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科控股(02323)

搜索文档
融科控股(02323)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6 08:24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印刷线路板制造销售、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10][11] 公司业绩公布及股息情况 - 公司2022年中期业绩于8月29日公布,中期股息为无[9]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本期宣派任何末期股息,2021年同期也无[33][36] 业务影响因素 - 公司印刷线路板业务因俄乌战争和台海局势,上半年订单量受严重影响[14][17] - 公司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持续重大亏损[15][17] - 亏损原因包括逾期财务资助减值拨备和上市证券公平值亏损[15][17] - 因大股东变化,公司积极多元化业务,探索新投资和业务机会[20] - 受疫情影响,内地和香港通关安排短期内难恢复,公司业务难在2022年恢复[21] - 因资本市场波动和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本期未提供咨询及企业解决方案服务[51][53] 公司人事及顾问变动 - 2022年7月21日邢梦玮获委任,8月11日获任行政总裁[4][5] - 2022年8月15日金杜律师事务所获委任为法律顾问[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1.647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4063亿港元减少约31.55%[30][3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约2.969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3227亿港元[31][34] - 2022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所持金融投资未变现公平值亏损约为5727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140万港元[31][34] - 2022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应收贷款及应收票据减值亏损共2.4951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2618亿港元[31][3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9807亿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2.1715亿港元[32][3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为13.34港仙,2021年同期为9.83港仙[32][35]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投资分类亏损3102万港元,2021年同期收益为326万港元[30][34]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投资分类以变现及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及利息收入形式录得亏损约2.7576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9956亿港元[41][4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约4.477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5392亿港元;负债净额约15.353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5.7585亿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77.42%,2021年12月31日为67.64%[56][6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2.287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0.1095亿港元;流动资产约14.299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2854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2.011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1759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19,2021年12月31日为1.01[57][6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存款约3418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633万港元;贸易应收账款约9398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34亿港元;应收账款周转日约87日,2021年12月31日为108日[58][61] - 公司存货从2021年12月31日约5670万港元减至2022年6月30日约4968万港元;存货周转日约51日,2021年12月31日为42日;贸易应付账款从2021年12月31日约2.312亿港元减至2022年6月30日约1.8861亿港元;应付账款周转日约194日,2021年12月31日为171日[59][61] - 2022年6月30日,银行贷款约1.401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442亿港元,固定年利率为3.45% - 3.85%,2021年12月31日为2.36% - 3.85%[62] - 2022年6月30日,从联营公司获得的其他贷款约1.7794亿港元,无抵押、免息,2024年偿还;其他贷款余额以集团子公司和联营公司股权等担保,年利率3% - 8%,2021年12月31日相同,其中12个月内偿还2.104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7271亿港元),2年内偿还4.622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0)[63] - 执行董事卓浩峰提供贷款1.073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371亿港元,年利率7%,2021年12月31日相同,可随时偿还;前执行董事刘廷安提供贷款21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95万港元,免息,无固定还款期限[64] - 2022年6月30日银行贷款约为1.4018亿港元,年利率3.45厘至3.85厘;2021年12月31日为1.4442亿港元,年利率2.36厘至3.85厘[65] - 2022年6月30日从联营公司取得其他贷款约为1.7794亿港元,年利率3%至8%;2104.2万港元须于未来12个月内偿还,4622.9万港元须于未来两年内偿还;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6727.1万港元和零港元[65] - 2022年6月30日卓先生垫付款项为1.0736亿港元,年利率7%;2021年12月31日为1.0371亿港元[66] - 2022年6月30日刘先生垫付款项为21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95万港元[6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8025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013亿港元[163][16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会籍债权证427万港元分类为非流动资产,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上市股权投资为7598万港元分类为流动资产,2021年12月31日为1.1587亿港元[163][164] 制造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制造业务收入1.9574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4030亿港元减少约18.54%,毛利率从17.28%降至10.15%[30][34][39][43] 公司投资基金情况 - 公司设立12个投资基金,8个与一带一路有关,4个与港桥基金有关,管理资产总额约26.2亿港元[49][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向离岸基金注资约13.8亿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50][52] 公司对各基金注资及相关情况 - 2017年1月25日公司向博大基金注资2亿港元[68][71] - 2019年8月公司通过持有Grand Highlight 50%权益取得博大基金共同控制权[72][75] - 博大基金底层投资债券2020年12月20日到期,截至报告日双方仍在谈判[72][75] - 债券发行人应支付公司年利率8%(2019年7月后为2%)额外利息,本期仍未缴付[74][7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账面金额为零,博大基金持有的债券应收款累计减值损失达6041万港元[78] - 2017年4月10日公司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募资用于收购不超过22.3亿港元丰盛控股股份[7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零港元,合伙人基金持有的应收债券累计减值亏损6041万港元并已全额减值拨备[80] - 2017年4月10日,公司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收购不多于22.3亿港元的丰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及其他资产[81]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确认卓尔股份公平值2.93亿港元为衍生金融资产,2019年出售所有卓尔股份[83][8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若计算华融基金的分派销售所得款项净额,华融基金投资公平值为零港元(2021年12月31日:零港元)[84][86] - 2021年3月9日,公司连同其他原告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索赔书,截至报告日期,仍在进行有关华融基金的诉讼[85][86]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85][86]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该基金资产、负债及业绩并入公司财务报表[89][92] - 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有应收独立第三方贷款2.2亿港元,年利率6%;持有独立第三方发行的本金3.75亿港元债券,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账面价值约4.12亿港元[90][92]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注资的2.2亿港元中退资,收回账面价值2.316亿港元应收贷款用于抵消借款[91][93] - 