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华酒店(00071)

搜索文档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7:02
2O24 年報 美麗華酒店企業有限公司 永遠懷念 美麗華集團前主席及 母公司恒基兆業地產集團創辦人 大紫荊勳賢 李兆基博士 (1928-2025) 002 目錄 目錄 | 004 | 財務摘要 | | --- | --- | | 006 | 主席兼行政總裁報告 | | 010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 026 | 獎項 | | 028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 069 | 董事資料 | | 074 | 高層管理人員資料 | | 077 | 企業管治報告 | | 095 | 董事局報告 | | 127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 132 | 綜合損益表 | | 133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 134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 136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 138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 141 | 財務報表附註 | | 201 | 集團五年財政概要 | | 202 | 集團物業 | | 204 | 股東週年大會通告 | | 208 | 公司資料 | 2024年年報 美麗華酒店企業有限公司 財務摘要 004 1,315 1,247 1,382 2,858 2,552 2020 ...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8 22:53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收入为28.584亿港元,较2023年的25.526亿港元上升12%[6][8]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约为7.466亿港元,较2023年的9.771亿港元下降23.6%[6][8] - 2024年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8.305亿港元,较2023年的8.205亿港元上升1.2%[6][8] - 2024年每股盈利为1.08港元(2023年为1.41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1.20港元(2023年为1.19港元)[6] - 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0.3港元,全年股息为每股0.53港元,与2023年相同[6][9] - 2024年收入为港币28.58424亿元,2023年为港币25.52594亿元[38] - 2024年毛利为港币9.97687亿元,2023年为港币9.66481亿元[38]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港币9.22522亿元,2023年为港币11.28145亿元[38] - 2024年本年度溢利结转港币8.02278亿元,2023年为港币10.17307亿元[38]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港币1.08元,2023年为港币1.41元[40]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港币8.14108亿元,2023年为港币9.1261亿元[42] - 2024年投资物业为港币150.42111亿元,2023年为港币153.14929亿元[44]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港币60.93947亿元,2023年为港币53.20015亿元[44] - 2024年资产净值为港币210.99926亿元,2023年为港币206.71827亿元[45] - 2024年公司总对外收入为2858424000港元,2023年为2552594000港元,同比增长11.98%[55][57] - 2024年公司综合除税前溢利为922522000港元,2023年为1128145000港元,同比下降18.23%[55][57] - 202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外收入为2801878000港元,2023年为2486954000港元,同比增长12.66%[60] - 2024年员工薪酬(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薪金等)为556773000港元,2023年为512427000港元,同比增长8.65%[61] - 2024年融资成本(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为2662000港元,2023年为2268000港元,同比增长17.37%[61] - 2024年上市证券股息收入为 - 21306000港元,2023年为 - 14033000港元,同比下降51.83%[61] - 2024年本期香港利得稅本年度內計提106,509千港幣,以往年度超額撥備(1,645)千港幣,共104,864千港幣;2023年分别为80,969千港幣、(2,728)千港幣、78,241千港幣,香港利得稅稅率均为16.5%[62] - 2024年应佔聯營公司的稅項为21,000港幣,2023年为19,000港幣[63] - 2024年和2023年已宣派及支付的中期股息均为158,921千港幣,拟派末期股息均为207,288千港幣,共366,209千港幣[64] - 2024年每股盈利按公司股東應佔集團溢利746,557,000港幣及已發行股數690,959,695股計算,2023年分别为977,136,000港幣、690,959,695股[65] - 2024年投資物業公允價值淨減少76,666,000港幣,2023年公允價值淨增加159,532,000港幣[69] - 2024年使用權資產增加68,866,000港幣,2023年为23,714,000港幣;2024年折舊費用为45,971,000港幣,2023年为38,269,000港幣;2024年末賬面淨值为90,579,000港幣,2023年末为67,684,000港幣[70] - 2024年營運店固定租賃付款630千港幣,可變租賃付款810千港幣;2023年分别为1,068千港幣、999千港幣[72] - 2024年末應收賬款(扣除虧損撥備後)86,029千港幣,其他應收款項等205,358千港幣,共291,387千港幣;2023年分别为101,341千港幣、181,043千港幣、282,384千港幣[73] - 2024年末應付賬款95,866千港幣,其他應付款項等共450,306千港幣;2023年分别为113,987千港幣、469,564千港幣[7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现金为60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亿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授予信贷额总数为9亿港元,未动用信贷额,负债与资本比率为零[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长线股本证券投资及流动财务资产分别为2.634亿港元[35] 旅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旅游板块收入比去年大增31.6%[8][11] - 集团旅游业务收入达11.794亿港元,EBITDA为1.02亿港元,较去年收入上升31.6%,EBITDA上升118.4%[32] - 2024年旅游业务收入为1179404000港元,2023年为896080000港元,同比增长31.62%[55][57] 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总收入为5.97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7%;EBITDA为1.3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8%[22] - The Mira Hong Kong及问月酒店2024年入住率分别增至92.1%及95.4%,2023年分别为89.8%及95.0%[23] - The Mira Hong Kong及问月酒店2024年平均房价分别达1,416港元及1,636港元[23] - The Mira Hong Kong房租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7%,问月酒店房租业务收入下跌3.5%[23] - 2024年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收入为597389000港元,2023年为581884000港元,同比增长2.66%[55][57] 收租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租业务收入为7.913亿港元,EBITDA为6.639亿港元,较去年分别轻微下跌0.5%及0.9%[25] - 全年写字楼及商场平均出租率达95%以上[11][25] - 2024年收租业务收入为791268000港元,2023年为795187000港元,同比下降0.5%[55][57] 餐饮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酒店餐饮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3.8%[23] - 集团年内餐饮收入2.904亿港元,EBITDA为1130万港元,较去年收入上升3.9%,EBITDA下跌62.4%[30] - 2024年香港食肆总收益按价值计轻微下跌0.1%,按数量计下跌2.4%,中式餐馆总收益按价值计和数量计分别下跌4.3%及6.7%[30] - 集团节日食品工厂收入同比增长10.6%,农历新年年糕销售创新高[31] - 2024年餐饮业务收入为290363000港元,2023年为279443000港元,同比增长3.91%[55][57] 集团业务发展与规划 - 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计划兴建一座23层建筑,内设99间客房、店舖等,标准客房平均面积约350平方呎,较The Mira Hong Kong高出约30%,楼层高度高出约25%[13] - 公司计划将The Mira Hong Kong约60,000平方呎餐饮及宴会房间等设施迁移至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使美丽华广场二期总零售面积增加50%以上,一、二期零售总面积增至约530,000平方呎[15] - 2025年3月31日将举行股东特别大会,若项目获通过,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落成后将带来协同效益和更高回报[15] - 2025年1月15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Mira HK拟以31.2亿港元收购目标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及目标公司欠Kinsford的未偿还金额[83] - 2025年3月31日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寻求独立股东对收购事项的批准[84] - 集团年内强化半零售组合,优化租户结构,引入时尚手表店和扩展无印良品店铺规模[26] - 集团在美容领域推出主题活动,完成美麗華廣場二期优化工程,推动绿色购物[27] 市场环境相关 - 2024年中国新增15个单方面免签及互免签证国家至63个,国际航班量同比大幅上升93.4%至58万班次[10] - 内地自由行城市扩大至59个,深圳实施「一签多行」政策,将为香港带来庞大旅客消费力[16] 证券投资相关 - 2024年证券投资获利(投资收益及股息收入)达港币6000多万元,集团把握9月美国减息及内地股市上升趋势加大股权投资[36] 公司会议与股息派发安排 - 2025年3月31日将举行股东特别大会,若项目获通过,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落成后将带来协同效益和更高回报[15] - 