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核(01816)

搜索文档
中广核电力(0181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1 16:06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78.76%,非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1.24%[8][11] - 核电合营公司由广核投持有75%股权,港核投持有25%股权[20] - 岭澳核电由公司及广核投分别持有70%及30%股权[21] - 岭东核电由公司、广核投、中广核核投分别持有25%、30%、45%股权[22] - 阳江核电由公司、广核投及中广核一期基金分别持有34%、25%、7%股权[23] - 宁德核电由中广核宁核投资有限公司持有46%股权,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及福建福能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44%及10%股权[24] - 红沿河核电由中广核核投持有45%股权,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及大连市国有资本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分别持有45%及10%股权[25] - 台山核电由公司、广核投、台山核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2.5%、10%、47.5%股权,30%股权由法国电力国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持有[26] 上网电量与减排数据 - 2024年上网电量为2272.84亿千瓦时,等效标煤减排CO₂约18659.99万吨[10] - 2024年公司上网电量等效燃煤发电减排二氧化碳约18659.99万吨,按核电碳足迹因子计算,相当于核电全生命周期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约147.73万吨[43] - 2024年公司管理的在运核电机组累计上网电量2272.84亿千瓦时,较2023年增长6.13%[117] - 2024年附属公司合计上网电量1790.12亿千瓦时,较2023年增长7.15%;联营企业红沿河核电站上网电量482.71亿千瓦时,较2023年增长2.54%[118] - 2024年大亚湾核电站上网电量142.06亿千瓦时,较2023年下降1.96%;岭澳核电站上网电量154.24亿千瓦时,增长3.74%;岭东核电站上网电量159.15亿千瓦时,下降7.03%;宁德核电站上网电量327.23亿千瓦时,增长1.12%;阳江核电站上网电量500.75亿千瓦时,增长0.09%;防城港核电站上网电量279.00亿千瓦时,增长19.99%;台山核电站上网电量227.70亿千瓦时,增长52.28%[118] -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公司在运核电机组实现上网电量2272.84亿千瓦时(含联营企业),同比上升6.13%,市场化交易量占总上网电量约50.9%,同口径下与2023年基本持平[136] - 2024年公司核电全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689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659.9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7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约2.84万吨[130]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868.044亿元,较2023年增长5.2%;每股派息0.095元(含税);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406.208亿元,较2023年增长5.3%[12]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8.139亿元,较2023年增长5.4%;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7.128亿元,较2023年增长0.9%;扣非后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405.572亿元,较2023年增长0.8%[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754.91亿美元,非流动资产合计3499.09亿美元,资产总计4254.01亿美元[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834.79亿美元,非流动负债合计1696.05亿美元,负债合计2530.84亿美元[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1194.41亿美元,少数股东权益528.75亿美元,股东权益合计1723.16亿美元[18]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约868.04亿元,较2023年增长5.16%;归母净利润约108.14亿元,较2023年增长0.83%[40] - 2024年董事会建议年度股息为每股0.095元(含税),较2023年增长1.06%[40] - 2024年营业收入为86,804,414.92千元,较2023年增加4,255,771.77千元,增幅5.2%[77] - 2024年营业成本为57,265,603.08千元,较2023年增加4,407,979.95千元,增幅8.3%[77] - 2024年财务费用为5,133,290.99千元,较2023年减少532,678.12千元,减幅9.4%[77] - 2024年其他收益为1,696,195.10千元,较2023年增加390,700.66千元,增幅29.9%[77] - 2024年投资收益为1,932,890.84千元,较2023年增加328,689.29千元,增幅20.5%[77]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为63,619.40千元,较2023年减少34,989.33千元,减幅35.5%[77]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813,873.22千元,较2023年增加89,303.11千元,增幅0.8%[77] - 2024年EBITDA利润率为46.8%,较2023年的46.7%略有上升[74] - 