2020年5月29日,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调整投资策略,自然资源基金分别获得香港桥高科技投资基金、香港桥特殊情况基金50%权益和香港桥一带一路并购基金100%权益[94]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固定收益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102][107]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固定收益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其资产、负债及业绩并入公司财务报表[104][107] - 公司成为固定收益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有2.2亿港元应收贷款,利率6%,持有3.75亿港元债券,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账面价值约4.09亿港元[108][112]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固定收益基金提取2.2亿港元,获2.3073亿港元应收贷款用于抵消借款[109][112] - 2020年5月29日,一带一路基金重组生效,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各认购高科技投资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获并购基金100%权益[97] - 2020年7月17日,固定收益基金将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转让给自然资源基金,追溯至2020年1月1日生效[98] - 2020年7月17日,自然资源基金将高科技投资基金50%权益转让给固定收益基金,追溯至2020年1月1日生效,固定收益基金成唯一有限合伙人[111][113] - 报告日期,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持有并购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100%权益[101][106] - 报告日期,固定收益基金持有高科技投资基金100%权益[116] - 公司成为并购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有2亿港元应收贷款,利率5%,另有约1800万港元免息融资,贷款到期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17] - 固定收益基金持有高科技基金100%权益[120] - 并购基金对海峡借款人应收贷款2亿港元,年利率5%,另提供免息融资约1800万港元,以价值4亿港元的中国资源交通债券权益作担保[121] - 并购基金为贷款I本期额外计提减值亏损5027万港元(2021年6个月:2436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贷款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508亿港元后约为1.0053亿港元[123][125] - 高科技投资基金收购第三批超人智能股份24397946股[124][126] - 高科技投资基金向海峡借款人借出本金8000万港元,年利率5%,另免息融资约415万港元,以价值1亿港元的中国资源交通债券权益作抵押[128][131] - 高科技投资基金为贷款II本期额外计提减值亏损1948万港元(2021年6个月:946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贷款I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5843万港元后约为3895万港元[133][135] - 集团作为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自2017年12月27日起向地标基金出资2.2亿港元[134] - 地标基金认购海峡借款人发行的债券,本金2亿港元,年利率5%,另免息融资约1800万港元,以价值1亿港元的中国资源交通债券权益作担保,债券到期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34]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完成后,自然资源基金成为并购基金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其资产、负债及收益并入集团财务报表[122][125]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完成后,固定收益基金成为高科技投资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其资产、负债及收益并入集团财务报表[130][131] - 公司自2017年12月27日起作为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向地标基金注资2.2亿港元,地标基金认购海峡借款人本金2亿港元债券III,年利率5%,另有约1800万港元免息融资[136] - 地标基金过去三年未收到海峡借款人未偿还金额,本期为债券III计提额外减值亏损5003万港元(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2426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债券II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501亿港元后约为1.007亿港元[140][142] - 绝对回报基金与四个独立第三方
融科控股(02323)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6-10 08:02
公司业绩及重要日期 - 公司2021年中期业绩于8月27日公布,全年业绩于2022年5月31日公布[8][9] - 公司股东过户登记将于2022年7月12日至15日暂停办理,股东周年大会于7月15日举行[8][9] 股息情况 - 公司股息中期和末期均为无[8][9]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2021年宣派任何末期股息,2020年也无[37][42]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印刷线路板制造销售、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10][11] 市场环境影响 - 公司在2021年1 - 8月价格下跌后年底大致恢复价格水平,但该期间遭受重大损失[15][18] - 2021年最后一季度起全球芯片短缺,致汽车等行业主要客户削减订单,短缺或持续到年底[15][18] - 若俄乌战争短期不结束,欧洲经济受影响,公司业务因欧洲有主要客户存在不确定性[16][18] 业务亏损原因 - 公司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业务2021年持续重大亏损,因逾期财务资助减值拨备和证券公平值亏损[20][23]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认为应加强风险管理、合规管理,提升交易可收回性和维持现金流[21] - 公司因大股东变化进行战略升级,将多元化业务,探索新投资和业务发展机会[2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总收入为5.3543亿港元,较2020年的2.7758亿港元增加约92.89%[32][35] - 2021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约3.9042亿港元,2020年为10.3699亿港元[33][35] - 2021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未变现公平值亏损约0.5727亿港元,2020年为2.5653亿港元[33][35] - 2021年贸易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应收贷款及应收票据减值亏损共2.4483亿港元,2020年为3.0812亿港元[33][35]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5159亿港元,2020年同期约为10.2997亿港元[34][35]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为20.45港仙,2020年同期为46.65港仙[34][35] - 2021年财务投资分类以变现及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及利息收入形式录得亏损约3.1440亿港元,2020年为9.2680亿港元[41][4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约7.54亿港元(2020年:11.89亿港元),负债净额约15.76亿港元(2020年:14.37亿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67.64%(2020年:54.71%)[59][6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095万港元(2020年:8.80亿港元),流动资产约17.29亿港元(2020年:19.72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7.18亿港元(2020年:10.92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01(2020年:1.81)[60][6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存款约3633万港元(2020年:2846万港元),贸易应收账款约1.63亿港元(2020年:1.24亿港元),应收账款周转日为108日(2020年:98日)[61][63][64] - 公司存货从2020年12月31日约5522万港元增至2021年12月31日约5670万港元,存货周转日为42日(2020年:48日),贸易应付账款从2020年约1.38亿港元增至2021年约2.31亿港元,应付账款周转日约为171日(2020年:121日)[62][6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约1.44亿港元(2020年:1.32亿港元),固定年利率为2.36% - 3.85%(2020年:0.85% - 4.35%)[6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从关联方获得的其他贷款约1.78亿港元,无抵押、免息,2024年偿还,其余其他贷款有抵押,年利率3% - 8%,其中6.73亿港元(2020年:2亿港元)和0(2020年:4.78亿港元)分别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和十二个月后偿还[67]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约1.4442亿港元,年利率2.36厘至3.85厘;从联营公司取得其他贷款约1.7794亿港元,无抵押、不计息,须于2024年偿还[69] - 2021年12月31日,其他贷款余额中6.7271亿港元须于未来12个月内偿还,0港元须于未来2年内偿还;2020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亿港元和4.7819亿港元[6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1.2013亿港元(2020年:1.774亿港元)[166][16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会籍债权证427万港元分类为非流动资产,上市股权投资1.1587亿港元(2020年:1.7313亿港元)分类为流动资产[166][167] 制造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制造业务分类总收入为5.5176亿港元,2020年为4.6103亿港元,销售增加约19.68%,毛利率从2020年的9.45%升至2021年的10.44%[32][35][39][43] 财务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财务投资分类亏损为0.1633亿港元,2020年为1.8345亿港元[32][35] 牌照情况 - 