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创建集团(00659)
icon
搜索文档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3-11 12:0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21.09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39.785亿港元[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16.777亿港元,6月30日为1550.837亿港元[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为408.36亿港元,6月30日为433.517亿港元[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负债比率为39%,6月30日为35%[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整体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4%,达22.253亿港元[1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强劲增长15%至11.576亿港元[14] - 本期香港业务应占经营溢利占比58%(去年同期56%),内地应占经营溢利占比39%(去年同期43%),经调整EBITDA按年减少5%至35.568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29港元,按年增长2%[17] - 本期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降至约4.2%(去年同期4.8%),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债务占债务总额比例提高至63%(2024年6月30日60%;2023年12月31日49%),人民币负债占人民币资产比例提高至约78%(2024年6月30日约65%)[18] - 2024年1月赎回永续资本证券尚余本金10.191亿美元,本期财务费用净额按年增加85%,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应占溢利显著下降65%[18] - 2024年8月公司以99.265%的发行价格发行4亿美元6.375%优先票据,2024年12月31日固定利率债务占债务总额比例从54%升至68%[19] - 2025年1月公司接获发行不高于5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券注册通知书,同月发行7.8亿港元4%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8.043港元,最多可转96,978,739股,假设全转公众持股量将由约23.83%增至约25.64%[19] - 2025年3月22日可换股债券换股价将由8.043港元调至7.39港元,悉數转换后将发行新股份最高数目为105,548,037股[20] - 2025年1月公司主体长期信用评级维持“AAA”,评级展望稳定,2024年4月获日本评级机构“A+”评级,评级展望稳定,2024年12月31日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和绿色信贷达约15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约141亿港元)[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动用流动资金约299亿港元,债务净额微升至约161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约151亿港元),净负债比率微升至39%(2024年6月30日35%)[22] - 公司宣派中期普通股息每股0.30港元(去年同期相同),特别股息每股0.30港元,中期股息总额每股0.60港元[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调整EBITDA为35.56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7.273亿港元[27] - 按业务划分,2024年应占经营溢利总计22.253亿港元,2023年为21.34亿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非保险收入101.208亿港元,2023年为123.616亿港元;保险收入19.889亿港元,2023年为16.169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87.706亿港元,2023年为108.044亿港元;保险服务费用14.207亿港元,2023年为12.531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18.466亿港元,2023年为17.184亿港元;除所得税前溢利15.883亿港元,2023年为16.997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12.65亿港元,2023年为13.401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1.576亿港元,2023年为10.088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29港元,2023年为0.28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除税后其他全面亏损1.898亿港元,2023年为收益3.005亿港元[74]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总全面收益10.752亿港元,2023年为16.406亿港元[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1,677.7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55,083.7百万港元增长约4.25%[7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40,836.0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43,351.7百万港元下降约5.80%[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20,841.7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11,732.0百万港元增长约8.15%[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总全面收益为1,075.2百万港元[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3,997.5百万港元,与2024年6月30日持平[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永续资本证券为2,349.1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4,436.4百万港元下降约47.05%[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保险合约资产为1,252.0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548.3百万港元增长约128.34%[7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62,566.1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59,746.6百万港元增长约4.72%[7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8,612.2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4,788.0百万港元增长约25.86%[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与权益持有者的交易总额为 - 3,590.9百万港元[80] - 2024年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0.13亿港元,2023年为66.466亿港元[84] - 2024年已付财务费用为6.608亿港元,2023年为4.584亿港元[84] - 2024年已收利息为16.44亿港元,2023年为13.711亿港元[8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5.896亿港元,2023年动用现金净额为2.304亿港元[84]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7.381亿港元,2023年为3.552亿港元[84] - 2024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3.947亿港元,2023年为6.416亿港元[8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为37.224亿港元,2023年为7.664亿港元[86] - 2024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6.435亿港元,2023年为200.797亿港元[8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计844.854亿港元,金融负债总计46.785亿港元[101]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计807.562亿港元,金融负债总计45.737亿港元[102] - 本期与保险业务相关资产出现转拨,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自第一级转至第二级公平值层级的公平值为13.66亿港元(2023年:62.87亿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转拨公平值为60.58亿港元(2023年:无)[102] - 2024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第三级公平值层级金融资产因汇兑差异减少1040万港元,购买增加5.759亿港元,出售/终止确认减少1.891亿港元,公平值变动净增加1.701亿港元[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121.097亿港元,其中香港105.911亿港元,内地15.186亿港元[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139.785亿港元,其中香港124.165亿港元,内地15.62亿港元[10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中,股本工具为5.846亿港元,债务工具为96.595亿港元[101]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股本工具为13.069亿港元,债务工具为393.953亿港元,投资基金为124.597亿港元[101]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中,股本工具为8.994亿港元,债务工具为87.779亿港元[102]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股本工具为11.874亿港元,债务工具为420.285亿港元,投资基金为79.036亿港元[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保险业务收入为19.88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6.169亿港元[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121.151亿港元,对外收入为121.097亿港元[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经营溢利为22.253亿港元,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为12.666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1.576亿港元[111] - 