2024年净负债率为59.5%,较2023年的60.2%有所下降[74] - 2024年银行借款及其他借贷为198,161,125.44千元,较2023年减少1,152,064.81千元,降幅0.6%[83] - 2024年应收款项为36,095,779.33千元,较2023年增加2,174,099.92千元,增幅6.4%[83] - 2024年应付款项为40,553,068.09千元,较2023年增加2,729,643.25千元,增幅7.2%[8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38,015,962.61千元,较2023年增加4,896,068.34千元,增幅14.8%[86]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20,169,074.24千元,较2023年增加7,656,460.57千元,增幅61.2%[86]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7,973,345.92千元,较2023年减少1,114,892.12千元,降幅5.8%[86] -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约为20,567.2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4,971.7百万元,增幅31.9%[89] - 2024年集团向联营企业出资约601.1百万元,追加投资后持有宁德第二核电51%股权[9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所有权受限资产账面价值约为17,535.3百万元,2023年为约14,691.5百万元[95] - 公司2021 - 2025年保持分红比例适度增长,2023年度分红比例为44.26%,末期股息每股0.094元[65] - 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095元,分红比例约为44.36%,预计2025年7月3日左右派付[66] - 2014 - 2024年公司每年均有派息,2024年每股派息0.095元,派息总额4797.37百万元[67] - 公司自2014年上市以来,年度派息累计金额达31963.10百万元[65] - 2015 - 2024年分红比例在28.71% - 44.36%之间波动[68] 机组建设与运营情况 - 在建核电机组16台,装机容量31798兆瓦,占中国大陆比重53.17%;在运核电机组28台,装机容量19406兆瓦,占中国大陆比重35.98%[13] - 8月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发行A股可转债议案,申报文件10月获深交所受理,12月完成首轮回覆[7] - 12月公司股东大会通过控股股东延长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履行期限议案,注入保留业务期限延期一年[7] - 8月招远一期、陆丰一期、苍南二期项目获核准[7] - 4月陆丰5号机组进入设备安装阶段,7月宁德5号机组开始全面建设,11月苍南1号机组进入调试阶段[7] - 5月防城港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10月大亚湾2号机组装机容量获批由984兆瓦变更为1026兆瓦[7] - 2024年公司获得三个核电项目核准,开拓了位于山东省的第十个核电基地[41] - 2024年7月宁德5号机组实现FCD开始全面建设,5月防城港4号机组高质量投产,集团“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全面建成[56] - 2025年惠州1号机组将投入商业运营[6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管理28台在运核电机组、16台在建核电机组(含控股股东委托管理的8台)[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运核电机组数量28台,较2023年增长3.70%,容量31798兆瓦,增长4.02%;在建核电机组数量8台,增长60.00%,容量9738兆瓦,增长62.08%;控股股东委托管理的在建核电机组数量8台,增长33.33%,容量9668兆瓦,增长33.57%[110] - 2024年10月,大亚湾2号机组装机容量由984兆瓦变更为1026兆瓦,大亚湾核电站装机容量增加至2010兆瓦[121] - 防城港3号机组于2023年3月25日投入商业运营,4号机组于2024年5月25日投入商业运营[1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管理16台在建核电机组,2台处于调试阶段,3台处于设备安装阶段,2台处于土建施工阶段,9台处于FCD准备阶段[131] - 2024年5月25日,防城港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临时上网电价为人民币0.4063元/千瓦时(含增值税)[142] - 2025年公司共22台核电机组(含联营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均已完成年度中长期市场化电量签约[151] - 公司管理的在运核电机组28台,在建核电机组8台[155] - 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装机容量为984MW,2号机组装机容量为1026兆瓦[157] - 岭澳核电站单机组装机容量为990兆瓦[158] - 岭东核电站单机组装机容量为1087兆瓦[159] - 阳江核电站单机组装机容量为1086兆瓦[160] - 宁德核电站1至4号在运机组单机组装机容量为1089兆瓦,5号和6号在建机组单机组装机容量为1210兆瓦[161] - 红沿河核电站单机组装机容量为1119兆瓦[162] 机组安全与性能指标 - 2024年公司安全管理按计划完成问题/隐患整改超99%[50] - 2024年公司所有在运机组均无INES 2级及以上事件[51] - 2024年公司28台在运核电机组平均能力因子约92%,其中24台采用二代及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的机组平均能力因子约93%,连续七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53] - 2024年公司核电机组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710小时,近三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517小时,机组利用率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53] - 