2025年3月31日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寻求独立股东对收购事项的批准[84]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6月5日中午12时举行,通告预期于4月25日或前后刊发[87] - 如获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末期股息预期于7月10日派发[89]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股东身份,5月30日至6月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须于5月29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过户文件[91] - 为确定股东享有末期股息权利,6月11日至6月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须于6月10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过户文件[91] 公司治理与合规相关 - 公司在2024年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但未区分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9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4年度财务业绩,并讨论核数、内控、风险管理及财务报告等事宜[94] - 毕马威核对集团2024年财报初步公告与综合财务报表数据相符[95] - 公司或附属公司2024年度无购买、沽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7] - 公司采用《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2024年董事均遵守规定[98] 公司信息披露相关 - 业绩公告已登载于“披露易”和公司网站,2024年年报将适时登载[99] - 公告含前瞻性陈述,实际结果可能与陈述有重大差别[100]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李家诚博士等5人[100] - 公告日期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冯钰斌博士等2人[100]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钟瑞明博士等7人[100] 员工与福利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总数1,342人,其中香港1,311人,中国内地18人,海外13人[90] - 公積金計劃供款由僱主和僱員按僱員基本月薪的5%至11%比率支付[79] - 强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需按雇员相关收入的5%供款,每月相关收入上限为30,000港元,2024年动用扣减雇主供款的没收供款总数为226,000港元,2023年为194,000港元[81]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8:29
业绩表现 - 集团收入为14.0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2.7%[4] - 集团溢利为4亿港元,按年微升1.8%[4] - 扣除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值后,股东应占基础溢利微跌0.5%至3.98亿港元[4] - 每股基础盈利为60港仙,与去年相同[4] - 餐飲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升34%[8] - 旅遊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66%[8] - 酒店及服務式公寓業務的總體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1.1%,EBITDA增長15.1%[11] - 集团除税前溢利为4.6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18] - 本期间溢利为4亿47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18] - 每股基本及攀薄盈利为0.54港元[18] - 本期间溢利为4.0047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4%[20] - 集团整体经调整EBITDA为4.84亿港元,同比增加2.8%[31]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1.78亿港元[31] - 集团除税前溢利为4.65亿港元,同比增加2.5%[31] 业务表现 - 高铁(香港段)增加长短途站点和班次,促进两地人员往来,集团积极拓展内地旅客市场[7] - 酒店入住率超过9成,宴会业务表现出色[7] - 收租业务收入微增,调整租赁组合降低风险,增加半零售租户比例[7] - 美麗華廣場持续深耕「Mira Community」,举办主题活动吸引人流[7] - The Mira Hong Kong及問月酒店上半年入住率均超過九成,分別達到91.6%及94.6%[11] - The Mira Hong Kong及問月酒店平均房價分別增長8.3%及2.8%[11] - 美麗華廣場及寫字樓的租賃活動、收入和人流都表現穩健[12] - 集团调整了收租业务的营销策略,包括多元化租戶的产业和来源国[12] - 集团在美麗華廣場推出一系列针对年轻客群的活动[12] - 集团繼續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物業改善工程[12] - 餐饮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0%,达1亿4,280万港元[14] - 旅游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6.0%,达5亿6,000万港元[15] 财务状况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3港仙[5] - 集团财務政策穩健,備有充足資金及信貸額度[17] - 集团於2024年6月30日的綜合現金為58億港元,無借貸[17] - 總資產為215.36536億港元,較上年末增加1.03%[21][22] - 現金及銀行結存為57.94472億港元,較上年末增加4.04%[21] - 應付賬款及其他應付款項為6.32421億港元,較上年末增加34.78%[21] - 合同負債為1.62512億港元,較上年末增加29.89%[21] - 本公司股東應佔總權益為206.69037億港元,較上年末增加0.90%[22] - 非控股權益為1.89801億港元,較上年末增加1.75%[22] - 資產淨值為208.58838億港元,較上年末增加0.90%[22] 其他 - 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收租业务、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餐飲业务和旅遊業務[29] - 集团应用了若干新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但对本期业绩无重大影响[27] - 集团未应用任何尚未生效的新准则或解释[27] - 本集团已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第121段中的简易实务处理方法,不披露分配至未履行合约的交易价格总金额及预期确认收入时间[33] - 本报告载有若干前瞻性陈述,可能受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与实际结果存在重大差异[6]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0 22:4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入上升22.7%至港币14亿100万元(2023年:港币11亿4,200万元)[2][4] - 股东应占溢利下跌1.8%至港币3亿7,300万元(2023年:港币3亿8,000万元)[2] - 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下跌0.5%至约港币3亿9,800万元(2023年:港币4亿元)[2][4] - 每股盈利及每股基础盈利分别为港币0.54元(2023年:港币0.55元)及港币0.6元(2023年:港币0.6元)[2] - 本期溢利为港币4亿元(2023年:港币3亿9,300万元),按年微升1.8%[4] - 集团营运及其他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3130万港元,增幅为32.8%,低于收入增幅[19]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整体定期存款实际有效年利率为4.9%[2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综合现金为5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亿港元[2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获授予信贷额总数为9亿港元,未动用信贷额,负债与资本比率为零[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14.0083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1.42095亿港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4.90147亿港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4.6502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4.53698亿港元[21]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54港元,2023年为0.55港元[22] - 2024年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4.14099亿港元,2023年为2.91991亿港元[2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819,20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909,143千港元[2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6,604,49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61,960千港元[2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87,15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1,945千港元[2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617,33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20,015千港元[24]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1,436,53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229,158千港元[24][2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577,69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7,331千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0,858,83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671,827千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总权益为20,669,03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485,298千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189,80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6,529千港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须汇报分部收入(对外收入)总额为1,400,837千港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对外收入为11.42095亿港元,综合除税前溢利为4.53698亿港元[34] - 