投资物业公平值除税后亏损净额为8970万港元,减值、重新计量及拨备净额为3.074亿港元,出售一个项目的收益为4270万港元,分占一间合营企业非经营收益净额为8110万港元[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5800万港元,无形特许经营权摊销为5.708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523亿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221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保险财务开支为8.905亿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收益)净额为2.248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 - 17.54亿港元,财务费用为7.272亿港元,所得税开支为3.233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1.6777亿港元,总负债为120.8417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及附属公司资产为139.7208亿港元,联营公司资产为4.6467亿港元,合营企业资产为17.3102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资产的增加为2.634亿港元[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139.82亿港元,对外收入为139.785亿港元[1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经营溢利为21.34亿港元,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为13.207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088亿港元[115] - 去年同期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为4.84亿港元,其中2.6亿港元亏损已在各可报告分部的应占经营溢利中确认[115] - 减值及拨备主要包括与联营公司相关的减值亏损1.799亿港元及分占一间合营企业的减值亏损9970万港元[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5260万港元,无形特许经营权摊销为5.628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526亿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243亿港元[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55.0837亿港元,总负债为111.732亿港元[117] - 预计于2024年12月31日12个月以上可收回的资产为24.8425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25.8606亿港元有所减少[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61.6777亿港元,负债总计120.8417亿港元[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保险合约负债为69.3226亿港元,借贷及其他计息负债为34.6957亿港元[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2-26 16:3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整体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上升4%至22.253亿港元,经营业务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8%[5][6]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强劲增长15%至11.576亿港元[5][7] - 2024年12月31日,可动用流动资金总额约299亿港元,包括现金及银行结存约186亿港元和备用已承诺银行信贷额约113亿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可动用流动资金总额约299亿港元,包括现金及银行结存约186亿港元及备用已承诺银行信贷额约113亿港元,一年内到期短期债务约23亿港元[1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净额约161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约151亿港元;净负债比率升至39%,2024年6月30日为35%[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经营溢利22.253亿港元,2023年为21.34亿港元;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12.666亿港元,2023年为13.207亿港元[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调整EBITDA为35.568亿港元,2023年为37.273亿港元[2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结构为债务46%及权益54%,6月30日为债务41%及权益59%[6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186.122亿港元,可动用流动资金约299亿港元,债务净额160.835亿港元,净负债比率39%[65]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存中36%以港元、48%以美元、16%以人民币计值[65] - 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及港元计值借贷分别占债务总额63%及37%,6月30日为60%及39%[6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债务总额346.957亿港元,7%将12个月内到期,36%第二年到期,51%第三至五年到期,6%五年后到期[67] - 2024年公司债务组合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降至4.2%,低于去年同期4.8%[6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承诺投资及贷款46.899亿港元,添置物业等承担2.328亿港元,收购新昌亚仕达初步代价5.386亿港元[6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担保50.6亿港元,为启德体育园有限公司担保最高约75亿港元,为Goshawk担保潜在责任以1.971亿美元为限[70][71] - 2024年非保险收入101.208亿港元,保险收入19.889亿港元,总收入121.097亿港元;2023年非保险收入123.616亿港元,保险收入16.169亿港元,总收入139.785亿港元[73] - 2024年经营溢利18.466亿港元,2023年为17.184亿港元[73]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15.883亿港元,2023年为16.997亿港元[73] - 2024年期内溢利12.65亿港元,2023年为13.401亿港元[73]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29港元,2023年为0.28港元[73] - 2024年期内总全面收益10.752亿港元,2023年为16.406亿港元[76]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1616.777亿港元,6月30日为1550.837亿港元[78] - 2024年12月31日总权益408.36亿港元,6月30日为433.517亿港元[78] - 2024年12月31日总负债1208.417亿港元,6月30日为1117.32亿港元[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121.097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9.785亿港元下降13.4%[84]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经营溢利22.253亿港元,其中本公司及附属公司15.847亿港元,联营公司1.274亿港元,合营企业5.132亿港元[8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平值除税后亏损净额8970万港元,减值、重新计量及拨备净额3.074亿港元,出售一个项目的收益4270万港元,分占一间合营企业非经营收益净额8110万港元[8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不被分配的总办事处项目中,财务费用净额5.053亿港元,汇兑亏损净额50万港元,开支及其他1.796亿港元[8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12.666亿港元,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应占溢利1.09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1.576亿港元[87] - 于简明综合收益表内确认的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为2.232亿港元,其中3760万港元亏损已在各可报告分部的应占经营溢利中确认,还包括分占合营企业投资物业公平值除税后收益9350万港元[87] - 减值、重新计量及拨备净额主要为分占一间合营企业的重新计量亏损3.199亿港元[88] - 出售一个项目的收益为出售待售资产的溢利4270万港元,分占一间合营企业非经营收益净额指应占合营企业非经营收入9560万港元扣除专业费用[89][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总计5800万港元,无形特许经营权摊销总计5.708亿港元[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20.8417亿港元,总负债较2024年6月30日的111.732亿港元增长8.15%[92][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139.82亿港元,其中建筑业务收入最高,为93.762亿港元[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经营溢利总计21.34亿港元,其中合营企业贡献5.872亿港元[94] - 2023年同期确认的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为4.84亿港元,其中2.6亿港元亏损已在各可报告分部的应占经营溢利中确认[94] - 2023年与联营公司相关的减值亏损为1.799亿港元,分占一间合营企业的减值亏损为9970万港元[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为161.6777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55.0837亿港元增长4.25%[92][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保险财务开支为8.905亿港元[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总计为 - 15.997亿港元[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总计为5.375亿港元[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1,677.7百万港元,其中非保险及总办事处资产为63,573.3百万港元,保险资产为98,104.4百万港元[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20,841.7百万港元,其中非保险及总办事处负债为46,259.7百万港元,保险负债为74,582.0百万港元[100] - 按地区划分,2024年12月31日香港预计12个月以上可收回资产为10,173.4百万港元,内地为14,641.6百万港元,其他地区为27.5百万港元[10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计算中,投资物业租金总收入为117.3百万港元,支出为29.0百万港元,净收入为88.3百万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26.3百万港元、31.1百万港元、95.2百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扣除项总计10,989.0百万港元,2023年为13,244.9百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329.7百万港元,2023年为1,625.4百万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8,770.6百万港元,2023年为10,804.4百万港元[102][105] - 