2024年公司安全生产业绩中的机组强迫损失率指标创历史最佳,超90%的机组该指标进入WANO前1/4,达世界先进水平[41] - 2024年28台在运机组平均能力因子91.91%、平均负荷因子87.77%、平均利用小时数7710小时,2023年27台在运机组对应指标为89.43%、85.72%和7509小时[122] - 2024年与2023年WANO同行12项业绩指标一年值标杆对比,机组数量从27台增至28台,合计指标数量从324项增至336项[126] - 2024年进入世界前1/4(先进水平)指标数量为290项,占比86.31%,2023年为251项,占比77.47%[126] - 2024年进入世界前1/10(卓越水平)指标数量为278项,占比82.74%,2023年为242项,占比74.69%[126] - 公司所有核电机组的设计换料周期均为18个月[123] - 换料大修任务包括换料、试验、改造、维修[124] - 公司结合当地电力负荷波动与电网沟通,合理安排换料大修计划,优化实施计划控制工期[125] - 2024年公司举办各类核应急演习500余次,运营管理的核电站保持历史未发生2级及以上核事件的安全记录[116] - 公司持续提升放射性废物管理水平,2024年28台在运机组放射性废物管理合规,未因环境问题受行政处罚[128] - 公司核电站流出物的放射性总量远低于适用国家限值[128] 换料大修情况 - 2024年按计划完成19个换料大修,大亚湾2号机组完成装机容量提升验证,大亚湾1号机组三十年改造和防城港3号机组华龙一号首次换料大修顺利实施[54] - 2024年公司共开展20个换料大修(含2023年两个跨年换料大修),截至2024
中广核电力_2024 财年_收益持平且股息符合预期;2025 年停电天数可能减少
2025-03-31 10:4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公用事业 [4][64] - **公司**:CGN Power Co., Ltd、China Gas Holdings、China Resources Gas Group Ltd、China Resources Power、ENN Energy Holdings Ltd、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China Longyuan Power Group、China Yangtze Power Co.、Goldwind、Guangdong Investment、Hangzhou First Applied Material Co. Ltd、Henan Pinggao Electric、Hoyuan Green Energy Co. Ltd、JA Solar Technology Co Ltd、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Jinlei Technology Co Ltd、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Ming Yang Smart Energy、NARI Technology、Ningbo Orient Wires & Cables Co Ltd、Riyue Heavy Industry Co., Ltd.、Shanghai Electric、Sino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Titan Wind Energy Suzhou Co Ltd、Tongwei Co. Ltd.、XJ Electric、Zhejiang Chint Electrics、Xinyi Solar Holdings Ltd [65][6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收益持平,股息符合预期;2025年停运天数可能减少 [2][5] - 2024年第四季度延续前三季度稳定增长趋势,经常性收益同比增长1%,符合预期 [5][7] - 2024年每股股息为0.095元,较2023年的0.094元增长1%,派息率44.4%略低于预期 [5][7] - 2024年发电量同比增长6%,占中国核电市场份额54.38% [5][7] - 2024年平均市场电价同比下降3.85% [5][7] - 2025年计划进行19次检修(2次十年期、1次首次),2024年为20次(5次十年期、1次首次) [5][7] 盈利影响因素 - 2025年盈利将受广东(下降0.06元)和广西(下降0.1元)市场电价大幅下降拖累,2024年公司分别从这两个省份获得54%和11%的收入,但这两个省份未来下行风险小于其他省份,因价格已接近底价 [3][5] 估值方法 - 对2025年预期每股收益应用13倍的市盈率倍数,公司新项目呈现加速趋势,随着电价风险逐渐被消化,该倍数应接近2016年水平 [11] 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利用率高于预期、上网电价上调、直供电价折扣降低、新项目获批 [13] - **下行风险**:利用率低于预期、上网电价下调、直供电价折扣加大、新项目投产延迟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由多家公司发布,各公司承担相应责任,报告信息来源、使用限制、分发地区及对象等有详细规定 [15][55] - 分析师认证表明分析师观点准确表达且未因特定推荐或观点获直接或间接补偿 [17] -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遵循冲突管理政策,与多家公司存在业务关系及利益冲突情况 [18][20][21] - 摩根士丹利股票评级采用相对评级系统,包括Overweight、Equal - weight、Not - Rated、Underweight,与传统买卖评级不同 [25][31] - 分析师行业观点分为Attractive、In - Line、Cautious,各地区有相应基准 [34][35] -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更新政策、不提供个性化投资建议、使用条款、隐私政策等相关说明 [41][46]
中广核电力20250328