公司旗下融科资本第1类(证券交易)和第6类(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监管业务牌照自2021年2月24日起取消[47][48] 投资基金情况 - 公司设立12个投资基金,8个与一带一路有关,4个与港桥基金有关,管理资产总额约26.2亿港元[51][5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向部分基金注资约13.8亿港元,与2020年持平[52][54] 咨询及企业解决方案服务情况 - 2021年因资本市场波动和疫情影响,公司未提供咨询及企业解决方案服务[53][56] 博大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1月25日,公司向博大基金注资2亿港元,旨在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资本增值[72][74] - 2019年8月,公司通过持有Grand Highlight 50%权益取得博大基金共同控制权,此后博大基金重新分类为“于合营企业之投资”[77][79] - 博大基金底层投资债券于2020年12月20日到期,截至报告日期,双方仍在就某些条款谈判,未达成安排[77][79] - 自2017年4月起,债券发行人应按8%年利率支付额外利息,自2019年7月起为2%,但该额外利息在年内仍逾期[82] - 2021年12月31日,债券发行人财务和经营状况比上一年差,未收到结算款,无法按计划还款,贸易应收款信用风险显著增加[8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对债券发行人贸易应收款计提1549万港元减值损失,贸易应收款账面价值为0港元,2020年为1549万港元[83] - 博大基金持有的债券应收款累计减值损失达6041万港元[83] - 债券发行人应按8%(2019年7月后为2%)年利率向公司缴纳2017年4月后的额外利息,但本年度未缴付,公司就贸易应收账款计提1549万港元减值亏损,2021年末该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0(2020年为1549万港元),合伙人基金持有的应收债券累计减值亏损6041万港元[84] 华融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4月10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筹集所得款项用于收购不多于22.3亿港元的丰盛控股股份及其他资产[86][88] - 2017年3月22日,公司获6912万股卓尔股份作为认购华融基金的抵押,2018年末确认其公平值2.93亿港元为衍生金融资产,2019年出售[87][89] - 2021年12月31日,若计算华融基金分派销售所得款项净额,其投资公平值为零(2020年:零),公司正进行有关华融基金的诉讼[91][93] 自然资源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及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92][93]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该基金资产、负债和回报并入公司财务报表[95] - 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有一笔2.2亿港元的第三方应收贷款,年利率6%;持有第三方发行的本金3.75亿港元债券,年利率10%,2019年末账面价值约4.12亿港元[96]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部分撤回2.2亿港元注资,收到账面价值2.316亿港元的应收贷款实物分配以降低投资风险[97]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当时自然资源基金与独立第三方应收贷款为220.00百万港元,年利率6%,认购375.00百万港元债券I,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I账面价值约412.00百万港元[98]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退资220.00百万港元,收回账面价值231.60百万港元应收贷款用于抵消部分借款[98] - 2020年1月1日一带一路基金重组生效,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各认购高科技投资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自然资源基金获并购基金100%权益[100][102] - 2020年7月17日固定收益基金将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转让给自然资源基金,追溯自2020年1月1日生效,此后自然资源基金成特殊机会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104][107] - 报告日期,自然资源基金作为唯一有限合伙人分别持有并购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100%权益[106][108] 固定收益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固定收益基金分别注资220.00百万港元及375.00百万港元,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及二级有限合伙人[110][113]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固定收益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当时固定收益基金与独立第三方应收贷款为220.00百万港元,年利率6%,持有375.00百万港元债券II,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II账面价值约409.00百万港元[112][115]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固定收益基金部分退资220.00百万港元,收到账面价值230.73百万港元应收贷款实物分配用于抵消借款[116] - 2020年5月29日固定收益基金为提高投资质量调整投资策略进行一带一路基金重组[117] - 固定收益基金主要目的是通过投资固定收益证券等实现长期资本增值[111][113] - 固定收益基金与独立第三方应收贷款为220.00百万港元,利率6%,认购375.00百万港元债券II,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II账面价值约409.00百万港元[118]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固定收益基金提取220.00百万港元资本走资,获账面价值230.73百万港元应收贷款用于抵消部分借款[118] - 2020年7月17日,自然资源基金将其持有高科技投资基金的50%权益转让给固定收益基金,追溯自2020年1月1日生效,固定收益基金成唯一有限合伙人[120][123] - 报告日期,固定收益基金作为唯一有限合伙人持有高科技基金100%权益[122][124] 并购基金相关情况 - 集团成为并购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应收贷款200.00百万港元,年利率5%,免息融资额约18.00百万港元,贷款到期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26][129] - 2021年,并购基金为贷款I额外计提减值亏损35.19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贷款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00.53百万港元后约为150.80百万港元(2020年:185.96百万港元)[132][135] 高科技投资基金相关情况 - 高科技投资基金收购超人智能股份批次3的64,148,063股[133][136] - 2017年9月12日,高科技投资基金借出本金80.00百万港元,年利率5%,免息融资额约4.15百万港元,贷款到期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34][136] - 高科技投资基金本年度为贷款II额外计提减值亏损136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贷款I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3895万港元后约为5843万港元(2020年:7205万港元)[140][141] 地标基金相关情况 - 自2017年12月27日起,公司作为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向地标基金注资2.2亿港元,地标基金认购本金总额2亿港元债券III,年利率5%,另有约1800万港元免息融资[143][146] - 债券III以借款人持有的中国资源交通发行的1亿港元债券权益作抵押,到期日在2021年12月31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43][146] - 地标基金本年度为债券III额外计提减值亏损3503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债券II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
融科控股(02323)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4 08:25
CONTENTS 目錄 | Corporate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Calendar | 公司資料及財務日誌 | 2 | | --- | --- | --- | | Business Profile | 業務簡介 | 4 | | Chairman's Statement | 主席報告 | 5 | |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8 | | Disclosure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披露其他資料 | 50 | |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57 | | Profit or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 | | |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 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 | 59 | | Financial Position | | | |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
融科控股(02323)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30 08:10