2024年扣除所得税款额为3.233亿港元,2023年为3.596亿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分别为1.399亿港元和1.306亿港元,内地及海外税项分别为2.337亿港元和2.613亿港元[107]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按盈利11.576亿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9.97540085亿股计算,2023年按盈利11.115亿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9.11133705亿股计算[109] - 2024财政年度末期股息13.991亿港元已派付,2023年为12.127亿港元;2025财政年度中期股息总额23.985亿港元待派付,2024年为81.759亿港元[111]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为13.343亿港元,6月30日为19.274亿港元,其中三个月内分别为12.535亿港元和18.363亿港元[115]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为1.38亿港元,6月30日为10.386亿港元,其中三个月内分别为9100万港元和9.955亿港元[11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旗下公司聘用约12800名员工,其中香港约3200名,本期员工相关成本14.59亿港元,2023年为14.04亿港元[122] 股息分配情况 - 中期普通股息为每股0.30港元,宣派每股0.30港元的特别股息[5] - 公司董事会决议派发中期普通股息每股0.30港元,去年同期相同;宣派特别股息每股0.30港元,中期股息总额每股0.60港元[15][16] - 2025财政年度中期普通股息及特别股息每股均为0.30港元,总额每股0.60港元,预计4月9日派付[120] - 为确定股息权利,公司3月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需在3月20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121] 债务相关情况 - 2024年1月赎回2019年永续资本证券尚余本金金额10.191亿美元[7][10] - 本期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下降至约4.2%(去年同期4.8%),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债务占债务总额比例提高至63%,人民币负债占人民币资产比例提高至约78%,财务费用净额按年增加85%,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应占溢利显著下降65%[10] - 2024年8月以99.265%发行价发行4亿美元6.375%优先票据,2024年12月31日固定利率债务占债务总额比例从54%升至68%,2025年1月获发行不高于50亿元人民币可续期公司债券注册通知[11] - 2025年1月发行7.8亿港元4%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每股8.043港元,最多可转换96,978,739股新股份,假设全转换公众持股量将由约23.83%增至约25.64%[12] - 2024年公司向私人投资者赎回2.682亿美元浮动票面息率优先永续资本证券,发行4亿美元6.375%优先票据[61] - 公司申请注册不高于50亿元人民币可续期公司债券,2025年1月发行7.8亿港元4%可换股债券,或使公众持股量从23.83%增至25.64%[62] 业务出售与收购情况 - 2024年12月出售“免税”店业务,合营企业2025年1月完成出售Hyva集团权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新昌亚仕达[8] - 2025年1月,集团合营企业出售Hyva集团全部权益,集团分得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2亿港元,应占重新计量亏损为3.199亿港元[47] - 周大福创建建筑集团待完成收购新昌亚仕达后将巩固竞争地位[55] 信用评级情况 - 2025年1月联合资信维持公司「AAA」主体长期信用评级,评级展望稳定;2024年4月日本格付研究所首次给予公司外币和本地货币长期发行人「A+」评级,评级展望稳定[1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信贷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和绿色信贷约15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约141亿港元[13] 道路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道路业务应占经营溢利7.671亿港元,2023年为8.167亿港元;保险业务6.143亿港元,2023年为4.13亿港元等[23] - 2024年道路业务整体可比较日均交通流量按年增长2%,可比较日均路费收入按年下降3%;2025财年上半年道路业务整体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下降6%至7.671亿港元[24] - 集团道路组合整体平均剩余特许经营年期约为11.5年[27] - 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和广肇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分别于2022年11月及2023年年底启动[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0-14 12:02
财务管理 - 集团通过用成本较低的人民币债务融资取代成本较高的港元和美元境外债务,灵活地降低了利息支出[5]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净负债比率为35%,债务净额为151.07亿港元[8][12]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47.88亿港元[12] - 集团已建立雄厚的資金來源基礎,並會持續優化資本結構及拓展資金來源[42] - 集团的浮负债比率由2023年6月30日的8%上升至2024年6月30日的35%[43] - 集团透過發行熊貓債券、籌集其他新的人民幣貸款及訂立交叉貨幣掉期合約,以增加人民幣借貸佔債務總額的比例[44] 业务表现 - 集团业务展现出独特的韧性,带来强劲的现金流和审慎的财务管理[5] - 集团持续优化业务组合,从非核心资产中释放资金并重新投入到增长潜力更高的机会中[5] - 集团2024年收入为264.22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佔溢利为20.84亿港元,经调整EBITDA为72.41亿港元[7][8] - 集团2024财政年度整体经营业绩录得健康增长,股东应佔溢利按年大幅上升44%至20.842亿港元[13] - 集团整体应佔经营溢利(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按年增长21%至41.674亿港元[13] - 保险业务、设施管理业务和道路业务表现良好,带动集团整体业绩增长[13] 可持续发展 - 集团成为率先发行绿色熊猫债券的港资综合企业[5] - 集团在减少环境影响、深化与社区合作、支持社会和慈善活动等ESG领域取得重大进展[5] - 集团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信贷达到约141亿港元,展示ESG承诺[14] - 集团将积极拓展物流和保险业务及其周边业务,为本集团注入新的增长动力[41] 公司治理 - 集团的监督和决策框架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所有董事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除外)的组成均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多数[5] - 集团成为周大福企业的附属公司[66] - 董事会及重要行政职能进行改组,以缩短董事会成员平均任期及促进董事会向多元化发展[67] - 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以加强对ESG有效监督的承诺[70]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9-25 16:30
业务表现 - 本集團的多元化經營業務展現了具韌性的增長,儘管宏觀經濟存在不確定性,整體應佔經營溢利仍能增長21%至41.674億港元[2] - 本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大幅上升44%至20.842億港元[2] - 由於經營業務產生強勁的經常性現金流,經調整EBITDA按年增長24%至72.405億港元[2] - 受惠於業務增長令合約服務邊際釋放增加、較高的盈餘資產投資回報、預期信貸虧損撥備減少及與在本財政年度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相關的一次性影響,保險業務的應佔經營溢利上升[3] - 設施管理業務因旗下三項主要業務均大幅改善,由應佔經營虧損扭轉為應佔經營溢利[3] - 道路業務的總應佔經營溢利按年增長3%至15.714億港元[11] - 若撇除人民幣貶值的影響,道路業務的基本應佔經營溢利按年增長7%[11] - 本集團的主要高速公路合共為道路業務貢獻了約85%的應佔經營溢利[11] - 保險業務的應佔經營溢利按年大幅增長54%,錄得9.649億港元[14] - 撇除與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相關的一次性影響,保險業務的應佔經營溢利增長34%[14] - 合約服務邊際於2024年6月30日按年增長15%至約82億港元[14] - 周大福人壽年化保費總額按年強勁增長77%,合共45.489億港元[14] - 新業務價值按年顯著增長37%至12.295億港元[14] - 亞洲貨櫃物流中心於2024財政年度的平均租金按年增長6%,租用率保持在96.3%的強勁水平[16] - 位於內地的七個物流物業於2024財政年度合共佔物流業務的應佔經營溢利超過13%[16] - 中鐵聯集的吞吐量按年增長15%至637.3萬個標準箱[17] - 新創建建築集團於2024財政年度獲授的新合約按年增長321%至219億港元[18] - 新創建建築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手頭合約總值約為639億港元,較2023年6月30日增加13%[18] - 新創建建築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剩餘待完成工程總值較2023年6月30日增加22%至約309億港元[18] - 新創建建築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在有待完成的工程中,約48%來自政府及機構相關項目[18] - 會展中心的表現持續回升,2024財政年度活動數量增加8%至823場,到訪人次激增33%至約730萬人次[20] - 港怡醫院的營運表現持續上升,住院病人數量、門診病人數量及日間手術數量分別增長20%、12%和10%,EBITDA較2023財政年度飙升93%[20] 財務管理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可動用流動資金總額約268億港元,其中包括現金及銀行結存約148億港元及備用已承諾銀行信貸額約120億港元[2] - 積極的財務管理舒緩了利率高企及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本集團策略性地進一步將其債務總額中人民幣債務比例提高至60%,平均借貸成本控制在年利率4.7%[2] - 建議派發末期普通股息每股0.35港元,較2023財政年度末期普通股息每股0.31港元增加13%[2] - 連同中期普通股息每股0.30港元,2024財政年度的普通股息總額將為每股0.65港元,較2023財政年度普通股息總額每股0.61港元增加7%[2] - 連同與中期普通股息同時派發的一次性特別股息每股1.79港元,2024財政年度的股息總額將顯著提升至每股2.44港元[2] - 于2024年1月赎回2019年永续资本证券及于2024年4月派发特别股息后,债务增加以及现金及银行结存减少,导致2024财政年度的财务费用净额增加38%[5]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策略性地进一步将其债务总额中人民币债务比例提高至60%,以抵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大幅上升的影响[5] - 尽管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平均值于2024财政年度增幅超过1.5%,公司于2024财政年度的平均借贷成本仍控制在每年约4.7%[5] - 