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安瑞科(03899)

搜索文档
清洁能源表现亮眼,订单新高助力今年增长
安信国际证券· 2024-04-09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未给出公司的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集安瑞科2023年实现营收236.3亿元,同比增加20.5%;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加5.6% [2] - 公司清洁能源板块表现亮眼,2023年营收14.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40.8% [3] - 公司氢能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7亿元,同比增加59% [3] - 中集环科成功分拆上市,液态食品板块实现营收42.9亿元,同比增加18.6% [3] - 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266.4亿元,同比增加31.5%;在手订单228.5亿元,同比增加29.8% [2] 报告分类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36.3亿元,同比增加20.5% [2] - 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加5.6% [2] - 公司毛利率同比轻微下降1.7%至15.7% [2] - 公司派息率提升至50%,预计每股派息0.27元(0.3港元) [2] 业务表现 - 清洁能源板块表现亮眼,2023年营收14.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40.8% [3] - 氢能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7亿元,同比增加59% [3] - 中集环科成功分拆上市,液态食品板块实现营收42.9亿元,同比增加18.6% [3] 订单情况 - 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266.4亿元,同比增加31.5% [2] - 公司在手订单228.5亿元,同比增加29.8% [2] - 清洁能源板块新签/在手订单分别为185.7亿元/16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4.9%/53.5% [3]
清洁能源越两岸,“氢舟”已过万重山
广发证券· 2024-03-29 00:00
公司介绍 - 中集安瑞科是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化工和液态食品三大领域的装备制造龙头 [9][10][11][12][13] - 公司业务覆盖LNG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和能源、化工、食品三大行业关键装备制造 [15] - 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股权激励和子公司分拆上市有助于打造良好激励体系 [18][19][20][21][22][23][26]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业务布局进入收获期,三大业务板块均有较好表现 [28][29][30][31][32][33][34][35][36][37] LNG行业 - 天然气具有高效、清洁、灵活等优势,但储运难度大,对装备要求高 [37][38][39][40] - 全球天然气需求预计在2035-2040年达峰,未来10-15年仍有1-1.5倍的扩张空间 [41][42][43] - 天然气在发电、工业、交通等领域对煤炭和石油有较强的替代效应 [44][45][46][47][48] - 未来3年全球天然气供给增速将超过需求,LNG市场供需差距加速拉升,有利于装备需求 [50][51] - 大批LNG液化和接收项目将在未来3年内投产,带动产业链装备需求扩容 [52][53][54][55][56][57][58][59][60][61][62] 清洁能源装备 - 公司在天然气运输和应用端的装备业务增长较快,成为公司清洁能源板块的核心驱动力 [77][78][79][80] - 公司在水上能源装备(造船、燃料罐、内河船舶油改气)、天然气重卡气瓶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80][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 - 公司氢能业务布局全产业链,产品竞争力突出,收入高速增长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化工环境和液态食品 - 化工环境板块:罐箱需求筑底回升,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价格有望高位维稳 [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 - 液态食品板块:业务稳健增长,在手订单充足,凭借全球品牌优势有望持续增长 [155][156][157]
2023年度业绩点评:订单创历史新高,LNG及氢能业务将快速增长
光大证券· 2024-03-27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度业绩表现稳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5%[1] - 公司清洁能源板块收入大幅增长40.8%,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创历史新高,推动后续成长[1] - 公司氢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0%,在氢能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订单同比增长18.7%[1] - 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31.5%,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9.8%,分别创历史新高[1] - 公司利润率略有下降,预测未来净利润将有所下调,但仍维持“买入”评级[1]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年预测营业收入将继续增长,净利润增长率也将持续上升[2] - 中集安瑞科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345.06亿元,较2022年增长76.1%[3] - 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19.72亿元,较2022年增长87.2%[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评级体系中,买入评级表示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4]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之一[8] - 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的报告基于合法获得的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8] - 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反映了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随时调整且不构成投资建议[8]
2023年派息比率有惊喜,今年增长点仍在清洁能源板块
交银国际证券· 2024-03-27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中集安瑞科(3899 HK)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年清洁能源板块支撑公司整体增长,派息比率有所提高 [1] - 2023年核心盈利同比增长4.4%至12.8亿元,高于市场预期 [1] - 未来3年保持11%盈利复合增长,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1] 分部收入、毛利和毛利率预测 - 清洁能源设备收入占比最大,2023-2026年复合增长19% [3] - 化工设备收入2023年下降15.8%,2024-2026年小幅下降 [3] - 液体食品设备收入2023年增长18.6%,2024-2026年保持15-18%增长 [3] - 清洁能源设备毛利率维持在12.5-12.8%,化工和液体食品设备毛利率有所下降 [3] 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情况 - 2023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增长31.5%,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9.8% [2] - 清洁能源设备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持续高增,化工设备和液体食品设备有所放缓 [2] - 氢能产品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增速较化工和液体食品设备更快 [2] 财务数据预测 - 2024-2026年收入复合增长16.6%,净利润复合增长13.3% [3] - 2024年每股收益0.67元,较2023年增长6.5% [3] - 2024年市盈率9.8倍,市净率1.11倍 [3][4] - 2024年股息率5.0% [3]
