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创业(00586)

搜索文档
海螺创业(0058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24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集团收入约为人民币62.71亿元,较2023年度下降21.76%[4] - 2024年度集团权益股东应占本年度净利润约为人民币20.20亿元,较2023年度下降18.03%[4] - 2024年度集团权益股东应占本年度主业净利润约为人民币7.04亿元,较2023年度下降12.20%[4] - 2024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58.36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0.95亿元[5] - 2024年毛利约为人民币21.75亿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21.79亿元[5] - 2024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7.04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6.12亿元[5] - 2024年财务费用为人民币7.0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7.28亿元[5] - 2024年年内利润约为人民币21.19亿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26.83亿元[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1.17元,2023年为人民币1.36元[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计74,510,651千元,2023年为72,338,065千元,同比增长约3%[10] - 2024年流动资产总计7,815,532千元,2023年为8,122,314千元,同比下降约4%[10] - 2024年流动负债总计6,251,413千元,2023年为6,447,685千元,同比下降约3%[11]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1,564,119千元,2023年为1,674,629千元,同比下降约7%[11]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76,074,770千元,2023年为74,012,694千元,同比增长约3%[11]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计26,898,138千元,2023年为26,259,976千元,同比增长约2%[11] - 2024年资产净值为49,176,632千元,2023年为47,752,718千元,同比增长约3%[11] - 2024年股本为14,222千元,2023年为14,412千元,同比下降约1%[11] - 2024年储备为47,698,880千元,2023年为46,301,107千元,同比增长约3%[11] - 2024年总权益为49,176,632千元,2023年为47,752,718千元,同比增长约3%[11] - 2024年公司收入总计6270737千元,2023年为8015211千元,同比下降约21.77%[18] - 2024年合并收入为627073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01521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1.77%[22][23][25] - 2024年合并税前利润为224966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7210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1.67%[22][23][25] - 2024年合并总资产为8232618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046037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32%[22][23][26] - 2024年合并总负债为3314955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7076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35%[22][23][26]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入为5963636千元,2023年为7176942千元;2024年亚太地区(除中国内地)为307101千元,2023年为838269千元[28] - 2024年中国内地特定非流动资为73843983千元,2023年为71736988千元;2024年亚太地区(除中国内地)为398845千元,2023年为391777千元[29] - 2024年其他收入净额为4千元[29] - 2024年银行存款及银行现金的利息收入为41425千元,2023年为91290千元;2024年政府补助金为90046千元,2023年为253252千元[29] - 2024年增值税即征即退为24950千元,2023年为32935千元;2024年汇兑收益为433千元,2023年为1909千元[29]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已实现和未变现收益净额为52262千元,2023年为17517千元[29] - 2024年银行贷款利息为792604千元,2023年为687685千元;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为1734千元,2023年为1241千元[30] - 2024年无担保中期票据利息为81844千元,2023年为55600千元;2024年可换股债券利息为0千元,2023年为83403千元[30] - 2024年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771687千元,2023年为629047千元;2024年向界定供款计划供款为83569千元,2023年为73493千元[31] - 2024年借贷成本资本化利率为按年2.00%–3.30%,2023年为2.00%–3.70%[30] - 2024年存货成本为794,486千元,2023年为1,363,873千元[33] - 2024年提供服务成本为3,293,784千元,2023年为4,472,625千元[33] - 2024年自有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为303,206千元,2023年为266,687千元[33] - 2024年中国所得税年内拨备为119,290千元,2023年为224,199千元[34] - 2024年递延税项中暂时差额的产生及拨回为42,473千元,2023年为 - 19,863千元[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集团中国境内附属公司未分派盈利应付的预扣税款确认为递延税项费用为0元,2023年为15,000,000元[35] - 2024年香港利得税拨备首二百万港元按8.25%税率缴税,其余按16.5%税率缴税,计算基准与2023年相同[36] - 中国企业发放源于2008年1月1日后累计留存收益的股利,征收10%预扣所得税,除非有税务协定安排调减[36] - 中国所得税拨备按大陆附属公司应课税收入法定税率25%计算,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若干公司享15%所得税优惠[37] - 存货成本和提供服务成本中2024年雇员成本等为1,497,836,000元,2023年为1,256,329,000元[33] - 2024年税前利润为2,249,669千元,2023年为2,249,669千元[38] - 2024年按适用税率计算的名义税项为634,156千元,2023年为780,297千元[38] - 2024年中国税项优惠为-304,032千元,2023年为-243,707千元[38]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基于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2,019,557,000元,2023年为2,463,706,000元[40] - 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728,552,000股,2023年为1,812,395,000股[40] - 2024年和2023年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41] - 2025年拟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为港币0.30元,共计港币537,612,000元,折合人民币约497,829,000元;2023年为港币0.20元,共计港币361,989,000元,折合人民币约328,042,000元[42] - 2024年9月宣布每股普通股0.10港元特别股息,支付总额约179.2百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63,971,000元[42] - 