公司业绩公布及股息情况 - 公司2020年中期业绩于8月28日公布,全年业绩于2021年3月29日公布[8] - 公司2020年中期和末期股息均为无[8]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本年度宣派末期股息,2019年亦为零[41][45] 公司重要日期安排 - 公司股东过户登记将于2021年6月22日至25日暂停办理,股东周年大会于6月25日举行[8]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印刷线路板制造销售、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10] 各业务线经营情况 - 2020年公司制造业销售较2019年有小幅增长,但因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制造业汇兑产生巨大损失[15] - 从去年底开始,全球印刷线路板制造商面临主要材料价格急剧上涨、供应短缺问题,导致公司销售损失[16] - 2020年公司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业务因逾期应收款减值、证券公允价值损失和商誉减值等继续遭受重大损失[20] - 香港和中国内地受规管活动及重组业务在2020年复杂环境下发展困难[20] 公司战略与管理建议 - 董事会和管理层认为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探索资管等业务机会,提高交易可收回性并维持充足现金流[21]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刘廷安和卓可风于2020年4月6日辞任,李永军于同日获委任为公司主席[4]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总营收2.7758亿港元,较2019年的2.0894亿港元增长约32.85%,主要因制造业务销量增加[36] - 2020年公司税前亏损约10.3699亿港元,2019年为6.0260亿港元,主要因交易性金融投资未实现公允价值损失约2.5653亿港元及各类应收款项减值损失总计3.0812亿港元[37]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0.2997亿港元,2019年为6.5862亿港元[38]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46.65港仙,2019年为29.83港仙[38] - 公司本年度总收入2.7758亿港元,较2019年的2.0894亿港元增加约32.85%[39] - 本年度除所得税前亏损约10.3699亿港元,2019年为6.026亿港元[39]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19年的约6.5862亿港元增至2020年的约10.2997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从29.83港仙增至46.65港仙[39] - 财务投资分类以已变现及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及利息收入形式录得亏损约9.268亿港元,2019年为4.428亿港元[44][47]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约11.8919亿港元,净债务约14.3674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54.71%,2019年12月31日分别为21.7878亿港元、20.586亿港元和48.52%[58]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约为118919万港元,2019年为217878万港元;负债净额约为143674万港元,2019年为205860万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54.71%,2019年为48.52%[61]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88040万港元,2019年为185153万港元;流动资产约为197210万港元,2019年为349348万港元;流动负债约为109170万港元,2019年为164195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81,2019年为2.13[63][67]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存款约为2846万港元,2019年为1945万港元;制造分类贸易应收账款约为12386万港元,2019年为10909万港元;应收账款周转日为98日,2019年为94日[64][67] - 公司存货由2019年12月31日约5634万港元减少至2020年12月31日约5522万港元;制造分类存货周转日为48日,2019年为53日;贸易应付账款由2019年约11332万港元增加至2020年约13759万港元;应付账款周转日约为121日,2019年为107日[65][68] - 2020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约为13186万港元,2019年为13937万港元,固定年利率介乎0.85%至4.35%,2019年为2.58%至4.35%[66][69] - 2020年12月31日从联营公司取得的其他贷款金额约为17794万港元,无抵押、不计息,须于未来4年内偿还;其他贷款余额按年利率3%至8%计息,2019年为5%至8%,其中20000万港元及47819万港元分别须于未来十二个月内及未来2至3年内偿还[71][73] - 执行董事卓可风垫付贷款11946万港元,实际年利率7%,须按要求偿还;前执行董事刘廷安垫付贷款280万港元,不计息,无固定还款期[72][7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17740万港元,2019年为33386万港元[166][167]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会籍债权证427万港元分类为非流动资产,上市股权投资17313万港元分类为流动资产,2019年上市股权投资为32959万港元[166][16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制造业务营收4.6103亿港元,2019年为4.2509亿港元[36] - 2020年财务投资业务亏损1.8345亿港元,2019年为2.1615亿港元[36] - 制造业务分类总收入从2019年的4.2509亿港元增至2020年的4.6103亿港元,增幅约8.45%,毛利率从8.72%升至9.45%[39][42][46] - 财务投资分类亏损从2019年的2.1615亿港元降至2020年的1.8345亿港元[39] 公司名称及标志变更 - 2020年6月23日起,公司英文名由“HKBridge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改为“Renco Holdings Group Limited”,中文名“融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取代“港桥金融控股有限公司”[30][32] - 2020年7月20日,香港公司注册处确认公司新英文名“Renco Holdings Group Limited”在港注册[30][32] - 2020年7月29日起,公司采用新标志[30][32] 业务复苏预期 - 预计2021年下半年恢复中国和香港之间通关安排,公司制造和金融服务业务销售及运营有望逐步复苏[25][27] 公司投资基金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设立12个投资基金,8个与一带一路有关,4个与港桥基金有关,管理资产总额约26.2亿港元[52][5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向部分基金注资约13.8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15.6亿港元[55][59] 博大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1月25日公司向博大基金注资20000万港元,该基金旨在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资本增值[75][78] - 博大基金主要通过投资香港或其他地方私营及上市公司的债务或股本证券等金融工具实现投资目标[76][78] - 公司认为认购博大基金可捕捉投资机会,使投资组合多元化,符合公司开展金融投资的扩张计划[77] - 2019年8月公司通过持有Grand Highlight 50%权益取得博大基金共同控制权,博大基金底层投资债券于2020年12月20日到期,双方仍在协商未达成安排[81][84] - 债券发行人应按8%(2019年7月后:2%)年利率向公司缴纳额外利息,未偿还债务记在应收账款[83][85] - 2020年公司就债券发行人贸易应收账款计提额外减值亏损2820万港元(2019年:1671万港元),合营企业应收债券减值亏损6232万港元,2020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约1549万港元(2019年末:3900万港元)[87][89] 华融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4月10日公司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筹集资金用于收购不多于22.3亿港元丰盛控股股份及其他资产[88][90] - 2017年3月22日公司获6912万股卓尔智联股份作为认购华融基金权益的担保,2018年末确认其公允价值2.93亿港元为衍生金融资产,2019年处置[91] - 2020年末若计算华融基金净销售收益分配,其投资公允价值为零(2019年末:零)[92] - 公司就华融基金进行诉讼,因疫情诉讼严重推迟,2021年3月9日已向高等法院提交并送达申索陈述书[93] - 2017年3月22日公司以69120000股卓尔股份为认购华融基金作抵押,2018年12月31日确认卓尔股份公平值29300万港元为衍生金融资产,2019年出售[94] - 2020年12月31日,考虑华融基金分派销售所得款项净额后,其投资公平值为零(2019年12月31日亦为零),公司仍在进行有关华融基金的诉讼[94] 自然资源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分别向香港桥一带一路自然资源基金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公司为该基金普通合伙人及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93]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分别向自然资源基金注资22000万港元和37500万港元[95]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普通合伙人和唯一有限合伙人,其资产、负债及业绩并入公司财务报表[98][100] - 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其有应收贷款22000万港元,年利率6%;持有债券I本金37500万港元,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约41200万港元[99][100]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退资,收回账面价值23160万港元应收贷款[102][105] - 2020年5月29日,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进行“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各认购高科技投资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自然资源基金获并购基金100%权益,2020年1月1日生效[103][105] - 2020年7月17日,固定收益基金将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转让给自然资源基金,后者成唯一有限合伙人[108][112] - 截至报告日期,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持有并购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100%权益[110][113] 固定收益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分别向固定收益基金注资22000万港元和37500万港元[110]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固定收益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114]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固定收益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及唯一有限合伙人,其资产、负债及业绩并入公司财报[115][120] - 公司成为固定收益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有应收贷款2.2亿港元,年利率6%;持有债券本金3.75亿港元,年利率10%,2019年底债券账面价值约4.09亿港元[116][120]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固定收益基金提取2.2亿港元,获账面价值2.3073亿港元的应收贷款[117][120] - 2020年7月17日,自然资源基金将高科技投资基金50%权益转让给固定收益基金,后者成为唯一有限合伙人[119][121] - 年报日期,固定收益基金持有高科技投资基金100%权益[124][126] 并购基金相关情况 - 公司成为并购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应收贷款2亿港元,年利率5%,免息融资约1800万港元,贷款到期日延至2021年12月31日[124][127] - 2020年,并购基金因借款人受疫情影响未收回欠款,为贷款I计提减值亏损6534万港元[131][133] - 2020年12月31日,贷款I账面价值约1.86亿港元[131][133] 高科技投资基金相关情况 - 高科技投资基金收购超人智能股份批次3的64,148,063股[135][139] - 2017年9月12日,高科技投资基金借出本金8000万港元,年利率5%,免息融资约415万港元,贷款到期日延至2021年12月31日[136][139] - 2020年高科技投资基金为借款II计提减值亏损2532万港元(2019年为零),借款II账面价值约7200万港元[141][145] 地标基金相关情况 - 自2017年12月27日起,集团向地标基金注资2.2亿港元[142][146] - 地标基金认购本金2亿港元债券,年利率5%,免息融资约1800万港元,债券到期日延至2021年12月31日[142][146] - 2020年地标基金为债券III计提额外减值亏损4102万港元(2019年为2361万港元),债券III账面价值约1.85亿港元(2019年为2.16亿港元)[149][152] 绝对回报基金相关情况 - 绝对回报基金收购超人智能股份批次2的24,397,946股[150][153]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