2024年员工薪酬中,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1153.5万港元,薪金等为2.73398亿港元,高于2023年[36] - 2024年融资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为99.2万港元,股息及利息等投资公允价值净亏损为1.43479亿港元[37] - 2024年税项总计6454.5万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本期计提5502.1万港元,税率为16.5% [38]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按公司股东应占溢利3.73111亿港元及已发行股份6.90959695亿股计算[42]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3.9814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0.6港元[44]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为1784.3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710万港元有所增加[4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后)为97,591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订金及预付款项为192,638千港元[46]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95,568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254,767千港元,应付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持有人之款项为70,557千港元,应付联营公司款项为4,241千港元,应付股息为207,288千港元[47] - 已发行及缴足之股本在1月1日及6月30日/12月31日为690,959,695股,金额为2,227,024千港元[49] 股息相关情况 - 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3仙(2023年:港币23仙)将以现金支付[2][5] - 中期结算后宣派的2024年中期股息为每股0.23港元,金额为1.58921亿港元[40] - 2024年本中期内批准的上一财政年度股息为2.07288亿港元,每股0.3港元[4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租业务收入微幅增长,达港币4亿120万元[7] - 餐饮业务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增34%[8] - 旅游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6%[8] - The Mira Hong Kong及问月酒店2024年上半年入住率分别达91.6%及94.6%,平均房價分别增长8.3%及2.8%,房租业务收入分别上升9.7%及2.6%,The Mira Hong Kong餐饮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16.5%[13] - 2024年上半年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总体收入增长至2.969亿港元,EBITDA为75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率分别为11.1%和15.1%[13] - 2024年上半年收租业务收入平稳,达4.012亿港元,EBITDA为3.404亿港元,去年收入及EBITDA分别为3.989亿港元及3.49亿港元[15] - 节日食品销售额及销售数量创新高,总收入上升34%,至1660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餐饮业务总体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0%,录得1.428亿港元,EBITDA为3万港元,去年同期收入及EBITDA分别为1.386亿港元及1570万港元[17] - 旅游业务收入达5.6亿港元,EBITDA为40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6.0%和283.2%[18] - 收租业务收入为4.0115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98948亿港元有所增长[34] 业务环境及发展相关 - 今年新增10个“个人游”城市[9] - 今年上半年高铁(香港段)新增10个「个人遊」计划城市,为香港带来庞大旅客群[12] - 最新一届「房务员培训课程」于今年4月顺利完成,所有学员毕业后均加入集团旗下酒店成为全職或兼職房務員[12] - 公司计划今年下半年逐步展开旗下酒店的小型提升工程,包括维修酒店客房和相关设施[10] - 公司将与政府和地区团体合作,进一步提升尖沙咀中部地区的交通连繫网络,增强美丽华广场和The Mira Hong Kong的可达度及连通性[10] 公积金及股份过户相关 - 公积金计划供款由雇主和雇员按雇员基本月薪的5% - 11%比率支付,强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按雇员相关收入的5%供款,每月上限30,000港元[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使用没收款项扣减雇主供款总数为138,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177,000港元[50] - 公司将于2024年9月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须于9月26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过户文件[51] 人员及荣誉相关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人数1,336人,其中香港1,303人,中国内地19人,海外14人[52] - 公司自2011年开始连年荣获雇员再培训局颁发的「人才企业嘉许计划」奖项[53] 企业管治及合规相关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但未区分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54] - 李家诚博士于2014年6月12日调任为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54]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业绩[55] - 公司或附属公司本期内无购买、沽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6] - 公司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买卖公司证券的守则,所有董事在中期报告涵盖会计期间遵守规定标准[56] 公司人员构成相关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李家诚博士等5人[57] - 公告日期非执行董事为冯钰斌博士等2人[57]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钟瑞明博士等6人[57]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17:22
财务表现 - 集团2023年收入为25.52亿港元,较去年上升84.7%[7] - 股东应佔溢利为9.77亿港元,按年上升103.5%[8] - 股东应佔基礎溢利为8.21亿港元,较去年上升56.8%[8] - 每股基礎盈利为1.19港元[8] - 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30仙,全年共派股息每股53仙[9] - 集团2022年较上年增加84.7%,实现综合收入53亿元[44] - 集团2022年股东应佔溢利增加103.5%至7.7亿元[44] 业务表现 - 香港全面恢復通關,帶動酒店及餐飲業務反彈[10][11] - 收租業務保持平穩,積極調整策略迎接疫後市場[12][13] - 旅遊業務收入大幅增長至8.96億港元[13] - 計劃加強餐飲業務推廣及發展電子商貿[14] - 看好內地旅客來港的增長潛力[10][14] - 集团对未来的业务展望持乐观态度,预计酒店、旅游和餐饮业务将持续增长[15] - 集团旗下酒店The Mira Hong Kong和问月酒店2023年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均大幅增長[23][24] - 集团餐饮收入大幅增长,并开设两个新餐饮品牌[31][33] - 集团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增加1.595亿港元[30] - 集团收租业务收入和EBIT保持稳定[25] - 2023年全港飲食業表現較去年同期增長26.1%[34] - 集團餐飲業務收入增長61.3%,大幅拋離全港同業平均數[34] - 集團旅遊業務收入反彈強勁,達8.96億港元,EBITDA為4,670萬港元[35][36] - 集團航空運力預計將於2024年年底前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36] 可持续发展 - 集团正在实行超过90%的供应商为本地供应商的回收计划[44] - 集团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时数超过10,800小时[44] - 集团向膳心连基金有限公司捐赠约1,000份膳餐[44] - 集团考虑不同持份者意见,进行自我审查及重要性评估,编制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45][46] - 集团采取全方位管理方针,深明环境、社会及管治机遇对推动长远经济成果的重要性[47] - 集团在报告年度内进行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评估,以加强风险缓解及应对措施[47] - 集团已将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纳入风险管理程序,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和监控[48] - 集团每年向董事会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的整体绩效和相关风险评估结果[48] - 集团通过多个渠道与各持份者保持沟通,收集他们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意见[49] - 集团识别出13项与业务及持份者相關的重要環境、社會及管治議題,並將其列為優先事項[51] - 集团董事会负责集团整体的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和报告,并确保有合适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52][53] - 