2024年分占联营公司资产净值为38,584,490千元,2023年为37,687,806千元[43]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服务特许经营权资产为人民币3844358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4155728千元[4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服务特许经营权资产为人民币47913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48661千元[45] - 2024年12月31日,未入库政府上网电价补贴为人民币854032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604451千元[45]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合约资产为人民币156794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184625千元[45] - 2024年12月31日,尚在建造期之BOT安排金额为人民币7086.9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6318.4万元[45]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724988千元,2023年为2366301千元,同比增长15.16%[46]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5141869千元,2023年为4849169千元,同比增长6.03%[46]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即期部分为3601660千元,2023年为3200934千元,同比增长12.52%[46]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的非即期部分为1540209千元,2023年为1648235千元,同比下降6.54%[46] - 截至2024年,经扣除亏损拨备的即期贸易应收款项为1545226千元,2023年为1423701千元,同比增长8.53%[48] - 2024年集团向供应商背书未到期应收票据以结清贸易应付款,终止确认金额为171942000元,2023年为182701000元,同比下降5.88%[49] - 2024年集团向供应商背书应收未到期票据以结清贸易应付款,未终止确认金额为59028000元,2023年为25520000元,同比增长131.30%[50] - 2024年集团将15979000元应收票据列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2023年为1461000元,同比增长993.70%[51] - 2024年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应收票据为64994千元,2023年为29722千元,同比增长118.67%[46] - 2024年应收利息为10480千元,2023年为27286千元,同比下降61.59%[46]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656932千元,2023年为3119255千元;应付票据2024年为191979千元,2023年为319739千元[52] - 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公司实现收入62.71亿元,同比下降21.76%[54]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7.0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20%[54]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为人民币6270.74百万元,同比下降21.76%[71] - 公司报告期内税前利润为人民币2249.67百万元,同比下降21.67%[71] - 公司报告期内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人民币1316.05百万元,同比下降20.84%[71] - 公司报告期内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2019.56百万元,同比下降18.03%[71] - 公司报告期内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为人民币703.50百万元,同比下降12.20%[71]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4.69%,同比上升7.51个百分点,总毛利为21.75416亿元,同比减少0.15%[75][76] - 其他收入净额为2.0832亿元,同比下降2.0634亿元,降幅49.76%[76] - 行政开支为7.0359亿元,同比上升0.9141亿元,增幅14.93%[76] - 财务费用为7.0778亿元,同比下降0.2014亿元,降幅2.77%[78]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8232.61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6.58亿元,增幅2.32%[79]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4771.31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758亿元,增幅3.02%[79] - 资产负债率为40.27%,较上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79] - 非流动资产为7451.0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0%;非流动负债为2689.8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3%[80] - 流动资产为781.553亿元,流动负债为625.141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156
海螺创业(0058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5 17:25
财务业绩 - 收入为31.3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9.35%[23] - 税前利润为12.5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9.40%[23] - 应佔聯營公司利潤為7.01億人民幣,同比下降44.76%[23] - 本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淨利潤為11.76億人民幣,同比下降35.32%[23] - 本公司權益股東應佔主業淨利潤為4.75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3.48%[23] - 本集团垃圾处置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2,560.85百万元,同比下降24.63%,主要为在建项目减少影响[50] - 本集团节能装备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332.56百万元,同比下降60.80%,主要为海外订单减少影响[51] - 本集团新能源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06.40百万元,同比增长259.08%,主要为积极开拓市场所致[51] - 本集团垃圾处置业务运营收入为人民币1,958.22百万元,同比增长15.37%,主要为新增项目投产影响[53] - 本集团来源于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占比为95.10%,同比增加7.33个百分点[54] - 本集团垃圾处置业务毛利率为38.39%,同比提升9.81个百分点[55] - 本集团节能装备业务毛利率为30.04%,同比提升14.08个百分点[55] - 本集团新型建材业务毛利率为6.49%,同比提升3.89个百分点[55] - 本集团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为10.54%,同比下降8.69个百分点[55] - 本集团港口物流业务毛利率为60.44%,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55] - 本集团毛利率为36.71%,同比上升10.10个百分点[56] 垃圾处理业务 - 公司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共推广签约131个垃圾处理项目,其中包括101个爐排爐垃圾发电项目[26] - 报告期内,公司爐排爐垃圾发电业务共接收生活垃圾901.1万吨,同比增长19%;处置生活垃圾778.6万吨,同比增长18%;上网电量25.3亿度,同比增长17%[27] - 公司已建成并投運40個爐排爐垃圾發電項目,總處理能力達到約800萬噸/年[28][29][30] - 公司積極推進垃圾處置費提價工作,目前已完成3個項目調價[27] - 公司共有32個垃圾發電項目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35] - 已投運廚餘垃圾處置項目18個,處置規模約43.4萬噸/年(約1,140噸/日)[36] - 已形成生活垃圾處置規模約2,092.4萬噸/年(約58,290噸/日),其中已建成項目10個,涉及處置規模約74萬噸/年(約2,200噸/日)[38][39][40] 新能源及新材料业务 - 新能源業務實現銷售正極材料約1.14萬噸,進廠廢舊包裝容器約14.4萬隻,實現收入人民幣106.4百萬元[43] - 