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的应佔溢利于年内大幅下降25%[5] - 公司于2023年11月发行第二期熊猫债券,本金为人民币20亿元,年利率为3.9%及年期为3年,并于2024年3月首次发行绿色熊猫债券,本金为人民币1亿元,年利率为3.55%及年期为3年[6] - 于2024年6月,公司向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注册总金额不高于人民币50亿元的企业债券[6] - 公司于2024财政年度成功获日本评级机构首次评为外币及本地货币长期发行人"A+"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6] -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信贷于2024年6月30日达到约141亿港元[6] - 公司于2024财政年度派发的普通股息总额为每股0.65港元,较2023财政年度增加7%,并同时派发一次性特别股息每股1.79港元[7] - 本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为147.88億港元,債務淨額為151.074億港元,淨負債比率為35%[31] - 本集團進一步優化債務組合,以人民幣、港元及美元計值的借貸分別佔總債務60%、39%及1%[32] - 本集團成功分散其債務到期狀況,以降低再融資的風險[32] 新會計準則採納 - 本集團已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保險合約」,並於2023年7月1日首次應用[40][41][42] - 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後,本集團的金融資產分類和計量方式發生重大變化[42][43][44] - 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顯著減少了金融資產與保險合約負債之間的會計錯配,導致過渡時總權益大幅增加[45] - 保險合約的遞延獲取保單成本、收購業務價值等在過渡日終止確認,並按新準則重新計量[45] - 原有會計準則下的保險及投資合約負債若符合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下保險合約的定義,亦會重新評估並以新的計量模型重新計算[45] - 本集團考慮到保險合約的特徵,並預期將於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後,因合約服務邊際中的未來溢利資本化為負債及業務自然增長而使保險業務的資產及負債規模有所擴大[47] - 本集團將具相似風險以及一併管理的保險合約匯總組合,每個組合進一步細分為半年組,再根據各半年組別分成三個組別[54] - 獲取保險現金流量指一組保險合約的銷售、承保及啟動合約組別所產生的成本並可直接歸屬於其所屬保險合約組合的現金流量[56] - 非財務風險的風險調整適用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估算,可反映本集團於履行保險合約時因承擔非財務風險所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及時間方面的不確定性所需的補償[57] - 本集团按履约现金流量和合约服务边际的总和计量一组保险合约[58] - 合約服務邊際反映本集團因在未來提供保險合約服務而將確認的未赚取溢利[58] - 如果合約組別的計算結果產生淨流出,則該合約組別屬於虧損性,虧損將即時於損益中確認[58] - 本集團應用保費分配法以簡化合約組別的計量,前提是滿足特定條件[60] - 本集團應用與相應保險合約相同的會計政策計量所持再保險合約,但需作出相應修改[61,62] - 保險合約及所持再保險合約的資產和負債分別呈列,收入和開支也分別呈列[65,66] - 對於非按保費分配法計量的保險合約,保險收入包括釋放合約服務邊際和其他金額[67,68] - 對於按保費分配法計量的保險合約,保險收入按時間流逝或預期風險釋放模式分配[69] 分部表現 - 本集團2024年總收入為264.22億港元,其中香港市場占比88.7%[75] - 保險業務收入為34.53億港元,占總收入13.1%[75] - 建筑业务收入为172.65亿港元,占总收入65.3%[75] - 设施管理业务收入为27.35亿港元,占总收入10.3%[75] - 公司2024财政年度总收入为264.28亿港元,其中建筑分部收入最高为172.66亿港元[77] - 公司2024财政年度总经营溢利为41.67亿港元,其中道路分部经营溢利最高为15.71亿港元[77] 其他 - 本集團將積極拓展物流和保險業務以注入新的增長動力[28] - 本集團出售成都金堂電廠權益展現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決心[28] - 本集團將採取審慎的現金流和資金管理方法以加強財務狀況[28] - 本集團採納維持分散和均衡負債組合及財務架構的融資及庫務政策[29] - 本集團已建立雄厚的資金來源基礎,並會繼續優化資本結構及拓展資金來源[29]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資本結構為債務41%及權益59%[29] - 本集團已於2024年1月31日按面值贖回所有尚餘本金金額為10.191億美元的2019年永續資本證券[29] - 本公司已於2024年6月向中國證監會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並註冊總金額不高於人民幣50億元的企業債券[29] - 本集團未清付的資本開支承擔總額為52.594億港元[33] - 本集團的財務擔保為48.395億港元[34]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3-27 12:00
公司概况 - 新创建集团是一家在香港和内地拥有多元化及市场领先业务的综合企业[3] - 集团通过优化业务组合,致力为股东创造价值,并实施可持续增长的股息政策[5] - 集团将继续致力于为股东创造价值,寻求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投资机会[6] 财务表现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3978.5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3105.9百万港元增长6.7%[8]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08.8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53.1百万港元增长18.2%[8]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經調整EBITDA为3727.3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588.2百万港元增长44%[8] 业务拓展 - 香港业务贡献应占经营利润56%,中国内地贡献43%[13] - 本集团通过发行人民币熊猫债券、筹集其他新的人民币贷款和订立交叉货币掉期合同,显著增加平均利率较低的人民币债务,抵消了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上升的负面影响[14] - 本集团通过发行第二期熊猫债券优化和完善其债务状况,第二期熊猫债券的所得款项指定用于偿还本集团的境外债务[15] 财务风险管理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对公司总权益的影响为:2022年6月30日總權益为53,887.1百万港元,调整后为59,034.6百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總權益为50,141.1百万港元,调整后为56,021.5百万港元[doc id='75'] - 保险合同的遞延獲取保单成本、收购业务价值以及其他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在过渡日终止确认,并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重新计量[doc id='76']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2,748.9百万港元,较2022年7月1日增长了16.1%[5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45,835.7百万港元,较2022年7月1日减少了5.3%[5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14,742.8百万港元,较2022年7月1日增长了41.6%[59]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2-27 16:30
经营业绩 - 本集团整体经营业绩稳健增长,经营溢利增长19%至21.34亿港元[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稳健增长18%至10.088亿港元[4] - 道路业务交通流量和路费收入持续增长,保险业务受益于业务增长和高盈余资产投资回报,设施管理业务业绩转亏为盈[3] - 公司按业务划分的应占经营溢利贡献中,道路业务表现稳健,总应占经营溢利增长19%至8.167亿港元[17] - 道路业务贡献了近90%的经营溢利,整体交通流量增长14%[18] - 保险业务按年增长79%,新业务价值激增207%至67.78亿港元[22] - 物流业务整体经营溢利下跌15%,但物流资产与管理的经营溢利增长8%[28] - NWS Construction Group 新合约按年增长207%至124亿港元[32] - NWS Construction Group 手头合约总值约为619亿港元,增长9%[32] - NWS Construction Group 有待完成工程总值约为288亿港元,增长14%[32] - 会展中心活动数量按年增加7%至437场,到访人次激增15%至390万人次[34] - 港怡医院收入可观增长,EBITDA按年增长284%[36] 财务状况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28港元,按年增长14%[10] - 公司决定派发中期普通股息每股0.30港元,保持可持续的股息政策[11] - 公司决定派发一次性特别股息每股1.79港元,考虑到可用流动资金总额为约304亿港元[12] - 公司中期股息总额为每股2.09港元,实施以股代息计划[13] - 公司实施以股代息计划,有助于增强股份的流动性和公众持股量[15] - 公司发出贖回13亿美元5.75%优先永续资本证券的通告,債務淨額增加至约143亿港元,净负债比率上升至30%[9] - 公司完成发行第二期人民币计值的中期票据,本金为20亿元,年利率为3.9%,年期为3年[8] - 公司于2024年1月31日贖回所有尚餘本金金額为10.191億美元的2019年永續資本證券[47] - 公司管理的财务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及外汇风险,通过利率掉期合约和外汇远期合约进行对冲[48] - 公司現金及銀行結存總額为200.705億港元,債務淨額为143.49億港元,淨負債比率为30%[49] - 公司于2023年11月发行第二期年利率为3.9%的人民幣20億元熊貓債券,用于償還境外債務[51]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债务总额为344.195亿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237.969亿港元增加106.226亿港元[52]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资本支出总额为47.93亿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31.561亿港元增加16.369亿港元[53]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担保为49.179亿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21.401亿港元增加27.778亿港元[54] - 公司为Goshawk向SMBC提供财务担保,潜在责任总额为1.971亿美元(约合15.374亿港元)[56] - 公司已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及其他新訂準則,对业绩和财务状况影响不大[62] - 公司在2023年7月1日开始采用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对合同应用全面追溯法过渡[64] - 公司根据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3號,调整了保险合同的公平值假设,全数金額归属于应用公平值法的保险合同[66] - 公司已经开始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重新评估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重新分类[67]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在2023年6月30日和7月1日之间有显著变化[68]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类别的债务工具已重新分类为按摊销成本计量[6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显著减少了金融资产与保险合同负债之间的会计错配[70] - 