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星医药(02196)
icon
搜索文档
复星医药(0219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6:43
公司概况 - 公司愿景是成为全球医疗健康市场的一流企业[1] - 公司使命是让每个家庭享受健康[2] - 公司主要營業地點包括中国上海和香港[5] 财务数据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21,316百万人民币,毛利为10,617百万人民币,經營溢利为1,309百万人民币[6] - 公司每股盈利(基本)为0.67人民币元,每股盈利(摊薄)为0.67人民币元[6] - 公司资产总额为112,098百万人民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为45,415百万人民币,负债总额为56,694百万人民币[6] 业绩总结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人民币21,316百万元,同比增长0.16%[7]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本期溢利为人民币1,784百万元,同比增长15.69%[8] - 公司实现非经常性损益人民币411百万元,同比增加731百万元[8] 研发投入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共计人民币2,884百万元,同比增长19.77%[9] - 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生物创新药漢斯状新增获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适应症[40] - 公司研发项目主数据治理,探索AI新技术应用提升研发管理效能[5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在美国市场推进仿制药自营队伍,与大型分销商及集中采购组织合作[44] - 公司启动美国创新药团队组建,开展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的商业化筹备工作[44] - 公司持续优化营销合规管理体系,设定严格的审核监督流程[5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中欧双批)已获批上市,成为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44] - 公司持续优化研发体系,重点布局小分子、抗体/ADC、RNA和细胞疗法四大核心技术平台[101] - 公司自主研发的定点抗体偶联药物FS-1502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已启动III期临床研究[102]
复星医药(0219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2:5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13.1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12.82亿元增长0.15%[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06.1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97.04亿元增长9.41%[2] - 2023年上半年税前溢利为26.6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3.58亿元增长12.85%[2] - 2023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20.5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8.49亿元增长10.92%[2] -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67元,较2022年同期的0.60元增长11.6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52.4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18.34亿元增长4.7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368.5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52.79亿元增长4.4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368.1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32.98亿元增长10.5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554.0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40.58亿元增长2.4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向外界客户销售总收入为21,315,899千元,收入总额为21,315,899千元[27] - 2023年上半年,各分部业绩中制药分部为1,660,146千元,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分部为55,696千元,医疗健康服务分部为 - 150,752千元[2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计209,661千元,其他收益总计434,148千元,利息收入总计125,355千元[27]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总计245,020千元,其他开支总计237,708千元[27] - 2023年上半年,应占合营企业损益为 - 95,841千元,应占联营企业损益为1,118,104千元[27] - 2023年上半年,税前溢利为2,661,640千元,本期溢利为2,051,395千元[27] - 2023年上半年,分部资产总计103,829,454千元,资产总额为112,098,144千元[27] - 2023年上半年,分部负债总计18,961,753千元,负债总额为56,693,776千元[27]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总计1,565,006千元,资本开支总计2,723,385千元[2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收入总额为21,282,131千元,税前溢利为2,358,480千元,本期溢利为1,849,394千元[28] - 2023年上半年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为21,287,424千元,2022年同期为21,266,285千元;2023年总租赁收入为28,475千元,2022年为15,846千元[29] - 2023年其他收入为220,140千元,2022年为183,900千元,其中2023年政府补助为207,536千元,2022年为147,300千元[29] - 2023年其他收益为857,069千元,2022年为651,104千元,2023年出售联营企业权益的收益为244,560千元,出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收益为200,124千元[30] - 2023年财务成本为603,375千元,2022年为438,906千元,2023年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为603,996千元,2022年为444,963千元[30] - 2023年税前溢利已扣除已售存货成本8,531,759千元,2022年为9,674,633千元;2023年员工成本为4,678,614千元,2022年为4,120,838千元[31] - 2023年研发成本本期开支(不包括其他无形资产摊销)为1,981,564千元,2022年为1,730,993千元;2023年政府对研发项目的补贴为17,970千元,2022年为50,780千元[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开支总额为6.10245亿元,2022年同期为5.09086亿元[34]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计算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6.69655211亿股,2022年同期为25.62898545亿股[36] - 2023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普通股股东的盈利为17.83642亿元,2022年同期为15.41885亿元[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8.88265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7.612942亿元[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6.39861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284041亿元[4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16%[42]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84亿元,同比增长15.69%[43]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8.84亿元,同比增长19.77%[44]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1亿元,同比增长0.63%[43] - 