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甘肃银行(02139)
icon
搜索文档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15款金融App上“黑榜”,涉分期白条、捷信金融、甘肃银行等
新浪财经· 2025-04-24 08:40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67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其中15款金融APP上“黑榜”,监管部门正完善政策筑牢个人信息堤坝,用户需留心守护自身隐私安全 [1][3][18] 违规APP情况 违规APP名单 - 云端金融、捷信金融、车贷e通、众安贷、汇通启富 - 山西证券、弘历投教、移动白条、分期白条、武清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福建农商)、携程金融、兰州银行企业版、甘肃银行、张家口银行、阳光村镇银行等15款金融领域相关App被点名 [3] 违规APP问题类型 - 这15款金融APP主要存在五类问题,包括隐私政策内容不完整、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共享信息、用户权益保障功能缺失、未提供撤回同意途径,以及未获授权处理敏感个人信 [5] 多起违规APP - 云端金融、捷信金融、车贷e通等10款金融领域相关App存在多起违规事项 [6] 银行APP违规情况 - 甘肃银行、兰州银行企业版等6款银行APP被点名,甘肃银行因未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被通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9.54亿元,净利润5.82亿元,年底约有411.19万名零售手机银行客户,交易约1804万笔,总额约2716.3亿元;兰州银行企业版因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共享信息、未提供撤回同意途径两类问题被列入违规名单;村镇银行类App违规率较高 [8][12][14][15] 过往银行APP违规案例 - 2月17日,乐山商业银行APP涉五项违规被点名;2024年12月24日,江阴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旗下手机应用因违规或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被通报 [16] 监管动态 监管政策 -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从四方面提出18项具体要求;12月,《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18] 专家观点 - 清华大学周道许表示金融服务类APP隐私保护是监管重要关注对象;素喜智研苏筱芮强调金融机构应规范用户个人信息管理,严监管趋势将持续 [19] 用户提醒 -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提醒用户谨慎下载使用违规移动App,认真阅读协议和政策,不随意开放权限和输入信息,定期维护清理数据 [19]
甘肃银行(0213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6:4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总额双双增长6%以上,跻身人民币4000亿元城商行序列[7] - 2024年公司各项贷款增幅4.27%,一般性存款增幅9.46%[7] - 2024年公司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超人民币千亿元[7]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29.781亿元,较2023年的139.006亿元有所下降[24] - 2024年净利息收入为46.363亿元,较2023年的54.345亿元下降[24]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4.001亿元,较2023年的3.799亿元有所上升[24] - 2024年交易净收益为8.289亿元,较2023年的6.29亿元上升[24]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9.539亿元,较2023年的66.651亿元下降[24] - 2024年营业利润为4.757亿元,较2023年的5.693亿元下降[24] - 2024年年度利润为5.847亿元,较2023年的6.466亿元下降[24] - 2024年本行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5.823亿元,较2023年的6.445亿元下降[24]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414,707.6百万元,较2023年的388,588.7百万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百万元,较2023年的222,871.6百万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负债总额为380,869.7百万元,较2023年的355,408.6百万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客户存款为321,379.3百万元,较2023年的295,556.2百万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每股净资产为2.25元,较2023年的2.20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资产回报率为0.15%,较2023年的0.17%有所下降[25] - 2024年权益回报率为1.74%,较2023年的1.97%有所下降[25] - 2024年净息差为1.18%,较2023年的1.48%有所下降[25] - 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1.93%,较2023年的2.00%有所下降[25] - 2024年拨备覆盖率为134.05%,较2023年的133.39%有所上升[25] - 2024年总营业收入为59.539亿元,较2023年的66.651亿元减少10.7%[33] - 2024年净利润为5.847亿元,较2023年的6.466亿元减少9.6%[33]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4147.076亿元,同比增加6.7%[33] - 2024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亿元,同比增加3.8%[33] - 2024年12月31日,不良贷款率为1.93%,较2023年末减少0.07%[33] - 2024年12月31日,客户存款总额为3213.793亿元,同比增加8.7%[33]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29.781亿元,较2023年的139.006亿元减少6.6%[34][36] - 2024年净利息收入为46.363亿元,较2023年的54.345亿元减少14.7%[34][36]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4.001亿元,较2023年的3.799亿元增加5.3%[34] - 2024年交易净收益为8.289亿元,较2023年的6.29亿元增加31.8%[34] - 计息负债总额从2023年的341,543.9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367,594.8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2.48%降至2.27%[38] - 净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5,557.0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4,674.7百万元,净利差从1.26降至1.02,净息差从1.48降至1.18[38] - 生息资产利息收入变化金额为684.3百万元,利率变化为 - 1,689.1百万元,净减少1,006.6百万元;计息负债利息开支变化金额为587.1百万元,利率变化为 - 717.2百万元,净减少124.3百万元;净利息收入变化金额为97.2百万元,利率变化为 - 971.9百万元,净减少882.3百万元[42] - 利息收入由2023年的14,023.1百万元减少7.2%至2024年的13,016.5百万元,生息资产日均余额增加5.5%,平均收益率从3.74%降至3.29%[46] -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75.6%降至2024年的71.2%,总额从10,606.2百万元降至9,271.2百万元[46] - 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3年的5.33%降至2024年的4.40%,零售贷款从5.06%降至4.54%,票据贴现从1.73%降至1.41%[48] -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2,834.7百万元增加10.2%至2024年的3,124.4百万元,平均结余增加9.8%,平均收益率略微增长[49] - 存放同业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15.6百万元增加52.6%至2024年的23.8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0.83%增至1.27%,平均结余减少0.4%[50] - 客户存款平均结余从2023年的279,754.9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304,466.4百万元,利息收入从6,910.2百万元降至6,854.9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2.47%降至2.25%[38]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及拆入资金平均结余从2023年的6,668.4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5,479.9百万元,利息收入从169.7百万元降至122.3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2.54%降至2.23%[38]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3.236亿元增加4.2%至2024年的3.372亿元,平均结余从167.045亿元增加7.7%至179.895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94%降至1.87%[51]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2.43亿元增加7.0%至2024年的2.599亿元,平均结余从169.812亿元增加7.1%至181.789亿元[52] - 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84.661亿元下降1.5%至2024年的83.418亿元,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由2.48%降至2.27%,平均结余从3415.439亿元增加7.6%至3675.948亿元[54] - 客户存款利息开支由2023年的69.102亿元减少0.8%至2024年的68.549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47%降至2.25%,平均结余由2797.549亿元增加8.8%至3044.664亿元[55]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及拆入资金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1.697亿元减少27.9%至2024年的1.223亿元,平均结余从66.684亿元减少17.8%至54.799亿元,平均成本率从2.54%降至2.23%[56] -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5.907亿元增加13.3%至2024年的6.691亿元,平均结余由235.567亿元上升20.4%至283.546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51%降至2.36%[57]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6.485亿元减少14.5%至2024年的5.546亿元,平均结余从237.817亿元减少9.1%至216.257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73%降至2.56%[58]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1.44亿元减少9.9%至2024年的1.298亿元,平均成本率由1.90%降至1.75%,平均结余从75.989亿元减少2.2%至74.323亿元[59] - 