保险合同的遞延获取保单成本、收购业务价值和其他应收款项在过渡日终止确认[71] - 公司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更改了簡明综合财务状况表的呈列方式[72] - 本集团已开始评估采纳准则的修订及解释的影响,可能导致会计政策变动、披露变动以及在综合财务报表内若干项目的重新计量[73] - 本集团已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以致編製綜合財務報表採納的主要會計政策有所更改[74] - 本集团根据合同类型采用不同计量方式,如传统分红人寿及年金合同采用保险合同或具酌情变动收费法[75] - 本集团签发的部分投资合同具酌情分红特征,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将该等合同入账[77] - 本集团签发的若干保险合同属于与投资有重大关联的服务合同,保单持有人享有相关项目的回报[78] - 本集团持有的再保险合同若能将本集团签发的相应保险合同之承保的部分中几乎所有的保险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10-17 17:1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452.138亿港元,2022年为311.386亿港元[9]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20.267亿港元,2022年为15.868亿港元[9] - 2023年公司应占经营溢利40.972亿港元,2022年为43.709亿港元,同比下降6% [9][20] - 2023年经调整EBITDA为65.659亿港元,2022年为67.925亿港元[9] - 2023年每股股息(中期及末期)为0.61港元,与2022年持平;派息率为118%,2022年为150% [9] - 2023年总资产1619.743亿港元,2022年为1487.708亿港元[10] - 2023年净资产501.411亿港元,2022年为538.871亿港元[10] - 2023年每股净资产12.82港元,2022年为13.78港元[10] - 2023年现金及银行结存192.559亿港元,2022年为134.526亿港元[10] - 2023年债务净额45.41亿港元,2022年为101.383亿港元;净负债比率为9%,2022年为19% [10] - 2023财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按年增长28%至20.267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55港元,按年增长36%[22] - 2023财年经调整EBITDA按年下降3%至65.659亿港元[23] - 2023年6月30日,债务净额降至约4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57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101亿港元),净负债比率降至9%(2022年12月31日:11%;2022年6月30日:19%)[23] - 2023财年赎回2029年到期的6.5亿美元4.25%优先票据本金总额9230万美元,尚余2.436亿美元;赎回13亿美元5.75%优先永续资本证券本金总额2.809亿美元,尚余10.191亿美元[24] - 2023年5月首次发行熊猫债券,注册发行本金总额不超人民币50亿元,第一期发行本金为人民币15亿元,年利率为3.9%,年期为3年[2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信贷为约62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45亿港元)[24]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应占经营溢利40.972亿港元,2022年为43.709亿港元,变动百分比为-6%[2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结构为债务32%及权益68%,2022年6月30日为债务30%及权益70%[53] - 2023财年公司以低于面值13.5%的价格赎回及注销本金总额9230万美元优先票据,赎回后尚余2.436亿美元;以低于面值4.5%的价格赎回及注销2.809亿美元2019永续资本证券,赎回后尚余10.191亿美元;发行2.682亿美元优先永续资本证券;发行年利率3.9%的15亿元人民币熊猫债券;回购710,000股股份[5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为192.559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34.526亿港元;其中61%以港元计值、20%以美元计值及19%以人民币计值;债务净额为45.41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01.383亿港元;净负债比率由2022年6月30日的19%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9%;备用已承诺银行信贷额约114亿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债务总额由2022年6月30日的235.909亿港元增至237.969亿港元;债务总额中7%将在未来12个月到期,45%将在第二年到期,30%将在第三至第五年到期,18%将在第五年后到期[5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以人民币、港元及美元计值的债务分别占债务总额43%、53%及4%(2022年6月30日:14%、65%及21%);以浮动利率计息的债务占债务总额63%(2022年6月30日:77%);2023财年债务组合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约为4.1%(2022财年:2.9%)[5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开支承担总额为31.561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47.865亿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财务担保为21.401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34.704亿港元[59] - 2023财年集团法定审核工作核数师总酬金为3480万港元,2022年为2240万港元[148] - 2023财年支付/应付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法定审核费用3260万港元,2022年为2120万港元[148] - 2023财年支付/应付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非审核服务费用910万港元,2022年为1310万港元[148] 各地区业务应占经营溢利贡献变化 - 2023财年香港业务贡献应占经营溢利为59%(2022财年:42%),来自中国内地的应占经营溢利为41%(2022财年:41%)[23] 道路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道路业务应占经营溢利15.328亿港元,同比下降10%[26] - 2023财年下半年道路业务整体可比交通流量和路费收入分别按年增长19%和17%,全年分别按年增长3%和4%[27] - 2023财年道路业务全年应占经营溢利跌幅收窄至10%,为15.328亿港元,撇除人民币贬值影响基本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下降4%,再撇除财政奖励应占经营溢利下降2%[27] - 2023财年集团以19.024亿元人民币收购贵梧高速公路40%权益,以5.231亿元人民币收购随岳高速公路剩余60%权益[28] - 2023年9月公司增持深圳惠州高速公路(惠州段)权益约5.2%至38.5%[45] 建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建筑业务应占经营溢利7.455亿港元,同比下降18%[26] - 2023财年建筑业务整体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下降18%至7.455亿港元,协兴集团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下降7%至7.764亿港元[29] - 2023财年协兴集团获授新合约总值按年下降78%至52亿港元,手头合约总值按年下降9%至约565亿港元,剩余待完成工程总值按年下降32%至约254亿港元[29] - 香港政府推出输入多达12,000名工人的计划以缓解建筑行业人手短缺问题[46] 保险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保险业务应占经营溢利12.045亿港元,同比增长12%[26] - 2023财年保险业务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12%至12.045亿港元,下半年按年增长14%,上半年按年增长10%[31] - 2023财年富通保险年化保费总额下半年按年激增162%至18.41亿港元,全年按年增长47%至25.679亿港元[32] - 2023财年富通保险毛保费收入按年增长65%至219.924亿港元,新业务价值按年激增71%至8.995亿港元[32] - 2023财年富通保险投资组合整体投资收入为3.8%,2022财年为3.6%[32] - 2023财年富通保险新业务价值利润率提高至35%,2022财年为30%[32] - 富通保险2023年6月30日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25%,远高于150%的行业监管最低要求,内含价值按年增长9%至193亿港元[35] - 2023年8月富通保险推出「匠心 • 传承」储蓄寿险计划[47] - 2023年7月富通保险推出全新宣传活动[48] - 公司将在2024财政年度把会计准则由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更换为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48] - 根据2022年6月30日及2023年6月30日财务状况,公司估计保险业务总权益将随过渡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而增加[4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实施后,剔除投资部份将减少保险业务收入[4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实施后,保险业务2023财政年度应占经营溢利与现行准则相比将下降[49] 物流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物流业务应占经营溢利7.52亿港元,同比增长27%[26] - 物流业务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27%至7.52亿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亚洲货柜物流中心可出租总面积约为590万平方尺,租用率维持在99.8%,平均租金增长2%;内地物流物业可出租总面积约为650万平方尺,租用率为90.1%[37] - 中铁联集吞吐量按年增长17%至554.1万个标准箱,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28%[38] - 2023年6月,公司以人民币1.25亿元收购江苏佳利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12%的权益,以人民币4440万元收购浙江汤氏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10%的权益[38] 设施管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设施管理业务应占经营溢利 - 6190万港元,同比增长85%[26] - 设施管理业务应占经营亏损按年大幅收窄85%至6190万港元[39] - 2023财政年度下半年,会展中心举行的活动数量按年增加319%至356场,到访人次按年激增410%至约200万人次;全年活动数量增加82%至765场,到访人次增长74%至约530万人次[39] - 2023年7月会展中心在61个无障碍洗手间安装人工智能生命感应警报系统[51] 港怡医院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港怡医院住院病人数量、门诊病人数量和日间手术数量按年分别增长19%、7%和3%,EBITDA全年按年大幅增长759%[42] - 2023年第四季将由Parkway