收入21,316百万元,同比增长0.16%;销售成本10,699百万元,同比下降7.59%[185] - 销售及分销开支5,071百万元,同比增长21.46%;行政开支2,103百万元,同比增长22.13%[185] - 研发费用2,134百万元,同比增长16.80%;财务成本603百万元,同比增长37.36%[185] - 其他收益857百万元,同比增长31.64%;其他开支256百万元,同比下降71.93%[185]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 - 6月制药业务营业收入159.21亿元,占比74.69%,同比增长11.56%;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营业收入22.15亿元,占比10.39%,同比下降45.11%;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营业收入31.27亿元,占比14.67%,同比增长7.20%[45] - 2023年1 - 6月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165.30亿元,占比77.55%,同比增长20.75%;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营业收入47.86亿元,占比22.45%,同比下降36.97%[45] - 报告期内制药业务收入159.21亿元,同比增长11.56%[96] - 2022年3月获批上市的汉斯状报告期内收入5.56亿元,汉曲优收入同比增长57.1%,苏可欣收入同比增长32.7%[96] - 报告期内制药业务分部业绩16.6亿元,同比减少12.17%,分部利润14.28亿元,同比减少9.56%[97] - 报告期内制药业务研发投入25.19亿元,同比增长22.16%,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5.82%[98] -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2023年1 - 6月销售收入36.99亿元,同比增长45.05%[99] - 抗感染核心产品2023年1 - 6月销售收入33.18亿元,同比减少9.00%[99] - 代谢及消化系统核心产品2023年1 - 6月销售收入15.04亿元,同比增长8.76%[99] - 心血管系统核心产品2023年1 - 6月销售收入8.39亿元,同比减少23.40%[99] - 中枢神经系统核心产品2023年1 - 6月销售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14.93%[99] - 原料药和中间体核心产品2023年1 - 6月销售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3.21%[99] -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15亿元,同比减少45.11%;分部业绩5600万元,同比减少87.27%;分部利润1.14亿元,同比减少83.69%[158] - 附属公司复锐医疗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72亿美元、净利润190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71%、8.50%[160] - 报告期内,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127百万元,同比增长7.20%;分部业绩为人民币 - 151百万元,同比减少亏损人民币236百万元;分部利润为人民币 - 268百万元,同比减少亏损人民币174百万元[168] - 报告期内,国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0950百万元、净利润人民币6893百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4104百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10%,10.67%和11.12%[175] - 医药分销业务收入225,433百万元,同比增长14.71%[176] - 医疗器械业务收入62,954百万元,同比增长17.27%[177] - 药品零售业务收入17,697百万元,同比增长15.86%,零售门店总数11,352家,较2022年末净增599家[178] - 制药业务研发投入2,519百万元,同比增长22.16%,占制药业务收入15.82%[191] - 制药业务营业收入159.21亿元,同比增长30.73%,销售成本71.15亿元,同比增长9.31%,毛利率55.31%,增加0.92个百分点[192] -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营业收入22.15亿元,同比减少45.11%,销售成本10.52亿元,同比减少60.30%,毛利率52.51%,增加18.19个百分点;不含抗疫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加9.32%[192][194]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营业收入31.27亿元,同比增长7.20%,销售成本24.84亿元,同比增长3.41%,毛利率20.56%,增加2.90个百分点[192] -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营业收入36.99亿元,同比增长45.05%,销售成本7.57亿元,同比增长53.31%,毛利率79.54%,减少1.11个百分点[192] - 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165.30亿元,同比增长20.75%,销售成本79.89亿元,同比增长16.42%,毛利率51.67%,增加1.79个百分点[193] -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营业收入47.86亿元,同比减少36.96%,销售成本27.10亿元,同比减少42.54%,毛利率43.38%,增加5.50个百分点[193] - 重庆药友注册资本1.97亿元,总资产78.67亿元,净资产56.92亿元,营业收入29.74亿元,利润4.76亿元,净利润4.33亿元[197] - 万邦医药注册资本4.92亿元,总资产70.15亿元,净资产40.67亿元,营业收入41.66亿元,利润4.86亿元,净利润4.34亿元[197] - Gland Pharma总资产107.45亿元,净资产85.13亿元,营业收入16.90亿元,利润1.91亿元,净利润1.37亿元[197] - 国药产投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4176.35亿元,净资产1147.13亿元,营业收入3009.50亿元,营业利润88.47亿元,净利润68.86亿元[200] 会计政策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简明综合财务信息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6]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等修订,预计影响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会计政策披露[9]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对财务状况或业绩无影响[10][11] - 公司于2022年1月1日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租赁相关修订,对财务状况或业绩无影响[12] - 各实体须自2023年1月1日起披露缴纳支柱二所得税相关信息,公司追溯应用相关修订并评估影响[13] 股权收购相关 - 2022年3月,公司附属公司400万元现金收购上海星创87%股权[14] - 2022年9月,公司附属公司1700万元对价获得上海复云56.66%股权[15] 财务报表重述相关 - 截至2022年1月1日期初余额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比较信息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重述[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重述综合收益中,期间利润由1869495千元调整为1849394千元[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重述综合收益中,本期综合收益总额由1906627千元调整为1886526千元[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重述综合收益中,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由1622372千元调整为1610753千元[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重述后收入为21,282,131千元,销售成本为11,578,145千元[22]
