信银行十年期贷款,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贷款利率为4.2%,已提取3737.2万美元(2.52亿元人民币)[82] - 2022年12月31日後到期借款总合同到期金额合计5.38117亿美元[83]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分别为2169.9万美元和2926.3万美元,其中259.4万美元和105.4万美元已分别资本化[84] - 2022年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净亏损2003815千美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亏损2029802千美元[119] - 2021年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净亏损1457816千美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亏损1513068千美元[120] - 2021年12月31日,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呈报的资产总值为8535525千美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呈报为8661269千美元[121] - 2021年12月31日,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呈报的额外实缴资本为11191007千美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呈报为11809005千美元[121] - 2021年12月31日,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呈报的累计亏损为5076527千美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呈报为5568781千美元[121] - 2021年12月31日,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呈报的权益总额为6132563千美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呈报为6258307千美元[12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开支内确认的股权激励累计差额为33993000美元(2021年:48730000美元)[12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确认的股权激励累计差额的相关所得税影响为零美元(2021年:5253000美元)[12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差额为10311000美元[124] - 2022年总收入14.16亿美元,较2021年的11.76亿美元增加2.396亿美元,增幅20.4%[143][144][145] - 2022年开支合计32.06亿美元,较2021年的26.15亿美元增加5.906亿美元,增幅22.6%[143] - 2022年经营亏损1.79亿美元,较2021年的1.44亿美元增加0.351亿美元,增幅24.4%[143] - 2022年除所得税前亏损1.96亿美元,较2021年的1.44亿美元增加0.522亿美元,增幅36.3%[143] - 2022年净亏损2.00亿美元,较2021年的1.46亿美元增加0.546亿美元,增幅37.5%[14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产品收入约12.546亿美元,较2021年增加约6.206亿美元或约97.9%[1] - 2022年合作收入约1.613亿美元,较2021年降低约3.81亿美元[1] - 2022年产品收入总额为1438440千美元,2021年为748824千美元;2022年产品收入净额为1254612千美元,2021年为633987千美元[86] - 2022年百悦泽收入净额为564651千美元,2021年为217987千美元;2022年百泽安收入净额为422885千美元,2021年为255119千美元[86] - 2022年应计销售折让及退回年初余额为59639千美元,计提183828千美元,支付201650千美元,年末余额为41817千美元;2021年年初余额为11874千美元,计提114837千美元,支付67072千美元,年末余额为59639千美元[86] - 2022年已售存货成本为286475千美元,折旧及摊销开支为62302千美元;2021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64906千美元,折旧及摊销开支为44742千美元[87] - 2022年研发成本为1640508千美元,2021年为1459239千美元;2022年及2021年分别约602585000美元及463441000美元计入雇员福利开支[87] - 2022年经营租赁成本为25938千美元,2021年为22536千美元[87] - 2022年产品收入净额12.55亿美元,较2021年的6.34亿美元增加6.206亿美元,增幅97.9%[143][145][146][147] - 2022年百悦泽全球销售额5.6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0%;美国销售额3.897亿美元,同比增长237.0%;中国销售额1.503亿美元,同比增长48.6%[147] - 2022年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销售额4.229亿美元,同比增长65.8%[147] - 2022年合作收入1.613亿美元,较2021年的5.423亿美元减少3.809亿美元,降幅70.3%[143][145][148] - 2022年销售成本2.865亿美元,较2021年的1.649亿美元增加1.216亿美元,增幅73.7%[143][149] 公司业务资源情况 - 公司有3款自主研发获批上市药物,获授权在中国商业化13款获批药物[9][128] - 公司全球临床开发和医学事务团队超2700名员工,正执行近80项临床试验[9] - 公司全球临床开发和医学事务团队超2700名员工,正为超50款药物和候选药物执行80多项临床试验[128] - 公司临床试验入组超18000名受试者,约半数在中国以外入组[9][128] - 公司在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9000名员工[10][129] - 公司肿瘤研究团队超950名科研人员,合作项目带来14亿美元合作付款[131] - 公司全球临床开发团队由2300名同事组成,超75%的研发成本和大部分时间用于临床开发阶段[131] - 百悦泽®广泛临床项目在29个市场进行35项试验,入组超4800例患者,两项与伊布替尼对比研究入组超800例[132] - 百泽安®在中国获批用于十项适应症,在中国PD - 1/PDL - 1类别药物商业化市场取得领先地位[132] - 公司国际商业化团队规模超3500人[133] - 公司上市并销售来自全球商业合作伙伴的超13款产品[133] - 百悦泽®已在超65个市场获批[133] 子公司相关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48家子公司,所有权百分比均为100%[11] - 子公司BeiGene Australia已发行/实缴资本为5694.723万美元[11] - 子公司百济神州生物药业已发行/实缴资本为145.4亿元人民币[11] - 子公司广州百济神州生物制药已发行/实缴资本为124.903898亿元人民币[11] - 子公司百济神州(广州)已发行/实缴资本为2.63亿美元[11] - 子公司英仁伟业已发行/实缴资本为137亿元人民币和400万美元[11] - 公司旗下子公司已发行╱实缴资本情况:BeiGene Pharmaceuticals GmbH为20,000瑞士法郎;百济神州(广州)医药为人民币3,800,
百济神州(0616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6 17:30
董事会人员变动 - 2022年1月31日,苏敬轼先生因个人原因辞任董事会职务[2] - 2022年6月22日,陈永正先生辞任董事会职务[2] - 有关委任自2022年2月1日、2月25日、9月13日起生效[2] - 苏敬轼于2022年1月31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Margaret Han Dugan博士于2022年2月1日起获委任多个职务,Alessandro Riva博士于2022年2月1日起获委任多个职务,陈永正于2022年6月22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42] 公司服务机构信息 - 公司香港财务报告审计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美国由Ernst & Young LLP负责,中国由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负责[4] - 公司香港及美国法律法律顾问是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是方达律师事务所,开曼群岛是Mourant Ozannes[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6160,网站为www.beigene.com[4] 公司面临风险 - 中报包含涉及重大风险及不确定因素的前瞻性陈述,可能导致实际业绩与陈述有重大差异[5] - 公司药物可能无法获得并维持商业成功所需的市场认可度[5] - 公司在推出及营销药物方面经验有限,可能无法产生可观产品销售收入[6] - 公司面临大量竞争,可能导致他人先于公司研发、开发或商业化竞争药物[6] -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产生重大净亏损,预计未来仍将继续亏损且可能无法盈利[7] - 公司美国存托股份及普通股可能在2024年不得在美国上市及进行场外交易[10] - 候选药物临床试验若未证明安全性及有效性,公司可能产生额外费用或面临开发及商业化延迟或无法完成的情况[7] - 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受严格管制,公司遵守监管可能存在困难,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7] - 若无法通过知识产权获得并维持药物及候选药物的专利保护,第三方可能与公司竞争[8] - 公司依赖第三方生产部分药物,若第三方供应不足或质量、价格不可接受,业务可能受损[8] - 公司业务受特定行业法律法规规限,可能导致申索、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9] - 公司生产设施完成及获取监管批准延迟或损坏等,会延迟发展计划或商业化工作[9] 公司产品情况 - 公司目前有3款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药物,分别是百悦泽®、百泽安®和百汇泽®[14] - 公司获授权许可在中国市场商业化13款已获批药物[14] 公司团队情况 - 公司拥有超2500名员工的全球临床开发及药政事务团队,为超40种药物和候选药物执行近80项临床试验,其中超30项为关键性或潜在注册可用临床试验,产品组合含3款自主研发获批药物,临床试验入组超16000名受试者,约半数在中国以外[15] - 公司在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8600名员工[15] - 公司拥有8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已成功开发三款获批药物,正在开发多款处于不同阶段的药物,还有超50个临床前项目,约一半有潜力成为同类首创或最佳项目[20] - 公司拥有由2500多名员工组成的内部临床开发与医学事务团队[21] - 公司在中国拥有超3100名员工的商业化团队[22] 产品获批及临床进展 - 2022年9月20日,英国NICE推荐百悦泽®用于治疗特定WM成人患者[16] - 2022年9月19日,欧洲EMA的CHMP发布推荐百悦泽®获上市许可的积极意见,用于治疗特定MZL成人患者[16] - 2022年8月9日,替雷利珠单抗全球3期临床试验RATIONALE 301研究入组600余名患者,达到主要终点[17] - 2022年6月13日,科威特、巴林、卡塔尔批准百悦泽®用于治疗特定MCL成人患者[18] - 2022年6月13日,FDA将百悦泽®治疗特定CLL或SLL患者的sNDA的PDUFA目标日期延长三个月至2023年1月20日[19] - 2022年6月10日,NMPA批准百泽安®联合化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19] - 2022年8月23日,NMPA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百泽安®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新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16] - 百悦泽已在合计逾50个市场获批上市[23] 公司合作情况 - 2021年1月公司与诺华签订合作及授权协议,授予其替雷利珠单抗相关权利[25] - 2021年12月公司扩大与诺华合作,涉及TIGIT抑制剂欧司珀利单抗等[26] - 公司获诺华授权在中国指定区域行销、推广和销售5款已获批抗瘤药[26] 公司成本及费用情况 - 公司欧司珀利单抗协议选择权行使费在行使前完全受限,潜在里程碑付款因可变对价和实现不确定性也完全受限[27] - 销售成本包括内部开发商业产品成本、购买替雷利珠单抗成本和中国授权许可产品成本,上市前初始存货金额预计对毛利率无重大影响[27] - 研发费用涵盖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监管备案等相关活动费用,涉及多种自主开发药物及候选药物[28] - 研发活动还包括授权许可候选药物成本,如安进合作协议、Sitravatinib等[29] - 研发费用发生时计入费用,根据特定任务进度评估记录成本,员工等间接成本归为未分配研发费用[30] - 完成自主开发药物、授权产品及候选药物所需投入难以估计,受多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影响[31] - 预计未来研发成本将增加,因支持药物及候选药物临床试验和转移应用[32] - 销售及管理费用包括产品推广、分销、薪酬等费用,预计未来会增加以支持商业化和研发工作[33] - 公司在多地上市,承担大量法律、合规、会计等相关费用[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6.482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7.559亿美元减少14.2%[35][36] - 2022年上半年产品收入净额5.66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447亿美元增长131.3%[35][36][38] - 2022年上半年合作收入8211.4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5.11123亿美元减少83.9%[35][36]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产品为1.3641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6894.8万美元增长97.8%[35] - 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7.68122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6.76817亿美元增长13.5%[35] - 2022年上半年销售及管理费用6.25976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4.14395亿美元增长51.1%[35]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亏损8.82686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4.04671亿美元增长118.1%[35] - 2022年上半年百悦泽®全球销售额2.331亿美元,同比增长261.3%;美国销售额1.563亿美元,同比增长500.5%;中国销售额7020万美元,同比增长82.7%[38] - 2022年上半年百泽安®在中国销售额1.92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238亿美元增长55.6%[39] - 2021年上半年产品收入受2810万美元销售调整负面影响,因对医保目录前价格销售的分销渠道存量产品补偿[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合作收入总计8210万美元,2021年同期为5.111亿美元[40] - 销售成本从2021年同期的6890万美元增至2022年的1.364亿美元[40] - 2022年上半年产品销售毛利增至4.297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1.758亿美元,毛利率从71.8%增至75.9%[41] - 研发费用从2021年同期的6.768亿美元增加9130万美元(13.5%),至2022年的7.681亿美元[42] - 外部研发费用减少4946.5万美元(15.1%),内部研发费用增加1.408亿美元(40.4%)[43] - 销售及管理费用从2021年同期的4.144亿美元增加2.116亿美元(51.1%),至2022年的6.260亿美元[45] - 利息收入(费用)净额从2021年同期的900万美元净利息费用,增加3050万美元(337.7%),至2022年的2150万美元净利息收入[46] - 