Medical开设位于黄竹坑的首间港怡医疗诊所[51] 策略性投资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策略性投资业务应占经营溢利 - 7570万港元,同比增长47%[26] - 策略性投资业务2023财政年度录得应占经营亏损7570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的1.417亿港元有所减少[43] 公司飞机租赁业务出售情况 - 2022年12月,Goshawk出售商务飞机租赁业务(与俄罗斯承租人有关的六架飞机除外),总代价约16亿美元,公司分占约8亿美元[44] 公司人员信息 - 鄭家純博士76歲,2000年3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01年3月起出任主席[61] - 馬紹祥先生60歲,2018年7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19年1月起出任行政總裁[62] - 何智恒先生47歲,2018年7月起擔任執行董事,2022年2月起獲委任為首席營運總監[63] - 鄭志剛博士43歲,2019年10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64] - 鄭家純博士於2001年及2017年分別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及大紫荊勳章[61] - 馬紹祥先生於2014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2017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62] - 鄭志剛博士自2016年起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22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65] - 鄭志剛博士於2017年獲法國政府文化部頒授法國藝術與文學軍官勳章,2022年獲法國政府頒授法國國家功績榮譽勳章[65] - 鄭志剛博士於2014年獲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頒授人文學科榮譽博士學位,2014年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2022年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銜,2023年獲香港科技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銜[65] - 何智恒先生曾於200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瀋陽市委員會委員,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間出任保險業監管局業界諮詢委員會成員[63] - 郑志明先生40岁,2009年7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08年1月加盟公司,负责监督基建业务及合并和收购事务[66] - 郑志亮先生34岁,2020年12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9年1月加盟公司,负责监督业务发展及策略性投资[67] - 杜显俊先生74岁,1998年5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02年8月改为出任非执行董事[68] - 黎庆超先生76岁,2002年8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04年9月改为出任非执行董事[69] - 杜家驹先生49岁,2005年12月获委任为董事,2014年7月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70] - 林炜瀚先生61岁,2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29 16:32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债务净额降至约45亿港元,净负债比率降至9%[11] - 公司于2023财政年度贖回了6.5亿美元4.25%优先票据和13亿美元5.75%优先永续资本证券,成功注册香港综合企业并发行熊猫债券[12]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为192.559亿港元,債務淨額为45.41亿港元,净负债比率由19%下降至9%[60] - 公司成功平均分散債務到期状况,降低再融资风险,其中7%将于未来12个月到期,45%将于第二年到期[61] - 公司通过交叉货币掉期合约和发行人民币计值的债券,显著增加人民币債务比例,債务组合的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约为4.1%[62]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资本开支承担总额为31.561亿港元,资金来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融资[6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财务担保为21.401亿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34.704亿港元有所下降[64] - 公司为Goshawk向SMBC提供了财务担保,潜在责任总额为15.374亿港元[67]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资本结构为债务32%及权益68%,相较于2022年6月30日的债务30%及权益70%略有变化[57] - 公司于2023财政年度贖回優先票据和永续资本证券,同时发行人民币15亿元熊猫债券,以优化资本结构和融资成本[58] - 公司通过利率掉期合约和外汇远期合约对冲利率和外汇风险,保持整体融资成本和外汇风险的管理[59] 业务表现 - 香港业务贡献应占经营溢利为59%,中国内地为41%,经调整EBITDA按年下降3%至65.659亿港元[10] - 持续经营业务應佔經營溢利为4,097.2百万港元,按年下降6%,經調整EBITDA为6,565.9百万港元[13] - 物流业务的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27%至7.52亿港元,受益于亚洲货柜物流中心和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的增长[27] - 亚洲货柜物流中心在2023财政年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租用率维持在99.8%,支持平均租金增长2%[28] - 中铁联集受惠于多式联运服务需求增长,吞吐量按年增长17%至554.1万个标准箱,应占经营溢利增长28%[29] - 设施管理业务在2023财政年度下半年业绩大幅改善,应占经营虧損减少85%至6190万港元[31] - 会展中心业务表现强劲反弹,全年贡献应占经营溢利,活动数量和到访人次均大幅增加[32] - 免税店业务表现强劲,港珠澳大桥店舖应占经营溢利增长超过六倍,业绩好转[33] - 港怡医院业务增长稳健,住院病人数、门诊病人数和日间手术数均有增长[34] - 港怡医院引进先进设备和新型手术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范围[35] - 道路业务2023财政年度全年應佔經營溢利下跌10%至15.328亿港元,基本應佔經營溢利下降4%[16] - 道路业务主要高速公路贡献90%的應佔經營溢利,全年交通流量按年增长2%[17] - 本集团于2023财政年度完成收购贵梧高速公路40%的权益和随岳高速公路60%的权益,加强道路组合[18] - 建筑业务整体经营溢利下降18%至7.455亿港元,其中协兴集团的经营溢利因毛利率较低而下降7%至7.764亿港元[19] - 协兴集团的新合同总值下降78%至52亿港元,手头合同总值下降9%至约565亿港元[20] - 富通保险2023财政年度的应占经营溢利增长12%至12.045亿港元,年化保费总额增长47%至25.679亿港元[21] - 富通保险内地旅客占年化保费总额的30%,年化保费增长162%至18.41亿港元,新业务价值增长71%至8.995亿港元[22] - 富通保险推出多项新产品,包括特级医疗保障计划、储蓄保险和终身储蓄计划,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23] - 富通保险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指标》财富管理大奖中的“年度保险企业”,展示在多个方面的出色成就[24] - 富通保险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为325%,内含价值增长9%至193亿港元,保险公司财务实力评级维持在A3/稳定[25] 业务展望 - 道路业务在内地政府的鼓励下仍是公司的增长重点之一,考虑收购现有道路的剩余权益和投入更多资金扩建现有道路[41] - 公司正积极寻找物流业的新投资机会,通过壮大物流资产组合,预计将为公司带来长期协同效应和益处[49] - 公司对内地经济保持信心,将继续寻找内地增长潜力的投资机会,以道路和物流业务为重点[55] - 公司采取维持分散和均衡负债组合及财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3-16 16:3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75.699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63.042亿港元[10] - 该期间股东应占溢利为11.6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应占经营溢利为21.00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轻微下跌11%[10][11] - 经调整EBITDA为29.84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32.394亿港元;每股中期股息为0.30港元,派息率为101%[1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485.48亿港元,净资产为500.827亿港元,每股净资产为12.81港元[10]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76.919亿港元,债务净额为56.869亿港元,净负债比率为11%[10] - 每股基本盈利为0.30港元,同期比较减少27%[17] - 香港业务贡献应占经营溢利为53%(去年同期43%),中国内地及其他地区分别为43%和4%(去年同期分别为40%和17%),经调整的EBITDA下降8%至29.84亿港元[18] - 2022年12月31日,债务净额减少至约57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01亿港元),净负债比率下降至11%(2022年6月30日为19%)[19] - 本期核心业务应占经营溢利为16.407亿港元,占集团应占经营溢利的78%[22]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75.699亿港元,2021年为163.042亿港元[57] - 2022年经营溢利为14.628亿港元,2021年为14.165亿港元[57]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7.504亿港元,2021年为18.199亿港元[57] - 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溢利为14.687亿港元,2021年为14.915亿港元[57] - 2022年期内溢利为14.687亿港元,2021年为18.815亿港元[57]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为0.30港元,2021年为0.31港元[57] - 2022年期内除税后其他全面亏损为36.983亿港元,2021年其他全面收益为59.68亿港元[58] - 2022年期内总全面亏损为22.296亿港元,2021年总全面收益为78.495亿港元[58] - 2022年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2.102亿港元,2021年为56.304亿港元[63]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7.045亿港元,2021年为24.678亿港元[63]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3.916亿港元,2021年为49.934亿港元[63] - 2022年融资活动动用的现金净额为17.315亿港元,2021年为66.66亿港元[64]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为43.646亿港元,2021年为7.952亿港元[64]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7.122亿港元,2021年末为116.992亿港元[64] - 