新型建材銷售約336萬平方米,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6.5百萬元,港口物流實現吞吐量約1,449萬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88.6百萬元[44] - 鋰電池回收綜合利用項目已簽約處置規模約23萬噸/年[41][42] - 公司新能源材料產業和鋰電池資源化循環利用產業進行內部整合優化,落實降本增效措施[26] 未来发展规划 - 未來將聚焦垃圾發電主業,深挖潛能、提質增效,開拓多種經營模式,提升經營質量[45][46] - 公司在2024年新增163萬噸/年的垃圾處理能力,主要分布在遼寧、雲南、青海等地[33] - 公司在2024年至2025年新增64萬噸/年的垃圾處理能力,主要分布在安徽、山西、雲南等地[33] - 公司在2024年至2025年新增147萬噸/年的垃圾處理能力,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河北、越南等地[34] - 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新增共1,601萬噸/年的垃圾處理能力,主要分布在全國各地[32] - 公司在2022年新增49萬噸/年的垃圾處理能力,主要位於內蒙古包頭[32] - 公司在2015年至2019年新增136萬噸/年的垃圾處理能力,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等地[32] - 公司在2021年新增29萬噸/年的垃圾處理能力,位於貴州畢節[32] - 公司在2020年新增22萬噸/年的垃圾處理能力,位於山東高唐[32] - 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新增73萬噸/年的垃圾處理能力,主要分布在山東[32] 公司治理 - 戰略、可持續發展及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94] - 本公司已採納《企業管治守則》,報告期內一直遵守相關原則及守則條文[90] - 本公司已採納《標準守則》作為董事及相關員工進行公司證券交易的守則,全體董事確認報告期內均已遵守[91]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本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及中期報告[92] - 本公司自上市以來未根據購股權計劃授出任何購股權[88] - 本公司於2023年10月在聯交所購回合共3,039,500股本公司股份已於2024年6月4日註銷[86] - 本公司於報告期內未購買、出售或贖回任何其他上市證券[86] - 本公司於報告期內概
海螺创业(0058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22:09
财务数据 - 收入约为人民币3,134.9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35%[3] - 权益股东应佔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175.8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5.32%[4] - 权益股东应佔主营业务净利润(扣除应佔联营公司利润)约为人民币474.7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48%[4]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67元[4]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 - 合约资产及应收账款减值撥备转回人民币5,991千元[7] - 应佔联营公司利润人民币701,120千元[7] - 非流动资产中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为人民币7,568,595千元[12] - 非流动资产中的无形资产为人民币20,171,145千元[12] - 非流动资产中的于联营公司的权益为人民币38,026,714千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16.43亿人民币,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753.11亿人民币[文档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总额为260.25亿人民币,无抵押中期票据为27亿人民币[文档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70.98亿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14.07亿人民币[文档14] - 报告分部收入为31.35亿人民币[29] - 报告分部税前利润为12.52亿人民币[30] - 报告分部资产为819.02亿人民币[30] - 报告分部负债为333.97亿人民币[30] - 银行存款及银行现金的利息收入为2,535.4万人民币[36] - 政府补助金为5,117.9万人民币[3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未变现亏损净额为940.3万人民币[36] - 其他收入净额为6,760.6万人民币[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费用总额为4.536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贷款及借款利息4.124亿元、租赁负债利息848万元、无抵押中期票据利息4,032万元[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自有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1.286亿元、使用权资产折旧3,605万元、无形资产摊销3.611亿元[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中国所得税费用为6,651万元,但有3,120万元的过往年度多计撥備[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7.011亿元人民币[52] 业务数据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建造服务、运营垃圾处置项目、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及新能源的生产销售与投资[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总收入为31.35亿人民币,其中垃圾处置业务收入为28.93亿人民币,占比92.3%[24] - 垃圾处置业务收入中,建造服务收入为6.03亿人民币,运营服务收入为18.51亿人民币,利息收入为1.07亿人民币[28] - 公司收入按收益确认时点分类,其中于一段时间内确认的收入为27.15亿人民币,占比86.6%[26] - 来自中国大陆的外部客户收入为29.81亿人民币[34] - 中国大陆的特定非流动资产为730.55亿人民币[35] -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1.35亿元,同比降幅29.35%[70]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共接收生活垃圾约901.1万吨,同比增长19%[75]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共处置生活垃圾约778.6万吨,同比增长18%[75]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上网电量约25.3亿度,同比增长17%[75]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平均每吨垃圾上网电量约为326度[75] - 报告期内本集团爆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销售蒸汽约11.6万吨[75] -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已有30个爆排爐垃圾发电项目投入运营[76][77][78] - 公司共有79个在建和已投运项目,总处理能力达1,828万吨/年(50,850吨/日)[81,82,83] - 公司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新建了50个项目,总处理能力达1,601万吨/年(44,550吨/日)[79,80,81] - 公司还有13个在建和待建项目,总处理能力达227万吨/年(6,300吨/日)[82,83,84] - 公司还有7个二期扩建项目,总处理能力达147万吨/年(4,100吨/日)[84] - 公司在2012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收购方式新增了7个项目,总处理能力达328万吨/年(9,100吨/日)[79,80,81,82] - 公司在2015年至2024年期间新建和收购的项目中,有24个已经投入运营[79,80,81,82,83] - 公司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新建和收购的项目中,有55个正在建设或待建[82,83,84] - 公司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新建和收购的项目中,有24个已经申报纳入国家补库[79,80,81,82] - 本集團已投運廚餘垃圾處置項目18個,處置規模約43.4萬噸/年(約1,140噸/日)[87] - 本集團水泥窯處置垃圾業務板塊已建成項目10個,涉及處置規模約74萬噸/年(約2,200噸/日)[89][90] - 本集團已形成生活垃