集团各内部部门和小组负责识别和管理其领域内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风险和机遇[54][55][56][57] - 成立了「環境、社會及管治工作小組」及「食物安全重點控制(HACCP)團隊」以加強對環境、社會及管治的實踐[58] 食品安全 - 品質保證部門獨立運作以確保食品安全及合規性[61] - 每月對餐廳進行衛生檢查並委託認證實驗室進行微生物檢測[64] - 實施嚴格的供應商遴選流程以確保食品安全[65] - 定期為員工提供食品安全培訓以提高意識[73] 供应链管理 - 建立全面的供應商遴選制度以確保公平及高透明度[76] - 採取可持續採購政策以管理採購決策[78] - 要求供應商遵守供應商行為守則以符合環境、社會及管治要求[79] - 支持本地採購以支持本地經濟並減少碳排放[80] 物业管理 - 為辦公樓及商場提供優質的物業管理服務並要求服務供應商遵守相關標準[80] - 集團旗下四位成員榮獲最佳保安員獎項,美麗華廣場一期及A座獲頒「榮譽管理物業」獎項,兩個停車埸獲得最佳管理公眾停車場獎項[81] 知识产权及信息安全 - 集團尊重知識產權並採取積極措施避免侵權,包括註冊及審視商標和域名[82] - 集團致力保護員工及客戶的個人資料,並聘請外部網絡安全專家進行資訊安全評估[85][87] 商业道德 - 集團堅守最高標準的商業道德及誠信,禁止任何形式的貪腐或違規行為[89][90][91][92] - 集團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和內部監控流程,定期審查及評估主要風險[95] 环境保护 - 飛機、私人巴士及酒店住宿等交通運輸方式可能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104] - 美麗華旅遊與漢莎集團合作推廣綠色旅遊,以創新的旅遊模式減少旅遊活動為環境帶來的損害及保護當地生態[105] - 美麗華旅遊有限公司榮獲Compensaid by Lufthansa Innovation Hub的企業「Emission Mitigation Certificate」,象徵著最少減少2,732公斤的一氧化碳排放[105] - 美麗華旅遊是香港首間支持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旅行社,能夠抵銷相當於超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9 22:41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集团收入为25.526亿港元,较2022年的13.822亿港元上升84.7%[2][4] - 2023年股东应占溢利为9.771亿港元,较2022年的4.801亿港元按年上升103.5%[2][4] - 2023年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8.205亿港元,较2022年的5.233亿港元上升56.8%[2][4] - 2023年每股盈利为1.41港元(2022年:0.69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1.19港元(2022年:0.76港元)[2] - 2023年收入为港币25.52594亿元,2022年为港币13.82231亿元,同比增长84.7%[19] - 2023年毛利为港币9.66481亿元,2022年为港币6.79198亿元,同比增长42.3%[19]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港币11.28145亿元,2022年为港币5.80191亿元,同比增长94.4%[19] - 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港币10.17307亿元,2022年为港币4.8854亿元,同比增长108.2%[19]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港币1.41元,2022年为港币0.69元,同比增长104.3%[20]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港币9.1261亿元,2022年为港币4.03657亿元,同比增长126.1%[21] - 2023年须汇报分部对外收入总额为2552594千港元[30] - 2023年经调整EBITDA总额为899757千港元[30] - 2023年未分配的净公司收入为70948千港元[30] - 2023年融资成本为2268千港元[30] - 2023年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净增加为159532千港元[30] - 2023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1128145千港元[30] - 2023年公司总对外收入为2552594000港元,2022年为1382231000港元[31][34] - 2023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580191000港元[31] - 2023年每股盈利按公司股东应占集团溢利977136000港元及已发行股数690959695股计算,2022年对应数据为480104000港元和690959695股[40]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820,511千港元,2022年为523,347千港元;每股基础盈利2023年为港币1.19,2022年为港币0.76[42]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增加为159,532,000港元,2022年为公允价值净减少23,159,000港元[43] 股息相关信息 - 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0.3港元,全年股息为每股0.53港元[2][5] - 已宣派及支付的中期股息为158921000港元,2022年为145102000港元[36] - 如获通过,末期股息预期于2024年7月11日派发[55] - 为确定股东享有建议末期股息权利,6月13日至6月1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须于6月12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过户文件[54] 行业市场情况 - 2023年底香港航空业客运量仅恢复至疫情前八成,珠三角跨境巴士服务恢复三至五成[6] - 2023年11月高铁香港段载客量达1700万人次,超越2019年全年客量[6] - 2023年访港旅客和过夜旅客分别超3400万及1700万,同比大幅增长55.7倍及28.8倍[11] - 2023年全港饮食业表现较去年同期增长26.1%[1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餐饮业务收入达2.794亿港元[7] - 2023年旅游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达8.961亿港元[7] - The Mira Hong Kong及问月酒店2023年入住率分别达90%及95%,较2022年增长22及54个百分点,平均房价分别增长61%及40%,达1432及1706港元[12] - 2023年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总收入为5.819亿港元,同比上升82.8%;EBITDA为1.535亿港元,同比上升763.6%[12] - 2023年收租业务收入为7.952亿港元,EBITDA为6.701亿港元,较去年分别轻微下跌0.6%及1.0%[13] - 2023年集团餐饮业务整体收入增长达61.3%,收入为2.794亿港元,EBITDA为2990万港元[15] - 2023年集团旅游业务收入为8.961亿港元,EBITDA为4670万港元,去年同期分别为9060万港元及亏损1330万港元[16] - 2023年收租业务收入为795187000港元,2022年为800033000港元[31] - 2023年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中酒店客房租金收入为332617000港元,2022年为159807000港元[31] 集团营运成本及费用情况 - 2023年集团总体营运成本较去年上升34.5%至2.287亿港元,营运费用上升幅度远低于收入上升幅度[17] - 2023年员工薪酬界定供款退休计划的供款薪金等为492842000港元,2022年为395688000港元[35] - 2023年融资成本租赁负债之利息支出为2268000港元,2022年为2140000港元[35] - 2023年上市证券股息收入等为 - 255789000港元,2022年为 - 94312000港元[35] - 2023年本期税项为86209000港元,2022年为72885000港元[36] 集团资产及负债情况 - 集团总投资物业公允值于2023年增加1.595亿港元,2022年减少2320万港元,2023年底整体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153亿港元[1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现金为港币56亿元,2022年为港币54亿元,同比增长3.7%[1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获授予信贷额总数为港币9亿元,2022年为港币10亿元,同比下降10%[18] - 2023年12月31日长线证券投资为港币3亿3220万元,2022年为港币2810万元,同比增长1082.2%[18]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财务资产为港币8950万元,2022年为港币5840万元,同比增长53.3%[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使用权资产增加23,714,000港元,2022年为48,551,000港元;本期折旧费用为38,269,000港元,2022年为30,761,000港元;期末账面价值为67,684,000港元,2022年末为82,239,000港元[44] - 2023年末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后)为282,384千港元,2022年为125,410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订金及预付款项2023年为214,747千港元[48] - 2023年预期超过一年收回的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9,527,000港元,2022年为12,889,000港元[49] - 2023年末应付账款为113,987千港元,2022年为47,911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023年为280,330千港元,2022年为239,120千港元[50] 退休计划相关情况 - 公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按雇员基本月薪的5% - 11%比率支付供款;强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按雇员相关收入的5%供款,每月上限30,000港元[51][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全年,已动用扣减雇主供款之没收供款总数为194,000港元,2022年为91,000港元[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退休计划均无尚可动用之没收供款,2022年也无[52] 公司运营及合规相关 - 特区政府将西安及青岛纳入“个人游计划”,公司计划加强餐饮业务推广和发展电商[8] - 集团确定五个汇报分部,包括收租、酒店及服务式公寓、餐饮、旅游和其他业务[27][28] - 2023年集团采纳新及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25] - 《2022年雇佣及退休计划法例(抵销安排)修订条例》将于2025年5月1日起生效[26]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6月6日中午12时举行,通告预期于4月25日或前后刊发[53] - 