中集安瑞科(0389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22:16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益为23,626,27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2] - 2023年净溢利为1,163,5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2] - 2023年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113,97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2] - 2023年核心溢利为1,281,38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2] - 2023年毛利率为15.7%,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2]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55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2] - 2023年每股普通股建议末期股息为0.30港元,同比增长25.0%[2] - 2023年公司总资产为27,587,42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5] - 2023年公司总流动负债为21,115,29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5] - 2023年公司总非流动负债为1,196,51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4%[5] - 公司2023年总流动负债为14,017,261千元,较2022年的10,535,736千元增长33.1%[6] - 公司2023年总负债为15,213,780千元,较2022年的12,686,967千元增长19.9%[6] - 公司2023年净资产为12,373,644千元,较2022年的9,527,507千元增长29.9%[6] - 公司2023年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4,441,204千元,较2022年的3,492,365千元增长27.2%[6] - 公司2023年合约负债为4,442,324千元,较2022年的3,816,213千元增长16.4%[6] - 公司2023年可换股债券为1,452,871千元,2022年无此项负债[6] - 公司2023年非控制者权益为1,141,392千元,较2022年的385,740千元增长195.9%[6] - 公司2023年年度溢利为1,055,062千元[7] - 公司2023年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972,510千元[7] - 公司2023年非控制者权益之出资为146,030千元[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总权益为12,373,64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29.9%[8] - 2023年度溢利为1,113,97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8] - 公司2023年非控制者权益为1,141,39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96%[8] - 公司2023年资本储备为2,913,02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82.8%[8] - 公司2023年支付末期股息432,899千元人民币[8] - 公司2023年收购附属公司增加权益39,563千元人民币[8] - 公司2023年转拨至一般储备107,060千元人民币[8] - 公司2023年专项储备增加9,115千元人民币[8] - 公司2023年以股权为基础的报酬增加33,664千元人民币[8] - 公司2023年非控制者权益之出资增加1,271,131千元人民币[8]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为23,626,27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其中销售货品收益为14,752,277千元人民币,工程项目合约收益为8,874,002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其他经营收入为331,68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其中政府补助为76,949千元人民币,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131,297千元人民币[15] - 2023年员工成本为2,168,54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其中薪金、工资及津贴为1,922,146千元人民币,退休计划供款为169,983千元人民币[17] - 2023年研发成本为690,44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18]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457,28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18]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293,72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其中即期税项为186,966千元人民币,递延税项为106,761千元人民币[22] - 2023年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拨回为36,479千元人民币,而2022年为减值亏损58,754千元人民币[21] - 2023年融资成本为93,5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其中银行贷款及关连方贷款利息为43,109千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利息为41,404千元人民币[19] - 2023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554元,同比增长4.9%;每股摊薄盈利为0.499元,同比增长6.6%[27] - 2023年公司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盈利为1,113,972千元,同比增长5.6%;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盈利为1,076,966千元,同比增长7.3%[26]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为23,658,650千元,同比增长21.2%,其中清洁能源分部收益为14,907,121千元,同比增长40.8%[31] - 2023年公司可呈报分部溢利(经调整经营溢利)为1,710,180千元,同比增长7.7%,其中化工环境分部溢利为703,394千元,同比下降15.5%[31] - 2023年公司年度折旧及摊销为375,322千元,同比增长7.4%,其中清洁能源分部折旧及摊销为282,166千元,同比增长7.3%[31] - 2023年公司年度非流动资产的添置为848,943千元,同比增长76.8%,其中清洁能源分部添置为567,907千元,同比增长71.3%[31] - 2023年公司可呈报分部资产为25,358,245千元,同比增长21.8%,其中清洁能源分部资产为15,176,516千元,同比增长23.3%[31] - 2023年公司可呈报分部负债为12,414,155千元,同比增长19.5%,其中清洁能源分部负债为9,391,170千元,同比增长46.6%[31] - 公司2023年综合收益为23,626,279千元,同比增长21%[32] - 公司2023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1,457,288千元,同比增长4%[32] - 公司2023年综合总资产为27,587,424千元,同比增长24%[32] - 公司2023年综合总负债为15,213,780千元,同比增长20%[33] - 公司2023年中国地区收益为12,178,415千元,同比增长35%[35] - 公司2023年合約資產總額为2,237,236千元,同比增长103%[36] - 公司2023年合約負債總額为4,442,324千元,同比增长16%[36] - 公司2023年應收貿易賬款及票據为3,660,256千元,同比增长5%[39] - 公司2023年逾期金额为638,258千元,同比下降7%[41] - 公司2023年综合收益增长20.5%至236.26亿元人民币,清洁能源分部收益增长40.8%至149.07亿元人民币[46][48] - 清洁能源分部收益占比从2022年的54.0%提升至2023年的63.1%,氢能相关业务收益同比增长59.0%至7.00亿元人民币[49] - 化工环境分部收益下降15.8%至44.14亿元人民币,占比从2022年的26.7%降至2023年的18.7%[50] - 液态食品分部收益增长18.6%至42.93亿元人民币,占比从2022年的18.5%微降至2023年的18.2%[50] - 公司2023年累计新签订单达266.39亿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底在手订单为228.50亿元人民币,清洁能源分部新签订单为185.73亿元人民币[50]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17.4%下降至2023年的15.7%,清洁能源分部毛利率略微上升至12.8%,化工环境分部毛利率下降至21.0%,液态食品分部毛利率下降至20.7%[51] - 公司2023年经营溢利对收益比率下降至6.5%,主要由于毛利率下降所致[51] - 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增加33.1%至4.67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产品保用拨备、售后服务费用及员工成本增加[51] - 公司2023年行政费用增加7.5%至19.6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薪金及酬金、法律及中介费用及研发费用增加[51]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每股0.30港元[45] - 金融資產及合約資產減值虧損轉為收益人民幣36,479,000元,相比2022年虧損人民幣58,754,000元有顯著改善[52] - 2023年其他虧損淨額為人民幣136,790,000元,主要由於匯兌收益轉為虧損[52] - 融資成本增加16.2%至人民幣93,536,000元,主要由於貸款金額增加[53] - 所得稅費用減少6.3%至人民幣293,727,000元,主要由於享有優惠所得稅稅率15%的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溢利貢獻增加[53]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金額為人民幣6,998,191,000元,較2022年增加34%[54] - 可換股債券金額為人民幣1,452,871,000元,推算利息開支為人民幣41,404,000元[55] - 淨現金結餘為人民幣4,371,256,000元,淨資產負債比率為零倍[56] - 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人民幣1,780,476,000元,較2022年減少30.5%[56] - 資產總值為人民幣27,587,424,000元,較2022年增加24.2%[58] - 尚未履行採購履約擔保合共為人民幣3,328,102,000元,較2022年增加164.6%[59] - 公司2023年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1,411,788,00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501,722,000元大幅增加[62] - 公司2023年已订约但未计提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347,159,00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84,949,000元增加[60] - 