海螺创业:底部反转“双重奏”,高股息的未来时
广发证券· 2024-06-24 13:31
水泥盈利、固废投资见底,现金流转正在即 - 公司作为海螺系员工持股平台,工会及员工个人持有主要股份,当前主要资产/项目包括"海螺水泥"18%间接股权和5.9万吨/日固废项目 [6][7][8] - 21~23年公司持续业务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海螺水泥"盈利/分红下滑、固废持续高投入所致 [14][15][16] - 但海螺水泥盈利见底、固废投资结束并贡献稳定现金流,双重底部反转下,预期公司24~26年FCF+收到联营公司股息合计5.1/25.1/30.0亿元 [17][18][19][20] 小型焚烧项目龙头:盈利稳定、造血出色 - 公司依靠与川崎重工的合作,错位布局300~600吨/日垃圾焚烧项目,截止2023年底在运4.54万吨/日,在建0.64万吨/日 [45][46][47][48][49] - 公司垃圾焚烧项目吨投资额较低、处理费较高,产能利用率及吨发电量水平处于行业中上游,ROE水平被低估 [51][52][53][54][55] - 随着在手项目逐步投运,公司由"吸血"转为"造血",自由现金流有望逐步转正 [57][58][59][60] 水泥权益有望估值修复,公司长期股息可期 - 公司间接持有"海螺水泥"18%股权,但历史上"海螺水泥"盈利/分红下滑导致公司权益资产未得到合理估值 [76][77][78][79][80] - 预期"海螺水泥"盈利有望见底,公司收到的联营公司分红将大幅提高,24~26年可达6.8/7.5/8.1亿元 [86][87][88][89][90][91][92][93][97] - 公司自由现金流+联营公司分红将大幅改善,2026年可达30亿元,分红/股息潜力突出 [92][93][94][95][96][97]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24.4/26.7/28.7亿元,对应PE估值4.3/3.9/3.6倍 [109] - 现金流大幅改善下,分部PE估值下合理价值9.76元/股(10.60港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09] 风险提示 - 固废盈利、回款不及预期 [111] - 联营公司盈利、股息不及预期 [112] - 动力电池回收、新能源业务亏损 [113] - 分红金额不及预期 [114]
海螺创业(0058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9:5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中文名称为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HINA CONCH VENTURE HOLDINGS LIMITED[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 - 1111, Cayman Islands[11] - 中国总部及办公地址为中国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011号,邮政编码为241070[12] - 公司电子邮箱为hlcy@conchventure.com[12] 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 - 2024年4月2日郭景彬由非执行董事获调任为执行董事,汪学森、何广元、万长宝获委任,李剑、疏茂、李大明辞任[8] - 2023年6月26日刘燕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于凯军辞任[8] - 2023年6月20日彭苏萍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刘志华退任[8] - 审核委员会成员有陈继荣、彭苏萍(2023年6月20日获委任),刘志华于2023年6月20日退任[8]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主席为陈继荣(2023年6月20日获调任),成员有陈志安、彭苏萍(2023年6月20日获委任)、刘燕(2023年6月26日获委任),刘志华于2023年6月20日退任,于凯军于2023年6月26日辞任[8] - 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为郭景彬,成员有纪勤应、陈志安、刘燕(2023年6月26日获委任),于凯军于2023年6月26日辞任[9] - 公司采纳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报告期内遵守其原则及适用条文[83] - 公司采纳《证券买卖守则》和《内幕交易警告》,报告期内无违规事件[85] - 报告期内董事会拥有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认同其独立性[89] - 报告期内公司举行六次董事会会议,2024年将每季度召开定期会议[90] - 郭景彬、纪勤应等董事出席董事会等会议情况有记录[92] - 疏茂先生及李大明先生於2024年4月2日辭任執行董事,于凱軍先生於2023年6月26日辭任非執行董事,劉志華先生於2023年6月20日退任獨立非執行董事[94] - 公司持續向董事提供《上市規則》和其他適用監管規定最新發展概況及培訓,部分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參加2023年7月19 - 21日在大連的講座[97] - 公司董事會主席和行政總裁分別由郭景彬先生和紀勤應先生擔任,職責清晰劃分[99] - 截至報告日期,公司與全部執行董事訂立服務合同,與全部非執行董事和獨立非執行董事訂立委任函,為期均不超過三年[100] - 陳志安先生及陳繼榮先生將於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上輪值退任,劉燕先生等將任職至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100] - 董事會提名程雁雷女士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供股東於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上選舉[100] - 截至報告日期,董事會設立審核委員會、薪酬及提名委員會和戰略,可持續發展及風險管理委員會[101]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主席為陳志安先生[102]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2022年度经审核年度合并业绩及2023年上半年中期业绩等相关事宜[103]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于2023年6月人员有变动,包括主席调任、委员的委任和退任等[104]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就集团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建议等[105] - 公司采纳董事提名政策,规定董事提名及委任的准则和过程等[106] - 集团自2013年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2018年修订[107]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可计量目标为不少于80%成员受大学教育、60%取得专业资格、80%有中国工作经验、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报告期已达成[107] - 公司将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10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女性与男性比例为20%:80%[109] - 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1] - 报告期内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阅了集团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并检讨了风险管理系统有效性[113] - 2022年12月1日公司制定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报告期内所有董事完成独立性评估且结果符合要求[115] - 董事确认对编制公司各财政年度财务报表负责,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账目[118] - 董事会负责评估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定期检讨其有效性,公司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办法》[119] - 公司制定《2023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7月和12月组织开展自评,未发生重大内控缺陷等事件[120] - 公司制定并下发董事会议事规则,提升企业管治水平[122] - 陈兴强和李亮贤分别于2021年10月11日和2022年8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123] - 联交所批准公司豁免严格遵守《上市规则》相关要求,豁免自2021年10月11日起三年内有效[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陈兴强和李亮贤参与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23] - 