融科控股(02323)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25 08:26
公司名称及标志变更 - 2020年6月23日起公司英文名由“HKBridge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改为“Renco Holdings Group Limited”,中文名采用“融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2][24] - 2020年7月29日起公司采用新标志[22][24] 股息分配 - 公司2020年中期业绩于8月28日公布,中期股息为零[7]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本期宣派任何中期股息付款[30][32] 制造业务情况 - 公司制造业务受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影响,汽车行业客户停单,但通信行业增长缓解低迷,上半年打入LED显示器新市场[9][10][13] - 预计到2020年三季度末,制造业务中汽车业务大多已恢复,若疫情稳定,线路板业务全年销售额至少维持去年水平[16] - 2020年制造分类总收入2.1694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2.070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4.77%[27][31][35] - 2020年制造分类毛利率从2019年的12.02%降至11.73%[35] - 制造业务收入从2019年约2.0706亿港元增加约4.77%至2020年约2.1694亿港元,毛利率从2019年的12.02%降至2020年的11.73%[39] - 公司制造分类受中美贸易战、客户不稳定、劳工及生产成本上涨影响[159][162] - 公司制造分类信贷风险极微,主要与信誉良好第三方交易[164][168] 财务投资及金融服务业务情况 - 财务投资及金融服务业务本期持续亏损,原因包括所持证券公平值下降、信贷减值应收款增加和资本市场波动[11][14] - 2020年财务投资分类亏损1.6469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5687万港元[27][31] - 财务投资分类录得亏损约3.3706亿港元[40]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总收入5224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5019亿港元减少约65.21%[27][31] - 2020年除所得税前亏损约3.5989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4.1335亿港元[28][31]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5309亿港元,2019年同期约为3.4702亿港元[29][31]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为15.99港仙,2019年同期为15.72港仙[29][31] 集团资产负债及流动性指标变化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约17.7936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21.7878亿港元),负债净额约15.0099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20.5860亿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45.76%(2019年12月31日:48.58%)[52][55]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13.3425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18.5153亿港元),流动资产约23.5609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34.9348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0.2184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16.4195亿港元),流动比率为2.31(2019年12月31日:2.13)[53][55]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中银行结余及存款约3313万港元(2019年12月31日:1945万港元),制造分类贸易应收账款约9224万港元(2019年12月31日:1.0909亿港元),应收账款周转日为77日(2019年12月31日:94日)[54][56] - 集团存货从2019年12月31日约5634万港元增至2020年6月30日约6030万港元,制造分类存货周转日为57日(2019年12月31日:53日)[58][61] - 贸易应付账款从2019年12月31日约1.1332亿港元增至2020年6月30日约1.2767亿港元,应付账款周转日约为121日(2019年12月31日:107日)[58][61] - 2020年6月30日,银行贷款约1.1412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1.3937亿港元),固定年利率1.10% - 4.35%(2019年12月31日:2.58% - 4.35%)[59] - 2020年6月30日,与联营公司的其他贷款约1.3888亿港元,无抵押、免息,4年内偿还;其余其他贷款有担保,年利率5% - 8%,18889万港元和6.6亿港元分别在12个月和3年内偿还[60] - 2020年6月30日银行贷款约为1.1412亿港元,年利率1.10厘至4.35厘;2019年12月31日为1.3937亿港元,年利率2.58厘至4.35厘[62] - 2020年6月30日与联营公司的其他贷款金额约为1.3888亿港元,无抵押、不计息,须于未来4年内偿还;部分按年利率5厘至8厘计息,1.8889亿港元须于未来12个月内偿还,6.6亿港元须于未来3年内偿还[62] 集团投资基金情况 - 集团设立12个投资基金,8个与一带一路有关,4个与港桥基金有关,管理资产总额约23.8亿港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注资约11.3亿港元(2019年同期15.6亿港元)[44][47] - 2017年1月25日,集团向博大基金注资2亿港元,2019年取得其共同控制权[66][69][74] - 2017年4月10日,集团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筹集所得款项用于收购不多于22.3亿港元的丰盛控股股份及其他资产[73][75]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将价值2.93亿港元的卓尔智能商业集团股份确认为衍生金融资产,2019年处置[76] - 2020年6月30日,若计算华融基金净销售收益分配,其投资公允价值为零(2019年12月31日亦为零)[77]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集团分别向香港桥一带一路自然资源基金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并担任普通合伙人[79] - 自然资源基金主要目的是通过投资能源、矿业、农业等相关业务实现长期资本增值[80]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82] - 2019年5月16日,自然资源基金一级有限合伙人撤出,投资取消确认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资产等并入集团[84][87]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提取2.2亿港元出资,获账面价值2.3126亿港元应收贷款[85][87] - 2020年5月29日,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进行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分别获高科技投资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自然资源基金获并购基金100%权益[86][88] - 2020年7月17日,固定收益基金将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转让给自然资源基金,后者成唯一有限合伙人[91][95]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固定收益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93][96] - 2019年5月16日,固定收益基金一级有限合伙人撤出,投资取消确认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资产等并入集团[98]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固定收益基金提取2.2亿港元出资,获账面价值2.3073亿港元应收贷款[99]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提取220.00百万港元资本出资,获账面价值230.73百万港元应收票据[102] - 2020年7月17日自然资源基金将持有高科技投资基金的50%权益转让给固定收益基金[102] 公司股权投资情况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第一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41,666,666股,占比8.23%,成本/公平值120,833千港元,市值59,167千港元,占总资产1.64%,收益/(亏损)为(61,667)千港元[10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第二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64,148,063股,占比12.67%,成本/公平值186,029千港元,市值91,090千港元,占总资产2.52%,收益/(亏损)为(94,939)千港元[10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第三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24,397,946股,占比4.82%,成本/公平值新增70,754千港元,市值34,645千港元,占总资产0.96%,收益/(亏损)为(36,109)千港元[10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华融投资持有84,170,000股,占比4.63%,成本/公平值22,726千港元,市值26,093千港元,占总资产0.72%,收益/(亏损)为3,367千港元[10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甘肃银行持有11,506,000股,占比0.45%,成本/公平值新增29,316千港元,市值12,081千港元,占总资产0.33%,收益/(亏损)为(17,234)千港元[106] - 