为确定出席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投票股东身份,5月31日至6月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须于5月30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过户文件[5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总数1301人,其中香港1269人,中国内地19人,海外13人[55]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但未区分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5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财务业绩[58] - 毕马威核对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业绩初步公告与综合财务报表资料,两者相符[59] - 公司或附属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无购买、沽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0] - 公司确认所有董事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内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60] 营运店相关费用 - 营运店截至某时间固定付款为1,068,999千港元,新冠病毒租金减免为881,150千港元(含(2,143))[46] 财务资料涵盖时间 - 财务资料涵盖2022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24]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0 16:36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11.4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91亿港元上升93.3%[4] - 期内股东应占溢利为3.8亿港元,较2022年的2.04亿港元按年上升86.5%[4] - 扣除投资物业公允值之减值1710万港元后,股东应占基础溢利按年上升90%至4亿港元(2022年:2.11亿港元)[4] - 每股基础盈利为58仙,较2022年的30仙按年上升93.3%[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1.4209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90784亿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3.9321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08192亿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2.9199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65560亿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1512230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159392千港元[22]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存为54872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385923千港元[22]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 - 5966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363974千港元[22]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 - 90280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625412千港元[22]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021012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121092千港元[23]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总权益为2005284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966164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收益总额为2870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6279千港元[24] - 2023年6月30日汇兑储备为55939千港元,2022年1月1日为148131千港元[24] - 2023年6月30日投资重估储备(非循环)为 - 76182千港元,2022年1月1日为 - 14446千港元[24] - 2023年6月30日保留溢利为17633879千港元,2022年1月1日为17308793千港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所得现金为433,64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49,498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收利息为127,48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610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32,77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41,736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665,43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88,783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4,2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930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为3,156,92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65,977千港元[26] - 2023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27,95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54,360千港元[26]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65,43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86,339千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须汇报分部对外收入总额为11.4209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90784亿港元,同比增长93.32%[32][33] - 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为4.4086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21862亿港元,同比增长37.00%[32][33] - 2023年上半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4.53698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51888亿港元,同比增长80.12%[32][33] - 2023年上半年员工薪酬总额为2.4594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90752亿港元,同比增长28.94%[35]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117.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1.8万港元,同比增长27.89%[32][33][36] - 2023年上半年税项总额为6047.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369.6万港元,同比增长38.41%[38] - 2023年中期结算后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3仙,金额为1.58921亿港元,2022年同期每股21仙,金额为1.45102亿港元[40] - 2023年本中期内批准属于上一财政年度股息每股29仙,金额为2.00378亿港元,2022年同期每股26仙,金额为1.79649亿港元[41]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按公司股东应占溢利3.80132亿港元计算,2022年同期为2.03802亿港元[42] - 2023年每股基础盈利为0.58港元,2022年同期为0.30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171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83.3万港元[45] - 2023年上半年添置使用权资产917.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28.4万港元;租赁修订为零,2022年同期为628.5万港元;确认折旧费用1790.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469.8万港元;报告期末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7351.3万港元,2022年末为8223.9万港元[46] - 2023年上半年营运店固定付款27.4万港元、可变付款49.7万港元,无租金减免;2022年上半年固定付款28.8万港元、可变付款0.1万港元,租金减免168.5万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后)8724.7万港元,2022年末为8933.7万港元;其他应收款项、订金及预付款项14650.3万港元,2022年末为12541万港元;总计23375万港元,2022年末为21474.7万港元[50] - 2023年6月30日预计超过一年后收回款项887.4万港元,2022年末为1288.9万港元[50]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8640.6万港元,2022年末为4791.1万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3291.3万港元,2022年末为23912万港元;应付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持有人之款项7269.5万港元,2022年末为7268.2万港元;应付联营公司账款425.9万港元,2022年末为426.1万港元;应付股息20037.8万港元,2022年末无;总计59665.1万港元,2022年末为36397.4万港元[52] - 2023年和2022年已发行及缴足之股本股份数目均为690959695股,金额均为222702.4万港元[53] - 2023年上半年使用没收款项扣减雇主供款总数为17.