净利息差从2023年的1.26%降至2024年的1.02%,净息差从2023年的1.48%降至2024年的1.18%[60]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由2023年的3.799亿元增加5.3%至2024年的4亿元,交易净收益从2023年的6.29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8.289亿元[61][63] - 2023 - 2024年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净收益从1.166亿元降至0.412亿元[64] - 2023 - 2024年汇兑净收益从0.475亿元降至0.384亿元[65] - 2023 - 2024年其他营业收入从0.576亿元降至0.09亿元[66] - 2023 - 2024年经营开支从23.888亿元降至23.766亿元,减少0.5%[67] - 2023 - 2024年员工成本从12.618亿元增至12.699亿元,增加0.6%[71] - 2023 - 2024年信用/资产减值损失从37.07亿元降至31.016亿元,减少16.3%[76] - 2023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从0.771亿元增至1.09亿元[78] - 截至2024及2023年末,总资产分别为4147.076亿元及3885.887亿元[79] - 截至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8%[81] - 截至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占总资产的55.8%,较2023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百万元,较2023年的222,871.6百万元增长3.8%,占总资产的54.4% [83] - 公司贷款从2023年的142,825.3百万元增加7.9%至2024年的154,092.7百万元 [84] - 零售贷款从2023年的51,972.0百万元增加3.5%至2024年的53,815.9百万元 [84] - 信用贷款从2023年的33,870.8百万元增加26.9%至2024年的42,975.7百万元 [87] - 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准备从2023年的5,781.8百万元增加0.6%至2024年的5,818.7百万元 [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原值)为141,293.5百万元,较2023年的130,134.3百万元增加8.6%,占总资产的34.1% [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380,869.7百万元,较2023年的355,408.6百万元增长7.2% [90] - 客户存款从2023年的295,556.2百万元增加8.7%至2024年的321,379.3百万元,占负债总额的84.4% [93] - 2024年发行数笔面值总额37,200.0百万元的零息同业存单,有效年利率介于1.99%至2.55%之间 [94] - 抵押、质押及保证贷款合计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的比例从2023年的82.2%降至2024年的78.6% [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338.379亿元,2023年同期为331.801亿元[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不良贷款为43.4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3%;2023年同期不良贷款为43.3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0%,不良贷款率减少0.07个百分点[98][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248.595亿元,2023年同期为2171.174亿元[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向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及零售业及房地产业发放的贷款占公司贷款总额的67.4%,2023年同期为66.1%[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150.698亿元,占比44.5%;2023年同期股本为150.698亿元,占比45.4%[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公积为59.587亿元,占比1
甘肃银行:以养老金融为钥 开启金融为民新途
财富在线· 2025-04-11 11:02
文章核心观点 甘肃银行构建全方位“适老”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出特色养老金融模式,通过产品创新、科技赋能、适老化改造等举措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未来将加速创新完善供给体系,擦亮“甘养乐”品牌推动“养老”变“享老” [1][2][3] 分组1:养老金融模式探索 - 甘肃银行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构建全方位“适老”金融服务体系,开启守护银发群体金融新途 [1] - 制定《甘肃银行养老金融落地实施方案》,从多维度优化产品供给与金融服务,探索特色养老金融模式 [1] - 整合行内资源,创新打造“甘养乐”惠民品牌,提供“一站式”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省内揭牌19家示范特色网点 [1] 分组2: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甘享幸福”等养老特色产品,与保险公司合作研发“长寿人生”系列保险产品,与理财公司联合推出颐养天年专属理财系列产品 [2] - 上线发行三代社保卡,设立105家“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 [2] 分组3:科技赋能服务 -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开通手机银行、自动取款机、智能柜台的“颐年版”服务功能 [2] - 拓展远程银行功能,为常住省外退休社保卡客户提供服务,开启智能时代金融服务新体验 [2] 分组4:适老化改造 - 加强网点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惠民小站”服务专区,配备多种服务设施,提升关爱与服务质量 [2] 分组5:信贷与场景建设 - 与省内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建设“甘肃银行‘甘养乐’养老金融示范基地” [3] - 运用金融科技围绕养老食堂建设打造特色生态场景,提升养老生活品质 [3] 分组6:未来规划 - 适应老年客群和养老产业金融需求变化,加速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完善供给体系 [3] - 做实、擦亮“甘养乐”养老金融品牌形象,推动“养老”变“享老” [3]
甘肃银行(0213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48
公司整体规模与发展 - 公司资产、负债总额双双增长6%以上,跻身人民币4000亿元城商行序列[6] - 公司各项贷款增幅4.27%,一般性存款增幅9.46%[6] - 公司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超人民币千亿元[6] - 公司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增速均超过20%[6] - 公司个人有资产客户超190万户,个贷客户15.8万户、信用卡客户66万户,存量商户超20万户[7] - 公司对公客户10.85万户[7] - 公司建成19个养老金融示范点[6] - 公司19个分支机构「三定」方案落地实施[7] - 2011年5月,25家法人单位、白银市商业银行全体股东及平凉市商业银行全体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公司[13] - 平凉市静宁成纪村镇银行于2008年9月18日在中国注册成立,为公司的子公司[12] - 公司于2011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2018年1月18日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8][19] - 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331位,中资银行排名66位,中国银行业100强排名第58位[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个总行营业部、12家分行、181家支行、3家小微支行以及1个社区支行,覆盖甘肃省所有市州区域和约95%的县域[162]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甘肃省电投持有公司约4.21%的股权[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甘肃省公航旅持有公司约18.3%的股权[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甘肃省国投直接持有公司约12.67%的股权,并间接持有约10.74%的股权[11] - 甘肃省国投持有金川集团47.97%的股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金川集团持有公司约6.53%的股权[12] - 酒钢集团68.42%的股权由甘肃省国资委持有,31.58%的股权由甘肃省国投持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酒钢集团持有公司约6.53%的股权[12] - 甘肃省国投84%的股权由甘肃省国资委持有,16%的股权由酒钢集团持有[11]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29.781亿元,较2023年的139.006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净利息收入为46.363亿元,较2023年的54.345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4.001亿元,较2023年的3.799亿元有所上升[23] - 2024年交易净收益为8.289亿元,较2023年的6.29亿元有所上升[23]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9.539亿元,较2023年的66.651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营业利润为4.757亿元,较2023年的5.693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年度利润为5.847亿元,较2023年的6.466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本行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5.823亿元,较2023年的6.445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414,707.6百万元,较2023年的388,588.7百万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百万元,较2023年的222,871.6百万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负债总额为380,869.7百万元,较2023年的355,408.6百万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客户存款为321,379.3百万元,较2023年的295,556.2百万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每股净资产为2.25元,较2023年的2.20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资产回报率为0.15%,较2023年的0.17%有所下降[24] - 