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哲药业(00867)

搜索文档
康哲药业20240624
2024-06-26 13:41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康哲药业是一家连接医药创新与商业化,把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开放式平台型企业 [1] - 公司经历了三次转型,从最初的进口原药代理,到买断中国市场相关资产,再到以合作开发为核心进行创新转型 [1][2] - 公司从2018年开始以合作开发为核心,连接全球创新力量和中国商业化能力,目前已有5款创新药进入商业化阶段 [2][3][4] - 公司未来计划每年产出不少于3个可销售的创新药,并以专科领域和东南亚市场为重点 [3][4][5] - 2020年公司业绩首次出现下滑,主要是由于3款核心存量品种进入国家集采,导致销售额下降17亿元 [3][4] - 公司未来3-5年内计划创新药成为主导业务,预计到2025-2027年有10-12个新药上市 [12][13][14][1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 创新药的商业化推广情况: - 新获批的亚甲蓝肠溶缓释片正在进入商业化阶段,其他4款创新药也已进入临床应用 [11][30][31] - 政策环境对创新药销售影响较小,重点是鼓励创新 [31][32] - 东南亚市场布局: - 东南亚市场对性价比高的原研创新药有较大需求,公司有产品组合和CDMO体系优势 [32][33][34][35] - 公司计划在东南亚建立覆盖从引进开发生产到商业化的一体化平台 [4][35][36] - 集采品种的销售情况: - 3款集采品种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受到较大影响,预计下半年同比会有所好转 [42][43][44][45][46] - 除集采品种外,公司其他独家和创新品种保持良好增长 [44][45][46] - 创新药的毛利率和盈利模式: - 创新药的毛利率和公司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在60%左右 [38][39] - 创新药从第3年开始可以贡献净利润,5-6年内可收回引入成本 [38][39][40]
集采下业绩承压,创新管线陆续迎来转化
海通国际· 2024-04-25 09:32
业绩总结 - 康哲药业2023年营业额为80.1亿元,若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94.7亿元,同比下降12.4%[1] - 康哲药业2023年净利润为23.8亿元,同比下降6.0%[1] - 康哲药业2023年营收为80亿元人民币,基于药品销售收入为95亿元人民币[11] - 毛利率为76.2%,销售费用为25亿元人民币,行政费用为6.57亿元人民币,研发支出为8.16亿元人民币[1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4年康哲药业3款产品收入受集采负面影响,销售额保留率约为50%[2] - 康哲药业新增4款创新药纳入医保,预期将实现放量[3] - 预计2024-2026年3款创新产品上市,公司指引峰值50+亿[5] - 预计2024年三款产品的销售收入负面影响将完全消除,四款创新药品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预计销售额将达到25亿元人民币[13][1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康哲药业面临新药研发、审批、商业化风险,医疗政策变化和产品集采风险[8] 其他新策略 - 康哲药业2024-2025年预计收入为79.2/91.3亿元,净利润为18.2/20.1亿元,同比下降23/+10%[7] - 康哲药业给予12x PE(2024年)估值,对应股价9.90港元/股,维持评级“优于大市”[7]
康哲药业(0086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7 16:46
财务表现 - 公司财报显示,营业额下降至人民币8150.3百万元,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为9472.2百万元[3] - 毛利下降至人民币6053.7百万元,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为6910.5百万元[3] - 年度溢利下降至人民币2384.4百万元,正常化年度溢利下降至2709.3百万元[3] - 每股基本盈利下降至人民币0.9792元[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311.1百万元[3] - 建议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783元,总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3917元,较去年下降26.7%[3] - 公司资产总额从2019年的11170976千元增长至2023年的17730837千元[4] - 公司负债总额从2019年的9516132千元增长至2023年的15556407千元[4] - 公司资产净额从2019年的1654844千元增长至2023年的2174430千元[4] 创新药物 - 公司创新药品陆续获批上市,包括地西泮鼻喷雾剂、IL-23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和甲氨蝶呤注射液[6] - 二零二三年,康哲藥業成功獲得新一代鐵基非鈣磷結合劑蔗糖羥基氧化鐵咀嚼片(維福瑞)的独家许可权利,成为第四款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物[17] - 二零二三年,康哲藥業推出三款创新药物,包括地西泮鼻喷雾剂(维图可)、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益路取)、甲氨蝶呤注射液(美泰彤),成功获批上市,实现了向“新”蜕变[15] - 康哲藥業在二零二三年持续推动创新发展,成功将三款创新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提升了创新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16] 业务拓展 - 公司通过全球投资并购经验和商业化经验,为开拓新兴市场奠定优势,深入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部署[24] - 公司在东南亚市场快速发展,整合优势资源,拓展业务网络覆盖东南亚各国[25] - 公司加强国际供应链和生产能力,通过新加坡生产工厂收购加速在东南亚开展合同定制研发生产业务[26] - 公司通过国际化商业网络和供应链部署,为全球药企实现新兴市场全球化战略赋能,打造合作共赢的医疗创新生态圈[27] 产品线发展 - 公司已布局约30款具有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创新产品,其中有款成功在中国获批上市并进入规模化临床应用[32] - 公司围绕优势专科领域不断纵深发展,拓展业务至东南亚市场,为全球优质医药产品国际化出海东南亚精准赋能[33] 皮肤医美业务 - 皮肤医美业务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皮肤健康管理公司[22] - 康哲美麗遵循“一體兩翼”戰略,主要以皮膚治療處方產品为主体,皮膚學級護膚品和輕醫美產品为两翼[71] - 康哲美麗持續滿足各年齡層和消費群體對皮膚健康和美的多樣化需求[72]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及行政总裁持有公司股份,林刚先生持有46.39%的股份,陈洪兵先生持有2.05%的股份[181] - 羅女士为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29年的投资经验[137] - 馮先生为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19年的财务和会计管理经验[140]
康哲药业(0086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40
公司财务表现 - 營業額下降12.4%至人民幣8,013.3百萬元(二零二二年:人民幣9,150.3百萬元)[2] - 毛利下降13.2%至人民幣6,109.2百萬元(二零二二年:人民幣7,035.8百萬元)[2] - 年度溢利下降27.2%至人民幣2,384.4百萬元(二零二二年:人民幣3,276.2百萬元)[2] - 每股基本盈利下降26.3%至人民幣0.9792元(二零二二年:人民幣1.3281元)[2] - 建議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0783元,使得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總股息為每股人民幣0.3917元,較去年下降26.7%[2] 产品创新与商业化 - 三款創新藥在中國成功獲批上市並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為新產品快速商業化夯實基礎[3] - 皮膚/醫美業務、眼科業務及國際化業務體系日臻完備,為長期穩健發展注入動力[3] - 地西泮鼻噴霧劑(維圖可)為首款治療叢集性癲癇發作的药品,滿足癲癇患者臨床需求[4] - 替瑞奇珠單抗注射液(益路取)為特異性靶向IL-23的單克隆抗體,提供銀屑病治療新選擇[4] - 甲氨蝶呤注射液-銀屑病(美泰彤)為中國首個皮下給藥的甲氨蝶呤預充式注射劑[4] 财务状况与资产情况 - 公司年度溢利为2,384,430千元,较上一年度下降了891,765千元[6]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936,402千元,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2,239千元[7]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8,794,435千元,较上一年度减少了34,941千元[7]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2,048,786千元,较上一年度减少了828,317千元[7] - 公司股本为83,991千元,储备为15,436,217千元,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为15,520,208千元[8] 会计政策与税务情况 - 公司首次应用的新订及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合并财务报表披露没有重大影响[11] - 公司首次应用的修订会计估计的定义对合并财务报表没有重大影响[12] - 未来将不会提前采用已发布但尚未生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18] - 公司遞延稅項負債为108,973千元,较上一年度减少了16,986千元[8] - 2023年税前溢利为2,873,771千元,按照中国企业所得税率25%计算的所得税为718,443千元[58]
康哲药业(0086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2 22:08
财务表现 - 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1,371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8,374亿美元[97] - 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802亿美元的净利润[98] - 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220,161亿美元的总营收[99] 产品和市场 - 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推出了新产品Traumakine,取得了5%的市场份额[102] - 公司在2023年计划进行市场扩张和并购[102]