2025-03-31 10:4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核电行业 - 公司:中广核电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现状与前景 - 中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和发达国家水平,2024年国内在运核电机组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8%,贡献约4.5%的全国发电量,但在双碳战略和能源结构调整背景下,核能产业处于战略机遇期,发展空间广阔[2][3] - 2022 - 2024年中国连续三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保持常态化审批节奏,肯定了核电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地位[2][4] 公司运营与管理 - 确保核安全是首要责任,2024年高标准落实安全管理专项行动,构建责任体系和管理监督制度,所有在运机组未发生二级以上事件,超86%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2][5] - 加大科研创新力度,2024年南方中心研发基地建设推进,中山基地实验厂房提前竣工,在先进压水堆技术取得进展,申请专利1836项,892项获授权[2][6] - 积极响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和市值管理要求,实施长期稳定股息政策,2024年度含税每股分红0.095元,占44.36%,实现连续十年分红比例与金额增长[2][7][8] - 重视可持续发展,将ESG融入战略与运营,2024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约6891.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7亿吨,外购清洁电力占比达95%[2][9] 市场交易情况 - 2025年公司在广东省内10台核电机组参与市场交易,年度市场交易电量约273亿千瓦时,受全市场均价下降影响,广东和广西核电市场均价较2024年同期降低,福建和辽宁与2024年基本持平[2][11] - 核电市场化电量占总发电量比例2023年为51%,2024年约为50%,预计2025年维持在50%左右,各地政策支持核电优价买卖,三年来运营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超7000小时[18] 财务表现与规划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68.04亿元,同比增长5.16%;归母净利润108.14亿元,同比增长0.83%;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082.78亿元,同比提升9.1%;平均融资成本3.03%,资产负债率59.5%[2][14] - 未来随着在线技术数量增加及项目进入高峰期,资本开支预计稳步上升,2025年资本开支规划预计较2024年翻倍增长[14][3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完善核电竞价机制,目前暂无具体政策出台[15] - 2025年筹备靠前的新项目基地如黄振鹏短期或北城二期等按计划推进[16] - 公司考虑当前利率环境增加借贷,但会测算设定合理最高负债率保障资金安全[17] - 2024年所得税同比增长20%(增加7亿元),原因包括优惠政策到期、盈利增长和税收口径调整[23] - 预计2025年辽宁区域辅助服务费用支出随新市场交易方案实施而下降[24] - 2025年公司因2024年债务重组可实施新合作利率,但总量降低幅度可能有限[25] - 岭东核电净利润下滑与所得税和检修时间增加有关,生产成本上升与燃料方案更换有关[26] - 公司按国资委要求开展市值管理,获一般性回购授权并有增值安排[27] - 公司通过优化运营、控制成本、债务重组和拓展新项目实现开源节流,保证股东回报[28] - 公司认为核电与数据中心结合有潜力,将积极探索[29] - 公司通过减少开支、建设科研平台和转化技术成果提升劳动效率[30] - 公司在广西、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开展厂址储备工作[31] - 核电站除发电外,还研究核能供热和小型供热堆应用[32] - 火电新增项目入市对核电市场有一定影响,但核电重要性仍显著[33] - 台山核电机组在运行效率和大修管理经验方面有改善空间[34][35] - 2024年原油价格波动未影响公司长期合同安排,公司不打算增加非燃料储备[37] - 中国有四家核电建设资质公司,国家开放部分民营资本进入核电产业,比例达10%[38] - 2025年现货市场影响取决于区域等因素,公司多数电量通过长协锁定,营销策略有竞争力[39]
中广核电力发布2024年度业绩 年度上网电量2272亿千瓦时
深圳商报· 2025-03-30 02:3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广核电力严守核安全保持稳健经营,上网电量、装机规模、业绩等表现良好,机组达世界先进水平,技术不断优化,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员工发展 [1][2][3] 经营业绩 - 2024年上网电量达2272.84亿千瓦时,同比提升6.13% [1] -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14亿元,同比提升0.83%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107.13亿元,同比提升0.94% [2] - 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末期现金股息为0.095元/股,分红比例达44.36% [2] 装机规模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1] - 公司管理的28台在运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截至2024年底在运、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超5120万千瓦,装机规模国内领先 [1] 机组水平与项目进展 - 2024年公司管理的28台在运机组超86%的WANO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能力因子约92% [3] - 2024年5月25日防城港4号核电机组正式商运,“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全面建成 [3] - 2024年8月公司管理的6台机组获国家核准,截至2024年底共管理16台在建机组,项目进度符合计划 [3] 技术创新 - 公司围绕核能主业打造型谱化产品体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关键问题,提升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 [4] -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不断优化完善,完成多项重大试验,宁德核电机组实现热套管远程在线维修,陆丰6号机组应用先进建造技术 [4] 社会责任与员工发展 - 2024年公司全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689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7亿吨,相当于种植超51万公顷森林 [5] - 公司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职业发展通道,营造职场氛围助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5]
