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NSO(MNSO) - 2023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MNSOMNSO(MNSO)2023-08-22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总收入首次突破30亿里程碑,达3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 [1][2] - 调整后净利润超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6%,调整后净利率达17.6%创历史新高 [1][2] - 毛利率达69.8%,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1][2] - 经营利润6.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4%,经营利润率22%首次达到该水平 [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储备达73亿人民币,较一年前58亿有所增加 [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业务 - 线下销售额同比增长40%,而全国零售额仅增长10% [1][2] - 平均交易量增长18%,平均交易价值增长超5% [1][2] - 7月GMV同比增长超25%,单店GMV增长14% [1][2] - 新开门店221家,其中90多家位于一二线城市,创季度开店记录 [1][2] - 门店关闭率仅1.0%,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1][2] 海外业务 - 海外收入1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2% [1][2] - 直销市场收入增长85%,占海外收入45%,去年同期为35% [1][2] - 海外GMV增长41%,其中直销市场增长69%,分销市场增长32% [1][2] - 北美地区GMV增长106%,拉丁美洲增长46% [1][2] - 美国旗舰店销售额达疫情前2倍水平 [1][2] TopToy业务 - 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1%,单店销售额增长46% [1][2] - 独家产品占比达三分之一,商品毛利率约46%,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单店GMV恢复至2021年水平,约为2019年同期的85% [1][2] - 海外单店GMV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2%,上季度为75% [1][2] - 墨西哥单店GMV较疫情前高10%,美国达疫情前2倍 [1][2] - 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北非市场恢复至2019年约90%水平 [1][2] - 亚洲市场恢复至约65%,为疫情以来最佳水平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品牌定位升级为"具有IP设计的全球价值零售商",强调产品设计和差异化 [1][2] - 与80家IP授权商合作,较三年前上市时的17家大幅增加 [1][2] - 重点发展"三大品类":大美妆、大玩具和大IP产品 [1][2] - 实施"超级门店"战略,旗舰店面积约为普通门店2倍,销售额达3倍 [1][2] - 计划到2027年中国门店数量达5000家,2022年底为3325家 [1][2] - 海外市场计划每年净增350-450家门店 [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消费环境仍具挑战性,但公司表现出韧性 [1][2] - 海外市场增长超出最乐观预期,创6月季度新纪录 [1][2] - 超级门店策略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 [1][2] - IP战略成效显著,Barbie系列合作产品在5天内售罄一半 [1][2] - 预计9月季度销售将继续保持强劲同比增长 [1][2] 其他重要信息 - 制定股息政策,未来将支付不低于调整后净利润50%的股息 [1][2] - 2023财年董事会批准每股ADS现金分红0.412美元,总额约1.285亿美元 [1][2] - 资本配置策略将平衡新增长机会和股东回报 [1][2]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IP战略相关问题 - IP相关产品目前贡献约25%销售额,未来目标稳定在25%-30% [1][2] - 与IP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在中国和海外市场无显著差异 [1][2] - 特别关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美国和日本IP [1][2] 问题2: 中国单店销售恢复策略 - 推进"大店战略",旗舰店面积约180平方米 [1][2] - 已开设约100家大店,初始资本支出为普通门店2倍 [1][2] - 大店销售额为普通店3倍,库存周转天数少20天 [1][2] 问题3: 海外业务利润率 - 海外业务经营利润率介于集团平均水平22%和中国业务近30%之间 [1][2] - 利润率提升主要来自经营杠杆,费用率较上季度下降几个百分点 [1][2] - 直销市场90%门店已实现盈利 [1][2] 问题4: 超级门店战略细节 - 计划在中国每个省市开设旗舰店,目标约500家 [1][2] - 不限定直营或加盟模式,重点是最佳选址 [1][2] - 广州北京路旗舰店月销售额达500万人民币 [1][2] 问题5: 美国市场表现 - 过去三个季度中有两个季度为海外收入贡献第一 [1][2] - 占海外收入比例达百分之十几,占总收入个位数百分比 [1][2] - 过去12个月经营费用率下降约20个百分点 [1][2] 问题6: 7月销售增长驱动因素 - 中国销售增长25-30%,主要来自单店销售额提升和门店数量增长 [1][2] - 单店销售增长中个位数来自ASP提升,高个位数来自客流改善 [1][2] - 海外GMV增长约50%,直销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2] 问题7: 海外供应链策略 - 主要供应链仍基于中国,同时探索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新合作伙伴 [1][2] - 增加美国等本地市场的直接采购比例 [1][2] - 海外ASP约为中国2倍,美国等市场达3倍或更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