持有公司有权于股东大会上投票的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在要求递呈后两个月内举行[124] - 股东对持股量等有疑问可联络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25] - 股东可通过指定联络人、通讯地址、电邮地址、查询热线向公司提出查询[127] - 股东可通过公司网站的网上查询表格作出查询[128] - 股东提出查询时需提供详细联络资料[128] - 2023年6月20日召开股东大会,通过派发末期股息、重选退任董事及重聘核数师等决议案[129] - 2023年6月20日公司建议修订组织章程细则获股东批准[130] 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1.51%;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8.0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47%[24] - 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804.6亿元,总负债327.08亿元,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463.16亿元[18]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8015.21百万元,同比上升1.51%;税前利润2872.10百万元,同比下降34.31%[52] - 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2463.71百万元,同比下降36.04%;每股基本盈利1.36元[52] - 应占联营公司利润1662.47百万元,同比下降43.39%,主要因应占联营公司海螺集团利润减少[52] - 2023年公司总收入80.15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中国大陆收入71.77亿元,同比下降7.84%,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672.72%[58] -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27.18%,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各业务中新能源业务毛利增幅最大为1378.48%,节能装备毛利率降幅最大为8.55个百分点[59][60] - 2023年公司其他收入净额为4.15亿元,同比上升15.98%,主要因政府补助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61] - 2023年公司行政开支为6.12亿元,同比上升13.51%,因运营公司增多使折旧摊销及人工成本增加[62] - 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为7.28亿元,同比上升21.43%,因新增银行贷款及发行中期票据[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804.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4%,资产负债率为40.65%,较上年末上升3.23个百分点[64][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723.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8%,非流动负债为262.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08%[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81.22亿元,流动负债为64.48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16.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65亿元[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46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4%,因持续盈利[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贷款余额为243.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35亿元,主要为新增银行贷款[71]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86亿元,同比上升1.75亿元,因垃圾发电投产运营项目增加[72][73]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5.74亿元,同比下降2.74亿元,因物业、厂房等资金支出减少[72][74] - 2023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78亿元,同比下降34.02亿元,因可换股债券到期偿还[72][75] - 2023年末资本承担合计40.56亿元,较2022年末的83.42亿元减少[76] - 2023年公司收购山东国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股权,总代价4.79亿元[79] - 2023年4月部分赎回56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9月按114.63%赎回价赎回全部未偿还可换股债券[80] - 2023年3月和6月分别发行12亿元和1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年利率分别为2.99%和3.10%[81] - 2023年末雇员人数为6225人,较2022年末的5551人增加[82] - 2023年员工薪酬总额约7.03亿元,较2022年的5.85亿元增加[82] - 2023年末账面价值5.66亿元的使用权资产已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78] 业务发展 - 2023年公司新增签约项目15个,包括8个生活垃圾处置项目、6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和1个包装容器循环利用项目[26] - 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越南共推广签约132个项目[26] - 公司垃圾处置总签约规模达2116.4万吨/年,投产规模达1630.4万吨/年[25] - 公司签约5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总计已签约处置规模约20万吨/年[23] - 2023年公司新增15条生产线运行时间超365天,共计21条生产线持续运行超365天[23] - 公司签约云南元阳、湖北京山、云南大关3个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及安徽石台垃圾转运项目[27] - 公司并购山东聊城、山东高唐2个垃圾发电项目及山东东阿、山东冠县2个飞灰处置项目[27] - 公司新增15台机组连续运营超365天[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接收生活垃圾约1603.7万吨,同比增长32%[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处置生活垃圾约1371.0万吨,同比增长33%[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上网电量约44.69亿度,同比增长29%[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销售蒸汽5.7万吨[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年度平均吨上网电量约为326度[28] - 已建成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小计为1523万吨/年(42350吨/日),涉及多个地点,部分项目已入国补库,部分正在申报中[34][36] - 预计2024年建成的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小计为230万吨/年(6400吨/日),分布在重庆、贵州、广西等地[37] - 山西河津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于2021年10月建成,正在申报国补库[34] - 甘肃平凉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2021年11月建成,正在申报国补库[34] - 越南北宁项目处理能力为11万吨/年(300吨/日),于2023年11月已投运[36] - 重庆梁平项目处理能力为14万吨/年(4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贵州清镇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广西平果(二期)项目处理能力为14万吨/年(4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湖南祁阳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安徽东至项目处理能力为14万吨/年(400吨/日),预计2024年2月建成[37] - 