复星医药(02196)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8 19:32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为108.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8%[6] - 2023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17%[6] - 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6] - 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37元,同比增长105.56%[6] - 2023年第一季度稀释每股收益为0.37元,同比增长105.56%[6] - 2023年第一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7%,较上年同期增加0.99个百分点[6] - 非经常性损益为0.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12亿元人民币[7] - 2023年第一季度总资产为1073.7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20%[6] - 2023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53.9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82%[6] 产品研发与市场 - 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生物创新药物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新增获批上市,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18] - 本集团自主研发的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在局限期小細胞肺癌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9] - 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漢曲優获得美国上市许可申请受理,有望成为首个在中美欧获批的国产生物类似药[19] - 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中国境内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入组[19] - RT002用于改善因皱眉肌或降眉间肌活动引起的皱纹获得中国上市注册申请受理[20] 公司发展与业务布局 - 附属公司复星安特金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为疫苗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奠定基础[21] - 附属公司复锐医疗科技与PhotonMed International Limited签订协议,拟并购控股“飞顿”品牌和渠道,加强能量源医美设备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布局[22] - 附属公司Gland Pharma Limited完成对欧洲CDMO公司Cenex的收购,战略布局欧洲市场CDMO业务[23] - 上海复星医药完成2021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全额回售和摘牌[24]
复星医药(0219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1 16:4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的使命是让每个家庭享受健康[4] -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于2022年6月1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7] - 公司的注册地点位于中国上海普陀区曹杨路510号9楼[6] - 公司的联席公司秘书是董晓娴女士和甘美霞女士[6] 公司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收入为438.11亿元,较2021年的388.64亿元增长[9] - 公司资产总额为1071.13亿元,较2021年的932.49亿元增长[9] - 公司负债总额为530.55亿元,较2021年的449.27亿元增长[9]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62.41亿元,较2021年的103.17亿元增长[9]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9.53%,较2021年的48.18%略微上升[9]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制药分部2022年收入为306.93亿元,较2021年的287.72亿元增长[9] - 公司制药分部2022年分部业绩为37.95亿元,较2021年的29.64亿元增长[9] - 公司在美国市场启动了漢斯狀的商业化准备工作,并与Syneos Health达成合作,为漢斯狀在美国的商业化提供支持[68] 公司研发及创新 - 公司自研創新藥和許可引進創新藥在中國境內獲批上市,包括漢斯狀、復必泰、漢利康等[16] - 公司自研生物类似药包括已获批上市的项目6个、处于上市申请阶段的项目2个、临床III期的项目3个[111] - 公司在研究创新药、生物类似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超过260项,申请专利249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8项[107] 公司市场扩张 - 公司与安进合作在中国境内独家商业化授权了欧泰乐和Parsabiv两款创新药物[69] - 公司製藥業務实现營業收入人民幣30,693百萬元,同比增長6.68%[74] - 公司在中国大陆实现營業收入人民币29,873百萬元,同比增长18.24%[62]
复星医药(0219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7 22:58
财务数据 - 2022年全年收入为438.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2] - 2022年全年毛利为206.4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47.12%[2] - 2022年全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37亿元人民币,每股盈利为1.43元人民币[2,3]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1,071.13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为445.32亿元人民币[5,6] - 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为43.02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9.8%[3]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62.41亿元人民币[5] - 2022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41亿元人民币[2] - 2022年全年应占联营企业损益为20.69亿元人民币[3] - 2022年全年其他收益为27.57亿元人民币[3] - 2022年全年其他开支为29.65亿元人民币[3] 会计政策变更 - 本集团于本年度财务报表中首次采纳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旨在以2018年6月颁布的引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取代引用先前财务报表编制及呈列框架[15] - 香港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禁止实体从物业、厂房及设备之成本中扣除资产达到管理层预定之可使用状态过程中产生之全部出售所得款项[16] - 香港会计准则第37号(修订本)澄清履行合约之成本包括与合约直接相关之成本[1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本)澄清实体于评估新订或经修订金融负债之条款是否实质上有别于原有金融负债之条款时计入之费用[18] - 本集团于财务报表中尚未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2] 企业合并 - 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人民币4,000,000元收购上海星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87%股权[28] - 上海复星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复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人民币17,000,000元获得上海复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56.66%股权[29] - 收购完成后,被收购公司被列为本集团附属公司,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核算[30] - 控制集团的最终股东控制下实体间的业务合并,按最早日期或共同控制建立日期开始进行会计处理[31] - 集团在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转让实体权益成本间的差额直接计入股权[32] - 合并财务报表包括每个合并主体自提出日或首次纳入共同控制日起的业绩,集团内部交易和股息的未实现损益已全部抵消[33] - 2021年财务报表已重述[34] 财务数据对比 - 2021年收入为人民币38,864,174千元,较上年增加人民币6,089千元[35] - 2021年净利润为人民币4,976,269千元,较上年减少人民币11,169千元[35] - 2021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人民币93,249,434千元,较上年增加人民币12,532千元[36] 2022年业绩概况 - 集团2022年收入为438.