2016年11月23日公司同意认购35,416,666股超人智能股份,收购6,250,000股,总代价约200.00百万港元[107][110] - 超人智能主要业务为提供工程产品与相关服务、销售美容产品及提供疗程服务[108][110] - 公司投资团队认为长期投资超人智能未来有望产生回报[109][111] - 2019年12月6日公司以1.6亿港元代价收购绝对回报基金75%权益,收购日第二批超人智能股份公允价值为1.8603亿港元[113][116] - 2020年1月1日起绝对回报基金成为公司间接附属公司[113][116] - 2020年5月29日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收购高科技投资基金各50%权益,收购日第三批超人智能股份公允价值为7075万港元[119][122] - 2020年1月1日起高科技投资基金成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119][122] - 2017年12月8日公司以每股0.9港元收购8800万股华融投资股份,总代价7920万港元[125][128] - 2018年2月5日和6日公司以每股1.32港元平均价收购260万股华融投资股份[125][128] - 2018年公司以约335万港元总价出售643万股华融投资股份[126][128]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完成后,固定收益基金和增长基金共持有甘肃银行333.674万股,初始成本497万港元[131] - 报告期内公司以2434万港元初始成本收购816.926万股甘肃银行股份[131]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后,固定收益基金及增长基金共同持有甘肃银行3336740股股份,初始成本为497万港元,期间公司又以2434万港元收购8169260股[134] - 因甘肃银行股价下滑,甘肃银行股份投资录得1723万港元未变现公平值亏损[133][134] 公司财务资助及贷款诉讼情况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向独立第三方提供财务资助的未支付应收款项总额约为146856万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254893万港元有所下降[136][140] - 期间公司就逾期财务资助提供额外减值约11771万港元[137][140] - 2017年3月22日,公司与湛江借款人及担保人订立不超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融资协议[139][142] - 2019年6月30日,公司就湛江贷款向韶关法院起诉,要求偿还本金2亿元人民币及约6075万元人民币的应计利息[144][147] - 湛江贷款诉讼首次聆讯原定于2019年8月20日,后多次延期,最终于2020年7月9日举行,截至报告日期未收到判决[144][145][146][147][148] - 2018年1月25日,公司与中弘借款人订立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协议[150] - 2018年9月13日,公司就中弘贷款向深圳国际仲裁院申请仲裁,2019年4月收到仲裁裁决书[150] - 截至报告日期,中弘贷款相关抵押物公开拍卖未启动,公司持续咨询法律顾问并探索重组安排[151][152] - 2018年1月25日,公司与中弘借款人订立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协议[153] - 2019年4月底,公司收到深圳国际仲裁院4月25日仲裁裁决书[153] 公司汇兑及金融工具情况 - 公司因人民币贬值,在本期产生汇兑收益净额60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90万港元[157][16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未订立任何作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158][161]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有1195名员工,2019年12月31日为1183名[172] - 本期公司员工总成本为6691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6902万
融科控股(02323)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4-28 07:47
业绩公布与股息情况 - 公司2019年中期业绩于8月29日公布,全年业绩于2020年3月27日公布[10][11] - 公司2019年中期和末期股息均为无[10][11]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本年度宣派末期股息(2018年:0港元)[39][44] 公司业务线概述 - 公司主要从事印刷线路板制造销售、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业务[12][13] 各业务线经营状况 - 制造业务因中美贸易争端产能过剩、售价下跌,2019年仍有轻微亏损且总销售额下降[18][21] - 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业务2019年因港股低迷和资本市场波动蒙受重大亏损[19][21] - 因资本市场波动,公司本年度未提供咨询及企业解决方案服务[52][57] 市场趋势与预期 - 预计2020年因新冠疫情和产能过剩,PCB市场价格仍有压力[23] 公司战略与发展方向 - 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认为应加强风险管理、合规管理,探索资管等金融服务业务机会[24] - 因大股东变更,公司战略升级,将多元化业务,利用资源发展升级传统业务[25] - 公司将探索新投资和业务发展机会,如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应用[25]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建议将名称由「港桥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改为「融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因新冠疫情延期决定更名大会时间[28][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集团总收入2.0894亿港元,较2018年的3.8889亿港元减少约46.27%[33][36] - 本年度制造分类及金融服务总收入分别为4.2509亿港元(2018年:5.1347亿港元)及0(2018年:0.8283亿港元)[33][36] - 本年度财务投资分类亏损2.1615亿港元(2018年:2.0741亿港元)[33][36] - 本年度除所得税前亏损净额约6.0260亿港元(2018年:5.0958亿港元)[34][36]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6.5862亿港元,2018年约4.2767亿港元;本年度每股基本亏损约29.83港仙,2018年为19.39港仙[35][37] - 本年度制造分类货品销售较2018年减少约17.21%,从约5.1347亿港元降至约4.2509亿港元,毛利率从11.26%降至8.72%[41][45] - 本年度财务投资分类以已变现及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和利息收入形式录得亏损约4.4280亿港元[43][46]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约21.7878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28.4615亿港元),负债净额约20.5860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20.2767亿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48.58%(2018年12月31日:41.60%)[60][63]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8.5153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11.2924亿港元),流动资产约34.9348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29.8801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6.4195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18.5877亿港元),流动比率为2.13(2018年12月31日:1.61)[61][63]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中银行结余及存款约1945万港元(2018年12月31日:1.3403亿港元),制造分类贸易应收账款约1.0909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1.0759亿港元),应收账款周转日为94日(2018年12月31日:77日)[62][64] - 公司存货从2018年12月31日约5794万港元降至2019年12月31日约5634万港元,制造分类存货周转日为53日(2018年12月31日:46日)[66][69] - 公司贸易应付账款从2018年12月31日约1.3114亿港元降至2019年12月31日约1.1332亿港元,应付账款周转日约为107日(2018年12月31日:105日)[66][69] - 2019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约1.3937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1.2005亿港元),固定年利率2.58% - 4.35%(2018年12月31日:1.00% - 4.35%)[67][70] - 2019年12月31日,与独立第三方无抵押其他贷款约6.4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8.9亿港元),年利率3%(2018年12月31日:3% - 7.5%),须于未来十二个月偿还[68][70] - 其他贷款余额以制造分类附属公司股权等作抵押,年利率5% - 8%(2018年12月31日:5%),其中1.88889亿港元和6.6亿港元分别须于未来十二个月和未来3年内偿还[68][70] - 2019年公司因人民币贬值产生汇兑收益净额313万港元,2018年为亏损672万港元[156][160]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未订立任何作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157][160]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提供财务资助的未支付应收款项总额约2,548.93百万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1,441.40百万港元[136][139] 基金投资情况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向部分基金注资约15.6亿港元,2017 - 2018年设立的14个投资基金中9个与一带一路有关、5个与港桥基金有关,所管理资产总额约41.1亿港元[50][54] - 2019年,博大基金成本/公平值为2.07187亿港元,认购/出售为 - 1.71465亿港元,公平值亏损3572.2万港元[78] - 