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总计年处置能力2003万吨(55750吨/日),31个项目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39] - 报告期内新增签约3个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截至期末共签约16个,处置规模约39.4万吨/年(1040吨/日),接收并处置8.1万吨[41] - 水泥窖处置垃圾业务已建成10个项目,涉及处置规模约74万吨/年(2200吨/日),接收37.8万吨,实际处置32.9万吨[43] - 公司已形成生活垃圾处置规模约2116.4万吨/年(58990吨/日),其中建成约1630.4万吨/年(45445吨/日),在建等约486万吨/年(13545吨/日)[44] - 新能源业务加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成本管控,优化负极材料项目建设方案[45] - 签约5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总计已签约处置规模约20万吨/年[45] - 成功并购1个包装容器循环利用项目,可处置包装容器43万只/年[45] - 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销售正极材料3448吨,进厂废旧包装容器2
海螺创业(0058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22:3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度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8,015.21百万元,较2022年度增长1.51%[1] - 2023年度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本年度淨利润约为人民币2,463.71百万元,较2022年度下降36.04%[1] - 2023年度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本年度主业淨利润约为人民币801.24百万元,较2022年度下降12.47%[2] - 董事会建议宣派2023年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20港元,较2022年每股0.40港元下降[3] 主要业务领域 - 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垃圾处理、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和新能源业务的生产销售和投资[17][18] - 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服务收入为26.9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最大比例[19] - 中国地方政府机关的BOT项目下垃圾处理收入为38.11亿元人民币[20] 分部业务表现 - 分部包括垃圾处理、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新能源业务和投资,各有不同主要业务领域[22] - 二零二三年度报告分部收入为8,015,211人民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度增长1.2%[24] - 二零二三年度报告分部稅前利润为2,872,104人民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度下降34.4%[24] 财务支出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业务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为727,912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1.5%[29]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业务员工成本为702,540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9.9%[30] 税务情况 - 二零二三年中国所得税撥備为15,000,000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73.0%[40] - 二零二三年中国所得税撥備按25%法定稅率計算[41] 业务拓展与发展 - 本集团报告期内新增签约项目15个,其中生活垃圾处理项目8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6个,包装容器循环利用项目1个[69] - 公司计划建设多个垃圾处理项目,总处理能力达到2,003万吨/年(55,750吨/日)[75][76][77] - 公司新增签约3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总处理规模约39.4万吨/年(1,040吨/日),并已接收并处理了8.1万吨厨余垃圾[78] 资产及负债情况 - 本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80,460.38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5,080.50百万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人民币46,315.52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453.51百万元[105] - 流动资产为人民币8,122.31百万元,流动负债为人民币6,447.69百万元,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674.63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664.55百万元[106] 股票及债券情况 - 中国海創控股國際有限公司发行39.25亿港元零票息有擔保可換股債券[119] - 公司在2023年3月20日和6月6日分别发行第一期和第二期綠色中期票據[124]
海螺创业(0058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22:03
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 - 公司网站提供中英文版本的中期报告,股东可选择通过公司网站或印刷本收取公司通讯[1] - 公司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收入达到4437539千元,同比增长16.03%;税前利润为2065336千元,同比下降22.96%[10] - 公司总资产达到83931076千元,总负债为35649170千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45773649千元[11] - 公司在宏观环境下,全球经济向好,中国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GDP增长5.5%[12] - 本集团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4.38亿元,同比增长16.03%[14] 垃圾处理业务 -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已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推广项目126个,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约2,124.4万吨的规模[17] - 本集团爐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共接收生活垃圾约755.8万吨,同比增长35%,处理生活垃圾约657.6万吨,同比增长39%[20] - 公司在贵州桐梓、安徽无为、河南扶沟等地建设的项目将于2021年至2022年陆续建成,处理能力分别为18万吨/年至22万吨/年[23] - 公司在山东冠县、山东金乡、湖南郴州等地已投运的项目处理能力分别为22万吨/年至45万吨/年,总计达到49万吨/年[24] - 公司未来计划在云南晋宁、贵州湄潭、江西景德镇等地建设项目,预计于2023年至2024年建成,处理能力分别为14万吨/年至18万吨/年[25] - 公司在安徽宿松、云南硯山、山西浑源等地报批待建项目处理能力分别为11万吨/年至18万吨/年,储备项目处理能力达到99万吨/年[26]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4,437.54百万元,同比增长16.03%[42] - 垃圾处理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3,397.53百万元,同比增长11.24%[43] - 節能裝備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848.41百万元,同比增长44.09%[44] - 新型建材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52.85百万元,同比下降14.23%[45] - 新能源材料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29.63百万元[46] - 