康哲药业(00867)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8 21: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增长3.6%至人民币4,610.1百万元,2022年中期为人民币4,447.8百万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增长7.1%至人民币5,536.6百万元,2022年中期为人民币5,170.0百万元[1] - 毛利增长4.9%至人民币3,605.9百万元,2022年中期为人民币3,436.2百万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增长5.7%至人民币3,567.3百万元,2022年中期为人民币3,375.0百万元[1] - 期间溢利增长6.7%至人民币1,916.0百万元,2022年中期为人民币1,796.3百万元[1]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7.0%至人民币0.7835元,2022年中期为人民币0.7325元[1]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3134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2022年中期为人民币0.2930元[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4,451.4百万元,可随时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人民币254.9百万元[1]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91.4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9.24亿元[1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2.4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29亿元[1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2.20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77亿元[13]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医药产品收入为32.79亿元,2022年同期为33.31亿元;推广收入为13.32亿元,2022年同期为11.17亿元[21]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3.67亿元,2022年同期为2.59亿元[2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为19.21亿元,2022年同期为17.99亿元[27] - 报告期公司宣告并支付2022年末期股息总计5.92亿元,2022年同期为5.58亿元[25] - 报告期后董事决定支付中期股息合计7.68亿元,2022年同期为7.19亿元[2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所用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为24.52亿股,2022年同期为24.56亿股[2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及预付款项为195095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43944千元[2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49608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63194千元[33]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4610.1百万元,同比增长3.6%;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增长7.1%至5536.6百万元[39] - 2023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1916.0百万元,同比增长6.7%[3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扣除信用损失拨备)0 - 90天为1302237千元,91 - 365天为35949千元,365天以上为15029千元[2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0 - 90天为242229千元,91 - 365天为1948千元,超过365天为933千元[33]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额增长3.6%至46.101亿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增长7.1%至55.366亿元[105]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增长4.9%,达36.059亿元,毛利率为78.2%,较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106]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增加4.8%至13.396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29.1%,较去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107][108]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费用增加13.7%至3.18亿元,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6.9%,较去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109]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总额增加89.6%,为2.389亿元,研发开支总额占营业额比率为5.2%,较去年同期增加2.4个百分点[111]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增加36.3%,达7570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1.6%,较去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112] - 报告期内购买研发公司权益等资本开支增加131.6%,为1.632亿元,占营业额比率为3.5%,较去年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113]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增加22.9%,达到1.337亿元[114] - 报告期内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增加140.0%,为1.978亿元[116] -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溢利增长6.7%,达到19.16亿元[119] - 报告期末存货增加29.2%,达6.164亿元,2022年末为4.772亿元,2023年上半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100天,较2022年增加4天[120] - 报告期末贸易应收账款减少6.2%,为13.532亿元,2022年末为14.42亿元,2023年上半年平均周转天数为72天,较2022年减少2天[121] - 报告期末贸易应付账款增加37.7%,为2.451亿元,2022年末为1.78亿元,2023年上半年平均周转天数为39天,较2022年增加14天[123] - 2023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4.514亿元,可变现银行承兑汇票为2.549亿元,2022年末分别为43.764亿元和2.696亿元[124]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款为12.815亿元,2022年末为17.833亿元,借款加权平均年利率约为2.8%[125]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末,资产负债率分别约为7.0%和10.0%[126] 创新产品获批情况 - 报告期内,三款创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分别是地西泮鼻喷雾剂(6月获批)、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5月获批)、甲氨蝶呤注射液(银屑病适应症,3月获批)[3][4][5] - 公司已布局约30款具有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创新产品,其中3款于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获批上市[35] - 2023年上半年三款创新产品地西泮鼻喷雾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甲氨蝶呤注射液(银屑病)在中国获批上市[42] - 2023年6月,中国首个地西泮鼻喷雾剂获批,可用于6岁及以上癫痫患者的急性治疗[44] - 2023年5月,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益路取)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46][47] - 2023年3月,甲氨蝶呤注射液获批上市,是中国首个皮下给药的MTX预充式注射剂药物[50] - 今年上半年,公司三款创新产品成功于中国获批上市[99] 创新产品临床进展 - 重点创新产品中国临床开发稳步推进,亚甲蓝肠溶缓释片NDA处于CDE审评中,甲氨蝶呤注射液(RA适应症)桥接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德度司他片III期临床试验稳步推进并于8月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6][7] - 甲氨蝶呤注射液用于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国桥接试验共入组141例受试者[52] - 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NDA处于审评中,III期临床试验共入组1802例受试者[53][54] - 亚甲蓝肠溶缓释片试验组非息肉样结直肠病变检出率为51.0%,对照组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 - 德度司他片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稳步推进,8月完成152例受试者入组[57] - 八月,FUBA5200聚焦超声塑身仪完成全部144例受试者入组,其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稳步推进[87] - Y - 3注射液2023年1月完成中国I期临床研究,目前处于中国临床II期阶段[97] 各业务线发展情况 - 皮肤医美业务“康哲美丽”,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与在售产品协同增效,获得“童颜针”中国独家许可权[8][9] - 眼科业务“康哲维盛”,EyeOP1®青光眼治疗仪完成多省市市场准入,I类创新生物制品VEGF + ANG2四价双特异性抗体临床试验申请获批[10] - 心脑血管线实现收入21.31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5%;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实现收入30.9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占公司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55.9%[72] - 消化线实现收入17.7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占公司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32.1%[73] - 皮肤和医美线实现收入2.4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4%,占公司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4.4%[74] - 眼科线实现收入2.4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6%,占公司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4.4%[75] - 其他产品实现收入2.07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0%;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实现收入1.6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8%,占公司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3.1%[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康哲美丽覆盖中国近10,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79] - 