中广核电力2024年度上网清洁能源超2200亿千瓦时 减碳排1.87亿吨
中国经济网· 2025-03-28 17:17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广核电力以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上网电量和业绩平稳提升,坚持核安全理念,推进项目建设,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履行ESG责任 [1][2][3] 经营业绩 - 2024年年度上网电量达2272.84亿千瓦时,同比提升6.13% [1] - 2024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14亿元,同比提升0.8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107.13亿元,同比提升0.94% [1] 核安全与项目建设 - 坚持“核安全高于一切”理念,落实到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中,开展安全检查,建立工作机制 [2] - 2024年公司管理的28台在运机组超86%的WANO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能力因子约92% [2] - 2024年5月25日,防城港4号核电机组正式商运,“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全面建成 [2] - 2024年8月,公司管理的6台机组获国家核准,截至2024年底共管理16台在建机组,项目进度符合计划 [2] 科技创新 - 围绕核能主业打造型谱化产品体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关键问题,提升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 [3] -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优化完善,完成多项重大试验;宁德机组实现热套管远程在线维修;陆丰6号机组应用先进建造技术 [3] ESG责任 - 核电与ESG管理理念契合,公司在生态环保、公司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作为 [3] - 2024年全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689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7亿吨,相当于种植超51万公顷森林 [3]
中广核电力去年上网电量达2272.84亿千瓦时
中国新闻网· 2025-03-27 18:48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度中广核电力上网电量提升,总体业绩平稳,机组指标表现良好,新项目获核准且项目进度符合计划,同时具有显著减排效应 [2][3] 业绩表现 - 2024年度上网电量达2272.84亿千瓦时,同比提升6.13% [2] - 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08.14亿元,同比提升0.83%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07.13亿元,同比提升0.94% [2] - 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末期现金股息为人民币0.095元/股,分红比例达44.36% [2] 机组情况 - 管理的28台在运机组超86%的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 [2] - 28台在运核电机组平均能力因子约92%,维持高端稳定 [2] - 2024年5月25日,防城港4号核电机组正式商运,“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全面建成 [2] - 2024年8月,管理的6台机组获国家核准,含控股股东委托管理的苍南3、4号核电机组 [3] - 截至2024年底,共管理16台在建机组,含控股股东委托管理的惠州1号至4号机组及苍南1号至4号机组,项目进度符合计划 [3] 减排效应 - 2024年全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689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7亿吨,相当于种植超51万公顷森林 [3]
中广核电力:经营业绩保持稳健 股东回报稳中有升
新华财经· 2025-03-27 18:37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广核电力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严守核安全,保持稳健经营,在上网电量、机组建设、业绩、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果 [1][2] 经营业绩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公司28台在运机组上网电量2272.84亿千瓦时,同比提升6.13%,在运、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超5120万千瓦 [2] - 2024年公司总体业绩平稳,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8.14亿元,同比提升0.