公司2023年清洁能源分部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1,112,488,00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382,516,000元显著增加[62] - 公司2023年累计新签LNG车用瓶订单近人民币12.9亿元,同比增长39倍[67] - 公司2023年新建的LNG车用瓶生产线最大年产能达到20万只[67] - 公司2023年员工总数约为11,000人,较2022年的10,500人增加[65] - 公司2023年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2,168,545,00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2,051,266,000元增加[65] - 公司2023年成功完成中集环科股份的首次公开发售,壮大了资金来源[60] - 公司2023年无重大投资或添置资本资产的计划[63] - 公司2023年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64] - 2023年公司陆上清洁能源海外业务收入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同比增长30%,创历史新高[68] - 公司海外工程业务收入大幅增长40%,并新签首个海外LNG液厂EPC订单[68] - 公司中标三峡集团“源网荷储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提供新型高压储气装备[68] - 公司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斩获近20条主力船型订单,包括液化气船及清洁能源动力船[70] - 公司LNG船用液货舱与燃料罐新签订单翻番,并交付国内最大LNG B型船用液货舱[70] - 公司一次性交付29艘油改气船,创全国单一批次数量最多纪录[71] - 公司获得挪威船级社DNV颁发的甲醇燃料工具系统原则性认可(AIP)证书[71] - 公司水上清洁能源业务中心稳步推进绿色甲醇项目,在选址、业务模式、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71] - 公司自2006年起开展氢能业务,涵盖氢能“制储运加用”等各细分领域[72] - 公司持续加大在氢能行业上、中、下游领域布局和拓展,提升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72] - 公司与首钢水钢、凌钢集团合作开展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首个与鞍钢股份合作的项目预计2024年投产,实现高纯氢气和LNG的规模化供应[73] - 公司成功下线1,200m³/h碱性电解槽,并推出撬装甲醇制氢设备,持续布局制氢装备领域[73] - 公司牵头起草移动式液氢运输容器团体标准,并成功下线全国首台40立方米商用液氢罐车和40英尺液氢罐箱[73] - 公司成功下线国内首台30MPa氢气管束式集装箱并实现批量出货,99/103MPa站用储氢瓶组亦实现批量交付[73] - 公司在内蒙古华电达茂旗风光制氢项目中交付6套单台1,500立方水容积中压储氢球罐,实现当年中标当年交付[73] - 公司参编的国家标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74] - 公司成功交付香港首个撬装加氢站项目及配套的氢气束运输车,以及香港首辆双层氢能巴士的Ⅳ型车载瓶供氢系统[74] - 公司分拆化工环境业务并以“中集环科”于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继续承担集团的化工环境业务[75] - 公司罐式集装箱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连续多年排名第一,为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76] - 公司建设了行业内首条近零VOC排放的涂装喷粉线,并成功实现量产[76] - 公司在墨西哥新建的绿地产房占地约6000平方米,并计划未来进一步扩建[79] - 公司在巴西和日本分别开设了两个项目管理办事处,以扩大在液态食品及饮料市场的项目获取和交付能力[80] - 公司在2023年11月收购了Künzel Maschinenbau的多数股份,增强了其在酿酒解决方案领域的专业能力[80] - 公司在墨西哥和泰国的交钥匙啤酒厂项目继续蓬勃发展,巩固了其在全球酿酒行业的地位[78] - 公司在蒸馏酒和果汁领域的多元化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中国等地区的威士忌生产领域[80] - 公司在制药领域的投资取得了显著进展,启动了领先定量吸入剂制造商的关键项目[80] - 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在固态发酵及制药业的版图,推动持续成长及价值创造[80] - 全球LNG需求预计到2040年将增长50%以上,达到每年6.25-6.85亿吨左右[82] - 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预计将增长2.5%,中国市场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率预计将达6%-8%[82] - 全球绿氢需求量预计2050年达到3.6亿吨,氢能实现跨洲及洲内跨区的大范围优化配置,输送规模约5000万吨[83] - 2050年全球绿氨和绿色甲醇规模有望分别达到8000万吨和6000万吨[83] - 2030年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20%,力争降低30%,零/近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燃料使用占比至少达到5%,力争达到10%[83] - 新造船订单中已有接近一半的船舶使用或准备使用可替代燃料,约四分之一的订单使用一项或多项节能技术[83] - 公司将继续发展在天然气、氢能、绿色甲醇、绿氨等可再生能源相关的装备智造、工程服务及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84] - 公司将在上游业务领域积极拓展氢气、LNG、绿色甲醇等清洁替代燃料的示范落地和新项目获取[85] - 公司将在中游储运环节增强研发,保持在LNG、气氢、液氢、液氨、甲醇储运的市场领先地位[85] - 公司将在终端应用环节助力LNG重卡、氢燃料电池车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加速发展分布式能源综合服务[85] - 公司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增强海外销售网点和产品、工程业务矩阵[85] - 公司将重点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助力智慧化物流[86] - 公司液态食品分部的核心目标是提供全球最好的安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液态加工解决方案,并计划通过加强现有业务、强化产品组合、开拓新市场机会(尤其是固态发酵等非啤酒业务领域)以及地理扩张来实现2024年及以后的盈利增长[88] - 公司建议将2023年末期股息派息比率提升至约50%(2022年:约40%),并建议派发每股普通股0.30港元的末期股息(2022年:0.24港元),将于2024年6月28日或前后支付[89] - 公司将于2024年5月29日至6月3日期间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
中集安瑞科(0389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06 17:37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总资产达到23,584,562千元,较2022年增长6.2%[4]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每股盈利-基本为0.283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9.2%[4]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毛利率为16.5%,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4]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股权回报率为6.1%,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4] - 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07.5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0.3%[9]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5.6%[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间溢利每股基本盈利为0.283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9.7%[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间溢利每股摊薄盈利为0.252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1.3%[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6.2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46.4%[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资产达到235.8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增长6.1%[1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负债为137.7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增长8.6%[1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净资产为98.0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增长3.0%[12] - 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净额为568,123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580,454千元有所下降[15] - 投资活动中,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在建工程的付款为244,464千元,较上年同期的205,294千元有所增加[15] - 融资活动中,新增银行贷款所得款项为172,964千元,较上年同期的352,491千元有所减少[15]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为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7] - 公司主要从事清洁能源、化工环境和液体食品行业的运输、储存和加工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工程、销售和运营,提供技术保养服务[30] - 公司收入来源包括销售货品和工程项目合同收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货品和工程项目合同收益分别为7,446,467千元和3,310,022千元[31] - 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按不同分部管理其业务,包括清洁能源、化工环境和液态食品三个可呈报分部[32][33][34] 公司财务报告准则 - 公司已采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包括保险合同、会计政策披露、会计估计定义和与单一交易产生的资产及负债相关的递延税项[20] - 2024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订和修订准则包括负债分类、附带契约的非流动负债、售后回租交易中的租赁负债等[21] - 公司将金融工具分为三个公允价值层级,包括活跃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可观察的其他输入值和非可观察市场数据的金融工具[22] 公司订单情况 - 公司在手订单达到历史新高,达到206.