报告期内,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上市,公司正推动其品牌建设与学术推广,同时开展芦可替尼乳膏中国开发注册等筹备工作[81] - 康哲美丽旗下“禾零”已成功研制并上市三款洗润结合舒缓系列护肤品[83] - 报告期内,同品牌小分子玻尿酸在中国获批上市,五月与江苏西宏生物订立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微球填充剂商业化独家许可协议[84] - 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微球填充剂正处中国注册性临床试验阶段,引进该产品填补公司再生类医美产品空白[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康哲维盛拥有已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EyeOP1®青光眼治疗仪[88] - 康哲维盛主要在售独家药施图伦滴眼液[89] - 用于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I类创新生物制品VEGF + ANG2四价双特异性抗体的中国临床试验申请已获NMPA批准,公司正推动其临床开发工作[89] - 康哲美丽形成皮肤处方、医美产品、新零售三大事业部的业务架构,对整体组织架构进行评估与细化[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康哲维盛覆盖中国近10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90] 公司合作与授权情况 - 今年3月,康联达健康与君实生物合作,对静脉注射用特瑞普利单抗于东南亚九国进行合作开发和商业化[93] - 八月,公司获得1类新药Y - 3注射液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永久独家推广权[65] - 2023年8月24日,公司获得抗缺血性脑卒中1类新药Y - 3注射液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家推广权[9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会向董事提供月度报告使其掌握公司业绩及运营情况[145] - 董事定时收悉相关法规及监管环境发展变化[145] - 所有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并保存培训记录[146] - 公司采纳《董事及有关雇员证券交易书面指引》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47] - 全体董事在报告期内遵守书面指引规定的证券交易标准[147] - 书面指引应用于公司其他指定高级管理人员[147] - 可能管有未公布股价敏感资料的雇员须遵守书面指引[148] - 报告期内无雇员违反书面指引[148] 公司其他信息 - 公司拥有一个可报告经营分部,即医药产品的营销、推广、销售及制造[22] - 公司授予贸易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为0至90天,部分选定客户最多可延长至四个月;授予西藏药业90天信用账期;采购货物信用账期为0至120天[28][32][33] - 中国约有640万活动性癫痫患者,每年约30万新发病例,治疗缺口达49.8%,约300万患者未得到合理治疗[45] - 益路取中国III期临床试验扩展研究显示,第52周PASI75应答率维持在91.3%,维持期一年仅需给药4次[48] - 中国银屑病患者超700万,约57.3%患者病情已发展为中重度[49] - 芦可替尼乳膏分别于2022年7月和2021年9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不同病症治疗[60] - PLENITY开发用于帮助BMI为25 - 40kg/m²的成人进行体重管理[63] - 地西泮鼻喷雾剂于2023年6月7日获临床试验批准,用于六 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癫痫患者相关发作的急性治疗[64] - 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生物制剂)于2023年5月26日获临床试验批准,用于适合系统治疗或光疗的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64] - 甲氨蝶呤注射液于2023年3月24日获临床试验批准,用于对其他治疗方法无充分治疗反应的成人严重、顽固、致残性银屑病[64] - 公司正在积极推动芦可替尼乳膏中国临床开发相关筹备工作,并于四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9] - 公司收到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对于PLENITY上市申请的补充资料通知,已撤回申请并筹备中国临床试验[62] - 公司已建立合规高效、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商业化平台[65] - 公司有自主定制创新近10个中国及海外不同权利区域的在研药物[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推广网络覆盖全国超50,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超20万家终端零售药店[69] - 2022年IQVIA数据显示,黛力新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抗抑郁药物[70] - 2022年IQVIA数据显示,优思弗在中国利胆药物市场占有率居首[70] - 2022年IQVIA数据显示,莎尔福在中国治疗炎症性肠病一线用药氨基水杨酸市场占有率第一[71] - 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6项适应症已在中国大陆获批,获美国FDA授予2项突破性疗法认定、1项快速通道认定、1项优先审评认定和5项孤儿
康哲药业(00867)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06 17: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额增长9.8%至91.503亿元,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增长13.7%至104.975亿元[6] - 2022年毛利增长12.6%至70.358亿元,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增长14.4%至69.105亿元[6] - 2022年年度溢利增长8.3%至32.762亿元[6]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增长8.6%至1.3281元[6] - 2022年末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3.764亿元,可随时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2.696亿元[6] - 2022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0.2414元,年度总股息每股0.5344元,较去年增长8.8%[6] - 2022年资产总额为177.53539亿元,负债总额为30.16462亿元,资产净额为147.37077亿元[7]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1.503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83.372亿元,同比增长9.8%;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增长13.7%至人民币104.975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92.302亿元[24] - 报告期内,公司年度溢利为人民币32.762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30.253亿元,同比增长8.3%[24]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额增长9.8%,达91.503亿元,去年同期为83.372亿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营业额为104.97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2.302亿元增长13.7%[68]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增长12.6%,达70.358亿元,去年同期为62.469亿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毛利增长14.4%,达69.105亿元,去年同期为60.392亿元;报告期毛利率为76.9%,较去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毛利率为65.8%,较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69]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增长7.1%,达27.213亿元,去年同期为25.401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29.7%,较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24.7%,较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70]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费用增长44.4%,达6.366亿元,去年同期为4.41亿元;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7.0%,较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6.1%,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71]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总额下降1.2%,达7.306亿元,去年同期为7.393亿元;研发开支总额占营业额比率为8.0%,较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研发开支总额占营业额比率为7.0%,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72] - 报告期内公司资本开支下降3.1%,达6.052亿元,去年同期为6.245亿元;资本开支占营业额比率为6.6%,较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资本开支占营业额比率为5.8%,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73]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增加35.1%,至1.986亿元,去年同期为1.469亿元[75]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减少103.8%,为亏损0.042亿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115亿元[76] - 报告期内公司年度溢利增长8.3%,至32.762亿元,去年同期为30.253亿元[80]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增加1.0%,为4.77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4.726亿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自2021年的75天增至2022年的82天[81] - 报告期末贸易应收账款为14.42亿元,较2021年末的13.958亿元增加3.3%,平均周转天数从65天增至70天[82] - 报告期末贸易应付账款为1.78亿元,较2021年末的1.459亿元增加22.0%,平均周转天数从25天增至28天[83] - 