其他费用净额从2021年同期的500万美元净其他费用,增至2022年的1.177亿美元净其他费用[47]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2690万美元,2021年同期所得税收益为490万美元[47] - 应收账款由2021年底的4.831亿美元减少64.3%至2022年6月的1.723亿美元[49] - 存货从2021年12月31日的2.426亿美元增加8.1%至2022年6月30日的2.622亿美元[50] - 物业及设备从2021年12月31日的5.876亿美元增加7.7%至2022年6月30日的6.331亿美元[51] - 应付账款从2021年12月31日的2.624亿美元降至2022年6月30日的2.344亿美元[52] - 应计开支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1年12月31日的5.581亿美元减少18.6%至2022年6月30日的4.542亿美元[53] - 2022年6月30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现金为45.35409亿美元,短期投资为11.72554亿美元,债务总计为5.65936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43.82887亿美元、22.41962亿美元、6.29678亿美元[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为10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4.138亿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亏损为60亿美元[54] - 2021年从诺华收到6.5亿美元现金预付款,2022年1月又收到3亿美元现金预付款[55] - 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使用现金流量净额为6.165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2.952亿美元[56][57][58] - 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8.691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5.435亿美元[56][59] - 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使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2884.7万美元,2021年同期为1.4305亿美元[5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使用现金2880万美元,包括偿还短期银行贷款1.154亿美元,部分被短期银行贷款所得款6760万美元和员工行使股票期权等所得款1900万美元抵消;2021年同期融资活动提供现金1.431亿美元[6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外币存款对美元的汇率影响使期末现金损失7120万美元,去年同期收益为530万美元[61] - 2022年6月30日,重大合同义务总额为18.401亿美元,其中短期到期付款10.340亿美元,长期到期付款8.061亿美元[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经营租赁承诺总额为7136.4万美元,短期1428.2万美元,长期5708.2万美元[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购买承诺为1.097亿美元,其中与合约生产机构采购相关6500万美元,与BMS及安进采购义务相关4470万美元[66] - 未来十二个月内到期债务总额为3.807亿美元,长期债务总额为1.852亿美元[67] - 根据与安进合作,授权安进肿瘤管线资产全球开发成本共同出资总上限12.5亿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余下共同开发出资承诺为6.987亿美元[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出资承诺剩余1280万美元,由一项权益法投资的承诺资本构成[6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研发承诺总额为2520万美元,源于2021年6月签订的长期研发协定[7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本承诺为3.081亿美元,用于采购物业、厂房和设备[72] - 公司以7520万美元购买新泽西州霍普韦尔42英亩土地用于建设生产和临床研发中心,2022年4月29日宣布破土动工[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来可能与许可技术相关的里程碑款项总额为57亿美元[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45亿美元及44亿美元,受限现金分别为430万美元及720万美元,短期投资分别为12亿美元及22亿美元[74] - 假设市场利率上升或降低100个基点,将导致公司财务截至2022年6月30日分别减少660万美元或增加660万美元[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723亿美元和4.831亿美元[7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和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人民币兑美元分别贬值约5.1%和约2.3%[7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合并业务报表中的其他非营业损失为1.177亿美元[77] - 公司认为通货膨胀对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业绩并无重大影响[8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0.1%增至10.7%[8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并无持有任何其他重大投资[8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全球团队雇员逾8600名,较2021年12月31日的8000名有所增加[8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薪酬成本
百济神州(06160)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5 21:36
公司人员及组织架构变动 - 苏敬轼于2022年1月31日因个人原因辞任董事会职务[5] - 部分委任自2022年2月1日起生效[6] - 部分委任自2021年2月24日起生效[6] - 董事会商业咨询委员会自2021年2月24日起更名[8] - 部分委任自2022年2月25日起生效[8] - 部分委任自2021年6月30日起生效[8] 公司法律顾问及证券登记处信息 - 公司香港及美国法律的法律顾问是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8] - 公司中国法律的法律顾问是方达律师事务所[8] - 公司开曼群岛法律的法律顾问是Mourant Ozannes[8] - 公司香港证券登记处是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8] 公司业务基本情况 - 公司有3款自主研发获批上市药物,分别是百悦泽®、百泽安®和百汇泽®,还获授权在中国商业化13款获批药物[15] - 公司全球临床开发团队超2200名员工,正为超30种药物和候选药物执行90多项临床试验,其中超30项为关键性或潜在注册可用临床试验[16] - 公司临床试验入组超14500名受试者,约半数在中国以外入组[16] - 公司自2010年成立,在2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8000名员工[16] - 公司肿瘤研究团队由700多名科学家组成[17] - 公司开发的BGB - 11417预计2022年启动关键性临床试验[17] - 公司多款处于早期临床阶段的药物候选物预计2022年或2023年取得初步临床数据读出[17] - 公司有超50个临床前项目,约一半有潜力成为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项目[17] - 公司拥有由2200多名员工组成的内部临床开发与医学事务团队[18] - 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化团队超3100人[19] 公司产品获批及销售情况 - 百悦泽已在45个国家获批,还有其他待批准或计划递交的上市申请[20] - 截至2022年2月28日,百悦泽在美国获批用于R/R MCL1、WM和R/R MZL1等,在中国获批用于R/R MCL2、R/R CLL/SLL2和R/R WM2等,在欧盟获批用于WM[22] - 截至2022年2月28日,抗PD - 1抗体在中国已获批,在美国已受理BLA4,商业化权利为北美、日本、欧盟和其他六个欧洲国家以外[22] - 截至2022年2月28日,PARP抑制剂在中国已获批,商业化权利为全球[22] - 截至2022年2月28日,抗RANK配体抗体、抗CD19和抗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蛋白、蛋白酶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剂等产品在中国已获批,商业化权利为中国大陸[22] - 截至2022年2月28日,DNA低甲基化药物、IL - 6拮抗剂、抗GD2抗体在中国已获批,商业化权利分别为中国大陸、大中华区、中国大陸[23] - 截至2022年2月28日,抗VEGF抗体在中国已获批,商业化权利为大中华区[23] - 截至2022年2月28日,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VEGFR抑制剂、mTOR抑制剂、ALK抑制剂在中国已获批,商业化权利为中国广阔市场[23] - 百悦泽®已在美国、中国、欧洲、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市场销售[26] - 截至2022年2月28日,百悦泽®在总计45个国家或地区获批[28] - 截至2022年2月,百泽安®在中国获批六项适应症[31] - 已有超1300例患者入组百汇泽®的临床试验,2021年5月百汇泽®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用于特定卵巢癌等患者[34] - 安加维®已在全球70个以上国家获批,2019年5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用于GCTB适应症,2020年11月获附条件批准用于SRE适应症[34] - 倍利妥®已获60个国家批准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020年12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成年ALL患者[36] - 萨温珂®于2021年12月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HIV阴性和HHV - 8阴性的多中心Castleman病成人患者[42] - 凯泽百®于2021年12月开始商业化,获批用于治疗12月龄及以上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43] - 公司根据百奥泰独家授权在中国商业化普贝希®,该产品于2021年末上市,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44] - 2021年公司在43个市场对产品进行商业化[44] - 截至2022年2月28日,百悦泽®(泽布替尼、BTK)单药治疗R/R MCL已在多个地区获批,WM于2021年9月1日获美国FDA批准等多项进展[52] - 截至2022年2月28日,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PD - 1)1L Sq. NSCLC于2021年1月13日获批,1L非Sq.NSCLC于2021年6月23日获批等多项进展[52] - 截至2022年2月28日,百汇泽®(帕米帕利、PARP)涉及HER2 - BRCA突变型乳腺癌等试验[52] - 截至2022年2月28日,欧司珀利单抗(TIGIT)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用于1L SCLC等试验[53] - 截至2022年2月28日,Lifirafenib(BRAF二聚体)与mirdametinib联合用于B - Raf或K - RAS/N - RAS突变实体瘤试验[53] - 截至2022年2月28日,BGB - A425(TIM - 3)单药及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用于实体瘤试验[53] - 截至2022年2月28日,BGB - A333(PD - L1)单药及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用于实体瘤试验[53] - 截至2022年2月28日,BGB - A445(OX40)与百泽安®联合用于实体瘤试验[53] - 2021年3月1日加拿大、2021年10月7日澳大利亚、2021年11月23日欧盟(27个成员国)加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等多地获批相关药物[54] - 截至2022年2月28日公司有多种授权引进候选药物,如sotorasib、tarlatamab等[55] 市场规模及疾病相关数据 - 2021年,BTK抑制剂全球收入约为8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为55亿美元[29] - 预计2026年BTK抑制剂全球收入将超150亿美元[29] - B细胞淋巴瘤约占85%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9] - 2021年全球范围内四大PD - 1/PD - L1抗体药物销售额约为305亿美元,估计2022年中国PD1/L1市场(净收入)约达24亿美元,2025年全球收入预计超500亿美元[33] - 2019年中国有2086例GCTB新增病例,安加维®是唯一获批准用于治疗GCTB的疗法[35] - 估计在中国100000人中有0.69例ALL患者,约15%的儿童初始治疗失败并进入复发或难治性阶段[36] - 2019年中国约有20700例MM新增病例,MM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8] - 2019年中国约有22100例MDS新增病例,高危MDS患者中位总生存率仅为0.4至1.1年,近30%患者进展为AML[40] - 超50%高危MDS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方法治疗[40] 产品医保相关情况 - 2021年12月,百悦泽®用于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适应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获批的三项适应症已全部进入[28] - 2020年,百泽安®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和尿路上皮癌(UC)的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鳞状NSCLC和肝细胞癌(HCC)也被纳入[31] - 2017年6月瑞复美®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19年11月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被纳入医保[38] - 2020年11月,瑞复美®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成人滤泡型淋巴瘤患者的新适应症获批[38] - 维达莎®于2018年10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40] - 中国国家医疗保险系统向约14亿人口中的超95%提供基本医疗保险[45] - 各省可不予报销10 - 15%的国家医保目录产品和适应症,该政策原则上2022年前逐步取消[45] - 2021年12月公布的国家医保目录,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百泽安®新增3项适应症,累计5项合格批准适应症纳入[46][47] - 2021年12月公布的国家医保目录,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百悦泽®新增1项适应症,累计3项获批适应症纳入[47] - 2021年12月公布的国家医保目录,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百汇泽®首次有批准适应症纳入[48] - 瑞复美®被列入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目录,2019年正式列入乙类目[49] - 维达莎®被列入2018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目录,2020年正式列入乙类目[49] 产品临床试验情况 - 公司在中国和全球启动或完成17项潜在的注册可用的临床试验,包括13项3期试验和4项关键性2期试验[32] - 公司开展百悦泽的九项注册性或注册可用临床试验,其中4项为3期临床试验,5项为注册可用2期临床试验[60] - 公司公布百悦泽单药头对头对比伊布替尼治疗WM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并纳入多地申请材料[61] - 