2024年权益回报率为1.74%,较2023年的1.97%有所下降[24] - 2024年净息差为1.18%,较2023年的1.48%有所下降[24] - 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1.93%,较2023年的2.00%有所下降[24] - 2024年拨备覆盖率为134.05%,较2023年的133.39%有所增长[24] - 2024年总营业收入为59.539亿元,较2023年的66.651亿元减少10.7%[32] - 2024年净利润为5.847亿元,较2023年的6.466亿元减少9.6%[32] - 2024年末总资产为4147.076亿元,同比增加6.7%[32] - 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亿元,同比增加3.8%[32]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93%,较2023年末减少0.07%[32] - 2024年末客户存款总额为3213.793亿元,同比增加8.7%[32]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29.781亿元,较2023年的139.006亿元减少6.6%[33][35] - 2024年净利息收入为46.363亿元,较2023年的54.345亿元减少14.7%[33][35]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4.001亿元,较2023年的3.799亿元增加5.3%[33] - 2024年交易净收益为8.289亿元,较2023年的6.29亿元增加31.8%[33] - 计息负债总额从2023年的341,543.9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367,594.8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2.48%降至2.27%[37] - 净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5,557.0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4,674.7百万元,净利差从1.26降至1.02,净息差从1.48降至1.18[37] - 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14,023.1百万元减少7.2%至2024年的13,016.5百万元,生息资产日均余额增加5.5%,平均收益率从3.74%降至3.29%[45] -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10,606.2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9,271.2百万元,占比从75.6%降至71.2%[45] -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2,834.7百万元增加10.2%至2024年的3,124.4百万元,平均结余增加9.8%[48] - 存放同业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15.6百万元增加52.6%至2024年的23.8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0.83%增至1.27%,平均结余减少0.4%[49] - 生息资产利息收入变化中,金额因素增加684.3百万元,利率因素减少1,689.1百万元,净减少1,006.6百万元[41] - 计息负债利息开支变化中,金额因素增加587.1百万元,利率因素减少717.2百万元,净减少124.3百万元[41] - 净利息收入变化中,金额因素增加97.2百万元,利率因素减少971.9百万元,净减少882.3百万元[41] - 客户贷款及垫款中,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3年的5.33%降至2024年的4.40%,零售贷款从5.06%降至4.54%,票据贴现从1.73%降至1.41%[47]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3.236亿元增加4.2%至2024年的3.372亿元,平均结余从167.045亿元增加7.7%至179.895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94%降至1.87%[50]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2.43亿元增加7.0%至2024年的2.599亿元,平均结余从169.812亿元增加7.1%至181.789亿元[51] - 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84.661亿元下降1.5%至2024年的83.418亿元,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由2.48%降至2.27%,平均结余从3415.439亿元增加7.6%至3675.948亿元[53] - 客户存款利息开支由2023年的69.102亿元减少0.8%至2024年的68.549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47%降至2.25%,平均结余由2797.549亿元增加8.8%至3044.664亿元[54]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及拆入资金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1.697亿元减少27.9%至2024年的1.223亿元,平均结余从66.684亿元减少17.8%至54.799亿元,平均成本率从2.54%降至2.23%[55] -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5.907亿元增加13.3%至2024年的6.691亿元,平均结余由235.567亿元上升20.4%至283.546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51%降至2.36%[56]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6.485亿元减少14.5%至2024年的5.546亿元,平均结余从237.817亿元减少9.1%至216.257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73%降至2.56%[57]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1.44亿元减少9.9%至2024年的1.298亿元,平均成本率由1.90%降至1.75%,平均结余从75.989亿元减少2.2%至74.323亿元[58] - 净利息差从2023年的1.26%降至2024年的1.02%,净息差从2023年的1.48%降至2024年的1.18%[59]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由2023年的3.799亿元增加5.3%至2024年的4亿元,交易净收益从2023年的6.29亿元增至2024年的8.289亿元[60][62] - 2023 - 2024年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净收益从1.166亿元降至0.412亿元[63] - 2023 - 2024年汇兑净收益从0.475亿元降至0.384亿元[64] - 2023 - 2024年其他营业收入从0.576亿元降至0.09亿元[65] - 2023 - 2024年经营开支从23.888亿元降至23.766亿元,减少0.5%[66] - 2023 - 2024年员工成本从12.618亿元增至12.699亿元,增加0.6%[70] - 2023 - 2024年信用/资产减值损失从37.07亿元降至31.016亿元,减少16.3%[75] - 2023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从0.771亿元增至1.09亿元[77] - 截至2024及2023年末,总资产分别为4147.076亿元及3885.887亿元[78] - 截至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8%[80] - 截至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占总资产的55.8%,较2023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80]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分别为231,414.3百万元和222,871.6百万元,分别占总资产的54.4%和55.9%[82] - 公司贷款从2023年的142,825.3百万元增加7.9%至2024年的154,092.7百万元[83] - 零售贷款从2023年的51,972.0百万元增加3.5%至2024年的53,815.9百万元[83] - 信用贷款从2023年的33,870.8百万元增加26.9%至2024年的42,975.7百万元[86] - 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准备从2023年的5,781.8百万元增加0.6%至2024年的5,818.7百万元[87] -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原值)从2023年的130,134.3百万元增加8.6%至2024年的141,293.5百万元,分别占总资产的33.5%和34.1%[88]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分别为380,869.7百万元和355,408.6百万元[89] - 客户存款从2023年的295,556.2百万元增加8.7%至2024年的321,379.3百万元,分别
砥砺前行十三载 奋楫扬帆谱新篇——甘肃银行以高质量金融供给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4-11-21 10:18
文章核心观点 甘肃银行成立十三周年以来坚守市场定位,以高质量金融供给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党建引领、服务实体、改革发展、金融助农等举措取得优异成绩,未来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1][16] 党建引领 - 突出领航定向,强化政治引领力,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完善领导体制,修订议事规则,制定方针政策 [2] - 突出理论武装,强化思想引领力,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学习研讨 [2] - 突出强基固本,强化组织引领力,制定党建工作要点和考核评价办法,深化党性教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巩固典型创建成果 [3] - 突出人才赋能,强化队伍引领力,实施青年英才开发工程,搭建后备干部梯队,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3] - 突出服务宗旨,强化作风引领力,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4] 服务实体 - 普惠金融方面,自2019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累计投放超475亿元,余额达131.58亿元;上线“小微e贷”等产品,3款产品贷款余额为19.65亿元 [6] - 支持重大项目,与多家企业合作,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加大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 [7] - 发展绿色金融,申请1.25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绿色贷款余额达195.7亿元 [7] - 支持科技创新,制定行动方案,推出特色信贷产品,与合作方推出“科技基金增信贷”,科技贷款余额达111.71亿元 [8] 改革发展 - 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线上搭建生态平台,手机银行客户达404万户,月活超100万户;线下智慧转型,网点智能柜台渠道替代率达73.13%,自有渠道交易离柜率达90.35% [9] - 聚焦内部治理体系优化升级,修改章程,规范“三会一层”运作,推进“五大体系”建设,实施“三定”方案,改革绩效体系 [10] - 提升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管理效能,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合规体系,升级风险监测和计量手段 [11] - 推动业务轻资本、数字化、场景化发展,确立业务板块和核心能力,推进“五大工程”,零售贷款和营收占比提升 [11][12] 金融助农 - 完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用于帮扶村道路、饮水、生产生活条件和文化阵地建设等项目 [13] - 促进产业发展,与市州建立联络机制,投入资金助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新推出“支种贷”,种业领域贷款余额达1.19亿元 [14] - 强化教育资助,累计投入300万元帮助困难学子,开展活动,成立教育基金,进行常态化教育帮扶并捐赠资金 [14][15] - 支持灾后重建,积石山支行建立保障小组,开辟绿色通道,推出“重建贷”,累计投放重建贷款超400笔、金额2亿余元 [15]