2019年,华融基金投资占集团资产总值百分比为0.00%,无成本、认购及收益数据[78] - 2019年,自然资源基金成本/公平值为5.95亿港元,认购/出售为 - 6.32955亿港元,公平值收益3795.5万港元[78] - 2019年,固定收益基金成本/公平值为5.95亿港元,认购/出售为 - 6.30057亿港元,公平值收益3505.7万港元[78] - 2017年1月25日,公司向博大基金注资2亿港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累计回报3600万港元[80][81][83] - 2017年4月10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募资用于收购不超22.3亿港元的丰盛控股股份等资产[8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将价值2.93亿港元的卓尔股份公允价值确认为衍生金融资产[87]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考虑分配净销售收益后,华融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为零,公司正就华融基金进行诉讼[88][89] - 2017年4月10日,公司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收购不多于22.3亿港元的丰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及其他资产[90]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确认卓尔股份公平值2.93亿港元为衍生金融资产[90] - 2019年12月31日,华融基金投资公平值为零[91]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93][97] - 2019年5月16日,自然资源基金一级有限合伙人撤出,其投资取消确认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及业绩已综合入账[95][97]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固定收益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100][104] - 2019年5月16日,固定收益基金一级有限合伙人撤出,其投资取消确认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及业绩已综合入账[102][104] 证券投资情况 - 第一批超人智能股份数量为64,148,063股,持有权益约12.67%,成本/公平值为186,029千港元,市值为186,029千港元,投资占集团资产总值约4.14%[107] - 第二批超人智能股份数量为41,666,666股,持有权益约8.23%,成本/公平值为250,000千港元,市值为120,833千港元,投资占集团资产总值约2.69%,公平值亏损129,167千港元[107] - 华融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数量为84,170,000股,持有权益约4.63%,成本/公平值为31,143千港元,市值为22,726千港元,投资占集团资产总值约0.51%,公平值亏损8,417千港元[107] - 皇冠环球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数量为60,000,000股,持有权益约1.75%,成本/公平值为51,600千港元,出售亏损3,600千港元[107] - 卓尔智联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数量为69,120,000股,持有权益约0.59%,成本/公平值为293,000千港元,出售亏损224,839千港元[107] - 2019年12月6日,公司以1.6亿港元代价收购绝对回报基金75%权益,成为有限合伙人之一,同时担任普通合伙人兼经理,收购日第一批超人智能股份公平值为1.86029亿港元[109][112] - 2016年11月23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函,认购35,416,666股超人智能股份,每股认购价4.80港元,从New Cove Limited收购6,250,000股超人智能股份,每股购买价4.80港元,两笔交易分别于12月5日和14日完成,总代价约2亿港元[115] - 2016年11月23日公司同意认购35,416,666股超人智能股份,收购6,250,000股超人智能股份,总代价约200.0百万港元[118] - 2017年12月8日公司以每股0.90港元收购88,000,000股华融股份,总代价79.20百万港元;2018年2月又以每股1.32港元收购2,600,000股[121][124] - 2018年公司以约3.35百万港元出售6,430,000股华融股份[122][124] - 2017年12月28日公司以70.00百万港元收购80,000,000股皇冠股份,2018 - 2019年出售全部股份收回70.00百万港元[126][127][128][129] - 本年度公司以68,324,451港元出售69,120,000股卓尔股份[133][134] 贷款与诉讼情况 - 2017年3月22日公司与湛江市鼎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不超过2亿人民币的贷款协议[137] - 2019年6月30日公司因对方违约起诉,要求偿还本金2亿人民币及约6075万人民币利息[138] - 2017年3月22日公司与湛江借款人订立不超2亿元贷款融资协议,2019年6月30日就2亿元本金及约6075万元未偿还利息起诉[140] - 2017年8月16日公司向威海借款人授出1.5亿元委托贷款,预期回报率18%,2019年1月8日已收回本金及利息[144][145][147][148] - 2018年1月25日公司与中弘借款人订立2亿元贷款协议,9月13日申请仲裁,9月18日立案[150][153] - 2020年2月2日湛江诉讼首次聆讯因新冠疫情延期,日期待确定[142][146] 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 - 公司制造分类受中美贸易战、客户不稳定、劳工及生产成本上涨影响,竞争激烈[158][161] - 香港证券市场波动可能影响公司上市证券投资表现,利率攀升或影响借贷及采购成本[159][161] - 公司有政策确保向有适当信用记录的客户销售和提供服务,主要与知名且信誉良好的第三方交易[163] - 公司制造分类的贸易应收款余额持续监控,且基本有信用保险覆盖,信用风险极小[163] - 集团评估债务人背景及财务状况,要求债务人提供证券抵押和/或关联方担保,以降低信贷风险[164][168] - 公司因印刷线路板业务在中国经营,面临外汇风险,通过监控外汇市场和采用战略方针管理风险[166][169] 员工与股份奖励计划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有1183名雇员,较2018年的1353名减少12.57%;本年度总员工成本为1.4925亿港元,较2018年的1.8252亿港元减少18.23%[171][174] - 2016年5月17日公司采纳股份奖励计划,不受上市规则第十七章条文规限[173][175] - 2016年7月20日及10月27日,刘先生和周伙荣先生作为当时执行董事,各自有权按归属条件于其后五年收取共6000万股新股份[177][180] - 截至报告日期,2016年和2017年各1200万股奖励股份已发行及归属刘先生,2018年1200万股未发行奖励股份被
融科控股(02323)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10-22 20:18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 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2323) 有關截至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年報及 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報告之 補充公告 茲提述港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於二零一九 年四月二十六日刊發之截至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年報(「二零一八年 年報」)及於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六日刊發之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 中期報告(「二零一九年中期報告」)。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提供 有關於二零一八年年報及二零一九年中期報告披露之本集團投資之額外資料如下: 重大投資 於 二 零 一 八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本 集 團 持 有 按 公 平 值 計 入 損 益 之 金 融 資 產 約 2,027,121,000港元。當中,於二零一八年年報之綜合財務狀況表內,非上市基金投資 1,397,187,000港元及會 ...
融科控股(02323)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26 08:06
公司业绩与股息 - 公司2019年中期业绩于8月29日公布,中期股息为无[8]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本期宣派任何中期股息[31][34] 公司人员变动 - 公司执行、非执行、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人员变动,单永鑫8月30日获委任,毛裕民8月21日辞任,李永军8月30日获委任[4][5] 公司业务战略 - 公司因制造业务竞争加剧和中美贸易战影响,继续发展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业务[10][14] - 过去两年公司核心业务从印刷线路板多元化为金融服务和财务投资[18] - 集团核心业务已从印刷线路板扩展至金融服务及财务投资[22] - 集团将继续寻找新投资及业务发展机会,为股东提高额外长期回报[24][27] 财务投资业务情况 - 财务投资业务因港股下跌和个股表现不佳,本期遭受重大亏损,同时注资6项私募基金并向第三方提供财务援助[11][14] - 本期间财务投资分类亏损为5687万港元,2018年同期为1.6506亿港元[28][32]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向部分基金共出资约15.6亿港元[45] - 集团过去两年设立的14个投资基金中,9个与一带一路相关,5个为港桥基金,资产管理总额约41.1亿港元[4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向部分基金注资共约15.6亿港元,过去两年共设立14个投资基金,其中9个与一带一路有关及5个与港桥基金有关,所管理资产总额约为41.1亿港元[51] 金融服务业务情况 - 金融服务业务通过香港持牌子公司开展受规管活动,深圳子公司获内地监管批准,可扩大业务[12][15] - 金融服务和财务投资业务已开始产生咨询费、利息和投资回报收入[18] - 本期间金融服务分类无收入,2018年同期为2053万港元[28][32] 制造业务情况 - 制造业务因原材料和运营成本上涨,本期仍亏损,2019下半年印刷线路板销售难改善[17][21] - 印刷线路板订单虽趋稳,但行业及上游受中美贸易纠纷影响,真正复苏取决于纠纷解决进展[19] - 本期间制造分类总收入为2.0706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2.6898亿港元,减少约23.02%,毛利率从2018年的8.75%增至2019年的12.02%[28][32][37][41]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 - 本期间集团总收入为1.5019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2446亿港元增加约20.67%[28][32] - 本期间除所得税前亏损显著增加至约4.1335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2.0002亿港元[29][32] - 