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7.13亿元,同比提升0.94% [2] - 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末期现金股息0.095元/股,分红比例达44.36%,履行五年分红规划承诺 [2] 机组运行与建设 - 2024年公司28台在运机组超86%的WANO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能力因子约92% [3] - 2024年5月25日防城港4号核电机组商运,“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全面建成 [3] - 2024年8月公司6台机组获国家核准,截至年底共管理16台在建机组,项目进度符合计划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公司围绕核能主业打造型谱化产品体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关键问题,提升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 [4] - “华龙一号”技术优化完善,宁德机组实现热套管远程在线维修,陆丰机组应用先进建造技术 [4][5] - 公司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增强产业控制力 [5] 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公司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689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7亿吨,相当于种植超51万公顷森林 [6] - 公司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关注供应链韧性及安全性,挖掘产学研合作优势 [6] - 公司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利用自身资源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6]
中广核电力2024年实现净利108亿元 经营业绩稳健股东回报稳中有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3-27 18:0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广核电力经营业绩稳健,上网电量增加,装机规模领先,通过多种举措应对风险,技术创新有成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1][2][3]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8.04亿元,同比增长5.1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14亿元,同比增长0.83%,基本每股收益0.214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107.13亿元,同比提升0.94% [2]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5元(含税),末期现金股息为0.095元/股,分红比例达44.36% [1][2] 机组运营 - 2024年公司管理的28台在运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上网电量达2272.84亿千瓦时,同比提升6.13% [1] - 28台在运机组超过86%的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能力因子约92% [2] 装机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管理的在运、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超过5120万千瓦,装机规模保持国内领先 [1] - 2024年公司管理的6台机组获得国家核准,共管理16台在建机组,项目进度符合公司计划 [2] 技术创新 - 围绕核能主业打造型谱化产品体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关键问题,提升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 [3] -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优化完善,完成多项重大试验 [3] - 宁德核电机组实现行业首例热套管远程在线维修,陆丰6号机组应用先进建造技术 [3] 社会责任 - 2024年全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689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7亿吨,相当于种植超51万公顷森林 [3]
中广核电力发布年度业绩,归母净利润108.14亿元 同比增加0.83%
智通财经· 2025-03-26 21: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广核电力发布2024年度业绩,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机组运营情况良好 [1] 业绩情况 - 集团2024年取得营业收入868.04亿元,同比增加5.16%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14亿元,同比增加0.83% [1] - 基本每股收益0.214元,拟派发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095元 [1] 机组管理情况 - 截至2024年底,管理28台在运核电机组、16台在建核电机组(含控股股东委托管理的8台机组) [1] - 2024年5月25日,防城港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1] - 2024年7月28日,宁德5号机组开始全面建设 [1] - 2024年8月19日,招远1、2号机组,陆丰1、2号机组,苍南3、4号机组获得核准 [1] 机组运行情况 - 2024年管理的在运核电机组全部安全稳定运行,全年累计上网电量2272.84亿千瓦时,较2023年增长6.13% [1] - 2024年28台在运机组平均能力因子91.91%,平均负荷因子87.77%,平均利用小时数7710小时;2023年27台在运机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89.43%、85.72%和7509小时 [1] 换料大修情况 - 2024年共开展20个换料大修(含2023年两个跨年换料大修)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完成19个换料大修,包括13个年度换料大修(含1个跨年年度换料大修)、5个十年大修(含1个跨年十年换料大修)和1个首次大修 [2] - 2024年换料大修累计总天数约为713天 [2]