甘肃银行(0213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17: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1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7] - 公司H股于2018年1月1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8]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5]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2024年8月29日[4] - 内资股和H股每股面值均为人民币1.00元[2][3] 公司排名与荣誉 - 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331位,中资银行排名66位[9] - 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排名第58位[9] - 2024年获“铁马-最佳数字金融中小银行”奖[9] - 2024年获“中小银行创新奖”[9] - 2023年获“最佳ESG表现奖”[9] 公司股权结构 - 甘肃省电投持有甘肃银行约4.21%的股权[2] - 甘肃省公航旅持有甘肃银行约18.30%的股权[3] - 甘肃省国投84%的股权由甘肃省国资委持有,16%的股权由酒钢集团持有[3] - 甘肃省国投直接持有甘肃银行约12.67%的股权,间接持有约10.74%的股权[3] - 甘肃省国投持有金川集团47.97%的股权[4] - 金川集团持有甘肃银行约6.53%的股权[4] - 酒钢集团68.42%的股权由甘肃省国资委持有,31.58%的股权由甘肃省国投持有[4] - 酒钢集团持有甘肃银行约6.53%的股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内资股数量112.7599133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约74.83%;H股数量37.93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5.17%;总计150.6979133亿股[155] - 报告期内及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股本未发生变化[156] - 截至6月30日,甘肃省公航旅直接持有本行内资股2,657,154,433股,持股百分比17.63%[157] - 截至6月30日,甘肃省国投直接持有本行内资股1,909,250,972股,持股百分比12.67%[157] - 截至6月30日,酒钢集团直接持有本行内资股983,972,303股,持股百分比6.53%[157] - 截至6月30日,本行股份701,043,817股(占已发行股份4.65%)存在质押情形[1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甘肃省公航旅实益拥有内资股2,657,154,433股,占比17.63%,受控法团权益内资股100,541,667股,占比0.67%[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甘肃省国投实益拥有内资股1,909,250,972股,占比12.67%,受控法团权益内资股1,617,944,606股,占比10.74%[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甘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益拥有H股1,250,000,000股,占比8.29%[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甘肃省新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实益拥有H股655,138,000股,占比4.35%[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THE PACIFIC SECURITIES CO., LTD.拥有H股446,305,000股,占比2.96%[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PACIFIC SECURITIES OVERSEAS拥有H股446,305,000股,占比2.96%[160] - 甘肃省公航旅持有公司2,657,154,433股内资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约17.63%;其受控法团甘肃省金融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00,541,667股内资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约0.67%[161] - 甘肃省国投直接持有公司1,909,250,972股内资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约12.67%;甘肃省国资委及酒钢集团分别持有甘肃省国投84%及16%的股权,甘肃省国投持有酒钢集团31.58%的股权、甘肃省电投100%的股权及金川集团47.97%的股权[161] -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以受托人身份持有公司353,324,000股H股,其中“外贸信托-五行百川26号石榴集团专项单一资金信托”持有282,064,000股H股,“外贸信托-五行百川25号单一资金信托”持有71,260,000股H股[161] - 石榴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以酌情信托成立人身份持有公司282,064,000股H股;北京卡达普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石榴置业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崔巍持有北京安纳托利亚投资有限公司58%的股权,桑春华持有42%的股权[1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16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67.3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70.82亿元减少4.9%[10] - 同期,净利息收入为25.3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8.69亿元减少11.6%[10]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2.1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07亿元增长5.8%[10] - 营业收入为31.5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4.87亿元减少9.5%[10] - 期内利润为3.9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08亿元减少3.3%[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4221.7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885.89亿元增长8.6%[11] - 负债总额为3885.70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54.09亿元增长9.3%[11] - 资产回报率为0.19%,较2023年12月31日的0.21%减少9.5%[12]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8%,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38%减少4.4%[13] - 不良贷款率为1.94%,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0%减少3.0%[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收入31.56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4.867亿元减少9.5%[18] - 公司净利润由2023年同期的4.08亿元减少3.3%至2024年同期的3.945亿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221.73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8.6%[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含应计利息)为2403.452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7.8%[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为1.94%,较2024年初减少0.06个百分点[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客户存款总额(含应计利息)为3216.80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8.8%[18] - 2024年利息收入6736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345.6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4.9%[19][21] - 2024年净利息收入2537.1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332.3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11.6%,2023年及2024年分别占营业收入的82.3%及80.4%[19][20][21]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218.9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12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5.8%[19] - 2024年交易净收益344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33.9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10.9%[19] - 2024年投资证券净收益35.1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23.6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205.2%[19] - 