本期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约3.4702亿港元,2018年同期约为1.7123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约为15.72港仙,2018年同期为7.76港仙[30][3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约为25.0506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28.4615亿港元),负债净额约为20.3804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20.2767亿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44.86%(2018年12月31日:41.60%)[49][5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3.7735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11.2924亿港元),流动资产约为36.6930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29.8801亿港元),流动负债约为22.9195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18.5877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60(2018年12月31日:1.61)[50][5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存款约为5313万港元(2018年12月31日:1.3403亿港元),制造分类贸易应收账款约为9492万港元(2018年12月31日:1.0759亿港元),应收账款周转日为84日(2018年12月31日:77日)[55][59] - 公司存货由2018年12月31日约5794万港元减少至2019年6月30日约5271万港元,制造分类存货周转日为53日(2018年12月31日:46日)[56][59] - 贸易应付账款由2018年12月31日约1.3114亿港元减少至2019年6月30日约1.0665亿港元,应付账款周转日约为107日(2018年12月31日:105日)[56][5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银行贷款约为1.2667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1.2005亿港元),固定年利率介乎3.00厘至4.35厘(2018年12月31日:1.00厘至4.35厘)[57][6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与独立第三方的其他贷款中约8.90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8.90亿港元)为无抵押、年利率3厘至7.5厘,须于未来十二个月偿还,其余以制造分类附属公司股权作抵押,年利率5厘,须于2020年6月30日前偿还[58][60] - 执行董事卓可风先生按实际年利率7%(2018年:年利率7%)垫付的贷款到期日为2019年1月2日,现须按要求偿还[62][65] 公司证券投资交易 - 2016年11月23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HKBIL认购3541.6666万股SkyNet股份,收购625万股SkyNet股份,总代价约2亿港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HKBIL持有4166.6666万股SkyNet股份,占总股本9.15%[63][64] - 2016年11月23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港桥投资按每股4.80港元认购35,416,666股航空互联股份,并按相同价格收购6,250,000股,总代价约200.0百万港元,2016年12月31日港桥投资持有41,666,666股,占全部已发行股本9.15%[66] - 2017年12月8日,公司以每股0.90港元收购88,000,000股华融投资股份,总代价79.20百万港元[69][73] - 2018年2月5日和6日,公司以每股1.32港元进一步收购2,600,000股华融投资股份,2018年6月和7月以约3.35百万港元出售6,430,000股,2019年6月30日仍持有84,170,000股[70][71][73][74] - 2017年12月28日,公司以每股0.875港元收购80,000,000股皇冠环球股份,总代价70.00百万港元[76][80] - 2018年8月7日,公司以22.00百万港元出售20,000,000股皇冠环球股份,占出售上市证券已变现亏损总额约14.84百万港元的44%[78][80] - 2019年1月24日,公司以48.00百万港元出售60,000,000股皇冠环球股份,占出售上市证券未变现亏损总额约3.60百万港元的100%[79][81] - 2017年12月29日,公司通过出售全资附属公司以约224.44百万港元出售1,324,929,577股北方矿业股份[84] - 2018年1月30日,买方支付45百万港元,占总代价20%,2月15日公司同意延长剩余80%款项还款日期至4月30日,但买方违约[85] - 2019年6月25日,公司起诉买方追讨223.06百万港元,包括本金179.44百万港元和利息43.63百万港元[86] - 公司出售北方矿业股份1324929577股,代价约22444万港元,买方于2018年1月30日清偿20%即4500万港元,剩余80%拖欠未还[88] - 2019年6月25日,公司就尚欠本金17944万港元与利息4363万港元,共计22306万港元向买方提出申索[8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超人智能有限公司上市股本投资账面价值14583万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减少10417万港元;华融投资股份账面价值3619万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增加505万港元;总计账面价值18202万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减少9912万港元[92] 公司基金投资与期权情况 - 2017年4月10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向华融国际基金注资34000万港元,基金筹集所得款用于收购丰盛控股不超22.3亿港元股份及其他资产[93][94] - 2017年12月8日,公司与独立第三方订立认购期权协议,按3230万港元期权费授出认购期权,行使价35615万港元[95][99] - 2018年3月26日,公司因期权持有人支付1615万港元延长溢价款项,将认购期权行使及完成日期延至2018年6月30日[96][99] - 2018年7月3日,期权持有人支付延长溢价款项,将认购期权行使及完成日期延至2018年9月30日[97][99] - 2018年10月2日,期权持有人支付延长溢价款项,将认购期权行使及完成日期延至2018年12月31日[98][100] - 截至2019年1月3日,公司未收到期权持有人认购期权通知,认购期权于2018年12月31日失效[102] - 2019年8月15日,公司作为华融国际基金有限合伙人联合其他原告向季昌群索赔约14.66亿港元,公司索赔金额为注资34000万港元及未付资本占用费1615万港元[103] - 公司就约1466百万港元申索款项向被告人提出申索,其中公司申索承诺出资340百万港元及未付资金占用费16.15百万港元[105] 公司其他投资与财务援助 - 2017年1月25日,公司向PSOF注资200百万港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累计回报36百万港元[108][112] - 2017年5月14日,公司向两只OBORFs分别注资220百万港元[109][113] - 2018年3月12日,公司透过两间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向两只OBORFs各额外注资375百万港元,同日还注入150百万港元至Hong Kong Bridge One Belt One Road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Fund III LP[110][113] - 2017年8月2日,公司向一只港桥基金注资1港元[111][114] - 2017年12月27日,公司向一只港桥基金注资220百万港元[116][12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提供财务援助的未支付应收款项总额约2150.84百万港元[118][121] 公司贷款业务与纠纷 - 2017年3月22日,公司同意向借款人甲提供不多于人民币200百万元贷款融资,首两年年利率18%,第三年年利率20%[119][122] - 因借款人甲违约及协商无果,公司于2019年6月30日起诉,7月16日获受理,7月24日支付诉讼费,预计8月20日首次开庭[125] - 公司于2017年8月16日向借款人乙授出1.5亿元人民币委托贷款,预期回报率为每年18%,2019年1月8日已收回本金及利息[127][129][132][137] - 公司于2018年1月25日向中弘提供2亿元人民币贷款,预期回报率为每年10%,顾问费为年利率26%,期限30日可延30日[133][138] - 2018年5月11日公司与中弘就贷款I订立补充协议,未偿还金额利息按年利率24%计,顾问费按年利率12%累计[134][138] - 2018年9月3日公司与中弘订立补充协议,中弘承担另两名借款人还款责任,本金总额约3.815亿港元[140][144] - 公司于2019年6月30日针对借款人甲及担保人递交起诉状,预计8月20日首次聆讯[128] - 委托贷款由借款人乙股权质押及土地使用权押记作抵押[131][135] - 中弘补充协议下贷款由海南集团担保人根据担保协议担保[141][144] - 2018年9月13日公司就中弘补充协议及担保协议违约向深圳国际仲裁院申请仲裁[143][145] - 向借款人甲提供财务资助构成须披露交易,详情见2017年3月22日公布[128] - 向借款人乙提供财务资助构成须披露交易,详情见2017年8月16日公布[132][136] - 深圳国际仲裁院裁定中弘偿还贷款本金3.3亿元人民币及截至2018年9月12日的应计利息约3330万元人民币等付款责任,海南集团担保人承担共同责任[147][151] 公司汇兑与金融工具情况 - 公司因人民币贬值在本期产生汇兑收益净额90万港元,2018年为亏损1607万港元[149][15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未订立任何作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150][153] 公司业务风险 - 公司制造分类受中美贸易战、客户不稳定、劳工及生产成本上涨影响,且需在多方面与对手竞争[154][158] - 香港证券市场波动和利率攀升会影响公司上市证券投资表现、借贷成本和
融科控股(02323)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26 06:22
(Incorporated in Bermud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樓6812-13 室 Stock Code 股份代號 : 2323 2018 Annual Report 年報 HKBridge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 港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ANNUAL REPORT 2018 年報 Unit 6812-13, 68th Floor, The Center, 99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香港皇后大道中99 號 中環中心68 Tel 電話 :(852) 2710 2323 Fax 傳真 :(852) 2323 8137 E-mail 電郵 :info@hkbridge.com.hk Website 網址 :www.hkbridge.com.hk CONTENTS 目錄 | Corporate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Calendar | 公司資料及財務日誌 | 2 | | --- | --- | --- | | Business Profi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