2022年12月31日总资1485.48亿港元,较6月30日的1487.71亿港元略有下降[59] - 2022年12月31日总负债984.65亿港元,较6月30日的948.84亿港元有所增加[60] - 2022年12月31日总权益500.83亿港元,较6月30日的538.87亿港元有所减少[59][60] - 2022年下半年期内总全面收益(亏损)为 - 22.30亿港元[61] - 2022年下半年已付本公司股东股息12.12亿港元[61] - 2022年下半年向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作出分派3.41亿港元[61] - 2022年下半年回购股份金额为0.56亿港元[61] - 2022年下半年发行永续资本证券20.92亿港元,赎回22.22亿港元[61] - 2021年下半年期内总全面收益为78.50亿港元[62] - 2021年下半年已付本公司股东股息11.73亿港元[6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总计175.699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63.042亿港元[9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175.915亿港元,对外收入为175.699亿港元[95][97] - 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为14.582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1.624亿港元[95][97] - 本期确认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财务费用为4.644亿港元,其中总办事处为3.115亿港元,各可报告分部为1.529亿港元[96][9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45亿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244亿港元[9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485.48亿港元,总负债为984.653亿港元[99] - 非流动资产增加为41.33亿港元,不包括金融工具等特定项目[9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计1.45亿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总计1.244亿港元,无形资产摊销总计0.468亿港元[10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附属公司总资产为125.0587亿港元,负债为98.4653亿港元[10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重列),总收入为16.3046亿港元,对外收入为16.3042亿港元[101][10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重列),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中,某一时点确认的为1.5922亿港元,一段时间内确认的为8.293亿港元[101][10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重列),应占经营溢利总计2.3675亿港元[101][103] - 2021年同期调整项目中,减值及拨备净额为 - 0.3417亿港元,出售项目除税后收益净额为0.213亿港元[101][103] - 2021年同期,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收益为0.0219亿港元,利息收入为0.027亿港元[101][103] - 2021年同期,财务费用为 - 0.2269亿港元,汇兑收益净额为0.0014亿港元[101][103] - 2021年同期,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为1.875亿港元,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应占溢利为 - 0.2915亿港元[101][103] - 2021年同期,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5835亿港元[101][103] - 去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财务费用为3.96亿港元,其中总办事处财务费用2.269亿港元,各可报告分部应占经营溢利中确认1.691亿港元[10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计12970万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总计13160万港元[105][10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总计4050万港元,收购业务价值摊销总计9470万港元[105][10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总计 - 89210万港元,财务费用总计39600万港元[105][10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总计32840万港元,金融资产的重叠法调整总计 - 117580万港元[105][10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净额总计40680万港元,非流动资增加总计23750万港元[105][106]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为1487.708亿港元,总负债为948.837亿港元[105][10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485.48亿港元,其中非流动资产1076.467亿港元,流动资产409.013亿港元[10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计984.653亿港元,其中非流动负债365.075亿港元,流动负债619.578亿港元[10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负债)净额为 - 210.565亿港元[107]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联营公司经营溢利为1.156亿港元(2021年:1.667亿港元),合营企业为6.25亿港元(2021年:9.158亿港元)[10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在香港为106.776亿港元(6月30日:107.89亿港元),中国内地为146.941亿港元(6月30日:156.696亿港元),其他为3000万港元(6月30日:3200万港元)[108]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收入,香港为23.816亿港元(2021年:20.521亿港元),中国内地为74.632亿港元(2021年:52.999亿港元),其他为18.575亿港元(2021年:31.531亿港元)[109]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物业租金总收入为1.03亿港元(2021年:2890万港元),扣除支出后为7510万港元(2021年:2240万港元)[110]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溢利扣除项中,建筑成本为86.308亿港元(2021年:63.54亿港元),索偿及给付(已扣除再保险)为48.053亿港元(2021年:68.689亿港元)[110]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保险业务产生的递延获保单成本摊销为3.076亿港元(2021年:2.23亿港元)[110]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中,与投资相连合约相关的负债有关的贷记为1.138亿港元(2021年:4.74亿港元),赎回固定利率债券的收益为9050万港元[111]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净额为5.539亿港元(2021年:4.068亿港元)[111][112]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中,建筑成本为86.308亿港元(2021年:63.54亿港元),索偿及给付(已扣除再保险)为48.053亿港元(2021年:68.689亿港元)[113]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总计为154.941亿港元(2021年:151.418亿港元)[113]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总索偿及给付(已扣除再保险)2022年为48.053亿港元,2021年为68.689亿港元[114] - 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来自持续经营业务扣除的所得税款额2022年为2.817亿港元,2021年为3.284亿港元[118]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股东应占溢利2022年为11.624亿港元,2021年经重列为11.935亿港元及对应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119] - 投资物业于2022年12月31日总值为47.782亿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48.422亿港元有变动[122] - 物业、厂房及设备于2022年12月31日账面净值为13.439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3.157亿港元[123] - 无形特许经营权于2022年12月31日账面净值为12.1279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3.0819亿港元[124] - 无形资产于2022年12月31日账面净值为5.8837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5.8901亿港元[125] - 收购业务价值于2022年12月31日为5.1489亿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5.2398亿港元有减少[125] - 递延获保单成本于2022年12月31日为2.425亿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2.335亿港元有增加[12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应占上市联营公司市值为21.32亿港元,6月30日为16.856亿港元[126] - 2022年,集团确认对惠记投资的减值