中广核电力(0181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0:3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4年3月25日在中国成立,同年12月10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2019年8月26日在深交所上市,母公司及最终控股公司为中广核[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约868.044亿元,较2023年增长5.2%[4]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08.139亿元,较2023年增长0.8%[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07.128亿元,较2023年增长0.9%[4] - 2024年营业成本572.656亿元,2023年为528.576亿元[6] - 2024年财务费用51.333亿元,2023年为56.660亿元[6] - 2024年净利润174.439亿元,2023年为170.458亿元[7] - 2024年末资产总计4254.007亿元,2023年末为4152.504亿元[8]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合计754.914亿元,2023年末为727.874亿元[8]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3499.092亿元,2023年末为3424.629亿元[8] - 2024年末流动负债合计834.79亿元,较2023年末的773.88亿元增长7.87%;非流动负债合计1696.05亿元,较2023年末的1725.59亿元下降1.60%;负债合计2530.84亿元,较2023年末的2499.46亿元增长1.26%[9] - 2024年末股东权益合计1723.16亿元,较2023年末的1653.04亿元增长4.24%;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4254.01亿元,较2023年末的4152.50亿元增长2.44%[9] - 202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866.11亿元,成本571.16亿元;其他业务收入19.37亿元,成本14.92亿元;合计收入868.04亿元,成本572.66亿元,较2023年度分别增长5.16%和8.34%[15] - 2024年度财务费用合计51.33亿元,较2023年度的56.66亿元下降9.41%[17] - 2024年度政府补助等合计16.96亿元,较2023年度的13.05亿元增长29.94%,其中计入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为2.68亿元[19] - 2024年度投资收益合计19.33亿元,较2023年度的16.04亿元增长20.50%[21] - 2024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0.63亿元,2023年度为0.96亿元[23] - 2024年度信用减值转回合计1.64亿元,较2023年度的0.82亿元增长101.23%[25] - 2024年存货跌价损失为123,977,821.11元,2023年为108,167,851.98元;2024年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为0元,2023年为29,729,282.99元;2024年合同资产减值损失为1,372,021.42元,2023年为204,727,836.58元;2024年合计减值损失为125,349,842.53元,2023年为342,624,971.55元[27] - 2024年当期所得税费用为4,176,138,422.89元,2023年为3,567,200,160.74元;2024年递延所得税费用为 - 82,185,314.66元,2023年为 - 70,655,942.76元;2024年调整以前年度所得税为58,618,212.65元,2023年为 - 11,752,640.07元;2024年所得税费用合计为4,152,571,320.88元,2023年为3,484,791,577.91元;公司及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部分附属公司享有减免待遇[29] - 2024年归属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利润为10,813,873,224.82元,2023年为10,724,570,116.68元;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4年和2023年均为50,498,611,100.00;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14元/股,2023年为0.212元/股;2024年和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等于基本每股收益[35]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承兑汇票为9,681,081.65元,2023年12月31日为624,246.68元[37] - 2024年12月31日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851,598,328.52元,占比9.11%,坏账准备为76,591,109.52元,计提比例8.99%,账面价值为775,007,219.00元;2023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为4,569,272,823.42元,占比37.66%,坏账准备为185,023,531.65元,计提比例4.05%,账面价值为4,384,249,291.77元[39] - 2024年12月31日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8,499,885,102.25元,占比90.89%,坏账准备为77,087,034.33元,计提比例0.91%,账面价值为8,422,798,067.92元;2023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为7,564,152,412.98元,占比62.34%,坏账准备为121,813,232.30元,计提比例1.61%,账面价值为7,442,339,180.68元[39] - 2024年12月31日组合1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8,196,859,503.35元,占比87.65%,坏账准备为38,577,443.80元,计提比例0.47%,账面价值为8,158,282,059.55元;2023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为7,289,949,984.48元,占比60.08%,坏账准备为29,142,881.25元,计提比例0.40%,账面价值为7,260,807,103.23元[39] - 