2022年末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3.764亿元,可随时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2.696亿元;2021年末分别为33.857亿元和4.534亿元[84]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5.532亿元,较2021年的24.939亿元增加42.5%;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782亿元,较2021年的15.195亿元减少22.5%;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999亿元,较2021年的2.584亿元增加441.8%[85] - 2022年末流动资产净值为5.952273亿元,2021年末为5.298464亿元[86] - 2022年资本开支为5.24921亿元,2021年为1.84841亿元[87] - 2022年末银行借款为17.833亿元,2021年末为16.7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0.0%,较2021年末的10.6%下降0.6个百分点[88] - 2022年末公司无资产抵押[90] - 2022年末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9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给股东的可分派储备为人民币4978.2百万元[111]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414元(相当于0.274港元),预计2023年5月12日派发[112] - 2022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联交所共购回545.5万股每股面值0.005美元的普通股,总代价为5941.54万港元[115] - 2022年营业额为9150347千元,2021年为8337221千元[200] - 2022年毛利为7035847千元,2021年为6246938千元[200] - 2022年其他收入为198578千元,2021年为146947千元[200] - 2022年销售费用为2721312千元,2021年为2540147千元[200] - 2022年行政费用为636612千元,2021年为440995千元[200] - 2022年税前溢利为3762850千元,2021年为3456589千元[200] - 2022年年度溢利为3276195千元,2021年为3025264千元[200] - 2022年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3159731千元,2021年为2993597千元[200]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3258992千元,2021年为3017402千元[200]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3281元,2021年为1.2228元[2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心脑血管线实现收入40.446亿元,同比增长7.6%;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55.164亿元,同比增长13.6%,占比52.5%[48] - 消化线实现收入36.116亿元,同比增长11.9%,占比34.4%[48] - 眼科线实现收入4.402亿元,同比增长14.1%,占比4.2%[48] - 皮肤线实现收入3.443亿元,同比增长10.1%,占比3.3%[48] - 其他产品实现收入7.097亿元,同比增长8.9%;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5.85亿元,同比增长30.4%,占比5.6%[48] 创新产品布局与研发进展 - 公司布局30款以FIC、BIC为主的差异化创新产品[9] - 3款创新产品即将获批上市[8] - 地西泮鼻喷雾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甲氨蝶呤注射液(银屑病)均处于NDA审评中[9] - 公司已成功布局30款有竞争差异性优势的短、中、长期创新产品,3款即将于中国获批上市[22] - 报告期内,公司创新管线新增4款创新产品,其中1款为已在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市场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2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0款创新产品,以全球首创、同类最优为主,覆盖多专科疾病领域[26] - 2022年12月,公司与Incyte就芦可替尼乳膏的开发和商业化订立合作和许可协议,获相关独家和非独家许可权利[26] - 2022年7月芦可替尼乳膏获FDA批准用于12岁及以上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局部治疗,此前2021年9月已获批用于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27] - 2022年8月公司与ETC就EyeOP1®青光眼治疗仪签订协议并获其约36.17%股权,获该产品在多地的独家许可权利[28] - EyeOP1®青光眼治疗仪已在全球治疗超20,000名患者,术后12个月内眼压平均降低30%至35%,12至18个月内成功率为70%至80%,重复治疗后成功率提升至85%以上[29] - 地西泮鼻喷雾剂PK研究入组24例受试者,15mg剂量组地西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7.55%和80.13%,20mg剂量组为78.69%和86.21%[33] - 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中国桥接试验入组220例受试者,治疗12周时可显著提高PASI 75患者的比例[34] - 2022年7月公司购得VEGF+ANG2四价双特异性抗体全球资产[30] - 2022年3月公司委托CRO定制开发用于代谢系统类疾病治疗的1类创新药物CMS - D005[31] - 报告期内公司3款创新产品处中国上市申请技术审评中,1款被纳入优先审评[32] - 报告期内地西泮鼻喷雾剂中国NDA处CDE审评中[33] - 2022年4月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于中国香港获批上市,报告期内其中国NDA处CDE审评中[34] - 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治疗52周主要疗效评估指标PASI 75为91.3%[35] - 甲氨蝶呤注射液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试验拟入组140例受试者[37] - 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共入组1,802例受试者,试验组非息肉样结直肠病变检出率为51.0%,对照组为41.2%[38] - 德度司他片中国III期临床试验拟入组150例受试者[39] - PLENITY®用于体重指数(BMI)为25 - 40kg/m²的成人进行体重管理[40] - 甲氨蝶呤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中国NDA处于CDE审评中,2022年1月获CDE授予优先审评资格[36] - 2023年2月,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NDA获NMPA受理[38] - 2022年12月,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临床结果[38] - 甲氨蝶呤注射液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试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在全国约17家中心进行[37] - 德度司他片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在全国约28家中心进行[39] - 海外已上市/上市审核中的产品有地西泮鼻喷雾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等多种[41] - 2023年2月,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NDA获受理[41] - 在研阶段的产品有SDN - 037、PDP - 716等多种[42] - 2023年2月,靶向VEGF + ANG2四价双抗的中国IND申请获受理[43] 业务合作与收购 - 公司收购皮肤学级护肤品研发平台禾零医药60%股权[11] - 公司获得韩国A型肉毒产品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的独家许可权利[11] - 公司获得创新医疗器械EyeOP1®青光眼治疗仪独家许可权利[11] - 公司购得用于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I类创新生物制品VEGF+ANG2四价双特异性抗体资产[11] - 公司与天麦生物就胰岛素系列产品订立独家许可权利[12] - 2022年8月,公司股权投资禾零医药获其60%股权,并签订禾零舒缓系列护肤品独家许可协议[52] - 2022年10月,公司与韩国BMI就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100U冻干粉针剂订立协议获独家许可[54] - 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了上海旭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禾零医药(广州)有限公司[92] 公司战略与发展方向 - 2018年起公司产品策略从原研成熟产品转为创新专利产品[14] - 公司以“联合研发及投资”为核心开展创新研究战略[15] - 公司向皮肤科、眼科等专科领域纵深发展并延展关联领域[17] - 公司以“联合研发及投资”为核心形成创新研究战略,推动创新产品临床开发和商业化[22] - 公司建立合规高效、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商业化平台,核心在售产品获领先学术与市场地位[23] - 公司东南亚业务“康联达健康”依托本土化团队搭建业务运营体系,导入集团产品权利并合作开发产品[19] - 公司围绕专科纵深发展、扩张边界,分拆“康哲美丽”“康哲维盛”独立运营并实现快速发展[23] - 公司聚焦专科疾病领域,有三十载深耕沉淀经验[43] - 公司有执行力强的高素质推广团队、广泛渠道覆盖及专家资源[43] - 公司推动心脑血管和消化、皮肤医美、眼科三大业务板块规模化发展[43] - 公司通过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向业务板块提供差异化产品[43] - 公司以开放式商业化平台实现产品商业价值转化和业绩增长[43] 公司组织与人员相关 - 林刚先生58岁,2006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发展及增长策略[96] - 陈洪兵先生56岁,2006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业务运营工作[97] - 陈燕玲女士52岁,2