港口物流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109.12百万元,同比下降8.77%[47] - 垃圾处理板块建设期收入为人民币1,700.14百万元,同比下降7.98%[48] - 垃圾处理板块运营收入为人民币1,697.39百万元,同比增长40.65%[48] - 公司毛利率为26.61%,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50] 公司资产及负债情况 - 本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83,931.08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8,551.20百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2.47%[57] - 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69,900.97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5.88%,主要为物业、厂房及设备及无形资产投资增加影响;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24,418.22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6.77%[58] - 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4,030.11百万元,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1,230.95百万元,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799.16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3,789.07百万元[59]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人民币45,773.65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03%,主要为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和应占联营公司权益增加所致[60] 公司治理及股东情况 - 公司董事会决定不派付截至六月底的中期股息[79] - 主要股东擁有權益或淡倉的股份中,海螺工會、安徽海創集團、BlackRock, Inc.等持有相關股份[80] - 除主要股东外,董事未知悉其他人士擁有公司股份的權益或淡倉[85]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的股份持有情况:郭景彬先生持股数量为47,680,000股,占比2.63%;纪勤应先生持股数量为35,033,752股,占比1.93%;李劍先生持股数量为7,396,370股,占比0.41%[86] - 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持有情况:汪学森先生持股数量为2,197,918股,占比0.12%;陈兴强先生持股数量为4,000股,占比0.00%;章邦志先生持股数量为50,000股,占比0.00%[90]
海螺创业(0058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22:17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约为人民币4,437.5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6.03%[1]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1.00元[2] - 本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817.9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17%[1] - 本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权益股东应占主营业务净利润(扣除应占联营公司利润)约为人民币548.7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1%[1] - 本期间持续经营利润为1,956,299千元[5] - 每股基本盈利为1.00元[6] - 本期间利润为1,956,299千元[6] - 本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1,721,006千元[7] - 本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持續經營業務利潤为1,582,672千元[8] - 公司股本及储备总额为45759.237亿人民币,占公司总权益的94.8%[10] 业务板块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建造服务、运营垃圾处理项目、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和新能源材料的生产销售和投资[1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垃圾处理、港口物流服务、新型建材销售和新能源材料销售,总收入为4437.539亿人民币[16] - 公司报告分部收入中,垃圾处理业务占比最大,为4245.932亿人民币,其次为港口物流服务和新型建材销售[19] - 公司报告分部税前利润中,垃圾处理业务为最大贡献者,达到775.559亿人民币,其他分部也有盈利[19] - 公司报告分部资产中,垃圾处理业务拥有最大资产规模,达到35214.308亿人民币,其他分部资产规模相对较小[19] 税务政策 - 公司根据香港利得稅规定,按不同税率计算利得稅,且股息无需缴纳预扣税[27] - 中國所得稅法律规定,企业发放股利需缴纳10%的预扣所得稅,除非有相关税务协定规定[28] - 根据《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持有中國居民公司25%以上股权的香港纳税居民可按5%税率纳税[29] - 本公司中國子公司应按25%的稅率繳納中國所得稅,但若被認證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15%的優惠所得稅稅率[32] 资产负债 - 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5,939,032千元,无形资产为18,511,143千元[9]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4418.216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6.8%[10] - 公司股本及储备总额为45759.237亿人民币,占公司总权益的94.8%[10] 业务拓展 - 公司在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期间计划建设多个垃圾处理项目,总处理能力达到2,011万吨/年(55,950吨/日)[68][69] - 公司在廚餘垃圾處置业务方面取得进展,已签约16个项目,处理规模约为39.4万吨/年(1,040吨/日)[70][71] - 公司水泥窯處置垃圾业务已建成10个项目,处理规模约为74万吨/年(2,200吨/日),实际处理生活垃圾量约为16.1万吨[72][73] 财务状况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员工人数为5,814人,员工薪酬总额约为2.88亿元人民币[116] - 公司毛利率为26.61%,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91] - 银行贷款余额为22,008.07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3,821.63百万元[102]
海螺创业(0058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5 19:0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网站http://www.conchventure.com已登载本年报的中、英文版本[1] - 公司主要營業地點位于中国安徽省蕪湖市九華南路1011號[9]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收入为8,224,356千元,较2021年略有下降[10] - 公司2022年税前利润为4,439,279千元,较2021年大幅下降[10] - 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75,379,877千元,较2021年有所增长[11] - 公司2022年总负债为28,207,473千元,较2021年有所增长[1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关注绿色环保产业,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3] - 公司在2022年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和新能源材料业务发展[24]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为78.