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102] - 液态食品分部在手订单情况与去年持平,主要以交钥匙工程为主[103] 公司战略规划 - 集团作为中小型液化气船领域的领导者,将受益于船舶行业景气周期[139] -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140] - 集团将继续强化天然气、LPG及工业气体的全业务链布局,推进关键能源装备的智能化应用和产品业务的优化组合[141] - 集团将聚焦液化气水上储运和加注领域,为客户提供中小型清洁能源运输和加注船,帮助客户实现绿色航运的转型升级[142] - 集团将进一步完善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力度[143]
中集安瑞科(0389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3 18:10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0,756,489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8,948,693千元增长20.2%[2] - 2023年上半年净溢利为570,032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453,619千元增长25.7%[2]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68,673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439,315千元增长29.4%[2] - 核心溢利为625,944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531,831千元增长17.7%[2] - 每股基本盈利为0.283元,较2022年同期的0.219元增长29.2%[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6.5%,较2022年同期的15.9%增加0.6个百分点[2] -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货品收益74.46467亿元,工程项目合约收益33.10022亿元,总计107.56489亿元[15] - 2022年上半年销售货品收益67.041亿元,工程项目合约收益22.44593亿元,总计89.48693亿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收益为107.56489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89.48693亿人民币增长19.98%[19][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除税前溢利为7.30318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5.85026亿人民币增长24.83%[2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为3842.5万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3297.7万人民币增长16.52%[21][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究及开发成本为3.1882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17949亿人民币增长46.28%[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1296.6万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4016.9万人民币减少67.72%[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费用为1.60286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31407亿人民币增长22.00%[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收益上涨20.2%至107.56489亿元,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分部收益分别为62.93551亿元、24.50832亿元、20.12106亿元,同比变动34.4%、-3.9%、17.3%[41][4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7.71166亿元,同比增长24.5%;净溢利为5.70032亿元,同比增长25.7%;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68673亿元,同比增长29.4%;核心溢利为6.25944亿元,同比增长17.7%[41]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83元,同比增长29.2%;每股摊薄盈利为0.252元,2022年同期为0.192元[34][41] - 2023年上半年清洁能源分部收益上升34.4%至62.94亿元,氢能相关业务收益增长59.1%至2.70亿元,占集团整体收益58.5% [43] - 2023年上半年化工环境分部收益略降3.9%至24.51亿元,占集团整体收益22.8% [44] - 2023年上半年液态食品分部收益上升17.3%至20.12亿元,占集团整体收益18.7% [4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累计新签订单为126.66亿元,同比增长17.9%,6月30日在手订单为206.02亿元,同比增长18.8% [45] - 清洁能源分部新签订单同比增长47.6%至79.12亿元,氢能业务新签订单增长50.0%至3.45亿元 [46] - 化工环境分部新签订单同比变动 -8.6%至23.09亿元,在手订单同比变动 -19.1%至20.95亿元 [45][46] - 液态食品分部新签订单同比变动 -14.5%至24.45亿元,在手订单同比变动 -0.8%至50.69亿元 [45][46] - 集团毛利率于期内改善0.6个百分点至16.5% [48] - 经营溢利对收益比率由6.9%上升0.1个百分点至7.0% [50] - 所得税费用增加22.0%至1.60亿元,实际税率由22.5%下降至21.9% [50]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3,584,562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214,474千元有所增长[6] - 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为13,776,25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686,967千元有所增长[7] - 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9,808,30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527,507千元有所增长[7] - 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为9,415,69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141,767千元有所增长[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8678510千元人民币,非控制者权益为281735千元人民币,总计8396775千元人民币[8] - 截至2023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为9527507千元人民币,非控制者权益为385740千元人民币,总计9141767千元人民币[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保留盈利为5567083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6月30日的5268444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8][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汇兑储备为 - 46736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6月30日的 - 410999千元人民币亏损增加[8][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储备为1593017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6月30日的121962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8][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本溢价为62058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6月30日的573651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8][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852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6月30日的18516千元人民币略有增加[8][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综合总资产为235.84562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2.14474亿人民币增长6.17%[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综合总负债为137.76258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6.86967亿人民币增长8.60%[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为34.36399亿元,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34.37991亿元[35][38] - 