康哲药业(00867)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16 22:33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额增长9.8%至人民币9150.3百万元(2021年:人民币8337.2百万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增长13.7%至人民币10497.5百万元(2021年:人民币9230.2百万元)[2] - 毛利增长12.6%至人民币7035.8百万元(2021年:人民币6246.9百万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增长14.4%至人民币6910.5百万元(2021年:人民币6039.2百万元)[2] - 年度溢利增长8.3%至人民币3276.2百万元(2021年:人民币3025.3百万元)[2]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8.6%至人民币1.3281元(2021年:人民币1.2228元)[2] - 2022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4376.4百万元,可随时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人民币269.6百万元[2] - 建议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414元,2022年度总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5344元,较去年增长8.8%(2021年:末期股息和年度总股息分别为每股人民币0.2269元和人民币0.4910元)[2] - 2022年营业额为91.50347亿元,2021年为83.37221亿元,同比增长约9.75%[7] - 2022年年度溢利为32.76195亿元,2021年为30.25264亿元,同比增长约8.3%[7] - 2022年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31.59731亿元,2021年为29.93597亿元,同比增长约5.55%[7]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3281元,2021年为1.2228元,同比增长约8.61%[7]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89.24163亿元,2021年为84.28161亿元,同比增长约5.88%[8] - 2022年流动资产为88.29376亿元,2021年为73.79718亿元,同比增长约19.64%[8] - 2022年流动负债为28.77103亿元,2021年为20.81254亿元,同比增长约38.24%[8]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45.89067亿元,2021年为127.52444亿元,同比增长约14.39%[9] - 2022年非流动负债为1.39359亿元,2021年为8.79638亿元,同比下降约84.16%[9] - 2022年销售医药产品收入70.56亿元,推广收入20.95亿元,收入合计91.50亿元;2021年销售医药产品收入66.55亿元,推广收入16.82亿元,收入合计83.37亿元[40] - 2022年最大客户占公司营业额比例为14.4%,2021年为12.6%,两年均无其他单个客户贡献超10%份额[49][50] - 2022年利息收入1.06亿元,政府补助0.93亿元,其他收入合计1.99亿元;2021年利息收入0.82亿元,政府补助0.65亿元,其他收入合计1.47亿元[51] - 2022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419.5万元,2021年为11152.5万元[52] - 2022年财务费用4908.6万元,2021年为2827万元[52] - 2022年所得税费用48665.5万元,2021年为43132.5万元[53] - 2022年稅前溢利3762850千元,年度所得稅費用486655千元;2021年稅前溢利3456589千元,年度所得稅費用431325千元[64] - 2022年員工成本總計1446153千元,2021年為1198441千元[64] - 2022年已付股息1276239千元,擬派股息591910千元;2021年已付股息1154834千元,擬派股息557594千元[65] - 2022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度溢利3258992千元,2021年為3017402千元[66] - 2022年貿易及其他應收及預付款項2043944千元,2021年為2204002千元[68] - 2022年末貿易應收款項中95554000元已逾期,30622000元逾期90天以上未計入違約;2021年末分別為56942000元和30570000元[72] - 2022年末應收票據269579000元,2021年末為453350000元[7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利率为0.30% - 3.40%(2021年:0.30% - 3.40%),2022年欧元、港币、美元等外币银行结余较2021年有不同程度变化,如美元从14,109千元增至194,890千元[73]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78,009千元(2021年:145,898千元),应付工资及福利等各项应付款合计563,194千元(2021年:629,547千元),采购货物信用账期为0至120天[73] - 2022年银行贷款为1,783,337千元(2021年:1,677,573千元),均为无抵押,一年内到期金额为1,783,337千元(2021年:1,103,760千元)[75] - 2022年港元计价浮动利率借款年度利率区间为4.87%至5.30%(2021年:0.77% - 0.85%),金额为1,281,886千元;美元计价浮动利率借款年度利率区间为5.29%至6.17%(2021年:0.80% - 1.46%),金额为501,451千元[76] - 2022年集团采用利率互换将约1,113,362,000元(2021年:573,813,000元)浮动利率银行借款利率变动风险降至最低[78] - 2022年集团持有尚未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约为2,027,858,000元(2021年:500,000,000元)[79] - 2022年递延税项资产为39,007千元(2021年:36,299千元),递延税项负债为 - 124,959千元(2021年: - 123,575千元)[80] - 2022年集团未使用税项亏损约为230,012,000元(2021年:156,276,000元),其中91,990,000元(2021年:93,186,000元)已确认对应递延税项资产[81] - 2022年集团有可抵减未来利润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23,027,000元(2021年:782,687,000元),其中92,312,000元(2021年:79,324,000元)已确认对应递延税项资产[82] - 合并财务报表未就中国附属公司累计溢利8,190,285,000元(2021年:7,077,285,000元)对应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税项[83] - 法定股本在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及2022年12月31日均为20,000,000千股,金额为765,218千元人民币[84] - 2021年1月1日已发行并缴足股本为2,470,761千股,金额为84,634千元人民币;2021年回购并注销13,317千股,金额457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2,457,444千股,金额84,177千元人民币;2022年回购并注销5,455千股,金额186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2,451,989千股,金额83,991千元人民币[84] - 2022年回购普通股5,455,000股,支付代价总额59,415,400港元;2021年回购普通股13,317,000股,支付代价总额183,598,660港元[85]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为91.503亿元,同比增长9.8%;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增长13.7%至104.975亿元;年度溢利为32.762亿元,同比增长8.3%[105]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额增长9.8%,达9150.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8337.2百万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营业额为10497.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9230.2百万元增长13.7%[188]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增长12.6%,达7035.8百万元,去年同期为6246.9百万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毛利增长14.4%,达6910.5百万元,去年同期为6039.2百万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76.9%,较去年同期的74.9%上升2.0个百分点;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毛利率为65.8%,较去年同期的65.4%上升0.4个百分点[189]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增长7.1%,达2721.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2540.1百万元;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29.7%,较去年同期的30.5%下降0.8个百分点;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24.7%,较去年同期的25.3%下降0.6个百分点[190]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费用增长44.4%,达636.6百万元,去年同期为441.0百万元;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7.0%,较去年同期的5.3%增加1.7个百分点;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6.1%,较去年同期的4.8%增加1.3个百分点[191]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总额下降1.2%,达730.6百万元,去年同期为739.3百万元;研发开支总额占营业额比率为8.0%,较去年同期的8.9%下降0.9个百分点;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研发开支总额占营业额比率为7.0%,较去年同期的8.0%下降1.0个百分点[193]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增加9.3%,达125.4百万元,去年同期为114.8百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1.4%,与去年同期持平;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研发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1.2%,与去年同期持平[194] - 报告期内公司资本开支下降3.1%,达605.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624.5百万元;这些资本开支占营业额比率为6.6%,较去年同期的7.5%下降0.9个百分点;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这些资本开支占营业额比率为5.8%,较去年同期的6.8%下降1.0个百分点[195]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增加35.1%,至198.6百万元,去年同期为146.9百万元,主要因为利息收入以及政府补助增加[196]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减少103.8%,为亏损420万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115亿元[197] - 报告期内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减少13.7%,至6510万元,去年同期为7540万元[198] -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增加73.6%,至4910万元,去年同期为2830万元[199] - 报告期内公司所得税费用增加12.8%,至4.867亿元,去年同期为4.313亿元[200] 创新产品布局与进展 - 3款创新产品即将获批上市[3] - 已布局30款以FIC、BIC为主的差异化创新产品[5] - 地西泮鼻喷雾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甲氨蝶呤注射液(银屑病)均处于NDA审评中,甲氨蝶呤注射液的NDA于1月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5] - 集团多款创新产品拥有东南亚市场权利,EyeOP1®已在部分东南亚国家获批上市[6] - 公司已成功布局30款有竞争差异性优势的短、中、长期创新产品[103] - 3款创新产品即将于中国获批上市[103] - 报告期内创新管線新增4款创新产品,其中1款为已在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市场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10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0款创新产品,覆盖多专科疾病领域[110] - 2022年12月,公司与Incyte就芦可替尼乳膏的开发和商业化订立合作和许可协议,获得相关独家许可权利[111] - 芦可替尼乳膏2022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12岁及以上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局部治疗;2021年9月获FDA批准用于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用局部治疗[112][113] - 2022年8月,公司与ETC就EyeOP1®青光眼治疗仪签订许可、合作和经销协议,并参与对ETC的股权投资,获其约36.17%的股权[115] - EyeOP1®青光眼治疗仪2017年获中国NMPA批准为3类医疗器械,已在全球治疗超20000名患者[116] - EyeOP1®青光眼治疗仪术后12个月内眼压平均降低30%至35%,术后12至18个月内成功率为70%至80%,重复治疗后成功率提升至85%以上[116] - 公司2022年7月购得玻璃体腔内注射用靶向VEGF+ANG