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无可动用没收供款,2022年末也无[54]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会宣布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23仙,预计于2023年10月12日派发[5] - 2023年中期结算后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3仙,金额为1.58921亿港元,2022年同期每股21仙,金额为1.45102亿港元[40] - 2023年本中期内批准属于上一财政年度股息每股29仙,金额为2.00378亿港元,2022年同期每股26仙,金额为1.79649亿港元[41] 旅游市场相关数据 - 香港游客数量从2022年上半年7.6万人次大幅增长到1288万人次,达到疫情前水平的三分之一[6] - 机场客运量预计年底将达疫情前的70%,明年有望完全恢复[6] - 下半年航班及国际旅客较上半年增长有望达25%,明年航班将有四成增长[8] - 2023年上半年香港訪港旅客及過夜旅客人次分別超過1288萬及657萬,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近170倍及90倍[11] - 本年年中本港航空运力约为疫情前一半,2023年底前将恢复至70%,2024年底前恢复至疫情前水平[16] 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美丽华酒店入住率在通关当月即达超90%,收益较去年同期大增149.6%并扭亏为盈[7] - The Mira Hong Kong及問月酒店2023年上半年入住率超過九成,分別達到91.1%及95.2%,平均房價分別增長58.4%及8.0%[12] - The Mira Hong Kong房租業務收入大幅上升195%,問月酒店房租業務收入攀升455.4%,酒店餐飲業務去年同期上升92.6%[12] - 2023年上半年酒店及服務式公寓業務總體收入升至港幣2.672億元,EBITDA為利潤港幣6550萬元,去年同期收入及EBITDA分別為港幣1.079億元及虧損港幣1370萬元[12] - 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收入增长147.6%[17] 收租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商场和写字楼整体出租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企稳九成以上[7] - 2023年上半年收租業務收入達港幣3.989億元,EBITDA為利潤港幣3.49億元,去年收入及EBITDA分別為港幣4.069億元及港幣3.496億元[13] 餐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全港飲食業2023年第1季及第2季增長較去年同期分別達81.8%及24.3%,集團餐飲業務第1季及第2季增長分別達219.0%及51.0%[15] - 集团節日食品今年收入增幅達28%,農曆新年年糕銷售數量再創新高[15] - 集团期内餐飲收入錄得港幣1.386億元,EBITDA為利潤港幣1570萬元,去年同期收入及EBITDA分別為港幣6520萬元及虧損港幣600萬元[15] - 餐饮业务收入增长112.6%[17] 旅游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旅游业务期内收入为3.374亿港元,EBITDA为1050万港元,去年同期收入为1080万港元,EBITDA亏损790万港元[16] - 旅游业务增长强劲[17] 员工培训与就业情况 - 「酒店房務員證書課程」接近90%的學員畢業後申請加入公司成為房務員[11] 集团资金相关数据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整体存款实际有效年利率为4.5%,比去年同期0.60%上升6.5倍或3.9个百分点[1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综合现金为5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亿港元[1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获授予信贷额总数为9.1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亿港元,均未动用[18] 汇报分部相关信息 - 公司确定五个汇报分部,包括收租业务、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餐饮业务、旅游业务和其他业务[30] - 汇报分部业绩采用“经调整EBITDA”计量[30] 退休计划相关情况 - 公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按雇员基本月薪的5% - 11%比率支付供款;强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按雇员相关收入的5%供款,月收入上限3万港元,公司为参与强积金计划雇员提供自愿性供款福利[54]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雇员参加定额供款退休计划,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使用没收供款代替月定额供款,2023年6月30日可使用没收供款结余为零,2022年末也无[54]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指定为透过其他全面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262,334千港元,均为第一级估值[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上市投资基金公允价值为10,087千港元,为第二级估值[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32,901千港元,均为第一级估值[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为97,399千港元,为第二级估值[58] 未履行资本承担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履行资本承担中已订约购买的物业、设备及器材为5,02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7 22:47
财务业绩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上升93.3%,达到11亿4,200万港币[1] - 股东应占溢利增长86.5%,达到3亿8,000万港币[1] - 每股盈利和每股基础盈利分别为0.55港币和0.58港币,同比分别增长89.7%和93.3%[1] - 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3仙,将以现金支付[2] - 集团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总体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至港币2亿6,720万元,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港币6,550万元[18] - 集团收租业务收入稳定,达港币3亿9,890万元,EBITDA为利润港币3亿4,900万元[20] - 集团餐饮业务收入录得港币1亿3,860万元,EBITDA为利润港币1,570万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达到1,142,095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4%[28] - 本期間溢利达到393,219港幣千元,每股盈利为0.55元[29] - 本期全面收益總額为291,991港幣千元,其中本公司股东應佔287,059港幣千元[30] - 集团2023年上半年整体存款的实际有效年利率为4.5%,比去年同期上升6.5倍或3.9个百分点[26] 业务拓展 - 公司与本地工会合作开展酒店房务员培训计划,成功解决房务员供不应求问题[8] - 公司积极开拓内地商务客人市场,入住率达到超过90%,收益较去年同期大增149.6%[9] - 公司对商场和写字楼进行升级改造,整体出租率稳定在九成以上[10] - 餐饮业务通过宣传和促销活动成功吸引消费者关注,扭亏为盈,业绩增幅高于全港业界平均水平[11] 公司治理 - 公司将于2023年9月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需在9月26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所有过户文件[63] - 公司全职员工人数为1,247人,其中在香港聘用1,215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聘用22人,海外聘用10人[64] - 公司致力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协助他们成长和提升生产力[65] - 公司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学习发展蓝图,包括管理、业务知识、专门技能、客户服务技巧等培训课程[66] - 公司自2011年起连年获得员工再培训局颁发的“人才企业嘉许计划”奖项[67] - 公司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了《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68]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5 18:0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综合收入为13.82亿港元,较2021年的12.47亿港元上升10.8%[5][9]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8亿港元,较2021年的3.3亿港元上升45.5%[5][9]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5.23亿港元,较2021年的4.23亿港元上升23.6%[5][9] - 2022年每股盈利为0.69港元,2021年为0.48港元;2022年每股基础盈利为0.76港元,2021年为0.61港元[7] - 2022年每股股息为0.50港元,2021年为0.46港元[7]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综合资产净值为199.66亿港元,2021年为198.82亿港元;2022年每股公司股东应占综合资产净值为28.90港元,2021年为28.77港元[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现金为54亿港元,无贷款,获授予信贷额10亿元未动用[30] - 集团负债与资本比率为零[30] - 总体营运成本较去年上升4.1%至1.7亿港元[29] - 2022年10月12日公司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1仙,2021年为每股港币20仙;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港币29仙,2021年为每股港币26仙[178] - 董事局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29港元,全年共派股息每股0.50港元[1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租业务收入8亿港元,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收入3.18亿港元,餐饮业务收入1.73亿港元,旅游业务收入0.91亿港元[5] - 2022年第四季集团旗下酒店入住率超过85%[12] - 酒店及服務式公寓業務年收入升至3.18億港元,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為1800萬港元[15] - The Mira Hong Kong年內入住率上升28%,酒店及服務式公寓業務房間收入達1.6億港元,較去年增加35%[17] - 收租業務收入為8億港元,EBITDA為6.77億港元,較去年分別下跌1.8%及2.9%[18] - 餐饮收入为1.73亿港元,EBITDA亏损190万港元,下半年收入较上半年上升66%[23][25] 行业及市场相关数据 - 2020 - 2022年訪港旅客人數分別為357萬、9萬、60萬人次,2023年第一季中港取消出入境限制[17] - 