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47] - 医疗器械制造业务收入为316.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41]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收入为6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1%[41] - 医药分销业务收入为6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1%[41] - 集团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5%[41] - 集团2022年资产总额为1,071.13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增加14.8%[41] - 集团2022年资本开支为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41] - 集团2022年在中国大陆的收入为298.73亿元人民币,占比68.2%[45] - 集团2022年在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收入为139.38亿元人民币,占比31.8%[45] - 集团2022年中国大陆的非流动资产为570.80亿元人民币,占比83.3%[46] 分部业绩 - 公司2022年全年客户合同收入为437.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48] - 公司2022年全年医疗器械与制药分部收入为306.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48] - 公司2022年全年医疗健康与医学诊断分部收入为69.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48] - 公司2022年全年医药分销和零售分部收入为60.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6%[48] - 公司2022年全年其他分部收入为0.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0.1%[48] - 公司2022年全年海外收入占比为31.8%,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48]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40.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54] - 公司2022年全年政府补助收入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53] - 公司2022年全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处置收益21.30亿元人民币[55] - 公司2022年全年处置附属公司收益3.52亿元人民币[55] 集团整体业绩 - 集团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43,811百万元,同比增长12.73%[66] - 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占制药业务收入超过30%,收入结构持续优化[6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到人民币3,879百万元,同比增长18.37%[66] - 经营
复星医药(02196)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6 20: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03.82亿元,同比增长28.87%[3][5][9]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69.769811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2569.87元[26]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03.82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80.56亿元增长28.88%[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利润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3亿元,同比减少45.41%[3][5][9]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加1.43亿元、增长21.73%[3][5][9] - 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44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9.79亿元下降34.23%[18] - 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3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8.47亿元下降45.30%[18] - 2022年第一季度少数股东损益1.82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31亿元增长38.60%[18]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42562.654979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21240.858013万元[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股,同比减少45.45%[3][5] - 稀释每股收益0.18元/股,同比减少45.45%[3]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18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0.33元[19]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稀释每股收益为0.18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0.33元[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资产收益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减少1.07个百分点[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 - 报告期末总资产957.7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66%[3]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31,033,490,653.29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424,633,289.68元有所增加[15] - 2022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95,774,597,184.39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3,293,790,957.96元有所增加[15] - 2022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455.596556206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56.2550450585亿元略有下降[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所有者权益 - 