康哲药业(00867)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6 1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额增长15.7%至人民币4447.8百万元(2021年中期:人民币3843.0百万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增长21.1%至人民币5170.0百万元(2021年中期:人民币4269.3百万元)[6][16][50][84][95][157][167] - 毛利增长19.6%至人民币3436.2百万元(2021年中期:人民币2873.8百万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增长22.1%至人民币3375.0百万元(2021年中期:人民币2764.6百万元)[6][157] - 期间溢利增长10.1%至人民币1796.3百万元(2021年中期:人民币1631.6百万元)[6][16][60][61][84][157][167]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11.2%至人民币0.7325元(2021年中期:人民币0.6587元)[6][84][99][101][157]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4019.1百万元,可随时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人民币310.5百万元[6][157]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93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2021年中期:人民币0.2641元)[6][157]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增长19.6%,达34.362亿元,毛利率为77.3%,较去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51] - 销售费用增加22.5%至12.785亿元,占营业额比率为28.7%,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52] - 行政费用增加75.4%至2.797亿元,占营业额比率为6.3%,较去年同期增加2.2个百分点[53] - 研发开支总额下降69.0%,为1.26亿元,占营业额比率为2.8%,较去年同期减少7.8个百分点[54] - 其他收入增加59.4%,达1.088亿元,其他收益及亏损增加445.7%,为0.601亿元[57][58] -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减少25.2%,为0.824亿元,财务费用增加149.4%,为0.181亿元[59][60] - 所得税费用增加40.5%,为2.594亿元,期间溢利增长10.1%,达17.963亿元[60][61] - 报告期末存货增加24.9%,为5.905亿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96天,较去年增加22天[62] - 贸易应收账款增加6.7%,为14.891亿元,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74天,较去年增加10天[63] - 贸易应付账款减少8.3%,为1.338亿元,平均贸易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25天,较去年减少7天[64]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20.55714亿元,2021年同期为18.16182亿元[84] - 2022年上半年期间全面收益总额16.68243亿元,2021年同期为16.46494亿元[84]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42538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8428161千元[85]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8559283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7379718千元[85]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71194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081254千元[85]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847343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5298464千元[85] - 2022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4272723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726625千元[85] - 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383248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752444千元[86] - 2022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12522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94543千元[86]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315018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879638千元[86] - 2022年6月30日股本为8401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84177千元[86] - 2022年6月30日储备为1374847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668267千元[86] - 2021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为11102715[88] - 2021年度溢利为3017402[88] - 2021年应占联营公司其他全面开支为10541[88] - 2021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工具公平值亏损为25315[88] - 2021年已付股息为1154834[88]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12846987[88] - 2022年上半年溢利为1798736[88]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128081[88] - 2022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796324[88]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3957705[88] - 2021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计111.02715亿元,2021年6月30日为122.9673亿元[89]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4.51887亿元,2021年同期为14.34606亿元[91]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891万元,2021年同期为1.4256亿元[91]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77137亿元,2021年同期为4825.4万元[91]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6.25936亿元,2021年同期为6.18547亿元[91] - 2022年上半年销售医药产品收入33.30644亿元,推广收入11.17147亿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30.12841亿元和8.30175亿元[95] - 2022年上半年即期税项为2.54783亿元,2021年同期为1.86148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递延税项为4607万元,2021年同期为 - 1526万元[97]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2.5939亿元,2021年同期为1.84622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1,477千元,无形资产摊销83,012千元,存货成本923,913千元,利息收入-51,742千元,汇兑亏损净额50,162千元[98] - 2022年和2021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时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分别为2,455,551,910股和2,470,760,512股[99] - 公司宣告并支付2021年末期股息总计557,594,000元,2022年拟支付中期股息718,645,000元[100] - 2022年和2021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收益分别为1,798,736千元和1,627,481千元[101] - 2022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花费2,981,000元,工程建设花费5,910,000元[102]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联营公司投资成本均为2,304,356千元,分占收购后溢利及其他全面收益扣除股息后分别为2,759,138千元和2,687,286千元[103]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减信用损失拨备)为1,498,628千元,贸易及其他应收及预付款项总计2,303,705千元[105] - 