公司正在进行百悦泽对比苯达莫司汀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CLL/SLL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61] - 公司正在进行百悦泽头对头对比伊布替尼治疗复发或难治性CLL/SLL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且已完成患者入组[61] - 公司正在进行针对初治MCL患者的3期验证性临床试验[61] - 公司拥有五项已申报或正在进行的设计为注册可用的2期临床试验[61] - 公司正在研究泽布替尼作为联合治疗针对DLBCL及CLL/SLL的若干临床试验[61] - 2022年2月美国FDA受理百悦泽®针对CLL/SLL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PDUFA目标决议日期为2022年10月22日,欧洲药品管理局已受理MZL和CLL两项上市申请,预计今年收到全球申报的监管决定,包括10多个市场潜在额外批准[62] - 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公布百悦泽®对比伊布替尼针对二线CLL/SLL的ALPINE临床试验更新主要结果[62] - 公司预计2022年完成百悦泽®与奥比妥珠单抗联用对比单一奥比妥珠单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患者的关键性2期ROSEWOOD临床试验患者入组[62] - 公司已在中国和全球启动或完成17项潜在注册可用临床试验,包括13项3期和4项关键性2期[64] - 截至2022年1月,公司在35个国家招募超9000名受试者参与替雷利珠单抗临床试验,近3000名来自中国以外地区,含11个用于全球药政审批的多地区注册性临床试验[68] - 公司临床开发计划包括针对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等的多项临床试验,预计2022年上半年公布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3期维持临床试验主要结果[70] - 欧司珀利单抗正在两项全球3期临床试验中评估,开发项目已入组约800例患者,含6项全球临床试验[71] - 公司已完成AdvanTIG - 202试验针对既往经治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患者入组,预计2022年启动其他关键性临床试验并公布2期试验扩展队列数据[72] - 公司与SpringWorks合作开展lifirafenib与mirdametinib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1b期临床试验(NCT03905148)[73] - 公司与SpringWorks成立MapKure开展BGB - 3245治疗特定B - RAF基因突变型晚期或难治性肿瘤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NCT04249843)[74] - 公司预计2022年启动BGB - 11417的关键性临床试验[76] - 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启动对BGB - A445 (OX - 40)的剂量扩展部分[77] - 2021年年末公司启动一项全球3期临床试验(NCT05152147)评估zanidatamab与化疗联合含或不含替雷利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胃食管癌,预计2022年完成2L胆管癌患者的入组[79] - 公司正在进行BGB - A425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多种实体瘤的1/2期临床试验(NCT03744468)[80] - 2021年公司启动BGB - 15025单药和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NCT04649385),预计2022年下半年启动对BGB - 15025的剂量扩展部分[81] 公司生产设施及合作情况 - 苏州生产设施超13,000平方米,小分子药物产品生产基地年产能约1亿粒片和胶囊,生物药临床开发生产设施产能为2 x 500升,新建小分子制造工厂年产能可达6亿剂固体制剂,面积近50,000平方米[84] - 广州大分子生物制剂生产基地占地约100,000平方米,一期和二期工厂于2019年9月及2020年12月完工,一次性产能24,000升,三期工厂2021年12月底完工,增加40,000升产能,建成后总产能达64,000升[85] - 已完成新泽西州霍普韦尔17万平方米用地收购,用于建设生产基地和临床研发中心,初期建设2022年启动,预留超100万平方英尺可开发地产[85] - 与Catalent Pharma Solutions订立协议,在其堪萨斯城基地生产百悦泽用于美国及中国境外临床和商业用途[87] - 与Boehringer Ingelheim订立协议,由其上海工厂生产替雷利珠单抗[87] - 诺华有权在其区域生产替雷利珠单抗与欧司珀利单抗,技术转让后由诺华管理,公司有权在美国生产基地进行特定比例生产[87] 公司合作协议情况 - 供货商授予公司的信贷期一般介于30至60日之间[89] - 2019年10月31日与安进订立合作协议,2020年1月2日生效,负责安进抗癌药品安加维、倍利妥及凯洛斯在中国商业化,期限为获批后五或七年[89] - 公司与安进共同承担全球开发成本
百济神州(06160)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3 17:4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NASDAQ: BGNE、HKEX: 06160[1] - 香港財務報告審計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美國財務報告審計由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負責[5] - 公司香港證券登記處為香港中央證券登記有限公司,位於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83號合和中心17樓1712 - 1716號舖[5] - 公司註冊辦事處在Mourant Governance Services (Cayman) Limited辦事處,地址為94 Solaris Avenue, Camana Bay, Grand Cayman KY1 - 1108, Cayman Islands[5] - 公司法律顧問涉及香港及美國法律的是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中國法律未提及具體事務所,開曼群島法律顧問是Mourant Ozannes[5] - 公司網站為www.beigene.com[5] 公司委任与组织架构变更 - 公司2021年2月24日起有部分委任生效,商業諮詢委員會更名為商業及醫學事務諮詢委員會[4] - 公司2021年6月30日起有部分委任生效[4] - Corazon (Corsee) D. Sanders博士自2021年2月24日起获委任为商业及医学事务咨询委员会成员及科学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117] - 苏敬轼先生和Anthony C. Hooper先生自2021年2月24日起获委任为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117] - 商业咨询委员会于2020年2月26日成立,自2021年2月24日更名商业及医学事务咨询委员会[117] 前瞻性陈述相关 - 中報包含涉及重大風險及不確定因素的前瞻性陳述,涉及公司多方面能力及業務相關內容[6][7] - 前瞻性陳述可通過「旨在」「預計」等詞彙識別,但非所有前瞻性陳述均包含該等識別詞彙[6] 公司业务研发与团队情况 - 公司研究机构首十年将十种分子投入临床,有三种主要商业药物[9] - 公司全球临床开发团队超1700人,管理逾95项临床试验[9] - 截至2021年8月,三种候选药物有超30项关键或注册可用试验,入组超13000名患者及健康受试者,约一半在中国境外[9] - 公司拥有约50种处于商业或临床开发阶段的药物及候选药物,包括10种已批准、2种待批准和30多种临床开发阶段药物[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在18个国家及地区拥有逾6400名雇员[10] - 公司研究团队拥有逾650名员工,中国商业团队拥有逾2900名员工[17] 公司产品审批与业务进展 - 2021年8月22日,公司百泽安®联合化疗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治疗的生物制药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11] - 2021年8月18日,公司百悦泽®上市许可申请获瑞士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11] - 2021年8月17日,公司凯泽百®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11] - 2021年8月3日,公司计划在美国新泽西州购买约42英亩场地建设生产和研发中心[11] - 2021年7月29日宣布3期SEQUOIA试验期中分析取得积极主要结果,中位随访25.8个月时百悦泽®较B+R在无进展生存期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改善[12] - 2021年7月26日,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百悦泽®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12] - 2021年7月9日,NMPA附条件批准凯洛斯®与地塞米松联合用于治疗R/R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13] - 2021年7月7日,NMPA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百泽安®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线标准化疗后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sBLA[13] - 2021年6月23日,NMPA批准百泽安®用于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一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13] - 2021年6月18日,NMPA附条件批准百悦泽®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成人WM患者[13] - 2021年6月11日公布百悦泽®对比伊布替尼治疗成人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ALPINE 3期试验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出优效性[13] - 2021年5月19日,FDA受理百悦泽®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至少一项CD20导向疗法的成年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处方药申报者付费法案日期为2021年9月19日[14] - 2021年5月7日,NMPA附条件批准PARP抑制剂百汇泽®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化疗、伴有胚系BRCA突变的晚期卵巢癌等患者[15] 公司产品收入与销售情况 - 公司于2017年9月开始产生产品收入,2019年11月在美国推出首款自主开发药物BRUKINSA®,2020年3月和6月在中国分别推出百泽安®和百悦泽®,2021年5月在中国推出百汇泽®[19] - 2020年7月公司根据与安进的授权协议开始销售安加维®,2020年12月百泽安®、百悦泽®及安加维®进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3月1日生效),2020年12月收到倍利妥®于中国的批准,2021年7月收到凯洛斯®于中国的批准[19] - 公司在产品销售时,根据客户收货及获取所有权决定控制权转让,扣除相关可变代价后确认收入[1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收入净额为244,741千美元,较2020年的117,694千美元增加127,047千美元,增幅107.9%[27] - 百泽安、百悦泽、瑞复美、维达莎、ABRAXANE、安加维、百汇泽及其他产品在2021年上半年产品收入分别为1.238亿美元、0.645亿美元、0.268亿美元、0.0696亿美元、0、0.178亿美元、0.0222亿美元、0.0272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变动分别为147.8%、738.8%、7.8%、-61.0%、-100.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30] - 2021年上半年产品收入受2810万美元调整负面影响,医保目录纳入使患者需求增加抵消降价影响[3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收入从1.177亿美元增加107.9%至2.447亿美元,收入总额从1.177亿美元增加542.2%至7.559亿美元[29][31] 公司合作收入情况 - 2021年1月公司与诺华达成合作与授权协议,授权诺华在多个地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替雷利珠单抗,协议开始时确定两项履约责任[20] - 合作收入根据与诺华的协议,前期现金付款按履约责任相对独立售价分配,研发服务部分递延确认[20] - 履约里程碑在达到里程碑事件或收入拨回风险较小时确认,销售里程碑及特许权使用费在相关销售发生时确认[2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合作收入为511,123千美元,2020年为0,增加511,123千美元[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合作收入为5.111亿美元,2020年同期无合作收入[32] 公司成本与开支情况 - 销售成本包括自主开发商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购买替雷利珠单抗及其他产品的成本,以及向安进支付的款项等[21] - 研发开支包括与研发活动、临床试验、监管备案等相关的费用,目前主要涉及百悦泽®、百泽安®等自主开发药物及候选药物的临床进展[22][2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产品为68,948千美元,较2020年的28,456千美元增加40,492千美元,增幅142.3%[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676,817千美元,较2020年的590,270千美元增加86,547千美元,增幅14.7%[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414,395千美元,较2020年的231,130千美元增加183,265千美元,增幅79.3%[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375千美元,较2020年的471千美元减少96千美元,减幅20.4%[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开支总额为1,160,535千美元,较2020年的850,327千美元增加310,208千美元,增幅36.5%[27] - 销售成本从2020年上半年的2850万美元增加至2021年上半年的6890万美元[32] - 2021年上半年产品销售毛利增至1.75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920万美元,占比从75.8%降至71.8%[33] - 研发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的5.903亿美元增加14.7%至2021年上半年的6.768亿美元[34] - 2021年上半年外部研发开支中开发项目成本、预付授权费、安进共同开发开支分别为2.194亿美元、0.535亿美元、0.553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变动分别为-8.6%、24.4%、-2.4%[35] - 2021年上半年内部研发开支为3.486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39.2%[3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履行安进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费用总计1.092亿美元,5530万美元作研发开支,5390万美元计为研发成本分摊负债扣减[35] - 内部研发开支增加9820万美元或39.2%,至3.486亿美元[36] - 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1.833亿美元或79.3%,至4.144亿美元[36] - 利息(开支)收入净额减少1680万美元或216.0%,至利息开支净额900万美元[37] 公司财务状况相关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现金等主要包括美元约36.291亿美元、人民币约7.403亿美元、其他货币约2280万美元[38] - 应收账款增加22.2%,至7380万美元[39] - 存货增加31.7%,至1.176亿美元[40] - 物业及设备增加10.5%,至3.952亿美元[41] - 