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383.29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20%[3]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91.573317430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88.1358348809亿元有所增加[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非经常性损益 - 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为 -3.38亿元,上年同期为1.89亿元,同比减少5.27亿元[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66亿元,同比增长17.49%[3]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66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7.37亿元增长17.49%[21]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4.70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 - 15.75亿元[21]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44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2.03亿元增长28.34%[22]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04.03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87.81亿元增长18.47%[21]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2.46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40.10亿元增长30.82%[21]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为3.85亿元[21]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4700.59万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2825.35万元增长66.38%[22]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8.92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3.93亿元增长127.07%[22]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64,722,394.46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 -97,030,005.59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68,469.00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收到的税费返还为596,600.22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641,960.03元或78,488,515.38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195,000,000.00元或4,775,000,000.00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1,841,101.82元或168,447,340.53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62,538.26元或221,208.43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92,539,285.59元或150,127,058.75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7,536,013.63元或48,610,650.37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70,075,299.22元或198,737,709.12元[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负债 - 2022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303.05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3.10亿元增长3.40%[16] - 2022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177.0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56.08亿元增长13.46%[16] - 2022年3月31日负债合计480.14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49.18亿元增长6.89%[16] - 2022年3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164.023238775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8.1192101776亿元有所减少[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96.79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74.63亿元增长29.70%[18]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8.96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1.59亿元下降22.64%[18] - 2022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8.88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1.45亿元下降22.40%[18]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管理费用4975.976963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3772.138036万元[26]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财务费用9074.626351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5682.491954万元[26]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投资收益56814.187042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30231.71843万元[26]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利润42822.654979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21240.858013万元[26]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为 - 10669.978641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 - 39.799202万元[26]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23,604人[6] -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38,095,290股,持股比例36.60%[6]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551,359,832股,持股比例21.51%,其中含复星相关77,533,500股H股,约占总股本3.03%[6][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4,851,372股,持股比例2.14%[6]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8,736,079股,持股比例1.51%[6]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疫苗接种 - 截至2022年3月末,复必泰于港澳台地区累计接种超2,400万剂[9]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产品获批 - 2022年4月,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获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获批上市,此前已通过欧盟CE认证等[10] - 2022年3月,集团自主研发的汉斯状获批附条件上市,4月其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药品注册申请获受理,还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10] - 