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技术内幕|数据库单机性能是如何优化的?
阿里云开发者·2025-04-27 17:51
背景信息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在航空领域发挥作用。因为其严谨的一致性保证以及通用的关系型数据模型接 口,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出现,很多场景下,并不需要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一致性以及关系型数据模型。 由于快速膨胀和变化的业务场景,对可扩展性(Scalability)以及可靠性(Reliability)更加需要,而这又正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薄弱之处。此 时,新的适合这种业务特点的数据库出现,就是我们常说的NoSQL。但是由于缺乏一致性及事务支持,NoSQL被很多业务场景拒之门外。缺乏统一 的高级的数据模型和访问接口,又让业务代码承担了更多的负担。数据库的历史就这样经历了多重否定,又螺旋上升的过程。 PolarDB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由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下一代关系型分布式云原生数据库。在兼容传统数据库生态的同时,突破了传统单机硬件 的限制,为用户提供大容量、高性能、高弹性的数据库服务。 [1] 核心技术之共享存储 PolarDB采用了共享存储(Share Storage)的整体架构。采用远程直接数据存取(Remote Direct Me ...