2024年营业收入3156.8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329.9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9.5%[19] - 2024年经营利润338.6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32.5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8.8%[19] - 2024年期内利润394.5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13.5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3.3%[19] - 2024年生息资产总额平均收益率3.47%,较2023年的3.84%有所下降;计息负债总额平均成本率2.35%,较2023年的2.48%有所下降[22][23] - 2024年净息差1.32%,较2023年的1.58%有所下降;净利差1.12%,较2023年的1.36%有所下降[23] - 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71.572亿元减少5.3%至2024年上半年的67.77亿元,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从3.84%降至3.47%,平均结余从3725.067亿元增加5.0%至3911.04亿元[29] -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2024年上半年为50.651亿元,占比74.7%,2023年上半年为54.301亿元,占比75.9%[28] -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4.775亿元减少5.2%至2024年上半年的14.013亿元,平均收益率从2.41%降至2.15%,平均结余从1224.325亿元增加6.4%至1303.284亿元[32] - 存放同业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190万元增加5.0%至2024年上半年的1250万元,平均结余从17.009亿元增加10.7%至18.834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40%降至1.33%[33]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175亿元增加45.8%至2024年上半年的1.713亿元,平均结余从129.805亿元增加35.0%至175.283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81%升至1.95%[34]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202亿元增加5.5%至2024年上半年的1.268亿元,平均结余从170.183亿元增加4.4%至177.687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41%升至1.43%[35] - 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42.122亿元减少0.3%至2024年上半年的41.989亿元,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从2.48%降至2.35%,平均结余从3397.904亿元增加5.2%至3574.538亿元[36] - 客户存款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33.517亿元增加2.5%至2024年上半年的34.37亿元,平均结余从2757.695亿元增加7.7%至2969.763亿元,平均成本率从2.43%降至2.31%[37] - 公司贷款2024年上半年平均结余1466.07亿元,利息收入36.643亿元,平均收益率5.00%;2023年上半年平均结余1422.481亿元,利息收入38.943亿元,平均收益率5.48%[31] - 零售贷款2024年上半年平均结余510.839亿元,利息收入12.071亿元,平均收益率4.73%;2023年上半年平均结余500.093亿元,利息收入12.947亿元,平均收益率5.18%[31]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及拆入资金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900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7700万元,降14.4%,平均结余降16.1%,平均成本率从2.44%升至2.48%[38] -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2.925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273亿元,增11.9%,平均结余增13.2%,平均成本率从2.50%降至2.47%[39]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4.036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2.938亿元,降27.2%,平均结余降18.7%,平均成本率从3.15%降至2.82%[40]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729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6170万元,降15.4%,平均结余降9.1%,平均成本率从1.97%降至1.84%[41] - 净利息差从2023年上半年1.36%降至2024年上半年1.12%,净息差从1.58%降至1.32%,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从3.84%降至3.47%,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从2.48%降至2.35%[42]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2.069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2.189亿元,增5.8%,理财服务手续费等有增减变动[43][44] - 交易净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3.101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44亿元,增10.9%[45] - 投资证券产生的净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115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510万元[46] - 汇兑收益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966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1590万元[47] -
甘肃银行(0213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22:0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中文名称为甘肃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定英文名称为Bank of Gansu Co., Ltd.,股票代码为2139[6] - 公司于2011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为甘肃省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7] - 公司H股于2018年1月1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8] - 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331位,中资银行排名66位[9] - 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排名第58位[9] - 2024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六届「铁马-中小银行」评选荣获 「铁马-最佳数字金融中小银行」奖[9] - 第七屆BankDigital数字银行峰会荣获「中小银行创新奖」[9] - 2023中国融资大奖荣获「最佳ESG表现奖」[9] 报告相关时间信息 - 甘肃银行2024年中期报告将在2024年9月刊登于香港交易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2024年8月29日[4]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5] 股权结构信息 - 甘肃省电投持有甘肃银行约4.21%的股权[2] - 甘肃省公航旅持有甘肃银行约18.30%的股权[3] - 甘肃省国投84%的股权由甘肃省国资委持有,16%的股权由酒钢集团持有[3] - 甘肃省国投直接持有甘肃银行约12.67%的股权,间接持有约10.74%的股权[3] - 甘肃省国投持有金川集团47.97%的股权[4] - 金川集团持有甘肃银行约6.53%的股权[4] - 酒钢集团68.42%的股权由甘肃省国资委持有,31.58%的股权由甘肃省国投持有[4] - 酒钢集团持有甘肃银行约6.53%的股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内资股112.7599133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约74.83%;H股37.93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5.17%;总计150.6979133亿股[155] - 报告期内及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股本未发生变化[156] - 截至6月30日,甘肃省公航旅直接持有本行内资股2,657,154,433股,持股百分比17.63%[157] - 截至6月30日,甘肃省国投直接持有本行内资股1,909,250,972股,持股百分比12.67%[157] - 截至6月30日,酒钢集团和金川集团均直接持有本行内资股983,972,303股,持股百分比均为6.53%[157] - 截至6月30日,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有本行内资股845,296,403股,持股百分比5.61%[157] - 截至6月30日,甘肃省电投直接持有本行内资股633,972,303股,持股百分比4.21%[157] -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股份701,043,817股(占已发行股份4.65%)存在质押情形[1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甘肃省公航旅实益拥有内资股2,657,154,433股,占比17.63%,受控法团权益内资股100,541,667股,占比0.67%[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甘肃省国投实益拥有内资股1,909,250,972股,占比12.67%,受控法团权益内资股1,617,944,606股,占比10.74%[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甘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益拥有H股1,250,000,000股,占比8.29%[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甘肃省新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实益拥有H股655,138,000股,占比4.35%[160] - 甘肃省公航旅持有公司2,657,154,433股内资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约17.63%;其受控法团甘肃省金融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00,541,667股内资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约0.67%[161] - 