应付账款截至2021年6月30日及2020年12月31日分别为1.688亿美元及2.32亿美元[43] - 应计开支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15.2%,至3.989亿美元[4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分别为17.87亿美元和13.90亿美元,短期投资分别为26.05亿美元和32.69亿美元,债务总计分别为6.30亿美元和5.19亿美元[4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亏损净额分别为4.14亿美元和7.01亿美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累计亏绌为40亿美元[4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所得税收益为490万美元,2020年同期所得税开支为10万美元[37] - 科创板发售将发行不超过1.32亿股普通股,不超过截至2021年1月7日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10%[47] - 2021年2月26日,公司从诺华获得6.50亿美元的前期现金付款[48] - 截至2021年和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2.95亿美元和6.05亿美元[49] - 截至2021年和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提供(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5.44亿美元和-15.00亿美元[49] - 截至2021年和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提供现金净额分别为1.43亿美元和29.00亿美元[4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主要因亏损净额4.14亿美元及经营资产及负债净额增加1760万美元,部分被非现金支出1.36亿美元抵销[5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提供现金主要因投资证券销售及到期20亿美元,被购买投资证券14亿美元等抵销[5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提供现金主要因短期银行贷款所得款1.13亿美元等[53] - 公司预期在可预见未来继续产生亏损,且近期亏损会增加[55] - 公司未来资本需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药物商业化能力、监管审查成本等[55][56] - 2020年5月公司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架构登记证明,有效期三年[56] - 2021年6月30日,经营租赁承诺总额为55468千美元,其中少于1年为8866千美元,1至3年为31590千美元,3至5年为14422千美元,超过5年为590千美元[57] - 2021年6月30日,购买承诺为220147千美元,其中140844千美元在少于1年到期[57] - 2021年6月30日,债务责任为629658千美元,其中434802千美元在少于1年到期[57] - 2021年6月30日,债务利息为54096千美元,其中17753千美元在少于1年到期[57] - 2021年6月30日,共同开发拨资承诺为909777千美元,其中295500千美元在少于1年到期,559500千美元在1至3年到期[57] - 2021年6月30日,研发承诺为74751千美元,其中49578千美元在少于1年到期[57] - 2021年6月30日,购买承诺22
百济神州(06160)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6 07:4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NASDAQ:BGNE、HKEX:06160[1] - 公司2020年度報告包含多個章節,財務概要在145頁,管理層討論及分析在146頁[3] - 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為歐雷強先生[4] - 公司審計委員會主席為Thomas Malley先生,薪酬委員會主席為易清清先生,提名及企業管治委員會主席為Donald W. Glazer先生[4] - 公司科學諮詢委員會聯席主席為王曉東博士和Corazon (Corsee) D. Sanders博士[5] - 公司香港財務報告審計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美國財務報告審計由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負責[6] - 公司香港及美國法律顧問是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中國法律顧問是方達律師事務所[6] - 公司註冊辦事處位於開曼群島,總部及中國主要營業地點在中國北京市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科學園路30號[6] - 公司香港主要營業地點在香港銅鑼灣希慎道33號利園1期19樓1901室[6] - 公司網站為www.beigene.com[6] 公司人员规模 - 公司研究机构十年实现十种分子临床应用,有两种领先商业药物[10] - 公司全球临床开发团队超1600人,管理60多项临床试验[10] - 截至2021年1月,三种候选产品有超25项关键或注册可用试验,入组超12000名患者及健康受试者,约一半在中国境外[10] - 公司有超45种处于商业阶段或临床开发的产品及候选产品,包括7种获批药物、5种待批准药物及30多种临床开发药物[10] - 公司在14个国家及地区拥有逾5300名雇员[10] - 公司研究团队逾450名员工[11] - 公司中国商业团队逾2200名员工[12] 百悦泽相关情况 - 公司的百悦泽在美国及中国销售,2019年11月在美国获加速批准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2020年6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治疗成年套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患者[15] - 公司已就百悦泽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提交新适应症上市申请,正待优先审评,还在欧盟、澳洲、加拿大、以色列提交额外批准申请[15] - 2020年12月,百悦泽进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用于治疗获批的适应症[15] - 截至2021年2月25日,公司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BTK)在R/R MCL于2019年11月14日获美国加速批准,在R/R MCL、R/R CLL/SLL于2020年6月3日获中国NMPA批准[36] - 2019年11月,公司收到FDA对泽布替尼的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成年MCL患者[45] - 2020年6月,公司获得中国NMPA对泽布替尼的批准,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疗法的成年CLL/SLL患者以及成年MCL患者[45] - 截至2021年2月,公司已在美国及中国以外地区提交逾20份BRUKINSA®上市核准申请,涵盖45个国家及地区[45] - 公司开展的九项注册或注册可用临床试验中,四项为3期临床试验,五项为注册可用2期临床试验[45] - 公司已完成SEQUOIA及ALPINE的患者入组,正在进行治疗初治MCL患者的3期验证性试验[46] - 公司拥有五项已备案或正在进行的设计为注册可用的2期试验[46] - 公司预期于本年度获得欧盟、中东、南非等地区MCL患者以及美国、欧盟等地区WM患者药政申请的监管决策[46] - 公司预期最早于2021年取得CLL/SLL 3期SEQUOIA研究重要结果,2022年上半年取得3期ALPINE研究结果[46] - 公司预期于2021年完成BRUKINSA®与奥比妥珠单抗联合用药对比单一奥比妥珠单抗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患者的关键性2期ROSEWOOD试验的患者入组工作[46] - 截至2021年1月,泽布替尼临床试验已入组超3100名患者[47] - ASPEN试验入组229位WM患者,队列1中102名接受泽布替尼治疗,99名接受伊布替尼治疗[48] - 泽布替尼在ASPEN试验中VGPR + 完全缓解率为28.4%,伊布替尼为19.2%;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泽布替尼为89.7%,伊布替尼为87.2%;12个月总生存率泽布替尼为97.0%,伊布替尼为93.9%[49] - 泽布替尼在ASPEN试验中三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4%,伊布替尼为63.3%;因不良事件中断试验治疗泽布替尼为4.0%,伊布替尼为9.2%;致死不良事件泽布替尼为1.0%,伊布替尼为4.1%;任一级别心房颤动/扑动泽布替尼为2.0%,伊布替尼为15.3%[51] - ASPEN试验MYD88WT队列26名患者接受泽布替尼治疗,总缓解率为80.8%,主要缓解率为50.0%,12个月无进展无事件生存率为72.4%[51] - SEQUOIA试验C组招募109名17p缺失CLL/SLL患者,总缓解率为94.5%,18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90.6%[52] - SEQUOIA试验C组最常见受关注不良事件感染、轻微出血、瘀伤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65%、28%、25%及19%[52] - BOVen研究对39名既往未经治疗的CLL/SLL患者使用泽布替尼联合用药,外周血及骨髓的uMRD率分别为84%及73%,62%的患者可终止治疗[53] - BOVen研究最常见治疗中出现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输液反应、淤青及腹泻发生率分别为51%、46%、41%、41%、41%[53] - 泽布替尼治疗边缘区淋巴瘤2期单臂研究招募68名患者,11个月中位随访期总缓解率74%,完全缓解率24%,九个月无进展生存率67%,96%患者至少经历一项治疗中不良事件,38%患者经历三级或以上不良事件[54] - 泽布替尼治疗边缘区淋巴瘤至少10%患者出现的受关注治疗中不良事件:感染40%、出血32%、腹泻2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血小板减少症10%[54] - 泽布替尼六项1期及2期临床试验入组682位患者,97%患者报告至少出现一次不良事件,36%患者报告出现严重不良事件,9.1%患者因不良事件中断试验治疗,其中3.5%患者不良事件与治疗有关[54] - 泽布替尼六项临床试验所有级别最常见不良事件:上呼吸道感染32.4%、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25.2%、腹泻19.4%、咳嗽19.1%、挫伤18.6%、皮疹18%[54] - 泽布替尼六项临床试验最常见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14.4%、贫血7.6%、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6%、肺炎4.5%、血小板计数下降4.3%、肺部感染4.1%[54] - 泽布替尼六项临床试验受关注不良事件:心房颤动/扑动1.9%、严重出血2.5%、三级及以上高血压3.4%[54] 百泽安相关情况 - 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已在中国获批,商业权利为北美、日本、欧盟及其他六个欧洲国家以外地区,2021年1月宣布与诺华达成合作,交易于2月26日完成[13][14] - 替雷利珠单抗已在中国获治疗至少接受过两次既往治疗的cHL患者(2019年12月)、2L+ UC PD - L1阳性患者(2020年4月)附条件批准,联合化疗治疗一线鳞状NSCLC患者全面批准(2021年1月)[56] - 2021年1月公司宣布与诺华合作,于北美、日本、欧洲及其他六个欧洲国家从事替雷利珠单抗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交易于2021年2月26日完成[56] - 公司拥有广泛替雷利珠单抗开发项目,包括16项已备案、批准或注册可用临床试验[57] - 公司计划开展更多替雷利珠单抗作为单一疗法及与标准治疗联用治疗各种实体及血液肿瘤的关键性试验[55] - 截至2021年1月,公司招募逾7700名患者参与替雷利珠单抗临床试验[60] - 公司有四项替雷利珠单抗3期试验符合主要终点,分别针对一線鱗狀NSCLC、一線非鱗狀NSCLC、二線NSCLC及二線ESCC[59] - 预计2021年提交中国以外首份BLA,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提交二線/三線NSCLC及MSI - H/dMMR实体瘤的sBLA,年中提交二線ESCC的sBLA[59] - 预计2021年在中国取得一線非鱗狀NSCLC及二線/三線HCC的sBLA监管决策[59] - 预计2021年宣布联合化疗一線治疗鼻咽癌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重要结果[59] - 一線SCLC 3期临床试验预计2021年上半年完成入组,对比安慰剂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型ESCC的3期临床试验预计2021年完成入组[59] - 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NSCLC的3期临床研究中,A组(替雷利珠单抗 + PC,n = 120)和B组(替雷利珠单抗 + nab - PC,n = 11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6个月,C组(PC,n = 121)为5.5个月;A组总缓解率73%,B组75%,C组50%[62] - 上述研究中,A组分级危害比0.524,p值0.0001;B组分级危害比0.478,p值<0.0001[62] - 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状NSCLC的3期临床研究中,A组(替雷利珠单抗 + PP,n = 2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7个月,B组(PP,n = 111)为7.6个月;A组总缓解率57%,B组37%[64] - 上述研究中,A组分级危害比0.645,p值0.004[64] - A组治疗中一级或以上不良事件患者占比100%,三级或以上占比68%,导致治疗永久中断不良事件占比26%,致死不良事件7例;B组对应数据分别为99%、54%、9%、2例[65] - 截至2020年4月,934名接受替雷利珠单抗单一疗法患者中,所有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70.8%,三级或以上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21.8%[67] - 934名患者中,36.1%接受6个月或以上替雷利珠单抗治疗,20.6%接受12个月或以上治疗[67] - 四项替雷利珠单抗研究中,免疫相关肺炎所有级别25例、三级及以上14例,免疫相关腹泻及结肠炎所有级别10例、三级及以上6例等[69] - 四项研究中934名患者合共发生四例死亡,分别因免疫相关肺炎、肝炎、肾炎[69] - 公司于2020年欧洲血液学协会线上会议展示两份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淋巴瘤临床试验报告[66] 帕米帕利相关情况 - 帕米帕利已在中国受理新药上市申请,商业权利为全球[13] - 帕米帕利治疗晚期卵巢癌等的2期注册试验,队列1 PSOC患者总缓解率65%,队列2 PROC患者总缓解率32%[72] - 帕米帕利试验中最常见(≥20.0%)任一级别治疗中不良事件,贫血占89%、恶心占68%等[72] - 公司认为帕米帕利具备在与其他PARP抑制剂中脱颖而出的潜力[70] - PARP抑制剂可作为BRCA突变癌症单一疗法,也可用于联合疗法[71] - 2020年7月公司在中国提交帕米帕利用于治疗三线BRCA突变卵巢癌的新药上市申请,预计2021年或2022年上半年公布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3期维持研究主要结果[73] 其他产品相关情况 - BAT1706(安维汀生物类似药)已在中国受理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商业权利为大中华[14] - 公司有多款产品已在中国获批或受理申请,涵盖多种癌症适应症,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等[13][14] - 安加维于全球70个以上国家获批,2019年5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用于GCTB适应症,2020年11月获附条件批准用于SRE适应症,2020年7月开始在中国销售,2020年12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用于治疗GCTB[23] - 倍利妥已获60个国家批准用于治疗ALL患者,2020年12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成年ALL患者,预计2021年上半年开始商业化[24] - KYPROLIS已获超60个国家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MM,在中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待批准[25] - 2020年3月25日,NMPA暂停在中国进口、销售和使用百时美施贵宝供应的ABRAXANE®,2020年公司无该产品销售[26] - 2017年6月,瑞复美®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19年11月正式纳入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MM[27] - 2020年11月,NMPA批准瑞复美®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成人滤泡型淋巴瘤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27] - 维达莎®于2018年10月获列入国家医保目录[29] - 2021年1月25日,NMPA受理司妥昔单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30] - 公司拟根据百奥泰的独家授权许可在中国商业化产品[31] - 2020年6月NMPA受理了BAT1706的BLA,2020年11月百奥泰向EMA提交上市许可申请及向FDA提交BLA[32] 市场数据情况 - 2020年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全球销售额约为71亿美元[17] - 2021年公司与诺华达成合作,获6.5亿美元预付款,有资格获至多13亿美元药政里程碑付款、2.5亿美元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及诺华区域未来销售特许权使用费[18] - 2020年全球四大PD - 1/PD - L1抗体药物销售额约为265亿美元[20] - 2018年中国分别占肺癌、胃癌、肝癌及食管癌全球死亡人数的39%、50%、47%及56%[20] - 2016年肺癌、胃癌、肝癌及食管癌四种肿瘤类型仅在中国就有超230万个新病例[20] - 中国十大PD - 1