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98.0830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2.9%;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9395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4.4%;带息负债为26.0224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30.1%;杠杆比率为26.5%,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5.5个百分点[51]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透支金额为4.41885亿元,年利率介于2.90%至4.50%,还款期限为一年至五年内[52] - 2023年6月30日无抵押银行贷款和附属公司担保银行贷款;关连方贷款为7.06046亿元,年利率介于3.00%至4.75%,还款期限在一年至一年半内;可换股债券为14.54315亿元,换股价由11.49港元调整为11.15港元,悉数转换将增加445.8546万股[53] - 2023年6月30日净现金结余为23.9170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净资本负债率为零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5.68123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53]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023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融资活动现金流入为1.0092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期内现金流出为2.3334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54] - 2023年盈利对利息比率为26.9倍,较2022年同期增加,显示公司有能力承担利息支出责任[54]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35.8456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总负债为137.7625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资产净值为98.0830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每股资产净值为4.836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55] - 2023年6月30日或然负债包括采购履约保函15.71131亿元、项目执行保函4.26922亿元、保用担保1.38913亿元及杂项担保0.15亿元[56] 准则影响 - 集团采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准则修订,对集团无重大影响[12] - 多项新订及修订准则2024年1月1日生效,预计对集团无重大影响[13] 业务分部情况 - 集团按业务种类划分三个可呈报分部: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16] - 用于可呈报分部溢利的计量为「经调整经营溢利」[18] - 管理层获提供收益、利息收支、折旧摊销等分部资料[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可呈报分部资产分别为132.04938亿、41.01757亿、49.63959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有不同程度增长[19] 税务情况 - 公司在中国的附属公司须按法定所得税税率25%缴纳所得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附属公司缴纳15%所得税[29] - 深圳地方税务局认定公司及持有中国附属公司股权的外资附属公司为中国居民企业,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未就中国附属公司可分派溢利计提递延预扣税项[30] - 荷兰、比利时等附属公司按25.8%、25%等不同现行税率缴纳税项[30] 股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支付2022年末期股息432899千元人民币,一家附属公司向非控制者权益分派股息12320千元人民币[10] - 公司已在2023年支付2022年度末期股息4.32899亿元,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40] 业务运营与管理 - 公司营运及资本性支出主要以内部资源和带息负债拨付,将关注存货、信贷和应收款管理以提高经营现金流;2023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计提的资本承担为2.68512亿元[57] - 公司外汇风险主要来自美元和欧元贸易交易,通过业务活动、筹集相同币值资金和外汇远期合约控制风险[58] - 2023年上半年资本性支出为3.22732亿元,2022年同期为2.31361亿元[59] - 2023年6月30日雇员总数约10600人,2022年同期约9500人;总员工成本约11.89933亿元,2022年同期为10.57931亿元[60] 行业市场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4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产量11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进口量79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63] - 2023年6月国内天然气重卡市场销车1.4万辆,同比暴涨324.8%;1 - 6月累计销4.9万辆,同比累计大涨273.6%[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国内LNG市场价比2022年高位回落50.4%,比2022年底下降41.7%,比2021年均价下降21.1%[63] - 2023年上半年液化天然气船市场升温,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较2021年初上升36%[65] - 2023年上半年44%的新船订单来自替代燃料船舶,其中LNG船订单86份,甲醇船订单62份[65] - 2023年上半年超19个绿氢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超1400亿元,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同比增加38.4%和73.5%[67]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 - 2035年LNG将取代煤炭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2022年全球LNG贸易量增长6.8%达40150万吨,预计2023年继续增长[69] - 预计2023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3850 - 39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 - 7%,下半年车用瓶市场及其他天然气终端应用装备需求有望增长[70] - 未来十年船舶行业有1.6万亿美元新造船投资需求,全球主流船舶市场近70%运力不达标,环保新规将加速旧船替换[71] - 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出货量达92.4万吨,同比增长73%;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735亿美元[80] - 预计全球啤酒市场在2023 - 2025年每年增长5.44%[84]
中集安瑞科(0389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7 17:50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自200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业务涵盖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行业[1]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96.02亿元人民币,经营溢利为14.72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95.28亿元人民币[3] - 每股盈利基本为0.528元人民币,毛利率为17.4%,EBITDA比率为9.5%[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在2014年收购了荷兰BURG SERVICE和Holvrieka,加速了啤酒交鑰匙工程能力的完善[5] - 公司在2016年收购了世界一流啤酒系统设计和EPC总包品牌Ziemann,拓展了工业啤酒交鑰匙工程能力[5] 新能源业务 - 公司在2022年成功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40英尺液氦罐箱,填补了国内液氦储运产品空白[6] - 公司在2022年与Hexagon Purus成立了氢能合资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IV型车载储氢瓶[6] - 公司在2022年与鞍钢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利用焦炉煤气制LNG联产氢气,提供智能LPG微管网一体化解决方案[6] 液态食品行业 - 液態食品分部活跃于全球多种液态食品产品市场,2022年录得良好表现,受益于全球趋势和内部协作支持[75] 产业发展趋势 - 2022年全球能源市场受地缘局势等因素影响,导致国内LNG价格全年居高不下,年度均价呈现历史最高水平[19] - 2022年中国进口天然气总量同比下降9.9%,其中进口LNG量同比下降19.5%,为近7年来首次下滑[19] 公司治理 - 公司强调健康的企业文化是良好管治的核心,致力成为行业领先的科技型企业[128] - 公司自2005年10月以来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并持续提升企业管治常规质量[129]