2022年6月30日支付给西藏药业独家经销权保证金30,000,000元,应收西藏药业推广收入361,260,000元[107]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为133,794千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488,917千元[10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无抵押银行借款为1770835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77573千元人民币净增加93262000元;借款加权平均年利率为1.4%,2021年同期为1.6%[10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对冲会计下的衍生工具中,现金流量对冲的利率互换资产为0千元人民币,远期外汇合约资产为22550千元人民币;负债方面,利率互换负债为0千元人民币,远期外汇合约负债为543千元人民币[1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利率互换名义金额分别为45000000美元、36000000美元、685000000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50000000美元、40000000美元[112][1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远期外汇合约名义金额涉及多笔美元和港元交易,如40000000美元、32000000美元等;2021年12月31日也有多笔相关交易[1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法定股本股数均为20000000千股,金额均为765218千元人民币[1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本股数为2457444千股,回购并注销4730千股;截至2022年6月30日,股数为2452714千股[1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本金额为84177千元人民币,回购并注销减少162千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额为84015千元人民币[1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列作衍生金融工具利率互换资产为人民币988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负债人民币195.9万元[11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列作衍生金融工具远期外汇合约资产为人民币2200.7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负债人民币933.2万元[11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权益工具(已上市)为人民币9748.4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6356.9万元[11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上市)为人民币27743.4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5630.8万元[119] -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第三级公平值计量中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工具从人民币9889.6万元变为人民币4228.4万元[120] -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第三级公平值计量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人民币388.4万元变为人民币83637.4万元[120] - 报告期,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人民币6,761,000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6,093,000元[15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心脑血管线实现收入21.4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7%;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29.2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0%,占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56.6%[39] - 消化线实现收入17.0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占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33.0%[39] - 眼科线实现收入1.8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2%,占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3.7%[39] - 皮肤线实现收入1.4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4%,占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2.8%[39] - 其他产品实现收入2.62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8%;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2.0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占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的3.9%[39] 创新产品布局与研发进展 - 开放式创新产品孵化平台已布局近30款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创新产品[12][1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布局近30款以全球首创、同类最优为主的创新产品,其中9款已在美国/欧洲获批上市[19][170] - 报告期内,3款创新产品处于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审评中,1款已在中国香港获批上市,1款中国NDA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3款中国桥接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并稳步推进[19][170] - 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桥接试验于7月完成全部1800例受试者入组[13][164][176] - 地西泮鼻喷雾剂中国NDA正处于CDE审评中,基于的中国桥接试验共入组24例受试者[20][171] - 地西泮鼻喷雾剂15mg剂量组,地西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7.55%和80.13%;20mg剂量组为78.69%和86.21%[20][1
康哲药业(00867)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3-31 16: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额增长20.0%至人民币83.372亿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增长24.8%至人民币92.302亿元[9] - 2021年毛利增长21.7%至人民币62.469亿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增长24.7%至人民币60.392亿元[9] - 2021年年度溢利增长18.4%至人民币30.253亿元[9]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增长19.4%至人民币1.2228元[9]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33.857亿元,可随时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人民币4.534亿元[9] - 2021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269元,年度总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4910元,较去年增长18.7%[9] - 2021年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58.07879亿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29.60892亿元,资产净额为人民币128.46987亿元[10] - 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为人民币83.372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69.46亿元,同比增长20.0%;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增长24.8%至人民币92.302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73.952亿元[24] - 2021年公司年度溢利为人民币30.253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25.557亿元,同比增长18.4%[24]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额增长20.0%,达8337.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6946.0百万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增长24.8%,达9230.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7395.2百万元[63]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增长21.7%,达6246.9百万元,去年同期为5134.2百万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毛利增长24.7%,达6039.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4842.7百万元[64]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增长23.7%,达2540.1百万元,去年同期为2053.2百万元;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30.5%,较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65]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费用增长75.6%,达441.0百万元,去年同期为251.2百万元;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5.3%,较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66]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总额增加40.2%,达739.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527.3百万元;研发开支总额占营业额比率为8.9%,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67]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增加36.1%,至146.9百万元,去年同期为108.0百万元[69]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增加161.5%,为收益111.5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81.4百万元[70] - 报告期内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减少51.0%,至75.4百万元,去年同期为153.8百万元[71] - 报告期内公司年度溢利增长18.4%,至3025.