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20%[25] - 公司權益股东应占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主业净利润为9.1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53%[25] 垃圾处理业务 - 本集团新增签约垃圾处置项目26个,新能源材料项目1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3个[27] - 本集团爐排爐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共接收生活垃圾约1,214万吨,同比增长125%,处理生活垃圾约1,033万吨,同比增长127%[32] - 本集团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越南共推广签约118个环保项目,已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约2,032.4万吨的规模[29] 新能源材料业务 - 公司新能源材料领域主动布局,推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建设,已实现产品试销售[43] - 公司自主研发的鋰電池回收綜合利用技术已正式投产,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廢舊动力蓄电池綜合利用「白名单」企业[44]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资产总额为75,379.88百万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6,460.81百万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37.42%[66] - 流动资产为9,363.75百万人民币,流动负债为10,353.66百万人民币,净流动负债为989.92百万人民币[6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61.64百万人民币,主要币种为人民币、港币和美元[69]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在报告期内共举行七次董事会会议,其中两次为定期会议,审批了年度和中期业绩[98] - 董事出席公司各项会议的记录显示,所有董事均积极参与公司事务,确保公司运作顺利[99] - 董事会负责批准和监督所有重大事项的决策,包括政策事务、财务数据、委任董事等[101]
海螺创业(0058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22:50
财务业绩 - 2022年度本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7,896.32百万元,较2021年度增长18.20%[2] - 2022年度本集团权益股东应佔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约为人民币3,852.18百万元,较2021年度下降44.21%[3] - 2022年度本集团权益股东应佔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主业净利润(扣除应佔联营公司利润)约为人民币915.39百万元,较2021年度上升22.53%[4]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2.12元[5] - 公司2022年全年收入为82.24亿元人民币,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78.96亿元人民币[23]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净流动负债为9.9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2023年9月到期的38.80亿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14] - 公司已获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批准发行总额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无担保中期票据,用于偿还2023年9月到期的可换股债券[14] - 2022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8.96亿元,同比增长18.20%[82]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主业净利润为人民币9.15亿元,同比增长22.53%[82] - 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5,379.88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6,460.81百万元[120] - 公司权益股东应佔權益為人民幣44,862.01百萬元,較上年末減少人民幣407.78百萬元[120,123] - 公司資產負債率為37.42%,較上年末上升5.12個百分點[120] - 公司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人民幣1,810.38百萬元,同比上升人民幣502.49百萬元[128] 业务板块表现 - 本集团垃圾处置分部收入为7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3%[1] - 本集团港口物流服务分部收入为2.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2] - 本集团新型建材分部收入为1.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3] - 本集团投资分部实现利润29.37亿元人民币[1] - 本集团固废处置分部收入为3.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3%[1] - 本集团垃圾处置分部利润为1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1] - 本集团港口物流服务分部利润为1.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2] - 本集团新能源材料分部利润为2,675万元人民币[4] - 垃圾处置实现收入為人民幣6,561.02百萬元,同比增長14.23%[106] - 節能裝備實現收入為人民幣967.81百萬元,同比增長69.85%[107] - 垃圾處置板塊運營收入為人民幣2,676.11百萬元,同比增長113.30%[112] 资产负债情况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66,016.132百万元[9]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9,363.745百万元[9]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持有待分配资产为人民币0百万元[9]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361.637百万元[9] - 集團於2022年12月31日的合約資產總額為53.32億人民幣[61,62,63] - 集團於2022年12月31日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總額為43.59億人民幣[64,65,66] - 集團於2022年12月31日的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總額為55.30億人民幣[69] - 公司非流動資產為人民幣66,016.13百萬元,較上年末增長18.55%[121] - 公司非流動負債為人民幣17,853.81百萬元,較上年末增長34.81%[121] - 公司流動資產為人民幣9,363.75百萬元,流動負債為人民幣10,353.66百萬元,淨流動負債為人民幣989.92百萬元[122] - 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4,361.64百萬元[124] - 公司銀行貸款餘額為人民幣18,186.44百萬元,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7,928.60百萬元[126] 税收优惠政策 - 中國附屬公司按地方市政府所協定的平均薪金一定百分比計算的退休金供款[36][37][38] - 集團所有中國子公司均按25%的稅率繳納中國所得稅,除7個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優惠稅率的實體外[48][49] - 某些西部地區註冊的公司符合優惠條件適用15%優惠所得稅稅率[50] - 從事垃圾處置和固廢處置業務的特定附屬公司享受前三年免稅,後三年減半的優惠政策[51] 分拆与收购 - 本集團於2022年3月30日在聯交所上市並分拆完成固廢處置業務[74][75] - 固廢處置業務2022年1月1日至3月30日期間和2021年全年的經營業績[76] - 固廢處置業務在分拆日的資產和負債情況[77][78] - 實物分派固廢處置業務產生的淨收益為人民幣12,049,261千元[79] - 報告期內,本集團收購雅居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六家主要從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之附屬公司的股權,總代價為人民幣1,401.81百萬元[136] - 報告期內,本集團收購杭州錦江集團有限公司五家主要從事垃圾焚燒解決方案的附屬公司的股權,總代價為人民幣673.97百萬元[137] 未来发展规划 - 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