2022年本地生產總值全年下跌3.5%[20] 公司荣誉相关 - 公司获2022年BDO环境、社会及管治大奖ESG最佳表现大奖和最佳ESG报告大奖(小型市值)[32] - 美丽华广场获2022年度MUSE Creative Awards综合营销项目营销金奖和银奖[36] - 问月酒店获TripAdvisor 2022年度旅行者之选大奖[33] - 国金轩(The Mira Hong Kong)获《米芝莲指南香港澳门2022》米芝莲餐盘推荐餐厅[34] - 美丽华旅游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2022 – 2023年度「商界展关怀」[39] - 2022年美丽华集团获得香港品质保证局、水务署等多个机构颁发的绿色奖项和证书[67][68] 公司环保相关数据及措施 - 总培训时数超4682小时[42] - 食物捐赠超1000公斤[42] - 用水量减少超106681立方米[42] - 年耗用電度減少超500000千瓦時[42] - 资料外洩事件为0个案[42] - 美麗華廣場1期及美麗華廣場A座的冷氣機組改造项目自2021年起每年为公司减少至少500,000千瓦時的电力消耗[54] - 公司在香港的商场主要使用LED照明系统,与其他照明系统相比,可节省50%以上的电力[55] - 2023年公司将把LED替换项目扩展至酒店、后勤区及设备房[55] - 公司签署《节能约章》,承诺将公众地方的温度维持在24℃至26℃,并在非繁忙时间关掉部分升降机[56] - 当室外温度低于13℃时,问月酒店会停止其冷气机机组运作[56] - 公司在酒店走廊和后勤区域均装置动态感应器,亦设置定时器控制室外标志灯[56] - 优化冷水机组计划中,中央水冷式冷水机组(美丽华广场1期及A座)年度节能目标479万千瓦时,2022年能源节省量837万千瓦时;中央风冷式冷水机组(美丽华广场1期)年度节能目标103万千瓦时,2022年能源节省量105万千瓦时[57] - 优化照明机组计划中,多项照明优化项目均达成节能目标,如7W MR16 LED灯胆替换50W MR16石英灯胆(美丽华广场A座)年度节能目标和2022年能源节省量均为173,520千瓦时等[57] - 2022年电力消耗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3,657吨,其他少量排放如燃气、柴油及无铅汽油消耗量为3,200吨[59] - 香港业务能源消耗中,燃气(煤气及石油气)总计10,736百万瓦时,无铅汽油32.214百万瓦时,电力35,823百万瓦时[60] - 香港业务温室气体排放中,范围一总计2,112.177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二总计15,104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一及范围二总计17,216.177吨二氧化碳当量[60] - 香港业务用水量总计337,828立方米,其中收租业务65,619立方米,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204,917立方米,餐饮业务67,292立方米[61] - 公司在旗下商场推广回收利用,3月和8月回收充电电池、弃置电脑及电器,6月回收玻璃容器,10月回收二手衣物,12月回收电器和圣诞树[63] - 公司委派获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的承办商处理酒店及餐厅每日弃置的食用油,2022年共收集超3.8吨弃置食用油[64] - 公司餐厅安装节能厨房设备,定期为主要煤气消耗设施进行深层清洁[58] - 公司在美丽华广场停车场之地库安置1,000公升储水缸,收集消防系统的弃置水作清洁之用[60] - 2022年美丽华广场1期厨余机处理厨余超212吨[65] - 2022年美丽华酒店加入环保署试点计划,送往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的厨余超15吨[65] 公司员工相关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1143人,其中男性638人占比56%,女性505人占比44%[7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30岁以下员工138人,30至50岁员工560人,50岁以上员工445人[7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职员工1143人,无兼职员工[7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高级经理/行政人员121人,中层经理284人,主任级及普通职员738人[72] - 按性别及年龄划分,员工总流失比率为25%,男性流失比率26%,女性流失比率23%[73] - 30岁以下员工流失比率36%,30至50岁员工流失比率28%,50岁以上员工流失比率17%[73] - 2022年度未发现集团在雇佣、雇员补偿等方面有重大违规个案[69] - 截至2022年12月,公司有24名不同岗位员工获得有效急救证书,报告年度内有30宗工伤事故,共损失1400个工作日[74] - 2022年公司为接种疫苗员工提供每剂2天有薪假期,并发放特别奖金[75] - 2022年香港员工受训员工比率总计77%,男性75%,女性79%;普通职员96%,中层经理47%,高级经理/行政人员28%[77] - 2022年香港员工总培训人次总计9492位,男性2959位,女性6533位;普通职员8585位,中层经理786位,高级经理/行政人员121位[77] - 2022年香港员工平均培训时数总计4.1小时,男性2.9小时,女性5.6小时;普通职员5.3小时,中层经理2.1小时,高级经理/行政人员1.3小时[77] - 为庆祝成立65周年,公司向每位团队成员发放1000港元餐饮券;酒店2022年9月庆祝成立13周年,安排团队游戏和礼物[80] 公司供应商及业务合规相关 - 2022年活跃供应商中,香港有880 + 家,占比99.9%,海外少于10家[83] - 公司旗下餐饮业务所有餐饮店每月接受卫生检查,需在报告发出3天内回应问题,每月对食品及厨房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84] - 2022年公司餐饮业务无回收食品重大事故,未收到政府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法规通知[84] - 2022年公司办公楼及商场在「室内空气质量检定计划」中获环境保护署认证为「良好级」[85] - 从职位应征者收集的资料在对方同意下将保留最多6个月[91] 公司社会责任相关 - 2022年公司捐献超过100,000套快速抗原检测套装[94] - 2022年8月公司邀请30多名基层学童到Yamm品尝自助午餐[94] - 2022年下半年公司举办了少数族裔招聘日[95] - 2022年公司共向惜食堂捐出1,000公斤剩余食物[96] - 美丽华酒店为2022年11月29日举办的Annual Food Made Good Awards提供场地赞助,当天超150名业界人士出席[97] 公司报告指引相关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强制披露规定涉及管治架构、汇报原则、汇报范围等内容,对应页码为29、31 [98] - 排放物相关指标中,直接及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密度对应能源消耗部分,页码为35 [98] - 资源使用范畴中,按类型划分的直接及/或间接能源总耗量及密度对应能源消耗部分,页码为35 [99] - 资源使用范畴中,总耗水量及密度对应有效用水部分,页码为35 - 36 [99] - 雇佣范畴中,按性别、雇佣类型、年龄组别及地区划分的雇员总数对应员工部分,页码为39 [100] - 健康与安全范畴中,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对应员工部分,页码为40 [100] - 发展及培训范畴中,按性别及雇员类别划分,每名雇员完成受训的平均时数对应员工培训及发展部分,页码为40 [100] - 供应链管理范畴中,按地区划分的供应商数目对应产品及服务部分,页码为42 [101] - 供应链管理范畴中,描述有关聘用供应商的惯例,向其执行有关惯例的供应商数目,以及相关执行及监察方法对应产品及服务部分,页码为42 [102] 公司董事及管理层相关 - 李家誠博士51歲,2004年獲委任為公司董事,2014年6月12日調任為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104] - 冼為堅博士93歲,1974年獲委任為公司董事,1985年起出任公司副主席[105] - 馮鈺斌博士75歲,1985年獲委任為公司董事,2022年12月31日退任華僑永亨銀行有限公司主席職位[106] - 鄭家安先生73歲,1985年獲委任為公司董事[107] - 鄧日燊先生70歲,1986年獲委任為公司董事,自2012年10月起擔任會德豐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至2020年7月除牌[108] - 林高演博士71歲,1993年獲委任為公司董事,具有超過49年從事銀行及地產發展經驗[109] - 刘壬泉76岁,1996年获委任为公司董事,有超50年银行、财务及投资经验[110] - 何厚鏘67岁,1998年获委任为公司董事,具逾41年管理及地产发展经验,2022年10月19日辞去利兴发展独立非执行董事职位[111] - 杨秉樑66岁,2000年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12年12月调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12月1日退任新世界发展独立非执行董事[112] - 梁祥彪76岁,2004年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12年12月调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15年4月15日起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2015年11月16日起任香港恒生大学校董会成员,2022年11月22日退任新世界发展独立非执行董事[113] - 胡经昌72岁,2005年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12月31日恒地拥有公司须予披露之股份权益[114] - 欧肇基76岁,2005年1月17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5年11月7日调职为非执行董事,2020年12月1日再次调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12月31日恒地拥有公司须予披露之股份权益[115] - 钟瑞明71岁,2006年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任多间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第10 - 13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16] - 陈宗彝56岁,2021年12月获委任为集团首席营运总裁,拥有33年企业经营、管理及管治经验,其中15年在3间上市公司兼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2021年获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117] - 麦绮薇56岁,2022年7月加入集团,有逾30年相关经验,此前在大快活集团工作逾18年[118] - 黎浩文49岁,2016年9月加入集团,有逾25年相关经验,此前任职避风塘(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19] - 韦瑞民50岁,2019年10月加入集团,有逾22年跨国酒店管理经验,此前为香港海景嘉福洲际酒店总经理[120] - 韩炽东55岁,2013年10月加入集团,有逾20年项目及策划物业管理经验,此前任职领汇管理有限公司[121] - 李敏棠48岁,2022年2月加入集团,有超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16 21:49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集团收入为13.82亿港元,较2021年的12.47亿港元上升10.8%[2][4] - 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4.8亿港元,较2021年的3.3亿港元上升45.5%[2][4] - 