百济神州(06160)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23 16:2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NASDAQ: BGNE、HKEX: 06160[1] - 公司總部及中國主要營業地點在北京市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科學園路30號[5] - 公司香港主要營業地點在香港銅鑼灣希慎道33號利園1期19樓1901室[5] - 公司香港證券登記處為香港中央證券登記有限公司[5] - 公司股份過戶登記總處為Mourant Governance Services (Cayman) Limited[5] - 公司香港及美國法律顧問為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中國法律顧問為方達律師事務所,開曼群島法律顧問為Mourant Ozannes[5] - 公司網站為www.beigene.com[5] 公司人事变动 - 自2020年8月24日起有董事人事變動[4] - 公司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欧雷强先生兼任,独立董事选举Ranjeev Krishana先生为首席董事,自2020年2月26日起生效[108] - 报告期内,审计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2020年8月24日起,Corazon (Corsee) D. Sanders博士取代陈永正先生作为审计委员会成员[109] - 苏敬轼自2020年5月1日起退任审计委员会成员,继续担任董事会成员[114] 公司财务审计 - 公司香港財務報告審計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美國財務報告審計由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負責[4] 前瞻性陈述 - 本中報包含涉及重大風險及不確定因素的前瞻性陳述[6] 公司研发与临床情况 - 公司全球临床开发团队超1350人,在超35个国家管理逾70项临床试验,入组超10000名患者及健康受试者[11] - 公司对BRUKINSA®及替雷利珠单抗开展27项针对最少15类离散型癌症适应症的注册性或注册可用的临床试验[11] - 公司内部研发的帕米帕利已在中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另有五款自主开发候选药物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11] - 公司全球肿瘤开发团队由1200多名雇员组成,其中约60%在中国[20] - 公司已启动12项全球(包括中国在内)关键性研究及27项关键或潜在注册性研究[20] - 公司有超过60项正在进行或计划中的临床试验,且临床试验已入组9000多名患者及健康受试者[20] 公司产品销售情况 - 公司2017年以来在中国销售瑞复美®、维达莎®及ABRAXANE®,2020年7月启动安加维®商业化上市[10] - 2020年3月25日,国家药监局暂停公司进口、销售和使用新基公司供应的ABRAXANE®,该药物随后被召回[10] - 公司计划在中国推出更多合作方授权产品,包括安进的KYPROLIS®及BLINCYTO®等[10] - 公司在美国销售BRUKINSA®治疗成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在中国销售BRUKINSA®治疗成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患者[10] - 公司在中国销售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等患者[10] - 公司2017年9月开始通过与百时美施贵宝的授权协议产生产品收入,2019年11月在美国推出首款自主开发药物BRUKINSA®,2020年3月在中国推出第二款自主开发药物替雷利珠单抗,2020年6月在中国推出BRUKINSA®[22] - 公司预计2020年全年自主开发产品的销售收入将增加,2020年7月启动安加维®在中国的商业化,并计划于2020年及2021年与安进及EUSA合作推出其他授权产品[22] 公司合作情况 - 2019年10月,公司与安进达成战略合作,涉及安进产品在中国商业化及全球开发等[12] - 2020年8月27日,公司与丹序生物签订独家授权协议,将在大中华地区以外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其在研新冠病毒中和抗体[13] - 2020年8月24日,公司与百奥泰就BAT1706签订中国授权、分销、供货协议,协议待9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13] - 2020年7月20日,公司与Assembly就三款乙肝核心抑制剂在中国达成合作[14] 公司融资与发行情况 - 2020年7月15日,公司完成向现有投资者注册直接发行145,838,979股普通股,每股购买价14.2308美元,发行总收入约20.8亿美元,扣除费用后净收入约20.7亿美元[15] - 2020年5月11日,公司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架构登记证明,有关发行未指定数量的普通股等证券,登记声明备案后生效,有效期三年[55] - 2020年1月2日,公司以每股普通股13.45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74.85美元)向安进出售15,895,001股美国存托股份(代表206,635,013股普通股),约占当日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20.5%股权,现金所得款项共27.79241亿美元[112] 公司产品获批情况 - 2019年11月14日,公司BRUKINSA®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次先前治疗的成年MCL患者[53] - 2019年12月26日,公司替雷利珠单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批准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两次先前治疗的cHL患者[53] - 2020年6月3日,公司BRUKINSA®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两种适应症[53] - 2020年9月9日,加拿大药监部门受理百悦泽®用于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13] - 2020年7月27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将帕米帕利用于特定卵巢癌等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13] - 2020年7月1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15] - 2020年6月19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治疗一线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15] 市场数据 - 2019年BTK抑制剂全球收入总额约为58亿美元[18] - 中国十大PD - 1应答肿瘤的年度发病率预计为300万,年度癌症总发病率为430万[19] 公司发展情况 - 公司2010年在北京成立为研发公司,过去十年发展成全方位一体化全球生物技术公司[10] - 公司商业能力已由2017年的仅150多人增加至2019年底的900多人[20] - 自2017年以来公司已进行逾10宗交易[2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总额为1.177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3.212亿美元减少2.03485亿美元,降幅63.4%[27][28] - 产品收入净额由2019年同期的1.156亿美元增加1.8%至2020年的1.177亿美元,替雷利珠单抗和BRUKINSA®销售增长,部分被ABRAXANE®及瑞复美®销售额下降抵消[27][30][31] - 2020年上半年无合作收入,2019年同期为2.05616亿美元,因2019年第二季度终止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协议[27][29][31] - 销售成本由2019年同期的3310万美元减少至2020年的2850万美元,降幅14.0%,因授权销售额下降[27][31] - 研发开支由2019年同期的4.071亿美元增加1.832亿美元或45.0%至2020年的5.903亿美元[27][32] - 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由2019年同期的1.39893亿美元增加9123.7万美元至2020年的2.3113亿美元,增幅65.2%[27] - 无形资产摊销由2019年同期的66.3万美元减少至2020年的47.1万美元,降幅29.0%[27] - 经营亏损由2019年同期的2595.88万美元扩大至2020年的7326.33万美元,增幅182.2%[27] - 利息收入净额由2019年同期的736.3万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779.8万美元,增幅5.9%[27] - 其他收入净额由2019年同期的85万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2365.7万美元,增幅2683.2%[2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总计5.9027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4.07111亿美元增加45.0%[33] - 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由2019年同期的1.399亿美元增加9120万美元或65.2%至2020年的2.311亿美元[35] - 利息收入净额由2019年同期的740万美元增加40万美元或5.9%至2020年的780万美元[36] - 其他收入净额由2019年同期的90万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2370万美元[36] - 2020年所得税开支为8万美元,2019年同期为260万美元[3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约为31.576亿美元[37] - 应收账款由2019年12月31日的7090万美元减少13.0%至2020年的6170万美元[38] - 存货由2019年12月31日的2860万美元增加16.4%至2020年的3320万美元[39] - 物业及设备由2019年12月31日的2.424亿美元增加6.5%至2020年的2.581亿美元[40] - 应付账款截至2020年6月30日为1.572亿美元,2019年12月31日为1.225亿美元[41] - 应计开支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19年12月31日的1.636亿美元增加27.1%至2020年6月30日的2.079亿美元[4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净额7.013亿美元,2019年同期为2.54亿美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累计亏绌27亿美元[4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为32亿美元,含合营企业约1.182亿美元;受限制现金490万美元[44] - 2020年7月15日,公司从注册普通股直接发售中收到约21亿美元[44] - 2020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6.049亿美元,主要因亏损净额7.013亿美元,部分被经营资产及负债净额减少2870万美元和非现金费用6770万美元抵销[47] - 2019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2.181亿美元,主要因亏损净额2.54亿美元及经营资产及负债净额增加7600万美元,被非现金费用1.12亿美元抵销[48] - 2020年上半年非现金支出及其他亏损净额调整主要包括股份酬金开支8370万美元等,被研发成本分摊负债摊销5520万美元等抵销[47] - 2019年上半年非现金支出及其他亏损净额调整主要包括股份酬金开支5900万美元等,被债券折让摊销370万美元等抵销[49] - 2020年上半年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增加净额7.29124亿美元,期末为13.49899亿美元[45] - 2019年上半年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增加净额2.01963亿美元,期末为9.42676亿美元[4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15亿美元,包括购买投资证券24亿美元、购买在研项目4300万美元等,被投资证券销售及到期9.972亿美元抵销[5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提供现金3.644亿美元,包括投资证券销售及到期11.675亿美元,被购买投资证券7.108亿美元等抵销[5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提供现金29亿美元,包括已收与安进合作的28亿美元等[5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提供现金5830万美元,包括拨付广州生产设施的长期银行贷款4370万美元等[5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由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24.6%减至12.5%[69] 公司重大合约责任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重大合约责任总额为16.93亿美元,其中经营租赁承诺4927.1万美元、购买承诺1.27亿美元、债务责任3.18亿美元、共同开发拨资承诺11.38亿美元、资本承诺6101.7万美元[5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购买承诺为1.27亿美元,其中1.05亿美元与自合约生产机构购买供应的最低购买规定有关,2170万美元与自百时美施贵宝购买存货的订单义务有关[58]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余下共同开发拨资承诺为11.38亿美元,根据安进合作,最高总额为12.5亿美元[6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诺为6100万美元,主要用于广州生产设施[62] 公司贷款情况 - 2020年1月13日,公司子公司与兴业银行签订一年期贷款协议,以5.6%固定利率借入2亿元人民币,截至6月30日提取2010万美元,未偿还金额为1980万美元[59] - 2020年5月21日,公司子公司与招商银行签订一年期贷款协议,借入1亿元人民币,截至6月30日共提取610万美元,未偿还金额为610万美元,分别以4.35%和4.5%固定利率计息[60] - 2018年4月4日,公司子公司与建设银行签订九年期贷款协议,以浮动利率借入5.8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提取8210万美元[60] - 2020年1月22日,公司子公司与招商银行签订九年期贷款协议,以浮动利率借入11亿元人民币,截至6月30日已提取4950万美元,上半年利率为4