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2555.7百万元[73]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增加24.0%,为472.6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381.2百万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自2020年的79天降至2021年的75天[73]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4.939亿元,较2020年的26.92亿元减少7.4%[77]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5.195亿元,较2020年的3.538亿元增加329.5%[78] - 2021年融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2.584亿元,较2020年的10.346亿元减少75.0%[79] - 2021年末流动资产净值为52.98464亿元,2020年末为40.6657亿元[80] - 2021年资本开支为1.84841亿元,2020年为3.41421亿元[81] - 2021年末银行借款为16.776亿元,2020年末为5.873亿元[82] - 2021年末资产负债率为10.6%,较2020年末的4.6%增加6.0个百分点[8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给股东的可分派储备为人民币442890万元[100]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1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269元(相当于0.279港元),预计2022年5月6日派发[101] - 2021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联交所共购回1331.7万股每股面值0.005美元的普通股,总代价为1.8359866亿港元[103] - 2021年8月购回219万股,最高每股价格15.62港元,最低14.60港元,已付总代价3274.842万港元[104] - 2021年9月购回443.5万股,最高每股价格15.10港元,最低14.04港元,已付总代价6537.818万港元[104] - 2021年11月购回669.2万股,最高每股价格13.18港元,最低12.48港元,已付总代价8547.206万港元[104] 业务战略与布局 - 公司开启对中国Biotech产业化投资新模型,股权投资泰诺麦博并与其成立合营公司开发4款全人源抗体新药[12] - 公司开启自主定制创新产品模式,委托CRO公司定制开发4款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12] - 公司收购皮肤医美专业公司卢凯、聚焦超声技术平台公司康乃馨、医学美容专业公司旭俐医疗,拓展皮肤医美业务[14] - 2021年公司开启两项创新研究新模型,就8款创新药达成战略合作,创新管线扩容至近30款产品,3款产品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2款产品中国桥接试验取得积极结果,3款产品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批[18] - 2021年公司将皮肤线业务分拆,收购卢凯丰富皮肤线产品并进军医美领域[19] - 公司有选择性地布局市场潜力大、竞争格局良好的仿制药以参与集采带来额外业绩贡献[45] - 公司皮肤医美业务将丰富产品结构,打造“康哲美丽”品牌[61] - 公司眼科业务将借助专科线分拆发展,强化商业化能力[61] - 公司大健康业务将聚焦电商爆款,注重品牌与口碑运营[61] - 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采政策,扩大产品品牌力建设与零售布局,加码创新管线布局[60] - 2021年公司收购了两间附属公司卢凯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康乃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85] 创新产品研发进展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对7家海外Biotech进行了股权投资并获得相应创新产品[3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布局近30款创新产品,其中9款已在美国/欧洲获批上市[31] - 报告期内,3款创新产品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NMPA受理,2款中国桥接试验取得积极结果,3款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31] - 2021年7月,地西泮鼻喷雾剂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NMPA受理,3月完成中国桥接试验,结果达预期目标[36] - 2021年10月,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NMPA受理,3月完成中国III期桥接试验220例受试者入组,7月试验取得积极结果,治疗12周时可显著提高达到PASI 75的患者比例[37] - 2021年12月,甲氨蝶呤注射液(预充式)拟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NMPA受理,2022年1月获优先审评资格[38] - 2021年8月,甲氨蝶呤注射液(预充式)拟用于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39] - 全人源抗SA Hlα抗体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解决SA感染相关问题[32] - 全人源抗HCMV抗体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填补国内外HCMV单抗空白[33] - 全人源抗新冠病毒抗体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对主要流行株均有效[34] - 全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成为不受产能限制的狂犬病毒被动免疫药物[35] - 2021年5月公司完成0.09%环孢素滴眼液中国III期桥接试验全部384例受试者入组,用时约4个月[40] - 2021年1月德度司他片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6月完成产品I期PK试验,2022年1月完成中国III期桥接试验的首例受试者给药[41] - 2021年8月亚甲蓝肠溶缓释片用于桥接的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2022年1月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42] - 公司创新管线海外已上市/上市审核中的产品有地西泮鼻喷雾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等多种[43] - 公司在研阶段的产品有SDN - 037、PDP - 716等多种[44] 仿制药业务情况 - 复杂仿制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34亿元[46] - 复杂仿制药帕利哌酮缓释片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4亿元,2022年3月于中国获批上市[46] - 复杂仿制药他克莫司胶囊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42亿元[46] - 复杂仿制药兰索拉唑肠溶胶囊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16亿元[46] - 有竞争力的仿制药骨化三醇软胶囊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21亿元[46] - 有竞争力的仿制药麦考酚钠肠溶片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6亿元[46] - 有竞争力的仿制药奥卡西平片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6亿元[46] 各业务线收入情况 - 心脑血管线实现收入37.5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3%;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48.5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1%,占比52.6%[59] - 消化线实现收入32.2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7%,占比35.0%[59] - 眼科线实现收入3.8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7%,占比4.2%[59] - 皮肤线实现收入3.1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5%,占比3.4%[59] - 其他产品实现收入6.51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4.4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占比4.9%[59] 公司市场地位与合作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与17家欧美知名品牌商就百余种产品达成合作,112款产品在三大跨境电商平台上线销售[5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约4000名专业市场及推广人员,覆盖全国约50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超20万家终端零售药店[56] - 2021年IQVIA数据显示,黛力新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抗抑郁药物[57] - 2021年IQVIA数据显示,优思弗在中国利胆药物市场占有率居首[57] - 2021年IQVIA数据显示,莎尔福在中国治疗炎症性肠病一线用药氨基水杨酸市场占有率第一[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新活素为中国市场上唯一的重组人脑利钠肽[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施图伦滴眼液为中国市场唯一用于治疗眼底黄斑变性的滴眼液[57] 公司股权与股东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林刚先生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全部已发行普通股股份约46.29%[87] - 贷款协议规定,若林刚先生不再直接或间接持有超30%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或不再是单一最大股东,贷款行可提前30日通知取消承诺金额并宣布未偿贷款等立即到期[87] - 林刚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1,137,564,000股,占比46.29%;通过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20,038,225股,占比0.82%[113] - 陈洪兵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50,225,000股,占比2.04%[113] - 陈燕玲女士通过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公司股份7,246,250股,占比0.29%[113] - 截至本年度报告日,公司已发行股份至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129] 公司管理层情况 - 林刚先生为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总裁,负责公司发展及增长策略[89] - 陈洪兵先生为公司首席营运官、副总裁,负责公司业务运营工作[89] - 陈燕玲女士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副总裁,负责公司财经等工作,截至2021年底获多次荣誉称号[89] - 梁创顺先生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熟悉企业融资等法律业务,担任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1] - 罗莹女士56岁,拥有26年投资经验,2020年3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2] - 冯征先生53岁,拥有10年审计、会计及商业咨询经验和逾17年相关管理经验,2021年10月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3] - 彭怀政博士60岁,拥有逾16年投资经验,2010年5月4日至2013年10月9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后一直在集团任职[94] - 姜非先生45岁,拥有逾10年中国医药行业工作经验和约5年投资经验,2022年1月加入集团[94] - James Stearns先生42岁,拥有逾10年欧美医药行业投资及财务经验,2021年4月加入集团[95] - 蒋庆富先生46岁,拥有逾15年营销及市场管理经验,1999年加入集团[95] - 黄安军先生45岁,拥有逾10年营销等管理经验和约3年公立医院医生经验,2005年加入集团[95] - 王琳琅女士44岁,拥有逾10年营销等管理经验,2004年加入集团[95] - 马列一先生52岁,拥有逾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