2022年3月,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第二款CAR - T细胞治疗产品获批开展临床试验,4月Yescarta获美国FDA批准用于特定大B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11]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商业化权益授予 - 2022年2月,附属公司就汉达远授予Getz Pharma在亚非欧11个新兴市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12]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债券兑付与发行 - 2022年2月,公司提前兑付“18复药03”剩余全部本金及相应利息并摘牌[13] - 2022年3月,“17复药01”完成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的兑付并摘牌[13] - 2022年3月,公司完成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发行总额5亿元,发行利率3.50%,期限2 + 2年[13] - 2022年4月,公司完成2022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发行总额6亿元,发行利率2.65%,期限120日[13]
复星医药(02196)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3 16:3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收入168.78亿元,同比增长20.86%[10][12][13][37][90][155][174][177][179][180][182] -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期内溢利24.82亿元,同比增长44.77%[10][12][18][37][15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07亿元,同比增长16.79%[12][37][90][164] - 研发投入19.54亿元,同比增长15.69%;研发费用15.62亿元,同比增长29.73%[12][16][37][90][92][107] - 每股盈利0.97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44.78%[10][12][155] - 销售成本81.11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0.49%[14][90] - 毛利87.67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3.14%;2021年和2020年毛利率分别为51.94%和55.49%[10][14][155] - 资产总额884.22亿元,负债总额413.83亿元,资产负债率46.80%[10][174][177] - 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43.57亿元,较2020年同期39.31亿元增长10.84%[16][90] - 报告期内应占联营公司溢利9.26亿元,较2020年同期6.99亿元增长32.47%[17] - 报告期内本期溢利27.54亿元,较2020年同期19.10亿元增长44.19%,净溢利率为16.32%[17][155][174][177] - 2021年6月30日合计总债务为252.13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37.43亿元有增长[21] - 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04.89亿元,对比2020年12月31日的99.62亿元上升了5.29%[21]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20.41亿元,2021年6月30日已签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诺约为36.68亿元,已授权但未签约的约为31.94亿元[33][174][177] - 报告期内利息倍数为10.91倍(2020年同期:8.14倍)[3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全面损失为1.32亿元,2020年同期为1.55亿元,同比减少14.63%[157]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26.21亿元,2020年同期为17.55亿元,同比增长49.34%[157][161]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59,216,504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58,544,320千元增长1.15%[158]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29,205,980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5,084,803千元增长16.43%[158]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8,157,253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4,872,353千元增长13.21%[158]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048,727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12,450千元增长393.64%[158]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3,225,644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2,829,374千元增长3.1%[159] - 2021年6月30日净资产为47,039,587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5,927,396千元增长2.42%[159] - 2021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中留存利润增加2,482,373千元[161] - 2021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中储备金从34,375,748千元增加到35,241,150千元,增长2.51%[159][161] - 2021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从8,988,749千元增加到9,235,538千元,增长2.74%[159][161]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支付现金流量净额为 - 24.50亿元,2020年同期为 - 23.79亿元[164]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0亿元,2020年同期为8.27亿元[165]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0.27亿元,2020年同期减少0.91亿元[165] - 2021年上半年新增银行及其他借款143.30亿元,2020年同期为67.99亿元[165] - 2021年上半年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127.24亿元,2020年同期为47.37亿元[165] - 2021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2.48亿元,2020年同期为81.77亿元[165] - 2021年上半年客户合同收入为16,864,028千元,2020年同期为13,951,418千元[179][180][182] - 2021年上半年总租赁收入为13,509千元,2020年同期为13,761千元[179]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38,993千元,2020年同期为179,713千元[174][177][183] - 2021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03,266千元,2020年同期为78,899千元[174][177] - 2021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21,894千元,2020年同期为26,170千元[174][177]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为1645255千元,2020年同期为603622千元,同比增长172.6%[184] - 2021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为420725千元,2020年同期为427878千元,同比下降1.7%[185] - 2021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为6433620千元,2020年同期为4932900千元,同比增长30.4%[186] - 