甘肃省国投直接持有公司1,909,250,972股内资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约12.67%;甘肃省国资委及酒钢集团分别持有甘肃省国投84%及16%的股权,甘肃省国投持有酒钢集团31.58%的股权、甘肃省电投100%的股权及金川集团47.97%的股权[161] -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以受托人身份持有公司353,324,000股H股,其中“外贸信托-五行百川26号石榴集团专项单一资金信托”持有282,064,000股H股,“外贸信托-五行百川25号单一资金信托”持有71,260,000股H股[161] - 石榴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以酌情信托成立人身份持有公司282,064,000股H股;北京卡达普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石榴置业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崔巍持有北京安纳托利亚投资有限公司58%的股权,桑春华持有42%的股权[1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16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67.36亿元,较2023年同期70.82亿元减少4.9%[10] - 同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2.19亿元,较2023年同期2.07亿元增长5.8%[10] - 2024年上半年营业利润3.39亿元,较2023年同期3.71亿元减少8.8%[10] - 期内利润3.95亿元,较2023年同期4.08亿元减少3.3%[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4221.7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885.89亿元增长8.6%[11] - 负债总额3885.70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54.09亿元增长9.3%[11]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回报率为0.19%,较2023年12月31日的0.21%下降9.5%[12] - 净息差为1.32%,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8%下降16.5%[12]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8%,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38%下降4.4%[13] - 不良贷款率为1.94%,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0%下降3.0%[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收入31.56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4.867亿元减少9.5%[18] - 公司净利润由2023年同期的4.08亿元减少3.3%至2024年同期的3.945亿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221.73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8.6%[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含应计利息)为2403.452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7.8%[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为1.94%,较2024年初减少0.06个百分点[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客户存款总额(含应计利息)为3216.80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8.8%[18] - 2024年利息收入6736百万元,较2023年的7081.6百万元减少345.6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4.9%[19][21] - 2024年净利息收入2537.1百万元,较2023年的2869.4百万元减少332.3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11.6%[19][21]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218.9百万元,较2023年的206.9百万元增加12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5.8%[19] - 2024年投资证券净收益35.1百万元,较2023年的11.5百万元增加23.6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205.2%[19] - 2024年营业收入3156.8百万元,较2023年的3486.7百万元减少329.9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9.5%[19] - 2024年期内利润394.5百万元,较2023年的408百万元减少13.5百万元,变动百分比为-3.3%[19] - 截至2023年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利息收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82.3%及80.4%[20] - 2024年生息资产总额391104百万元,平均收益率3.47%;2023年生息资产总额372506.7百万元,平均收益率3.84%[22] - 2024年计息负债总额357453.8百万元,平均成本率2.35%;2023年计息负债总额339790.4百万元,平均成本率2.48%[23] - 2024年净息差1.32%,较2023年的1.58%下降0.26个百分点[23] - 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71.572亿元减少5.3%至2024年上半年的67.77亿元,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从3.84%降至3.47%,平均结余从3725.067亿元增加5.0%至3911.04亿元[29] -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2024年上半年为50.651亿元,占比74.7%,2023年上半年为54.301亿元,占比75.9%[28] -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4.775亿元减少5.2%至2024年上半年的14.013亿元,平均收益率从2.41%降至2.15%,平均结余从1224.325亿元增加6.4%至1303.284亿元[32] - 存放同业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190万元增加5.0%至2024年上半年的1250万元,平均结余从17.009亿元增加10.7%至18.834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40%降至1.33%[33]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175亿元增加45.8%至2024年上半年的1.713亿元,平均结余从129.805亿元增加35.0%至175.283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81%升至1.95%[34]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202亿元增加5.5%至2024年上半年的1.268亿元,平均结余从170.183亿元增加4.4%至177.687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41%升至1.43%[35] - 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42.122亿元减少0.3%至2024年上半年的41.989亿元,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从2.48%降至2.35%,平均结余从3397.904亿元增加5.2%至3574.538亿元[36] - 客户存款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33.517亿元增加2.5%至2024年上半年的34.37亿元,平均结余从2757.695亿元增加7.7%至2969.763亿元,平均成本率从2.43%降至2.31%[37] - 公司贷款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36.643亿元,平均收益率5.00%,2023年上半年为38.943亿元,平均收益率5.48%[31] - 零售贷款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2.071亿元,平均收益率4.73%,2023年上半年为12.947亿元,平均收益率5.18%[31]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及拆入资金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900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7700万元,降14.4%,平均结余降16.1%,平均成本率从2.44%升至2.48%[38] -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2.925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273亿元,增11.9%,平均结余增13.2%,平均成本率从2.50%降至2.47%[39]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4.036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2.938亿元,降27.2%,平均结余降18.7%,平均成本率从3.15%降至2.82%[40]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729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6170万元,降15.4%,平均结余降9.1%,平均成本率从1.97%降至1.84%[41] - 净利息差从2023年上半年1.36%降至2024年上半年1.12%,净息差从1.58%降至1.32%,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从3.84%降至3.47%,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从2.48%降至2.35%[42]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2.069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2.189亿元,增5.8%[43][44] - 交易净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3.101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44亿元,增10.9%[45] - 投资证券产生的净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115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510万元[46] - 汇兑收益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9
甘肃银行(0213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8 17:51