中集安瑞科(0389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3 19: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益为19,601,76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8,424,763千元人民币增长6.4%[1] - 2022年净溢利为1,084,93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908,392千元人民币增长19.4%[1] - 2022年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55,06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883,581千元人民币增长19.4%[1] - 2022年核心溢利为1,227,963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948,846千元人民币增长29.4%[1]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528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0.447元人民币增长18.1%[1] - 2022年毛利率为17.4%,较2021年的14.7%增加2.7个百分点[1] - 2022年每股普通股建议末期股息为0.24港元,较2021年的0.21港元增长14.3%[1] - 2022年总资产为22,214,474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9,024,673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4] - 2022年负债总额为12,686,967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0,524,996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5] - 2022年净资产为9,527,507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8,499,677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5] - 2022年销售货品收益为128.32亿元,工程项目合约收益为67.69亿元,总收益196.02亿元;2021年销售货品收益为118.70亿元,工程项目合约收益为65.54亿元,总收益184.25亿元[13] - 2022年其他经营收入2.63亿元,其中政府补助1.00亿元、其他经营收益1.38亿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0.24亿元;2021年其他经营收入2.31亿元[14] - 2022年其他收益净额4146.3万元,其中汇兑收益2.13亿元、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亏损2.09亿元等;2021年其他收益净额1.51亿元[15] - 2022年融资成本8047万元,包括银行贷款等利息3565.6万元、租赁负债利息360.6万元等;2021年融资成本7042.5万元[16] - 2022年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5875.4万元,其中应收贸易账款减值拨备9885.4万元、拨回6203.8万元等;2021年减值亏损净额7626万元[17] - 2022年员工成本20.51亿元,其中薪金等18.23亿元、退休计划供款1.23亿元、以股权为基础的报酬支出1.05亿元;2021年员工成本18.46亿元[18] - 2022年拨回与一家附属公司破产重组相关的重组负债2630.3万元,2021年为3214.1万元[15] - 2022年拨回账龄较长的应付款项及客户垫款349.6万元,2021年为1386.8万元[15][16] - 2022年存货成本为10,931,814千元,2021年为11,129,768千元;2022年项目工程合约成本为5,268,507千元,2021年为4,588,993千元[19] - 2022年核数服务酬金为12,400千元,2021年为7,993千元;2022年非核数服务酬金为4,285千元,2021年为5,106千元[19]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中,本年度计提为334,471千元,以前年度即期所得税调整为 - 17,331千元,递延税项中暂时差异的产生及拨回为 - 3,776千元,所得税费用为313,364千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31,136千元、 - 4,225千元、 - 95,746千元、231,165千元[20]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398,302千元,按适用税率计算的除税前溢利的名义税项为382,593千元;2021年分别为1,139,557千元、318,117千元[22] - 2022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盈利为1,055,062千元,股份加权平均数为1,997,107,907;用作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盈利为1,003,448千元,股份加权平均数为2,145,234,425;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83,581千元、1,977,473,449、854,453千元、1,994,386,613[22]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528元,每股摊薄盈利为0.468元;2021年分别为0.447元、0.428元[23] - 2022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1945242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842476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58%[27] - 2022年可呈報分部溢利(經調整經營溢利)为158846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34780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86%[27] - 2022年综合除稅前溢利为139830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13955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2.71%[28] - 2022年综合總資產为2221447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902467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6.77%[28] - 2022年综合總負債为1268696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052499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0.54%[29] - 中国地区2022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899521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909573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11%[31] - 美国地区2022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212178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6073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8.30%[31] - 2022年合约资产总额为110161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5140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1.96%[32] - 2022年合约负债总额为381621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41887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7.76%[32] - 2022年商品供应已确认收益为10.98056亿元,工程项目合约为8.25406亿元,较2021年分别下降24.86%和上升7.86%[34]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为33.72209亿元,较2021年的28.33114亿元增长19.03%;应收票据为3.62338亿元,较2021年的4.11211亿元下降11.88%[35]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亏损拨备为2.64132亿元,较2021年减少3096.4万元[39] - 2022年应付贸易账款为29.70755亿元,较2021年的27.63209亿元增长7.51%;应付票据为5.2161亿元,较2021年的5.39559亿元下降3.33%[40] - 2022年已支付2021年度末期股息3.64258亿元,董事建议派付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24港元(约人民币0.21元)[41] - 2022年收益为196.01761亿元,较2021年增长6.4%;毛利为34.0144亿元,较2021年增长25.7%;净溢利为10.84938亿元,较2021年增长19.4%[43] - 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由14.7%上升至17.4%[48] - 2022年公司经营溢利对收益比率增加至7.5%,主要由于毛利率上升所致[48] - 2022年公司其他经营收入共计2.63亿元,较2021年增加,主要得益于政府补助增加[48] - 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减少5.1%至3.51亿元,行政费用增加27.7%至18.24亿元[48] - 2022年公司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减少至0.59亿元,主要由于信贷控制措施改善[49] - 2022年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为0.41亿元,较2021年减少,主要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结算亏损及公允价值亏损增加[50] - 