2021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3391157千元,2020年同期为2658061千元,同比增长27.6%[186] - 2021年上半年研发成本本期开支为1494528千元,2020年同期为1167594千元,同比增长28.0%[186] - 2021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为15022千元,2020年同期为40079千元,同比下降62.5%[186] - 2021年上半年对联营企业之投资减值拨备为190379千元,2020年同期无此项[186] - 2021年上半年即期所得税451,937千元,递延所得税98,710千元,税项开支总额550,647千元;2020年同期即期所得税467,327千元,递延所得税 - 75,246千元,税项开支总额392,081千元[188] - 2021年和2020年上半年计算每股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2,562,898,545股;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2,482,373千元,2020年同期为1,714,710千元[190][191][192] - 2021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期初结存价值12,579,873千元,期末结存价值11,986,909千元;2020年同期期初结存价值10,720,960千元,期末结存价值11,313,846千元[193] - 2021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合计6,028,237千元,2020年12月31日为4,807,059千元[194] - 2021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合计3,745,584千元,2020年12月31日为3,289,021千元[197] - 2021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合计24,365,920千元,2020年12月31日为22,964,631千元[200] 各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大陆营业收入116.8亿元,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51.98亿元,占比30.80%[13][37] - 中国大陆毛利率为54.72%,较上年同期减少3.91个百分点;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毛利率为45.71%,较上年同期减少2.13个百分点[97] 制药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制药业务营业收入121.79亿元,同比增长22.38%;分部业绩13.53亿元,同比增长21.24%;分部利润12.57亿元,同比增长12.74%[10][13][37][39][94] - 2021年制药业务研发投入17.77亿元,同比增长15.31%,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4.51%[39][93] - 2021年汉利康上半年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223.21%;汉曲优、苏可欣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3.25亿元和2.06亿元[40] - 2021年Gland Pharma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08%[40] - 2021年复必泰上半年在港澳地区实现收入5亿余元[40] - 2021年阿拓莫兰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70%[40] - 2021年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56.69%[41] - 2021年抗感染核心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5.30%[41] - 原料药和中间体核心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上升27.65%,因氨基酸系列销量上升[44] - 制药业务营业成本51.07亿元,毛利率58.07%,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减36.04%,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少4.21个百分点[94] -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营业收入17.05亿元,营业成本3.83亿元,毛利率77.54%,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减256.69%,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减208.87%,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加3.48个百分点[95] - 2021年上半年制药业务客户合同收入为12178226千元,2020年同期为9951242千元,同比增长22.4%[180][182]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32亿元,同比增长7.31%;实现分部业绩4.34亿元,同比减少14.90%;分部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4.61%[77] - 剔除业务变化影响,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分部收入同口径增长14.29%,分部业绩同口径增长24.36%,分部利润同口径增长34.72%[77] - 2021年上半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为42台,同比增长12台[77] - 报告期内,复锐医疗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25亿美元、净利润1700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8] - 联营公司直观复星销售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列产品装机量和手术量显著增长,代理产品组合持续丰富[78]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43亿元,同比增长35.61%,分部业绩为 - 0.19亿元,同比减少0.5亿元,分部利润为 - 0.15亿元,同比减少0.17亿元[81]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投资的5家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平台万邦云健康已获6家互联网医院牌照[81]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控股已投入运营的医疗服务机构核定床位合计4732张[83] - 集团通过整合旗下医院专科资源,形成12大专科联盟[83]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基本形成以4家三级医院为龙头,引领、支持9家二级医院发展的业务布局[83] 医药分销和零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国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491.20亿元、净利润60.29亿元、归属净利润35.8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26%、25.51%和23.73%[84] - 2021年上半年,国药控股药品分销业务收入1904.46亿元,同比增长20.92%[84] - 2021年上半年,国药控股医疗器械业务收入477.80亿元,同比增长33.19%[84] - 截至报告期末,国药控股零售门店总数达9782家,2021年上半年药品零售业务收入137.22亿元,同比增长24.57%[84] 公司研发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研发人员近2600人,约占在职员工总数的7.45%,主要在研项目共240项[45] - 报告期内,制药板块专利申请达80项,其中美国专利申请10项、PCT申请2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5项[45] - 2021年6月,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奕凯达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的CAR - T细胞治疗产品[47] - Yescarta的ZUMA - 1研究1年随访最佳总缓解率(ORR)为82%、完全缓解率(CR)达54%;2年随访ORR、CR和持续缓解率(SR)分别为83%、58%和39%;随访≥4年中位总生存期为25.8个月,4年总生存率达44%[47] - 奕凯达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