百济神州(06160)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4-23 16:3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NASDAQ: BGNE、HKEX: 06160[2] - 公司總部及中國主要營業地點位於中國北京市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科學園路30號,香港主要營業地點位於香港銅鑼灣希慎道33號利園1期19樓1901室[7] - 公司核數師方面,香港財務報告審計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美國財務報告審計由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負責[6] 药物获批情况 - 公司已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BRUKINSA™(通用名:澤布替尼)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成年套細胞淋巴瘤患者[8] - 公司已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8] - 2019年11月14日,BRUKINSA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18] - 替雷利珠单抗已在美国获批,在中国获批多个适应症,在中国内地还提交了多项新药申请并获得部分快速通道批准资格[17] - QARZIBA (dinutuximab beta)在中国获得快速通道批准资格[17] - 安加维在全球70个以上国家获批,2019年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患者[28] - KYPROLIS在超60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复发及/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9] - BLINCYTO在60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0] - 瑞复美2017年6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19年11月正式纳入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6] - 维达莎2018年10月列入国家医保目录[28] - SYLVANT和QARZIBA已在中国获国家药监局纳入快速通道批准[31][32] - 截至2020年2月29日,公司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BTK)在R/R MCL于2019年11月14日获美国加速批准,R/R MCL、R/R CLL/SLL新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33] - 截至2020年2月29日,公司自主研发的替雷利珠单抗(PD - 1)的R/R cHL于2019年12月26日获批,2线 + UC新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33] - 2019年12月26日,替雷利珠单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治疗既往至少经二线系统化疗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8] - 替雷利珠单抗于2019年12月26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3] 授权许可药物情况 - 公司授權許可藥物包括來自新基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ABRAXANE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瑞復美®(來那度胺)及維達莎®(注射用阿紮胞苷)等[8] - 公司授权引进的Sitravatinib(多激酶抑制剂)商业权利覆盖亚洲(日本除外)、新西兰、澳洲[35] - 公司授权引进的ZW25(HER2双特异性抗体)已规划由Zymeworks进行2期试验(中国除外),商业权利覆盖亚洲(日本除外)、新西兰、澳洲[35] - 公司授权引进的ZW49已规划由Zymeworks进行1期试验(中国除外),商业权利覆盖亚洲(日本除外)、新西兰、澳洲[35] - 公司授权引进的AMG 510(KRAS G12C, SM)等多个药物商业权利在中国[35] 战略合作情况 - 公司与安進有全球戰略腫瘤合作,需關注在中國成功開發及商業化安進授權的抗腫瘤管線藥物的能力[8] - 2019年10月,公司与安进达成战略合作,涉及在中国商业化安进的三款抗肿瘤产品及最多20项安进的临床及后期临床前管线产品的全球开发和未来在中国的商业化[13] - 2019年10月31日,公司全资子公司百济神州瑞士与安进订立合作协议,2020年1月2日生效[94] - 公司负责安进抗癌药品安加维、KYPROLIS及BLINCYTO在中国(除港澳台)商业化,期限为五或七年[94] - 公司与安进就20款安进临床及晚期临床前阶段抗癌管线产品全球开发及中国商业化合作,百济神州瑞士最多承担累计12.5亿美元开发服务和现金[95] - 公司对各产品(除AMG 510)在中国之外全球净销售额分阶段收取中单位数比例特许权使用费[95] - 各管线产品在中国获批后,公司有七年商业化权利,各方平均共担盈亏[95] - 取决于20款管线产品在中国获批数量,公司有权保留最多六项产品(除AMG 510)在中国销售期间的商业化权利[95] - 2020年1月2日,公司以15,895,001股美国存托股份形式发行206,635,013股普通股给安进,占已发行股份约20.5%[96] - 发行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27.8亿美元,每股普通股13.45美元,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74.85美元[96] - 安进同意在特定条件下锁定股票出售至2024年1月2日,休止期至特定较晚日期,投票协议至2025年1月2日或休止期届满较晚者[97] - 锁定期和休止期较晚者届满后,安进在任何滚动12个月期间不出售超当时公司已发行股份5%的股份[97] - 安进有权指定一名独立董事任职至持有股份少于公司已发行股份10%或安进合作协议到期或终止日期满三周年较早者[97] - 公司与安进约定使安进持有公司20.5%股份,安进拥有直接购股权维持约20.6%所有权,行使条件为权益少于20.4%[97] - 直接购股权行使期内可能发行的额外股份总数不超7500万股普通股[97] - 公司与新基物流订立的中国许可协议期限为10年,2017年8月31日生效[99] - 2017年公司获百时美施贵宝授权,在中国(除港澳台)商业化其获批的癌症治疗药物ABRAXANE、瑞复美及维达莎,并收购其中国商业运营(部分功能除外),9月开始营销[108] - 2019年10月公司与安进就其商业化阶段的抗肿瘤产品安加维、KYPROLIS及BLINCYTO以及20项临床及后期临床前阶段肿瘤管线产品订立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1月2日生效,授权商业化期限为五年或七年[108] 临床试验相关情况 - 公司需關注推進候選藥物進入並成功完成臨床試驗的能力[9] - 公司有一支1100多人的全球临床开发团队,管理逾60项临床试验,入组超7500名患者及健康受试者[12] - 公司对BRUKINSA及替雷利珠单抗进行后期临床试验,有26项针对15类离散型癌症适应症的注册或在注册临床试验[12] - 公司内部研发取得一款后期资产pamiparib,另有五款内部开发候选药物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12] - 公司已启动12项全球(包括中国在内)关键性研究及26项关键或潜在注册性研究[15] - 公司有超60项正在进行或计划中的临床试验,已入组7500多名患者及健康受试者[15] - 公司历史上已并拟继续在新闻稿及向美国证交会和香港联交所提交的文件中提供候选药物临床试验临床数据及重要结果[38] - 截至2020年1月15日,泽布替尼临床试验已入组合共超2500名患者[41] - 套细胞淋巴瘤首次试验(NCT03206970)在中国进行,入组86位平均接受两轮先前治疗患者,截至2019年2月15日,52位患者(60.5%)仍在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8.4个月(0.3 - 23.5) [42] - 首次试验研究者评估总缓解率为83.7% (72/86),完全缓解率为77.9% (67/86),部分缓解率为5.8% (5/86) [42] - 首次试验研究者15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估计为72.1%,中位无进展生存率随访时间为19.1个月(0.0 - 22.3) [42] - 首次试验在中位随访时间16.4个月(2.3 - 19.5)时,15个月时缓解持续时间为67.4% [42] - BGB - 3111 - AU - 003研究套细胞淋巴瘤队列截至2018年12月13日,53位初治或复发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入组,中位随访时间15.4个月(0.1 - 38.2) [43] - BGB - 3111 - AU - 003研究此次分析中48位患者满足疗效评估条件,中位随访时间16.7个月(1.6 - 38.2),截至数据截点,27位患者仍在治疗 [43] - BGB - 3111 - AU - 003研究研究者评估总缓解率为85.4% (41/48),完全缓解率为29.2% (14/48),部分缓解率为56.3% (27/48) [43] - BGB - 3111 - AU - 003研究所有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6.2个月(0.03 - 28.2),复发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率为17.3个月 [43] - 泽布替尼3期ASPEN研究在主要终点上对比伊布替尼未达统计学意义优效性,但有更高VGPR率,安全性及耐受性有改善 [39] - BGB - 3111 - 206研究总缓解率(ORR)为84%(74, 91),完全缓解(CR)为59%,部分缓解(PR)为2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9.5个月(16.6, NE)[44] - BGB - 3111 - AU - 003研究总缓解率(ORR)为84%(67, 95),完全缓解(CR)为22%,部分缓解(PR)为6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8.5个月(12.6, NE)[44] - BGB - 3111 - 206研究中,多数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为一二级,最频繁报告的一级或二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4.2%),41.9%的患者报告出现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最频繁报告的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8.6%),5.8%的患者因不良事件死亡[45] - BGB - 3111 - AU - 003研究中,多数不良事件为一二级,最频繁报告的一级或二级不良事件为挫伤(39.6%),54.7%的患者报告出现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最频繁报告的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为贫血(9.4%),18.9%的患者因不良事件中止治疗,5例患者因不良事件死亡[46] - 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3期ASPEN试验中,整体人群VGPR泽布替尼为28.4%,伊布替尼为19.2%[47] - ASPEN试验随机队列1中,泽布替尼试验臂入组102例患者,伊布替尼试验臂入组99例患者[47] - 复发性或难治性患者中,泽布替尼试验臂VGPR率为28.9%,伊布替尼试验臂为19.8%;所有患者中,泽布替尼试验臂VGPR率为28.4%,伊布替尼试验臂为19.2%[48][49] - 复发性或难治性患者中,泽布替尼试验臂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92.4%(83.8 - 96.5),伊布替尼试验臂为85.9%(75.9 - 91.9)[49] - 所有患者中,泽布替尼试验臂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9.7%(81.7 - 94.3),伊布替尼试验臂为87.2%(78.6 - 92.5)[48][49] - 复发性或难治性患者中,泽布替尼试验臂12个月总生存率为98.8%(91.6 - 99.8),伊布替尼试验臂为92.5%(84.1 - 96.6);所有患者中,泽布替尼试验臂12个月总生存率为97.0%(90.9 - 99.0),伊布替尼试验臂为93.9%(86.8 - 97.2)[48][49] - 泽布替尼三级以上不良事件为58.4%,伊布替尼为63.3%;泽布替尼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患者占比4.0%,伊布替尼为9.2%;泽布替尼因不良事件死亡患者占比1.0%,伊布替尼为4.1%[50] - 泽布替尼任一级别心房颤动/扑动为2.0%,伊布替尼为15.3%;泽布替尼轻微出血为48.5%,伊布替尼为59.2%;泽布替尼严重出血为5.9%,伊布替尼为9.2%;泽布替尼腹泻为20.8%,伊布替尼为31.6%;泽布替尼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29.7%,伊布替尼为13.3%[50] - 2019年公司公布泽布替尼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若干试验数据[51] - 2019年公司报告两项泽布替尼治疗滤泡淋巴瘤研究的数据[52] - 2019年公司公布六项泽布替尼单药治疗临床试验入组682位患者的汇总安全性数据,泽布替尼暴露中位持续时间为13.4个月[53] - 97%的患者报告至少出现一次不良事件,所有级别最常见不良事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32.4%、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占25.2%等[53] - 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占14.4%、贫血占7.6%等[53] - 36%的患者报告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受关注不良事件如心房颤动/扑动占1.9%、严重出血占2.5%等[53] - 因不良事件中断试验治疗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9.1%,其中3.5%的患者不良事件与治疗有关[53] - 公司计划2020年在医学会议上报告全面的ASPEN研究详情,最早2020年取得SEQUOIA中期结果,2020年完成ALPINE扩大患者入组[55] - 截至2020年1月15日,超5100位患者入组替雷利珠单抗临床试验[58] - 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关键性2期临床研究入组70位中国患者[58] - 截至2018年11月26日,70位复发性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符合疗效评估条件,13位曾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57位不适合[59] - 复发性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
百济神州(06160)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23 18:47