2024年12月31日组合2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03,025,598.90元,占比3.24%,坏账准备为38,509,590.53元,计提比例12.71%,账面价值为264,516,008.37元;2023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为274,202,428.50元,占比2.26%,坏账准备为92,670,351.05元,计提比例33.80%,账面价值为181,532,077.45元[39]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合计为9,351,483,430.77元,坏账准备为153,678,143.85元,计提比例1.64%,账面价值为9,197,805,286.92元;2023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合计为12,133,425,236.40元,坏账准备为306,836,763.95元,计提比例2.53%,账面价值为11,826,588,472.45元[39]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1.97亿元,坏账准备3857.74万元,账面价值81.58亿元;2023年末账面余额72.90亿元,坏账准备2914.29万元,账面价值72.61亿元[41] - 2024年末另一类应收账款账面余额3.03亿元,坏账准备3850.96万元,账面价值2.65亿元;2023年末账面余额2.74亿元,坏账准备9267.04万元,账面价值1.82亿元[43] - 2024年末短期借款合计171.81亿元,其中信用借款171.69亿元,应付利息1163.01万元;2023年末合计142.55亿元,信用借款142.40亿元,应付利息1486.96万元[45] - 2024年末应付票据66.65亿元,2023年末68.33亿元,均无已到期未支付情况[47] - 2024年末应付账款合计201.88亿元,其中1年以内142.89亿元;2023年末合计234.37亿元,1年以内159.25亿元[49] - 2024年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210.31亿元,2023年末239.57亿元[51] - 2024年末长期借款合计1557.16亿元,其中信用借款1025.72亿元,质押借款710.24亿元;2023年末合计1592.68亿元,信用借款918.33亿元,质押借款887.42亿元[53] - 2024年末应付债券合计23.97亿元,2023年末24.97亿元[56] - 2024年末预计负债合计69.94亿元,其中核电设施退役费准备金63.61亿元,中低放废物处置准备金6.33亿元;2023年末合计65.52亿元,退役费准备金58.53亿元,处置准备金6.99亿元[58] - 2024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71,123,958.14元,2023年为4,654,589.46元;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67,890,403.76元,2023年为168,002,150.90元[69] - 2024年EBITDA利润率为46.8%,净利润率为20.1%;2023年EBITDA利润率为46.7%,净利润率为20.6%[71] - 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为9.3%,总资产报酬率为6.5%;2023年分别为9.7%和6.4%[71]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59.5%,负债权益比率为105.6%,利息保障倍数为4.2;2023年分别为60.2%、111.2%和3.7[71] - 2024年营业收入为86,804,414.92千元,较2023年增加4,255,771.77千元,增幅5.2%[72] - 2024年营业成本为57,265,603.08千元,较2023年增加4,407,979.95千元,增幅8.3%[72]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6,610,720.64千元,其中销售电力收入为65,932,311.94千元,较2023年增加3,415,316.79千元,增幅5.5%[74] - 2024年主营业务成本为57,116,438.22千元,其中销售电力成本为37,186,346.04千元,较2023年增加3,334,259.06千元,增幅9.8%[75] - 2024年末银行借款及其他借贷为198,161,125.44千元,较2023年减少1,152,064.81千元,降幅0.6%[77] - 2024年末应收款项为36,095,779.33千元,较2023年增加2,174,099.92千元,增幅6.4%[77] - 2024年末应付款项为40,553,068.09千元,较2023年增加2,729,643.25千元,增幅7.2%[7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38,015,962.61千元,较2023年增加4,896,068.34千元,增幅14.8%[81]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20,169,074.24千元,较2023年增加7,656,460.57千元,增幅61.2%[81]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7,973,345.92千元,较2023年减少1,114,892.12千元,降幅5.8%[81] -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约20,567.2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4,971.7百万元,增幅31.9%[83] - 2024年末借款总额约198,161.1百万元,银行及其他机构借款占比约96.3%、中期票据占比约2.5%、超短期融资券占比约1.2%[91] - 2024年末外币借款总额较2023年末减少等值人民币约825.7百万元[9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所有权受限资产账面价值约为175.353亿元,2023年为146.915亿元[96] 税收优惠政策变化 - 阳江5号机组2024年不适用优惠税率,2023年优惠税率为12.50%;阳江6号机组2024年和2023年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