公司业绩及排名 - 2023年度公司排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列第315位,国内排名第63位[8] - 公司持续入围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2023年排名第55位[8] - 公司获得省长金融奖第10次,连续8年入围[8]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董事长强调2024年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8] - 公司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促进经营管理稳中向好、经营质效稳步提升[8] 股权结构 - 金川集团为公司最大股东,持有公司约6.53%的股权[11] - 酒钢集团持有公司约6.53%的股权[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中文名为甘肃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为Bank of Gansu Co., Ltd.[15]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525-1号[16] - 公司主要办公地址也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525-1号甘肃银行大厦[16] - 公司客服热线为+86 400 86 96666,公司网站为www.gsbankchina.com[16] - 公司在香港的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248号大新金融中心40楼[16] 财务数据 - 利息收入为13900.6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的13788.6百万人民币有所增长[21] - 资产总额为388588.7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的377202.5百万人民币有所增长[22] 宏观经济环境 - 202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0,5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26] - 2023年,全国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新技术、新产品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形成,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成为重要引擎[26] - 2023年,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26] - 2023年,全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26] - 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26] - 2023年,全国出口首次突破人民币万亿大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6] - 2023年,全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为经济回升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6] 风险管理 - 持续落实金融风险防范政策,不良贷款率为2.0%,保持相对稳定[34] - 公司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1.69%下降至2023年12月31日的1.64%[99]
甘肃银行(0213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06
公司治理与战略 - 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全文符合《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中有關年度業績初步公告附載資料的要求[1] - 公司2023年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扎實開展主題教育[3] - 公司2023年堅決落實「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公司治理持續完善,戰略規劃穩步實施,轉型發展已見成效[3] - 公司2023年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經營管理全方位、各環節[3] - 公司2023年經營質效穩步提升,隊伍建設有序推進,各項改革持續深化[3]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的公司治理,并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中的守则条文[179] 风险管理与防控 - 公司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提前超額完成報送省專班不良清收化解任務[3] - 公司采用久期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及压力测试等技术方法评估银行账户利率风险[145] - 公司在不同情形下对债券业务进行定期敏感性和久期分析,以计量对盈利能力的潜在影响[145] - 公司在不利外部环境下对存贷款利率基准进行特别的压力测试分析[145] - 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在2023年12月31日为157.69%,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148.83%有所提升[150] - 公司净稳定资金比例在2023年12月31日为127.84%,相比2023年9月30日的128.11%略有下降[150] - 公司通过敞口限额管理和资产与负债币种结构管理来控制汇率变动的不利影响[147] - 公司已搭建GRC系统,用于操作风险的识别、计量及监测[148] - 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是通过建立适时、合理、有效的机制,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149] - 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由总行办公室主要负责,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分别承担最终责任、监督责任和管理责任[151] - 公司已建立总、分、支行三级的法律合规风险管理架构,总行法律合规部负责全行法律合规风险管理[152] - 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实现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154] 社会责任与荣誉 - 公司第10次獲得省長金融獎[3] - 公司2023年積極在積石山縣抗震救災中貢獻金融力量,努力在服務實體和惠及民生中彰顯擔當作為[3] - 2023年荣获“铁马-最佳零售业务中小银行”称号[12] - 2023年荣获“数字产品-银奖”[12] - 2023年荣获“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奖”[12] - 2023年荣获“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奖”和“产业数字金融建设创新奖”[12]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作出慈善及其他捐款合共人民币2,684,338.66元[165]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2023年利息收入为1390.06亿元,利息支出为846.61亿元,净利息收入为543.45亿元[13] - 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37.99亿元,交易净收益为62.9亿元,投资证券净收益为11.66亿元[13] - 2023年营业利润为56.93亿元,年度利润为64.66亿元,其中本行拥有人应占利润为64.45亿元[13] - 2023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665.1百万元,同比增长2.1%[21] - 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646.6百万元,同比增长7.0%[21] - 2023年公司净利息收入为人民币5,434.5百万元,同比增长7.2%[22] - 2023年公司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1.5%,较2022年的77.6%有所上升[23] - 2023年公司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3,900.6百万元,同比增长0.8%[24] - 2023年公司利息开支为人民币8,466.1百万元,同比下降2.9%[24] - 2023年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产生的净收益为人民币116.6百万元,同比增长124.7%[50] - 2023年汇兑净收益为人民币47.5百万元,同比下降77.4%[51] - 2023年其他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7.6百万元,同比增长63.2%[52] - 2023年经营开支为人民币2,388.8百万元,同比增长2.2%[53] - 2023年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261.8百万元,同比增长1.4%[54] - 2023年物業及設備開支为人民币432.6百万元,同比下降4.4%[57] - 2023年一般管理及行政開支为人民币590.8百万元,同比增长9.6%[57] - 2023年信用╱資產減值損失为人民币3,707.0百万元,同比增长2.4%[59] - 2023年客户贷款及垫款信用減值損失为人民币2,086.3百万元,同比下降14.1%[60] - 2023年投资类资产信用減值損失为人民币1,475.5百万元,同比增长56.7%[60] - 2023年金融市场业务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55.2百万元,较2022年的1,327.7百万元下降20.5%[119]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3年资产总额为388,588.7百万元,同比增长2.99%[14] -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22,871.6百万元,同比增长3.99%[14] - 客户存款总额为295,556.2百万元,同比增长5.92%[14] - 总权益为33,180.1百万元,同比增长1.78%[14]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388,588.7百万元,同比增长3.0%[21] - 2023年末公司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人民币222,871.6百万元,同比增长4.0%[21] - 2023年末公司客户存款总额为人民币295,556.2百万元,同比增长5.9%[21] - 客户存款从2022年的人民币265,404.8百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人民币279,754.9百万元,增长2.47%[27] - 