主要候选药物临床进展 - 公司主要候选药物zanubrutinib、tislelizumab、pamiparib均处于全球及/或中国2期或3期关键性试验[7] - 2018年公司就zanubrutinib、tislelizumab在中国提交监管审批[7] - 2019年公司就zanubrutinib在美国提交监管审批[7] - 公司预期2020年下半年取得zanubrutinib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及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中国批文[16] - 公司预期2019年取得tislelizumab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中国新药上市申请批文[17] - 目前有共计15项针对八类肿瘤的注册或潜在注册临床试验,预期2019年及2020年启动额外全球关键性试验[17] - 公司已提交zanubrutinib基于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单臂2期临床试验的两种治疗指征审批,两项申请均已获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16] - 公司已提交tislelizumab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新药上市申请,该申请已获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17] - 公司就先前治疗过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用tislelizumab于中国提交补充新药上市申请,该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优先审计地位[17] - 美国FDA已受理zanubrutinib用于治疗先前至少接受过一项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16] - 美国今年早些时候授予zanubrutinib针对套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突破性疗法认定[16] - 用于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zanubrutinib已在美国获授快速通道资格[16] 主要候选药物监管动态 - 2019年8月21日,美国FDA受理zanubrutinib新药上市申请,授予优先审评资格,PDUFA日期定为2020年2月27日[8] - 2019年早些时候,美国FDA授予zanubrutinib突破性疗法认定[8] - 2019年7月7日,中国NMPA就tislelizumab的补充新药上市申请授予优先审评地位[8] 公司合作与业务变动 - 2019年6月18日,公司与SpringWorks Therapeutics联合成立MapKure,SpringWorks进行股权投资,公司贡献BGB - 3245在亚洲以外开发及商业化的独家版税和里程碑授权,换取多数拥有权[9] - 2019年6月17日,公司与新基终止2017年的合作协议,新基支付1.5亿美元,公司收回tislelizumab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利[9] - 2019年4月9日,公司与BioAtla就BA3071达成合作,BioAtla获2000万美元首付款[145] - 公司与德国默克集团订立的合作协议已于2018年12月终止[142] 药品法规政策 - 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12月1日生效,体现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监管趋势[9] - 药品管理法实施后,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在全国范围实施,此前在10个省份试点[10] - 药品管理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最高罚款人民币500万元(约72.5万美元)或非法所得30倍[11] - 2019年6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2019年7月1日生效[12] - 人类遗传资源条例禁止外方单位独立在中国采集或保藏中国人遗传资源,增加中方单位审批规定[12] - 人类遗传资源条例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提高,最高罚款人民币1000万元(约145万美元),违法所得100万元(约14.5万美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5 - 10倍罚款[14] 公司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近期把握重大机遇,成为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创新疗法的全球领军者[15] - 公司计划与Mirati、Zymeworks、BioAtla、Ambrx、SpringWorks及MEI Pharma等公司合作扩大产品组合及新药管线[19]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总额为32120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8534.8万美元增长276%,其中产品收入11556.3万美元,增长111%,合作收入20561.6万美元,增长570%[25][26][2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为3310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1080.6万美元增长206%[25][2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开支为40711.1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27395.1万美元增长49%,主要因临床候选药物进展及全球开发机构扩张[25][30][3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3989.3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7407.5万美元增长89%,预计未来还将增加[2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形资产摊销为66.3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37.5万美元增长77%[2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亏损为25958.8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27385.9万美元减少5%[2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利息收入净额为736.3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344.4万美元增长114%[2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净额为85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80.4万美元增长6%[2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净额为25402.3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26283.1万美元减少3%[2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百济神州有限公司应占亏损净额为25321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26148.3万美元减少3%[25] - 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410万美元增加6580万美元或88.9%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399亿美元[34] - 利息收入净额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40万美元增加390万美元或113.8%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40万美元[35] - 其他收入净额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0万美元增加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90万美元[36] - 所得税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80万美元收益变为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60万美元开支[37] - 应收账款从2018年12月31日的4110万美元增加41.4%至2019年6月30日的5810万美元[38] - 存货从2018年12月31日的1620万美元增加202.5%至2019年6月30日的4900万美元[39] - 预付开支及其他流动资产从2018年12月31日的8190万美元增加17.5%至2019年6月30日的9620万美元[40]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18年12月31日的1.571亿美元增加35.4%至2019年6月30日的2.127亿美元[41] - 应付账款从2018年12月31日的1.133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6月30日的1.485亿美元[42] - 应计开支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18年12月31日的1.004亿美元增加2.7%至2019年6月30日的1.031亿美元[4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为2.181亿美元,亏损净额2.54亿美元,经营资产及负债净额增加7600万美元,非现金费用1.12亿美元[48]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为2.216亿美元,亏损净额为2.628亿美元,经营资产及负债净额增加280万美元,非现金费用4400万美元[4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提供现金为3.644亿美元,包括投资证券销售及到期11.675亿美元,被购买投资证券7.108亿美元等抵消[50]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为3.602亿美元,包括购买投资证券11.989亿美元等,由销售及投资证券到期8.69亿美元抵消[5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提供现金为5830万美元,包括拨付广州生产设施的长期银行贷款4370万美元等[51]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提供现金为8.105亿美元,包括后续公开发售美国存托股份的所得款项7.576亿美元等[51] - 2019年上半年经营资产及负债净额增加主要因应收款项增加1710万美元、存货增加3280万美元等[48] - 2018年上半年经营资产净额增加主要因预付费用及其他流动资产增加2770万美元、应付税项减少800万美元等[49] - 2019年上半年非现金支出及其他亏损净额调整主要包括股份酬金开支5900万美元等[48] - 2018年上半年非现金费用及对亏损净额作出的其他调整主要包括股份酬金开支3600万美元等[49]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总额为321,179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85,348千美元[116] - 2019年上半年公司开支总额为580,767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359,207千美元[116]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亏损为259,588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273,859千美元[116] - 2019年上半年公司亏损净额为254,023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262,831千美元[116] - 2019年上半年百济神州有限公司应占亏损净额为253,210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261,483千美元[116] - 2019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净额为0.33美元,2018年同期为0.38美元[116] - 2019年上半年全面亏损为256,019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259,478千美元[11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18,948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712,937千美元增长约28.9%[118] - 2019年6月30日短期投资为618,803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068,509千美元下降约42.1%[118] - 2019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58,108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41,056千美元增长约41.5%[118] - 2019年6月30日存货为49,048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6,242千美元增长约201.9%[118] - 2019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71,679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246,452千美元增长约10.2%[118] - 2019年6月30日长期银行贷款为84,489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40,785千美元增长约107.2%[119] - 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07,375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249,585千美元增长约23.2%[119] - 2019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579,054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496,037千美元增长约16.7%[119] - 2019年6月30日累计亏损为1,260,425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007,215千美元增加约25.1%[120] - 2019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1,553,877千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739,202千美元下降约10.6%[120] - 2019年上半年亏损净额为254,023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262,831千美元[122] - 2019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开支为7,111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4,580千美元[122] - 2019年上半年股份酬金开支为58,994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36,037千美元[122] - 2019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18,076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221,638千美元[122] - 2019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提供现金净额为364,425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360,220千美元[122] - 2019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提供现金净额为58,346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810,484千美元[123] - 2019年上半年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增加净额为201,963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230,409千美元[123] - 2019年上半年期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为942,676千美元,2018年同期为470,011千美元[123] 公司债务与合约责任 - 2015年9月2日,公司子公司以7%固定年利率借入1.2亿人民币,2018年9月已偿还6000万人民币,余下6000万人民币须于2019年9月30日偿还[55] - 2018年4月4日,公司子公司签订九年期贷款协议,按浮动基准人民币贷款利率借入5.8亿人民币,截至2019年6月30日已提取全部本金,
百济神州(06160)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29 18:29