2022年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5.23亿港元,较2021年的4.23亿港元上升23.6%[2][4] - 2022年每股盈利为0.69港元,2021年为0.48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0.76港元,2021年为0.61港元[2] - 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29仙,2021年为26仙;全年股息为每股50仙,2021年为46仙[2][5]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3.82231亿港元,2021年为12.47025亿港元[17] - 2022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4.8854亿港元,2021年为3.35653亿港元[17][18]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0.69港元,2021年为0.48港元[18] - 2022年公司中期股息为1.45102亿港元,末期股息为2.00378亿港元,合计3.4548亿港元[19] - 2022年本年度溢利为488,540千港元,2021年为335,653千港元[20] - 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为403,657千港元,2021年为375,690千港元[20]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15,464,781千港元,2021年为15,477,975千港元[21] - 2022年流动资产为5,780,229千港元,2021年为5,604,062千港元[21] - 2022年流动负债为625,412千港元,2021年为526,890千港元[21]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5,154,817千港元,2021年为5,077,172千港元[21] - 2022年资产净值为20,121,092千港元,2021年为20,042,186千港元[22]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总权益为19,966,164千港元,2021年为19,881,690千港元[22] - 2022年非控股权益为154,928千港元,2021年为160,496千港元[22] - 2022年须汇报分部收入(对外收入)为1382231千港元,2021年为1247025千港元[29][30] - 2022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580191千港元,2021年为422759千港元[29][30] - 2022年融资成本为604324千港元(含银行贷款利息和租赁负债利息支出),2021年为514848千港元[29][30] - 2022年香港利得税拨备按16.5%税率计算,本年度内计提65743千港元,以往年度超额拨备192千港元;香港以外税项本年度内计提7334千港元[36] - 2022年已宣派及支付的中期股息为145102千港元(每股21仙),拟派末期股息为200378千港元(每股29仙);2021年分别为138192千港元(每股20仙)和179649千港元(每股26仙)[36]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本集团溢利为480104000港元,2021年为329958000港元;已发行股数均为690959695股[40] - 2022年香港地区对外收入为1316599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5632千港元;2021年香港为1178953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8072千港元[34] - 2022年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净减少为23159千港元,2021年为112143千港元[29][30] - 2022年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减亏损为178千港元,2021年为18696千港元[29][30]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80,104千港元,2021年为329,958千港元;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523,347千港元,2021年为423,234千港元;2022年每股基础盈利为港币0.76,2021年为港币0.61[42] - 2022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为港币23,159,000元,2021年为港币112,143,000元[4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使用权资产增加港币48,551,000元(2021年:港币47,643,000元),本期确认折旧费用港币30,761,000元及减值亏损港币零元(2021年:港币36,044,000元及港币11,084,000元),报告期末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港币82,239,000元(2021年12月31日:港币64,449,000元)[44] - 2022年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后)为214,747千港元,2021年为118,637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订金及预付款项2022年为165,261千港元[48] - 2022年除港币12,889,000元款项预期超一年收回外,其他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一年内收回;2021年除港币8,686,000元款项预期超一年收回外,其他预期一年内收回[49] - 2022年应付账款47,911千港元,2021年未明确给出;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022年为239,120千港元,2021年为24,945千港元;应付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权益持有人之款项2022年为72,682千港元,2021年为201,644千港元;应付联营公司账款2022年为4,261千港元,2021年为72,622千港元[50] - 应收账款按账龄分析,一个月内2022年为37,187千港元,一个月至两个月2022年为9,202千港元(2021年为18,740千港元),超过两个月2022年为42,948千港元(2021年为3,851千港元)[48] - 应付账款按账龄分析,三个月内或要求时偿还2022年为27,676千港元(2021年为15,374千港元),三个月以上至六个月内偿还2022年为20,235千港元(2021年为9,571千港元)[5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现金为54亿港元,获授予信贷额总数为10亿港元,并无动用信贷额,负债与资本比率为零[16] - 集团总体营运成本较去年轻微上升4.1%至1.7亿港元[15] - 2022年员工薪酬(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薪金等)为411606千港元,2021年为360558千港元[32] 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总体收入上升至3.18亿港元,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800万港元[10] - The Mira Hong Kong年内入住率上升28%,房间收入达1.6亿港元,较去年大幅增加35%[10] - 集团旗下问月酒店入住率往往超90%以上[10] - 集团酒店业务去年第四季入住率超85%[7] 收租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地生产总值去年全年下跌3.5%,集团收租业务收入为8亿港元,EBITDA为6.77亿港元,较去年分别下跌1.8%及2.9%[11] 餐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餐饮业务下半年收入较上半年显著反弹,上升66%,第三及第四季收入比前一季分别上升8%及42%,年内餐饮收入为1.73亿港元,EBITDA亏损190万港元[13] 旅游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旅游业务收入为9100万港元,EBITDA亏损13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收入上升572.2%,EBITDA下跌42.7%[14] 员工福利相关 - 公积金计划供款由雇主和雇员按雇员基本月薪的5% - 11%比率支付[51] - 强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需按雇员相关收入的5%供款,每月相关收入上限为30,000港元,2022年动用扣减雇主供款的没收供款总数为91,000港元(2021年为768,000港元)[52] 股东周年大会及股息派发相关 - 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6月8日中午12时举行,通告预计于4月26日刊登并寄发给股东[53] - 为确定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股东身份,6月2日至6月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需于6月1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过户文件[54] - 为确定股东享有建议末期股息的权利,6月14日至6月1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需于6月13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过户文件[54] - 若在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末期股息预计于7月11日派发[55] 公司合规及审核相关 - 公司在2022年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但未区分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5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2年度财务业绩,并讨论核数、内控、风险管理及财务报告等事宜[58] - 毕马威核对了集团2022年度业绩初步公告与综合财务报表的财务资料,两者相符[59] - 公司2022年度无购买、沽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所有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0] 疫情相关租金减免 - 2022年营运店固定付款相关数据未清晰呈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租金减免为881,150千港元(有 - 2,143千港元情况);2021年营运店固定付款相关数据未清晰呈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租金减免为927,505千港元(有 - 10,384千港元情况)[46] 访港旅客人次 - 2020 - 2022年访港旅客人次分别为357万、9万、60万[10]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要业务为收租、酒店及服务式公寓、餐饮、旅游及其他业务[26] 集团雇员数量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总数1,171人,其中香港1,143人,中国内地22人,海外6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