2022年公司融资成本增加14.3%至0.80亿元,所得税费用上升35.6%至3.13亿元[50]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2.23亿元,较2021年的31.73亿元增加[51] - 2022年末银行贷款及透支为4.45亿元,较2021年的2.50亿元增加,年利率在2.95% - 4.50%[51] - 2022年末可换股债券为13.89亿元,较2021年的12.35亿元增加,推算利息开支为3771.6万元[52] - 2022年末净现金结余为32.23亿元,较2021年的13.26亿元增加,净资产负债率为零倍[53]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25.61亿元,较2021年的4.35亿元大幅增加[53]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4.84亿元,较2021年的-5.58亿元有所减少[53] - 2022年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7708.4万元,较2021年的流入7.54亿元有较大变化[54] - 2022年末资产总值为222.14亿元,较2021年的190.25亿元增加,资产净值上升12.1%[55] - 2022年末履约担保为12.58亿元,较2021年的13.36亿元减少[56] - 2022年资本性支出为5.02亿元,较2021年的8.41亿元减少[59] - 2022年底集团雇员总数约10,500人,2021年约9,900人[60] - 2022年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051,266,000元,2021年为人民币1,845,566,000元[60] - 董事会建议2022年度派息比率约为40%,与2021年相同[79] - 董事会建议派发现金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24港元,2021年为0.21港元[7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业务分为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三个可呈报分部[24] - 年内,天然气加工处理及配送一体化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由未分类归纳至清洁能源分部,周边物流服务由未分类归纳至液态食品分部[24] - 2022年清洁能源分部收益为105.9112亿元,较2021年下降5.5%;化工环境分部收益为52.41667亿元,较2021年增长38.2%;液态食品分部收益为36.19638亿元,较2021年增长5.8%[43] - 2023年前两个月新签订单合计32.0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0.7%;其中清洁能源分部为21.1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1.4%[43] - 2022年在手订单合计176.09亿元,较2021年增长18.3%;其中清洁能源分部为108.39亿元,较2021年增长35.6%[43] - 2022年氢能业务新签订单8880万元,较2021年增长10.2%;在手订单2.99亿元,较2021年增长99.3%[43] - 2022年公司合并收益上涨6.4%至196.02亿元,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分部收益分别为105.91亿元、52.42亿元、36.20亿元,同比变动-5.5%、38.2%、5.8%[45][46] - 2023年前两个月公司累计新签订单为32.0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0.7%,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各分部新签订单分别同比变动21.4%、-10.1%、10.9%[46] - 2022年底公司在手订单为176.09亿元,同比增长18.3%,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分部在手订单分别同比变动35.6%、-5.0%、0.2%[47] - 2022年公司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分部毛利率分别为12.5%、22.8%、24.0%[48] - 2022年集团陆上清洁能源海外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5.4亿元,相关海外市场收入占陆上清洁能源业务收入的20.4%,同比增加3.8个百分点[64] - 2022年化工环境分部主营产品罐式集装箱销量大幅提升,盈利能力稳中有升,经营持续向好[68] - 化工环境分部年内中集赛维罐箱服务(连云港)有限公司建成投产,“罐程”业务呈快速上升趋势[68] - 液态食品分部2022年全年表现良好,多个项目取得良好进展[69] - 截至2022年底,液态食品分部在非啤酒市场保持稳健在手订单,并斩获若干未来重大项目[69] - 液态食品分部正在进行白酒及生物医药等新市场开发,并已斩获初步订单[69] 过往年度财务数据 - 2020年12月31日股本为18,376千元,股份溢价为482,701千元,持有之股份为(175,364)千元[6] - 20
中集安瑞科(0389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7 16: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0,878,725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9.8%[5] - 公司2022年6月30日净资产为8,678,510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2.1%[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8,948,693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2.7%[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1,423,118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20.5%[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核心溢利为531,831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4.5%[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439,315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4.6%[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219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2.4%[5] - 公司2022年6月30日每股净资产值为4.279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10.6%[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5.9%,较2021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5]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89.49亿元,2021年同期为79.40亿元,同比增长12.70%[10]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14.23亿元,2021年同期为11.81亿元,同比增长20.54%[10]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6.18亿元,2021年同期为5.14亿元,同比增长20.47%[10]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5.85亿元,2021年同期为4.84亿元,同比增长20.80%[10] - 2022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4.54亿元,2021年同期为3.86亿元,同比增长17.42%[10]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219元,2021年同期为0.195元,同比增长12.31%[10]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4.91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54.41亿元,同比增长0.90%[14]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53.88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5.83亿元,同比增长13.28%[14]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01.64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85.11亿元,同比增长19.42%[14] - 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86.79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84.99亿元,同比增长2.11%[15]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16.96368亿元,2021年为 - 2.4018亿元[21]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80454亿元,2021年为 - 4.0878亿元[21]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15241亿元,2021年为1.37624亿元[21]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2533亿元,2021年所得现金净额为1.27414亿元[21]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2.0268亿元,2021年减少净额为4.1899亿元[21] - 