公司临床开发团队与试验情况 - 公司拥有800多人的全球临床开发团队,进行或计划中的临床试验多达50个[8] 公司新药申请与推出计划 - 公司已在中国提交三份新药申请供监管审批,并计划于2019年及2020年在中国及美国推出新药及提交额外申请[8] - 2018年公司于中国提交zanubrutinib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申请供审批[8] - 公司计划于2019年或2020年初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交zanubrutinib新药申请及于中国提交有关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新药申请[8] - 2018年公司于中国提交tislelizumab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申请供审批[8] - 公司计划在中国提交tislelizumab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新药申请[8] - 公司计划在中国提交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新药申请[11] - 公司计划在中国提交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新药申请[12] 公司新药管线情况 - 公司新药管线包括三种临床后期在研药物和三种自主开发的临床早期在研药物,还获得sitravatinib、ZW25和ZW49等药物在亚洲(日本除外)、澳洲及新西兰开发及商业化的权利[9] - 截至2019年2月20日,公司产品管线涵盖zanubrutinib、tislelizumab等多种药物,涉及不同临床试验阶段和主要适应症,分布于全球、亚洲等不同地区[14] 公司战略合作情况 - 2017年8月公司与新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获在中国销售ABRAXANE®、REVLIMID®及维达莎®的独家许可,以及在中国开发及商业化avadomide的权利[9] - 公司计划开展更多tislelizumab相关关键性试验,并与新基就tislelizumab针对实体瘤在亚洲(除日本)以外地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36] - 2018年10月公司与SpringWorks Therapeutics合作,研究lifirafenib与MEK抑制剂联合治疗,计划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58] 市场机遇与规模情况 - 中国按销售收入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公司认为中国新型癌症疗法有巨大且不断增长的机遇[10] - 2017年美国新增72,2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20,140例死亡病例,新增20,11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4,660例死亡病例,套细胞淋巴瘤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发病率分别为3,000及1,350[19] - 估计中国每年新增88,200至93,097例淋巴瘤病例、52,100至50,865例死亡病例,约90%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约4.5%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9] - 2018年BTK抑制剂全球销售额约为45亿美元[21] - 截至2019年2月20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批准一系列PD - 1或PD - L1抗体药物,中国已有四种获批准的PD - 1抗体,尚无获批准的PD - L1抗体药物,中国约有六种以上相关药物处于后期研究阶段,其中一种已在2019年2月20日前提交申请[38] - 全球范围内四大PD - 1/PD - L1抗体药物2018年销售额约为150亿美元[39] - 中国分别占肺癌、胃癌、肝癌及食管癌全球死亡人数的37%、44%、47%及54%[39] - 2016年,肺癌、胃癌、肝癌及食管癌四种肿瘤类型仅在中国就有超230万个新病例[39] - 中国十大PD - 1应答肿瘤年度发病率预计为300万,年度癌症总发病率为430万;美国分别为90万和170万;欧盟5国分别为90万和180万[39] - 2018年美国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胃癌新增病例分别约为22,240例、266,120例、164,690例及26,240例,中国分别约为52,000例、272,000例、60,000例及680,000例[52] - 2017年PARP类全球销售额超4.61亿美元[52] - 全球范围内每年每10万人中约7人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影响,约4人为新增病例,典型发病年龄为70岁,较高风险患者中位总生存率仅0.4至1.1年,近30%患者发展为急性髓性白血病[71] - 中国超50%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方法治疗[71] Zanubrutinib临床试验数据 - 截至2019年1月25日,zanubrutinib临床试验已入组超1,300名患者[22] - 截至2018年7月24日,77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入组,62位病人仍在进行研究治疗[23] - 73位满足疗效评估条件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中位达到缓解时间为85天[23] - 被评估患者中总缓解率达92%,主要缓解率达82%,41%的患者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估计为89%[23] - 中位IgM从基线时的32.7g/L降至8.2g/L,32例基线血红蛋白<10g/dL中,中位血红蛋白从8.85g/dL增至13.4g/dL[23] - 已知MYD88L265P突变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94%,主要缓解率达89%,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达46%[23] - 九位已知为MYD88WT患者中,总缓解率达89%,主要缓解率达67%,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达22%[23] - 针对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的中国患者使用zanubrutinib治疗的91例单臂关键性2期研究,截至2018年6月15日数据截点及中位随访时间9.1个月,总体缓解率为80%,包括2%的完全缓解率、39%的部分缓解率及40%伴有淋巴细胞增多症的部分缓解率[26] - 截至2017年3月31日数据截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同一临床试验1期共入组69位患者,66位患者随访时间超12周,总体缓解率为94%,包括3%的完全缓解率、82%的部分缓解率、9%伴有淋巴细胞增多症的部分缓解率[27] - 套细胞淋巴瘤2期研究共入组86位患者,截至2018年3月27日,85位患者满足疗效评估条件,IRC评估的总缓解率为83.5%,完全缓解率为58.8%,部分缓解率为24.7%,24周无进展生存率估计为82%[28] - 截至2018年7月24日,48位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入组zanubrutinib单药治疗试验,中位随访时间12.7个月[29] - 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研究者评估总缓解率为88.9%,完全缓解率为26.7%,部分缓解率为62.2%[29] - 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6.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率为18.0个月[29] - 不同淋巴瘤类型总缓解率分别为边缘区淋巴瘤78%、滤泡淋巴瘤41%和4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癌31%[32] - zanubrutinib单药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来自476位患者,中位治疗时间为七个月[33] - 三至五级累计感染率在6个月时为14%,12个月时为19%,18个月时为21%[33] - zanubrutinib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关键性2期临床研究共入组70位患者,基于IRC评估的总缓解率为85.7%(60/70),完全缓解率为61.4%(43/70),部分缓解率为24.4%(17/70)[40] - 70位患者中53位(75.7%)仍在接受研究治疗,患者先前接受的系统治疗方案中位数为3,范围为2至11,中位随访时间为7.85个月(3.4 - 12.7)[40] - 先前接受过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3位患者中,92.3%(12/13)达到客观缓解,其中69.2%(9/13)达到完全缓解[40] - 九个月时的缓解持续时间无事件率估计值为84%,六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估计值为80%[40] Zanubrutinib不良事件情况 - Zanubrutinib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任何原因造成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瘀点/紫癜/挫伤(46%)、疲劳(29%)、上呼吸道感染(28%)等[27] - Zanubrutinib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任何归因的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1.4%)、皮疹(29.1%)、上呼吸道感染(29.1%)及血小板减少(22.1%)[28] - Zanubrutinib治疗中,3 - 4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贫血(7%)、高血压(5%)等[24] - 严重不良事件出现在32例患者中(42%),其中五例(7%)被认为可能与zanubrutinib治疗有关[24] - 九例患者(12%)由于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24] - zanubrutinib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不良事件为瘀点/紫癜/挫伤(33.3%)、腹泻(33.3%)等[30] - 三至五级不良事件出现在56.3%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8.8%的患者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30] - zanubrutinib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如心房颤动/扑动(2%)、大出血(2%)等罕见,因相关不良事件中止治疗占3%[33] Zanubrutinib注册与认定情况 - 公司正在开展七项zanubrutinib注册或注册可用临床试验[34] - zanubrutinib于2018年7月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快速通道认定,2019年1月获突破性疗法认定,公司计划2019年或2020年初提交新药申请[35] - 公司在中国进行zanubrutinib三项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套细胞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申请分别于2018年8月26日及2018年10月24日获接纳[35] Tislelizumab临床试验数据 - 截至2018年12月8日,超2200位患者入组tislelizumab的临床试验[39] - tislelizumab单药疗法临床1期试验初步数据表明其在多种肿瘤类型中总体耐受性良好且表现出抗肿瘤活性[39] - 不同肿瘤类型的中位治疗时间、中位随访时间、中位缓解持续时间等数据有差异,如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位治疗时间为104日(30 - 339)[43] - 不同肿瘤类型的可评估患者数量不同,如胃癌可评估患者N = 54,卵巢癌可评估患者N = 50[43] Tislelizumab不良事件情况 - 多数不良事件为一级或二级,患者最常报导的TEAE包括发热(52.9%)、甲状腺功能减退(30.0%)等,三级及以上TEAE出现在21.4%的患者中[41] - 四位患者(5.7%)由于TEAE中断研究治疗,未出现导致死亡的TEAE[41] - 与免疫相关的(在多于5%的患者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甲状腺疾病(18.6%)、肺炎(5.7%)及皮肤不良反应(5.7%)[41] - 在公司进行的两次1期研究中,过半患者出现tislelizumab相关不良事件,≥3级事件少见(8%至10%)[45] - 研究BGB A317_001安全人口项目有451名患者,其中436名(96.7%)治疗中出现至少一项不良事件,203名(45.0%)出现至少1项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46] - 治疗中最常出现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为肺炎(22名患者,4.9%)、贫血(18名患者,3.2%)及低钾血症(9名患者,2.0%)[46] - 约25%的患者报告治疗中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3%至5%为≥3级[47] - 单一疗法研究中,16%至37%的患者会在治疗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与使用tislelizumab治疗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为6%至13%[47] - 截至2018年4月25日至2018年8月29日,患者总人数少于0.5%被视为与使用tislelizumab的治疗有关[48] Tislelizumab注册与试验计划 - 公司就tislelizumab开展11项注册或注册可用临床试验,包括针对多种亚洲高发癌症的全球关键性试验[49] - 公司正在进行四项中国关键性试验,已提交tislelizumab治疗复发性/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申请并获优先审评[49] Pamiparib临床试验数据 - 截至2018年11月6日,超360位患者入组pamiparib临床试验,包括三项注册或注册可用临床试验[52] - 截至2017年6月1日,68名患者入组pamiparib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1/2期试验,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79日,数据截点时20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52] - 78%的患者出现被评估为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且严重程度均为3级或以下,最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中恶心占56%、疲劳占40%、贫血占25%、呕吐占21%、腹泻占21%、食欲下降占15%、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占12%[53] - 46%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被认为与治疗相关且发生于超一位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共两例[53] - 四例患者报告有剂量限制性毒性,四例患者治疗出现致命后果的不良事件,但均与治疗无关且与疾病进展有关[53] - 截至2017年9月25日,15名女性患者入组pamiparib剂量递增试验,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2.5个月[54] - 截至2017年9月25日,15位患者中的13名可评估抗肿瘤活性,五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54] - 二期推荐剂量确认为60mg每日两次,最常见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为乏力和恶心,所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均为3级或以下[55] - A组试验有18位新诊断GBM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周,15位符合评估条件,疾病控制率53.3%,三级以上不良事件5例(5.6%)[56] - C组试验15位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9周,10位符合评估条件,三级以上AE中贫血占20%、疲劳占13.3%、淋巴细胞减少占13.3% [56] Pamiparib全球计划 - 公司全球计划有针对铂敏感胃癌患者的全球3期试验,在中国有针对卵巢癌患者的2期关键性研究和铂敏感性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3期试验[57] Lifirafenib临床试验情况 - lifirafenib在澳洲及新西兰进行临床1期试验,剂量扩展部分建议2期剂量为每次30mg,每日一次[59][60] - 截至2016年9月12日,96位患者安全性分析显示,l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