新创建集团(0065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10-19 16:5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311.386亿港元,2021年为281.973亿港元[6] - 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15.868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43% [10] - 2022年应占经营溢利43.709亿港元,按年下降17% [11] - 2022年经调整EBITDA 67.925亿港元,2021年为65.115亿港元[6] - 2022年每股股息0.61港元,2021年为0.59港元;2022年派息率150%,2021年为207% [6] - 2022年总资产1487.708亿港元,2021年为1525.729亿港元;2022年净资产538.871亿港元,2021年为584.54亿港元[7] - 2022年每股净资产13.78港元,2021年为14.95港元[7] - 2022年现金及银行结存134.526亿港元,2021年为108.046亿港元;2022年债务净额101.383亿港元,2021年为145.434亿港元[7] - 2022年净负债比率19%,2021年为25% [7] - 若撇除部分业务及资产,公司经常性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9% [11] - 2022财年非经营亏损主要为18.971亿港元,部分由出售所得1.813亿港元收益净额抵销[12] - 扣除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应占溢利后,股东应占溢利增长43%至15.868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41港元,增长43%[12] - 经调整EBITDA上升4%至67.925亿港元[12] - 2022年6月30日债务净额降至101亿港元(2021年6月30日:145亿港元),净负债比率维持在19%(2021年6月30日:25%)[12] - 2022财年核心业务应占经营溢利为42.085亿港元,占集团应占经营溢利的96%[15] - 2022财年物业重估收益(除税后)为63亿港元[34]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6月30日公司资本结构为债务30%及权益70%[42] - 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为134.526亿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108.046亿港元,其中42%以美元计值、29%以人民币计值、28%以港元计值[4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债务净额为101.383亿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145.434亿港元,净负债比率由25%降至19%[4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备用已承诺银行信贷额约110亿港元[4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债务总额由2021年6月30日的253.48亿港元减至235.909亿港元[44] - 2022年6月30日长期贷款及借贷非即期部份为183.232亿港元,17%次年到期,62%第三至五年到期,21%五年后到期[4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本开支承担总额为47.865亿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22.096亿港元[4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财务担保合约为34.704亿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38.818亿港元,为启德体育园担保最高达75亿港元,为Goshawk担保潜在责任以1.971亿美元(约15.374亿港元)为限[46] - 2022财年集团法定审核工作核数师总酬金2240万港元,2021年为1960万港元[141] - 2022财年已支付/应付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法定审核酬金2120万港元,2021年为1870万港元[141] - 2022财年已支付/应付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非审核服务酬金1310万港元,2021年为640万港元[141] 各地区业务贡献占比变化 - 2022财年香港业务贡献应占经营溢利为42%(2021财年:39%),内地及其他地区分别为41%和17%(2021财年:46%和15%)[12] 策略组合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策略组合应占经营溢利下降84%至1.624亿港元,与2021财年相比减少8.811亿港元[12] - 2022财年策略组合应占经营溢利为1.624亿港元[30] 道路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道路业务应占经营溢利为17.099亿港元,变动百分比为-5%[16] - 2022财年公司道路业务整体交通流量和路费收入按年分别下降5%和8%,应占经营溢利略微下降5%至17.099亿港元,主要高速公路整体交通流量按年下降6%[18] - 2022年公司以19.024亿元人民币(约22.381亿港元)收购贵梧高速公路40%权益,拥有收购湖北老谷高速公路至少25%股权的权利,收购后道路组合整体平均剩余特许经营年期延长至约11年[18] - 2022年第四季度内地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为道路业务带来短期压力[26] 航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航空业务应占经营溢利为5.115亿港元,变动百分比为3%[16] - 2022年5月公司宣布GAL出售除与俄罗斯承租人有关的6架飞机外的所有商务飞机租赁业务,总代价15.75亿美元(约122.85亿港元),公司应占部分7.875亿美元(约61.425亿港元),企业价值约67亿美元[20] - 2022财年公司航空业务录得5.115亿港元应占经营溢利,其中包括因利率掉期合约分占市值收益1.248亿港元(2021财年为5110万港元)[20] - 2022财年公司分占与GAL相关的重新计量、减值及拨备18.971亿港元,主要是GAL重新分类产生的重新计量亏损及对6架飞机全额减值拨备支出[20] 建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建筑业务应占经营溢利为9.122亿港元,变动百分比为-6%[16] - 2022财年协兴集团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4%至8.345亿港元,手头合约总值按年增长26%至约622亿港元,剩余待完成工程总值按年增长31%至约371亿港元[21] - 2022财年协兴集团获授新项目总值按年激增239%至约238亿港元[21] - 2022财年协兴集团有待完成工程中约69%来自私营商业及住宅项目,约31%来自政府及机构相关项目[21] - 惠记在2022财年从待售资产重新分类为联营公司,公司来自惠记的应占经营溢利贡献下降[21] 保险业务(富通保险)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富通保险2022财年应占经营溢利达10.749亿港元,增长11%[23] - 2022年6月30日,富通保险年化保费总额降至17.522亿港元,下降10%[23] - 富通保险2022财年毛保费收入增至133.168亿港元,增长30%[23] - 富通保险2022财年新业务毛保费收入增至58.517亿港元,增长77%[23] - 富通保险2022财年新业务价值增至5.248亿港元,增长8%[23] - 富通保险2022财年新业务价值利润率提高至30%(2021财年为25%)[23] - 富通保险2022财年投资组合整体投资回报率为5.2%(2021财年为4.3%)[23] - 2022年6月30日,富通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42%,远高于行业监管最低要求的150%[24] - 富通保险内含价值按年下跌17%至177亿港元[24] - 2022年7月富通保险推出“您息拣”储蓄保险计划和以K Dollars支付保费计划,8月推出“首护易”危疾保障计划[29] 物流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物流业务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减少11%至5.926亿港元,若不计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5%[32] - 2022年5月公司以22.9亿元人民币(约26.63亿港元)收购成都及武汉6个物流物业组合并与嘉民集团成立合营企业[32] - 2022财年亚洲货柜物流中心平均租金增长2%,租用率维持在99.4%,应占经营溢利占物流业务超80%[32] - 收购的5个营运中物流物业平均租用率为86.7%[32] - 2022财年中铁联集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16%,整体吞吐量按年降幅收窄至2%至475.4万个标准箱[34] - 2022财年物流业务中,设施管理应占经营溢利变动百分比为37%,策略性投资为(119)%,环境为(50)%,交通为(100)%[30] - 成都和武汉新收购物流物业组合中5个运营中的物流物业租用率将进一步提升,2022年下半年第6个物业投入营运[39] 设施管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设施管理业务应占经营亏损大幅缩减37%至4.095亿港元[35] - 2022财年港怡医院门诊病人数量增加26%,住院病人数量增加14%,6月30日经常使用病床数为264张(2021年6月30日为210张),平均使用率达61%[35] - 2022财年会展中心举行活动数量按年增加79%至420场,到访人次大幅上升191%至约300万人次,应占经营亏损显著收窄,约占设施管理业务应占经营亏损的40%[36] - “免税”店位于港珠澳大桥的唯一营业店铺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超100倍,业务应占经营亏损持续收窄[36] 策略性投资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策略性投资业务应占经营亏损为1.417亿港元(2021财年应占经营溢利为7.394亿港元)[37] 公司资本运作相关 - 2022财年以低于面值价格赎回2029年到期6.5亿美元4.25%优先票据本金总额中的3亿美元[12] - 2022年5月宣布为期12个月股份回购计划,回购价值不多于3亿美元股份[13] - 公司年内赎回及注销2029年到期的6.5亿美元4.25%优先票据本金总额中的3亿美元,赎回后尚余3.359亿美元未偿还[42] - 公司实施为期12个月的股份回购计划,回购价值不多于3亿美元的股份[42] 公司人员相关 - 鄭家純博士75歲,2000年3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01年3月起出任主席[48] - 馬紹祥先生59歲,2018年7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19年1月起出任行政總裁[49] - 何智恒先生46歲,2018年7月起擔任執行董事,2022年2月起獲委任為首席營運總監[50] - 鄭志剛博士42歲,2019年10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51] - 鄭家純博士分別於2001年及2017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及大紫荊勳章[48] - 馬紹祥先生於2014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2017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49] - 鄭志剛博士自2016年起為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的太平紳士,2022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52] - 鄭志剛博士於2017年獲法國政府頒授法國藝術與文學軍官勳章,2022年獲授法國國家功績榮譽勳章[52] - 鄭志剛博士於2014年獲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頒授人文學科榮譽博士學位,2014年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2022年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銜[52] - 何智恒先生曾於200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瀋陽市委員會委員[50] - 鄭志明39歲,2009年7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08年1月加盟公司,負責基建業務及合併收購事務[53] - 鄭志亮33歲,2020年12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19年1月加盟公司,負責業務發展及策略性投資[54] - 杜顯俊73歲,1998年5月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2002年8月改為非執行董事,1975年起為香港執業律師[55] - 黎慶超75歲,2002年8月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2004年9月改為非執行董事,為審核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56] - 杜家駒48歲,2005年12月獲委任為董事,2014年7月調任非執行董事,2018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57] - 林煒瀚60歲,2003年1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16年1月調任非執行董事,2020年11月25日退任並任杜家駒替任董事[58] - 鄺志強73歲,2002年10月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