2022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73351亿元,2021年为25.6089亿元[21]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84547亿元,2021年为21.30233亿元[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89.48693亿元,2021年同期为79.40016亿元[4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收益为894869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7940016千元人民币[48][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除税前溢利为585026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484275千元人民币[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综合总资产为20878725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9024673千元人民币[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综合总负债为12200215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0524996千元人民币[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经营收入为9986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88053千元人民币[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净额为2606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4423千元人民币[5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3297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3429千元人民币[51][59] - 2022年上半年研究及开发成本为2.17949亿元,较2021年的1.96686亿元增长10.81%[61]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1.31407亿元,较2021年的0.9797亿元增长34.13%[63]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19元,较2021年的0.195元增长12.31%;每股摊薄盈利为0.192元,较2021年持平[71]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为3.53598亿元,较2021年的1.12888亿元增长213.23%[72] - 2022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为1.33746亿元,较2021年的1.05804亿元增长26.41%[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存货为47.68931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3.12353亿元增长10.59%[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为33.467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49229亿元增长13.48%[76] - 2022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中,应收贸易账款减值拨备7.335亿元,拨回3.5282亿元[62] - 按到期日计算,2022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逾期金额为6.7579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08017亿元增长33.03%[78] - 2022年6月30日受限银行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4766367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3610480千元[79] - 2022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共386499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50235千元[81] - 2022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共3166586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3302768千元[8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合并收益上升12.7%至89.48693亿元,2021年同期为79.40016亿元[11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改善1个百分点至15.9%,2021年同期为14.9%[124] - 经营溢利对收益比率从去年同期的6.5%升至本期的6.9%,上升0.4个百分点[128] - 所得税费用增加34.1%,从2021年同期的97970000元增至131407000元,实际税率从20.2%升至22.5%[128] - 2022年6月30日,净资产为86785100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长2.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84547000元,增长38.2%;带息负债为2082627000元,增长12.7%;杠杆比率为24.0%,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2.3个百分点[129] - 2022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透支金额为3864990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50235000元增加;年利率介乎1.70%至4.50%[130] - 2022年6月30日,关联方贷款金额为3828280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57147000元增加;年利率介乎3.70%至4.75%[130] - 2022年6月30日,零票息可换股债券为13118400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34980000元增加;换股价由11.78港元调整为11.49港元[13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580454000元,2021年同期为流出408780000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215241000元,2021年同期为137624000元;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62533000元,2021年同期为流入127414000元[133][13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流入共1202680000元,2021年同期为现金流出418990000元;盈利对利息比率为19.6倍,2021年同期为17.5倍[135] - 2022年6月30日,总资产从2021年12月31日的19024673000元增至20878725000元;总负债从10524996000元增至12200215000元;资产净值从8499677000元增至8678510000元[136] - 2022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计提的资本承担为130104000元,2021年12月31日为49394000元;无已授权但未订约的资本承担,2021年12月31日也无[140] - 2022年上半年集团资本性支出为2.31361亿元,2021年同期为2.51767亿元[14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约为9500人,2021年同期约为9700人;总员工成本约为10.57931亿元,2021年同期为9.2089亿元[143]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货品收益为67.041亿元,2021年同期为54.6638亿元[4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工程项目合约的收益为22.44593亿元,2021年同期为24.73636亿元[40] - 2022年,公司将天然气加工处理及配送一体化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归纳至清洁能源分部,周边物流服务归纳至液态食品分部[43] - 2022年清洁能源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468334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918427千元人民币[48] - 2022年化工环境可呈报分部溢利(经调整经营溢利)为38219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3153千元人民币[48] - 2022年液态食品可呈报分部资产为4463841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3265343千元人民币[48] - 清洁能源分部2022年上半年收益降4.8%至46.83343亿元,2021年同期为49.18427亿元,氢能业务收入增175.1%至1.69489亿元,2021年同期为0.61618亿元,占整体收益52.3%,2021年同期为61.9%[119] - 化工环境分部2022年上半年收益升67.4%至25.50409亿元,2021年同期为15.23254亿元,占整体收益28.5%,2021年同期为19.2%[122] - 液态食品分部2022年上半年收益升14.5%至17.14941亿元,2021年同期为14.98335亿元,占整体收益19.2%,2021年同期为18.9%[12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合计107亿元,同比增16.8%,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分部新签订单分别为54亿元、25亿元、29亿元,同比分别增2.7%、降7.1%、增126.0%,氢能业务新签订单2.3亿元[12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合计173亿元,同比增41.7%,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分部在手订单分别为96亿元、26亿元、51亿元,同比分别增38.3%、3.2%、85.2%,氢能业务在手订单1.7亿元[123] 公司金融工具相关数据变化 - 公司将金融工具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31] - 2022年6月30日,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远期外汇合约第2级金融资产为1.1551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5.2488亿元[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