计息负债总额从2022年的人民币330,408.7百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人民币341,543.9百万元,增长2.48%[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客户贷款总额为人民币142,825.3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4.2%[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零售贷款总额为人民币51,972.0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4.0%[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人民币222,871.6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4.0%,占公司总资产的57.4%[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总额为人民币91,654.4百万元和13,262.8百万元,分别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的41.1%和6.0%[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信用贷款总额为人民币33,870.8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15.6%[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准备为人民币5,781.8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2.3%[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原值)为人民币130,134.3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2.4%[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客户存款总额为人民币295,556.2百万元,占负债总额的83.2%,较2022年增长5.9%[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为人民币20,120.3百万元,占负债总额的5.7%,较2022年减少16.3%[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债券为人民币22,172.4百万元,占负债总额的6.2%,较2022年减少14.8%[72] - 客户存款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79,039.2百万元增加5.9%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95,556.2百万元[74] - 公司发行了面值总额为人民币45,000.0百万元的零息同业存单,有效年利率介于2.06%至2.89%之间[75] - 股本为人民币15,069.8百万元,占总权益的45.4%[7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144,730名零售贷款客户,贷款总额为人民币51,972.0百万元[10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逾703.69万名零售存款客户,存款总额为人民币201,544.7百万元[104] - 2023年,公司零售贷款总额为人民币51,972.0百万元,占公司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的23.3%[107] - 2023年,公司零售存款总额为人民币201,544.7百万元,占公司客户存款总额的68.2%[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借记卡累计发卡量约为8.72百万张[1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信用卡发卡量为839,588张,其中信用卡805,427张[1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收单业务商户共13.04万户,收单交易总额约为人民币894.77亿元[1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资金为人民币2,866.1百万元,较2022年的1,224.9百万元增长134%[1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拆出资金余额为人民币2,407.2百万元,较2022年的1,500.5百万元增长60.4%[1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回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人民币10,664.0百万元,较2022年的6,992.5百万元增长52.5%[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27,021.7百万元,较2022年的131,295.5百万元下降3.3%[1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所持政府债券面值余额为人民币37,859.4百万元[1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所持金融债券面值余额为人民币27,320.0百万元[129] 股东与股权结构 -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约4.21%的股权[6] - 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约18.30%的股权[6] - 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约12.67%的股权,并通过附属公司持有约10.74%的股权[6]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约6.53%的股权[7] -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约6.53%的股权[7] - 平凉市静宁成纪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的子公司[7] - 甘肃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84%的股权[6] - 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金川集团47.97%的股权[7] - 甘肃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8.42%的股权[7] - 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1.58%的股权[7] 贷款与不良贷款 - 不良贷款总额为人民币4,334.4百万元,不良贷款率为2.00%[78] - 正常类贷款为人民币203,909.5百万元,占比93.9%[79] - 批发及零售业贷款为人民币12,502.1百万元,不良贷款率为7.06%[82] - 制造业贷款为人民币31,675.6百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72%[82] - 农、林、牧、渔业贷款为人民币7,648.8百万元,不良贷款率为3.51%[82] - 房地产业贷款为人民币10,959.4百万元,不良贷款率为4.46%[82] - 零售贷款为人民币51,972.0百万元,不良贷款率为3.82%[82] - 公司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的1.69%下降至2023年的1.64%[88] - 零售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的3.76%上升至2023年的3.82%[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逾期贷款金额为211,160.3百万人民币,占贷款总额的97.3%[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逾期贷款总额为5,957.1百万人民币,占贷款总额的2.7%[89] 业务占比与结构 - 公司银行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0.7%下降至2023年的40.2%[90] - 零售银行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从
甘肃银行(0213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1 16:30
公司概况 - 甘肅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據中國法律於2011年11月18日在中國甘肅省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3] - 甘肅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及關連人士包括甘肅省電投、甘肅省公航旅等公司[4] - 甘肅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4] - 甘肅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H股以港元認購及買賣[4] - 甘肅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3月被金融監管總局所取代[3] 股东情况 - 金川集团是甘肃银行的最大股东,持有47.97%的股权[5] - 酒钢集团持有甘肃银行约6.53%的股权[5] - 甘肅省電投持有本行約4.21%的股權[3] - 甘肅省公航旅持有本行約18.30%的股權[4] - 甘肅省國投直接持有本行約12.67%的股權,並間接通過其附屬公司持有本行約10.74%的股權[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利息收入为7,081.6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4.8%[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净利息收入为2,869.4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1.0%[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28.5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5.7%[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交易净收益为310.1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0.2%[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營业收入为3,486.7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5.9%[14] 资产负债表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390,027.6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3.4%[15] - 客户存款总额(含应计利息)为293,271.4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5.1%[15] - 资产回报率为0.21%,较2022年下降4.5%[15] - 權益回報率为2.48%,较2022年增长1.2%[15] 风险管理 - 公司主要面临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152] - 公司主要操作风险包括不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员工、信息技术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的損失[159] - 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主要在借贷、交易及投资活动和管理现金流量状况时面临流动性风险[163] 其他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向公司客户收取的委托贷款服务费分别为人民币11.36百万元和人民币2.66百万元[9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国内结算交易量约为人民币4,532.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686.2亿元有所下降[9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国际结算交易量为224百万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3百万美元有所下降[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